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首席投資官”辭別 中國外管局將再陷“奪權”之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530

因作風低調而得到“隱形人”稱號的中國外管局儲備管理司首席投資長朱長虹又一次“隱身”了:本月底離職的原因和日後去向至今不明,也不清楚是否因政治影響隱退。可以確定的是,在他負責管理外儲投資期間,中國減少了美國國債的投資比重,更傾向於比這類債券風險更高、收益也相應更高的資產。而朱長虹的辭別可能使外管局再度陷入與中投的外儲投資權“爭奪戰”。 在向媒體發出的聲明中,中國外管局透露朱長虹卸任是計劃安排, 按照計劃的安排,朱長虹總監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的工作到2014年1月底就結束了。 聲明評價:朱長虹 在系統建設、資產配置、組合管理、交易執行、研究分析等方面為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做出了重要和突出的貢獻。 君投資本管理中心(Empire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長彭俊明曾任中國外管局儲備管理司投資戰略師長達8年。他認為: 朱長虹的離開對外管局乃至中國都是巨大損失。 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外管局的工作有保密性質,朱長虹難以掌控外管局的內部政策。而且一些外管局的同事也對朱長虹有些抵觸情緒,將他視為沒有努力通過中國式逐級提拔認可的“空降兵”。 一位中國政府官員就表示: 朱長虹的業績有目共睹,可一直都有人懷疑,日子久了他是否還適合。 外管局的對外聲明沒有暗示任何朱長虹離職的原因,無法確定是否與政治影響有關。不論怎樣,“按計劃安排”離職不能抵消朱長虹缺陣帶來的影響,因為他是真正的中國金融精英。 十年前,中國的外儲尚不足6000億美元,截至2013年年末,中國外儲達到3.82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億美元。 面對外儲如此巨大的增量,外儲保值成為重要的經濟問題。 金融時報分析指出,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CIC)一直在爭取得到更多的外儲管理權。 不過,控制外管局的中國央行並不放心由中投操作外儲的資金,因為財政部主管的中投顯得虛有其名,2007年中投的兩筆投資可以作為例證:投資摩根士丹利兩年多之後浮虧9億美元,投資黑石(BlackStone)三年多以後浮虧約18億美元。 有鑒於此,央行設法讓大部分外儲都掌握在外管局手中,撥給中投的資金並沒有中投期望的那麽多。 外管局2009年聘請朱長虹主管外儲投資其實是一步險棋。當時,除了定期將外儲部分轉移給中投投資之外,外管局並沒有什麽外匯投資的大動作。 朱長虹加入外管局後,外管局開始積極投資美國企業債券與股票、日本股票、日本和歐洲債券。 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中國外儲的股票投資由原來的780億美元增長到1270億美元,增幅62%。 對於日本股市,朱長虹把握了2012年底至2013年的持續上漲期也值得稱道。 而且,他不僅著力多樣化投資,還籌劃擴大業務範圍,在紐約開設辦事處,旨在投資房地產和私募股權。 在朱長虹的幫助下,外管局扛住了中投“爭奪”外儲管理的壓力。 而且,朱長虹以獲得投資回報為工作重心,這讓外管局免去了其他政治指令的影響。 沒能擺脫那些影響的中投子公司中央匯金就得為擡高國有銀行的股價出力,最新的例子是去年匯金第五輪增持四大行。 Quartz編輯Gwynn Guilford預計,今後,缺少朱長虹掌舵的外管局可能再度與中投發生“奪權”之爭。朱長虹的繼任者要麽像他那樣是金融驕子,要麽就得更願意施展政治手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65

興業、交行暫停部分房貸 興業首席魯政委指未來十年房地產“盛世危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26

