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隨時調整儲蓄率 三十八歲單身族搞定階段目標 銀行員穩健布局 十年買兩房、存千萬

2012-8-27  TWM




從月薪二萬五的銀行職員,到年薪百萬元的銀行小主管,林青壕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買了兩戶房子、累積淨資產達千萬元,憑藉的不是人人稱羨的高薪收入,反而是扮演好「個人財務長」的角色。如今手握數張金融證照,持續做好財務控管的他,是不折不扣的理財達人。

撰文‧林心怡

「年輕時,我年收入最高一度達二百萬元,卻存不到多少錢;反而是進了銀行當行員,從月薪二萬五做起的這十年,才累積了一點財富。」四十歲不到、目前單身的林青壕,進入職場十四年,如今,名下已有二戶位於桃園市的房子,淨資產達千萬元。

長相斯文的林青壕,除了懂得在專業上投資自己,增加本業的薪資收入,以及投資業外報酬外,做好財務控管,更是他累積財富的重要關鍵。

原來,出社會後,才半工半讀拿到輔大國際金融研究所文憑的林青壕,雖然專科念的是會計,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卻是在旅行社擔任導遊兼業務。這份工作他一做就是三年,林青壕笑說,「那時旅遊業的景氣還不錯,業務獎金加小費,一年領個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元都不成問題。」比起同儕,當時的收入確實好很多。

「不過,從事旅遊業期間賺得多,花費也大,整個算下來,當時其實沒存多少錢。」因為工作關係,林青壕常當空中飛人在國內外穿梭,一出國,「買個名牌包」、「刷幾項喜歡的服飾行頭」等,往往不自覺就花掉幾萬元;再加上沒有記帳的習慣,扣掉交際與娛樂費用,雖然不致成為「月光族」,但三年下來的存款也才不過六十萬元。「算算與一些省吃儉用、只領固定薪的同儕沒差多少,甚至還更少。」林青壕有些難為情地說。

強迫儲蓄 累積第一桶金扎穩根基後來為求收入穩定,林青壕決定轉換跑道至金融業。「還記得那時我當業務助理月薪才二萬五,就算後來表現好,加薪也不過三萬五千元。」但也因為賺得少,林青壕開始每月嚴格管控開支,強迫儲蓄近五成,讓他花了二年半的時間就存到了四十萬元,其中還不包括投資所含的收益。

比起他先前年收入一百五十萬元,二年半結餘六十萬元,後來依舊能維持原先高收入時的三分之二存款水準;顯然,在林青壕做好財務規畫、管控預算後,即使沒有高薪也能增加存款速度。

只是,當時身上已有一百萬元存款的林青壕深深覺得,光靠「呆儲蓄」是不夠的,就好比一家年輕、資本額小的公司,必須要不斷創造獲利,甚至經由取得許多客戶的「產品認證」,才能增加公司淨值一般。因此,二○○○年時,三十歲的他才開始認真思考「財務問題」,他認為要累積身家,除了落實「財務收支控管」與「增加保留盈餘」外,更要積極創造獲利收入。

投資自己 考證照、提高學歷加持身價在林青壕財務規畫藍圖裡的第一步,就是創造本業薪資收入。在○三年轉任台新銀財富管理部門前,林青壕陸續考了五張理財證照投資自己,也因為過去的銀行經驗與證照加持,讓林青壕後來轉職有了加薪的機會,月收入增加至六萬元,年薪平均有九十萬元的水準。○八年,他又利用工作之餘拿到輔大國際金融研究所的文憑,並晉升小主管職位,年收入達到一百萬至一百一十萬元的水準。

再來,林青壕開始設定中長期財務目標,並依此計算出應該達到的儲蓄率與報酬率。

在○三年買第一戶房子以前,林青壕先評估現有的存款,再設定存夠自備款購屋為短期財務目標,在能力範圍下買屋保值,作為日後結婚及退休的長期目標依據。因此,他先提高自己的年度儲蓄率達近五成,設定每年基金、股票等投報率至少一五%以上。

存房置產 降低消費支出提高儲蓄率「我當時的計畫是,買一戶透天厝把父母接過來一起同住,不但能就近照顧,還可省下房租與伙食費,想辦法提高我的儲蓄率,讓我可以有更多的資金拿來投資。」○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林青壕趁房價修正之際,把從儲蓄與基金投資賺來的錢,提出一百五十萬元的頭期款,買下總價七百萬元的透天厝;至今,這戶位於桃園的房子已增值逾一成,房貸也已還清。

在「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下,一一年,林青壕再度在桃園購屋,每月固定支出二萬多元的房貸,把薪資的三分之一「存在」房子上,來降低不必要的消費欲望與支出。目前,這戶總價六百多萬元的房子,如今已增值到七百萬元以上。

在資產配置上,林青壕將五成的資金「存在」房地產,三成的資金放在積極型的股票型基金、台股或操作選擇權,並保留二成的現金(包含外幣存款)。所以,即使發生○八年金融海嘯,投資不如預期,林青壕的資產減損也有限。

除了嚴格設立一五%停損點外,也正因他向來會保留二成的現金部位,因此在度過景氣低迷後,股市觸底反彈時,讓他還有資金可以逢低布局加碼,在○九年,又把虧損的資金賺回來,甚至創造更高的報酬率。綜觀○八年至一一年期間,林青壕每年平均投報率都有達到一成五以上的目標水準。

「其實,每個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財務規畫與目標,重點是你在設定目標後,要持續追蹤進度。」林青壕笑著說,有效率的財務規畫力與執行力,就是他完成人生每個階段性目標的關鍵。例如,在清償完第一戶房子貸款後,他再度擬定近三年的理財目標,依序為「再買一戶房子」、「二年後結婚」,以及「三年後想換一輛車」等等。

擬定三年的理財目標後,林青壕再依此評估,調整每年的儲蓄率和投資報酬率。比方說,目前有房貸的他,為了達成上述目標,就會設定每年儲蓄率約四成,多存六十萬元,每月提撥一萬元、投資年報酬率一五%,分別為結婚與退休金做準備。另外,由於房貸金額仍有四百萬元,因此他計畫將原本年繳四萬元的壽險保費金額提高,將保額增加到四百萬元來避險。

「我也曾想過不顧一切就買輛新車來開呀!但這樣一算發現,想換一輛新車,勢必要延緩其他理財目標達成的時間,一想到這裡,我就不會衝動消費。」林青壕笑說,其實在「一人飽全家飽」的情況下,單身的人很容易不小心把錢花掉,這時候有目標的財務規畫,就能夠為自己的財富把關。

林青壕

出生:1974年

現職:新光銀行財富管理經理經歷:旅行社業務員、銀行理財業務學歷:輔大國際金融研究所家庭:單身(計畫二年後結婚)

林青壕的

家庭財務計畫書

步驟1家庭財務目標: 1. 退休金規畫:希望在65歲退休,每月有4.5萬元生活費,退休金2000萬元。

2. 近三年財務規畫:結婚基金(50萬元)、購車(70萬元)、二年一次國外旅遊(8萬元)。

步驟2階段財務目標: 1. 年度結餘54萬元。

2. 計畫3年靠業外投資理財多存75萬元,每年至少多存25萬元。

步驟3可行性收支目標:保守估計年度工作收入約為122萬元,年度支出(不含旅遊等目標支出)約為68萬元,年度結餘約為54萬元,儲蓄率約為36%;另提高投報率每年至少15%以上,以股票型基金投資為主。

步驟4定期檢視程序:1. 每月分析現金支出與流向,依目標調整年度支出比重。

2. 每年檢視資產負債表,即投資績效與投資比重配置,估計要花多少錢,才能達成階段目標。

林青壕財務整理3心法

財務整理3心法

加強本業競爭力:投資自己,考取RFP國際理財策畫師等8張證照,並在職進修EMBA。

增加資本財:5成資金投資房地產,強化長期財富的穩定性。

穩固業外收益:用3成資金投資,中長線以定期定額股票型基金為主,高現金殖利率股票為輔。

林青壕的私房買基金要訣

1. 獲利15%的三「10」法則,挑選規模超過10億美元、成立超過10年、過去10年績效前10名的基金。

2. 定期定額搭配單筆投資,報酬率30%就留意出場點,15%就停損,逢重挫15%就定期定額增加看好基金的投資單位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8

點解每兩年買間樓? 樓市下的平均投資法 (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684

偉哥: 
是的! 大部份人買股票都係輸錢為主。要獨有慧眼加上高心理質素先可在股海淘金。根據諗樣之前「身無分文,必須賭博」既道理,如果你必須在短時間搵舊大錢,放在股票或期指市場博一博是必須的! 否則以偉哥既portfolio,就好似三國故事中荀攸進言曹操一樣,曹操勢大人多,只要堅守及囤糧,假以時日,只會比吳蜀日益強大,同佢地距離只會越遠。所以偉哥只要做好工作,將錢放係有意義既地方,要上岸不難,當然要做老闆或成大富,又要一番拚博。 

股票或基金每月平均投資法差唔多大家都聽過,但係樓宇平均買入呢? 相信冇咩人提及。其一當然係香港多買賣完整業權既物業,二黎樓根本冇得拆開黎買。施老闆成立中原領先指數本可衍生更多樓房買賣工具(如散買),但樓宇買賣透明度不高令指數認受性被質疑。偉哥要平均咁買樓房,實在要手頭有番咁上下實力先掂。 

