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BP 的兩手準備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07/09/bp-%E7%9A%84%E5%85%A9%E6%89%8B%E6%BA%96%E5%82%99/


我雖然是BP大好友,但在操作上,有必要做兩手準備。

是川銀藏當年炒金礦/銅股,所恃的是多年來苦學的礦業/地質知識。即是, knowing the ‘WHAT’.

關於BP漏油事件,最大的風險, 其實是地質風險,目前有兩種說法:1) GOM 海床已千瘡百孔,目前發現有少量石油滲漏。 2) 該井下有一巨型甲烷氣源,壓力巨大,有可能會噴發上水面,導致海嘯,咁就一切玩完。

而必須承認,我沒有足夠能力,判斷這一類尖端的地理訊息/理論,是否合理,以及發生的慨率。而一旦真的發生,手上的股票可能全變廢紙。

因此,有必要為手上的BP股票,買保險。

要減低這類風險,用黑天鵝方法最好。

我會將部份股票,變成 long OTM call (賺少d), 另在BP股價上升時,累積 OTM put(封 底), 還有一部份,用 hedged short ITM call 賺 premium(賺少d, 減低下跌風險)。

另外,就是記住,這個trade不應太貪心。BP 的海嘯價是$40, 到此水平,我會考慮take profit 甚至清倉。

—————————————————————————————————–

消息方面:

BP 準備更換封在井頂的鋼蓋,新蓋的設計更好,可以引導絕大部份的漏油入管,這樣一來,就算…就算兩個救亡井 Fail, 都冇咁大鑊。

傳聞BP 正物色中東投資者,增資擴股迎危機。如果我是投資者,此刻我最關心的,一定是救亡井能否成功。

反正,入股也差不了那幾十天的時間,但成功與否的風險系數差幾億倍。風險回報無法量度。

所以,我覺得救亡井的成功,是入股的先決條件,兩件事即是一件事。因為如果失敗,因為 liability 無法決定,要賣股也一定是低價,就算簽了約也有可能反口唔買。

如果真有大款在救亡成功前入股,證明佢覺得個井應該搞得掂,而市場一定會有人”附和”其看法。

那就是脫身賺錢的大好機會了。

Fingers crossed~






英国BP迎来美国CEO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65658&time=2010-07-30&cl=115&page=all

如果纽约出生的达德利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纽约出生的达德利(Robert Dudley),将在两个月后成为BP集团的首席执行官(CEO)。这家英国最大的企业,曾给英国人带来荣耀的百年老店,做出了墨西哥湾泄漏事故以来也许最成功的危机公关举措——把“一把手”位置拱手交给一位美国人。

  4月20日,“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探平台发生爆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约40英里外海域的Macondo油井开始漏油,11名工人丧生,价值3.65亿美元的钻井平台沉入海底。至7月中旬,50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沿岸生态和经济遭受致命打击。

  一夜之间,BP沦为千夫所指,企业形象毁于一旦。美国主流媒体更于7月上旬曝出新闻,称埃克森-美孚欲收购BP,恳请美国政府批准放行。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位美国国籍的CEO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达德利上任的另一层暗示,是BP一定会履行赔偿承诺,负责到底;而且,BP不能失去美国。

  就在一个月前,石油界还在讨论BP退出美国的可能性——北美分公司宣布破产,或者分块出售它在美国上下游的资产。但美国市场占据了BP全球业务 的40%,墨西哥湾的深海资产也是BP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BP股票37%握在美国投资者手中。一走了之,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且会使BP的地 位一落千丈,企业形象难以修复。

美国人达德利

  在公众眼里,BP现任CEO唐熙华(Tony Hayward)简直罪不可赦,夹起皮包走路是迟早的事。但对于董事会来说,谁来交接、何时交接确是一门学问。BP要力保它选择的新CEO不会做“替罪羊”第二,否则换将便失去意义。

  过去几个月里,唐熙华的若干言论——譬如在事故发生初期称影响“很小很有限”,在舆论的漩涡中感叹“我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不仅不能抚慰美国人,反而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抗议,被业内称为最失败的公关。

  BP急迫需要一个“会说话”、没有“污点”的新CEO,就像BP董事会主席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7月27日宣布唐熙华卸任时所说,“墨西哥湾Macondo油井爆炸悲剧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道分水岭。BP的未来将发生变化,公司需要新的领导团队,需要强有力的公司治理和一个深入参与的董事会。”

