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4 Aug 2008 - 現在強勢不代表永遠強勢!主題銷售之毒害!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8/08/14-aug-2008.html
股價持續下挫並屢挫新低,去年市場吹捧的神話逐一被擊破!中國地產股倒下,分析員、報紙雜誌專欄及財經演員叫大家轉買中國基建股;到中國基建股倒 下,他們又叫大家轉買中國資源股;接着相同的故事還發生在中國航運股、中國內需股、中國醫藥股......到最近連中國銀行股也告倒下!

因 市場資金匱乏及擔心經濟下滑,市場正進行着逐個產業估值被調低的過程,這個過程於過往大跌市亦曾發生,有經驗的投資者理應清楚知道,現在股價強勢不代表永 遠強勢,信心崩潰時多好的業績、多美好的故事亦是徒然!但那些分析員、報紙雜誌專欄作家及財經演員卻叫大家於某個行業股票輸了錢便將資金調往較強勢、PE 仍企得住的行業,輪到此行業股票股價下挫,又叫你將資金調往另一股價還強勢的行業股票,循環再循環,就算每次乖乖止蝕,資金也會少了一大截!

今 天報紙,報導俄羅斯股市於半個月跌了22%,今年5月突破一年新高,於全球股市大挫下可算獨善其身,但急挫下上月已跌破一年新低!相似的例子還有巴西股 市、新興市場、台灣股市、商品甚至最近較熱門的抗通脹債券(TIPS)等。上述這些就是分析員、報紙雜誌專欄作家及財經演員於過往半年於不同時間推介大家 買入的東西,原因就是強勢及可獨善其身!但是,結果是否這樣?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為什麼分析員、報紙雜誌專欄作家及財經演員會作出這些推介?原因可能包括

- 他們真的以為幫到投資者
- 他們的工作就是不斷出報告、寫專欄、上電視......他們不做這些,那會有公司出糧給他們!為「做」而做,結果通常不理想
- 他們要投資者不斷買賣,才能幫公司賣到基金,收到佣金

聽有利益衝突的人給你的意見時,請先想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

海螺水泥偷卖同行股 郭文叁倒腾14亿作壁上观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24/0649554263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

華置勁蝕15億大劉收息14億


2009-03-17  AppleDaily





【本 報訊】華人置業(127)出售證券投資獲利36億元,但因投資物業重估減值75億元,昨公佈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虧損14.9億元,撇除投資物業重估減 值,實賺44.5億元增長63%,每股盈利2元。末期息1仙,另派特別息99仙,共派息1元,持股69%、人稱「大劉」的劉鑾雄收息14.18億元。記 者:高淑嫻

股東收息其實是人之常情,但按聯交所資料,劉鑾雄自去年11月底至今年1月中,合共斥資11.5億元,18度增持華置,12 月增持得最頻密,有13次,其中一次,就是向英國兒童基金(TCI)一次過以10.4億元買回8.3%或1.73億股。劉鑾雄今次收息逾14億元,已經彌 補到他連番增持華置的成本。

彌補大劉連番增持成本

其實,當華置1月公佈,已於去年底悉售證券投資組合獲利逾36億元後,證券 界便估計,華置可能派高息或派發特別股息。劉鑾雄兒子、華置非執行董事劉鳴煒昨表示,今次派息應是歷來最多的,派高息不是因為劉鑾雄「等錢使」,公司亦只 是於最近數周才開始考慮派特別股息。他解釋,華置去年底手持現金104億元,派息後,仍坐擁80億元,遠多於業務發展所需;與其把現金放於銀行收取微薄的 利息收入,不如派予股東。雖然公司在業績報告中指,如日後有融資困難可能供股,但劉鳴煒澄清,今年需要供股的可能性非常低。

劉鳴煒:供股機會微

除 了大股東增持外,華置去年亦斥資22.9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等於每股1.027元。被問到今年會否繼續回購,劉鳴煒說,要視乎市況而定;會否重提私有 化,則暫時無定論,考慮因素多。業務方面,華置去年租金收入增25%至8.8億元,零售及寫字樓部份分別升22%及32%,主因寫字樓續租租金提高,新港 中心與皇室大廈一期翻新工程07年第三季完成,去年提供全年貢獻。劉鳴煒坦言,經濟轉差,今年租金有下調壓力,惟旗下投資物業位置理想,減租壓力較細。雖 然華置早前減價三成推售灣仔York Place,但劉鳴煒強調,樓價再跌空間有限。他對中港樓市有信心,表明坐擁巨資,遇有合適機會,未來6至12個月將買地,另亦考慮入市買股票。

