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概念out 「中國製」題材in

2012-12-17   TCW
 
 

 

二○一三年投資市場最夯的題材是什麼?是已經火紅三年的蘋果(Apple),還是三星(Samsung)手機概念股?都不是!是明年仍持續高成長的中國智慧型手機。

兩項改變撐起業績中國市場最大、外銷也大增

兩個理由將支撐中國智慧型手機概念股的業績,一個是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大和資本市場亞太科技產業執行董事陳慧明估計,中國手機出貨量將從今年的二億四千萬支成長到明年的四億三千萬支,年增率近八成。

另一個看好的理由,則是「中國製(Made in China)」智慧型手機在蟄伏多年後,明年起外銷數量將大增。里昂證券估計,外銷數量將由今年約三千萬支,增為明年的約一億支;中國製手機外銷比重也將從今年的兩成,在明年增至三二%。

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業首席分析師張凱偉更認為,新興市場兩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元)以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因為利潤空間壓縮、消費者對價格過於敏感,品牌廠大舉退出,將由重起爐灶的中國白牌手機業者囊括。

中國手機題材取代蘋果概念股題材的味道,越來越濃。陳慧明不諱言,「Apple的Food chain(指供應鏈)恐怕已走向尾聲。」由於對手諾基亞(Nokia)與中國最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合作、iPad市占率下降等原因,蘋果在過去三個月裡,股價下跌約一八%,其中光是十二月五日在紐約股市就暴跌六.四%,單日市值蒸發三百四十九億美元,是一九八八年來首見。

中國手機市場的高成長,估計明年將吸引超過五十個品牌廠競逐,由此往外輻射的零組件供應鏈廠商有成千上百家。然而,中國市場跌價幅度快、競爭激烈,想在這個市場賺到錢並不容易,里昂證券亞太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貝瑞特(Nicolas Baratte)指出,投資布局最好挑選三種獨特性的個股:一是產品或製程技術領先,如大立光或台積電;二是直接受惠於經濟規模者,如IC通路商大聯大;三是具成本優勢的公司,如F—臻鼎。

外資分析師也指出,十一月中國手機調整庫存,因此產業鏈個股(如聯發科)的業績跟著短暫修正,但十二月起訂單回溫,估計將一路暢旺到明年農曆年前,建議投資人等股價拉回修正再進入。

其實,不少個股下半年的業績已經開始反映此題材。面板驅動晶片就是明顯的受惠族群,儘管今年電視、筆記型電腦用的大尺寸驅動晶片需求停滯,但奇景光電、聯詠、奕力、旭曜等供應給手機和平板電腦用的中小尺寸產品,卻業績暢旺,帶動公司自今年下半年營收好轉。奕力、旭曜與中國白牌市場高度連動,更是觀察指標;一位驅動晶片公司主管表示,靠著中國手機相關的訂單,明年確定將持續成長,一掃先前的營運陰霾。

另一類可望走強的是光學族群,包括電容式觸控模組業者、主打低價市場的洋華與牧東等,以及相機鏡頭業者如玉晶光等。這些個股雖然部分前三季仍處於虧損狀態,但智慧型手機低價趨勢對其有利,如果接單持續放大,轉虧為盈,股價就能再添利多題材。

庫存與跌價風險高不只看營收,更要盯緊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雖然此大趨勢成立,但是投資人選股須特別注意獲利能力,因為明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的跌價幅度極大。

手機開發商認為,目前「千元智能機(售價人民幣一千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七百元)」規格的產品,明年將降到人民幣六百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八百元)以下;售價在人民幣一千元至兩千元間的機種將是最大主流,規格將追平目前售價約人民幣三千九百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八千元)的機種,顯示跌價幅度相當大。

這代表,供應鏈廠商承擔庫存與跌價的風險極高。手機組裝業者表示,中國手機白牌客戶下單時的商業模式並不成熟,會導致「責任」釐清過於模糊,加上短期需求震盪幅度相當大,讓代工廠商必須再三確認、緊盯訂單變化,免得侵蝕原本就很有限的獲利空間。

另一方面,外資也認為,聯發科的崛起,代表的是「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崛起」,以及全球智慧型手機M型化的極致;這樣的市場情勢,對代表中階品牌的宏達電更為不利,將進一步壓縮其發展空間,並讓聯發科、宏達電過去長達八年的股價翹翹板效應(指兩家公司股價一家在高檔時,另一家就在低檔)重現。

投資人選擇中國中低價智慧型手機概念股時,追蹤營收之餘,更要緊盯獲利能力的波動,才能享受到其高度成長的紅利。

【延伸閱讀】15檔台股,搭上中國中低價智慧型手機供應鏈

類別:半導體

個股:聯發科今年前3季EPS(元):9.2012/7股價(元):323.50

個股:奕力今年前3季EPS(元):7.2012/7股價(元):90.10

個股:聯詠今年前3季EPS(元):5.1612/7股價(元):123.00

個股:台積電今年前3季EPS(元):4.8112/7股價(元):98.10

個股:旭曜今年前3季EPS(元):0.4412/7股價(元):39.65

類別:面板個股:友達今年前3季EPS(元):-4.7812/7股價(元):13.30

類別:印刷電路板個股:F-臻鼎今年前3季EPS(元):3.9012/7股價(元):84.00

類別:光學鏡頭

個股:大立光今年前3季EPS(元):20.1912/7股價(元):860.00

個股:玉晶光今年前3季EPS(元):5.7612/7股價(元):225.50

類別:IC通路商個股:大聯大今年前3季EPS(元):2.1512/7股價(元):39.00

類別:觸控模組個股:牧東今年前3季EPS(元):-0.9212/7股價(元):26.00

個股:洋華今年前3季EPS(元):-3.5012/7股價(元):65.80

類別:手機組裝個股:鴻海(富士康)今年前3季EPS(元):4.9012/7股價(元):95.50

個股:華寶今年前3季EPS(元):1.6512/7股價(元):32.10

個股:華冠今年前3季EPS(元):-0.8312/7股價(元):16.00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48

