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簡述
進智公共交通(77.HK)(下稱︰進智)為一家提供專線公共小巴業務及跨境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先簡單講講它一些上市以來的歷史︰
公司於03年上市,於招股書上所示:
款項用途 | 集資淨額 | 佔集資淨額比率 |
| (百萬港元) | % |
收購其他綠巴路線經營商 | 22 | 56.4 |
用作本集團可能競投新綠巴路線的按金及營運資金 | 10 | 25.6 |
提升資訊科技基建設施 | 2 | 5.1 |
用作本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 5 | 12.9 |
總計 | 39 | 100 |
註:未計及行使超額配股權所得款項 | |
當時進智共有40條綠巴路線,公司打算用集資所得金額去收購三個營辦合共8條綠巴路線的綠巴營辦商,可惜最終失敗而回。於07年年報可見︰
款項用途 | 售股章程 | 所述實際用途 |
| (百萬港元) | (百萬港元) |
收購其他綠巴路線經營商 | 22 | 無 |
用作本集團可能競投新綠巴路線的按金及營運資金 | 10 | 無 |
提升資訊科技基建設施 | 2 | 0.6 |
用作本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 13.6 | 13.6 |
收購中港通80%股本權益及相關股東貸款 | 無 | 33.4 |
總計 | 47.6 | 47.6 |
公司將集資剩餘金額轉移成收購了中港通,開始了其跨境公共巴士業務......
分部業績的比較
專線公共小巴業務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平均 | ||||||||||||||||||||
收入 | 302,754 | 297,545 | 290,358 | 279,985 | 265,318 | 287,192 | ||||||||||||||||||||
溢利 | 47,734 | 32,286 | 37,655 | 33,989 | 29,920 | 36,317 | ||||||||||||||||||||
資產 | 203,034 | 179,050 | 194,641 | 191,445 | 248,226 | 203,279 | ||||||||||||||||||||
負債 | 14,408 | 13,801 | 13,765 | 12,416 | 12,508 | 13,380 | ||||||||||||||||||||
資本開支 | 未公佈 | 1,842 | 1,577 | 723 | 10,086 | 3,557 | ||||||||||||||||||||
折舊 | 未公佈 | 2,332 | 4,007 | 3,856 | 4,423 | 3,655 | ||||||||||||||||||||
資產收益率 | 24% | 18% | 19% | 18% | 12% | 18% | ||||||||||||||||||||
股東權益收益率 | 25% | 20% | 21% | 19% | 13% | 19% | ||||||||||||||||||||
資產增長率 | 13% | -8% | 2% | -23% | | -4% | ||||||||||||||||||||
股東權益增長率 | 14% | -9% | 1% | -24% | | -4% | ||||||||||||||||||||
收入對資產比率 | 149% | 166% | 149% | 146% | 107% | 144% | ||||||||||||||||||||
收入増長率 | 2% | 2% | 4% | 6% | | 3% | ||||||||||||||||||||
溢利率 | 16% | 11% | 13% | 12% | 11% | 13% | ||||||||||||||||||||
| | | | | | | ||||||||||||||||||||
跨境公共巴士業務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平均 | ||||||||||||||||||||
收入 | 136,458 | 127,130 | 105,418 | 83,388 | 0 | 90,479 | ||||||||||||||||||||