2014-02-23 13:04 原文【興業暫停部分房貸 興業首席魯政委指未來十年房地產“盛世危途”】 更新《21世紀經濟報道》周日確認 繼本周五《21世紀經濟報道》指某股份制銀行暫停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後,本日《21世紀經濟報道》從相關渠道確認,興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確如近日傳言所說,春節前即下發相關通知。此前一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發表看空中國房地產預測,認為目前來看未來十年中國“房地產已是盛世危途”。 周五華爾街見聞曾引述《21世紀經濟報道》未具名報道,某股份制銀行總行提出停止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要求企業金融業務條線重新審視相關政策流程並提出風險應對措施,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暫停辦理房地產供應鏈金融業務。 報道稱,該行停貸未含普通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該行認為,在經濟條件下行、資產泡沫過大、貨幣政策緊平衡的環境下,風險急劇上升,一旦發生風險暴露,處置起來非常困難。該行相關通知表示,要嚴控總量,確保總量不增加。 次日,騰訊財經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興業銀行春節前確有相關通知下發,但強調此次業務窗口指導僅針對地產夾層融資與地產供應鏈融資,非針對開發貸與個人住房按揭等大口徑房地產信貨。目前地產夾層與供應鏈融資業務,有的銀行早已停辦,也有銀行逆勢而為在大做,各行政策並不一致。 同日,魯政委發表名為“資金態勢與房地產業發展”講話,稱自己首次開始從趨勢上看空房地產。 魯政委說明: 我並不是說房價馬上就會跌。房地產是一個流動性很差的資產。如果房地產像股票一樣漲到頂點的時候,你想賣,對不起,你賣不掉。所以,只有當樓市還剩最後一波上漲行情的時候,趁著機會趕緊跑。 昨日魯政委從國內外資金面和附帶的基本面三方面論述自己的觀點,以下為主要內容: 基本面前面加了“附帶的”,是因為基本面不能決定什麽時候跌。就像股票,財務報表不好看,不是說它馬上就能跌。有可能前面的因素變得最重要。 只要資金放水,什麽東西都會往上漲,所以有水是東西往上漂的前提。在我們這幾年房價快速的上漲當中,跟整體流動性寬裕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2002年和2012年十年間,M2的余額變成多少?2012年的M2是2002年的5倍多。再看一看當年新增社會融資。2012當年的社會融資已經是2002年的8倍左右。 現在一些人認為房價貴得並不離譜,也是有道理的。年度新增的融資已經漲到了10年前的8倍?房價也漲8倍,不很正常嘛。 未來呢?未來我們看到我們的政府對過去一年政策最重要的一個總結就是一句話:不放松,也不收緊。 李克強總理講話:我們目前財政收入增長緩慢,中央財政持續負增長,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較高。如果要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 李克強總理表示,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維系,甚至還會產生新的風險。這里“新的風險”主要指兩點,一個是中國的貨幣總量相對於GDP是最高的。第二,中國政府的負債率,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負債率太高。這兩個風險,其實說的是一件事。 到底李克強總理的新政“不放松、收緊”,對我們的貨幣政策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呢? 2013年的CPI是2.6,低於我們最近13年來的平均水平。再看經濟增長,預計2013年應該是7.7%,7.7%的增長在過去的13年中也是偏低的。唯一例外的是,市場利率是13年來的高點。 現在市場利率越來越高。這到底是因為過去的利率水平偏低?還是因為現在的利率水平偏高? 不管怎樣,反正市場利率比過去10年都高。所以,現在的金融環境已經是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過去是不斷的膨脹,現在至少不膨脹,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很可能相對的資金松緊還是在勒緊的。 回到財政這個角度,如果實現貨幣不超發,財政必須做相應的配合。如果財政做相應的配合,這就一定會對房地產有影響。 