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DG資本李豐:下一個風口在哪?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2/148086.html

i黑馬註:11月29日,“2014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尋路中國”在京舉行。眾多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對當下經濟社會的熱點問題展開探討和思辨。IDG資本合夥人李豐參加了下午的“新經濟:下一個風口在哪?我有異見”分論壇,席間談到了IDG資本觀察和發現行業發展趨勢的一些思路,並就IDG資本幫助創業者,特別是90後創業者的一些方式和想法與主持人及嘉賓進行了探討。以下是部分對話實錄:

\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超過了線下行業所對應的服務水平,這種用戶需求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李豐先生,你怎樣找到這些風口中的創業者?

李豐:風口和創業者這兩個問題,我想找到風口是第一件事,對我們來講,我們在過去3年多當中,比較早的進入了互聯網金融,比較早的進入了O2O里面的C2C,當然還比較早的進入90後投資,在我們做提前判斷的時候我們會考慮什麽因素造成了這些風口,我純粹從電子商務和O2O簡單講下我們自己的邏輯。

最大的一個原因我們認為,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的程度,超過了當時那個階段線下零售行業或者線下服務行業所能夠提供的需求滿足水平。這句話聽起來很拗口,打個比方,電商上道理很簡單,對於一個二三線城市來講,可能當地最大的百貨商場里面的商品也很難滿足你現在的消費和品牌認知水平,你去到里面發現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品牌都是你不知道的。這句話意思是說,從你接觸到的線下零售來看,整個線下已經滯後於你的消費能力了。你在服務行業是一樣的問題,我們打個比方,三四年前你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或者在某一個大一點的省會城市,你花100塊錢平均一個人的消費去吃一頓飯,可能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說這頓飯吃下去對你沒有害,就是你去的餐廳到底靠不靠譜。

電商和O2O這兩件事情的風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和他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超過了當時在線下某個階段這個行業所對應的服務水平。另外你像金融業、醫療、教育,基本都是現在O2O滲入較多的行業,我們的邏輯是在市場興起之前投到這幾個領域,並且大致其他基於類似的判斷,都是叫需求驅動的經濟。

主持人:請問李豐先生,我知道投資就是投未來,從您投資的角度來講,未來還會存在哪些大的機會?不是大機會,中等機會也可以。

李豐:其實最先開始第一個問題我們講了,基本上我們在電商和O2O當中發現,不管是商品還是服務的很多行業的變革,都是來自於用戶驅動的,這個始終還會是個機會,我們叫用戶成熟度和消費能力的變化所帶來的線下商業模式的不足或者叫做需求的未滿足。像陳歐剛才講的海淘,為什麽你要去海外買東西,這跟為什麽二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上網買東西是一樣的,因為你知道有便宜和性價比好的東西,但是線下你接觸不到這樣的資源,這是海淘的出發點。你問大的方向還會有什麽,我想說我們自己還會有一些這樣的布局。

另外有一件事可能跟技術方向有關。我們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為止,大概在座的很多人應該已經很少再去APP Store搜索或者下載新應用了,因為基本上你滿足於你手機上的APP了。但是因為一個行業如果想要足夠的好,必須既有大的、也有小而美的、也有垂直的、也有細分的,這個行業才叫做足夠大的行業,這也是互聯網本身帶來的進步,就是很小眾的網站它也有它的價值和被人利用的前景。從互聯網上看這一切是通過搜索引擎的方式連起來的,你能接觸到各種網站。但是在移動上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只靠應用商店來進行分發的話,它顯然只有頭部的,大家都用的應用會被重視,而那些小而美的東西會因為什麽被人發現、被人記住,從而被人使用,而體現價值,這是再往下來看較大的挑戰。

還有一個小的我們在看的方向,就是跟我們的主辦方有關了,因為我們覺得大家現在都已經在使用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這些東西在我們的邏輯當中叫做顯著加快了信息的流動效率,加上你在消費信息的時候是在移動互聯網上,是在移動設備上,所以導致你的時間比較碎、耐心比較差,因此你發現現在的用戶在經歷了第一撥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之後,大家對高質量內容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了,這是一個顯著的趨勢。另外一個背景是,我們發現叫做傳統媒體當中具有媒體內容制造能力的人,這些人歷史上第一次開始離開傳統媒體進入了創業狀態,這個以前幾乎從沒發生過。這些人當中有很多具有非常好的生產內容、編輯內容的能力,他們開始第一次系統性的離開了傳統媒體,進入到了新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來參與內容的制造、編輯、整理和推薦這樣的工作。而在博客和微博這兩個時代當中,我們發現所有做得成功的這些門戶網站或者這些商業模式,他們推廣的都是草根大號和明星大號,這些人生產的內容的質量水平肯定是不如這些叫做專業生產制造內容的人。這個也是我們叫做一個小小的風口。

以創業者的思考方式幫助他考慮整個行業的發展問題

主持人:請問李豐先生,您覺得現在因為資本很熱,您覺得作為一個投資者除了創業者賺錢以外,還能給創業者做什麽事情?

李豐:我們其實做了不同領域的增值工作,幫創業者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尤其是過去兩年,比如幫他們的關鍵崗位招了團隊,幫他們解決市場推廣的問題等等。我發現對於創業者來講,這是我自己的觀點,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品質是,或者他是一個思考非常獨立且深入的人,或者他是一個多多少少在他做的方向上有一些理想主義情結的人。我這麽講的原因是因為對於這些創業者,我們尊重他的思考方式,盡量幫他以他的方式思考他所要面臨的問題。從我自己的領域里面,我覺得對他們最有幫助的也是我們從很全面、很長遠的角度跟他們探討這個行業的發展問題,大家一起探討,共同成長,把這個模式在這個方向現在或者未來為什麽會是這樣,或者應該是怎麽樣,應該朝哪里去,思考清楚,這是我覺得最大的幫助。

年輕人推崇和代表的亞文化會逐步進入到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中

主持人:今天討論的是趨勢,IDG成立了一個專門針對90後的基金,請問李豐,你們做這個基金是發現了針對90後的哪些趨勢和機會?

李豐:關於90後,我們講過很多次了,其實道理很簡單。第一個角度是,很大程度上現在的年輕人跟以前很多代相比,他們的父母在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過去一段時期當中處在了相對比較黃金的年紀上,所以他們給孩子提供的物質條件和眼界、經歷都是非常好的,使得這些年輕人當中有很多比較早地具有了比較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成熟度,這是對我們來講一個很重要的特征。第二件事情,這是從廣義上來講的,你看我們講PC時代過去10多年的發展,從我自己的定義上,基本上是以84年、85年左右的這一代人在不同年紀上的需求為主,他們代表了大的PC互聯網商業模式的進化或者演進,不管是在遊戲、社交的、找工作的、招聘的還是電子商務的,都是那個年齡層次的人在不同年齡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而現在移動互聯網當中很多商業模式,就會是這些90後去驅動很多以他們為代表的所謂叫移動互聯網模式的叠代和需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當他們做屬於他們自己生活方式的產品的時候,他們會有顯著的優勢。