華人置業08年業績概況

營 業額金額:12.65億元變幅:-71.8%投資收入淨額金額:39.96億元變幅:+185.6%投資物業重估減值金額:(74.68億元)變幅:增值 轉減值虧損金額:(14.94億元)變幅:盈轉虧每股虧損金額:(0.67元)變幅:盈轉虧撇除投資物業重估的實際純利金額:44.5億元變 幅:+62.8%每股實際盈利金額:2元變幅:+66.7%撇除投資物業重估及投資收益的純利金額:7.6億元變幅:-50.5%末期息金額:1仙變 幅:-95.6%特別息金額:99仙變幅:不適用

劉鑾雄增持華置情況*

2008年11月(2次)股數:152.8萬股涉 資:863.8萬元2008年12月(13次)股數:1.82億股涉資:11.1億元2009年1月6日股數:119.7萬股涉資:1123.5萬元 2009年1月5日股數:96.3萬股涉資:904.1萬元2009年1月16日股數:73.4萬股涉資:683.8萬元總數股數:1.87億股涉 資:11.46億元*去年11月至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0

龙湖债市筹资14亿“不差钱”暂缓上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6/20090506031410121.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去年10月后,在港上市的大部分内地房企股价大跌。对龙湖来说,本次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要优于现在就赴香港上市。

        金科、隆鑫等重庆房地产业排名居前的房地产企业,目前正在为借壳上市而不断努力。早在2007年就曾计划登陆H股的老大龙湖地产却放慢了上市的步伐。

        5月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及承销团成员设置的营业网点公开发行总金额14亿元的公司债,规模已与一些上市公司IPO的规模相当。这也是内地民营非上市房地产企业首次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业内预计,在本次债券融资之后,龙湖于去年高价购买的被普遍认为有可能亏损的青城山大田项目,将会在市场较好的时候推出销售。与此同时,龙湖也将延缓上市节奏,推迟上市时间表。

发债意味近期不会考虑上市

        对龙湖来说,本次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要远远优于现在就赴香港上市。自从去年10月在港上市的大部分内地房企股价跌破净资产价值后,内地房企股价折让幅度一度曾较净资产价值折让72%,目前股价虽有所回涨,但仍然低于净资产价值。

        而截至目前,龙湖仍然有100多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而在本次发行14亿元公司债券后,手握充足现金的龙湖地产将不再急迫地等待上市。龙湖地产的新闻发言人顾伟透露,至少在最近这个阶段内不会考虑上市。

        不过,他否认目前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是为了解决公司的流动资金需要。顾伟称,本次发行债券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此前,龙湖也曾尝试过信托融资,还与其他大开发商有过项目开发的合作,并且也获得过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事实上,龙湖的融资方式并不只是通过各种信贷融资,龙湖在今年一季度曾经大力促销,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现金来支持项目开发。根据此前龙湖发布的销售数据,龙湖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是35.3亿元,而去年全年的销售额也只有115亿元。

高价拿地项目将择机推出

        根据龙湖的发债公告,本次发债的14亿元中,除了2.8亿元将被用于龙湖集团总部的运营外,其他11.2亿元,将被投入到龙湖的三个项目中,分别是青城山大田项目一期、陈家馆危旧房片区改造项目以及礼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其中,一直被集团期望能够带来大量现金流的青城山项目,因为地震不得不一再推迟上市期。

        2007年9月,为了成功在香港上市,龙湖孤注一掷,付出超过7.66亿元的土地成本,获得了总面积达315.75亩的青城山下三毗连地块,准备开发高档别墅产品。

        按当时的价格计算,龙湖拿地的楼面地价已达到了近7300元/平方米,加上建安成本、景观环境成本等,该产品的价格将在12000元/平 方米以上。但受地震影响,龙湖被迫推迟了这个项目的上市时间表。当时就有人称,因为这一项目的推迟,龙湖在成都遭遇了一定的资金压力。

        对于上述猜测,顾伟予以否认。不过,他承认青城山的项目将会推迟上市。根据公告,龙湖的上述债券融资计划时间跨度长达7年。7年时间,显然可以让龙湖选择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有利的价格将青城山项目推出销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61

龙湖债市筹资14亿“不差钱”暂缓上市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506/20090506031410121.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去年10月后,在港上市的大部分内地房企股价大跌。对龙湖来说,本次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要优于现在就赴香港上市。

        金科、隆鑫等重庆房地产业排名居前的房地产企业,目前正在为借壳上市而不断努力。早在2007年就曾计划登陆H股的老大龙湖地产却放慢了上市的步伐。

        5月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及承销团成员设置的营业网点公开发行总金额14亿元的公司债,规模已与一些上市公司IPO的规模相当。这也是内地民营非上市房地产企业首次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业内预计,在本次债券融资之后,龙湖于去年高价购买的被普遍认为有可能亏损的青城山大田项目,将会在市场较好的时候推出销售。与此同时,龙湖也将延缓上市节奏,推迟上市时间表。

发债意味近期不会考虑上市

        对龙湖来说,本次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要远远优于现在就赴香港上市。自从去年10月在港上市的大部分内地房企股价跌破净资产价值后,内地房企股价折让幅度一度曾较净资产价值折让72%,目前股价虽有所回涨,但仍然低于净资产价值。