雜談 16/4/2013 - I left my heart in NYSE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4/1642013-i-left-my-heart-in-nyse.html
雜談 16/4/2013

這兩天我減持了約一成港股,然後增持一美國上市,以行業為主題的交易所買賣基金(Sector ETFs)。選的是房地產﹑金融和工業。

中午喝茶時,戰友問我,憑甚麼標準,來選這些ETFs。我說: 「我只是想ride美股的beta」。這樣說,不易明白﹑接受,但我也懶得去「作個故仔」。

其實自己的想法很簡單: 如果北韓開戰,大陸﹑韓國近在咫尺,實傷過美國。禽流感怒爆? 亞爺傷啲。大陸影子銀行爆炸? 一樣。中國改革結構失敗,進入低增長年代,一樣。

買內銀﹑內保? 我看不明。買內房﹑水泥,博中央因為經濟放慢,又對地方政府﹑樓市「隻眼開隻眼閉」。但新官上任一個月,立刻甘願當跛腳鴨,又好像不太合常理。買澳門股? 一信佛,不能買,二是利用反貪來鏟取異己,是例牌菜。一傳反貪,又插到嘔。

買國企指數股,行業變化﹑政治風向﹑個股因素都要懂,小弟大學主修歷史,也覺吃不消。主觀地認為,賠率又不見得是特別好,一抽高又雞咁腳配股給你嘆。勞而少功,贏粒糖,或輸廠,最討厭。如果單靠TA,自己寧願炒外幣﹑商品。隔幾個月就一次大龍鳳,順勢而行回報真的很和味。

既然無本事炒國策,我樂做「機會主義者」,捨難取易。炒股票又不是地盤札鐵,用死力無用。美股或是貴,但勝在無內傷,低風險。

如果還沒有美股交易戶口,可參照舊文「如何抄美股高手功課」,內有介紹如何開設美股戶口的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10

阿仙奴週記:In Arsene we...?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9/in-arsene-we.html
先講倫敦打比。

呢場波開波前,我係好擔心的。阿仙奴個陣,殘到甩皮甩骨。幾日前先打完歐聯,體力已經輸人一截,仲要呢個又話傷,果個又話撞親。莫講話係熱刺,咁既狀態,對手怕且係候城都未必有把握。

最大既擔心係,對家洗咗過億鎊去增兵,阿仙奴呢?成個summer流流長,一毫子都冇洗過,淨係免費簽咗兩件返嚟。差距之大,作為阿記Fans,個心係好唔舒服的。

呢場一億鎊對零鎊既比賽,零鎊以一比零取勝。膚淺既球迷如我,忽然心裡面又響起果句「In Arsene we trust」。

當然,一場比賽,唔應該去否定熱刺既增兵成果。事實上,佢地班波既質素,無可否認係強的。不過十個球王走埋一齊,都未必一定能夠贏波,畢竟球員之間既磨合需時。我地響季初第三場就遇上熱刺,其實係好運。佢地班球員仲未夾熟,相比阿仙奴基本上全部係上季既班底,默契方面必定係贏晒的。下一個round再鬥熱刺既時候,幾可肯定,唔會好次呢場咁容易了…都仲未計下次,仲要係人地主場。

呢場波,其實仲給予咗我一個好大既感受:錢,原來真係唔係萬能。有好多嘢,其實都係由時間同汗水,一點一滴咁建立起嚟。錢可能會給予你一個容易一啲既起步,但有更多既嘢,係錢冇辦法可以買得到的。我哋作為一個球迷,會唔會太過習慣將一team人既collective power,太過straight forward咁去計算出嚟?我係一個商業機構既管理人,呢個錯誤其實我時不時都會犯。可能我都係打winning打得太多啦,成日都會不自覺地以為,一加一,就必定會係二。但響一個以人為中心既團體入面,實情係有太多既因素,影響住最後既結果。士氣、團結、默契、性格、隊員之間既chemistry…嘩,數都數唔晒。

*****

今朝起身睇新聞既時候,我幾乎唔敢相信我對眼。奧斯爾轉會阿仙奴?四千幾萬鎊喎?阿仙奴喎?雲加喎?雲加肯俾四千幾萬買一個球員?

當然,呢單交易,好唔「阿仙奴style」。至於點解呢單deal會出現,我有幾個猜測既。一來,阿仙奴真係多咗好多錢響身,二來,球迷對管理層既壓力,亦越黎越大。管理層響球迷心目中,已經越黎越冇誠信。唔做番舖驚天地既大deal出黎,實在難以服眾。

至於咁既價錢買Ozil值唔值?我唔識答,但我個人其實係好喜歡呢個球員的:既有效率又唔花巧,數據上,助攻既能力爆晒燈,值唔值呢個價,或許見人見至,但佢會令到阿仙奴變得更強,我覺得就幾可肯定的。

響外國網站,我睇過一啲評論。評論既內容,係有關阿仙奴同曼聯,響今個summer轉會市場既表現。阿記同曼聯,今年響買人方面既表現,都係為人所批評。佢地既共通之處,係響transfer window既早期,打晒開口牌,但係卻俾自己睇中既獵物,一件又一件咁溜走。結果要拖到轉會窗臨關閉既一刻,先簽到件「大嘢」返嚟。(曼聯都係最後一刻先簽到費蘭尼)

評論係咁講既:今年係阿仙奴,第一次冇大牌球員離隊,而且第一次成為「有錢人」,有機會坐埋檯同其他歐洲大戶「玩」,盡管雲加教咗十幾年,但咁既經驗,對佢嚟講其實還是第一次。做「有錢人」,其實係要學的。有錢大戶之間,有佢地習慣同獨有既交易方式,「新仔」未免係要交啲學費適應一下。同樣既情形,同樣適用於第一次教大球會既莫耶斯身上。都係果句,身上有錢,都唔代表你真係懂得做有錢人的。

呢個講法,唔知大家又認唔認同?

