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云南大旱“橙王”褚时健创业遇考验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326/248927.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超过200天无雨,西南五省市的大旱正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地上的一切生物,都在经受残酷的考验。
在大旱中煎熬的,还有被称作“从烟王到橙王”的褚时健。昨日(3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从褚时健妻子马静芬处得知,褚时健从红塔集团一把手位置上下 来后搞的果园,目前正在经受着新的考验。
种橙遭遇百年大旱
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次云南大部干旱等级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西南部的五个省 市无一幸免,其中也包括褚时健那一片2400多亩的橙子果园。
“今年的旱灾真的很厉害,如果这样下去还不知道今年的收成会怎么样呢?”新成立 公司的董事长马静芬,昨日在电话另一边向《每日经济新闻》描述道,“虽然橙子的收成还要等到下半年才能看出来,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橙子的种植还是受到 了些影响。”
“现在我们正在靠山上的水来维持(橙子的种植),并且开始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取水。一方面,用抽水机抽水,另一方面,从水源处开始 引水。”马静芬介绍道。
褚时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把这个果园建立起来,启动资金“主要靠以前积累的人脉和自己的人品,东借 西凑来1000多万元。”实际上果园的外债在上一季过后已经还清,“股东也实现了分红”。
橙子的收成最近几年也是一年比一年好,马静芬向记者 透露,去年的总产量差不多是4000多吨,“如果没有这次的旱灾影响,今年的收成肯定要比去年还要好。在昆明的水果市场上,以褚时健名字命名的橙子“褚 果”因为颜色和味道上的高品质,销量特别好,仅一家水果超市从去年的11月初开始的不到1个月中,就卖掉了17吨橙子。
但是突如其来的旱灾显 然打乱了年初的计划,分红和收成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马静芬表示,“现在对于来年的产量目前还不太好估计,等哪一天下雨了就有数了。”
“烟王” 转身变“橙王”
随着时间的流逝,褚时健这个名字或已被很多人慢慢淡忘。这个现在在种植橙子上小有作为的老人竟然还是上个世纪末中国烟草业的风 云人物,而这一切都和他曾经的工作单位云南红塔集团密不可分。
他1928年出生于云南的一个农民家庭,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51岁时被任命 为玉溪市卷烟厂厂长。到90年代中期,他已经将“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年创利 税近200亿元。“红塔山”卷烟品牌无形资产被评估为332亿元。
人们常说盛极而衰,褚时健“出事”的那年是1995年,当时云南烟草的发展 延续着势不可挡的劲头,烟草经济的蓬勃发展备受瞩目,褚时健一度被视为最大“功臣”。而一封检举信将他送入监狱,他的人生也从此改变。
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2002年,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获得自由的他已年逾古稀。正是这位古稀老人做出了一个让外人 看来不可意思的决定,开始橙子的种植。
本来以为当初褚时健选择种植橙子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但是马静芬的答案却非常简单——为了生活。
当初选择投资橙子,褚时健表示,他的弟弟以前也是搞水果行业的,从他那里了解了中国水果行业的相关情况。“后来发现橙子含维生素多,吃了对身体有益,又 容易储存,所以就下狠心种这个果子。”他还称自己有着一颗想和美国的水果一争高下的心。
去年年初,云南当地的一家报纸就曾经以不小的篇幅报道 过褚时健从“一代烟王”到“橙王”的转变,将其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48

中國種樹也求快 竟害西南大旱?


2011-11-07  TCW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個真理遇 上中國高速成長的經濟也會變了質,因為中國把來自澳洲的尤加利樹混種改良,一味追求高速成長、高報酬率,快速的掠奪土地水分與養分,製造出中國的新生態危 機。

最近廣西台商很緊張,忙著要找新樹苗,還從中國找回台灣,有中國羅非魚王(吳郭魚)之稱的南寧鑫遠東農牧漁公司董事長陳信男最近找上了台灣的樹種開發公 司,要引進新的樹種到廣西。

