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的熱鬧看完了,更重要的是Snap究竟做對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4/161665.shtml

上市的熱鬧看完了,更重要的是Snap究竟做對了什麽?
IDG資本 IDG資本

上市的熱鬧看完了,更重要的是Snap究竟做對了什麽?

對於Snapchat,你有什麽想要改變的嗎?

本文由IDG資本(微信ID: idg_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

萬眾矚目的 Snap 終於上市,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後美股最大規模科技 IPO,首日便暴漲44%,市值達到340億美元。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Snapchat就等於“閱後即焚”,殊不知它已推出類似朋友圈的Stories, 新聞聚合平臺Discovery,視頻直播Our Story,豎屏迷你劇等業務……

而當人們糾結於它到底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還是Twitter,創始人 Spiegel 看到的則是社交媒體從“累積型”到“即時性”的趨勢變化。以下是Snap創始人 Evan Spiegel 在2015年Recode大會上的對話實錄,IDG君精選其中15問,與你分享。

Q1:談談 Snapchat 產品的現狀與發展軌跡?

Spiegel:Snapchat 故事的起點是相機。從相機拍攝照片,進化到拍攝視頻,我們把這個功能做得非常簡單,用戶只要按住屏幕就可以開始錄制,後來我們又添加了各種編輯工具,用戶可以加文字,特效,濾鏡等等。

當然我們圍繞相機的進化做了很多努力。現在你看到的Snapchat中有三個主界面,從左到右分別是聊天(chat)、拍照/視頻(camera)和故事(stories),而且三個界面可以自由切換,分別對應通訊、相機、內容三大塊業務。

最近(指2015年6月)我們的業務重點轉到媒體內容服務Discover,在原本UGC的基礎上增添了社論的視角。

ff62abed844da066061faa32887274dd

Q2:你想做什麽?你從CNN挖走大牌記者負責新聞業務,同時又生產原創內容,你是想建立一個新形式的媒體公司?還是要通過買下內容公司來開發新的服務?

Spiegel:還是為了打造 Stories 這個產品。我們上線了“Our Story”功能,在熱點類事件/活動中,用戶可自發上傳視頻至該頻道,形成熱點事件的“直播流”。想象一下,當很多用戶這樣做時,某個新聞事件就有了成千上萬普通人的視角,而不僅限於以往少數幾個媒體視角。

1541fcd6a902651d35e9945510cdbeb8

但問題是,我們在做這個產品的過程中發現,少了媒體視角還是不行。於是,我們又在產品里嘗試為新聞工作者搭建一個內容平臺,同時也滿足用戶的內容需求。

Q3:關於Discover平臺,Snapchat與內容出版商的關系如何?對他們來說,Snapchat意味著什麽?

Spiegel:我必須要承認(盡管我的團隊聽了可能會不高興),但我們在內容制作水平上真的遠不及我們的內容合作夥伴,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不擅長做這個。但當我們開始著手搭建Discover的時候,我們跟一大圈子媒體人去做交流,不管是出版商,還是編輯,作者……我們與他們探討了各種可能的合作方式。

Q4:我們看到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在亞洲,很多IM起家的公司都發展很好,並逐漸成長為平臺型公司,對此你怎麽看?

Spiegel:我同意。聊天發消息在智能手機上可能是最高頻的用戶行為,我想很多做IM的公司都打著這樣的算盤——每天有這麽多用戶在我的應用上聊天,那麽在他們等待回複的間隙,是不是還要找點別的事做?這樣的碎片時間就可以由平臺提供其他內容/服務來滿足。

Q5:Snapchat上線了支付/轉賬功能 Snapcash。微信和Line都在IM的基礎上不斷添加新的功能,Snapchat也會這樣發展嗎?

5b623cf3f93517b66d9fdf8880813b21

Spiegel:我想專註和簡單是極其重要的兩件事。說實話,我也說不準,但我想,我們擴展出來的功能一定是自己有信心做好的那類。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一定要做業內的第一個嘗鮮者,但我們想要第一個把一件事做成功。所以,即使我們有能力去做各種服務的分發,我們也會持極為謹慎的態度,一定是想清楚再去做。

Q6:你用什麽樣的指標去衡量Snapchat的用戶群,頻次,忠誠度和粘性?

Spiegel:這是行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關於月活躍用戶、日活躍用戶,從來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團隊對DAU的定義都不盡相同。比如有的認為每天登錄兩次及以上就算活躍,有的認為30天內每天登錄才算活躍。更糟糕的是,我們無法衡量一個活躍用戶的參與深度。

Snapchat 現在(2015年6月)在發達國家市場的日活用戶接近1億,更讓人激動的是,其中有 65% 的日活用戶每天都會產生新的內容,這就可以衡量用戶的參與度。

Q7:為什麽你不傾向於用月活指標,而用日活?

Spiegel:事實上在公司內部,我們使用的指標是“小時活躍用戶”,因為現在人們整天都在用手機。

Q8:回到產品。你覺得Snapchat 足夠好用和簡單嗎?

Spiegel:“讓產品變得更簡單”對我們來說始終是一個重要的目標。所以我們不斷在做減法,讓產品的界面更少,按鈕更少……等等。當然,做減法的背後,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提供新形式的服務,它不能是桌面應用的變體。雖然這樣的創新對用戶來說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和學習,但我想這也正是用戶覺得Snapchat有趣的地方。

Q9:對於Snapchat,你有什麽想要改變的嗎?

Spiegel:太多了。比如,我們正在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到底要不要用按住不放的方式來錄制視頻?現在,用戶需要用手指一直按住手機屏幕。對我們來說,這當然是一個用戶參與度的重要標誌,但同時,用戶無法錄制更長時間的視頻。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一開始做這個功能的時候,還沒有截屏API……

Q10:你更想要吸引什麽樣的用戶群?

Spiegel:我們更關註用戶的參與度而不是用戶規模。所以我們非常專註,要確保用戶真正喜愛Snapchat的產品和服務,另外還要進一步提高用戶粘性。

Q11:對矽谷怎麽看?畢竟Snapchat是一家洛杉磯的公司。

7a9a0143f406ac7ae7cf7aab425e0f64

Spiegel:矽谷是科技互聯網變革的發源地,這點毋庸置疑。但我們也愛LA,尤其是一出辦公室的門就有海灘。另外,與矽谷保持一定距離反而有好處,我們能更專註於自己的業務。個人而言,我更喜歡LA的生活方式。

Q12:你如何看待社交行業版圖?你的競爭對手們,Facebook也想提高粘性,正發力內容,Twitter 也在拓展新服務(最近WhatsApp也推出了閱後即焚功能)

73ae849cb858e58c4c68e9dccc989359

Spiegel:我們去看社交媒體的趨勢,會發現是從“累積模式”(以Facebook為代表)向“即時表達”/“即逝”模式(以Snapchat的閱後即焚為代表)過渡,Twitter 差不多位於兩者之間。

回到十年前,你會在某個Party上用相機去拍一堆照片,然後回到家,第二天把這些照片從相機傳到網絡上,你的朋友們才能看見。這就是累積模式下的商業模式。而新形態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智能手機賦予了人們即時表達自我的能力。

所以,snaps的本質核心就是即時的表達,Stories則是從累積維度對產品進行了功能補充,用戶也可以將內容保存下來(已上線 Memories 記憶功能,可以保存舊內容),但產品的默認模式是即時。

Q13:我發現我的孩子不願意用FB,只用Snapchat,是因為他們還沒長大?如何看待Snapchat與FB之間的差異?

Spiegel:如果時光倒流回18個月之前,幾乎沒有人在用我們的Stories功能。後來,如你所知,我們陸續上線了 Chat聊天,視頻直播,Discover等功能。我們在過去這一年半的時間變化太快了。我並不認為Snapchat與FB是一種對立的關系,它們更像是哲學關系。所以我們更希望在連續趨勢中不斷去完善、叠代產品,因為它才能體現人們在自我表達方式上的選擇。

Q14:你現在如何定義Snapchat呢?它也不是單一的閱後即焚了。

Spiegel:我們是娛樂公司。你看,不管是拍一張照片還是錄一段視頻,用戶都可以加上特效、濾鏡,這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麽?

Q15:你認為自己是什麽樣的管理者?

