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巴巴上雲端 想踩Google、咬蘋果 中國網路狂人馬雲的十年大夢

2011-9-26  TWM

大陸電子商務狂人馬雲,又有新把戲!一位在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用阿里巴巴品牌屢屢寫下傳奇 一頁,這次,他要挑戰蘋果、Google、微軟,直搗手機作業系統核心。

撰文•翁書婷 當台灣多數人正在享受中秋連假之際,九月十日浙江杭州市中心的人民大會堂,卻擠進四千多人。這些人或坐或站,占滿了全數座位、走道,而門外還多的是花了不少旅費前來朝聖卻擠不進來的人,就為了在一年一度的阿里巴巴網商會上,聽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演講,並見上他一面。

削瘦的身影,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身為中國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的催生者,馬雲是中國網路界重量級大老,一手養出淘寶網、淘寶商城等超過上萬家店進駐的平台。

而今年的馬雲很不一樣,他不再談淘寶、支付寶或是阿里巴巴,這天他準備了新玩意,「我們,推出自己的手機 作業系統——阿里雲。」馬雲話畢,立即引起熱烈掌聲,他們多半歡欣鼓舞,但更多的是驚訝與質疑。
阿里雲要為網路商機加分 當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被蘋果、Google等巨擘給囊括,台廠、甚至多數品牌廠,都只能選擇靠邊站,因為他們深知,一個手機作業系統要成功,不是喊喊口號即可,微軟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Phone 7的前身Windows Mobile的隕落,就是最寫實的例子。

可是,馬雲顯然毫不退怯,更無一絲猶豫,他要做「阿里雲」,而且要大做!

「你知道嗎?過去十年內,全球總共賣出一百億支手機,」演講台上阿里雲計算總裁王堅,瞪著眼告訴大家這個 驚人的數字,他已可預見,用不了多久,「行動上網的人數就會比PC上網的人數還多。」王堅的話裡,讓人聽出 端倪。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熱賣,上網隨時隨地都可進行,馬雲的腦筋也跟著動起來。他很清楚,他的電子商 務王國不能只賺那些PC消費者的錢,阿里巴巴要做結構性轉變。「我們要讓電子商務系統也進到手機裡。」阿里 巴巴集團市場部總監楊磊磊的話,讓馬雲的「阿里雲」計畫更具體了。

以前阿里巴巴的消費者,多半「宅」在電腦前,上網買賣交易。可是當越來越多人用手機上網後,「我們希望他 們走路、坐公車、吃飯,也黏在淘寶網、淘寶商城裡買賣交易。」楊磊磊說。

而要把消費人潮轉進行動商務的重要關鍵,「就是自己打造雲端作業系統!」王堅毫不猶豫就給了這個明確的答 案。

在「阿里雲」計畫裡,馬雲很清楚,阿里巴巴要當的是消費者與網路商家的橋梁,就像過去的淘寶網。只是這次,他們要把消費族群從坐在家裡的,擴展到戶外去。或許中國現在還有不少沒有電腦的人,但只要他們有一支能上網的手機,就可以突破過去限制,讓每個角落的消費者都能一起「淘寶」。

另一方面,不是每個商家都有能力、有技術做雲端生意,所以馬雲要把商家進入門檻降低再降低,「就像用滑鼠 操作電腦視窗才方便一樣,用雲端計算支撐行動商務更是重要。我們能提供雲端資料庫,把程式設計環境弄得很簡 單,讓所有商家都能在上面開發應用程式,降低開店成本。我們就是拋出這塊磚頭,引出後端應用服務,讓大家一 起打造商務系統。」滑動手上的阿里雲手機,王堅興奮之情,沒有半點隱藏。

不讓敵人睡    自己才睡得著儘管馬雲雄心勃勃,但市場上看衰聲浪也不少,「雲端已經喊了好幾年,但對多數消 費者來說,依然搞不清楚雲端是什麼?」上海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謝醫軍一語中的,因為中國3G上網比率不到 一○%,雲端手機要發展起來,至少還要三年。

更致命的,目前「阿里雲」作業系統能提供的應用程式(App),相較於蘋果App Store的五十萬及Google Android Market的二十萬,更是少得可憐,「應該不到五十個。」王堅雖不願面對,卻得承認這是「阿里雲」的最 大弱勢,消費者並沒有太多選擇。

也難怪馬雲大動作找上昔日山寨天后、天宇朗通董事長榮秀麗合作,榮秀麗卻反口說:「這支手機銷量大概賣五 十萬支就及格了。」大滅自家和馬雲的威風。

但,這並無損於馬雲想要推動「阿里雲」的決心,「今年上半年,中西部網購增長速度是九八%,遠遠超過東部 沿海。而且今年中西部的三、四線城市銷售額將超過七百億人民幣。」馬雲用最新的淘寶交易數據佐證,他很有信 心,這些成長最快的地區,將是無線上網比有線上網盛行的地區,甚至淘寶網明年交易額將上看一兆人民幣。

有了這些利器支撐,霸氣十足的馬雲,一點都不在乎現在的銷售量,他狂傲地說:「我現在做作業系統可不是要 馬上賺錢,而是要讓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更完善,不要因為別人說不能做,就不敢做。我現在做的事都不是為今天
,更不是為了明年,而是為了十年後!」馬雲很明白,他必須做,因為近來短短兩個月,百度、新浪、騰訊動作頻 頻,接連找上手機品牌廠合作,大推自家作業系統。加上Google、蘋果、微軟環伺,不過,他沒有半點畏縮,「我 特別喜歡競爭,尤其是和那些特別成功的人競爭,用建設性去破壞他們,讓他們睡不著覺,我才睡得著覺。」

