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挑战原研药市场 中国药企参股企业首仿药闯关FDA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7/2135260.shtml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12月9日,复星医药参股企业美国汉达药业收到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正式通知,其仿制的大品种缓释喹硫平获得预批准。作为中国医药企业关联公司中第一个首仿获批的产品,此事件被业内人士视为 “可能打破国外品牌药垄断国内市场”的重大信号。
“仿制药尤其是高难度的挑战专利的仿制药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像喹硫平这样的大品种首仿产品利润空间可达上亿美元”,复星医药副总裁兼国际部总经理崔志平表示,“高质量的仿制药可以打破品牌药的垄断地位,将治疗费用降低。”
首仿药有望成功闯关FDA
复星药业提供的资料显示:“汉达药业是美国一家小型研发企业,擅长缓控释制剂技术及开发挑战专利的仿制药,复星2009年参股10%。”据悉,此款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精神科疾病。2009年销售额约为5亿美元,2010年预计可达到10亿美元。
媒体引用汉达公司创始人刘芳宇的话称,1984年美国颁布Hatch-WaxmanAct法案,鼓励仿制药公司向品牌专利药挑战,对于第一个成功挑战者 (首仿)奖励180天的市场专营权。因此,争取180天市场专营成为有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知识的仿制药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
突破FDA批准的意义之所以被业内视为重大利好信号,关键在于原研药的专利保护十分严格,“依样画瓢”的仿制药能够取得创新并最终上市与之直接竞争难度颇大。
“从2008年开始,汉达药业陆续向美国FDA递交了对该药全部5个剂量的强仿申请,其中4个剂量是首仿,并在之后两年陆续提交了补充资料。鉴于该产品 是P4申报渠道,待以下三个条件中任何之一满足时,就可以获得正式许可:与对照品厂家30个月的知识产权官司期满;法庭判决汉达产品不侵权;对照品专利到 期。”复星药业方面表示。
长期以来,中国、印度、越南等国一直都是以生产仿制药为主,仿制药在中国药品生产的比例甚至高达97%~99%,利润微薄。
“比起受到专利保护的原研药,国内仿制药价格要便宜得多,但实际的药效却相差并不大。”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郭凡礼指出,汉达药业仿制药成功闯关FDA,更多是一种行业信号。在中国医药行业,真正有大量投入仿制药创新并且有望获得FDA批准的例子还是非常有限的。
或打破外资独大格局
11月26日,欧洲药品管理局公布了一项法律草案旨在说明制药公司复制和销售单克隆抗体药物时所需的条件。据预测,到2015年,来自罗氏、强生以及默沙东公司的三款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失去专利保护
(这三款药物2009年的总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而像这样专利解禁的例子还有很多。
公开资料显示,预计到2012年,国际医药市场将会有1390亿美元的药品失去专利期。专利解禁后,释放的诱人商机早已成为各国药企的目标。
一位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一款原研药经过国内药企破解、复制、投产需要1到3年的时间。同时,国内相关创新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弱、研发人员大量外流也大大影响了仿制药创新的步伐。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卫生经济事务总监陈怡曾表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欧美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让海外市场尽快认可中国药品的质量,此基础上,可以以合资的方式,吸取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体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陈怡指出:“在中国,一些仿制药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价格低了,但是疗效差了,这让患者无法信任,逐渐形成了两者有本质区别的印象。中国仿制药应该逐渐形成优质优价的特点,才能真正被患者信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0

中成藥探路FDA

2013-12-02  NCW  
 

 

耗資動輒數十億美元,耗時十年以上,而成功概率僅六千分之一,中國的中藥企業要不要“豪賭”走出去?

◎ 本刊記者 何春梅 實習記者 黎慧玲 文2009年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肝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哈桑尼(Hassanein)教授,在飛機上練習用中文說 “扶正化瘀片” ,練了九個小時還 是說不好。這個段子常被他的中國合作伙伴調侃。

哈桑尼教授也是抗肝纖維化復方中藥 “扶正化瘀片”在美國Ⅱ期臨床試驗 的主要研究者。11月11日,他在北京宣讀了“扶正化瘀片”通過美國 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Ⅱ期臨床試驗的報告,讓與會者再次體會到了美國 FDA 審批之嚴格。

在此之前,完成美國 FDA Ⅱ期臨床試驗的復方中藥只有一例,即天津天士力集團旗下的復方丹參滴丸。但復方丹參滴丸迄今未通過美國FDA Ⅲ期臨床試驗。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一例復方中藥進入美國主流醫療市場。

中藥產品包括中成藥、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等,復方中藥是中成藥的一種。長期以來,植物提取物和中藥飲片等原料類產品占中國中藥總出口額的80%以上,中成藥比例很少。2012年中國的中成藥出口額只有2.7億美元,主要海外市場集中在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而在歐美等用藥大國,中成藥幾乎仍是空白之地,中藥產品多以食品、保健品或植物藥原料的形式,在歐美華人圈里小範圍流通。

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成藥出口額還出現了下降,為1.95億美元。

中成藥才是中藥走向世界的風向標。有數據顯示,日本占全球中成藥出口額的80%,韓國占15%,而作為傳統中藥大國的中國只占3%-5%。

文化差異、中西醫理論不同,被普遍認為是西方人不能接受中藥的重要原因。但哈桑尼卻說,中藥注重整體、標本兼治、調節機體平衡等一系列辯證的治療思路,有望多途徑、多靶點解決單一西醫思維的難題。

北大縱橫高級合伙人史立臣也指出,中國中成藥走不出去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成分和作用機制不明確、可控性差等,還包括生產質量標準普遍較差。

向藥品監管水平獲世界認可的國家提交藥品註冊申請,借此不斷提高中藥的生產、研發水平,是中成藥國際化的優選途徑。史立臣稱,在通過歐美藥監部門註冊後,藥企在國內銷售還能享受更多的特殊政策,比如在招標評分中加分,或享受單獨定價、優質優價等,可謂一舉兩得。

但是,國內中藥企業赴美闖關FDA 的企業仍寥寥可數,甚至對監管相對寬 松的歐盟有興趣者也不多。原因是拿到美國FDA“通行證” ,一般耗資動輒數 十億美元,耗時十年以上,而成功概率約是六千分之一,無異于一場豪賭。與此同時,藥品如想在歐美上市,還需按歐美質量標準生產,意味著企業的上游種植、中游生產車間都需要徹底改造,資金投入也以億計,中國的藥企們算完經濟賬之後,大都望而卻步。

復方丹參滴丸與扶正化瘀片仍在孤獨地前行。對於大多數中藥企業來說,如何分析未來的發展形勢,如何儘量規避出口的 “豪賭”風險?先行者的經驗和教訓可為後來者借鑒。

“扶正化瘀片” 走捷徑

上世紀90年代,科技部曾挑選八個中成藥去申請 FDA 臨床試驗,除復方丹參滴丸通過Ⅱ期臨床試驗,其他都杳無音訊。

復方丹參滴丸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舌下含服中成藥。1997年12月9日該藥正式通過美國 FDA 的新藥臨床研究審評(即IND審評),並直接進入Ⅱ、Ⅲ期臨床試驗,直到2010年才完成Ⅱ期臨床試驗。這一歷程耗時13年,天士力集團花費了數億元研發資金。

上海現代中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現代)于2006年為扶正化瘀片申請 FDA 臨床試驗,當年得到許可,經過三年多案頭工作後,于2010年正式啓動Ⅱ期臨床試驗,至近日通過Ⅱ期臨床,試驗期耗時三年,花費7000萬元。

與第一批赴美 FDA 的復方中藥相比,效率已大為提高。

上海現代董事長卞化石稱,和其他復方中藥相比,扶正化瘀片是走了 “捷徑” 。中藥企業要想快速打開中藥國際化市場,化學藥難以競爭的空白領域是最好的突破口。而扶正化瘀片就定位於西藥一直無法攻破的肝纖維化問題,這也是FDA對其感興趣的初始原因。

美國現有2500多萬慢性肝病患者,每年有50萬人因並發症住院,除了有限的肝移植手術,西醫別無他法。 “他們需要趕快救命,這就讓我們的藥有了綠色通道可以走。 ”卞化石稱。同時,西醫在慢性肝病治療領域的窘境,促使美國最好的醫學研究資源與中國研究者合作。除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還包括南加州肝病研究中心、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等九所知名醫療機構,與中國醫學研究者一道攻堅肝纖維化逆轉的世界難題,這大大加速了扶正化瘀片在美通過FDA Ⅱ期臨床試驗 的進程。