        而截至目前,龙湖仍然有100多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而在本次发行14亿元公司债券后,手握充足现金的龙湖地产将不再急迫地等待上市。龙湖地产的新闻发言人顾伟透露,至少在最近这个阶段内不会考虑上市。

        不过,他否认目前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是为了解决公司的流动资金需要。顾伟称,本次发行债券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此前,龙湖也曾尝试过信托融资,还与其他大开发商有过项目开发的合作,并且也获得过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事实上,龙湖的融资方式并不只是通过各种信贷融资,龙湖在今年一季度曾经大力促销,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现金来支持项目开发。根据此前龙湖发布的销售数据,龙湖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是35.3亿元,而去年全年的销售额也只有115亿元。

高价拿地项目将择机推出

        根据龙湖的发债公告,本次发债的14亿元中,除了2.8亿元将被用于龙湖集团总部的运营外,其他11.2亿元,将被投入到龙湖的三个项目中,分别是青城山大田项目一期、陈家馆危旧房片区改造项目以及礼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其中,一直被集团期望能够带来大量现金流的青城山项目,因为地震不得不一再推迟上市期。

        2007年9月,为了成功在香港上市,龙湖孤注一掷,付出超过7.66亿元的土地成本,获得了总面积达315.75亩的青城山下三毗连地块,准备开发高档别墅产品。

        按当时的价格计算,龙湖拿地的楼面地价已达到了近7300元/平方米,加上建安成本、景观环境成本等,该产品的价格将在12000元/平 方米以上。但受地震影响,龙湖被迫推迟了这个项目的上市时间表。当时就有人称,因为这一项目的推迟,龙湖在成都遭遇了一定的资金压力。

        对于上述猜测,顾伟予以否认。不过,他承认青城山的项目将会推迟上市。根据公告,龙湖的上述债券融资计划时间跨度长达7年。7年时间,显然可以让龙湖选择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有利的价格将青城山项目推出销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4

邹锡昌“收租还债”?广州中华广场一租14年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05/20090805024053141.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一直身陷“负债门”的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盛集团)董事局主席邹锡昌近日 终于可以舒展眉头,欠高盛的那笔债务终于有了着落。广东海印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海印股份)昨天宣布,将以每年1.3亿余元的价格整租 邹锡昌旗下物业——广州中华广场。

海印整租中华广场

        由于当年酝酿昌盛集团赴香港上市,邹锡昌分别向高盛、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贷款融资,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上市搁浅后。这两笔贷款成了邹锡昌心头的“疮疤”。

        而 此次海印股份以1.3亿元/年的价格整租中华广场,为邹锡昌解了燃眉之急。海印股份昨天公告称,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方式,与广州兴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兴盛地产)签署了《中华广场合作经营合同》。本次合作时间从2009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前两年,海印股份每月向兴盛地产支付合 作经营费1100万元,第三年开始,这项费用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按3.25%的比例递增。

        记者初步估算,在合作前两年,海印股份将向兴盛地产支付1.3亿元/年的费用。此后将按照3.25%比例递增计算。

        据悉,兴盛地产是邹锡昌昌盛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中华广场由其开发完成,邹锡昌拥有该广场物业总面积达5.83万平方米。

清偿债务走出困境

        面对即将到期的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6亿多元贷款,邹锡昌不得不忍痛割爱,以6.4亿元的价格将其广东中山“地王“项目折让给中国奥园。

        而与高盛的”对赌协议“——一笔高达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的还本付息债务,日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邹锡昌将通过引入内资方式解决。

        目前中华广场运营成熟,开业至今9年,仍保持100%的出租率和租金收缴率。由于地处广州繁华地段,其每年的租金增长率在5%左右。目前中华广场每年稳定租金收益约1.1亿元,年利润达3300万元。

        据悉,海印股份在广州的商业地产项目做得不错,一直觊觎邹锡昌手上优质的中华广场物业。今年4月28日发公告,拟收购由广州兴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产权或权益的广州市较场西路23号裙楼商业物业项目,也即中华广场物业。

        此次每年1.3亿元的租金,业内人士认为其将面临一定的租金压力,但对于邹锡昌来说,这笔长达14年的投资合作,可大大缓解他的现金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58

響起警號-中國綠色食品(904)(補充@2009/9/14)


謝akao兄提供原因。


繼利郎(1234)、博智國際藥業後(1149),又來一隻福建股-中國綠色食品(904)


這家公司正如超大現代(682)一樣,都是一隻福建農業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231/LTN20031231035_C.htm


業務概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231/00904/CWP112.pdf

據稱其經營模式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157


中國綠色(簡稱中綠)與超大是兩間完全不同的公司,超大的規模優勢很明顯是上游的部分較多,中綠則以加工等中下游的部分較多,拓展品牌的價值效益會逐步在長綫裏顯現。」這是與記者同行的機構投資者參觀過後給予的評價。