Spiegel:我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還在努力中。我們的業務發展非常快,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跟上環境的變化,同時把自主權交給有能力的人去做新的事。但我很有決斷力,雖然也很容易改變主意,算是二者的結合吧。總之,做決定一定要快,靈活性是戰鬥力的根本。

Snapchat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05

Snap上市,洛杉磯一下多了好幾十個億萬富翁

一家公司的上市,不僅會催生很多新富豪,會助推當地房價上漲,甚至會改變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在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這里的財務管理經理和房地產經紀人,終於迎來了一個興奮的時期。隨著“閱後即焚”應用Snapchat母公司Snap的上市,洛杉磯的科技富豪突然多了起來,這跟傳統上豪宅置業者大多是來自好萊塢的電影明星、職業運動員和富豪繼承人可完全不一樣。

“我認為Snapchat就是洛杉磯的谷歌。”房地產經紀人康斯丁(Constin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康斯丁所在的房地產代理公司代理著洛杉磯最高端的一批豪宅。

2004年谷歌上市,在矽谷造就了許多新百萬富翁。Snap的上市也將給以高收入好萊塢巨星而知名的洛杉磯造就一大批科技領域的“新富”。

圖為Snap創始人艾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

房價與矽谷看齊

近幾年來,由於加州高科技公司的興起,在科技領域發家的富翁們都開始在洛杉磯等西海岸城市置業。

“房產中介們之所以激動,是因為人們有錢後買的第一個保值的物品就是房產,或者說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家,現在是我大展拳腳的時候了。”康斯丁說道。

距離矽谷以南600公里,Snap為洛杉磯年輕的初創企業帶來希望。未來這里或許將掀起一波和矽谷類似的科技公司上市潮。這一前景讓洛杉磯的房產中介、基金經理和奢侈品商家對潛在的大好商機抱有很大的期待。

在Snap上市前,創始人艾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就已經在Snap所在的威尼斯海灘豪擲千萬美元購置了一處房地產。Snap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4%,讓斯皮格爾和另一位創始人鮑比-墨菲(Bobby Murphy)的身價飆升到53億美元。

康斯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剛剛接的一位客戶,正是Snap的中層管理人員,他正在為對方推薦一處位於聖莫尼卡的豪華公寓。“Snap上市後,洛杉磯一下子多了好幾十個億萬富翁和百萬富翁,這推動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根據房產網站Trulia的數據,去年一年這里的房價上漲了13%,每平方英尺(約合0.09平方米)住宅的平均價格達到了1257美元,比同是科技公司紮堆的舊金山郊區還要高,和矽谷的帕洛阿爾托持平。

Snap發行首日,股票以24美元開盤,交易價格在3月2日攀升到25.42美元,公司的市值逼近300億美元。除了兩位創始人身價達到幾十億美元之外,Snap負責工程的高級副總裁蒂莫西·塞恩的身價也超過了1億美元。

為了吸引這些暴富的科技新貴,谷歌和Facebook的付費搜索和社交平臺的廣告幾乎全部被洛杉磯的房產中介、律師事務所和財富管理公司買斷。像康斯丁這樣的房地產經紀人也在依靠自己的人際關系網,讓更多富豪了解自己能夠提供的金融和財富管理服務。

科技公司的員工們已經感受到了廣告正在撲面而來。洛杉磯一家從事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科技公司的一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的LinkedIn賬戶收到了大量的廣告,有推銷房地產的,有賣保險的,也有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

以售賣曼哈頓海灘和赫莫薩海灘地區房產為主的萊格蘭德海灘之家的房產中介李·萊格蘭德說:“能目睹科技產業的大發展實在太棒了。”因為預計將有來自Snap公司的新富和其他科技富翁的新錢湧入,萊格蘭德正在建設一些高端海景房產。

Snap正在嘗試幫助近2000名雇員為他們突然增加的財富做理財培訓。公司甚至在考慮請斯坦福大學的專家向員工解釋上市對他們生活的影響。谷歌上市的時候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

盡管加州初創公司遍地都是,不過真正能夠上市的寥寥無幾,員工手上股份變現的機會也是千載難逢。美國銀行洛杉磯分行財務經理霍華德·羅恩表示:“初創公司的科技新貴們會認為自己還有機會再中這樣的大獎,但其實這種情況很少發生。程序員、工程師都應該把公司上市看作是人生中僅此一次的機會。”羅恩建議他們對資產進行多樣化配置。

一杯果汁9美元

與此同時,Snap也在改變著洛杉磯威尼斯海灘的面貌。這里曾經是波西米亞風格的大洛杉磯海邊的社區,2013年斯皮格爾把Snap搬到這個區域的時候,他們把公司安置在威尼斯海灘步道附近的一座獨棟海景平房里。

到了2015年底,Snap的雇員數量比最初的600人增加了三倍,Snap已經買下或者租賃了數個分布在商業區和住宅區之間的辦公地點。

Snap只是洛杉磯不斷發展的科技產業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里,科技公司員工湧入了當地的初創公司,比如被聯合利華以10億美元收購的Dollar Shave Club、迪士尼花了5億美元收購的Maker Studios,以及被騰訊投資的遊戲公司Riot Games。

但並非所有人都歡迎改變。科技公司的蓬勃發展也推升了洛杉磯的物價,曾經屬於家庭經營小店和潛水吧的威尼斯海灘,現在那里的果汁要9美元一杯,一些店里賣的奶酪果醬土司要7美元一片。高檔服飾和家居用品商店也遍布主要的商業區。

高檔化進程已經把藝術家們和工薪階層家庭趕出了威尼斯海灘。有些餐館因為無法支付持續上漲的房租而關門。

康斯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應對這些變化,一些政客和威尼斯海灘的居民正在敦促政府管理者實施更嚴格的限制。”

大量投資正在湧入洛杉磯

Snap的上市也為洛杉磯風險投資人指明未來財富的方向。“未來3至5年絕對會是資本的‘文藝複興’時期,”聖塔莫尼卡市風險基金公司Upfront Ventures的創始人馬克·蘇斯特爾說道,“因為有Snap上市這樣的事件,我們能目睹這些公司的員工們將他們的資金重新放入市場。這個地區會有一波初創公司的爆發。”

當地人向記者描述,現在經常在威尼斯海灘附近看到一些知名風投的投資人和當地的企業家在一起,這些投資機構包括剛剛晉級全球風投第一梯隊的光速創投。

谷歌在洛杉磯的辦公室也設在威尼斯海灘。當地政府還把一個工業區改造成了辦公場所。

曼哈頓合作夥伴董事總經理馬克思·沃爾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矽谷風險投資人長期註重的要素洛杉磯都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會南下。大量投資正在湧入洛杉磯區域。”

Snap上市創造的財富會有多少流入洛杉磯還不得而知。這個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是富翁和名人的目的地,也充斥著來自娛樂業和銀行業的現金。但對於那些能幫助Snap員工花錢和理財的人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79

在商業化這件小事上,美拍們趕超Snap的機會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4/161854.shtml

在商業化這件小事上,美拍們趕超Snap的機會在哪里?
曾響鈴 曾響鈴

在商業化這件小事上,美拍們趕超Snap的機會在哪里?

無論是平臺還是“網紅”,變現的基礎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這也是流量價值變現的根本。

 美好的故事總是相似,但又不盡相同。

主打影像應用的社交產品Snap上市了,一開始華爾街就用340億美元的估值,表達了對它的期待,雖然最近市值不太穩定,但始終超過250億的市場,依然讓眾多以社交自詡的品牌們眼紅。

Snap去年的營收約為4億美元,其形式主要包括廣告商贊助的濾鏡工具,以“視頻故事”形式呈現的視頻廣告等。美圖旗下的美拍和Snap從產品形態介質上極為相似,美圖一度被看作是中國版的Snap,據悉,美圖在上市之前的2016年上半年,營收為人民幣5.855億元,主要來自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服務,其中智能手機銷售收入是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上半年占比95.1%。

根據招股書的數據顯示,Snap 2017年營收預計將達到10億美元,那麽美拍們趕超Snap的機會在哪里?

