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真能驅逐良幣嗎?
2011-9-26 TCW
Q:現在的書都粗製濫造,值得買的好書越來越少,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有何方法解決? A:「劣幣驅逐良幣」是個迷思,它是價格管制下才會出現的結果。
「劣幣驅逐良幣」是這樣說的:在一個經濟體內有金幣與銀幣兩種貨幣,二者兌換比率為一比一(一金幣可兌換一 銀幣)。消費者買東西,可用金幣或銀幣交易,例如一塊饅頭可以標價一金幣,也可標價一銀幣。
隨著時間經過,銀幣逐漸磨損,金幣仍完好如初,這時人們會把被磨損的銀幣換出去,以換回仍完好的金幣,反之 金幣則沒有人願意換出,因此市面上流通的銀幣越來越多,金幣越來越少,這就是「劣幣」(銀幣)驅逐「良幣」(金幣)了。
然而這種說法卻忽略了:金幣與銀幣的兌換比率是可以自由調整的。如果銀幣逐漸磨損,人們必須拿出更多銀幣,才能換到同樣數量的金幣。換句話說,銀幣必須「降價」。假設市場最後形成的兌換比率是一金幣兌換兩銀幣,這時市面上劣幣(銀幣)、良幣(金幣)仍可同時並存,一塊饅頭可以標價一金幣,也可以標價兩銀幣。人們仍可使用這兩種貨幣交易,誰也不會驅逐誰。
然而,在一金幣兌兩銀幣的自由兌換比率下,政府認為金幣價值太高(或銀幣價值太低),於是命令一金幣只能兌 換一銀幣,也就是用人為方式壓低金幣價格(或拉高銀幣價格)。
本來一金幣可換兩銀幣,現在政府卻強迫規定一金幣只能兌換一銀幣,結果就是人們會把手上所有銀幣全拿來換成 金幣,因為現在銀幣可比以前換到更多金幣。反之,人們手上的金幣都不願拿出來換,因為金幣比以前換到的銀幣 少。被政府人為抬高價值的劣幣(銀幣),就這樣驅逐了被政府人為壓低價值的良幣(金幣)。
因此,「劣幣驅逐良幣」,不過是價格管制下,產品「過剩」(surplus)的現象而已。這個現象套用到其他場合一 樣適用:例如,品質較好的進口車,被政府強迫必須和品質較差的國產車賣同一價格,結果就是市面上國產車充斥、進口車絕跡。政府統一規定房價,結果就是消費者買到的都是「劣房」,「良房」因此消失。
若價格可自由調整,它會調整到足以反映產品品質的差異,就如劣幣、劣車或劣房的價格,也會調整到足以反映它 們和良幣、良車、良房的品質差異,這時市面上劣幣與良幣會同時並存。
然而當政府管制價格,也就是爛貨與好貨被強制用同一價格出售時,市面上的好貨就消失,剩下的就是爛貨,爛貨 就把好貨給「驅逐」了。
因此,除非書籍市場被政府管制價格,否則不可能全是爛書。一套定價新台幣好幾千元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照樣 有消費者願意買,只要價格可以自由調整,「爛書」照樣會和「好書」共存的。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鮑爾默被驅逐出微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324據一些知情人士向AllThingsD表示,現任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在上週宣佈離任,並非是聲明中所寫的那樣按部就班。鮑爾默的離職並不是計劃好的,也不像聲明中所展現的那麼順利。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這個決定是鮑爾默做出的;但許多接受採訪的公司內和公司的人士,都覺得他本意並不想這麼早離開微軟,尤其是在他最近緊鑼密鼓地進行企業重組之後。
相反,消息人士表示,鮑爾默的離任時間表被大幅提前。9個董事會成員,包括他長期的搭檔比爾-蓋茨,最後都統一認為他應當儘早離職。
這是由於一些迫在眉睫的棘手問題造成的,包括潛在的代理權之爭、業績持續下降,還有可能最重要的,鮑爾默的領導成為一個很明顯的眾矢之的。
有意思的是,鮑爾默在他的離職信裡確實暗示了他原本打算繼續任職的:「我原本認為,我的退休會在微軟向設備和服務公司轉型的中途,轉型後的微軟將專注於為消費者實現價值最大化。」
鮑爾默的離職令公司內部流言四起。而他在離職信中並未提及比爾-蓋茨,更加讓人猜測是蓋茨按下了讓鮑爾默離職的按鈕。
蓋茨同樣在微軟的聲明中並未以任何特別的方式提起這位長久以來合作的夥伴。「作為繼任規劃委員會的一員,我將和董事會其他成員一起密切協作,確定一位偉大的新的CEO。」蓋茨說,「我們很幸運有史蒂夫,他會在他的崗位上盡職,直到新的CEO到來。」
當然也有人士認為這並不代表雙方關係惡化,突然宣佈離職只是為了避免交接期內無人聽從鮑爾默,從而出現管理空白。
那麼蓋茨是否真的煽動了鮑默爾的離職?