記 者參觀中綠基地,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其琳瑯滿目的產品陳列室,從飲品、即食麵、零食及糧食品一應俱全,活像個小超市。原來除了「嘜嘜果果」(中 綠零 售新試點)的零食產品為向外購置外,其餘都是中綠的品牌產品。盡管品牌食品佔中綠的營業額僅34%,餘下為新鮮農產品28%,加工食品38%,但品牌發展 卻是中綠的長遠目標。

「中國是世界工廠,企業賣的是產品,消費賣的是品牌,品牌的背後是文化,文化的背後是價值,無限的資產。」中綠主席孫少鋒銳意打造的全程綠色,是從種植、加工,到拓展高附加值的一條龍發展,並強調這是公司成立10年調整出的理念。

扶農政策引來新競爭者

盡 管本港上市的內地農業股不多,但在內地務農者數以億計,由於近年中央扶農政策,亦引來一批新的競爭者,當中亦有部分是較有規模的,面對競爭情況加 劇, 孫少鋒卻笑言:「主流農業是很難說了,但在內地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不多,我們的獨特性在於產品的差異化、特色化,只有這樣才能從紅海中找出藍海。」

「每個企業都有他們的捷徑,這很難模仿的,一如茶料飲品,我們贏不過康師傅和統一,但玉米飲料(中綠的主打飲料)卻不同。」即使如方便麵,中綠亦以非油炸的玉米麵,避開與龍頭企業正面交鋒。中綠管理層更強調,集團的市場目標主要針對中高檔消費群。

雖 然很多農業股的管理層均指出,「不管經濟好壞,基本食物總得要吃。」不過,世紀金融海嘯下,企業發展多少亦會受到制約,如早前管理層指出,為了保 留現 金,會先暫停山東方便麵項目。此外,在產品結構方面,如農產品價格下跌,中綠將降低新鮮農產品的比重,而增加毛利較高的加工產品,包括水煮、速凍、醃製及 罐頭產品等。

「目前企業應該要做好3大準備:一要作出決策,處理業務如何保持足夠的現金流;二在生產加工方面,如現金流夠,則要學會控制成本;最後伺機發掘能配合業務發展方向的低成本投資機會,例如再次增加土地資源及提升品牌等。」孫少鋒表示。

...................

擇善而「栽」

中綠有栽種紫蘇葉銷往日本,主要用作壽司或拌菜,售價平均為一片1日圓,高峰期產量可達1至1.5億片。中綠同樣是利用季節反差,看準每年10月至明年4月,東亞或歐洲地區因天氣關係,把反季節的農作物售往日本以賺取較高毛利(08年度整體毛利率高達53%)。

中 綠10大出口客戶中,日本約佔七成,其餘為德國、比利時及台灣等,形式是先接單後種植,規模較小的客戶通常要先付成本的兩至三成,收貨後兩星期內 須清 繳尾數。因此,管理層強調,公司很少出現應收帳問題。中綠於內地的種植基地遍布40個,總面積達7.9萬畝,每年種植量為32.4萬噸。對於量與毛利的取 捨,孫少鋒指出:「這兩者有一定的關係,企業銷售的產品需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搶佔渠道,這樣品牌的價值才能彰顯,毛利才能提高。這時如果我們捨棄一點毛利, 用量提升品牌,則明年又可迎來機會,所以量與毛利,必需要根據戰略而定。」

至於看好的文章,可以試試利用首頁中湯財文庫的搜尋功能來看一看吧。

又記得信報孔少林的2006年的一篇文章如下:


想升呀,借錢啦!

  有一些股份不論表面上如何吸引,身邊朋友高呼「明益你」,他日股價果真急升,我也不會羡慕,因為我膽小。約二個月前,多位「演技派」財經演員和相識的「全職炒手」分別力捧中國綠色(904),它的股價果然在一個月內急升逾五成,一切發生得似乎自自然然。


 

 

  農產品這門生意入行門檻不高,多間上市農產品公司股份利潤出奇地持續高企,一直是股壇解不開的謎;中國綠色也不例外,最近期業績顯示,純利率高達42%。請不要懷疑盈利的真實性,中國綠色現金流強勁,做生意不單有現金收,回收期亦快得驚人:一年做五億元生意,應收賬僅一千萬元,平均數期約一星期,略遜於便利店。


  一門業績年年有增長、做十元淨賺四元、有真金白銀落袋的生意,市盈率為何只得六倍?這正是中國綠色在今年1月時候的處境。


 

 

  中期業績報告截至去年10月底,中國綠色持現金五億元,無債,無特別大型資本性支出,表面看全無集資需要;可是在去年11月,中國綠色配股集資一億五千萬元。今年1月底,中國綠色向高盛發行三億三千萬元的五年期可換股債券,息率2.125%,換股價二元六角五點五仙;當時中國綠色股價是二元六角五仙。發行可換股債券後,中國綠色持現金達十億元。一間公司表面來看大把錢賺,沒有現金回籠壓力,沒有大型投資項目,為何要一次又一次集資?


