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脫硬入軟:硬件必須死——小米電視發佈的一點感想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5116945
一、小米在下一盤大棋
首先是一個問題,小米為什麼值100億美金?

前一段小米手機啟動融資,估值100億美金,我本能的以為是二級市場創業板泡沫蔓延到了一級市場,給一家手機製造商市夢率估值。因為現在的手機市場,除了三星、蘋果和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沒有哪家手機業務能超過100億美元。

很多雪友把小米定義為一家薄利多銷的低成本大規模製造業公司,現在看,確實是大錯特錯了。這不是小米這盤棋的棋路,雷軍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今天小米發佈小米電視,我重新開始認真思考小米的故事,傾聽雷軍的聲音。雷軍反覆給投資人講的故事是,小米不是一家手機製造商,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雷軍強調,小米最重要的創新是「軟件+硬件+互聯網」的鐵人三項模式。

大家明白了吧?小米在下一盤很大的棋。PE對小米的估值是按照騰訊、阿里、奇虎來估值的,小米本質上是想做一個平台。小米手機以微利甚至虧損來搶佔屌絲市場,是互聯網得屌絲者的天下的邏輯展開,小米手機不是手機,是一個流量的端口。控制了端口,掌握了通道,就可以搭台唱戲、招商引資、增值服務,想想騰訊用微信是怎麼樣把幾個新手游瞬間推到人人打飛機的地步的吧!手機等硬件之於小米,就相當於QQ、微信之於騰訊,搜索、91之於百度,360安全衛士之於奇虎……,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哪怕燒錢幾十億美金,哪怕白送倒貼消費者,小米也要拿下這些端口,也只有拿下這些端口,小米才能值100億美金。這個估值正好是僅次於騰訊、阿里的第三大互聯網公司,與奇虎並列。

二、小米的下一步棋
我認為,互聯網社會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幾張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都是互聯網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小米在穩住了手機市場之後,銜枚輕進,迅速殺入電視領域,估計$海信電器(SH600060)$ $海爾電器(01169)$ $TCL集團(SZ000100)$ $四川長虹(SH600839)$ $樂視網(SZ300104)$ 全都瞠目結舌了,家電們,顫慄吧!

雪友@方新明 認為小米不會推出小米電腦。我認為這是傳統製造業的思維,沒有一點互聯網基因,小米發佈電腦根本不會考慮投入回報問題,他看中的那張屏,那個流量端口。我的推斷是,小米電腦不僅會出,而且必須要出,這是互聯網戰略的必然結論。也許用不了多久,小米就會以同樣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發佈小米筆記本和小米平板電腦,傳統電腦市場面臨重新洗牌,我們拭目以待!

想一想,未來屌絲青年們的生活,沒事手裡拿著一台小米手機上網滾雪球,排隊的時候拿個小米平板玩手游,工作時捧著小米筆記本敲代碼,回家躺在沙發上看小米電視……四張屏,將通過軟件、互聯網連接為一體,一個小米社區,一個小米王國。就像果粉兒們通過APP Store組成一個蘋果共和國一樣,這不就是第二個騰訊、淘寶、奇虎嘛!你說到時候,小米值不值100億美金呢?

三、為什麼硬件必須死?
為什麼硬件商必須死?這是借用@不明真相的群眾 的「老二必須死」的口號。

我在思考,以後電視會不會像360一樣對消費者完全免費,簽合約機,作為流量端口靠後續增值服務賺錢……!總之,小米電視的發布是太震撼了,太顛覆了!小米電視橫空出世,傳統黑電不用看報表了,直接可以扔了,膽子大的做空吧,就像iphone剛問世時的nokia,這將是傳統家電廠商的噩夢。

很多雪友認為可能是老毛我反應過度,那麼大的工廠和市場佔有率能一下都變成廢鐵?當年蘋果發佈iphone的時候,諾基亞也是這麼想的,那時諾基亞的CEO對iphone這種花裡胡哨的產品很不在意,傲慢和偏見,結果……[摊手]

為什麼呢?