  达德利阔额头,蓝眼睛,头发稀疏灰白,现年五十有四,较唐熙华还长一岁。达德利去年4月6日进入BP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分管美洲和亚洲地区的事务。

  外界对达德利所知甚少。一来石油行业的人普遍低调,二来他30年的职业生涯散落于中国南海、俄罗斯、里海、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很难 有个连贯的梳理。在6月23日被委任为墨西哥湾清理和赔偿事务部门的负责人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达德利会成为唐熙华的继任者。此前,业内普遍预测的候补 掌门人是负责炼化业务的Iain Conn。

  达德利简历上知名度最高的一段,是在俄罗斯。2003年,BP与四个俄罗斯股东成立了合资公司秋明-BP(TNK-BP),占股50%。考虑到达德利在俄罗斯的工作经验,BP委任他为合资公司总裁兼CEO。

  达德利任期内,秋明-BP的石油产量增长26%,储量增长138%。但2008年,以他为代表的英国团队与俄罗斯合伙人在管理和战略问题发生冲 突,俄政府拒绝为他的签证延期。达德利不得不于当年7月离开俄罗斯。尽管是被迫离开,但BP并未在情急之下放弃那50%的股份。这种与俄罗斯人打交道的韧 劲,让英美人对达德利产生自然的好感。

  达德利出生于美国东部(纽约皇后区),在南部(密西西比州哈提斯堡市)长大,于中西部(伊利诺伊大学)和中南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雷鸟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美国梦”的追寻者。他儿时经常度假的地方,正是这次BP漏油事件严重污染的重灾区。

  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达德利1979年大学毕业后并未进入BP,而是美国本土石油公司阿莫科。他在那里培养了谈判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1987年至1993年期间,达德利参与了中国南海项目的谈判。早在1985年,阿莫科从中海油总公司获得南海区块29/04合同,经过两年勘 探,在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香港东南方向1000英尺的水中发现流花11-1油田。这是中国南海发现的最大油田。达德利代表阿莫科,参与了为期六年 的谈判。整体开发方案最终于1993年获得中国政府批准,4月正式投入开发建设,1996年3月正式投产。

  1994年,达德利转至俄罗斯,负责阿莫科在俄罗斯的上下游业务的公司发展事务。四年后,BP收购阿莫科,达德利由此成为BP的雇员,先后主管 可再生能源业务和亚非等地的石油勘探与生产。事隔12年,被兼并的美国公司的美国雇员成为当年兼并方的“一把手”,也是满足感的来源之一,无论美国人是否 乐意承认。

临危受命

  过去十多年是BP在美国疯狂膨胀、消化不良的时光。1998年收购阿莫科,2000年收购阿科(Arco)和Burmah Castrol,资产规模的膨胀对上层的有效管理提出挑战。

  1993年至1995年,BP在阿拉斯加的子公司因向工作海域排放有害液体被起诉,后被判罚金2200万美元。2005年至2008年,BP在 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先后发生四次爆炸事件,共导致18人死亡、180多人受伤。检查人员发现该炼油厂有270多项违规操作,迫使该公司认罪并被先后两次判 罚金合计1.37亿美元。

  消化美国并购资产,改善安全记录,这些都是唐熙华2007年上任时的誓言。他恰在这两个问题上摔了跤。但无可否认,唐熙华在任三年,创造了可圈可点的财务报表。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BP业绩一直好于市场预期,今年一季度取得60.8亿美元的净利润。

  唐熙华三年前的首要使命,仍然是达德利今天的首要使命,只是多了眼前的烂摊子要处理。BP在美国股市挂牌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R)7月27 日下跌1.7%,BP的伦敦股价收低2.6%。漏油事件发生以来,BP市值已损失约40%。针对漏油事件的安全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司法 部已展开非正式调查。

  无论如何,BP应该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不再需要召集律师讨论破产的可能性,也不大可能被某个虎视眈眈的竞争者恶意收购。但它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唐熙华6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就同意分期投入200亿美元设立“第三方赔偿账户”,补偿沿岸居民的损失。

  为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BP已拨备322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出售300亿美元的资产。据其7月20日发布的公告,它将先期向总部 位于休斯敦的美国阿帕奇石油公司出售其位于美国、加拿大和埃及价值约70亿美元的资产。出售上游资产,是石油公司最不愿做的事情,而BP别无选择。出售 300亿美元资产,将使它的净债务从目前230亿美元降至100亿至150亿美元,但也意味着它168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缩水近五分之一。

  这还只是直接损失。要真正重树品牌形象,BP注定要在未来几年将大笔资金投入安全保障、社会责任事业以及游说和公关。美国口音的达德利,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抚慰受伤的美国人,但他能否抚慰那些同样受伤的国际投资者?