這部分還有一個補充,當然這跟人口結構有關了,我們發現在過去兩年當中如果你留意觀察你的生活的話,你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所謂原來叫做亞文化的生活方式,慢慢的進入了主流,因為亞文化很多是以年輕人為代表的。舉兩個例子,第一件事情,你會留意到所有你使用的時髦的網絡詞匯幾乎來自於貼吧或者90後聚集的某個地方,幾乎你所有使用到的時髦詞匯就是這些網絡用語。第二件事情,當我們投最大的彈幕網站的時候,還是被視為一個非常窄眾的事情,僅僅2年不到的時間,你有關註的話會發現,現在很多會議和話題聚集的場所,和一些瀏覽場景包括電影,都開始嘗試所謂彈幕這件事情,至於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麽我在這里不做討論,我只是拿這件事情作為一個代表來說,很多年輕人推崇和代表的亞文化的東西正在以越來越多的方式和速度進入到主流社會或者主流文化,這也是年輕人為代表的創業應該得到支持和投資他們的主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58

IDG資本李豐:90後創業者最大的挑戰在管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3/148721.html

隨著90後開始進入社會,如同當年80後創業一樣,他們開始受到更多來自資本市場的關註,作為近年來在90後創業圈聲名鵲起的創投團隊成員,IDG資本合夥人李豐與年輕創業者打交道最多,同時也是他主導了很多起針對90後創業者的投資。
 
年輕創業者的時代已經到來,投資和支持他們,或許就是搶占行業先機和制高點的關鍵節點。在2015年,李豐希望能夠投出更多出色的年輕創業者。
 
押註90後
 
在過去一年時間里,IDG資本已經成功投資不下10個88後代表項目,全面覆蓋了從互聯網金融、社交工具到O2O應用、技術平臺等各個TMT創業領域。
 
根據已有信息顯示,僅獲得IDG融資的90後創業項目就超過10個,也有不少風險機構尚未公開他們對90後項目的投資信息,創業領域也從單純的互聯網行業拓展到更多領域。李豐說他希望在明年IDG資本能夠投出更多的90後項目。
 
“這些年輕群體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轉變:和前輩人不同的是,這一代人的物質基礎和家庭環境都比較好,這讓他們對物質本身的基礎追求沒有那麽大的欲望,更願意做符合他們習慣或者文化的事情。”李豐說。
 
也就是說,這一代群體正在快速成長為各個行業中的新生力量。再加之從小接觸互聯網,結合互聯網的應用比較容易找到創新的商業模式,“他們變得更理想化,他們更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同時他們對互聯網的應用更加的熟練和工具化。”
 
當然,在年輕創業者身上能看到所有創業者可能會遇到的共性的問題,前不久西少爺、泡面吧創始人之間的股權紛爭在創業圈里鬧的沸沸揚揚,他們有幹勁、有目標,但在夢想的實現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挫折。
 
“最大的挑戰來源於管理能力,”李豐直言。說白了就是怎麽和人打交道,他們有熱情、有能力、有目標、有執行力,但是怎麽和創業中的、商業上的合作夥伴打交道,怎麽和年長的、專業技能高的中高層管理者溝通,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在過去的一年對90後的投資讓李豐感受到了更多活力。他感覺,跟這十幾個年輕創業者和CEO以及他們的團隊打交道,讓他重新感受到更多的朝氣,更多的年輕和理想。
 
泡沫之下尋找風口
 
如今的創投圈正在變得無比瘋狂,市場泡沫正在泛起,無論“泡沫”的論調是否成立,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對於創業者來說,現在的確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創業資金更多、創業理論更加成熟,對趨勢的把握和理解也變得更為遊刃有余。
而對於投資人來說,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找到這些風口上的優秀創業者,因此眼光極為重要。
 
在第一輪互聯網金融投資浪潮中,IDG資本的布局已經涵蓋多個方面,在其內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投資主要分成五個方向,即資產端、流量端、金融服務、移動支付和虛擬貨幣。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IDG資本是在中國投資互聯網金融領域最多的投資機構之一,所投企業包括宜信、挖財、寶利金融、銅板街、共鳴科技、閃銀等20多家。
 
對此,李豐表示高敏感度對於投資人來說至關重要,這也是IDG資本分別趕上了互聯網金融和90後創業這兩波浪潮的原因。
 
“有些新鮮事物在早期可能看不清楚,但如果你在心里接受它、願意去嘗試,花了很多心思去思考和搞清楚其中本質,就有可能預測到下一個潛在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80

雲適配獲IDG等千萬美金融資,立誌打造中國首款企業級瀏覽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4/150070.html

黑馬說:近日,致力於為企業提供THML5移動應用開發解決方案的雲適配獲得了由IDG和晨興資本聯合投資的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融資後,雲適配將繼續發揮“跨屏技術”優勢,將大部分融資金額用於打造另一個旗艦型產品——“HTML5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上。

對於雲適配的未來,雲適配創始人兼CEO陳本峰表示:“未來的互聯網是一個沒有邊際的世界,生活中越來越多設備會聯入互聯網。雲適配要做的就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為用戶打開多屏互聯的新‘視界’,實現One Web、Any Device的夢想。”

文 | i黑馬  汪晨



力圖打造中國首款企業級安全瀏覽器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移動端獲取有效信息成了人們更主流的一種方式。在這種背景下,大量企業都亟需一種高效、低成本、快速接入移動互聯網的解決方案,以在瞬息萬變的“萬物互聯”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但在移動化過程中,企業卻面臨兩大尷尬。首先,移動端設備日新月異、千差萬別,企業要專門建一個移動應用,不但需要經歷非常複雜和成本高昂的開發過程,還會面臨數據庫遷移過程中數據泄露的安全風險;其次,在企業辦公領域中,為了實現遠程辦公,還有大部分企業選擇的是桌面虛擬化技術,雖然市場有如Citrix和VMware等桌面虛擬化技術的成熟廠商,但技術複雜、成本高,中小企業只能望而怯步。而且通過桌面虛擬化技術,用移動設備遠程管理桌面,遠程操作和界面體驗也非常差。

雲適配方面認為,面對現有技術難題及日益增長且需求強烈的市場需求,通過HTML5技術在企業原有辦公系統之上建設一個安全便攜、跨屏跨平臺的移動應用平臺就變得非常有價值。雲適配結合其獨有的瀏覽器技術,立誌於打造中國第一個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基於瀏覽器內核級安全的HTML5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 一方面,結合HTML5 技術特點,Enterplorer希望給企業提供一個輕量級、跨平臺的企業辦公應用的移動入口;另一方面則通過其獨有的基於瀏覽器內核級安全的VPN專屬通信通道、VPN緩存沙箱、數據加密、權限設定等手段提高企業級應用安全,防止數據泄露。


三大利器  布局萬億級企業服務市場

為了全面打造一個為跨屏辦公而生的HTML5開發平臺,給企業提供一個企業移動化一體解決方案,雲適配一直試圖布局“工具+平臺”的一體化戰略。在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之前,雲適配還開發了兩款產品:力圖解決企業移動化前端跨屏問題的“跨屏雲”技術,以及幫助企業免費創建跨屏應用的HTML5前端框架的工具——Amaze UI。

