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俞永福:回顧UC的文化,所有人都能說NO,但只有一人可以說YES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7/160713.shtml

俞永福:回顧UC的文化,所有人都能說NO,但只有一人可以說YES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俞永福:回顧UC的文化,所有人都能說NO,但只有一人可以說YES

UC有一號位的決策文化,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個人都可以說NO,但是一定要有一個人說Yes,這個人是那個業務方向上的一號位。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ID:toua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從投資人到創業者 

我是屬於比較少見的從投資人轉做了創業者。投資人為什麽很少創業呢?因為,在岸上的時候,你已經西裝革履了,沒有幾個人願意脫下來,跳到水里去遊泳。

我2006年辭職創業的時候,自己還是聯想投資(註:後改名君聯資本)的副總裁,年薪過百萬。而開始創業後,每個月我只有幾千塊錢的生活費了,所以試想有幾個投資人願意過這種苦日子?

反過來,很多創業者成功之後,去做了投資人,一方面因為他對企業有很深的理解,自己也有很多資金的積累;另一方面也說明創業是個苦日子,一旦能上了岸,也就不願意再下海。

但在美國互聯網行業,亞馬遜CEO貝索斯就是這樣一位「少數派」,從投資人轉做創業者,並且如今還做得很成功,甚至大家都已經忘記了他是做投資出身的,所以貝索斯是我個人學習的榜樣。

那我為什麽選擇了創業?

第一個原因,主要是源於30歲男人的躁動。到了這個階段,我就在想自己的下一個十年,我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是什麽。

第二個原因,我看到未來的中國是不缺投資人的,中國的未來缺兩種人:創業家和企業家。這個社會要進步,最重要的推動力是企業,企業強則國家強。所以我是希望去創業的。

找到合夥人

最開始見到何小鵬和梁捷是在聯想做投資的時候,他們那時候是兩個創始人。兩個人遞出來的名片,到今天我還將其作為自己的珍藏和紀念。

這個名片最有特點的是什麽?兩個人都是副總經理,你想投資這件事情肯定是跟老大談,你跟老二談沒用,所以我就問總經理是誰,他們的回答其實讓我對這個團隊有很深的看法。

第一段話很聰明,他說其實我們兩個人為什麽是副總經理呢,因為當有客戶問一些非常難的問題時,他們會說回去再跟老大商量商量。這很聰明,如果你印的名片是CEO,那客戶就說你是老大,你需要當場表個態。

第二段話,意思是他們兩位是產品技術研發出身,在企業經營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並不擅長,所以未來他們需要再找一個合作夥伴。你想一想,我們中國的創業者天生有一個特點,都有官癮。當你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麽?我以後找一個副總,能力強就行了,沒有人會想給自己找個老大。這很現實。

所以當我看到他們的時候,我覺得小鵬、梁捷這叫有大智慧。而且公司只有十一二個人,這麽小的公司,就能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真不容易。技術型創業的團隊在中國發展明顯會有天花板,到一兩百人,收入發展到一兩千萬,再也做不大了,為什麽?企業的創始人本身成為了企業經營管理的瓶頸,而且突破不了

建立決策文化

其實,從班子的決策機制、決策文化,就能看出來一家公司是不是真正的合夥制,並不是你的組織架構上說是合夥制就行了。

公司決策文化要避免兩種傾向:

第一種傾向是「Nobody Can Say No」,這是家族企業,就一個老板

第二種傾向是「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看起來很民主,大家圍在一個桌子,所有人都討論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但「Nobody Can Say Yes」其實是對公司最大的挑戰,因為創業公司在面對市場變化的時候,必須要快速做決定,不做決定就是在等死

UC有一號位的決策文化,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個人都可以說NO,但是一定要有一個人說Yes,這個人是那個業務方向上的一號位

比如在整個UC里面,有關公司的戰略決策、企業文化方面,永福在一號位上,我的搭檔都可以給永福提建議、提意見,但最後一定要讓永福拍板做決定;產品方面小鵬在一號位上,所有人可以給他提意見,但是一定要讓他做決定。為什麽這樣做?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一號位的同誌是花了最長的時間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的信息量也是最全面的,所以應該由他做決定

第二個原因,每次犯錯就是在交學費,交學費應該給誰交?也給一號位的同誌交學費,因為你不可能代理他的位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應該讓一號位的同學去花費這個學習的成本

當然一個企業里面光有決策文化還不夠,還要有成長文化:就是腦子必須跟身子一起成長。我們說企業在成長過程當中是頭、腳、腰三個重要環節,但是大部分情況是看到隊伍很大,但是高管還是那幾個人,身子長大了,頭沒有長大。

除此之外,還要有創新文化,大家經常講創新,創新的土壤是什麽?是平等。當沒有等級的時候,你就不會壓抑創新。反過來講永福當年為什麽在公司里禁止叫總呢?我說我也別裝,大家別給我構成很大的壓力,叫「俞總」那自己就不能犯錯誤,而且「俞總」說任何一句話都要對。其實我每天都在犯錯誤,創業如果怕犯錯誤就很難做決定了。

國際化心得

UC是一個非常註重國際化發展的公司,國際化的問題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要不斷嘗試。在國際化中,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產品放到本地發燒友最集中的地方,如果反饋不好,我們就會放棄那塊市場。如果產品不被接受,落地打品牌、要牌照、建渠道等工作都等於零

此外,我們還重點研究一些標桿企業。中國的公司海外發展最成功的是華為。我們研究過華為的兩次國際化,第一次國際化是先向西打,先發展美國市場,最後輸了;第二次國際化是先向東打,先做發展中國家再做發達國家,最後贏了。

這是因為在發達國家,存在很多有色眼鏡的問題。所以中國的公司國際化第一步要把自己從一個Chinese company變成Global company,這一關非常重要。

所以當初我們的路徑是從印度開始的,當時我想著若能在中國有三億用戶,在印度再增加些用戶,那就太棒了。整個亞洲的移動互聯網比美國發達,所以我們先把人數撐大了,變成了Global company,再到美國去開拓市場。

創業者最常犯的錯

在這些年的觀察中,我發現創業者經常會犯這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在選專業方向上缺乏長遠考慮

我的搭檔梁捷關於這個說了一段話,我覺得極有道理:什麽是專家?你做了20年,你就是專家。在這個專業方向上,最怕的是你做的這個方向、產業,本身沒到10年就Game Over了。你和別人十年之後有巨大的差異,跟你本身所踩的那塊地,是在成長還是在下降有很大的關系。

第二個錯誤:把堅持當做創業者全部的光榮

並購和獨立發展沒有對和錯,不代表你堅持就是光榮,賣掉公司就不是光榮,這沒有對和錯,這僅僅是一個選擇而已。

第三個錯誤:隨意創造用戶需求

在過去太長時間里我跟很多創業夥伴一起交流時候,發現大家經常都非常興奮地討論一個話題,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用戶需求。但我每每聽到這樣的交流的時候,心里極其著急。為什麽?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人類發展了這麽長時間,需求是與生俱來的,越是原生的需求越強烈,創造價值的體量越大;而不是哪些人為創造出的需求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創業者現在處於一個過渡階段。從動機上看,一半創業者的原動力還是改善生活、出人頭地。而在矽谷,創業者們更多是出於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要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

這是基礎問題,但我想隨著經濟發展到下一個階段,這些創業者完成第一次財富積累後,他們的心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看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連續創業者。

投資人最常犯的錯

創業者往往將投資人的群體神話了,覺得他們有經驗,每一次談論都很有道理,其實不然。

首先,沒做過企業的投資人對企業的認知是比較膚淺的。舉個例子,2007年我們在投資武漢一家公司時,有人問我,怎麽證明它是中國最好的?我的回答是:我不能證明這一點,但我知道它是最適合我的。

再說招人,投資人總是希望你去招最好的人,創業者其實也想招,但是別人憑啥要來我的公司?實際上投資人可不會去管這些,所以兩者之間有時很難溝通。再簡單點講,比如分享股權,拿5%給員工,投資人願意出嗎?最後還得由公司出。

其次,不夠懂得尊重創業者。這里所說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創業,創業是極其辛苦和寂寞的工作,很多時候人都會犯錯誤,都會有低潮期,投資人也不能因為車的速度慢了一點,就去指責創業者,對他們指手畫腳。其實這很危險,副駕駛搶方向盤,容易車毀人亡。有的投資人甚至有換CEO的舉動,中國不比美國,換CEO基本意味著投資失敗了。

另外,投資人對創業者都比較「摳門」。很多創業者都想加薪,但大多數時候就是個夢想。投資人往往會說,你是創始人,你有那麽多股票,再等幾年上市就好了。

但作為創業者,我對所投公司創始人的加薪要求向來很爽快,因為創業者也是人,投資人都是百萬年薪,創始人月薪想從7000元加到12000元又怎麽了?當然,我也會看這個公司的工資結構。一般而言,創始人的薪水應該處於整個公司的第二梯段,而非最高

從這些年創業和投資經歷,我特別想跟你分享的是,不同企業成功的原因80%以上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照樣畫葫蘆,80%以上的可能是不會成功的。

所以當你要真正想成功,必須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而不是沿著那些所謂成功企業、成功人士的路走一遍。反過來,那些失敗的企業或者它們遇到的問題,80%又是相似的。包括企業在經營、成長遇到的各種困惑,當你能夠突破這些問題和陷阱,可能就離成功就更近一步了。

UC 企業文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69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7/161927.shtml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對於扶持自媒體,這家說撒10億,那家說10億,自媒體有沒有搶到大紅包,賺個缽滿盆溢?