中海油拣食BP资产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04506&time=2010-12-04&cl=115&page=all

中海油入股阿根廷Bridas公司半年之后,收获意外之喜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今年上半年以31亿美元入股阿根廷Bridas公司,中海油是期望以此为平台,拓展它在拉美的业务。当时谁也没想到,BP墨西哥湾深水钻井平台事故,会给中海油带来绝佳的时机。

  11月28日,Bridas宣布,拟以70.6亿美元价格,收购BP持有的泛 美能源公司(Pan American Energy,PAE)60%权益(不包括玻利维亚的资产),加上此前Bridas已持的40%股份,Bridas已全资收购泛美能源。这意味着,在 Bridas持股50%的中海油将间接持有阿根廷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泛美能源总计50%股份。

  收购完成后,中海油的探明储量与平均日产量预计将分别增加4.29亿桶油当量 和6.8万桶油当量。中海油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华对这桩交易十 分看好,公开表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该交易都会为中海油带来益处。“PAE拥有世界级的油气资产组合及优秀的管理团队,我相信,此次交易后我们在 该地区的业务将进一步加强。”

  市场分析机构普遍认为,收购时机和价格对中海油颇为有利,当然,阿根廷的投资风险也不容忽视。

  鉴于阿根廷政府规定油气开采商的油价上限为42美元/桶,摩根大通报告认为,该项交易仅使中海油每股盈利增加约1%。

  这是中海油在2006年收购优尼科失利后,间接参与的最大一次海外收购。机会来得确实有些意外。

BP的失误

  4月20日,“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探平台发生爆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约40英里外海域的Macondo油井漏油,11名工人丧生。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恶性原油泄 漏事故给BP造成了高达400亿美元的损失,BP被迫考虑在2011年末前出售其2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的资产用来偿付。

  BP究竟会出售哪些区块,一直是市场猜测的热点。7月20日,BP承认将先期出售位于美国、加拿大和埃及价值约70亿美元的资产,接手人是总部位于休斯敦的美国阿帕奇石油公司。与此同时,市场也在传言,BP正考虑将在阿根廷的油气资产卖给中海油。

  8月上旬,本刊记者从中海油高层证实,中海油的确对BP旗下泛美能源资产深感 兴趣,双方正在紧张谈判。关键是价格。参照今年3月的市场行情,这 部分股份可能作价93亿美元。中海油希望尽量压低。中海油还要仔细考虑,由自己直接收购,还是通过其与布勒格罗尼(Bulgheroni)家族 Bridas能源控股公司(Bridas Energy Holdings,下称BEH)各持50%的合资公司Bridas来完成。

  如果直接收购,中海油将占有泛美能源高达80%的股份。这一度引起资本市场的担忧,投资者认为阿根廷业务回报低、监管风险高,过度依赖这一地区的产量和储量并非上策。

  中海油最终选择了更稳妥的路线,通过Bridas间接收购。为此,中海油全资 附属公司中海油国际和BEH将分别向Bridas注资约24.7亿 美元,合计49.4亿美元,用于支付上述收购价格的70%。收购对价其余的30%,约合21.2亿美元,将由Bridas自行安排的第三方贷款或由中海油 国际和BEH进一步注资补足。

  交易还需取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并满足其他先决条件,预计将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中海油首席财务官钟华11月29日对外透露,中海油目前现金流充裕,但不排除在适当时进行债务融资,“相信不会进行股权融资”。

  中海油不算捡到大便宜,但基本得到市场认可。总价70.6亿美元,意味着中海 油收购价格为9.1美元/桶油当量,较今年3月中海油和BEH之间 10.6美元/桶油当量的交易价要低14%,更是远远低于亚洲油气勘探开发上市公司储量估价的中值——15.6美元/桶油当量。

  BP似乎也对最终谈判结果比较满意,其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鲍勃•杜德利 (Bob Dudley)在当天新闻公告中表示,“协议进一步展示了BP全球资产的高质量和吸引力。”BP中国区总裁陈黎明也在12月2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 截至2010年11月底,BP已通过处置资产筹资210亿美元。“从BP的角度说,资产处置的过程,也是资产优化的过程——其他人眼中的优质资产,未必是 BP的核心资产。”陈黎明说。