馬雲 出生:1964年 現職: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經歷:杭州電子工學院講師、 中國外經貿部網站開發
學歷: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7

Google落腳彰化 台灣產業會更「綠」

2011-10-10  TCW




你可能不知道,當你滑著手上的智 慧型手機,你也加速了一場世界級選秀競賽的白熱化;在擂台上捉對廝殺的,是各國的小鎮。

九月二十八日Google宣布在亞洲建造三座資料中心,其中之一將落腳彰化,約新台幣三十億元(約合一億美元)的投資。經濟部工業局興奮的說,臉書 (Facebook)的資料中心,是台灣的下一個招商目標;據了解,亞馬遜(Amazon)不久前也來到台灣探勘。

雲端應用普及,讓網路流量大增,思科(Cisco)預估,未來五年流量將有四倍以上的成長,其中又以亞洲速度最為驚人,微軟(Microsoft)、美國 軟體服務業龍頭Salesforce.com、亞馬遜等,去年起在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等地建置資料中心。擁有搜尋、YouTube、Gmail等服 務的Google,九月在歐、美、亞三洲都有關於資料中心布局的新動作。

「他們的競爭是以零點幾秒來算的!」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陳彥仰說,資料中心靠使用者越近,網路服務越穩定、快速,對每次搜尋都顯示秒數的網路服務 商們來說,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亞洲各國熱烈的戰況,寒冷的北歐也在上演。

芬蘭東南部小鎮哈米納(Hamina)中,一座近六十年的老廠房,在○九年被Google看中,投入兩億歐元、打造成資料中心,今年九月上旬正式啟用。不 到二十天,Google又宣布,將在都柏林投入七千五百萬歐元,擴張原有資料中心。

中選原因:位在亞洲,人力物力閒置

鄰國瑞典也不甘示弱,由官方列出五十個地點,供國際企業參考,其中只有五萬人口的呂勒奧(Luleå),傳聞已被臉書看中, 將建造資料中心。知名社群網站Zynga、LinkedIn也都在瑞典勘察。

全球小鎮於是開始蠢蠢欲動。 建造資料中心需要足夠的土地、電力、水力,科技大廠們只能四處「下鄉」,從市郊小鎮中展開選秀,尋找靠近市場、又符合條件的標的。以Google的三個亞 洲新據點來看,只有偏處市郊的彰化符合所有條件,投資面積足足比香港、新加坡多出四倍。

能夠符合條件的小鎮,有相似的過去:原有產業出走、失去投資動能,留下水電、土地、人力等閒置產能。引進資料中心,對當地政府來說,一舉三得:產業升級、 利用閒置產能、活化當地發展。人口老化、多傳統產業的彰化縣,正符合此邏輯。

要從資料中心選秀賽中勝出,夠不夠「綠」,是台灣的最大挑戰。

挑戰:碳足跡過高,得「種電」

據顧能(Gartner)調查報告指出,資訊通訊科技產業,從○七年起,碳足跡已正式超越航空業,成為全球觀察重點。以Google為例,追求碳中和已是 企業的核心之一。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副執行長張啟達表示,企業要做到碳中和,減少用電量、降低排碳量是兩大要點。

「資料中心的用電占了Google用電量的最大部分!」PanSci泛科學網主編鄭國威說,為了達成環保、節省電力成本,Google自行開發軟硬體,用 最少的電力,達到最好的效能,「那是他們最注重,也最強的優勢!」陳彥仰補充。

另一個耗電重點是機房的降溫,Google在芬蘭直接用海水導入系統,減少用空調降溫的耗能,彰濱工業區的近海區位,也因此被認為是優勢之一。

就算Google夠綠,台灣電力系統,仍讓碳中和顯得困難。

「台灣每度電的電力排放系數高達○.六三六,僅次於中國!」張啟達說,台灣火力發電偏高,讓企業每用一度電的碳足跡,比在其他國家要高,「韓國也只有○. 四五。」

第二道阻礙,台灣的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等供應過低,不符Google提高替代能源用量的目標,加上台灣缺乏智慧型電網,替代能源和石化能源發的電 都混為一體,企業就算願意付出高價使用替代能源,也沒有機會。

「沒有條件,它會去創造條件。」鄭國威表示,如果Google在台灣能堅持碳中和的原則,還有另一條路可走:種電。

商機:為減碳,將投資替代能源

按過往經驗,Google可能在台灣四處投資替代能源發電,除了以早期投資、簽下低價供電合約,也採用「認證制度」,將Google投資開發的替代能源, 與所使用的石化能源抵消,達到碳中和。據了解,目前Google已與台灣一家太陽能廠商洽談合作可能。

Google落腳彰化,為台灣在這一輪資料中心熱,擊出第一支安打。曾是Google早期高階主管的雲端科技創辦人沈修平表示,這是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一大 肯定,但資料運算技術是Google的核心技術,不可能轉移給台灣員工,Google未來聘用的五到二十個員工,也以低階工作為主。換言之,促使台灣變 綠,可能是Google到彰化的最大潛在意義。

史丹佛大學顧問教授Jonathan G.Koomey指出,相較於二○○○年到○五年,全球資料中心用電量多出一倍,但○五年至一○年,用電量成長幅度並未因流量大幅度增加而明顯上升,顯示 使用資料中心的企業,都在邁向節能省電。

台灣想要從資料中心選秀賽中勝出,贏得其他跨國企業的青睞,變綠的大改造,要越快越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4