  答案很快揭盅。高盛購入可換股債券消息傳出,中國綠色股價急升至三元七角七點五仙,高盛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行使換股權套現八千多萬元。中國綠色現價三元五角,較高盛持可換股債券行使價二元六角五點五仙,仍存有龐大空間,相信日後將陸續套現。原來今時今日,上市公司想搞活股份表現,途徑是借錢。


-------------------------------------------------


在2009年9月7日,南華早報報導該公司兄弟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Radiance Group Limited 出現了財務困難。

據稱,中國綠色(904)主席孫江榕控制的Thumb China是以Sino-Environment Tech(中華環保科技集團)的56%股份來抵押,向Stark Investment 借了1.2億坡元,以作一項100億人民幣的房地產投資。


但Thumb China聲稱因金融風暴的影響無力償款,故違反和Stark Investment的借款協定,所以Stark Invesment 陸續出售股份還債。


此外,Thumb亦控制一家亦在新加坡的、且從事線路板製造業務的上市公司Radiance Group Limited(建光集團)。


從其在新加坡的公告可見,中華環保已經延遲公佈業績,上市數年間亦多次換財務主管及董事。另外建光集團亦有這情況。


從其2008年帳上可見,正如上星期日的福建股博智藥業,中華環保亦是借款突然劇增,獲利又是突然減少,變成虧損。


而建光集團的帳上則無異樣。


至於中國綠色來說,則盈利稍降,現金減少,但足夠償債。


另消失的大部分現金都流入一「長期預付款」項上,但無附註,年報並沒說明為何此數會劇增,可能被缺水的大股東挪用了。


據akao兄引述花旗的報告指出,是因為要保障生產能力,所以要預付福建的農地的20年租金,致長期預付款劇增。管理層預期下年開支會降低至1.49億人民幣。


回頭一想,那些農田要一年要4,000萬租金,那可以租多少畝呢?


看看這單法院新聞: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83997&k_title=%E4%BA%91%E9%9C%84%E5%8E%BF&k_content=%E4%BA%91%E9%9C%84%E5%8E%BF&k_author=


 2007年1月20日,龙海市某镇的林某在云霄县东厦镇佳洲村向55名农民承包150亩的田地用于蔬菜种植,并与农民们商量好承包期限为1年,租金每亩每年250元,1年后按时支付田租并归还田地。

    2008 年1月20日下午,当佳洲村村长代表55名农民向林某领田地租金时,林某以蔬菜还未收成为由,拒绝按期支付150亩农田37500元的租金,并表示要延长 租期1个月。21日上午,55名农民集体到林某承包的田地讨要租金,林某又以种种理由推托,双方陷入了僵局。此时,部分农民气愤地提出要将林某种植的蔬菜 全部铲除,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以這段東西來說,以1畝250元計算,是16萬畝。


16萬畝有多大? 有1.3個香港島這樣大。


安排人力已經非常困難,況且建設、種植計劃,完全無提及,那如何產生效益呢?所以這個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派息減少,且和股價不成比例,可見財務略有問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4/LTN20090824226_C.pdf
---------------------------------------------------------------------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042

In turn, legal action was under way or being prepared by Sun Jiangrong or against Stark in Hong Kong, on the mainland and in Singapore, Sun Jiangrong told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In addition to obtaining an order to freeze his assets, Stark had sold his shares. "This caused me losses. Stark's behaviour was excessive," Sun Jiangrong alleged.


The background to the current legal tussle dates back to 2007 when Stark extended a S$120 million (HK$647.29 million) loan to Thumb China Holdings Group, a British Virgin Islands (BVI) company wholly owned by Sun Jiangrong.

As security for this loan, Thumb pledged its 56 per cent stake in Sino-Environment Tech Group, a Singapore-listed waste management firm.


Thumb defaulted on the loan in February and Stark subsequently sold the pledged Sino-Environment shares, from which it recovered part of the loan.

Radiance is a Singapore-listed electronic product manufacturer majority-owned by Thumb.

Hong Kong records show Sun Shaofeng wholly owns Hero Key, of which he is the sole director.
Sun Shaofeng also owns 45.88 per cent of China Green, a Hong Kong-listed agricultural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Fujian province whose market capitalisation is HK$7 billion.

Sun Shaofeng is ranked No 272 on Forbes' 2008 list of the 400 richest Chinese, with an estimated net worth of US$240 million.

A Singapore court order obtained on August 24 forbids Thumb and Hero from transferring Thumb's Radiance shares to Hero or any other party, according to the Radiance announcement.