沙士升到而家既威力 
細心睇偉哥問題就知廿倍回報點黎。一間係沙士值1.1mil既樓而家升到3.0mil。如果你當時用十萬本金做九成上會,你而家賬面賺二百萬,真係好和味。所以投資最緊要睇時機,但係時機確實冇人肯定捕捉到,不如keep住投資係樓市,升同跌都有租收。 

大陸公幹人仕股票不宜 
其實樓絕不是唯一投資選擇,金、股、匯(外幣)皆可。但諗樣觀乎一眾至少星期一至五都係大陸工作既人,由於接收資料始終冇香港咁頻密,生活習慣令佢地trade港股都係輸錢收場。試下諗樣既方法幫唔幫到手。 

外國確實有公司成立投資項目(通常係爛地做起),做到真係買一呎樓都得! 香港未有此工具。以下假設每年用二百萬買入屯門市廣場,買入呎數就係用當年年尾呎價去計(2012年除外)

年份屯門市廣場呎價$買入呎數
19975000400
19984600434
19993400588
20003200625
20012700740
20022500800
20032200909
20042500800
20053000666
20063200625
20073200625
20083900512
20093500571
20103900512
20115500363
20126200322
  總買入呎數:9492
 十六年平均價:$3656買入平均呎價:$3371

如果用平均成本法買樓,十六年總投入36million,現值58million,增長83%。當然咁使係香港冇可能。但係證明左樓此一投資物,用平均成本法配合一樣奏效。當然你會諗三千六百萬我成世都冇,睇呢篇野做咩? 但用此一原則,套落偉哥個case又如何呢?? 

偉哥年收入RMB12*(8+5)=HKD1.87mil,減去家用,同假設偉哥出既糧可以完整咁帶到香港(好驚! 教人不法咁帶錢出境可能要打耙),偉哥減去5萬每月支出一年可儲1.15mil。建議偉哥每兩年係屯門區買入樓宇,以2.30mil樓價以下為主,照做按揭上會,但係大陸出糧既佢要留意: 要提供大陸出既證明如糧單加稅單。做按揭未必間間銀行認受你的海外入息。提供聘書,大陸稅單都有幫助,不過入息要打八折。偉哥你既case係借得越多越好,因為你比少D首期,淨低人仔係大陸都有3-4%定期年息,而香港樓按只約2%。

 

點解係每兩年買間樓?

點解係每兩年買間樓? 因為要實行買樓既平均成平法,你要買得密先可以得出平均入貨價,及於比平均超高時出貨。至於買屯門係因為大家錢銀有限,屯門樓始終size細同埋有二百餘元既樓賣,買入收租印花稅貴極幾千蚊。試問買「天璽」點去平均成平法呢? 但屯門區內百餘至三百餘萬既樓大把,潛力極高,仲有偉哥你應該未結婚前住左唔少年屯門,應該合你口味。

 

買樓收租都有野煩,可以做既係搵個相熟agent大家長做長有,agent知你有米唔怕幫你應付埋租客既。如果真係唔想做咁長mortgage,你先用1.15mil比首期,做五成按揭買間2.3mil既屯門市廣場兩房開始學下做收租佬,名正言順租出去,淨低五成1.15mil分五年按揭(最短tenor)每月都係還約$20000蚊。你過兩年又買一間咁既銀碼又係咁做。再過多兩年你去睇第三間樓既時候,第一間已經還哂,如此循環不息,保有手上cash又唔使供得太辛苦,一定上到會。

 

每兩年買間樓夾五年按揭tenor,以偉哥月薪十幾萬計落就剛fit到。你冇偉哥咁強勁就唔好亂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73

部分炒房團轉戰韓國多肉:中國一年買了至少十億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250.html

部分炒房團轉戰韓國多肉:中國一年買了至少十億元

鳳凰網 2015-02-15 11:16:00

可以說,網絡是多肉植物走紅背後的最大推手。而韓國多肉市場長達十幾年的積累,則真正讓這種走紅變得順理成章。

郁金香熱作為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流傳下很多段子。1636年到1637年間,荷蘭出現瘋狂求購郁金香潮,郁金香價格盛極一時。一位遠航的水手給商人運來大量珍寶,作為犒賞,商人便請水手吃鯡魚,為了彰顯品位,餐桌上就放著一支郁金香,水手並不“識貨”,將郁金香當作洋蔥生吃入腹。這支不菲的郁金香在當時價值3000荷蘭盾,約等於2萬美元,幾乎抵得上水手一船的貨物。

同樣是“不識貨”,發生在今天的版本是:北京某多肉大棚因為多出來一片空地,在棚里養了一群雞,某夜大棚遭了賊,雞群被洗劫一空,棚里種著的總價值上百萬的多肉植物一棵未少,都成了賊眼里的破爛玩意。倘若那賊再多幾分眼光,就會知道諸如海琳娜之類多肉中的“貴貨”,掉下一片葉子也能換來三五只雞。

一大波多肉正在靠近

多肉植物似乎是一夜之間就成了人們的寵兒,它們的圖片頻繁出沒於微博、堆糖等網站和手機端,淘寶的首頁推薦里也常見其身影,在各大花友論壇上,有專門為多肉們開辟的版塊,分享與求分享的帖子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城市的花友QQ群里,也不斷傳遞著本地所有多肉大棚的位置信息。肉迷表示這種小而美的植物“一下子戳中人的萌點”,並且“非常好養”。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多肉愛好者以前並不熱愛養花,但並不妨礙他們被這種精致的萌物所打動,或許是因為無論屋外如何嚴寒和霧霾,但盛滿多肉的陽臺總是自有一篇燦爛的小天地。

多肉的生命力普遍極強,可以通過葉插或者扡插繁殖,目前最為流行的景天類里,更是不乏爆盆神器。控水,光照和大溫差,可以使多肉達到“上色”的效果;多肉的老樁(年頭較多、株型較大的多肉)形態各異,更能作為盆景融入家居之中。不少多年從事花卉生意的商家認為,多肉是這麽多年來最適合家庭種植的花卉品種。

多肉植物

雖然在今天被花卉市場如此看好,但多肉並不是近幾年才有的產物。早在十幾年前,中國的花農就開始種植多肉,然而多肉市場卻一直不溫不火,中間甚至一度到達冰點:有個別種植戶看好多肉,大量種植,卻苦無銷路,再加上植物的養護費用高昂,最後只得將囤積的多肉植物直接掩埋。直到2012年,早期的多肉愛好者二木發現,市場的風向驟然變了,他自制的一套本意為供自己查閱的多肉植物圖鑒在網絡上被瘋狂轉載,尤其是來自韓國的諸多多肉品種被大量引入後,海淘多肉也逐漸興起,市面上一下子流通了兩三千種多肉品種,甚至今天還在繼續呈幾何數字增長。

可以說,網絡是多肉植物走紅背後的最大推手。而韓國多肉市場長達十幾年的積累,則真正讓這種走紅變得順理成章。

誰動了這塊奶酪?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絕大多數品種,都是近些年來從韓國引入的,網絡上流傳著的“韓國主婦的陽臺”,也幾乎都是多肉的天地。多肉植物的品種之多,用個不甚恰當的比喻,甚至可以當做集郵來玩,尤其是當它們的顏色和形態各異,無論你是喜歡密集的群生,還是偏好長長的木質化莖幹,總有一款能夠成為你的菜。

沒有幾個愛好者敢號稱“資深”,因為光是正確地叫出它們每一個的名字就並不容易,前不久北京某著名的電視媒體曾經做過一期介紹多肉植物的節目,微博上很快湧起一片吐槽之聲,大家紛紛表示“不忍直視”,因為節目配圖的文字解說,把八成植物的名字都標註錯了。

品種的不同,造成植物的價格也差異巨大,目前多肉愛好者將這些品種分為了“普貨”與“貴貨”。所謂普貨,一般是國內早就已經種植過的諸如白牡丹、虹之玉、靜夜、黃麗等;而被叫作“貴貨”的,則是尚未被國內大量種植的韓貨和歐貨,某些品種價格的走高或許不乏炒作成分,但多肉種植的產量跟不上中國玩家的購買力才是漲價的根本原因。

貴貨中有一些是韓國的花農通過讓植物授粉雜交所得的新品種,也有一些是植物發生異變而“出錦”或“綴化”。所謂出錦和綴化,實際上都是植物發生的某種病變,但又並不影響植物本身的健康,能把手里的植物養出錦,這概率等同於買彩票。而某些已經出錦的植物,其狀態也未必穩定,比如作為貴貨之一的“彩虹”,其實便是普貨“紫珍珠”的出錦狀態。有多肉愛好者花費三四百元購入一朵直徑約為5-6厘米的彩虹,買回家後半年,彩虹“病狀”竟然悠悠轉好,又恢複成了市場價不足10元的紫珍珠,這位多肉玩家欲哭無淚,真是寧可它一直“久病不愈”。