我經常講的是日本的經驗。在我看來,財政始終是啟動寬松政策和房價上漲的第一步,那第一腳油門,從來不是貨幣踩上去,而是財政踩上去。 84年、85年,日本的財政當中用於鋼鐵水泥的投資增速甚至還是負增長,還是在勒緊財政。但是85年廣島協議之後,有一個短時間的經濟不景氣,美國也敦促日本要擴大內需,必須要放松政策,鋼筋水泥的投資上去了。 第一年,地價沒漲。隨後第二年,地價跟上。一直到90年之前,地價的上漲軌跡都跟財政擴張相關,不是偶然。再看它的貨幣政策,財政一踩油門的時候,日本就在加息。隨著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日本地價猛漲。 漲到89年前後的時候,日本央行已經不堪重負,加息速度太快,政府自己就把泡沫給捅破了。 這是日本的經驗。對中國來講也是這樣,2008年下半年,地產一度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但是,因為4萬億財政政策,國內房價直線拉升,所以擴張的財政政策永遠是推高房價踩油門的第一腳。 現在新一屆政府雖然也要“保增長”,但是沒有增加財政預算,也沒有多印鈔票,只是通過把其它地方的財政花的錢省下來,花到財政需要花的地方。這是國內資金的格局和趨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美聯儲QE退出,標誌著美國的貨幣政策從過去不斷開始創新,開始轉向不斷收緊。正常情況下,美聯儲政策的收緊並不必然導致國內資金的收緊。在初期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 我真正擔心的是,香港是聯席匯率,無論香港匯率是好是壞,美國利率一收緊,香港必須跟著走。如果美聯儲開始了加息的進程,香港也加息,加到一定的時候,香港樓市一定調整。 過去每一輪香港樓市價格的下跌,都是在美聯儲加息加到高點。每次上漲都是美聯儲降息。現在漲這麽高,也是因為它降息。如果未來美聯儲加息,香港的樓市會是一個什麽局面? 如果香港的樓市一跌,你認為內地的樓市會跌嗎?一定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為什麽香港樓市這幾年漲得這麽厲害?是因為香港的貸款幾乎不要利息。現在中國經濟在走低,但是美國經濟在變好;當美國經濟好,中國經濟低迷的時候,香港的經濟肯定也低迷。這種情況下,你說香港還要跟著加息,樓市吃得住嗎? 再看新加坡,如果要跌,僅僅是香港跌嗎?97年新加坡的房價指數大概是60,現在新加坡的房價指數是200左右,漲了3倍多。 韓國97年也有調整,那時漲得還不太高,指數大概是40到60,沒漲多少就跌了。這幾年大概是從40多起步,幾乎漲到100,也是漲了2、3倍。 如果中國周邊都跌了,中國自己能不跌嗎? 上一屆政府調控都是控制地產商的融資,現在內地很難融資,最後到香港發債。 你要發人民幣債還好,美債占的越來越高。因為2008年之後美元從利率上是便宜的,和內地相比,從匯率上更便宜,借著美元,人民幣不斷升值,將來還的時候拿著一個升值的人民幣還美元,什麽都不幹就套利了。 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借的這些債是十年期的債,如果你又沒做匯率的鎖定,如果你還沒有別的收入,靠人民幣買美元來還美元債,你能保證在未來的十年里人民幣對美元就不貶值嗎?反正我沒有這個信心。如果未來人民幣貶值15%,你這個債還還得起嗎? 所以亞洲金融危機出現就是兩件事,一個是在匯率低的時候借了美元,但是卻沒有美元的收入,要用本幣收入來還,結果本幣貶值。第二,短線長用,最後搞死了。在這一次中國的經濟同樣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內地有地產商死,你覺得你還相信房價不跌嗎? 2012年農村人均37平米,城里是33平米,2013年5月份,李克強總理在江西考察,問一個農村婦女,你們家里挺寬裕的,你們多少平米?5口人,200平,人均才40平,在平均水平線上。 難道就是因為我們在城里,比農村就少3、4平方米,就覺得受不了?一線城市對房地產的剛需是不是被誇大了? 可能有人會說,一線城市特別缺房子,你再看看一線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北上廣深2010年的時候上海的房子人均居住面積接近35平米。 當房子漲的時候,你不覺得房子多,因為這個東西好,會不斷升值。但是房價跌的時候,兩套房子都會覺得多。 2015年之後,新增進入城里的人相對過去是減速,不是加速。我們看當年的房價,恰恰處在勞動力人口占比回落之後。再看中國的GDP也已經從高點開始回落。如果中國GDP在這樣一個低點持續回落,GDP在7%左右盤整的時候,房子會持續漲嗎? 雖然不知道具體哪一點,但是我相信在未來十年里,站在現在來看,我們的房地產已經是盛世危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99