在卞化石看來,若一種新藥從一開始的市場定位就是中國市場,則其最多每年能有十幾億元的市場份額;而如果面向世界,一旦成功,就能達到數百億美元的市場份額。上海現代接下來的兩個產品是治療頸椎病與更年期綜合徵的中藥,都是瞄準西方的臨床空白。 “對於頸椎病,西醫骨科醫生會建議動手術;而對更年期綜合徵,西醫主要是採用激素療法,容易誘發癌症。 ”他說。

卞化石認為,FDA重視數據,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信息的完整和對稱性尤為重要。2006年,扶正化瘀片提供的報告顯示,5.6萬人用藥,無一例不良反應,因此獲准直接進入了 FDA Ⅱ期臨床試驗。

之後三年,上海現代在扶正化瘀片的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包括信息系統的搭建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安裝了一套 FDA 臨床試驗常用的健康軟件,重建公司的電子數據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在亞洲地區是首次使用。

此前在美啓動 FDA 臨床試驗的復方中藥,大多因為缺乏證據的嚴密可靠性、試驗設計的可操作性等缺陷被拒之門外,或無法完成Ⅱ期臨床。

扶正化瘀片選擇採用“肝活檢”的方式,來檢驗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穩定性。所謂“肝活檢” ,是指在病變部位穿刺得到病理切片,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肝內組織學結構情況,以評判藥物的毒性和療效的病理診斷方式,是國際公認的臨床試驗的 “金標準” 。入組受試者需在48周治療前後進行兩次肝組織活檢,並將肝組織學作為主要療效評價指標。 “要擺出能夠治病救人的結果,通過這種硬終點的方式讓美國人信服。 ”卞化石說。

同時,還要研究扶正化瘀片所含的“化學分子” 。扶正化瘀片的成份包括人工蟲草、丹參、桃仁等,其處方里含有300多個化學分子。卞化石說: “目前我們搞清楚了23個,已發現了100多個,為避免藥品大規模上市之後出現問題陷入被動,未來還需要繼續花時間研究。 ”他介紹說,扶正化瘀片目前進入的是Ⅲ期臨床方案起草階段,預計到2019 年完成Ⅲ期臨床試驗。

FDA大門漸開

近年來,每年能夠通過美國 FDA 上市批准的新藥數量不足20個。FDA 的申請流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一是研究性新藥申請(IND) ,這一階段主要是審核動物實驗數據;二是人體試驗,共分為四期,測試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等;三是新藥申請(NDA) 。制藥公司完成Ⅲ期臨床試驗,驗證了新藥的安全有效性後,即可正式向 FDA 提交 NDA 申請。若相關數據完整且無明顯科學研究缺陷,即可上市。

2004年6月9日,FDA 發佈了《植物藥新藥研究指南》 (下稱 《指南》 ) ,該《指南》為申報者提供如何進行植物藥品新藥上市申請(NDA)及新藥臨床研究申請(IND)的指導。植物藥的發展迎來轉折。

卞化石稱,扶正化瘀片就是完全按照 FDA 的 《指南》格式寫了30萬字的英文報告,遞交給FDA。當他們帶著扶正化瘀片去FDA 時,發現 FDA 相關研究專家居然拿出了一本英文版的《本草綱目》 , “包括 FDA 的專家到公司種植基地去查看時,諸如海拔多高、種植區域和麵積等標準,都是拿 《本草綱目》作對照” 。

卞化石為此專門到南京覓來 《本草綱目》英譯本,仔細核對所有藥用植物的名稱、外形描述和產地等,在布局上游中藥材種植的時候,也以此為標準。

重證據、重程序、講科學,是美國藥品審批的重要特徵。藥品要想通過FDA審批,往往是審批方有疑問,申報方提供材料解答,再疑問,再應答,反反複複。卞化石稱,在這個過程中,申報方必須擁有一個強大的數據庫, “面對質疑,你若有累積的數據證明自己,就可以應付自如” 。

對於植物藥來說,FDA對數據的重視除了在臨床試驗過程,也包括其上游種植、存儲等環節。 “近年來,多家中藥企業赴美FDA 申請臨床試驗的嘗試,也讓 FDA 增進了對植物藥的瞭解。 ”卞化石說, “他們開始明白,對植物藥的監管除了應該關注臨床上的療效,還應 監管其上游原材料的種植是否安全、穩定。 ”據他透露,扶正化瘀片接受美國FDA臨床試驗的過程中,每個月都會將種植的藥材種子拔出一棵做化驗,積累相關數據;同時利用遠程控制小氣象站,收錄氣候、溫度、濕度的變化到數據庫里,再將數據按照《本草綱目》的標準做一個收集的函數,符合要求的種子若占整批藥材的80%,則說明各方面控制得很好,藥材可靠可用。

同時,對於藥材的儲存,也要建立標準倉庫,達到恒溫、濕度等各種標準數據的條件。公司再將這些數據上傳到數據庫,供 FDA 相關研究人員直接在數據庫里查看各種檢測結果。

此前,FDA對中藥材的質量檢測主要按照西方化合物的標準來鑒定,不僅成本高,而且不符合中藥材的特點。卞化石稱,USP(美國藥典委員會)曾邀請他參與一些中藥材標準的制定。這讓 他感到欣慰,因為一旦有了標準,中藥進入美國市場就有了運作的基礎。

採訪中,卞化石提到一個細節。扶正化瘀片在美國臨床募集病人,其中有249位病人接受了肝活檢這種較為痛苦的創傷性實驗,但符合試驗要求的病人只有118人, “美國人注重人權,他們開 始願意用自己的身體來做你的試驗者,說明在逐步接受你的文化。 ”這和復方丹參滴丸做Ⅱ期臨床募集病人時的情況完全不同。據天士力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介紹,由於臨床試驗 選擇病人的要求非常嚴格, “當時復方丹參滴丸做臨床試驗,符合要求的病人中,每60個病人才有一個病人自願參加” 。

目 前, 複 方 丹 參 滴 丸 已 進 入FDAⅢ期國際臨床研究。據天士力控股集團副總裁孫鶴介紹,與 FDA Ⅲ期臨床相關聯的臨床研究,已經逐步拓展到包括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和東歐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研究中心共計120多個,病人也已招募過半,未出現一例與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

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中國傳統醫學和植物藥的態度逐漸轉變,中藥產品在臨床研究上的阻礙也在減少。哈桑尼教授介紹稱,美國FDA 正組織專家研究中藥的多靶點治療效果, “扶正化瘀片試驗成功後,FDA聘請了多位中國醫藥專家,主動要求申請認證的中國醫藥企業提交中文申請資料,以增加對中藥藥理的瞭解” 。

FDA 態度的轉變令中藥業界鼓舞。

卞化石認為,FDA 的遊戲規則很清楚,分工也很清楚,只要藥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都能獲得批准。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副主任于志斌也對財新記者表示,當前,美國 FDA 對 中藥和植物藥漸趨認可, “不像以前要求西藥一樣,以單一成分來控制指標” 。

中成藥走出去乏力

美國 FDA 態度見好,但國內中藥企業的行動並不積極。中成藥“走出去” ,耗時耗力、不確定性大仍是大麻煩。

一位中藥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直言: “很多東西中藥企業自己都沒有搞清楚,甚至國內標準也很模糊,實在沒有動力,也拿不出勇氣去FDA。 ”他舉例稱,當前去 FDA 申請註冊的中藥全是植物藥,沒有含毒中藥成份。而國內大部分中藥企業的主打中成藥都或多或少有含毒成份。

長期忽視對藥物的毒性研究,並以“經過幾千年人體試驗” “中藥配伍之後無毒”等為擋箭牌,是中藥企業的慣用手法,但近年來已多次在各種質疑中陷入被動。而在重證據、重數據的FDA,證明無毒是必須的。

2013年11月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台一系列通知,要求中藥企業必須在說明書中注明含毒中藥的成份,並加上警示語。對於過去的忽視,這是一個明確的加強監管的信號。

不過,史立臣卻認為,食藥局修訂說明書的要求很草率, “修改說明書就應該重新做臨床試驗和觀察,這個工作怎麼監督,誰負責?流程是什麼?目前都不清楚,只修改說明書,那是很簡單 的事。 ”同時,史立臣表示,中藥毒性、藥理、安全性的研究,單靠企業無法完成。