追求貴貨是人之常情,但也未必各個都是真愛。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價格很大程度上還是由韓國的庫存決定的,據北京翔鵬蘭雅多肉大棚的棚主老馬估計,目前市場上將近七八成的多肉都是從韓國海淘而來,韓國對於多肉品種的開發比中國早了十多年。另外由於植物屬於農產品,並非是短時間內可以大量生產出來的,而韓國依靠家庭農場積累了十幾年的多肉植物,短短幾年就被中國的玩家幾乎買空,從2014年上半年開始,中國商家大量從韓國購入老樁,到今天韓國多肉老樁的價格已經翻了一番。

目前市場通用的邏輯是,中國人買什麽,什麽東西就被哄搶。那麽最近一年來,中國從韓國究竟買走了多少錢的多肉?老馬根據經手的貨流量,以及北京、山東、江浙滬等地的出貨量大致推算,這個數值最低不少於十億元人民幣。僅是他所知道的浙江一家房地產企業,就一下子投入了2000萬元。由於多肉市場的門檻低,個別炒房團直接轉戰陣地,不少都市白領也選擇在網上銷售多肉來創業,大量資金一下子湧入多肉市場,再加上海淘的沖擊,市場的混亂也不可避免。

多肉造型盆景

不僅是植物

大棚棚主老馬親歷了多肉植物在國內走紅的全過程,在經營多肉之前,他已經做了10年的花卉生意,主營紅掌、鳳梨等,這些花卉主要對應的是集團采購,而非個人,隨著國家政策風向的變化,集團采購驟減對市場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他果斷地選擇進入針對個人消費者的多肉市場,並在山東建立養殖基地。對於多肉的價格變化,他提到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是:一旦某個品種價格上漲,就是韓國已經缺貨了;一旦某個品種價格下降,則是中國已經大量培育出來了。

資深多肉玩家二木也與他有著相似的判斷,這個新興的市場還未形成明確的規範,品相參差不齊,價格忽高忽低,部分愛好者對貴貨的盲目追求,都會在國內的多肉產量逐漸跟上消費者購買力的那一天逐漸改善。而對於普貨與貴貨,身為多肉的“真愛粉”,二木並不在意,他多次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到那些“普普通通的美”,經過時間與環境的錘煉,把普貨養出最美的狀態,使得眾看客無不驚呼“這簡直是放毒”。

而除了通過光照和溫差將植物的狀態養到極致,目前最吸引二木的,就是如何將多肉植物融入到家居之中。原本從事國際貿易的他從2014年5月開始在山東威海建設屬於自己的二木花園,同年7月初開放,身處其中,可以看到多肉植物鳥籠,多肉畫框,和一些或大或小的原生態造景,加上不同種類花盆和花器的搭配,二木花園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友。二木稱多肉為園藝性最強的植物,他甚至利用一些廢棄的材料:路邊拾到的木椅子,廢棄的鋼琴凳,一段風燭殘年的枯木,加入一些顏色亮麗的普貨,經過一系列改造,就能挑逗起人們的眼球。

多肉植物所帶動的市場並不止步於花卉本身,軟陶多肉,多肉手繪,多肉圖案的蛋糕,多肉主題咖啡館,甚至於追著多肉去旅行。這些衍生物與多肉市場一榮俱榮。有人擔心盛極必反,隨著進入多肉市場的資本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會不會也像當年的郁金香熱一樣如泡沫一般破掉?二木判斷多肉市場在2015年可能迎來一波普貨的降價潮,因為只要經過3、4年,中國的多肉種植水平就將追平韓國。但對於這個市場的未來,他仍舊看好,二木認為中國的多肉市場並未飽和,而和其他行業一樣,追求高品質的商家最終會活下來。翔鵬蘭雅的棚主老馬則把這一行業的未來寄托在新一代的愛好者身上,流行的品種會巡回,產量和品質可以提高,身為需求方的消費者,才是天平上最重的那塊砝碼。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11

三年買兩大台商的中台混血CEO 中國買辦2號:立訊王來春 台廠奶水養大的收購女王

2015-12-21  TCW

她,為了留住台幹親顧茅廬;開會若不講話,幾乎讓人忘了她;都說她的發跡像中國版郭董,如今,卻成為台廠最怕的敵手。

一個鴻海出來的女作業員,竟然成為對台零組件大廠的收購女王。

十二月七日,兩岸商場同步傳出,中國連接器龍頭立訊精密將和台灣電聲元件一哥美律聯姻,立訊取得美律二五.四%股權,成為美律最大股東。短短三年時間,這已經是立訊在台灣第二宗,國際至少第九宗的投資案。

憑中國股市市場的高本益比,立訊的營收雖不到台灣連接器大廠正崴一半,市值卻是八倍多。

有意思的是立訊的女董事長,王來春。二十七年前,她只是個在鴻海富士康深圳工廠的底層作業員,月薪連人民幣一千元都不到。如今,根據《富比世》二○一五年中國富豪排行榜,其身價達到人民幣一百○九億九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

她,也已經成為蘋果重要供應商,iphone、Apple Watch所需的連接器線材,有一半是立訊做的。今年十一月,她還對投資人說:「蘋果產品中,有十個系列是公司可以做的,而現在還只做了三

個,未來市場空間很大......」

立訊做的商品,就是鴻海的起家產

品:連接器,它的崛起脈絡,也與鴻海

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及其胞弟、正嵗董事

長郭台強,息息相關。

辦公室高掛郭董語錄

幫老東家代工,讓她被蘋果看見

一九九九年,王來春已經當到線材組

裝生產線上的課長,是陸工在富上康的

最高職位了。眼看升遷無望,於是,她

離職和哥哥王來勝到香港創業。一開始,她只是單純做連接器進出口,後來開始委託深圳工廠代工。

二00四年,她收購了香港立訊,成立立訊精密,隨後開始為老東家富士康和正嵗代工,客戶觸角從中國本土品牌延伸到國際品牌。

從立訊二0一0年上市招股書可以發現,0七年至0九年,來自富士康的營收約占立訊年營收五成。不僅如此,正嵗0九年還透過子公司入股立訊,取得三%股權,成為王來春兄妹之外的第三大股東。

正因站上鴻海這巨人的肩膀,立訊五年內快速崛起。鴻海、正嵗給王來春訂單,就是給她機會,讓她被蘋果看見。

王來春從不諱言,是富士康造就了她。她的辦公室高掛著郭台銘語錄:

「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她還會講解這些語錄讓員工知道,希望他們能感受到富士康的文化。

她算到小數點後四位數

幫富士康精打細算,卻無損良率

而她獲郭董兄弟支持的關鍵在於,她的價格夠低,卻不影響良率.「以前,就是她在幫富士康省成本,她算的多精啊?我們了不起算到幾分幾毛,她能算到小數點後四位數!」一位和王來春私交已有十多年的台灣連接器廠老闆如此形容王來春的精打細算。

而她善用台灣員工幫她打理公司的能力,更是關鍵。

她特別懂得用台灣人低調沒霸氣,曾為留才隻身來台跟郭董的軍事化管理不同,王來春對台灣員工,很會走「揪甘心」路線。

一位連接器大廠高層說,王來春身邊有多位幹部是台灣人,年資多達七、八年,連財務長葉恰伶也是台灣人。「她不像其他大陸老闆,把台幹當作『免洗餐具』,榨光你一身功夫後,兩、三年就踢走。」

鴻海讓她看見,台灣的管理人才還是比中國人來得有競爭力;而現實是,立訊正處於擴張,她不可能一個人單幹,一定要是一票人,而台灣人最好用。

曾經,有一位台幹因家人不願其離鄉背井,決定離職。為了留人,王來春隻身從中國搭機來台,再搭高鐵前往該幹部家中拜訪。最後結果外人不得而知,但王來春的親顧茅廬,已經在同業間傳開了,更讓台幹死心塌的跟著她。

郭台銘的霸氣,在王來春身上是看不到的。「她在會議上若不講話,會讓你完全不知道她的存在。」一位和王來春交手過的連接器老闆說,「和郭董一拿麥克風就不放手,兩人截然不同。」對底層七千多名員工,她讓新進員工穿著迷彩裝進行兩天二僅的培訓。培訓內容不是說教,而是到戶外玩團隊合作遊戲,有人雙腳踩著其他人的肩膀爬竿子,夜間圍著營火談心,隔天結業,人人臉上掛著兩行淚。立訊把這過程剪輯成影片,配上溫情的音樂,放在網路上流傳。

她可能打造中國版鴻海縱、橫向購併,從連接器到模組都吃如果把立訊的崛起分成上下兩集,以二0一0年為界線切分,這一年,立訊上市,王來春手上有約新台幣七十五億元可花用。一一年,她第一家收購的公司,其實是台灣代工廠和碩在江西做連接器的子公司博碩(見下表)。

前期的立訊等於是靠台灣的奶水長大。現在的立訊,憑藉著中國的資金與市場,正反過來成為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老闆,甚至可能成為中國版的鴻海。連接器廠宣德的高層透露,「以前它(立訊)確實只是幫鴻海代工,但現在是蘋果指定它。鴻海或正嵗,都已經奈何不了它。」隨著立訊的壯大,其與鴻海、正嵗的關係正漸行漸遠,「從合作到競爭,(雙方)比較淡了,關係回不去了。」一位台灣業者說。