一位知情人士對此予以否定,「但他是否像以往那樣支持鮑爾默?或許不是了。」
這當然是個重大的轉變。蓋茨一直是鮑爾默的主要支持者,即便有來自內外的壓力。多年來,蓋茨一直拒絕了換掉鮑爾默的建議,建議者中包括 Netflix 的CEO Reed Hastings,還有來自華爾街的投資者抱怨微軟市值下降。
市值下降:
這是個真而且真的數據和度量。「1999年的最後一天,在鮑爾默接任微軟CEO的前一天,微軟的市值為6000億美元,而在他宣佈退休的前一天,微軟市值低於2700億美元。」
這個數據,加上普遍認為鮑爾默在他的任期內錯過了科技發展的關鍵趨勢,導致他的退休成為必然。儘管微軟收入增長強勁,但投資者和其他分析人士早就斷言微軟已經過了繁榮期。
業績不佳:
直到最近幾個月,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鮑爾默會離職。就在一個月前,董事會還強力支持鮑爾默的管理層重組,這個計劃名為「One Microsoft」。而且,當時鮑爾默還傳達出明確的信息他會繼續留任。
但是,微軟第四季度的暗淡表現很快就讓激情的重組計劃萎頓,新推出的Surface平板電腦因未能出售而積壓在庫存中導致減損9億美元。加上下一季度的疲軟預期,最終讓董事會決定鮑爾默提前離職。
代理權壓力:
另外,來自股東ValueAct的壓力,也迫使鮑爾默提前離職。ValueAct一直致力於在微軟董事會上謀得一席之地,而鮑爾默的留任將可能讓ValueAct更有可能獲得席位。因為它可以借鮑爾默糟糕的表現來遊說其他投資人一起行動。
現在,微軟已經將重心放到為了未來。雖然董事會內部並非所有人都認為在沒有新CEO的時候,鮑爾默應該立即下台;但現在爭議已經平息,微軟開始著手挑選下一個領導者。
【書摘】一名王牌驅逐艦長的傳奇管理經驗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3/58924.html
美國軍官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和他的導彈驅逐艦“本福爾德號”的故事早已在美國海軍內外成為傳奇。在他繼任時,本福爾德號裝備精良卻危機重重:水軍士氣消沈,船員留任率只有28%,前任艦長調離卻無人送行。經過短短兩年,邁克爾把這艘軍艦的船員留任率提升到100%並繼續保持,各項作戰指標全太平洋艦隊第一,並且突破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高的射擊記錄。他是怎麽做到的?i黑馬摘錄了他的心得,與大家分享。1997年6月,我開始接管“本福爾德號”,它實在是一艘漂亮的戰鬥機器:鋼板裝甲重達8600噸;配備有當時太平洋艦隊最先進的計算機化的導彈;310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水兵;再加上四部渦輪發動機,使得艦艇可以以每小時30海里以上的速度奔赴戰場。雖然裝備精良,但是“本福爾德號”依然存在問題,使得它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威力。接管“本富爾德號”以後,我發現船上的水兵士氣消沈,很多人都特討厭待在這艘船上,他們甚至想趕緊退役。而讓我感到驕傲的是,兩年之後,這種情況徹底發生了變化,“本富爾德號”上全體官兵上下一心,整個團隊運作通暢,士氣高昂,留任率由28%提升到100%繼續保持,各項作戰指標全太平洋艦隊第一,並且突破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高的射擊記錄。確切地說,很多人都認為它變成了美國海軍的一只王牌驅逐艦。真正認識自己以往的經驗告訴我,要想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者,你必須首先真正認識自己,然後才能以此為基礎去創建一個優秀的組織。這是因為,領導者必須敢於解放自己的下屬,讓他們能夠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而事實上,那些在組織機構中限制人們發揮自己能力的最大障礙來自於領導者自身。對自己的認識能夠改變領導者在日常決策過程中的角度,能夠徹底改變他們對於領導力的理解,這最終會使領導者的決策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領導者心得作風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別人看待他的方式,而這種改變又會反過來強化領導者的新習慣。如此循環,整個組織的氣氛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人們對於領導者的思路會更加了解,從而大門的忠誠度也會大大增強。這是你的船我的經驗告訴我,只有幫助人們發揮他們的潛力,實現他們的價值,你才能完成那些在傳統的“命令―控制”體制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領導者必須首先學會克服自身的局限,他們必須把組織的目標放在個人的利益之前,可對很多人而言,他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說,傳統的“命令―控制”式的領導很難激發被領導者的熱情與活力。恰恰相反,我發現我給予下屬的自由空間越大,他們就會越嚴格地執行我的命令。剛開始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征求我的同意,後來我告訴他們:“這是你的船,所以你也要負起責任。你自己決定吧,讓我們看看結果如何。”從那以後,“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爾德號”的口號。所有的水兵都覺得照管好“本福爾德號”就是自己的職責所在。我相信,只要你的組織能夠讓員工確立一種“這是我的公司”的信念,你就一定能夠打敗所有其他競爭對手。艦長們需要學會從水兵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船。他們需要鼓勵水兵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還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以一種適當的方式,向水兵們賦予責任。鼓勵質疑和挑戰走馬上任之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保持低調,兩年時間里什麽也不做,也不要采取任何冒險舉動。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做法,事實上,在升遷的過程中,我本人也曾經是一個非常註重明哲保身的人。問題―這也是美國海軍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我兩年間真的什麽事也不做的話,我仍然會得到提升。第二種選擇,也是一種更加危險的選擇,就是實施變革,去除弊端,實現真正的飛躍。最終,我選擇了後者。來到本福爾德之前,我已經在各種崗位上工作了16年,卻一直沒有真正的領導機會,來到本福爾德之後,我突然意識到,我完全可以領導好一艘驅逐艦,只是以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領導能力罷了。我相信,在企業當中,和在海軍里面一樣,人們總是相信“他們”不希望下屬來質疑或挑戰現有的規則。