Google構建「專利帝國」 字號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1/1326205.html

有350億美元現金儲備的Google正在加速囤積專利,以應對日益增多的專利訴訟。按照2011年年底最新完成的一筆交易,Google又向IBM購買了217項專利,至此,谷歌2011年全年從IBM處購買的專利數量超過2300項。

據美國某科技博客透露,這批專利覆蓋數據存儲、網絡性能、視頻會議、電子郵件管理、即時信息應用等技術。此外,還有幾項專利涉及具體的互聯網以及手 機技術等。有分析稱,Google收購這批專利,主要是應對甲骨文訴Android系統侵犯其Java專利權的訴訟一事,借助這些技術,雙方有望達成和 解。

為了應對各種專利訴訟,Google一直不惜血本。2011年8月15日,Google通過其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收購,以每股40美元、總價12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較收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63%。而這一交易,對於Google來說,摩托羅拉以往積累的1.7萬項無線技術專利和 7500項正在申請的專利,正是其最大的剩餘價值。

市場上還有傳聞,Google正在謀求收購專利公司InterDigital,後者是一家無線移動電話技術設計公司,擁有8800項無線專利技術, 總計18000多項專利。InterDigital戰功卓著,曾與諾基亞和三星打過官司,RIM和蘋果也為專利向InterDigital付費。

可以看出,相較於早年在移動互聯網廣告和內容領域的收購,如今Google的專利收購更多集中在無線專利領域,而在傳統PC專利領域卻著墨不多。之 所以如此,是因為競爭對手面對Google稱雄無線互聯網領域的野心,均已早早布下專利陷阱。如果拿下上述專利,Google陣營的各大廠商至少可以節約 上千億美元的支出。

Google的收購似乎是不得已而為之。隨著移動設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幾乎所有廠商都捲入了專利侵權訴訟官司中,蘋果、微軟等公司與包括三星、 摩托羅拉移動和宏達電在內的多家Android手機廠商兩大陣營之間存在著法律糾紛。美國時間2011年7月1日,持有762億美元現金儲備、「富可敵 國」的蘋果公司以及微軟、RIM和索尼組成的聯盟擊退Google,斥資45億美元收購了北電網絡的專利,蘋果公司負擔其中約26億美元。此次收購拿下被 Google估值為10億美元的6000項北電網絡無線技術專利。

除了甲骨文的訴訟外,蘋果也起訴了Google的Android合作夥伴HTC侵犯其20項專利,這些專利絕大多數是針對Android平台。微軟 同樣在阻擊Google的合作夥伴,目前三星、HTC等公司每生產一部Android手機,就要向微軟掏出15美元左右的專利費。

即使有如此之多的訴訟,仍然難以阻止Google在移動互聯網稱雄的趨勢,早在2010年第四季度,採用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不用擔心神一樣的對手,而是要擔心豬一樣的隊友,影響自身的良好形象。近日大量推廣Google Chrome瀏覽器的付費網帖在網上頻繁出現,Google隨後澄清稱,這些付費網帖是其一家合作傳媒公司擅自作出的決定,並未徵得Google的同意, 而這家公司已承擔了相關責任並且道歉。

 

附表:2010年獲得專利數量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單位:件

IBM 5896

微軟 3121

三星 4551

微軟 3121

蘋果 563

Google 282

(2011年,Google從IBM處獲得的2300項專利,從摩托羅拉處購買1.7萬件專利和7000件待審專利,預計總共獲得專利數量將超過2萬件,可能是年度獲得專利最多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2

Twitter 為什麼擔心 Google 的個性化搜索?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211243796/

Google 在搜索中整合 Google+ 的內容,反應最大的是 Twitter。Twitter 的法律總顧問 Alex Macgillivray (曾是 Google 的法律總顧問)說這是互聯網糟糕的一天。Google 的個性化搜索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嗎?為什麼 Twitter 這麼惱怒呢?

Google 開發 Google+ 的深層原因是公司業務的轉變。從發佈的時機來說,Google+ 與其說是進攻,不如說是一種防禦,因為從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社交網絡會逐步代替搜索,成為互聯網的入口。對於以搜索為核心業務的 Google 來說,必須應對這個近在眼前的威脅。從 Google+ 的命名來看,可以看出公司對這個產品是如何重視。Google+ 不是一個搜索之外的附加業務,它是 Google 的未來,公司進化的關鍵一步。因此,將 Google 在搜索中整合 Google+ 與微軟在 Windows 中整合 IE 對比是不合適的。微軟的核心業務一直是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IE 對於公司的意義沒有如此重大。

雖然 Google 的出發點是為了公司的生存,但涉足社交網絡,必然意味著與 Facebook / Twitter 這兩大社交網絡產生衝突,而與 Twitter 的衝突更加突出。 雖然 Google+ 的設計和 Facebook 有相似之處,但是從其本質上來說,它對 Twitter 的威脅更大。因為 Facebook 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網絡,對用戶來說,有著很強的黏性和轉移成本,而 Google+ 目前來看仍然是以信息為中心的網絡,強調的是信息的實時傳播,這也正是 Twitter 的核心業務。

