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找來高通前行銷大將 把白牌變名品 聯發科改造 主打「超級中端」牌

2014-06-16  TWM
 
 

 

聯發科去年躍居全球產值第四大IC設計公司,今年,聯發科展現十七年來最大的行銷變革,找來對手高通的前行銷大將羅德尼斯,希望甩開白牌形象、變身名品。

撰文‧周品均

走進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一處以橘色為基調、約三十坪的展區就像是有磁力般,吸引爆量人潮,這裡就是首度參與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聯發科展場,也是今年COMPUTEX的最大亮點之一。「第一次見到聯發科開發中的技術,終於可以親眼看到過去不會亮出的武器。」幾位參觀者熱烈地討論。

總是以低調、保守形象示人的聯發科,今年突然大刀闊斧投入市場行銷與品牌形象重塑,背後原因就在於它所仰賴的中國市場逐漸飽和,當它的規模與技術能力已足夠威脅最大競爭對手高通時,不能輸在過去的山寨形象。

一位聯發科離職員工就表示,曾碰過向歐美手機大廠推銷自家晶片產品時,老外很不客氣回應:「我不想和你們談,因為你們是copycat(山寨)。」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為了甩開最令他頭痛的山寨形象,一二年十二月,大動作請出前高通行銷大將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擔任行銷長,甚至設立國際行銷部門。

羅德尼斯是將高通旗下主導通訊晶片技術的學術單位,推升為全球無線半導體重要地位的關鍵人物,對於轉戰聯發科,他不諱言,「聯發科過去並不善於在中國市場與既有客戶之外的行銷與溝通,在這越來越複雜的產業生態中,要達到成為『全世界消費性半導體龍頭』的最終目標,我們必須與更多人溝通。」祕密籌畫一年 橘色扭形象深知聯發科在形象上的劣勢,羅德尼斯其實早在聯發科宣佈他擔任行銷長一職的前一年,就祕密接下改造品牌形象的重任。他透露,上任之前就花了六個月的時間進行高層溝通,並且耗費一年與聯發科內部進行行銷大改造。

羅德尼斯今年一改聯發科以往難以親近的形象,以全新的橘色logo要大家「光看到顏色就知道這是聯發科」,並主推所謂的「超級中端」行銷策略,為的就是讓大家對於白牌與中階市場有煥然一新的看法,「事實上,市場正在轉移,那種一支八百美元的手機已經成為歷史,我們必須提供客戶買得起的高性能產品。」羅德尼斯說。

「聯發科的新超級中端定位是聰明的,因為這是他們可以展現強項的市場。」瑞信半導體分析師艾蘭迪指出,羅德尼斯已為聯發科洗刷山寨之路成功邁出第一步。

不過,形象塑造與行銷並非一蹴可幾,過程可能比開發產品更耗時,從高通來的行銷大將究竟能否為聯發科開闢一條新路線?考驗著羅德尼斯,也考驗著聯發科的決心與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51

英特爾、高通積極結盟陸廠中國砸錢扶植半導體 台廠沒戲?(052-053)

2014-07-14  TWM
 
 

 

這是中國國務院第三度發文,要出手扶植中國半導體,這次挾著英特爾、高通等大廠搶進,明年中國半導體營收要破三千五百億元人民幣關卡,真能讓台灣半導體業拉警報?

撰文‧賴筱凡

「你好,中國;再見,台灣?」這是巴克萊證券在六月底最新發佈的亞太硬體產業報告。報告一出,立刻引起台灣資本市場的震撼,文中以兩岸電子供應鏈的消長,點出中國硬體廠商對台灣的嚴重威脅。但,中國威脅到台灣的,只有下游硬體產業嗎?

六月二十四日,一份從中國國務院公佈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內容明訂了二○一五年的半導體營收要超過三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二○年半導體產業年增率要超過二○%,目的就是要推動中國半導體的水準,從晶圓代工、IC設計到封裝,都要有計畫性地扶植中國廠商。

果然,一週後,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就與台積電的大客戶高通宣佈合作,將在中芯的二八奈米製程投片,生產高通智慧型手機用的驍龍(Snapdragon)處理器;不只這些晶片將供給中國的手機廠,也將進一步拉抬中芯先進製程的成熟度,後續衝擊台灣半導體業的漣漪,已經慢慢展開。

半導體發展慢

中國內部檢討聲浪不斷

中芯和高通的聯手,並不是首例,早在今年五月底,英特爾就找上中國老牌IC設計廠瑞芯微(Rockchip)合作,直接瞄準龐大的平板電腦市場。大和國泰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就直言,「這種合作方式是雙贏的策略,對於英特爾來說,將可以快速進軍中國平板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當時,陳慧明預言,在英特爾與瑞芯微合作之後,高通、邁威爾(Marvell)勢必將跟進,也找到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因為現在中國電子供應鏈的機會,比起以前大非常多。」過去,中國電子供應鏈的水平不比台廠好,即使陸廠挾著國家扶植的補貼優勢,祭出殺價戰,但對於英特爾、高通等國際級大廠,仍會基於品質考量,緊緊擁抱合作關係好、品質又隱定的台廠。

但此一時彼一時,台灣下游硬體供應鏈已經率先被攻破,從電聲元件、揚聲器、機殼到觸控面板,巴克萊證券下游硬體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就預估,多則四○%、少則一○%的市佔率,都已落到陸廠手中。

而這些下游硬體陸廠能夠崛起,靠的就是中國自家品牌的提拔。「以大家都知道的觸控面板來說,當歐菲光還只是小廠時,是聯想、酷派、小米這些品牌願意給機會練兵,歐菲光才有足夠實力去拿三星、華碩的訂單。」一名業內人士說。

中國零組件靠中國科技品牌,中國科技品牌靠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造就了今天中國電子供應鏈的壯大。下游硬體廠能用這套模式崛起,上游半導體廠同樣也有機會用這套模式威脅到台廠。

近年來,中國上游半導體發展緩慢,尤其近兩年中國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熱賣,「全球近八成手機都在中國做,卻只有三%的晶片是出自陸廠,中國一年要花超過兩千億美元進口半導體晶片,比石油還多,都讓中國內部的檢討聲浪不斷。」長期觀察半導體業的一名分析師說。

為此,中國的產業分析師形容,「半導體晶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的『心臟』,一個長期無『芯(指晶片)』的國家,只能成為全球產業鏈的下層。」

砸錢未必有用

台廠群聚優勢仍遙遙領先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大動作扶植半導體產業的企圖心明顯,甚至將以成立基金的模式,解決半導體廠的資金問題。不過,這在台灣半導體業內人士看來,搖了搖頭說:「只是雷聲大,真要落地的雨點還是小。」就拿中東主權基金砸錢扶植的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為例,每年都投資超過三十億美元,打從一○年中東主權基金入主至今,投入資本將近兩百億美元。