「我們不會在家裡裝五道門」 訪支付寶首席風險官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692

金融監管部門出台監管政策是合理的,必須的。餘額寶發展至今,得益於監管部門對於金融創新的包容。

沒有絕對的安全,我們是在安全和用戶體驗上追求平衡,原則是看99.999%的客戶的用戶體驗是否極佳。我們不會因為十萬分之一的客戶遇到風險,就把99.999%的客戶提到同一個安全門檻。

餘額寶攪起了一場席捲互聯網和金融界的大漩渦,在漩渦中心,阿里巴巴集團如何應對?他們如何理解互聯網金融,又是如何看待隨之而來的行業變局?

2014年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首席風險官胡曉明接受了南方週末記者的專訪。

餘額寶:「寄生蟲」還是「助推器」

南方週末:阿里巴巴旗下「天弘增利寶貨幣市場基金」,也就是餘額寶,成立八個月,規模已經超過4000億元。與此同時,近期中國銀行業協會召集會員行研究銀行存款自律措施,動議各家銀行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計息或收取罰金,劍指餘額寶。政策風險猶如一隻隨時可能落地的靴子,阿里是否已經感到壓力?

胡曉明:支付寶、餘額寶發展至今,完全得益於監管部門對於金融創新的包容。如果沒有證監會頒發支付許可,就沒有餘額寶;如果沒有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和包容,就沒有支付寶。同時,今天整個互聯網理財市場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認為監管部門提出加強監管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整個方向我們完全認同。

馬云對於小微金融在創新上的要求是:穩妥創新,歡迎監管,行業自律。從支付寶到餘額寶,我們一直在監管部門監督和指導下開展創新,無論是杭州的監管機構,還是北京的,我們都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我們今天面對的不是幾萬客戶,而是幾千萬客戶的餘額寶,幾億客戶的支付寶。作為行業領頭者,我們必須主動適應國家金融改革發展的需要,積極承擔責任,配合監管部門共同完善規則,規避風險,推動市場的自律性,這也是我們自我完善的過程。

所以對監管機構的監管政策,一是我們需要,第二我們理解,第三我們配合。從馬云到整個阿里集團上下,這是一致共識,沒有任何問題。

南方週末:近期,銀行也快速跟進,推出類似餘額寶的貨幣基金類產品。你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胡曉明:這是互聯網對整個金融行業變革的開始,我認為是正向的。

第一,餘額寶的出現讓監管層和銀行業看到了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變化,這是全面利率市場化的預演。大家看到,當利率市場化來到以後,最受老百姓歡迎的是什麼,監管層和銀行業的應對措施又是什麼。

第二是讓銀行看到真實消費者的需求,不管餘額寶、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更多考慮的是客戶利益和客戶體驗。銀行業在金融服務中的變革緩慢,一是它有政府信用背書,二有存貸利差保護,只要是銀行都可以穩賺,這樣的監管環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銀行業創新力量的迸發,我們帶來的改變有正向推動作用,最終受益者是消費者,是客戶,所以在產品體驗上,銀行可以多向互聯網公司學。 

現在,在銀行眼中,互聯網還只是工具,不是一種思維方式。但變化已經開始了,互聯網思想對於金融變革的作用已經顯現,商業銀行也開改變,比如在手機上、網上賣理財產品。銀行越來越關注客戶網上銀行的體驗,擴大網上銀行交互設計師隊伍。這些變化已經發生,最終受益的還是老百姓。

南方週末:這裡涉及對互聯網金融的本質理解,傳統的金融服務遵循的是20/80定律,即20%的客戶帶來80%的利潤,但餘額寶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小客戶帶來大市場。你如何看待這種差異?

