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nd 5 (4228)專區
1 :
GS(14)@2015-02-26 10:39:1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6/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政府一如過往推出新一輪3年期的通脹掛債券(iBond),規模維持100億元。
消息表示,政府估計今年通脹率會放緩至3.5%,較過去平均每年至少4厘回報為低,不過有分析認為,市面上保本產品選擇不多,故iBond仍有一定吸引力。
預料年中推出
預算案宣布,政府將發行不多於100億元iBond,跟過去幾期一樣,都是三年到期,每半年派息按最近6個月通脹率計算,希望於6月至7月間推出。
翻查過去4批iBond,計及收取債息及在港交所掛牌報價升幅,平均回報率都在7%以上,當中以第一批已到期的iBond 1接近14%的回報。過去平均每年派息都在4厘或以上,不過政府估算今年通脹放緩至3.5%。
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認為,通脹放緩、加息是大勢所趨,今年的iBond不及過往吸引,「第一年應該仲有得賺,但之後第二年、第三年就不敢講」,建議最好是即日沽出。她同時亦批評港府「太懶」,每年都只推出細節相同的iBond,沒有其他方法幫助市民應付通脹。
不過她指出,市面上缺少保本收息產品,諸如人民幣定存雖亦有3.5厘或以上,不過今年有貶值2%至3%的風險;另外美元強勢下,外幣投資亦存有風險。故退休人士、低風險投資者仍會選擇買iBond。
通脹回落 回報或較前遜色
中銀香港(2388)高級經濟研究員戴道華亦稱,在全球多國面臨通縮之下,本港通脹預期降低,會略減少今次iBond的吸引力,但他笑稱「無論如何也比銀行存款利率好」。
信誠聯席董事張智威稱,畢竟已是第5年推出,市民對iBond認識深,「認購開的繼續認購,過去沒有買的亦不會改變態度」,估計認購反應、首日掛牌價格都會與去年相若。去年第4批iBond首日掛牌收報105.15元。他稱,信誠今年亦會推出包括100%孖展等認購優惠。
2 :
Clark0713(1453)@2015-06-15 09:12:25 《傳聞》政府第5次發行新一批通脹掛勾債券(iBond),據悉最快將於下月中下旬公
開發售,與往年時間相若。由於近年通脹率趨降,市場預計票面息率只逾3厘。
此前市場傳出,是次發行行總額100億元,年回報率或達約4厘。
《編者按》本欄搜羅即市傳聞,惟消息未經證實,《經濟通》亦不保證內容之準確性。
3 :
GS(14)@2015-07-17 16:47:1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7/news/ec_ech1.htm
波動市資金尋出路 第5批iBond 認購反應料不俗
2015年7月17日
【明報專訊】金管局昨日宣布發行第5批通脹掛債券(iBond 5),下周二起開始接受認購。一如以往,每手入場費為1萬元,債券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與本地通脹掛勾。雖然本港的通脹預期,受到油價大跌及零售市場不景氣影響,或較前幾年有所不及。然而投資界預期,由於近日股市表現牛皮,資金尋找出路,iBond的認購反應不會較往年差。
iBond 5將在下周二早上9時開始接受認購,於本月29日下午2時結束。
與過往相同,持有香港身分證的人士均可遞交一份申請,每份申請最少認購一手,即1萬元,每人認購的數量不限,而且若最終超額認購,亦保證一人一手。
申請人可在全港21家配售銀行,逾千家分行遞交申請,亦可透過證券經紀或香港結算公司認購。
中銀:年息4厘 長短炒均可
金管局主管(貨幣)陳葉小明提醒,每人只可遞交一份申請,如有重複認購,便會被剔除。例如市民若用聯名戶口遞交了申請,便不要再用自己的戶口申請。
不少銀行及券商均推出認購優惠,例如兩家牽頭行中銀香港(2388)及匯豐,手續費均全免,券商則普遍有孖展息優惠(見另稿)。
回顧過去4批iBond,首兩批已贖回的,總回報率都超過一成(見表)。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認為,iBond 5的年息率亦會有4厘,故長或短炒均可。
港通脹下降 租金或回落
若長期持有,相對現時超低的港元存款息,iBond是不錯的投資。若想在上市不久後沽出,亦肯定有機構投資者撈貨。
然而,iBond派息率與本港通脹掛,過去3年,本港通脹率都超過4%,但今年1月至5月只有約3.8%,而政府早前的預測是,今年整體通脹率將會只有3.5%。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分析,主要原因是油價下跌的影響開始浮現,而且內地人消費力下跌,旅遊區不再出現高價搶舖的現象,令租金有回落壓力。
