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兄對精優藥業(858)及遠東生物製藥(399)的研究
鱷兄對藥股的研究非常深入,在之前給我的信中,大量提及精優藥業(858)及其關連公司的黑幕,這是他第一篇文章,請多多支持。
http://crocodilehk.blogspot.com/2009/05/858.html
之前,鱷兄曾經給了幾封長信予筆者,論及精優藥業(858)和聯合基因集團(399,前遠東生物製藥),因精優藥業案未審結,所以為免妨礙司法公正,我把關於精優藥業的論述刪除,只論述聯合基因現時的一些事情。
以下是鱷兄的來信:
858的事情已經說得太多,應該說說聯合基因,毛主席是透過聯合基因持有858的。聯合基因在大陸一直是非不斷,一直被質疑假借基因科技之名進行傳銷,除了星湖科技的案件,另一件廣為人知的是「復大深喉」事件。
到了07年,開始出現一種說法,聯合基因將會在香港上市,加入聯合基因作加盟商,可得到聯合基因的原始股(或正確點原始股購買權),上市後可大賺特賺。其後一再傳出聯合基因會借殼上市,終於在去年的9月,399發表通告毛主席私人收購399。
問題到了,399通告是指毛主席私人收購399,但是聯合基因在自己網站發稿表示是聯合基因旗下的富龍集團收購399,這篇稿之後被刪除,但因早已被人轉載,仍能在網上找到。傳聞聯合基因也曾向加盟商廣發短訊,表示聯合基因成功借殼上市。
全文如下:
「聯合基因控股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遠東生物制藥
9月16日,聯合基因集團旗下的富龍集團有限公司(Richlong Group Limited)與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遠東生物制藥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碼HK.00399)的控股股東凱佳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收購凱佳控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并通過凱佳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遠東生物制藥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份。
根據香港法例,此項收購案需要得到香港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的批准,并需要以一個規定的價格對遠東生物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股東持有的股票進行全面的收購。9月26日,香港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批准了富龍集團隊凱佳公司的收購及對遠東制藥其他股東發起全面收購的方案。目前,全面收購工作已經開展。 」
事實上,聯合基因也不是說說就算,有相為證(聯合基因香港那批相片),顯示聯合基因是大張旗鼓的宣揚已經成功借殼上市,更曾大肆慶祝。
http://mark.les.blog.163.com/album/
今年1月,傳聞聯合基因向加盟商發出短訊,叫人購買增發股(估計因有人提出借殼上市無可能有原始股,所以改為增發股),售價是每股0.16,好像還有其他售價版本,可能是加盟商等級有別,奇怪的是短訊叫人入錢到一個私人帳戶,而非聯合基因公司戶口。
既然399成功借殼上市,加盟商要的是聯合基因而非遠東生物製藥的股票,公司不改名又如何回應加盟商的期望。之後一直不發覺399有發行新股的記錄,但毛主席曾經在場外減持,至於加盟商最終是否收到股票,我就查不到了。見到阿叻的案件,我就會想起399原始股事件。
你以往說的大部分所謂老千股,從道德上是說不過去,從投資角度更絕對買不過,不過用的都是合法手段,至少表面見到的是如此。
叻哥事件,請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232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246
....
論及其商業模式,鱷兄稱:
他們銷的是基因檢測,聲稱藉檢測能夠預知重大疾病。
至於是否傳銷,初步看是幾似,加盟商是分成三級,
可是不大清楚他們如何分帳。發現一篇舊文,約略提到他們經營模式,只是看完也不太明白。另外發現有個《三級批發製度2008版》,分帳模式或許有些修改,可是找不到相關內容。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3/0632-2151.html
最近,公司把一手股票由2萬股,改為一萬股,如有看過我的Blog較久的人,應該知道是拆細,其後的東西我不會說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0/LTN20090520246_C.doc
希望鱷兄把自己的文轉載回自己的Blog上面,謝謝。
關於《公司(修訂)條例》草案第 399條修訂公開信 若缺齋
http://dodderer.blogspot.hk/2012/06/399.html
致公司(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委員、各位立法會議員及各位市民:
欣聞在公司(修訂)條例草案中,於核數師責任 (Clause 399 of the
Companies Bill, Offences relating to contents of auditor's report) 上作出公平而必須的修正,而且更應明文確定核數師對於投資者的疏忽(Negligence)與魯莽(Reckless)責任,若有關修正通過必會對香港商業環境造成正面影響,進一步維護金融活動各參與者間權利和義務上的公平性;
疏忽或魯莽
在普通法下,作為理應維護金融資訊可靠性中重要的一環,核數師每年都從公司營運所得、亦可說是由股東口袋裡賺取豐厚而穩定的收入,然而令社會人士尤其小股東頹喪的是,形象上彷彿是公平維護者的核數師在疏忽或魯莽所負的責任實質非常有限;
這還是應歸咎於Lord Denning在Candler v
Crane, Christmas & Co一案中對核數師過份仁慈:因顧慮到可能令核數師承擔所謂過大的責任而不用為「他們(核數師)不知道會依賴其核數報告者」而負責,後者竟包括了小股東等最應受保護人士!