胡曉明:對,人們說餘額寶是屌絲理財利器,就是長尾效應讓餘額寶積聚屌絲民眾,或者是積聚市場的力量,實現了屌絲逆襲。

阿里做小微企業信貸也是如此,平均單筆貸款只有3萬元,純信用貸款,不良率非常低。中國目前做小微企業做得最好的商業銀行,單筆信貸也要三十多萬,需要抵押,人工流程,效率不高。我們實現的是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推動整個徵信體系的完善。

第二,餘額寶的出現也讓監管部門看到,如何在利率市場化情境下有效監管。

第三,通過餘額寶真正形成了一個普惠金融市場,在這個體系下,通過金融工具的整合、服務大眾,這也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普惠金融的更好詮釋。

支付寶到底安不安全

南方週末:目前許多人對支付寶的安全問題有一些擔心。支付寶總裁樊治銘說,在支付寶的發展排序上,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作為首席安全官,你如何看待支付寶現有的風險控制和安全體系面臨的挑戰?

胡曉明:沒有絕對的安全,絕對安全是傳統金融機構做的,比如任何的東西都必須要帶一個U盾,做到物理隔絕,但這很不方便。我們認為安全和用戶體驗永遠是一種平衡。我可以在家裡裝五道門,安全性提高了,但卻失去了便利性,這樣客戶一定會拋棄你。我們的原則是看99.999%的客戶的用戶體驗是否極佳,我要提高安全門檻很簡單,加一個外連設備就都解決了,但我希望能讓99.999%的客戶,體驗支付的快捷便利。

南方週末:為什麼99.999%作為一個標準?

胡曉明:我們現在的整體風險率控制在十萬分之一以內,十萬分之一我們比照的對象是美國的貝寶(PayPal)和中國的銀行。銀行卡也是有風險的,銀行卡在POS上被盜刷、ATM轉賬被騙,銀行賠付起來基本不可能。

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支付寶推出「你敢付我敢賠」,我們希望承擔更多責任,通過數據和技術提升客戶的安全體驗。

我們也希望十萬分之一的安全風險標準能成為一個行業標準,美國的貝寶跨境支付的安全風險在千萬分之二左右,從這組數據對比,中國的支付體系建設已經領先於美國,但是在安全體驗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我們還需要努力超越。

南方週末:對於那個十萬分之一的客戶,你們還有一個全額賠付,兜底型?

胡曉明:對。

南方週末:這個風險防範體系是如何構建的?

胡曉明:我們主要是通過數據分析和數據對比,不斷改進使用中發現的問題,以儘量不打擾客戶的方式,在後台進行防範。比如現在每5秒鐘交易筆數將近一萬筆,如果這5秒鐘完全靠人工安全防護的話,那你完了,因為客戶等待的時間會有限,你的服務能力也有限。

在後台,我們每天凌晨都會離線計算,客戶歷史上所有的支付寶操作行為到現在為止,計算風險指標。當今天出現行為之後,再做及時的比較,計算是毫秒級的。

在全額賠付方面,我們會研究昨天為什麼賠,前天為什麼賠,每天跟蹤相關動態指標,同時每天必須有行動點,看哪個點上可以被優化,365天,每天我們都有情報中心的分析會,會看外部會發生什麼,內部變化了什麼,應該優化哪些點。研究可能出現的互聯網病毒或者木馬,從而立體地保護支付寶會員賬戶的安全。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會看賬戶操作者輸入支付寶賬戶的每一個字母的間隔時間是否出現變化,你的地理位置的移動變化,你的交易行為的變化,從這種細小差異來判斷交易真實性,是否本人操作。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環境,隨著支付寶、餘額寶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成為全球黑客、盜竊者們的目標,24小時,365天都在研究我們,而且他們在暗處,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來,從哪個地方來,也不知道他們用什麼工具。為此,當支付寶被攻擊的時候,當客戶的利益受到損失的時候,我們只能跟他們比快,也就是快速修復和自我完善能力。