這從立訊股東名單可見端倪。正嵗從二00九年的第三大股東,到今年九月已經變成第七大股東,持股比率下滑到僅剩0.九四%。一方面,是正嵗自行獲利了結;另一方面,立訊主導數次增資後,股本擴大,引入不同投資人,稀釋了正嵗股權。

立訊還在快速擴大版圖。立訊日前公布人民幣四十六億元增資案時預告,其增資是為了投資電聲器件及音射頻模組,智慧裝置與配件類等。

「當中一半和連接器無關,她已經在吃連接器以外的產業了。」台灣電子連接器協會理事長陳伯榕說,王來春不只要做元件,還要做模組,「下一步,她能做系統組裝,我都不意外了。」系統組裝,正是鴻海稱霸全球代工製造的核心能力。「我在她(王來春)身上看到了鴻海的影子,這是中國第一人啊!」陳伯榕說。

過去二十年,台灣的代工能耐,養出了一批優秀中國幹部。現在,這些「中台混血」C E O正在崛起。他們有製造經驗,有資金、市場與當地關係。台灣唯有更理解他們的脈絡,才可能找到更佳的戰略位置,因應他們的來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49

集資購房另類加杠桿:200人投資群一年買一百多套房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3-01/1080263.html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較高,又受到調控政策的影響,向銀行或類金融機構借款大規模炒房並不易,於是有一些炒房者把目光投向了燕郊、固安、永清等北京的周邊地區,而所謂“集資購房”則成為其撬動資金杠桿的主要方式。

阿榮(化名)是安徽人,1998年,16歲的他只身來北京投奔親戚做起了擦皮鞋的營生,表面看起來只是一個擦鞋匠的他實際上是一個團購房產微信大群的群主。 “五六年前,一位老主顧問我,怎麽來北京這麽多年了還不買房?四環之內買不了,郊區還買不了嗎?郊區買不成,河北燕郊總能買得起吧?”阿榮經這麽一問,也就動了買房的念頭。

當時,阿榮在合肥已經有了一套房子,買的時候花了20多萬元,本來想留著在北京混不下去還能有個退路,可既然動了買房的念頭就不能走回頭路了,他把生活的希望全都押在了房子上。談房容易,湊錢難,為了湊首付,阿榮把合肥的房子賣了30多萬元,先用這筆錢還清了家里的外債, 然後又掏了11萬元在燕郊付了一套60多平方米房子的首付,這就算阿榮在北京投資的第一筆房產。不過,阿榮坦言,“只靠投資這一套房肯定不行”。於是,他想到了“集資購房”。

“一個人掏錢買房,投資成本高,大家合夥兒買房前期投入少,資金流動快,風險較低,適合做短期投資。光去年一年,我們這個投資群里200多人就在河北永清買了一百多套房子。”阿榮談到,“再加上前年買的怎麽也得有兩百多套了。”

阿榮舉例說,如果按照前年永清每平方米5000元的市場價來看,四個人合夥買房,首付六萬元,每個人出1.5萬元,按照現在永清二手房的市場價1.2萬元來 計算的話,只要把房子賣掉就能賺取50多萬元的收益,短短一年每個人凈賺十多萬元,投資杠桿能達到十倍。如果只靠一個人來買的話,是掏不出這麽多首付款 的,也就賺不到這麽多的收益,這就是集資購房的好處。“而且在永清只要能把房子賣掉,即便這套房子的按揭貸款還沒有還清,也可以拿買家的首付款來結清賣家 的按揭貸款,那剩下的錢就是賣家凈賺的投資收益了。”他說。

目前阿榮名下有三套房產,一套在燕郊,兩套在永清,其余還有十來套是合夥買的。現在他帶著老婆和孩子在西城區的胡同里住,月租金2000多元,但每個月要還一萬多元的房貸。“折騰房子這麽些年,現錢沒見到,都投在了房子里。”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33

深八富人思維:過去一年買什麽?投什麽?放棄什麽?擔心什麽?新財富500富人榜為你深度盤點!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04&summary=

深八富人思維:過去一年買什麽?投什麽?放棄什麽?擔心什麽?新財富500富人榜為你深度盤點!
小七
2017-05-15

作者:程華秋子

來源:新財富



為首富,王健林自然很忙。

 

萬達官微曬出的一份王健林2016年11月30日行程表顯示,他早上4點起床,健身45分鐘後吃早餐,之後從雅加達飛海口參加活動,結束後又飛北京,晚上7點到達辦公室。在達沃斯論壇上,也是一天“見9個人、談14筆生意、接受5個采訪”,令網友們不禁感嘆“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偶爾得空,首富還不忘用“1個億的小目標”這樣壕氣沖天的金句刷刷屏,化身“網紅老王”。

 

那麽,王健林究竟在忙什麽?當然是萬達轉型這樣的“大目標”。都說船大難掉頭,可萬達還是一直在努力。近一年來,在王健林不斷調整戰略後,萬達的“去地產化”進行得頗為順利,2017年1月,王健林更在萬達2016年年會上對外宣布“轉型成功”。他大刀闊斧砍掉600億房地產銷售收入的成果,在萬達2016年經營業績中得到了體現:萬達商業收入1430.2億元,同比減少25%,但得益於租金增長3成,其凈利潤同比仍實現正增長。

 

服務業收入占比55%、凈利潤超過地產,也佐證了萬達的重心已經轉換,朝“轉型成為商業服務公司”這一目標靠攏。

 

作為集團轉型重點的萬達商業,自2016年9月從港交所摘牌後,其回歸A股的方式一直備受關註。而隨著IPO預披露文件的公布,萬達商業回A的路徑也逐漸明晰,目前其IPO審核狀態為“已反饋”,顯示這一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不得不承認,王健林掌舵的萬達執行力驚人。

 

2016年10月,萬達拆分金融集團成立了萬達網絡,其產業結構也調整為了商業、文化、網絡、金融四大板塊。金融集團主要在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等傳統金融業務上發力;而網絡集團則希望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打造物聯網模式,其中,網絡集團旗下的電商平臺“飛凡”計劃將在2017年進行首輪100億元募資。



除了“去地產化”,國際化也是萬達重要的推進目標。地產上的收縮,將模式轉為輕資產已經落地;而對影視方面加大投入,打造影視帝國則是王健林近年來部署的大棋,這也是他將萬達打造成跨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一環。2016年萬達文化集團收入641.1億元,占萬達集團總收入25%,而文化集團中的電影產業收入391.9億元,顯然已成為中流砥柱。

 

王健林對自己想要建立影視帝國的野心從來不加掩飾,曾公開表示“目標是2020年控制全球20%的影院市場”。2016年,萬達又馬不停蹄地收購了美國卡麥克影業(carmike)和歐洲第一大院線O deon&UCI,2017年收購了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這讓王健林離預期又近了一步。除了收購渠道端的院線,王健林還開始部署影視上遊的制作發行,2016年初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進軍電影制片領域,而更放出豪言要“進軍”好萊塢。

 

然而,鑒於特朗普政府海外投資審查力度的加大,以及美國本土娛樂公司的反對,王健林的海外“豪購”之路並不順暢而且充滿未知。萬達收購好萊塢六大制作公司之一的派拉蒙49%股權的方案夭折之後,2017年3月,又傳出萬達收購美國“金球獎”制作公司DickClark Productions(DCP)的交易終止的消息,這讓王健林進軍美國電視業的計劃也暫時擱淺。

 

不僅如此,在國內監管趨嚴的背景下,2016年8月萬達院線中止了對萬達影視、青島影投(含傳奇影業)以及互愛互動的重組。如果重組成功的話,萬達將會造出一個同時擁有院線和內容的影視帝國。



一邊是王健林在布局傳統影視業,另一邊是“王公子”在布局00後娛樂業。以“網紅”身份出道的王思聰如今又進軍綜藝界,親自監制了2016年熊貓TV跟騰訊視頻、芒果娛樂合作的真人秀、參與制作網綜《吐槽大會》。

 

雖然在2016年6月拋售了英雄互娛的股份,但2017年3月王思聰再次落子新三板,斥資6039萬入股新三板電視劇制作公司星座魔山(837639),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外他還幫父親接盤了“高管出走、版權丟失”爭議不斷的樂視體育。王思聰的普思資本總是占據泛娛樂領域的各大熱門。除了娛樂業,王思聰投資的生活類高檔餐飲連鎖品牌飲食概念(08056.HK)也於2016年8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雖然已經“小有成績”,不過投資不易,王思聰也有踩雷的時候。3月10日,浙江九好集團因通過虛增收入等手段與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被證監會通報,王思聰的普思資本作為股東被罰10萬元。

 


雖然2016年6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馬雲說“人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創辦了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仍是馬雲成為互聯網教父級人物的根本所在。

 

2016財年,一度被質疑成長乏力的阿里巴巴集團獻上了靚麗的財務數據:營收1011.43億元,同比增長33%;凈利潤同比增長195%至714.6億元。被馬雲定位於“未來商業基礎設施提供者”的阿里巴巴,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外,還擁有雲計算、阿里健康、泛娛樂、創新業務等業務板塊。其中“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業務更取得137.53%的高速增長,貢獻了30.19億元營收。號稱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的阿里雲2016年一直在擴張壯大,除了與神州數碼、SAP、埃森哲等合作外,還積極進軍海外,在歐洲、中東等地均設數據中心。“DT(Data Technology)時代”也因此成為馬雲演講的新寵詞匯。