溢利 | 12,058 | 22,426 | 19,607 | 17,571 | 0 | 14,332 | ||||||||||||||||||||
資產 | 250,717 | 234,726 | 221,668 | 219,310 | 0 | 185,284 | ||||||||||||||||||||
負債 | 18,751 | 24,928 | 13,367 | 13,939 | 0 | 14,197 | ||||||||||||||||||||
資本開支 | 未公佈 | 6,131 | 6,699 | 208,239 | 0 | 55,267 | ||||||||||||||||||||
折舊 | 未公佈 | 8,275 | 8,749 | 6,611 | 0 | 5,909 | ||||||||||||||||||||
資產收益率 | 5% | 10% | 9% | 8% | | 8% | ||||||||||||||||||||
股東權益收益率 | 5% | 11% | 9% | 9% | | 8% | ||||||||||||||||||||
資產增長率 | 7% | 6% | 1%
成功的能源類公司的特點 石油公司一直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具備有以下特徵的才是好公司。 優良的財務記錄 在一個完整的週期內(比如5年)公司能一直保持盈利嗎?對於一家綜合的石油公司,即使在石油價格下跌時,他們也能盈利。當行業不景氣,原油價格跌到每桶很低水平時,對這樣的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考驗。對於一家從事勘探開採而沒有煉油廠的公司來說,在不景氣的年份出現負債並不是災難性的,只要在景氣度高的年份能賺到豐厚的利潤就可以了,如果同時具有較高的收益率和長期良好的盈利記錄就更好了。 清晰的資產負債表 因為處在一個週期性行業裡,能源公司需要能融到必要的資金以度過不景氣的年份階段性的衝擊。對專門從事勘探開採的公司來說,這一點極其重要。其實在沒有債務的情況下的增長是能夠實現的。負債權益比低於1.0的公司是比較好的投資選擇。 儲量補償比率遠高於1.0 儲量補償比率是指一家石油公司在一個階段新探明的石油儲量除以該公司在同一時期開採石油的數量。如果一家公司開採的石油超過它新探明的儲量,那麼儲量(表示未來的產量)就將要萎縮。公司可能需要在勘探或者收購已經存在的油田方面支出更多的資金以維持銷售收入。 現金流的使用對股東有利 能源行業是成熟行業,所以穩定的企業比如主要的綜合公司,可以產生遠遠高於它們在本行業再投資所需要的現金流。大多數好的石油公司能夠支付豐厚的紅利或者回購公司股票,直到找到可投資成長的機會。 能源行業的風險 能源行業投資也具有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在石油市場上失去它的影響力。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石油公司的長期收益率將受到極大的損害,因為油價將降低至生產成本附近。假如這樣,那麼該組織的較大成員國(沙特或者伊朗)一定會決定打破現有的格局而隨意銷售。當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因為現有的所有成員都受益於它。 俄羅斯對石油輸出國組織是一個威脅,因為它是該組織成員國之外最大的國家。他消弱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影響力,它的經濟情況也與石油工業的財富緊密聯繫在一起。 重大的政治風險經常會發生在能源領域,政治不穩定的國家經常會有軍事行動,這就存在把一家公司驅逐出去的風險,或者稅收按指數規律增長的風險,讓公司資產受損。 最後,還有的一個挑戰是某些獲取能源的新技術會在未來被開發出來。獲取廉價、清潔的能源是每個地球人的夢想。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以大規模替代石油和天然氣的產品。 結論: 即使投資能源行業確實有風險,但是在過去歷史中,這些風險並沒有影響這個行業為它們的股東創造數以千億計的價值。它的股票在超過1個世紀中為投資者帶來顯著的投資機會。這種情況看來還會繼續延續下去。長期投資在能源行業是值得的。 