這些基礎性研究必須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制定標準和審核流程, “因為藥企自己做不會獲得認可,意義不大,但國內相關中藥管理部門卻並不作為。 ”因為含毒中藥的影響,今年9月中成藥被迫全面退出英國。英國藥品管理局稱,計劃從2014年起全面禁止中成藥在英國的銷售。此前,英國藥品管理局曾發佈警告,提醒謹慎選用一些未經英國官方註冊通過的中藥,稱這些中藥有高含量的有害毒素,包括鉛、汞、砷。

此事震動了中醫藥界,這意味著中成藥如果得不到註冊,將在英國徹底變成“黑戶” ,這無疑是中藥出口的一大倒退。

2004年,歐盟頒佈了 《傳統植物藥註冊程序指令》 ,開闢簡易註冊通道。

傳統植物藥無需進行安全和功效測試,只要能在申請日之前提供至少30年的藥用歷史,其中包括在歐盟地區至少15年使用歷史,即可註冊登陸歐盟市場。考慮到企業可能遇到的註冊困難,歐盟還提供了7年過渡期,截至2011年4月。

當時,大多數中藥企業認為其要求“在歐盟至少有15年使用歷史”的條件太苛刻,因為此前中藥大多以滋補保健等非藥品身份在歐洲銷售。因此,中藥企業們直到2010年還保持觀望。

在醫保商會多次召開緊急會議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號召下,同仁堂、廣州奇星以及蘭州佛慈等藥企開始著手準備歐盟申報的工作。但截至目前,這三家企業仍處於最初始的品種篩選、資料收集的材料準備階段。惟一通過歐盟認證 的是成都地奧心血康,搶在2011年4月前完成了藥品註冊,又在2012年完成了cGMP(現行藥品生產管理規範)的認證。11月7日,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宣佈正式獲得了歐盟 GMP 證書,其旗下中成藥產品血脂康也已在美國啓動了Ⅱ期臨床試驗。

“有能力、有條件的中藥企業都應有國際化的意識。就算西方的評價體系存在歧視中藥的情況,企業也應該積極去解決問題。如果總是觀望,像英國這樣的‘逐客令’還會發生。 ”一位業內人士稱。

中藥質量參差不齊、質量標準過低,被普遍認為是大多中藥生產企業 “自信不起來”的重要原因。輝瑞制藥一位中國區高管曾表示,中國目前出口的都是原料藥,中國5000多家工廠生產的藥品大都只面向國內,出不了國境,關鍵問 題就是 “質量不過關” 。

閆希軍認為,只有建立起中藥質量一致性的評價標準和方法,才能改變國內同類品種、處方和工藝,不同廠家藥效差異比較大的狀況。同時,中藥只有在標準化以後,才能確保安全性和可監督性。

FDA 對藥品的生產過程就有明確的技術要求。天士力稱,為配合復方丹參滴丸等中成藥的 FDA 上市審批,其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符合國際 GAP 標準(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良好農業規範)的藥源種植基地,二是建立比中國藥典更為嚴格的內部質量控制標準,三是對生產過程的cGMP 質量控制進行全面改造和提升,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提取、製劑、包裝等進行全新的改造;四是大力投入基礎研究; 五是完善外圍臨床藥理學研究。

這對大多數中藥企業來說挑戰巨大。更大的壓力來自于資金層面。卞化石認為,中國能通過 FDA 審批的新藥,很難直接從藥企產生。因為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在計算利潤和投資時,會偏向于投入少、收益快、利潤高的途徑;同時,企業的優勢在於生產製造,大多沒有自己的研究所,養一個研究所的成本也很高。

上海現代就採用產學研醫合作的模式,以盡可能降低研發成本。卞化石介紹,上海現代由上海中醫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新長寧(集團)有限公司和百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大學和研究所作為股東,降低了新藥研發費用,且大學教授和醫生們還可以向科委和教委申請到研究資金;同時,醫學和臨床上存在的問題,醫學院的教授們自己就可以設法解決,醫學院旗下的附屬醫院也有利於新藥研發時的病人招募。

但即便如此,卞化石仍感覺“很差錢” 。他介紹稱,扶正化瘀片Ⅱ期臨床共投入了7000萬人民幣,其中國家科委給了20%多,上海市政府給了20%多,企業自籌50%。而接下來的Ⅲ期臨床試驗 研發經費預計需要1億美元,資金主要來源將是企業自籌與金融機構的融資。

卞化石稱,公司希望明年在上海證交所上市,計劃募集資金10億元人民幣,除用于扶正化瘀片Ⅲ期臨床研究,還將 用于公司其他項目的發展。他表示,中藥企業不能偏安一隅迴避困難和問題,否則未來發展之路將更加艱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58

行百里者半九十——寫在Keryx磷結合劑產品獲FDA認證之際 瘋投哥

來源: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1380005

9月5日$克律克斯生物制藥(KERX)$ 投資者的小心臟們估計波動比平時大點[俏皮]
股價突然下挫,之後交易竟然中止,說是有conference call,我知道應該是FDA給了說法了(以前說審定的日子是在9月7日,我還正尋思難道FDA周日也加班呢[困頓])。

很快消息傳來,Keryx的磷結合劑產品正如下面拙文所預計的,獲得FDA批準!

降磷補鐵,誰與爭鋒!——藥不能停系列之Keryx制藥研報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0857998

這個批準雖然談不上有多大意外,但卻消除了決定Keryx制藥命運的最重大不確定因素,是Keryx從一家研發階段的機構轉變成商業機構的拐點,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之後有不少關心Keryx的朋友向我咨詢看法,對於發布會具體細節,周末因有事未能第一時間了解和判斷,所以未能及時答複,抱歉!
閑下來後在學習了解中,也看到有朋友已經給出些很好的點評了。我就借花獻佛,結合這些朋友的點評談談我的看法,也是跟他們做個互動,大家一起探討下。
-----------------------------------------------------------------------------------------------
@HAIJINYAN 兄 點評:
9月5號通過FDA審批,消除了一個重大不確定性。目前批準的適應癥僅為透析病人;2年後的CKD適應癥是更大的催化劑,不排除off-label的使用情形。

好消息是,關於補鐵的3期臨床的第二個終點,包括在label中;不好的消息是,NCE這次並沒有給予公司,盡管不少人認為不重要(nice-have, not needed to have)。(公司和不少分析師認為)專利可以維持到2024年。公司起訴了FDA後,這一問題依然在FDA的review中。如果未來不給予NCE,未來股價短線可能繼續暴跌下。今天的sell-off,很大程度是這個NCE的失望導致的,當然sell on the news也是重要原因,因為自6月份起,漲幅近40%。

公司目前市值16.5億,這款藥的專利即便到2024年,也有點短。透析病人按照市場預期可以有5億的銷售收入;未來非透析的CKD也可能銷售5個億。看公司的銷售能力了。如果賣的好,目前市值還有不小的空間。

我的個人看法是,那個warning恰是正面信息,把補鐵的功效加在了label上。核心關鍵是NCE並沒有決定,這讓一部分人大做文章。
-----------------------------------------------------------------------------------------------

@麥心陽 兄 對warning label等問題也有很細致有益的觀點
http://xueqiu.com/8607416584/31370692
-----------------------------------------------------------------------------------------------

關於warning lable:  我個人跟上面兩位兄臺的觀點比較一致,本來降磷的同時可以補鐵就是他家的獨特性和差異化之處,把這個寫在label上面更加突出了這一點,會更易引起專業醫生的註意,更方便銷售們的宣傳——看,FDA都說這東東會有補鐵效果,趕緊把其他補鐵的東東都停了吧![大笑]

關於NCE: 其實這不是個新問題,之前多空雙方就有很多討論了。只不過這次FDA沒有直接批下來,還需要繼續review,可能讓有些人多了幾分擔心。對此,我更傾向管理層所說的nice to have,有了固然是錦上添花,但沒有問題也不是很大,Keryx還有工藝上(mathod of use)的專利,仿制者要繞過這些專利,生產出同樣好的產品並非一蹴而就的。另外,我猜測市場對FDA是否能批準NCE估計是五五開,所以是否能批可能會對股價有個正負20%左右的影響,我個人更傾向於三七開,七分可能獲批,比較樂觀哈。[俏皮] 如果真的回頭因NCE未獲批而造成股價暴跌,我會考慮加倉的。