 

新業務增長的背後,是傳統業務的增速放緩。相比於雲計算137.53%的增長率,營收占比高達91%的電商業務增長率已降到了32.73%,這是用戶基數做到臨界點的必然結果。2016年以來,馬雲一直在強調“電商概念”已舊,“純電商”時代即將結束。而在電商天花板即將到達之際,馬雲拋出了“新零售”之說,意在讓線上線下與物流結合。在新零售思維的指引下,阿里與線下的零售、快消、家電類公司的資本聯動也變得更頻繁,2016年11月,阿里澤泰收購三江購物32%股份;2017年1月,阿里擬177億元私有化銀泰商業,完成後將持股74%,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2017年2月,阿里又和上海國資委全資擁有的零售巨頭百聯集團聯姻。雖然新零售的模式目前仍處於摸索階段,但從目前的合作趨勢來看,被馬雲定為阿里巴巴新零售元年的2017年,阿里的資本運作或許會更密集。

 

除了轉型“新零售”,馬雲布局的另一個重點是泛娛樂板塊。剛成立半年的阿里大文娛集團在2017財年三季報中收入達40.63億元、同比增長273%的表現,顯示它已經是阿里營收業務中發展最快的部分。

 

阿里近兩年一直在文娛布局上整合產業鏈,從上遊的原創生產、中遊的制作開發,到下遊的推廣營銷。2016年2月,阿里收購韓國SM娛樂公司4%股權,5個月後又以2億美元收購了移動分發應用豌豆莢,且將其並入移動事業群;2017年3月又全資收購大麥網,試圖將阿里音樂與大麥網票務打通。目前阿里文娛板塊囊括了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其中,阿里影業作為大文娛板塊的重兵,雖然有著資金和線上渠道的優勢,但在內容制作上短板明顯。不過,通過3月阿里影業與優酷土豆合資成立藝人經紀公司並整合其旗下合一影業、與控股股東阿里巴巴簽署協議共享IP內容與營銷發行的舉動可看出,阿里大文娛各個板塊的聯動變得更加緊密。雖然阿里通過並購,在文娛板塊上達到了量的規模,但買買買之後的融合是個挑戰,外部來自騰訊和萬達來勢洶洶的挑戰,也決定了未來阿里這一塊並不那麽好做。

 

除此之外,阿里健康也從2016年有了新動作,除了正式接手天貓醫藥、牽頭成立了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還以2.25億元收購了華潤萬東旗下主打醫學影像服務的萬里雲25%股權。



馬雲手里的另一張大牌螞蟻金服,目前估值已經達到750億美元。2017年3月,螞蟻金服賠本甩賣浙商銀行股份,被認為是為年內上市鋪路的舉動。如果螞蟻金服能在年內成功上市,或會催谷馬雲成為首富。而伴隨電商之外的布子逐步孵化、營收增長,阿里將不再是那個IT時代的電商代言者,一個DT時代雲生態下的全能服務商阿里成為新的目標。

 

 

2017年2月24日,一向低調、神秘的王衛穿著印有順豐logo的黑色外套和運動鞋出現在了順豐控股上市敲鐘的現場。在快遞業利潤率下降、收入增速放緩的趨勢下,“桐廬幫”的“兩通一達”紛紛借資本推動公司未來發展,掀起了民營快遞上市潮,而此前宣稱“不上市”的王衛也不甘落後,成功借殼鼎泰新材資本市場,完成順豐的第一輪轉型。

 

上市當日,順豐控股以漲停價55.21元收盤,市值高達2310億元,成為深市市值最高的股票。此後其連續5個漲停,王衛的身家隨之暴漲,被戲稱“離首富只差一個漲停板”。順豐上市後的財富贏家無疑是其掌門人王衛,不僅成為行業首富,更擠進今年新財富500富人榜榜單前三。

 

順豐上市後首份年報顯示,其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74.83億元,同比增長21.51%;凈利潤同比增長279.65%至41.8億元;扣非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6.43億元,超過21.8億元的承諾業績。

 

盡管順豐盈利能力強勁,但快遞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也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順豐控股的快遞業務票均收入高於同行,但其毛利率卻呈逐漸下降趨勢,2016年毛利率19.96%,同比下降0.73%。王衛自己在敲鐘現場也表示,上市不等於上岸。於是過去一年,除了積極擁抱資本市場,王衛還推進了順豐往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細分領域進行布局。

 

2016年,順豐控股的國際、冷鏈、倉配、重貨等新興業務的占比已進一步提升至19.31%,其中冷運業務被作為未來的戰略性業務發展。根據順豐公布的數據,目前其冷運網絡覆蓋56城市及周邊區域,業務覆蓋食品、醫藥行業生產、電商等多個領域。此外,王衛還拓展產業鏈進軍了重貨、快運業。2016年,順豐重貨業務的營業收入達23.4億元,同比增長96.23%。另外,順豐還涉足了B2B同城配送業務,組建了專職配送團隊與肯德基、麥當勞、天虹、家樂福等商家合作。

 

除了順豐快遞業務的多元化,王衛近年來先後跨界O2O、金融支付等板塊。也許是因為快遞行業微利化的瓶頸漸現,所以,王衛希望順豐依托成熟的物流體系進軍電商。不過2014年成立的以賣生鮮電商為主的社區便利店“嘿客”作為順豐O2O的敲門磚,其商業板塊3年虧損超過16億元,在2015年被順豐控股剝離。2016年11月,嘿客演化為了順豐優選,實現線上線下統一名字統一品牌。2015年1月,順豐正式上線跨境電商網站“順豐海淘”,後改名為“豐趣海淘”。金融板塊,除了此前順豐與中信信托、網易合資組建了深圳中順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目前順豐金融已將保理、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等多塊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多元化拓展,是會解決順豐的成長瓶頸,讓王衛離首富更近,還是會為鏈條延長的順豐帶來更多挑戰?2017年,會是王衛在500富人榜上最為風光的一年嗎?期待順豐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作為BAT掌舵者之一的馬化騰,相比其他科技大佬來說略顯低調,謹慎、謀定而後動似乎是他身上的關鍵詞。鮮少在公眾場合站臺的他,除了2016年4月捐出1億騰訊股票做慈善外,就是2017年參加兩會為騰訊釋放“信號”了。

 

2016年的騰訊在外界看來是順風順水,9月騰訊市值破1.7萬億元(約2萬億港元),超越中國移動登頂國內,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2016年股價累積上漲24%。而放棄了自營、選擇合縱連橫的開放戰略對騰訊似乎已起了成效:2016年騰訊營收達1519.38億元,同比增48%;年度盈利414.47億元,同比增42%。估算下來,騰訊每天凈賺1.13億元。

 

如此強勁的盈利能力,還是要歸功於騰訊的兩大王牌“社交+娛樂”。騰訊2016年網絡遊戲收入增長25%至708.44億元,社交網絡收入為369.66億元,同比增長54%;微信和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達到8.89億,同比增27.6%。

 

雖然數據亮眼,但馬化騰的背後依然有壓力和焦慮。作為遊戲行業的老大哥,騰訊在結束遊戲收入的高速增長後,增速放緩似乎無可避免。2016年雖然騰訊的手遊業務保持了77%的增速,但端遊業務全出現了歷史上了首年下滑,增速-6%;這與網易遊戲業務的強勢增長形成對比。不過幸運的是,《王者榮耀》作為騰訊2016年最為矚目的明星產品,面對網易遊戲的自研精品策略,為騰訊守住了江山,日活超過5000萬,帶動了騰訊Q4智能手機遊戲收入同比大增51%。需要註意的是,騰訊對遊戲業務的收購從來不遺余力,如今的收購對象也從日韓公司轉向歐美,從端遊過渡到手遊。2016年6月,騰訊以86億美元收購芬蘭移動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的84.3%股份,進一步打通遊戲的海外布局,尤其是歐美。

 

遊戲收入的增長即將見頂,如此一來,騰訊將營收增長的希望放在了廣告這塊誘人的蛋糕上。2016年,騰訊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4%至269.7億元,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微信的商業化。2016年,在微信、QQ等社交巨頭的帶動下,騰訊品牌展示廣告收入增長28%至112.05億元;效果廣告收入增長81%至157.65億元,這些收入來自於微信朋友圈、騰訊的移動端新聞應用及微信公眾賬號廣告收入的貢獻。而2017年3月公布的人事調整,劉勝義將出任騰訊廣告主席、集團市場與全球品牌主席,同時,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兼任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也印證著騰訊開始將業務重心往廣告上靠。

 

除了與網易爭奪遊戲界“一哥”,在內容分發上,騰訊還得防範今日頭條這個強勁的對手。雖然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組成的內容帝國地位上升,但目前騰訊目前仍未打造出一個能甩開對手的撒手鐧。而被寄予厚望的算法產品天天快報,短期之內也很難超過今日頭條。

 