「可是,在台積電目前主力戰場的二八奈米製程,格羅方德根本無法跟上,這說明了,晶圓代工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是砸錢就有用。」業內人士說。

更別提台灣半導體的群聚效應大,「封測廠、IC設計廠就在晶圓代工廠隔壁,早上晶圓代工生產有問題,隔壁的封測廠下午就趕來想辦法,這種速度是中國半導體廠、格羅方德比不上的。」業內人士直指,台積電的廠房在新竹、南科,封測廠矽品、日月光就在新竹、高雄;相較之下,格羅方德晶圓廠在美國、新加坡,封測廠卻在台灣、新加坡,出了問題都得要一週、半個月才能解決。

「同樣地,中國半導體廠也各自為政,群聚效應不若台廠大,更別說台積電、聯電扶植日月光、矽品的效應明顯,這些都不是花大錢、一時半刻能夠堆疊出來的。」業內人士話說得直接。

長期深耕半導體產業的一名分析師就點出,目前中國IC設計廠在八吋晶圓等成熟製程的產品上,發展速度很快,確實可能會對台廠造成威脅,像是語言IC、MCU(微控制器)等產品,中國半導體廠多有投入。

另一方面,英特爾、高通等國際大廠為了拿到前進中國的門票,積極與陸廠結盟,勢必對於提升中國半導體廠的技術實力,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只是,話說回來,這些外來的助益能否讓中國半導體強化到足以與台灣半導體業相抗衡,現在來看都還太早。」顯然業內人士不以為然。

畢竟,資金能夠靠政府,但關鍵技術、人才,還是要靠自己,因為過去三十年篳路藍縷,台灣半導體廠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2

美科技公司在華紛紛折戟,壟斷調查致高通市值蒸發近百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67

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步入深水區,高通(Qualcomm)周四重挫6.6%,市值蒸發逾91億美元。 據發改委網站最新消息,電子芯片制造商高通的首席執行官Steve Mollenkopf近日第三次到國家發改委接受反壟斷調查,調查人員重點就手機專利許可費征收,手機專利捆綁銷售等涉嫌壟斷行為,進行了現場調查並制作詢問筆錄。 《人民日報》旗下《證券時報》周四援引接近發改委的消息人士稱,發改委已確定高通壟斷的事實,正在向中國公司調查高通的銷售數據。 該消息人士稱,“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調查非常重視,共派出80個工作人員,花費了很大成本,不僅僅調查高通,還有高通的客戶,封存了大量資料。” 高科技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分析師Roger Sheng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看起來反壟斷調查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就是決定其違法的範圍和程度。 隨著網絡安全日益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繼微軟、思科、IBM後,高通成為又一家在華遇挫的美國科技公司。 事出何因? 今年2月,中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國家發改委(NDRC)宣布對高通的定價展開調查,此前發改委曾稱這家芯片制造商涉嫌濫用其市場地位。高通可能面臨逾10億美元罰款。 《證券時報》昨日的報道稱,其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高通存在許可費率過高問題,高通在WCDMA、LTE等標準中的專利份額已下降,卻依然延續CDMA的標準進行收費。 中國IT企業在4G標準制定中積極參與,取得很多核心專利,但是在高通構造的體系中,這種價值得不到體現。主流業界對專利許可費的共識是累計不超過產品售價的10%,但是高通一家就達到5%。 新浪財經援引的法律界人士稱,高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既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又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高通將被沒收非法所得,並要補齊免費購買專利的費用,同時還將面臨上一年度營業額1%到10%的罰款,這三項總的金額加起來會非常高。 再下一城? 高通只是最新一家在華折戟的美國高科技公司。 谷歌在華遇阻自不必多提,自棱鏡門事件後,從IBM到思科等美國科技公司在華也紛紛遭遇寒流。《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15日報道稱,大型美國電腦和軟件公司紛紛公布,在中國的銷售突然遭遇寒流,部分人將這種情況歸咎於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敵意增大。 自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起訴五名中國軍官竊取商業機密後,這種趨勢就愈發明顯了。中國不僅禁止政府采購安裝了微軟win8系統的計算機,還考慮禁止國內銀行棄用IBM的高端服務器。 去年中國政府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後,《上海證券報》就曾報道稱,這是為了確保高通的業務沒有逾越安全邊界。 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 多數分析師認為,中國去年開始推出4G網絡,調查高通是為了迫使該公司降低其許可費。一位熟悉該產業的人士表示,幾乎所有支持中國新的4G標準的高端手機都采用高通芯片。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和高通之間協議的輪廓很清楚,高通的處罰將取決於“它是否尋求向TD LTE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TD LTE是國有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采用的4G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9

70億罰單?微軟、高通相繼被查對跨國公司意味著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161

近期微軟、高通等跨國巨頭先後被中國發改委和工商總局調查,人民網報道稱,按《反壟斷法》規定,如被認定壟斷,高通將面臨最高逾人民幣70億元的罰款。對於微軟,其創始人比爾·蓋茨2003年訪華受到中國領導人國家元首級的高規格接待,本周一竟有北京等四地辦公場所突遭工商總局調查。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援引北京博達克咨詢有限公司(BDA China)董事長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的評價稱,從當初格外禮遇到現在突擊調查,落差實在很大。該報道認為,這凸顯了美國科技企業在華前景堪憂。 國內反壟斷法方面的核心專家,中國社科院經濟法室主任王曉曄對人民網表示,高通對基於芯片價格收取的專利許可費過高,或是其被調查的導火索。 據了解,在WCDMA產品上,高通收取國內各終端廠商全部收入的5%的許可費,在LTE上則宣布收取4%的許可費率。這樣的收費標準,在國內眾多的手機和芯片企業看來,非常高,也非常不合理。 不過,在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看來,如果認定調查高通壟斷,那麽發改委的處罰並不是針對高通的市場支配地位,而是高通對於市場支配地位的濫用,是要讓高通在市場競爭中規範自身行為。 在調查微軟方面,昨日工商總局公布,去年6月就根據企業舉報,對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相關信息未完全公開造成的兼容性、搭售等問題進行核查。 工商總局稱,上述問題涉嫌違反中國《反壟斷法》,前期核查未消除微軟的反競爭性嫌疑,因此已對微軟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博達克咨詢的董事長克拉克認為,因為盜版猖獗,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成為中國大陸使用的主流系統,這卻招致中方對其壟斷市場的指控,真有些“諷刺”。 兩個月前,微軟的系統就在中國吃過閉門羹。 今年5月下旬,在美國政府指控五名中國軍官進行網絡間諜活動後次日,中央國家機構政府采購中心明確規定,不允許中央政府采購的所有計算機類產品安裝Windows 8操作系統。到目前為止,上述Win8禁令都未解除。 頒布禁令當月,中國IT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禁裝Win8是出於網絡安全考慮。比如,Win8允許用戶通過雲共享內容,容易導致政府信息外泄。另外,微軟對Win8的控制力增強,政府也擔憂內容“不可管控”問題。 IT資深人士方禮勇認為,“政府采購,Win8出局”的背後,是政府已將信息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國產的操作系統也將成為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些分析師則是認為,微軟被視為“霸道”的行為可能給該公司在華的種種麻煩埋下禍根。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微軟一方面終止Windows XP系統的維護與支持服務,一方面又沒有拿出任何應對中國政府的靈活措施。這些分析師推測, 中方覺得應該得到微軟的優先照顧,沒想到微軟不變通。“這是中國政府不滿的根源。” 對IBM、微軟、高通、蘋果等美國業界巨頭因國家安全問題面臨在華開拓業務的困難,克拉克稱, 不知道美國方面能用什麽對策。“這是中國在說:嘿現在咱們要按新條款和你做生意。” 但美國科技企業在華發展也並沒有落到愁雲慘淡的地步。 昨天微軟和百視通宣布,微軟Xbox One已獲中國政府主管部門審核通過,成為首款獲批在中國銷售的遊戲和娛樂主機。Xbox One將於9月23日在中國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48