關於市值和股價: 假設專利到2024到期,那麽從現在到那時賣出3-4B是個不算很保守,但也絕非激進的估計,那麽現在1.6B的市值不算便宜,但也沒有貴的離譜,可見現在市場給它的估值反映的僅是它在現有透析領域銷售比較良好的情形,而沒有反映多少對以後擴大到非透析CKD領域的預期。所以目前看,如果說股價反映的是市場對它未來發展的預期,那麽股價向下的空間很有限,而向上的空間不小。

關於9月5日當天股價下跌:(這段純屬個人瞎YY,可跳過[大笑]) 我之前文中預計可能會有sell the news的情況出現,看很多中外朋友的評論也都提到過對當天股價下跌的這種解讀。如果按照我的理解,sell the news翻譯成中文可能更多的是指”借利好出貨“的意思。當天股價在停盤前開始突然下跌,然後停盤,恢複交易後又暴跌10幾個點,然後被急速拉起,當天以跌5個多點收盤。我感覺這個盤面不是”借利好出貨“的節奏,因為如果真是sell the news,應該借利好拉高股價引來跟風盤然後借機出貨比較妥。而停盤前下跌,複盤後又下跌,這只會有引起現有籌碼的松動以及嚇阻場外資金入場的效果。如果這種效果是有意為之,那麽大量的買賣可能是同一批資金,如果是無意,那麽拋盤的可能是恐慌盤或短期投機盤。成交量放大到平日的9倍左右,在面對這樣一個開啟新篇章充滿未來希望的公司,在這樣的一個絕不算貴的價位上,又是誰在恐慌中大量買入呢?我的感覺是有在FDA批準後才打算介入的多頭資金在趁機介入。看!我對股價下跌也能找到看多的理由,沒辦法,多頭嘛,屁股決定腦袋,你懂得[俏皮]

關於未來發展可能:擴大至非透析CKD領域、被並購、購買新的潛力品種。這三種可能性哪個搞成了都會對股價有打雞血效應的。

結語:FDA批準消除了最大不確定性,前途光明,但道路可能曲折,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也。目前這個價位,繼續看[看多]。個人觀點,不做投資建議,盈虧自負。

@SUISUI胖胖媽 @HAIJINYAN @麥心陽 @madliu @CX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79

FDA如何審評藥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573

藥品上市的“入口”,攸關利益,也攸關性命,在各國都備受關註。圖為山東威海一家醫院門口的雕像。 (CFP/圖)

“美國FDA仿制藥也有積壓問題,主要是申報數量太多,審評員數量不夠,所以最近對仿制藥申報也開始收費,同時增加審評人員。”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是世界公認的醫療審核知名機構,但1970年代末也曾飽受效率低下的惡評。

FDA如何提高藥品審批效率?如何雇用審評員?如何使用審評經費?就這些運行機制問題,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思路迪醫藥科技公司CEO龔兆龍。他曾於1998-2008年在美國FDA藥品審批中心內分泌和代謝藥品審評處工作十余年,負責糖尿病,減肥和降血脂藥等新藥審評。

南方周末:FDA審評員機制是怎樣的?

龔兆龍:2013年共有14000余名雇員,其中藥品審批中心3600人。FDA雇員大部分為公務員身份,也有少數短缺崗位有合同制雇員,審評員待遇基本相當於美國大學副教授/教授,屬於美國高收入階層。審評員向公眾公開招聘,競爭比較激烈,專業審評人員一般都有博士學位和多年工作經驗。

FDA選擇審評員主要考慮專業背景,包括教育和工作經驗,有制藥企業工作經驗對申請非常有幫助。

編制由國會根據工作量決定。若增加審評人員,需走國會立法途徑。

預算來源包括國會撥款和收費兩部分。FDA根據國會通過的處方藥收費法案(PDUFA)收費,同時按法案規定的時間完成審批。

FDA 2013年預算43億美元,其中撥款25億,收費18億。

南方周末:審評藥品繳納費用的標準是多少?審評費用用於何種用途?

龔兆龍: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不收費,NDA(新藥生產上市申請)大約200萬美元,仿制藥和生物類似藥也開始收費,收費主要用於審評人員的工資和辦公費用。

南方周末:每年審評藥品中,申報的數量是多少?新藥和仿制藥的比例是多少?

龔兆龍:新藥方面,FDA申報在過去5年明顯增加,NDA/BLA平均一年有130個申請,仿制藥ANDA申報數量2013年近一千個,往年積壓近三千個。

美國FDA仿制藥也有積壓問題,主要是申報數量太多,審評員數量不夠,所以最近出臺了GDUFA,對仿制藥也開始收費,同時增加審評人員。

PDUFA和GDUFA對新藥和仿制藥審評時間有明確要求,審評壓力很大。

新藥臨床試驗申請一般30天必須完成審評,如果同時有幾個,壓力會很大,好在部門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一般都能完成。新藥上市申請時間相對較長,只要計劃得當,一般都能完成。

FDA審評員的工作強度感覺比別的部門大,總是有審批時限的壓力,但工作狀態總體不錯。審評員的標準生活是早九晚五,但可以靈活上下班,每周可在家工作兩天,一般同時有多個項目需要審評,有時需要加班(不多)。

南方周末:如何解決時限問題?

龔兆龍:足夠的審評人員是關鍵,審評工作必須由審評員完成。效率和質量依靠足夠數量且訓練有素的審評員按明確的指導原則來保證。質量永遠比效率重要。

南方周末:審評員在職業道德規範上有哪些約束?

龔兆龍:審評員入職前必須通過背景調查,取得相應的保密層級(一般是Public Trust),如果品行有問題就不能錄用。FDA審評員不能與被監管企業有任何經濟關系,在入職前必須賣掉所有被監管企業的股票,更不可能在任何藥企任職。藥企賄賂審評員情況非常少見。

南方周末:對審評中心之外的審評力量借用的情況?比如會否請第三方機構參與審評?

龔兆龍:國會授權FDA進行審評,FDA無權請第三方參加內部審評。FDA每個疾病領域都有個顧問委員會,由專業人員擔任,顧問委員會開會全程對公眾開放,顧問必須申明與討論的藥和公司沒有利益關系。但是顧問委員會的決定對FDA沒有約束。

南方周末:FDA會限制申報數量麽?在審批時是否考慮重複因素?

龔兆龍:國會沒有授權FDA對廠家申報設定限制,也無權因為多家申報就不批。廠家申報是市場行為,如果申報成本高而沒有回報,廠家自然就不會為申報而申報了。

仿制藥積壓的問題美國FDA也存在。重複申報不但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也堵塞了本來就已經非常狹窄的審評通道,嚴重影響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但是,藥物申報是一個市場化的行為,只能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如果申報收費,並提高申報要求,盲目申報就無利可圖,廠家也就不會一哄而上為申報而申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86

2014年FDA批準的31個移動醫療產品詳情分析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51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5 12:16 編輯

2014年FDA批準的31個移動醫療產品詳情分析


為了避免移動醫療應用缺乏監管而存在的潛在風險造成傷害,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也已於2013年9月正式公告移動醫療應用(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 Final Guidance)指導的最終版本,移動醫療在發展上也開始有初步的依循規範,更有助於移動醫療的發展。


如同監管受MDDS(Medical Device Data System)規範的醫療設備一樣,FDA監管移動醫療應用的原則,也是劃分成3個類別,劃分方式是移動醫療應用的功能(functionality)若沒有正常運作時,造成病人安全風險的程度差異而定。


AliveCor的 總監 Michael Righter曾說,FDA實質上要求的就是類似軟件監管,一般好的軟件工程師會自然地做這些事情,像代碼審查、單元測試、系統級測試、變更監控等,這些方法通常需要有經驗的開發人員在軟件部署上嚴密操作。


FDA數字健康產品審批簡明指導



依照FDA的認定,需要被監管的移動醫療應用種類有3類,I 類醫療設備是可以連結並控制一個或多個醫療設備,或是顯示、儲存、分析、傳送特定病人的醫療設備資訊,如遠端顯示病人床邊監測器監測的資料、顯示腦波圖、控制血壓計袖帶充氣和放氣等。該類部分應用進入市場前可能只需一份510(k)申請,售前通知(premarket notification),與其他類App相比手續簡單。


II類醫療設備是可以藉由配件、顯示器、傳感器或是現行已受法規規範的醫學設備具備的功能,讓移動裝置可以轉變成受法規規範的移動醫療裝置,如將移動裝置接上血糖試紙,再使用裝置上的App檢驗血糖,讓該移動裝置成為血糖計。幾乎所有這類醫療設備都需自動提交510(k)申請,並進行售前通知。