奧斯爾加盟,令我今朝心情興奮咗好一陣。今屆既英超,應該會好有趣。我期待新球員為阿仙奴帶來既衝擊同進步,但老實講,一個Ozil,我覺得其實唔夠的。阿記仲有好多地方,需要有更多既後援作補替。呢個陣容,其實依然係單薄。一月轉會窗重開,我期望會再有新人加入。否則,四大皆空既咀咒,還是會繼續向我們招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95

Up in the Air 關景鴻

2013-10-17  NM
 
 

 

都說香港在沉淪,政府無能、學位難求、樓價高企、蝗蟲成災。想走,總有十萬個理由。

但世界咁大,邊度至啱你?不如請教關景鴻。「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他的意思是:著草要找個合適的地方,怕凍的別去西伯利亞,去溫哥華。

用腳投票是為選擇,改變現狀卻須努力。香港人習慣遇事即逃,也是一種「選擇」。

關景鴻本身就是離地中產的代表人物,雖然他的身家達資本家級別。

「我對政治唔敏感。作為香港人,只求安定,唔想有咩動盪。」按理他發的是亂世財。

世道愈差,愈多人走佬,他愈有景。關鍵是,景鴻的業務一早向北,為強國貴人搞投資移民,不愁客路。他在八○年便移民加拿大,護照晨早到手;女兒在彼邦出生,已大學畢業,不愁教育。裝睡的人喚不醒,但他有條件呼呼大睡。

奉勸其他昏昏欲睡的香港人,切勿模仿,因為你不理政治,政治也保證會來找你,否則本刊原銀奉還。

有說香港移民之風再起,回流移民再移民,沒資格去美加澳紐做二等公民的,都信誓旦旦要去台灣。當中有幾多屬真、幾多吹水?一切與移民有關的數字,關景鴻倒背如流:今年上半年,移民海外的港人約有3,900,較去年同期增加8%。相比起九二年的移民高峰期、全年逾66,000人的數字,是小巫見大巫。「但回流移民再離港的數字,保安局沒有統計。」只可說當年有能力出走的,已經有外國護照跟身。而自從○八年金融海嘯後,各移民大國要錢唔要人,封了技術移民的門路:「以前做會計、電腦程式員都OK,但而家要管理人才先夠資格。而且名額也減少了。」做投資移民呢,你得有幾千萬身家。就算香港人想棄城逃跑,大概也只能撩起半圈漣漪。關景鴻也不會因此多了生意,本地客佔他的賬簿早已不足2%,其餘的九成八,都是大陸客。

鬥身家、論走佬的決心,強國人贏到開巷。關景鴻的辦公室位於廣東道,窗外是270度海景,左中環、右西九,正是自由行眼中的香港。他曾在加拿芬道紮根多年,○九年「升格」至此。「順勢而行好重要,而家一講廣東道,全中國都識。」公司設有偌大的貴賓室,方便客人來港血拼時歇腳,並存放戰利品。黃金週那陣子,這裡曾被購物袋坑掉。相比在上水通宵排隊為求一紙幼稚園申請表的家長、或推著大喼搶奶粉的水貨客,這群豪客屬另一檔次。他們買的是香港身份證,投資移民,最少盛惠1,000萬港元。「呢班有錢人唔易服侍。佢哋來到香港見朋友,有地方聚腳,唔使去cafe,會覺得好有面。」發達總是有原因。秋老虎火熱,廣東道人肉橫流,走到天星碼頭,西裝筆挺的關景鴻已額角冒汗,但仍保持著電視廣告中那招牌微笑,向路上每位潛在客戶點頭,差點未向他們「保證申請成功」。

分銷商

港燦憎人富貴嫌人窮,嘲笑暴發戶的品味之餘,又痛恨來港申領福利的窮鬼。但關景鴻,稱他們為「朋友」。既然是朋友,就要事事包容。內地人的舉止有損市容?他說香港人有責任協助新移民適應:「八十年代我哋去到美加澳紐,都俾人話『最大聲嗰啲,就係香港移民』。」豪客們搶貴樓價,助長地產霸權?「資產升值,退休時可以套現,都幾開心。」年輕人蝸居無望點算?「對新一代來說,物價係貴咗。但有通脹經濟先會好,通縮大家都冇錢消費,失業率上升。你揀邊樣?」

回歸以來,每日150名憑單程證來港的「新香港人」,累計逾七十萬,不怕陸沉?「香港出生率低,新移民可幫助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建築業青黃不接、洗碗月薪一萬都請唔到人,新來的勞工階層會好樂意去做。」若香港對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有審批權,不是更能夠因應本地需要、控制來港人士的質素?「若是《基本法》規定,都唔係我哋(香港)可以處理到,咁爭取都冇用啦。」實情是《基本法》第22條訂明,單程證人數是中央政府「徵求香港的意見後確定」,至於如何分配名額,並無條文規定,理論上有商榷餘地。可惜的是,不能成功爭取,也別指望中央會給香港原銀奉還。他甚至覺得香港人口的目標應該是900萬以上,但房愈劏愈細,新來的住哪兒?「這個……船到橋頭自然直吧。」關景鴻看到的香港與現實有出入,可能因為他「對政治唔敏感」所致。作為投資移民政策的既得利益者,網上有人罵他是劣等人口分銷商、專門輸出蝗蟲,當事人亦有所聽聞:「唯有以平常心看待,凡事低調啲。其實我作為橋樑,幫佢哋(內地投資移民)合法來港,又帶動香港經濟,貢獻都好大。」