雲適配“跨屏雲”技術主要針對政企客戶,基於強大的計算能力,采用“公有雲”和“私有雲”兩種解決方案,高效地將企業應用內容適配分發到各種設備終端上。近兩年,雲適配跨屏雲已經幫助超過30萬家企業網站實現移動化戰略,其中包括微軟、聯想、海信等世界500強企業,光明網、中國青年報等知名媒體,清華、北大、中科大等知名大學,以及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網等政府機構。

Amaze UI 作為一款開源的HTML5跨屏前端開發工具,主要面向開發者提供含近 20 個 CSS 組件、10 個 JS 組件,17 款包含近 60 個主題的 Web 組件,使開發者可快速構建界面出色、體驗優秀的跨屏頁面,大幅提升開發效率,目前在Github 的星際標註已經超過4000,成為國產開源軟件中的佼佼者。

在獲得B輪千萬美金融資後,雲適配創始人兼CEO陳本峰表示:目前,中國企業高速發展,在消費者應用市場已經湧現出了與Google、Amazon、 FaceBook相抗衡的BAT。在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移動時代,以微軟、IBM、Oracle 為代表的千億級企業級服務市場,未來一定會湧現出中國的“微軟、IBM、Oracle”,而他們將創造一個萬億級企業服務市場,而這正是雲適配為之奮鬥的方向。

因此,為實現該目標,在獲得此輪融資後,雲適配將重點打造的中國最大的HTML5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與前兩個開發類平臺和工具,共同組成雲適配的“三大利器”,最終形成 “跨屏雲” 技術、跨屏HTML5前端開發平臺Amaze UI、 Enterplore內核級安全企業瀏覽器的三位一體戰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汪晨,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對創業者就像是坐在一條橡皮艇上玩漂流,如果你的方向是大海,你只要用力往前劃就行,翻了船再爬上去,最終到達大海。但如果你最後只進了江河湖泊,我們一般不會投。

對創業者最難的判斷就是對他本人的判斷,我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學習能力很強,希望他能獨立思考,希望他認真聽你說話,但又不是什麽都聽你的。我們不喜歡羔羊一樣的創業者。

現在創業市場確實有一定的泡沫,甚至還有一些創業者進行數據造假,我想說的是,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投資人最多是賠錢離場,但創業者將終生受到懲罰,很難有人會再支持和相信他。

熊曉鴿出生於湖南湘潭,早年在新華社和一家美國媒體做過幾年記者,在美國他負責矽谷的報道,接觸了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

1992年,熊曉鴿以IDG董事長亞洲業務開發助理的身份回到中國,將風險投資概念引入中國創業市場。在過去的24年里,IDG幾乎成為了VC的代名詞。熊曉鴿也被稱為“中國VC第一人”和“中國VC拓荒者”。

投資人永遠在挑戰二八定律

我父親是個軍人,跟黃繼光是戰友,在上甘嶺戰役中炸掉了左腿,轉業後到湘潭鋼鐵廠工作。

文化大革命時期,父親受到迫害。但他樂觀、果敢和嚴格的身體鍛煉習慣傳給了我。這些也是做投資的必備素質。尤其是美國的投資界,把身體好作為投資人第一位素質來要求。除了健康的體魄外,投資人還需要有健全的心智,心態不好的話,特別容易影響別人的情緒,也影響你的判斷。

打仗講究“快慢”的節奏,什麽時候沖鋒,沖了多遠後要停一下,都有講究。一個勁沖過去,到了拼刺刀的時候就沒力氣了。做投資也是一樣,要抓住機會,捷足先登,但有時又要慢一點。

我們首先會看創業項目所處的市場是否足夠大,也就是說創業者要找對河流。我一直覺得,創業者就像是坐在一條橡皮艇上玩漂流,如果你的方向是大海,你只要用力往前劃就行,翻了船再爬上去,最終到達大海。但如果你最後只進了江河湖泊,我們一般不會投。尤其是當領域很小,創業者又很堅持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放棄,即便他做到了市場第一,我們也不會投,因為市場規模太小了。

其次我們會看他的產品是否夠創新,是否有想象力,是否容易被複制。有時候你個人的興趣可以幫你選出好的投資項目。

比如我們投資了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可以算是中國實景演出的締造者,我投資這家公司的一個很大原因是,我很看好目的地文化旅遊市場。目前演出主要是靠門票,一般票價的40%被旅行社拿走了。未來可以嘗試文化旅遊項目+移動互聯網的模式,通過移動互聯網來賣票,讓演出公司拿到更多的錢,這樣可以給演員更好的報酬,提供更好的服務,使觀眾得到更多實惠,演出的質量也就有保障了。

最後是看創業團隊的執行力和應變能力。對創業者最難的判斷就是對他本人的判斷,我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學習能力很強,希望他能獨立思考,希望他認真聽你說話,但又不是什麽都聽你的。我們不喜歡羔羊一樣的創業者。

成功的創業者永遠是少數。投資界有個二八定律,即投資100個項目,有20個能成功就非常不錯了。我們在中國投資了近400家公司,成功的超過80家。上次我在深圳聽紅杉的合夥人周逵說,美國紅杉過去40年投資了1000家左右的公司,約200家成功了。投資人永遠在挑戰二八定律。

好奇心很重要

如果你投資的是一些專業領域,你有相關的專業背景肯定會讓你更受創業者歡迎,你也更容易對項目價值做出準確判斷。但做投資的人跟記者一樣,一定要是個雜家。

比如在第一輪就投資了Facebook的投資人Jim Breyer,對歐洲文藝複興很有研究。Google的早期投資人Michael Moritz,在牛津大學是學歷史的,後來在美國《時代》雜誌做過記者。

我在湖南大學讀的是英語專業,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的是新聞,在波士頓大學念的是傳播。我後來又在美國的費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和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習過。

在做投資之前,我在新華社和美國的一家電子雜誌做過幾年記者。記者和投資人的工作挺像的,首先要是一個有趣和有好奇心的人。

5歲時我把一個鬧鐘放到水缸里,想看看它在水里還能不能走。長大了之後就對手表很有興趣。我幾乎每年都會買一塊瑞士的機械表。愛表的人最在乎的是表的工藝,後來我接觸到一家叫做寺庫的公司,專門做奢侈品等高端消費市場,做現場盡職調查的時候,我在那買了兩塊表,覺得這個公司不錯,就投資了他們。

記者是尋找好的報道對象,投資人是尋找好的投資對象。記者要判斷是否有報道價值,投資人需要判斷是否有投資價值。

所不同的是,記者做完判斷後需要以最快速度把報道對象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別人,但投資人決定投資某個創業者之後,往往跟他們說,我們可以投你,但你不要跟其他人聊了。投資人也一般會比較低調,往往等到所投項目成功了才會向外界提起。

