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陳正翔帶著他的Stary團隊選擇了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滑板工具,利用電動滑板代步出行。他給產品取名Stary:Star和Ry兩個詞的組合,代表星光。

i黑馬訊 楊博丞 12月30日報道

排除單車,選中滑板

在城市交通日益擁擠的當下,針對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層出不窮,平衡車、自行車、獨輪車、電動車等等。陳正翔帶著他的Stary團隊選擇了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滑板工具,利用電動滑板代步出行。

他給產品取名Stary:Star和Ry兩個詞的組合,代表星光。他希望他的產品正如他身上文身一般耀眼。

陳正翔出生於89年,酷愛滑板和摩托車,高中肄業開始自學,斷斷續續做過2年平面設計。同時受工程師父親的影響,從小學習編程,隨後做了5年左右的程序員、工程師和產品經理。

陳正翔剛創業時並沒想到要做滑板。他只是關註到年輕人出行不便、通勤時間太長等問題,便萌生了做出行類產品的想法。後來經過團隊討論,他們決定從痛點出發,解決年輕人的代步問題,讓他們的出行更酷更輕松。

確定了大致方向,陳正翔便著手進行市場調查。他把身邊年輕朋友詢問了一圈,結果發現,剛畢業不久或在校的大學生多數依賴公共交通。但公共交通的最大弊端是覆蓋面積有限,且大城市嚴重的擁堵問題。最終,陳正翔把出行的範圍縮小到了滑板,這也是他個人擅長和喜愛的工具,便攜輕盈。更為關鍵的是,年輕人除了要解決出行本身的痛點,還需要足夠表達自我。這被陳正翔看成是創業成功的必要因素。

其實,在他最終確定要做電動滑板前,曾面臨種種抉擇,智能自行車、摩托車都曾被列入待選名單,但最終都被一一否決。原因很簡單,智能自行車並不是剛需,而摩托車太複雜,產業鏈條太長。最後,他們把目光想到受眾廣泛的年輕人群喜愛的滑板。

他認為當下的電動滑板市場還沒有被充分挖掘,此前的廠商只考慮把電動滑板賣給專業玩家。但針對小白但又感興趣的人,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陳正翔告訴i黑馬,其實很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喜歡這項運動,只是兩個問題尚未解決:一是普通的滑板難學,不易操作;二是在中國滑板出行受到諸多限制。

不過,相比於年輕潮人的玩物,陳正翔更願意把它視為“最後一公里”的代步工具。但不可否認的是,購買他們產品的人大多是文藝潮流青年。

抓住小白用戶

Stary滑板表面看上去和普通滑板並無兩樣,甚至顯得有些低調和樸素。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足夠輕巧,玩起來和一塊普通的滑板沒多大區別。

根據陳正翔透露的數據,Stary電動滑板重量不到4公斤,實現續航15公里,最高時速能夠達到30公里;配備了藍牙遙控器,顯示滑板的電量和相關狀態信息;通過手控可以使滑板進行加速、減速和剎車制動。

在智能方面,除了遙控和輪組內置轉速傳感器,並沒有太多諸如里程統計和GPS等智能化設定。對於目前的狀況而言,陳正翔不想考慮太多,他只想先把純粹的基本體驗做好。

對於小白用戶而言,想要快速玩轉一塊滑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正翔曾教過一位沒有任何經驗的小白來嘗試滑板,結果花費半天時間,多次失敗,最後也沒有令對方掌握基本要領。

使用滑板本身主要分為三個步驟:怎樣站上、怎樣前進、怎樣停下滑板。與把大象裝進冰箱的邏輯類似。

對步驟拆解之後,陳正翔進行了單點擊破。他將遙控器側面滑輪推到後端,使滑板處於制動狀態,使得剛踏上時不會發生滑動;上滑板後,往前滑動滑輪,便會自動開始加速;停下時,再向後滑動,即可實現剎車。

陳正翔回憶,從模型機做到如今的成品,當時最難的是如何把電池和電機整合到滑板內部。“我們的初衷還是希望這個產品不破壞滑板文化里原始形象,所以其板材的尺寸、輪轂的尺寸都是和標準滑板完全一致的。” 陳正翔說,為此,他們消耗了整整8個月時間。

在美眾籌74萬美金

這是陳正翔的第一次創業。盡管酷炫,然而對於智能硬件行業而言,這是一件費時費錢的事情。

通常,智能硬件創業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前期的研發、試產和打磨,涉及到供應商、倉儲、物流等整條供應鏈,現金配比會比做軟件的公司複雜得多。沒有錢很難持續。

不過,幸運的是,在一次創客大賽中,陳正翔和另一個小夥伴,憑借所做的電動滑板脫穎而出。雖然當時的產品非常初級,僅使用自行車鏈子和齒輪驅動。但這次獲獎引來很多投資機構的關註。當時還在IDG資本的李豐給了兩位創客少年500萬元的天使投資。

在第一款產品出來之後,Stary選擇在KickStarter進行產品眾籌,這是一家海外眾籌平臺。這樣的做法源於陳正翔對國內市場的擔憂。一方面,滑板文化在國外的接受度更高,受眾更多;另一方面,國內眾籌平臺有些“被玩壞”。2015年8月14日,該產品在美國KickStarter完成眾籌,每塊滑板眾籌價格499美元,共籌得74萬美金。

“作為第一次創業,我們還有很多不足,等產品逐漸盈利會考慮在國內眾籌上市。” 陳正翔對i黑馬說:“我們要讓更多不會玩滑板,很想要玩滑板的人成為我們的用戶。” 今後,陳正翔打算圍繞著出行市場,向其它產品延伸。

對於這支年輕的團隊,盡管有了能夠實現量產的產品,但如何實現量產、用戶習慣的培養,以及未來能否實現技術壁壘和創新,都將會面對的考驗和挑戰。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上海藍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陳正翔

融資記錄:IDG百萬天使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