同為“ camera company”,Snap和美拍商業化的路子為何走得不一樣

在Snapchat的整本招股書里,一直在反複強調“Snap is a camera company”,而中國同樣以影像應用起家的美圖卻一致對外聲稱自己是“移動互聯網公司”。

他們有著類似的基因,比如:

Snap和美圖擁有著近似的用戶群,都和圖像應用有著莫大的關系,每天使用Snapchat的日活用戶中, 60%用戶是 13-24 歲的青少年。而美圖旗下軟件月活總數達到4.56億人(截至2016年10月),用戶群體的年齡也主要分布在16-22歲和22-30歲之間。

但差異其實剛好發生在細節上。

比如,Snap女性用戶占比處於接近平衡的55%,而根據第三方機構顯示,美圖用戶形成了明顯的性別分布,總體女性用戶占70%左右。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出現了“基因突變”。

1、獨立個體和生產粉絲的“網紅中心”

Snap的用戶是去中心化的個體,截止到2016年第四季度,Snap的日活躍用戶為1.61億人,也就是1.61個個體,他們分享自己,建立自己的關系鏈,以交叉糾葛的網狀形成關系。

Snap的去中心化讓人們稱為獨立個體,而美拍的“達人中心”則放大了人們的影響力。美拍們則成為了生產粉絲的“達人中心”平臺,這對於kol或者富有表演欲望的人來說,算是天生助力。

比如美拍上的HoneyCC,她原來是一名舞蹈老師,因為在美拍平臺發布極具個人特色的創意短視頻,迅速從素人成長為擁有眾多粉絲支持的短視頻達人(美拍粉絲近200萬,微博粉絲57萬),甚至在今年美圖T8的手機發布會成為登臺演講人之一。還有在美拍上堅持原創短視頻,如今淘寶店鋪銷量為淘寶美妝行業前幾名的搞笑達人羅休休、成為金星秀客座嘉賓的外國美拍網紅阿福等。

從這點看,在人人都可以成為短視頻內容生產者的今天,Snapchat織就了完整而穩定的社交網絡關系鏈,而中國的美拍、B站等UGC視頻平臺則通過算法、話題、標簽等挖掘更為優質和更具有話題傳播性的內容與人,塑造一個個“網紅中心”。

2、拍她(社交)和自拍(為了社交)

盡管Snap的成長和中國多數短視頻、直播平臺的誕生一樣都是依賴於荷爾蒙經濟。但Snap的鏡頭多是對準她人,向外拍,而中國熱衷社交的群體,尤其是女性手里的鏡頭則是對準自己,玩自拍,這一特點在美拍的工具類玩法中尤為明顯。這不僅是中美文化的巨大差異,還是兩種產品形態的差異。一種是天生就是社交,我拍你,我是在和你聊。一種是為了社交,我拍我自己,我先是為了讓我好看。中國人對社交的渴求觸發點是在美上,美拍這類產品則正好讓這種渴望得到釋放。

海外,年輕人想要的是更酷的影像社交產品,於是Snachat出現了,用短視頻完整地串起了社交鏈。但對於中國的短視頻應用來說,用戶除了自拍,上傳,分享,還能有什麽? 又該如何圍繞“自拍”的短視頻去強化關系鏈?

從工具轉型短視頻社區的美拍,通過大數據算法挖掘優質內容,結合定制熱點的熱門話題,通過熱門吸引參與者產生更多熱點UGC內容來完成社交關系的傳遞。這個“套路”目前證明確實有效,美拍用戶的每日平均耗時由2014年5月的12.9分鐘延長至了2016年10月的33.8分鐘(數據來自美圖招股書)。

而今年以來美拍產品又做了多次更新,從用於自拍短視頻的AR特效“激萌表情”的高頻次更新,到動態版大頭貼“10秒海報”的上線,這些拍攝玩法的創意都是圍繞著“自拍”展開,玩法設置也更“偏袒”年輕用戶尤其是女性。看來美拍是要讓一部分女性用戶先high起來。

無獨有偶,圖片社交IN也曾提出類似的UGC centre的概念,UGC centre是指用於傳播的內容大多來自用戶生產,KOL達人則是通過吸納達人產生更多的優質內容。IN通過用戶在圖片(現在也可以拍短視頻了)上加標簽、話題,這些圖片會被系統自動分到不同的欄目。此外,B站興趣圈子、豆瓣廣播話題也是類似的做法。

所以,從這點看,在“轉移關系鏈”要付出高昂代價的中國,目前用話題圈住弱關系鏈成為大家最主要的方法。

3、“位置”曝光和“內容”創作

從Snap招股書上可以看到,廣告是其最大的盈利來源,而廣告的初始邏輯就是賣位置,盡管從“Stories”(故事分享)到濾鏡“Geofilters”,再到Discover,Snap一直在試圖讓自己的商業化產品變得更加“內容化”,而不那麽廣告。但位置只有那麽多,內容卻可以不斷增加更新。

 而對美拍來說,除了短視頻、直播開辟的虛擬禮物打賞渠道、拍攝特效商業化定制、在線廣告等常見盈利模式外,達人資源無疑是未來美拍作為UGC短視頻平臺最大一筆財富。

從美拍走出的Papi醬火了,連廣告都賣出了2000萬的天價,劉陽 Cary、 喵大仙、JoyceChu四葉草,也因內容在美拍走紅,嘗到了內容變現的甜頭。

比如,美拍頭部短視頻達人喵大仙,被媒體稱為“美拍才女導演”, 1米78的喵大仙參加過選美比賽,曾是電視臺節目編導,多次擔任過大型綜藝節目嘉賓。通過在美拍原創短視頻內容和廣告創意植入,現在已是美拍百萬級達人,合作的廣告品牌中不乏周生生、脈動、SNOW相機等,月收入破百萬人民幣,是美拍達人內容變現的典型案例。

喵大仙的成功一方面來自對自己標簽的不斷強化——“美拍第一女神經”、“段子女神”逐漸孵化成一個“超級IP”,另一方面,保證每條短視頻的精悍、精彩,即使是廣告植入,同樣保證視頻的原創趣味性和推廣效果,制作日趨精良。也就是這樣,這些和Papi醬一樣,自帶流量和粉絲的“內容源”——頂級大V,將更有機會跳過了淘寶首頁、跳過百度搜索框,直接向粉絲分發流量,他們變成移動時代的渠道和入口,因為移動視頻的底層邏輯依然是流量。

所以從產品形態和文化基因上來看,美拍天然地更適合網紅或註重內容影響力的KOL入駐發展,而Snap更適合外國人自我張揚個性的文化氛圍。

變現仍然是兩條路子,消費升級和文化娛樂

不同於Snap,美拍們的產品和用戶形態決定了網紅、KOL會更喜歡選擇美拍們,而對於美拍這樣的平臺本身來說變現如何追上Snap呢?

首先響鈴想提醒的是,在移動端,用戶面對的是過剩的內容,企業面對的是稀缺的註意力,所以盈利的重點是從關註用戶量到關註用戶時間。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平臺還是“網紅”,變現的基礎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要麽幫他們省時間,過濾信息,要麽幫他們花時間,娛樂自我,這也是流量價值變現的根本。在這些方面,我們不妨細看。

一、省時間的“消費升級"——廣告、付費內容、電商零售、自有品牌商品或服務等

雖然這看起來和原來互聯網產品盈利模式的叫法沒有任何區別,但這里多了一個大前提——為用戶過濾信息、精準匹配供求、幫用戶省時間,即“消費升級”。

在“所見即所得”的移動視頻社交里,用戶的忍耐度更低,Snap不做大面積貼片廣告,而是用贊助濾鏡(sponsored lenses)的方式就是為了減少給用戶無用信息,讓廣告藏起來。(Snap也有Snap ads的形式)

而美拍們的做法則應該是建立在幫助用戶“省時間”的內容消費上,美拍在去年年底就推出了“美拍大學”品牌,以支持和引導在美拍的達人成長,通過線上入口和線下沙龍兩部分內容打通,更主動與當地美拍達人和用戶分享短視頻創作、獲取粉絲和管理粉絲等運營經驗。

最近一場的美拍大學·杭州站的線下交流現場,包括美拍達人運營負責人史蒂夫、短視頻紅人孵化公司自娛自樂創始人閆馳以及美拍頭部達人HoneyCC都分享了關於短視頻內容運營和內容創業的看法和幹貨,HoneyCC分享了自己如何憑借一條美拍視頻在零成本導流的情況下一周內賣出3萬條褲子的案例。響鈴也看了這條視頻,其不僅有各種高難度舞蹈動作,也有不同的人對褲子的試穿效果展示,讓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感受到了褲子的質量,化廣告於無形。

需要註意的是,這類電商變現形式其實就是內容電商化,尤其適合圖書、美食、母嬰、美妝、旅遊等快速決策產品。當然這里的前提是聚集用戶形成強連接,形成強信任關系和持續購買欲望。美國美妝網紅Michelle Phan的按月訂購美妝禮盒 Glam Bag模式大獲成功;羅胖一場圖書拍賣直播,將一本2.5元的書賣到30260元等算是榜樣。

