📖 ZKIZ Archives


深圳首創「地陷辦」,24億修補地下空洞 「我們正在做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677

2014年5月5日,對於突然到訪的南方週末記者,劉永根沒再迴避了。此前他和同事反覆婉拒了採訪要求。這個剛設立半年的臨時機構顯然更願意低調,甚至連114查號台也問不到電話和地址。

這是一個約30平方米的辦公室,劉永根和幾名從不同單位借調來的同事擠在一起辦公。會客用的沙發還是深圳市應急辦騰讓出來的,而一旁的檔案櫃上也只有寥寥幾摞文件報表。

不過,這是一個臨危受命的機構,負責協調全市約2000平方公里內的地面坍塌突發事件處置,掌管每年8億元的專項治理資金。雖然專職人員不到10人,但「兼職人員」卻遍佈28個政府職能部門及燃氣、電力、軌道等相關企業。

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61歲的劉永根是其辦公室主任。在媒體的日常報導中,它有個通俗易懂的簡稱:「地陷辦」。不過,劉永根反覆強調,規範的簡稱應為「地防辦」。

「這是全國各大城市中,唯一協調組織治理地陷的專門機構,深圳也是唯一一次性批覆24個億用來做這件事的城市。」劉永根如此評價說。

6條人命換來「地陷辦」

2014年5月11日,深圳遭遇6年來最大暴雨。而暴雨過後,城市次生災害之一便是地面坍塌。

地防辦早已進入警備狀態。當日下午5時,劉永根和同事正在冒雨趕路。在電話中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現在市領導都在值班,我們全部到了現場,一天沒有歇腳。」

劉永根說,本輪強降雨期間,全市已發生31起地陷,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面對地陷,深圳這座城市早已心有餘悸。在一年前的5月20日,一起導致5人遇難的地面坍塌,成了深圳治陷的分水嶺,也促成了地防辦的臨危受命。

也就是這起被定性為「較大」級別的突發事故,徹底驚醒了屢受地面坍塌困擾的深圳。據市地防辦工作簡報記載:「2013年深圳市共發生地面坍塌事故兩百餘起,造成6人死亡,防治形勢極為嚴峻。」

在深圳悲劇之外,全國情況同樣令人揪心。據南方週末早前報導,2009年-2013年直接因城市地下管線事故而產生死傷的事故案例共27起,死亡人數達117人。單就致死傷的地下管線事故而論,呈逐年增多趨勢。

然而,目前尚有逾60%的城市未進行地下管線普查。「中國地下管線事故正從潛伏期進入爆發期。」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會忠說。

「5·20」事故之後,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牽頭進行全市初步調研。三個月後,一份多達62頁的專題調查報告上呈市政府。

該報告認為:「地面坍塌主要由非自然因素導致。」因自身建設質量和維護問題導致的管渠破裂,及受其它地下工程建設影響導致的管渠破裂,是形成地下空洞和造成地面坍塌的兩大原因。而深圳降雨多、城市發展快更是加速了這類事故爆發。

2013年8月22日,在市政府研究全市地面坍塌事故防治工作會上,常務副市長呂銳鋒點名請已退休的劉永根出任辦公室主任一職,劉永根原是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巡視員,早前任副局長。

「雖然地防辦還只是臨時機構,但辦公室牽頭人角色重要,沒有熟悉的人脈和一定行政級別,是干不好這活的。」地防辦工作人員龔淑云博士說。

不少城市治陷機構是設在某個職能部門之下。「比如北京,專門負責處置地面坍塌的部門設在市政市容委,雖然也很重視,但不是作為一個獨立部門機構來協調工作的。」劉會忠說。

2013年8月30日,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副市長呂銳鋒任組長,各區與相關職能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與辦公室。隨後,深圳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作為技術支撐單位掛牌成立,同時,還組建了一個由三十多位專家組成的隊伍。自此,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體系基本形成。「從開始提出專題調研,到成立領導小組前後不過三個月。」劉永根說,「地面坍塌防治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如果再不重視防治塌陷工作,我們的今天就是兄弟城市的明天。」在劉永根看來,深圳遇到的地陷困境,其他城市以後也會或正在遇到,「我們正在做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

第一次「下馬威」

頻發的地陷,似乎正在警示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深圳速度」。「坍塌說到底是質量問題,每個時期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標準是受當時的歷史條件制約的。」劉永根說。

這是全國城市的共性,但北方還有一個特性。「北方城市地面塌陷還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戰時遺留下來的大量防空洞,比如哈爾濱,因維護本身就不及時,加上地鐵快速建設,原本地下結構平衡被打破,最終釀成塌陷事故。」劉會忠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城市地下的脆弱,已超乎想像。劉永根一上任,地陷事故就來了。

2013年8月30日上午,福田區梅華路與新洲路交界轉彎處發生路面坍塌,一輛公交車後左輪陷入深坑中。「難道梅華路塌陷是給我們下馬威嗎?」劉永根說。

而這一天,深圳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地面坍塌事故防治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對推諉扯皮、推進不力的單位進行問責。到2014年5月,地防辦代表市政府已與各成員單位陸續簽訂責任狀。

梅華路坍塌成了對地防辦的首度考驗。這次考驗的制度性成果是,地防辦制定了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防治工作應急程序》,對如何應急處置、信息報告、指揮協調等環節作了具體規定。也就是說,處置日後發生的地面坍塌事故有了工作指引。

2014年3、4月間,深圳又發生多起路面坍塌,龔淑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處置過程均走坍塌應急程序,應急搶險工作秩序井然。」

按照工作方案,各區和街道均設立了相應的地防辦,以對接市地防辦工作。呂奇是南山區住建局工作人員,現被抽調到區地防辦工作。「今年以來,南山區共發生地面坍塌事故6起,區地防辦按程序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應急搶險處置。」呂奇說。

沒有突發事故時,市地防辦會派專家到各區地防辦授課,主題包括地面坍塌的成因、主要技術排查手段、應急處置手段等。通過專業的技能培訓、技術指引,讓基層掌握地防知識。

正是有了這些基礎知識,龍華新區借助保安員、城管信息採集員、綠化養護人員、清掃保潔人員、出租屋綜合管理員、物業管理員的眼睛發現坍塌隱患,實施了報料獎勵措施,對第一有效報料人予以1000-5000元獎勵,目前已有7位市民因有效報料獲得獎勵。