對於員工們來說,這里的“他們”就是指經理們;對於經理們來說,“他們”指的就是執行官階層。所以來到本福爾德之後,我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使人們相信我希望他們能夠對現有的規則提出質疑和挑戰。為了表明我的立場,我曾經頂撞過我的頂頭上司。最終,我同時改變了上司和水兵們的觀念。搞定自己的老板我摸索出了一種可以在不必經過上司許可的情況下進行變革的方法。事實上,我學會了設身處地地為上司著想,比如說,我經常會問自己:“我到底想讓自己和‘本福爾德號’做些什麽呢?”我相信,上司所希望的,正是一艘能夠在不超出預算的情況下圓滿完成任務的艦艇,最好這艘艦艇還能夠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保持士氣昂揚,並且水兵們能夠認同自己的角色。在我看來,只要我能做到這幾點,我的上司就不會反對我的做法,因為他會把精力放在那些沒能完成這些任務的其他艦艇上面。同時我也會比較註意自己的方法,盡量不讓上司感到自己的威信或者是整個艦隊的利益受到了威脅。我相信,即使是在公司里,我的做法也絕對不會讓公司破產,而且也不會對任何人的職業生涯構成威脅。換句話說,我在冒險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首先采取那些一定會得到上司認可的舉措。而且我從來不會為了宣傳自己而采取某項舉措,我的目的只是要改進整個組織,這樣就不會有人質疑我的動機。變革的尺度很多人都認為“出格”的行為會危及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於一個希望基業長青並不斷壯大組織的領導者來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樣的組織更應該獎勵那些敢於冒險的人,即使他們的業績會暫時落後於其他部門。要讓這些人相信提升和榮譽最終會給探索者,而不是那些只知道袖手旁觀、總是在避免進行任何變革的人。對於我來說,鼓勵變革就是保持整個組織永遠年輕向上,並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僵化只能意味著死亡。要麽前進,要麽死亡,這就是生命的法則。那些在制定之初非常有效的規則現在可能已經過時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應該盡快淘汰它們。可問題是,如果沒有尺度的話,人們怎麽判斷某種變革是否有利於組織的發展呢?我不知道。我認為,生活本身就充滿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有時候用意良好的計劃也會導致一些出人意料的結果。簡單地說,在決定任何事情的過程中,我的標準總是非常簡單:感覺。我相信,如果你覺得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的話,你就很少會走向錯誤的方向。那麽,如何定義一件事情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呢?正如美國最高法院法官波特・斯圖爾特(Port
Stewart)對“色情”所下的定義那樣,“我無法定義什麽是色情,但是我一看就知道。”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感覺一切正常,換句話說,你沒有感到不安,那你就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過於簡單了,那我可以告訴你,無論是在海軍,在企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事情就是這麽簡單。摘自《這是你的船》,機械工業出版社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挪威外交部回應中國學者遭驅逐事件:將繼續支持中挪學術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007.html
挪威外交部回應中國學者遭驅逐事件:將繼續支持中挪學術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 馮迪凡 2015-02-06 06:00:00
據外電報道,上月,一名在挪威阿格德爾大學(Agder)從事風電項目研究的中國博士生及其歐洲籍導師被挪威警方要求在1月23日前離境,理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專業技能可能被他國用於軍事目的、制造導彈。
近日,挪威政府有關部門要求一名在挪威從事科研的中國學者限期離境,其理由為該學者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可能用於軍事目的”。然而,該學者的專業領域是風電項目。
2月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就上述事件向挪方進行核實並提出了交涉。中方認為,挪方此舉毫無根據,不僅侵犯了中國留學生的基本權益,也損害了挪威的學術形象。洪磊表示,我們希望挪方采取措施,確保當事學者的學術自由和合法權益,妥善處理此事,使這類事件不再發生。
據外電報道,上月,一名在挪威阿格德爾大學(Agder)從事風電項目研究的中國博士生及其歐洲籍導師被挪威警方要求在1月23日前離境,理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專業技能可能被他國用於軍事目的、制造導彈。
阿格德爾大學是挪威國立大學,有挪威克利斯蒂安桑和格里姆斯塔兩個校區,1994年由6所學院合並而成,2007年獲大學資格,其學術活動則可追溯到1839年。大學的負責人阿格達(TorAagedal)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這名學生拿著獎學金,正在研究風能。他的歐洲籍導師則是應用數學方面的學者,雖然工作涉及範圍廣泛,但其研究沒有任何軍事原因。
“他們立刻就走了。”阿格達表示,“我們以前從來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
“我們對此很震驚。我們仔細審查了該項目的所有事實。他們兩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他說,根本看不出挪威官方的驅逐決定有何種根據。阿格達還表示,挪威警方在去年夏天告知該大學,正在進行一項調查。
該校校方表示,挪威警方的這一決定毫無道理,並為這兩位研究人員聘請了律師。
其中,這位中國博士生的律師葛諾納斯(NilsAndersGronaas)表示,他試圖讓官方收回驅逐令,但挪威有關當局以涉及國家安全為理由,拒絕讓他查看這一案件中的很多文件。
葛諾納斯還說,被驅逐出境的教師是一位伊朗裔德國人。他補充說,這是一項秘密決定,有違歐洲人權法院相關決議,挪威政府有責任給予澄清。
挪威外交部發言人薩維森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我們的立場是:無法就這一單獨案件進行評論。不過我們想要強調的是,挪威政府對於中國和挪威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是強烈支持的。”
