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爭產淚鬥淚 三妹痛斥母親偏心無情

2012-02-23 NM

鏞記爭產案過去逾半個月,甘家各人各自作供,互揭瘡疤,這場燒鵝風暴源於長子甘健成不滿鏞記的控制及話事權落入二弟甘琨禮手中,索性申請把鏞記清盤 繼而對簿公堂。甘老太麥少珍在本刊哭着力數二仔一家,與長子連成一線;而送出手持近一成鏞記股份予甘琨禮的甘家三女甘美玲,以及甘琨禮的女兒甘蕎因,終決 定打破沉默,接受本刊訪問,踢爆祖父甘穗煇及孻叔甘琨岐病危時,僅得父親甘琨禮盡心照顧,非如其祖母所說的不仁不義。兩姑姪說到寃枉處,也不禁淚如泉湧, 跟甘老太不相伯仲。


「家變個個都大受打擊!上到法庭,做到互揭瘡疤、家醜,人人都唔想咁發生!我二哥都好唔想上法 庭,想庭外解決,但大哥係申請清盤呀,二哥同我哋係收到律師信先知。而家好多人針對二哥,又話佢呃細佬妹,又話佢蝦阿媽!其實,係我媽媽真係好偏心大哥, 佢仲係好傳統抱住長子嫡孫嘅思想!我得嗰份(指鏞記股份),係我一早已經話俾二哥,佢唔係呃我,咁對佢好唔公平!」甘美玲皺着眉說。 她說自幼都很尊敬兩名兄長,但大哥甘健成則高高在上,「經常只係指我哋做嘢」,與二哥琨禮有傾有講不同,故她及已故的五弟琨岐,也和二哥關係較密切,經常 互相問候。談及幾兄弟姊妹與母親的關係,甘美玲顯得不滿,「大哥由細到大都係蝦二哥,阿媽就偏心大哥,細過時大哥同二哥打交或嘈,媽媽都係覺得大哥啱。就 算呢件事,佢都係覺得大哥好慘,個個蝦佢咁。」

殺入鏞記 狂抦二哥
在母親麥少珍眼中,二仔甘琨禮自私、爭哥哥的心血 及不聽話,但甘美玲卻替二哥不值,直言二哥一直默默為甘家仆心仆命。甘美玲過去三十多年,一直在美國居住,每年只回港一、兩次,每次均住在母親家中,甘琨 禮常常致電慰問及關心,「記得有一次我同家人吵架,我同二哥通完電話之後,佢好擔心我,即刻丟低所有工作,由香港飛過嚟美國睇我,呢啲關心,喺平日都會, 我真係好感激佢。但大哥就從來都唔會打電話嚟問候,除咗問我係咪將嗰份(家產)俾二哥,先打過嚟搵我。」 她說二哥一直以來很孝順父母、照顧兄弟姊妹,絕非如母親口中所說見利忘義,「佢(甘老太)夾硬屈二哥拉佢出嚟鬧,話佢唔孝順母親,其實倒返轉,係佢係咁鬧 二哥,一鬧人個口就唔停!我阿媽好似Mentally imbalanced!」他們隨即出示了一段沒有呈堂的錄影片段給記者看,並指出沒有把影片呈堂是考慮到母親的感受。片段中,甘老太走進甘琨禮辦公室門 外,不斷破口大罵:「你呢個仔無用㗎,呃細佬、呃個妹……」甘琨禮就激動地反駁,「如果我咁唔公平,其他人嚟搵我啦」、「我呃佢,我出街就仆街」等。

母女關係 物質維繫
「爸 爸得病時,一直都係二哥一家照顧,有次我哋新年去流浮山食飯,回程時阿爸唔舒服嘔,二哥就即刻停車,落嚟幫阿爸清理啲嘔吐物,好細心咁照顧佢,反而阿媽、 大哥都無理到。就算阿媽有次糖尿病暈咗,都係全靠二哥救返佢。」甘美玲更自言,早於父親去世前,與母親關係已有裂痕。「喺阿爸病重時,我返嚟香港住咗兩個 月,佢就成日係咁鬧阿爸,唔停口,係咁糟質佢。我覺得阿爸都風燭殘年,忍唔住叫阿媽唔好鬧佢,有乜包袱都應該放低,但阿媽就好唔喜歡,覺得我偏袒爸爸。」 此後甘老太不睬她,直至她回美國前相約母親飲茶,甘老太就叫她下次回來不要返來住,「我真係覺得好心痛。我同母親嘅關係,就真係物質多啲。」甘美玲含淚 說。