2013年至今深圳地陷地點不完全統計。南方週末實習生唐悅整理。 (何籽/圖)

排查家底有多難

「深圳速度」改變了昔日小漁村。然而,當時為了追求速度,大量河道被改建成暗渠,填土建設成道路、廠房或住宅,由於建設標準低、年久老化,一旦發生破裂,上部土層形成空洞,便造成了地面坍塌隱患。劉永根說,深圳市有大小河流330餘條,其中不少埋藏地下,而這些都是隱患。

摸清家底,排查隱患,正是市地防辦的重點任務。依據上述專項方案,全市要求在2013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全面「體檢」。

近幾年,摸清家底已成為不少城市治陷的「標配」。哈爾濱在兩年前就成立了領導小組,對全市地下進行排查。而天津、昆明、南京、上海等地已分別摸底,建立地質資料統一檔案。

但更多的中西部城市還未真正動起來。「再不重視起來,可能會出大事的。」劉會忠說。

不過,要在2013年第三季度全面完成「體檢」,對深圳市地防辦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地防辦在2013年工作總結中這樣寫道,「全面體檢」未按期完成,「重點診斷」進展緩慢,地面坍塌隱患尚未全面掌握和治理,地面坍塌事故仍然時有發生,甚至影響人員財產安全。

2014年5月6日,深圳市地防辦專家組成員、市建築工程質檢中心副部長孟照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全面「體檢」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短期難以完成。而且這些隱患也會隨城市建設而變化。深圳市地質局總工劉都義也表示,深圳臨海,地質條件複雜,要短期查清楚家底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儘管未全面「體檢」,但重點區域的攻防戰已然打響。

深圳市現有道路長度超過6000公里,如果全部進行地下空洞探測,其費用將非常龐大。為此,地防辦只能重點突破。

2013年,龍崗區完成了全區48條被覆蓋河道的「全面體檢」,發現嚴重隱患31處,其餘的正在檢測和招標,該區已先行投入5000萬元。寶安區初步排查出86處道路地面坍塌隱患,發現隱患路段52處,並處理了100多宗路面設施沉降損壞問題。而南山區對地下坍塌隱患也全面體檢過一次,「地下空洞仍在發育過程中,雖然已做過一次體檢,但我們仍不敢掉以輕心。」呂奇說。

因工作量大,有成員單位直接把「體檢」工作交給了第三方公司。受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委託,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又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2研究所,是國家授權的電離層通信基本數據觀測單位)於2013年底排查了3條道路。該項目負責人崔海濤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三條試點路段共15公里,發現有上百處管線周圍脫空、結構層脫空等隱患。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類似這種借助探地雷達排查坍塌隱患的專業公司在全國並不少,只不過,要查清家底需支付不小的探測費用,正常的排查費用在3萬-16萬元/公里。

而該市交通運輸委在2013年工作總結中稱,經過排查道路共6000多公里,發現隱患621處,已組織整改591處。

全面摸清家底已調整為長期工作。據瞭解,深圳市打算用3到5年時間,繪製一張地下空間三維圖。與此相關的,是6月1日就要正式實施的《深圳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深圳試圖通過該辦法首先完成地下管線數據採集工作。

在地下管線信息管理上,深圳只是一個後進生。不少城市已部署相關工作。天津、昆明等地規劃部門都已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全市地下空間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山寨地陷辦」的困境

「我們是正宗而又山寨的『地防辦』。」2014年5月5日,該機構內部工作人員自嘲道。

與其他部門不同,地防辦並非深圳市政府常設機構。因此,沒有正式的人員編制安排,沒有辦公經費,沒有應急車輛,甚至沒有機構代碼。更重要的是,地面坍塌防治工作和地下空間信息管理需要建立長效機制,這些尤其需要得到制度的保障。

即便如此,在受訪的專家看來,深圳模式仍是具有開創性的。由一個有兩位副市長、兩位副秘書長參與的專門領導小組來組織協調,頂層設計在國內絕無僅有。其次有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問責制等。「如果深圳這種治理模式有效,是值得在全國推廣的。」劉會忠說。

「我們希望政府能將臨時機構轉為常設機構。」當了半年多地防辦領頭人的劉永根頗感困惑,「急需解決應急搶險用車,現在很多災情處置辦公室同事都是私車公用。」

除此之外,地面坍塌隱患具有涉及範圍廣、隱蔽性強,必須通過專業檢測手段才能發現的特點,在檢測技術與經費上有更高的要求,也決定了相關的管理與整治方式與以往的地質災害防治不同,再加上臨時機構的性質,這些因素,使得地防辦在資金規劃、報批和使用上也會遇到制度障礙。

而在各區、街道地防辦,還會遭遇人手不足的難題。龔淑云說,區和街道一級的地面坍塌防治工作更多壓在應急辦或三防辦,他們本身已有工作任務,再額外加上地陷防治,個個早已滿負荷運轉。「據我所知,今年3月30日深圳遭遇暴雨時,僅龍華區地防辦工作人員就三天兩夜沒有闔眼。」

讓劉永根他們欣慰的是,在地陷防治方面,深圳可謂是大手筆,政府專項投入可能是全國之首。據介紹,深圳市已明確近3年共安排24億元,用於地面坍塌應急防治項目和隱患治理工程。劉永根說,24億資金到底該怎麼用,他們正在組織力量編制三年及年度的項目規劃。

不過,在尚未查清家底的背景之下,要科學編制規劃同樣不容易。龔淑云說,「現在各區街道對項目規劃早日出台頗為期待,但還是擔心報少、報漏、報錯了項目,比如,一個實際投入上千萬元的項目最後只有幾百萬資金,或者只需幾百萬的項目卻申報了上千萬等問題,所以,各區街道和我們一樣都很矛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08

2016年上半年增速跌至2% 娃哈哈欲借修補渠道突圍

中國飲料市場進入寒冬期,增長放緩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飲料界縱橫數十年的杭州娃哈哈集團(下稱“娃哈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渠道方面也面臨著傳統門店經營發展模式無法解決其面對的難題。

在內部創新乏力、外部競爭激烈交困之下,娃哈哈試圖重構渠道,但變革能成為公司突破口嗎?