薩維森表示:“在挪威的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對挪威的研究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挪威政府將繼續積極支持挪中兩國的學術合作。”
編輯:一財小編
十部委意見出臺,良幣驅逐劣幣開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9/151069.shtml
千呼萬喚始出來。
今早,十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我個人感覺,這對行業的影響就像最近北京的天氣一樣,暴雨過後,將更加清爽。
此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創新的同時,也彌漫著一股浮躁之氣。根據融360監測數據,2014年四季度,國內網貸平臺“跑路潮”爆發,當月問題平臺數為90家,達到全年最高值。進入2015年,問題平臺數量增勢稍有放緩,但6月份問題平臺數量突然激增,再創新高,達到101家。為了跑馬圈地,迅速打開局面,很多創業公司不斷挑戰紅線、惡意競爭、虛假宣傳甚至是欺詐。行業顯出惡幣驅逐良幣的趨勢。
這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整體金融安全。最近引起資本市場劇烈動蕩的場外股票配資,網貸平臺就對其“貢獻”不小。近期,監管層面的一系列動作已經預示了對互聯網金融的大致態度,這也加快了《指導意見》的出臺。
個人認為《指導意見》嚴於預期。《意見》首先給互聯網金融畫了個圈——鼓勵互聯網金融朝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方向推進,服務機構和大客戶的模式如P2P\P2N將會有監管限制。這終結了之前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的論戰——互聯網金融仍然離不開金融的本質——金融就需要專業的人和機構來做。比如,銀行的主營業務仍然由銀行來主導,個人的錢吸收出來給大型的機構、企業的模式將面臨限制。預計各部門具體意見的出臺,將會更加嚴格。
更重要的一點——P2P被定義為一個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這就否定了目前大多數網貸公司正在走的路,這將加速P2P的洗牌。
預計80%的P2P不轉型將被洗掉,另一方面,平臺型的創新模式將持續得到監管部門和資本市場的認可和支持。對於資本來說,不確定的風險小了很多——值得投資的對象不超過一打,激烈競爭會讓價格會越來越貴。好消息是,頂尖的平臺型企業有望兩年內上市。
對於融360來說,《意見》對互聯網金融多樣化的肯定,就是最大利好。融360並不屬於意見中提到的需監管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但有意思的是我們和網絡借貸、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消費金融都有合作。各主要業態是"淘金人",融360是第三方"送水工"。淘寶能夠起來依靠的是網商,同樣是平臺模式,融360起來則要依靠互聯網金融多樣化的業態。
《意見》的另一個利好,是明確了行業發展的方向。融360將堅持平臺型的創新模式,發展與銀行、擔保、小貸等多種金融機構的合作,之前因為風險不確定,我們只與很有限的幾家網貸平臺進行合作,現在更多合規平臺可以加入進來。新業務中,網貸評級可以繼續做,這會加劇行業的洗牌,並為消費者、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參考。大數據風控、基於消費金融所衍生的導顧業務等也是重要的方向。
詳細的監管細則出臺和落地還需要時間,現階段不宜過度解讀。可以肯定的是,行業規範和準入機制,推動良幣驅逐惡幣,更助於提高P2P和互聯網金融的長期健康發展。這是每一個真正希望為之長期奮鬥的人們所希望看到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葉大清,編輯辛俊韜,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科隆性侵案:千人遊行要求驅逐難民 默克爾將收緊難民遣返政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879.html
科隆性侵案:千人遊行要求驅逐難民 默克爾將收緊難民遣返政策
一財網 馮迪凡 2016-01-10 21:41:00
據德國內政部表示,截至目前,在德國警方已確定的32名與科隆跨年夜搶劫與性侵案有關的嫌疑人中,有22名是避難申請者。
在科隆跨年夜搶劫與性侵案線索不斷湧現之後,德國默克爾政府在重壓之下終於松口,稱將實施更嚴格的難民遣返政策。
與此同時,沈寂數月的德國極右翼勢力“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PEGIDA)1月9日在科隆組織了1700人參與的反難民遊行,高呼“默克爾下臺”口號,要求德國政府驅逐難民。
據德國內政部表示,截至目前,在德國警方已確定的32名與科隆跨年夜搶劫與性侵案有關的嫌疑人中,有22名是避難申請者。在這32名犯罪嫌疑人中,有9名為阿爾及利亞人、8名摩洛哥人、5名伊朗人以及4名敘利亞人。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3名德國人、1名伊拉克人、1名塞爾維亞人和1名美國人。
.jpg)
更嚴格難民遣返政策
9日的科隆出現了3股示威人群:除了PEGIDA外,還有反對PEGIDA的示威者以及1000名左右反對歧視女性的女權主義者。
高喊著“默克爾下臺”以及“不歡迎難民強奸犯”和“德國經歷了戰爭,瘟疫和霍亂,但沒躲過默克爾?”的1700名PEGIDA示威者,同高呼著“不要納粹”的1300名反PEGIDA示威者在科隆市中心互相喊話,在PEGIDA示威者向警方扔鞭炮和瓶子之後場面一度失控,之後示威人群被德國警方用高壓水槍驅散。
在科隆出現大規模示威的當天,默克爾所在黨派基民盟(CDU)的領導人在美因茨召開政策會議,考慮對於攻擊警察和急救人員的犯罪分子采取更嚴厲懲罰措施,同時考慮遣返在申請難民庇護期間犯罪的難民。
根據德國現行法律,只有在尋求庇護者在德國被判處至少三年或三年以上刑期,同時他們在原籍國的生活不出現風險的情況下,才會將該尋求庇護者強行遣返原籍。
據悉,目前CDU領導人達成一項提案,核心指導思想是降低那些對在德國犯罪的外國人的定罪門檻。
具體而言,如尋求庇護的外國人被定罪,則不允許被給予避難身份,在其中,即便只是被德國法院判處緩刑的難民,仍可能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危險。同時,德國還將加強警方不定期抽查身份證件的能力。這份提案尚需要德國議會批準。
默克爾表示,這份提案將幫助德國遣返嚴重的犯罪分子,這“不僅符合德國人的利益,也符合大部分生活在這的難民的利益。”
“如果有人觸犯法律,必須承擔後果。”默克爾表示,“那些偷竊並侵犯婦女的嚴重犯罪分子必須被繩之以法。”
然默克爾雖重申科隆大規模性侵案是“令人作嘔的犯罪行為”,然她仍拒絕對湧入德國的難民實行限額政策。到2015年年末為止,據估計已有110萬左右難民湧入德國。
然德國對難民的“敞開大門”政策已招致德國北歐鄰居的“防難民、防德國”政策應對,這令德國在歐盟層面頗為尷尬。
從1月4日開始,瑞典開始檢查丹麥入境旅客的身份證件,隨後幾小時,丹麥則宣布,加強與德國間邊界管控,原因是遏制難民湧入。
科隆警察局長被停職
警方確定嫌疑人中有避難申請者的消息傳出後,此前一口咬定犯罪嫌疑人肯定不是難民的德國科隆警察局局長阿爾博斯(Wolfgang Albers)在上周五被停職。