潜力资产

  对于有意发展拉美业务的中国油气生产商来说,泛美能源可算是最佳收购对象之 一:油气储量最大,约14.3亿桶油当量;2009年日产量约 22.7万桶油当量,在拉美仅次于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YPF。此外泛美能源也是阿根廷近年来能保持增长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

  2001年至2009年,阿根廷全国石油总产量下降了20%,但泛美能源却逆势成长,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47%和101%。阿根廷正在运行的11个油气区块中,有7个属于泛美能源,包括阿根廷最大的油气区块Cerro Dragon。

  尽管阿根廷国内油价控制得很严,但泛美能源2008年总收入的50%来自出 口,部分抵消了这方面的市场风险。据巴克莱银行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 阿根廷政府新近推出的油气税收抵免政策也将带来利好。与阿根廷其他油气生产商相比,泛美能源资本支出稳定——2008年和2009年资本支出分别为10亿 美元和7亿美元——储采比近十年来在拉美石油公司中名列前茅。泛美能源拥有阿根廷最优的公司信用,融资不成问题。

  上述相对优势,正是促使中海油今年上半年耗资31亿美元,获得布勒格罗尼家族 旗下阿根廷Bridas公司50%的股权的根本原因。Bridas 当时持有泛美能源40%的权益,这正是中海油最看重的部分。在BP遭遇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之前,中国公司很难指望能从BP手里获得泛美能源的任何份额, 布勒格罗尼家族是惟一的突破口。

  据一位接近交易人士介绍,早在2005年,中国几家石油公司高管就同布勒格罗 尼家族接触过,后者一度考虑以50亿美元转让泛美能源40%的股 权,但那次接触未能修成正果。2009年10月,中海油和布勒格罗尼家族再度商谈,傅成玉提出通过注资Bridas寻求共生共赢的方式,得到布勒格罗尼家 族认可。就在他们3月签约前的一刻,中海油的竞争对手中石油也还没有放弃追求。

  据中海油决策者介绍,他们最看重泛美能源的不仅是当下产量,还有未来潜力。泛 美能源的储采比为17.2,这意味着交易最终达成后,中海油的储量 开采寿命将延长大约九年。此外,泛美能源的勘探前景也十分诱人,拥有San Jorge海湾GSJM区块90%的权益,而GSJM区块与已经被证实富含油气的陆上区块处于同一盆地。

  3月15日,时任中海油总裁的杨华在当天早上的电话会议上尤其强调了这一点。“特别是阿根廷近海海上区块,我们看了资料,觉得令人激动。”杨华说。

区域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出去”。十多年来,它们在中亚、北非等地已有相对成熟的布点;而拉美却是薄弱环节。委内瑞拉的重油、巴西的海上区块,都是诱人的上游资产,但上述地区政局的动荡、对外资的抵触,以及日益高涨的资源民族主义情绪,又令人担忧。

  去年7月,市场一度盛传中石油要以170亿美元竞购阿根廷第一大油气生产商Repsol-YPF公司75%的股份,中海油也有意参股。最终,这件事没有结果,一是因为价格未能谈妥,二是因为中方公司没有信心,Repsol管不好的资产,自己也没有把握就能管好。

  此次Bridas收购BP持有的泛美能源60%权益的交易中,并不包括泛美能 源在玻利维亚的资产。据JP摩根分析报告,如此安排,很可能是顾虑 到玻利维亚国有化政策造成的资产所有权争议。2009年,玻利维亚政府宣布国有化Chaco公司(Chaco SA)经营的区块,该区块油气储量占泛美能源总储量的约10%。

  如果从投资安全角度看,阿根廷也非善地。自2001年发生1000亿美元债务 违约后,许多投资人认为阿根廷风险过高。立场偏左的阿根廷总统费尔 南德斯推行的多项政策,也令市场担忧。近年来,阿根廷政府对经济干预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金融、航空、铁路、能源等领域,政府角色不断强化,对公共产品和 能源产品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和补贴政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阿政府更加认定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

  在阿根廷投资的中国企业有深刻教训。据新华社去年7月的一则报道,中冶集团 2006年曾收购阿根廷南部内格罗河省赛拉格兰德铁矿70%的股权。 但投入数千万美元之后,该矿的生产能力仍未完全恢复。除阿根廷劳工经常举行罢工要求加薪外,当地政府承诺的水电供应也迟迟未能到位。