原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已經釋出消息,不鼓勵農民栽種速生桉,這種由澳洲不同品種的尤加利樹(另名:桉樹)混種改良的速生型樹木。

比一般樹生長快四倍三%林地滿足一八%需求

種樹怎麼會種出大問題,還面臨禁種危機?從中國長江以南,沿著高速公路、國道往兩旁的山林看,高大筆直、排列整齊的森林,全都是速生桉,這種無尾熊最愛的 樹種,到了中國遇上改革開放,竟成了最能代表中國高速成長的樹木。

因為,中國木材不夠用,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相當於一億立方米的木材類產品,於是自給木林資源變得更加重要,總栽種面積約二百六十萬公頃、占中國林地三%的 速生桉,發揮了驚人的效益,竟然供應中國木材總需求量的一八%。

速生桉怎麼有這麼高的效率?原來別的木材,久的如歐美寒帶林要七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砍伐一次,其他一般樹種也要二十年才能砍伐。

但速生桉一年長十公尺,每四年就能砍伐一次。陳信男說,他過去種速生桉,平均每四年就可以收成一次,砍掉之後又會重新長出來,再四年又砍伐一次,到了第四 次也就是十六年後,速生桉才會大幅退化須重新栽種。

價格十一年漲一倍強勢特性讓其他樹長不了

別的樹才砍一次,速生桉已經砍五次了,於是求快的中國經濟,對於速生桉的需求就更大,廣西台商李明章說,二○○○年一立方米的速生桉,只能賣人民幣三百五 十元,現在每立方米可以賣到近七百元,高價的時候可以到八百元,漲了一倍多,所以在廣西租山林地來種速生桉,平均年報酬率有六%到七%。

穩定的報酬率讓無尾熊的尤加利樹到了中國變成搖錢樹,被台商、中國農民與中國企業當成定存概念的樹木存摺,也讓中國長江以南的林地,處處都是速生桉。

但為何速生桉能長得這麼快?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系主任王義仲說,養分、水分吸收得多,自然就長得快,而且它也是強勢植物,速生桉在的地方,其他的 植物自然很難生長。

三%林地要貢獻一八%的木材,靠的就是快速吸取更多水分與養分,所以速生桉在中國又叫「超級吸水機」,把水分與養分全吸光了。於是中國最近幾年西南省分頻 頻鬧旱災,有人開始怪罪到速生桉身上,因為它讓土地失去了涵養與調節水分的功能,造成各地批評聲浪四起,禁種的呼聲不斷。

王義仲說,速生桉讓學術界想起了昔日台灣的銀合歡,一樣是為了經濟效益,卻造成生態問題。時間回到民國六十年代後期,台灣經濟起飛需要大量工業原料,包括 木材與紙漿。

於是從薩爾瓦多、秘魯等地引進銀合歡,一種跟速生桉一樣,高速生長且強勢的植物,包括台塑集團以及中華紙漿都曾經大規模栽種與推廣契作,希望取代進口木 材。當時農委會還曾經站出來公開呼籲華紙與台塑集團的台化,應該提高銀合歡的收購價格,以較高利潤來激發農民栽種銀合歡的面積。

但後來銀合歡經濟價值卻不如預期,於是業者不收購了,但它卻已被帶進台灣,任由在野地生長。現在光是恆春半島,大約有三千公頃的土地被銀合歡占據,而且還 延伸到台東,外來植物缺少天敵與天性強勢排他,銀合歡在台灣幾乎是所向無敵,被稱為植物界的「綠癌」,現在每年還得花錢撲滅它。

台灣也鼓勵栽種條件比對岸更加優惠

再回頭看台灣,總統馬英九的愛台十二建設計畫之第十項綠色造林計畫,雖標榜要造林護土美台灣,卻赫然發現台灣也鼓勵栽種速生桉。

而且台灣還給了比中國更優惠的條件,不論林地或是農田,種速生桉每公頃每年可以領十二萬的獎勵金,一直領到第二十年。也就是說農民種樹除了可以賣樹賺錢, 還可領政府補貼。詢問負責造林計畫的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知不知道速生桉在中國引發的爭議,得到的答案竟然是:不知道。原來台灣只鼓勵種樹,卻沒通盤 考慮生態衝擊。

