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期总投26亿元 TCL液晶电视产能或达千万台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7/20090917025928449.html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广东惠州

        昨日,TCL液晶产业园三期工程奠基,同时投产6亿元的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三期工程建成后,液晶产业园年产能将达1000万套液晶模组以及1000万套液晶电视。

        据 介绍,TCL液晶产业园工程总投资26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投资12亿元、产能为800万套液晶模组的一期工程已于去年12月底投产;此次投产的整机 一体化工厂为二期工程,顺利奠基开工建设的是TCL液晶产业园三期工程。三期投产的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目前共投产8条总装 线,2010年初全部建成。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4月TCL开始动工兴建液晶模组厂,2009年3月第一条液晶模组 生产线开始投入量产,4月宣布与台湾中强光电合资生产背光模组,5个月后其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TCL集团称,这是目前国内彩电企业中 投资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完备的整机一体化项目。

        李东生表示,今年3月量产的液晶模组项目和昨日投产的液晶模组整机一 体化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能在500万套以上的液晶电视以及800万片以上的液晶电视模组。他预计,液晶产业园三期工程建成后,产能将达到1000万套液 晶模组以及1000万套整机。此外,TCL集团除布局位于惠州的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外,还改建了无锡、成都制造基地,在华南、华东和华西均建成以液晶 电视为主的生产基地。

        据李东生透露,TCL液晶产业园还将积极推动上游液晶面板项目建设,打造在国内最完整的液晶产业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认为,TCL液晶产业项目标志着以TCL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彩电企业在建立自己完整产业链、培育平板电视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从而也拉开了国内彩电业整体结构升级和转型向纵深挺进的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2

長盈(689)和TCL的淵源(2)


上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099


這個故事有點遙遠。首先我們說說長盈集團(689)的前身-長城電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085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4-01-05/16445545.PDF


長城電子創辦人及主席為已故的蔣志基先生在1969年已在香港開始從事電器零售,由經營一家電器鋪逐步擴張,在1981年正式創立長城電子。


同 年,TCL的前身TTK,即惠陽地區電子工業公司在廣東惠州成立。該公司號稱為全國12家合資企業之一。創辦人張濟時,為惠陽地區農機局電子科技術人員。 他初為學習 電影出身,1970年代全民搞電子,他因此轉行。當年(1981年),他和幾位工程師向惠州市政府借5,000元人民幣及農機局的舊倉庫作為股東,搞起錄 音磁帶,至於TTK,亦有部分是抄襲自日本名牌TDK。


次年,現時TCL的掌舵人李東生加入TTK,他在文革時仍是一個中學生,故曾「上山下鄉」,曾在惠州的農村工社生活2年。1978年,中國在文革後首次恢復高考,他成功進入了華南理工大學,其後進入TTK工作,展開了近三十年來與TCL的職業生涯。


1985 年,TTK和長城電子合作生產電話機,分佔30%及70%的股權,取名「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即「TCL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即後來在1993年深圳上市的實體(編號:000542),亦為TCL集團(深圳上市編 號:000100)上市實體的前身。


創辦當年,李 東生亦在當年擔任TCL通訊設備公司的總經理,當年他還只是28歲。但因為壓力大,加上他因怕蔣志基多佔他們的利益,對他產生抵制的態度,使蔣志基不滿, 於是把不滿轉報政府的報門。亦因此,李東生亦被調離TCL通訊設備,轉任惠州工業發展總公司引進部部長,結束了9個月的總經理職務。同年,長城電子亦退出TCL通訊。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12

長盈(689)和TCL的淵源(3)


上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812


經過4年多的歷練後,李東生重回TCL,並打理他在惠州工業發展總公司拿回來的通力公司,合作方就是長城電子的蔣志基。李東生在這兩年間則組建了通力在上海、哈爾濱、西安、成都、上海及武漢的5個銷售分公司,形成了後來TCL的行銷網絡的雛型。


而這幾年間蔣志基的長城電子,則進軍音響及大屏幕電視機,並主要以「樂華」的品牌行銷,並成功將公司在1991年上市。


1992年,TCL前身重組,組成TCL通訊,房地產及電子集團,李東生則為電子集團總經理,負責該部分的業務。因電子集團無拳頭產品,所以當時他積極尋找,終於發現他多年的合作夥伴長城電子的大屏幕電視機利潤率達45%,況且電視市場亦非常分散,大屏幕電視機亦甚少人生產,於是李東生決意把電視機作為電子集團的拳頭產品。