“放權”後的馬化騰,在2016年依舊是用投資來補足騰訊的短板。在泛娛樂板塊,首先是在推動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合並後,籌備閱文集團的上市。2016年5月,騰訊聯合微影時代以8500萬美元投資韓國YG娛樂,成為其第四大股東。2016年7月,騰訊旗下的QQ音樂則與中國音樂集團(原海洋音樂集團,酷狗、酷我音樂控股方)合並,成立了騰訊音樂集團。此外,2016年最火的直播騰訊也有涉足,分別在3月和8月參與了鬥魚TV的兩輪融資。而於近期關閉微視的騰訊,又在2017年3月以1.75億美元投資了快手,借此彌補短視頻的短板。

 

與此同時,馬化騰還在汽車領域布下了重兵,投資涉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互聯網出行等熱門領域。除了成為滴滴出行重要投資方,騰訊更下註共享單車,2016年10月領投了摩拜單車,2017年3月又和百度資本領投了電動汽車研發公司蔚來汽車。有消息稱,2017年3月,騰訊又以1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股權,成為其第五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馬化騰似乎有意向另外兩巨頭的業務領域滲透。繼支付寶做社交屢屢碰壁、螞蟻金服宣布放棄社交夢後,騰訊也開始入侵阿里的業務,在2017年3月初推出騰訊優品,以C2C輕模式走差異化路線,切入農產品電商。

 

此外,伴隨微信的紅利衰減,進入用戶倦怠期,馬化騰還企圖撬動百度“移動搜索”的大餅,承載著近9億用戶的微信,在2017年3月正式上線了基於微信大數據的移動端指數——微信指數。

 

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如何保持競爭優勢,已是每一位互聯網大佬的痛點。BAT大佬之間的地盤混戰,仍會綿延多年。

 

 

3年前有媒體問丁磊對網易被BAT和“三小虎”(小米、京東、奇虎360)夾擊的看法時,丁磊曾說,“別把不吭聲的鱷魚當壁虎”。如今,這句話似乎成為2016年網易業績亮眼後來居上的註腳。

 

在一眾追風口、講概念的互聯網公司中,一直低調潛行的網易和丁磊簡直是畫風清奇的存在。前幾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開始做大數據、人工智能之際,丁磊宣布要養豬。在大家以為他是在玩票時,2016年11月,網易的黑豬在網上拍出了11萬一頭的高價;2017年3月,網易味央發起的“全民養豬眾籌”項目又再次引發外界矚目。

 

在丁磊忙著養豬的時候,網易也成功“避開”了視頻、直播、社交、共享經濟等所有風口。不過,走在自己節奏中的網易並沒有掉隊,丁磊踩準的“遊戲和電商”這兩個領域讓網易2016年在互聯網混戰中突出重圍。2016年,網易不僅凈收入、凈利潤雙雙叠創新高:凈收入同比增長67.4%至381.79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2.3%至116.05億元;市值也從年初的200億美元上升至突破300億美元大關。

 

網易的主營業務包括遊戲,廣告,郵箱、電商及其他業務三大類。遊戲板塊毫無疑問貢獻了主要盈利,網易2016年在線遊戲凈收入為279.8億元,同比增長61.6%,占比74%。目前網易的主要遊戲包括自研手遊《陰陽師》、《倩女幽魂》、《大話西遊》、《夢幻西遊》;代理自暴雪娛樂的遊戲《守望先鋒》《魔獸世界》等。其中手遊的表現十分搶眼,2016年9月網易推出的爆款現象級手遊《陰陽師》,日活躍用戶突破400萬,成為熱門IP。此後,網易影業還與華誼兄弟聯手將其改編成了同名電影。目前,在國內遊戲市場風生水起的網易已經與騰訊分庭抗禮,兩者壟斷了近6成的市場份額。

 

而在遊戲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網易旗下的考拉海購和網易嚴選兩電商平臺快速成長,也帶動了郵箱、電商及其他業務的全年凈收入同比增長117.5%至80.5億元。2015年1月網易推出的跨境電商平臺“考拉海購”,目前在國內跨境進口商中居銷售額的第一名。而2016年4月成立的ODM(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r,原創設計制造商)模式的電商品牌“網易嚴選”,上線4個月的月流水就超5000萬元,被冠上“網易營收最強引擎”。

 

網易依靠自研精品遊戲站穩腳跟、在電商上找到新增長點,而憑借其最初通過郵箱綁定建立的用戶體系,網易還養活了有道雲筆記、有道詞典、有道雲音樂等一系列垂直產品。2016年底,網易門戶做架構大調整,要主推網易號和直播,追求挖掘優質內容,意見領袖的價值,或許意在加速各垂直領域的變現。

 

“門戶三劍客”出身的網易目前已將新浪、搜狐甩開很遠,2016年,網易的營收是其余兩大門戶營收總和的2倍多。而網易背後的大佬丁磊——這個在西湖邊養豬種茶的文藝青年的財富也隨著水漲船高,相對2016年榜單上漲了180億元。

 

 

2003年的首屆新財富富人榜上,美的掌門人何享健以2.7億元的財富排名336位,同處制造業的魯冠球以52.4億元排名第二。14年後的今天,魯冠球以329.5億元排名第37位,而何享健則以737.8億元晉身第6位。

 

與何享健、魯冠球同時起步的中國第一代(G1)企業家,近年都需面臨業務和傳承的雙重轉型難題,從目前的表現看,何享健堪稱這一場進化中最為成功的跨檻者,不僅美的成為工業4.0的中國標桿,家族也圓滿完成了G1向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權交接,G2拓展的投資事業平臺亦已做大,且與家族主業形成互補格局。

 

退居二線的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在2012年將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後,近年來已經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他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還是2014年2月,在他發起成立的何享健慈善基金會上宣布捐贈4億元作為首批項目運作基金,並將慈善作為人生下半場的目標。

 

雖然75歲的何享健沒有在資本市場留下馳騁的痕跡,但憑借持有白電巨頭美的集團35.07%的股權,他依舊連續出現在富人榜單上。2016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590.4億元,同比增14.88%;實現凈利潤146.8億元,同比增15.56%。從產品品類來看,除空調產品外,美的冰箱、洗衣機等其他家電品類的市場占有率同比均有上升。

 

在如今制造業成本不斷攀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各大家電巨頭都在積極找尋家電外新的增長途徑,其中董明珠跨界收購珠海銀隆造新能源汽車更是受到極大關註。美的也不例外,在積極發展海外市場的同時,也向家電制造的上遊延伸,布局機器人領域。

 

2016年,美的集團海外收入實現640.1億元,同比增長29.53%,占總收入比重已達43.5%,逼近50%。2016年以來,美的集團跨國並購動作不斷,先是收購東芝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接著2016年10月底完成收購意大利空調品牌 Clivet的80%股權;其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集團也在2017年1月完成交割,美的獲得庫卡集團94.55%的股權。2017年 1 月,美的又完成了對以色列的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高創公司的部分股權收購事項,來完善其在運動控制和自動化的技術儲備及產業布局。

 

按照美的的規劃,其將通過庫卡、高創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布局;同時通過高創旗下公司swisslog布局機器人商用領域;而家庭機器人,則通過美的、東芝和庫卡三方共同完成。

 

而偏愛金融運作、無意經營傳統家電制造業的何享健之子何劍鋒,通過自己的資本運作平臺盈峰投資已布局了包括久日新材數、美佳新材、奧美森、金源電氣、盈峰材料、安傑士、開源證券在內的數家新三板高新技術企業,從而間接完成了美的的產融結合布局。

 

 

2016年7月,民生銀行股權爭奪戰爆發,成為繼“萬寶之爭”後市場關註的另一焦點。在與同是民生銀行老股東“東方系”的爭奪中,作為民生銀行創始股東之一的“泛海系”掌舵者盧誌強更成為這場酣戰的焦點。

 

2016年7月,盧誌強即耗資75億元,增持4.49億股民生銀行,一舉超越“希望系”劉永好、“東方系”張宏偉,坐上了民生銀行股東的第二把交椅。2017年2月20日,在董事會經歷了兩年的超期服役後,民生銀行完成了董事會的換屆選舉,“泛海系”毫無懸念地拿下了董事席位。

 

盧誌強對民生銀行的如此重視,或是因為“泛海系”在轉型產融一體化的金控平臺時需要有一家對其有足夠掌控力的銀行來加持。2016年上半年,泛海控股公告表明了戰略轉型目標——“以金融為主體,以產業為基礎,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產融一體化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正因如此,在金融領域,盧誌強還加大了在保險業的並購力度。2016年10月27日,泛海控股披露,通過參股公司亞太寰宇斥資27億美元收購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大型綜合金融保險集團Genworth金融集團的全部已發行股份。這家美國最大的長期護理保險公司,經營長期護理險、壽險和年金險等業務,同時也是全美主要的住房按揭保險公司之一。

 

證券是泛海系並購的另一個重點領域。2016年11月初,泛海控股擬通過境外全資附屬公司泛海控股國際金融發展有限公司,以約10.97億港元對價收購香港全牌照券商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51%股權。泛海控股表示,收購完成後,將構建起“民生證券+華富國際”的境內外雙券商平臺布局。2017 年 1 月,華富國際股份已完成交割,泛海國際金融及其上層股東約占華富國際已發行股本的52.45%。至此,盧誌強手中又多了一家有5張金融牌照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華富國際。