本文由刺猬公社(微信ID: ciweigongshe)授權i黑馬發布。

BAT有錢,今日頭條也有錢,他們分別建了個大群。頭條號,企鵝號(又稱企鵝媒體平臺),UC號,百家號……紛紛出現。

它們都在四處網羅優質自媒體入駐,以壯大聲勢。為了吸引更多人,讓大家幹活更賣力,群主都說要發大紅包。有說10個億的,有說12億的,也有說100億的。

都說自己福利大,撒錢多,但用戶又沒法對他們做審計,那究竟哪家會比較實惠?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訪談了多個大號的運營者,聽他們怎麽說。

企鵝號原創補貼高 頭條號廣告收益高

除微信公眾號外,刺猬公社也入駐了多家平臺,平時看得最多的是頭條號和企鵝號。

企鵝號的收益欄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835f396a4c6324cfcb5275dc60414c74

而今日頭條的收益欄包括以下這些:

18a1c4d67d029703ba570b834e142a7e

從刺猬公社的數據來看,雖然入駐企鵝媒體平臺較晚(2016年4月入駐),但在該平臺上每10萬閱讀數可以獲得672元的收益。

這其中,原創補貼的收益占96.5%。

刺猬公社在今日頭條入駐較早(2014年7月),收益為每10萬閱讀數37.28元。

雖然入駐早,刺猬公社從今日頭條獲得的收益,卻只有在企鵝媒體平臺的1/3。

主要原因,是因為刺猬公社在今日頭條上沒有“原創補貼”,所有收益全部來自廣告。但是,企鵝媒體平臺上廣告的收益會相對較少。

刺猬公社向其他大號求證,知名大號X告知,該號在企鵝媒體平臺上每10萬閱讀數可以獲得150元的收益,在今日頭條上為每10萬閱讀數獲得56元。“感覺企鵝強一點”。

“刻畫視頻”表示,在頭條號和企鵝媒體平臺的收益主要是靠日常內容帶來的廣告收益,也有一些贊賞收入。

據刺猬公社了解,“灼見”只開通了頭條號,在今日頭條上的閱讀數達到百萬+時,收益會有上千元。

另一不願意透露名號的知名大號Y,也沒有獲得企鵝媒體平臺原創補貼扶持,在今日頭條上為每10萬閱讀數獲得大約100元收益。

2015年9月,今日頭條宣布實施千人萬元計劃——確保頭條號平臺至少有 1000 個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 1 萬元保底收入。2016年3月,騰訊企鵝媒體平臺推出“芒種計劃”,宣布給入駐該平臺的原創自媒體補貼2億元。

dcaf839fcde11d2173b735548f0a6031

芒種計劃2.0宣布補貼及扶持達到12億

實際發放情況怎麽樣?今日頭條宣布發放完畢,騰訊則在芒種計劃2.0大會上宣布已經累計分成1.89億。從刺猬公社了解的情況來看,兩家應該所言不虛。

2016年9月和2017年3月,兩家又分別更新了計劃,投入的量級達到了10億元以上。這也使得這兩家平臺,成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自媒體平臺。

從數據來看,企鵝媒體平臺對原創內容的扶持力度更大,但今日頭條明顯在廣告分成方面更闊綽,這可能跟天天快報推出較晚、廣告較少有關(企鵝媒體平臺內容主要在天天快報上分發),而今日頭條廣告增長勢頭很猛,2017年的目標為100億元,據接近今日頭條的人士透露,頭條號現在每個月給自媒體的分成有4000萬元。

一家知名大號Z告知,比起廣告收益,其更重視版權價值,與頭條號、企鵝媒體平臺的合作方式都是通過年度版權合作,平時沒有流量主等額外收益。但一攬子打包的價格會遠高於補貼或廣告分成。“企鵝媒體平臺每年給的版權費用跟頭條號比,差距有二三十萬元(頭條更高)。其他給錢少的平臺,就沒有入駐了。”

還有很多大號透露,頭條號和企鵝媒體平臺在獨家內容方面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二者都和一些大號商談過簽署排他的獨家內容協議,開出的價碼也不菲。但比起獨家內容授權的收益,這些頭部賬號更希望多平臺分發內容,以獲得更大的傳播量和影響力。

UC號最近補貼勢頭很猛

2016年9月,百度啟動百家號。隨後,百度副總裁陸複斌宣布:2017年百度將累計向內容生產者分成100億,通過聯盟廣告和原生廣告兩種模式分成。

2017年2月24日,百度公司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百家號已有超過20萬名作者入駐。

百家號最新公布的數據則顯示,該平臺入駐自媒體最高月收入突破20萬元。但刺猬公社問過的大號中,很少有入駐百家號的,入駐了百家號的收益也不高。這可能是因為這些號的調性和百家號有差異。

普遍反映,最近很猛的是UC號。

UC號是UC流量器啟動的自媒體入駐計劃,扶持的政策稱為“W+量子計劃”。該計劃有兩點比較實惠:每月最多有1000個自媒體獲得1萬元補貼(感覺像在對標今日頭條“千人萬元”計劃),此外,廣告分成差異化激勵,運營得越好,根據分成收益所獲得的補貼越高。

35ec16fa4d959dd0de557774efce07ef

一位獲得頭條“千人萬元”計劃的自媒體人告訴刺猬公社,盡管他在頭條號有萬元保底的收入,卻能在UC號拿到更多。

ad1bfc66d8ba4f965b84cdc7d39371f8

“刻畫視頻”也表示,在其入駐的自媒體平臺中,UC給的收益扶持最多。作為原創短視頻內容供應者,“刻畫視頻”每個月都能獲選量子計劃。除此之外,還有廣告費、贊賞費等收益。

高收益有時也源於平臺的扶持

獲得平臺發的“紅包”,拼的不是手氣,而是魅力——閱讀量。

企鵝號在推出“芒種計劃”時就已明確表示,最終收益都和閱讀量正相關,廣告分成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自媒體在頭條號上的收益也主要為廣告分成,廣告量展示越多,分成越高,原創作者會翻倍。其他“號”也都基本如此。

盡管頭條號和企鵝號都將廣告分成全部給自媒體,UC號甚至對五星和四星賬號分別給予三倍和兩倍的廣告分成(即平臺自己額外補貼兩倍和一倍),但如果沒有流量,都是空談。

收益流向依然遵循著“二八定律”,極少數的頭部賬號蠶食了絕大部分紅利,而更大規模的非頭部賬號則幾乎只能眼巴巴看著幾十億人民幣從自己眼前飄過。像是頭條號的“千人萬元”計劃,就是補貼各種細分領域的頭部作者。刺猬公社了解的一些小型自媒體,在各平臺上的閱讀數寥寥,幾乎沒有收益。

但平臺對於自媒體的原始流量格局並非沒有政策修正。

譬如UC號,是根據創作活躍度、用戶認可度、內容質量/原創/垂直度、運營健康度等四個維度進行星級評定後,對高星級的賬號內容基於更多推薦,從而影響流量。

頭條號也類似,通過健康度、原創度、活躍度、垂直度、互動度這五個維度制定頭條號指數,影響推薦量,最終反映到流量上。

不少自媒體人告訴刺猬公社,如果沒有平臺的人工推薦,單靠機器分發,優質內容很容易被埋沒在信息洪流中,無法觸達用戶。即使在微信公眾號上閱讀數能達到10萬+,在其他自媒體平臺上的閱讀數也可能只有個位數。

而內容如果沒有流量,就枉談收益。

人工幹預確實可以為優質內容帶來巨大流量。一個短視頻類自媒體大號就表示,UC號的推薦機制更“人性化”,因為小眾領域的垂直內容即使做得非常好,也很難做出爆款,但UC對優質的原創內容推薦量比較高,收益就很不錯。

事實上,雖然多個自媒體平臺都有補貼和分成,但在目前,微信公眾號仍然是自媒體的第一載體。“大號”這個詞,也被約定俗成地被理解為“微信公眾號”。

這些平臺也都知道目前還沒法鬥過微信,所以都“貼心”地設置了“鏡像功能”,即入駐的自媒體綁定微信公眾號後,系統便能自動抓取該賬號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更新。

據刺猬公社了解,各大自媒體平臺在實際操作方面,也暗自與微信公眾號展開競爭。比如,首發頭條號的文章會比已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過的文章得到更多推薦的權重。

但從收益上看,自媒體從微信公眾號上獲得的收益,要遠高於其他平臺。這也是為什麽許多大號根本就不關心其他平臺收益如何,有些自媒體甚至在這些平臺都懶得添加財務信息,仍然入駐的原因只有一個:

“錢都是次要的,多個平臺唄。”

但純靠機器分發,閱讀數很不穩定,也很難把握運營規律。某歷史類大號告訴刺猬公社,歷史類內容相對嚴肅,很少有用戶直接在自媒體平臺上進行主動搜索,如果單靠機器分發,閱讀數會非常慘淡。“忠實用戶就直接在微信公號上訂閱了”。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25

要10萬+還是個人IP?UC內容生態布局落子嚴肅閱讀

國內內容分發平臺的競爭正在迅速進入一個差異化階段,原創作者個人IP品牌的打造愈發受到平臺重視。

UC今天宣布了一個新的內容生態構建思路,與包括鄢烈山、石述思在內的18名時評人士與財經專欄作家簽約,並在平臺上線名家專欄,意在回歸嚴肅閱讀。這與當前網絡原創內容娛樂化、10萬+風向相比可謂一個不小的轉向。

中國青年報編委曹林直言,應該理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現在作者要麽把讀者當女朋友,哄著寫東西,要麽把讀者當做消費者,對方怎麽舒服就寫什麽內容。”他認為這種閱讀寫作關系不正常,作者應該堅持思想獨立性,其言語指向了眼下火熱的以公眾號“咪蒙”為代表的內容創作者。

但持類似於曹林觀點的中生代作者正在被迅速崛起的網絡新生代寫手形容為“老派”、“土”,後者的“情緒寫作”殺手鐧在短時間內籠絡了百萬量級的粉絲,並為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帶來高流量。

隨著網絡原創內容的生產與消費進入普及階段,讀者的閱讀偏好也在經歷分化,逐漸對“標題黨”產生審美疲勞。今日頭條等分發平臺在用機器算法為讀者推薦感興趣內容的過程中,讀者單純依靠機器推薦所接觸到的信息維度正在趨向單一,大量以抓眼球為目的的文章形成了一股內容洪流,被指低俗化傾向。

近期,36氪平臺上線付費閱讀子欄目,並簽約keso(知名互聯網觀察人士洪波)等多位垂直領域意見領袖;喜馬拉雅此前也在為組建自己的內容生態而忙著圈作者。行業內的類似舉動表明,嚴肅與專業內容依然具有受眾市場,只是如何給這些優質內容匹配一個科學的渠道機制,而不是被娛樂化洪流所淹沒。