獨立股評人胡孟青笑說,「基層市民每日搭車食飯,通脹率肯定比政府公布的數字高」。她認為iBond根本起不了對通脹的作用,且不少房產信託基金(REITS)年息都比iBond好,例如越秀房託(0405)年息超過7厘。不過,iBond是低風險產品,價格波動性較股票低。
明報記者 廖毅然、孫娜
4 :
GS(14)@2015-07-17 16:48:0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7/news/ec_ech2.htm

商提供十成孖展 銀行免認購手續費
2015年7月17日
【明報專訊】iBond 5下周二開售,券商銀行紛紛推出認購優惠吸客。券商普遍提供十成孖展及免息優惠,而多數銀行推出全面免認購手續費、經紀費等優惠。有分析指,近期股市波動較大,有助於刺激iBond認購。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公司預留6億元供市民認購孖展,他料每人可中3手。他稱,由於近期市差,不少人尋求回報較穩定的投資方式,查詢iBond電話較往年多,料將有助於iBond認購表現。
不過,耀才證券行政總裁陳啟峰認為,近期股市波動與今年iBond認購關係不大。他稱,iBond認購最多也僅有幾萬元,通常人們不會因炒股身家縮水而放棄認購,一上市就會有幾個百分點升幅,無論股市好不好都是較為穩定的投資機會。相比券商,銀行推出的認購優惠則多在各種中間費用上下工夫,如中銀(香港)、中信銀行、永隆銀行等都推出費用全面豁免政策,亦有銀行推出退款兌換外幣及存款優惠(見表)。
5 :
GS(14)@2015-07-21 12:21:4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1/news/ec_ecb1.htm
股市淡靜 iBond 5反應佳
2015年7月21日
【明報專訊】第5批通脹掛票據(iBond 5、4228)今起開始正式接受認購,昨綜合多間券商透露已收1.6萬人申請,認購反應較去年更為熱烈,分析指近期市淡靜將更有助今年認購。
預留6億元備戰的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相比去年,今年的認購反應還要熱烈,本身預留資本可供2萬人認購,截至昨日已收到逾7500份申請。輝立証券企業融資副經理陳英傑亦指,今年預留10億元資金供認購,昨已收到2900份申請,目標2萬份。耀才則收到逾6000份申請。
券商銀行出招吸客
天行聯合證券聯席董事李偉傑則表示,雖然沒做具體統計,但今年提前認購的情於去年相若,相信認購iBond的人群已較穩定,不過由於昨股市較為淡靜,也增加了不少人來電查詢。
每年推出iBond,各大券商與銀行都絞盡腦汁想優惠政策吸客。如去年一樣,耀才證券今年同樣推出佣金回贈,即於iBond認購期內,新客戶出示任何銀行或證券行買賣證券在一年內任何一個月的月結單,該月結單內交易支付的佣金總數可獲全數回贈,最高回贈24,000元。信誠證券亦不甘示弱,推出「回購價」招徠客戶,惟暫時未有定價,張智威指要視乎ibond上市當日的平均價而定。
傳統銀行多以免手續費等手段,但亦有銀行推出優惠「奇招」。作為iBond 5的聯席安排行的豐銀行提供iBond 5認購貸款優惠,網上申請最低貸款額5萬元,9天貸款利息23元,相當於年利率1.8厘。而花旗銀行則提供以認購iBond的退還款項兌換人民幣,並開立1個月人民幣定存,可享有4厘年息的優惠。
6 :
GS(14)@2015-07-22 14:24:1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2/news/ec_eca1.htm

iBond 5首日獲3萬人認購 中銀﹕通脹預期降 首日升幅料遜去年
2015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第5批通脹掛票據(iBond 5、4228)昨起正式開售,綜合本港4家券商資料,至今已最少獲逾3萬人認購。本報綜合市場信息,普遍認為首日升幅介乎3%至6%,並指「博3手」的認購策略將最為有效。不過,中銀表示,由於今年通貨膨脹預期較以往低,料iBond首日升幅將不及去年。
明報記者 孫娜
iBond 5認購首日,耀才、輝立、信誠及海通4間券商,各收到約8000份申請(表),人數至少達3萬人,平均每人認購3手。券商普遍反映,今年首日認購人數與去年相若,略有優勝。銀行方面則普遍反映,今年認購宗數及金額較去年均錄得可觀增長。中銀香港(2388)指,首日認購宗數大增38%,平均認購6手;而永隆銀行昨認購宗數同比上升兩成,平均認購金額為8萬元;工銀(亞洲)則表示今年首日認購較去年「略多」,最多人認購5手,平均認購金額約10萬元。