投資者清單 1, 2, 3, 4, 5, 6, 大宗商品價格展望惡化迫使嘉能可減計收購的礦山資產,昨天該商品貿易和礦業巨頭減計77億美元收購的Xstrata資產。 今年5月嘉能可完成了對礦業巨頭Xstrata的併購,按照每股收購價計算交易規模超過440億美元。但昨天公佈的上半年財報初步評估把這部分資產價值降至370億美元。 嘉能可併購Xstrata歷時超過1年,期間嘉能可屢次被迫提高報價。 但嘉能可宣佈收購成功以來,必和必拓,力拓等礦業巨頭紛紛宣佈減計資產規模達到數十億美元,中國需求下降意味著大宗商品超級週期正在結束。 週二嘉能可報告半財年利潤年比下降39%,而同一天全球最大的礦業集團必和必拓報告年度淨利潤下跌30%。 花旗稱這個財報結果表明業績「清晰的洗牌」,嘉能可必須在下一個月提出新策略安撫投資者。 嘉能可報告與兼併相關的減值和重估相關的減計超過88億美元,其中包括77億美元的商譽減計,和11億美元已經持有的34%嘉能可股權價值的重估。大規模資產減計造成該公司上半年損失89億美元。 嘉能可首席執行官Ivan Glasenberg仍然堅持他的策略正確。 來南投玩,你會想到日月潭、埔里酒廠……,但,沒有百貨公司、連鎖KTV的南投市,反而經常被遺忘。 十五年前的九二一地震,重創地方經濟,之前,南投市僅有五家戲院,都陸續倒閉,唯有它起死回生,擺脫地震後慘賠兩千萬元的命運,成為僅存的電影院。去年營收逾八百萬元(平均每月逾六十萬元,但大小月落差很大),比台灣許多老戲院一個月營收不到二、三十萬元,表現亮眼。 它是南投大戲院,民國二十六年成立,根據台灣在地老文化調查書籍《消失與重生》記載,是全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老歸老,卻不像多數同業靠播二輪片求生,堅持只放首輪片,更在前年斥資千萬元重新整修,成為南投人最新潮的娛樂據點。 但,它也曾一度連虧十年,被迫關門,直到三年前,第三代小老闆接手,才浮現一線生機。 「如果我回家,看到從小生養我的地方不見了,變成燦坤,那真的會哭吧!」蔡杰峰,二十八歲,想起國小捧著碗公一邊看電影、一邊吃飯,感慨的說。於是,三年前,當父親決定將爺爺傳下來的戲院歇業,租給燦坤經營時,平時寡言的他,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拋下台北光鮮工作,返鄉協助家族事業。 不過,歷經盜版、網路衝擊,加上連鎖影城進駐台中,南投人寧願花不到一小時車程,跨區看電影。種種不利因素,連蔡杰峰的父親、戲院第二代老闆蔡定宏都嘆氣,「要拯救這個黃昏事業,比什麼都難!」七年級中段班的他,如何讓年近八十的「阿公級」戲院,起死回生? 曝光。快速吸睛車庫改建懷舊咖啡廳,老照片引人群 賣話題,不只賣電影,正是他成功心法。 大學念餐飲,畢業後到知名公關公司工作,兩年來,他幫客戶設計活動,不管各種議題,都得爭取曝光度。也因為這段歷練,讓他更懂得「媒體要什麼」,他知道若想救老戲院,就得設法快速吸睛。 於是,第一步,他把腦筋動到戲院旁、閒置超過十年的車庫身上。他籌了兩百萬,將車庫改建,開了名叫「老戲院咖啡騎士團」的咖啡廳,在店內展示戲院老照片、舊式放映機,主打現在正夯的懷舊風。果然,少年頭家搭配老故事,加上返鄉創業話題,一開幕就有不少地方媒體報導。 接下來,他開始思考,該如何把大家的目光,轉回戲院身上?此時,年逾七十、在戲院擔任近一甲子播音員的奶奶浮現眼前。 行銷。創造話題營造童年記憶,神隱阿嬤風靡臉書 「以前廣播車到處跑,播的都是奶奶配的電影廣告,每週只要有新的電影上映她都要錄,已經變成她的天職了。」略帶台灣國語的配音,對南投人來說,是童年記憶,但,對離鄉求學、工作的人來說,卻十分新奇。 早在咖啡廳籌備期間,他就幫戲院成立臉書粉絲頁,幫奶奶取名「神隱阿嬤」,設計Q版肖像,迎合年輕人喜好,還放上奶奶的背影照,製造神秘感,「粉絲數如果破多少,她就會慢慢從背面轉向正面,我會想要丟什麼餌,才能讓大家傳播。」同時在上頭分享奶奶錄的電影廣告,引起討論。如今,雖然奶奶已於去年十二月底過世,但仍有觀光客慕名而來,「前幾天還有人來看電影,一直問我,臉書上的那個人是不是你阿嬤?」 最後,他謹記在公關業學到的道理,「不要一次把子彈打完,火力才能延續。」當戲院改建、重新開幕,以及《賽德克.巴萊》等國片熱賣,他都會先想好「梗」,通知地方記者來報導,「話題帶起來了,人也回來了。」「他很有行銷概念,幫戲院找到新方向,也變成地方的文藝中心。」南投縣文化局局長游守中說。 如果說,搭上懷舊風,讓人重新看到這戲院,在地化的排片策略,才是它能留住觀眾,逐步轉虧為盈的關鍵。 