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ock.nbd.com.cn/newshtml/20090620/2009062002014408.html 每经记者 张奇 自紫金矿业(601899,收盘价9.32元)49.25亿股首发限售股解禁以来,减持让紫金矿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本周二公司10 位高管接盘董事长陈景河2100万股股权,再将其推向风口浪尖。是董事长带头减持,还是对公司高管的变相股权激励?其9.15元/股的成交价格有没有折 价?为什么一位监事在受让100万股六天后便申请辞职?面对外界的种种猜疑,昨日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 陈景河 高管分期支付股权款 NBD:您在6月12日通过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卖出2759.4万股公司股份,其中2100万股是卖给了包括副董事长罗映南在内的10位高管,您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景河:之前主要是我一个人持股,现在想要给公司其他高管股份,共同持股。之前一些投资者跟我们交流,高管不持有股票是否表示对公司没有信心? NBD:但是此次每股转让价高达9.15元,而二级市场价格一度低于这个价格,紫金矿业H股股价也低于7港元,高管完全可以从二级市场增持啊? 陈景河:因为他们从我这里买入时,是用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 NBD:但公司此次转让是通过大宗交易市场进行的,应该是一次性支付完毕吧? 陈景河:是的,他们全都是通过现金方式全额支付给我了。 NBD:那又怎么会是分期支付呢? 陈景河:此次接盘的高管肯定没有那么多钱一次性支付如此多的转让款,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两天的借贷,完成付款,然后我再把这部分金额返还给他们还贷,他们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我还款。 NBD:那这个分期支付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陈景河:这个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反正支付期限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NBD:那他们的借贷来自哪里? 陈景河:公司此前也有很多小非套现,可以从那里进行短期借贷。 NBD:市场对于此次每股转让价格9.15元有很大疑问,是不是暗藏折价交易? 陈景河:交易都是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的,完全按照规定价格。 NBD:此次受让股权的10位高管此前并不持有公司股份,其中包括两位监事,这是这么回事? 陈景河:大部分高管持股对公司更好,这与我在二级市场卖出与卖给高管完全不一样,因为这样团队才对公司更有信心。 NBD:为什么公司监事郑锦生先生在接盘100万股后几天就辞职了? 陈景河:郑锦兴在担任紫金矿业监事前,就是政府官员,此次辞职是因为组织上有任命,他目前已返回政府工作。 NBD:那郑锦兴辞职后便可以出售手里的100万股吗?另外,如果公司股价半年后大幅上涨,公司其他高管有没有可能卖出其所持股份? 陈景河:他们都不会减持。如果过半年就减持,我还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卖掉,他们在二级市场减持,那这个转让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NBD:陈董您还会不会继续减持,或者有向高管转让股份的计划? 陈景河: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考虑。 研究员 仍存两大疑问 上海知名证券律师严义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认为紫金矿业董事长与高管间股权转移可以看作是变相股权激励,然而某券商研究员却表示,仍然有两大疑点没有说清楚。 第一是关于此次交易是否存在折价?虽然通过大宗交易进行交易,数量和金额相对明确,然而高管所欠董事长陈景河转让款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而根据年报披露的年薪,他们短期是很难支付这些股权款的。该研究员认为,如果有折价,这将很可能导致公司高管在半年后有减持的冲动,用于偿还这笔巨额债 务。 第二个疑问,关于董事长变相激励目的,是对高管此前工作的肯定,还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此次接盘的10位高管大多都是在2000年甚 至之前便进入紫金矿业的,在紫金矿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那出于对其业绩的肯定,董事长私人进行激励?对于这一疑问,或许可以从受让百万股权 仅六天便辞职的监事郑锦兴那里看出一些端倪。郑锦兴在担任紫金矿业监事前,曾任福建省上杭县副县长,记者在福建省武平县政府网站上发现,近日武平县十五届 人大常委会任命郑锦兴为武平县副县长。业内人士认为,此类人事调动,公司高层应早就知晓,那么这次转让股权或许更多是对过去业绩的肯定,如是这样,那高管 的减持欲望应该会比较强。 ![]()