作為主要靠算法推薦結合人工幹預的內容分發平臺,UC本身也面臨上述問題。UC市場總經理周默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一個觀點,內容生態領域本身難以壟斷,也不應該被壟斷。用戶的短期關註點會跟著熱點走,平臺的時效性、獨家性會左右用戶的選擇;但長期關註點源於用戶對內容創作者的個人喜好,用戶會從單純消費內容到消費IP。

這實際上給出了UC的差異化打法思路,即抓住頭部內容創作者,不斷引入重磅作者,並帶動其他內容創業者與自媒體人入駐,利用平臺機制幫助這些人建立起個人IP品牌,以觀點類、深度閱讀類等頭部內容吸引專業讀者。但多位垂直自媒體人士根據自身創作與推廣經驗對此持觀望態度,認為在C端讀者市場上,嚴肅內容相比於娛樂化天然不具備曝光與傳播優勢,UC圈到了作者與內容,如何將這些內容精準送達給目標讀者,建立起持續的內容生產與消費循環,是對大數據和後臺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93

魏武揮:頭條、UC、微信上的10萬+是這麽來的 | 大咖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4/162769.shtml

魏武揮:頭條、UC、微信上的10萬+是這麽來的 | 大咖說
智曉鋒 智曉鋒

魏武揮:頭條、UC、微信上的10萬+是這麽來的 | 大咖說

有效進行內容分發的奧秘。

有人說,現在是內容創業者最好的時代,許多資源都向其傾斜。不過,內容創業者也有諸多困擾,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優質內容,很容易被淹沒在互聯網的信息大潮中。

昨日,新媒體觀察者魏武揮道出了社交分發和算法分發的奧秘,相信你認真讀完後對如何有效進行內容分發會有很大收獲。如有其他疑問,也可留言與醬紫君交流探討~

微信圖片_20170424161037

昨日,在黑馬•內容創業營的課堂現場,知名新媒體觀察者、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投資合夥人魏武揮針對如何構建有效的內容分發渠道做了精彩授課。

黑馬•內容創業營是有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一點資訊總裁陳彤等資深媒體大咖發起,面向內容領域創始人等公益課程。涵蓋創始人成長、模式、流量與平臺、品牌與變現、資本等5大模塊。是目前最為系統、深入的內容領域創始人訓練營。

以下為魏武揮授課節選,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1111

一個內容制作完以後,怎麽到各個渠道去分發呢?

在座各位做內容創業也好,做內容生意也好,要一處水源供應全球,多個渠道去散發,這是必然會考慮的事。

作為內容生產者來講,做分發之前,先要知道渠道或者平臺的立場是什麽?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去年我看到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做國資小新,其實來頭很大的,國資委的。它做了一個短視頻,吐槽微信公眾帳號平臺對微信公眾帳號的運營者有很多苛刻的地方。然後他們說,我們難道不是微信用戶嗎?後來我跟國資小新公眾號里面的人講,在微信的眼睛里面,你們當然是用戶,但一定是小眾用戶。我們知道微信公眾帳號2000萬個,而且有很多已經死掉了,相對於七八億的微信用戶來講,當然是小數目。

對於微信來講,它要保護誰的利益?肯定是大多數普通用戶的利益,不是微信公眾帳號運營者的利益。只要有用戶在,你就一定會來。如果用戶都跑掉了,那你們也肯定跑掉了,因為池子里面沒有魚。他們的立場一定是站在用戶這一頭。

渠道有一個特點:一大堆的C端用戶,海量端點,還有B端的合作者。它相當於手牽兩方的角色。

它對B端一定要做一些控制、一些管理,落實到我們信息渠道上來說,就是碎片的有效處理。

舉個案例,微博。2011年,微博走到頂峰。那時候,我是一個蠻有名的微博黑。因為我覺得微博當時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它處理不好信息的碎片。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信息,我要看的東西你不給看,成天給我看的都是我不感興趣的東西。

微信最開始把所有的訂閱號呈現在默認面板上,同你和朋友的對話放置在一起。後來它把訂閱號收到一個小格子里面。用戶現在要找一個公眾帳號,需要多一步。這就是讓用戶覺得信息碎片在處理,有效的處理信息,讓用戶覺得沒有太多的碎片,或者說碎片可以容忍的。

如果這一步一旦做好了以後,他就往平臺上走了。微博2011年犯了一個錯誤,後來慢慢修整了,到了大概2013、2014年,我覺得他們的努力應該是不錯的。那時,很多人評價說微博微博已經死掉了。但我說,微博應該可以反彈了。

22

作為原始的信息渠道,它一定要去處理信息碎片。不處理碎片,一定會讓用戶全部跑掉。大致上有兩種方式處理這個信息,這兩種方式也成為內容生產者的兩種主要傳播方式。

平臺方經常說的一句公關話,其實不成立的。“只有讓我們在平臺上的內容生產者賺錢了,我們才能賺錢”。這句話是違背一個商業邏輯。你什麽時候聽說過賭場說過這樣的話?

放在信息平臺上,道理是一模一樣的。渠道平臺的盈利不建立在各位盈利的基礎上。因為一年以後你們不做了,還會有一批像你們這樣的人做,前赴後繼永遠會有的。

33

其實搞內容產在互聯網上,自媒體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個人主頁、站長、博客,直到現在的微博、微信公眾帳號,將來可能還會有其他的東西,這個是前赴後繼的。既然你前赴後繼,它的利益不建立在你賺錢的基礎上。你掙不掙錢,和他掙不掙錢之間,最多說有相關性,沒有因果關系。目前大部分的信息平臺在虧錢,但這里面有很多人都掙錢了。

我們說一下渠道的分發特點,主要是歸成兩類,通過社交分發或者是算法分發

社交分發最明顯的就是兩微。

我們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只有兩三千個,但是它可能會創造10萬+,甚至於上百萬閱讀量。著名的羅一笑事件,那一篇文章,照他們的說法9000萬的訪問量,但是那個號的粉絲絕對沒有那麽多。

44

這張圖是社交分發的結構。最重要的是六個字,無社交不閱讀。微博上是通過互粉的關系,一波一波傳出去,微信我們看到的是朋友圈。騰訊科技曾經出過一份報告,說在微信各種各樣的功能當中,用戶使用最多的居然是朋友圈,不是聊天。

社交分發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在我看來,像微信公眾帳號這樣的,它的標題對於它的傳播量最終影響因子遠遠大於其他的平臺。

第二個,它的影響因子在於誰轉發,這個事情你們也是無能為力了,雖然它很重要。你們平時自己在用微信的時候,你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同樣的文章,張三轉了我不一定看,但是李四轉了我會看,因為李四在你心目當中和張三的份量不一樣。

社交分發我總結下來大概是這樣幾個結果:

結果一,可以堆積粉絲和訂戶,恐怕也是堆積粉絲和訂戶最重要的戰場。

結果二,有爆文的概率,但是比較低。因為它的傳播,你沒有辦法去控制。

結果三,平臺缺少做議程設置的可能,而不是沒有。微博是有的,微博在話題里面、搜索框里面,都做了一定的議程設置。微信以前不做,現在慢慢也有一點感覺,你可以搜所謂朋友圈熱文。它有這樣的標簽,這個標簽就是技術上所提供的議程設置。

我們看一下算法風格,就是今日頭條、UC頭條、騰訊家的一系列東西,包括一點資訊。

55

這里面最重要的是三個標簽:

標簽一:文章標簽。不是人工打的,是計算機自動打的,所謂的人工智能、所謂計算機的深度學習。文章標簽打起來非常恐怖的。不像我們在學校里面寫一篇論文,上五個關鍵詞。一篇文章絕對不止五個標簽,可能500個。你一篇文章可能只有2000字,它給你打500個標簽。

標簽二:帳戶標簽,就是你這個號有什麽樣的標簽。

標簽三:用戶標簽,現在頭條號稱日活將近一個億,這些用戶每一個都會打標簽。

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是文章標簽、帳戶標簽。

我們看一下幾個平臺對於這些標簽的判定。比如說,UC頭條的標簽會影響到它推薦的力度。

66

第一,用去重來做原創認定的。在UC頭條里面,他是用去重算法來判定你這篇文章是不是原創的。

第二,獨家是平臺扶持性的。

第三,深度。這個是一個很簡單的量化,不少於2000字。

如果說,這三個東西你都符合,你又是自己寫的,自己創造的,你還是獨家在上面發的,你可能是投稿,也可能是他問你約的,然後寫的特別長,寫了2000字。這三個標簽一打上,你被推薦的可能性會很大,被推薦的力度也會很大。

77

企鵝媒體平臺,這是一個特別大的矩陣,包括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有幾個APP。它比較看中熱詞。到哪里去找熱詞?它和百度沒有太大關系。你要盡可能和搜狗的熱詞、微博的熱詞匹配,甚至於有時候為了這個熱詞去生產一批文章。比如,發現搜狗上有這個熱詞,我就趕緊開工寫一篇。但我不建議大家標題里面含這個熱詞但這個熱詞和你文章之間沒有關系,或者說很牽強的關系,這種事一旦被發現了以後,最後影響到你的帳戶判定。

88

今日頭條除了前面原創、獨家,還加了對於閱讀效果的判定。在今日頭條里面,越火的文章越容易火,你的文章上到50萬、100萬訪問量,再上到500萬訪問量很容易。

它會看你的點擊率,還有一個讀完率。就是說,用戶點完了,有沒有把文章拉到底看完。它要看這個東西,也要看這篇文章的互動數,以及這篇文章所產生的訂閱行為。這四個指標就是你這篇文章閱讀效果構成的指標。這個文章的閱讀效果越好,它就越會推薦,讓你的效果更好。

在今日頭條上,一篇文章的閱讀量上升曲線,是越到後面越陡。微信公眾帳號是越到後面越緩,是這樣的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下面這幾條是對於文章個性化的推薦機制。

有一些東西不需要我們去註意,有些要重視。比如說,文章的主題相似性。頭條一直比較得意一件事情,他們的日活雖然在去年沒有超過騰訊,但是他們的時長比騰訊高。今年頭條更加得意的事情是它的日活也比騰訊高了,這是頭條單方面的說法,有一些數據報告並沒有支撐這個說法。