Lord Denning的決定若從核數師一方看可能會覺得欣慰,但從社會整體而言則有欠公平:或許Lord
Denning是低估了核數報告對投資決定的重要性,然而對於提倡「先了解、再投資」多年的政府而言,當應知道經
核數師審核的財務報告可說是小投資者了解投資目標的最基本、亦是最重要的資料來源,亦難怪香港交易所耗費大量資源為投資者設立方便的《披露易》,經核數師
審核的財務報告對投資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核數師在發表報告意見時固然如Lord Denning所言不知道那一個人會依賴其意見而作出投資決定,然而無論具體人名是誰,依賴核數報告作出決定的「投資者」是一必然存在的群體,其理有由我們不會知道何時何地有那一位路人在路上行走,但作為司機都應照顧所有使用同一路面行人安全的責任一樣
– 即使當駕車時如Lord Denning口中的投資者一樣不會知道路人是張三李四,故要核數師為這一群體而負責並非如Lord
Denning當年所想過於廣泛;
既然司機要為其疏忽或魯莽行為詞成的損失而負責,作為股東心目中維護財務資訊可靠性的核數師豈能自甘後人?
權利與責任
雖然核數師的酬金不是由這班不知名的小股東親手交到核數師手上,然而說到底核數師酬金也是由公司營運所得撥出,亦即是便股東們的收入間接轉到核數師手上;
社會的公義當重視權利與義務平衡,核數師享有每年在股東身上賺取豐厚而穩定的收入,但竟對因付出核數師酬金而在股息以至股價上受損的股東不用負責是否太不公平?而小股東正是所得資訊最少、只能依賴核數師報告以及零碎的公佈而投下血汗錢,卻是最應受保護而不獲保護的一群!
既
然股東是必然存在的群體,以真金白銀買入股票才算是股東,將股東定為所謂核數師不知道會依賴其核數報告者在現今社會實已不合時宜,從公平角度核數師固應為
其疏忽或魯莽而向其金主負責,在政府提倡「先了解、後投資」為投資金科玉律下,加強核數師不會因疏忽或魯莽而發放錯誤資訊誤導群眾也是必須措施,否則這政
府宣傳多年的原則關鍵資料原來不是太可靠豈非只是空文?懇請對此重要的維護市場資訊原則作出額外規定;
故意的誤導
在今次公司(修訂)條例草案第 399條中最值得支持的自是對於核數師故意(Knowingly)誤導加諸刑事責任,可說是為全球金融規則作出典範,配得上爭取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決心!
試看近代最大商業醜聞安隆(Enron)事件後美國雖通過沙崩咬脷法(Sarbanes-Oxley
Act),雖然引入第404條令公司管理層為財務報告簽署並負上責任,但對於事件中處極重要角色的核數師只是單單加強其權力,希望其更有效調查公司實況,然而對於作為重要幫凶的角色竟無增加應有責任實是一大失策,今次公司(修訂)條例草案實是此範疇的先行者!對此只有絕對的支持!
邁向更公平
雖
然今次明確增加核數師對故意行為的責任、又或果明定疏忽或魯莽對投資者的責任必會引起核數師為保障自己利益而以諸多藉口奮力反抗,然而上文想已清楚解釋過
往核數師只是在吃權利受盡保障、責任卻不成比例地輕的「大茶飯」,今日的修訂以至建議都是扭轉過去對核數師的過份偏愛而已,希望社會各界能堅定信念莫因核
數師的阻撓而卻步;
部份核數師聲言其也有能力不及、不應為其疏忽或魯莽導致的損失負責更是駭人聽聞!若核數師是如其口中的無能、又或明明有能卻不盡責完成其檢核的責任,那為何值得每年獲取這保證利潤?