當英特爾跟高通都向中國低頭 台灣8成半導體CEO最焦慮的事正在發生… 豺狼與黑熊的戰爭(074-083)

 
2014-10-13   TWM

 

豺狼,聰明、動作快,總是群體行動,只要咬中獵物,不達目的絕不鬆口;台灣黑熊,溫和、力氣大,經常由母熊帶小熊四處覓食。

中國半導體公司,就像豺狼,台灣業者則是黑熊,在中國政府決定砸6000億元成立基金、傾國家力量扶植產業之際,一場豺狼與黑熊的戰爭,才正要開始。

撰文‧賴筱凡、周品均、林宏文 研究員.張佳婷狼來了!而且這次是玩真的。中國這匹大狼,布陣許久,終於還是發動攻擊,這次直指要害,那就是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與IC設計業。

三年前,如果你說中國半導體產業是否會超越台灣半導體產業,泰半台灣業者都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不可能!﹂三年後的今天,高通攜手中國最大晶圓廠中芯國際一起開發二十奈米製程,英特爾捧著十五億美元入股清華紫光,面對這股中國半導體大軍壓境的危機感,台灣業者感受到了!

《今周刊》為了解台灣業者如何面對中國政府強力扶植半導體產業,針對台灣上市櫃半導體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發放問卷,問卷回收率達四六%。在回收的二十四份問卷中發現,居然有近八成業者都對中國政府扶植半導體產業的現象,感受到嚴重或非常嚴重的威脅;此外,有六六%業者認為,這股中國半導體海嘯將在未來二到三年內,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威脅,另有二一%認為,一年內就會受到威脅。

也就是說,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嚴重感受到中國半導體業兵臨城下的迫切危機,無奈的是,相對中國政府處心積慮衝著台灣而來,八三%業者對政府的作為感到不滿與非常不滿。

時間拉回到九月二十六日,從北京發出的一則新聞稿,震撼了全世界半導體業——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決定以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四百五十億元),取得清華紫光旗下子公司展訊與銳迪科二○%股權。

雖然在這紙聲明裡,科再奇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並未提到雙方結盟後的目標對手是誰,但其後趙偉國在一次公開場合就曾預言:「未來五年紫光營收要挑戰一百億美元,紫光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家世界級的晶片巨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來超越聯發科,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出貨量第一的IC設計公司。」不只清華紫光動作頻頻,真正讓台灣IC設計業者焦慮的還在後頭。因為中國十一長假一結束,由中國政府拍板定案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正式完成登記註冊,規模恐怕將比原先預估的六千億元還要大,衝擊層面也將更廣。

來看看一個數字,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三二○○億美元,其中多達五四%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真正由中國製造生產的晶片,市占率卻只有一○%。對比中國每年花一二○○億美元來進口石油,中國每年從國外買晶片的金額居然高達兩千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六兆元),遠超過石油進口額。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存在中國,並非第一年,中國政府甚至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空芯(中國稱晶片為芯)」,所以中國政府屢屢投入大筆資源,就為了打造中國半導體產業,以解決空芯現象。

「可是,這次他們是玩真的!」一名半導體業內人士不諱言,中國要衝半導體產業,絕對不是空喊口號,更被業界公認將是「最有戰略」的一次。

之所以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去年底北京市率先拿出一五○○億元成立投資基金,找來中國創投人士操盤,分成兩支子基金,一支投資半導體設備與晶圓代工,另一支則投資IC設計與封測。而這筆基金的頭號代表作,就是由中芯國際與清華控股共同出資的清芯華創砸下十六.七億美元,以每股二十九美元的價格,收購CMOS影像感測晶片大廠豪威(Omnivision)。消息一出,震撼市場。

中國政府下重手

為解決「空芯」,逼出「大基金」!

六月,中國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政府更是馬上動起來,上自財政部、國家級創投的國開金融,下至地方政府如北京市等,無不為了推動「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做準備,中國業內更將它稱為「大基金」,而這筆錢正是要用來拉動中國半導體業。

不少台灣創投業者私下表示,中國政府拉抬自家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明確,有了「大基金」的運作,自然吸引不少創投紛至沓來,爭取為「大基金」代操的機會,就連台灣創投都躍躍欲試,有意替中國孵育新的半導體公司。

你可能會質疑,半導體是技術密集的產業,不是砸錢就能見效,這一點,中國政府比誰都清楚。過去,中國在LED(發光二極體)、面板及太陽能等產業的獎勵動作,就是以補貼設備採購、研發投資及租稅抵減等方式來進行,「統統有獎」的補貼模式,造成產能過剩與殺價競爭,最後反過頭來被歐、美政府課徵反補貼、反傾銷等高額稅率的處罰,導致負面效果。

這次中國推出「大基金」的作法 ,就是先拉龍頭企業,採強強合併或引進一流外資,所以,去年由清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發動作為母公司,先是以十七.八億美元收購展訊,再拿九.○七億美元買下銳迪科,最近還引進英特爾來幫忙提升技術,就是為了集中火力來養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

一名觀察IC設計產業多年的分析師表示:「中國政府今年扶植半導體的策略,就是要改變過去中國半導體質量不對等的狀況。」因為目前中國IC設計公司數就多達四、五百家,「可是,真正有影響力的卻不超過三家。」因此,「大基金」一出線,市場就開始點名,將由清華紫光扛IC設計龍頭重任,單挑聯發科,後面還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與大唐集團接棒;另外,身為中國最大晶圓廠的中芯國際則瞄準台積電而來;就連封測,也有排名全球第六大的江蘇長電,企圖小吃大,購併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星科金朋。

進一步細看這些被點名扛重責的公司,背後都有濃厚的中國官方色彩。像是清華紫光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前身是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持股二五%的啟迪控股、持股六.六二%的清華控股與持股三.九九%的紫光集團,而這三大股東背後都有清華大學的影子,可說是銜政令經營的公司。

