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是中國“十三五”電力發展的行動綱領,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文件,是布局重大電力項目的重要依據。
韓水介紹,在電源結構方面,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約39%,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煤電裝機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降至約55%。
中國電源結構已經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根據韓水介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在堅持生態優先和移民妥善安置前提下,積極開發水電。以重要流域龍頭水電站建設為重點,科學開發西南水電資源。堅持幹流開發優先、支流保護優先的原則,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嚴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電開發。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
第二,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按照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並舉、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優化風電布局,統籌開發與市場消納,有序開發風電光電。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按照分散開發、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布局光伏電站。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按照存量優先的原則,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4000萬千瓦。
第三,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第四,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氣電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國氣電新增投產5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熱電冷多聯供1500萬千瓦。
第五,加快煤電轉型升級,促進清潔有序發展。嚴格控制煤電規劃建設。合理控制煤電基地建設進度,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熱電聯產和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積極促進煤電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此外,《規劃》將鼓勵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試點示範。
經濟下行期,為幫助企業“爬坡過坎”,國務院公布了一攬子減稅降費政策,規模為5800億元。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6項減稅舉措,包括增值稅稅率4檔簡並為3檔,取消了13%稅率檔次;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均擴大;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試點政策推至全國等。
國務院預計這6項減稅舉措全年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3800億元。而在這輪減稅政策公布之前,2000億元的降費“主要”政策基本公布,主要是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和取消或停征涉企收費。
3月中旬,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和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擴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征範圍,設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
3月23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清理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將商標註冊收費標準降低50%。
對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降費政策,目前還有3項降費政策待出。
分別是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違規收費,推動降低金融、鐵路貨運等領域涉企經營性收費,加強對市場調節類經營服務性收費的監管;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
目前中國社保體系由“五險一金”組成,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近兩年,我國已經開始降低社保費率。比如2016年5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區、市),將單位繳費比例降至20%;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高於9個月的省(區、市),可以階段性將單位繳費比例降低至19%。
