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的熱鬧看完了,更重要的是Snap究竟做對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4/161665.shtml

上市的熱鬧看完了,更重要的是Snap究竟做對了什麽?
IDG資本 IDG資本

上市的熱鬧看完了,更重要的是Snap究竟做對了什麽?

對於Snapchat,你有什麽想要改變的嗎?

本文由IDG資本(微信ID: idg_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

萬眾矚目的 Snap 終於上市,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後美股最大規模科技 IPO,首日便暴漲44%,市值達到340億美元。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Snapchat就等於“閱後即焚”,殊不知它已推出類似朋友圈的Stories, 新聞聚合平臺Discovery,視頻直播Our Story,豎屏迷你劇等業務……

而當人們糾結於它到底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還是Twitter,創始人 Spiegel 看到的則是社交媒體從“累積型”到“即時性”的趨勢變化。以下是Snap創始人 Evan Spiegel 在2015年Recode大會上的對話實錄,IDG君精選其中15問,與你分享。

Q1:談談 Snapchat 產品的現狀與發展軌跡?

Spiegel:Snapchat 故事的起點是相機。從相機拍攝照片,進化到拍攝視頻,我們把這個功能做得非常簡單,用戶只要按住屏幕就可以開始錄制,後來我們又添加了各種編輯工具,用戶可以加文字,特效,濾鏡等等。

當然我們圍繞相機的進化做了很多努力。現在你看到的Snapchat中有三個主界面,從左到右分別是聊天(chat)、拍照/視頻(camera)和故事(stories),而且三個界面可以自由切換,分別對應通訊、相機、內容三大塊業務。

最近(指2015年6月)我們的業務重點轉到媒體內容服務Discover,在原本UGC的基礎上增添了社論的視角。

ff62abed844da066061faa32887274dd

Q2:你想做什麽?你從CNN挖走大牌記者負責新聞業務,同時又生產原創內容,你是想建立一個新形式的媒體公司?還是要通過買下內容公司來開發新的服務?

Spiegel:還是為了打造 Stories 這個產品。我們上線了“Our Story”功能,在熱點類事件/活動中,用戶可自發上傳視頻至該頻道,形成熱點事件的“直播流”。想象一下,當很多用戶這樣做時,某個新聞事件就有了成千上萬普通人的視角,而不僅限於以往少數幾個媒體視角。

1541fcd6a902651d35e9945510cdbeb8

但問題是,我們在做這個產品的過程中發現,少了媒體視角還是不行。於是,我們又在產品里嘗試為新聞工作者搭建一個內容平臺,同時也滿足用戶的內容需求。

Q3:關於Discover平臺,Snapchat與內容出版商的關系如何?對他們來說,Snapchat意味著什麽?

Spiegel:我必須要承認(盡管我的團隊聽了可能會不高興),但我們在內容制作水平上真的遠不及我們的內容合作夥伴,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不擅長做這個。但當我們開始著手搭建Discover的時候,我們跟一大圈子媒體人去做交流,不管是出版商,還是編輯,作者……我們與他們探討了各種可能的合作方式。

Q4:我們看到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在亞洲,很多IM起家的公司都發展很好,並逐漸成長為平臺型公司,對此你怎麽看?

Spiegel:我同意。聊天發消息在智能手機上可能是最高頻的用戶行為,我想很多做IM的公司都打著這樣的算盤——每天有這麽多用戶在我的應用上聊天,那麽在他們等待回複的間隙,是不是還要找點別的事做?這樣的碎片時間就可以由平臺提供其他內容/服務來滿足。

Q5:Snapchat上線了支付/轉賬功能 Snapcash。微信和Line都在IM的基礎上不斷添加新的功能,Snapchat也會這樣發展嗎?

5b623cf3f93517b66d9fdf8880813b21

Spiegel:我想專註和簡單是極其重要的兩件事。說實話,我也說不準,但我想,我們擴展出來的功能一定是自己有信心做好的那類。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一定要做業內的第一個嘗鮮者,但我們想要第一個把一件事做成功。所以,即使我們有能力去做各種服務的分發,我們也會持極為謹慎的態度,一定是想清楚再去做。

Q6:你用什麽樣的指標去衡量Snapchat的用戶群,頻次,忠誠度和粘性?