  在回应本刊记者采访时,杨华曾表示,风险的确存在,但要看“风险性是不是可控,是不是可以管理”。他认为相对于其他一些拉美国家,阿根廷的宏观经济及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机构多认同此观点,美银美林、高盛高华等投行都维持中海油“买入”评级。

  


借道中联能源 延长石油染指BP油田资产

should be 467, not 346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6/2131884.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国内第四大石油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有望染指英国石油公司(BP)在巴基 斯坦拥有的油田资产。BP于12月14日宣布,作为支付墨西哥湾石油泄漏计划的一部分,公司日前将在巴基斯坦拥有的油田出售给了中联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00346,HK),而延长石油正是中联能源的第二大股东。这也意味着,继中海油以70.6亿美元并购BP在南美的资产后,第二家中国石油企业接手了 BP资产。
延长石油有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延长石油已在香港特区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所持中联能源的股份已注入该公司,该公司将被打造成延长石油境外投资的“旗舰”。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内陆上油气资源被两大巨头瓜分殆尽后,新增资源量极其有限,延长石油不得不更多地向海外市场拓展,以获取稳定的原油资源支持其下游炼化和加油站业务的扩张计划,借助港股上市公司中联能源作为融资平台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P在一份声明中说,中联能源将支付7.75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1亿美元定金。这笔交易预计将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
“我们目前只会按在中联能源中的持股比例,分到相应的油田资产份额。”延长石油有关人士表示。今年1月12日,延长石油曾出资收购了中联能源14.51%的股权。
12月6日,延长石油在香港特区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所持中联能源14.51%的股权注入这家公司。延长石油还正打算进一步增持中联能源的股票。目前,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及副总经理冯大为已入驻中联能源董事局,出任公司执行董事。
中联能源主席兼执行董事卓泽凡曾表示,中联能源将配合延长石油将来的业务发展,不排除将来双方有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延长石油自2008年以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业内人士称,目前延长石油的油田绝大多数面临产量萎缩的局面,油源的不足已制约其下游炼化和加油站业务在国内的扩张。
“延长石油准备拓展国内的炼化和加油站市场,而这必须努力争取国外稳定的原油资源。”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表示。


超越商海:BP石油總裁約翰.布朗自傳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b6m7.html

1948年出生的布朗,父親是被BP石油派駐伊朗工作的英國轉業軍人。因此兒時就對石油如何從地殼冒出來抱著極大的興趣,勇敢的油井消防員就是他的偶像。他18歲加入BP47歲任命為CEO59歲因同性戀事件數處理不當而被迫退休,此間為BP工作了42年。在他1995年到2007年的CEO任期中,公司的市值,盈利和儲量均取得出色業績。媒體也曾期望他過於完美的職業經理人偶像會像安然的CEO一樣突然崩塌,然而他卻是倒在一位同性戀小夥的告發上。他的職業成功代價可能是他的私生活。他終身未娶,BP就是他的家,藝術則是他的情人。他經常在公司裡忙得昏天黑地和獨處的百無聊賴中度過,一直沒有時間經營一份共度此生的感情。

他的家庭和教育

布朗的父親是一位藍領家庭出生的軍官。母親則出身於教育良好的小資本家家庭,但因為受納粹迫害而對社會缺乏信任感。父親的異國軍旅遊歷給了他開闊的視野。他在德國出生,在新加坡,伊朗和英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母親則教會他人類生而平等的精神和教育的價值。「你要記住,教育對一個人是最重要的,即使你所有的東西都被人剝奪,但沒人能搶走你頭腦中的知識。」這和我們中華文明異曲同工。但是母親在二戰中被親友出賣而進了集中營的經歷可能也間接傳給了布朗不能盡信他人的缺陷,乃至導致後來他空白的婚姻生活。

家庭相對優裕的經濟條件導致他能在當時最好的學校受到教育。在劍橋遇到了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保羅.狄拉克。他教會了布朗學會如何簡潔有效地思考問題,以及被鼓勵獨立思考和識別不同現象之間的隱含關係