III類醫療設備是可以執行特定病人的分析、提供特定病人的診斷或治療建議,這種用以分析醫學設備資料的獨立式運作軟體(Stand-alone software),FDA認為它是醫學設備的附屬品,所以它所受監管的分類會相同於搜集各種資料中最高風險設備的分類。該類醫療設備必須獲得FDA的售前批準(premarket approval)。且這期間需要臨床試驗,產品不同需要的時間也不等,幾年甚至更長,而且費用高昂。


申請III類的Global Kinetics公司開發的移動醫療設備Personal KinetiGraph,可監測和治療帕金森病,針對帕金森患者的活動提供全面的自動化報告,使神經科醫生和其他醫生可以更容易地識別運動癥狀的變化,幫助決策以優化治療。


三類醫療設備的差別是?以繃帶舉例,普通繃帶僅僅是覆蓋傷口無其他作用,則歸屬Ⅰ類;與手機連接,能夠通過應用查看傷口溫度,且不小心還可能傷口感染,對會診會有輕度風險,歸屬Ⅱ類;連接手機後,不只能顯示傷口相關信息,還能通過藥物算法給予患者反饋、指導等,歸為Ⅲ類。



確定你的產品後,然後結合合適的監管路徑和商業模式.如果你的模式是收費,那麽你就可能會需要發表臨床結果及獲得FDA批準。



以下是動脈網就FDA對移動醫療(智能手機連接的醫療設備和獨立應用程序(App))的審批情況做的數據整理。2014年度,迄今為止,FDA已批準了31個數字健康產品。


FDA審批通過的移動醫療項目集中在4個類別


今年通過FDA 510(k)審核的移動醫療項目類別主要有app、軟件工具、移動醫療設備、移動醫療設備+app四個類別,除了軟件工具稍少以外,其余類別不相上下,軟件工具的項目細分領域主要是醫生工具——移動影像業。



醫生工具領域通過FDA審批的項目最多


從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今年統計的FDA審批通過的移動醫療項目數據中,主要由有7個細分領域。其中,涉及健康數據記錄(軟硬件結合)的有9項;未結合其他醫療產品的健康數據記錄的有5項;醫生工具的有9項;單科疾病領域的有3項;其余大數據、疾病管理、雲計算平臺各占1項。



2014迄今為止,FDA項目批準的時間走勢,從項目領域看到,5月份項目就只有兩個領域,醫生工具和健康數據記錄,看來,FDA對這兩個相對低風險的領域,“槍口稍擡高一寸”。



FDA審核項目熱點細分領域


在今年的審批項目中,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統計了專註度較高的用途,主要有糖尿病、心臟病、運動追蹤、移動影像,涉及心臟的項目最多,其中包括測心率的移動醫療設備,用作治療及影像診斷的醫生工具,用於患者使用的心臟監測器。



哪些開發方正在樂衷於申請FDA?


2014年數字醫療產品獲批FDA的開發方情況體現了以下幾個趨勢:


1、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的新創公司占比最多,共有16家。這也說明,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正在加緊突破監管壁壘。
2、部分老牌醫療設備公司,正在進行努力做到突破和創新。例如Philips搭建的雲計算平臺eCareCompanion、McKesson開發的心電圖監測app。
3、一些功能上與醫療嚴肅診療關聯度較遠,風險度非常小,更傾向於健身運動領域的產品也申請獲批FDA。比如就在幾日前,LG產品移動健康應用LG Smarthealth獲得美國FDA許可,用於追蹤活動、熱量等,事實上不需要FDA的許可,因為這些並沒有涉及到診斷、治療和預防任何疾病的目的。業內猜測,或許LG對此產品還有深入布局醫療領域的計劃。
4、相比患者DIY行為,醫生使用的移動醫療工具與診療往往密切相關,其安全性風險指數也較高,因而成為申請FDA的重點領域之一。

附:2014-YTD通過FDA審批的移動醫療項目匯總




(來自動脈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33

每日一拜FDA論壇 2015/02/11 股市之豬老白ISIG

http://xueqiu.com/4171328301/36563944
以下所票是由」生物醫藥新手群(每日一拜FDA)「討論推薦的股票,請關注的朋友對應基本面+技術面+整體趨勢 認真研究,獨立思考,謹慎操作,謝謝!

有很多朋友在詢問「生物醫藥微信群」的事情。我在這裡集中回覆一下:

1)目前新手群只加認識的朋友,除非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名牌高校的高材生,科技類經驗豐富的人士,財務方面工作人員,或者天生麗質的美女[害羞]);

2)高手群只加生物醫藥專業人士,或者投行基金類的專業人才,以及期權高手。 其他的新手散戶,不好意思了.....


前一段時間,我們推薦了很多生物醫藥股票,有很多朋友相信了我們的建議和推薦,在股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回報,在這裡向這些朋友表示祝賀! 同時,也有很多人問,這些股票爆發之後的看點在哪裡? 今天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可以埋伏的種子股票:

1. 權重股配置

CELG > BIIB > GILD > AMGN > REGN
CELG是最會做營銷包裝自己的大公司,2015的動作會很大,我們拭目以待
BIIB是整個Biotech板塊表現最好的公司,會不會強者恆強?
GILD是明顯被低估的價值型股票,只要他能提出吸引華爾街的宏偉藍圖,估值會迅速上升。

2. 長牛10倍股
ESPR
「我是一級棒」大哥挖掘的股票,很靠譜。
他的能力圈包括
ZFGN VTAE ESPR OVAS ACHN OREX
 都是很好的標的。

注意,ACHN最近在GILD與ABBV戰爭中不幸躺槍,基本上已經出局

ESPR是第1只10倍股,走勢太長牛了,看不到上限,也不知道何時會回調? CHRS跟ESPR是姐妹花,會不會模仿相同的走勢呢?

OVAS
OVAS是第2只10倍股。當初看走了眼,試圖做空OVAS,幸好及時止損。可以這麼說,對於女性健康有關的Bio或者Pharma公司,大多數都是很有潛力的。

DXCM
DXCM是第3只10倍股,是海大推薦的優質股票,相信很多人都瞭解這只股票。海大的專業能力與眼光,個人是十分佩服與推崇的。可以繼續無腦買入。

OPK
OPK是第4只10倍股,公司管理層一直在持續不斷地買入。果然是,最瞭解公司情況的還是內部人員。這一輪走勢基本力竭了,期待下一輪上攻$25。另外,中國臍帶血庫CO,公司管理層也在一直在持續不斷地買入,所以.....

NLNK
NLNK是第5只10倍股,產品線很完善很強大,EBOLA只是其中一個熱點而已。具體內容不能再透露....無腦跟風買入即可.....

CHRS與ISIS
CHRS與ISIS是第6只和第7只10倍股,這兩家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系列產品,更是一個廣闊的平台。各位,拭目以待


3. 已經爆發的,回調之後可以繼續埋伏的股票

ATOS 目標價格 5,5
乳腺癌,這個市場很重要,強調了很多次!研究資料如下:
http://finance.yahoo.com/news/atos-pure-play-

SNSS 目標價格 5,5
SNSS的現在估值,是華爾街根據20%左右的Phase 3試驗通過率給予的價格。隨著公司情況的改善,華爾街提高到60%~70%的試驗成功率預期,因此目標價格從$2.2提高到$4.5~$5.5

ARWR的情況與SNSS很相似,可以關注一下。

HTBX 目標價格 22
HTBX我之前提到過很多次了,1月底爆發了一次,今天又有積極的試驗結果,今天增長了12%,能量還沒有完全爆發出來。

IMGN
IMGN 被調高評級"Out Perform",目標價格$11,2015年6月出試驗結果

VBLT
VBLT的走勢與2015年的展望都相當良好,這是一隻冷門的次新股,從$4.5追蹤到$18塊。至於具體的目標價格,難以評估,上漲空間還是很大。

SGMO

看到的情況是今年會有2~4個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預計在年中能完成HIV/AIDS研究的1期,差不多同時完成阿茨海姆症研究2期,目標價格25~28.同時看到有機構買入大量2016年1月份的call,坐等爆發翻倍。今天財報利好,15號又有重要發言。這是一家很有野心的公司,類似VTAE。

RMTI
競爭對手KERX銷售量不佳,遭遇滑鐵盧。RMTI能否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我很有信心,目標價格$25。