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宗慶後

增長天花板

一手打造了“聯銷體”模式的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宗慶後,讓娃哈哈的發展一鳴驚人,其飲料和牛奶等方面的渠道充分下沈,穩紮穩打贏得了三四線市場,創造了飲業帝國。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聯銷體”操作模式是娃哈哈的一級經銷商每年年底必須將該年銷售額的10%作為保證金一次性打到娃哈哈賬戶,娃哈哈為此支付高於或相當於銀行存款的利息,此後每月進貨前經銷商必須結清貨款,娃哈哈才予發貨。一級經銷商主要承擔物流商的作用,負責倉儲、資金和送貨到終端等服務,管理每個地區的二級批發商。

同時,娃哈哈分布在全國的29個省份的各分公司會派人幫助經銷商管理鋪貨、理貨,以及廣告促銷等業務。每年公司也對經銷商實行返利激勵和間接激勵相結合的全面激勵制度。目前,娃哈哈擁有70多個生產基地、170余家子公司、3萬多名員工、400多億元總資產。

但如今娃哈哈的發展正遭遇天花板。宗慶後曾公開向媒體表示,飲料行業正面臨著下滑趨勢,娃哈哈的增速從往年的20%多,下滑到去年4%多,今年上半年只有2%多。

拋開飲料行業大環境的影響,飲料渠道、網絡建設的同質化問題也會弱化其分銷優勢和終端競爭力。此外,互聯網化的電商、超市、便利店等為主流的渠道下,娃哈哈依然依靠著自己的聯銷體經營模式發展就顯得有些步履維艱了。

快消品行業最激烈的競爭在於銷售終端。以同樣賣水的康師傅為例,它早已投資了大型超市與便利商店的強勢渠道,其中就包括被特易購收購的樂購以及正處於高速發展的全家。此外,華潤怡寶、農夫山泉等也都在渠道上攻城略地。

娃哈哈工廠里的八寶粥產線

“試水”線上線下融合

雖然宗慶後曾多次公開表示,要堅守發展實體經濟,但其實也一直關註著發展火熱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不久前娃哈哈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娃哈哈福禮網絡有限公司(下稱“福禮惠”)在上海交通大學主辦OAO峰會,探討融合線上線下的新商業模式。

據了解,“福禮惠”是由宗慶後、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及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前院長王紅新在今年4月聯合創辦。今年5月,杉杉集團、上海恒大、蘭維樂集團又領投1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該互聯網OAO平臺,意在顛覆傳統互聯網企業的流量獲取模式。

所謂OAO(Online And Offline)模式,即是將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網店融合的一體化“雙店”經營模式。現任職福禮惠董事長的王紅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所推崇的OAO商業模式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其對客戶體驗的重視開始顛覆網絡上原有的生態模式,這種模式具有能和用戶進行深度對話和互動的天然屬性,從真正意義上打破O2O的資本困局,實現‘店商’與‘電商’的有機融合。”

王紅新認為,下一個十年的風口就是OAO。這不是讓每一個企業都想著去與BAT叫板,而是每一個企業在各自領域中,去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之後形成差異化,形成競爭力。在接下來的30年里,互聯網作為每一個企業的基礎設施,就像水和電一樣,會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中去。哪個企業利用得好,哪個企業就能在行業中取得領先。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除了欲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娃哈哈也開始更加重視一二線市場。其中涉及到銷售和市場團隊的人員配置,以及產品的定位、口味和包裝等層面的重新調整。娃哈哈也意識到這項工作的複雜性,表示將加大新品推廣和研發力度,以適應新常態和新主流的消費變革。

多元化彎路

宗慶後在該峰會的演講中也表示,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增速下滑的問題,一方面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以後,低端、粗放的模式已經不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到了需要結構調整轉型階段。而互聯網作為一個平臺和手段,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提高實體經濟的管理水平和質量水平。

飲料行業中,許多企業都在從事轉型升級,以擺脫以往低端、粗放的經營模式。農夫山泉在去年2月推出定價在35~40元/750ml的玻璃瓶裝礦泉水,加多寶以旗下昆侖雪山水搶占中高端水市場。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沈桂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整個大經濟背景來看,外在需求很弱,國內的需求成長也是力道不如預期。尤其是一般的國民消費也並沒有想象中的好,使得投資實體經濟不易獲利。很多錢都流到股市和房市。在這樣的環境下,實體經濟發展確實不易。企業做好流通環節是重要課題,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消費升級還是應當更多關註在產品本身的升級,避免生產和需求脫節。”

過去幾年里,娃哈哈在多元化上走了一些彎路,試水了包括童裝、乳業、酒業等多個品類,還有重金砸向商業零售等。宗慶後的打法思路是利用過去積攢沈澱的品牌和渠道優勢,嫁接到新進入的產業方向上,以快速實現多元化突圍,但並沒有實現其預期的效果。

盡管主業營收增長陷入困頓,但宗慶後表示娃哈哈的平均利潤率仍保持在20%以上,況且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想來有著大量銀行存款現金流的娃哈哈,試錯的資本十分雄厚。

談到福禮惠,宗慶後則稱贊這是一個創新,是一種異業推廣,實現了買娃哈哈產品可以得到其他產品優惠的可能,一方面促進娃哈哈產品的銷售;另一方面讓消費者認識其他的產品品牌。

目前娃哈哈已經利用了互聯網,把從下訂單一直到生產調度、成本控制,包括追溯都集合到互聯網上。另外,在生產設備上實行自動化發展,減少勞動力,並保證生產質量。

而至於OAO模式,對於大部分的互聯網創業企業來說都還是未知的新詞匯。娃哈哈的試水,能否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找到一條突破路徑,尚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78

林補政策亟待“修補” 中國林學會建議“普惠+特惠”

中央財政林業補貼下發後,規模經營主體獲得補貼多,普通農戶獲得補貼少。而在戶均每公頃營林投入上,大戶補貼戶還低於小戶。另外,中央財政林業補貼實施對象較窄,該補的沒補到。