因此,中國政府發動一連串整併動作,選定由清華紫光做母公司,吃下展訊與銳迪科,要將清華紫光打造成中國最大IC設計公司的意圖,不言可喻。

除了清華紫光以外,像是近來動作不少的CEC,旗下有兩大晶圓代工廠華虹、上海貝嶺,還有中國排名第四的IC設計公司華大,稱得上是一方之霸;中芯國際背後母公司的大唐集團,旗下也有中國排名第七的IC設計廠聯芯,與大唐微電子,也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勢力。

連高通都﹁妥協﹂

國際大廠與中國結盟 台廠處境艱難台灣半導體CEO感到焦慮,其來有自,因為中國政府為了拉拔自家半導體廠,不惜對高通祭出反壟斷調查的手段,逼得高通不得不低頭,在調查進入尾聲之際,決定在中芯國際的二十八奈米製程投片,給了中芯實戰機會。這在業界人士看來,「高通要委由晶圓廠代工,有太多選擇,台積電、聯電、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等,偏偏選了中芯國際,與中國政府妥協的意圖明顯。」聰明如英特爾,早就察覺到中國政府的風向,先是在五月宣布入股中國IC設計公司瑞芯微︵Rockchip︶,現在又決定入股清華紫光,「由於英特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一直遠遠落後,會找上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自然也不意外。」不願具名的市調機構分析師說,英特爾此舉不僅能拉攏中國政府,未來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若用英特爾的技術架構,也將有利於增加英特爾的市占率。一位國內IC設計公司總經理指出,有了清華紫光與瑞芯微來拓展英特爾的x86架構,搭配英特爾全球最強的晶圓製造能力,勢必讓中國IC設計廠的晶片價格更具競爭力。

不只如此,去年十二月,荷蘭半導體廠恩智浦也決定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共同開發車用電子產品;八月,江蘇長電更證實,他們已就購併細節與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進一步討論。

國際大廠一個接一個與中國半導體廠結盟,這才是真正讓台灣業者焦慮的理由。在前幾年頻跑兩岸半導體公司的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就說:「展訊去年十二月從美股下市時,當時的市值是十七億美元,加計收購銳迪科的九億美元,總共二十六億美元。如今,英特爾用十五億美元,卻只取得清華紫光二○%股權,等於不到一年,市值就增加了三倍。」有了英特爾這個盟友與資金,不只資金有了奧援,研發技術實力的增強,才更是關鍵。

台灣半導體業者的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

三倍薪、來台設研發中心

就算沒挖到要角,也動搖員工向心力枱面上,中國半導體業者大動作頻頻,枱面下,中國業者透過各種管道大肆挖角台灣人才,讓兩岸競爭進入肉搏戰。

一直以來,台灣工程師要進入半導體產業的最佳選擇,除了台積電就是聯發科,晶圓代工領域裡,中芯國際對人才的吸引力比不上台積電,但在IC設計領域裡,展訊、海思等公司的人才吸引力,可就不比聯發科差了。

「去年,趁聯發科合併晨星的陣痛期,展訊一口氣就挖走了晨星三百名工程師。」業內人士說,展訊相中的,正是兩家公司合併後,勢必會有許多位置與人力重疊,人才流動絕對免不了。

再者,中國半導體廠的薪資待遇很敢開,也是不爭的事實。「以公司規模作為簡單區分,有些中型中國IC設計廠能開的薪資,大約是台灣的二至三倍;一些大型公司給的薪水有兩倍,這還不包括配股。」瑞星管理顧問公司業務總監蔣宗芸指出,加上配股的話,一位年薪兩百萬元身價的工程師,被挖角到中國公司後,身價可望跳增至六百萬元。

蔣宗芸說,若中國公司對該職位需求高,當然也有薪水幣值從新台幣轉為人民幣,直接五倍跳增的情況。而這些中國IC設計廠,多半透過獵人頭公司,找尋人才,挖角目標以整個團隊為主。

曾在兩岸IC設計廠出任業務副總經理職務的業內人士坦言,「中國公司給的薪資,確實已經超越台灣,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會流動,是很正常的事。」像是去年與離職主管袁帝文爆發訴訟官司的聯發科,就是兩岸競爭、挖角的案例。據了解,袁帝文在二○○○年進入聯發科,在聯發科一待就是十一年,由於袁帝文是聯發科曾掌管無線通訊事業部門總經理徐至強的手下大將,「只是,隨著徐至強在一○年離開聯發科,袁帝文會走,也是大家預期中的事。」深知內情的人士說,當時,展訊就是看準袁帝文勢必隨徐至強而去,直接找上袁帝文接觸,還讓他出任展訊上海總經理。

後來這件事被聯發科發現,一狀告上法院,還指控袁帝文在離職當天非法下載公司機密檔案,竊取營業祕密。今年八月,聯發科再度爆發內鬼案,十名聯發科離職員工到一家名為鑫澤的港資公司任職,背後就藏有展訊的影子,業界一度傳出,這些挖角動作,正是由袁帝文發起,「因為袁帝文對聯發科手機晶片團隊很了解,這對展訊挖角很有利,精準地知道該找哪些關鍵人物進行挖角。」對此,本刊試圖向袁帝文查證,但他一聽到來電者是媒體,立刻就掛斷電話。聯發科雖不願證實傳言,但內部人士私下透露,袁帝文離職後,確實曾與聯發科員工接觸過。

「聯發科員工到了展訊,不只是把高效率的工作精神帶去,更可怕的是,像他(袁)這樣的例子,才是聯發科人才流失的隱憂。」一名長期觀察IC設計業的分析師說。

在中國IC設計公司工作多年的台籍高階主管更指出,「現在中國IC設計公司最喜歡找的人才,就是有八到十年經歷的工程師,這些人在大公司如聯發科要不到好位置,就會動念想換工作;在小公司的人,如果每年薪水沒有更好的增幅,中國公司一招手,願意去的也大有人在。」尤其,中國IC設計也學聰明了,與其將大批挖來的工程師往中國送,在台灣設立一個研發中心,成本更低、也更有利於吸引台灣工程師加入,「像是訊崴的背後就是中國海思,大家去面試都是在那裡,幾乎在台元(科技園區)上班的人都知道。」一名從晨星併入聯發科的工程師說。

「就算中國IC設計公司不見得能挖到台灣最好的工程師,但他們今年以來不斷釋放這些消息,已經達到干擾台灣業者的效用。」這名在中國IC設計廠工作的高階主管說,最近工程師們碰面都會私下調侃,接到中國公司的面試邀請,薪水是兩倍或三倍。

﹁海歸派﹂不容小覷

中國的目標不限台廠,而是放眼國際當兩岸競爭已進入肉搏戰,台廠自然不能忽視這股正在崛起的力量,只是,長期在兩岸往來的一家IC設計公司總經理就指出:「中國政府背後的目標,絕對不會只限於超越台廠,重點還是要養出能夠與英特爾、高通平起平坐的國際級公司。」就拿展訊來說,過去五年展訊成長的速度飛快,去年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四八%,遠比聯發科的三六%還驚人,「背後最大的關鍵,當然是展訊董事長李力游。」陳慧明說。