他們之所以做到時長高,就是在於相似性主題,你要抓這個平臺上的熱點。而微信公眾號沒有平臺熱點。

第二個對於帳戶的判定。有一些,如果判定帳戶是優秀的,它的內容會被優先推薦。社交分發和算法分發是重疊的地方。我們看到算法分發在帳戶判定上,就是有一點點像社交分發,它也比較重內容源。

從去年下半年,我的觀點就是,圖文的戰役已經結束了,有可能在今年出現一些,冷不丁就冒出來一些什麽大號,但是大的格局已經不會變了。接下來是短視頻。

我講講短視頻的分發。基本上你的短視頻,是不適合在微信上做的。雖然有很多短視頻都在用微信公眾帳號,因為它不會補貼你的。如果你要做短視頻,不應該選擇社交分發入口,至少不應該重點選擇微信,你應該選擇其他的平臺。

現在真正在做真金白銀補貼的是今日頭條和UC頭條,UC頭條最近做了一個大魚計劃,今日頭條到現在也在弄。去年我碰到張一鳴的時候,我問他,你什麽時候結束你們的非法運營?我指的就是短視頻的許可證。他們已經買了山西運城的一個陽光傳媒公司,現在合法經營了。

今日頭條在短視頻上面一定會花大力氣。我們做事情要站在對手或者是合作方角度去想。前面講,圖文的市場基本已經結束了。意思是說,第一你會看到格局基本上已經定了,第二是廣告增長的增長率降低了。光靠圖文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會在短視頻上面下非常大的工夫。

我們今天在短視頻上有一個平臺非常火,就是快手。大家有沒有想過,快手是做三四線或者更低城市的短視頻的,北上廣的快手有沒有?我說北上廣的快手平臺似乎是可以弄的。

我這里面就要提到一個短視頻平臺,大家可以註意一下,它可能不會補貼你,但你應該關註一下它現在的整個運營狀況,以及它上面的各種各樣的視頻的流量。原來它不是平臺,原來自己幹,這個平臺叫梨視頻。

我同意短視頻非常好,但是我沒有看出來什麽樣的內容會火。和我們寫文章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寫文章也是類型片,什麽樣的文章會火?勵誌、養生、雞湯這些會火。視頻也講這個東西的。

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做短視頻的話,第一我們要看到的是,我們要去有補貼的地方,真的建議大家去今日頭條或者是UC頭條。如果一點資訊給補貼,你們也可以去。為什麽要去有補貼的平臺?就是因為你很有可能失敗,你這個類型不對或者是不擊中用戶的感情,大家沒有興趣,有人幫你買單,有人幫你覆蓋成本當然是OK的。

第二,我們做什麽樣的片,我建議大家去觀察一下梨視頻的平臺。大家會覺得一條、二更這樣的有點逼格的生活情調應該比較火,我告訴你們,不是這樣的。我覺得一條、二更的火,是因為做得早,你現在再沖進去做一些性冷淡風的東西,不會火的。

魏武揮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04

格力最豪分紅108億 董明珠雷軍賭局明年分曉;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將任樂視網總裁;新浪UC宣布關停...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7/162843.shtml

格力最豪分紅108億 董明珠雷軍賭局明年分曉;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將任樂視網總裁;新浪UC宣布關停... | 黑馬早報
靜靜 靜靜

格力最豪分紅108億 董明珠雷軍賭局明年分曉;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將任樂視網總裁;新浪UC宣布關停... | 黑馬早報

格力電器:一個屬於董明珠的商業帝國!

這兩天,一篇文章《我是範雨素》刷爆朋友圈,因撰寫的文章能“直擊心臟”,44歲的北京月嫂範雨素一夜間成了網紅。有網友評論:她可貴,貴在作為底層生活的肇事者,把親歷了人間的血色濺射於你我眼前。靜靜覺得,藝術家和民工應該是平等的,勞動人民最偉大!恩,今天的靜靜依然正能量,吼吼~~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頭條:董明珠的商業帝國

格力史上最豪分紅108億 董明珠將獲近八千萬

據報道,格力電器擬以 6,015,730,878 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18元(含稅)。按照公司總股本60.16億股計算,此次格力電器的總分紅額高達108.28億元,分紅金額創出歷史新高。董明珠持有4431.85萬股,不考慮稅收因素,此次董明珠可獲得7977萬元的分紅。

641 (1)

格力市值三月增600億 董明珠與雷軍賭局明年分曉

《證券日報》統計數據發現,格力電器自今年年初就呈現上漲趨勢,其股價從今年1月13日的24.16元上漲到新高34.18元,漲幅高達41%,三個月市值增長近600億元。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上交會開幕論壇上,談及和雷軍的10億的大賭局,董明珠笑稱:“明年就要見分曉了,沒問題!”

@pico:女強人,中國有些企業家真該學學人家

@最好的自己:厲害了,我的董大姐!

@月亮河點評:誠信對待股東,做個有良心的企業家,才能引領未來!

@羅厚旺:這才是做企業的,不分紅的都是假上市公司

@我堅信所以我:格力真是中國股市的一股清流,業績好,高分紅,成長預期強…

@優優Daddy:這才是良心企業,上市公司的真諦所在!從不分紅、卻老增發的老千股們臉紅不?

@濰坊杠子頭:不得不說董小姐的確有兩把刷子

國內新聞

2、傳滴滴新一輪融資超50億 估值破500億美元

4月26日晚間,有知情人士向藍鯨TMT獨家透露,滴滴出行即將完成一輪額度在50到60億美元之間的巨額融資,公司估值也將因此突破500億美元。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滴滴此輪投資方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及軟銀集團等,其中的主要投資方已將投票權委托給滴滴管理層,加強了管理層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對於上述消息,滴滴公司表示“不會對市場傳言做評論”。

@北嶺山:沒有競爭真的不行,滴滴越來越霸道了

@雲散天涯:希望這次易到能挺過去,起碼可以互相有個競爭,得利的也是消費者。

@知樂:500億美元?為此買單的人,他們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

3、傳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將出任上市公司樂視網總裁

4月26日,有消息稱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將出任上市公司樂視網總裁。騰訊科技對此向樂視方面求證,樂視方面稱不予置評,以公告為準。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對於盈利能力更為看重,而此次梁軍有可能升任樂視網總裁,極有可能與孫宏斌的力挺有關。

641 (2)

4、新浪UC宣布關停 曾是QQ最大競爭對手

4月26日,新浪UC發布公告稱,由於業務調整,新浪UC的PC客戶端將於2017年5月10日下線,iOS與Android端也將於同日下線。公告顯示,在UC客戶端下線後,新浪建議用戶使用微博聊天或私信群功能代替UC服務。據悉,新浪UC曾是僅次於QQ與MSN之後的中國第三大IM軟件。

5、中國移動推出七項降費新措施 流量低至5元/GB

4月26日,中國移動在京召開2017降費計劃媒體通氣會。在加快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的基礎上,中國移動宣布於今年5月份推出七大降費舉措。涉及了國際長途資費、互聯網專線資費、數據流量套餐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5月1日起,針對不同流量需求的客戶,推出系列流量優惠活動,流量將低至5元/GB。

6、聯想ZUK手機結束三年生命

2017年3月份,記者從上遊供應商處獲悉,ZUK負責人常程被調去聯想MBG(聯想移動)任職研發副總裁,ZUK主要人員就被聯想收編,不再單獨存在。隨著ZUK研發、市場和軟件人員先後回歸聯想MBG,供應鏈崗位上最後十幾位員工逐漸找到去處之後,曾經承載聯想創新重任的ZUK最終沒有過完2017年春天。

@大呵吧:一個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又無有前瞻眼光是不行的

@發發:聯想多品牌把控能力不足啊!

@索樂人:做手機一樣需要積澱。沒有耐心是不行的。

7、京東服飾成為美國AAFA協會官方認證會員

近日,京東服飾得到AAFA(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認證,正式成為官方會員。AAFA代表1000多家服裝和鞋履品牌,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聯合,每半年左右發布更新一次服飾限用物質清單,更新內容來源於全球各國政府以法律法規或強制性標準形式限制的化學品在鞋類和服裝產品中的要求。

8、小米攜3款手機進軍俄羅斯 國際化再下一城

4月25日,國內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宣布攜三款智能手機—小米Mix,小米Note2和紅米4X進軍俄羅斯市場,小米表示對俄羅斯市場的重視力度加大。小米創始人雷軍今年初曾表示,小米今年希望把在印度市場取得的成功複制到印尼、俄羅斯、烏克蘭和越南市場。

@洗暖的瞬間:國產再一次走出國門了

@xxy:雷總會不會講俄語啊?

@Soso_Ray:戰鬥民族配上小米黑科技,想想就厲害

9、微信公眾平臺新增快速創建小程序

在公眾平臺里可以快速創建門店小程序。運營者只需要簡單填寫自己企業或者門店的名稱、簡介、營業時間、聯系方式、地理位置和圖片等信息,不需要複雜的開發,就可以快速生成一個類似店鋪名片的小程序,並支持放在公眾號的自定義菜單、圖文消息和模版消息等場景中使用。

10、大疆與哈蘇聯合發布首款1億像素航拍平臺

4月26日,DJI大疆創新與哈蘇(Hasselblad)宣布,將聯合發布全球首款1億像素航拍平臺。航拍平臺由經緯M600 Pro飛行平臺、“如影”Ronin-MX、哈蘇H6D-100c組成,將世界頂級民用無人機技術與1億像素中畫幅相機系統相結合,為高端專業用戶打造頂級航拍體驗。

1493197364811

11、中移動否認參與收購新加坡M1

4月25日,針對中國移動計劃競投新加坡電訊商M1股份的傳聞,中國移動進行了否認。中國移動投資者關系部發言人稱,該集團旗下設有專責管理投資項目及進行市場研究的公司,但並未參與洽購M1股權。

國際新聞

12、納斯達克指數史上首次站上6000點

CNNMoney報道,以眾多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為成分股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周二創造了歷史,首次突破了6000點大關。蘋果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公司以及Facebook全都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他們強勁營收和利潤表現是納斯達克指數在過去幾年飆升的重要推動力。

@天地正氣:都是別人家的股市,和我們沒有一點關系。

@韻匯通:中國突破4K點就不錯了~ 6000點啊, 那得努力活著才行~

@波斯貓:還是多關心一下自己跌跌不休的大A吧!