在美國做記者的時候,我經常去矽谷采訪,認識了很多投資圈的人,其中包括IDG董事長麥戈文,我們都叫他老麥。

當時我正在另外一個出版公司,老板派我去香港,做面向亞洲四小龍的電子雜誌。但我覺得應該去中國發展,於是寫了個計劃書交到英國總部,但沒有被批準。

在我很失望的時候,老麥說讓我幫他來中國發展,我說可以,然後我們談待遇,我跟老麥說,我之前年薪4.2萬美元,現在一分不多要,半年後再根據表現調整,唯一的要求是我直接向他匯報,因為我痛恨公司的官僚主義。老麥給了我5萬美元。半年後主動問我對於薪水的期待,我開玩笑說怎麽也得翻倍吧,他居然很爽快地答應了。

做投資還要求你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團隊作戰意識。我們是第一家在中國搞合夥制的風險投資機構。我很幸運找到了周全等一批優秀的人作為合夥人。合夥人制度就像一個大家庭里有好幾個兄弟,每個人的性格和專長不同,有利益分配的時候,兄弟幾個要好好商量,需要對外“打架”的時候,兄弟們誰行誰上。

創業板推晚了十年

1998年10月,老麥聽說中國將於2000年開設創業板,公開承諾說,7年內將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可是,到2003年的時候,我們只投出去兩億美元。

早年我在博鰲論壇上曾經問過決策層本屆政府是否推出創業板,當時沒有得到回答。政府還是覺得應該謹慎一點。

如果2000年左右就推出創業板,並且參照納斯達克的上市標準來弄的話,中國的很多公司都會留在國內上市,市值一定比他們現在的高,公司也會發展得更快。

為什麽中國企業去納斯達克,就是因為那里對上市企業沒有盈利要求。這對新興產業尤其重要。我們剛投資百度和騰訊時,中國整個互聯網用戶還不到2000萬人,這麽少的用戶是沒法賺錢的。到了2005年,互聯網用戶突破1億人,大家才開始慢慢賺錢。當時這些公司沒法在國內上市,因為中國股市對於盈利有嚴格要求。

實際上,好的公司在很長時間內是不盈利的,你看亞馬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盈利,但資本市場認可它。在快速發展階段,上市是為了募集發展資金,做大自己的規模,但現在中國的創業板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有盈利,這不符合技術創業型公司的發展規律。

當然,暴風科技的上市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的這一遺憾。

我們在暴風科技第一輪融資就進去了,先後用美元和人民幣基金投了兩次。暴風一開始也是想在國外上市,後來想轉型做移動互聯網,我們覺得做移動互聯網的話,國內市場更大,因為你的用戶、客戶和市場都在國內,所以我們很支持,幫著暴風一起拆除了VIE架構,但拆完VIE之後,國內的IPO一停就是兩年。

現在中國股市還有很多不符合創業發展規律的規定,比如要求上市公司在增發新股的時候需要證監部門批準,但在美國和香港,只要上市公司董事會批準就行。

創投市場已是一片紅海

我認為我們這代人做投資能出點成績,主要靠運氣。比我們聰明和勤奮的大有人在,但我們遇到了一個好國運,從我1992年開始做投資,到今天整個國家還是比較穩定的。

我們趕上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時代契機,中國加入WTO,進入全面開放時代。我們還幸運地趕上了互聯網的普及,出現了很多顛覆性的應用,讓我們有機會遇到很多優秀的創業公司。

十多年前,中國互聯網公司主要是靠模仿國外的商業模式。但現在中國很多商業模式已經跟國外差不多同步出現,甚至有了中國獨有的創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已經沒有那麽多可模仿的對象,所有的東西都特別快,需要創業者做出真正的創新。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過去你投一個項目,能知道國外有什麽可參考的公司,估值的時候也可以參考國外那些在納斯達克上市了的企業。但現在沒有可參照的公司了,你要賭這個商業模式到底是否能做出來,而這又取決於你能否做大規模。 

現在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投資人之間的競爭很激烈。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們投資圈的人在廣州的花園酒店一起聚餐,一張桌子都坐不滿。現在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說風投市場已是一片紅海。以前是創業者找投資人,現在是投資人搶項目。錢很多,但好的項目有限,給投資人留的決策時間變短了。你要做很好的功課,看好了項目盡快下手。創業者選擇多了後,對投資人來說項目的價格拉高了,投資回報率降低了。

現在創業市場確實有一定的泡沫,甚至還有一些創業者進行數據造假,我想說的是,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投資人最多是賠錢離場,但創業者將終生受到懲罰,很難有人會再支持和相信他。

對我們投資人來說,判斷是否造假就像教練拿到一張面試成績單,我們不會盲信,會進行仔細的盡職調查。

過去二十多年,我們也嘗試投資了一些領域,目前來看不算成功,比如我們很早布局過在線教育領域,但沒有投出成功的公司。事實上中國現在也沒有一家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在線教育公司,一說到教育依然是新東方等線下巨頭。這兩年在線教育開始有了不錯的發展,我們仍然繼續關註,並有所布局。

我的另一個遺憾是錯過了第一波電商的浪潮。盡管成功投資了百度和騰訊,但我們錯過了阿里巴巴。但其實不是我們不重視電商,我們早期也投資了一些電商公司,其中也有不錯的項目,但出現了判斷失誤,比如8848,是很不錯的項目,當時券商說等一等再上市,一等就錯過機會了,正好又趕上了那一輪互聯網泡沫破滅。如果當年8848能在泡沫破滅之前上市,今天中國電商行業的格局可能就不一樣了。

我們後來總結,錯過就是錯過,沒必要捶胸頓足,這是投資人必須有的心態。我們在做了充分研究後,仍舊看好電商領域,近幾年在生鮮、母嬰、奢侈品、時尚、淘品牌、海淘、B2B垂直、社交電商乃至微商等領域都有布局,所投公司包括我買網、貝貝網、寺庫、蘑菇街、韓都衣舍、茵曼女裝、三只松鼠、找鋼網、找塑料網和青蔥等。

BAT並非不可逾越

我們非常重視90後,除了公司成立90後基金外,我自己也跟90後打成一片。

我們投了很多90後的項目。我自己有個90後羽毛球教練,是前國家隊隊員。我還跟90後經常一起去唱K,跟他們一起去吃面,不是不服老,是要保持90後的心態。我一直開玩笑說,我也是90後,我是1992年出道做投資的嘛。

可以說,IDG要跟著這幫孩子一起再次創業。不僅是我,整個IDG合夥人團隊里的這些元老們,也都積極推動90後基金的成立。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創新和學習能力,對於看中了的機會,我們采取的是敢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策略。

最近有一些同事離開了IDG,很多人也在關心和討論IDG這樣的老牌VC的活法。我想說的是,一些年輕人希望自己闖出一片天空,在這個年代非常正常,我們完全支持和理解,今後大家也會有很多合作機會。我們的心態很開放,我認為IDG資本團隊就應該像中國乒乓球隊,雖然向全世界輸出了“海外軍團”,但中國乒乓球隊依然能夠長盛不衰。

現在BAT也在做投資,我們跟他們也有很多溝通和合作。比如雲鋒基金參與了我們投資的印象系列。我們投資的91無線,就賣給了百度。我們和BAT是有“血緣”關系的。

但我不認為BAT是創業者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其實BAT的壓力比大家想象的要大。以技術為導向的公司,要做到獨領風騷數十年是非常非常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41

智齒科技獲500萬美金A輪融資 IDG領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5/1230/153542.shtml