首日認購人數略勝去年
儘管昨早天文台短掛黃雨信號,依然不能減少港人認購iBond 5的熱情。中銀香港及工銀(亞洲)均反應,昨通過網上渠道認購iBond 5 的人數較去年有顯著上升。
iBond一直被港人當成「政府派錢」,皆因於上市首日拋出,通常都有幾百塊入袋。耀才證券銷售及市場部董事許繹彬表示,建議客戶每人認購3手,認為多抽的意義並不大,因為認購人數較固定,料今年應會穩中2手。天行聯合證券聯席董事李偉傑亦認為,在循環機制下,「博3手」的認購策略最為行之有效,料最終可穩中2到3手。
業界料能穩中兩手
惟隨美元加息預期逼近,市場擔心iBond 5上市首日是否可延續往日輝煌?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預計,今年通脹預期約為3%,低於往年的4%至5%,料與通脹掛鉤的iBond 5上市首日表現或不及去年,料首日介乎升3%至5%。他稱,若現在認購表現可維持,料今年認購人數有望跨越50萬大關。
輝立証券企業融資副經理陳英傑則相對保守,認為上市首日升幅介乎3%至4%之間已算較為合理。
7 :
GS(14)@2015-07-23 11:34:0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3/news/ea_eac1.htm
iBond 5 認購續熱
2015年7月23日
【明報專訊】第5批通脹掛票據(iBond 5、4228)昨進入認購第二日,綜合本港4家券商資料,認購宗數最少已逾4萬。不少券商更反映,今年較往年第二日認購情更為優勝,料最總認購人數可與iBond 3(4218)的52萬人媲美。從認購金額來看,綜合本港11家券商,累計獲得21.97億元認購,相當於100億元發售額的約22%。
累計錄近22億認購
輝立證券企業融資副經理陳英傑稱,過去兩日認購人數已達10,700人,較首日再增2000人。他指今年認購第二日落飛人數較往年「多好多」,相信按目前表現,認購人數最終可達到50萬,與iBond 3 相若。另外,信誠、耀才過去兩天均錄得過萬人申請,金額超過3億元。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亦表示,今年認購情較往年為好。
券商銀行均指反應勝往年
銀行認購方面,普遍反映第二日認購表現超越首日。中銀香港(2388) iBond5 昨認購筆數較首日增加14%,認購金額亦增加13%,兩日合共認購金額較去年大增46%。永隆銀行昨總認購宗數較首日有一成升幅,平均手數大約8手。另工銀亞洲也指,昨認購人數較首日更上升逾倍,有個別客戶更以高達100萬元入飛認購。
8 :
GS(14)@2015-07-28 18:15:0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8/news/ec_eca1.htm

iBond 5熱賣 截孖展前認購增 券商:今年難穩獲兩手
2015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近日股市波動令不少股民「損手爛腳」,資金開始尋找更安全的投資工具「避險」。 將於本周三截止認購的第五批通脹掛債券(iBond, 4228)亦人氣大增,多間券商截至昨日的認購人數和金額,均較去年顯著增加。有券商直言,今年市民難穩獲兩手,並指由於股市劇烈波動,預料在剩餘兩個認購日,iBond會繼續大受歡迎。明報記者 魏嘉儀
昨日信誠、耀才(1428)和致富截止iBond孖展認購,其中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截至昨日該行認購iBond的人數約1.3萬人,總認購額約4.4億元。他稱今年iBond受歡迎程度勝過往年,而且「好明顯昨日在孖展截止前最後時段有一批市民湧來認購」,估計因近日股市市不佳,開始尋求較為穩健的投資渠道,iBond是不錯選擇,預計最終會有60萬人的認購申請,高於第四批iBond的49萬人。
而輝立證券企業融資副經理陳英傑稱,截止昨日認購人數和認購金額分別超過1.33萬人和4.4億元,從現時的認購情來看,每人穩獲兩手「有難度」。
各銀行認購均較去年佳
此外,各大銀行亦均錄得不俗的iBond認購表現,在認購人數、認購總額和每單認購金額均較去年提升。工銀亞洲表示昨日認購反應再度升溫,認購人數和金額分別較上周五大增近80%和50%,並錄得數宗超過百萬的大額認購,其中一宗達300萬元,將平均每人認購金額拉高至8萬元(即8手)。為吸引更多客人抽iBond,該行還推出數款退款優惠,包括定存息率優惠、外幣兌換優惠等。