方舟

正在天星碼頭閘口前掏出八達通時,售票員告知是日免費,因為有廣告贊助云云。「咁好彩,我廿幾卅年沒搭過小輪了。」但過去廿幾年搭關景鴻的方舟、移民外國的人可不少。他是四邑人,移民基因早種,姐姐在七○年代已移民加拿大Calgary。七八年,他在理工學院畢業,兩年後隨父母到彼邦團聚。與今日拿著大袋銀紙慢慢搣的投資移民不同,他錢不多,冬天仍要在路邊等巴士。「零下三十幾度,用頸巾圍住口、鼻,但不到一分鐘,就睇唔到嘢,原來眼鏡結了冰。」八十年代是香港的黃金時代,發達者眾,當中包括那早他幾年畢業的校友梁振英。在冰天雪地中,他有否覺得被賣豬仔?「都唔係嘅,沒有那十年也就沒有現在的我。」他在加國做會計,懂中、英文和台山話,當地寂寞又無助的老華僑當他是救星,報稅、續牌、一切要入官門解決的事項都由他代行。漸漸連移民官都以為他是移民顧問。移民官後來辭職,與他合作搞移民生意,時為九○年。當人人趕著移民時,他提著公事包穿梭加港兩地。關景鴻的方舟乘著移民潮衝上浪頂。第一年純利有十萬加元,當時折合四十萬港幣,收入比打工時翻了一倍。香港是銷金窩,他嫌廣告費太貴,遂「出口轉內銷」,在加拿大刊登平面廣告,當地華人看見,自會轉告香港的親戚。此計奏效。正躊躇是否該回港一搏,「當時有人話香港的移民潮已是水尾。」但相士批他注定要做移民生意,日後更會憑知名度食胡。九二年,他正式回港設辦事處。九四年,他幫襯亞視買了$38,800、播足廿八次的電視廣告套餐。香港人從此在螢幕中看見他的嘜頭,直到現在。

到九五年,該走的都走了。關景鴻的生意由每月五、六十宗,急降至五、六宗。以為方舟快沉,冷不防加拿大開放中國技術移民,造就他轉戰神州。○三年,我城蕭條,港府開放投資移民,他的方舟駛離加拿大,返轉頭載強國新貴駛入維港。由於香港無權批核中央管轄的子民來港,內地人要先取得第三國的居留權才可落戶香港,加上人民幣有外匯管制,投資移民必需借第三國確保銀紙可來去自如。關景鴻借畿內亞、岡比亞等小國,作為強國人方舟夢的踏腳石。聘陳啟泰賣廣告的行家押注瓦魯阿圖,做獨家代理,高呼「我想住嘅地方」。但關景鴻覺得這些國家政局不穩,合作沒有保障,「瓦魯阿圖早期都有搵過我囉。所謂名譽領事在外面辦好了手續,但當地移民部可以冇記錄。」他寧願不做代理。結論是:「有啲錢唔係你賺,就唔好賺。」

輸唔起的原因,是他「保證申請成功,否則原銀奉還」。「原銀奉還」的概念當年在香港、在中國都是新鮮事,關景鴻在加拿大卻是買粒糖都可以退錢。他的做法是先審核客戶的資料,確保符合移民條件,才接下生意:「有四、五成個案會被拒。」做會計的人謹小慎微,但風險始終不能避免。今年初,加拿大宣佈將○八年前的技術移民申請全部退回,因為積壓的申請太多。他要原銀奉還的個案多達三、四百宗,涉及金額過千萬。「做生意要審慎,一日未攞到簽證,一日都唔可以計入銷售。要保留現金,分清邊啲係我哋嘅錢。」作為中介,他的行家無孔不入,由前幾年替雙非孕婦來港搶床位、到現時為雙非學童排隊搶學位,蠱惑的人轉身快。「其實都唔算係行家,他們在法律界底線邊緣,生意唔長遠,係另一類產業。」此等蝗蟲,港人群起而攻之,但關景鴻不以為然:「如果借假地址來報學校就唔好,法律、安全底線係好重要。」又到黃子華的名句出場:「搵食啫,犯法o架?」同樣道理,為了「保法治」,關景鴻反對佔領中環。「爭民主,應該搵方法去溝通。溝通總好過對抗。」 他贊成香港要有民主,「但要按部就班,不要好extreme。不然好似中東國家咁,一有民主就成亂局。」 他說的應該是二○一○年尾由突尼斯燃起、蔓延至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等地的茉莉花革命。港人嚮往的台灣也是經過多年匍匐前進,才有今日的局面。雖然馬英九的民望比梁振英還要低,但台灣人手中有的是選票。世上沒有免費的民主,離地中產肯定不願意付賬。因為抗爭一旦失敗,從不原銀奉還。

回流

小輪開往中環。關景鴻驚覺維港風景美好,艘船轉眼又折返尖沙嘴。他現時大部分時間在廣州,資產以磚頭為主,分佈中港兩地。隨著兩名女兒大學畢業、回流返港,連加拿大的住宅都已脫手。他說99%的移民最終都會回流,「從表面睇,真係幾浪費時間。但過程中可以見識到好多事情。 唔食過葡萄,唔知佢係酸嘅。原來香港始終最好。」大概如此,他的生意才由出口轉內銷,專幫人移民來香港這個最好的地方。今時今日,香港人又再陷入「走唔走」的迷思。回首看上一波移民潮,關景鴻說很多人身在彼邦心在港。追TVB劇、看香港娛樂圈的花邊新聞,貼身過膏藥。「我有時都跟唔到佢哋講乜。最近《好聲音》有個唱得很好的,叫鄭××?」那是《星夢傳奇》的鄭俊弘,《中國好聲音》是另一回事。本性難移的,還有中國人的走難基因。強國人爭相逃出地獄國,關景鴻估計客源在未來十至二十年都不成問題。他雖然移民回流去又返,骨子裡仍是中國得很。口講唔想女兒有太大壓力,卻一心想她們繼承父業。前年計劃上市,也是為了接班部署。只是上次加拿大突然撤回大批技術移民申請,令盈利受挫、計劃就此卡住。但主修心理學的大女無甚興趣;細女讀完商科後,第二學位卻轉讀設計,似乎與老爸的路愈走愈遠。「俾佢哋碰嚇,先知道珍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61