32歲那年,他有幸被BP派到斯坦福大學讀MBA。斯坦福崇尚與哈佛狼性的個人文化所不同的團隊協作精神,也為布朗管理好一個巨型航母做好了準備。期間又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後來斯坦福商業院的院長邁克爾.斯賓塞也給了他重大的管理理念上的啟迪,並把他帶到英特爾等一批偉大的創業型公司的董事位置上,開拓了他創造性的管理思維方式。

布朗的42BP生涯,經歷了歐佩克的誕生導致的石油危機,石油公司跨國併購的浪潮,撒切爾的私有化浪潮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等重大事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BP從一家僅是擁有伊朗一個油田的中型油企發展成為行業翹楚。其中幾點非常重要。

充分授權和合作的管理風格

布朗認為一家成功的公司需要不斷地培養領導者,需要塑造企業的靈魂。。而做好經理人是成為領導者的必要基石。同時還必須有戰略的眼光。能夠充分授權技術層面的管理,而著眼於持續推動對公司長期發展的戰略層面事件的執行。領導者必須「於普遍現象中發現獨特之處,在思維跳躍間兼顧抽象和具體。」「不能單純追求具體行動而忽視大局。領導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目標,一旦設定好目標,必須全力以赴,不能為其他目標而分心。領導者不能事必躬親,而要大膽地授權,有提拔優秀者挑戰自己的氣度。歷史學家彼得亨西尼告訴他「英國公務員的職責是直言諫上」。經營企業應該保持著一顆開放和好奇之心,才能不滿足於現狀地持續改進。

BP發現人們不願意受縛於高度統一的公司文化,公司和部門主管簽訂績效合同,鼓勵獨立自主的工作方式,充分授權和承擔責任。細化到個人的目標高度具體和簡單,原則上不超過4個。同時公司還鼓勵夥伴群體之間分享成功經驗和管理心得。

布朗雖然戰略眼光卓著,但他高度警惕地維護個人名譽不致過度宣傳而形成個人英雄主義的文化,從而影響企業的團隊協作精神。在和撒切爾的交往中,他的點評尤為意味深長:「她最終走下神壇的就在於她總是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對問題瞭解更透徹。」

戰略性佈局而非簡單的追逐盈利

石油業是個投資週期及其漫長的行業。勘探-開採-運輸,價格-儲量-地緣政治均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BP這樣的難以掉頭的航母級公司,長遠的戰略性決策就尤為重要。比如公司在伊朗過著好日子時候,就實施了油田區域分散化的戰略,在中東石油危機之前的10年就開始佈局北海和阿拉斯加油田。他們還率先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進入新興市場的戰略性油區,比如俄羅斯的資源市場和中國的消費市場。

在阿拉斯加勘探10年未果情況下,在準備撤離前夜,取得了巨大成果。在阿拉斯加建輸油管的過程中,也是一波三折,中途因環保問題而停工5年之久,最終因中東石油暴漲而獲批准。在油價10美元低點啟動的前夜展開對競爭對手的重大收購。在所有人都對俄羅斯政局擔心的時候,不惜承擔巨額虧損堅持合作。他們的每一筆所謂的成功投資都是在大自然,政治力量和財務虧損的極限的漫長角逐中獲取的。

注重勘探技術的研發

正如美國副總統切尼所說,「上帝認為把油氣資源交給民主國家是不合適的。」資源的魔咒意味著生而獲得的財富往往會損害一個國家的經濟和和政治建設。資源產業的過度發展,導致其他基礎產業的營養不良,並加大國家的腐敗和分配不公。而作為BP在世界各地的競爭優勢,則體現在長遠對石油行業發展戰略的把握,以及長期經驗積累和對研發的重視。公司在伊朗早期積累的很多油氣斷層判斷經驗在阿拉斯加的油區選擇上獲得了重大收益。公司在深層油氣的開採,天然氣開採中都有獨特的技術貢獻。


BP圖表(一):2012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創歷史之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73

英國石油公司(BP)12日發佈了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評估》(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本文將與讀者分享其中的一些精彩圖表。

首先是要點:

  • 去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增長創下全球之最,且石油產量增長為美國歷史之最。
  • 煤炭消費量2012年增長了2.5%,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
  • 2012年核電產量創下歷史最大降幅。
  • 能源消耗量增長了1.8%,低於平均水平。這主要是因經濟減速,但也部分由於效率和燃油經濟性提高。

【石油篇】

截至2012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6689萬億桶,能夠滿足52.9年的全球生產。


 