導讀 : 智齒科技成立於2013年,專註於智能客服領域。CEO徐懿宣布獲得由IDG資本領投500萬美金A輪融資。

i黑馬訊 12月30日消息,智齒科技CEO徐懿宣布獲得由IDG資本領投,真格基金、華創資本、芳晟股權跟投的500萬美金A輪融資,同時發布了智齒客服4.0新品和智慧服務體系。

此前, 2015年1月,智齒科技進入微軟創投加速器,2015年3月真格基金繼續領投參與Pre-A輪融資770萬元。

智齒科技成立於2013年,專註於智能客服領域。借助大數據、自然語言理解、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幫助客服人員更好、更快的服務,推動客服部門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化。

根據IDG資本對企業服務市場的觀察:SaaS服務的模式通常是以移動互聯的方式把與企業相關的各種服務更快、更簡捷的連接在一起,而這種連接有機會成長為平臺型企業。

對於企業服務市場而言,平臺無非是內外兩種:一種是面向企業內部協同;另一種是企業和外部協同。平臺型的SaaS服務是目前資本方追逐的新風口,而客服是唯一一種可以連接客戶與企業的工具和平臺,未來將蘊藏大量商業機會。

根據智齒科技官方數據,3.0產品上線以來,200天獲取了1萬+企業用戶。在產品使用的流量方面,智齒客服的流量平均每周增長15%,相比於半年前,流量躍升40倍。

不過,雲客服領域還有其他競爭者。2014年5月,雲客服平臺Zendesk在紐交所上市,市值為23.5億美元。2015年5月,逸創雲客服獲得由唯獵資本領投的15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14

這位高中肄業青年靠一塊滑板,拿IDG500萬天使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30/153537.shtml

導讀 : 陳正翔帶著他的Stary團隊選擇了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滑板工具,利用電動滑板代步出行。他給產品取名Stary:Star和Ry兩個詞的組合,代表星光。

i黑馬訊 楊博丞 12月30日報道

排除單車,選中滑板

在城市交通日益擁擠的當下,針對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層出不窮,平衡車、自行車、獨輪車、電動車等等。陳正翔帶著他的Stary團隊選擇了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滑板工具,利用電動滑板代步出行。

他給產品取名Stary:Star和Ry兩個詞的組合,代表星光。他希望他的產品正如他身上文身一般耀眼。

陳正翔出生於89年,酷愛滑板和摩托車,高中肄業開始自學,斷斷續續做過2年平面設計。同時受工程師父親的影響,從小學習編程,隨後做了5年左右的程序員、工程師和產品經理。

陳正翔剛創業時並沒想到要做滑板。他只是關註到年輕人出行不便、通勤時間太長等問題,便萌生了做出行類產品的想法。後來經過團隊討論,他們決定從痛點出發,解決年輕人的代步問題,讓他們的出行更酷更輕松。

確定了大致方向,陳正翔便著手進行市場調查。他把身邊年輕朋友詢問了一圈,結果發現,剛畢業不久或在校的大學生多數依賴公共交通。但公共交通的最大弊端是覆蓋面積有限,且大城市嚴重的擁堵問題。最終,陳正翔把出行的範圍縮小到了滑板,這也是他個人擅長和喜愛的工具,便攜輕盈。更為關鍵的是,年輕人除了要解決出行本身的痛點,還需要足夠表達自我。這被陳正翔看成是創業成功的必要因素。

其實,在他最終確定要做電動滑板前,曾面臨種種抉擇,智能自行車、摩托車都曾被列入待選名單,但最終都被一一否決。原因很簡單,智能自行車並不是剛需,而摩托車太複雜,產業鏈條太長。最後,他們把目光想到受眾廣泛的年輕人群喜愛的滑板。

他認為當下的電動滑板市場還沒有被充分挖掘,此前的廠商只考慮把電動滑板賣給專業玩家。但針對小白但又感興趣的人,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陳正翔告訴i黑馬,其實很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喜歡這項運動,只是兩個問題尚未解決:一是普通的滑板難學,不易操作;二是在中國滑板出行受到諸多限制。

不過,相比於年輕潮人的玩物,陳正翔更願意把它視為“最後一公里”的代步工具。但不可否認的是,購買他們產品的人大多是文藝潮流青年。

抓住小白用戶

Stary滑板表面看上去和普通滑板並無兩樣,甚至顯得有些低調和樸素。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足夠輕巧,玩起來和一塊普通的滑板沒多大區別。

根據陳正翔透露的數據,Stary電動滑板重量不到4公斤,實現續航15公里,最高時速能夠達到30公里;配備了藍牙遙控器,顯示滑板的電量和相關狀態信息;通過手控可以使滑板進行加速、減速和剎車制動。

在智能方面,除了遙控和輪組內置轉速傳感器,並沒有太多諸如里程統計和GPS等智能化設定。對於目前的狀況而言,陳正翔不想考慮太多,他只想先把純粹的基本體驗做好。

對於小白用戶而言,想要快速玩轉一塊滑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正翔曾教過一位沒有任何經驗的小白來嘗試滑板,結果花費半天時間,多次失敗,最後也沒有令對方掌握基本要領。

使用滑板本身主要分為三個步驟:怎樣站上、怎樣前進、怎樣停下滑板。與把大象裝進冰箱的邏輯類似。

對步驟拆解之後,陳正翔進行了單點擊破。他將遙控器側面滑輪推到後端,使滑板處於制動狀態,使得剛踏上時不會發生滑動;上滑板後,往前滑動滑輪,便會自動開始加速;停下時,再向後滑動,即可實現剎車。

陳正翔回憶,從模型機做到如今的成品,當時最難的是如何把電池和電機整合到滑板內部。“我們的初衷還是希望這個產品不破壞滑板文化里原始形象,所以其板材的尺寸、輪轂的尺寸都是和標準滑板完全一致的。” 陳正翔說,為此,他們消耗了整整8個月時間。

在美眾籌74萬美金

這是陳正翔的第一次創業。盡管酷炫,然而對於智能硬件行業而言,這是一件費時費錢的事情。

通常,智能硬件創業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前期的研發、試產和打磨,涉及到供應商、倉儲、物流等整條供應鏈,現金配比會比做軟件的公司複雜得多。沒有錢很難持續。

不過,幸運的是,在一次創客大賽中,陳正翔和另一個小夥伴,憑借所做的電動滑板脫穎而出。雖然當時的產品非常初級,僅使用自行車鏈子和齒輪驅動。但這次獲獎引來很多投資機構的關註。當時還在IDG資本的李豐給了兩位創客少年500萬元的天使投資。

在第一款產品出來之後,Stary選擇在KickStarter進行產品眾籌,這是一家海外眾籌平臺。這樣的做法源於陳正翔對國內市場的擔憂。一方面,滑板文化在國外的接受度更高,受眾更多;另一方面,國內眾籌平臺有些“被玩壞”。2015年8月14日,該產品在美國KickStarter完成眾籌,每塊滑板眾籌價格499美元,共籌得74萬美金。