但腦筋動得快的台灣業者,見中國速生桉面臨禁種,馬上就開發出新的樹種,用楊樹取代桉樹,且已在中國推廣開了,欣龍綠能科技總經理蔡進福說,台灣楊樹已經 在山西的乾旱土地與天津臨海鹽分土地上栽種,可以抗乾旱耐鹽鹼,又可以五年左右收成,是新的超級樹木與樹木存摺。蔡進福還強調,台灣楊是無性生長,不會自 行繁殖,不重演銀合歡的生態問題。

所以速生桉不被鼓勵、甚至禁種,新的超級樹木會馬上興起,取代速生桉,因為求快的中國經濟還在繼續高速成長且消耗大量資源,於是這一代人只好種下更多的 樹,但留給後人的恐怕是跟台灣銀合歡一樣,不是享受而是製造更多的生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9

中國多地大旱 糧食生產面臨挑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978

新華社援引遼寧省氣象局表示,截至12日,遼寧7月以來的平均降水量為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同期最少,遭受63年來最嚴重的氣象幹旱。受旱情影響,遼寧大連、葫蘆島、朝陽等地部分農田面臨絕收。

氣象部門預計,8月中下旬降水量仍然偏少,幹旱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如由夏旱轉為夏秋連旱,當地農業生產將受較大影響。

氣象專家表示,今夏遼寧高溫少雨主要是受到厄爾尼諾的影響所致。厄爾尼諾造成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東偏南,不利於南方暖濕空氣向東北地區輸送,從而使得遼寧等地夏季降水明顯減少。

目前,遼寧省氣象局已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幹旱)Ⅲ級應急響應,啟動了56個土壤墑情站加密觀測,218套人工增雨火箭發射系統和3架人工增雨飛機全部進入待命狀態。

據新華社報道,作為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目前吉林省多個產糧大縣幹旱嚴重,其中長嶺、農安、公主嶺等10個產糧大縣降水量創1951年以來最少,部分地塊甚至絕收。

吉林省氣象臺臺長楊雪艷表示,7月1日至今,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13.1毫米,較常年同期少48%,居歷史同期少雨第2位。吉林省政府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旱田受旱面積達629萬畝,其中白城、松原、四平等糧食主產區處於中度和重度幹旱。預計未來10天,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0毫米左右,比常年同期42.4毫米明顯偏少,幹旱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幹旱程度繼續加重。

農安縣種糧大戶劉振軍焦急萬分的表示:

正處於灌漿期的玉米田本應一片綠色,但由於幹旱少雨,放眼望去更像金秋十月,整塊地玉米葉片全部枯黃。

伏龍泉鎮東棒柴村農民劉樹軍今年種植10公頃玉米。入夏以來旱情嚴重,有些地塊由於灌不上水,玉米穗都沒有長出來。他說:

旱情持續嚴重下去,今年至少要減產一半以上。

楊雪艷表示,由於預計8月中旬降水明顯偏少,幹旱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幹旱程度將繼續加重。目前吉林省正加強旱情監測預報預警,同時各地通過啟用抗旱井、開展人工降雨等方式抓緊抗旱。

而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我國中原的糧食大省河南大部也迎來大範圍幹旱,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已經超過2300萬畝。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消息稱,本周河南大部將繼續保持高溫“燒烤”,沒有大範圍降水,全省旱情將進一步加劇。

河南全省的降水較往年同期均值偏少60%,是1951年以來最小年份,進入7月全省大面積持續高溫天氣,目前河南省庫容蓄水總量28.38億立方米,較往年少蓄水13.5億立方米,全省35%的小型水庫基本幹枯,除了信陽和駐馬店,其他城市已經無農業灌溉用水,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斷流。平頂山、許昌、登封、鎮平、欒川、新密等6個城市地標供水水源匱乏,已經啟動地下水備用水源或者采取調水措施,全省地下水位較去年同期下降1.8米,有24.5萬人,大牲畜8萬多頭發生臨時性吃水困難,到27日,全省受旱面積超過2310萬畝,嚴重幹旱610萬畝。