此外,據內部消息,今年,美拍正在籌備一個針對UGC短視頻原創達人的扶持平臺,幫助美拍上更多的優秀短視頻原創者賺到更多錢。

要知道,文字、知識,聲音、顏值、才華,都可輕松換成錢、成為硬通貨,這恰恰是這個領域的最好時代。

二、花時間的“文化娛樂”——打賞、會員增值、賽事競猜等

這里重點說打賞。

打賞模式自古有之,已經延續了上千年,比如在戲班子搭臺唱戲,劇場的相聲評書,街頭的藝術表演等場景,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有幾個共同特征:

1、讓用戶花時間娛樂自我。

2、能實時互動。

3、優質內容。

4、小眾化。

根據秀場類公司的財報來看,大體上,5%的土豪用戶貢獻了70%的收入。如果要實現全民打賞,就需要完善的打賞系統來支持,而且,道具系統應該深度定制化,因為主播的內容、用戶和主播的互動、每一次的情感表達都是獨一無二的,那打賞就不能雷同。

TFBOYS去年曾在美拍創下30萬的首秀直播打賞,直播中就多了四種專屬道具,分別代表著三位的昵稱:湯圓--王源,千紙鶴--易烊千璽,小螃蟹--王俊凱,以及四葉草--代表整個TFBOYS。可以想見,這比打賞一些鮮花、黃瓜和冰激淩等這類毫無獨特感的道具,動力要強數倍。

事實上,2016年,包括迪士尼、歐萊雅、Dior、SK-II等大型品牌以及姜Gary、Angelababy、鐘麗緹等明星都選擇在美拍進行直播。這不僅是因為美拍擁有龐大的年輕用戶群和女性群體,而且是直播這種形態正在朝著優質化走,和各大品牌、明星的氣質相符。美拍的中心化平臺則剛好是“對口輸出”。另一方面,美拍主播NaCl·鹽直播3小時就獲得了158萬人民幣打賞,人們不再是為大胸錐子臉埋單,而是為率性、多才多藝付費,就連大胃王密子君和小蠻這兩個靠“吃”走紅的“達人”都在美拍上俘獲“172.9萬以及142.9萬粉絲,這或許是生活化、社交化、垂直化網紅最好的時代。也可以預見,未來舞蹈、電商、遊戲、音樂等高品質個人直播將在美拍上更加受到歡迎。

如果對於網紅們的吸引力一直能堅持下去,在龐大的用戶量級前提下,美拍追上Snap也就成了可能。

所以,細節才是真魔鬼,如果說我國移動視頻、美顏類產品普遍不賺錢,或許真是細節沒做好。我們也應該慶幸,有一個美拍或多或少給行業樹立了榜樣。

這突然讓我想起《孔雀之冬》里的四個章節:垂死、死亡、涅槃、重生,咱們該換換姿態了。

曾響鈴,作家,資深評論人,2016年度十大作者,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微博賬號:科技向令說,微信號:xiangling0815。

美拍 Snapchat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55

因為Snap上市就對科技公司IPO盲目樂觀的矽谷可能要被打臉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4/161847.shtml

因為Snap上市就對科技公司IPO盲目樂觀的矽谷可能要被打臉了……
金沙江創投 金沙江創投

因為Snap上市就對科技公司IPO盲目樂觀的矽谷可能要被打臉了……

矽谷已經有好一陣子都笑不出來了。

本文由金沙江創投(微信ID: GSR-Ventures)授權i黑馬發布。

觀點摘要:因為snap的上市,矽谷短暫松了一口氣,投資人和分析師們又對科技公司IPO樂觀起來,而本文作者分析,基於Snap盈利模式不清晰、其他所謂獨角獸公司與Snap之間也沒有可比性等原因,純粹因為Snap上市就對2017年科技公司IPO充滿信心可能是錯誤和沒有根據的。

矽谷已經有好一陣子都笑不出來了。而Uber無疑是最近的重磅炸彈。Uber在一周內接連爆出性騷擾醜聞和一個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重大訴訟。而性騷擾在矽谷,已經早就不是首例。這也是為什麽Snap上市當天矽谷終於松了一口氣。

根據Renaissance Capital的信息,Snap的IPO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之後最大的IPO,也是過去15年來科技公司IPO中第三大的。Snap總部位於洛杉磯,此次通過公開發行2億股股票籌集了34億美金。上市第一個交易日股票報收每股24.47美金,漲幅達44%。

科技領域的分析師們希望Snap上市及股價表現預示著新一輪科技IPO潮的到來。Renaissance Capital負責人Kathleen Smith告訴記者:“Snap的IPO真是振奮人心的消息。”而Menlo Ventures的董事總經理和國家風險投資協會主席Venky Ganesan告訴“聖荷西水星新聞”:“我預測2017年我們會迎來一波科技公司IPO潮。Snap已經成功試水。”

業內如此興奮,部分原因來自於過去一年實在少之又少的科技公司IPO。根據PWC的數據,全美2016年上市的科技公司只有16家。少於2015年的23家和2014年的37家。投資人們對Snap情有獨鐘是因為它在社交平臺領域的旗艦地位。截止至2016年底,Snapchat的用戶達到1.61億,其中大部分人每天在Snapchat上花費的時間超過25分鐘。而它的大部分用戶是年輕人,這也意味著公司將越來越賺錢。

但是,一家專門研究創業公司的機構CB Insights的創始人和CEO Anand Sanwal卻發出警告,因為Snap的春風得意就認為科技公司重回IPO黃金歲月的想法並不現實。他認為那些對IPO過分樂觀的投資人的錯誤在於,把Snap和其他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所謂獨角獸公司混為一談。他在一封郵件中寫到:“Snap是一家獨特的獨角獸公司,真正模式性感的消費類科技公司。而其他大多數獨角獸並不是。Snap的市場表現的確不錯,但它多大程度上能作為其他科技公司IPO的晴雨表還非常難說。” 

同樣引發爭議的還有Snap本身的財務問題。當Facebook五年前上市的時候,已經擁有了清晰的盈利模式,與之不同的是,就目前來看,Snap的商業模式依然模糊。Snap公司2016年的凈虧損超過5億美金,其最近的證券交易委員會備案警告甚至指出它“可能永遠不會實現或保持盈利”。那Snap為何還擁有如此樂觀的估值呢?2013年創造了“獨角獸”一詞的投資人Aileen Lee認為它的高估值來源於稀缺性。

隨著矽谷的強勢影響,“獨角獸”一詞脫離了本意,很快讓創始人們和投資人們著迷,成為了衡量自我的一種標準。

2015年,一個在線二手車平臺Beepi的CEO說他計劃推出一個3億美金的輪次用來將生意擴張至全國。而就在18個月後,Beepi關閉了加利福尼亞以外的所有業務,裁員180名員工。而另一家曾經估值達27億美金的英國公司Powa去年初宣告破產。而在2011年就估值10億美金的電商網站Gilt Groupe,今年早些時候被收購時只賣了2.5億美金。

當然也有例外。以Airbnb為例,它在2016年首次實現贏利,今年的收入目標是28億美金。我們聊過的幾個投資人都認為,Airbnb和Dropbox以及困境中的Uber可能是IPO的最佳人選。而想要迎來真正的科技公司IPO複興,投資人們必須學會從公司的基本業務發展前景而不是名氣來評估一家公司。

或許,當Cloudflare,MuleSoft,Alteryx和Okta等不被公認為模式性感的,而是軟件導向的公司走上上市之路,並保持好的市值,到那時候矽谷才真正有理由微笑。

Snap IP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60

狂賺20億!Snap成就了下一個“紅杉” | 投資人說

全球頂尖風投資本的名單上最近又新添上了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這家矽谷的風投資本因為Snap的上市成為了繼紅杉和Benchmark之後又一家明星風投,並晉級全球風投的第一梯隊。上周光速創投投資的另一家企業雲服務軟件提供商MuleSoft也在紐交所上市,而且表現比Snap更為強勁,上市首日股價就大漲44%。

迅速精準投資“大手筆”

盡管過去幾個月美國IPO市場放緩至三年最低水平,不過光速創投卻精準地投資了一批明星公司。就以Snap一家為例,光速創投的810萬美元的投資已經為其贏回了超過20億美元的回報。

研究機構CB Insights市場研究總監Anand Sanwa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光速創投過去一年的表現就已經讓它躋身全球前五大風投名單。我無法想象一家公司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做出那麽多成功的投資,這是令人矚目的。”