| ||||||
紫 金礦業(2899)董事長陳景河今個月12號透過上海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用每股9.15元(人民幣.下同)賣出2759.4萬股紫金A股,其中2100 萬股係賣俾十名公司高層,不過一個屈尾十,公司監事鄭錦興喺接咗100萬股貨之後就辭職,搞到大家疑雲陣陣。內地就有傳媒打電話問陳總發生咗乜嘢事,佢就 話,之所以賣2100萬股畀十個高層,係因為成日有機構投資者問,點解佢哋公司高層冇乜揸公司股票,係唔係對公司冇信心呀? 高層半年內唔會減持 陳 總話,為咗對佢哋嘅建議作回應,咁賣咪賣囉,但係啲高層唔夠錢買,咁點算?佢話,呢啲高層係先問咗啲「小非」(持股量5%以下嘅非流通股東)借一兩日短 錢,交易完成後,再向陳總借錢還番畀啲小非,而佢哋只須向陳總分期還款。陳總又話,鄭錦興辭職,係因為要上岸重返政府做官;而呢班高層唔會喺半年後就減 持,否則做咁多嘢就冇咩意思喎。 傳聞有9蚊價格聯盟 至於點解係用9.15元賣股?點解H股6月12號只係賣7.22港銀,平 咁多倒不如賣H股啦!佢就冇解釋,只強調冇枱底折讓呢回事。坊間有傳聞,紫金大股東同小非們有默契,大家要遵守9蚊價格聯盟,低過9蚊就唔賣;到上個禮拜 五,佢哋A股股價撐住9.32元,唔通傳聞係真嘅。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 ||||||
乘客熙來攘往的台北捷運,營運 14年來首度出現虧損!根據本刊掌握的資料顯示,去年7月文湖線通車後,不到半年,就拖垮其他7條賺錢的路線,整年營收虧損近3千萬元;但經營績效不佳的 北捷卻不知檢討,今年還為相關人員編列了8億多元、準備大發獎金,其中最該為虧損負責的捷運公司總經理蔡輝昇等一級主管,預計最高可領超過70萬元不等的 獎金。 尤有甚者,北市府為避免影響郝龍斌市長的連任之路,竟片面決定將已改裝完成的51對馬特拉電聯車,延至12月1日、即市長選舉後,才加入營運,為此,龐巴迪憤而向市府提出近8千萬美元(約26億元)的天價賠償金。 捷 運文湖線果然「帶塞」!台北捷運公司自文湖線加入營運後,最新出爐的財報竟首度出現虧損,二○○九年營業損失近三千萬元,這是北捷自一九九六年通車後,首 度出現營業虧損的情形。也就是說,去年七月四日才通車的文湖線,營運不到半年,就拖累了包括淡水線、板南線等其他七條賺錢的黃金路線。 虧錢 高官仍自肥 與文湖線通車前二年的營收狀況相較,自文湖線加入北捷後,營業淨利巨幅下滑至負成長,比前一年足足少了四.三億餘元,與前年相較,差距更是拉大至六億餘元,營收呈現逐年下滑的狀況。 北捷出現虧損,但捷運公司編列獎金卻是一年比一年多,光是今年,就編了八.二億餘元獎金預算,與四.二億餘元的福利經費;而該為營運虧損負責的捷運公司一級主管,平均竟可以領到四十萬至七十萬元不等的獎金,相當於四.五到五.五個月的薪資。 其中,董事長林崇一和曾遭本刊踢爆涉嫌收賄的總經理蔡輝昇,不含薪資在內,近幾年每年都領走逾七十萬元的績效、年終和考核獎金,就連趙雄飛、郭財明、莊稚驊、沈志藏等四位副總經理,以及主任祕書、處長和主任等一級主管,每年也各領走四十萬到五十萬元不等的獎金。 領 取北捷高額獎金的,還有政府高官的親友,包括擔任行政處副處長、馬英九總統辦公室主任康炳政的哥哥康炳雄,每年領走近四十萬元;另外,擔任財務處助理管理 師、行政院工程會主委范良銹的妻子曾容媛,與分別擔任助理管理師和站務處管理員的二個女兒范瑋芳和范嘉云,每年也各領走約二十萬元獎金,還有擔任人力處正 管理師、台北市政府副祕書長譚國光的妻子左華美,平均每年也可領到三十多萬元獎金。 通車 記功兼領錢 北捷不但將發放超過八億 多元的考核、績效與年終獎金,還有工作、久任、金路及提案等獎金共七大類,最後也都會落入北捷員工的口袋。知情人士透露,依照規定,北捷應等到審計單位審 定二○○九年度決算盈餘後,才能確定發放多少年終獎金,但北捷卻提前在二月就先行發放一個月的獎金,完全無視審計單位的規定。 此外,北捷因文湖線拖累而虧錢,但包括副總經理趙雄飛、沈志藏及多位一級主管共二十幾人,卻在年初以達成文湖線通車有功為由,各被記一至二個小功,而可多領取一份工作獎金。 知 情人士說,台北捷運每天平均有一百三十二萬人次搭乘,累計運量在今年更突破四十億人次,但會虧錢幾乎可說都是因文湖線帶塞,自去年七月四日開始營運以來, 不是列車故障,就是供電系統失火,造成民眾受困隧道,甚至得徒步高架軌道疏散,頻頻出包,讓新開通的內湖、南港段搭乘人數明顯不如預期,比原先預估每天有 十萬旅次的運量,足足少了一半。 短收 為配合市府 為了挽回民眾對文湖線的信心,市府推出各項優惠方案,就讓捷運公司的營業成本與管銷費用多出了十幾億元,財稅律師詹順貴還發現,北捷現金流量出現異常,初期還有十億多元,到了末期卻只剩一億多元。 詹順貴表示,從一家公司的現金流,可以觀察到該公司的體質是否健全,如果像北捷一樣期初與期末的現金流大幅減少八成,通常都是公司出現周轉不靈,或有倒閉風險的前兆,捷運公司應該對外交待清楚現金流為何會巨幅減少。 