Stark alleged that Thumb had breached clear contractual restrictions against further borrowings and created security over its assets, when Thumb pledged its 52.41 per cent stake in Radiance to Hero as security for a purported loan from Hero.


Stark also alleged that Sun Shaofeng was aware of the terms of the investment company's loan to his brother, and had unlawfully conspired with his brother to breach the terms of the loan.

Sun Jiangrong replied that the transaction between Hero and Thumb was a normal one, and that Stark's allegations were not entirely correct.

"This case doesn't really concern Sun Shaofeng much. Matters are not yet totally clear," said Sun Jiangrong.

When asked, Sun Jiangrong declined to give contact details of his brother. Efforts to reach Sun Shaofeng for his comment were not successful.

Claims against Sun Jiangrong and his related companies are also being brought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ourts, which led on June 5 to the Hong Kong High Court granting an injunction against Sun Jiangrong disposing of his worldwide assets.

The claims stem from additional security that Sun Jiangrong procured for the Stark loan in the form of a pledge over shares of a Hong Kong company, Top One International (China) Property Group.

Previously, Top One International owned a Chinese property company, Chongqing Dading Property, which owned properties on the mainland valued at 10 billion yuan, according to a recent Sino-Environment announcement.

Despite restrictions in the security agreements against Top One International and Sun Jiangrong personally, Top One International had transferred to Chongqing Dading a Hong Kong company wholly owned by Sun Jiangrong, Top One Property Group.

Top One Property in turn tried unsuccessfully to transfer Chongqing Dading to a Chinese company majority-owned by Sun Jiangrong's brother-in-law, Sun Jing Sheng.


To protect the value of its security over Top One, Stark obtained a Hong Kong court order in May prohibiting Sun Jiangrong from dealing in the Chongqing Dading shares and subsequently obtained an order in mainland courts which froze the shares.

Two executives of international turnaround and restructuring firm Ferrier Hodgson, John Batchelor and Roderick Sutton, were appointed receivers of the shares of Top One on April 29 and Top One Property on May 22.

違約公告:


http://sinoenvironment.listedcompany.com/newsroom/20090305_215424_Y62_A998260ABBBDE6D64825756D0000F3C0.1.pdf


中華環保科技網頁:


http://www.sino-env.com/


建光集團網頁:


http://www.radiance-sin.com.sg/


其後,公司出公告稱中國綠色集團未受影響。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0/LTN20090910354_C.pdf


董事會由孫先生告知此司法訴訟,並在此澄清如下:
1. 本公司並未以任何方式涉及以上司法訴訟中,且此司法訴訟並未對本公司的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及


2. 健雄與本公司分別為兩家互不相關聯的法律實體。健雄並非本公司之附屬公司或股東,健雄與本公司並無任何形式之業務往來。


孫先生已知會本公司此司法訴訟並不會對其個人財務狀況或其在本公司的股權造成任何不利影響。且健雄已委任代表律師全力應訴此次於新加坡的司法訴訟。


-----------------


雖然看到這公告,但我也不能安心。


因為,我又想起福建兩兄弟組合同樣出現在中國包裝集團(572,前展鴻控股)及第一天然(1076),而其情況亦相同,當第一天然出問題時,中國包裝聲稱無問題,但是其後一樣玩完,這次是否會案件重演呢。


所以連利郎的評級,亦需一併下降,至即抽即拋吧。

又再奉勸各位民營企業的老總,企業上市不是你們私幫生意的起始,是你上市企業的起始,如果自己的私幫生意大失敗,你的帝國只會全部崩解。

所以做老總一定要先克制欲望,把根基一步一步打好,專注搞好上市公司。不然的話,只會毀滅你的企業和你自己。

第一天然出問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9/LTN20081219007_C.pdf


中國包裝出公告澄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8/LTN20081218068_C.pdf

大廢柴兄對第一天然研究: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6446


大廢柴兄對中國包裝研究: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6629

中國包裝下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30/LTN2009043065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0/LTN20090710087_C.pdf


第一天然現時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1/LTN2009073158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7/LTN20090827559_C.pdf

對中國包裝及第一天然的新聞: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4%B8%AD%E5%9C%8B%E5%8C%85%E8%A3%9D&Submit=%E6%90%9C%E5%B0%8B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7%AC%AC%E4%B8%80%E5%A4%A9%E7%84%B6&Submit=%E6%90%9C%E5%B0%8B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0829/192042670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5

嘉盛控股两月暴涨14倍 转攻新能源引李嘉诚入股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7/20100127043221126.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随着低碳经济备受关注,与新能源概念有关的个股在资本市场中的人气也逐渐升温。此前主营证券投资及证券经纪服务等业务的港股上市公司嘉盛控股(00729,HK)日前也完成了向新能源业务发展的转型。