當時,他面對兩大問題,一無生產許可證,二無資金建生產線。於是,TCL和蔣志基組建TCL電器銷售公司,分佔49%及51%股權,這樣蔣志基的長城電子才能賒貨給這合資公司。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13

TCL多媒体精简 飞利浦人马出局TCL多媒体精简 飞利浦人马出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28/151483.html


一朝天子一朝臣。

10月27日,TCL多媒体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安排出炉。此时距TCL多媒体总裁于广辉接任权柄不足1月。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这次TCL多媒体的组织架构调整主要集中在总部层面,除了保留原有的四大业务中心、乐华和家庭网络两大事业部外,其总部新设立了两个部门,即全球产品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与商务中心。

TCL多媒体有关人士告诉记者,“TCL多媒体新成立的全球产品中心是在此前的全球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整合了原来的采购、产品规划和平板电视BU的部分职能,这显示出TCL多媒体对全球产品规划的重视,也改变了以往新品推出需要多部分协调的复杂局面。”

此外,对于新成立的全球供应链与商务中心,其将原有的全球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中心与其他部门的职能进行了整合。

记者了解到,新成立的全球产品中心将由TCL家庭网络事业部原来的总经理宋永红负责,而TCL家庭网络事业部则由原TCL多媒体全球制造中心总经理黄继星来担任总经理,此外新成立的全球供应链与商务中心则由TCL多媒体副总陈武兼任总经理。

在前CEO梁耀容离任前,就有消息称其2007年从飞利浦带来的多位高管也将相继离开,这次负责TCL多媒体全球研发中心和战略采购业务的两位副总裁陈晓春和李庆福在新的调整中失去位置,其离开TCL多媒体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TCL多媒体新提拔的几位高管都是于广辉此前主要负责的家庭网络事业部、全球制造中心的高管,如宋永红和黄继星。

值 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调整中,负责TCL多媒体营销业务的四大业务中心(中国业务中心、新兴市场业务中心、北美业务中心和欧洲业务中心)和乐华事业部的人事 并没有很大的变动,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依然将由TCL集团副总裁韩青负责,只有稍微扭亏的北美业务中心在原总经理Rich DINSMORE之外新增加了一位副总裁。

记者了解到,TCL多媒体这次的总部只能再次进行了精简,由原来的8大业务部门减少到6个,记者 了解到,早在梁耀荣时代(2008年初的组织架构调整)中,TCL多媒体的总部职能进行了归纳综合,总部的人力资源和办公室合并为新的人力资源部门,此外 保留了财务、法务、IT和行政部门,以此来做到总部职能的集约。

与此同时,TCL多媒体原来的全球运营中心(GOC)也进行了职能的细分,将其分为全球研发中心、全球制造、供应链和战略采购、技术项目质量、新产品和业务战略等5个部门,这次这5大部门进行整合后只剩下3个,而原来的平板电视事业部也已经撤销。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8日TCL多媒体CEO于广辉已被任命为TCL集团高级副总裁,加上副总裁韩青,TCL多媒体集中了TCL集团最年轻精干的管理团队,显然TCL多媒体在集团内第一业务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对于TCL多媒体的这次调整,TCL多媒体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显然这次是一次非常正面的调整,其目的是为了降低部门之间的内耗并降低运营成本,但是四大业务中心的人事变动今后有可能继续,主要看业绩如何。”

记者了解到,TCL多媒体的业绩今年以来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其平板电视业务同比增长超过105%,到年底其平板电视出货量有望超过800万台进入全球前五位,而其股价近日也呈现暴涨的态势,9月28日将公布的前三季度报告也超过了业界预测。

瑞信最新的报告表示,TCL多媒体作为内地多年的LCD电视替换潮及内地家电补助计划的直接受惠者,目前价值被低估,该行首予其“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7.85港元,潜在升幅32%,而到10月27日其股价已经上涨到6.82港元,过去一年中上涨速度超过8倍。

