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豪氣簽約2720億 校友“蓉”歸故里背後的城市“新生意”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9/1151613.html

每經記者 吳林靜 余蕊均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聚集在一起,他們以“師兄”“師姐”或者“師弟”“師妹”相稱;如果亮出名片,他們又都是千萬級(以上)老總。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標簽——電子科技大學校友。

今天(9月29日),電子科技大學迎來第61個生日,一場名為“‘蓉’歸故里·電子科大日”的活動正式啟幕。而這又不僅僅只是一次尋常的校友返校,“校慶年年都有,而今年有了鮮明的主題”,電子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對眾多企業家校友們表示,“邀請大家回成都創新創業,匯聚校友的力量,融入地方經濟轉型發展,支持成都的新經濟發展。”

“蓉”歸故里背後傳遞的是成都希望借助高校力量推動城市發展的決心,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活動現場所說,只有大學的知名度越高,城市的知名度才能越高;只有大學的創新能力越強,城市的創新能力才能越強;只有大學培養更多的一流人才,城市才能留住更多一流人才。

範銳平呼籲:“希望廣大的成電校友,無論身處何方,也不忘母校,融入這座朝夕相伴過的城市,發揮自己的資本源、技術源、信息源和人才源的優勢,多種方式為城市發展獻計獻策,將事業的根基奠定在成都。”

親愛的校友,歡迎歸來。

連接校友力量

去年的9月28日,電子科大甲子校慶前一天,一位神秘校友向母校捐贈600萬元。時隔一年,歷史重演。

就在昨天,電子科大61周年校慶前一天,又有一位神秘校友送上“大禮”,計劃新建一座占地面積約7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6萬平方米,價值超3億元的建築。

“資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傾註了心血,傾註了對學校深厚的感情。”該名校友的恩師、捐建方代表電子科大教授李智淵評價說。據了解,這位校友去年還捐贈了300萬元成立基金,以支持學校發展和師弟師妹們成長。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電子信息高等學府,電子科技大學經過一個甲子的努力建設,已然完整覆蓋了整個電子類學科,成為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研究型大學。李言榮提到,根據去年60周年校慶的統計,有130多位校友擔任上市公司高層,身價合計2萬億。

在今日舉行的“‘蓉’歸故里·電子科大日”上,校友王東升表示,京東方將在電子科大建立一所聯合研究院,將新型顯示產業繼續往成都轉移;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子學更喊出:“我要回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在電子科技大學校友返校日活動期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新尚集團等企業分別與成都市相關區縣簽署了一系列投資協議。統計顯示,本次活動日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達到2720.3億元。

不難想象,這會是源源不斷的“校友力”。而同為川內知名高校,四川大學的校友力量同樣不容小覷。

也是9月28日,在四川大學發展戰略國際咨詢理事會第一屆第二次會議上,川大校長謝和平在做主題報告時不忘向理事們介紹傑出校友的貢獻。

“我們傑出校友、北京東土科技公司董事長李平先生捐資1億元,組建了中國首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建立了川大東土教育基金,設立東土講席教授……”

記者註意到,基於這一研究院,四川大學能夠充分依托自身先進制造相關學科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資源優勢,開展最新研究。

謝和平早前曾表示,目前全世界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研究和技術研究都剛剛起步,世界各國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並沒有形成成熟的技術路線,誰搶占了先機就搶占了戰略制高點和未來話語權。

當然,如果把捐款看作是校友最直觀的情感表達,出資無疑是對學校發展的巨大支持。值得註意的是,從目前看來,一種新的校友“回歸”方式正在成為“主流”。

記者在“‘蓉’歸故里·電子科大日”活動現場收到一封發給校友的“共建產業科技公園倡議書”。文中提到,成都將以電子科大為核心,科學規劃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大力培育新經濟,加快為全市樹立標桿提供示範;電子科大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制定了“一校一帶”行動計劃,提出以“電子信息+”為創新引擎,“產業科技公園”的藍圖躍然紙上。

“母校已搭好平臺,邀請校友積極參與、共建共享。”倡議書如是說。

“‘蓉’歸故里·電子科大日”活動現場

校友,在多數人的眼里,被視為反哺母校的一種資源,但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這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校友,這個團體原本帶著母校深深的烙印,但它更多的價值逐漸被學校所在的城市、區域所重視。“校友經濟”,不僅僅意味著資金,更有智慧、成果、人才等各類要素需要正在與城市建立一種“共生共榮”的關系。

環顧國際經驗,英國諾丁漢大學以“城市建於智慧”作為辦學理念,內在涵義即“大學是城市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而這一理念的巔峰代表則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它與矽谷的互動成為科技創新界的佳話。

28日,來到四川的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校長Barbara R. Snyder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生物醫藥領域,學校與當地醫院有很多合作,覆蓋基礎醫學到臨床應用,還在當地成立了相當數量的初創公司,“我相信我們學校能夠對區域經濟做出一定的貢獻。”事實也證明,生物技術和產品成為美國俄亥俄州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城市牽手新“資智”

有沒有想過,一座城市與其他城市相比,它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是怎麽形成的,它的產業發展是否能尋到源頭所在?

教育和資源稟賦是至關重要的兩個源頭,有什麽樣的教育體系就會培養什麽樣的優秀人才,有什麽樣的優秀人才就能創造什麽樣的科技成果、發展成果。

以成都為例,2016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2萬億元,其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4800億元,增長3.5%,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等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若將成都的重點產業與教育資源連線,就會發現,成都現在位居前列、增勢迅猛的幾大產業背後,站著當地“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的身影,正是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優勢學科以及優秀校友的支撐,助推著成都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與此同時,城市也為校友的發揮與發展提供了平臺與機遇。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也正是高校的資源與地方政府、地方企業形成了有效連接,學校的科研優勢得以轉化為企業的創新優勢,進而轉化為城市的競爭優勢。

電子科技大學有130多位校友擔任上市公司高層,身價合計2萬億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文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對於城市而言,強調本土培養的學生回流是很重要的,也是一座城市最熟悉的人才資源,城市從校友資源入手招引新的“資智”完全沒有問題。對於學子而言,“如果衡量兩個城市,會有一個天然的情感傾斜,感情成為選擇落地城市的考量之一,這是一定的。”

理性和感性的雙重紐帶成為校友力量與城市發展彼此需要、相互促進的基礎。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與地方主政者逐漸意識到校友與城市牽手的重要性。

從“蓉”歸故里說開,不難看出,成都正視並挖掘校友經濟,積極構建合作新途徑、新機制,將高校創新資源充分轉化為城市發展動能,讓校地企緊密合作,達到1+1+1>3的效果。

在9月初的一場關於新經濟的調研會上,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李言榮提到,成都正構建新經濟的體系結構,將電子信息加到各行各業上去,而電子科大的校友,一直以來在IT經濟展現表現突出,學校希望充分發揮校友資源,在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腦信息等方面體現優勢,學校正在鼓勵和政策引導更多的校友、團隊主動融入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與成都形成“並跑”之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