中國林學會6日給記者提供的林業專家建議匯編認為,中央林補政策改革與優化要按照林業“雙增”和“調整林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目標的要求展開,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需求為導向,改進補貼和管理辦法,提高補貼效能,提高中央林補政策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6日,已有百年歷史的中國林學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賀信中表示,中國林學會應當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也表示,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中國林學會應當為林業改革發展出謀劃策,為林業生產提供科技支撐。

5月6日上午,中國林學會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攝影/章軻

中國林業學介紹,上述中央財政林業補貼政策的調查成果是基於對浙江、湖南、四川、遼寧等四省的實施情況發現的。

2010年,我國啟動了中央財政林業補貼政策(簡稱“中央林補政策”),選擇11個省(自治區)先行開展造林、森林撫育、林木良種和森林保險的補貼試點。截至2013年,已涉及3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單位,其中全國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完成造林面積1606.89萬畝,涉及29個省的1587個縣級單位。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此前對浙江、湖南、四川、遼寧等四省2013-2014年中央林補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

調查顯示,四省八個案例縣(市)2014年中央財政造林和撫育補貼項目平均覆蓋面積分別達到811.1公頃和1444.5公頃,其中造林補貼面積和撫育補貼面積最大的是湖南資興縣(1666.7公頃)和湖南平江縣(2066.7公頃)。

實施中央財政林業補貼政策項目六年來,湖南、四川、遼寧和浙江四省森林面積分別凈增115.6萬公頃、244.86萬公頃、60.02萬公頃和3.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分別增加3.67%、4.97%、4.11%和0.33%,森林蓄積分別增加11789萬立方米、8900萬立方米、9522.15萬立方米和6434.92萬立方米。森林資源狀況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與此同時,2014年調查顯示,四省案例點樣本戶戶均營林面積和林業補貼收入分別為3.71公頃和3779.44元/年,其中浙江農戶因享受中央和省兩級補貼,其戶均林業補貼在四省中最高,達到17772.08多元戶,該省2013-2014年樣本戶均林業補貼占林業收入比重持續遞增,分別為9.79%和30.42%。

調查顯示,四個省案例點補貼戶的戶均林業投入是非補貼戶的3倍。同時,項目實施也為林農提供了較多的就業機會,如浙江省2個樣本國有林場調查顯示,2014年林場職工通過雇傭當地林農承包造林或撫育項目任務,總投人用工為422工,比2013年增加70.60%。農戶和林場職工對補貼政策實施和執行效果的滿意度較高,如2014年遼寧、浙江、湖南和四川的補貼戶對林業政策的滿意度分別為86%、72.6%、63.25%和40.45%。

但調查也發現,“規模經營主體獲得補貼多,普通農戶獲得補貼少”。中國林學會介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產權細碎化特征突出。為了減少監督、驗收和交易成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往往傾向於選擇規模戶(50畝以上)作為補貼對象,導致普通農戶(50畝以下)受益面小。目前享受中央林補政策的普通農戶比例偏低,例如,浙江2014年規模大戶(3.3公頃以上)中補貼戶占42.7%,而普通農戶中補貼戶僅占22.34%,規模戶相對普通農戶獲得補貼比例明顯高,而在戶均每公頃營林投入上,大戶補貼戶(4424.07元/公頃)還低於小戶(5032.36元/公頃)。

此外,“補貼標準偏低,缺乏相應動態調整”。自2010年中央林補政策實施實開始,造林補貼和撫育補貼標準就一直沒有變化,缺少根據地區實際進行動態調整機制,難以彌補不斷攀高的營林成本。根據造林和撫育項目的技術規程要求,2015年浙江重點林區造林和撫育平均成本分別達2300元/畝和450元/畝,政府財政補貼僅占當地造林和撫育成本的13%和22%。過低的補貼標準難以實現有效激勵的政策目標。

調查還發現,補貼類型相對較少,政策覆蓋面過窄。以政策落實較好的浙江為例,樣本戶平均享受補貼也僅有0.62種,補貼戶平均享受補貼1.15種。同時,政策實施對象較窄,如森林撫育政策僅限於生態公益林,在目前木材價格低迷和勞動力成本持續走高的形勢下,難以雕動經營者商品林撫育的積極性。

6日,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一份《關於完善中央財政林業補貼政策的建議》認為,中央林補政策的補貼對象應當由註重規模經營主體的特惠制向既註重規模經營主體又註重千家萬戶的“普惠+特惠”制轉變。針對目前規模經營主體獲得補貼多而普通農戶獲得補貼少的實際,為了保障中央林補政策實施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建議明確用於普通農戶的補貼資金比例。同時,建立小規模農戶專項小額貸款制度,提升其營林積極性。

專家們還建議明確組織實施造林的主體,以地域連片的面積為單位進行申請,可鼓勵普通農戶之間、小戶與大戶或企業之間等聯合進行造林補貼申請,推舉聯合項目負責人,這樣既可以讓大部分普通農戶享受到林業補貼項目的實惠,又可以降低政府的監管成本和政策實施的交易成本。

對於補貼標準和類型的問題,專家們建議,建議盡快改變低標準、“一刀切”的補助方式,在財政資金有限條件下適度提高標準,實行與營林生產成本掛鉤的差異化、動態化林業補貼。補貼標準可以3-5年作為一個調整周期,實現中央財政按不同地區營林成本20%-30%予以補貼的目標。同時,補貼類型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由第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轉變。將補貼類型從單純的營林生產過程延伸到林業全產業鏈,以滿足林業功能定位轉型的需求,如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小型林業機械、小型灌溉設施)、林業社會化服務(林產品電子商務、林業科技采用)等方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85

八方人物:玩具醫生 修補童年記憶

1 : GS(14)@2010-11-19 12:53: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119&sec_id=4104&art_id=14679036

迪士尼電影《反斗奇兵 3》的安迪,入大學前依依不捨地把兒時玩具送給女孩,說這些玩具都充滿童年回憶,請女孩代為好好照顧。玩具見證着一個人的成長,不少人都希望把這些回憶好好收藏,間中回味一番,那怕它變殘變舊,「玩具醫生」李肇澤 Ambrose正好擔當一個修補童年回憶的角色,把玩具維修、翻新,延續玩具與主人之間的感情。