在去年新增的已探明石油儲備中,伊拉克增加了69億桶,是增長最多的國家。

2012年世界石油日產量增加了190萬桶,其中,美國石油日產量增加了100萬桶,是全球之最,也是美國歷史上的最大增幅。相比之下,2012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費量僅增加89萬桶,歐洲和北美的下滑抵消了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


 

汽油價格已漲至每桶120-125美元:

1861-2012年的世界油價變動圖:

2012年,全球平均煉油廠利用率略升至82.4%,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下圖為去年的世界石油貿易流動,可見沙特仍是世界石油貿易的中心,但美國的地位正在上升。

【天然氣篇】

截至2012年底,世界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187.3萬億立方米,能夠滿足55.7年的全球生產。但相對於2011年年底的數據,2012年的已探明儲量下降了0.3%,為BP記錄該數據以來的首次下降。

全球天然氣產量在2012年增加了1.9%,其中美國產量增長為最大。去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加2.2%,低於歷史平均水平。歐盟天然氣消費量降至2000年以來低點。

美國天然氣價格跌至10年未見水平:

下圖為2012年的全球天然氣貿易流動:


BP圖表(二):煤炭仍是「世界能源之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97

英國石油公司(BP)12日發佈了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評估》(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本文將繼續與讀者分享其中的一些精彩圖表。

相關鏈接:BP圖表(一):2012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創歷史之最

要點回顧:

  • 去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增長創下全球之最,且石油產量增長為美國歷史之最。
  • 煤炭消費量2012年增長了2.5%,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
  • 2012年核電產量創下歷史最大降幅。
  • 能源消耗量增長了1.8%,低於平均水平。這主要是因經濟減速,但也部分由於效率和燃油經濟性提高。

【煤炭篇】

北美的煤炭儲采比(reserves-to-production ratio,R/P比值)最高,為244年,因該地區煤炭產量下降。

2012年,世界已探明煤炭儲備較10年前下滑,但仍能夠滿足109年的全球生產,這一R/P比值是所有化石燃料中最高的。

去年全球煤炭產量增加2%。亞洲貢獻了所有淨產量增長,抵消了美國產量的大量減少。去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增加2.5%,低於4.4%的十年平均增速,但仍是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亞洲貢獻了所有的淨消費量增長。

2012年的世界人均煤炭消費情況: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篇】

可再生能源供應了全球4.7%的發電量,其中歐洲和歐亞大陸的比例為8.2%。

世界核能發電量減少了6.9%,為連續第二年減少,且為紀錄最大跌幅。

去年世界生物燃料產量下滑0.4%,為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滑。

【2012年大圖表】

石油仍然是全球主要燃料,佔世界能源消費量的33.1%,但這一比例是有記錄以來最低,且石油已連續第13年喪失市場份額。

在亞太地區,煤炭仍是主要燃料。2012年,亞太地區約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40%,且佔全球煤炭消費量的69.9%。亞太地區是唯一 一個對單一能源依賴度達50%以上的地區。

從儲采比來看,煤炭仍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化石燃料(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已大幅增加)。


BP:全球原油還能支撐53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415

英國石油公司(BP)最新的年度報告顯示,全球剩余石油還能用50多年,其中美國因新發現頁巖油,已探明儲量大幅增加。 據BP的最新數據,截止2013年底,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688萬億桶,按目前的開采速度還可維持53.3年,較前年小增1.1%。不過,在過去的10年里探明的石油儲量增加了27%,即3500億桶。 本次報告中新增的儲量包括俄羅斯新探明的9000萬桶和委內瑞拉的8000萬桶等。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依然占據統治性比例,為總儲量的71.9%。 美國方面近年來頁巖油概念火熱,BP稱美國擁有442億桶已探明儲量,較上份報告增加了26%,也大幅高於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預測 - 334億桶。這意味著美國頁巖油企業手中的資源可能要比早先的市場估計多出不少。 在儲采比方面,中南美地區拔得頭籌,即按當前儲量可開采速度,中南美洲還可開采123.83年,而亞太地區墊底,只有14.03年,這意味著中國未來可能更多的進口石油,而對全球供給造成壓力: 下圖顯示了2013年全球主要的石油貿易流向:

美國的傲慢惹惱英國 英國政府對BP天價罰單說NO!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51

20140908bp

對BP開出180億美元罰單,美國人的傲慢徹底惹惱了英國:打狗還要看主人呢!

