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海嘯我學到的十件事 蔡東豪

2008-10-23  NextMagazine


計 算財富的話,我比幾星期前窮了不少。原先計劃五十歲前退休,現在可能要押後五至十年。我寄望醫學會不停進步,到退休時我仍有強健的身體享受人生。凡事要向 好的一面看,財富不應着眼於金錢,若果以智慧計算,我比幾星期前富有了不少,而這財富誰也不可從我身上拿走。這幾星期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財富蒸發,但那股充 滿智慧的感覺是我首次感受到。我要跟大家分享金融海嘯教曉我關於投資的十件事︰

一、所有股票皆危險,不管它是藍籌與否。藍籌股中,我以 為和黃的抗跌能力應較高,因為它的多元化業務遍布全球,可分散投資風險。過去三年,和黃股價大多在70元至80元之間徘徊,它現價不足50元。《壹週刊》 讀者的愛股宏利,它的股價兩週內跌三成,二三線股慘況更不消提。市盈率低至三至四倍,股息逾十釐的工業股處處可見,投資者執平貨不知從哪開始。

二、Buy And Hold策略潰不成軍。三年前閣下以85元購入長實,其間股價升至155元,假如沒賣出的話,這個理應穩健的長期投資現值72元。或者做一位價值投資者的首要條件是長命,畢菲特78歲仍不停作長期投資,我的退休計劃非自願地延至60歲看來並不過分。

三、所有人都輸錢。我有一位世叔伯退休後全職投資,他不沾手股票,只玩外匯,投資風險屬於穩陣派;他對日圓和澳元特別有心得。他的近況怎樣?我相信不用多說,他已兩星期沒有回覆我電話。

四、 金錢不是萬物之惡,債才是。回顧歷史,幾次金融危機的成因都是負債過多,但借錢之前我們總是忽然失憶;銀行借錢給你和追你還錢時嘴臉的分別可以很大。時裝 連鎖店佑威被債權人申請清盤,據聞原因是公司無力償還銀行12億元債務。我有個疑問,一間年賺不足一億元的中型公司,怎可以借到12億元?不計還本,每年 利息起碼七至八千萬元!這是佑威抑或是銀行的錯?

五、「互不相干」(Decoupling)理論是廢話。發達國家和發展國家,股票和債券, 外匯和商品,所有投資工具全線下跌,最需要分散投資發揮效用的時候,它偏偏失靈。把雞蛋放在一個和多個籃的分別原來不大,結果都是輸。我現在仍聽到有專家 分析中國經濟跟歐美國家不同,不會受海嘯牽連……

六、股價低不代表它不會更低。大概是今年八月,當時中資股股價已大幅回落,我跟一位我 尊重的基金經理談天說股,我問他有沒有優質中資股可考慮購入。他向我介紹中海發展,解釋這間公司基本因素甚佳,股價並沒像其他中資股崩潰,甚為「硬淨」, 當時股價約20元。中海發展現價6元。最令我困惑的,是到今日我仍覺得這位基金經理的分析沒有錯。

七、許多我們以為是聰明人其實不甚聰明。香港人喜歡以財富來衡量智商(甚至人格),即是財富愈多,人就愈聰明。在未來一段時間,香港的聰明人人口將急降。

八、 從今以後,不要再相信入行少於七年的基金經理。去年恒指上升四成,買盈富基金已穩賺四成;稍為進取的基金經理賺七八成毫不稀奇。金融海嘯把基金經理打得人 仰馬翻,投資者目睹投資經理的功架是,人贏我贏,人輸我輸。一個經濟盛衰周期至少是五至七年時間,以後考慮投資基金的時候,第一個問題是,請基金經理交出 他過去七年的成績表。

九、原來梁錦松沒錯︰「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過去的順境寵壞了我們,對許多事情都持有不合理的期望。我們要再適應現實︰贏錢不是必然的,贏到錢很可能是運氣,投資路上荊棘滿途,輸錢深淵無處不在。

十、金錢不代表一切。我三歲的兒子不知道什麼是金融海嘯,他每天開開心心生活,終日幻想自己是管弦樂團指揮,最不開心是媽媽不在他身邊。今天回家,大力擁抱家人,他們最不介意你怎看自己。週末我會走出屋外享受陽光,因為去馬爾代夫的度假計劃無限期押後。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

12 Jan 2009 - 2009年第一件事:適度擺脫傳媒!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1/12-jan-2009-2009.html

2009年,究竟從何說起呢?

過去一週,筆者鍥而不捨去完成「杜拜遊記」,一來是不希望於遊記中加插財經資料,不然會有點不倫不類。另 外,今年首兩個交易日的急升使投資者及傳媒又再失去理性,投資氣氛使大家傾向相信金融海嘯對股市的最壞影響已過,雖然客觀的全球經濟數據未有好轉,中國的 救經濟政策是否能水到渠成亦未可料。說真,筆者亦被這樂觀氣氛影響,但「客觀」卻告訴自己於非牛市中,是不應受制於投資氣氛及傳媒報導,所以亦索性專心完 成「杜拜遊記」讓自己抽身事外,冷靜一番。

結果,隨着兩天的大跌,恒指打回原形,國指更跌過龍,傳媒又集中報導大市反彈已完再試低位,轉 軚之快,豈不諷剌!那麼傳媒可不可信?投資股票,傳媒當然幫得上忙,因傳媒可提供充足的資訊。但是若投資者只顧接收資訊而不作消化,融會貫通而去作出屬於 自己的決定,這便是投資者本身的問題!當然,筆者不鼓勵傳媒越來越低質的報導!

筆者習慣每天看兩份報紙的經濟及財經新聞,後來再每週加一本財經雜誌,用在以傳媒吸收財經知識的時間越來越多,承非好事,因過了一個臨介點,去作相似的事情,邊際利益會越低。相反,若能減少以傳媒吸收財經知識的時間,利用剩回的時間作其他事情,將更具效益!

所以筆者於2009年第一件成功作出的事情就是嚴選要看的傳媒內容,多了時間作其他更有效益的事,亦可減少受傳媒無謂的影響。

投資組合

於2009年暫時未作任何買賣。為着「杜拜遊記」的完整性,筆者還未按以往登出年尾時的投資組合,今天便一次過連上週五時的投資組合一併刋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63

熟齡單身 做對五件事 從容面對單身退休生活

2010-6-21  今周刊





晚年幸福 有伴比有錢更重要!

現代人越來越長壽,難以預測的風險也隨著提高。

很多人怕老後孤獨,其實做好準備,不論男女,都能從容積極地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撰文‧孫蓉萍

人都會老,老了以後會不會單身?健康何時出問題?錢會不會花光?沒有人能準確預測自己老後會過怎樣的生活。

《今周刊》最新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家退休後最重視的事情,除了健康之外,就是子女和伴侶。然而,由於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而且「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 的觀念已經愈來愈淡薄,不論獨居生活出於自願或非自願,多數女性可能得做好「一個人過老後生活」的各種準備。

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發現,日本女性年過八十,有八三%處於單身狀態,因此特別撰寫了《一個人的老後》一書,除了提醒女性要有理財規畫,更多的篇幅是給 予心理方面的建議,強調單身者要能享受「獨處」的樂趣,應該試著學習面對孤獨。由於深刻呼應社會需要,《一個人的老後》在日本至少賣出了七十五萬冊。

不過,上野也強調,在懂得學會獨處的同時,熟齡單身者不要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狀態。一個人如果遇到痛苦、哀傷等自然的生理反應,應該坦率地向別人求助,更 要懂得心平氣和地表達。

防患未然

女性往往有老年孤獨的心理準備因此,為了要有傾吐的對象,熟齡單身者必須努力經營人際關係,而且最好選擇和自己工作毫無利害關係的領域來拓展人際關係,這 樣「既不會因利害傷感情,相處起來也坦率自然。」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許多年邁者難免面臨好友一一往生的哀傷,因此上野建議結交比自己年輕的朋友,雖然年輕 朋友不見得比自己晚走,但至少可以分散這方面的風險。

其實,事情只要能防患於未然,後果都不會太嚴重,女性往往有老年孤獨的心理準備,因此會先自己調適。反而是那些自以為「我不會有問題」,而沒有預做任何準 備的人,下場就會很慘。

上野指出,「很多男性根本沒想過老後的事,壓根兒不想知道、不想聽,也不願思考老後得在妻子或其他人照料之下走完人生的事實。」這樣的心態很容易出問題; 因此上野又針對男性,撰寫了︽一個人的老後【男性版】——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時報出版)。