中銀:人均認購6手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表示,截至昨日平均每人認購6手iBond,認購手數和金額按年增加30%和38%,經電子銷售渠道(網上及電話)認購 iBond佔56%。大新銀行昨日同樣錄得人均認購6手的成績,而認購人數則較上周上升10%,與去年相比人數和金額分別錄得30%和45%的增長,該行預計踴躍的認購反應將會在未來數日持續。星展則公布上周四個認購日內,平均每筆認購金額按年增加16%。
9 :
GS(14)@2015-07-28 18:15:2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8/news/ec_eca2.htm
大手孖展無助增中籤率
2015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遇上市波動,iBond也隨即成為近日投資者熱搶對象,預計今年認購人數將再破歷史記錄,投資者或只能穩獲一手。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iBond短炒或者長均可獲利,惟在認購過程中,根據iBond分配機制,並非申請大額孖展就可提高命中率。
短炒長料均可獲利
張智威稱,iBond是政府的另類資助,力求認購的市民均可獲派。根據循環分配機制,首先分配給認購一手或以上投資者,餘下的再分配給認購兩手或以上投資者。他預計今次認購人數會超過50萬人,認購兩手或以上的市民均需要靠運氣抽籤,大額孖展申請亦難增加命中率。他表示想短炒的市民可即日沽貨,按以往數據,首日上市的開市價每單位在102.85元至106.9元之間,可謂穩陣獲利。
此外,他認為市民亦可考慮長期持有,一年可收兩次利息,如去年7月到期的首批iBond(4208),從認購至到期,總回報率近15%,即年回報亦近5%。
10 :
GS(14)@2015-07-29 11:43:4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9/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將於今年下午兩點截止認購的第五批iBond(4228),昨日截止網上認購及孖展認購,多間券商和銀行截至昨日止,認購人數和金額均較上一批增加逾三成。有券商預計本次認購的總人數將超過60萬,成為歷來最多人認購的一次。
信誠:認購額較iBond 4增三成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本周一大批市民趕在該行截孖展前認購,昨只錄得小量認購。在本次認購中,信誠接獲約1.35萬人的認購,較去年增加三成,認購金額約4.5億元。他表示今年認購反應熱烈,預料整體市場認購的增長與該行相若(較第四批的49萬認購人數增三成),故預期最終認購人數逾60萬。他稱由於認購人數多,每人難穩獲兩手,因此勸告客人不需認購過多,現時最多人認購3手。
耀才(1428)行政總裁陳啟峰則稱本次收到1.4萬人認購,金額約4億元,惟預計今年總申請人數約50萬人,與去年相若。
工銀:每人平均認購10手
銀行同錄可觀的iBond認購,永隆銀行料今年總認購額將較去年增長三成;工銀亞洲稱昨日的iBond認購金額按年增逾四成,而認購期首6天的總認購金額按年增近五成。與券商不同的是,銀行更積極推出定存、兌款等相關退款優惠,吸引客戶斥大額資金抽iBond。工銀亞洲昨日平均每位客人認購金額超過10萬元(即10手),是今年iBond接受認購以來最高,而昨日最多人認購手數為5手。然而,繼前幾日曾錄得300萬元的單筆大額認購之後,該行昨再錄數單逾百萬的認購,其中一單更超過千萬。
11 :
GS(14)@2015-07-30 11:10:2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30/news/ea_eaa1.htm
申請首破60萬個 金額大增兩成半 歷年最熱iBond 40萬人獲兩手
2015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股市近期大幅波動,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第5批通脹掛債券(iBond 5,4228)認購人數創歷年新高。金管局昨晚公布,iBond 5 的初步認購人數已高達60萬人,總認購金額則約361億元,料每人僅穩獲一手,只有三分之二的認購者、即約40萬人可獲發兩手。
明報記者 徐寶文
金管局昨晚公布iBond 5 之初步認購數據,總認購人數創新高至約60萬人,比去年的48.8萬人升22.95%,認購金額則由去年的287.93億元,增加25.38%至約361億港元,即平均約每人認購6手。由於iBond 5的總發行規模為100億元,即僅得100萬手,依照其一貫之循環配售機制,換言之今年每人僅穩獲一手,只有三分之二的認購者可獲發兩手。