送終姍姍來遲
她踢爆,其父親及五弟琨岐病逝一刻,二哥一直陪伴左右,但大哥甘健成卻是在其彌留狀態才到,即「最 遲一批到」。在旁的甘蕎因說,其祖父為免子孫粗心,早已細心自備後事,預留二、三百萬現金,交由甘琨禮負責及打點。那麼甘老太愛錫二哥及五弟嗎?甘美玲慨 嘆:「琨岐已經病重時,我想返香港見吓細佬,點知阿媽話唔使咁早返嚟。嗰刻我覺得佢好莫測、做媽媽會咁講,真係好無情!又試過有糖尿嘅二哥,因急症盲腸炎 入院,我打返香港問阿媽,阿媽竟然話『佢死佢事!』,我就駁佢你已經冇咗個仔(當時甘琨岐已病逝),做媽媽點解咁講!」

二哥負責分配家產
豪 門家族,難免有三妻四妾,甘穗煇也不例外,共有四個老婆(因其中一妻早逝及沒有子女,只餘下三個老婆及其子女)、共四房人。甘老太麥少珍所生五名子女,長 子甘健成、次子甘琨禮、三女甘美玲、四女甘潔玲(已病逝)及五子甘琨岐,甘琨岐亦於○七年十二月病逝。他們均為第三房人。各房人向來甚少往來,為免子女就 遺產之間爭產,甘穗煇生前有涉獵不同生意,早已成立不同信託基金,將不同的家產分配與二、三、四房人,三房向來負責打理鏞記,故各子女均獲分配鏞記股份。 甘蕎因說,爺爺覺得其父可靠、忠誠,故一直由他揸夾萬匙,三房的家產也叫他負責分配,「就算我哋係仔女,一直都唔知道各人分到幾多。直至大伯打官司公布先 知道,我阿爸係從來唔會講,佢心目中最重要係孝義。所以對於佢嚟講,見到大伯要申請公司清盤,佢真係好唔開心,由收到律師信起,佢抑鬱咗成年。」

孻叔授燒鵝秘笈
甘蕎因又透露,其孻叔琨岐臨終前,主要是其父和她照顧及代為安排到癌病中心治病,她與弟弟連宏亦陪同 孻叔往北京,完成遺願。談及已逝的孻叔,蕎因和姑姐甘美玲也悲從中來,拿出由孻叔親自撰寫,贈送予弟弟連宏的鏞記燒鵝秘笈,忍不住淚如雨下。「孻叔當時仲 話返嚟要教細佬入廚房燒鵝,佢本筆記係將點燒、好細節嘅都寫得好清楚,好珍貴,佢就交俾我,叫我keep住、第日俾細佬。點知卻再無機會學……」 據知,甘琨岐在病逝前,亦早已安排好遺產分配,包括將鏞記的股份分給二哥,大哥亦非一無所有,甘琨岐將其加拿大的遺產分給大哥甘健成。甘美玲說,其三弟對 大哥的兩名兒子也非常不滿,曾指他們懶惰,入廚房又怕污糟、又怕辛苦,學了一會即放棄,並非如大哥所說由低做起。「三弟在生曾經講過,佢嗰份股份一定唔會 俾佢(甘健成的兩名兒子)!否則一定俾佢敗咗阿爺嘅心血。早已經講咗俾二哥,佢嘅護士亦係人證。勢估唔到搞成咁!阿哥申請清盤,亦無通知過我哋一聲!點解 可以將阿爸嘅心血咁搞!」甘美玲說。 清官難審家庭事,鏞記爭產聆訊昨日終結,甘健成、甘琨禮的兄弟情,鬧上法庭,覆水難收。甘家各人雖仍住在同一屋苑內,甘蕎因坦言,堂兄們見到長輩仍會打招 呼,但見到同輩,則會互當透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今年十一月將是鏞記酒家的七十周年紀念,頻頻見報的新聞,卻不是取得米芝蓮的星,而是爭產風波。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8