難以適應

很多男性壓根兒沒想過老後的事上野採訪多位過著單身生活的男性時發現,幸福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男人,「身邊如果沒有妻子,往往也會有許多女性友人。」也 就是說,「有伴」比「有錢」更重要,而且這個伴,男性往往是異性友人,女性則是同性友人。

與異性朋友來往是人生的一大樂趣,男性老後如果變成單身,對感情會有渴望。針對熟齡者的戀愛情況,上野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他們想在年老的時候再度擁有 伴侶來陪伴他們,但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大多數的女性都不會想再嫁。如果一個女人離過婚,對婚姻的後悔與失望,將使她不太可能再結婚。如果一個女人守寡,她 將不會想失去她所繼承的退休金。﹂熟齡男性們通常期待與年輕女孩再結良緣,不過,上野提醒,在這種情形下,他們得了解這些女生通常是因為他們的錢與地位才 愛上他們。至於想與另一位年老的女性陷入愛河,因為大多數單身守寡的老年女性都有財務自主性,男人們想要滿足她們,必須要更有吸引力。

除了感情,心情的調適也是一大課題,因為「下坡比上坡更需要技巧」。女性年紀漸大之後,可能卸下養兒育女的重擔,或許因有遺產和年金可領,不少熟齡女性反 而認為退休後正是人生的高峰。但對男性來說,失去工作的舞台,每天待在家裡,讓他們難以適應。

面對痛苦的現實時,男女常用的逃避方式不同:男性會仰賴酒、賭博和女人;女性則是暴飲暴食和購物。上野特別強調,身邊沒有人提醒的單身男性,沉迷於不良習 慣可能導致生活和健康亮起紅燈,並成為連累旁人的不定時炸彈。

上野建議男性一個人老後,不要誇耀過去的榮耀,因為人的價值是由別人發現的,不是自己開口吹噓的。不論男性或女性的聚會,老愛提當年勇的人,總會被旁人冷 落。「好好聽別人說話」也是重點,「有太多男性認為讓人覺得自己口若懸河、辯才無礙是一種服務,真是大錯特錯。」男士們請記得聽對方說話,真心關懷對方。 預先準備,就能從容面對單身的老後。

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的幸福忠告

男性暮年5忠告

1. 衣食住的自立,是基本關鍵。

2. 確實執行資產和收入管理。

3. 管理自己的身體,不要沉迷於酒、賭博和藥物中。

4. 不誇耀過去榮耀,好好聽別人說話。

5. 別對女性好友抱有任何企圖。

女性暮年5忠告

1. 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無利害關係的朋友。

2. 不要依賴投資,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式。

3. 預立遺囑,並且找到可以確實代為執行的人。

4. 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5. 沒有拘泥於世俗人情的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9

獅王換帥洩風聲件事好「陰毒」紀勤:有人製造事端 李華華


2010-9-29  AD  
 
 

 

滙豐控股(005)噚日照舊一連兩日喺上海召開董事會,雖然話選主席單嘢已經塵埃落定,但管理層換班引起嘅種種是非,傳媒都仲密切跟進緊,尤其係「誰是洩密者」,而紀勤做唔成真正「獅王」兼劈炮唔撈有咩感受,大家仲想知囉!

紀勤嘅心情睇落幾平靜,仲好大方咁同記者講佢唔知邊個係洩密者,但就加重語氣話:「有董事已經解釋得好清楚,呢件事係好陰毒(diabolical)嘅、係有人製造事端」。

換 句話講,紀勤覺得係俾人砌生豬肉、擺咗上台,咁點算好呢?紀勤話,對付呢啲傳言嘅最好做法,係「由得佢、置之不理」……俾人踩到咁盡、被迫遞信都可以一笑 置之,紀勤又唔似坊間講到咁火爆喎!咁o衣家董事會係咪要抽出內奸呀?紀勤話:「點樣做由主席葛霖決定,我唔係主持董事會嘅。」佢仲話:「我做行政總裁好 過做主席。」所以佢唔會因為無得做主席而失望喎!聽落似乎吃不到的葡萄,真係幾酸囉!

艾爾敦狠批董事會口疏

不過,紀勤應該都搵到點點慰藉嘅,事關滙控亞太區主席艾爾敦(David Eldon)都忍唔住喺網址撰文撐佢!老艾話,紀勤係強悍、粗豪,以完成工作為己任嘅強人,對於佢最終要喺咁嘅場景下離場感到難過,仲狠批滙控o依家嘅董事會口疏!

對於曾為大熱嘅約翰.桑頓,老艾似乎無咩好感,佢話除咗桑頓,外面仲有大量「中國通」,可以替代佢嘅位置云云……咁到底紀勤點解會輸嘅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7

郭广昌:全身心一辈子就一件事 把复星做到全球平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8/wOMDAwMDIwNTAwOA.html

核心提示:郭广昌为复星制定的目标是:要扎根中国、立足复星优势,按‘投资+产业+保险’的思路加速发展,把复星努力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专注于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全球性投资控股集团。

理财周报这次要告诉你的人,管理着1000亿资产。他叫郭广昌,43岁,家乡在有“歌山画水”之称的浙江东阳。他执掌的复星集团,投资横跨多产业,直接、间接控股参股企业逾百家。

上海复兴东路2号,13层的咖啡色复星商务大厦静默矗立,跟拥有180亿身家的郭广昌一样低调。从11楼他的办公室向外望去,入秋后的黄浦江水沉缓深流。下游不远处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正经受最后几日的爆棚。

见到郭广昌很不容易。即便是复星集团的员工,一个月也难得见他几回。和大多数通宵达旦工作的民营企业家不同,他不喜欢呆在办公室,来处理完必要的事情,就出去和各方面的人沟通交流。

促成理财周报本次采访的,是他不可或缺的创业伙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梁说,“他那里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口气时,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

提及“中国巴菲特”的称号,他说,“我们的确在学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方式,但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巴菲特还不知道。”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个投资高手,过去十几年在行业选择上几乎没犯过重大错误,且善于先人一步逢低介入。

1994 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2000年涉足商业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业,2009 年,“加大对资源类、金融类、消费类等行业的投资,适当提升轻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2010年被他定为复星集团国际化元年。

今年8月底,复星国际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近30%。面对产业加投资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收益,郭广昌更强调机遇和纪律,他说,“做个正确的选择不难,难的是坚持。”

“我们要扎根中国、立足复星优势,按‘投资+产业+保险’的思路加速发展,把复星努力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专注于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全球性投资控股集团。”郭广昌说,“十年之内,复星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我相信这一天是有可能的。”

“做企业到现在,我越来越感觉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他说,“你最真诚相信的东西,往往就最有力量。”

最大意义在于民企抱团

理财周报:你当初是怎样决定接下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建设任务的?

郭 广昌:去年年初,我在两会上碰到上海市和世博局的有关领导,在谈到民营企业如何助力世博分享机会的时候,偶然得知西门子馆退出筹建企业馆,正好有个建馆机 会,就一把揽了过来。我当时的想法是,中国经济和民营企业都处在转型期,世博会是一个绝佳的品牌提升机会,这件事情,太值得一做了。

理财周报:你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是如何说服马云和张近东他们加入的?

郭广昌:不是说服,基本上是一拍即合。我要找那些最能代表前30年有成就的企业,也要寻找那些后30年将有亮点的企业。我们第一方阵里的企业,全部是那个行业里最好的。基本上,选定一家之后,第2、3家来申请,就无法通过了。

最后在一起的这一群人,都很厉害。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和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都是做创意产业的,点子不断。大家也都有一些责任感吧。再就是让复星牵头来整合,也是对我个人的一种信任。

理财周报:凭你对这些企业深入了解,你觉得它们还有哪些共性?

郭广昌:你仔细观察,这些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低层次制造业,发展节奏感掌握得又特别好,该慢则慢、该快则快,而且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大连万达、苏宁电器(002024)、易居中国、红星美凯龙,都是典范。

现在中国的企业,正是需要冲出品牌的当口。比如中国最大的饰品企业新光集团,它正在以加盟世博会民企馆为契机,确定自己品牌的本土发展战略。这和我们前30年的情形不一样,前30年是给条缝,我们就钻进去;现在的商业,已经是在探索未来的方向了。

理财周报:你之前提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一个活力矩阵,不仅要造福中国,还要造福全人类。从社会责任乃至全球责任的角度,建民企馆的意义何在?