這幾年,由於駐點香港的緣故,陳慧明有很多機會與中國IC設計廠接觸,面對這股中國半導體大軍壓境的危機,他最有感。

其實早在○八年前,李力游是博通的資深業務拓展總監,所以對手機晶片領域相當熟悉,因此,當李力游回到展訊工作後,升遷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九年他就當上了展訊執行長,隔年更成了展訊董事長。

陳慧明說,展訊其實比聯發科更早進入功能型手機市場,產品卻比不上聯發科,李力游發現,問題出在展訊產品的穩定度。因此○九年他一上任,就把重點放在展訊晶片穩定度的改善,那一年,展訊手機晶片在市場崛起,逼得聯發科也跟著打了一場艱辛的價格戰,一場戰役打下來,聯發科並沒有獲得勝利,甚至導致掌管手機晶片部門大將徐至強黯然離職。

在陳慧明的觀察中,李力游的親力親為令人印象深刻,「他這個人很厲害,就算已經做到這個位置,他還是會親自上陣跑業務。」陳慧明說,李力游過去累積了行銷和業務的經驗,親上第一線跑客戶對展訊來說絕對是一大加分,因為李力游知道客戶的問題在哪裡,立刻訂定改進目標,大大提升展訊的效率。

李力游不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裡的特例,像是展訊創辦人、現為華創背後操盤人的陳大同,還有威盛旗下的手機晶片廠威睿電通執行長張可,都是海外留學回來的「海歸派」,甚至李力游、張可與徐至強還曾同為美商Rockwell半導體的同事。

如今,中國政府大力催生下,不惜動用國家資源也要將中國半導體產業拉拔起來,國際大廠接連被招降,寧可用低頭合作代替正面競爭,台灣業者如果再不增加自身競爭力、台灣政府若再漠視不管,台灣面板、太陽能產業淪為慘業的殷鑑不遠,台灣半導體產業得謹慎面對這空前的危機!

擴大布局,中國步步進逼由於中國每年進口晶片金額多達2000億美元,遠比石油進口額還高,讓中國政府忍不住下重手,整併、投資動作頻頻,就為拉拔自家半導體產業。

2013/07 紫光以17.8億美元購併展訊,12月自美股下市。

2013/12 北京市政府投入300億元人民幣,成立「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恩智浦半導體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公司,搶攻車用電子市場。

2014/02 中國政府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2014/05 英特爾宣布與瑞芯微策略結盟。

2014/06《國家積體電路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展政策出台,備妥千億元人民幣資金;浦東科技以6.9億美元投資從事IC設計的瀾起科技。

2014/07傳出高通反壟斷調查,恐遭中國政府罰款12億美元;清華紫光砸9億美元購併銳迪科;中芯與高通宣布,將在28奈米製程和晶圓製造緊密合作。

2014/08 清芯華創開價16.7億美元,欲收購豪威。

2014/09 江蘇長電證實正與星科金朋商討購併事宜;英特爾出資15億美元入股清華紫光,取得20%股份。

整理:張佳婷

狼群來了!

中國政府選定清華紫光、大唐國際與中國電子信息三大集團,以打群架的方式,把台積電、聯發科當頭號敵手,強攻台灣半導體產業。

中國

清華紫光 展訊 銳迪科大唐國際 聯芯 中芯國際 大唐微電子中國電子信息集團 華大 華虹 上海見嶺

台灣

台積電

聯發科

日月光

聯詠

立錡

警報響!近8成半導 體CEO都擔心中國威脅79%業者認為威脅程度已達嚴重!

Q1.中國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的威脅程度有多大?

非常嚴重 25%

嚴重 54%

普通 17%

輕微 4%

非常輕微 0%

66%業者認為衝擊將在2至3年發生Q2.針對上述現象,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威脅的時間點將會落在何時?

1年後 21%

2年後 33%

3年後 33%

4年後 4%

5年後 9%

21%業者擔憂自己公司可能被購併Q3.未來五年內,你認為所任職的公司遭中國廠商購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非常大 4%

大 17%

普通 21%

小 12%

非常小 46%

高達8成業者不滿政府因應措施Q4.面對此一衝擊,你對政府相關部會因應措施的滿意度為何?

非常不滿意 33%

不滿意 50%

普通 17%

滿意 0%

非常滿意 0%

多數業者認為分紅費用化制度該取消Q5.您認為,中國半導體大軍崛起,政府可以為業者做些什麼?(複選題,一人最多三票)

取消分紅費用化 12

成立產業發展基金 11

人才鬆綁 10

現金增資緩課稅 7

稅制有檢討的必要 3

政府作為不是關鍵 1

增加兩岸合作機會 1

限制人才外流 1

創造好的投資環境 1

政府應提出明確產業政策 1 24家受訪業者的市值分布狀況

0至50億元 10

50至100億元 5

100至500億元 6

超過500億元 3

調查說明》繼面板、LED、太陽能之後,中國政府正式將半導體列為下階段扶植的重點產業,一股從中國半導體產業發起的海嘯,正要衝向台灣。為深入了解台灣業者對此一衝擊的態度,《今周刊》針對台灣上市、上櫃半導體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問卷採立意取樣,以電子郵件、紙本及電訪發出問卷達52份,共收得24份有效問卷,回覆率為46%。

調查結果發現,對於中國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威脅程度,25%業者認為非常嚴重,54%認為嚴重,普通與輕微者分別占17%、4%,顯示近8成的業者感受到嚴重或以上程度的威脅。

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構成威脅的時間點,超過8成以上業者認為3年後就會受到威脅,僅少數市值較大的公司認為其威脅發生時間點將在5年之後或更久。至於被問及自身企業被中國企業購併的可能性,超過4成業者表示非常小,然而少數業者私下透露,自家公司可能在被購併之前就無法經營下去了;認為目前任職的公司被購併可能偏大或非常大者,約占統計結果的兩成。

最後,對於政府相關部會的因應措施,高達83%的半導體CEO表示不滿意,滿意度普通的占17%,而對政府的因應措施正向表示肯定的業者則掛零。多數業者表示,政府應該成立產業發展基金,訂定妥切的產業發展計畫,扶植重點產業。另外,應該鬆綁人才,並實施現金增資緩課稅,以及取消分紅費用化,用更好的待遇留住人才,避免外流。

(張佳婷)

台灣IC設計工程師的告白:放棄聯發科,我選擇海思……我是一個在台灣IC設計廠工作了10年的工程師,做了10年後,卻在職涯轉折點上,我放棄了聯發科,選擇去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上班。你問我為什麼會去中國公司上班?當然最大考量還是待遇。