一般多以為,只有好萊塢大片才能大賣,他卻打破常規,靠主打國片,只要是有鄉土味的喜劇片,或能吸引地方政府單位、學校包場的《看見台灣》等,都會加開場次、拉長檔期播放。「不是都要跟著台北走,一直好萊塢、好萊塢,台北《玩命關頭》第六集上映三天票房就破億,我們上映一個月還不到十萬。」 反其道而行,不只能和片商爭取較高拆帳比例,打中地方口味,也讓戲院成為南投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像連鎖戲院,過路客很多,對地理位置不好的老戲院來說,培養忠誠客戶就很重要。」in89豪華數位影城執行長蔡政宏也強調。 「說實話,本來想說如果做一年有成功,我就要回台北!」自認仍會懷念都市「花花世界」的蔡杰峰,即使笑容靦腆,還是一邊拿起紙筆、嚴肅解說,「我想把這裡變成一個景點,一旦(戲院)外面那層牆拿掉,就可以還原以前的樣子……。」 講著講著,此時的他,似乎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個還有奶奶親自播音的老戲院。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根據互聯網相關數據與調查,針對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市場進行分析,解讀移動遊戲市場發展趨勢。 2014Q3移動遊戲份額繼續增長,占比達39.6% 從第三季度中國遊戲市場份額占比可以看出,客戶端遊戲的占比再次下降,雖然現階段其仍然屬於中國遊戲行業的領導者,但因為遊戲用戶的轉移使得其占比逐步下降;移動遊戲市場繼續保持火爆增長趨勢,以39.6%的占比排在第二位;網頁遊戲、社交遊戲占比繼續小幅度下跌,占比僅為5%和4.4%。單機遊戲反而小幅度增長,占比為1%。 隨著互聯網與智能設備的發展,遊戲用戶也逐步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以前一休息就打開電腦玩遊戲的現象逐步消失,變成隨時隨地拿著手機進行娛樂休閑。娛樂場景的轉換使得移動遊戲成為遊戲市場發展的主要戰場,遊戲市場份額也將開始重新洗牌,眾多新興遊戲企業也將得到更多的機會。 2014Q3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76.53億元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到76.53億元,環比增長22%,相較2013年Q3同比增長90%。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在第三季度繼續保持著強力的增長速度,預計2014年全年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移動遊戲的高速增長讓更多的企業進入到該市場,並開始精細化運營路線,做精品遊戲成為眾多遊戲企業的首要目標。 2014Q2手機遊戲用戶超2.9億人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通信運營商繼續加大在移動互聯網4G網絡上的投入,紛紛出臺全新的流量套餐政策,以解決流量資費過高的問題。資費下調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用戶通過手機遊戲緩解上班途中與休閑之余的碎片時間。截至2014年9月我國智能手機用戶將突破5.5億人,移動遊戲用戶增長到近3億人,全部網民占比達53.96%。 2014Q3手遊用戶付費習慣進一步增高 占比達4.9% 移動遊戲市場作為變現最直接的市場,因為BAT巨頭在移動支付的大力推廣,其手機遊戲付費用戶占比也的到穩定成長。截至9月底,手遊付費用戶占比達到4.9%,環比增長0.3%。互聯網巨頭的移動支付習慣的普及,移動遊戲市場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移動遊戲發行商市場格局略微調整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發行商市場格局產生部分調整,觸控科技在第三季度發力,其以占比16.5%的略微優勢爬上中國手遊發行商市場的龍頭交椅;中國手遊在第三季度繼續進行內部整改,並力爭穩定其市場格局,其在市場占比略有下滑,以微弱的差距屈於第二位,其市場占比為16.4%;飛流遊戲、樂逗遊戲和昆侖遊戲其變化不大,仍然排在第三至第五位。 