@Tang:美國股民真幸福~

13、蘋果零售店將延伸為“蘋果學校”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對外宣布了“蘋果今日”計劃。從下個月開始,在全球495家蘋果零售店,蘋果將啟動許多課程和培訓計劃,最新的課堂計劃內容要豐富的多,除了涉及到蘋果產品的方方面面之外,還將提供有關攝影、藝術、音樂等領域的課程。

14、蘋果新布局 與SpaceX太空領域展開競爭

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從Alphabet挖來兩名主管衛星和宇宙飛船項目的重量級高管:約翰-芬威克(John Fenwick)和邁克爾-特瑞拉(Michael Trela)。投資者已經知道蘋果正在積極尋找下一個發展方向,現在看來,蘋果可能對太空互聯網的興趣也不小。

15、Uber宣稱2020年測試飛行汽車

專車應用Uber已經不再僅限於提供地面服務了!到2020年,這家公司希望能夠對其首個“飛行汽車”網絡進行公開測試。這些飛行汽車的時速可達240公里,讓人們通過城市上空前往目的地,不必再受地面堵車困擾。

641

@懷舊軒:需要一個低空調度系統

@樂樂醬:到時候會飛的汽車普遍了會有大量的車在空中飛來飛去,依然會有問題

@強哥:贊,但要切實的做好還真不容易。

16、人工合成“超級指紋” 可輕易黑掉智能手機

在一項紐約大學和密歇根國立大學聯合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智能手機很容易被假的指紋識別所欺騙,這是由於人類的指紋中有很多根本性相似的特征。在研究實驗中,研究人員已經能夠開發出一套人工合成的超級“萬能指紋”(MasterPrints),可以解鎖目前智能手機65%的真人指紋識別。

投融資

17、悅動圈獲1億元C輪融資

近日,跑步移動應用悅動圈獲得1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諾基亞成長基金(NGP)領投,小米跟投,目前融資已全額到賬。這是眾多千萬級用戶的跑步類App中,率先完成C輪融資的一個;同時也是繼Keep、懂球帝和趣運動等主要體育應用中,為數不多走到C輪的公司。在體育產業的大旗之下,悅動圈成為隊伍前列的一員。

18、JIZHI集致獲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香氛個護品牌 JIZHI集致已於近期完成千萬元級天使輪融資,由老鷹基金領投,棕泉資本和創始人馬強跟投。JIZHI集致曾於一年前完成種子輪融資,資方為棕泉資本和創始人。JIZHI集致定位是輕奢,目標用戶是一、二線城市,具有個性化、品質、健康消費特點的高收入人群。產品分為清潔類、護理類和香水類。

19、米麽金服獲得數億人民幣C輪融資

米麽金服是一家專註於為年輕人提供金融服務的消費金融企業。近日,米麽金服獲得數億人民幣C輪融資 ,由海爾資本、曦域資本、熊貓資本領投,順為資本、光控眾盈資本及TalkingData旗下大數據行業成長基金跟投。

今日思想

社群由來已久,但大家只進行完全免費義務的互動,群主也是義務服務,往往很難持久,例如微信群。社群熱度下降、效率低,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社群需要更好的組織。付費是讓組織者更有動力的絕佳模式。

  —— 王煜全

格力 董明珠 樂視 新浪UC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08

UC創始人何小鵬去向已定 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9/164885.shtml

UC創始人何小鵬去向已定 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
王妍 王妍

UC創始人何小鵬去向已定 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

何小鵬在當天的全員大會上表示,未來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時代,汽車會持續朝著智能、網聯的方向發展。

i黑馬訊 8月29日下午消息,UC聯合創始人何小鵬今日宣布加入新能源互聯網汽車公司小鵬汽車,並出任公司董事長。

何小鵬在當天的全員大會上表示,未來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時代,汽車會持續朝著智能、網聯的方向發展。“小鵬汽車作為一家新能源互聯網汽車企業,要打磨出更註重數據和用戶體驗的極致產品,就必須通過傳統汽車人與互聯網人不斷的跨界融合。”

據了解,2004年何小鵬作為聯合創始人創立UC優視,核心產品UC瀏覽器成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移動瀏覽器。2014年6月,UC優視整體並入阿里巴巴集團,何小鵬先後出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等職位。同年,何小鵬聯合互聯網企業高管共同投資創立小鵬汽車。2017年8月22日,何小鵬離開阿里巴巴,如今加入小鵬汽車。

小鵬汽車總裁夏珩表示:何小鵬身為團隊核心投資人,自企業創始之初,便以其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重要影響力,為企業奠基打下深厚基礎。

他認為”此次何小鵬的正式加入,無疑將會給小鵬汽車帶來更多互聯網行業的創新理念,引領小鵬汽車向新的階段邁進。”

根據介紹,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以“三電一屏”(電機、電池、電控、中控大屏與儀表)開發為切入點,進行互聯網汽車核心系統研發,於2015年初開始進入造型及整車研發階段。2016年9月,小鵬汽車在北京發布Beta版樣車,目前已生產的一百多臺試制車輛也通過了各項嚴苛的測試,於今年七月完成產品公告測試,成為國內首家拿到產品公告的互聯網汽車企業。

目前小鵬汽車已擁有包括實驗室、研發室、造型設計中心等功能的大型研發設計中心,同時,總面積達25000平方米的試制實驗中心正在加速建設中。2017年5月,小鵬汽車百億級整車生產基地落戶廣東肇慶高新區。2017年6月,小鵬汽車獲得由神州優車公司發起成立的優車產業基金領投的22億元A輪融資。至此,小鵬汽車已經完成從研發到生產、銷售以及售後的完整布局。

以下是何小鵬的內部演講原文:

我先回顧一下為什麽我選擇做這件事。大家要知道,喜歡一個東西,不一定要去做這件事情。我相信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美食家,很多人都喜歡吃東西,包括我。但是做一家好的餐館是很難的。很多的同學,包括Henry都跟我說過,每一個男人的最終夢想都是做一輛好車,喜歡一輛車跟做出一輛好車是不一樣的。在今年的2月份,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兒子,我的小朋友出世,第一時間,第一次我抱著他,然後我接到了一個電話。一看是有一個哥們,我心里想,接起來,禮貌的說我現在有事,就把他回絕。但是一拿起電話,哥們就一直的說,智能出行一定是未來,趕緊沖進來。

那次之前,在過去的3年里,其實有非常多人都問過我,都挑戰過我。但是在那一次給我的印象最深刻。我相信這里面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小朋友,大家自己創立的企業就是自己的小朋友。在那一刻,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他長大以後,問爸爸是幹什麽的?我不知道。在他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在幹什麽,也許退休了,也許在做基金,也許還在過去的公司里面繼續奮鬥,我覺得都有可能。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我做UC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創業合作夥伴,叫朱順炎,他說了一句話讓我這麽多年都印象深刻的話,創業就是讓我們年紀大的時候,退休的時候有多幾件可以吹牛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樸實,但是也非常真實的創業者的想法。我也期待在未來,能夠在小鵬汽車,能夠跟大家,不管大家那時候是在小鵬汽車,還是已經退休,是一個老頭,或者是一個老太太,吹牛說:“在大街上跑的車都是我們造的,是我們從0到1做出來的。”

中國有很多的互聯網創業者在做不同方面的創業,他們很多人都做得很棒。但是,中國只有很少的創業者選擇一條又重、又難、周期又長的道路;中國很少有創業者會選擇大型、這麽大的產品、這麽大的一個不同的東西。但總要有人選擇。這是給我們新一代企業家,給我們新一代創業者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它需要很多的錢,需要非常多的人,它需要很大的勇氣,它需要很好的運氣。

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真的需要做一些事情,讓我們自己,讓我們周邊的同學、兄弟姐妹們,甚至讓全國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東西。在過去的創業歷程中,我們讓每個月有4億多人使用我們的產品。我相信,在未來,因為我們的產品更大,我們的產品跟生活的聯系更緊密,我們能夠影響更多的人和影響更多的生活。有多少同學玩過蹦極?我在創業做第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們在白雲山蹦極,那個時候我還比較青春,現在也還是挺青春的。那個時候我們說,如果誰敢去蹦極,公司出錢,然後女生全部上去了,男生在後面鼓掌。我相信,的確就是這樣子,你看起來很美妙,但是當你走上那個蹦極臺的時候,當你把繩索綁起來的時候,會很緊張,流汗。我覺得,當我真正的從猶豫到決定的時候,我有同樣的焦慮感和畏懼感,因為看到了很多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電池怎麽辦?假如我們做到了400萬的時候,所有的電池都滿足不了我們一家的需求,更何況這個市場非常的大。

我們會看到汽車領域有很多的競爭對手,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優勢和長處,我們如何面對競爭?我們看到,在全球,消費品牌,在電子電器方面,很難有一家公司能夠20年長盛不衰,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變化萬千的世界里,我們如何建立優勢,將來形成我們的壁壘?我說老實話,這是巨大的畏懼、巨大的焦慮。在那一刻,就像站在蹦極臺,從下面被忽悠到上面的那一刻,你會有巨大的焦慮。但是我相信,我從心理上,跳下去了。

所以,我今天來到這里跟大家一起,我也相信,大家就像蹦極里面的選手,走上去,帶好安全帶,勇敢的一躍。我相信這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在將來我們老的時候,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我們要做出非常不錯,我期待是極其成功的企業。所以這一刻,我也是非常的開心。我跟我的朋友聊下一站的時候,他們用一句話形容我,“感覺我的眼睛在發光”,是的,我真的感覺我的眼睛在發光。因為我覺得這是巨大的挑戰,它要把我過去的資源、人脈,把我很多的東西全部要賭上去,但是我有巨大的信心,因為終於能夠跟大家做不同的事情,能夠改變更多人的生活。