生活中離不開的幾個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這幾個屏對軟件和互聯網來說非常重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掌控;對硬件卻是紅海,是純粹的物理製造,沒有任何特殊價值。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傳統硬件商注定是要消亡的,跟企業的管理層有沒有製造業經驗和執行力沒半點關係。因為,為了戰略目的的實現,互聯網企業不但有燒錢的決心,還有燒錢的能力,因為一級市場上PE們願意高價融資源源不斷的提供彈藥。結果,就像京東顛覆蘇寧一樣,小米顛覆硬件,這就是一個顛覆的時代。這幾張屏的競爭未來都可能沒有任何利潤,甚至免費供應,甚至最後倒貼消費者。端口最終免費化,硬件商沒現金流怎麼獨立生存?傳統製造商沒有任何軟件和互聯網資源,資本市場的估值有根本不支持其燒錢血拼,如果傳統製造業務產生不了足夠的現金流,最後的命運就是二條路:一是被消滅;二是淪為附屬的硬件提供者被軟件商收購。

在一個顛覆性的時代裡,一切皆有可能……

結論:脫硬入軟,顛覆性時代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硬件沒有護城河,Nokia、Moto的命運就是縮影,遲早都得淪為軟件和互聯網企業的附屬。因此,作為投資者,我們要賺錢,而不是去陪葬,要投就投經營軟的商品的企業,白酒、醫藥、能源、貨幣、TMT……

某些硬件商,可能相對來說受互聯網衝擊小,暫時不會被顛覆,例如傳統製造業的汽車、白電等,但誰能想到tesla等新技術的顛覆呢?白電業未來會不會也有tesla、小米等行業的顛覆者出現呢?天知道,與其提心吊膽猜下一個是誰,不如迴避這些行業,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脫硬入軟,這是我一貫的感覺,小米電視發佈印證了我的這個直覺。我去年20元清空了格力電器,現在25元,戰術上看是失誤,戰略上看是正確的。朱洪江走後,董姐的棋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拉個警察進管理層……。現在持有的唯一的製造業公司是福耀玻璃,本身就是寡頭化的配件供應商,我想燒玻璃總不會被顛覆吧?不管是寶馬還是tesla,玻璃總是要安裝的。

A股銀行白酒;B股紅酒;美股煙草網遊;構成了一個柔軟而綿長的投資組合。《道德經》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PS.樂視網與傳統黑電不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樂視電視和小米電視的競爭,我不看好樂視,因為與小米的產品能力相比,它又顯得太互聯網了[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01

為什麼說傳統硬件廠商的生存之路在於「脫硬入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867.html

導讀:隨著諾基亞被微軟收購,以及摩托羅拉落入谷歌之手。軟硬一體時代已經宣告來臨。一波硬件復興的浪潮正在出現。而另一面,隨著小米這樣高估值的互聯網硬件公司的興起,傳統家電與硬件製造業已經走向了一條價格戰和低利潤的紅海時代,並逐漸走向沒落,他們也在不斷思辨,那麼這個時代,這些傳統廠商該如何擁抱這個時代,如何變化?而很多媒體顯然都關注到這一趨勢,創業家雜誌已經用封面報導過oppop的軟硬結合之路,並且還將2013年9月25-26日在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舉行  2013克萊斯勒杯第三屆黑馬大賽深圳賽 ,主題就是關於軟硬結合。也會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專業探討。

傳統的硬件毫無疑問正在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無利可圖,不管是PC和家電製造,都在中國成為一片微利的紅海,家電從當年的高檔奢侈品,成為如今的白菜產品,已經越來越難言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利潤。