海思開出的薪水條件很有誠意,年薪加上分紅,一年可領到的錢大概是350萬元,這幾乎是前一家公司給我的兩倍薪水。

事實上,IC設計的研發工作,不管在台灣公司、還是在中國公司做,工作的內容其實都一樣,沒有太大差異;但在海思,光是底薪就比聯發科高,又不用到中國工作,留在台灣就能上班,照顧家庭比較方便,最後我在聯發科與海思之間,選定海思,這跟選擇去外商公司上班一樣,就是薪資考量而已。

當初,我離開前公司後,也曾去聯發科面試過,聯發科開出的薪資待遇,即使含分紅,也不如海思。聯發科已經是台灣開得出好薪資條件的公司,可是,聯發科員工人數龐大,要往上爬,根本不容易,可能我再做10年,還是在基層技術職,一般員工想升遷,難度很高。

比起中國公司,台灣的老闆都只想做me too(無差異化)產品,不想和其他人合作,卻又拚不過大廠,往往結局就是收掉。我進了海思之後,感受很深,中國公司資金很夠,要拚整合能力也拚得過。與其在台灣公司蹲,不如去中國IC設計公司找機會。

(周品均)

台灣IC設計業領先優勢不再!

近年中國IC設計業者急起直追,兩岸產值也日益縮小,倘若扣除聯發科創造的營收,恐怕在未來一、兩年內,台灣IC設計產業將被中國超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5

李克強淡化高通壟斷案:機遇大於挑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69

20141120jacobs

中國總理李克強周四淡化高通壟斷調查稱,高通在中國的機遇大於挑戰。

李克強是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上述評論,這是高通2013年11月接受反壟斷監管機構發改委調查以來,首度有中國高級領導人就此事置評。

據路透,李克強稱,他相信高通能夠與中國反壟斷機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也強調稱,科技企業在中國市場需要“平等的競爭環境”。

李克強的這番講話是對高通CEO Paul Jacobs的回應。Jacobs在之前的講話中表示:“高通正在進行一些艱難的談判,但高通會繼續合作下去。”

Jacobs會後告訴《華爾街日報》,李克強總理的表態讓他很高興。

去年11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但至今未公布調查結果。高通公司高層今年頻繁接觸發改委官員,商討壟斷案的解決。

高通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的2013財年,高通總營收249億美元,而49%都是來自中國市場,占據半壁江山。

據分析,如果反壟斷調查結果成立,高通可能面臨營業額1%至10%的罰金,參考公司截至今年9月的2013財年數據,此項處罰金額可能達到12.3億美元,將刷新紀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71

高通變臉:身陷反壟斷 4000萬美元再投4家中國公司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6/148398.html

高通正在變臉。在中國遭受反壟斷調查一年後,在中國市場以收取高額專利聞名的高通正在加快對中國初創企業的投資與資金幫助。

今年7月,高通宣布在中國投入最高達1.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基金,投資承諾將面向國內互聯網、電子商務、半導體、教育以及健康領域,薄荷(健康管理)和劍橋喔喔(兒童教育)是當時被投資的兩家企業。


\ 

時隔5個月後,高通再向眼球追蹤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七鑫易維、移動娛樂平臺提供商觸控科技、智能家居終端/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硬糖、智能語音識別和語言處理技術提供商雲知聲4家中國公司及華登國際的中國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總計4000萬美元。

事實上,早在10年前,高通風險投資部門就已經在中國開展了業務,投資名單包括小米、網秦、德信無線、觸寶科技、易到用車、海豚瀏覽器等公司。其中,網秦和德信無線已在美國上市;小米的估值超過400億美元,成為高通投資的經典案例。
 
高通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中國市場對其營收的貢獻不無關系。高通在2013財年的收入達到248.7億美元,中國市場就占了近49%。
高通投資初創公司有自己的準則。與高通核心技術和產品密切相關的、軟件和平臺類產品、面向消費者的移動應用是高通投資的重點公司。作為高通風險投資部門的中國操盤人,沈勁告訴i黑馬,“我們在選擇公司的時候有兩大考慮,第一是它在戰略方向上要和高通一致,第二我們會考察它以後的成長空間以及能不能夠獲得財務上比較良好的回報。”
 
沈勁提到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會存在風險,判斷這些風險能否承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最後有些投資的公司失敗,這也不足為奇。高通在自己研發產品的創業過程中也有過失敗,企業要創新,就要有用於投入和冒險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值得鼓勵,所以高通通過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等方面去支持它們。
 
不過,找到值得投資的創業公司也並非易事。創建移動互聯網創業大賽QPrize是高通的一個途徑。在過去幾年中,報名參與QPrize大賽的有800多家公司,不少公司正是通過這個平臺不斷成長並獲得進一步投資,觸寶科技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剛成立不久的觸寶獲得了QPrize比賽的中國區冠軍,5年後,觸寶已是全球第二大輸入法提供商。
 
除了資金上的支持之外,高通戰略投資還有其特有的優勢。在給被投公司提供幫助的同時,高通不會要求他們必須用高通的產品。比如,觸控科技的輸入法就是通過高通牽線搭橋去接觸到需要的手機廠商以及運營商。第二,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考慮走出國門,高通可以給企業提供一個國際視野,幫助他們打進國際市場,還為他們走出國門提供一些建議。第三,企業上市的時候,特別是在美國上市的時候,高通的品牌效應可以影響它們,它的技術和前景會被認可。
 
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下,中國湧現出大量的創業公司,並且很多都快速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高通對這些企業進行投資既有利於高通在中國移動互聯網下的快速擴展,同時也有利於有價值的創業公司更高速崛起。“高通的投資更看重產業鏈的布局”,沈勁說,“這種投資策略令高通獲得的市場聲譽遠遠大於金錢回報。”
 
之後,高通會不斷加大對種子期創業企業的投資。“有一些新的行業特別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公司,除了資金之外還提供其他的業務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無論是精力投放度還是投資的數量,我們都會加大。”沈勁說。除此之外,高通還把目光放在更具前景的可穿戴設備上,希望撬動更大的移動、可穿戴設備等新型市場。
 
高通試圖通過投資中國創業企業改變以往單純向企業收取專利費的形象,只是一旦被認定具有壟斷事實後,等待高通的除了無法避免12億美元的罰金,其在最重要營收來源的中國市場的業務前景也將受挫。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高通抗辯---看反壟斷調查的變遷及機遇 Madrabbit

來源: http://xueqiu.com/3730878789/36086879

這些天史上最貴嘴炮基本統治了所有頭條,剛消停民生大戲又上演,反而高通反壟斷調查案的關註度不高,其實這邊廂也出現了市場未曾預期的劇情,居然傳出高通為自己辯護的消息,之前的發改委開出的罰單企業都是認罰了事。發改委有著令人膽戰的名聲,用某位律師的話說,發改委的贏率“就算不是100%,也相當接近”。以下將從高通事件一探看反壟斷調查的變遷及機遇。
新聞鏈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50130/131621437895.shtml 