在我離開阿里巴巴的時候,我跟張勇有兩次交談。其中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小鵬,你是真心的嗎?你會做多久?”我說起碼十年,我期待跟大家一起拼搏奮鬥十年。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在座的很多同學比我要年輕很多,我可能是這里最老的哥們之一,但是我們從心態上都很年輕。我們都自己知道,如果是一個電器,比如說廣州有回南天,回南天的電器不開,這個電器很快就開不了,如果在現在我們有一個年輕心態的時候,我們不去折騰,我覺得我們就真心的會從思想上先老,然後再到身體變老。所以我覺得人一定要折騰,而且我們的這個折騰是非常有趣味的折騰。我們會經歷0到1,1到10,10到100,甚至將來100到1000,這才是讓我們很澎湃的事情。

我剛才跟大家分享了在過去幾個月我的心路歷程,我從站在外面跟大家鼓掌,到沖進來跟大家並肩作戰的過程。

第二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怎麽看未來的小鵬汽車。我跟Henry很早就討論這個話題,如果我來跟大家一起作戰,我的目標,肯定要比之前的小鵬汽車的目標要更大,要大很多、很多。但是,它的失敗概率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你的期望低,失敗概率是那個數,你的期望高,失敗的概率還是那個數。

那麽,小鵬汽車的第一步是要做什麽?我覺得,我們最重要的第一大步,是要做一個好的互聯網電動車。什麽是好車?這是第一個問題。我記得我第一次見Henry,第一次去開他生產的車的時候,我在猶豫,我上不上去?我當時問了他一個問題,我說你開過好車沒有?他說他開過。然後旁邊的幾個同學都說開過。後來我發現這個答案是對的,也是錯的,他開過,但是他只開了一會兒,他算沒有開過。我們要真心的去開不同的車,從不同的產品體驗去看不同的產品,把市面上能夠想得出來的,甚至想不出來的車,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各自的性格,都去體驗。未來我們在廣州和北京要買更多、幾十臺、上百臺更好的車能夠讓大家體驗。所以我說好是大家心理的感覺。

某些時候,可能你平常開20萬的車,也有可能開30萬的,也有可能開100萬的,但是你對好車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希望能夠讓大家接觸更多不同層次、不同種類、不同品牌的好車。首先,得讓每一個同學把好的標準在心里提高到比大家原來所做的期望高很多的點。那麽,我再回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傳統的汽車公司,我覺得在中國,中國在過去的20年、30年,有非常多的汽車人做了非常多不錯的車。我是一個後來者,非常佩服他,這是從零到一的過程,在座的很多同學都是來自於傳統車企。但是,我想提一個問題,為什麽在中國的車型里面,沒有出現像阿里巴巴、沒有出現像騰訊、沒有出現像華為這樣的企業?

我覺得可能有非常多的原因。我覺得一定不是人的問題。原來我學計算機,覺得華工、中大是不錯的,但是來到了汽車,發現清華只是及格線。這些問題和原因,都是我們在未來,我期待要去解決的。

第一個,基因。

我非常註重一家公司的文化跟基因,非常、非常註重。文化跟基因最簡單的講就是我們身上的味道。你幹凈,大家都幹凈;你喜歡罵人,所以很多人也喜歡罵人;你喜歡浪費,所以很多人都會去浪費;你很拼搏,所以大家都會跟你一樣會拼搏。文化就是我們身上的味道,就是老同學給新同學流淌出來的味道。簡單就是我期望小鵬汽車人的第一個味道。

另外一個基因,我們需要有新的思維,我們需要有不同的思想,我希望我們有一個跨界的大陸,這里面有互聯網的人,比如說像我,這里面有汽車人,也有來自於資本市場的人,也有來自於傳統行業的人,這里面應該有不同的人的思維在這里面。它不應該只是計劃經濟,不應該只是以銷售為導向。經常有人跟我說定位,在車的領域,首先是怎麽賣,因為怎麽賣,所以我要知道以什麽成本來做,怎麽打動他。我們的定位有很多的時候,它會束縛了我們的思維。所以小鵬汽車一定、一定要打造一個跟傳統汽車和普通的互聯網公司組合的基因。我相信在中國,包括在全球,一定是組合的新的基因團隊,才有可能改變這個市場,才有可能改變我們這個世界。

第二個,如何快速叠代。

這也是我和Henry最開始提到的。叠代的一個角度是效率,另一個角度是數據。因為我們快跑,所以別人3年做的事情,我們2年做完;別人10年做的事情,我們甚至4年就能夠做完。因為叠代,我們知道了用戶喜歡什麽和不喜歡什麽,我們知道了一個用戶的需求,但是他們的共性是什麽?我們如何通過數據找到他們?我們如何讓數據指導我們,讓理性駕馭感性,這都是叠代能夠做到的,叠代的價值是非常之大的。在傳統車企,叠代不是這麽的容易。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又會看到互聯網人的叠代和傳統汽車的叠代不能完全一致。

我在3年前,包括2年前,包括去年,我都認為互聯網人去幹汽車,99%會死掉,這是我的真心話。所以互聯網人一定要虛心的向汽車人,向跨界的人,向傳統行業的人學習。我們要向汽車人學習,硬件該怎麽做,該怎麽設計,該怎麽生產,該怎麽規模化,該怎麽保障品質,我們的叠代在哪些流程能夠放進來,哪些流程不能放進來,跨界里面怎麽融合?這也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的話為了叠代而叠代,為了互聯網而制造,這都是不科學的。我相信在未來,我們還會有很多的新同學加進來,我們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基因,能夠做出新叠代的公司,而不是在傳統的互聯網叠代去走,一定要結合硬件叠代。

第三個,傳統公司在中國很難做一輛好車的原因是模式有很多的問題。一是設計一臺車的起因就錯了;二是賺錢的方法不一定是對的,這麽多年都是靠賣車賺錢,三是激勵大家的方法是錯的,以前是少犯錯就是對,能夠往上晉升就是對。未來的小鵬汽車在這些方面都會不一樣。我相信我們能夠比他們做得更好,但是我也相信,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碰到非常多的困難。所以我想跟大家說的非常重要的點是,我們未來會成什麽樣,我們未來的體系是什麽樣?我們未來會變得多快速?一定不是頭的問題,一定是腰的問題,是整個軀幹的問題。我們一起看到很多的問題,我們一起嘗試去改變,而不是說這是誰該去解決的問題,所以模式上的改變,我相信我能夠跟大家一起進來,一起來做很多的事情。

第四個,是超級產品經理,雷軍就是小米的超級產品經理。在未來,我們這里會有數個,甚至將來我希望有十幾個,既懂汽車、又懂供應鏈,既懂設計、又懂運營等等的超級產品經理。在傳統的汽車廠里,沒有真正這樣的人,也沒有這樣的平臺給大家這樣的機會。我相信在未來,中國一定會有非常好的在汽車、在出行領域的超級產品經理。 

效率問題、模式問題、整個產品的設計思維的問題,我相信這不是它全部的問題,但是起碼是現在我所看到的,以及小鵬要去做的事情。再回到剛剛我講的第一個,我對大家的期望,我們要做一個好的、互聯網的電動車。

現在非常多的小型硬件不用了,有非常多的硬件被取代了,比如計算器、手表、照相機,最大的取代是把電腦給幹掉了。沒有移動的個人終端就不會有移動支付,沒有移動的個人終端加移動支付,今天就不會出現像共享電車這樣的公司,這些根本就不可能出現。科技正在推動未來,汽車將來會取代什麽?汽車將來會取代什麽樣的能力和服務?今天是2017年,也許我們今天都想象不到。但是在2022年,我覺得大家就會看到端倪,在2027年,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大家就會看到它真正取代的時候,它真正改變的時候。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

我想說的是我們要看到未來的不同,我的要求是我們要做成高品質的、安全的、有質量的好車。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的優勢在未來肯定是互聯網、黑科技、智能。這才是我們將來最重要的優勢。這才是我們將來形成技術壁壘最大的價值。所以,我想說的第一個,我們要做好的互聯網的電動車,但是如果只做這個,我可能就不來了。我期望我們的第二大步是要做到更大,要有更強的想象力,我期望我們第二要做不一樣的交通工具,我們要用不一樣的組織方式去運營這些交通工具,我們要帶給社會不一樣的出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看到了現在有非常多的問題。

說到出行,來到小鵬汽車,很多同學因為出行的問題,選擇了居住在這里,出行的問題在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今天,我們看到了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霧霾。霧霾跟汽車的汙染到底有多大?我不是專家,不能給出準確的定義,但是我覺得一定非常的大。如果天氣很糟糕,人眼也看不清楚,怎麽開自動駕駛?我們看到了一個問題,也許我們這一代人,能夠把中國霧霾的問題給緩解。

第三個,我們看到了一個問題,在過去,我們的爸爸媽媽的時代,擁有一臺車很厲害,擁有一臺車,起碼擁有10年的時間,但是今天,擁有一臺車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我相信有一個趨勢,將來一個人擁有一臺車的時間,一定會從過去的十年到今天的3到5年,到未來的1到2年,甚至十分鐘,或者是100分鐘,這絕對是一個趨勢,在這個趨勢範圍內,有巨大的新的機會。

再比如說,今天所有人制造的車,都是考慮這輛車賣給人,所以這車是私有資產,車子很多情況下是可以借的。但現在很多人把車從資產逐步的、逐步的變成一個公產。我相信這個趨勢在未來的5年就能夠看到,而且這個趨勢很有可能是小鵬做。為什麽沒有人設計一臺面向公有的汽車?在小型車領域,非常少的人做這件事情。這是我們第二大步的使命感,這也是我對大家的期望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望。

我給大家舉一個場景,舉一個例子。也許在幾年後,小鵬的同學本,會做出一臺不用人開的車,它行使在有限的場景里面,它的速度比較慢,可能60公里以下,可以用手機APP,甚至用人臉識別,說要到公元前,它就到公元前了,然後公元前的另外一個人就上車了,你根本不需要擁有這輛車,這輛車非常的安全,因為不需要考慮高速的碰撞,需要更多的考慮如何保護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考慮如何在異常的情況下雲端處理這輛車,考慮性價比如何做更高,沒有人想這件事情,我們會想,沒有人會做這件事情,我們會去做。

所以我相信在新的出行領域,我們擁有制造的能力,我們擁有設計的能力,我們擁有互聯網的能力,我們擁有人工智能的能力,我們擁有雲端的能我們擁有運營的能力,我們可以嘗試去改變這件事情。這是小鵬汽車,對於未來來看,我們要做的事情。