傳統硬件廠商的新出路

正在這個時代大行其道的軟硬結合可能成為傳統硬件復興的新契機。在蘋果開創新的將自己的定義範疇從一家手機製造商擴展到泛互聯網化公司之後,微軟這家軟件商也反向收購硬件出身的諾基亞,更早之前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硬件產品X-box。在中國,幾乎所有有點身份地位的互聯網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盒子與電視。而產生這一波浪潮的根源與因素卻在不經意之間成為已經日漸喪失生命力並謀求轉型的傳統家電等相關領域的傳統製造業復興的新動力。先看看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因為移動互聯網興起導致對入口的爭奪從設備本身延展到物理設備意義的入口爭奪。在移動互聯網入口爭奪戰初期的入口定義還只是侷限在類似於瀏覽器,搜索,刷機,以及應用分發入口。隨著這些卡位的完成,入口的範疇重新回歸到硬件本身,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設備不只侷限於手機,正被延展到智能電視,手錶,路由器,眼鏡,以及可能出現的其他穿戴智能設備和所有的智能家居之上。入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再定義。本質上是傳統行業的渠道。

其次是因為蘋果的成功,尤其是通過軟硬結合構造的閉環生態的成功給了其他互聯網公司極大的啟發。以前對平台的定義都是指的虛擬意義上的平台,而硬件足以支撐為一個新的閉環平台。在閉環賺錢成為不管是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新追求。

還有的一個因素在於中國互聯網生態之下,用戶已經習慣了免費,硬件付費能找到盈利新模式。而對硬件付費從來天經地義,這可以幫助互聯網公司找到新的盈利生態模式。

再次:安卓的可標準化操作系統,相對於LINUX,安卓系統更加穩定與標準化,更適宜於硬件開發。

最後說一點雞湯的,這是一個大趨勢。在互聯網新形態之下,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與融合將會持續加劇,在互聯網已經滌盪改造了服裝等製造業之後將會持續的向新的傳統製造業延展。互聯網這種強大生命力的工具如同媒體一樣終將會與所有產業融合。

而在這些軟硬一體的公司之中,估值超百億美金的小米是其中絕對的佼佼者。小米的成功與思路,為傳統硬件廠商復興與變革提供了一個最真實與有價值的學習方向,雪球用戶釋老毛認為隨著小米電視的發布,脫硬入軟將是這個顛覆性時代的必然選擇,傳統硬件的復興要靠脫硬入軟。以下為雪球用戶釋老毛觀點節選

小米為什麼值100億美金

今天小米發佈小米電視,我重新開始認真思考小米的故事。雷軍強調,小米最重要的創新是「軟件+硬件+互聯網」的鐵人三項模式。

大家明白了吧?小米在下一盤很大的棋。PE對小米的估值是按照騰訊、阿里、奇虎來估值的,小米本質上是想做一個平台。小米手機以微利甚至虧損來搶佔屌絲市場,是互聯網得屌絲者的天下的邏輯展開,小米手機不是手機,是一個流量的端口。控制了端口,掌握了通道,就可以搭台唱戲、招商引資、增值服務,想想騰訊用微信是怎麼樣把幾個新手游瞬間推到人人打飛機的地步的吧!手機等硬件之於小米,就相當於QQ、微信之於騰訊,搜索、91之於百度,360安全衛士之於奇虎……,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哪怕燒錢幾十億美金,哪怕白送倒貼消費者,小米也要拿下這些端口,也只有拿下這些端口,小米才能值100億美金。這個估值正好是僅次於騰訊、阿里的第三大互聯網公司,與奇虎並列。

我認為,互聯網社會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幾張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都是互聯網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小米在穩住了手機市場之後,銜枚輕進,迅速殺入電視領域,家電們,顫慄吧!

傳統硬件的危機在哪?