一、誰掌反壟斷屠刀
中國反壟斷調查職能由三大部委,按照不同管理權限共同承擔,即發改委、工商總局、商務部,但多數轟動案件是由發改委系統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作為國務院的職能機構,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國家發改委的前身是國家計劃委員會,成立於1952年。原國家計劃委員會於1998年更名為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又於2003年將原國務院體改辦和國家經貿委部分職能並入,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


發改委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我國改革發展的風向標,時不時都會看到發改委刷存在感,其中反壟斷調查主要由價監局執行,調查處罰依據為2008年8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原名為價檢司(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2011年8月初,得到中編辦的編制批複,升格為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機構人員編制增加20個,達到46人,處室增設三個,分別為反價格壟斷調查一處、反價格壟斷調查二處和競爭政策處。在價監局擴編的同時,國務院也批準了8個省市對各自的價格反壟斷部門進行擴編。其中遼寧擴編15個,江蘇擴編15個,上海擴編30個,湖北擴編 15個,廣東擴編15個,陜西擴編15個,北京擴編30個,重慶擴編15個,總計150個。上述擴編的省市中,江蘇、遼寧、陜西的價格反壟斷機構設在當地的物價局,其他5個省市則設在發改委。它們統一歸國家發改委價監局指導和協調。

即便擴編,國家發改委價監局仍然認為,中國的反壟斷力量還不夠。這里的官員說,“在國外,通常都是幾百、幾千個人同時去查一個案子,而我們通常是一個人要查好幾個案子。我們現在每一個人手頭都有很多案子等著處理。”

其實這個訊號就很明顯,發壟斷調查要查,而且會繼續深化,邏輯上講會先從好下手的開始查,慢慢再打老虎。

二、焦點之戰---高通反壟斷案
高通是移動通訊技術的最大專利持有人,囊括了CDMA和LTE等很多行業標準。高通在這一標準範疇內收取高額專利費用,即使是不使用高通芯片制造的手機,也需要按照手機售價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用。

根據以往慣例,使用高通芯片的公司,必須將所持有的產品專利權授權給高通,讓高通向該產品的用戶收取專利費,而該產品的生產商卻不能向用戶收取專利費,這樣一來,使得高通一半以上的利潤來源於這種“反授權協議”。

2013年,高通芯片和許可費收入總計243億美元,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許可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30%,但利潤占比達到70%,為芯片業務的兩倍。

2013年,發改委針對高通啟動反壟斷調查,據稱源於舉報。

2014年7月,發改委宣布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包括“以整機作為計算許可費基礎”等七項內容。

2014年12月,高通公司總裁Derek Aberle帶領公司團隊第七次到中國國家發改委,與反壟斷局協商處理意見。而在發改委的內部溝通會上,中國政府對高通案件的處罰形成初步意見,內容涉及罰金、專利費調整、取消專利反授權三部分。按照《反壟斷法》第七章第四十七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的1%以上、10%以下的罰款”。按高通在華營收市場預計罰金在10億美元。

2014年1月,外媒傳出“高通不打算繳罰款,擬抗辯中方壟斷指控”的消息。

其實發改委並非第一家盯上高通的監管機構,2009年,韓國反壟斷調查機構以高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為由,判處罰金2.08億美元。該公司在日本也曾面臨反壟斷調查。歐盟對高通進行過為期5年的調查,盡管後來撤銷了調查。高通還面臨著兩起新的反壟斷案,一起在美國,另一起在歐洲。

會傳出高通抗辯的消息也可以理解,美國和歐盟此時也正在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發改委的處罰結果,無疑會對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調查起到導向性作用。如果處罰力度夠大,那意味著其維護其長達30年的商業模式將會受到巨大沖擊。

阿里的大戲居然火速在和談中和諧落幕,這邊高通的劇情會怎樣發展呢?

三、那些年倒在屠刀下的企業
除了高通案之外,近幾年反壟斷調查也相繼處罰了許多巨頭,市場上關註度比較高的反壟斷調查案件中,主管單位還是發改委為主,幾乎所有處罰企業均有暴利的指控,主要集中在外資企業,行業分布廣泛,從處罰結果來看服軟的一般都會從輕發落,不配合工作的一般會開出一份大大的“牛肉幹”。

主要反壟斷調查:
2011年3月,有市場消息傳出,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四大日化品牌將對洗滌類日化用品全線漲價。國家發改委在北京約見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四大巨頭,希望企業不要輕易漲價,取得暫緩漲價的“承諾”。隨後聯合利華旗下傳出夏士蓮、力士兩個品牌的漲價通知。隨後,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又飛往上海,約談聯合利華,該公司隨後承諾4月1日暫緩漲價,最終國家發改委以散布漲價信息、引發部分地方搶購為由,對聯合利華開出了200萬元的罰單。

2013年1月,發改委對外透露,近日已對韓國三星、LG,中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6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生產企業開出價格壟斷罰單,包括責令退還、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總金額達3.53億元人民幣。據稱發改委根據國內企業2006年12月書面舉報後進行立案調查,歷時6年,但是最終的判罰結果卻與美國罰金12.15億美元、歐盟罰款6.48億歐元、韓國罰款1940億韓元相去甚遠。

2013年1月,發改委對茅臺(2.47億)和五糧液(2.02億)因實施價格壟斷罰款4.49億元,源於茅臺“限價令”,要求經銷商不得擅自降價,五糧液強硬限價對12家降價或串貨的經銷商進行通報處罰。所罰金額是上年度兩家酒企銷售額的1%。此單成為食品行業內開出的最大反壟斷罰單。

2013年8月,發改委正式對汽車行業啟動價格反壟斷調查,隨後捷豹路虎中國、一汽大眾奧迪和奔馳均做出反應,相繼宣布下調整車售價、配件價格或保養費用。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小組突擊查訪奔馳上海辦事處,多名奔馳高管被約談,辦事處內多臺電腦被強行檢查。豪車壟斷調查啟動以來,主要車商均有不同幅度降價表態,至今仍未開出罰單。

2013年8月,發改委宣布對6家乳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其中美贊臣(2.02億)、合生元(1.6億)、恒天然(464萬)、多美滋(1.7億)、雅培(2012年銷售額的3%)、富仕蘭(0.48億)。惠氏、貝因美、明治等3家企業因配合調查、提供重要證據,並積極主動整改被免除處罰。

2014年5月,發改委對依視路、博士倫等五家眼鏡片生產企業予以處罰,共計罰款1900多萬元。根據在調查中的不同表現,對價格控制力較強,但能夠主動整改的依視路處上一年度銷售額2%的罰款879.02萬元,對不能很好配合調查,但能主動整改的尼康處上一年度銷售額2%的罰款168.48萬元。對積極配合調查並主動整改的蔡司、博士倫和強生均處上一年度銷售額1%的罰款,分別為176.6萬元、369萬元和364.37萬元。對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提供重要證據,並積極主動整改的豪雅、衛康,依法免除處罰。