今天不只一個人做這件事情。首先,小鵬汽車的未來一定充滿趣味性和想象力,如果我在的時候,我可以保證,因為我不光是想,因為空想誰都會,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去做、去分解。所以我一直思考我們的第一大步,第二大步,甚至遠景的未來,我們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錢,需要把那些基礎先走紮實,才能走下一步。

前幾天我和車和家的李想聊天,聊得很開心。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他跟我的夢想是一樣,但是我們用的是不同的出行工具。我們希望天是藍的,我們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在高峰期能夠很方便的出行,雖然車多,但是不擁擠,而且很安全,我們期望我們能夠改造,我們能夠創造這樣的一個社會。

所以,我真心的覺得,今天,已經到了車改變馬車的時代的那個時代,我們將來一定會能創造一些東西,去改變今天的汽車時代,這是我的夢想,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這也是我來這里想跟大家一起去分享和大家一起做的事情。

最後我還想講兩個大塊,第一個部分是我進來想做什麽。我進來先主要跟大家做4件事情:

第一是幫大家找錢融資。我覺得今年內我們的目標是差不多接近50億的開始。我覺得非常開心的告訴大家,很有可能超過,我們現在已經砍掉我們一些投資者的額度,我們非常感謝他們支持我們,但是今年我們達到這個前就足夠了。我們希望明年後年有超過200億元現金,我們未來兩三年要拿到非常多的前,才有可能布很大的局。

第二件事情最重要的是搭班子,今天小鵬汽車最大的問題是組織太不全面,如果我是一個拳頭的話,如果一個公司是一個拳頭的話,今天可能就只有兩個指頭,還有很多的指頭還沒有。在明年的年底,我期望我們在廣州,在矽谷,在北京有達到1500人,而且是不包括工人,不包括制造工人。在下一年,2019年,我期望我們在上一年,在UC里面,我從17個人走到3千人,我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但是在未來,我們可能在兩年,多一點點的時間,我們就期望能夠做到這點,這對我們的組織,我們的文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們要做非常多的事情,從制造,到出行,從電池到充電,甚至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大家一定會看到小鵬汽車未來這個局會越來越大。所以組織上是我現在最大的挑戰和困難。再次我也懇請大家,一定要記得一點,把你最好的、最優秀的兄弟、同學、同事都挖過來,趕緊,越往後的人爬得越慢,我們一共花5年的時間,60個月的時間,做到3千人的規模,在研發團隊。能夠把零到一走完,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所以,在人的方面,也是我特別有壓力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跟很多同學交流學習,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超級產品經理,在某些領域我可能比大家了解,但是有非常多的領域我都不如大家我也相信大家一定要抱有這種心態,你周邊的人,你一定要相信他他的身上一定有比你強的點。與人為善,向他學習,你自己才能不斷的成長。你向越多人學習,你才能成長得越快,你向越高段位的人學習你才能變得更強。

第四件事情,我會配合這里的很多同學一起開始做品牌,做營銷。作為一個企業,我們在將來會建立一個巨大的PR、GR運行團隊。

最後,我想說一下,我對於將來公司文化體系4個方面的,這個不是期望,是要求。

第一個是簡單。簡單做人,簡單做事,我不歡迎有能力但是拉幫結派的,我不歡迎對人不對事的人,我不歡迎講了5句話,沒有一句話是重點的人,這是我在過去這麽多年,我從學生到創業,我一直堅定的一個事情。我一直非常確認的文化,所以,在內部,沒有總,叫我叫小鵬,這是非常明確的。我們一定要簡單做事,簡單做人,簡單、陽光,這是我們在將來的最重要的,也是第一條的我的要求。

第二條,我想說的是追求效率。剛才我講的叠代就是追求效率。我在追求效率上的點遠比大家想象的作。在我的過去,我會幫助大家設計工位,降低大家走到廁所的時間。還有多買一條內存,只花幾百塊錢,但是能夠讓大家每天打開的速度快幾秒鐘,這個前,一下子就賺回來沒有必要卡這些成本。所有的工作流程,所有的辦公工具,包括為什麽我想讓大家有更高的效率,我寧願多花錢,我寧願多花不少的錢,要讓大家節省時間。所以,我的走路很快,吃飯很快,說話很快我不喜歡廢話,我喜歡幹凈利落。所以追求效率是我在骨子里面的事情,表面到谷子里面的精神,一種文化,我覺得追求效率是我的第二個要求。

第三個,這次在UC過去一直做的,誌同道合,分享成功。這里面是兩句話,誌同道合就是要一起有一個夢想,一起有一個味道,所以我之前招聘的時候,我會問汽車的通用問題,自己開不開車,不開車的都不要。如果將來不愛自己的公司,不愛自己的崗位,出去說誰誰誰更好,我歡迎他說誰更好,但是我們的目的是作出更好的東西,或者說在我們這樣的環境里面最好的東西,最適合的東西。所以如果不是誌同道合的,我們不歡迎,我們不歡迎有能力的灰狼,我們不歡迎他們,我們期望是簡單的,跟我們味道是一樣,喜愛這個方向,將來我們也一定分享成功。在過去這麽年里面,我大部分在分享成功上,我都說到做到。所以,誌同道合、分享成功,這也是我們不光要說,我們一定要做,不光在文化上要建,在體系上也要建,所以我們的股票分享機制,我們的現金分享機制,部分的該有的福利,我們一定會去思考。我想象在座的可能有一些人都有了車、房、女人,但是,老婆不能換,其他都可以換更好的,這是我們的目標。

第四點,最後的一個文化的體系,我的期望就是有自己的價值觀。其中第一條就是不貪汙。我相信小鵬汽車將來是一家千億甚至是萬億的公司,我們絕不允許貪腐現象的出現,希望同學們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正確的事,做正直的、不尋常的人。

前面跟大家做了非常長的分享,我想說的最後一句,最後的十年,我期望跟大家一起做不一定的產品,創造不一樣的產品,改變更多的生活。我們新的啟程,我們一起共同征程,謝謝大家!   

UC 何小鵬 互聯網造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18

UC不做網景

1 : GS(14)@2010-08-29 17:36:22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055

市场份额超过50%、云计算架构、开始盈利—这些听起来很不错的消息对于手机浏览器公司来说远远不够。


    
      位于中关村维亚大厦的优视科技(UC)北京办公室,还有近100个空座位。这家手机浏览器公司的CEO俞永福称,在未来5个月之内,这些空位子将会迎来新主人。
  过去3年内,UC的员工数量翻了10倍,目前已超过600人。其用户数也从3年前的不到1000万增加到如今超过1亿。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第2季度UC市占率达到56.68%。
  在2006年底接受了金山软件公司创始人雷军等人的4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之后,UC已经进行了3轮融资,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诺基亚成长基金。
  俞永福称,公司已在2009年底实现了盈利。不过,他拒绝透露具体的财务情况,仅表示过去3年收入实现了640%的增长。
  看起来这是一家很完美的创业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UC已经赢得未来。
  浏览器从来都是大公司的游戏。1990年代末微软在Windows98中捆绑IE一起销售之后,当时遥遥领先的网景公司的网络浏览器Netscape便一败涂地。
  8月12日,Google在其Mountain View总部召开了移动产品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手机浏览器Chrome To Phone。此前,腾讯也在去年推出了QQ手机浏览器。
  UC显然不希望成为第二个网景。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技术总裁梁捷和产品总裁何小鹏—将CEO的位置让给了俞永福。俞此前是联想投资的副总裁。
  俞永福称,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核心产品,而且还要有专业、专注和持续创新的能力。UC目前600名员工中,超过70%都是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其产品可以在9个不同操作系统的2000余款手机终端运行,“比任何一家竞争对手都要多。”
  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巧合。当初网景也是不遗余力地投入技术和产品,而微软并没有试图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超越网景,而是通过免费和绑定Windows这样的策略一举获胜。
  历史会重演么?

更快更省流量
  梁捷和何小鹏6年前离开亚信公司创办优视动景(UC前身)时,这对华南理工大学校友的创业方向并不是手机浏览器,而是移动邮件系统。但随即他们便发现,用户对于邮件系统中包含的简单浏览器功能评价最高,便转向研发手机浏览器。
  二人开发的第一款UC浏览器(当时叫UCweb)匹配的是Java操作系统。Java系统虽然不是当时市场上最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但它在PC上的开发最为成熟。不过,与传统的浏览器不同的是,两人开发的UC浏览器的内核代码并不是基于传统PC开源引擎代码开发的,而是基于手机平台开发的。
  这种体积更小、采用CS架构(Client/Server,即客户机/服务器,直到2007年谷歌将这种网络计算架构取名“云计算”)的浏览器不会占据过大的手机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手机终端和网站服务器终端之间架设了一个中转服务器,减少了手机终端的运算时间和过程,从而达到帮助用户减少流量、增加浏览速度和操作速度的效果。
  以手机用户浏览新浪网为例,打开新浪首页需要1.5M的流量。通过UC浏览器,它首先会把用户想看新浪网的信息传递给后台的服务器,经过服务器解码、压缩等复杂运算后,再将适合手机浏览的新浪网推送给用户。而此时,用户可以快速打开新浪首页,且只需要耗费100K的流量。
  2004年10月推出后,UC浏览器受到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人的欢迎(事实上目前UC的用户中这类人群依然占到70%左右)。这个手机群体十分在意速度和流量—他们无法承受手机直接上网带来的高额费用。
  2005年梁捷和何小鹏又招了10个员工,并在2006年开发出了与当时市场上最畅销的Symbian操作系统匹配的UC浏览器。随着手机上网用户人数的增多,UC浏览器用户下载数量也开始激增。因为用户需求的增多,而且来自3家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他们不得不将更多格式的不同网页在后台进行重排,与不同运营商、不同手机操作系统匹配。
  这并没有给这个创业公司带来收入,反而让UC最初租用的几台服务器很快便满负荷运转。
  急需后续发展资金的梁捷和何小鹏,在2006年曾疯狂接洽了近50家活跃的风投机构。但是,由于不能为这些VC提供满意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两人一次次碰壁。其中俞永福所在的联想投资是对UC最感兴趣的一家,但在最后关头被否决。
  在失去VC后,他们一度把15名员工中的12名全部投入到赚钱的副业(为中国移动开发手机办公系统)上,只留下3名研发人员负责浏览器研发。               >>
  直到2006年底,俞永福和天使投资人雷军(目前担任UC董事长)的加入才让UC重新专注于手机浏览器开发,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提升浏览器的速度和节省流量上。当时,俞和雷说服两位创始人将副业卖掉。雷军还答应为UC提供400万元的天使投资。
  2007年6月拿到晨兴创投和联创策源的第一笔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UC开始了新一轮扩张—2007年底,UC的员工数量从年初的20人增加到近100人。到今年底,UC计划将员工规模增加到800人。
  融来的钱大多数被用在人员工资、培训和租用更多的服务器上。在匹配Java和Symbian系统的UC浏览器趋于成熟后,他们开始利用新员工研发与Windows Mobile、MTK等其他操作系统相匹配的浏览器。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覆盖面的扩大,以及风险投资的介入,UC也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基于互联网的位置出租,即通过近2000家合作伙伴(包括手机终端、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提供流量、增值服务而获取广告分成。