郭广昌:中国的民营企业让13亿人富起来,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也是最大造福全球的事情。这一次,我们16家民企都没着力宣传各自的品牌,最重要是在说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占到总体经济的60%,新增就业的90%,财政税收的70%。

你可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崛起,承担了国家经济最重要的一块,从这个角度上说它是全球很重要的一个力量。未来我们肯定要靠国内消费的升级,那这方面靠谁?一方面是靠国内总需求要提升,老百姓的收入要增加;另外一方面是靠创造需求,这就要靠民营企业。

理财周报:民企馆办得很出色,凝结起一股新力量,对于今后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郭广昌:最有意义的是,这次我们抱团做 这个事,这在以前民营企业中比较少,各自为阵比较多。我想,这也意味着未来民企会抱团做更多事,复星跟别的企业合作,别的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合作,都会更 多;这也意味着有更多企业会合作一起走出去,做一些战略收购,或者跟世界其它国家的企业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我这辈子就做这点事

理财周报:说回复星集团,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慢慢向多元化发展,回顾18年的成长道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郭 广昌:我一直在说几个概念,今天还是系统地说一下。第一个,千万不要把多元和专业对立起来,多元企业或者一个综合类企业,所对立的应该是专一,只做一个产 业。多元其实更需要专业把握你多元化的企业该怎么运营。当然,一个多元企业的专业能力和一个专一产业的专业能力,是不一样的。

复星作为一个综合类多元企业,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这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专业能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个能力,就是投资能力。所谓投资能力就是你要组织合适的团队、选择合适的产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一个投资,然后在合适的产业、合适的时间里,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司、企业、团队,去对其投资,还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个能力是怎么达成的?我这十几年,就做了这个事儿,今天还是在想这个事该怎么做,怎样做得让自己各方面能力更强,不要犯错。其实发现事情的对错是很容易的,这个对,那个错,但谁能把对的事情很有纪律性地长期坚持下去?太少了。人总会有放任自己的时候。

第二个,我们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不是被动的投资者,而是要积极管理、参与的。

第 三就是要有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什么叫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讲得白一点,就是有些人有钱,不知道怎么赚钱,有些人知道怎么赚钱,但钱不够,对接起来,这就是 资本市场。所以我要跟资本市场对接,要跟A股市场对接,要跟H股对接,跟红筹对接,现在我们基本所有资本市场都涉及了,包括发债、长期债、短期债。

但光这三个能力还不够。2007年以来,我们重点建设的就是国际化能力。原来我们三个能力都主要是在国内平台上,现在我们要把这个能力提升到全球的平台。

我全身心的一辈子就一件事,就是把复星提升上去,在全球平台上做,把投资做好,把投资之后的价值提升做好,把对接资本做好,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这一辈子就这点事。

理财周报:今年是复星集团的国际化元年,复星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郭 广昌: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不是从新开始,而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优势去与全球对接,这是我们的全球化战略。我们为什么会投资地中海俱乐部项目? 因为我们觉得这会加快它在中国的发展,加大它在中国开店的速度。跟世界好的企业去对接,把中国的市场、企业的优势对接起来,这是我们全球化战略的基本出发 点。

我们未来要管别人的钱

理财周报:有人把你称为“中国巴菲特”,你怎么看?国内像复星这样全方位多渠道进行立体化投资平台建设的企业非常少,可否谈谈下一个十年复星全球投资的战略布局?

郭广昌:我能不能成为巴菲特是另外一回事,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点毋庸置疑。巴菲特从投资角度说,我觉得没有一个比他做得更强。他认为对的事情,他能够很有纪律性地坚持做好,30年、50年如一日,这个就不容易了。

未来复星更多会考虑巴菲特这种模式,这也是董事会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我们想学巴菲特,是因为作为一个综合类投资公司,他最核心的两个点是我们最看重的:一个是资金的来源,另一个是资金投向哪里能产生最好的回报。

第一个点会影响到第二个点,比如做一个基金,有五年期和十年期的,这就意味它不可能持有一个很长远的投资项目。巴菲特之所以能做长期投资,而且可以永远不退出,是因为主要用自有资金和保险资金投资。

我们现在主要是靠自己的钱在投资,已经形成了价值投资理念,必须做长期投资。这个观念和巴菲特很像,也是向他学习的。我们擅长的是往巴菲特方向转,可能会着重考虑“投资+保险+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当然这只是方向,跟他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一步步在学吧。

我们会吸引更多人才,跟更多好的投资机构合作,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们希望能眼光更高一点,看到的视野更宽一点,加强全球化能力。

理财周报:资金的来源的确会直接影响投资方式,我可否理解为未来复星会想办法管理保险资金?会参股保险公司吗?

郭广昌:我们现在有个基本的想法,就是我们现在管理近1000亿的资产,那我们未来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1万亿,也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字。中国产业非常庞大,机会还是很多,我们这个队伍,还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十年之内,复星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我相信这一天是有可能的。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中很大一块业务,就是我们要代别人管钱、理财。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理财周报:我听说复星要花20亿元投资保险公司和零售银行,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郭广昌:我们的确一直在看,但目前还没有可以透露的项目。我能说的是,我们对金融机构,包括战略投资保险和银行都很感兴趣。

理财周报:复星未来的发展可能面临哪些风险,你们如何去规避?

郭广昌:我们自己有句话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这是我们做事做人的态度。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跟风险打交道,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工作就是想哪些事情可能让企业倒闭,然后去消灭这些风险因素。这些就是我们做的工作。

与做实业相比,投资企业更容易犯错。看起来做投资就是每天做这个决定,签这个支票,谈那些协议,但一旦看错了人看错了企业,或者在错误的时间做了决定,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投资团队来做专业的事情。

做投资和运营一个企业是很不一样的。吃过不少教训之后,我们引进了不少人才,打造了整一个专业的体系,以此抵抗可能的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39

千萬別為這三件事跳槽


2010-12-13  TCW




「事求人」並非台灣獨見,今年以來美國就業市場也一路加溫;過去兩年,人們因金融風暴而急凍的轉職念頭,又開始蠢蠢欲動。

今年初,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資料顯示,自願離職的人數從二月起超過裁員人數,打破二○○八年十月以來,裁員人數超過自願離職人數的悲情。

九月,人力資源評估網Psychtests.com調查則顯示,美國每四名員工就有一人決定,即使還沒找好後路也要辭職。

最近,專業金融人力網站eFinancialCareers調查,近七五%的華爾街雇員表示,年初至今至少接觸過一次獵才公司探詢;而且四四%受訪者坦承接到挖角電話的次數比去年增加。

網路巨擘Google則在十一月中旬宣布,明年一月起為每位員工調薪一成,核心經理人的基本薪資與紅利調幅更高達八○%。媒體解讀Google的大動作是為了防堵人才流失。

就連企業執行長也預見人才即將大風吹。根據獵才公司哈德森環球資源顧問公司(Hudson Global Resources)近期調查,全球五百五十位重量級企業執行長,五六%預期未來半年員工流動率將升高,最高將可能達到二○%。

從總體就業市場到個別金融、科技領域,一股轉職騷動即將躍上檯面。年關將近,「我不幹了!」也許將成為職場上員工最想說、雇主最怕聽的新年新希望。

不過,儘管人力市場的低氣壓漸漸消散,雇主開始願意加碼搶人才,天時、地利、人和俱足,但跳槽可不能跟流行,輕率決定。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今年一月、七月兩份追蹤跳槽者發展的分析報告顯示,跳槽之所以會失敗,與以下迷思有關:

為了升官!長期看來,內部轉職更有機會

迷思一:異動代表會升官。如果把獲得更多權力或影響力放首位,可能犯了不自量力的錯誤。

對一心想攀爬職涯階梯的員工而言,以下兩個數字值得深思。西班牙IE商學院(IE Business School)人力資源教授哈摩莉(Monica Hamori)採訪上千位執行長後,得到的統計結論是:藉由每次跳槽換到公司規模更大、職階更高的比率很低,不到五%!反之,如果是在企業內轉職,最後升 到執行長大位的比率達二五%。

另一項調查則顯示:頻繁跳槽的員工,只有一六%職階越跳越高,越跳越低,甚至跳壞前途的比率近五成。

哈摩莉解釋,快速升遷雖是許多初生之犢夢寐以求的發展,但可能無法保障長期成功,特別是第一次當上主管的人,通常因為專業表現良好而升官,但並不表示專業以外的能力足以勝任新職。