本 刊另掌握捷運公司內部的資料顯示,北捷的財務虧損可能不只二千多萬元,還有四億多元短收的費用,並未列入損益計算,如果這些費用被併入計算,捷運公司的損 失將上達數億元;這些短收的費用主因是系統不穩定,配合市府強推多項優惠措施而少賺的錢,捷運公司未來將備妥資料,把短收的費用,以及因系統不穩定所造成 的額外開銷,總計八.四億餘元,要向台北市政府求償。 求償 公庫搬錢貼 北捷高層以及董監事月前曾召開會議討論,認為捷運公司要向市府求償的八億多元,有一半以上是因為文湖線的系統品質不良所造成的損失,應該由負責捷運發包的台北市政府捷運局向承包商索賠。 但包含董事長林崇一在內的捷運公司高層,卻有些人悲觀地認為:「未來是否獲得承商的賠償款項,仍是未知數。」到時候恐怕又是從公庫搬錢補貼,變相由全民買單。知情人士透露,北捷甚至連可能要不回來的八億餘元求償金,都要列入員工的績效獎金計算。 為 此,台北市議員周柏雅、李文英批評,北捷出現虧損,捷運公司高階主管應該比照肥貓條款,主動聲明放棄領取高額獎金以示負責。不過,北捷主管們不但沒有這麼 做,還把福利金和獎勵金分別提高五千萬到七千萬元,根本就是「尸位素餐」,成了占住肥缺、享受俸祿、營運績效卻不振的大肥貓。 上路延期 龐巴迪求償二十六億 在捷運公司考慮向包商求償之際,龐巴迪卻率先發難,向台北捷運局求償二十六億元。原因是,木柵線原有的五十一對電聯車已由龐巴迪改裝完成,捷運局在四月底移交北捷公司後,至今卻遲遲無法上線。 改車 大選後上路 據 本刊掌握可靠的消息指出,郝市府團隊考量,為免影響郝龍斌爭取連任的選情,唯恐內湖線去年七月上線之初狀況不斷、民怨沸騰的情形再度出現,市府高層寧可不 顧目前文湖線列車不足、通勤尖峰時間乘客大排長龍的慘況,打算等到市長選舉後的十二月一日,才讓改裝後的五十一對電聯車上線。 郝市府此一片面的政治考量,已讓文湖線機電工程廠商龐巴迪公司在日前憤而向捷運局求償,將就土建工程延宕,和市府要求延後五十一對馬特拉電聯車改裝時程等項目,向市府求償近八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十六億元)的天價。 法 界人士指出,一般類似工程商務爭議,仲裁結果多以雙方責任各半,求償金額折半裁定,以過去木柵線經驗,當時機電包商馬特拉向北市府求償二十億餘元,提出商 務仲裁,後裁定十億餘元,但因市府不服,纏訟十二年,最後付出二十一億餘元的慘痛代價。如今龐巴迪提出鉅額賠償金,在市府和廠商各執一詞下,勢必走上仲裁 一途,市府鉅額賠償馬特拉惡夢恐將再現! 對此,台北市議會藍綠議員同聲譴責郝市府,市議員李慶元說,市府遲遲不讓舊車上路,恐怕是選舉考 量,而非專業考量。市議會文湖線調查專案小組成員周柏雅更指出,改裝的五十一對馬特拉電聯車,早就在三月二十六日通過捷運局的各項測試。另一專案小組議員 莊瑞雄更大罵,郝龍斌為了自己的選舉,延遲五十一對電聯車上線,台北市民被迫幫郝市府買單二十餘億元,根本是馬特拉惡夢重演。 市府人士指出,改裝的五十一對馬特拉電聯車遲遲無法上線營運,市政府和龐巴迪雙方最大的爭議點,就在於馬特拉電聯車依合約,應由龐巴迪改裝成「系統相容,一車到底」,但雙方對於系統整合到什麼程度和工程延遲責任的認知不同。 測試 停靠失準度 台北市長郝龍斌和北捷高層堅持,改裝的電聯車靠站不準的情況始終無法改善,龐巴迪對馬特拉的煞車及推進系統和更新設施的界面負有整合責任,停靠站準確度也屬於合約驗證項目,所以龐巴迪難脫工程延遲責任。 但龐巴迪則認為,依合約,僅規定更換木柵線車輛的自動控制和通訊系統成龐巴迪系統,至於影響發車測試和停靠站準確度的,則是因為二十多年前設計的馬特拉電聯車推進和煞車系統已經老舊,不應歸責於龐巴迪。 市府人士透露,日前,北市府高層透過捷運局向龐巴迪表示,改裝後的馬特拉上線時程考慮訂為十二月一日,即等到市長選舉後才上路,更讓龐巴迪忍無可忍,透過電子郵件向捷運局表示,要向市府求償。 龐 巴迪的求償項目共五大項,求償金額高達八千萬美元,包括市府要求全線加裝第二套UPS不斷電系統費用、北市府為求系統穩定度要求進行的網路優化工程,還有 去年下半年要求龐巴迪暫停木柵線五十一對電聯車改裝,讓原本預訂交車期程,從一月延到三月二十六月才完成測試,這四十一天的延誤。 不過,龐巴迪求償金額最大宗者,是和當年馬特拉求償理由一樣,同樣是針對土建工程的時程延展四百天,和水電、環控等工程延誤三百六十八天,共索賠四千四百萬美元。 索賠 捷運局叫苦 如 今,最啞巴吃黃連的,可算是夾在市府和龐巴迪中間、負責監督合約執行的台北捷運局。捷運局高層指出,馬特拉五十一對電聯車改裝後,包括停靠站精確度等測 試,都已在三月二十六日前全數過關,因此捷運局才會從四月六日起,和捷運公司陸續辦理列車點交作業,並在四月二十一日將五十一對電聯車全數移交捷運公司。 如今,郝龍斌和台北捷運公司高層堅持改裝的電聯車仍不符標準無法上線,讓捷運局暗暗叫苦,認為若不是市府高層在指控捷運局測試不實,就是另有考量,而讓龐巴迪索賠有據。 木柵線 馬特拉求償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88.07 北市府捷運局和法商馬特拉公司簽約,興建木柵線。 1993.01 馬特拉公司因土建工程落後,向市府求償20億元。 1993.10 商務仲裁後,北市府需支付10.25餘億元,並按年利率5%計息。 2008.08 最高法院判定北市府敗訴,北市府需賠21億30萬餘元。 馬特拉51對電聯車大事記 2009.07.04 內湖線正式連接木柵線通車營運。 2009.07.10 全線首度大斷電,乘客被迫走在軌道上疏散。 