 

 



未来怎么办?
  随着网速提高和资费降价,省流量和快速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了。而手机浏览器没有即时通讯软件那样基于身份的用户黏性的弱点被显现出来。事实上,已经有些UC用户开始转而选择其他手机浏览器产品。
  对UC而言,另一个需要面对的变化是智能手机的普及。DCCI的预测数据称,2013年智能手机销量将超越非智能手机,份额达到54%,后者市场到2015年将只剩8.3%。
  随着Google和苹果的手机系统在智能手机中越来越强势,分裂的手机操作系统可能在未来趋于统一,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俞永福预计未来可能将是4至5种浏览器的天下,并称UC将逐渐把研发精力投入到与Symbian、Android 、iPhone和JAVA等4个可能在中国市场存留下来的手机系统相匹配的浏览器上。
  特别是Google和苹果,它们不仅有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还有自己的浏览器,并已经像当年微软那样将二者绑定。8月初,Google的Android系统每天新增20万用户(5月时每天10万,6月时每天16万)。“Android不只是惊人,是难以置信的惊人。”Google CEO施密特说。
  不过,在俞永福看来,浏览器开发是一场长跑—只有更好的产品,才能形成品牌和用户惯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在过去6年里,UC浏览器内核已经被改写了3次,并进行了数十次优化。而CS架构也在2007年底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整—由于旧的架构无法适应更多手机操作系统,UC将当时的新版浏览器UC6完全推倒重来,重写了代码,并设置了新的架构。
  这让UC可以更快地进行已有版本的更新和针对新操作系统的新版本浏览器的开发。俞永福说,现在UC可以在3个月内开发出一款与最新操作系统匹配的浏览器,而已经开发出的浏览器更新周期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UC正在研发新一代浏览器内核,目标是将运算速度再提高一倍。到年底,其服务器投入也将从2009年的4000万元提升到1亿元,以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
  “下一步,UC除了继续提升浏览器性能外,还在为移动互联网宽屏趋势做储备,以及如何让UC的浏览器平台更加开放。”俞永福说,他更希望用户把UC当作一个手机服务平台,而不仅仅是一款浏览器。
  目前,UC已经推出了基于浏览器的应用产品,如观看视频的UC播放器,用于手机下载的UC迅雷等,而新开发的Flash支持功能可以让用户在玩游戏时更加快捷和节省流量。而UC新成立的战略合作部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其它手机服务商加入UC浏览器平台,一起为用户提供服务。
  在俞永福看来,6年来在人才、技术和产品体验上积累的优势可以帮UC做到这些。在UC目前的400多名研发人员当中,有1/4的人在为服务器后台提供技术支持,而另外3/4则负责开发和更新与不同手机操作系统、不同型号的手机相匹配的浏览器。
  借助与诺基亚成长基金战略合作关系,UC将浏览器预装到3款诺基亚手机上。俞永福称,UC正与联想、华为、中兴、三星等公司联络,试图将UC浏览器及相关应用产品预装到这些手机制造商的新型手机中,从而覆盖更多的手机终端。
  未来悬念还很多,但俞永福认为创业公司有很多大公司没有的东西。在这个由两个同窗好友创办的公司里,核心管理层采用了风行于VC的合伙制,10个核心高管有权力在各自负责的领域说YES或NO,而且所有的员工都持有一定数额的期权,大家见面要么直呼其名,要么互称“同学”。
  “在有大公司竞争的情况下,创业公司能够长起来的核心要素就是专注而专业。”俞永福说。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12

解盈利困境 UC浏览器转身平台

1 : GS(14)@2010-12-11 17:25:27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9/xMMDAwMDIxMDAxMA.html
12月8日,中国最大的手机浏览器公司UC发布开放平台产品UC乐园。

UC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老兵,六年前成立。截至目前,UC全球下载量已经超过4亿次,用户超过一亿,月PV超过500亿。但UC却始终处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UC浏览器能够帮助移动用户有效减少流量、省电和省时间,但受囿于依靠流量分成和广告收入等传统商业模式的制约,UC直到去年才刚刚盈利。

每谈及盈利问题时,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只说一句:“能够养活700人。”今年,受到谷歌退出中国风波和百度减少联盟分成的影响,业界估计,UC浏览器流量分成方面的收入增长有限。加之,移动广告未成气候,UC浏览器的收入规模亟待进一步探索。

UC寄希望于UC乐园来改变这一现状。

目前,UC乐园主要提供手机社交、LBS娱乐和手机游戏等三大类服务,并支持Symbian、Android和iPhone等主流手机平台上实现Flash支持。

今年以来,国内随着微博和LBS(基于地理的服务)的火热,“移动社交”逐渐成为流行的沟通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将自己记录、拍摄的内容上传到网上和朋友分享。Facebook上个月宣布手机用户突破2亿,11个月内增长了一倍,Facebook手机用户带来的流量已经超过其总流量的40%。在日本,DeNA、Gree、Mixi三大主流移动社交网站的市值合计已超过七十亿美元。

UC也想借力移动社交。据俞永福介绍,用户可以用实名或手机号注册,在UC乐园发布“说说”、上传照片、分享位置信息和游戏等新的互动方式,拓展社交关系。与此同时,UC挖来曾打造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明星社区产品的原百度高管李明远负责UC乐园。

在此基础上,UC乐园将拓展UC公司的盈利途径。除传统广告等模式之外,UC乐园可承载以娱乐为核心的增值服务,包括游戏付费和虚拟形象收费等。UC乐园将会和合作伙伴采取业界普遍使用的收入分成模式。但UC暂未公布分成比例,李明远表示:“我们首先要引入合作伙伴。UC希望在未来6-12月内,将应用数量提高到100个。”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化公司往社交方向发展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百度生活搜索类产品“百度身边”于11月17日正式上市,这正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社区化产品,跨PC终端和移动终端。此前,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斯凯公司亦推出游戏社区平台“冒泡”社区。

谈及UC乐园和新浪微博以及其它互联网公司未来在移动终端的竞争,俞永福表示:“未来十年,互联网老大都会考虑基于移动互联网去做平台。但是,互联网发展和竞争是分不同层级的,有做一级平台,也有做二级平台。平台之间不见得有竞争,也有错位。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专长方向,比如,新浪开放平台能不能娱乐化?就比较难。”

“大家站在各自角度,把用户体验做好是最重要的。”俞永福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24

UC優視科技

1 : GS(14)@2011-03-28 23:54:2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5/wMMDAwMDIyOTAwMg.html
3月25日,據搜狐IT援引未具名人士消息稱,UC優視科技(下稱UC)已與投行接觸,籌備年內在海外上市。目前UC對此仍未予置評。
上述人士稱,今年海外資本市場熱錢湧動,是IPO的良好時機,UC在今年上市融資,有助於快速充實資本。
2009年11月,UC CEO俞永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公司三年內一定會上市,地點計劃在香港或美國納斯達克。
據瞭解,UC已進行了四輪融資。2006年獲得雷軍等知名人士的400萬元天使投資;2007年8月又獲得晨興投資和聯創策源合計投資1000萬美元;2009年6月再獲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2010年3月獲得諾基亞成長夥伴戰略投資。
UC成立於2004年,核心產品是UC瀏覽器。目前其主要收入模式包括流量入口付費、搜索引擎合作、對用戶收費、內容收費、電子商務收入以及廣告聯盟收入等。
來自UC方面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3月7日,UC瀏覽器全球用戶量突破2億,累計下載量超7億,每月用戶使用量超600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43

阿里UC瀏覽器 印度印尼較Google受歡迎

1 : GS(14)@2018-01-07 13:50:26

【明報專訊】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的UC瀏覽器在西方名不見經傳,卻在亞洲主要新興市場顛覆了Google的領導地位。在印度、印尼等移動服務不穩定、低端智能手機佔主導地位的地區,用戶認為UC瀏覽器表現更好,使其壓倒Google的Chrome成為最受歡迎的瀏覽器。

印度和印尼屬最後一批尚未開發的大型互聯網市場。據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數據,印度13億人口只有30%上網,印尼2.6億人口僅25%上網。這些國家數以億計的首次上網用戶選擇使用UC瀏覽器,而不是Chrome等美國主要搜尋引擎。當地網民反映,在有限的上網條件下,UC瀏覽器比Chrome更快,佔用內存更小。

佔內存小 速度更快

網絡分析公司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UC瀏覽器在全球有逾4.3億用戶,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為51%,Chrome為30%。在印尼,UC瀏覽器市場份額41%,高於Chrome的32%。Chrome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約為47%,UC為16%。

2004年推出的UC瀏覽器,採用門戶網站的方式來顯示新聞、體育賽事結果等內容,吸引初次上網者使用。這些用戶青睞不佔用太多手機空間的App,而UC瀏覽器很早就了解這一點。目前亞洲新興市場很多智能手機的存儲空間只有12GB,為全球平均水平一半。

阿里巴巴表示,新興市場用戶還需數據壓縮和廣告攔截等功能,以節省移動數據用量。Google似乎注意到這點,最近為Chrome瘦身,減少數據使用,在主屏幕增加圖標,點擊後即可訪問受歡迎網站,這些都是UC已有功能。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29&issue=20180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