想在公平社會裡群體眾多,核數師只是其中一員而非必須受盡關愛的異常個體,雖然略減其吃了多年的輕鬆「大茶飯」、令核數師在賺取收入時負上相應責任會有點難受,但對於其餘群體才是更公平,而這公平的環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次公司(
修訂)
條例草案的修正實在是邁向正確方向的第一步,亦希望將來能繼續步步向前!
後記
在討論區以至Facebook上與眾會計界同業作友好討論,亦有不少啟發、補充;
(1) 對於建議中的資源分配問題,最易以經濟學上的最優狀態作分析;
經濟學上最常用兩最優概念為柏利圖最優(Pareto Efficiency)及加多.卡死最優(Kaldor–Hicks Efficiency),前者是指當不能令其他人不受損害才能令社會上一位仁兄獲益、後者說令其他人受損沒所謂,只要這損失不及得益者獲利大便行;
然而在現實中如柏利圖最優般理想的情況不多, 較常見的還是加多.卡死最優:在衡量同樣資源落在不同集團上何者得益最大、使用得最有效率,上文的建議說白了便是將利益從已過份富態的會計師手上流出,以營造更可靠投資環境而令社會各界得益,於所謂加多.卡死最優是沒有疑問的;
然而在法治社會單單是加
多.卡死最優並不是從過份富裕的一群手上轉移資源的藉口,還要看看是否合情合理,否則便是極端主義了!當然,是次建議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在權利與責任一節
已詳列核數師在享有豐厚收入保證下對於其真正金主(股東)的疏忽或魯莽責任少得太不成比例,若股東因害怕錯信核數報告而影響投資最終不但損害金融市場亦會
影響各生產環節獲得資金,可說是損害大矣!
將核數師由獲益大責任輕拉回權利與責任平衡線上絕非不合理,而能令社會上其他集團獲益、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可說是加多.卡死最優的最佳實踐例子;
(2) 有不少會計界朋友有點過敏:當見到有建議核數師須從以往安逸地袋袋平安、轉而須為其工作過失負上相應責任尤其刑責時不少都會有點過敏反應,但細看政府建議似乎這班會計界朋友有點過敏;
須知法律責任有民事與刑事之分, 相對而言前者舉證較容易、後者遠為艱難,若說是故意誤導須負刑責就是再保護自己利益的核數師也不好意思說不合理,但對於疏忽或魯莽可能引起刑責上將兩者劃上等號卻是有點過敏;
民事或刑事上的舉證差異最經典例子莫如帝國著名的果汁先生殺妻案,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舊文《法律通識題材俯拾皆是(七) - 民事與刑事 》;而在核數師角色上須向作為金主的股東負上民事責任早已詳盡分析,而新加上的刑責卻如果汁先生他殺(Homocide)一樣須屬可控刑事責任,但在控方不能盡數舉證所有疑點(Proof beyong All Reasonable Doubt,即俗語所謂疑點利益歸於被告)下亦不能構成刑責,政府的建議只是將以往的最高責任限制移去以令核數師須為離譜的魯莽行為負責;
核數師向來
都只是要求提供Reasonable Assurance而非Absolute Assurance,所針對的只是核數師偏離Reasonable
Assurance多少而設定罰則上限,將魯莽可能負上刑責說是犯點錯便須洗屁屁唱《友誼之光》未免見風就當是雨得太誇張;
(3) 具體而言可有4種情況:
(1) 會計師做足功夫 - 不出事自然平安大吉
(2) 會計師做足功夫 - 出事都不算負刑責 (大多數會計師的的錯誤疑慮)
(3) 會計師工作有遺漏 - 不出事算你大命
(4) 會計師工作有遺漏 - 出了事便是活該! (亦是今次立法重點)
在專業問題一般所用的所謂客觀測試(Objective Test)是在一典型同業(今次是Reasonable Accountant)眼中有關行為是否合理?若然則屬於情況(1)、(2),無論是否有問題都不致負上刑責,若一般同業認為這是粗疏了便屬(3)、(4)的怨不得人範疇;
試舉一例:有云audit
sampling中當只抽年中某幾日便算了事自然不妥:因為Reasonable Accountant會認為抽樣應隨機、有代表性,而且問題最大往往在年底,若單單抽查某一沒代表性時段便是有問題;
進而,如果抽查的樣本發現了問題,Reasonable Accountant會認為應增加取樣(Expand Sample Size)及/或向客戶查詢問題,如果發覺有問題而不擴大調查面亦不跟進也是不合理;
萬一出了問題,如果核數稍能提供其的確做了合理的抽查,即使不幸有問題的樣本正正是其查核以外範圍亦難以構成刑責(情況2);
然而如果該核數師沒有進行一般同業認為合理的工作,當有問題時豈能再推卸?對此類行內稱為放飛機的可怪不了人吧(情況4)?