        嘉盛控股1月26日早间宣布,共斥资约27.5亿港元,收购主营锂电池业务的中聚雷天的股权。同时,“超人”李嘉诚斥资2.92亿港元入 股嘉盛控股。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嘉盛控股股价“扶摇而上”,从去年11月27日的0.1港元上涨至目前的1.46港元,暴涨近14倍。

成功购得电池业务

        嘉盛控股1月26日宣布,将以总计27.5亿港元的代价,收购UnionGraceHoldingsLimited的全部权益,该目标公司持有中聚雷天的全部股权。

        据了解,27.5亿港元中约有1亿港元为现金支付,有1.57亿港元按以每股0.2港元的价格发行7.84亿股代价股支付,另外的 24.93亿港元则将以发行可换股债券的形式支付。该笔可换股债券的行使价为每股0.2港元,若悉数行使的话,可兑换股数为124.66亿股。而代价股发 行价以及换股债行使价均较嘉盛股份停牌前收市价每股0.9港元折让了77.78%。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嘉盛控股新购入的该电池业务资产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中聚雷天将拥有一项使用生产、推广、分销及销售电池产品及其所有有关改良所必需的独家权利,并已于2010年1月18日签署了相关的专利许可契约。

        嘉盛控股计划在交易完成后两年内,兴建自有生产设施,建造成本估计为1.7亿港元,耗时约6~9个月。在相关工程竣工后,中聚雷天的生产 设施年产能预计将为2.4亿安培小时。嘉盛控股同时表示,保证目标集团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12个月实际利润将不会低于1.5亿元。

        另外,在交易完成后,其中两名卖方钟馨稼及苗振国将获委任,在嘉盛控股担任执行董事的职位。资料显示,钟馨稼是中聚雷天的创办人,他也是香港著名的发明家之一,在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发明专利,并且是雷天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明人。

获李嘉诚2.9亿港元入股

        成功转型为新能源概念的嘉盛控股,1月26日复牌后股价飙升,在当天港股市场表现异常突出。该股全天涨幅高达62.222%,报收 1.46港元。成交量及成交金额增长也十分迅速,全天成交量高达4.81亿股,成交金额为6.61亿港元。事实上,嘉盛股份的转型利好在两个月以前就开始 在股价上表现出来。过去该股长期在0.1港元附近徘徊,但自2009年12月份起,该股就进入了一个上升趋势,据统计该股两个月以来的累积涨幅,已经超过 了13倍。

        另一方面,该公司也受到了亚洲富豪李嘉诚的看好。嘉盛控股1月26日宣布,已向李嘉诚以每股0.73港元的价格,配售4亿股公司股份,以 此共集资2.92亿港元。据了解,配售价格较该股停牌前收市价0.9港元折让18.9%,股份总额占嘉盛控股现有股本的约21.7%以及扩大后股本的约 15.3%。

        嘉盛控股表示,向李嘉诚配售股份的所得净额2.905亿港元中,有1亿港元用作偿付上述收购案的部分代价,另外的1.905亿则用作支付中聚雷天兴建电池产品生产设施的建筑费用及公司的一般营运资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2

并购沃尔沃 吉利账面赢利14亿美元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4875.html

多人担心吉利买了沃尔沃后,重走福特汽车的老路,亏损不停。今天,我要给大家算一笔账,至少说明到目前来说,这笔买卖还不赖。
沃尔沃目前资产15亿美元,它2009年亏损了6.53亿美元,按道理,这个公司不到2年半的工夫就能把自己全部“赔”完了。不过,净资产没有算知 识产权的费用,没有算品牌的价值,没有算经销商的网络。

3月30日夜里,李书福对媒体记者算了一笔账。福特收购沃尔沃后,每年投资研发的费用是10亿美元,10多年下来有100亿美元。沃尔沃在被福特收 购前的75年历史中积攒的知识产权投入总计100亿美元。粗略匡算,沃尔沃的知识产权投入达200亿美元,即便投入产出比是20比1,那么知识产权的价值 也有10亿美元。

这个价值,从北汽购买萨博部分资产花去的2亿美元,也可以大体换算出来。北汽买到了3个车型、4个发动机、2个变速箱以及其他一些专利,这些老旧淘 汰技术值2亿美元;那么,沃尔沃现在9个全新的系列产品、3个平台、若干尖端车辆安全技术,10亿美元也不过分。

至于品牌价值,2009年Interbrand品牌价值榜上,上榜豪华汽车品牌中排名最后一位是雷克萨斯,它的品牌价值为31.6亿美元。坊间认 为,沃尔沃作为豪华品牌,不比雷克萨斯差多少。也许这两年日系车风头比较劲,就算沃尔沃只有雷克萨斯的一半价值,也有15.8亿美元。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品牌的计算方式目前有两种:以品牌历年的推广费用进行叠加,然后根据时间和覆盖区域等来乘以某个 系数得出;或者以该品牌汽车销售的数量、价格和市场同档次车型平均销量和价格相比较,产生的溢价来计算。