“作為第一次創業,我們還有很多不足,等產品逐漸盈利會考慮在國內眾籌上市。” 陳正翔對i黑馬說:“我們要讓更多不會玩滑板,很想要玩滑板的人成為我們的用戶。” 今後,陳正翔打算圍繞著出行市場,向其它產品延伸。

對於這支年輕的團隊,盡管有了能夠實現量產的產品,但如何實現量產、用戶習慣的培養,以及未來能否實現技術壁壘和創新,都將會面對的考驗和挑戰。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上海藍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陳正翔

融資記錄:IDG百萬天使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17

IDG熊曉鴿:世界再變,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7/154733.shtml

導讀 : 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的說法,只不過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手段而已。因為盡管市場、技術變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質不會變。最終,羊毛還是會出在羊的身上。

自1992年至今,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投資機構,IDG資本見證了中國創投市場2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從紛紛“下海經商”的92派企業家到今天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VC拓荒到如今的VC全民化。在這一過程中,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歷經市場興衰,感慨萬千,23年來的變與不變,匯成一篇千字文。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

回想一下幾年前,很多人不敢創業,有文化有本事的人選擇的大多是傳統路子,去當教授或是從政,現在不是了。有句玩笑話說,2015年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一杯咖啡潑到兩個人,一個是CEO,一個是創始人。由此可見如今這股創業熱潮有多猛。

這個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

我認為一方面是技術的革新、叠代所致,互聯網發展起來以後,信息技術發展很快,人們的需求更新換代也很快,營銷的手段更多。產品更新快,銷售成本低,給創業提供了更多機會。

另一方面則是人本身的追求、需求層次發生了變化。從以往基本的“衣食住行”基礎需求,到現在更多地追求“被尊重”和“自我實現”,人們想要更自由地表達“喜怒哀樂”,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有錢任性”。社交媒體則進一步滿足了人們表達的欲望,出名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了,安迪·沃霍爾的預言——“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在15分鐘內成名”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現實。

由於媒介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變了。看電視、讀報紙的人少了,更多地是從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移動互聯網讓人們的閱讀時間變得更加碎片化。正是由於時間的這種“稀缺性”,好內容越來越值錢,現在人們需要的是有用的、高質量的信息。以巨頭的商業模式為例,BAT賺錢的業務是廣告、遊戲,能給公司帶來大量現金流,而引流量的業務是燒錢的,比如Google的YouTube。YouTube靠什麽引流呢?毫無疑問是比競爭對手更為優質的內容,這是它的核心。

核心

此外,我們看到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在發生變化。創業板、新三板的多元組合,給公司融資提供更多渠道,也給投資方提供了多元的退出通道,民間資本更活躍。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業者該如何尋求創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已經沒有那麽多可模仿的對象,所有的東西都特別快,需要創業者做出真正的創新。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過去你投一個項目,能知道國外有什麽可參考的公司,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創新和學習能力,對於看中了的機會,我們采取的是敢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策略。

我們可以仔細想下雷軍為什麽成功?其實是因為他改變了原有的市場推廣與營銷模式,這種創新是理念上的變革。除此之外,創新也可以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但其實不管怎麽變,“服務用戶”這個根本是不會變的,只是運用的方式、方法可能變了。至於如何去拿用戶,說到底還是品牌、商譽要做紮實,這樣產品才能形成好的口碑效應。

我們去看盈利模式,尤其是審視這兩年特別熱的O2O創業,其實很多人在根本的生意邏輯這一點上沒有想清楚。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的說法,只不過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手段而已。因為盡管市場、技術變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質不會變。最終,羊毛還是會出在羊的身上。

我看到現在有的創業者陷入了迷局,認為自己拿到錢、融資了就是成功,而不再把註意力放到“用戶”上了,這就是沒有弄清楚生意的本質問題。

IDG資本一路走到今天,經歷了很多次時代變遷,目睹、親歷了很多個“風口”、很多創新,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我們一直努力從這些變遷中尋找、總結共性的規律,也即更接近商業本質的規律。這方面的總結得越多,我們就越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

IDG資本一直是樂於分享的,“分享精神”是IDG資本血液中一直流淌的基因。我們的核心——“合夥人制度”,其本質就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彼此分享。90年代初,IDG資本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作為拓荒者,我們分享的是創業與投資的啟蒙;後來,我們與政府部門溝通,分享了很多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的信息,也算對中國創業板的設立發揮了作用;如今,進入到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時代,我相信創業者更加需要基於商業本質的深入思考和見解。因此,我們希望用一種更好的方式,將曾經被認為是機構機密的行業思考和觀點系統地與創業者分享,幫助創業者少走一些彎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19

IDG李驍軍:最愛投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8/154930.shtml

導讀 : 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機會在垂直領域,找到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是我們比較關註的方向。

在2016“IDG VIEW”首場投資趨勢發布會上,IDG資本合夥人李驍軍表示,人工智能的進步取決於三個方面:硬件、算法、數據。這個概念炒了很多年,今天這些硬性條件終於滿足,可以為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同時,他還指出,會看好“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

以下為李驍軍演講,經i黑馬編輯:

用一個詞來形容人工智能,就是“很近也很遠”。

大家聊AlphaGO,為什麽AlphaGO帶來的意義這麽大,深藍不是早在象棋里把冠軍打敗了,主要原因就是圍棋複雜度大多了,整個框架、邊框,包括出現的可能性,不少人覺得這是繼量子力學後最大的改變。

另外,AlphaGO和人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它活在當下,不管走得好與壞,只關心下一步到底怎麽樣,不受情緒影響。

而人和人對戰,不僅是技巧比拼,更是心態比拼,碰到AlphaGO,心態完全比不了。需要計算的棋法,有固定規則,運算能力大於人類。

人工智能的定義就是有統計功能的程序,程序有跡可循,你編一個程序能夠反複執行。隨著機器性能的提升,從大型機到小型機,無論是PC內存還是儲存,都遵循摩爾定律,18個月提高一倍,對記憶的存儲能力,遠超超過人類的。

機器性能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

一是硬件水平提升,包括計算機工藝、速度;

二是算法,運算邏輯;

三是記憶量、數據量,人大大腦存儲量有局限性,但是機器的存儲可以無窮大。

此外,從應用來說,就是聽得懂、看得懂。這里面就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頻識別。

能幹活,指的是機器人不管在工業現場,還是醫院、餐廳,能幹活的,能通過數據了解人每天想要什麽,並由此加深對人本身的了解。

這個領域有不少優質的公司。

Sensetime是我們投資的一個高門檻公司,專註於嚴肅技術,適用於安全、金融、防偽等。這些行業對於識別率要求極高,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之間差別巨大。

智齒主打的是機器客服的概念。用機器解決90%的客戶提問,大大解放人工,提升效率。

極意驗證主打用戶分辨。它會通過鼠標軌跡來代替用戶驗證碼這一套繁瑣的程序。

百分點主打用戶畫像。基於你以往的購買行為做出最合適的推薦,分析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車方面的應用,是解放人的雙手。手不用放在方向盤上,腳也不用放在油門上,通過傳感器將數據傳至CPU,進行數據分析,然後在GPS數據的指導下,自動行駛。