英國政府首次對BP事件表態稱,美國法院對於BP石油公司的判決引發了“國際互信的嚴重擔憂”。

英國《金融時報》,英國政府在想美國最高法院提交的文件中提到,BP案的賠償已經“遠遠超過了對墨西哥灣的補償”,許多沒有受到漏油事件影響的個人和組織也被納入了賠償範圍。

文件警告說,該判決損害了英國對於美國公平解決爭端的信心,打擊了投資者和和消費者,減弱美國對於投資的吸引力。

上周四,美國聯邦法官裁定英國石油公司(BP)在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中存重大疏忽,BP或面臨最高180億美元罰款。BP公司強烈反對該判決,表示將上訴。

美國聯邦法官Carl Barbier裁定,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是英國石油公司 “重大過失(gross negligence)”和“魯莽(reckless)”所致。據CNBC報道,法院裁決措辭尖銳,稱依據海事法,英國石油公司和其它石油公司對井噴、爆炸和漏油均需要承擔責任,但英國石油公司當承擔主要責任。

此前,法國政府也對加諸於法國巴黎銀行的89億美元天價罰單向美國提出了抗議。

美國政府連續開出的兩張天價罰單已經開始讓歐洲擔憂美國的所謂“治外法權”,他們擔心美國政府開始將觸角伸至外國公司。

英國政府此次提交的文件在法律上被稱為“非當事人意見陳述”,旨在促使美國高院降低對BP的罰款。

文件還指出,美英之間的貿易額高達2000億美元,英國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國外投資者,占到美所有國外直接投資的17%。

“如此強大的國際經濟紐帶,是基於雙方政府和公司互信之上的。雙方都相信互相之間法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美國低估了該案件將對英國所有在美業務可能造成重大的沖擊。”


美國限期中止油企在俄項目 BP前CEO警告“制裁會反咬西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84

俄羅斯,制裁,Exxon Mobil,BP

上周五美國宣布對俄羅斯實行更嚴厲的經濟制裁,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只給了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頭14天時間中斷各自與俄羅斯企業有關的項目。石油業高管因此警告,西方的制裁害人終害己。(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周美國決定,將俄羅斯大型天然氣與石油企業均列為最新一輪制裁對象,禁止西方企業支持這類企業開采及生產的活動。

這些措施本意向俄政府施壓,卻導致埃克森美孚與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的大型開采項目有夭折的危險。該北冰洋開采項目始於今年8月,其鉆探油井預計產油價值高達7億美元。對今年第二季度產量已跌至五年來低谷的埃克森美孚來說,這一項目將提供極為重要的新原油來源。

不止埃克森美孚這類美國企業,英國與荷蘭合並的企業英荷殼牌、挪威的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意大利的埃尼集團(ENI)都因為美國的禁令要被迫中止與Rosneft等俄企的合作項目。

據路透報道,一位美國高官上周五表示:

“不可能切斷那些項目中美國與歐盟的技術、服務和產品來源,或者說那些項目要繼續下去是極其困難的……其他地方沒有現成的替代品。”

“沒有任何違反合約之處。”

俄羅斯資本市場的研究與投資機構Sberbank Investment ResearchSberbank的分析師Valery Nesterov預計,最新一輪歐美的制裁將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俄羅斯企業對科研與技術的投資不足,他們嚴重依賴西方的技術,現在補救為時已晚。

另一方面,西方石油業人士認為,制裁也有強大的反作用力,最終也會傷害西方自己。前英國石油公司BP的CEO、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的現任董事長Tony Hayward表示:

“美國與歐盟對俄羅斯政府的制裁會限制未來幾年全球的石油供應,推升油價,有反咬西方一口的危險。”

Hayward認為,阻止俄羅斯能源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最終會導致俄羅斯石油生產得到的投資減少,可能影響長期石油供應。美國的頁巖革命隱蔽了全球供應形勢越來越大的風險,但頁巖革命的影響會逐漸消退,全球經濟將面臨石油供應受幹擾的危險。

所以,Hayward這樣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因為美國發生的(頁巖革命),全球都形成了安全的錯覺。美國供應巔峰到來以後,新的供應從哪里來?”

而從下圖展示的走勢看,美國頁巖油產量增速最快的北達科他州Bakken油田已達到開采巔峰。北達科他州官方數據顯示,該油田2008年僅有約1000口油井,如今已增加到約8000口,可這六年來油井的產量並未大幅增加,還時有波動。

頁巖革命,石油,頁巖油,美國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