2014年7月,國家工商總局組織由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福建、湖北、江蘇、重慶、河北等9省市近百名工商執法人員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四個經營場所,即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9月微軟新任首席執行官納德拉首次訪華,外界普遍認為納德拉此行也承擔著“救火隊長”的角色,至今仍未有處罰消息。

2014年8月,發改委對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8.3196億元,對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4.034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合計12.354億元的罰款已成為汽車反壟斷調查以來開出的最大罰單。

更多反壟斷調查結果可查閱發改委網站公告:http://www.sdpc.gov.cn/fzgggz/jgjdyfld/fjgld/

四、郁悶外企在華的政策之變
這些年反壟斷案提到處罰主體主要集中在外企,外媒也傳出中國打壓外國企業的指控,誠然在改革開放初期,百業待舉,外商資金、技術、管理等均遙遙領先,通過招商引資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是明智之舉,早年開給外商的政策支持也是相當大,但隨著改革發展的深化,許多行業內外資差異日漸減少,部分優質企業還走出國門與外資同臺競技,因此對外商的政策傾斜也日漸取消,意在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複制自家企業那是哪個國家都會做的事情,節選部分政策改變來看看整個趨勢的變化。

昨日天堂
稅收優惠政策,外資生產型企業,企業所得稅“2免3減半”;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低,一般為15%。
土地優惠政策,對外商以合作形式投資到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資金,可以同等金額的土地使用權予以補償,土地出讓價可按現行地價減免15%;一次性投資400萬美元以上項目用地,按政府指導價本市級留成部分優惠50%,一次性付款的再優惠5%。
投資優惠政策,外國投資者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利潤,免征所得稅。

今日人間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規定,城鎮土地使用稅從2007年1月1日起內外資企業統一。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把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為25%,同時,取消外資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政策。
2009年,《國務院關於廢止的規定》規定,房產稅從2009年1月1日期內外資企業統一。
2010年,對外資企業開始征收城建稅和教育附加費。

五、屠刀下的機遇
在中國投資,聽政府的話準沒錯,政府的話一般都是龍卷風,回顧這些年反壟斷的一些舉措,可以梳理出兩條主線:

一是扶植國內企業,外商政策優勢逐步退出,建立內外平等的政策條件,某些行業通過反壟斷調查,減小強弱之間的差異,以前自家孩子還小,別人家的孩子想過來幫幫忙,現在自家的孩子長大了,別人家的孩子始終不如自家的親。

一是平抑高利潤,有絕對競爭優勢的企業,一般都享有高於市場平均的利潤率,通過反壟斷打壓價格,讓利潤留在國內,就像老大哥說:兄弟,賺錢可以,但不要賺得太狠。

反壟斷屠刀之下風雲突變、寸草不生,去年微軟反壟斷調查之後國產軟件的淩厲走勢印象深刻,高通發布最新一季度財報時下調全年預期以及對中國反壟斷處罰的擔憂,導致當日下跌10.27%,反壟斷調查提供了被查企業做空及被調查行業受益企業的做多的機遇。

隨著反壟斷調查的深入,打的企業肯定會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大大可否討論下:哪些行業的利潤率高的誇張而且由外資主導?下一個被翻牌的企業會是那個?市場上有哪些潛在的受益標的?

@梁宏 @價值at風險 @雷公資本 @zangyn @跟我走吧14 @不明真相的群眾 @富途證券 @今日話題 @$高通(QCOM)$  @$京東方A(SZ000725)$  @$中國軟件(SH600536)$  @$浪潮信息(SZ000977)$  @$貝因美(SZ002570)$  @$伊利股份(SH600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08

高通或被罰百億 中國最大反壟斷罰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53

20150209gaotong

高通或被中國政府處以百億元反壟斷罰款。

據證券時報網,發改委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上述會議上表示,對高通處罰金額將是去年中國反壟斷處罰金額的數倍。據了解去年中國反壟斷處罰金額為18億元。證券時報記者從不同消息渠道均得知,發改委對高通處罰金額超過百億元。如果該金額屬實,將是中國最大的反壟斷處罰金額。

消息人士還稱,發改委的處罰決定將在最近幾日下發,最遲不過春節。“處罰通知書已經印刷完畢,只等下達”。

路透也援引消息人士稱,高通接近以10億美元就中國反壟斷調查達成協議。高通同時或將其在中國的專利使用費率降低1/3。

去年11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但至今未公布調查結果。高通公司高層今年頻繁接觸發改委官員,商討壟斷案的解決。

高通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的2013財年,高通總營收249億美元,而49%都是來自中國市場,占據半壁江山。而高通大部分的盈利來自專利授權部門的高盈利率專利收費。

據分析,如果反壟斷調查結果成立,高通可能面臨營業額1%至10%的罰金,參考公司截至今年9月的2013財年數據,此項處罰金額可能達到12.3億美元。

早在2007年,歐盟委員會便接到諾基亞、愛立信、布羅德科姆公司、得克薩斯儀器公司、日本電氣公司和松下電器產業公司等六家手機及手機芯片制造商對高通 的投訴,指責高通公司利用在第三代手機移動通信(3G)技術領域掌握的多項專利技術,收取高額許可費,構成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違反歐盟反壟斷規則。目前, 高通公司掌握的部分專利技術已成為歐洲3G手機標準的組成部分。該次事件以高通與六家公司達成和解告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20

以色列芯片公司Ceva在中國叫板高通【轉帖】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6883062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2日消息,據彭博社報導,以色列芯片設計公司Ceva通過迎合中國客戶重建其陷入困境的芯片設計業務的努力開始奏效,年營收恢復增長,股價大漲。

Ceva的營收開始恢復增長,但還未達到2011年的最高水平。不過,Ceva的股價自去年10月創下19.20美元的最低值以來已經上漲了52%,接近2013年7月創下的最高值。在此之前,Ceva的股價自2011年以來已經大跌了63%。

Ceva去年營收增長4%至5080萬美元,實現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上漲,今年的淨利潤預計將上漲8%。接受彭博社調查的8位分析師中的5位給予Ceva股票「買入」評級,預計未來12個月的平均回報率為20%。

Ceva CEO戈登·維斯澤(Gideon Wertheizer)表示,股價的反彈是對他所制定計劃的一種支持—創造一個小眾市場,在中國與高通競爭。儘管高通是全球最大手機芯片製造商,但中國市場比全球任何其他市場都要大,這給予了維斯澤一個機會,向專注於低端手機的公司銷售芯片設計。

「我們看到了增加市場份額的勢頭,因為我們正在侵蝕高通等現有市場參與方的份額,」維斯澤表示,「儘管手機市場已經成熟,但我們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使用Ceva技術的中國芯片設計商展訊通信和聯發科預計將侵蝕高通的市場份額,後者在本月被中國發改委罰款9.75億美元。

高通發言人不予置評。(編譯/簫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