人工智能炒了很多年,直到今天,不少硬性條件終於滿足了。

第一,硬件,不管是芯片,還是系統,或是存儲,硬件已達到基本要求。

第二,算法,硬件的升級,和科研的叠代,使得算法更加成熟。

第三,數據,互聯網的普及讓數據采集變得無所不在,相比以往,呈爆發式增長。數據的積累讓後續的分析變得更加容易。  

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機會在垂直領域,找到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是我們比較關註的方向。

盡管離強人工智能還很遠,但其作為前沿工具和武器,將在接下來的幾年在生活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53

IDG樓軍:看不懂未來電商趨勢?那是你沒有徹底搞懂這三個基本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30/154957.shtml

導讀 : 我們把移動電商歸結為三個關鍵點:賣貨可以跨品類;價值觀傳導得越好,天花板越高;選品一定要符合價值觀。

一個領域或者一個項目,能夠挑戰到人的人性底線,或者上升到這個層面,不管這個領域和這個項目結果怎麽樣,本身就是偉大的,這是我自己堅信的。

去年和今年,我們在移動電商上花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做研究,歸納起來,分為三個方向:

第一,移動電商;第二,消費升級;第三,新的生活方式。

對於移動的理解,大部分人,包括我們以前,認為從PC到移動互聯網,只是屏幕的變化。可後來發現,完全不是。

應用場景和是使用場景,完全不同。

而消費升級,針對的是中產階級、以及偽中產階級。

生活方式的變化,主要針對90後,他們與70後、80後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只有在對這三個點深入理解後,才能看懂現在得趨勢。

移動電商,重要的是背後的人

移動電商是基於價值觀發起的消費行為,和PC電商有著本質區別,為什麽這麽說?

來看整個流程。PC電商是線下零售的升級,先有貨再有交易,流程沒有本質變化。京東、淘寶、唯品會,無不如此。接下來就是買流量、玩轉化。

而移動上呢,一定是先有人,再有交易,即使將貨物生產放到最後,也來得及。

產品和人之間,或者賣家與人之間,是價值觀的輸出,價值觀的輸出有兩種形式:一是內容上的輸出;二是商品的輸出。

移動剛開始時,微商的崛起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帶動整個移動電商的崛起。

後來,一批電商死掉了,活下來的進化成網紅電商,網紅電商再進化成社群電商。

微商背後是個人,網紅電商涉及到以個人為中心的組織,到後面的社群是一個去個人化模式。

一個典型的網紅電商,日常不論在朋友圈還是微博,需要表達自己的價值觀。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贊同這個價值觀的人自然變成他的粉絲,喜歡他的內容。內容中間會夾雜他喜歡的衣服、下午茶或者是保健品,賣得特別好。

表面上是跨類目的,但實際上是在用價值觀選品,這是和PC電商非常不一樣的現象。

我們如果把PC電商叫做垂直品類的電商,那麽移動電商是一個垂直人群電商,跨品類的電商。

我們把移動電商歸結為三個關鍵點:賣貨可以跨品類;價值觀傳導得越好,天花板越高;選品一定要符合價值觀。

消費升級,正在解構的價格敏感

消費升級主要針對中產人群和偽中產人群,歸結到幾個關鍵點:一是強調品質;二是強調效率;三是強調體驗。

PC電商剛剛開始時,打得是價格敏感,最好的模式就是把價格降到最低。現在價格敏感玩不動了。

在中產階級和偽中產階級人群中(偽中產階級人群指中產階級二代,中產階級是指70後、80後,錢賺多了,希望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80後是典型的價格敏感,且還稍有自卑。

60後不一樣,他們很最幸運,趕上79年恢複高考,畢業後非富即貴。

而很多90後就是60後的後代。在這樣一個環境長大後,90後的特點就是對價格不敏感,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直接進入中產階級。他們的消費行為類似歐美人或四川人,沒有存款,年薪是10萬卻可以一年花30萬。

價格不敏感,那麽敏感點變到哪里去了呢?

我們歸結為以下幾個點:

第一,時間敏感。外賣是怎麽起來的?是在價格上去餐館吃不起了,還是時間上吃不起了?答案當然是時間。去餐館來回一個小時沒了。

同理,去超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為什麽?明明APP上比超市貴還要買,為什麽還是願意掏手機購買?背後的原因還是時間,拿錢換時間,遠超對高性價的追求。

第二,時尚敏感。一開始是化妝品,後來進口化妝品,到今天開始玩微整,微博都是網紅臉,導致這個產業發展非常快。

第三,精神敏感。中產階級願意為好的內容付費,尤其是當內容給自己帶來思想上的提高或者愉悅時,付費行為會變得更加頻繁。

那麽,從這幾個點,我們就可以推導出新的投資機會:

第一,新的商品品牌的出現。每一代人的叠代,就會伴隨有新的符合年輕人價值觀的品牌出現。

第二,新的渠道品牌的出現。歐美的整個消費結構更多以線下買手店為主,中國沒有太多買手店,但中國會基於很多渠道品牌形成選品邏輯。在中國,類似屈臣氏這樣的店,線上和線下都會湧現。

第三,工匠精神。中產階級的崛起會從追求高性價比轉為高品質,因此,為極具工匠精神的產品或品牌提供契機。

新生活方式,亞文化的崛起

生活方式方面,我們歸結為“0到1”,以前沒有,現在有。

新生活方式的變化在年輕人身上特別明顯,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多元文化崛起。無論是二次元、三次元,還是“宅文化”,這是一個由多維度構成的世界,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文化形態。

第二,裝逼文化。從1995年開始,裝逼開始流行,人們會為了裝逼而買單。

第三,話語權文化。70後和80後強調精英文化,90後,尤其是95後,崇尚自己的話語權,崇尚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四,男同女同文化。90後和95後開始,“男男“、”女女“現象開始普遍出現。男男是網狀的,不忠誠;女女是單一的,相對長久。基於男男網狀結構,互聯網就能衍生出很多機會。究其男同女同文化,本質是弱基因文化,回歸天性的表現。

第五,映射文化(由編輯根據內容而取名)。80後喜歡周傑倫,他出身平凡,一開始不被認可。但憑借非凡實力,突然騰空而起。從他身上,80後能找到自我認同感。

但到了90後、95後,他們開始喜歡鹿晗,用我們80後的說法就是“小白臉“。這些“小白臉”放在10年前一定不會火,而今天就能火?原因是什麽?