Spiegel:這是行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關於月活躍用戶、日活躍用戶,從來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團隊對DAU的定義都不盡相同。比如有的認為每天登錄兩次及以上就算活躍,有的認為30天內每天登錄才算活躍。更糟糕的是,我們無法衡量一個活躍用戶的參與深度。

Snapchat 現在(2015年6月)在發達國家市場的日活用戶接近1億,更讓人激動的是,其中有 65% 的日活用戶每天都會產生新的內容,這就可以衡量用戶的參與度。

Q7:為什麽你不傾向於用月活指標,而用日活?

Spiegel:事實上在公司內部,我們使用的指標是“小時活躍用戶”,因為現在人們整天都在用手機。

Q8:回到產品。你覺得Snapchat 足夠好用和簡單嗎?

Spiegel:“讓產品變得更簡單”對我們來說始終是一個重要的目標。所以我們不斷在做減法,讓產品的界面更少,按鈕更少……等等。當然,做減法的背後,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提供新形式的服務,它不能是桌面應用的變體。雖然這樣的創新對用戶來說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和學習,但我想這也正是用戶覺得Snapchat有趣的地方。

Q9:對於Snapchat,你有什麽想要改變的嗎?

Spiegel:太多了。比如,我們正在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到底要不要用按住不放的方式來錄制視頻?現在,用戶需要用手指一直按住手機屏幕。對我們來說,這當然是一個用戶參與度的重要標誌,但同時,用戶無法錄制更長時間的視頻。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一開始做這個功能的時候,還沒有截屏API……

Q10:你更想要吸引什麽樣的用戶群?

Spiegel:我們更關註用戶的參與度而不是用戶規模。所以我們非常專註,要確保用戶真正喜愛Snapchat的產品和服務,另外還要進一步提高用戶粘性。

Q11:對矽谷怎麽看?畢竟Snapchat是一家洛杉磯的公司。

7a9a0143f406ac7ae7cf7aab425e0f64

Spiegel:矽谷是科技互聯網變革的發源地,這點毋庸置疑。但我們也愛LA,尤其是一出辦公室的門就有海灘。另外,與矽谷保持一定距離反而有好處,我們能更專註於自己的業務。個人而言,我更喜歡LA的生活方式。

Q12:你如何看待社交行業版圖?你的競爭對手們,Facebook也想提高粘性,正發力內容,Twitter 也在拓展新服務(最近WhatsApp也推出了閱後即焚功能)

73ae849cb858e58c4c68e9dccc989359

Spiegel:我們去看社交媒體的趨勢,會發現是從“累積模式”(以Facebook為代表)向“即時表達”/“即逝”模式(以Snapchat的閱後即焚為代表)過渡,Twitter 差不多位於兩者之間。

回到十年前,你會在某個Party上用相機去拍一堆照片,然後回到家,第二天把這些照片從相機傳到網絡上,你的朋友們才能看見。這就是累積模式下的商業模式。而新形態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智能手機賦予了人們即時表達自我的能力。

所以,snaps的本質核心就是即時的表達,Stories則是從累積維度對產品進行了功能補充,用戶也可以將內容保存下來(已上線 Memories 記憶功能,可以保存舊內容),但產品的默認模式是即時。

Q13:我發現我的孩子不願意用FB,只用Snapchat,是因為他們還沒長大?如何看待Snapchat與FB之間的差異?

Spiegel:如果時光倒流回18個月之前,幾乎沒有人在用我們的Stories功能。後來,如你所知,我們陸續上線了 Chat聊天,視頻直播,Discover等功能。我們在過去這一年半的時間變化太快了。我並不認為Snapchat與FB是一種對立的關系,它們更像是哲學關系。所以我們更希望在連續趨勢中不斷去完善、叠代產品,因為它才能體現人們在自我表達方式上的選擇。

Q14:你現在如何定義Snapchat呢?它也不是單一的閱後即焚了。

Spiegel:我們是娛樂公司。你看,不管是拍一張照片還是錄一段視頻,用戶都可以加上特效、濾鏡,這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麽?

Q15:你認為自己是什麽樣的管理者?

Spiegel:我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還在努力中。我們的業務發展非常快,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跟上環境的變化,同時把自主權交給有能力的人去做新的事。但我很有決斷力,雖然也很容易改變主意,算是二者的結合吧。總之,做決定一定要快,靈活性是戰鬥力的根本。

Snapchat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