對一心求官的員工而言,管理學家彼得(Laurence Peter)也指出,企業裡每一名員工若在原職位表現良好,就有機會被提拔;如果員工無法認清能力極限,或學不會新職所需技能,無論是內轉或外求,直到坐 上他所不能勝任的位子。最終,多數職位都將被不能勝任的員工所占據,這也就是為什麼重大計畫經常會出錯的原因。

他觀察學校的層級制度,解析優秀教師為何不能勝任教學主任,正是錯在豐富教學經驗,讓新手主任沿用上對下的技巧指導老師。儘管面帶笑容解說清楚、用字簡 單,而且語調放緩,卻讓所有教師產生極強烈排斥感,規避溝通、拒採建議。最後失敗的教學主任只能停留在原地,甚至談不上勝任愉快。

為了「錢」途!小心舊經驗沒路用,名不副實

迷思二:跳槽必有「錢」途。如果把金錢放首位,可能犯了為錢放棄專業,瞻前不顧後的風險。

回歸到最實際的薪酬需求。顧問公司惠悅(Watson Wyatt,今年與韜睿合併)曾發表一份調查,七成以上在雇主心中表現優秀的員工,離職三大主因第一名是對薪酬不滿。

對此,《哈佛商業評論》說,為錢離職雖是正當理由,但落入高薪迷思而犯下錯誤的中階主管卻不少。他們是一群先以專業崢嶸、後以經驗取勝的中堅份子,最後卻難抗拒跨業跳槽、薪水加幅的誘因。

這個決定的盲點在於,無論是行銷或業務主管,跨業跳槽後多半從零開始,過往培養無形資產,如產業知識、人脈與客戶群,經常派不上用場,對新職沒有加分作 用。最糟的可能情況是,他們在適應新企業文化之餘,可能會漸漸發現,自己的新角色名不副實,甚至成為新東家虛設職銜下的實驗白老鼠。

哈佛大學教授葛羅伊斯堡(Boris Groysberg)訪問某位曾為全美排名前五百大企業效勞的財務副總,他接受加薪五成的提議,加入一家積極想打入前東家供應鏈的新創企業。結果幾個月後才恍然大悟,在新職上他不僅未能主導部門,甚至是淪為蒐集商業機密的打手。

為了換大廟!文化適應問題,常導致領導失敗

迷思三:大魚要待大池塘。如果誤以為自己在原有環境已碰到天花板,非得換個環境、大佛就要坐大廟,可能會犯了「跳躍式錯誤」。

對高階主管而言,最常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迷思就是認定非大位不坐,特別是執行長一職。高階獵才公司史賓沙(Spencer Stuart)統計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中三百家企業接班人成功機率,發現外來和尚其實沒有比較會敲鐘。

主持研究計畫的西特林(James Citrin)指出,企業接班不外乎內舉與外聘,模式大致可分為:董事會成員出任、長期培養、內行局外人(insider-outsider,先從外部挖角,培養數年後升執行長),與空降部隊。

該研究中發現,執行長接班後,表現最好的一類是由董事會成員出任,最差則是內行局外人,呼應了哈佛大學教授包爾(Joseph Bower)所倡議的論點:最成功的執行長是內舉,但能保有局外人眼光。

西特林說,內行局外人這類半熟高階主管,獲聘時就知道將以營運長這種實習身分進入公司,一、兩年後再直升執行長大位。人資主管向來喜歡這種接班方式,以為 可讓新手適應企業文化、了解公司,並安頓下來。不過,這種做法卻導致領導失敗,在三百家企業中,內行局外人躋身「最佳執行長」之列的機率竟然是零。

曾在奇異(GE)歷練十年的副總裁納德利(Robert Nardelli)二○○○年離開後,投效美國最大家居連鎖企業家得寶(Home Depot)董事會主席,再一路升上總裁與執行長。

儘管納德利為公司創造銷售額與店面數翻一倍的佳績,卻得不到認同,二○○七年遭家得寶董事會花兩億美元請出家門。沒多久,轉移到人生地不熟的汽車業後,二○○九年又被克萊斯勒(Chrysler)解除職務。

包爾認為,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是放諸四海皆準,豐富經驗與專業更不足為恃。企業培養能跳脫內部立場、以局外人眼光檢視大局的執行長,至少得花十年;如果外來者現學現賣,注定會以失敗收場。

由此可見,大佛換了廟未必會靈,跳槽前請務必三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3

股票菜鳥要知道的20件事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159

作為一個開始學習股市投資的人,知道以下這些事情或許會讓你少走些彎路。
 





幾乎所有關於資本投資的事,都呈現出一種狀態,你知道它,不能令你的投資獲得很高的利潤,但是你不瞭解它,那就會倒霉。一個努力學習投資的人,只不過是通過學習,讓自己倒霉的概率逐漸地減少—大概就是靠這樣的積累才會比其他投資者稍微傑出一點。
下邊我們提到的20件事大概都屬於這種範疇。

01
投資就是一場心理遊戲
假如投資只是基於一堆數據之上的分析的話,那未免也太簡單了。在信息變化時猶豫,在股價大漲時貪婪,在市場低迷時恐懼,這基本構成了投資收益下降的三 大元兇。群體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市場一旦受到強烈的刺激,如利空或利多,投資者的關注點便立即集中起來,並且情緒也相當激動,形成一個互相影響的「心理群 體」。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跟著群體走,而失去了獨立判斷能力。

02
制定計劃
並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拿來做投資之用的,賭注越大,非理性的心理作用也就越大,投資收益反而越小。從財富規劃的角度來說,拿出月收入的30%用於投資 是比較合理的—當然這因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高低而定,不過建議不要超過50%。同時,設置一個止損點吧,用制度來規制自己可能產生的非理性決策。

03
通貨膨脹對股市是有傷害的
我們都知道,投資的目的是為了使手上的錢戰勝物價上漲的幅度。然而,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這一願望似乎變得更加艱巨了。有人曾經根據利率和股價的關係 向《財富》雜誌提問:股票市場的資本回報率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上升嗎?他的邏輯在於通貨膨脹導致了銀根緊縮,從而放大了資本市場的資金量,導致股價上漲,資 本回報率上升。然而,這個提問忽視了通脹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巴菲特在回覆這個問題時說,處於通脹期的企業並不能有效地把通脹壓力通過提高售價對沖掉,銷 售額和利潤都降低了。在這一時期,投資者更願意把錢放到更加穩定的債券和存款上,股市會持續低迷。巴菲特給這一時期的股票投資提出以下建議,投資對有形資 產依賴小的公司,尤其要避免重資產企業。

04
交易成本比你想像中的高
買股票時,除了股價的漲跌影響著你的收益,那約千分之三的交易費用其實也會把你的資本收益消耗不少。如果你的交易頻次為50次/年,也就是說交易金額是本金的50倍,那麼你的交易成本將佔到本金的15%。

05
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
當投資大師羅傑斯被問到是否會投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公司時,老人家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一家也沒有買。他的理由有兩條,一是這些公司的股價高得離 譜,二是「我對網絡技術產業不瞭解,這不是我的投資方向」。經濟學領域有規模效應,投資者同樣需要。投資的分析和決策,說白了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礎之上 的,一個人只有當他聚焦在某幾個領域中的時候,他的信息才會是最全最真的,這樣的分析才是靠譜的。

06
「題材股」都是不靠譜的
很多股民熱衷於聽從大眾媒體或者同好者群體認可的重大題材,而樂此不疲地奔波於前後的各種題材之間。然而,這種跟隨群體的做法正是犯了投資的大忌,如 果某個具有重大投資價值的信息已經在電視、網絡、報紙上鋪天蓋地出現,甚至被眾多的股民所追捧,那它的「價值」也就隨著股價的一路飆高而急速下滑。

07
雞蛋不是放在越多的籃子裡就越好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最為人熟知的投資名言,不過,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雞蛋應該放在儘量多的籃子裡。一個理性的價值投資者會選擇那些數量 有限的、最有價值的企業,因為過大的持股數隻會使得投資者的資本和精力分散。美國的特裡斯·歐典及很多學者都做過研究了,頻繁交易的收益率遠低於集中投 資。