因 此,Facebook 可以表現的很淡定,Twitter 則不然。從表面上看, Twitter 的激烈反應似乎毫無道理,甚至有些荒唐。正如 Google 所說,當初兩家公司曾經有過協議,Google 曾付錢給 Twitter,在搜索中加入它的實時資訊,但是停止續約的是 Twitter,它顯然認為那樣做對自己沒有什麼益處。 現在 Twitter 回頭說 Google 的 plus Your World 妨礙了人們獲取實時資訊,是否有些不合邏輯呢?顯然,Twitter 並不是在關心用戶獲取資訊是否方便,更不是憂心互聯網上的公平,而是擔心自己的業務受到威脅。從搶奪用戶的角度看,Twitter 的反應則是可以理解的。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Twitter 已經將 Google+ 視為一個最大的威脅。

對 Twitter 來說,這的確是「糟糕的一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5

Google強搶私隱

2012-2-2  NM




上星期三,Google單方面宣 布三月一日起修改個人私隱政策,由以往分別收集及處理旗下服務包括Google搜尋器、Gmail、Android、Google+、YouTube、 Picasa的用家個人資料,變成統一處理。話就話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搜尋結果及更合用家口味的廣告,但私隱內容撈埋一齊用,Google變相可以根據使用 者的上網習慣、睇片類別、電郵內容、行事曆、聯絡人資料,描繪出一份更完整的個人profile,對廣告客戶來說,龐大的資料庫極之值錢。雖然用家可以選 擇不用Google,不過,科技專家話只要上得網,個人私隱根本無得穩守。

宣布今年三月一日起共用旗下六十項服務的個人私隱資料,仲製作埋動畫力銷有幾「照顧」用家。

聰明搜尋

睇Google新炮製的個人私隱政策宣傳片,會覺得好正,因為Google話可以讀取用家使用各種服務時的個人私隱資料,為用家打造更「貼身」服務。舉例 當一個Android手機用家在日程表上設定了當天有約,系統就會經GPS鎖定用家的位置,並讀取交通資訊,計算用家能否準時赴約,及時發出通知,強調舉 動無非為Google用家着想。Google忠實擁躉Patrick,以往一直讚Google的搜尋器好用及聰明,「搜尋同一個關鍵字,Google永遠 比對手如Microsoft的Bing快,出來的結果亦有用得多。」他說差別在於學習功能,「Google會記得及分析每個用家的搜尋字眼,例如知你經常 搜尋皇馬的足球新聞,輸入Ronaldo時就會先顯示關於C朗拿度的連結,頁面上的廣告,亦會以足球為優先。」今次改動,卻觸動了Patrick的神經 線,「將個人私隱集中處理,難保我用瀏覽器睇成人內容之後,Google會將其他成人廣告傳去我Gmail戶口,甚至經聯絡人資料拎到我的朋友清單,再分 發出去。」當Patrick知道原來Google會透過電腦系統,掃描Gmail戶口內的電郵內容,以記錄用家關心的字眼時,更大嘆好無保障。「最慘是習 慣了用Google服務,唯有儘量放少點個人私隱資料上去,同埋搜尋『特殊』字眼時,一定會先登出Gmail、YouTube等賬戶,雖然會降低搜尋結果 的準確度,但都無辦法。」

力谷廣告

本地網站「Android資訊雜誌」網主Eric Tsang,就認為今次改動同增加廣告收入有好大關係,「其實Google只是將所得到的資料整合,無額外再拎其他資料。」整合資料後,Eric說 Google提供的資訊及廣告將會更有關聯性,「targeting做得愈好,網民點擊廣告的機率就愈高,無形中可以增加Google的廣告收益。」事實 上,根據Google一月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上年第四季的廣告收入按年及按季均跌8%,雖然整體仍有27.1億美元純利,但已經令分析員大跌眼鏡,股價 更一度急瀉8%,作為一家九成以上收入來自廣告的公司,Google的確須要改變策略,吸引客戶落廣告。「我都覺得好奇怪,點解今次Google會攤開來 講,話俾全世界知佢收集緊個人資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資訊科技業發展首席顧問古煒德笑指Microsoft、Yahoo、Facebook都有做相同的 事,但未有唱通街,「可能同想增加廣告收益有關。」

用家無得揀

古煒德直認自己是資深Google用家,每日都有用Gmail及Google Docs,「站於改善服務來講,絕對是好事,但作為用家,會好擔心收集得來的資料會點處理?會否拿來製作一個完整的個人profile,再將資料賣俾相關 公司賺錢?」他說雖然Google講明不會將個人資料出售,但條款上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實在難以贏取用家信任。「最差是無得揀,只可以選用或不用,應該俾 更多選擇用家,例如可以揀個人資料只供Google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提供給其他人,而家只是一刀切。」不過,古煒德說現時網絡資訊爆炸,基本上已不可 能避免個人私隱被收集,「就算你無用Google,只要你朋友有用,而你有跟他們經電郵通信,或你的電話號碼存在於他們的聯絡人清單上,一樣可以側寫出你 的個人profile,例如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上網習慣等,避無可避。」

互聯網一哥

Google提供的服務內容極多,最知名的要數Google搜尋器、Gmail及Android作業系統,而且三項服務都穩坐業界第一位,大到不能倒。 Google搜尋器單是上年十一月美國有65.4%網民使用Google搜尋器,搜尋項目多達117億次,Microsoft的Bing排第二,佔約 30%。Gmail電郵Gmail與Hotmail齊名第一位,各自有3.5億用家。Android作業系統上年九月,Android的美國巿場佔有率達 44.8%,越過Apple iPhone成為一哥,統計數字顯示全美約有8,700萬人擁有smartphone。