(4) 在討論中遇上最令人失望的時刻莫如論者不是以事論事,而是以攻擊對方出身為主,當對方不是會計出身時便罵曰既然不是行內人懂什麼,對於本老頭這種曾從事會計的罵得可更嚴重:罵不肯單方面維護會計師權益的本老頭背叛自己出身!
根據這「兩大邏輯」,簡單而言是只要作出對會計師立場不利的建議(雖然對整體社會有利亦更公平),無論理據為何也是你錯!
更推而廣之往後無論辯論、議會還是法庭運作都簡單得多:不用收集理據加以分析,只要雙方拿出履歷比對便能得出較精英一方獲勝,這不用相爭的社會實在是非常河蟹、幸甚幸甚!
投資札記【399】資料珍藏:價值投資釋義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54s.html很多價值投資人其實沒有認真研究過價值投資的基本含義,可以試著百度一下,看看百度百科裡面的解釋和介紹:
價值投資 (Value
Investing)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專門尋找價格低估的證券。不同於成長型投資人,價值型投資人偏好本益比、帳面價值或其他價值衡量基準偏低的股
票。但事實上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並不是溝壑分明,價值股也有一定的成長而具有長期穩定性,成長股在一定困境下也兼具價值股的某些特點。
概要:
價值投資是投資策略的其中一種,由Benjamin Graham和David
Dodd所提出。和價值投資法所對應的是趨勢投資法。其重點是透過基本分析中的概念,例如高股息收益率、低市盈率和低股價/帳面比率,去尋找並投資於一些股價被低估了的股票。
內容:
價值投資理論也被稱為穩固基礎理論,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圍繞「內在價值」的穩固基點上下波動,而內在價值可以用一定方法測定;股票價格長期來看有向「內
在價值」回歸的趨勢;當股票價格低於(高於)內在價值即股票被低估(高估)時,就出現了投資機會。 價值投資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它的內在價
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打個比方,價值投資就是拿五角錢購買一元錢人民幣。 這種投資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
格雷厄姆創立,經過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的CEO沃倫·巴菲特的使用和發揚光大,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美國受到推崇。 格雷厄姆在其
代表作《證券分析》中指出:「投資是基於詳盡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他在這裡所說的「投資」就是後
來人們所稱的「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有三大基本概念,也是價值投資的基石,即正確的態度、安全邊際和內在價值。 格雷厄姆注重以財務報表和安全邊際為核
心的量化分析,是購買廉價證券的「雪茄煙蒂投資方法」;而另一位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重視企業業務類型和管理能力的質化分析,是關注增長的先驅,他以增
長為導向的投資方法,是價值投資的一個變種和分支。而巴菲特是集大成者,他把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價值增長投資法,把價值投資帶進了
另一個新階段。巴菲特說:「我現在要比20年前更願意為好的行業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錢。本傾向於單獨地看統計數據。而我越來越看重的,是那些無形的東
西。」正如威廉·拉恩所說「格氏寫了我們所說的《聖經》,而巴菲特寫的是《新約全書》。」;但另有一人也對價值投資傳奇般的業績作出了重要貢獻,那就是查
理·芒格。雖然他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遠沒有巴菲特那麼高,但他同巴菲特一樣,能引領你作出更好的投資和決策,讓你對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1]
巴菲特六項法則一.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
-----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游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
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準----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美國運通
的經濟特許權: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現代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二.現金流量原則 新
建一家製藥廠與收購一家製藥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駕御金錢的能力。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
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帳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