今年2月,國家再度下調失業保險總費率,將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省(區、市),可以將總費率降至1%。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下一步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將主要靠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合並來降低稅率。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試點方案》,決定在今年6月底之前,在沈陽、合肥等11個城市啟動兩項保險合並實施試點,試點時間一年,目的在於探索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優化保險管理資源、促進兩項保險合並實施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以統一管理,降低成本。
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資金也將為降低社保費率創造條件。
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2015年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公開表示,“劃撥部分國有資產補充社會保險基金,就是針對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劃撥的款項相當於補繳養老金,從而在此基礎之上就有條件適時降低社會保險的費率,如果不進行國有資產劃撥,養老保險缺口巨大,就沒有條件降低費率。”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日公布的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明確,將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提高到22%。
【編者按】8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旅遊收入突破5800億元,在連續多年爆發式增長奠定的高基數之下,依然雙雙保持了超過兩位數的增速……10月1日,全國鐵路單日發送旅客達到驚人的1502.5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而且自9月30日以來,連續9天單日旅客發送量突破千萬人次,依然平穩有序……長假期間600萬出境遊客奔赴88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的黃金周正日益演變成世界的黃金周,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便捷的手段讓“買買買”的節奏在海外也根本挺不下來……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加中秋“超級黃金周”里,各式各樣的大數據讓我們為國家、民眾的日益富強而無比興奮。盡管也有著“堵在路上3小時挪動兩公里”“景點全部拍的都是集體照”等各種段子和吐槽,但民眾高漲的出遊熱情依然為行業的飛速發展夯實了基礎,而高速公路等路網建設和景區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也為相關部門、機構帶來了各種機遇和挑戰。盤點這個火爆而擁擠的黃金周,雖然不能保證下一個長假就一定能滿足所有遊客高質量的出行需求,但只要堅持不懈地改善各種軟硬件設施與環境,相信未來的黃金周終究會越來越好。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今年國慶“十一”黃金周可謂“雙節喜相逢”,打造出長達8天的“超級假日”。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7年國慶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836億元,按可比口徑前7天與2016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
即使在假期進入尾聲階段,全國接待旅遊人次和國內旅遊收入依然實現兩位數增長。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10月7日,當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42億人次,同比增長17.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14.8%。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旅遊消費已經成為我國公民消費轉型升級的主要載體和路徑。“今年,旅遊消費‘大爆發’,一方面與假期時間較長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旅遊消費機會仍然不足,通過黃金周集中爆發的現象明顯。”
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測算,2017年,10月1~7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逾6.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達5494億元。加上第8日,接待國內遊客人次累計超過7億,旅遊收入突破58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國家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並分析後發現,從2014年以來,我國“十一”黃金周旅遊收入已經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014年國慶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4.75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實現旅遊收入2453億元,同比增長15.7%;2015年國慶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5.26億人次,比2014年增長10.7%,實現旅遊收入4213億元,增長17.9%;2016年國慶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5.93億人次,同比增長12.8%,累計旅遊收入4822億元,同比增長14.4%。