陸續有來

除了Google夾硬修改個人私隱政策,最近正計劃集資上市的社交網站一哥Facebook,亦宣告未來數星期會強制用家轉用Timeline版面。新版 面以時間為軸替用家排列過往上載的status及wall post,更方便朋友了解用家的事跡。不過,由於版面以影像行先,而且轉版面後必須在七日內刪除用家不想披露的過去,稍不留神就無彎轉,被用家大彈過分。 清除授權除此之外,每次新增Facebook內的apps或遊戲,開發該apps的公司通常都會要求取得一定的存取權限,例如讀取用家Facebook資 料,所以即使你已在「Privacy Settings」做足保密功夫,個人私隱一樣有機會俾偷閱。其實只須靠http://mypermissions.org網站,點選Facebook icon,就會自動跳到Facebook登入版面,輸入賬戶名稱及密碼後,就會列出已安裝的apps,只須按「×」掣即可刪除。

對抗霸權

想防止Google收集個人私隱,未必一定要全面罷用Google服務,因為Google只會在用家登入指定服務的賬戶時先開始收集資料,所以除了 Gmail、Android手機、Picasa等一定要登入先用得的服務之外,Google搜尋器、YouTube都可以匿名使用,但由於系統無法參考用 家的搜尋歷史,出來的結果會不夠準確。另外,如果決心同Google分手,記得上網刪除賬戶,否則Google照樣可以讀取之前存下來的資料。網 址:http://www.google.comkeyword:delete google accou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6

Facebook何時超越Google?

http://www.eeo.com.cn/2012/0206/220330.shtml

經濟觀察網 郝大秦/文 Facebook近日將發佈IPO申請,其750億~1000億美元的公司估值遠遠超過了此前的互聯網企業IPO估值紀錄——谷歌的246億美元。很多人認為這是web2.0時代全面超越web1.0時代的標誌。

但是上市後的Facebook能否真的超過上市的谷歌卻很令人懷疑。谷歌2004年上市前的年營業額是10億美元,而現在則超過300億美元,增長 了30多倍。總市值則從246億增長到2000億,曾為它的股東在3年內帶來7倍以上的投資收益。能否在7、8年內把營業額從37億美元市值變到1000 億美元左右,把市值從1000億變到8000億,這對Facebook是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更悲觀地說,Facebook能否在營業額、市值上追平谷歌恐 怕都是個問題。因為Facebook現在的商業模式其實並談不上多麼創新,只不過是谷歌的另一類追趕者。

Facebook現在受到市場如此的熱捧,關鍵其實還是那個老話題——"流量為王 ",即便用它的網民很多,這些網民使用它的頻率很高,每次登錄都會待很長時間並且瀏覽很多信息、使用很多服務。在這方面Facebook現在是全球第一,遠超谷歌,而它用這個地位產生收入的主要手段則與谷歌一致——賣廣告,廣告收入佔了它營業收入的9成。

然而,不得不說,不同流量的商業價值也是不同的,廣告主花錢投廣告最終是為了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因此越能影響消費者決策的流量就越值錢,越能吸 引廣告。從這個角度講,社交網站的流量價值最低,點評類網站的流量價值高些,搜索引擎的更高,最高的則應該是eBay、淘寶這類電商的排名頁流量。因 此,Facebook佔有的流量雖然超過了谷歌,但在流量的商業價值上卻未必能挑戰谷歌。

此外,谷歌在高價值的搜索流量上已經建立起壟斷地位,而在社交網站上Facebook卻還有許多對手,除了類型接近的MySpace、LinkedIn之外,微博、輕博客等新的網絡社交形式層出不窮,也許這個領域的勢力範圍爭奪還遠未塵埃落定。

從根本上講,Facebook等web2.0玩家的收入來源如果鎖定在廣告,那麼它們就談不上締造一個新的商業時代。這一來是因為它們還在沿襲著門 戶網站、搜索引擎們的商業模式:網民免費登錄、廠商埋單費用,別管叫web2.0還是web1.0,大家做的事情都是在替代傳統傳媒業。二來是因為廣告業 這塊蛋糕終究是有限的,不可能超越經濟總體成長速度無限制膨脹,谷歌做為互聯網廣告最大的受益者還須靠進軍云計算、智能手機來維持自己的增長,後來者就更 難在這個領域裡做出很大的規模、成就偉大的公司了。

這兩年關於社交網絡會如何改變互聯網產業、改變人們的生活、乃至改變人類社會有很多討論,有些已經抽象到解構主義哲學的層面了。不過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事情很簡單,就是要找到新的直接買單者,找到有支付能力的新興需求,這才可能創造一個新產業。

對於以用戶社交為根本點的web2.0玩家而言,這個需求點大概就是從用戶身上直接掙錢,也就是所謂的增值服務。我們已經知道人們其實很願意在互聯 網上花費時間,Facebook們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我們還不清楚人們願意為之花費多少金錢,但那肯定是個龐大的數字,據說僅靠qq秀的道具服務,騰 訊一年就能進賬三四十億人民幣。

如果有一天Facebook能解答如何讓用戶付費的問題,那麼它超越谷歌的日子也就來了。不過解開這個問題的也許是更有準備的騰訊。

(作者係北京雙高志遠管理諮詢公司 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3

Facebook與Google上市數據八項對比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8/227165.html

【創業邦訊】Facebook確定IPO發行價為每股38美元,北京時間今晚11點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將創下美國公司IPO時的最高估值——1040億美元。Facebook上市規模達184億美元, 成為美歷史上第三大IPO,僅次於通用汽車和VISA在2008年IPO的196.5億美元。

同為互聯網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公司,在Facebook公司IPO之際,人們難免將其上市數據與當年的谷歌進行比較。