在面對媒體時,阿爾波斯曾刻意隱瞞嫌疑人的身份背景。
而此前同樣斥責將犯罪分子同難民掛鉤行為的科隆市長海格爾(Henriette Reker)則稱她對此毫不知情,並稱科隆警方對她隱瞞了信息,她對科隆警方的信任被“嚴重地動搖了”。
目前,科隆警方已接到報案170件,其中117件涉及性騷擾,2件涉及強奸。與此同時,還有包括漢堡在內的7座德國城市也出現了類似事件,其中漢堡的情況最為嚴重,共接到53件報案。
此外,在芬蘭赫爾辛基也爆出在2016年跨年夜時發生了有組織的性騷擾事件。赫爾辛基副警察長寇思科馬基(Ilkka Koskimaki)表示,“以往的新年夜,或任何場合都沒有出現這種性騷擾情況。在赫爾辛基,這是一個全新的現象。”
編輯:方向明
在美國當校霸,獲刑6-13年 刑滿驅逐出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228

(曹一/圖)
最新消息:
在美國就讀高中的十幾名中國學生,因瑣事將兩名女同學綁架至當地一處公園,對其進行了長達近七小時的折磨、毆打和恐嚇。此案中有三名未成年人被捕。其中一名嫌犯的父親還因為意圖賄賂受害者被捕。3人今日被判獲刑6至13年不等,刑滿後將被驅逐出境。
1月5日,涉嫌淩虐和綁架同學的三名中國留學生翟雲瑤、楊雨涵和章鑫磊和檢方達成認罪減刑協議,三人將分別獲刑13年、10年和6年。2月17日將正式宣判。
法官強調,三犯服刑期滿後將被驅逐出美國,此案的兩名受害者已經對案發時在場的所有施暴者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在他們看來,學生之間打群架那不算個事兒,在中國國內的校園是司空見慣的。要是被學校知道了,頂多被校長或訓導主任教訓一番,嚴重一點就叫家長或給個警告處分,被開除學籍想都沒有想過,更別說鋃鐺入獄甚至牢底坐穿了。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告訴你,當校霸欺負小夥伴在美國與中國的處罰區別。
毆打同學的後果居然不是學校警告了事?2015年6月18日,就中國留學生淩辱同學一案,美國加州頗莫納高等法院的法官將傳喚3名成年被告。看他們是否認罪。如果他們認罪,那麽本案就定罪結案;如果他們拒不認罪,接下來他們的命運就交到陪審團手中。
2015年3月30日,中國留學生翟雲瑤帶領十數名女孩,將另一名留學生劉怡然引誘到一個地方進行圍毆。情節包括扒光受害者的衣服、用煙頭燙傷她的乳頭、試圖用打火機燒她的頭發、用高跟鞋踢她的頭部、強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及剃掉她的頭發逼她吃掉等。花季少女居然會這麽殘忍!在毆打過程中,還有女生用手機拍照留念,其中包括她吃頭發和赤身裸體的照片。整個過程持續5小時,受害人被打得遍體鱗傷。
這涉案的12名中國小留學生都是洛杉磯私立學校“牛津高中”的學生。有六人被逮捕,其余六人一看攤上大事了,嚇得逃之夭夭。被逮捕的六人中,有三人已滿18周歲算成人,包括翟雲瑤與她的男友張鑫磊。
人身欺淩,大刑伺候
“大姐大”翟雲瑤涉嫌哪些罪名呢?根據美國加州刑法典,她總共涉嫌6項刑事罪名:一項酷刑罪、三項綁架罪與兩項毆打罪。其中前四個罪名都是重罪。而加州刑法典206.1規定:Torture is punishable by imprisonment in the state prison for a term of life。可見,如果罪名成立,單酷刑罪一項就可以判終身監禁。
張鑫磊同樣面臨這6項罪名指控。在許多國人看來,真是挺冤的。事發當天,他只是負責開車。在圍毆受害人時,他並沒有動手,只是在一邊看熱鬧。但根據加州刑法典,他是本案的共犯(Accomplice),與翟雲瑤同罪。
本案還有一個小插曲。一位被告的家長,因為涉嫌賄賂證人被捕。根據加州刑法典137條與138條,以賄賂或暴力/威脅的方式試圖讓證人改變證詞,或試圖讓證人不出庭,那都是重罪。一旦罪名成立,坐牢也是免不了的。
在4月14日法庭首次傳喚時,翟雲瑤與張鑫磊都嚇懵了,都沒有想到自己可能因此要被判終身監禁。在他們看來,學生之間打群架那不算個事兒,在中國國內的校園是司空見慣的。要是被學校知道了,頂多被校長或訓導主任教訓一番,嚴重一點就叫家長或給個警告處分,被開除學籍想都沒有想過,更別說鋃鐺入獄甚至牢底坐穿了。
這種不了解美國國情與法律的事也不是頭一起了。
近來在,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拉幫結派,打架鬥毆,在校園里以暴力欺淩而聞名。他們在自己的汽車上貼上中國城管的標誌,並取名“城管幫”。2014年1月31日,“城管幫”三名成員毆打一位同學,導致受害人受傷昏迷,並造成其右耳後部4厘米長、1厘米深的撕裂傷。
這下攤上大事了。2015年1月30日,在庭審上,兩名被告均否認自己參與幫會,稱車身上的城管標誌“只是為了好玩”,“城管幫”並沒有一個特定的領導者,“大家只是朋友”。但檢察官認為,“城管幫”就是幫派,有組織性,平日里為了達到一些目的經常恐嚇其他中國留學生。
根據密歇根州刑法的定義,黑幫包括如下特點:有統一的符號,有表明成員的方式(名稱、標誌、符號);有確定的領導層或指揮結構;有判定是否為成員的準入標準。“城管幫”有多名成員,在車身貼有城管標誌,有組織性,以幫會的名義活動,群體鬥毆與暴力欺淩,符合上述定義。在密歇根州,黑幫犯罪會在原有罪名基礎上額外增加量刑。
在美國一些州,如果黑幫成員犯罪手法過於殘忍,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直至死刑。還好密歇根州廢除了死刑,但活罪是在所難免的了。看來,“開玩笑”很任性,後果很嚴重。
反欺淩進行時
事實上,美國非常認真對待欺淩這一現象,有一個多層次的反欺淩體系在實時運作。
在美國聯邦政府,有一個專門負責預防暴力的機構。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機構居然是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奇了怪了,疾控中心管預防暴力,是否有點越界啊?
疾控中心認為,暴力一個公共健康問題,對個人、對他們的家庭與社區、對整個社會均有巨大的影響。疾控中心有一個暴力預防局(Division of Violence Prevention),職能是防治暴力引起的傷害與死亡,讓人們得享天年(live life to the fullest)。
顯然,疾控中心是以公共衛生的視角看待暴力的,就像對待流行病一樣。疾控中心撰寫了一個116頁的小冊子《青少年中的欺淩監測》,給出統一的“欺淩”定義與測量方法,指導政府其他部門、學校及社區如何控制導致欺淩的風險因子、如何應對與反制欺淩。
疾控中心認為欺淩(Bullying)是青少年暴力的一種形式。所謂欺淩,是一個或一群青少年對另一個青少年做出的侵犯性行為;前者並非後者的兄弟姐妹或約會對象;前者強勢,後者弱勢;侵犯性行為往往不止一次。欺淩的結果是對受害人造成身體上、心理上、社交上或學業上的各種傷害。

2014年3月28日,NBA球員霍華德來到休斯敦北郊的賽普瑞斯一所高中,宣傳阻止校園暴力公益活動。 (新華社 宋穹/圖)
欺淩分為三類:一、人身欺淩,如毆打與勒索;二、口頭欺淩,如辱罵;三、人際關系或社交欺淩,包括散布謠言、孤立受害者。一般用欺淩者/校霸與受害者來指稱欺淩關系的兩造。