“沃尔沃与市场同档次车型相比,比如雷克萨斯相比,品牌溢价能力是非常小的。”陈文凯表示,品牌价值在10亿美元~15亿美元已经是不错的估值。

所以,即使不考虑沃尔沃经销网络的价值,15+10+15.8=40.8亿美元,这就是李书福买来的资产,而他只花了27亿美元。

此外,再来分析沃尔沃当前的债务。忧郁债务分割是按照政府审批时间作为节点,审批前归福特,审批后归吉利,因此绝大部分债务都剥离给福特汽车。

因此,吉利拿到手的,几乎就是净资产,一块完完整整的好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得不佩服并购沃尔沃团队的谈判能力,他们费了1年时间来弄这件事, 绝对是干得相当漂亮。

2008年,沃尔沃亏损近15亿美元;2009年,收窄为6.53亿美元,这一年沃尔沃的销量为33.5万辆。

李书福表示,37万辆是沃尔沃的盈亏平衡点,在亏损不断收窄的情况下,2010年,沃尔沃很有可能打平。

有几个数字可以证明这个观点,首先,在3月28日瑞典签约仪式现场,有人问沃尔沃全球CEO,2010年打算在中 国卖多少辆,他回答3.9万辆。2009年,沃尔沃在国内卖了2.24万辆。

如果中国市场在2009年基础上增长1.7万辆,那么全球其他市场只需要贡献1.8万辆的销量,沃尔沃就能做到不亏损。对于从金融危机中慢慢恢复的 汽车市场来说,这并不难。

其次,在2009年第四季度,沃尔沃的净利润率已经升至-0.8%,而2008年同期为-22.7%,也就是说,沃尔沃的亏损幅度在不断收窄,就在 吉利收购前夕,它离赚钱只差一步。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负债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40.8-27=13.8亿美元,这就是李书福3月28日签约那一刻至少赚到的数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71

黄光裕涉三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4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8/yOMDAwMDE3NzcyOQ.html


备受关注的黄光裕案5月18日上午作出一审判决。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判处黄光裕有期徒刑14年,罚金 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原北京中关村科技董事长许钟民因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从犯)以及单位行贿罪,获刑三年;黄光裕之妻、原中关 村监事杜鹃因内幕交易罪获刑三年零六个月。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单位行贿罪分别被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和120万元。

据 黄光裕的代理律师杨照东介绍,宣判基本上从9时30分开始,整个过程大约用了40分钟左右。黄光裕的两个妹妹和他的母亲都到场,情绪反应比较激动,认为判 罚偏重,但是法庭上没有做更多表示。黄光裕等人当庭没有表示是否上诉。

此前有媒体援引法律人士指,依据起诉书的内容,黄光裕通过的内幕交易 非法收益为3.09亿元人民币,一旦法院判决其内幕交易罪成立,按照规定,黄光裕极有可能面临10亿元左右的罚金,黄光裕本人则可能被判处十年或以上的有 期徒刑。

国美电器就有关司法机构对国美电器的判决结果表示尊重,并称罚金对国美的经营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对于判决结果是否上诉,国美电 器表示目前正与法律专家积极探讨。

国美电器(00493.HK)今日高开后迅速拉升,截至上午10点14分,国美电器报2.35港元,上涨 2.62%,成交2635万港元。

快讯:

国美电器18日 股价表现平稳收报2.31港元

黄光裕案大事记

2008年3月28日,证监会对三联商社 股票异常交易立案调查;

2008年4月28日,证监会对中关村股票异常交易立案调查;

2008年11月中下旬,黄光裕被北京 市公安局带走调查;

2008年12月,前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被正式批捕,间接牵涉黄光裕案;

2008年12月23日,黄 光裕之妻杜鹃辞去国美董事职务;

2008年底,“公海赌王”连超涉嫌协助黄光裕洗钱被刑拘留;

2009年1月,公安部部长助 理郑少东及经侦局副局长相怀珠因涉嫌黄光裕案被双规;

2009年4月,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纪委书记王华元涉嫌黄光裕案被调查;

2009 年6月,深圳市长许宗衡被双规,传与黄光裕案有关联;

2010年4月,黄光裕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被诉非法经营、内幕交易、行贿三罪 名。

黄光裕简介

黄光裕,17岁随其兄弟来到北京,用3万元的贷款开始了家用电器的经销。到今 天,鹏润投资的国美电器连锁已占有国内家电分销市场的35%,2002年10月26日,黄光裕重新执掌国美。

黄光裕履历

1988 年7月~199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学习;

1987年1月~1997年7月,国美电器任总经理;

1997年7月鹏润 投资公司任总裁;

2008年11月黄光裕被拘;

2009年1月18日黄光裕辞去国美电器董事职务,他作为国美主席的身份同时 自动终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