1.投資環境

在谷歌公司IPO的2004年,由於互聯網市場環境的不景氣,導致當時很多網絡公司大批破產,而且當時VC們對科技股的投資熱情也並不高漲。據瞭解,當年除了google外,只有Salesforce.com這一家公司進行了公開募股。

與當年google慘淡的市場環境相比,Facebook則顯得要順風順水多了。今年已經有好幾家互聯網公司陸續成功上市,但是不用否認的是Facebook依然是近幾年來互聯網上市中最受公眾矚目的一家,Facebook也將股票的底價由原定的28美元調到38美元。

2.Facebook的淨利是goole的9倍

據BusinessInsider披露,在二者各自申請IPO的前一年,Google的營收為9.61874億美元,而Facebook營收則是 37.11億美元,在營收方面Facebook是Google的3.86倍。而在淨利方面,Google淨利1.05648億美元,Facebook為 10億美元,Facebook是Google的9.47倍。

3.公司規模

相比Google當時情況而言,Facebook在募股之前是一家規模更大、發展平穩的公司。據瞭解,在公開募股那個季度,Google營業收入為 80590萬美元,是一年之前那個季度的兩倍。2004年的時候,Google營業收入增長更快,達到了32億美元。相比而言,Facebook當季的營 業收入為12.5億美元,與過去八個季度以來的增長率持平,較一年以前增長了40%。

4.谷歌上市時估值為Facebook的1/4

谷歌於2004年上市時,由於大量投資人士並不看好谷歌發展前景,導致谷歌將其發行價調低至每股85美元。在谷歌股票上市首日內,其股價也僅僅突破100美元大關,而目前谷歌股價已突破600美元大關。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Facebook也能重複這樣的走勢,Facebook的對應上市時間比谷歌也正好晚了差不多3年,所以幾乎在巔峰估值上市。由於 發展前景被很多投資者看好,Facebook股價也由原定的28美元調整為38美元,這一發行價格將讓Facebook成為美國網絡公司在首次公開招股時 估值最高的公司——1040億美元,是谷歌2004年上市時230億美元的4倍還多,是目前谷歌估值的一半。

5.廣告收入

作為互聯網公司,二者均出售廣告這項服務,但在營收和增長方面有很大同。

在IPO前一年,Facebook廣告營收31.54億美元,Google為9.1378億美元。Facebook廣告營收佔總營收85%,而Google比例為95%。這顯示Facebook營收更為多樣化。

谷歌公司在線廣告業務在2004年總額約96億美元,據InternetAdvertisingBureau公司研究顯示2004年之後每年增長約 33%。Facebook去年這一數據達到了317億美元,年增長約22%。如果今年增長率為20%的話,將達到380億美元。這意味著這個市場份額是 Google首次公開募股時候的四倍。

6.營收成本

據悉,在申請IPO前一年,Facebook營收成本為8.6億美元,Google為1.21794億美元,前者為後者7.06倍。而在研發方 面,Facebook在研發營銷上的成本為4.27億美元,Google為1.20328億美元,為後者3.55倍。總體來看,Facebook全年成本 與支出為19.55億美元,為Google6.1941億美元的3.16倍。

7.員工獲益

提交IPO時,Google有1907人,Facebook為3200人。在申請IPO前一年,Google平均每位員工營收50.4391萬美元,Facebook為115.9688萬美元,為前者的2倍多。

在申請IPO的前一年,Google每位員工平均利潤5.54萬美元,而Facebook為31.25萬美元。據瞭解,2010年時,Google平均每位員工利潤33.6297萬美元。

8.關注度

在當年google上市時,雖然也備受各界矚目,但是對於google未來的發展趨勢很多人並不看好,這點從當時發行的股價不難看出。與其相反,Facebook的上市則被大多數的人所看好,Facebook打算將IPO發行新股的數量增加8400萬股。

另外,在三個月前準備公開上市之前,Facebook就已經從私人投資者那兒募集了23億美元。相對於Google當時募集的2510萬美元來說, 這已經是它的10倍了。換個角度講,Facebook上市之前募集的資金就超過了Google首次上市時募集的16.7億美元的資金。

現在,整個華爾街都蠢蠢欲動準備著為Facebook的上市而狂歡,投資人們將此次Facebook的上市視作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Facebook會成為互聯網時代最大的泡沫嗎?這個不好說,也許Facebook上市是這個時代的我們親身經歷的最大的奇蹟,或,騙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9

Google glass really amazing! 兼論Google VS Apple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3z6.html
Really amazing

實在太cool鳥!

看完這個視頻讓我對Google Glass 充滿期待。


感謝@linan 分享的這個視頻。

中午和@linan 討論Google Glass
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
是對比Apple的release VS Google的release

我能感覺到的最強烈的一點是這是兩種文化。

Apple更多是消費主義是炫耀性的,是外延性的

Google Glass是自我主義的,內心的張力。

或許可以從時代角度創始人角度產品角度分析這個對比

Steve Jobs是Bob Dylan ,Beatles的歌迷是50-60年代披頭士時代的產物。
長發喇叭褲。所謂個性張揚這個張揚是外在的顯露出來的。

人是沒法脫離時代的。

包括Jobs的穿著別看他簡單,但是每件都是精品。從三宅一生到levis 501 到NB 9系列
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甚至他的眼鏡也是德國名牌

對比之下。穿夾腳拖鞋的小札。真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所以Apple的產品都符合Jobs的審美。