疾控中心隸屬於聯邦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這個部還設立了一個網站StopBullying.gov。網站內容由編輯委員會的三大成員聯合提供:教育部、聯邦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及司法部。大部分欺淩發生在校園里,所以教育部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嚴重的人身欺淩就是刑事犯罪了,所以司法部的角色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這個網站科普有關欺淩的一切,並指導孩子及其家長在遇到欺淩後怎麽求助。當孩子在學校被欺淩,家長可以聯系老師、校長、校監與州教育部等。如果涉及犯罪或有人處於遭受傷害的直接風險之下,就撥打911。如果發現有人有自殺苗頭,可撥打國家自殺預防生命線電話1-800-273-TALK(8255)或直接上它的網站。一旦求助就會得到及時的反饋與幫助。
本次洛杉磯中國留學生欺淩同學案,受害人劉怡然其實並不是第一次受校霸翟雲瑤的欺負,亦有其他受害人在別的時間與場合被翟雲瑤欺負,但這些受害人都沒有向上述反欺淩系統求助過,是非常可惜的。
在聯邦政府三大部及學校與社會的反欺淩協力下,美國校園的欺淩現象總體上並不嚴重。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與司法統計局的數據,在2011年,28%的12至18歲學生報告他們在這一學年在學校受到過欺淩。看起來這個數字挺嚇人。
但細分一下,16%的男生與19%的女生遭受辱罵等口頭淩辱;13%的男生與24%的女生遭受流言蜚語,5%的男生與6%的女生在活動中被故意排斥;僅有9%的男生與7%的女生遭受被推搡、絆倒與吐唾沫等人身淩辱。至於像洛杉磯中國留學生欺淩同學案這樣的嚴重人身淩辱事件則難得一見。
中國校園欺淩猖獗
上文說到,翟雲瑤與張鑫磊都沒有想到欺淩同學要被判終身監禁,那是對美國法律的無知。但他們覺得,學生之間打群架在中國國內校園司空見慣,不會面臨嚴厲處罰,這是實情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國10個省份對5864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的學生”占6.1%,偶爾被欺負的占32.5%。2006年,一項對西部某地級市的全市出項調查發現,學校有里有“大同學欺負小同學的現象”的占51.3%,有“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的占到36.3%,有“勒索錢財現象”的占到22.5%。這兩項調查主要關註以大欺小、恃強淩弱,那基本上都是人身欺淩了,只占欺淩的一小部分。
我們再隨機看一下媒體最近公開報導的嚴重人身欺淩事件。
事件一:2015年6月4日,江蘇南京一名初一男生被一名高年級男生狂抽十幾個耳光,被打得吐血,並被強迫在糞便池子添小便。這些情節還被拍成了視頻。回到家,父母發現受害人“滿臉紅腫,嘴唇腫得老高,話都說不清楚。”起因是勒索要錢不給。
這一引起公憤的事件處理結果很有喜感:南京坡口區教育局“將對雙方孩子心理幹預”。因為欺淩者未滿十六周歲,“從法律角度不構成犯罪”。對比一下本次洛杉磯中國留學生欺淩同學案,即使是淩辱者是未成年人,去少管所服刑也是逃不掉的。
事件二:2015年4月29日,上海市醫藥學校中職二年級的一名女生被五六名女生輪番推搡,多次倒地,甚至被扇耳光、踢打、拖拽頭發。在此過程中,有幾名女生拿著手機拍攝留念。相關視頻還被發到網上。起因是爭風吃醋。
這一同樣引起公憤的事件處理結果也同樣有喜感,還非常有幽默感:校方表示已迅速查明事件原委,安撫教育涉事女生,“會依照校規嚴肅處理涉事學生,但不希望這次事件影響她們今後的人生”。
上述兩個嚴重人身欺淩事件,警察及司法部門都沒有介入,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但人家也是依法辦事。
現行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治安管理法》21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及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這些法條本意是“未成年人保護”。但一個案件,施害的一方是未成年人,要是受害的一方也是未成年人呢?“未成年人保護”就成了“未成年犯罪保護”。
事後懲罰不力,事前預防也不夠。對校園欺淩現象,中國學界的研究很少,官方與民間的重視也不夠,基本還停留在“孩子們打打鬧鬧算什麽”的境地。校霸翟雲瑤在中國或能逍遙法外,但這種愜意最終在美國害了她。
請記住,我叫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網絡專稿。
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每天一篇,無需翻墻,盡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們只想,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
如何用O2O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創建生鮮渠道品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9/155295.shtml
文/紫藤院張陳勇(微信ID:zcyshow)
傳統線下渠道經常是劣幣驅逐良幣,難把最優質的商品精準匹配給消費者,線下渠道要構建渠道品牌,需要在硬件和推廣上投入高成本。那麽我們是否能用O2O低成本打造渠道品牌了,把真正優質的商品推薦給消費者,用低成本讓優質商品更加物超所值,本文基於以上基點,構建一個商業模式。
項目背景
某企業董事長有一個關於生鮮O2O項目的想法,詢問我的意見。他想精選少量品質特色商品(幾十個),通過社會小店推廣,消費者通過線上平臺或線下小店預定後,配送到小店,消費者自提,或者直接送貨給消費者。對方企業的某些產品在傳統渠道(大賣場),通路成本占銷售額的一半,空間足夠大,對方認為只要自己構建的新渠道成本低於傳統渠道,那麽就是成功。僅廣州就有四十萬個網點(各種小店),哪怕只有1%的網點利用起來,那麽也能形成一個可觀的渠道。
我回答說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想法,實際上利用社會網點建立新渠道很多企業嘗試過。張陳勇曾經所在的19e站就是為小店提供銷售數字商品的線上渠道平臺,目前19e站有30萬家小店夥伴,年交易額300億元。還有筆者參與過的500mi項目嘗試過為小店提供平臺,預定銷售特色禮品。還在萬購商城項目中招募過快遞員成為我們的兼職推廣員,按照發展新客數量給推廣員提成。另外很多便利店,比如美宜佳、全家、唐久等都基於門店推出過線上預訂平臺,或者在門店放訂貨商品手冊(還有自助購物終端)。
這些嘗試有失敗也有成功,比如“蘿蔔白菜”公眾號,它是依托線下3000多家門店網點打造的購物平臺,在實際運營中,生鮮商品、母嬰商品等品類很難銷售,唯獨電器類商品門店店主更願意推廣,原因是電器商品單價高,每銷售一臺,店主能拿到百元左右的提成,積極性更高。張陳勇曾經把小店店主發展成兼職推廣員,在小店門頭掛進店有禮的橫幅,來者就送網購平臺的禮券,只要新顧客首次使用禮券,則店主每單獎勵8元。店主發一段時間禮券後,就失去了興趣,他們說平均發50張禮券才發展一個新顧客,很多顧客還要詢問使用方法,太麻煩,如果發5張禮券就能發展一個新顧客,那麽自己才願意繼續做這事。