2009.08.09 北市府要求龐巴迪暫停改裝51對電聯車。 2010.03.26 馬特拉51對電聯車改裝測試完成。 2010.04.06 捷運局開始將改裝完成電聯車點交台北捷運公司。 2010.04.21 51對電聯車點交完成。 2010.05.01 台北捷運公司就51對電聯車展開夜間測試。 2010.11.27 直轄市長選舉。 2010.12.01 馬特拉51對電聯車預計上線、加入文湖線營運。 回應 台北市政府表示,台北捷運公司2009年度盈餘3億4,900萬元,有關虧損的說法與事實不符,而員工支領獎金全依相關規定辦理。 不過,檢視捷運公司的最新財報,搭乘人數再創新高的北捷,在運輸本業方面確實首度出現虧損,但還好有業外收入,包括小巨蛋租金、車廂廣告…等,才得以由虧轉盈。 另 北市府表示,在確認龐巴迪改裝的馬特拉電聯車都安全穩定之前,市府不會允許這些電聯車上線營運。捷運局長陳椿亮也說,3月26日的測試是合約上的驗證,要 經過專家組成的小組認定符合市民感受標準才進行初勘、履勘,之後才會上線。市府強調,龐巴迪針對合約履行的一切主張,都可以透過合約機制來處理。 |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225/2207579.shtml
在蘋果iPad掀起搶購狂潮之時,iPad商標所有權的歸屬卻遲遲沒有定論。就在深圳唯冠欲以「欺詐罪」將蘋果公司告上美國法庭之際,未料蘋果公司也「反戈一擊」,一紙訴狀宣告對iPad商標權的爭奪由「口水戰」轉入正面交鋒。
首度對簿公堂
2月23日,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關於iPad商標權之爭一案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開庭。
此次訴訟的原告系蘋果公司和英國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稱英國IP公司),被告為深圳唯冠。兩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註冊號為1530557的「iPad」商標的專用權歸原告所有,同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商標 權歸屬調查費、律師費所損失的人民幣200萬元,且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蘋果一方訴稱,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主席兼CEO楊榮山 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英國IP公司,其中包括大陸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後,英國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 3.5萬英鎊購買其所有的iPad商標,然後英國IP公司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商標的所有權益轉讓給蘋果公司。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目前深圳中院的庭審已經完成法庭調解和法庭辯論環節,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
所有權爭奪由來已久
資料顯示,唯冠科技集團於1989年在台北創立,於1997年以唯冠國際(00334,HK)的名義在香港上市,深圳唯冠為其在深圳的全資子公司。
此前的公告顯示,唯冠科技流動負債淨額28.7億港元,並有38億港元貸款逾期未還,對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的欠款也高達1.8億美元。據悉,去年民生銀行委託了和君創業擔任唯冠科技的債務重組顧問。
去年10月,和君創業宣稱取得唯冠科技的授權,聯合唯冠科技的8家債權銀行,向蘋果公司索賠100億元人民幣,針對蘋果購得的「iPad」商標所有權問題,以「欺詐罪」向美國法庭提起訴訟。
庭審的兩大爭議
根據庭審的情況,雙方關注的焦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深圳唯冠與台北唯冠的關係存在爭議。在簽署轉讓協議的同時,台北唯冠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的大陸商標權轉讓給英國IP公司。但深圳 唯冠的代理律師肖才元表示,台北唯冠無權處置深圳唯冠對於「iPad」商標在大陸的所有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肖才元說,雖然深圳唯冠為 唯冠國際在深圳的全資子公司,但深圳唯冠與台北唯冠是獨立的企業法人關係,相互不存在投資關係,從股東結構及工商註冊等角度看,兩者是不同的主體。
另一方面,「iPad」在大陸的商標權歸誰所有?蘋果一方認為,由於深圳唯冠和台北唯冠的法人代表都是唯冠國際的主席兼CEO楊榮山,所有其與麥世宏簽 署的相關轉讓協議對深圳唯冠也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深圳唯冠一方則表示,蘋果公司只能證明英國IP公司與台北唯冠簽約,但「iPad」在大陸的商標權並不 歸台北唯冠所有。肖才元還表示,蘋果出示的證據中涉及的當事人都是台北唯冠的員工,與深圳唯冠並無關聯。