而到了2017年,如果按照7天長假來計算,今年“十一”黃金周旅遊收入比2016年同比增長13.9%;如果按照旅遊局8天的預測值來計算,增速將超過22%。
劉思敏表示,今年的“十一”黃金周由於有8天假日,不少遊客會選擇中遠程旅遊。“相比於周邊遊,中遠程旅遊需要更高的旅遊消費支出,對於旅遊收入增加會起到較為明顯的影響。”
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10月7日,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重點監測的旅遊景區接待遊客的數量均超過100萬人次,上海則達到88萬人次;而各省市當中,浙江省累計接待遊客數量達到780萬人次,成為最受遊客青睞的旅遊省份。
與此同時,國家旅遊局監測,從10月7日開始,中遠程遊客開始返程,旅遊市場平穩回落,但部分地區仍保持較高熱度。市區休閑和郊區旅遊開始成為消費主流。
針對近年來“十一”黃金周旅遊快速增長的現象,劉思敏認為,從1999年10月以來,國家開始實施黃金周制度,就進入到旅遊消費大爆發的時代。而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以後,“十一”黃金周更成為最受青睞的旅遊時間節點。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瑞法依表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旅遊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的確,2012~2017這幾年間,中國旅遊業有了飛躍性發展,正以新面貌向世界講述著中國旅遊故事。”
“紅色旅遊景點在黃金周深受遊客青睞。長假前5天四川紅色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04.43萬人次,鄧小平故居、朱德故里、巴山遊擊隊紀念館等紅色景區遊客絡繹不絕。”在介紹長假期間旅遊相關情況時,四川旅發委有關負責人做上述表示。的確,隨著旅遊消費的不斷升級,遊客們不再滿足於單一化的觀光遊覽,更多個性化、有特色的旅遊產品和旅遊項目成為遊客們熱衷的消費對象。
根據中國旅遊報的報道,10月2日上午9時,貴州省銅仁市梵凈山的8000張門票就已經全部售完。而貴州省的山地旅遊資源囊括了山地觀光旅遊、山地文化旅遊、山地鄉村旅遊等多種旅遊業態。
江蘇鹽城則推出綠色濕地生態、紅色“鐵軍”歷史、白色海鹽文化和藍色海洋風光“四色”名片,鹽城大豐區僅假期前三天就接待遊客34.06萬人次。紅色景點遊、山地健康遊、民俗文化遊等均成為“十一”黃金周旅遊消費的熱點。
劉思敏告訴記者,旅遊消費以物質消費為基礎,以精神消費為訴求,總體上更加傾向於精神層面的消費,而旅遊多元化會是未來旅遊消費的一個趨勢。“過去人們旅遊就是單純的走馬觀花,也就是觀光旅遊。如今更加註重體驗式、參與式的旅遊。未來,度假旅遊、以體育旅遊為主要載體的特種旅遊,還有文化旅遊等,會逐步進入人們視野,旅遊消費發展的方向也會更加多元化。”
據統計,當前我國的旅遊結構中,非景點旅遊占比約80%,住賓館飯店的遊客比重越來越少。國家旅遊局的調查顯示,黃金周期間選擇自己組織出遊的受訪者占總受訪人數的54.3%。自然風景、主題公園、名勝古跡等是自由行遊客最感興趣的目的地。
(實習生柳瑤對本文亦有貢獻)
投資虛擬貨幣風險大,涉及虛擬貨幣的詐騙案件也屢禁不絕。香港警方近日偵破一宗牽涉虛擬貨幣的投資詐騙案件,涉及資金高達5800萬港元,12人落網,受害人多達百人,其中大部分為內地人。有業內人士稱,這種宣傳手法與“傳銷”類似,投資者需要特別小心。
香港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張樂泉在簡報案情時稱,受害人自2017年11月起,分別與涉案的3家投資公司接觸,期間公司職員向他們推銷不同的“投資”項目,包括一種虛擬貨幣,並作出虛假保證,聲稱投資相關項目後,可短期內得到豐厚利潤。
根據現場消息稱,案中牽涉的虛擬貨幣,可能是“CIACIACOIN”(恰恰幣,簡稱“CIA”),推出者曾在社交網站發布一段簡介,稱CIA將“顛覆歷史,創造奇跡”,CIA將通過創建一個對開發者友好的區塊鏈底層平臺,支持多個應用同時運行,每秒可處理百萬筆交易等。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種方法屬於小圈子買賣,可接觸人數有限,也不會太過於張揚,如果這些人是騙錢的,用這種方法也沒有那麽容易被人揭發,通常投資者想套現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他奉勸投資者在投資前要認清投資產品,分辨真偽並了解承受的風險,再決定是否投資。
根據受害人提供的信息,詐騙集團的推銷人員稱,只要投資該集團,每隔50天就可以“分賬”一次,又稱3個月後投資者就有機會取回本金,一年後更可獲得超過13倍利潤,而且每介紹一位朋友加入投資項目,就可以獲得一成回傭。可是有受害人在投資4個月後,仍取不回本金,更沒有任何“分賬”,這才發現上當受騙。
張樂泉稱,受害人在作出投資決定後,按照對方指示,通過其他已在該公司投資的親友將投資本金帶到內地,存入指定的公司或私人銀行戶口,然後才可以通過公司的手機應用程序開設個人賬戶,在程序內控制及管理自己的投資項目。今年5月,陸續有受害人發現手機應用程序端口出現故障,無法操作,更無法取回資金,於是向涉事公司查詢,但公司職員卻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釋,受害人懷疑受騙,於是報警。
案件涉及三家在尖沙咀區設有辦事處的香港公司,為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三家公司在2017年11月之前已經在運作,其中兩家在香港註冊,一家還沒有在任何地方註冊。據了解,目前向警方求助的受害人有116人,其中30人為香港人,其余大部分來自內地。張樂泉稱,受害人損失的金額由1400萬至4500萬港元不等。
方保僑稱,目前虛擬貨幣交易及發行仍屬於灰色地帶,監管層也很難對其相關產品進行有效監管,普通投資者無法核查虛擬貨幣或相關公司的真偽,因此監管層應該盡快落實虛擬貨幣監管,例如設立保證金制度,讓不合格的公司或平臺不能買賣虛擬貨幣,減少投資者上當的可能性。
香港證監會在今年1月曾要求下架多款“證券”類虛擬貨幣,無論是股份、債權或集體投資計劃的權益都被香港證監會視為“證券”,這類數碼代幣提供交易服務或提供意見,或者管理或推廣投資數碼代幣的基金,都可能構成“受規管活動”。從事“受規管活動”的人士或機構,不論是否位處香港,只要其業務活動是以香港公眾為對象,便須獲香港證監會發牌或向香港證監會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