因為時代變了,女孩子也有錢了,生長環境不錯,天生具有強大的安全感,母性就出來了。

第六、共享文化。70後、80後較90後而言,普遍缺乏安全感,所以會特別在乎擁有,對於二手物品,不管是二手車、二手房,還是二手媳婦,從心理上不願意接受。而95後,生下來就有安全感,對“二手”不是特別在乎,所以會延伸新的模式:如,暫時擁有,寧願而不是買,這就催生了共享經濟。

以上是對移動電商、消費升級、新生活方式三個方面作出的闡釋。以這三方面為原點,會延伸出許多投資機會。

剛才單獨把三個“原點”解釋一下,而且都會延伸出很多投資機會。

當我們能深刻理解這三點時,未來的趨勢就把控得很清晰了。

所謂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不變應萬變,這就是易經八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最有魅力的趨勢闡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80

IDG副總裁童晨:如何尋找泛娛樂行業的獨角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5/155037.shtml

導讀 : 在泛娛樂領域,IDG投資邏輯的出發點,是在普適性的趨勢當中,尋找善於抓住變化的創業團隊,這是我們判斷項目的核心。

在2016“IDGVIEW·思享前行”投資趨發布大會上,IDG副總裁童晨就IDG泛娛樂投資發表了相關演講,其表示:

1)線下場景與內容制造會是IDG關註泛娛樂的兩個主要核心;

2)直播是新崛起的領域,創業難點在於直播的運營,包括內容篩選與法律監管;

3)網紅是流量來源,需要甄別其背後來源的類型;

4)VR大熱促進了行業的發展,中國VR領域熱度已領先周邊國家。

以下是演講實錄(有刪減)

在泛娛樂領域,IDG投資邏輯的出發點,是在普適性的趨勢當中,尋找善於抓住變化的創業團隊,這是我們判斷項目的核心。

我把邏輯分為兩條主線:一是方式性的變化;二是內容性的變化。

首先看娛樂方式的變化。基於一些產品的原則,某些小的方式的改變更容易被接受。最早我們在考量B站項目的時候,實際上它的彈幕娛樂互動是一種新的方式,我們更關註的,就是在一些產品上有獨特的、突出的亮點的變動。 

移動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低門檻、隨時、私密都是我們在移動當中考慮很多項目的出發點。2015年大型設備非常普及,5寸以上的手機可以做到單價900元以下,4G網速提升,16年支付的普及帶來方式紅利,點播、打賞、遊戲會變得更牛。

在泛娛樂當中,很多人關註線上的機會,其實,娛樂很多還是需要到線下接地氣的,在場景地迎來一些技術升級。在用戶流量極其密集的地方,竟然比旁邊買羊肉串的排隊還長,說明用戶願意為一些特別的體驗付費。對於一些線下和技術相結合的項目,也是比較好的方式。

另外一條主線,是娛樂內容端的變化。我們有內容的新制作和新傳播方式,用手機可以拍視頻,相機的分辨率越來越高,移動端也出現一些新的渠道,這些都為內容端帶來最大的變化。 

提到內容端,IP本身最近大家炒得非常熱,什麽叫做IP?在我們看來,首先,你要能夠賣出衍生品,能夠影響大家的三觀,且具有一定的人群發展空間。符合更小眾的IP投資價值不會太大。我認為,一個好的IP一定需要對人有長時間的陪伴,像《新聞聯播》、迪士尼等等。

在內容端的變化,就是新媒體的制作方式,現在有了新興的媒體渠道。原來一些年輕的、有才華的制作人,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夠拍一些電視劇、電影,在一些大的渠道上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現在,有了新媒體的制作方式和傳播渠道,一些年輕有才華的人可以更好的嶄露頭角。

現在95後網民已經到了開始裝逼的年齡,其實,裝逼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喜歡在網上表現自己和傳播自己,並不一定對一個事情理解特別深。抓住了這樣一個心理和變化,我們覺得新一代的平臺會導致新一代的內容。

最近有幾個大家討論比較多的熱點,直播肯定是熱點,我們怎麽看待直播?直播這個概念,應該算是2016年瞬間崛起的流量變現模式,究其邏輯,因為在直播上不管是付錢的用戶,還是做直播的主播,裝逼荷爾蒙的刺激使人更能夠得到快感。 

直播這個產品本身,技術門檻已經不算很高了,基本上現在到了人人可以做一個直播軟件的程度,但技術門檻不高的同時,運營監管的難度非常高。現在可能缺少一個行業性的事件,讓這個產業變得更加有監管。

垂直品類,我們覺得可能會有一些平臺產生。先發固然有優勢,但是直播的生意依然屬於流量的生意,YY本身比其他平臺晚,但現在YY收入超過第二名4倍還要多。

直播本身肯定是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因為用戶可以真正從圖片和聲音的朦朧感迅速提升,換一句比較時髦的詞叫做 “升維打擊”,現在相當於是一個立體打擊。既然所謂的線上KTV可以,大賣場本身也有一些機會,傳統的電視購物和購物方式都會有挺大的機會。

說一下網紅,網紅一定是一個迅速崛起的流量主,沒有網紅之前,本來沒有所謂的 “一口吃成的胖子”。現在有了幕後的推手,包括買來的流量,包括社會輿論,可能有一些網紅是有水分的,有一些是真材實料的,我們判斷網紅的時候,背後要想到底流量來源是什麽。

前段時間,很多朋友問我怎麽看papi醬。對於網紅投資和產品的邏輯和本質沒有區別,如果把網紅作為流量主和流量來源,流量的擴展性和流量變現能力。自己紅和讓別人紅,讓我選肯定是投讓別人紅的。當網紅最終的目的,實際上是進行觀點輸出,和對你想影響的人有影響力。

VR/AR,宅男肯定是VR/AR第一批的享用者和嘗鮮者,我剛剛從日本非常大型的動畫展回來,我觀察這個會議,沒有像大家想象的VR/AR那麽熱,中國的概念是遠遠領先於他們的。

硬件需要先於內容來Ready,但是這個周期多長?我猜測至少需要 5年,IMAX 是1976年發明的一個產物,大家普遍大眾接受IMAX產品理念是在2010年,因為阿凡達,基於內容的爆發,但是本身如果沒有之前的硬件積累,本身產品也不會爆發,依據摩爾定律,IMAX本身在那個年代需要發展速度是30多年,現在對於VR本身的產品或者硬件來說,至少需要五六年。

也有很多巨頭在切入VR領域,很多巨頭在移動領域是慢半拍的,當時忽視了移動端的娛樂化和遊戲趨勢,所以導致了慢半拍,因為現在的信息也好,包括大家的投資理念也好,國內巨頭在VR/AR領域看起來是布局得早,但是究其本質,他們沒有掌握最核心的技術。

極大可能在VR/AR領域先爆發的,還是主機市場,因為主機市場最“宅”,更改起來最容易。還有線下體驗店,線下體驗店非常適合中國大城市商圈,尤其現在房價這麽貴。

電競發展起來的原因,是亞文化變成了主流認同。我是80後,當時打遊戲被家長還是很禁止的事情,但是80後有了自己的話語權以後,這個事情從原來的亞文化變成現在的主流。

在電競里,用戶肯定會更加追求體驗升級,包括自己技術的升級、裝備的升級,尤其是認同感帶來的機會。現在最貴的一個打LOL的選手,轉會費達到4000萬人民幣,這超過了很多體育運動里頂尖選手的水平,或者基本和頂尖運動選手差不多。

電競肯定是和娛樂完美的結合。由於這是一個新興行業,大家隨便做點什麽,都是比較新的事情和概念。

泛娛樂的投資方向,我們最愛的還是有智慧且有情懷的人。本身來講,泛娛樂創業門檻不高。對於創業門檻不高的公司,天花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看重能夠在自己的創業當中逐步突破自己,變成模式創新的人和團隊。

我們希望過來找我們,和我們願意投的項目,你能夠配得上“新型”兩個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