肖才元向記者表示,在購買「iPad」在大陸的商標所有權時,蘋果公司誤把台北唯冠當作是其所有者,是「找錯了賣家,做了一件愚蠢的事」。他認為蘋果這種「先侵權再談判」的做法實是「對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嚴重侵害」。
而蘋果代理律師楊浩也向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庭審情況和前方證據來看,結果應該對蘋果更有利。
|
||||||
分享 讓網站一上線就造成轟動 因為,你買的新手錶可以被拍下來上傳到臉書與好友分享,兒子的一歲生日照片透過臉書與親戚分享喜悅,這些動作不再單純只是炫耀,而是讓更多人知道每一刻的生活。「這就是Web 2.0的真義,網路從單向輸入、輸出,演進到了多向互動。」林建宏說。 所 以,他們開始動手製作網站,找設計人才、工程師,「過去我們做書籤網站的經驗,就是利用社群的力量,不停的分享、傳播,網站才會壯大。」因此,在成立點點 印的起步,林建宏與陳函薇就很明確地認知到,點點印不只是替使用者將網路照片實體化,更要營造出一個對社群友善的環境,讓使用者交流、創造出更多小的群 體。 「在點點印的網站上,同樣分享親子照片的使用者,會互相討論;共同擁有攝影喜好的使用者也會群聚,貼出他們最新製作的文庫本。」陳函薇觀察,當點點印的社群功能越完備,被黏在點點印網站上的使用者也就越多。 當 他們首度創業做書籤網站時,累積下來的社群經驗,成了他們打造點點印的深厚根基,「第一次創業,有了很好的名聲,很多人認識黑米書籤,可是,名聲卻無法等 值獲利;第二次創業做影音網站,還是只想到衝流量,想的還是如何賣廣告。」可是當這兩次創業都失敗,他們認知到,廣告不會是網路創業唯一的依歸,「第三次 創業,我們明白網站要有品牌概念,使用要夠簡單,再來就是品質。」於是,社群將炫耀行為發揚光大後,影像實體化的商機無限大,這也是為什麼點點印一上線, 不花一毛錢宣傳,只在噗浪上短短一句話,兩天內就湧進了兩千人,成立一年多營收就破千萬元,會員數達十萬人,連港澳網友都風靡。因為在社群年代裡,「我」 才是社群的核心,炫耀才是社群每日必備。 點點印 www.tintint.com 成立:2009年 創業團隊:林建宏、陳函薇網站類型:照片分享製作網站 員工人數:10人 主要成績:去年營收約1000萬元 成功三祕訣 一、用品質攫獲使用者的信賴,建立品牌形象。 二、打造社群空間,讓使用者愛上點點印。 三、網站使用簡單,所有人都能上手。 賴筱凡 |
||||||
|
||||||
「往大中華市場挺進──這就是我 們在台灣創立黑劍的最重要目的。」位子還沒坐定,黑劍製作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畑山篤,便向我們點出選擇台灣的最大原因。 二○一一年成立,設址內湖的黑劍製作公司,由日本NTV(日本電視台)與中天電視各自持股五成,主要是將過去NTV的節目內容,以台灣團隊全新翻拍再製。 海外合資,日本電視界首創 海外成立合資公司,對NTV來說,不但是成立六十年來頭一遭,以日本的電視業界而言,也是前所未聞的一大步。 也許NTV聽來陌生,但日前以四○%收視率風光下檔,創下日劇史上收視第三的《家政婦女王》,正是出自NTV門下。 這齣戲不但讓女主角松嶋菜菜子,從過去時尚知性的「大和拜金女」,變身成為宛如機器人的全能女傭,角色的反差更讓今年三十 八歲的她重登戲劇女王的寶座。 NTV更是日本電視的三冠王,收視率稱霸全日、黃金、夜間三個時段。但要開拓海外市場,像過去一般,只是消極推銷《家政婦女王》、《魚干女又怎樣》等商品 代理權已經不夠,而必須大膽邁步,以嶄新的商業模式發展新商機。 面臨內需市場飽和,日本娛樂產業出走的首選,自然是文化相似度、滲透度最高的亞洲市場。但,這條路走得並不順遂。 首先,資金豐沛的南韓與中國,對於日本節目的輸入都有嚴格限制。即便到現在,韓國的無線電視頻道上,仍舊不見任何日本連續劇或綜藝節目的蹤影。 第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則是網路上的盜版猖獗。以《家政婦女王》來說,即使台灣代理在日本播出後的第十七天便取得播映權,但盜版只須十幾個小時的翻譯、 上傳,便能讓等不及的觀眾先睹為快。 在過去,販售電視節目、音樂CD是為了獲利,而現在,則退而成為一種宣傳的手段。一旦抬高了演員、歌手的影響力,接下來活動代言、售票演唱會的利潤也就水 漲船高。 「這就像是,與其代理周杰倫的CD到大陸市場,不如在大陸挖掘『在地的周杰倫』,才能創造新的商機,」野村總合研究所台北分公司副總經理田崎嘉邦解釋,例 如日商愛貝克思(avex),在台灣除了發行濱崎步的日文CD,更積極經營在地男歌手「信」、女歌手A-Lin、林依晨等旗下藝人,是同一個道理。 中天電視總經理廖福順曾表示,NTV的規模是中天的六十九倍。既然如此,又何須靠台灣來進入中國市場? 台灣除了享有同文同種的語言優勢,演藝圈中,也早已有許多創作者、表演者至對岸發展,人脈資源豐富。