08
還存在被低估的股票嗎?
安全邊際指的是價格和企業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理論上來說,一個股票的安全邊際越高,那麼它的投資風險越低,投資回報也越高。這條看似違背「風險與收 益成反比定律」的論斷實際上又暗含著兩個意思。如果你能比別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也就是你的比較優勢—找到這樣一隻股票也並非不可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建 議你選擇熟悉領域的原因,這樣你才能獲得一些更加內行的消息。而它的另一個意思則是說,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實在少之又少。因為信用體系使得流動性氾濫,股 票基本都是溢價的,除非遇到股市的崩盤,一堆便宜貨等著被撿。不過有條好消息是,羅傑斯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說漏了嘴:A股以外的股票交易價格總是比A股 低,比如B股、H股。

09
關注股票價格與公司價值的差值
資本市場上的優秀公司有一籮筐,當你經過嚴謹的計算和分析後,猛然發現一家周身閃耀光芒的明星公司。這時,你不要太過興奮,因為這家公司的股價可能已經被抬得很高了。投資是一項看重成本和收益的行為,而不僅僅是像大學的財務課上做的公司分析那樣。

10
堅決杜絕舉債投資
你不是股神,更不是神。妄想用別人的錢來掙錢,只會讓你在市場貪婪時更貪婪,在市場恐懼時更加恐懼,並且帶來利息和投資失利的雙重損失。大量具體案例可以參見TVB的劇集以及1997年金融危機的真實故事。


11
考察市盈率的一個標準
市盈率的含義是每獲得1元收益所要投入的本錢,也就是說市盈率越高,投資成本也越高,投資價值相對越低。但是資本市場也是一個存在供求關係的市場,高 的市盈率往往又意味著高的市場需求—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儘早地買到搶手貨。關於市盈率的評判標準大概還真沒什麼定論。不過,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他的 《證券分析》中給出了他所認為採用市盈率法則投資的兩個條件:計算市盈率選擇的平均每股收益選擇5年以上的數據;市盈率的安全極限值是16。

12
中國還是很有前途的
雖然說投資和宏觀經濟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但是在一個興旺的市場中進行投資,總比在一個蕭條的市場裡要好。一家叫做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金融機構做了這麼一項統計,它把全球各國股市的市盈率除以該國GDP的增長率,得出了各國股市的PEG(Price Earning Growth Ratio)比率。數據顯示,中國的該項指標是全球22個國家中最低的,也就是說中國的股價很便宜—看看現在滬深股市那可憐的點數吧,你也知道機會就在你 眼前了。

13
賣股票的時機
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最大問題可能是什麼時候拋售看中的股票?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家公司優秀,那就永遠不要賣掉它,傳給你的孫子。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當你認為它的收益已達到你的預期時,就果斷賣掉它用來享受吧,這不正是以投資來戰勝CPI的重要體現嗎?

14
做個業餘的投資者
千萬別把你的本職工作當成了投資,一切統計資料都表明,普通的業餘投資者的戰績和急功近利的基金經理們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如果你按照價值投資的步驟, 選擇一隻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後就長期持有,而不是隔三差五地買進賣出的話,那麼你8小時之後的業餘時間完全夠應付了。如果成天泡在K線圖前,難免會手癢。



15
沒空的你也可以做個被動投資者
有組數據顯示,世界上80%的投資者屬於主動型投資者,他們試圖憑藉自己過人的「聰明才智」,找出市場上那些因為失靈而導致的低估企業。而剩下的那些 則是被動的,他們的收益就是市場整體的收益。然而結果卻是,有四分之三的主動型投資者無法戰勝被動型投資者—也有四分之一戰勝了,他們叫沃倫·巴菲特、彼 得·林奇、吉姆·羅傑斯,當然也有一些效仿他們的普通投資者。所以,如果你沒空,不妨選擇些指數基金,做個被動投資者吧。

16
找點一手資料
技術分析那一派估計不是現在年輕人的范兒,他們也懶得去研究那些東西。所以,券商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和財經新聞報導成了新的寵兒。不過別忘了,投資的一 條原則是:大家好不是真的好。如果是任何人都能獲取的券商報告,那其對選擇股票的參考價值也就可見一斑了。而財經新聞就更不靠譜了,新聞追求眼球的本質決 定了它歷史縱深感的缺失,比如前段時間炒得火熱的「糖高宗」、「蒜你狠」,儼然一副價格高得不可踰越的樣子。但翻翻歷史數據就知道,現在的糖價比歷史最高 位還低那麼50%。

17
不要追逐熱門
所有人追逐的熱門肯定不是最佳的投資選擇,因為競爭太激烈,你沒有比較優勢。不過這些熱門也提供了一些線索,比如為熱門行業提供設備服務的企業倒會有賺到更高利潤的可能。

18
固定資產基本等於吃錢機器
一家公司固定資產的多少並不決定著它的盈利能力以及你這筆投資回報的多少,相反這倒意味著公司每年會有大量的折舊和耗損,同時正如前面所說的,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這類的公司具有更差的抵禦能力,很有可能經營難以為繼,到那時你手中的股票就會成為一張白紙。

19
公司借錢不一定是壞事
不借錢的公司基本不是好公司,因為在商業的江湖中,這意味著慢慢被吞食。而公司舉債發展的邏輯則在於相信因此能實現高於債務利息的利潤。一般來說40%至60%的負債率是可接受的,其中金融業會更高。

20
不斷學習
投資不是易懂的學問,以上只是我們給初級投資者的領路式介紹,更加深刻的道理還是得從實踐和書本上學習。相比於經驗豐富的老一代,初級投資者所擁有的比較優勢絲毫都不遜色,那就是—時間。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8

5歲前做對9件事 我的存摺多1000萬

2011-8-29  TWM




在為工作埋頭苦幹的你,因為吝於 抽出一點點時間,為自己的未來打算著想,而不自覺地落入窮忙族。

其實,貧與富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看看別人為何窮忙一場,以及達人怎麼做,只 要在45歲前做對9件事,財富自然會敲你的門。

撰文‧謝富旭、林心怡 研究員‧楊卓翰對三十一歲的廖大偉而言,未來,是一直來,一直來?? 的一種焦慮(編按:出自導演林正盛所著《未來一直來一直來》)。

浮腫的雙眼下,掛著黑眼圈,從事新聞業的廖大偉每天晚上九點下班,已成了家 常便飯。為了多賺點外快,他有時還得熬夜寫稿,隔天早上,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採訪新聞。

這麼日復一日,讓他感覺到生命彷彿蠟燭上快要熄滅的 火燄,對未來的焦慮感卻愈來愈發強烈,讓他陷入了一股莫名的悲苦況味中。「出社會六年來,大家追求的﹃五子登科﹄,我除了一輛還在繳貸款的車子外,其他都 沒有!」「二年前,女朋友因為我太忙分手了,我沒有孩子、妻子、房子,銀子更是少得可憐。」他苦笑著說。

轉念

改 變既有理財公式 窮忙族搏翻身廖大偉沒有花太多時間,馬上算出了工作六年多來自己的身價:「基金加存款大概五十幾萬元,如果按照這種每年存不到十萬元的速度推算,即使到四 十五歲,我都買不起大台北地區的房子!」他搖頭說。

新聞系畢業後,廖大偉即進入媒體產業就職,起薪一個月三萬五千元。隨著資歷漸深,目前他 的薪水已達四萬六千多元,而且每年三節獎金與年終獎金加總,也有個七至八萬元。加上他勤於接外稿,每個月也有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收入;以今年而言,他報稅 的年收入約七十萬元。

對一位三十一歲的年輕人來說,年收入七十萬元並不算少,而且父、母親均還在就業,除了過年過節給的紅包外,並不需要他 拿錢回家,理應每個月相當有餘裕。但是,因為缺乏一套縝密的理財投資計畫網,導致金錢就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一樣,消失得無聲無息。

藉由這次採 訪,廖大偉平心靜氣地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了一次「自我體檢」。他發現,去年所繳的車貸(每月一萬元)、所花的牌照稅、燃料費、第三人責任險、停車位月費、 油料總計高達二十四萬元,占去年總收入的三四%。

其次,幾乎每年出國度假一至二次的他,去年去了趟歐洲,花了近十萬元,占去年總收入的一 四.三%。換句話說,車子與旅遊的開銷就占了去年總收入四八.三%,幾近一半的比重。

這還是最容易抓出來的大筆開銷,沒有記帳習慣的廖大 偉,憑著記憶發現,上個月薪水加稿費收入總計五萬一千元,竟然只結餘一千元。他詳細計算發現:上個月收入扣掉車貸一萬元、停車費及油料計六千元、房租六千 元,加上投資型保單八千元後(小計三萬元),其他的開銷(伙食、娛樂、水電、電信、治裝)達二萬元。