簡單工具,就可以為玩具主人修補回憶。

46歲的 Ambrose的卡片印着「 Toy Hospital」,不過 Ambrose表示,「玩具醫生」的稱呼,只是朋友取笑他的一個稱號,他並不是醫生,只是一個懂得愛惜玩具的玩具商人。他憶述小時候為了「扮大人」,就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棄掉,以證明自己「大個仔」。
不過到了 18歲,終於手執成人身份證變成大人之時,卻後悔自己一手把回憶拋棄,於是開始四處尋找兒時玩具,久而久之成為玩具粉絲,瘋狂程度就如「女士買鞋一樣」。加拿大 800呎地牢、香港 1,000呎貨倉、 400呎中環玩具店都擺滿玩具,有車、炮、飛機、船,「擺到好似油麻地果欄咁,一箱箱叠起晒,最貴嗰件玩具係 teddy bear,貴到可以買到架車,肯定唔只十萬蚊」。不過 Ambrose還未能尋回以前所有玩具,算是一個玩具迷的遺憾。
玩具儼如兒童的伴侶,每件玩具都曾經被主人珍而重之地愛惜過,但畢竟會有損壞,有些人會把它們隨手棄掉,另覓新歡。 Ambrose說,現在的孩子買玩具,跟他小時候有很大的分別;他那個年代沒有甚麼娛樂,要想盡辦法哀求父母買玩具,但這個年頭已經有 iPhone、 iPad、各式電子遊戲機,倒過頭來可能是長輩、父母買玩具哀求與小朋友一起玩,「想得到個仔、個孫歡心」。

強項修理 teddy bear
雖然有人喜歡貪新忘舊,不過也有人會把損壞的玩具送到 Ambrose的玩具店,請他修補童年回憶。有客人把一隻被狗咬到體無完膚的小熊送到 Ambrose手上,說是一個他很懷念的親人送給他的唯一物件,希望 Ambrose可以妙手回春,就是這些故事、這份感情,令 Ambrose為之感動。
Ambrose的強項是修理 teddy bear,手工不一定比裁縫師傅好,但裁縫不會替人修補玩具。修補一隻 teddy bear需時兩至三天,現時已經有 20隻 teddy bear正在「輪診」, Ambrose說不是有錢就可以「插隊」,「如果畀多啲錢叫我快啲整,咁呢啲會排耐啲」。說穿了,錢不是萬能,要打動 Ambrose,還看對玩具的真感情。
記者:袁慧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39

【旅遊籽】街市隱世高手 修補職人

1 : GS(14)@2015-07-23 01:21:30

康叔希望徒弟阿意繼承補鞋手藝,自立門戶。



【旅遊籽:文化地標】昔日香港,百業待興,物質講求耐用,修補行業應運而生。衫褲鞋襪、鉸剪菜刀、家具電器,也不難在街上遇上修理工匠。在日本,修補者被稱為職人,是專業的工匠。只需一技傍身,便能服務街坊,養妻活兒。雖然現在許多修補工藝,已成吉光片羽,但職人大隱隱於市,除了在橫街窄巷,舊屋邨街市常見他們在身邊。時代日新月異,生活本質依然不變。

石硤尾邨街市 老字號補鞋職人

走進臨近清拆的石硤尾邨街市,幽幽小巷不乏改衣小舖,而補鞋的老字號,則只有康強補鞋一家。小店位處水果店旁邊,招牌藏在店舖側,並不起眼;透明膠幕後,40呎不足的空間,簡單放着小型工作枱和矮凳,鐵架、鞋鎚、批刀等工具俯拾即是。身軀瘦小、拿起鞋鎚手勁強而有力的補鞋工匠陳康(康叔)正專心為鞋底縫線,每一針一線也有種感情。自97年開始在此擺檔的康叔,每天蹲在舖中打鞋釘、補鞋底,有時一做便是十個鐘,風雨不改。靠做鞋及補鞋養活7個孩子,眼前已85歲的老人家仍中氣十足:「退休有咩用?行行企企太無聊,打麻雀去旅行我又不喜歡,幫街坊補鞋卻是興趣,眨吓眼又過一天。」康叔自小對做鞋有興趣,兒時生活窮困,便會執舊鞋回家,拆出鞋面及鞋底縫補成「新鞋」,買不起當年有名的「馮強膠鞋」,卻有自家製波鞋着。那年代的小孩不讀書便只能做「伙頭仔」幫補家計,或拜師學藝,一技傍身捱世界,「阿媽嗰時問:『想學補鑊還是整鞋?』梗係整鞋啦!」16歲在家鄉東莞拜師學做鞋,1949年他19歲學滿師,第一份工是在元朗鞋店做鞋,「每月40元包伙食,後來轉到深水埗一間山寨鞋廠工作,人工高了20元,但要自己找屋住。」