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 (in 支那 Harmony)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blog-post.html
「⋯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 (in Perfect Harmony)⋯」是1970年代可口可樂(KO:US)經典電視廣告,究竟當年在Hilltop上有什麼國藉的人呢?
國內知名人氣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名著《大敗局》應該是反共義士必讀的黑材料,第一集記載了共匪改革開放首二十年十多間民企迅速上位後敗亡的經典而「騎呢」的案例,其中包括有當年名震中原的「健康」飲料巨人三株和曾於香港上市的太陽神。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強國人一般營養不足而智識水平不高,像三株和太陽神這些賣能醫百病的「健康」飲料只要在廣告的配合下可以一夜間由零賺上以十億計的利潤。不過隨著強國人眼界日廣,除了娃哈哈成功轉型外,這些產品的吸引力亦會在迅間消逝。不過在十九世紀末,米帝退役將軍約翰·彭伯頓(John Pemberton)亦發明了一種能醫百病的「健康」飲料,叫French Wine Coca,亦即是今天家傅戶曉的世界首席品牌可口可樂(KO:US)了。
根據Yahoo!的歷史股價顯示,可口可樂(KO:US)股價由1962年1月2日的0.27美元升至2013年1月2日的37.07美元,年股價複合增長10.13%。根據2006年至2012年年報所示,可口可樂(KO:US)每股盈餘由1.08美元上升至2.00美元,年複合增長10.82%;每股股息由0.62美元上升至1.02美元,年複合增長8.65%,因此早於1960年代擁有可口可樂(KO:US)股票者單是收息已經非常和味,難怪股神對可口可樂(KO:US)愛不惜手。
期內銷售由美金240.88億元上升至美金480.17億元,年複合增長12.18%。在2008年至2012年間,毛利率由64.40%下跌至60.30%。以2012年盈利計,北美和歐洲分別佔24.10%和27.50%,至於其他新興市場的盈利比重已由2006年的56.70%上升至2012年的60.00%。這反映歐美市場已經因市場飽和、社會對汽水不健康的指控及毛利率下跌影響;相反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印將會是可口可樂(KO:US)未來増長期的亮點。
猶記得在1990年代初某學店美帝學者曾向筆者推介可口可樂(KO:US),印象中當時市盈率大概已經有二十倍,當時市價(根據Yahoo!)約每股11美元。豈料其股價竟一直升1998年6月5日的高位28.99美元始回落至2002年1月16日的16.32美元才再次上升至2013年11月1日的39.61美元,市盈率19.26倍。有趣的是近年可口可樂(KO:US)股價在亞洲金融風暴下應聲而落,及後2002年許又再隨中印崛起而上升。倘若未來中印乃至新興市場増長是內需,那可口可樂(KO:US)可會是新興市場內需概念股呢?
近日反共義士聲援國內良心傳媒《新快報》,卻竟然昧於國內記者收錢唱衰或唱好企業的優良傳統,據說當年三株連便是被老記屈其飲品毒死一老人而令其企業在一天間崩潰。同樣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健康」飲料,請不要問為什麼米帝的可口可樂(KO:US)能做世界第一品牌而三株太陽神不能。因為就算明天生果報賣可樂中有鐵釘也沒有人信,這便是米帝軟實力比共匪強的緣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19

Take my heart and you put it in Mike!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take-my-heart-and-you-put-it-in-mike.html
《John Q》是一部於2002年由美國黑人影帝Denzel Washington領銜主演的電影,其主旨是由於John Q的兒子Michael被診斷出有心肌肥大的病需要動手術,但這時他才發現不管是其公司或政府的醫療保險計劃均不包括醫治其兒子的條款。於是John Q把心一橫決定綁架整棟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病人,直到他們願意為他兒子動手術為止。
上一篇拙文《ObamaWhoCare》初步介紹DJIA指數成份股之一醫療保險龍頭股UnitedHealth (UNH:US),今天再淺談美國醫療融資近況。在美國的醫療融資體制中有四類人,包括由公司提供醫保、由政府出資的福利醫保、個人自資的醫保和完全沒有醫保的人。

美國政府出資的福利醫保是以1965年經Social Security Amendment of 1965所產生的Medicare和Medicaid為主流。Medicare的對象是合資格而年滿65歳以上的美國公民,而Medicaid的對象便是通過資產審查所貧困、傷殘等社會邊緣人仕。不管是Medicare還是Medicaid,其基本操作均是由政府出資贊助這些社會邊緣人仕透過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以解決醫療問題。因此不管是公司、個人還是美國政府醫療保險計劃,一定是由如UnitedHealth (UNH:US)醫療保險股過一刀後,才輪到藥廠、醫護人員然後才到病人。
在1999年至2012年間,全美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239.10百萬人上升至263.17百萬人,年複合增長0.74%;不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37.70百萬人上升至47.95百萬人,年複合增長1.87%。同期內全美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86.40%下跌至84.60%,下跌主因是美國人受僱主承保醫療保險下跌所影響。
個人醫療開支由1929年美金23億元上升至2012年美金18,476億元,年複合增長8.39%。有趣的是個人醫療開支有別於醫療保險似乎完全不受經濟週期影響,筆者相信人口增長、老化、通脹和新藥物推出均有利未來個人醫療開支持續増加。
在1966年至2012年間,Medicare開支由美金10億元上升至美金5,608億元,年複合增長20.64%;Medicaid開支由美金19億元上升至美金4,171億元,年複合增長12.44%;期內兩者合計由美金39億元上升至美金9,779億元,年複合增長10.37%。期內Medicare和Medicaid開支總和佔個人醫療開支比率由10.10%上升至52.93%。顯然易見,近年來美國的福利醫療保險Medicare和 Medicaid增長均比公司或個人投保大,而Medicare的增長又因為人口老化而比Medicaid快。 
在香港筆者相信沒有人會好似John Q因為沒有錢醫病而要脅持一間醫院,但肯定有不少人會事無大小均投訴一番。老實說,香港特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醫療平台起碼替香港的中產和基層一個基本醫療保障。不管閣下貧賤富貴,特衰政府不惜代價醫好你是應該的,醫不好不單要負上醫療失誤的責任,還要官員問責搭埋師奶要下台。香港人真的太幸福了!改天再分析ObamaCare之於醫療保險股的影響。 

I have positions in UnitedHealth (UNH:U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I have n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any company which stock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are always reminded that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you should do your own proper due diligence on any nam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seeking advice from a broker or financial adviser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Any material in this article should be considered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not considered on as a formal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06

China's private sector still in shadow of the state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o93k.html

China's private sector still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t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 Dec. 2013

In an essay published eight years ago (Financial Times;October 5, 2005), I said that China's private sector was in theshadow of the state.

