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票菜鳥要知道的20件事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159

作為一個開始學習股市投資的人,知道以下這些事情或許會讓你少走些彎路。
 





幾乎所有關於資本投資的事,都呈現出一種狀態,你知道它,不能令你的投資獲得很高的利潤,但是你不瞭解它,那就會倒霉。一個努力學習投資的人,只不過是通過學習,讓自己倒霉的概率逐漸地減少—大概就是靠這樣的積累才會比其他投資者稍微傑出一點。
下邊我們提到的20件事大概都屬於這種範疇。

01
投資就是一場心理遊戲
假如投資只是基於一堆數據之上的分析的話,那未免也太簡單了。在信息變化時猶豫,在股價大漲時貪婪,在市場低迷時恐懼,這基本構成了投資收益下降的三 大元兇。群體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市場一旦受到強烈的刺激,如利空或利多,投資者的關注點便立即集中起來,並且情緒也相當激動,形成一個互相影響的「心理群 體」。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跟著群體走,而失去了獨立判斷能力。

02
制定計劃
並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拿來做投資之用的,賭注越大,非理性的心理作用也就越大,投資收益反而越小。從財富規劃的角度來說,拿出月收入的30%用於投資 是比較合理的—當然這因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高低而定,不過建議不要超過50%。同時,設置一個止損點吧,用制度來規制自己可能產生的非理性決策。

03
通貨膨脹對股市是有傷害的
我們都知道,投資的目的是為了使手上的錢戰勝物價上漲的幅度。然而,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這一願望似乎變得更加艱巨了。有人曾經根據利率和股價的關係 向《財富》雜誌提問:股票市場的資本回報率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上升嗎?他的邏輯在於通貨膨脹導致了銀根緊縮,從而放大了資本市場的資金量,導致股價上漲,資 本回報率上升。然而,這個提問忽視了通脹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巴菲特在回覆這個問題時說,處於通脹期的企業並不能有效地把通脹壓力通過提高售價對沖掉,銷 售額和利潤都降低了。在這一時期,投資者更願意把錢放到更加穩定的債券和存款上,股市會持續低迷。巴菲特給這一時期的股票投資提出以下建議,投資對有形資 產依賴小的公司,尤其要避免重資產企業。

04
交易成本比你想像中的高
買股票時,除了股價的漲跌影響著你的收益,那約千分之三的交易費用其實也會把你的資本收益消耗不少。如果你的交易頻次為50次/年,也就是說交易金額是本金的50倍,那麼你的交易成本將佔到本金的15%。

05
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
當投資大師羅傑斯被問到是否會投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公司時,老人家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一家也沒有買。他的理由有兩條,一是這些公司的股價高得離 譜,二是「我對網絡技術產業不瞭解,這不是我的投資方向」。經濟學領域有規模效應,投資者同樣需要。投資的分析和決策,說白了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礎之上 的,一個人只有當他聚焦在某幾個領域中的時候,他的信息才會是最全最真的,這樣的分析才是靠譜的。

06
「題材股」都是不靠譜的
很多股民熱衷於聽從大眾媒體或者同好者群體認可的重大題材,而樂此不疲地奔波於前後的各種題材之間。然而,這種跟隨群體的做法正是犯了投資的大忌,如 果某個具有重大投資價值的信息已經在電視、網絡、報紙上鋪天蓋地出現,甚至被眾多的股民所追捧,那它的「價值」也就隨著股價的一路飆高而急速下滑。

07
雞蛋不是放在越多的籃子裡就越好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最為人熟知的投資名言,不過,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雞蛋應該放在儘量多的籃子裡。一個理性的價值投資者會選擇那些數量 有限的、最有價值的企業,因為過大的持股數隻會使得投資者的資本和精力分散。美國的特裡斯·歐典及很多學者都做過研究了,頻繁交易的收益率遠低於集中投 資。

08
還存在被低估的股票嗎?
安全邊際指的是價格和企業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理論上來說,一個股票的安全邊際越高,那麼它的投資風險越低,投資回報也越高。這條看似違背「風險與收 益成反比定律」的論斷實際上又暗含著兩個意思。如果你能比別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也就是你的比較優勢—找到這樣一隻股票也並非不可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建 議你選擇熟悉領域的原因,這樣你才能獲得一些更加內行的消息。而它的另一個意思則是說,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實在少之又少。因為信用體系使得流動性氾濫,股 票基本都是溢價的,除非遇到股市的崩盤,一堆便宜貨等著被撿。不過有條好消息是,羅傑斯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說漏了嘴:A股以外的股票交易價格總是比A股 低,比如B股、H股。