去年9月,數據中心軟件提供者Nutanix上市,目前股價已經接近翻番。Nutanix最大的股東就是光速創投。光速創投還是移動應用性能監測公司AppDynamics的最大股東。今年1月,AppDynamics在IPO前夕,硬是被思科(Cisco)以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光速創投是Snap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最大股東Benchmark。Snap上市後的兩天股價分別上漲44%和11%。光速創投在Snap上市後拋售了7800萬美元股票,手上還留有價值20億美元的股份。

Benchmark的普通合夥人Bill Gurley表示:“光速創投的成功並非一夜之間,他們一直在暗中觀察,尋找機會。”Gurley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光速創投聯合創始人Chris Schaepe的投資策略。

Schaepe於2000年幫助光速創投成立,當時還處於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夕。他很擅長將目標瞄準具有潛力的為企業提供服務的軟件和硬件公司。以他投資的兩家公司fusion.io和Riverbed為例,就為其贏得了豐厚的回報。fusion.io是一家固態硬盤業務廠商,Riverbed是一家企業級的數據服務公司。“Schaepe為此努力了好多年,即使不被認可也依然堅持。”Gurley說道。

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支撐的公司通常被認為是“不性感的”,但是這正是光速創投的強項,並且最終將成功建立在此基礎之上。2006年光速創投引入了一名新的合夥人Jeremy Liew。Liew曾是美國在線(AOL)和網景公司(Netscape)的高管,Liew加入光速創投的目的是幫助公司發展消費級科技業務,收購Snap就是Liew的一大成就。

2012年,Liew發現光速創投的另外一位創始合夥人Barry Eggers的女兒沈迷於Snapchat,此後Liew開始跟蹤這家公司,與Snapchat的創始人接洽,並最終獲得投資。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光速創投最初對Snap的投資額是48.5萬美元,而且在第二輪的投資中還獲得了Snap的投票否決權。雖然以如此低的投資額還要求那麽多權益,這樣的投資行為被視為是貪婪的,而且曾損害了Liew與企業的關系,但最終讓Snap妥協的是光速創投在矽谷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據彭博社的統計,光速創投的投資人即有限合夥人(LP)也將從中獲取暴利,它們包括AT&T、波音、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加州、伊利諾伊、密歇根、紐約和田納西公共養老基金。

Liew在上周Snap上市後的采訪中表示:“過去五年中,和投資人的關系難免會有摩擦,但是我們的工作是用資本來回報有限合夥人。Snap終於上市了,我們覺得自己的使命達成了,這種感覺很好。”

除了Snap之外,光速創投還有其他消費級技術公司的投資,比如美國訂餐搜索引擎公司GrubHub和智能家居公司Nest。前者已經於2014年上市,Nest則於同一年被谷歌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低調的“技術派”風格

但光速創投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企業級公司的投資上。公司以合夥人Ravi Mhatre為中心,投資了包括AppDynamics、MuleSoft和Nutanix在內的企業級軟件服務公司。

之所以敢於對這些企業做出大膽的投資,是基於光速創投對技術的精通。一名軟件公司的創業者和投資人Jason Lemkin表示:“和很多投資人根本不懂或者懶得去學習不同,光速創投對技術的深度掌握和對頂尖工程師價值的判斷令人驚嘆。他們也耐得住寂寞,不嘩眾取寵,一切都暗自進行。”

在Snap上市之後,光速創投聯合創始人Barry Eggers對於公司晉級全球最大風投資本之列態度也非常謙遜。他說:“我覺得我們可能剛剛開始進入這個階段,還沒有真正到達。”光速中國合夥人宓群也非常低調地以“上市後靜默期”為由,婉拒了對Snap上市置評。

光速創投看好中國和印度的互聯網市場,分別在這兩個市場設立創投基金。光速中國的投資集中於企業軟件服務、硬件、電子商務、工具軟件、社交網絡、智能家居、醫療和金融等,已經在中國投資了超過60個項目,其中包括企業級技術和消費級技術公司,還包括大量的互聯網應用平臺,如大眾點評、途家、e代駕、房多多、杏仁醫生等。此外,光速中國還投資了大量的互聯網科技金融初創公司,比如中國比特幣交易平臺BTCC、比特幣錢包Blockchain,以及金融搜索平臺融360和P2P平臺拍拍貸。

宓群去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光速中國不激進投資互聯網金融,會更多關註企業服務里的SaaS、雲計算、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的投資機會。”這意味著在中國,光速創投仍然延續了“看好強技術創新公司”的特色。

從光速中國的合夥人背景來看,也是擁有“強技術”的專業型人才。宓群畢業於普利斯頓大學,獲得電子工程碩士學位,曾在英特爾公司總部擔任工程師,後擔任谷歌公司投資並購總監,先後投資了百度、趕集、迅雷、大眾點評等一系列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光速中國另一位合夥人韓彥曾是微軟的軟件工程師,後來加入咨詢機構麥肯錫,是中國最早一批出來做風投的。兩位合夥人都是典型的技術投資派投資人,他們憑借在互聯網IT領域的經驗,促成了光速中國從一開始的傳統行業成長期投資轉變成2008年之後的早期互聯網領域的投資。

宓群還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以及企業服務和IT三個板塊是光速中國未來主要投資板塊。“互聯網+結合了互聯網的技術性和傳統行業的盈利性,是中國特有的經濟突破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89

【TMT】對尚未盈利公司如何估值最合適:從SNAP估值方法錨定新三板創新企業的真實價值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840&summary=

【TMT】對尚未盈利公司如何估值最合適:從SNAP估值方法錨定新三板創新企業的真實價值

Snap公司概況

Snapchat是一款由斯坦福大學兩位學生開發的一款“閱後即焚”照片分享引用,於2011年9月正式上線。利用該應用程序,用戶可以拍照、錄制視頻、添加文字和圖畫,並將它們發送到自己在該應用上的好友列表。Snapchat主要的受眾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青年人。上億用戶的主體基本上都是這些追求“炫酷”視頻的人士。



Snapchat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於照片的定義——讓人們得以“即時表達”,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拍下照片告訴人們你在哪里,在做什麽,心情如何。Snapchat鼓勵用戶用照片代替語言來“說話”。



從分享照片的數量上看,Snapchat自2011年成立以來,迅速得在Facebook和Whatsapp等一系列主流社交軟件中占得一席之地,並且在2016年從分享照片數量而言超過這些主流社交平臺。從分享的視頻數量來看,從2014年第四季度-2015年啊第三季度,Facebook平臺上分享視頻數量要略高於Snapchat,並且Snapchat在2015年第四季度仍然沒有達到Facebook在2015年第三季度80億視頻分享的數量。

Snapchat主要功能



首先,Snapchat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閱後即焚”,即短暫的照片生命期,發送給好友的照片可以在10秒消失。其次,人們在Snapchat時間線Story里面向好友展示自己的生活,同時在Discover平臺上觀看其他品牌設計的推廣視頻。特別的是,Story保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Discover頁面也是用戶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主題並不強制推送。再者,2016年9月,Snap公司發布了具有攝像功能、115°廣角並且可以將攝像短片無限傳輸分享的智能眼鏡Spectacles。



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社交應用Snapchat母公司Snap於2017年3月2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24美元,上市首日收盤價為24.48美元,總股本11.57億,開盤當天市值達340億美元,也讓這次IPO成為2017年最值得關註的科技公司IPO。

Snapchat股價及市值



從股價圖中可以看出,上市後第一天的平均股價為24.24美元,比發行價17美元高出42.59%。根據圖中每天的平均股價,,Snapchat市值在226.7億美元到314.2億美元之間。



高估值背後的支撐來源於大量廣告上看中Snapchat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度和影響力。從年齡分布圖中可見,Snapchat23%的用戶年齡在13-17之間,37%的用戶年齡在18-24之間,26%的用戶在25-34之間,這些年輕且具有消費能力的用戶合起來占Snapchat總用戶群的86%。根據美國總人口約3億人計算,約有2.58億人在是Snapchat的用戶。

Snapchat用戶粘性



將Snapchat的活躍用戶數按地區分為北美地區,歐洲和其余地區。在三大區域中,北美地區使用Snapchat的用戶活躍數量較高。因此,著重分析Snapchat在美國的活躍用戶數量。



從兩年的活躍用戶數量來看,2016年每一季度的DAU比2014年每一季度的DAU同比分別上漲165%,151%,147%和123%。



Snapchat在2014年時在全球擁有2.48億活用用戶數,這個數字在2015年增加都了3.79億,上漲了52.82%,而去年,DAU的數量上漲到了5.93億人。值得註意的是,雖然擁有靚麗的用戶數據,但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公司連續處於虧損狀態。