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言論自由,以及相對穩定的法治環境, 都為文創產業確保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夠自由的表現、沒有限制的創作,這對內容產業是不可或缺的發展條件,」田崎補充,例如日本第三大出版集團小學館選 擇到台灣發展數位教材,便能夠自由的創作、編寫。未來到了有言論審查的地區,只要將亮紅燈的內容刪減、汰換即可。 改編經典,演員全找台灣人 黑劍開拍的第一部偶像劇《白色之戀》,改編自一九九五年NTV的經典日劇,當年,酒井法子演的女主角變台灣演員謝欣穎,為情所困的兄弟檔則是鳳小岳、丁春 誠飾演。導演江豐宏、編劇劉雪容,全是台灣團隊,目前仍在北海道取景,之後將回到台灣拍攝,預計今年夏天開播。 雖然黑劍以偶像劇丟出第一彈,但六十年來累積了超過六百種綜藝節目,才是NTV真正的資產所在。 例如《料理東西軍》,精緻又不失娛樂性的美食節目,一年兩度《超級變變變》的創意變裝競賽,都早已深入不少台灣人的生活。未來在NTV的授權與技術指導 下,台灣綜藝節目除了能擺脫單純的「內容複製」,更能從中學習製作流程的know-how,甚至激盪出不同的創意。 「正因為是台日合資,黑劍才能夠活用這個特色,做到一般台灣電視台無法製作的內容。」畑山篤認為,「如果韓國能夠帶動韓 流,那麼Made in Taiwan的台灣節目,也一定有這樣的機會。」 黑劍公司雖然小,但背後代表的夢想卻很大。就從這裡開始,日本的電視台將要向亞洲、甚至世界前進。 |
|
||||||
一個陌生人,與你談話一個半小 時,只憑一張嘴、一份營運企業書,勾勒一個觸控面板的美好前景,就要你投入上億元資金;甚至,這個陌生人從沒做過觸控面板。如果你是創投業者,這樣的公 司,你敢投資嗎? C Squared管理公司執行長張國威,卻敢做這樣的決定。 張國威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沒沒無聞的名字,但他卻是近年創投界最神秘的人物。 創投界打滾十八年IC設計公司都有他影子 在創投界打滾十八年,因為他獨來獨往,使得創投界對他所知不多,僅知他屢次創下百倍投資報酬率,甚至傳聞他個人身價上百億元。 這個傳聞,在創投界傳開,並非空穴來風。光以目前檯面上,張國威或其投資公司在台股已掛牌以及即將掛牌的公司計算,持股市值就已約二十億元。 而他在創投界一戰成名的投資,就是全球第二大網通晶片公司邁威爾(Marvell),光是上市當天,張國威相關持股市值達一百六十五億元。邁威爾四月六日 市值二千六百億元,約是台灣老牌網通晶片設計公司瑞昱的九倍半,張國威擔任邁威爾董事職位長達十五年,去年六月底才卸下職務。 能有這種成績,來自他與眾不同的「創投風格」。 張國威此次首度接受媒體採訪,為的是一家沒沒無聞,即將在四月底上櫃的觸控面板公司——牧東光電,去年營收二十一億七千五百萬元,每股還虧損○‧一一元, 但卻是張國威現在最看好的公司之一。 「我現在最常跟這些創業者說,你不要去推火車,你是推不動的啦!最好是有火車在走,你跳上去!」張國威表示。 出身宏?眭滷i國威,曾拉著宏?硈郈鴗H之一的邰中和一起成立旭揚創投,由他擔任總經理。在一九九○年代初期,他專門投資國內的IC設計公司,讓他獲利豐 厚,國內已上市的類比IC類股中,幾乎都有張國威的影子。 張國威口中正在跑的火車,就是現在正當紅的觸控面板產業;而讓他只聽一張嘴,就決定投資的人,是牧東光電總經理陳棟南,他曾經是熒茂光電業務副總經理,根 本沒做過觸控面板。 直覺式投資風格口袋夠深,一句話就算數 時間回到二○○八年四月,當年四十歲的陳棟南在現任牧東光電董事長余人勇介紹下,花了一個半小時向張國威說明自己需要五百萬美元的投資計畫,希望張國威能 投資兩百萬美元。陳棟南回憶:「其實那個時候,我也不知張國威是誰,只記得他在兩個星期後打電話給我說,『錢的事,你不用擔心了。』」 「我投過的公司都是這樣,一個人、一張嘴,」張國威說。他在歷經一個半小時對觸控產業的反覆「拷問」後,決定投資,憑的是一股直覺。 當時,張國威決定投資牧東的同時,股市盛傳,同為薄膜觸控模組的介面光電,上半年每股虧損高達六元,股價也從八十元附近,一路狂瀉到八元以下。 他的投資夥伴又罵又勸,希望張國威打消這個投資計畫,但張國威不僅堅持,甚至還補足了因為洋華虧損而嚇跑、原本答應投資卻食言的資金缺口,成了牧東最大股 東,擔任董事長。 張國威投資牧東的過程,對比國內創投花上數月評估的謹慎作風完全不同。「我決策通常都很快,你也可以說是直覺,可是,是『有準備的直覺』。」 這個直覺的條件之一,來自於他的口袋夠深。一般創投業者,每五年都要追求回報給股東,因此評估投資計畫小心謹慎,但張國威過去的成功投資,讓他累積龐大資 金,玩的不是自己的錢,就是信賴他的投資者,所以他可以一句話做決定。 直覺的條件之二,就是張國威幾乎投入他所投資公司的營運事宜。「我是『興業家』,每次投資都要有相當的(持股)比例;不是打水漂的一般投資人,」張國威 說,「再小的案子,花時間involve(投入),就會有趣。」 投入的時間夠多,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掌握,也就更強。最經典的例子之一,是搭上蘋果(Apple)供應鏈而大漲的IC設計公司安恩科技(IML)。 十年前,安恩原本從事光碟機控制晶片,但後來打不過聯發科,就在張國威的主導下,轉型做電源管理晶片,先後成功搭上三星(Samsung)與蘋果的話題, 成為台股第一家海外來台上市的公司。 他的神準眼光,在牧東身上也獲得印證。牧東○八年九月金融海嘯時成軍,第一年就賺錢,而且還連賺三年。 