補鞋人緣唔少得

五、六十年代香港做鞋業開始興盛,中環、尖沙嘴的鞋店多提供度身訂做皮鞋服務,師傅講求資歷經驗,多數不請新人;深水埗、旺角則有大牌子以外的山寨工場,主動跑鞋店接定單,做不同款式的鞋辦,新人較易入行,但也只是做「炒散」,逐對鞋計錢。康叔在元朗鞋店打工3年後,便到深水埗山寨工場做鞋,一做便是四十多年,「最威是有年『步陞鞋廠』生產了60萬對美國軍鞋,我也有份做呢!」90年代他希望退下來,轉當補鞋匠。遂在18年前在石硤尾邨街市以$1,480租舖,其間多次減租及加租,現時租金$1,100,「每月搵幾千,政府有兩千元生果金也就夠,仔女皆出身了,我沒有重擔,只為幫吓街坊,便宜一點也無所謂。」普通鞋款,最便宜$10便讓爛鞋妙手回春,黐邊、勾線、掹鞋底、打釘、手磨拋光……康叔堅持補鞋四大原則,除了價錢平、原料正、手工靚,更重要是人緣好,每個來補鞋的客人,也會躬下身,把頭探進帷幕中,跟老師傅說話,或坐在門口放着的木凳上打牙骹,狹小的空間拉近了彼此距離。傳統修鞋術是門人情味的工藝,比連鎖補鞋店有情有義。康叔攤開一張印着鞋店廣告的報紙說:「以前鞋廠分了做鞋面、鞋底等部門,我負責做鞋底,雖然兩者難度差不多,但亦因為學了做鞋底,補鞋也有一手。補鞋縫線要夠仔細,鞋邊一行線像白芝麻般整齊就叫靚,機打都冇咁幼細!這些簡單的涼鞋、拖鞋、女裝靴款,以前師傅畫了鞋樣、用皮剪裁鞋樣後,就可讓人車鞋面及上鞋底,就能做出一樣的款式。」他拿起剛補完的女裝平底鞋,我找了一會,才見到藏於鞋底空隙的線頭。康叔先用膠水把爛了的鞋頭黏合,再縫了幾針固定接口,「這樣便包保唔爛!」訪問途中,街坊黃太跑來找康叔求救,「十幾年前的平底鞋拿出來穿,走不夠幾步就甩底了,幸好在街市買餸能找康叔急救!」康叔知道黃太趕急,連忙放下手上工作,蘸上用了幾十年的瑞士「膠水王」,再拿起有勾的尖錐和帶蠟補鞋粗線,逐針逐針縫起來;黃太推說:「不用太麻煩,只要捱到返屋企就可以,這鞋我不穿了!」康叔卻兩三下手勢,就把鞋翻新:「再穿多幾年都得!」補鞋看似簡單,卻易學難精,60年的功力和手藝,都放於鞋中。



徒弟青出於藍

訪問時康叔把徒弟阿意也叫來了。55歲的阿意,多年前在康叔每天幫襯的茶餐廳工作時認識他,二人母親本是同鄉,康叔得知阿意希望學門手藝傍身,便收她為徒,讓她每天公餘時到舖頭學補鞋,希望她退休後有精神寄託之餘,也可自食其力。「最緊要肯用腦,對修理的物件負責,自然會有熱誠。有些技巧連我也想不到,但她做到,徒弟叻過師傅,冇得唔認,哈哈!」石硤尾邨街市面臨清拆,新街市逐步落成,舊商戶老街坊互相照應的風景未必復見,「到搬遷時也許退休了,就當這兩年是過渡期吧!」



以帶勾的錐逐針逐線補鞋,是康叔多年來的堅持。

康叔用了40多年的瑞士「膠水王」出名質素好,平均每月用上一罐。

年尾若太多單應接不暇,康叔便會掛上這牌子,好讓自己有足夠時間清貨過年。



康叔雙手有皮膚敏感,每次開工也需包上膠布和戴上手套。這是一雙值得尊重的手。

30呎的空間轉身也有困難,康叔卻自得其樂,安裝了冷氣和風扇邊做邊嘆。

每單生意康叔也會有條理地記下鞋子款式、修補地方、輪候次序等,左下角為客人數目的記數。



不同年代的批刀。



黃大仙下邨街市 古董錶修理達人

60至80年代,鐘錶業是香港四大輕工業之一,修理錶舖多見於樓梯底及街邊小檔,在街市開舖頭的實屬少見,然而經營鐘錶修理30多年的池記錶行,依然堅守初衷,守護老店。黃大仙下邨街市是領匯旗下較能保留原貌的街市,訪問前一天,池記錶行老闆池興志剛收到領匯加租信,眼見附近不少商戶因抵受不了租金而紛紛搬走,不禁慨嘆:「今年已加到六千多,我只是做手作仔,並非賺大錢,我做開街坊價,所以不想加價。」生意額好時每天有幾千,差時只有幾百,暫時勉強維到本,守得住父業。



改裝手錶有一手

今年快60歲的池先生自小陪父親一起擺檔修理鐘錶,中學畢業後,報讀鐘錶課程,邊學邊做,與香港一同走過鐘錶業最輝煌的時代。跟很多整錶檔一樣,他們在七層徙置大廈的樓梯底擺檔,大廈清拆後,政府把他們安置在街市。環觀只有40多呎的小舖,大部份是60至80年代留下來的手錶,「新錶放到舊,很多也是父親年代留下來的。」別看櫥窗框蓋上了薄塵,不少錶款發黃及染上銹迹,裏面好多是勞力士、Omega,還有星辰、雅閣電子石英機芯錶;精工、樂都機械錶等,實是古董錶之尋寶地,而且比外面便宜許多,「現在一般鐘錶檔只會換電換錶帶,少有修理內部零件的,整古董錶就更少。」秉承街坊生意街坊價原則,修理60年代的手錶只需$800至$1,000,比市價便宜一半有多。除了修錶,池先生亦為客人改裝手錶,「把錶改成不入水,改後戴住洗東西測試。」有人說拆錶帶、換電池皆是手板眼見功夫,毫不費力;池先生卻說每個細節也考功夫,否則一不小心便會刮花。老行家診症,以「望、問、切」為基本原則,「看車芯,搖擺是否穩定;問基本問題,有否跌過、有否浸過水等;試上發條看順暢與否;再看校針情況,如果不順,就可能是內部齒輪出問題。」池先生為我解釋後,有位可愛的街坊走進來,勞氣地投訴老闆給她換的電池太快耗盡,池先生冷靜地用測電機量電壓,換電池,再檢查手錶內部問題,「是手錶巴芯有問題,已修理好啦。」會額外收錢嗎?「只收換電錢,平時錶有問題也是直接拿給他看,我知他不會收得貴。」街坊說罷,又着池先生介紹靚手錶。