4. 被人遺忘的潛力股

MNKD
1) 技術上看,MNKD已經走完圓形底,開始突破之前的阻力線;
2) 基本面上看,新藥品上市,會有一波利好帶動
3) 預估這一輪行情目標價格$9~$ 10

AAVL
相比於ONCE,AAVL的技術更加成熟,性價比更加高。目前股票價格已經跌入谷底,應該是入場撿黃金的好時機

BLCM
這家是我在雪球上談論最多的股票,繼續維持原來的判斷,投行給出45的目標價格,並不足以體現他的價值。維持12個月內達到60塊的預判。另外,ZIOP是與BLCM相媲美的股票,這一點可以關注

EYES

我把EYES歸類為冷門成長型次新股(從曾經的大熱門到如今的冷門股,成交量很低,市場關注度不高的新股)。對於沒有買入這種類型股票的朋友,可以暫時觀望,不要輕舉妄動;對於這種股票,已經購買的朋友可以採用下面兩種方式操作。
1)  已經在高位套牢,現在割肉離場意義不大,不如安心等待公司財報利好消息,利用事件驅動解套;
2)  等待新的支撐水平建立,然後部分資金抄底,利用技術反彈,逐步解套。然後反覆如此波段操作,從而實現解套。

RWLK與EYES情況很相似,也可以參照上述方法。

4. 爆髮型醫藥股小規律

這是我以前研究出來的規律,也成功預測了很多股票的爆發,大家可以看看,能不能幫我完善這套理論:

」最近爆發的醫藥股有一個規律:
1.新上市不久
2.股票價格表現一般或者比較差
3.基本面其實還不錯
4.公司沉寂了很久沒有消息  一般滿足這幾個條件的醫藥股,會在大家都遺忘他的時候突然爆發,瞬間翻倍「



Disclaimer:
1. 本人製造工程專業出身,半路出家,金融經濟與生物醫藥相關知識,純屬自學,並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如果有專業知識的錯誤,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2. 本人只是一個無名無姓小門小戶的25歲毛頭小夥屌絲青年,初入江湖,年少無知,毫無經驗,愚笨似豬,因此取名為股市之豬。請各位各行各業的前輩,獨立思考,謹慎操作,對自己的財務和身家性命負責,不要盲目跟隨我的建議買入,也不要對我寄予過高期望,謝謝!
3. 本人07年學習股票,入市A股。12年開始涉獵美股,主要研究生物醫藥板塊。對於其他行業基本上屬於菜鳥階段,既不會期權,也不會期貨,更不懂石油黃金天然氣。
4. 截止目前為止,本人持有CFA 1級證書,尚未考取Series 7 & Series 11執照,請注意。
5.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專心研究生物醫藥行業的股票,其實就是為了將來家人生病的時候,還有人能懂國際最先進的水平,及時尋求最好的醫療服務...祈禱Biotech技術取得持續進步,造福整個人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07

每日一拜FDA論壇(2015/02/21)----基礎知識彙總(上) 股市之豬老白ISIG

http://xueqiu.com/4171328301/36862941
以下所票是由」生物醫藥新手群(每日一拜FDA)「討論推薦的股票,請關注的朋友對應基本面+技術面+整體趨勢 認真研究,獨立思考,謹慎操作,謝謝!

有很多朋友在詢問「生物醫藥微信群」的事情。我在這裡集中回覆一下:

1)目前新手群只加認識的朋友,除非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名牌高校的高材生,科技類經驗豐富的人士,財務方面工作人員,或者天生麗質的美女[害羞]);

2)高手群只加生物醫藥專業人士,或者投行基金類的專業人才,以及期權高手。 其他的新手散戶,不好意思了.....


Biotech領域知識點很多,今天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基礎知識:


1.  行業專業分析師採用的信息:
1) 宏觀經濟利率,經濟週期;
註明:因為醫藥公司一般採用增發融資而不是借債,因此一般宏觀利率對這個行業影響不大。加息之後,資金就會流入固定利息市場(銀行和債券),不利於股市;降息之後,資金會流入股市,因為市場上的資金總量是一定的。

2) 行業信息;公司互動與公開信息(管理層講座、媒體發佈、財報披露);
3) 臨床試驗,提出方案,設計試驗與結果解釋;
4) 實時市場數據追蹤

2.  分析的本質是主客觀知識相結合
Management (Tactics, Strategy, Risk Management) ---Subjective
Product & Technology (Clinical,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 Objective
Subjective + Objective = Assessment (Valuation)

在第2點中,management特別重要,因為Biotech公司創立初期會常年虧損,市場對他的估值完全依靠預期。因此,分析師都是通過研究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的專業性和過去歷史經驗來做出評估。有些管理團隊並不讓人信服,所以在valuation的時候,需要給他們加一個Discount,一旦試驗數據不好,市場對這種公司的懲罰力度也會放大.....

3.  Biotech Industry = Biotech (狹義)+ Pharma + Healthcare
其中Biotech (狹義)多採用前端(cutting edge)技術,提倡創新性,需要做試驗去know how,並且需要不斷從投資者裡融資來維持企業運營;有多種多樣的商業模型,並且沒有一種恆定的估值方法能夠準確涵蓋所有類型的Biotech(狹義),依靠概念和新聞來驅動市場價格。

相比之下,Pharma相對比較保守,常常採用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基於大量的過去的實驗數據基礎上進行研發,並且依靠成熟產品銷售利潤來維持額運營和R&D;大多數商業模型比較相似,有常規的估值方法(EBITDA/EV),依靠財務報表的好壞來驅動市場價格。

比如,對於EYES這樣的公司,以前反覆提到過,他家的股票主要依賴於銷售業績的好壞,財報的情況,而不是與FDA相關的事件驅動。

4.  Biotech的難點在於long timeframe


平均從探索新的分子到最後上市需要14年左右,很高的研發成本(平均研發成本$403mm,孤兒藥Orphan Drug能抵稅,並且研發整體費用大幅度降低,這是將來的發展趨勢,Orphan Drug應該要重點關注),高度的技術風險與不確定性。

一般而言,biotech可分為平台類和產品類,其中產品類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需要跟FDA打交道,相對風險高,投資回報率高;平台類的技術風險較低,但是產品市場化風險相對較高。

知乎上對於FDA流程的講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439110/answer

5.  對於Biotech 而言,Technical 和 Commercial 同等重要,甚至很多時候後者更加重要


在分析Technical的時候,歸根結底到是否能走完研發流程,FDA是否能夠批准?在分析Commercial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比如,Is there room for five such products on the market?後研發出來的產品,在跟已經有的產品進行競爭的時候,他的優勢在哪裡,如何博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時候就要重點考察公司的管理層與營銷團隊。

6.  醫藥的研發R&D 包括 discover, test and brought to the market 這幾部分

其中在每一個discover的過程中,需要搜尋5000到10000個molecules,最終只有1個能夠成功被FDA批准,並且上市。平均每個藥品從discover到make it to the market as an approved drug的成本在$ 800mm,這個數字包括了costs of failures and time costs(包括沉沒成本與融資成本).其中phase 3 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試驗,消耗成本急劇增加。因此,$800mm被稱為capitalized cost,而實際研發需要的cost在$ 403mm.。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藥物是全新的molecular entities(no other versions of these drugs were on the market) and all were developed in-house by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這種情況下研發成本很高。但是,有些公司是在市場已有藥物的基礎上進行產品更新,這樣的成本會明顯降低。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成本是指的pre-tax cost,而實際研發費用是可以部分抵稅的。

7.  在Biotech醫藥研發的核心臨床階段

平均需要97個月才能完成全部階段,比Pharma多出8%的研發時間,並且Biotech的臨床階段成本比Pharma高出14%。這是因為regulatory requirement for more clinical trial subjects to be enrolled,特別是安全性(security)是一個核心問題。同時,很多NID(New Investigational Drugs)針對的目標群體是Chronic Disease(慢性病)或者老年人多發病,因此需要更多更長時間的試驗。

8.  一般而言,將Discover and Development Process劃分為5個階段

Drug discovery;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Early clinical phase incorporating Phase 1 and Phase 2 studies; Phase 3 trials,以及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studies.

1)  Drug Discovery 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在於發現候選藥物(Identify a candidate drug, also called a lead drug),需要在不同的化合物上面進行多種試驗。

2)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階段:這個階段需要針對動物做一系列試驗,目的在於確定drug is safe to be given acutely for a short period to humans.