百度應用、360助手、豌豆莢、PP助手等應用市場相繼在Q3季度發力,大力扶持移動應用的發行,希望可以通過資源優勢直接或間接的代理遊戲發行,減少遊戲發行商環節。其對遊戲發行商市場有著強烈的沖擊。但現階段直接與各大品牌直接合作的遊戲研發廠商還是以大遊戲公司為主,中小移動遊戲研發廠商還不具備直接合作的能力。 移動遊戲研發市場騰訊遊戲一家獨大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研發廠商市場份額分布繼續以騰訊遊戲一家獨大的市場占比格局體現;樂動卓越、玩蟹科技、銀漢科技、數字天空、藍港在線、艾格拉斯、慕和網絡與掌趣科技等分別依次按順序排在第二至第九位。 移動遊戲研發廠商份額占比騰訊遊戲略有下滑,其他遊戲研發廠商略有上漲,整體格局基本保持穩定。其他遊戲研發廠商整體占比有所提高達到51.2%,可以看出新興移動遊戲研發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沒有因為市場的逐步穩定而減少,反而加大遊戲研發力度,並且2014年遊戲研發告別了以前的“換皮”形式,而采用研發精品遊戲,在盡量延長一款手遊產品的壽命的同時,盡最大力度把它做精做好。並且一款精品遊戲的上市更是被各大代理發行商紛紛擁搶,以《影之刃》為例,其在遊戲研發上的大力投入,並且遊戲風格與操作更是采用傳統的中國水墨畫的風格,其制作完成後被各大遊戲發行機構瘋搶,最後被網易遊戲收入囊中,更是成為網易遊戲近期主打產品之一。 2014Q3新上線遊戲角色扮演占據半壁江山 從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市場最新上線遊戲類別可以看出角色扮演類遊戲成為主打,其占比達到52%;傳統的卡牌類遊戲逐步減少份額,占比為28%;休閑遊戲、策略遊戲與格鬥遊戲,相繼占比為11%、7%、2%。角色扮演類遊戲比卡牌類遊戲在遊戲畫質中擁有較為出色的玩家體驗,並且在遊戲的操作中更為靈活。出色的遊戲體驗與便捷的操作可以讓玩家的粘稠度相對提高。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鄭春暉認為,移動遊戲市場在2014下半年進入遊戲精品化運營的時代,眾多遊戲發行廠商紛紛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款或幾款精品遊戲作為主打,但是遊戲研發廠商在精品遊戲上的投入與產出現階段看來還較為差強人意。針對這種現狀眾多遊戲發行廠商開始自主研發精品遊戲,研發遊戲的進展較為緩慢,預計在2015年才能見到具體成效。移動遊戲的發展也開始從APP向雲端遊戲進行轉變,但中國現階段移動網絡的支持與資費仍是制約其發展的硬傷,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WiFI的普及這些問題都將解決。 每經記者 丁舟洋 黃麗 發自成都 5年前,斬獲了重慶一個高達77億元的大單,讓“中國最大安防企業”海康威視(002415.SZ)一時風光無限。然而,海康威視吞下這個大“蛋糕”的過程卻是歷經坎坷。今日,海康威視飛出黑天鵝,有消息稱,海康威視監控設備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此背景下,海康威視在重慶這個超級大單的進展就更加引人關註。 今日(2月27日)晚間,重慶公安系統一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我了解,我們轄區的項目在春節前已經完工了,目前處於調試階段。據他觀察,與最初的計劃相比,目前鏡頭的數量有了不小的削減。 對此,海康威視董秘鄭一波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重慶項目並未在春節前完工,目前一期項目正在施工過程中。 “項目規模縮減要看是和什麽時候比較了,和最初相比肯定是有縮減的。”鄭一波表示,具體原因讓記者查詢公告,他現在馬上要開緊急會議,不便詳說了。 77億超級大單 今日晚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開海康威視的官網仍能找到題為《海康威視助力重慶打造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的報道。