自認為收入不差,生活不算浪費,也不崇 尚名牌的他,對自己存錢速度緩慢,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經由這次自我財務體檢,他覺悟到一件事:要加快自己的存錢速度,唯有徹底揚棄「收入–支出=儲蓄」的 觀念,養成「收入–(投資+儲蓄)=支出」的習慣。只有在這個觀念做出徹底的覺悟,有了明確的目標,再制定詳細的投資理財行動方案與計畫,他才有擺脫窮忙 族的可能。

驚人

台灣年輕人 半數淨資產未達五十萬元因為欠缺投資理財行動計畫,落入窮忙族困境難以自拔的,廖大偉絕不是單一個案。《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二十歲至三十五 歲年輕人,進行的「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發現,高達七四.五%的受訪者回答尚未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不過表示每月至少可拿出三千元以上投資 的人卻高達七六%。

儘管「百萬小富翁」在台灣年輕人中屬於稀有動物,然而,對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台灣年輕人心中則充滿渴望與企圖心。 根據這份調查,高達五二.四%的受訪者希望能在三十歲達到存到第一個一百萬元的目標,八七.七%的受訪者則希望在三十五歲前達到存一百萬元的目標。

正 因為對財富的渴望與實際之間產生相當大的落差,台灣年輕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普遍感到不滿與焦慮。八○.八%的受訪者不滿意目前的財富狀況,而六六.八%的 受訪者則認為如果在三十五歲之前還存不到一百萬元,會讓他們感到焦慮。

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經理黃駿,把受 訪者的淨資產與致富途徑選項交叉比對後,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淨資產在一百萬元以下的受訪者,高達五○.九%的比重,認為「努力工作、提高薪資」是致富 最有效的途徑;而淨資產在一百萬元以上的受訪者,卻僅有一九.四%認為「努力工作、提高薪資」是致富最有效途徑。

「這說明了一件事,貧與富 的分水嶺,或者說那一念之間,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的計畫與行動,努力工作反而是其次!」黃駿說,淨資產在三百萬元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努力工作是主要致 富途徑的比重僅有五.五%,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在書中指出,有錢人與窮人兩者間觀念上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於自己的收入。

淨值是存量的觀 念。哈福.艾克認為,有錢人因為專注財富「存量」,因此會有更強烈的儲蓄觀念,把存下的錢再運作在投資。而收入是「流量」的觀念,窮人專注「流量」,得過 且過,理財欠缺計畫,執行上也欠缺行動力,導致賺得多,花得也多。因此,這將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作法:有錢人會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而窮人只會辛苦地工作 賺錢,變成窮忙族。

如果你認為光憑改變觀念,就可決定「向貧走」、「向富走」的命運是天方夜譚,吳歡哲的故事,或許可以帶來更深一層的啟 示。

恐懼

被貧窮逼到絕境 吳歡哲痛下決心理財二十七歲的吳歡哲,從青少年時期就飽受貧窮折磨。他的父親原本在新竹經營玩具工廠,遭到中國同業競爭生意逐漸走下坡,加上又被客戶倒 帳,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他就讀高中時,父親被迫把位於新竹的透天厝賣掉,舉家遷往高雄縣鄉下租屋而居。

「我記得讀高三時,有一次二哥問我身 上還有多少錢,我問他要做什麼?他說媽媽要去買菜,家裡已經沒錢了,叫我們找一下抽屜的零錢。」「那是我有生以來對『貧窮』這個字眼第一次最深刻的感 受!」「而在新竹開玩具工廠時,家裡是請傭人煮飯的。」靠著就學貸款,吳歡哲負笈台中就讀東海大學經濟學系。生活費主要則是靠兼家教的二哥每月寄來的三千 元,由於捉襟見肘,每餐預算必須嚴控在三十三元以內的他,長時間營養不良。在大二時,身高有一百八十七公分的他體重卻一度掉到五十五公斤。

「每 個月,當我的提款卡餘額跌破五百元,而二哥的錢還沒寄來時,是我最焦慮的時候。」身材高大的他,食量不小,因預算有限,他總是挑學校餐廳打烊之前進餐廳, 「如果有剩菜剩飯時,餐廳阿姨會多打一些給我!」當同學們相偕去玩樂時,吳歡哲卻無時無刻不在為生計發愁。他時時注意學校有沒有舉辦有獎金的比賽,印象最 深刻的一次是大二時,青輔會正舉辦企業創業企畫競賽,他連夜趕工製作計畫書,竟得了中區第一名,獎金六千元。

接著全國比賽時,確定得獎者可 當場獲頒獎金後,他決定帶著企畫書獨自赴台北對評審進行簡報參加比賽。「那一次很驚險,我身上的錢只夠買台中至台北單程車票,沒有得獎的話,根本沒錢買車 票回台中;哈,人窮什麼都不怕,結果我得了第三名,獎金二萬元!」二萬元對他是個關鍵,因為他可以搬出學校,負擔在外租屋押金,擺脫門禁管制,更方便打 工。

準備升大三時,有一天吳歡哲接到二哥一通電話告訴他,因為丟了家教,無法每個月再寄三千元給他,這讓剛滿二十歲的他提前被迫「二十而 立」。他覺悟到不能再以時薪八、九十元的打工為滿足,有計畫地朝「勞力高附加價值」的補教業發展。

他兼家教、進補習班當導師,用心觀察學習 補習班名師的授課技巧,重新加強國中數學學理,甚至對著鏡子進行講課前練習,僅花一年的時間,他就成為授課時薪五百元起跳的數學補教老師,月收入三萬元。

退 伍後,他回高雄繼續在補教業任職,月收入達六萬元以上。從大三到出社會三年多來,存下超過一百萬元,家裡負債情況也在他和兩個哥哥合力解決下,大為改善。

「窮 人更應該擬定投資理財計畫,否則永無翻身之日。」吳歡哲要求自己把八成的收入存下來,二成則是生活開銷,存下來的錢則持續買入股息殖利率七%以上的個股, 如新興航運與福懋。

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希望在五十歲之前,現金配息股的每年股利收入能夠超過當老師的本業收入。他自己算算,離這個目 標還有二十三年的時間,以他目前的存錢速度,要達到這目標每年須存下四十五萬元。這個曾經飽受貧窮的年輕小夥子,卻信心滿滿地往這個目標邁進。

導 正

從拜金女到年存百萬 鄭艾兒﹁省很大﹂目前單身,仍無女朋友的吳歡哲,立下二十三年後,即五十歲之前,藉由年存四十五萬元,鎖定殖利率七%,低價買進定存概念股的方式,達到股 利收入與當老師本業收入相當的宏願。不過,如果吳歡哲能找到另一半,攜手合力往這個目標前進,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十五歲鄭艾兒的故事,提供了一個 極具參考價值的典範。

鄭艾兒是旅遊部落格「澳洲 艾兒」的板主,點進鄭艾兒的部落格,穿著一襲寶藍色禮服,坐在奢華風套房的沙發上,露出漂亮曲線小腿的照片映入眼簾。在部落格中,她分享遊歷過十幾個國 家,以及台灣各地鄉鎮美食的經驗,看得出來是愛玩又愛漂亮的女生。

在令人豔羨的豐富生活背後,鄭艾兒道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其實,以 前我是標準的敗金女,一度欠下高達四十幾萬元的卡費!」大學念的是圖書館系,畢業後鄭艾兒到某家知名出版社工作。「出版社多數是女生,但這還不是最主要共 同點,我們的共同點是,大家幾乎都是卡債一族。」她吐著舌頭說。

「每天穿得花枝招展去上班,似乎是那家出版社的『企業文化』,其實出版社的 薪水並不高,我那時候每個月薪水才三萬元出頭。」「愛漂亮又愛玩,導致大家全成了卡債一族,我當時的薪水,幾乎三分之一在繳卡費!」在卡債壓得快喘不過氣 來時,鄭艾兒向父親要了一百五十萬元,決定出國念書,挪出這筆錢部分還清卡債,她出國一年後又全部花光。回台後,她在一家影音網站擔任行銷,月薪雖有四萬 五千元,但亂花錢的習慣沒改,薪水變多,花得也更多,卡債竟又悄悄地滋長。

直到三年多前,遇上了現在大她八歲的老公,她才決定對自己的消費 方式痛改前非。「老公跟我在用錢觀念上截然不同,他是個很節儉的人,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時,我買的烤玉米都被他嫌太浪費。」結婚後,鄭艾兒的先生把所有的資 產交給她管理。「其實,剛當主婦嘗到『當家』滋味時,我真的很害怕,我害怕以我之前敗金的個性,會把他的錢給敗光了!」