 

一方面是對外加緊收購,另一方面則是內部資產的騰挪整合。2016年2月,泛海控股披露,其通過武漢公司以27.3億元的價格收購中國泛海持有的民生信托59.65%股權。同時,武漢公司擬出資56.87億元參與民生信托的增資,交易全部完成後,民生信托註冊資本增至70億元,泛海控股將通過武漢公司和浙江泛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民生信托約93.42%股權。

 

除了加碼對外收購和加速對原有金融業務的整合,盧誌強還大力進軍互聯網金融和小微金融等新興業態,泛海系的互聯網金融板塊已初步整合至民生金服。2016年9月,泛海控股披露,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民生金服控股有限公司,以現金認繳18.06億元,將北京民金所金融互聯網有限公司、民生融資擔保公司、民生金服(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雲金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互聯網金融子公司100%股權作價認繳31.94億元。

 

以一家地產企業起步,到1996年參與創立民生銀行首次進行金融布局,再到如今擁有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期貨、資管、典當、互聯網金融等全產業鏈的金融牌照和布局;從上世紀80年代棄官下海,到如今建立涵蓋多達45家上市公司的“泛海系”的盧誌強,早已是業內無可爭議的金融大鱷,並繼續推進“泛海系”向金控平臺轉型。


 

2016年末,與馬雲之間那場隔空的虛實論戰讓宗慶後再次受到關註。當馬雲在電視節目中提出“五新”論(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和新資源)後,旋即遭到了實業家宗慶後、李東生、董明珠的集體炮轟。宗慶後稱,除了新技術之外,對其論點基本持否定態度。而後,馬雲在一次政商界高規格會議的公開演講中主動談到虛實之爭,“不是互聯網沖擊了你,是保守的思想,不願意學習的懶性淘汰了你,是自以為是淘汰了你”。

 

作為實體經濟代表的宗慶後,手中握有飲料業龍頭企業娃哈哈,其早年通過讓制造商和銷售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銷體”模式,成功開辟鄉鎮市場,締造了億級銷售神話。雖然在宗慶後的主導下娃哈哈從2010年以來跨界動作不斷,但已成立30周年的娃哈哈的銷售神話似乎很難續寫。

 

自2013年以來,娃哈哈營收便不斷萎縮,2014年同比下滑7%至728億元,2015年更下跌至494億元。此外,中金公司對全國商超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7月娃哈哈蛋白質飲料累計銷售額下滑27.9%,茶飲料累計銷售額下滑23.6%,果汁飲料累計銷售額下滑37%,並且茶飲料市場份額由2015年同期的1.1%下降到0.9%,果汁飲料市場份額由2015年同期的0.9%下降到0.7%。

 

品牌老化、老產品市場占有率下降、新品沒有跟上、市場營銷落後都是娃哈哈和宗慶後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宗慶後應對的方法就是多元化,意圖利用娃哈哈的渠道優勢嫁接進入新的產業方向上,先後試水了乳業、酒業、商業零售等多個領域。但不管是2010年推出嬰幼兒奶粉“愛迪生奶粉”,還是2013年投資150億元進入正處寒冬期的白酒業推出“領醬國酒”,以及斥資17億元投資的娃歐商場,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多次試錯並沒有挫傷宗慶後多元化的決心。相反,他跨界的步子似乎邁得更遠了。在2015年成串聯機器人研發並用於飲料生產線後,娃哈哈在2016年繼續在智能裝備和機器人上發力,準備收購1至2家歐洲、日本的機器人關鍵部件廠商,整合機器人制造全產業鏈,包括上遊的零部件生產和下遊的應用系統集成,並建設一個包括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精密減速機、運動控制器及視覺和傳感系統等核心部件在內的機器人產業園。

 

此外,2016年10月底還傳出由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掌管的娃哈哈子公司宏勝飲料集團收購美國最大奶制品生產商迪恩食品的消息。

 

盡管目前宗慶後的多元舉措並沒有完全獲得市場認同,但“壯心不已”的他依然在為自己所規劃的藍圖奔走在第一線。早在2016年12月就有人拍到宗慶後坐高鐵二等座,毫無富豪架子地和鄰座小朋友親密互動。2017年3月1日,年逾古稀的宗慶後再次被人拍到獨自乘坐經濟艙,據稱那一周他都在各地跑銷售會議。

 

 

2016年初小米年會的內部講話上,雷軍對於2016年的展望是“開心就好”。但過去一年,小米手機在市場的表現卻可能頗令米粉傷感。IDC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分別下跌32%、38.4%、42.3%、40.5%,全年同比下跌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的8.9%。

 

雖然,相比同樣經營生態圈的樂視,小米遭遇還只是挑戰而非危機,不過,在本土品牌競爭白熱化、國內智能手機需求日趨飽和的背景下,當核心的手機業務受壓,整個小米生態圈的價值鏈也必然受到威脅。

 

雖然小米還開拓了應用分發、遊戲、電商、金融和生態鏈硬件業務等業務,但目前手機業務依然占小米營收的主導地位。小米手機的神話,原本依靠線上營銷達成。但GFK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在線銷量的份額僅為22%。小米在充分收割這部分用戶後,想要進一步擴張,必須走線下渠道,而這正是擁有互聯網基因的小米所缺乏的。因線下渠道的布局需要較高成本和時間,小米銷量也從第一掉到第四,被走線下營銷、渠道下沈的OPPO 、VIVO一舉超越。

 

在國內市場遇阻的小米手機,將眼光轉向了海外,而既能避開華為(主攻歐美市場)還能享受人口紅利的印度成為其主要戰場。2016年,小米來自印度的收入超過10億美元。IDC印度市場2016年第四季度數據顯示,小米在整個印度市場的銷量已經排名第二,在電商渠道則位居第一。印度市場的高漲也引起了雷軍的格外重視,他在2017年3月開啟了為期一周的訪印行程。

 

除了印度,雷軍還想進軍美國等其他市場。小米要應對未來行業巨頭的專利戰,就必須突破專利瓶頸,獲得充足的專利儲備。而這也是小米手機業務的一大軟肋。2016年2月,小米從芯片巨頭Intel手上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涉及存儲管理、控制邏輯、序列編碼等,覆蓋通信、電子器件和軟件技術領域。2016年6月,小米通過交叉授權和轉讓的方式,獲得來自微軟的1500項專利技術,其中不乏通信技術領域的專利。

 

小米之外,作為投資高手的雷軍,2016年還參與了英眾文化、藍鯨傳媒、米粒互動、微牛和星座女神的投資,2017年2月,又通過順為資本投資了視感科技。在小米的估值受到市場份額下滑挑戰的時候,這些投資能否為雷軍帶來資產的上揚?


 

2017年初,李彥宏在綜藝《越野千里》里面不僅爬泥坑、撿牛糞、割耗牛,儼然現實版“荒野獵人”,甚至還拉上自己的女兒出鏡。主動放飛企業家外的“自我”和展現溫情家庭生活的他,似乎試圖借此讓大眾忘卻過去一年百度的負面形象。

 

2016年的百度堪稱流年不利。從1月爆出百度貼吧出賣血友吧、5月魏則西事件發酵、7月百度搜索推廣主業被納入互聯網廣告監管;再到百度兩名副總裁王湛、李明遠相繼離職,一系列的負面消息不僅讓百度第三、第四季的廣告收入同比分別減少了12億元和13億元,直接導致凈利下滑,更讓百度模式和李彥宏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百度停止了疾病類貼吧商業化運作和砍掉了大量重病關鍵詞的廣告投放後,其廣告收入受到重挫已無法避免。而這對2002年開啟廣告業務後該項占比一直高達90%的百度而言,打擊很大。

 

不僅如此,在移動互聯網格局下,本來寄希望於O2O業務的百度,因此前力推的百度糯米、百度外賣未能在美團點評等對手的夾擊下突出重圍,也開始壓縮這兩項業務的補貼營銷費用。而另一個讓百度燒錢的是視頻行業,雖然愛奇藝的收入一直上漲,但受累於昂貴的版權費,其虧損也在擴大。

 

在O2O領域的廝殺暫且告一段落後,技術見長的百度,對新業務的發掘又重新回到了技術本身。被百度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基石的“人工智能”,可以說是李彥宏押註下一場“互聯網遊戲”的入場券。人工智能作為百度核心業務的重中之重,在2016年全面發力。2016年4月,李彥宏開啟了一輪新的業務架構重組,將搜索、音樂、外賣、91桌面等業務分拆出來獨立發展;並將無人車、人工智能等創新業務單獨拎出來,由他直接管理。

 

百度在無人車方面的步伐尤為進取。2015年底完成路測之後,百度即宣布將在2018年實現無人車商用,2020年實現量產。2016年以來,除了在蕪湖、上海、烏鎮數地設立了無人車測試基地;2016年8月,百度還聯手福特10億元投資激光雷達公司,推進無人車商業化進程;11月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又首次實現了18輛百度無人車在全開放城市道路的複雜路況下的自動駕駛。

 