2010年11月2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電集團)簽署了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總承包框架協議。 海康威視2010年11月23日公告,重慶市政府通過規劃,形成一個覆蓋整個重慶市的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系統整合接入能力按不低於50萬個視頻監控點建設。 一年後,海康威視發布《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簽署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合同的公告》。公告稱,截至2011年10月9日,經重慶市各級人民政府授權重慶市公安局及下屬41個區縣分局作為項目業主,與公司全資子公司重慶海康威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共計簽署了全部42個建設合同。全部建設合同合計總價為人民幣77.03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合同中明確表示,77.03億的合同總價金額為暫定數,具體以未來竣工結算金額為準。建設工期從開工令載明的開工時間開始計算16個月內完成。 然而,項目進展並未像海康威視預期的那樣順利。 海康威視2012年中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30日,平安重慶項目累計投入募集資金2.13億元,只比年初增加5600萬元;BT項目的長期應收款1.46億元,也只比年初增加3700萬元。 規模遭遇縮水 2013年1月22日,海康威視發布公告(2013-02號)稱,近日,前述重慶項目的總承包單位,公司全資子公司----重慶海康威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收到重慶市社會安全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函件,告知根據重慶市政府的專項會議精神,為實事求是推進項目,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決定對原“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的有關建設規劃進行調整,要求重慶海康威視公司根據工程調整及項目建設要求,盡快開展項目啟動前期梳理和清算工作,並在工程建設規模調整及雙方協商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開展商務合同補充協議談判準備工作,待時機成熟立即實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海康威視的公告中未披露出“有關建設規劃進行調整”的具體細節。 去年5月份,海康威視發布公告,釋放了重慶項目多個積極信號。公告中稱,基於項目建設內容的變化,雙方對項目規模進行了必要調整。調整後,一期建設項目為市局及14個區縣業主,二期建設項目為25個區縣業主。 日前,在協商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公司已與重慶項目一期建設規劃中的市局及12個區縣業主簽署建設合同補充協議。全部建設合同合計總價暫定為人民幣 19.62億元,所有建設合同全部按照進度付款。建設工期從開工令載明的開工時間開始計算13個月內完成。 海康威視在此次公告中亦坦言,重慶項目剩余建設內容的談判過程複雜且完成時間不可控,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如今,重慶項目進展如何? 海康威視董秘鄭一波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重慶項目並未在春節前完工,目前一期項目正在施工過程中。 “項目規模縮減要看是和什麽時候比較了,和最初相比肯定是有縮減的。”鄭一波表示,具體原因請查詢公告,他現在馬上要開緊急會議,不便詳說了。 年營收高達四五八億元,員工數五千多人的大立光,是一家沒有健身房、沒有員工休息空間、不舉辦家庭日,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飯的「操極」企業。 