認購金額增至361億
中銀香港(2388)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表示,股市波動造就iBond認購人數創新高。該行今年認購人數也按年增加30%,認購金額則升34%,每人平均認購6手,預計首日上市價格可達103.5至104元的水平。雖然回報率預期較往年低,但今年認購人數仍創新高,梁偉基亦指與股市波動有很大關係。他以去年iBond 4(4222)發售時間與其時恒指走勢為例,發售當月及前一個月,恒指分別升3%及4%,令iBond 4的認購人數未能達2013年水平;而今年相對月份,恒指則分別跌4%及6%,的確提高了iBond 5的吸引力。梁偉基料iBond 5首日上升當日可升至103.5至104元。
中銀:料首日升至104元
其他銀行的認購人數及金額均錄得雙位數的按年升幅,前者永隆增10%、工銀亞洲及大新銀行(2356)升三成、富邦增39%,恒生(0011)更創下歷年之冠;至於認購金額方面,星展、永隆、大新銀行、工銀亞洲及富邦分別升24%、30%、50%、60%及67%;認購手數則介乎5至9手之間。
不過,iBond認購者仍然不乏大戶,工銀亞洲指錄得多宗過百萬的大額認購,其中三宗更過千萬;星展亦有一名客戶,曾斥資2700萬元抽iBond 5。
12 :
GS(14)@2015-07-30 11:10: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30/news/ea_eaa2.htm
券商:首日見105可沽
2015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近期股市大上大落,投資iBond的而且確能減低風險,不過iBond 5的回報率又比往年低,投資者該如何是好?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及耀才證券(1428)行政總裁陳啟峰,均建議投資者在上市首日即沽或「到尾」兩者選一,切忌中途才沽貨套現。
广告 張智威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去年發行的iBond4(4222)現時價格為104.7元,故仍未派過息的iBond 5,價值上一定比iBond4高,故認為iBond 5首日上市當日,價格可達105元或以上;投資者可於這個價格進行沽售,獲利套現,又或「到尾」,「收哂所有息」。但他不建議投資者隔一段時間後才沽售,因當中賺取的利潤,與首日即沽無異,反而凍資一段時間。同時張智威亦指,若iBond 5價格低於105元,絕對「追得過」。
耀才:即日不沽就到尾
陳啟峰同樣亦指「一係到尾,一係第一日就即沽」,不過他對iBond 5的價格則稍微看淡,指若價格於103元左右,才可「追得過」。被問到今年以孖展認購iBond的人數較去年多,會否產生沽壓,他並不認同,並稱iBond有其市場,103元左右會有吸納。
13 :
greatsoup38(830)@2015-08-09 11:40:5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08/news/ea_eab1.htm
新iBond暗盤升5%
2015年8月8日
【明報專訊】股市陷入悶局,穩定收益產品反而有肉食。新五批政府通脹掛鹇債券(iBond 5,4228)下周一掛牌,昨日暗盤較發行價高逾5%,一手平均賺逾500元。即近60萬人帳面至少獲「派錢」500元。業內人士預計,新iBond上市價格相若,認為只要開出105元以上,即可沽出;若資金充裕,可選擇長獱收息兼賺價。
每手帳面賺逾500元
iBond 5暗盤表現遠勝iBond 4,更可媲美第二批iBond。中國銀行(香港)昨日場外交易顯示,其iBond 5買入價亦即客戶沽出價約為104.5元,較發行價100元高4.5%,主要為客戶沽出。昨日成交量與上年iBond的場外二手交易比較,增加了約50%。該行指,若經他們認購的客戶可豁免轉倉費,亦可由債券倉轉至證券倉。若經其債券二手市場沽出,可直接經網上銀行、電話服務中心或分行辦理。
券商暗盤價則較銀行為高,iBond 5在耀才新股交易中心最高見105.8元,收報105.5元,成交高達1.87億元,不計手續費每手可賺550元;在輝立交易場最高見105.5元,收報105.3元,一手賺530元。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因上一批iBond目前仍有104.8元,預計新iBond首日掛牌表現不俗,105.5元是合理水平。信誠是次推出回購價,他表示周一才會定價,應該介乎104.8元的水平。