I can make the same argument today with one significantdifference: the state sector's dominance in China has grownconsiderably in the last eight years.

The last decade has almost completely undone the reforms of thetwo previous decades.

The consensus in the West is that China's state sector iscorrupt, inefficient and ideologically inferior, so it must belosing ground against private enterprise which is steadily chippingaway at the communist, state-backed old guard.

That is just not the case.

The playing field is unfair andaligned against the private sector. Moreover, there are many hybridjoint venture companies in China that blur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the two sectors

Nicholas Lardy, in a recent Bloomberg Brief piece,compared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China's state sector with theprivate sector. Citing the 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 his numberswere predictable: last year, the state sector return on assets(ROA) was merely 4.6 per cent and well below the private sector's12.4 per cent.

I think those numbers are biased and wrong.

The biggest components of the state sector are the banks, whichaccount for almost half of the domestic stock market valuation, andabout half of the total net profit of all the listed companies.Other big components in the stock market, or in the unlisteduniverse for that matter, are state-controlled big insurancecompanies, big oil corporations and telecommunicationsoperators.

Chinese banks have an average return on equity (ROE) of about 20per cent – twice the level of their global peers. Insurancecompanies do well in general, and telecoms operators enjoyexorbitant privileges. How can the state sector underperform theprivate sector in financial terms?

Of course, you can argue that the banks' profits are entirelydue to the government's control of interest rates. That is a trueand fair assessment, but the fact remains that the state sector hasa much higher ROE than the private sector.

Lardy's use of ROA is meaningless because banks by definitionare highly-geared business and their ROAs are low in nature (around2-3 per cent). The nature of the banking business is such that youcannot usefully compare bank ROA with other sectors. ROE is theappropriate benchmark.

The other problem with Lardy's comparison is that tens ofthousands of private sector companies go bankrupt, or voluntarilyclose each year. Once that happens, they exit from the statistics.So there is a 「survival basis」. But you do not hear any state-ownedenterprise being shut down.

Uneven playing field
The state sector not only benefits from the economies of scale, butalso from the economies of scope. The state sector as a whole islike a giant conglomerate company that benefits fromdiversification, the low cost of plentiful funding and politicalfavours.

The playing field is unfair and aligned against the privatesector.

Moreover, there are many hybrid joint venture companies in Chinathat blur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Finally, the state sector takes on many social functions, andtheir existence and activities provide a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for the whole economy and society.

While liberal commentators may disagree with this, the statesector is designed to achieve more than just financial ratios.

Utilities, (power, water, natural gas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for example, where the state sector dominates, are not charged atfull price because of affordability and other social reasons. Thatdrags down their financial returns, but the financial ratios do notreflect their efficiency.

More stateinvolvement

It is wrong for liberal economists to say that the dominance ofthe state sector goes against the public's wishes.

In China, the public wants more, not less, involvement by thestate sector. The public wants a bigger state sector to tackle themany challenges China faces, even if many of these challenges areby-products of the state sector (inequality, overpopulation andpollution).

Even the recent third plenum does not mention the privatesector, a point Lardy acknowledges.

The official data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 tax revenue as apercentag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lmost doubled from 12 percent a decade ago to 22.3 per cent last year. This is almost awholesale reversal of the economic liberalisation of the previoustwo decades.

But Western economists do not mention this uncomfortablefact.

The state dominates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sectors – essentialinfrastructure and sectors with pricing power – while the privatesector is left to fight it out in fiercely competitive sectors suchas low-end manufacturing, retail, service industries and (some)real estate.

The writing is on the wall: the score of the past decade's matchof the private sector versus the state sector in China is 「privatesector - zero」 and 「state sector - one」.

Joe Zhang is a corporate adviser based in Hong Kong, and theauthor of Inside China's Shadow Banking: The Next SubprimeCri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27

百貨公司求生 精品店out帆布行in

2013-12-30  TCW
 
 

 

十二月二十日,斥資逾新台幣三億元、籌備三年,新光三越百貨旗下面積最小、規畫最久的台南小西門館終於開幕,卻開出一家新光集團旗下二十家百貨中,最不像百貨的百貨公司。

走進一樓,先是擺上展現傳統手工藝的永川大轎,接下來是接連五台、價值近千萬元的哈雷重型機車,再來是甜點店、冰淇淋店。中庭則是挖空一大塊,掛上樓高三層的水晶,可直視地下二樓的溜冰場。逛完一樓整層後發現,居然沒有任何一家化妝品專櫃。

為什麼新光三越這時候會開設這樣的百貨公司?原來,正當台灣網路購物在拚四小時、六小時交貨,新光三越也正在進行著成立二十四年來最大的轉型。對比電子商務市場每年兩位數成長,二○一五年將成兆元產業,台灣百貨龍頭新光三越去年營收出現罕見負成長,今年則勉強持平在七百五十億元。

這一天,我們訪問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他直言這是「最不像新光三越的新光三越。」新光三越執行副總吳昕陽也說,百貨公司已不能用以前的方式經營,且現在消費者喜好和趨勢變化太快,一個月的速度大約是十年前的一年,「我最擔心的是被潮流淹沒。」

力拚不被網購狂潮滅頂,所以,當別人說百貨公司只能當show room(展示間),吳昕陽說,「那就做成最新、最棒的show room,」他認為即使客人不買東西也可帶來人流,就像網路流量的概念,「人來了,這個地方才有價值。」

這間新開幕的小西門館,雖然是全台最小的一間新光三越,卻極具指標意義,顯示龍頭百貨正在轉型過程中,摸索顛覆市場的方法。

打破坪效至上鐵律一樓當展間,用藝文味吸客

比起一般百貨公司動輒兩、三萬坪的營業面積,台南小西門只有二千八百坪,但卻反其道而行,不是想盡辦法塞入更多的品牌和專櫃,反而設了很多「不賺錢的空間」,例如一樓的黃金地點擺放只供觀賞不販售的哈雷機車、開設「微藝廊」,不定期舉辦畫展、攝影展等,讓消費者免費參觀。