但是,為何它卻是光學產業競爭力第一名的超級企業?或許祕密就藏在管理的細節。 撰文‧謝富旭、林麗娟 二十七歲的阿忠,高中畢業,在大立光待了兩年又一個月後離職。阿忠說,去大立光應徵作業員,不必考筆試,面試很順利就過關。進入工廠時,要穿全套的無塵衣,還要戴透明的塑膠手套、戴口罩,鼻子、頭髮不能露出來;在裡面就是站一整天、走一整天,而且中午午休時間僅四十分鐘(現已改為五十分鐘)。 獲利佳,福利卻少沒有休息室、員工旅遊 就是不缺加班機會大立光的薪水讓阿忠還挺滿意的,雖然錄取時講好日班一個月底新是二萬六千元(編按:夜班為三萬五千元),但只要做滿一個月,或做滿二四九個工時,每個月就可加領四千元津貼;做三休一(工作三天輪休一天),一個月平均可休息七至八天。由於公司生意好得不得了,常常得加班,因此包括加班費,阿忠在大立光工作的兩年一個月,平均月收入至少四萬元,拚一點,五萬元也不成問題。 以台灣目前的景氣狀況,加上又是在薪資水準比台北低一截的台中,對一個高中畢業生而言,每月要賺四至五萬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阿忠做了兩年後還是選擇離開大立光。他說:「它是股王,但卻連一間員工休息室都沒有,要休息只能自己靠在牆上,或找地上的空間躺著睡覺,這點讓我受不了。我想,幹滿兩年以上拿到年終,也有了工作資歷,就能去福利像樣點的公司上班,比較不那麼委屈。」這是在大立光任職過基層員工的心聲,很操、很累是許多員工的共同抱怨;然而,耐得住磨練的也不在少數,年資九年的大夜班產線組長光哥就是其中之一,他說:「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如果你賺錢的動力夠強,自然就會撐得住,在大立光不怕沒班加,不怕沒有賺錢機會,高中畢業也有機會在五年內拚到百萬年薪收入!」專科畢業的光哥,目前收入含加班費與每季分紅,平均月收入達十一萬元。 歡迎來到台灣最具水牛精神的企業──大立光。猛然一看,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大立光與所謂的「幸福企業」相差甚遠。總員工人數高達五千多人,更不用說,去年獲利將近一九四億元,不論規模或獲利均屬台灣頂尖的企業,且生產線夜間總是燈火通明,假日機器設備也不停歇。 擁有這種規模與獲利水準的高科技業,員工休息室、健身房、交誼廳往往是基本配備,即使有游泳池也不誇張。但在大立光,如離職的阿忠所言,不但沒有員工休息空間,午休時累了就躺在走道上,或靠在牆邊小睡片刻;也沒有健身房、更遑論交誼廳;而大企業流行的員工家庭日、員工集體旅遊、運動會……,聽在大立光員工耳中,簡直是奢侈。 師徒制,掌控員工師傅教導徒弟 也掌握分紅大權,藉此留住人才大立光有一個自己引以為傲的「師徒制」,據執行長林恩平的說法,不管生產線、研發還是管理部門,一進入大立光,就會有一位師傅帶著你,這位師傅通常是在大立光擁有十年以上資歷的員工。 光學產品的研發與製造有許多的「眉角」,往往難以用文字或言語精確地描述,而是需要靠實作的經驗傳承。因此,員工訓練這個任務就落在師傅的肩上。「進入大立光的員工,從某一方面來講也滿『幸福』的,因為他們有一位師傅在,師傅有責任解答徒弟所有的疑惑與問題,因此適應時間縮短很多。」一位負責生產線管理的大立光工程師說道。 然而,除了經驗傳承,大立光的師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說服徒弟加班,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把徒弟塑造成符合大立光企業文化的人才。這包括不能奇裝異服、加班配合度高、效忠公司、不被對手挖角,更重要的是,確實按時達成研發進度或生產良率的要求。 這位負責生管的工程師說:「在大立光,假日時總是接到師傅的電話『喂!要趕貨呢,要不要來?』師傅不會用強硬的語氣強迫徒弟加班,問題是,考績是師傅在打的,而配合加班的意願是考績好壞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在這種無形壓力之下,工程師或產線人員每日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十點,周休一日在大立光是很正常的事!」大立光每年會提撥稅後純益的二○%,作為員工分紅,以去年賺一九四億元來說,員工分紅總金額推估在三十八億元之譜,等於平均每位員工可領到七十七.六萬元的分紅。 