不斷擴張的“幹旱地圖”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挑戰。農業專家介紹,旱情期間,我國黃淮、華北、西北大部分玉米處於喇叭口期,水稻處於孕穗期,生長發育快,需水量大。目前旱情已造成局部地區作物生長進程受阻。

根據氣象趨勢分析,8月上旬,華北、黃淮、江漢等旱區繼續呈現多高溫少雨天氣,幹旱不利於夏玉米、棉花等秋作物生長發育,秋作物產量或將因此出現減產,而秋作物減產也將推動對小麥需求上升。

有市場人士認為,基於後市秋糧減產憂慮,將連帶刺激受旱地區小麥市場需求,小麥價格有望出現上漲。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國累計進口谷物和谷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激增80.7%,引發糧食安全擔憂。

今年以來,中國谷物進口特別是小麥進口明顯提速,根據農業部提供的數據,上半年中國小麥進口增速超過80%。相比較,去年全年中國小麥進口微增不到5%。

據新華社報道,盡管“洋糧食”進口占國內產量的比例不到5%,但“洋糧食”進口增速的反彈,依然引發公眾對糧食安全問題的熱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63

非洲大旱災糧食短缺與浪費並存 中企看到機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919.html

南部非洲遭遇30年來最嚴重旱災,糧食嚴重短缺,亟需糧食援助。

中國幫助非洲緩解糧食危機促進中非農業合作不僅有國家層面的援助,更有像江蘇牧羊這樣的民營制造裝備企業在幫助非洲國家減少糧食浪費、鞏固糧食安全的同時,還在非洲開拓了商機。

“非洲目前的糧食安全狀況是,糧食浪費與糧食緊缺同時存在。”江蘇牧羊集團中東非洲區總經理李向東23日在江蘇南部非洲投資與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李向東介紹,非洲的糧食浪費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收獲季節受自然條件大風大雨的影響,糧食收獲過程損失很大。另一方面,在糧食收儲過程中,受鼠害的影響非常大,糧食進口過程中從港口經中轉站到每個居民嘉里中間過程的浪費也非常嚴重。

“非洲糧食收儲浪費達15-30%。”李向東說,“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牧羊是一家來自中國江蘇省揚州的農業裝備制造企業,成立已有50年,由最初的小企業,目前已發展為做糧食運輸倉儲、飼料加工機械、養殖設備工程及自動化為一體化設備供應的企業。目前致力於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全系統的解決方案。

非洲糧食供應存隱患

嚴重的旱情造成2015年南部非洲地區糧食大面積減產,該地區大約3200萬人面臨糧食安全威脅。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5月12日發布的最新報告稱,南部非洲遭遇30年來最為嚴重的幹旱,旱情已經持續兩年,去年厄爾尼諾現象加劇了旱災影響,導致糧食減產,引發糧食供應安全隱患。南部非洲地區大約3200萬人面臨糧食安全威脅。

報告稱,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間,南部非洲有約3200萬人面臨糧食安全威脅。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2005至2050年間,世界糧食產量需提高60%才能滿足全球需要。

李向東認為,非洲處於關鍵時期。非洲本身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巨大的發展和機會,特別是在糧食生產和安全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牧羊作為,糧食倉儲和加工設備主要提供者,可以為非洲糧食安全作出很大貢獻。

農業合作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約堡峰會上宣布的未來三年中非十大合作領域之一。

中非農業裝備制造合作機遇好

李向東認為,農業裝備制造業是涉及到非洲民生的話題,對中國企業有非常好的機遇和發展前景。總體上赴非合作投資機遇大於挑戰,但風險和挑戰主要體現在政治法律不健全以及匯率波動上。

中非發展基金董事長遲建新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非發展基金下一步發展的五大重點之一就是,有選擇地與有實力的中國農業生產及加工企業合作,支持非洲農業開發,支持由初級產品走向深加工的產業鏈延伸合作,增加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值。