改變

做 好理財規畫 生活品味不打折於是,鄭艾兒開始勤學投資理財知識,她把家庭收入做「六三一」比率處理,六成開銷,三成投資(基金、黃金存摺、外幣存款),一成花在投資型 保單上。每個月,她定期與老公討論投資的配置狀況並調整。年底時,則為來年的家庭年度總開銷,針對食衣住行育樂各項編列預算。制定年度家庭預算,主要是因 為鄭艾兒的收入,是以不固定的業績獎金為主,如果沒有事先編列預算,很容易把不固定的業績獎金(非經常性收入)花光。

透過每日記帳、每月做 投資檢討以及每年制定家庭預算三步驟,這個中產小康家庭把四成的收入存下來,加上之前投資產生的收益,鄭艾兒結婚後第一年所存下的錢超過一百萬元,比她單 身十年工作存下來的加總還要多!「結婚後,夫妻雙方在花錢上可達到互相牽制的效果,這真的省很大。」她認真地說。

她還強調,即使變成精打細 算的家庭主婦,她的生活品味與旅遊喜好,並沒有打太多折扣!「保養品或化妝品就用團購買,國外旅遊則等旅展時再去搶便宜。」說這話的同時,鄭艾兒臉上洋溢 著為人妻,為老公與孩子未來精打細算的幸福感。

看完以上的故事,想必你對透過「一念之差」,改變窮忙的命運已經有深刻的體會。有了這一念之 差,你將揚棄「收入–支出=儲蓄」生活理財公式,而遵循「收入-(儲蓄+投資︶=支出﹂。一個簡單公式的改變,你的消費習慣、理財觀念甚至生命價值觀,也 將有大變化。

接下來,我們將把觀念的改變,化成九個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愈早做到愈多的行動方案,將可以愈早享受財富的甜美果實。而後面的 報導也將告訴我們,即使無法全部做到,只要做到九項中的六、七項以上,即使不會成為巨富,離窮忙處境也將愈來愈遠。

廖大偉

出 生:1980年

現職:媒體記者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系

年收入:70 萬元

財富狀況:工作6年,存下50萬元

吳歡哲

出生:1984年

現職:彰師大研究 生,補習班數學老師

學歷:東海大學經濟系

年收入:72萬元

財富狀況:大三開始工作,工作5年存 下逾100萬元,並協助家裡解決負債。

鄭艾兒

出生:1976年

現 職:廣告公司業務主管

學歷:輔仁大學資訊系

年收入:90萬元

財富狀況:原本是卡 奴,結婚後與老公合力年存百萬元。

75%的台灣青年,35歲前存不到100萬元!

──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大調查(一)期望: 多數人渴望35歲前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Q1:你希望在幾歲的時候,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20~25 歲 9.1%

26~30歲 43.3%31~35歲 35.3%36~40歲 10.3%

41~45歲 2.0%

Q2: 你認為35歲之前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富有?

至少100萬元 20.3%至少300萬元 25.8%至少500萬元 23.3%至少1000萬元 20.4%至少5000萬元 4.6%

至少1億萬元 5.6%

現況:淨資產卻不到50萬元!

Q3: 你幾歲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31~35歲 7.3%

26~30歲 13.8%

20~25 歲 4.4%

尚未存到 74.5%

Q4:你現在每個月的收支狀況如何?

很有餘裕 3.0%

略有儲蓄42.8%

入不敷出26.4%

收支平衡 27.8%

Q5:你每個月平均有多少資金可以投資理財?

沒有餘錢投資 24%

3000 元 23.6%

3001~5000元 19.9%5001~10000元 19.1%10001~20000元 8.7%20001~30000元 2.3%30001~50000元 0.9%50001元以上 1.5%財富贏家圈認為學會投資理財才是王道!

── 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大調查(二)解決之道:學習投資理財,才是翻身王道!

Q6:在35歲前,如果還未累積到多少資產,會讓你感到很焦慮?

500 萬元以上 10.3%300萬元以上 17.8%100萬元以上 37.6%50萬元以上 29.2%1000萬元以上 5.1%Q7:你滿意現在的財富狀況嗎?

不滿意 57.3%

滿意 17.3%

非 常不滿意 23.5%

非常滿意 1.9%

Q8:你有信心憑自己的努力,改善個人經濟水準嗎?

有 信心55.3%

非常有信心8.8%

沒信心30.7%

非常沒信心 5.2%

感受:不滿意現有財富狀況,但有信心改善!

Q9:你認為致富最主要的途徑在於?

學習投資理財 52.5%努力工作,提高薪資 16.3%節儉,聚沙成塔 19.8%這輩子不可能致富 3.7%

創業 7.7%

交叉分析: 所得愈高,覺得「努力工作提高薪資」能致富的比率愈低問卷調查說明:「2011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乃是《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執 行。調查對象針對20歲至35歲台灣青年,調查期間為今年7月14日至7月18日之間,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200份,抽樣誤差為正負2.83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9

看走眼兩件事 四大投資天王栽了

2011-9-12  TCW




對全球投資人來說,今年八月是難 忘的一個月,不只一般散戶慘遭套牢,就連身經百戰的專業投資人和策略靈活多變的避險基金也難以倖免,包括葛洛斯(Bill Gross)、鮑爾森(John Paulson)、波頓(Anthony Bolton)、索羅斯(George Soros)等投資大師,今年以來都不敵市場波動,投資績效無法維持最佳狀態。 看空!債券天王錯賣美債

有債券天王稱號、管理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的葛洛斯,今年來一直看空美債,甚至一度將手上美債部位全數出清;不過,美國公債價格隨後大漲,讓葛洛斯馬上踢到鐵 板。

長期績效贏過九九%債券基金經理人的葛洛斯,最近公開承認看空美國政府債券價格下跌是錯的。壓錯美債趨勢,也讓這位資優生落入後段班,他掌管的PIMCO 總回報基金(Total Return Fund)績效,今年截至八月底,在逾五百八十檔債券基金中,排名第五百零一名。

曾在金融海嘯中一戰成名的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鮑爾森是另一位股災苦主。

今年以來股市波動劇烈,導致鮑爾森旗下基金成績單滿江紅,其中一檔基金更慘賠近四成,且面臨投資人龐大的贖回壓力。

看多!歐洲股神錯買中國

歐洲股神波頓也逢遇重大挫折。這位富達基金經理人曾在過去二十八年,為他掌舵的基金帶來一九.五%的年均報酬率。原本早已退休的他,去年四月雄心萬丈重出 江湖,看好中國大好前景,要在中國市場再創佳績。然而,波頓掌管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從年初至八月底績效跌近三成,讓歐洲股神金字招牌蒙塵。八月底波頓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承認,基金表現令人「非常失望」,意 興闌珊的他,計畫在二○一三年合約到期後引退。

即使是金融大鱷索羅斯,也難逃股災打擊,他旗下的量子基金自一九六九年成立以來,每年平均報酬率約二○%,但過去十八個月表現無法再維持佳績,去年報酬率 僅二.五%,今年上半年更是破天荒的虧損六%。由於操作難度升高,加上美國金融監管趨嚴,索羅斯萌生退意,準備結束約四十年的避險基金事業,把資金歸還給 外部投資人,未來將專注為家族資產投資。

從葛洛斯績效踼到鐵板、鮑爾森成績單滿江紅、波頓在中國金字招牌蒙塵、索羅斯也準備打烊歇業,過去戰績彪炳的市場老手,在這次股災中紛紛中箭落馬,攤開幾 位大師的投資組合,可發現他們的操作績效失色,主要有兩大原因,與中國投資失利、看錯總體經濟和市場混沌不明等息息相關。

敗因一:誤踩中國地雷

由於看好中國市場,索羅斯去年十一月在香港開設辦事處,鮑爾森今年第一季也取得香港證券交易執照;波頓更舉家搬到香港長住,準備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卻被 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財報醜聞所拖累,導致投資虧損連連。

在多倫多證交所掛牌的中國林業公司嘉漢林業,今年六月初被研究公司渾水(Muddy Waters)踢爆財務數據有詐後,股價大跌八五%,其最大股東正是鮑爾森旗下基金。事後鮑爾森為停損忍痛出脫,慘賠超過五億美元,並在七月二十一日和投 資人召開電話會議時,坦承誤判情勢,錯誤買進這檔中概股,並有意聘請中國領域專家,以便駕馭中國的投資。