瑞信的报告指出,TCL多媒体是内地最大的双品牌电视生产商,市占率17%,目前只相当于8.3倍市盈率,较内地同行深康佳及海信电器折让49%-60%。

显然随着TCL多媒体、创维数码业绩的增长,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内地家电股被低估的局面正在得到根本性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62

焦虑液晶屏 TCL再祭“聚龙模式”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30/151858.html


10月29日,TCL集团发布三季度,前三季“1.53亿元净利润、同比上升36.07%”的成绩单,显示其已走出跨国并购和金融危机引致的下滑期。

然而,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仍然十分焦虑。

“夏普、三星、LG等是本土彩电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其在中国的面板投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在面板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对于最近几个月来国内此起彼伏的液晶屏投资,李东生当天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取态。

年 初《电子信息业振兴规划》吹响集结号后,国内液晶屏投资热潮自8月以来不断发酵,京东方北京8代线、夏普南京6代线、龙腾光电昆山7.5代线、广州 LGD8.5代线和三星苏州7.5代线等投资计划相继抛出。但在李东生看来,这些令人振奋的彩电上游投资多数都由夏普、LG、三星等外资对手主导,“中国 的彩电巨头必须真正拥有自己的面板生产线”。

李东生透露,TCL正在与国内其他彩电同行、京东方等本土液晶屏企业,以及深圳等地方政府探讨建设一条真正由中国彩电企业拥有控股权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

TCL再谋自产液晶屏

“目前该项目还在探讨中。”李东生谨慎地对记者表示,为了改变上游液晶屏受制于人的局面,TCL集团一直在与其他彩电同行,以及地方政府和面板业者进行建设高世代线的合资谈判,然而到目前这一投资计划还在谈论中,投资地点是在深圳还是成都也没有完全敲定。

按照李东生当天给出的建设路径,TCL无疑仍将自建液晶屏的希望寄托于“聚龙模式”。早在2006年,TCL、创维、康佳和长虹四家彩电巨头就联合技术提供方京东方试图在深圳建设一条名为“聚龙光电”的6代线,但由于合作方分歧等种种原因该计划出现了夭折。

一条高世代液晶屏生产线的投资动辄200亿-300亿元,尽管包括TCL在内的本土彩电企业一直尝试向液晶上游突围,但此前由于资金和技术两大掣肘,一直未能成行。

以 TCL为例,其除了尝试参与“聚龙计划”外,还在2007年传出与夏普合资建立液晶面板7.5代线的计划,但后来夏普选择了放弃。2008年4月,TCL 集团终于与三星电子合作在惠州建设了年产能达到800万台的8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并且在惠州和成都建设了总产能超过700万台的两个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 目,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液晶屏项目。

由于在上游液晶屏领域缺乏话语权,TCL长期饱受液晶面板缺货和价格上涨的痛苦。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TCL多媒体液晶电视的出货量同比上升105%,但是由于液晶面板价格上涨利润并没有明显提升。”

“ 三星、LGD将要在国内投资的高世代面板不仅不可能解决中国平板企业的困境,而且可能在中国市场培育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李东生告诉记者,CRT时代国内 的彩虹集团是绝对的彩管领导者,而在上海永新等其他7大彩管厂中中方也至少占有50%的股权,这才保证了中国企业的话语权,而在目前的液晶面板投资中,中 方很难获得控股地位。

据悉,三星电子、LGD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向其自身的彩电企业提供就近面板供应,以及规避中国可能出现的关税壁垒。

李 东生强调,国内企业主导建设高世代液晶生产线在资金和技术上问题不大。其中,资金方面,“我们作为投资方只要找到前期注册资金就可以,其实更多的资金还是 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和银团贷款,从目前来看政府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北京京东方8代线和合肥6代线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在技术方面,TCL表示,国内唯一掌 握高世代面板核心技术的京东方是谈判对象之一,而随着面板技术日益成熟开放,购买部分技术专利的成本也在降低。

另外,重祭“聚龙模式”,会不会重蹈当初内部分歧重现的覆辙?对此,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告诉记者,“内部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国的彩电巨头要认识到这是其进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最后机会了。”

“4+2”渐进

TCL集团财务状况的改善,无疑是其再次对液晶屏投资跃跃欲试的前提之一。据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底,TCL集团的贷款余额为49亿元,而存款余额为45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经大大下降。