現今,人工智能幾乎滲透到百度所有產品線當中,比如手機百度的語音搜索、鳳巢的推廣系統以及百度外賣的調度系統、百度金融結合人工智能給用戶的畫像等。2017年 1 月,百度還宣布成立增強現實(AR)實驗室,這是繼百度矽谷人工智能實驗室、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百度大數據實驗室之後,百度成立的第四個人工智能實驗室。

 

2017年伊始,百度人事震蕩頻頻。先是李彥宏多年的好友——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盟百度出任集團總裁兼COO,後是負責百度研究院的吳恩達和負責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的王勁相繼離職。其中陸奇的加入也讓人聯想到李彥宏是否有“隱退”之意。上任後的陸奇,主導了百度的一系列變動,改革醫療部門,領銜籌建國字號深度學習實驗室,投資美國虛擬現實企業8i、全資收購渡鴉科技、升級度秘事業部。

 

李彥宏是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聯網巨頭,也是投入力度最大的。百度2016 年在人工智能研發上的投入已高達 101.51 億元,占總營收14.39%。不過,想要轉型人工智能並沒有那麽容易。除了與國外的谷歌母公司 Alphabet、微軟等科技巨頭競爭,國內的大佬們也開始盯上這一領域,馬雲和馬化騰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人工智能戰略。阿里巴巴啟動了NASA計劃為20年後核心科技布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I。而騰訊也在積極參加AI圍棋比賽,其圍棋AI“絕藝”戰勝了日本新銳棋手一力遼七段。



上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李彥宏的遲疑讓他在競爭中逐漸失去主動性。而如今李彥宏主動尋找到的人工智能這個支點,未來能否帶領百度擺脫在BAT中逐漸被邊緣化的境遇,打個翻身仗,值得期待。(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58

匯豐︰未來兩年買債勝買股 料歐美亞太區熱錢走向 主導港股走勢

1 : GS(14)@2016-10-10 16:03:32

【明報專訊】無論誰當選總統,美國12月再度加息已是箭在弦上,但匯豐金融投資策略主管劉紹文認為,美國再加一次息後便會無以為繼,明年債息將不升反跌,儘管資金充裕,實體經濟沒有好轉,股市受惠有限,所以未來兩年的投資主題,仍然是追逐高息產品。

明報記者 廖毅然

上周五美國就業數據差過預期,但市場對聯儲局於12月加息的預期反有所增加。劉紹文卻指出,該行現時仍然估美國今年加不了息,但無論是今年底或明年初加息,加息步伐亦會停滯不前,與以往的傳統加息周期大不相同。主要原因是通脹數據始終未符合預期,亦看不到有改善的趨勢。因此,他估計美國10年期債息將不升反跌,今年底會由現時的1.71厘水平跌至1.5厘,明年更會跌至1.3厘,較今年7月因英國脫歐造成的歷史低點1.35厘還要低。

料美10年債息明年跌至1.3厘

利息上升緩慢,資金氾濫導致港股受惠,恒指第三季累升12%,在環球主要市場中最佳。但劉紹文認為,這並非中港經濟好轉所致,純粹是游資帶動。他認為基本面不足以推動股市繼續上升,加上歐美政治及經濟存在過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市場熱錢過多但風險胃納不高,資金將主要流入債市而非股市。

事實上,據券商Jefferies引述EPFR數據顯示,今年至今資金由成熟市場股票基金大量流出,轉而流入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反而亞太區股票基金並非主要受惠者(見圖)。

劉紹文指出,債市熱潮在未來兩年仍會延續,以近月多家內房、本地大藍籌甚至電視廣播(0511)都發行美元債,並受投資者歡迎,反映市場對債券的接受程度較股票高。

近月內房本地藍籌發美元債

內地投資者的取態亦一樣,以追逐息口為主,故港股通資金多追捧高息的銀行及內房股。但劉紹文指出,儘管「北水」的影響力漸大,但主導港股走勢的仍是歐美及亞太區內熱錢走向,而非「大媽」。

油價中國經濟左右買債潮流

他認為,未來有兩大潛在因素,可能導致追求定息收益的主題有所改變。首先是油價,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一旦落實減產細節,油價上升可能帶動美國通脹達標。其次是中國經濟,近數月的數據都反映已經回穩,但市場近日的焦點都放在歐美或日本,因而忽略了中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48&issue=20161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18

宋熙年買錶當動力

1 : GS(14)@2016-11-18 17:56:37

宋熙年與鋼琴家郎朗昨日於尖沙嘴出席手錶品牌活動,戴上約十八萬港元的手錶,笑言令她更有動力去工作,她說:「呢隻錶就係我鎖定嘅目標,咁做嘢先有進步。」問她可會叫老公陳智燊送給她作聖誕禮物?宋熙年說:「都可以,佢識做嘅,佢同我爹哋都好鍾意錶,因為我爹哋係鐘錶師傅,佢哋一傾就好開心,我就覺得好悶。」



■鋼琴家郎朗昨即席表演彈琴。

宋熙年謂很期待跟郎朗見面,更希望可以集郵,她又大讚郎朗是中國人的驕傲,是她學習的對象,她又自爆跟老公都沒有音樂天份。問她希望將來培養孩子學音樂嗎?她說:「都想,因為可以練吓耐性,各方面都要識啲。」採訪、攝影:羅慧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8/198371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29

鄭嘉穎一視同仁09年買30萬新車載佘詩曼

1 : GS(14)@2017-01-21 03:36:48

鄭嘉穎日前被拍到揸新車載女友陳凱琳,其實呢條「香車美人」橋已經唔係第一次用,喺09年,當時鄭嘉穎被傳同「緋聞女王」佘詩曼搭上,雖然兩人死口唔認戀情,阿佘仲話自己「冇坐過佢(鄭嘉穎)車」,但天網恢恢,佢哋被拍到同車,鄭嘉穎揸住架時值約30萬嘅新車Golf GTI喺西貢出現,當時坐喺佢隔籬嘅就係阿佘。咁啱得咁橋,用車嚟「媾」阿佘嘅,仲有曾經獲大台力捧嘅小生吳卓羲,喺07年初,有周刊影到阿佘現身吳卓羲所住嘅清水灣半島,更坐上男方架Audi新媾女戰車,直駛到上環港澳碼頭。愛用「媾女戰車」呢招嘅又何止鄭嘉穎同吳卓羲?最出名嘅當然係天王郭富城,佢一向愛收藏跑車,前年落地嗰部林寶堅尼Huracan LP610-4辣跑,仲用嚟接載女友方媛(Moka),帶佢出席老友沈嘉偉飯局。而佢另擁有意大利名跑Pagani Zonda F、全球限量生產25部的幽靈之子、法拉利FXX K等名跑。另外,Shine嘅黃又南亦曾被拍到揸架紅色Audi車喺青衣邨接載一個貌似梁靖琪(Toby)嘅女仔,之後更見佢一個人揸車落銅鑼灣加路連山道車房幫愛車洗白白,可見佢都好錫呢個「老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0/199032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418

湯文亮﹕2003年買樓的人

1 : GS(14)@2017-01-25 07:31:51

【明報專訊】近幾日,有一張2003年二手樓價單被廣傳,售價大約是現在的25%,有年輕朋友對我說,如果當時夠年歲又有資格買了樓,現在就算未可以說是生活無憂,亦不需要為上車而煩惱,他不明白當時有資格的人點解唔買樓,他只恨自己生不逢時,現在樓價咁貴,都唔知道好唔好買樓。

SARS樓價向下跌 買家卻步

不少年輕朋友都有這個問題,他們實在不了解2003年SARS期間兵荒馬亂的情况,當時,業主唔賣樓已經是非常夠膽,仲講買樓?現在大家見到的價單未必是最低價,如果當時買了樓,隨時3個月之後可以用九折買到同樣質素的樓宇,早買樓的人唔嚇死都會驚死,所以,即使當時有能力買樓的人,大多數都會選擇等。其實,如果問等什麼,他們會回答「不知道」,或者等樓價去到最低的時候才買,但樓價幾時最低,沒有人可以答到這個問題。

當時沒有買樓的人今日當然揼心,但當日的確是開心了一陣子,因為他們決定唔買樓,話口未完,樓價再跌多10%,樓價不斷下跌,加強那些有能力買樓的人唔買樓的決心。况且,當時報章經常報道有超過十萬個負資產者,如果銀行狠心的話,是會有超過十萬銀主盤充斥市場,在這情况下,他們又點會買樓?

當年買樓持貨至今 為數不多

在2003年一樣有成交,有成交即是有人買樓,那些在當時買樓的人,即使他們的自住單位,能夠守到今天仍然未賣走的不會超過一半,樓價上升的誘惑是促成他們賣樓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貪婪與恐懼並存,政府話出招打壓樓市,話出招會令樓價下跌三成,不少人害怕政府出招樓價下跌而賣樓,亦有不少人認為既然辣招令樓價下跌三成,何不將自住單位賣走,待樓價下跌三成後再買物業?

况且,樓價有上有落,有一倍利潤,三倍投資金額的回報都唔賣樓,正式有糊唔食,罪大惡極。所以,年輕人千祈唔好嘆氣,在2003年買樓,而到現在仍然擁有該物業的人其實並不多,反而那些在政府出招才買樓的人,到了今日,大多數仍然持有他們的單位。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34&issue=201701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