以往講求的是坪效,一個面積約五坪、但一年可創造出近億元業績的化妝品專櫃,是各家百貨公司一樓黃金位置的首選。但「坪效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考量了,我現在最重視的指標是來客數,」吳昕陽說。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說,百貨公司要往網購無法替代的方向發展,因此「購物」變成附加,「體驗」才是關鍵,「你看這幾年百貨公司一直開餐廳,就是為了吸引人潮。」雖然開設餐廳所需的空間大,而且營收和毛利都比不上賣商品,「但如果連人都不來,商品要賣給誰?」

「沒有來客,其他的客單價、提袋率等於通通免談,」李釧如補充。所以為了吸引來客,過去以商品為主要導向,現在行銷活動才是重點,例如今年新光三越和屏風劇團合作,把劇場搬進百貨公司,演出期近三個月的《三人行不行》,以及暑假每週末找來歌手或樂團,舉辦不插電音樂祭。

除增加活動外,櫃位也做了調整。過去以樓層為管理基礎,現在則改成以業種分類,如女裝、童裝、化妝品、家電等十二個業種,負責人員必須針對該領域做出更吸引人的行銷提案。

此外,為吸引更多人流,新光三越今年開始引進國外pop-up store(快閃店)的概念,找來時下最流行、討論度最高的名店進駐,期間約兩週到三個月,這種模式,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追求新鮮事物的需求。

引進在地特色品牌老店+名店,靠獨特性勝出

這一次,台南西門店引進觀光客最愛的台南五十年老店合成帆布行,讓過去只在巷弄內的名店進駐到百貨公司。新光三越看中的是,這些名店或老店所能夠帶來的人流,因此願意撤掉國際名品,讓出最黃金的位置,「那些大品牌幾乎每家百貨公司都有,無法創造出消費者來我們家的理由,」新光三越販促部協理周寶文說,即使一球近百元的冰淇淋創造出的營業額比不過國際名品,但其所帶來的人流,很有可能會在別櫃消費,創造出更高的總體營業額。

但這難在,知名品牌、國際大廠一年至少貢獻了上千萬元的業績,如今要替換成從未進駐過百貨的特色品牌,「最難的是你敢不敢……需要很大決心,但,有捨才有得。」吳昕陽說。

通路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為了能提供獨特、受歡迎的產品,新光無法像以前一樣,利用規模優勢和大廠談判,或透過標準化流程簡化招商過程。例如這次的台南新館,就有三分之一的品牌是首度進駐新光三越。

為此,招商團隊費盡苦心,找尋有潛力的品牌只是第一步,如何說服他們進駐、甚至幫助他們有能力進駐,都成為新的課題。合成帆布行第三代老闆許芮翎說,先前如Sogo、誠品等都有找過他們設櫃,但因手工製作慢、商品也常不齊全,所以沒答應,但新光三越很有誠意提案許多次,甚至答應先以臨時櫃和短期展售開始,他們才敢進駐。

打破坪效至上、通路為王的金科玉律,吳昕陽說,「過去one solution for all已不能符合消費者需求,未來每一間新光都會長得不一樣。」從LV到百年老店振發茶行,都成為招商對象,「誰說星巴克旁邊不能開阜杭豆漿呢?」網購不僅改變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也正在改變實體通路的樣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19

馬雲發內部信: 2014阿里巴巴ALL IN移動電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90.html

這是馬雲的一封和員工溝通的內部信,在內部信中馬雲闡述了其對未來的戰略,馬雲認為無線互聯網時代移動電商將必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領域。以下為信件全文。各位阿里人:春節過去了。這個春節我和大家一樣,密切關註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精彩和改變。今天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春節的思考以及管理團隊討論幾天後達成的共識綱要。(1)阿里巴巴的戰略是什麽?1、我們認為,以控制為出發點的IT時代正在走向激活生產力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數據時代。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思想意識的巨大變革。2、我們十年的目標:建立DT數據時代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3、從五年前確定“開放數據平臺”為集團戰略目標起,我們重兵布局雲(雲計算和大數據)。從今天的局勢來看,即使無線客戶端風生水起,我們依舊應該堅持大力在雲上投入。雲端(Cloud +App)將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關鍵。當然我們目前在APP端上的表現不令人滿意,所幸的是精彩紛呈的端市場才剛剛開始。4、今年我們將全面從雲打到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2)無線互聯網時代,阿里如何走?1、 移動電商將必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領域。2、 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商品、用戶、交易數據庫;全球最大的支付平臺,信用體系;全球最安全高速的雲計算平臺。。。這些資源,我們需要懂得分享和學會如何分享,構建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商業社會, enable更多人參與和建設基於大數據的新商業文明。3、 我們必須-----與數億客戶一起移動到DT。4、 怎麽做-----端帶動雲,雲豐富端。數據創造價值,提升體驗。快速建設移動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5、 接下來每位同學會知道,自己在圖中扮演的角色。(3)我們還要堅持什麽?1、客戶第一。人人做到位。2、擁抱危機感。3、坐擁金山,精打細算。各位,阿里從來不是一家追求熱點的公司,成立15年來,我們放棄了短信,門戶,遊戲。。。一心一意專註於電子商務。我們經過15年的努力,讓電子商務從冷門成為熱門,成為今天的生活方式和熱點。我們驕傲的不是我們一年賣了多少的貨,賺了多少錢,而是點燃了無數創新,創業者的夢想,創造了1500萬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成為真正的民企納稅大戶。。。。我們榮幸的見證並參與了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和發展。今天,依托阿里巴巴集團的雲計算平臺,我們極大提升了集團運營效率,而且支撐了近千萬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及無數無線產品開發者的創業平臺,並越來越多的成為金融,醫療,政務,交通,氣象等行業以及海量互聯網用戶的基礎服務和應用。雲端,雲端,我們內外兼修。關於無線互聯網,我有一些擔心。我擔心的不是騰訊紅包對我們的壓力,不是沒有一個或幾個層出不窮的入口,不是能不能開發殺手級的數據產品。而是自以為是的良好感覺或過度關註競爭壓力讓我們迷失自己,忘了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忘了未來3年,全中國有多少傳統企業等著擁抱無線商業,忘了有多少新商業領域我們可以去推動創新。忘了我們必須每天爬山。只有知道自己有什麽,要什麽,該放棄什麽,我們才不會迷茫。商業社會永遠會有競爭,永遠會有比我們做得更好的模式和公司,永遠會有令人驚喜或沮喪的創新變化。。。。。但我們永遠要努力比對手在推動經濟社會正能量上做的更好!因為這才是阿里人的福報和機會所在。從現在起要做的事很多,我提醒大家,我們將會嚴格落實和考核“客戶第一”的原則!每一個人很快會感受到,接收到2014年的變化。2014是“雲+端”,阿里巴巴ALL IN移動電商。請每一個人守護好自己的崗位,讓其他團隊放心把後背交到你手里,我們在一個船上,今天這艘船不僅僅是25000名同事。。。變革的糾結和疼痛會波及到我們每一個同事,但十年後的中國商業環境會因為我們今天的努力變得更加透明,開放,誠信和繁榮。糾結和疼痛就是參與感!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2014.2.28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馬雲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19