同時,在 G20框架下的農業合作也提上日程。應落實二十國集團對糧食安全與營養問題的各項承諾,今年中國作為主席國主辦的G20杭州峰會也將推動G20各國合作,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擴大農業投資,提高糧食產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45

大旱拖累越南經濟高增長夢

2016年年初,越南政府曾定下2016年GDP增長6.7%的宏偉目標,此後又被時任越南總理阮晉勇提高到了7%。不過根據越南統計局的最新數據,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恐怕只是差強人意。

越南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二季度越南GDP增長率為5.6%,2016年迄今為止的總體增長率為5.5%。而去年此時,越南GDP增長率高達6.3%,2015年全年的GDP增長率則為6.7%。近期,瑞士信貸將越南2016年增長預期從6.3%調低至6%。

大旱拖了農業的後腿

事實上,作為中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的越南經濟可謂順風順水。2014年越南GDP總量1862億美元,人均GDP為2052.3美元。2000年以來,越南GDP增長率保持在5%-8%。同時,2014年貧困率僅為8.4%,較1998年的37.4%大幅下降。作為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和重要的咖啡、海鮮產品出口國,農業在越南經濟中的比重仍然不容小覷。2014年越南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19.7%、36.9%、43.4%。其中,第一產業的勞動力占比高達46.3%。

但2016年對於傳統的農業國越南而言可謂天公不作美,由於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嚴重幹旱,2016年二季度越南農業同比負增長0.1%,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嚴酷的氣候條件預計將對越南造成總計6.81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據越南農業部統計,今年3月湄公河的水位降至1926年以來最低,當地出現嚴重幹旱和土地鹽堿化現象,近百萬人缺乏日常用水,近16萬公頃稻田受災。到今年年底,越南估計將有50萬公頃稻田受災,湄公河三角洲約220萬公頃的可耕地中有40%~50%的面積出現鹽堿化。3月中旬,應越南請求,我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啟動瀾滄江梯級水電站水量應急調度,開閘放水緩解湄公河流域嚴重旱情。

經濟亮點猶存

盡管靠天吃飯的農業受損嚴重,制造業和旅遊業仍然是越南經濟的亮點。2016年第二季度,越南制造業增長率高達12%,一季度增長率8%。據越南國家統計局預計,今年下半年,高產出的制造業仍將促進越南經濟的增長。

某種意義上,當前的越南正在重複中國曾經的發展道路。自1986年革新開放後,越南即開始重點推進工業化進程。1986年越南第二產業總產值僅有1730億越盾,2014年已擴大至1308萬億越盾;2013年,越南制造品出口已經占到出口總額的74.4%。當前,越南工業發展尚處於輕工階段,主要工業部門包括食品加工、煙草、紡織、化工、電子產品等。

不過,就人口結構而言,越南的確擁有龐大的廉價年輕人口,具備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潛力。越南目前擁有5375萬就業人口,其中48.7%為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58.1%。越南也曾是世界上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自1988年起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近20年來越南人口增長率穩定保持在1%-1.5%。與此同時,越南人口結構較為年輕,15歲以下人口占23.5%,64歲以上人口僅占7.1%。2014年,越南全國平均工資僅為550萬越盾/月(約合1643人民幣),但目前為止僅9.7%的勞動力具有高等教育學歷,81.8%的勞動力未接受過任何職業培訓或高等教育。

正是看到了越南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中國的制造業轉移和各國外商對制造業的投資正在成為越南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越南吸收外資主要來源地為韓國、日本、新加坡等。近年來,越南吸收外資年均增長10%以上,占越南社會投資總額的20%-25%;財政收入中外資企業納稅所占比重從2000年的5.22%上升至2013年的13.54%;同時,越南出口中的62.5%也由外資企業實現。

與此同時,旅遊業也開始成為越南經濟增長的引擎。根據BMI的報告,2016年抵達越南的外國遊客人數同比增長了21.3%,達到創紀錄的470萬人,旅遊收入也超過了9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