但是時代在變革。

邋遢的硅谷男更需要的是自我實現。物質已經過剩。

需要內心的滿足感。
從跳傘到自行車極限到速降。這個片子展示的是和Apple截然不同的文化。

以我的眼光看,世界的未來是屬於類Google的風格。這或許就是Apple的Achilles' Heel

物質的炫耀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產品。
這是一個產能過剩的時代,產品過剩。一切都過剩。

到了追求內心張力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8

Google發起總攻:多線作戰,勝算幾何?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56566.html
6月似乎是硅谷的新產品發佈季,蘋果在一年一度的WWDC上剛剛發佈了帶視網膜顯示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和iOS 6,幾天後微軟的Surface就接踵而至。

你方唱罷我登台,在剛剛召開的Google的I/O大會上也是新品不斷,最新的Android(Jellybean)、Google Glass,Nexus7平板電腦以及新的多媒體設備Nexus Q在第一天就悉數端出,令人眼花繚亂。

因此,只要留意一下Google的發布和相關報導,你也許就會注意到Google正在全面出擊,多線作戰。

這家公司仍然是搜索和廣告之王。Android發展得也相當不錯,儘管其對Google業務的財務影響尚不得而知。Google Apps和Google Chrome OS在企業、零售商、航空、學校等領域開拓出來的市場也相當可觀。Google Maps、YouTube還是市場領先。但是Google做的事情遠不止這些,下面的這份戰役清單也許有助於你理解Google的這場規模宏大的史詩戰爭 和它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多線出擊是兵法大忌,Google的各場戰役勝算會有多少呢?

與蘋果之戰

智能手機:Google的Android跟蘋果的iOS激戰正酣。據稱其日新增激活量已達一百萬,現有的Android設備已有4億。

平板電腦:Google剛剛發佈Nexus 7,要從蘋果的市場霸主iPad虎口奪食

電視:Google TV Vs Apple TV,戰役延伸到了家庭客廳這裡

云:Google Drive Vs iCloud

地圖:Google Maps Vs Apple Maps

電子錢包:Google Wallet/Play Vs Apple iTunes平台

電子媒體:Google Books,Google Music VsiTunes和iBooks

與微軟之戰

操作系統:Google's Chrome OS Vs 微軟Windows系列

辦公套件:Google Apps Vs 微軟Office

智能手機:Google Android versus Microsoft Windows 8 platform

平板電腦:Google Nexus 7 Vs 微軟Surface

云平台:Google Cloud Vs 微軟Azure

云存儲:Google Drive Vs 微軟Skydrive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微軟Bing

與Amazon之戰

平板電腦:Google Nexus 7 Vs Amazon Kindle Fire。

智能手機:Google Android平台 Vs Amazon Fork。

云平台:Google Cloud Vs Amazon Web Services。

電子錢包:Google Wallet Vs Amazon支付系統。

電子媒體:Google Books、Google Music等 Vs Amazon Music、Books和Media

與Facebook之戰

社交網絡:Google+ Vs Facebook

即時通訊:Google messaging Vs Facebook Messaging

照片管理:Google Picasa Vs Facebook Photos

廣告平台:Google Ad平台 Vs Facebook Ad平台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Facebook Social Discovery

其他的零星戰役

Google Drive Vs DropBox

Google Nexus Q Vs Sonos

Google Local Vs Yelp

Google Wallet Vs Paypal、Square

Google Search Vs Twitter

Google+ Vs Twitter

Google YouTube Vs Hulu等

人才之爭

看著Google的戰線拉得這麼長,不禁讓人想起歷史的那些教訓。羅馬帝國、拿破崙戰爭,還有奧斯曼帝國,這些歷史上的巨頭都曾多線作戰,雖曾經輝 煌一時,但最終還是輸得很慘。究其原因,還是其中的人力成本太高了。Google也會面臨類似的困境。沒錯,Google是有錢,富可敵國,但是哪怕它擁 有數以萬計的員工,也仍舊缺乏足夠的力量來全面開花,拿下所有戰役。現在Google不得不接二連三地收購公司來吸納人才,但這還不夠。在現在群雄並起的 大環境下,Google不再擁有吸引天才不斷加盟的壟斷性優勢。總有人開出的條件比Google更好,總有些公司在某些方面做得比Google更棒。如果 Sauqre有位置的話為什麼要呆在Google Wallet團隊呢?如果Facebook向你招手的話,為什麼還要向Google看回頭?如果你可以辦個Instagram出來並拿到數十億美元的話, 為什麼還要呆在Google那裡當個產品經理(參見2年時間從0到10億美元:Instagram崛起的偶然+必然)?

動物兇猛

Google崛起的頭10年時間裡,實際上缺乏真正的競爭對手。Yahoo由於對基於搜索的廣告反應遲鈍,所以並沒有對Google的搜索技術構成 太大的威脅。微軟彼時仍專注於軟件業務,所以跟Google較少正面衝突。但到了本世紀的第二個10年時,Google的周圍已經是虎狼環伺—從蘋果、 Facebook這些巨擘到Dropbox、Square等新貴,個個都是如狼似虎,更加兇猛、更加專注、更加飢餓,Google還能那麼好過嗎?

禍起蕭牆?

此外,Google不斷嘗試在新的領域封疆拓土,但卻可能在自己的核心地帶禍起蕭牆、後院起火—把Google+注入到搜索結果似乎正在引起用戶的不滿。

大膽突破?