In:女性分享社交1個月如何做到一百萬?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9/144512.html
標籤上的社交
 
當然,如果只從述描述來看,你可以簡單的把In理解為一款類似於Instagram這樣基於濾鏡的社交產品。對於In的用戶而言,她們可以使用In提供的濾鏡美化工具分享自己的穿搭心得、潮流風格以及最新收入的時尚新品。
 
然而,In並不是Instagram。
 
最明顯的就是定位的差異:In的目標用戶是具有品牌偏好的女性用戶,而Instagram則更加複雜。這就意味著相對於後者,In做得更加垂直。所以,在這款APP上,你可能會更多的看到來自於時尚設計師、網絡紅人所分享的穿搭內容。而這些內容就包括了前述提及的大牌的新品、前衛的潮牌、以及獨立設計師們所創作的單品。
 
當然,除了設計師和紅人,普通用戶同樣可以在上面隨時分享自己的穿搭風格。In為用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圖片社交分享流程:拍照—濾鏡特效—添加標籤—分享。她們可以在自拍之後,用In 進行濾鏡美化,然後上傳圖片,並給自己打上品牌、地點、心情等標籤。
 
在In的「品牌」入口,用戶能從查看品牌的最新資訊,這些資訊更多時候是通過潮人和品牌粉絲的線下街拍獲得。由於服飾屬於傳統大行業,儘管線上已經聚集了不少線下品牌,但對於更多的傳統品牌而言,它們並未在線上得到足夠曝光,而品牌的上新信息也有所延遲。這時候潮人和粉絲的信息往往是最及時的,通過她們的分享,用戶很容易就能查看品牌的上新。目前,已有1000多個品牌入駐了In。
 
同時,通過標籤用戶還可以尋找到與自己有相同品牌偏好的達人,這便是基於In的社交。In的所有社交都是基於用戶分享的圖片狀態,在這裡用戶可以關注、查看或者評論其他用戶的狀態。基於標籤,不僅傳統品牌與用戶間能產生精準的鏈接,而用戶與用戶同樣如此。
 
目標:強品牌偏好、愛穿搭的女性用戶
 
在愛圖購創始人黑羽看來,中國的女性用戶已經有強烈的品牌消費需求:她們對於價格的敏感度正在降低,對於服裝、飾品等類目的產品品質、風格的追求越來品牌化、個性化。同時,她們旺盛的購買力與品牌追隨力,是品牌商最喜歡的一群用戶,也是In的目標用戶。
 
實際上,In的定位正是基於愛圖購兩年多來運營心得。2012年7月,愛圖購上線,憑藉精準的女性用戶和品牌的定位,上線不到兩年就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品牌推薦平台,擁有過超過600個入駐品牌,並在2013年底獲得千萬級Pre-A 輪投資。
 
如果說定位精準已經帶給愛圖購帶來了足夠豐碩的回報,那麼為什麼愛圖購還要新推出基於圖片的社交類產品呢?事實上,目前愛圖購已經擁有1200萬用戶,而移動端的用戶數已經達到PC端的三倍。對愛圖購來說,移動市場的佈局其實已經完成。
 
黑羽的觀點是:儘管愛圖購已拔得品牌推薦平台市場的頭籌,但用戶需求的本身,還沒有被很好地滿足與釋放。
 
黑羽所說的用戶未被滿足與釋放的需求,包括自拍分享、獲得關注、參與感這樣的行為需求,具體來說就是獲得更多品牌穿搭信息、發現美、擁有美、分享美等。
 
而要滿足這些需求,一款圖片社交App顯然是最好的載體。通過應用內置的照片、標籤和社交分享體系,無論是用戶分享照片還是獲取信息,In商業化氣息並沒有推薦導購平台那麼濃,而用戶的感受也會更加純粹。
 
為了這個純粹的體驗,In App在設計上也格外講究。比如在App的啟動畫面,他們設計了一個呼吸動畫;在滑動的交互上,他們精心的測試和研究了女性的像素比,選擇了150像素加上手勢定義的做法。
 
而最讓黑羽感到自豪的是他們在圖像比例的設計上。與一般的濾鏡應用所選取的方形圖設計不同,他們在圖片顯示上採用了4:3的長方形圖,能夠很好的把用戶的身材和服飾效果體現出來,不會出現照片縮小變形的情況,這也使得這款產品在用戶和搭配上的展示上更完美。
 
當聊完產品、談及In的商業模式時,黑羽坦言並沒有為賺錢的事考慮太多。事實上,商業價值變現可能是In最不用的擔心的環節。一方面,愛圖購在早期積累的資源已經使得公司對這款新App的盈利要求並不那麼迫切,而另一方面,基於愛圖購所積累的強大品牌女性用戶群體,In可以在品牌營銷、線上商品導購以及基於LBS的品牌線下零售導購上等方面有著豐富的想像空間。
 
相反,In將繼續會把重心放在內容的豐富上,黑羽希望能夠充分整合更多明星達人資,以充分調動用戶的參與積極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