據了解,做滿三年的大立光工程師,每年的分紅總數介於五十萬至一百多萬元,而且師傅所打的考績掌握了分紅多寡的生殺大權!不過,即使工程師可以領到超過百萬元分紅,公司也是分三年給付;也就是說,如果有人今年可以分到一百萬元分紅,卻在今年底跳槽,只能領三十三萬元。這種分期付款的作法用意在綁住員工,不讓員工領到大錢就離職跳槽。 拚業績,以身作則高層睡地板、周休一日,和員工一起吃平價自助餐在大立光,不管生產線或研發部門的保密功夫,也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每位新進員工,師傅總是嚴厲地告誡他,上班不要帶有照相功能的手機;工廠入口不僅有感應門掃描照相功能手機,而且如果刻意帶照相功能手機,躲過查驗進入工廠,經查獲,一律以開除處分。 大立光的師傅,不僅肩負研發與生產know-how傳承,更是大立光經營管理的「禁衛軍」。他們不僅掌握技術,且因年資均在十年以上,深受大立光水牛文化洗禮,也是大立光每年高達二○%稅後分紅的最大受益者,在情感、利益、文化上與大立光緊密相連。這也是為何近幾年,中國舜宇光學、台灣鴻海集團,以及日、韓等光學大廠對大立光發動挖角攻勢,林恩平卻老神在在地說:「他們很難成功,因為師徒制讓大立光像一家人,有著革命情感!」大立光的員工福利與加班文化雖招致許多抱怨,導致作業員(約占總員工五分之三)流動率高,平均年資僅有三年,但是核心的研發與管理人員流動率就穩定許多。箇中關鍵在於,主管以身作則:你很操,我比你更操。 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與前董事長陳世卿掌權時代,兩人就開始對自己實施周休一日,周六總是進公司上班。負責研發與生產的陳世卿以及陳的徒弟──現任董事長林恩舟,在新機器設備入廠時,更是經常長達一周帶睡袋睡在工廠地板。而接棒後的林恩平,依然秉持周休一日的精神,周六進公司上班,或面試新進員工。 受訪的工程師也指出,大立光操雖操,但加班一定會給加班費;不像很多高科技公司是採「責任制」,加班到天亮,公司也不會付你加班費。從這點來看,大立光算是正直的公司,只要肯加班、肯拚,就會得到相對應的報酬。 不少員工反映大立光員工餐廳伙食不怎麼好。員工透露,公司外包的員工餐廳,每餐的成本是五十元,由公司補助二十五元,員工自付二十五元,菜色與外面的平價自助餐差不多。不過,身價不菲的高階主管如陳世卿、林恩舟與林恩平,都在公司餐廳與員工一起用餐,看到這群超級有錢人也是吃五十元一餐,大家也就沒啥好抱怨的了。 林恩舟接受本刊專訪時,承諾在規畫中的新廠改善員工休息空間。不管如何,大立光軍事化的管理、水牛精神的拚勁,以及宛如禁衛軍般的師傅部隊,將是研究企業競爭力的珍貴教材。 你耐操,他就敢給! 在大立光不怕沒班可加,不怕沒有賺錢機會,就算只有高中畢業,也有機會拚到百萬年薪! 老師傅「禁衛軍」 大立光的師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說服徒弟加班,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把徒弟塑造成符合大立光企業文化的人才。 可貫徹企業文化 也恐阻礙徒弟升遷 企管學者: 大立光師徒制利弊參半 台灣研究「師徒制」的權威學者──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胡昌亞指出,企業愈來愈流行將師徒制與績效結合在一起,但這股趨勢有利有弊。好處是,師徒制可更加落實強化;而壞處則是,徒弟的職涯發展可能會遭到剝削,嚴重的話,反而會造成優秀人才流失的反效果。 胡昌亞指出,傳統師徒制中,師傅與徒弟間沒有顯著的利害關係。師傅除了擔任知識與技術傳遞的角色外,更重要的是協助徒弟在企業組織中的職涯發展;自身不僅充當徒弟的榜樣,還提供情緒上抒發管道。然而,正因為傳統師徒制中師傅的「隱性領導」角色,使得師傅帶徒弟的績效無法考核,在誘因薄弱之下,師徒制可能有邊緣化危機。 為了強化師徒制,許多企業紛紛把留住人才或降低員工流動率,作為考核師傅的指標,甚至賦予師傅打徒弟考績的管理責任。然而,這種把師傅變成直屬長官的改良型師徒制,如果拿捏不當,可能造成師傅不願對所屬組織內優秀的徒弟放手,反而對徒弟輪調升遷造成阻力。因此,如何在師徒制功能的維繫及員工個人職涯發展中,求取一個平衡點,是採用師徒制的企業,包括大立光、IBM、花旗集團、諾華藥廠等,未來重大的管理挑戰。 (謝富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