Snapchat財務數據



雖然從2014年到2016年Snapchat的收入在迅速增加,但是損失仍然高於收入,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



Snapchat在2016年的收入高於2015年,同時2016年虧損高於2015年,所以對這類尚未盈利的高增長的創新公司估值案例,給我們研究新三板一批互聯網企業或者大市值平臺型未盈利企業提供了研究案例。

現金流量折現法

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據此計算出公司凈現值,並按貼現率這算,從而確定公司現在的估值。

SNAP估值假設

1)通過分析Snapchat資本結構,由於Snap公司沒有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所以根據股本和優先股分別占資本總額的比例,即權重再分別乘以成本,得到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8.5%。另外由於Snapchat只有股本,因此將貼現率平均值設為9%。




2)根據Snapchat招股書說明,預計其將會在6.2年以後開始盈利,因此將凈現值模型的時間長度定為10年,也因此將Facebook,Twitter和網絡服務&社交媒體行業在未來五年收入的預期平均增長率作為衡量Snapchat未來收入的平均增長率,取55%左右。



3)根據從開盤以來的股價,假設Snapchat平均股價為20.00美元。

估值過程

假設Snap公司永續經營,並以2016年的財務數據為估值模型的基數,以2027的預測為末期數據,得到公司自由現金流在2022年,即第六年的時候為正,將公司自由現金流通過貼現因子得到公司自由現金流的現值。



估值預測


同行業比較估值法



比較對象

首先選取Snap公司的可比對象,根據Snap公司所屬的行業,我們選取了如下7家國內外互聯網服務與社交媒體企業,由於無法獲得Snap3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所以根據Snap的1年收入增長率來看,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Amazon都是高於均值和中位數的。另外從活躍用戶數量來看,Facebook的1,227DAU是表中的最大值,Twitter的319MAU則低於Snapchat的活躍用戶數量,因此選取Facebook和Twitter作為Snap公司估值的比較對象。



從市值和活躍用戶數量來看來看,Snapchat規模處於Facebook和Twitter之間,然而Snapchat的市凈率和市銷率都高於Twitter和Facebook,年收入和市盈率卻都低於Twitter和Facebook。

基於日活躍用戶數量(DAU)的估值






單用戶權益價值估值法




由於Snapchat有巨大的活躍用戶數量,但其缺少如市盈率和盈利依據等的財務數據的支撐,因此我們基於月活躍用戶數量所對應的權益價值來進行估值。雖然Snapchat在18-35歲的年齡層中具有較強的滲透性,但是由於這類年齡層的用戶缺乏穩定性,因此在這個估值模型中采用月活躍數量用於體現用戶對於社交媒體平臺的習慣性和依賴性。另外,在Snapchat的資本構成中股本占了總資本的91.90%,因此選擇用股本的價值作為企業價值的最主要部分。

單用戶平均收入估值法(ARPU)





基於一級和二級市場增值比率的估值法



估值法之比較

從Bloomberg數據得知目前Snapchat當前市值為271億美元,企業價值為262億美元,通過下表可以得到因此在5種估值方法中,通過現金流貼現法和單用戶權益價值估值法和單用戶平均收入估值法的出的結果都與目前的市值較為接近。

通過日活躍用戶數和上市後第一天市值/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估值得出的估值範圍較大,可能是因為日活躍用戶數的不穩定性。而最後一種估值方法雖然囊括了Snapchat的市值和價值數據,但是其估值區間過大,可能是由於雖然在互聯網服務與社交媒體行業內Facebook和Twitter是比較適合Snapchat的比較對象,然而這兩家公司之間的差距較大,因此導致估值區間較大。




在這5種估值方法中,現金流貼現法屬於絕對估值法,比較依賴公司給予的盈利預測,事實情況也最為接近Snap公司上市後交易市值,其次由於Snap公司的權益價值較為固定,所以單用戶權益估值法要比單用戶平均收入法相對更為合適。因此,結合現金流貼現法、單用戶權益價值估值法和單用戶收入估值法各自的特點,綜合以上方法,我們可以大致後獲得Snap公司212億美元~325億美元的估值。

新三板中新興行業或平臺型尚未盈企業的估值

在新三板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中,神州優車、恒大淘寶、鐵血科技、酒仙網、中業科技、祥雲信息和泰聚泰都在各自的領域具有強大的用戶基礎,構建了良好的平臺,盡管目前仍處於虧損中,但無論如何這些公司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之前對這些公司的估值缺少系統性方法,我們可以借鑒snap的估值方法進行相對合理的估值。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32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4):Facebook出大招!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為哪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4/164581.shtml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4):Facebook出大招!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為哪般?
一個胖子的世界 一個胖子的世界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4):Facebook出大招!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為哪般?

巨頭面對新銳的後來創新者,究竟該采取什麽樣的競合策略?新銳的創新者,又當如何應對?

來源 | 一個胖子的世界(ID:we_the_people)

文丨錢致遠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1):我們之前理解的閱後即焚可能是假的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2):為什麽Facebook註定了抓不住閱後即焚的機會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3):巨頭Facebook的抄襲為何以失敗而告終?

題記

Facebook終於被逼放大招了,花了非常大的代價購買了WhatsApp,為什麽?如果不收購的話,Facebook將會怎麽樣?

2

當年QQ出售要價100萬,為什麽沒人要?

當年微軟出價20億美元,為什麽Google沒有賣?

當年雅虎出價10億美元,為什麽Facebook沒有賣?

如果真的賣掉了,歷史又將會怎樣?

巨頭面對新銳的後來創新者,究竟該采取什麽樣的競合策略?

新銳的創新者,面對巨頭的重金收購誘惑時,究竟應該采取什麽樣的策略?

雙贏的迂回式創新的基本競合策略是什麽?

正文

面對Snapchat這些後來創新者咄咄逼人的挑戰,Facebook有些坐不住了。尤其在前面放了兩個小招都失效的情況下,一個就是準備30億美元現金收購Snapchat,被直接拒絕了。另外一個就是,幾年之內成立了一個創新實驗室,開發了幾款產品試圖能夠模仿,挑戰Snapchat公司,但都功敗垂成。

所以Facebook最終放了兩個大招。一個就是,花了190億美元現金加股票收購一款應用叫Whatsapp。另外一個就是,全力以赴來支持自己早年收購的一家公司的一款應用叫Instagram,全力支持Instagram發展,來挑戰和阻止Snapchat。

這兩個大招的效果怎麽樣呢?我們接著往下說。

3

首先看收購Whatsapp。收購Whatsup在2015年2月份花了190億美元,其中160億是現金,30億是股票。這個收購案非常大了,因為首先160億美元占了Facebook的那個時候整個公司現金總量的差不多1/3。Facebook發展這麽多年,包括上市收的錢,總共也就四百多億美元,花了1/3來收購。

另外一個,Whatsapp那個時候已經有十幾億的用戶量,Facebook收購它,一下子把公司往前大發展了一步,Facebook為什麽要花這麽大代價做這麽大一個收購呢?因為如果Facebook再不做的話,就要被擋在移動互聯網門外了。

因為我們知道現在全世界三款最主要的移動互聯網IM,就是即時通訊軟件,一個就是我們國內的WeChat微信,還有一個是歐美比較主流的Whatsapp,另一個在東亞、東南亞這一帶叫Line。

如果Facebook這三家都沒有參與的話,那麽Facebook就基本上被擋在移動互聯網的主流應用之外了,Facebook畢竟是從PC時代起家的,PC時代的社交網絡霸主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下子被拋到後面,所以有點著急了。

我們看一下這個收購對我們有什麽啟發或者啟示。第一個就是,看一下Whatsappp為什麽值這個價格,為什麽Facebook會如此青睞它?這個就要從早年的歷史說起,就跟我們之前分析Snapchat的早期歷史一樣。

4

一個成功的創新,像Whatsapp也是一次成功的創新,也是短短幾年之內從零開始。一兩個工程師從車庫開始,突然有一天腦洞大開,突發奇想說要做個應用,這個應用幾年之內在Facebook和谷歌等巨頭的眼皮底下成長起來,成長為大家花重金購買的一個對象。

很多人說我知道啊,Whatsapp不就是移動互聯網IM即時通訊軟件嘛,網上大家進行聊天社交,這是現在的一個總結,往往也是事後的。剛開始做的時候,大家還沒有想這麽遠。

那個時候創始人有一天發現了一個機會,當然之前,他已經嘗試過幾個創業方向,都無疾而終了。然後他發現很多在美國留學的或者工作的東歐人,他們經常要與自己老家的親朋好友聯系,老家的親朋好友聯系一般經過這麽幾個方式。