正確三.「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巴菲特對美國股市價格波動的實
證研究(1964-1998) 市場中的《阿干正傳》 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經常犯的六大愚蠢錯誤: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
不是被市場利用。四.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五.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瞭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
風險的五種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劃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概率高時下大賭注。六.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
龜兔賽跑:長期內複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價值投資的內涵:
價值投資理論也被稱為穩固基礎理論,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圍繞「內在價值」的穩固基點上下波動,而內在價值可以用一定方法測定;股票價格長期來看有向
「內在價值」回歸的趨勢;當股票價格低於(高於)內在價值即股票被低估(高估)時,就出現了投資機會。 價值投資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它的內
在價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打個比方,價值投資就是拿五角錢購買一元錢人民幣。 這種投資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
明·格雷厄姆創立,經過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的CEO沃倫·巴菲特的使用和發揚光大,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美國受到推崇。 格雷厄姆
在其代表作《證券分析》中指出:「投資是基於詳盡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他在這裡所說的「投資」就
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有三大基本概念,也是價值投資的基石,即正確的態度、安全邊際和內在價值。 格雷厄姆注重以財務報表和安全邊際
為核心的量化分析,是購買廉價證券的「雪茄煙蒂投資方法」;而另一位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重視企業業務類型和管理能力的質化分析,是關注增長的先驅,他
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方法,是價值投資的一個變種和分支。而巴菲特是集大成者,他把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價值增長投資法,把價值投資帶
進了另一個新階段。巴菲特說:「我現在要比20年前更願意為好的行業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錢。本傾向於單獨地看統計數據。而我越來越看重的,是那些無形的
東西。」正如威廉·拉恩所說「格氏寫了我們所說的《聖經》,而巴菲特寫的是《新約全書》。」;但另有一人也對價值投資作出傳奇般的業績作出了重要貢獻,那
就是查理·芒格。雖然他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遠沒有巴菲特那麼高,但他同巴菲特一樣,能引領你作出更好的投資和決策,讓你對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編輯
本段基本面與傳統價值投資 [3]基本面從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解理為共同擁有的屬性指標這一方面,這個說法不算全面但基本上能概括基本面的主要特徵,按股
票的基本面來講,是指那一些各自都擁有的基本情況的彙總。一般我們所講的基本面分析是指對宏觀經濟面、公司主營業務所處行業、公司業務同行業競爭水平和公
司內部管理水平包括對管理層的考察這諸多方面的分析,數據在這裡充當了最大的分析依據,但往往不能以數據來做最終的投資決策,如果數據可以解決問題,那計
算機早就代替人腦完成基本面分析,事實上除了數據還要包括許許多多無法以數據來衡量的東西,比如商譽、壟斷、管理層人員素質等許多方面難以用數據來表達,
這些方面的東西相對而言就成了分析中比較主觀的成分。比如中國平安向資本市場一開口就要融資1600億,股票分析師除了情緒上的發洩外,就算是理性分析的
人也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太過激進,重要決策太隨意且缺乏論證依據,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管理層對股東負責,公司在市場方面前景看好並且戰鬥意志堅
強積極進取。我個人持第一種看法。 在基本面分析上,最根本的還要算是公司基本面分析,對一家公司基本面分析最重要的還是財務分析,這是一門必修課,如
果單單是對數據的解讀,那三大報表就可以充分說明問題,但實事上遠遠並沒有這麼簡單,以我的經驗總結來看,上市公司多多少少都會在財務報表上耍花招,有些