而根据TCL集团当天发布的三季报,今年第三季度其销售收入同比上升了26.16%,而今年前三季度其实现净利润达到1.53亿元,同比上升了36.07%。

更为重要的是,占TCL集团销售收入62%的TCL多媒体的盈利情况继续得到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已经达到了2.3亿港元。另外,TCL通讯三季度也出现了1389万港元的盈利。

TCL集团曾在2007年提出“4+2”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战略,4大集团即TCL多媒体、TCL通讯、泰科立电子和TCL家电,2大业务群就是物流与服务业务群以及房地产与投资业务群。目前,随着业绩和财务状况的改善,TCL集团的“4+2"战略又有了新的进展。

李东生告诉记者,“我们率先对泰科立电子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管理层及员工持股。” 按照TCL集团10月28日的公告,TCL集团将把其手中拥有的泰科立电子集团45%的股权以1.28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赵忠尧等23名高管和6家投资合伙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06

TCL通讯CEO杨兴平离职内情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161642.html


2009年3月27日,惠州,TCL通讯十周年庆典现场,杨兴平履新TCL通讯CEO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彰显了TCL通讯由单一的卖产品,走向卖内容和服务转型的雄心。

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但如今杨兴平却不得不面临去职的命运。本报记者从TCL通讯内部多个渠道获悉,杨兴平已于近期辞去了TCL通讯CEO一职。

但截至本报发稿时止,作为上市公司的TCL通讯(02618.HK),尚未就杨兴平离职一事,对投资者发布任何公告。

本报记者了解到,杨兴平不再担任CEO后,他的另一职务TCL通讯执行董事,也将去职。

关于杨兴平离职原因,有TCL通讯内部人士分析,或许跟杨“空降”的背景有关:“作为‘空降’入职的CEO,他很难融入公司既有的企业文化和人事格局,上任以来掣肘颇多。”

也有观点认为,杨兴平的去职可能跟TCL手机的业绩有关:“事实上,TCL手机在国内的销售并无明显起色。”

上述说法均未获TCL通讯官方证实。

“(从财报看)我们发现您上任以来,业绩还不错。(对于离职原因)所以我们有点看不明白?”1月10日,本报记者在电话中对杨兴平问及离职原因。

杨兴平作答:“看不明白,到时候公告一出来你就知道了。”

4C融合之困

“TCL通讯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商业模式的转变,即从以往出售硬件的一次性收益模式到提供内容和服务从而实现多次连续性盈利的商业模式。”去年3月27日,刚刚履新TCL通讯CEO的杨兴平对本报记者如此谈及TCL通讯的未来转型。

由卖硬件向卖内容和服务转型的背后,是杨兴平早在多普达时代就积极倡导“4C融合”理念的体现。

在 TCL集团的一部内部刊物中,杨兴平曾这样描述4C融合:“传统的3C(电脑、通信、消费电子)融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必须将第四个 C(Content,即内容和服务)融合进来,以内容和服务作为介质,将其他3个C真正联系起来,实现向4C融合的转变,以此来适应3G带来的产业环境和 用户需求的变化。”

“以4C融合理念和精品战略推动TCL通讯全面转型。”这既是杨兴平履新TCL通讯的“施政纲领”,也是面对积弱难返的国内市场,由其主导TCL通讯战略转型的开始。

当时,杨兴平对外界透露,TCL将与腾讯、MSN等合作来研发手机聊天软件,而TCL通讯将重点放在了手机理财软件的开发上,并将与运营商展开积极合作。

但 去年8月4日,杨兴平再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突然炮轰运营商:“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只会让中国的3G产业受到拖累。”杨兴平认为,运营商参与增值服 务的做法并无法调动产业链的积极性,反而会影响蛋糕的做大——这一度被业界认为,TCL通讯向内容和服务盈利模式转型遭遇颇多坎坷。

3G遇阻?