第一個方式就是發郵件,發郵件大家都用過,一來一往,時間延遲比較大。另外一個就是打電話,但打電話有個問題,就是都是國際長途。老家有個親朋好友打電話給你,有可能你正好不在,有可能你不方便接電話就說了一兩句,說不好意思我要忙了,那我們什麽時候約了再打,這個電話就白打了。那我們大家可以發個短信預約下,問你什麽時候有空,有空我們打電話聊一下。但考慮到國際短信費也是比較貴的,一條短信比方說1歐元的話,那發兩三個短信也是比較貴的。

所以有這麽一個用戶群,他們在這麽一種場景下,他們有一個越洋電話的需求。就是有一個痛點,這個痛點長期以來存在,之前的解決方案,要麽就太昂貴,要麽太麻煩。比方說你也可以發郵件提前預約打國際長途。所以當時沒法解決,大家只能忍氣吞聲了,只能容忍著,直到有一天,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發現這個需求有一家公司能解決了。

Whatsapp這個應用很簡單,你裝上了之後,這個應用你可以在里面操作一下,改變自己的狀態。比方說我上課了,我把它設置一下我在上課,我在遊泳或者我馬上要睡覺了,就是最簡單的一個狀態提醒。你更改了你的狀態提醒,你的親朋好友在越洋的那一邊看到了,看到了就可以擇機酌情,跟你進行國際長途聯系。

這樣的話,這個早期的一個應用,一下子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所以安裝量一下子就鋪開了,但是這個安裝量畢竟是從0到1的第一步。它解決的是特定人群特定場景下一個特定需求,這個需求用特定的方式往往是比較簡單,比較冷門的方式解決的。一般人想不到,你也看不見,也符合看不見想不到的規律。

但是當移動互聯網繼續往前發展iPhone3Gs、4、4s,安裝量越來越多了之後,這個應用就可以直接發短信,大家可以直接聊天,就成了我們現在慢慢看到的雛形。

所以這就是Whatsapp從0到1的創新歷史,我們也是回到它早期的歷史迷霧當中去,挖掘它成功的邏輯。它必須在從0到1的過程中尋求突破,形成爆款,才會有後來的發展。如果你只是等到移動互聯網,等到智能手機功能比較完善比較普及的時候,我開發一個IM給大家聊天。

除了像國內的騰訊相對特殊一點,它是後來者,它來的比較晚。但是微信推出之後,瞬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取得覆蓋,反而把前面一些這已經走了一段路的IM給擠出去了。

但是在歐美市場上Whatsapp是走的最早的,就是一步一步迂回發展起來的,最終做大了。大到Facebook橫在前面,把Facebook給攔到了移動互聯網的門外。所以這也是為什麽Facebook花重金去買它,不花重金可以想象,如果Facebook現在還只是PC時代的社交網絡,那Whatsapp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可以想象如果Whatsup發展到跟微信一樣的話,那Facebook麻煩就大了。

第二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Facebook為什麽要花這麽大的價錢去買。如果你不花這麽大的價錢別人不賣,不賣後果非常嚴重。因為有一句話說的就是,假如你是一個中老年人,你已經很成功了,但是你知道一個年輕人可能是你未來的終結者,或者是你未來全部的希望所在,或者是拯救者,那麽你今天以什麽價格把它買下來都是值得的。

但是悲劇往往發生在,花錢少的時候我們沒有在意這個事情,或者覺得不值得花那麽多錢去買。直到後來等你想買的時候,不得不買的時候高攀不起。所謂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所以Facebook為什麽不在三年五年之前把Whatsapp給買下來,這就又符合我們前面說的迂回式創新在早期的時候,你要麽看不見,一兩個工程師從車庫開始。

或者說你看見了,但你看不起,不就是一些東歐的人在歐美在美國生活工作,跟他們以前的親朋好友聯系的一個狀態提示器嘛,方便大家打國際長途的時候來提前查看一下。你說這個應用有什麽前途?

等到後來更多的人裝了之後,發一些短消息,不就是感覺是一個互聯網的短信系統,哪怕你短信發的也是跨洋的,就省點費用,這個也沒什麽特別價值。直到後來發展用戶數越來越多,更多的用戶甚至本土的美國用戶也用的時候,大家就相互之間突然發現,原來我們可以發這麽多短信,不可想象的。這時候等你再去參與的時候,你發現來晚了,這時候價格更大,想要買車票,花更多的錢吧。

這個其實就有點像早年我們聽說過的例子——騰訊,馬化騰有一段時間比較困難,QQ到處去兜售。100萬馬化騰特別想賣掉,但沒人要,有人願意只出六十萬。馬化騰拜見了一個互聯網大佬,那個互聯網大佬說,100萬買你的這個東西,不是我出不起這個錢,如果我要覺得你有價值,我50萬自己做就做出來了,我為什麽給你100萬?

之所以不做,是因為我覺得你這個QQ沒前途,因為那個時候門戶網站郵箱才是正途,你給你的非主流用戶的一些邊緣的小零星用戶一天到晚掛在網上,做個網上尋呼機,聊聊天,鬼知道有什麽用呢。而且美國互聯網聖地就沒有成功的參照物,所以直接pass,當然後來騰訊讓大家高攀不上了。

所以迂回式創新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即使你的對標的競爭對手就是巨頭,領先者,其實是有機會在早期跟你進行深度合作或者購買的,但是以各種理由就沒有成功,直到後來,要麽大家還是各自為戰,但是被顛覆被挑戰的滋味很難受,要麽就是花重金去購買。

比方說,我們知道微軟當年試圖購買過Google的,但微軟出價20億,覺得20億已經到頂了,不能更多了。但Google兩兄弟的意思,你要再高一點就好了。

如果當時微軟出100億,我相信Google倆兄弟就心動了。你要拿一筆錢去砸,震撼一下,兩個窮學生一輩子就沒有見過這麽多錢,想象不出自己一輩子還能賺這麽多錢,他就動心了。

20億你給幾撥投資人分完了,創始人自己分就沒幾個億了。幾個億大家覺得這一輩子,也不是說見錢眼開對吧,大家都是有理想的人,為這個錢不會把它賣掉,除非你特別震撼。

但對微軟來講,我可以20億已經是不能再高了,為什麽?我都不知道你怎麽賺錢,不像微軟我賣一份拷貝賺一份錢,賣一份拷貝賺一份錢。我的商業模式很清晰,你Google看起來是互聯網大家比較喜歡的應用,不就是搜索嘛,但是你怎麽賺錢呢?不知道。

或者你能賺到大錢嘛,也不知道,給你20億,那真是已經網開一面。否則就按照正常的投資決策流程,根本不可能買你,談不下來。那談不下來之後,愛理不理,總有一天高攀不起。

其實當年雅虎也是試圖購買過Facebook,出價10億美元,Facebook也不賣,如果能夠出個三十億五十億甚至一百億的話,Facebook要是賣給雅虎了就好了,雅虎今天走到這麽一個結局也讓人唏噓不已。

但如果Facebook現在屬於雅虎的,那完全就不一樣了。包括前面說的Facebook和Google各自都以30億美元40億美元購買Snapchat,Snapchat明白,僅僅是Snapchat上市當天達到了三百多億美元的市值,如果出價高一點也許就賣了。

所以歷史就是這樣,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了。因為為什麽那時那刻出的價格一方出的很高了,另一方面還不動心,那是因為大家對未來的成功,已經成功的價值評估不一樣。

你可能覺得這個年輕人將來會有比較大的前途,年輕有為。但是你沒有想過他的成績會那麽大,他會那麽的成功,成為未來的巨頭,甚至成為你的killer,或者是你的拯救者。

因為你按照傳統的價值分析方式和邏輯來出價的,但這個傳統的就是你自己成功的歷史過程中你總結出來,你再套在一個新的年輕的項目身上的時候,怎麽算都不劃算,不值那麽多錢,這也是不對稱認知的一種方式,大家談不攏。

如果你能跳出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固有邏輯與價值評價方式,你真的能夠看到它未來不可限量的成長空間,出大價錢,相對來講,大價錢都是值得的,當然這個大價錢比起你後面付出的代價,其實還是小很多。

那下面一個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巨頭把成長過程中年輕有為的公司買下來了,那麽是不是歷史就很順利的往前發展呢?我們講這個不一定了,因為什麽?一旦嫁入豪門,那麽你受到商業規範,規矩比較多,受到了束縛,反而這個項目可能就變成中規中矩了。