Google之所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在於它的大膽。在網絡泡沫時代,當搜索似乎已經走入死胡同時,Google硬生生殺入這個領域,做出了更好 的搜索引擎。當廣告陷入泥潭時,他們把文字廣告的創意變成上百億美元的金錢帝國。他們相信軟件會真正成為企業內部的智能的理念充滿野心,極具未來主義。 Google Mail和Google Maps是另兩個從小做大的例子。不過或許最能代表Google膽識的還是Google Glass,這款未來主義產品也許恰恰代表了Google總想要先人一步的決心。

也許Google需要的並不是全面勝利,而是找到統治未來市場的突破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9

Siri out了!Google Now:從主動搜索到實時推送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01/228988.html

7月1日消息,谷歌在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Google I/O 上發佈了最新的 Android 4.1 操作系統,其中非常核心的一項功能是Google Now,一款能主動為用戶推送有價值信息的服務。

在Google I/O 大會上,谷歌演示了Google Now 的部分功能,比如當用戶搜索了一個航班之後,一旦該航班有延誤,信息會馬上推送給用戶。

而另一個演示則更吸引人:谷歌會為用戶推送他最喜歡的球隊比賽的信息,谷歌甚至不需要用戶告訴它自己最喜歡哪支球隊,通過用戶過去的搜索記錄,谷歌已經知道了用戶最喜歡的球隊。

很多人認為蘋果的Siri 是一種進化了的搜索,因為它能夠更智能的回答用戶的問題而不是給出一堆鏈接。但是Google Now 更是是對搜索的顛覆,也更有可能成為人們未來的「私人電子助手」。

搜索的進化

搜索的核心是獲取信息,在過去,搜索的進化一直圍繞著如果更好的獲取信息,核心是個性化和實時信息。

過去不論是誰,搜索同一個關鍵詞獲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現在搜索結果正在變得越來越個性化。不同的人都會看到他更感興趣的搜索結果,提高了搜索的效率。

甚至由於搜索變得過於個性化,人們獲得的信息都是自己想看到的,從而讓原本能夠擴大人們視野的搜索變成了把人們限制在自我的世界工具。這還引發了關於搜索過分個性化可能引發的弊端的討論。

搜索在個性化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將搜索和社交網絡結合。一旦搜索和社交被打通,那麼搜索引擎就能獲得用戶的更多信息,從而更好的幫用戶做出判斷。 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對「蘋果」的搜索。如果是一位果農搜索這個詞,出現的搜索結果一定更多和水果相關,而如果這位果農剛買了一部 iPhone,那麼搜索結果裡可能更多會出現蘋果公司的相關信息。

在個性化搜索方面谷歌遇到了來自 Facebook 的挑戰,擁有最多用戶信息的網站是Facebook,但它卻並不向谷歌開放。從某種程度上說,谷歌推出自己的社交網絡Google+ 的核心也是希望獲得更多的用戶信息。

實時搜索更多是搜索在技術實現上的改進,當然,大部分實時信息都存在於 Twitter,這對谷歌也是不小的挑戰。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位置也成為了搜索引擎提供結果的重要依據,這也是個性化的一部分。而隨著位置信息的加入,圍繞這一點可以打造一個生活服務的平台。

本地搜索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個時候搜索提供的已經不僅僅是信息,更應該是一種服務。

從獲取到推送

很多人認為Google Now 是谷歌針對iOS 裡的Siri 推出的功能,從功能上看的確有類似之處,比如用戶看到的是一個最精準的結果而不是一堆鏈接。

但 Google Now 最大的革新是把搜索從用戶一個主動的行為,變成了向用戶推送結果的一個方式。用戶不再需要主動去搜索信息,谷歌會在適當的時候把信息提供給用戶。

這個時候,搜索引擎就變成了決策引擎,事實上搜索引擎的本質就是幫助人們做出決策。過去是通過提供鏈接,甚至一旦搜索引擎足夠智能,他就能夠代替用戶做出決策。

比如早晨天在下雨,Google Now 會提醒你出門記得帶傘。這裡完全不涉及到搜索的行為,而過去你必須先搜索一下當天的天氣,而且谷歌並沒有為你做多項推薦,因為最佳推薦就是帶雨傘,所以它直接幫你做出了決策。

在理想狀態下,Google Now 能夠為用戶做出各種決策。比如當你在日程表上添加了下週三要和朋友吃飯之後,Google Now 會結合你們見面的性質、下週三各自所在的位置、口味偏好、價格承受能力、當季時節等幫你定好餐廳甚至選好要點的菜,同時根據當天的交通狀況提醒你出門的時 間和應該選擇的交通工具。

這聽起來有點科幻(當然更智能的是 Google Now 會為你安排好一切然後提醒你下週三該和這位朋友吃個飯),但其實谷歌現在已經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前提是你要提供給它足夠多的信息以及有一個足夠開放的互聯網供谷歌接入。

訂餐已經有了成熟的互聯網服務,谷歌只需要接入即可,而位置服務、路況信息等,谷歌已經有了成熟的解決方案,甚至最核心的支付環節谷歌也有自己的Google Wallet。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谷歌必須足夠瞭解你。這可能引發隱私問題。這也是Google Now 並非默認開啟,而是必須用戶手動開通的原因。

目前看來Google Now 要達到如此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在合適的時間向用戶推送最有價值的信息本身就是對搜索的顛覆,它的價值也會在未來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就目前的電子設 備來說,使用者發出搜索請求仍然非常簡單,在電腦上輸入一個單詞或者拿起手機問一個問題都很輕鬆。

但是本次Google I/O 大會還發佈了另一款超前的產品Google Glass。可以預見的是Google Glass 未來肯定會增加增強現實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搜索顯得笨拙而又遲鈍,用戶希望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夠即時的呈現在眼前。這時候,正是Google Now 上場的好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