“当时,请杨兴平出任CEO,主要是为了重振中国市场。”一TCL通讯内部人士对记者分析。事实上,早在刘飞时代,中国区 业务的萎缩,已成为TCL手机业务发展的软肋。为此,2007年底,TCL通讯CEO刘飞一度调整中国业务中心的管理层,并且提出了“重整中国区”的计 划。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TCL通讯“重整中国区”计划效果并不明显。TCL通讯2008年财报显示,2008年全年TCL通讯全球总销售量1370万台,但中国区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7%。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对TCL通讯海外市场的影响,已然显现。“改变中国市场的颓势的愿望,显得更加迫切。”上述TCL通讯内部人士分析。

而面对2G时代,大势已去的江山。中国市场刚刚启幕的3G时代,似乎给了TCL通讯一次难得的市场机会,抑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时来看,带领TCL发力3G业务,杨兴平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早在多普达时代,杨兴平就积极倡导“4C”融合的理念,一度被业界誉为“中国智能手机之父”

但TCL通讯的3G之路绝非坦途。多位与运营商有着紧密合作的厂商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运营商在对3G终端的集采,还会综合考虑厂商在2G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这两点TCL均不占优。”

据本报记者了解,时至今日TCL通讯仅有一款阿尔卡特E800入围中国电信的集采:“与中国移动和联通的洽谈,还在进行中。”

事实上,出任CEO之初,杨兴平对于TCL通讯此次转型之艰辛不无担忧。“说实话对我来说最大挑战,就是TCL品牌能否承担起这次转型的重担。”去年3月27日,杨兴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用3-5年时间来完成商业模式的转型。”

现在看来,他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6

TCL高管“空降兵时代”终结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5/162200.html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创维集团高 级顾问位置上呆了两年多的原TCL多媒体(TTE)首席执行官胡秋生回归TCL,其目前的职位是TCL多媒体高级顾问。此前的1月13日,TCL集团 (000100.SZ)发布公告,任命郭爱平先生担任TCL集团副总裁,此前,TCL通讯委任郭爱平先生为公司CEO。

这意味着TCL集团和TCL通讯在“万明坚时代”后第一次从内部找到了合适的领军人物,在TCL集团内部引发广泛争议的“空降兵”时代结束。

TCL集团空降高管是从1999年开始的,从1999年12月1日聘请曾在微软工作过的著名职业经理人吴士宏为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总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以来,TCL人才空降的新闻就没有停止过。

然而TCL集团的空降兵做法一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在过去的10年国际化的进程中,TCL空降高管大部分已经离开,其中包括标志性人物吴士宏、刘飞和梁耀荣。

空 降兵与TCL企业文化的冲突的确给TCL集团造成了一定冲击,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许芳表示,“对于空降高管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核心人员的流 失,集团从李董到各级高管都非常关注。不久前,因为这个问题集团对某事业部进行了内部通报批评,甚至人力资源总监被更换和降职。”

许芳表示,“从长远来看,TCL集团基于内部的人才培养力度一定会持续加大,这不光是因为空降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是因为有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空降,这也是我备感压力的一点。”

李东生也告诉记者,“今后TCL集团各业务部门的高管,特别是核心高管主要从内部提拨,因为经过多年国际化TCL已经积累了一批国际化运营经验的人才队伍,而空降未来只是补充性引进人才的措施。“

随着于广辉、郭爱平、TCL集团副总裁韩青等一批年轻的本土人才的成长,TCL集团的空降兵时代已经结束。

老将胡秋生的回归虽然表面上是辅助刚刚上任的于广辉,但TCL多媒体内部人士表示,“李东生希望TCL能在国内市场甩开创维等竞争对手,在TCL和创维都很有威望的胡秋生的回归,显然将改变TCL和创维的竞争态势。”

李东生告诉记者,“与三星等跨国公司相比,TCL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短板依然是人,然而TCL集团国际化的时间只有10年,要弥补这个短板还有时间,而内部培养将是主要模式。”

对于TCL集团来说,找到拥有国际化经验的本土化高管队伍是一个新的开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99

TCL09年净利4.7亿 完善产业链布局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11/20100311055739711.html


每经记者  徐洁云  发自上海  

昨日(3月10日)晚间,TCL集团(000100,收盘价5.47元)公布2009年经营业 绩。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42.95亿元,同比增长15.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亿元;同比下降6.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的净利润为2.13亿元,同比增长213.39%;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6%;每股收益0.17元。公司2009年不进行利润分 配,也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TCL集团表示,去年公司围绕TCL多媒体(1070,HK)和TCL通讯 (2618,HK)等核心业务,继续整合有效资源,提升经营效率,并通过向显示终端上游产业链延伸,建立了以显示终端为核心、上下游垂直一体化整合的全产 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增值空间。