就像我們知道的QQ,QQ其實也是有個對標對象的,就當年以色列的叫ICQ。ICQ後來被賣掉了,賣給了美國的AOL美國在線。但是賣給AOL幹什麽用呢?它成為龐大體系里面的一個小角色,它成了一個工具,成為服務AOL主力用戶群的一個聊天工具。

一旦成為聊天工具,就固化同化工具化和矮化了。創始團隊走了,然後再整個大的體系內部把這個工具做好就行了,至於這個工具有什麽其它的發展,有沒有新的用戶群,甚至其它的商業變現方式,就不重要了,就沒人理了。

反而騰訊的QQ賣不掉之後,只能硬著頭皮,然後過程中找到了變現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多發展。比方說,曾經有一段時間跟中國移動如膠似漆。大家想象它跟中國移動有段時間如膠似漆的時候,通過SP扣費賺取了一桶金。

後來通過遊戲,大量的遊戲愛好者,其實本人也是QQ的玩家,遊戲是騰訊的主營業務,騰訊也成了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

所以這種靈活而又野蠻的生存法則,逼迫也好或者驅使也好,一個成長中的創新公司不斷的去探索一切可能的生存空間。反而被一家大公司花錢買了之後,嫁入豪門反而被各種束縛,同化工具化和矮化,反而沒了大未來。

比方說有一個例子是Skype,視頻聊天的,被微軟以8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這是微軟歷史上花的最大的一筆錢。因為微軟錯過了好多公司,錯過了早年的Google,甚至也錯過了雅虎,當然試圖有一段時間以四五百億美元收購雅虎的,但雅虎堅決不賣。當然,現在來看雅虎當時應該賣的,因為雅虎已經過了它的高峰期,後面Google上來了。

所以當微軟再決定進入互聯網領域的時候,Skype就收入囊中。它把Skype收入囊中之後,嵌入到它的Office系統里面,它的設想就是我的用戶群,每天可能是數億人用office。比方說大家都在編輯Word Excel,這時候大家有一個遠程視頻通訊的需求,那正好一點我們就進行視頻聊天了,就進行辦公協同了。

看,又是一次典型的同化工具化矮化固化僵化。Skype再也不會去想著其它的方式去多元化發展,野蠻靈活的生存,然後創造一個全新的領域,就變成永遠是工具了。這樣的話,這個項目就是賣掉了,但是從創新的角度來講,它就死掉了。

所以我們得感謝歷史上那些年輕有為的產品和項目,沒有被巨頭給霸占掉,對我們的用戶來說是非常幸運的,包括Google、Facebook都是這樣的。

但這個邏輯大家就感覺很微妙,那你究竟說是巨頭該不該把它買了呢?他們該不該賣給巨頭呢?賣了之後,又改變了它的結局,就有點像蝴蝶蝴蝶效應的感覺。

其實背後的核心邏輯也很簡單,從巨頭角度來講,其實應該收購,它有錢,而且是未來的大機會。但是收購之後,我們應當做什麽?

不能簡單的一體化,應當讓它還是相對獨立,最好是完全獨立發展,給予獨立的發展空間。但是母體,母公司必須註入資源,這樣的話資源給它,它獨立發展,給它添磚加瓦加把力。這樣的話,這個項目可能就發展的更順利,否則的話,那這個項目可能就扼殺掉了。

早年大家吃的虧多了,所以現在很多收購案之後,大家也慢慢明白了。比方說國內的微信其實也是獨立發展,並沒有被QQ給同化,工具化矮化。它就是相對獨立發展,反而騰訊QQ的母體的資源給註入到微信里面。

支付寶也是這樣,很快就獨立出去變成了螞蟻金服,獨立發展。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像國外的PayPal,作為一個支付工具被eBay收了之後,就主要為eBay服務了。那PayPal的成長相當程度上就是受制於eBay的發展。包括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後期也得到了非常大的獨立發展空間,Facebook也註入了很多資源。

Facebook 收購 WhatsApp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78

Snap擬明年上市 估值1950億

1 : GS(14)@2016-10-09 01:38:24

【明報專訊】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即時通訊軟件Snapchat母公司Snap Inc.計劃最快明年首季於美國上市,估值料高達250億美元(折合約1950億港元)。若其成功上市,或將成為阿里巴巴之後最大間在美國上市的企業。

阿里巴巴後美最大IPO

報道表示,Snap Inc.預期最快於明年3月在紐約上市,估計將於今年底前提交相關文件,但目前仍未僱用投行進行上市事項。該名消息人士又稱,Snapchat控股公司最近改名為Snap,目標是發展更多Snapchat以外的產品,包括該公司近日宣布即將發行首個硬件產品;上市所得資金料有助其併購AR(增強實境)及VR(虛擬實境)領域的企業。

事實上,早於今年5月,Snapchat曾經進行融資,當時估值178億美元(約1388億港元)。此外,雜誌《Business Insider》表示,Snapchat通過上市融資,將有助其與Facebook及Google等巨頭競爭;有趣的是,Facebook早於2003年曾嘗試以30億美元(折合約億234港元)洽購Snapchat不果。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64&issue=20161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76

Snap擬集234億 公眾股東沒投票權

1 : GS(14)@2017-02-05 10:30:57

【明報專訊】通訊軟件Snapchat開發商Snap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首次公開招股(IPO)申請書,料將於3月首周在紐約證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SNAP,初步擬集資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上市後市值估計達250億美元,將會是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後,科技公司在美國最大型的IPO。今次IPO僅發行沒有投票權的A股,是歷來首家在美國IPO發行全無投票權股票的公司。公司創辦人Evan Spiegel和Bobby Murphy將擁有近九成投票權。若其中一人身故或喪失正常能力,將由另一人持有其投票權。按兩人持股量計,上市後兩人身家各達37億美元(約289億港元)。

阿里後最大科網IPO

根據Snap提交的文件,在截至去年12月的財季,其每日活躍用戶達到1.58億,按年增長48%,用戶年齡集中在18至34歲,吸引大量廣告收入。Snap在2016年收入為4.045億美元,是2015年收入的7倍,不過由於為數據儲存、市場推廣及研究投入大量資源,期內虧損達5.15億美元。分析師預期,Snap在2017年有望實現10億美元收入。不過Snap將盡量避免以用戶增幅來衡量公司的價值,以免步twitter的後塵,在用戶增長乏力後股價持續下滑。它的策略是吸引用戶增加使用時間,以瀏覽更多廣告。

永不損害創辦人控制權

根據招股文件,Snap採用三層股權結構,助創辦人緊握公司控制權。 今次上市公開發行的普通A股沒有投票權,投資機構手上的B股每股有1票投票權,而兩位創辨人持有的C股每股有10票投票權。 Snap在招股書中承認,不知道有其他任何公司在美國完成無投票權的首次公開募股。Google和facebook也有多重股權結構,卻未曾以一類沒有投票權的股票進行IPO。這意味Snap日後增發股票集資,也不會損害創辦人的控制權。

這種多層股權結構常見於媒體巨頭,以維護編輯自主,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和二十一世紀福斯也採用這種結構。Google把此做法引入科網業,2004年申請上市時形容自己將傳媒和科技行業結合,需穩定和獨立性。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8&issue=20170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83

Snap招股加價至逾17美元

1 : GS(14)@2017-03-03 00:43:26

【明報專訊】閱後即焚軟件Snapchat的母公司Snap將在美股周三收市後為其首次公開募股(IPO)定價,周四開始交易,這將是阿里巴巴自2014年上市以來最矚目的科技企業IPO。《Business Insider》引述知情人士稱,Snap股票獲10倍超額認購,招股價定價傾向介乎17至18美元,高於之前預計的14至16美元區間,公司市值料將高達250億美元。

Snap早前要求參與IPO的機構投資者同意在上市1年內不拋售股票。這些大型投資者獲分配的股票,約佔此次發行股票的四分之一。1年鎖定期較常規時間長,有助抑遏股價波動,可能從而提振了IPO的需求。

Snap雖以社交軟件稱著,卻以相機公司自居,去年推出可拍攝影片的Spectacles智能眼鏡。至於科網巨擘Google之前推智能眼鏡失敗後,正研發可拍照的帽子。根據科技網站CNET報道稱,Google剛獲一項頭戴裝置的專利。根據該專利,Google設計了一款可拍照片和影片的帽子,可將影像和GPS數據上傳到社交媒體。新專利或助Google與Snap的Spectacles競爭。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00&issue=20170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