當時蘋果iPhone掀起觸控面板熱潮,牧東工廠設在蘇州,是唯一主攻中國白牌手機的電阻式觸控模組供應商,當時蘋果iPhone掀起中國白牌手機大量採 用觸控面板,客戶還捧著現金到工廠搶貨。陳棟南回憶,「○九年春節假期工廠加班時,還有兩個客戶的採購人員,在牧東工廠為了搶貨大打出手。」 然而,科技趨勢正在轉向,中國「千元智能機」(新台幣五千元以下的智慧型手機)趨勢成形,對觸控模組的需求正從電阻式轉往更靈敏的電容式。 這個趨勢,讓國內同樣從事薄膜觸控面板的洋華、介面,去年獲利大幅萎縮,洋華去年每股盈餘比前年縮水八五%,介面甚至每股虧損一‧四元。 敢花十億元看牌比同業早投入新製程開發 牧東也面臨轉型壓力,只是朝電容式觸控發展,資本支出將大為增加,沒有上市的牧東,得由大股東再掏出錢來。當時最大股東張國威只問陳棟南一句:「看牌,要 多少錢?」 這張牌,就是牧東投入電容式觸控的成本,也就是牧東的產品與工廠整個轉換,代價有多高。 答案是:「十億元。」張國威決定轉向,由他口袋中再掏出錢來增資,比洋華、介面更早大舉投入電容式薄膜黃光製程的開發。 所謂的電容式薄膜黃光製程技術,就是採用宸鴻科技目前的黃光半導體製程技術,結合薄膜式觸控的原理,可提高觸控面板靈敏度,但成本比宸鴻的玻璃式便宜。然 而,這個決定讓牧東因為攤提資本支出,在去年每股虧損○.一一元。 過去三年的牧東,搭上中國山寨機熱潮而崛起,今年牧東的大客戶,仍有約七成是中國的手機業者,在中國的低價智慧手機風潮中,陳棟南指出,電容式觸控產品單 價是過去電阻式觸控面板的兩倍,因此牧東今年的營收與去年相比較,將是倍增起跳。 一位宸鴻科技高層指出,電容式薄膜黃光觸控模組今年在低價智慧型手機,的確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仍難打入高階市場,因為反應速度仍比不上電容式玻璃觸控面 板。 「反應速度只差了萬分之一,你覺得這個萬分之一的差異,消費者感覺得出來嗎?」張國威說這句話的信心,來自於牧東採用薄膜式的產品報價,比宸鴻的玻璃式觸 控模組便宜約五成,資本支出也遠比宸鴻小。 此外,與同樣採用薄膜原理的洋華、介面相比,牧東的製程是以類似保鮮膜的原料,以一整卷、一整卷在生產線上轉動、印製上電路,其他業者則是以一片、一片生 產,整卷式生產良率穩定且量大,讓牧東的成本比同業便宜一五%。 挾新製程技術,牧東已對華寶、華冠等手機廠送樣,也將搶攻平板電腦、甚至超輕薄筆電(Ultrabook)等應用。華寶總經理陳招成認為,牧東的技術在搶 攻中國千元智能機的低價市場上,的確有成本優勢;但面板尺寸超過四吋時,就必須提升品質、優化使用者經驗,才能與玻璃式觸控陣營爭搶最後的王者寶座。 左右觸控面板廠排名牧東轉型後力拚坐二望一 張國威願意出面拍胸保證牧東今年的成長性,因為牧東二月營收二億六千五百萬元,已小贏薄膜觸控二哥介面的二億二千九百萬元。 他甚至預言,觸控面板廠的洗牌,明年底將大勢底定,未來三大廠將瓜分九五%市場,第一名由宸鴻占據,牧東將搶攻第二名。 去年因轉型,而交出一張虧損成績單的牧東,最後是否會像邁威爾,讓張國威獲利百倍出場,成為全球前兩大?還是一家走不出中國低價智能機市場的觸控模組供應 商,後續牧東的營收數字,將證明張國威的預言,是否成真。 【延伸閱讀】創投傳奇人物,曾握322億市值——張國威過去曾投資的公司 公司名稱:邁威爾*主要產品:網路通訊IC持股總市值(億元):165.82 公司名稱:Oplink*主要產品:光通訊設備持股總市值(億元):132.60 公司名稱:安恩科技主要產品:LCD電源管理IC持股總市值(億元):17.35 公司名稱:BCD半導體*主要產品:類比訊號IC、IDM持股總市值(億元):3.15 公司名稱:牧東光電主要產品:電容觸控模組持股總市值(億元):2.22 公司名稱:奇偶主要產品:數位監控系統持股總市值(億元):0.57 公司名稱:世芯主要產品:IC設計服務持股總市值(億元):0.45 註1:*為美股上市公司註2:市值計算以張國威持有期間創下的最高價值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王毓雯 |
隨著與捷豹路虎合資的明朗化,奇瑞開始在新的征途上發力前行。日前,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首度公開承認奇瑞汽車重啟IPO計劃,但上市時間表還未確定。
從2006年就傳出奇瑞上市,但受制於資本市場的震盪以及自身戰略調整等因素,奇瑞IPO上市計劃一拖再拖,似乎失去了上市的最佳時期。
然而,尹同躍清楚地知道,提高公司盈利和理順內部資產結構是奇瑞當務之急。
數據顯示,除了依靠銀行借貸,奇瑞還嚴重依賴政府補貼,2008年和2009年,奇瑞利潤總額分別只有3.14億元和0.72億元,其中包含政府補貼4.70億元和6.33億元。
被業界詬病為「圈子鋪得太大」的奇瑞,為了理順內部資產關係,拋售不良資產和非主營業務,選擇了放棄新車型推出,以減少車型設計和研發成本。
隨著新東方之子上市,奇瑞品牌上攻戰略的發力,奇瑞標榜的「第三次創業」拉開序幕,尹同躍將「從追求產品數量轉變為追求產品競爭力」,作為實現「短期3%,中期5%」利潤目標的發展策略。
而與此同時,捷豹路虎項目的推進也成為了助推奇瑞上市的重大利好。與傳統合資公司不同,奇瑞與捷豹路虎的共同開發合資自主車型,不僅有利於奇瑞的整車開發水平提升,而且借助於捷豹路虎的品牌認知,從而快速提升品牌形象,這與奇瑞「第三次創業」的初衷也不謀而合。