池記在街市經營錶店30多年,面對領匯不斷加租,擔心生意難做下去。

池記仍擺放60至80年代的舊鐘錶,花些時間或者會尋到寶。

換電池、錶帶看似簡單,但面對一堆陌生又專業的工具,記者卻一頭霧水。



勞力士專用的開匙工具,是父親的行家朋友轉贈的。



南山邨街市 自學維修周身刀

去年納入政府重建項目的南山邨,是香港的老屋邨,街市裏多間陪伴成長的家庭式小店,亦成碩果僅存的舊香港標記。在老邨街市乾貨層默默經營37年的黃明記是其中之一。73歲的黃高朋與太太一起經營修理小店,水喉、電器、鎖頭樣樣精,修遮技術更為人稱道,練得一手日漸失傳的修遮技術,普通斷骨或是換全副遮骨,再大工程也只是四、五十元便能成事,搬至天水圍、青衣的街坊山長水遠也會回來拜託黃伯。黃伯繼承了父親黃明記的招牌,卻由以前的柴油米糧轉行做修理及配匙,「我自小喜歡拆東西,鄰居有甚麼電器壞了,我就收回來邊拆邊研究。以前在父親店門口搭單做修理,一理通百理明。水電、水爐、氣燈也懂修理。家中的風扇冷氣、剪刀湯勺,我也會修理,這樣也能培養仔女節儉美德。」從大坑舊舖搬到白田街邊開檔,拆卸後政府將他們安置於南山邨街市,初時舖租只需每月$120,如今約$1,000。黃伯有一兒兩女,大女和二女不忍旁邊經營了30年的文具老店結業,頂手做老闆;兒子則在另一邊開檔維修電腦,繼承父親修理衣鉢,一家幾口佔了街市中三舖位,彼此照應,每天午飯濟濟一堂,孫兒放學後回到小店做功課,閒時幫忙睇舖,學配匙、跟客人打交道,重複着上一代父母的童年。獅子山下的融洽日常,在南山邨這一隅重現。



黃伯修遮技術了得,收費平,旨在為街坊服務。

除了修遮,黃明記亦有配匙、修理電器、鎖頭等服務。

除了修理雨傘,黃伯亦精於水電維修。



黃伯一家也在附近開舖,彼此互相照應,關係融洽。



黃泥涌街市 設計系改衣女王

在網上看見黃泥涌街市某間改衣店大獲好評,說小店老闆人如其店名「開心改衣店」,常掛起燦爛笑容。慕名而來,發現這街市一巷也是改衣店,卻能各有各做,和睦共處。老闆張詠璇(Ann)比想像中年輕,沒有氾濫的笑容,性格卻直率單純。47歲的Ann一家是長洲漁民,二十多歲時曾到歐美時裝設計學院讀設計,白天在製衣廠打工,由上袖、埋夾、上領等分科學起,再鍛煉車工;晚上上堂,婚紗及時裝設計也曾接觸。其後在裁縫店學師,漸漸了解衣服的結構,由設計、剪裁到縫紉,一腳踢做起來,「這幫助我日後的改衫工夫,就像男裝西裝褸這樣結構複雜的衣服,我也懂怎樣落手改。」二十歲頭,Ann與姊姊返回長洲開辦十人小型工廠,教會工人基本技巧,從香港接車衣定單回長洲加工,走過年少氣盛的歲月,Ann在往後十年間分別在兩間中環裁縫店學習車衣縫紉,然而為客人度身訂做的經驗沒讓她停留,Ann終揀定改衫為正業,「因為改衫比設計、車縫更有挑戰性,難度更高,因一改錯就難番轉頭。我生性怕悶,每過一段時間,便要換個環境唞唞氣。」輾轉來到黃泥涌街市的改衫店工作,2005年店旁邊有空置舖位招標,她成功以三千多元租下面積有普通舖位兩倍大的地方當老闆,並善用空間設試身室,讓客人可即場量度尺寸。街坊熟客一幫襯便是十年,在跑馬地居住的鄺小姐說Ann的細心和體貼已很少見,「不止車工細緻,改褲時還會問你有冇長短腳,調整褲腳長度。」Ann講求收費公道,不會做爛市,「菲傭我會打折,因她們人工本來已不高。雖然行內都說我收得太便宜,但價錢公道最緊要。」



在街市擺檔十多年的Ann最出名是她的陽光笑容。

即使是裙底一行不起眼的縫線,Ann也花時間配對線頭顏色,務求貼近原本模樣。

店內擺放着不同顏色及質料的線卷。



記者:王秋婷攝影:徐振國、黃子偉、鄧鴻欣編輯:黃仲兒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17/19221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81

北韓勞動黨副委員長突訪京修補朝中關係

1 : GS(14)@2016-06-01 11:36:46

北韓近期軍事動作不斷,迫使聯合國實施進一步制裁,為挽救陷入僵局的朝中關係,執政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李洙墉昨日突然訪問北京,是自今年1月平壤政府進行第四次核試後首位訪華的北韓政要。



就核問題交換意見


據韓聯社報道,李洙墉昨晨率領大型代表團從平壤出發,乘坐高麗航空班機,在北京時間近10時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及後一行人等分別乘坐北韓駐華大使安排的10多輛汽車及小巴出市區,其間獲中國武警和巡警護送。新華社證實李洙墉使團到訪,指訪問行程為期三日,昨獲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接見。外界推測李洙墉以領袖金正恩特使的身份訪華,日本共同社就預計他會向中方政要講解本月初勞動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果,並就核問題與中方交換意見。中國是北韓最大貿易夥伴,亦是長年盟友。然而,隨着金正恩致力擴張軍事勢力,動輒進行核試及導彈試射,兩國關係逐漸惡化,勞動黨七大甚至不見中方代表的蹤影,李洙墉在此時訪華,重修兩國舊好的願望似乎顯而易見。兼任政治局委員的李洙墉曾任北韓外長,75歲的他通曉法語,在金正恩1990年代留學瑞士時充當其監護人,因此深得金正恩信任。李洙墉此行將是繼去年9月、時任勞動黨書記崔龍海到北京出席二戰結束70周年的紀念軍演後,首次有北韓政要訪華。法新社/韓聯社/共同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1/196363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73

十年撕裂難修補

1 : GS(14)@2016-08-08 00:16:54

泰國民眾普遍對新憲法公投反應冷淡,認為它難以修補「失落十年」累積下來的社會撕裂。泰國社會過去十年陷入亂局,民選及軍方政權輪流交替。前總理他信自2006年政變下台後,被軍方冠以貪污罪名而流亡海外,影響力卻在國內「陰魂不散」。支持他的「紅衫軍」於2010年發起示威,被擁護王室的軍方開槍鎮壓。翌年他信胞妹英祿藉大選上台,支持王室的精英階層2013年發起反政府運動,同樣以流血收場。前年軍方重掌政權,又遇上去年的四面佛爆炸案,致20名大多是遊客死亡。