從眾多案例看,對方公司的這個想法,是否可行,關鍵在於是利潤是否足以激勵店主,只有當利潤高於店主付出時,才能整合網點。進一步分解:推廣難度、轉化率、毛利、複購率、操作複雜度等都會影響店主的配合度,這些又和選品、定位、商業模式有密切關系,下文嘗構建商業模式建立渠道品牌。
基礎邏輯
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消費者不是買手,對商品不專業,購物時感性常常戰勝理性。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商品未必都是性價比最高的商品,銷量高可能是因為價格低,營銷好,或者進入市場時間比較早等原因。中國出口的很多產品都是以價格作為唯一進攻武器,有時候明明知道增加一點成本,就能帶來大幅度質量提升,但因為激烈競爭,不敢增加成本。傳統線下零售生態運行的邏輯很複雜,並不能完全精準的把最優質的商品匹配給最合適的顧客,以上這些都是本項目可行的基礎。如何用O2O更高效推薦優質商品,是本項目的基本思路。
本文的優質商品包含品質(口味、賣相)好且價格相對低兩個維度,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物超所值。高檔商品並不是本文所描述的優質商品,比如奢侈品,因為它的價格曲線高於價值曲線。要降低優質商品的價格曲線,通常有2種辦法,一種是提高周轉、降低分攤成本,比如外婆家餐飲或者快時尚品牌,他們的低價優質是建立在高周轉高銷量基礎之上。另外一種是降低經營成本,比如阿爾迪,阿爾迪已經成為渠道品牌,消費者相信阿爾迪經營的任何商品。
所謂渠道品牌是指顧客信任渠道,認為只要此渠道經營的商品必然可靠。比如同樣一袋沒有知名度的肉類小吃,放到個體超市,很多顧客不敢購買,擔心衛生和質量。而放到“711”或者“全家”,顧客就不會擔心。711的渠道品牌是建立在高成本之上的,需要門店位於好位置,需要美觀的裝修和VI,需要規範的服務,更多人力,這些都會推高商品價格,這和降低商品價格曲線,推出更優質低價的商品沖突。本項目的主要思路是用O2O建立渠道品牌,而不是把成本花在推廣和形象上。用最低的成本,經營優質商品,讓商品更物超所值,本項目商業模式設計會圍繞這個主線構建。
構建渠道品牌
精選優質商品,利用O2O低成本構建渠道品牌。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真正精選到優質商品,方法有激勵買手,提升買手對品類的專業度,讓不同買手負責同一品類相互PK,建立精選規則。搞盲測投票,高管團隊親自食用體驗等。精選商品雖然重要,卻不是本文重點,不在這里展開論述。
在傳統線下生態中,要建立渠道品牌,必須要在硬件和廣告上投入較多費用。消費者掌握的信息少,他們的思考方式是:因為門店外形漂亮,所以門店里面商品質量應該也不錯。經常打廣告的品牌商品總是比不知名的商品更可靠,商家難用其它方式建立消費者的信任。那麽如何用O2O的方式,在什麽樣的場景下逐步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渠道品牌了,下文構建一種消費場景。
首先要有網上商店(微店),經營幾十種優質精選商品,假設此微店取名叫“唯選”。然後在合作的小店放展示工具推廣“唯選”。展示工具上放一些小禮品,大字刊出“獎品”二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進店顧客,他只有先註意,才可能看後面的內容。
“獎品”二字下用小字說明獲獎條件:“凡通過本門店在唯選平臺購物,且30天內沒有在唯選平臺第二次購物的顧客可領取獎品。”看到這樣的文字,顧客會有疑問,“為什麽沒有二次購物,還能得到禮品?”。
下面進一步說明:“唯選:為您精選高品質低價格商品,不信你不來第二次。”接下來是關於唯選平臺的說明:
1、商品少於30款,精選盲測投票達標才能上架,專業買手幫您精選高品質商品;
2、購物必註冊,淘汰複購率低於70%的商品,新客首單30天後每月購物算複購;
3、不建專賣店,不做廣告,只在線上銷售門店自提,把成本降到最低,價格降到最低,毛利率低於20%;
4、購物者可加入商品微信群,群眾的聲音,口碑的力量是最有力的證明,是最強大的監督者;
在上文所描繪的場景中,我們使用了複購率、獎品、網購自提、微信群等說服消費者信任“唯選”,是否能說服消費者的信任,是場景有效否的關鍵。利用O2O還能延展出更多的說服方式,比如:
1、在商品詳情做文章,把整個商品精選過程,盲測投票過程展示給消費者,消費者手機掃描二維碼可查看這些信息;
2、消費者可手機查看對應商品的品類分析,通過分析品類情況,揭露行業黑幕或關鍵點來說明所選商品的價值點;
3、用買手背書的方式來推薦商品,刊出買手的照片和商品自薦,公布買手間商品經營數據PK,增加看點;
4、建立商品粉絲群,複購率高的商品對應的粉絲得到微信紅包,讓顧客參與進來,激發口碑傳播;
5、把顧客真實留言放到展示店,電話回訪購物過的顧客,把真實錄音在門店播放吸引顧客,或者可用手機查看;
6、創造概念,看看小米,什麽“跑分神器”,“一塊鋼板的藝術”,還有凡客襯衫,什麽“80支小提花面料”,“吉國武”,要善於打造賣點,反複宣傳。
7、選擇某個感受力強的商品在小店現場銷售或試吃(也走微店購物自提流程),把它打造成引流商品;
延展開來,仔細思考,還有很多方式能用來說服消費者。沒有線上工具,就沒有辦法通過這麽多手段建立信任。此場景表面上看就是在小店放展示工具引流,實際上要想清底層邏輯,才能有章法有核心,搭建的購物場景才能系統化。通過整合小店,而非建立專賣店銷售商品,一是加強低成本的說服力。二是提升可行度,如果訂單量每天只有10單,不足以支持開店成本,但足以整合社會小店。三是生鮮類商品預訂銷售,能解決備貨和耗損問題。我們還可以提升小店店主的積極性和配合度,O2O能分辨顧客是首購還是複購,首購給店主新客獎勵,複購給額外獎勵,這樣的激勵方式比傳統提成制度更加有效。
本文的思考來至筆者與某企業主交流,傳統線下渠道善於用形象和廣告塑造渠道品牌(或商品品牌),這是利用消費者的感性特征。而在互聯網時代,構建渠道品牌(或商品品牌)的方式更加多元,如何迎合消費者理性特征構建渠道品牌。本文給出一種引導場景,拋磚引玉,希望本文能激發讀者思考,設計出更多更合理的商業模式。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紫藤院張陳勇,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驅逐俏江南張蘭的野蠻人,正甩賣大娘水餃?海底撈、味千拉面誰會成為接盤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7/156968.shtml
驅逐俏江南張蘭的野蠻人,正甩賣大娘水餃?海底撈、味千拉面誰會成為接盤俠?
餐飲與資本的聯姻,正迎來一個有待客觀審視的陣痛期。
“野蠻人”敲門,一群創始人集體迎來“流年不利”。
先是以王石為代表的所有董事被萬科控股股東寶能系踢出局;後有汽車之家CEO也被控股股東平安清洗出局。
類似的劇情在餐飲業也不斷上演。有消息稱,驅逐俏江南張蘭的CVC欲賣掉大娘水餃。
餐飲與資本的聯姻,正迎來一個有待客觀審視的陣痛期。
|傳言|CVC欲賣掉大娘水餃?
近日,內參君與一位餐飲大佬聊天,意外得知,有公司找到他們,詢問是否對收購大娘水餃感興趣。
有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12月,CVC就已經先後找過五大投行,委托他們賣掉大娘水餃;也先後與海底撈、味千拉面等有過接觸。

大娘水餃門店
大娘水餃,這個發展了20年,擁有480多家門店的水餃品牌,再次遭遇巨大的發展變數!