        分业务来看,净利贡献绝对大户TCL多媒体扭亏可谓居功至伟。2008年TCL多媒体亏损2.68亿港元,而2009年则实现净利3.97亿港元。

        年报显示,2009年TCL多媒体业务全球共销售彩电1423.8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03.43亿港元,同比增长17.73%。

        其中,液晶电视837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00%,占公司电视机销量达到近六成,产业升级转型可谓成功。根据DisplaySearch数据统计,LCD电视全球市场份额排名从2008年的第八位上升至2009年第七位。

        而TCL通讯全年实现盈利2301万港元,剔除可转换债券影响后的净利润8788万港元。虽然同比下滑19%,但如考虑到三季度末时仍处大亏,能保连续第4年全年盈利也可称不易。

        根 据TCL通讯的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其净亏损为9052万港元。不过随着业务调整并摆脱了2008年度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TCL通讯报告期内业绩持续好 转。去年六月份开始,公司的产品销售呈现出明显复苏迹象,其中第四季销售量达到680万台,同比大幅上升100%,并连续三个月创下2009年单月销量新 高。

        报告期内,郭爱平接任TCL通讯CEO及集团副总裁,也使TCL通讯脱离高管“空降兵时代”。

        郭爱平表示,期内公司提前赎回了全部可转换债券,降低了负债比率,进一步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另外,公司在2010年初完成了供股计划,成功融资港币3.58亿元,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ODM业务,提升公司产能。

        年报显示,海外业务依然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期内销售量达1,335万台,同比增长12%,占TCL通讯全球销量的82.8%。不过去年TCL通讯在国内也有成长,实现销量280万台,同比增65%。

        此外,TCL目前正不遗余力地推动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眼下“三网融合”的政策大旗举起无疑将有裨益。而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东生本人也正在此次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加速推进三网融合政策落实的策略建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99

TCL等大陆面板企业赴台湾高薪挖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1724.html


台湾媒体报道,奇美电由于与群创合并在即,人员组织面临大幅调整,再加上大陆面板厂高薪挖角,初估人员流失率 达到两成。

消息人士称,大陆有厂商开出厂长年薪新台币千万元、优于台湾三倍的行情,大力挖角,其中又以与电视面板相关的人才最抢手。

大陆面板市场快速兴起,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将在今年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液晶电视市场,市场成长率也是全球最快。大陆启动多座8.5代厂计划,电视 相关制程、研发与营销部门需人孔急,因此处在合并阶段的奇美电成为大陆厂商挖角的首要对象。

据了解,奇美电在业务主力与人力移转的过程中,许多人员因为工作地点与薪资条件变动,选择离职,预期原奇美电的员工薪资可能会落在减少二成至维持不 变之间,调整的幅度依工作表现而定,单位主管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据消息来源透露,大陆启动多座8.5代厂计划,但除了韩国与台湾面板厂外,当地原本没有六代以上面板厂的生产经验与技术,必须大量求才挖角因应量产 需求。由于大陆相关的人才欠缺,一时之间养成不易,挖角的对象以团队为首选,厂长级的人才一年约新台币1000万元年薪,远优于台湾厂长年薪300万元的 行情,团队人员则视不同层级有不同的条件。

以中低阶员工为例,工程师至经理级干部,TCL对奇美电的挖角条件,大致在三年新台币800万元到1200万元之间。

由于大陆面板厂是以挖团队的方式进行,先行吸收高阶主管,再找团队,成功率相当高,有些员工担心所属主管离职,缺乏派系支持影响未来发展,或是鸿海 势力进驻后,企业文化将大幅改变因而选择跳槽。许多员工认为,到大陆工作个三年就可以存下几百万元,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不过,新奇美到大陆设面板厂也是既定政策,预计在合并后将会提出到大陆设面板厂的计划。新奇美大陆面板计划即将启动,届时两岸面板厂势必为面板人才 再引发一场争夺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5

TCL融资超25亿元 华星光电投资“双保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5/17009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