泰王後繼者難團結各方

軍政府為新憲塑造反貪、穩定社會的美好形象,但泰國國民似乎不相信,因為泰國自1932年起已頒佈過19部憲法。曼谷有小販說目睹多年混亂已令她心淡,只想有方法令國家和平,鼓勵人非暴力討論解決問題。分析指,泰國沒任何中立建制可團結各方,而隨着聲望高的泰王蒲眉蓬已屆88歲高齡,後繼者聲望又遠不及他,政治鬥爭恐將不會平息。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7/19726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87

【動畫】「請教我如何修補破碎的心」喪女父facebook求助感動網民

1 : GS(14)@2016-12-06 03:56:06

北愛爾蘭一名18歲少女日前在家中猝死,她傷心欲絕的父親在社交網站Facebook貼文,表示幾乎懂得修理任何事物,但若有人可教他如何修補破碎的心,他願付任何代價。18歲的克萊爾(Clare McSorley,圖)本周初被發現倒斃家中,警方指死因無可疑。她的父親麥克索利(Tommy McSorley)把一封給亡女的信上載Facebook:「我那無比美麗、充滿關懷愛心的可愛女兒克萊爾突然離開人世,令我心碎」;「我的女兒克萊爾關懷世界,我衷心認為她不想任何人為她擔憂、傷心和沮喪,但這實難接受」。不少網民被麥克索利的深情帖文感動,已有近2,000人留言安慰。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5/198557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26

修補英美關係邁進新時代

1 : GS(14)@2017-01-28 12:04:05

隨着英國和美國政府先後改朝換代,文翠珊及特朗普為兩國關係帶進新時代。兩人縱在性格和不少立場上南轅北轍,但基於自身政治考慮和需要,兩人都強烈希望今次訪問成功。對文翠珊來說,英國脫歐程序啟動在即,她要向國民證明,英國脫歐後將是一個強勁的環球貿易力量,而跟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是這計劃的最重要支柱。另有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囑咐」她與特朗普建立緊密關係,好能與其他中間偏右國家領袖,逐步影響特朗普。另邊廂,特朗普亦對貿易協議有興趣,因這樣的雙邊貿易,正正是他一直所指能推動美貿易政策向前的楷模;特朗普亦可以此證明,他並不反對貿易。無可否認,兩人不少立場上南轅北轍。特朗普視北約形同廢物,而他有意跟俄羅斯改善關係,更對北約帶來警號;特朗普敵視規管溫室氣體排放的規例,仍惹英方不滿。性格上,更是一個衝動、自我形象膨脹、不拘小節;一個保守、沉默寡言,出名細閱文件至深夜。不過,現代政治板塊移動,包括民粹主義抬頭、英國公投脫歐,卻將兩人拉在一起。經歷八年來奧巴馬政府較重視德國,英國大可趁特朗普上台,未來四年修補兩國關係。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8/199114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89

林鄭後日偕夫上京面聖田北俊籲爭取空間修補香港撕裂

1 : GS(14)@2017-04-08 11:43:40

【777票當選】【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月初獲國務院正式任命為下屆特首,港府昨公佈她將於後天前往北京,從總理李克強手中領取委任狀,預料會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特首選舉中支持曾俊華的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認為,林鄭應趁機向中央爭取空間修補社會撕裂,公民黨主席梁家傑亦指,林鄭應向中央反映港人希望中央減少干預的訴求。記者:呂浩然港府昨日發出的新聞稿指,林鄭將於後天下午啟程前往北京,接受李克強頒發任命她為下屆特首的《國務院令》,陪同林鄭上京的包括林鄭丈夫林兆波、候任辦秘書長丁葉燕薇、林鄭私人秘書陳選堯及新聞秘書庾志偉,而林鄭會於下周三返港。



■總理李克強(右)將頒發特首委任狀,國家主席習近平料會接見林鄭。資料圖片

料獲習近平接見

一如5年前現屆特首梁振英當選,候任辦未有公佈林鄭赴京領委任狀以外行程。翻查資料顯示,5年前梁上京領委任狀時獲高規格接待,包括入住釣魚台國賓館,並與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見面,梁亦在該次訪京期間拜訪港澳辦商討籌組政府問題。然而今次林鄭訪京期間下榻的是位於北京金融街的麗思卡爾頓酒店。昨天亦有報道指,林鄭是次訪京會獲習近平接見,估計屆時她會向中央領導人匯報其治港方略,並問責班子人選與中央交換意見。田北俊出席一個論壇後表示,林鄭有機會見到中央領導的話,應該向北京反映「佢要令到香港和諧啲、唔好咁分化,咁中央政府係咪可以畀佢作為行政長官自主權,同泛民某啲地方讓步啲」。田在論壇上提到,林鄭任內應重啟政改,強調「我話知你攞乜(方案)出嚟,你攞出嚟先!」而擴大現時特首選委會的選民基礎是方向之一,不過他亦擔心,經過去年民主派在選委會選舉中取得逾300個議席後,北京會有顧忌,令擴大選委會選民基礎都有困難。田亦相信林鄭組班工作不容易,因林鄭個人要求高,現任局長、公務員都唯恐達不到林鄭要求而不願加入,加上有人會覺得林鄭民望經已不高而不想入「熱廚房」,還有就是即使林鄭物色到有能之士加入,北京是否同意又是另一問題。出席同一論壇的梁家傑亦指,林鄭在京有機會與中央領導人見面時,應向中央表達「今次中聯辦咁強力去推佢上位……其實係對佢嘅開局有害無益」,「如果中央真係希望佢可以修補撕裂,可以減低香港人嘅鬱結,希望中央真係少啲插手香港事務」,他又強調「既然中央信任佢(林鄭),佢應該實話實說啦!」梁家傑也同意林鄭上任後應重啟政改,否則難以處理目前社會困局,不過他估計林鄭會先處理民生問題,甚至未必會處理政改、23條立法等具爭議事件,至於有機會重啟時,會否仍按人大8.31框架,梁認為政改首先就是由特首向中央交報告,故要視乎林鄭「點寫報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07/19982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