向來對中小型企業情有獨鍾的波頓,也因為中國民企假帳風波而誤踩地雷。波頓投資幾家在美國借殼上市的中國企業,其中一家是能源公司西安寶潤,今年六月因涉 嫌財務造假,市值大幅縮水九成。

拜訪過數百家中國上市公司,但不諳中文的波頓坦言,語言障礙確實是挑戰,關鍵在公司管理層說話和財務數據是否可信。投資部落客艾克斯指出,海外投資者如果 搞不懂中國的遊戲規則,易吃悶虧,就連國際投資大師也不能倖免。

今年來,全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許多過去的投資理論都派不上用場。

敗因二:舊觀念不管用

葛洛斯看空美債的原因,主要認為聯準會大印鈔票,將導致美元貶值、通膨加劇,按照過去的理論,資金會撤出美債;沒想到歐美爆發債信危機,資金反而流向美國 公債避險,使得債券天王也看走眼。

同樣的,波頓賴以成名的投資哲學是「低買高賣」,但前提是企業必須有基本面,這套操盤心得在西方市場得心應手,在中國卻讓波頓栽了跟頭。

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今年以來市場混沌不明,沒有明顯趨勢,無論做多、做空都沒有絕對優勢,勝率僅五五波,即使你是市場老手也無從發揮。

投資市場變幻莫測,眼光獨到亦有失手的一天,雖然大師們也慘遭市場修理,但他們一發現錯誤,即調整投資組合,或忍痛停損,例如葛洛斯承認錯誤後重新加碼美 債,鮑爾森和波頓毅然認賠出脫有問題的中概股。勇於認錯、馬上改過,仍然保留了實力,準備再度迎戰這個刁鑽的多變局勢。

【延伸閱讀】投資老將,紛紛中箭落馬 ——大師今年以來成績單

投資大師:債券天王葛洛斯今年操作績效:資優生掉到後段班!長期績效從贏過99%債券基金經理人到輸給83%經理人未來動向:反手加碼美債

投資大師歐洲股神波頓今年操作績效:中國金字招牌蒙塵!掌管基金至8月績效跌近30%未來動向:計畫2013年約滿後引退

投資大師:避險基金高手鮑爾森今年操作績效:大陸成績單滿江紅!手上操盤其中一檔基金慘賠近40%未來動向:降低高風險部位、聘雇中國投資顧問

投資大師:金融大鱷索羅斯今年操作績效:避險基金準備歇業!上半年虧損6%未來動向:把代操的10億美元資金,退還給外部投資人

資料來源:新聞資料庫、交易所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2

與哈佛商學院學子分享 華碩成為國際品牌的祕訣 施崇棠傳授年輕人 創業前該做的五件事

2011-11-05  TWM




一場施崇棠在哈佛商學院的演講, 分享華碩如何從小公司成為全球NB第五大品牌,他又如何從小工程師到品牌領導人。施崇棠用六十歲的人生智慧,與年輕人分享創業前該做的五件事。

整理‧辛曉昀

華碩從主機板起家,打著「堅若磐石」口號的的筆記型電腦,到二○○七年掀起小筆電熱潮的Eee PC,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總是用產品力向市場證明,華碩堅持「精采創新、完美品質」的核心競爭力。

即使在蘋果iPad寡占平板電腦市場的情勢下,今年四月華碩推出的平板電腦「變形金剛」異軍突起,被《華盛頓郵報》推崇勝過第一代iPad,更被視為科技 業的「台灣之光」。

隨著華碩品牌名揚國際,市值逼近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施崇棠也成為全球科技業風雲人物,去年三月,他受邀前往美國哈佛商學院演講,與青年學子分享華碩如何 從小公司變成國際品牌,並建議年輕人創業前要做到的五件事。

施崇棠給準備創業的年輕人的第一個建議是 Sharpen the sword(精益求精),「我的建議是,選對目標,不要朝三暮四。」施崇棠認為,找尋你的範疇領域、技術能力,和能夠盡其發揮所能的地方去精益求精。把大 學時期的電磁學念二十幾遍,就是要從基礎的東西,來決定這一切。

施崇棠出生於彰化的公務員家庭,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再進入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進修。二十七歲進入宏碁帶領研發部門,當時,以施崇棠為首的工程師團隊興起 創業念頭,「我們都對電腦技術瘋狂,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的那種人。」華碩成立初期,施崇棠和另四位同樣是工程師出身的創辦者──童子賢、徐世昌、謝偉琦和 廖敏雄,就選定以主機板為業務,並製造出最快速、最可信賴的主機板,才讓華碩得以在○六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主機板廠商,榮登股王。

在專精的領域發揮才能外,施崇棠認為跟對潮流(Ride the right wave)是第二個重要議題。華碩開始營運的資本額並不多,大約只有三十萬美元,其中施崇棠出了六○%的資金,至今他仍是華碩的最大股東。「即使我們沒有 強大的財務作為後盾,但是至少我們能有開闊的視野。」施崇棠和他的團隊在一九九○年即預見主機板模組將會引領潮流,且個人電腦都會使用標準化的主機板,勢 必能打造一個大市場。「我們就是有那個膽量,認為進攻主機板市場將會有一番作為。這對宏碁這樣的大公司而言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卻很 重要。開拓你的視野並且抓住重要的機會。」有技術,看準市場抓住機會後,施崇棠認為年輕人下一步,應該要選擇對的工作夥伴(Choose the right partners),「別只看員工的工作能力,你必須去一一分析他們與生俱來的個性,他們將會成為你終生的工作夥伴,他們的個性與專業能力一樣重要。」施 崇棠相信,一個人的素質影響公司最後的體質,好的素質會帶領公司走向新的里程碑。但急需用人的時候,往往找到的人並不是那麼的適當。「華碩在招聘的時候, 首先看人,而不是看事情,因為人才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對的。」所以,越早找到最優秀的團隊(Recruit the best team leaders at the very beginning),是施崇棠給年輕人的第四個建議。施崇棠為了找到最優秀的人才,逐一打電話給台大的學生,說服他們到華碩上班,像華碩執行長沈振來、 和碩執行長程建中都是畢業於台大電機系。施崇棠認為:「這對華碩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最後,施崇棠給年輕人的忠告是執行正確策略,正視殘酷的現實 (Drive the right strategy and confront the brutal facts)。施崇棠屬於以策略為導向的規畫者,仔細研究市場、勘查差距,並想出華碩的解決之道。施崇棠是虔誠的佛教徒,他認為正視事實是典型的佛教經商 之道,他想了解所有事情,不論好壞。藉由直接面對問題,華碩能快速做出反應,在必要的時候改變路線。華碩善於嘗試,即使遇到挫折也能繼續前進。

「那時只是夢想開創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沒想到現在搞到幾千億元的規模。」 當時施崇棠毅然決然地離開工作十五年的宏碁,轉戰有經營危機的華碩,但認為「困難就是機會」的他,至今仍是堅持創業要走困難的路,唯有遇到困難,才能磨練 真功夫。

紐約獨家專訪施崇棠語錄精選● 揣摩高手傑作 不要不好意思如果我們只是在蘋果的基礎上去做,這樣沒有design thinking(設計思惟)觀念,沒有從根做起。華碩一定要有自己的路,你要破、要理。我沒有exclude(排斥),像上次王雪紅(宏達電董事長)去 買那個東西(蘋果產品),不要不好意思,好好地、大膽地用,這才是揣摩高手傑作。

●太會考試 拿不到諾貝爾獎為什麼丁肇中(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院士)到台大物理系去演講,說他們都拿不到諾貝爾物理獎?就是你太會考試是沒用的,因為你們並沒有了 解,公式不是關鍵,而是第一步為什麼想到這個點子,那一步還是要靠右腦。

●連天才都要苦練 不須與別人比!

小時候很多人都被制約,認為自己數理不行、藝術不行,這其實傷害很大。你何必跟別人比,現在最糟糕的是,你可以進步的,卻沒有進步。莫札特在第七號鋼琴奏 鳴曲創作出來之前,也不算大師,連天才都要一萬個小時練習,十幾年才能變大師。

●消費者無法告訴你真正的創新!

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把消費者的話當令箭,這是錯的。為什麼賈伯斯會說,他根本就不理focus group(市調訪談),他講的其實也對。消費者只不過iterate(重複),他沒有辦法幫你integrate(整合),當你要做那種真正的創新,有 時候消費者並沒有辦法告訴你。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