不過,奇瑞上市的時間表還仍未確定,而眼下對資金的渴求依舊是奇瑞需要解決的燃眉之急。奇瑞汽車相關信息顯示,奇瑞汽車總負債超過30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超過200億元,資產負債率常年超過70%,而在2020年前奇瑞將有接近300億的資金需求。
這個資金缺口如果僅靠融資來填補是難以支撐的,不過,如果奇瑞未來能利用合資技術來反哺自主業務,實現中高端轉型,研發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使其主業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那麼奇瑞IPO時刻很快會到來。
液晶面板行業的持續回暖,讓剛剛投產的國內液晶面板生產線都感到了春意融融,繼TCL集團主導的華星光電宣佈從9月起實現盈虧平衡後,擁有4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京東方也在2007年後再次出現了季度盈利。
根據京東方(000725.SZ)A10月30日發佈的三季度報告,第三季度京東方實現營收75.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0.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52億,同比增加116.34%,而去年同期京東方的虧損則為6.35億元。
對於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京東方來說,這次季度盈利是多年來期盼的業績拐點,從成都4.5代線到剛剛完全達產的北京8代線所形成的全球前五位的產業規模,讓京東方甚至比台灣同行友達、奇美更早實現了盈利。
對於華星光電和京東方遇到的面板行業的好時機,業內人士普遍用「命好」來形容國產面板的境遇:32吋面板幾個月以來的供不應求讓以生產32吋面板為主的國內面板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根據TCL集團10月12日公佈的9月數據,其投資的華星光電,9月份產能實現10.8萬片(2.2×2.5大片),良品率達到95%,實際銷量165萬片(主要為32吋),加上京東方合肥6代線部分產能和北京8代線的大部分產能,以及南京中電熊貓6代線的產能,這也剛剛能夠滿足國內市場對於32吋液晶電視面板的需求。
目前,奇美、友達等台灣面板廠商逐步開始減少大陸廠商集中發力的32吋液晶面板市場,其6代以下的面板生產線開始轉向切割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面板,而6代以上高世代線開始傾向於39吋、47吋、60吋等差異化的大尺寸產品,這就給京東方和華星光電32吋很大的市場空間。
這也是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投產後產品依然以32吋液晶面板為主的主要原因,不過京東方6代線和8代線切割的32吋面板從6月開始大部分主要出口給三星、冠捷、索尼、東芝等外國品牌,而華星光電也出售25%的面板給三星等國外品牌, 這讓國內32吋液晶面板的供求更為緊張。
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開始將部分面板生產線產能轉向更大尺寸的面板切割,國內32吋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將更為緊張,這也是京東方開始籌備繼續擴大產能的重要原因。
根據京東方的最新公告,其與合肥市政府及其投資平台共同投資285億元建設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工程正在加緊推進,雖然京東方暫時無法再次通過A股資本市場再融資,但是為確保項目建設如期進行,巢湖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鑫城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及合肥市指定的其他國資平台擬在2012年末以前完成向鑫晟光電增資43.55億元人民幣。
京東方顯示總經理劉丹告訴本報記者,「本來合肥8.5代今年應該竣工投產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實現,京東方希望竣工時間能在2013年第四季度前。」
京東方在重慶再建一條8.5代線的計劃也與當地政府達成初步協議,與此同時由廣州市政府、創維集團合資建設的廣州LGD8.5線也重新簽署合資協議並將進入前期基礎建設階段。
加上三星蘇州8.5代線,國內2013年在建的面板生產線還有3條,到2014年國產高世代線數量也上升到5-6條,是否會導致新一輪面板過剩,重蹈光伏行業的覆轍?
對此,創維-RGB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劉耀平表示,「無論是面板和光伏,在地方政府的參與下必然出現產能過剩的混亂階段,但是大亂後生存下來的企業必然成為全球面板或光伏行業的領導者,從面板行業來看京東方有望成為這樣的領軍品牌,要是沒有這些投資,國內平面顯示行業將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