3)  Early clinical phase incorporating Phase 1 and Phase 2 studies;這個階段評估藥物在健康的志願者身上的特性和一小部分相關病人。(These studies assess the drug's properties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then in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Phase 1其實比較容易完成,因此ARNA的1期試驗成功之後的暴漲,是非理性的。我當初選擇了做空$5.91,雖然他一度上漲到$6.3左右,但是最後還是回歸理性價格$4.65 左右,可能還有進一步下調趨勢。

但是醫藥股做空風險很大,容易爆倉,除非對公司基本面特別瞭解,一般不建議short biotech (比如有人在GENE 漲到$5 的時候,就號召大家開始做空,是一種愚蠢而且非常危險的行為)


4)  Phase 3 trials: 這一階段用來determin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icacy and safety in patients.

3期試驗需要重點解釋一下:這一部分需要大規模臨床試驗,收集數據需要漫長的時間,可能1年以上。有一些藥物找不到足夠的患者參與試驗,因此只能停止,股價暴跌。還有一些試驗結果很好,不需要繼續收集數據,試驗提前停止,這種情況判斷為利多

5)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studies: 這些調查研究用來檢測上市藥物的安全性。

9.  研究需要大量的資源
統計數據顯示,一旦有潛力的藥物開始在人體上進行試驗,成本就會急劇增加。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特殊藥物的Phase 3(3期試驗)將會相當的長,並且公司自己承擔研發費用會相當昂貴(比如心血管疾病)。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引入戰略合作夥伴,我們在進行分析的時候需要觀察合作公司的資質水平以及研發歷史記錄。這種3期試驗要求大規模的臨床數據,並且需要大量的市場資源來支撐。

比如,為什麼特別推薦了SGMO,是因為他的合夥夥伴很多,研發實力很強,特別是有Biogen (BIIB)這樣的巨頭背書,市場對此預期很高.

一種biotech的trade策略:因為2期一般都比較穩定增長,不容易出現跳水,尤其是Phase 1/2之間,所以有一種策略就是2期之後買入,3期出結果之前賣出,只賺市場預期的錢,不賭博。

10. 如何進行投資評估

因此,當我們進行潛在的投資評估時,投資者需要能夠預估藥品什麼時候能夠上市(即使藥品研發和相關的時間進度按照預先計劃的進行。)投資者需要關注時間進度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時間就是金錢「,這是一把雙刃劍。對於一個在研發的藥物,他在上市之前並不能帶來收入和淨現金流。同時,對於一個正在研發的藥物來說,每天都會讓專利權逐步流失。專利權所有者一般自提交文件起,享有20年專利期。

而實際上,公司會很早之前就提交文件,之後再進行藥物研發,所以專利權一般有效期是7~12年。為了延長專利權有效期,公司可以採用變更藥物使用方式(比如口服與注射),但實際上藥物核心成分的專利權已經失去,仿製藥物會進入這個市場。同時公司可以採用涵蓋新的治療疾病、新的計量、調整藥物配方,來向FDA申請額外的專利權。

11. Exclusitivy 與 Patent 的區別
Exclusivity (專賣權):有一些醫藥公司享有市場專賣權;市場專賣權(Exclusivity)和專利權(Patent)是相互獨立的兩種模式,具有不同的有效期時間。比如,治療足癬的專賣權只有6個月長,但是治療罕見症狀的Orphan Drug(在美國患病人數小於等於200,000人)可以最長至7年(在美國),10年(在歐洲)。

對於那些涵蓋之前從沒有被FDA批准的化學體或者化合物的新藥,可以授予5年期的專賣權。對於那些部分化合物成分被FDA批准,並且又提交了新的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藥物,可以授予3年的專賣權。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藥品可以同時具有Exclusivity 和 Patent,或者同時都沒有。

Disclaimer:
1. 本人製造工程專業出身,半路出家,金融經濟與生物醫藥相關知識,純屬自學,並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如果有專業知識的錯誤,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2. 本人只是一個無名無姓小門小戶的25歲毛頭小夥屌絲青年,初入江湖,年少無知,毫無經驗,愚笨似豬,因此取名為股市之豬。請各位各行各業的前輩,獨立思考,謹慎操作,對自己的財務和身家性命負責,不要盲目跟隨我的建議買入,也不要對我寄予過高期望,謝謝!
3. 本人07年學習股票,入市A股。12年開始涉獵美股,主要研究生物醫藥板塊。對於其他行業基本上屬於菜鳥階段,既不會期權,也不會期貨,更不懂石油黃金天然氣。
4. 截止目前為止,本人持有CFA 1級證書,尚未考取Series 7 & Series 11執照,請注意。
5.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專心研究生物醫藥行業的股票,其實就是為了將來家人生病的時候,還有人能懂國際最先進的水平,及時尋求最好的醫療服務...祈禱Biotech技術取得持續進步,造福整個人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51

美國食安監管也是九龍治水 是否再設一個FDA?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365.html

美國食安監管也是九龍治水 是否再設一個FDA?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3-18 13:31:00

在美國,一個機構檢查母雞是否健康,而另一個機構則對雞的飼料負責。當雞蛋作為食品銷售時由FDA負責,而一旦被加工成蛋制品,則由農業部負責

在美國,假如一款速凍的意大利火腿披薩出了質量問題,那麽上面的火腿由農業部負責檢查,而奶酪和番茄醬則由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把關。這種冗雜的體系降低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政府和國會議員正試圖準備重新設計與食品安全相關的行政體系。

單設食安監管機構

來自民主黨的聯邦參議員理查德•德賓(Richard Durbin)和眾議員羅莎•德勞洛(Rosa DeLauro)1月底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剝離出分散在FDA、農業部和其他部門中涉及食品質量監管的各項職能,成立單獨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食品安全管理局(Food Safety Administration或FSA)。

美國國會網站顯示,這份名為“2015安全食品法案(Safe Food Act of 2015)”的議案在開篇做了如下表述:“為了通過預防食源性疾病來確保食品安全,提高致病汙染物研究和提高食品安全保障來防止蓄意汙染、對公眾健康進行保護,本議案提出設立FSA。”

議案強調,食品供應的安全與否事關公眾健康和國家經濟,保障食品安全的過程一旦出現疏漏,將對消費者和行業造成影響。所以,需要一個整合的、系統化的方案來預防食源性疾病,保障食品供應的安全。

議案表示,FSA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行政部門,其負責人須由總統直接任命。

2月底,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提出了整合食品監管職能的想法,但與上述議案不同的是,政府設想中的FSA應該隸屬於衛生部。

整合分散的監管權

智庫機構美國法規事務專業人員學會(RAPS)稱,一旦設立FSA的議案得以通過,那麽存在了110年的FDA很快就要改名並交出食品部分的監管權力。從FDA和農業部等15個機構中剝離出的食品監管職能將整合至FSA一家。

《華盛頓郵報》稱,農業部和FDA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兩大主要部門,過去幾十年來“各掃門前雪”,執行不同類型的檢查項目。專家稱,長期以來各自為政無疑給職能合並增加了難度。

從監管比例看,美國人的食物在擺上餐桌之前,80%左右受到FDA的檢查,包括海鮮、蔬菜、水果、奶制品,帶殼蛋類及所有標示營養信息的食品;農業部負責肉類、禽類和加工過的蛋類。

議案要求,FDA將下屬的食品安全與應用營養中心(CFSAN)及負責制定食品法規的監管事務辦公室的大部分職能的資源和設施移交給FSA。此外,法案還建議FSA吸納獸藥中心,以及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及檢驗局和動植物衛生檢驗局的部分職能。

如果議案最終通過,那麽剝離食品監管職能後的FDA仍然對藥品、醫療器材和煙草產品保留監管權力。此外,根據美國法律,膳食補充劑作為食品而非藥品,同樣將不受FDA的監管。

蛋和蛋制品監管者不同

實際上,德賓和德勞洛並非首次提出該議案。他們在1999、2004、2005和2007年曾4度向國會提出類似的食品監管機構改革想法,均無疾而終。

德勞洛表示,目前美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很不可靠,因為它並沒有為保證食品從生產到零售環節的全程安全提供監管的持續性。

她在一份聲明中稱,政府有責任確保民眾不受食源性疾病的影響,而既分散又過時的食品安全體系則對此形成了一道阻礙,“結果是,眾多生命被無辜地置於危險之中。因此越發迫切地需要進行改革。”