甚至直接在財務報表上作假,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並修正過來,有些是屬於財務手法這不算違規,有些是故意虛報瞞報,有些是直接作假。比如有些公司為了
追求主營業務收入,會把產品或服務價格壓低,這種毛利率會變得非常低,淨利率有時還會出現負數,這種情況也有可能造成『應收賬款』急劇增加。也有些公司會
了年報好看而把固定資產折舊來點粉飾或為了平均淨利潤增長率而把部分利潤當成遞延收入處理。有些明明主營業務是虧損的,但加上營業外收入可以有很可觀的淨
利潤,這一切的財務手法要通過經驗的累積和知識的學習來慢慢知道怎麼修正它,最有力的還是公司年報,很多財務報表反應不出來的問題會在年報中有充份說明,
特別要注意不太引人注意的附註,有時重大問題只會在角落被蜻蜓點水的提到一下,我們要找的就是這些信息。 一般的基本面分析會從宏觀經濟面開始,然後再
到公司所在行業分析,最後才是公司的分析,我認為宏觀經濟面的分析不用太深入,有個大概的瞭解就可以了,太深入了反而會把你帶向錯誤的深淵,經濟學是現代
一門非常龐大的學科,但你看到過古今中外誰可以準確預測經濟未來的,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在『爭鳴』,但倒是大的方面意見一般都是比較統一的,也
不會有太大的錯誤,但在這些分析裡面要排除『政治任務』的分析意見,行業分析一般指的是對行業景氣度的分析,但我更傾向於分析行業的屬性,比如我喜歡銀行
業,不喜歡高科技業,特別是IT行業,儘管我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對IT行業可以說是深入瞭解,但對一個行業的感情和投資要分開,不要讓感情影響投資決策,
但也有特例的情況如騰訊,以後會有一篇專門討論萬科和騰訊所在的行業並非理想的投資行業但為什麼會成為可投資的特例,這也推出我的另一個觀點,好的公司有
時候可以彌補不好的行業,總體上說基本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對的,但從投資的角度看,我們有必要帶上有色的眼光看待不同的行業。 除了宏觀面和
行業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對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我們不想在這裡詳細討論公司的基本面分析,下一章整章都在談這個話題,但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對公司的基本面分析
之後要自信,對自己的分析結果有提升到信仰的高度,在大跌中買入成為一個很自然的行為而沒有絲毫壓力,就像進賭場買大小一樣,當我知道要開大開小的時候,
理論上可以把整幅身家都壓上去,對很多人來講就差舉債了,但無論全壓還是舉債這都違反我們基本的投資原則,當我完全知道要開大開小的時候,我會下注八分之
一的身家。 基本面分析並沒有定式,可以說是很主觀的,不同的方法分析的側重面也不同,就是因為這樣很多的不同,會造成對同一支股票完全不同的分析結
果,但這並非就一定是壞事,要不每個人都會買好的股票和拋售壞的股票,股票市場報價將會長期合理,這樣我們那來的機會賺大錢。比如我個人經過幾年的觀察,
很喜歡中石油這支股票,儘管巴菲特拋棄它,聲稱他老人家不喜歡週期性行業,但我認為中石油的護城河是超級寬的,敵軍基本沒有任何進攻的機會,它在中國是絕
對壟斷,除了行政力量外它可以隨意控制產品價格,加油站行業雖然對民間開放,但可以說沒人可能發展成可以跟中石油競爭的公司,就算單一小區域興起那麼點風
浪,對巨無霸中石油也是不痛不癢,何況他們還是中石油的下家,當國內成品油與國際原油價格倒掛的時候,由於中石化的煉油能力強從而承擔了更多的『政治任
務』,而中石油背後可供開發的石油資源更為可觀,並且中石油有強大的自由現金流足以應付任何的突發狀況。無論從行業和公司競爭力來說中石油都是很好的可供
投資資產,不過從財務數據上看這幾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這影響了給它高的分數。 傳統的價值投資可以說是在充分的基本面分析之後在合適的價格不管其它任
何因素的買入股票,之後就以股票分紅和資產增值為目的,並沒有什麼賣出的概念,它的目標就是在安全的情況下以合理的價格買入資產。按現在的投資理論聽起這
樣的投資方法來會覺得這樣很死板,確實他是很死板已經不太適應現代投資的理論需要,但它確實是現代價值投資理論的最初雛形,我覺得它已經不適應這個資本市
場的發展而且有更好的投資實踐理論,但對傳統價值投資的瞭解是很有意思的,就像對投機的瞭解一樣對投資有意義一樣。 然而在現代的價值投資理論中,基本
面分析一樣是最重要的,雖然不是投資的唯一,但作用還是舉足輕重絲毫不能敢怠慢,而且可以這麼說:任何提倡基本面在投資中過時的言論,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
偽投資理論,是投資之名干投機之實的託辭。現代的價值投資理論中基本面分析更像『正房』,丈夫可能會有小妾,但永遠替代不了『正房』在家族中的名份。奉勸
各位丈夫,小妾可以有但不能多,家中的大小事務還是得跟『正房』商量,小妾的建議只能姑妄聽之。 價值投資與基本面分析的關係是如此的水乳交融,可以說
沒有基本面分析就無所謂什麼價值投資,它是構成價值投資最基本的基石,或者說價值投資絕大多數的工作就是在做基本面分析,有些人在做投資的時候總是覺得很
無聊,找不到事情可做,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每天都在不停的買賣,他總是受不了買入就別動這樣的做法,其實並非無事可做,只是他沒有找到該做的事,如果有
精力的話可以多多學習,開卷有益總是沒錯的,再慢慢的學習基本面分析,真正進入狀態之後,他會感嘆時間的不夠,對公司的研究是很費時間的一件事。換句話說
想做價值投資並非就很悠閒,只是時間不花在股票上而花在調研公司上,基本面投資與傳統價值投資的討論就是想強調做價值投資的過程就做基本面分析,做基本面
分析就是價值投資的工作。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