09
關注股票價格與公司價值的差值
資本市場上的優秀公司有一籮筐,當你經過嚴謹的計算和分析後,猛然發現一家周身閃耀光芒的明星公司。這時,你不要太過興奮,因為這家公司的股價可能已經被抬得很高了。投資是一項看重成本和收益的行為,而不僅僅是像大學的財務課上做的公司分析那樣。

10
堅決杜絕舉債投資
你不是股神,更不是神。妄想用別人的錢來掙錢,只會讓你在市場貪婪時更貪婪,在市場恐懼時更加恐懼,並且帶來利息和投資失利的雙重損失。大量具體案例可以參見TVB的劇集以及1997年金融危機的真實故事。


11
考察市盈率的一個標準
市盈率的含義是每獲得1元收益所要投入的本錢,也就是說市盈率越高,投資成本也越高,投資價值相對越低。但是資本市場也是一個存在供求關係的市場,高 的市盈率往往又意味著高的市場需求—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儘早地買到搶手貨。關於市盈率的評判標準大概還真沒什麼定論。不過,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他的 《證券分析》中給出了他所認為採用市盈率法則投資的兩個條件:計算市盈率選擇的平均每股收益選擇5年以上的數據;市盈率的安全極限值是16。

12
中國還是很有前途的
雖然說投資和宏觀經濟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但是在一個興旺的市場中進行投資,總比在一個蕭條的市場裡要好。一家叫做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金融機構做了這麼一項統計,它把全球各國股市的市盈率除以該國GDP的增長率,得出了各國股市的PEG(Price Earning Growth Ratio)比率。數據顯示,中國的該項指標是全球22個國家中最低的,也就是說中國的股價很便宜—看看現在滬深股市那可憐的點數吧,你也知道機會就在你 眼前了。

13
賣股票的時機
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最大問題可能是什麼時候拋售看中的股票?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家公司優秀,那就永遠不要賣掉它,傳給你的孫子。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當你認為它的收益已達到你的預期時,就果斷賣掉它用來享受吧,這不正是以投資來戰勝CPI的重要體現嗎?

14
做個業餘的投資者
千萬別把你的本職工作當成了投資,一切統計資料都表明,普通的業餘投資者的戰績和急功近利的基金經理們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如果你按照價值投資的步驟, 選擇一隻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後就長期持有,而不是隔三差五地買進賣出的話,那麼你8小時之後的業餘時間完全夠應付了。如果成天泡在K線圖前,難免會手癢。



15
沒空的你也可以做個被動投資者
有組數據顯示,世界上80%的投資者屬於主動型投資者,他們試圖憑藉自己過人的「聰明才智」,找出市場上那些因為失靈而導致的低估企業。而剩下的那些 則是被動的,他們的收益就是市場整體的收益。然而結果卻是,有四分之三的主動型投資者無法戰勝被動型投資者—也有四分之一戰勝了,他們叫沃倫·巴菲特、彼 得·林奇、吉姆·羅傑斯,當然也有一些效仿他們的普通投資者。所以,如果你沒空,不妨選擇些指數基金,做個被動投資者吧。

16
找點一手資料
技術分析那一派估計不是現在年輕人的范兒,他們也懶得去研究那些東西。所以,券商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和財經新聞報導成了新的寵兒。不過別忘了,投資的一 條原則是:大家好不是真的好。如果是任何人都能獲取的券商報告,那其對選擇股票的參考價值也就可見一斑了。而財經新聞就更不靠譜了,新聞追求眼球的本質決 定了它歷史縱深感的缺失,比如前段時間炒得火熱的「糖高宗」、「蒜你狠」,儼然一副價格高得不可踰越的樣子。但翻翻歷史數據就知道,現在的糖價比歷史最高 位還低那麼50%。

17
不要追逐熱門
所有人追逐的熱門肯定不是最佳的投資選擇,因為競爭太激烈,你沒有比較優勢。不過這些熱門也提供了一些線索,比如為熱門行業提供設備服務的企業倒會有賺到更高利潤的可能。

18
固定資產基本等於吃錢機器
一家公司固定資產的多少並不決定著它的盈利能力以及你這筆投資回報的多少,相反這倒意味著公司每年會有大量的折舊和耗損,同時正如前面所說的,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這類的公司具有更差的抵禦能力,很有可能經營難以為繼,到那時你手中的股票就會成為一張白紙。

19
公司借錢不一定是壞事
不借錢的公司基本不是好公司,因為在商業的江湖中,這意味著慢慢被吞食。而公司舉債發展的邏輯則在於相信因此能實現高於債務利息的利潤。一般來說40%至60%的負債率是可接受的,其中金融業會更高。

20
不斷學習
投資不是易懂的學問,以上只是我們給初級投資者的領路式介紹,更加深刻的道理還是得從實踐和書本上學習。相比於經驗豐富的老一代,初級投資者所擁有的比較優勢絲毫都不遜色,那就是—時間。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