德賓在一次記者會上稱,希望能通過提出2015安全食品法案來引發公眾對美國現行食安監管體系的討論。目前,美國30部與食品相關的法律需由15個不同的聯邦機構來實施,“里面有太多重複、浪費精力的工作,我們可以把這些經費節省下來,通過協調聯邦機構的職能,打造更安全的食品環境。”

德勞洛稱,同一種食品里的不同成分往往需要接受不同機構的檢查。她舉例道:“一個機構檢查母雞是否健康,而另一個機構則對雞的飼料負責。”此外,當雞蛋作為食品銷售時由FDA負責,而一旦被加工成蛋制品,則由農業部的食品安全及檢驗局負責。

食源性疾病影響美1/4人口

根據上述議案,FSA將被賦予多項行政權力,包括召回不安全食品,提出風險評估要求,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減少食品摻假等。此外,FSA還應該在進口食品檢驗及食品生產鏈全程追溯等方面獲得更多授權。

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對議案表示支持,該機構的食品安全部門負責人卡洛琳•德瓦爾(Caroline Smith DeWaal)稱,該議案把所有涉及食品的事務歸入單個機構來管理,“確保所有的食品生產者使用同樣的系統來預防食品汙染。當問題發生時,也能提供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確保食品安全。”

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人、聯邦參議員陸天娜(Kirsten Gillibrand)近日也對該議案表示支持,她表示,面對問題食品,農業部缺乏權限發布強制召回令。如果議案得以通過,將是美國食品安全系統繼老羅斯福總統於1906年簽署《聯邦肉類檢查法》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改變。

《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估計稱,全美每年大約有8700萬人——相當於每4人中就有1人——受食源性疾病影響,超過37萬人送醫救治,多達5700人不治身亡。

編輯:應民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74

「非典」醫師闖生技路 未演先轟動 心悅生醫獲美FDA突破性療法資格

2016-02-01  TWM

心悅生醫,一家從事精神疾病新藥開發的生技公司,為什麼能吸引創投公司國碩丶健亞丶益鼎的大力支持?未上市股價就已飆到兩百元,甚至遠遠超越生技股王浩鼎未上市的股價?

「這,是鋼琴家之手,影片中彈奏的曲子,是蕭邦之曲。」站在台上的主講者,以一首蕭邦的(革命練習曲)樂章,為他的簡報拉開序幕。乍聽之下,這彷彿是堂藝術欣賞課程,但殊不知,坐在台下的並非藝術系學生,而是來自各大投資機構代表與分析師。

這場吸引三百位法人、分析師,在一月二十一日下午冒雨前來參加的,是預計一月底登錄興櫃的生技公司︱︱心悅生醫首次舉辦的法人說明會。

因為有陣容堅強的大股東健亞、國碩、益鼎創投加持,心悅未上市,股價早已「未演先轟動」,被追捧至兩百元,遠比生技股王浩鼎未上市時,約五十元的股價高得多。

「其實,國碩會決定投資與本業毫不相關的生技公司,主要是因為他。」國碩副總經理李朝欽口中的「他」,就是在法說會上,以解說蕭邦之曲開場的心悅創辦人,曾任哈佛助理教授,目前擔任加州大學(UCLA)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授的蔡果荃;而他也是新竹市前市長蔡仁堅的弟弟。

放棄當「憲法學者」

選擇進入腦神經科學領域

不同於一般創辦人依循著既定格式介紹公司,蔡果荃用蕭邦的音樂,讓大家了解腦部發展的無限可能;用孟克、梵谷與畢卡索的畫解釋精神疾病,接著才談起心悅在精神疾病新藥發展進程。這種「非典型」風格早已是他的寫照,「當初會選精神科,就是因為它『非典(型)』。」蔡果荃說。

其實,念完陽明醫學院的蔡果荃,原本不想從醫,反而夢想成為一名「憲法學者」。所以他自醫學院畢業後,白天在榮總擔任精神科住院醫師,晚上則到台大念法律系二、三年級的課程。

但在榮總的兩年,蔡果荃在第一線接觸了各種精神疾病患者與家屬,「很多奇怪的症狀與異常的行為,讓我很有興趣,但也了解整個治療的選項很有限。」所以他在法律與醫學做出了抉擇,選擇進一步探索腦部的發展,也因為這樣,蔡果荃正式進入神經科學領域。

研究與應用並進

研發憂鬱症、失智症新藥

拿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及商學院碩士學位後,蔡果荃申請到全美最好的哈佛麻省總院,擔任住院醫師,「他們有系統的思考與做事方式,讓我在臨床上又大開眼界。」蔡果荃說,擔任住院醫師第二年起,他就回頭做起研究。

「蔡教授有很好的神經科學經歷背景,同時有人脈、學生等資源。」李朝欽說。大學時代就與蔡果荃相識,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也讚賞:「他是醫師、學者,還拿了商學院學位,是台灣之前沒有的。」全心投入研究領域的蔡果荃一面進行基因轉殖實驗,透過改變動物基因觀察結果,一面從事轉譯醫學(將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治療結合);也就是一邊延續世界最尖端的神經科學基礎研究,一邊想著這些藥物要能馬上應用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治療效果。「這些實驗一做就是十多年,我們都笑說自己很偏執、有強迫症。」蔡果荃笑了,但當自己在實驗老鼠上看到了新藥物機轉有效的訊號,「那是非常興奮的。」靠著尖端研究與應用之路並進,蔡果荃研發出與傳統精神疾病完全不同的全新用藥,在治療精神分裂症、憂鬱症與失智症見到曙光。

然而,促使蔡果荃進一步將實驗成果商品化,並成立生技公司的關鍵,其實來自六年前一通命運般的電話。「一○年,我在UCLA的辦公室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家長,他問我願不願意看(診斷)他女兒。」蔡果荃回憶起多年前那一天。

研發進度明確

吸引投資圈大力支持

原來,這名父親的女兒得了罕見的精神疾病,看遍了UCLA的醫師,甚至吃了六、七種抗精神疾病用藥卻毫無成效,「我的女兒在醫院住了兩個月,有一天,她敲著她的腦袋告訴我:『爸爸,我想出院,他們不知道在我腦袋裝了什麼。』」這位父親透過朋友介紹,找上蔡果荃。而蔡果荃開的研究用藥,竟然讓這名病患的症狀在兩天內大幅度好轉。

也因為這樣,這名父親不斷鼓勵蔡果荃:「你這個一定要拿出來幫助人,一定要讓它成為更多病人買得到的藥。」並且還成了蔡果荃的天使投資人,因而催生了心悅生醫。

四年下來,心悅在一般精神分裂病患,以及難治型精神分裂症的最後一線合併治療用藥,都已取得美國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突破性治療資格,這意味著認定治療的重要性與可望加速取得藥證,也是台灣第一家獲得突破性治療資格的生技公司。

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用藥上,心悅開發用藥也被認定為是孤兒藥(指用於治療罕見疾病的特效藥物),同樣可望加速取得藥證。「 心悅除了精神分裂症新藥開發進度明確外,同時有多項新藥研發進度,因而受投資圈看中。」 分析師指出,開發新藥當然有風險,心悅新藥的有效性是否如預期顯著,會不會因而延後獲取藥證的時間,必須密切觀察。

對此,蔡果荃倒是顯得很有信心,「我已經把研發、管理甚至是市場的風險降到最低。」進入資本市場後,獲得更多資金挹注的心悅,能否達到蔡果荃最初設下「成為中樞神經科學領域最頂尖的公司」的目標,無論是生技業還是投資圈都拭目以待。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6

生產線上屙尿片瘋傳家樂氏與FDA調查

1 : GS(14)@2016-03-16 14:22:22

網上近日流傳片段,一名男子在美國穀物早餐製造商家樂氏(Kellogg's)一間工廠的生產線輸送帶上撒尿,引起熱議。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介入調查。片段中,男子在生產線上撒尿,另一鏡頭拍攝到家樂氏標誌。家樂氏表示,上周五得知有關片段,已第一時間通知執法和監管當局。FDA屬下刑事調查部門已展開調查。家樂氏的內部調查發現,片段是2014年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廠房內拍攝,正確定撒尿男子的身份。家樂氏強調,受影響產品有限,並都過了食用限期,可能受影響的食品包括Rice Krispies Treats、用於某些產品的穀麥以及已停產的米通。家樂氏指片段中的情況不能接受,會與有關當局合作。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6/195319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