不過,內參君聯系CVC董事總經理徐炯和大娘水餃現任CEO包德禮求證,前者表示“並無此事”,後者截至內參君發稿時始終未回複。
在大娘水餃之前,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CVC2014年曾收購俏江南,後又將其倒手賣掉。
對於資方欲將大娘水餃賣掉的傳聞,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表示,此前有所耳聞。“但我能怎樣呢?”
|現狀|餐飲聯姻資本迎來陣痛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成為餐飲業與資本結合的分水嶺。資本為規避周期性行業的波動,開始成規模地投資餐飲業。
短時間內湧現出百勝入股小肥羊、快樂蜂收購永和大王、IDG投資一茶一座、紅杉資本投資鄉村基等資本事件,全聚德、小肥羊、湘鄂情的先後上市無疑給餐飲業註入了資本興奮劑。
無論是俏江南還是大娘水餃,引資的初衷都是為了讓企業攀上一個新臺階,如果沒有資本,張蘭或許沒有機會去實踐其宏大的抱負,而為接班人困擾的吳國強,牽手CVC是想“吸引到更優秀的人才,幫助大娘水餃快速發展壯大。”

立場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
餐飲人有餐飲人的訴求,資本更有資本的考量。
資本在實踐中吸取各種教訓,總結出來一整套保護自身投資利益的規則,僅在投資協議方面,就有董事會條款、防稀釋條款、競業禁止條款、對賭條款等。這一系列投資條款清單,少則十幾條多則數十條。
和王石的“喬布斯時刻”類似,資本對知名品牌的買賣,創始人的出局之所以令人扼腕,是因為多數人的出發點是“情懷”。
而當資本開始重構各個行業,遊戲規則發生了反轉。市場已不再相信“創始人情懷”,資本的力量,正在主導一個股權為王的時代。

引資引來陣痛,但理性的態度應該是尊崇契約,願賭服輸
資本“嗜血”,但它是講規則的。人家付了錢,買了東西,你再跟人家說“你也配,不歡迎!”顯然是不理性的。
張蘭出局、大娘水餃創始團隊和資方的矛盾,江邊城外創始人失去企業所有權等一大批案例,都映射著雙方接觸的初級階段,餐飲人與資本打交道時對遊戲規則認知的不足,同時還夾雜著高估值預期下的進退維谷。
|觀察|高大上的投資機構與泥腿子的餐飲業,如何愉快地玩耍?
具體到大娘水餃,三年換了三任CEO,這個折騰力度也是夠大的。

不怕折騰,如果可以闖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從去年大娘水餃與CVC的矛盾訴諸於媒體之時,有人在抨擊創始人不該橫加幹涉經營。實際上,創始人還占有10%的股份,是資方聘請的企業經營顧問。
也有人指責CVC扼殺中餐品牌,甚至視資本為洪水猛獸。可是我們明明看到,國外餐飲品牌,乃至其他行業的品牌都借助資本實現發展壯大。而CVC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投資機構。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相較於國內,在中國做控股型收購還有很多壓力。
首先是很難換掉管理層,這樣一來,CVC的長項、資本運作和戰略投資就很難發揮。因為創始人的影響力並不因為成為小股東而減少,往往很難建立起規範的公司治理架構,如果沒有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與成熟的激勵制度,失敗成為必然。
而即便拿下控股權,更換了管理層,也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公司文化和治理結構,高大上的標準化規範,對於某些行業企業不一定適應。
因此,很多投資機構做控股式收購,只能退而求其次,配合原來的管理,調整企業模式,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不失為上策。
在筆者看來,中國餐飲品牌的資本化道路剛剛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或不和諧聲音實屬正常。如何走出真正適合中餐品牌的資本化道路,或許才是真正值得各方靜下心來探討的。

[本文作者閆如玉 ,轉載來源於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CVC
餐飲業
贊(...)
分享到:
欣泰電氣獲A股首張“驅逐令” 興業證券被罰沒5700萬
證監會在周五宣布對欣泰電氣啟動強行退市,且“強退”之後不得重新上市。同時宣布擬對興業證券做出行政處罰,給於警告並罰沒約5700萬元。
重新上市無門
欣泰電氣退市並不意外,但超出預期的是證監會對欣泰電氣退市的落實力度。證監會周五宣布,啟動欣泰電氣退市程序,且暫停上市後不得恢複上市,退市後不得重新上市。這對欣泰電氣而言,無疑是一張離開A股市場的“驅逐令”。
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周五通報了對欣泰電氣的“一攬子”處理計劃,除相關人員處以罰款外,還對溫德乙、劉明勝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深交所將自公司股票複牌30個交易日期限屆滿後的次一交易日對公司股票實施停牌,並在停牌後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事實上,退市制度已經建立多年,但是具體到執行上總是遇到退市難題。
證監會早在2014年10月就發布了《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針對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市場反映強烈的兩類違法行為,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存在上述兩類違法行為,被證監會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證監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證券交易所應當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根據《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欣泰電氣收到證監會正式《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決定書》,確認公司存在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情形,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暫停上市。
同時,與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暫停上市風險公司不同,根據上市規則,“欺詐發行”這一違法行為具有不可糾正、不可消除影響的特征,因此不能恢複上市,必須退市。而且,根據深交所2015年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其中明確規定“本所創業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請”。
興業證券“連坐”
周五下午興業證券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處罰告知書。從告知書內容來看,證監會已經將其主動對投資者進行先行賠付的“改過”行為,納入處罰考慮因素當中。
不過,證監會對“欺詐發行”態度嚴格,堅決執行零容忍。對於興業證券的保薦行為,證監會認為其“未遵守業務規則和行業規範,未勤勉盡責地對欣泰電氣IPO申請文件進行審慎核查,出具的發行保薦書、《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之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自查工作報告》等文件存在虛假記載”。
對其承銷行為,證監會認為“在欣泰電氣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公司作為主承銷商,未審慎核查公開發行募集文件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未發現《招股意向書》和《招股說明書》中涉及欣泰電氣應收賬款、流動資產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等項目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雖然興業證券主動配合調查、積極研究制定先行賠償方案,補償投資者因欣泰電氣虛假陳述而遭受的投資損失,依然要對公司及保薦代表人做出處罰。
一方面,對興業證券給予警告,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200萬元,並處以2400萬元罰款;沒收承銷股票違法所得2078萬元,並處以60萬元罰款。另一方面,對欣泰電氣保薦代表人蘭翔、伍文翔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同時,擬對蘭翔、伍文翔二人分別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興業證券公告收到處罰告知書的同時,還公告了《關於擬設立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先行賠付專項基金情況的公告》。據興業證券介紹,如果欣泰電氣被證監會認定欺詐發行而受到處罰,興業證券將主動進行先行賠付,興業證券出資5.5億元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
根據賠付方案,自欣泰電氣虛假陳述實施日起至揭露日或更正日之前買入欣泰電氣股票,且在揭露日或更正日及以後因賣出欣泰電氣股票或者因持續持有欣泰電氣股票,扣除市場風險因素所致損失後存在虧損的屬於先行賠付專項基金的賠付對象。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