有話兒:五個小孩的家長 鬥戲鬥淚

1 : GS(14)@2015-03-23 08:58:54





■《五個小孩》其中三個「家庭」日前接受專訪,姜皓文、吳耀漢等在片中鬥戲之餘還要鬥喊!攝影:仇志德服裝:Philip Keung(姜皓文)場地:帝盛酒店


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感動萬千觀眾,小演員的精采演出令人拍爛手掌,多名老戲骨飾演的家長,更是演技大鬥法。吳耀漢、吳浣儀、姜皓文及劉玉翠,將這些弱勢社群故事發揮得淋漓盡致,估不到原來戲外同樣感人。日前幾位「家長」接受本報專訪,拍攝期間為小演員着想,劇組嚴禁片場內有粗口及香煙;以為各位前輩要帶小演員入戲?想不到卻是童星一喊就觸動大家演出,《五個小孩》上映三天,截至前日票房已收約三百七十二萬,成績理想。撰文:張俊銘



黑仔玉翠靠嘉嘉入戲

女兒:嘉嘉



一向演惡人的姜皓文(黑仔)飾演殘障人士,劉玉翠飾演其妻,黑仔笑言多次嚇驚戲中女兒嘉嘉:「嘉嘉話爸爸你可唔可以唔好咁大聲講對白,我要慢慢調校番啲聲,每次埋位都話畀佢聽,等陣會好大聲,又要試一次畀佢睇。」



回想劇情都會喊

黑仔讚嘉嘉雖然只得七歲,但很有個性,懂自己鋪排及設計。黑仔又指是次演出屬從影以來喊得最多的一次:「喊足兩日,喊到眼淚都乾晒,去到嗰個環境就喊,攝影師都眼濕濕。」劉玉翠自言是臨急被召開工,其角色原先由龔慈恩飾演,劉玉翠說:「因為佢割盲腸,但戲要開拍,所以馬上召我去,導演叫我做咗好多功課,睇咗關於女校長嘅片,同記者拍過佢哋嘅情況。」玉翠指嘉嘉甚懂入戲,有時更帶他們入戲,玉翠指故事很觸動她,回想劇情時更忍不住哽咽:「劇情講小朋友驚爸爸媽媽打交死咗,對小朋友嚟講係幾大壓力,導演講呢個故事時喊晒出嚟,我聽到都喊晒。可能因為我細個環境都唔係咁好,自己都好感觸。」玉翠指整個製作團隊對小演員非常呵護,一律不講粗口、不吸煙。



■劉玉翠表示兒時家境不好,回想劇情時不禁灑淚,旁邊的黑仔即安慰她。

■鏡頭後黑仔和劉玉翠與「女兒」嘉嘉打成一片。


■吳耀漢飾演家境貧窮且要照顧女兒的老翁。

吳耀漢:我未窮過

女兒:小雪吳耀漢在戲中飾演一名娶了內地少妻、老來得女的老伯,從演數十年的吳耀漢指自己未能切實感受角色,他說:「我只係靠想像,我未窮過,未試過肚餓到冇錢開飯,做演員最難過冇辦法感受。」導演為吳耀漢能感受角色,刻意安排去到真實角色的家中拍攝,吳耀漢說:「去到真實嘅屋企度拍攝,有好大幫助,我觀察佢同家人溝通嘅方式。」他表示初次接觸導演,見到導演講述劇情喊得甚厲害:「我未見過一個男人喊得咁淒慘,佢喊到有啲我都聽唔到,我決定接拍。」


■片中吳浣儀養育孤兒珠女。

吳浣儀憂童星失控

姪女:珠女吳浣儀在戲中飾演孤兒珠女的表親,她最初擔心小演員拍戲場面會失控,經過與珠女合作後,發現毫無難度,她說:「珠女好聰明,經過幾百個細路仔揀出嚟,再經過訓練,係精英中嘅精英,導演臨時加一句,佢就接收到,非常好記性。」吳浣儀稱喜歡這片有教育意義,同時是講述香港的故事,她指最大挑戰是其角色每日踩單車返工:「我本身唔識踩單車,導演特登加咗對輔助轆畀我,但拍落監製覺得好假,日日都踩單車點會用輔助輪,呢樣都幾大壓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23/19085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