輝立證券高級企業融資主任陳英傑表示,因為不少人以孖展認購,為免生息料首日沽出者眾,但相信在105元水平依然有支持。他指出,本港目前通脹率為3.68%水平,即使二級市場追買iBond,估計每年回報率逾2%,故持有iBond收息,仍較定期存款吸引。
14 :
greatsoup38(830)@2015-08-11 17:26: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11/news/ea_eaa1.htm
iBond 5熱炒 兩成人即日鮮 成交17.7億新高 每手賺550元
2015年8月11日
【明報專訊】近日股市牛皮,反而刺激債券交投,第5批通脹掛鹇債券(iBond 5、港交所掛牌編號4228)昨日上市,成交額創歷來iBond之最,超過所有港股,按收市價計亦僅次於首批iBond,一手帳面賺550元。專家呼籲「有得食糊就食」,因通脹預期已回落,這批iBond回報將較以往遜色。
散戶在沽 有人大手收貨
iBond 5甫開市即報105.35元,這亦是全日最低價。即使不少散戶沽貨,仍有投資者高追,早段一度高見105.7元,收市價為105.5元,若兩手盡沽,帳面賺1100元,首日回報是第一批iBond以來最高。不少成交亦在高於收市價的情下進行(見圖),全日最高價105.7元,成交更只有一手。據報價機的紀錄,昨天iBond 5主動買盤和賣盤次數比例是1比99,按股數計為1比4,顯示散戶在沽,有人在大手收貨。
是次成交額是歷來首日最高,達17.72億元,涉及16.8萬手,而且不少散戶從銀行的場外交易市場(OTC)沽出,若計入OTC的成交額,或有兩成持貨已變成「即日鮮」。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iBond原意除了讓市民抗衡通脹,政府亦欲借此激活本港債市,然而散戶把iBond當股票買賣已成常態,普遍沒耐性持貨3年。
彭偉新:仍持貨應即沽 鎖定利潤
幾家銀行都表示,昨日成交較以往的iBond活躍。中銀香港(2388)指出,昨日轉倉未見活躍,大多數客戶選擇OTC,與去年同期比較,該行OTC成交量增加50%,交易主要為客戶沽出iBond。星展更指出,昨日OTC成交額及交易量均增加逾2倍。
不過,與港交所的場內市場價格相比,OTC成交價相對較低。例如星展的最低買入價只有103.5元,最高亦僅104元。中銀香港則有104.7元,恒生銀行(0011)則較高,最高為105.1元,亦較場內的價格低。券商信誠提供的回購價則較高,為105.509元。
蘇沛豐:機構投資者對iBond有需求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iBond首日價格高於105元,是比預期好,相信與股市不明朗有關。另一方面,本港債市選擇不多,一般只有政府債券或外匯基金票據,故機構投資者對iBond有需求。
彭偉新則稱,昨日iBond價格高,可能反映內地上月通脹數據;但「美國今年將加息一次,屆時債價必定受影響」。他認為,若仍然持貨應該即沽,鎖定利潤。
明報記者 廖毅然
15 :
greatsoup38(830)@2015-08-11 17:27:3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11/news/ea_eaa2.htm
港通脹料持續回落 高追iBond回報低
2015年8月11日
【明報專訊】儘管本港通脹率持續回落,但通脹掛鹇債券(iBond)發行到第5批,仍然深受歡迎,首日升幅超過預期,但市場人士均認為,若高追回報相當低,所以投資者應即沽,或持貨到最後也可,現時從二手市場買入並不明智。
李惠嫻:總回報或不及以往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香港通脹率的趨勢是回落,iBond 5的總回報或不及以往,可能只有約10%,以昨日收市價105.5元計算,即現時買入,總回報率再扣5.5%,最終或只有4%至5%,「即使銀行從客戶手上回收了iBond,估計也是立即沽出,只有機構投資者才會追入」。
回顧首兩批已贖回的iBond,總回報率均超過一成,分別為13.55%及11%,然而現時的通脹預期已回落,今年上半年本港通脹率只有3.7%,過去幾年均超過4%,故預期第五批iBond的派息會少於以往幾批。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表示,iBond的原意是抗衡通脹,但現時才追入,總回報率或只有5%,攤分3年,每年只有不足2%,一定跑輸通脹。他認為若追求穩定回報,可以持貨到最後,每年穩定收息。不過,同類產品而回報更高的有不少,例如香港電訊(6823)或置富產業信託(0778)年息均超過5厘,股價具防守性,即使美國加息影響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