我在思考,以後電視會不會像360一樣對消費者完全免費,簽合約機,作為流量端口靠後續增值服務賺錢……!總之,小米電視的發布是太震撼了,太顛覆了!小米電視橫空出世,傳統黑電不用看報表了,直接可以扔了,膽子大的做空吧,就像iphone剛問世時的nokia,這將是傳統家電廠商的噩夢。還記得當年蘋果發佈iphone的時候,諾基亞也是這麼想的,那時諾基亞的CEO對iphone這種花裡胡哨的產品很不在意,傲慢和偏見,結果……

生活中離不開的幾個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這幾個屏對軟件和互聯網來說非常重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掌控;對硬件卻是紅海,是純粹的物理製造,沒有任何特殊價值。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傳統硬件商注定是要消亡的,跟企業的管理層有沒有製造業經驗和執行力沒半點關係。因為,為了戰略目的的實現,互聯網企業不但有燒錢的決心,還有燒錢的能力,因為一級市場上PE們願意高價融資源源不斷的提供彈藥。結果,就像京東顛覆蘇寧一樣,小米顛覆硬件,這就是一個顛覆的時代。這幾張屏的競爭未來都可能沒有任何利潤,甚至免費供應,甚至最後倒貼消費者。端口最終免費化,硬件商沒現金流怎麼獨立生存?傳統製造商沒有任何軟件和互聯網資源,資本市場的估值有根本不支持其燒錢血拼,如果傳統製造業務產生不了足夠的現金流,最後的命運就是二條路:一是被消滅;二是淪為附屬的硬件提供者被軟件商收購。

在一個顛覆性的時代裡,一切皆有可能……

結論:脫硬入軟,顛覆性時代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硬件沒有護城河,Nokia、Moto的命運就是縮影,遲早都得淪為軟件和互聯網企業的附屬。因此,作為投資者,我們要賺錢,而不是去陪葬,要投就投經營軟的商品的企業,白酒、醫藥、能源、貨幣、TMT……

某些硬件商,可能相對來說受互聯網衝擊小,暫時不會被顛覆,例如傳統製造業的汽車、白電等,但誰能想到tesla等新技術的顛覆呢?白電業未來會不會也有tesla、小米等行業的顛覆者出現呢?天知道,與其提心吊膽猜下一個是誰,不如迴避這些行業,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脫硬入軟,這是我一貫的感覺,小米電視發佈印證了我的這個直覺。我去年20元清空了格力電器,現在25元,戰術上看是失誤,戰略上看是正確的。朱洪江走後,董姐的棋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拉個警察進管理層……。現在持有的唯一的製造業公司是福耀玻璃,本身就是寡頭化的配件供應商,我想燒玻璃總不會被顛覆吧?不管是寶馬還是tesla,玻璃總是要安裝的。

 

當然,對於傳統的硬件廠商而言,並不是如此簡單的就能學到小米,就像每個互聯網廠商也不能夠輕易的就能在硬件取得成功一樣的,制約他們像軟硬一體轉型的因素還在於:

首先傳統硬件廠商缺乏互聯網基因。就像互聯網去做硬件會遇到供應鏈的問題一樣,基因有時候會是一個企業成敗的動因。尤其很缺乏互聯網的思考思維。

其次在於硬件廠商普遍都是擅長於傳統的渠道與營銷。但是對於互聯網的社會化的媒體運用以及這種時代的營銷方式的理解並不深刻。

還有一個因素在於硬件廠商的慣性思維太大。硬件製造廠商的盤子往往很大,他們很難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去一下子砍掉已有的道路大踏步的邁向新時代,因此會遭遇強大內部的阻力與糾結。

最後的一個因素在於對於軟的一面學習,並不是通過花錢就能得到大的超越,需要技術的積累和時間的積累。不是你挖一個大牛就能快速完成的,小米的一個miui的開發過程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積累。而你還在時間積累的時候,可能新的趨勢都已經出現了。

所以,黑馬哥可以大膽猜想,在諾基亞被微軟收購,小米估值破百億美金,發佈智能電視之際,我相信,這種軟硬結合併購或許很快就會發生。

以諾基亞時代的終結,以及小米的崛起為標誌。一個時代已經來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