當然,我們也在加緊研究各種新技術的可能性,包括藍牙、瞳孔識別,指紋、掌紋識別技術等等,確保支付行為的安全性。

南方週末:客戶的每一步前端體驗,都是建立在後台大量的支持體繫上。

胡曉明:是,我們就是希望自己做得更重,從而使客戶使用體驗更輕、更好。而銀行不是這樣,你會發現,銀行的前台越來越重,網點裝了越來越多的防盜玻璃和攝像頭,客戶辦各種業務,哪怕換一個密碼,也必須去櫃檯操作。這就是互聯網思維和金融用互聯網工具,所表現出來的差異。

我們和微信支付的利益一致

南方週末:在外界看來,支付寶和微信在補貼打車軟件上的競爭最為白熱化。你怎麼看待這次的短兵相接?

胡曉明:嘀嘀和快的的競爭是一個良性競爭,我認為這比騰訊和360當年的掐架要高幾個檔次。當時騰訊和360最終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因為他讓消費者二選一。但今天,兩家是在讓消費者受益,讓國家受益,起碼通過電子支付,貨幣流通中的現金量在下降,這意味著社會整體成本也在下降。

南方週末:如果把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放在一起比較,你如何看待你的競爭對手?

胡曉明:我們對微信很尊敬,騰訊的整個產品機制管理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阿里挑戰的真正對手是自己。支付寶用了十年的時間走到今天,我們遇到過各類的問題和挑戰,例如客戶量變大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賬戶價值提升後遇到的挑戰,這些問題的出現不是因為我們笨,不是因為我們技術不夠先進,而是因為支付客戶量的龐大,哪怕乘以一個很低的風險率,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例如,客戶可能通過微信掃到木馬,導致支付寶賬戶被盜,所以這個不應該成為攻擊的說辭,因為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微信支付可能四五年後也會遇到,這些經驗教訓微信支付都可以借鑑或規避,我們達成共識,「在保護消費者利益上」沒有競爭,共同做好用戶體驗和安全風險的平衡。我們要做的是整合各方的利益,把安全防範做得更好,為此我們也會設立安全聯盟,希望並歡迎騰訊能夠來一同參與。

南方週末:此時,結盟已經比競爭更重要了嗎?

胡曉明:從某種程度上說,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等,已經能夠代表互聯網的國家隊,在跟美國的國家隊競爭。在互聯網時代,安全問題是核心,數據已經無處不在,如何蒐集,如何使用,這背後都涉及網絡和信息安全,大一點說是國家之間的競爭,而不僅僅是商業公司間的競爭。

今天在移動互聯網的部分領域,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比如說支付寶、微信移動支付市場的領先者已經不在美國,而在中國。

同時,中國的支付寶、微信在推動線下支付場景並替代現金的創新也開始領先美國大概半個身位,也就是3個月到6個月的時間。

年輕人需要被激發,而不是被控制

南方週末: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都將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通過互聯網結合線上與線下的商務機會)作為未來三到五年行業非常關鍵的策略,一旦打通線上線下的交易閉環,又將會帶來哪些更深層次的變化?

胡曉明:小微金融的夢想就是讓信用等於財富。我們做的小微企業純信用貸款,不見面,只看數據,只看信用。

例如,未來在戀愛的時候,租車的時候,到餐廳吃飯下單的時候,就把信用數據同步給商家,讓信用變成一個無處不在的元素,而且它是一個更廣泛的開放體系。它會隨著你的授權而存在,信用的管理者是自己,取決於你願不願意授權給別人。

之後的變化,是企業的商業信譽在整個交易和支付過程會更耦合。企業也是有信用的,無非你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把它提煉出來。這些都是由於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所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我們希望今天所做的東西能夠成為未來中國商業的基礎設施,它是分享的、開放的,能讓人們享受到便利。

我也認為互聯網是在人類社會除了電以後的另一大發現,互聯網對整個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本身的影響只發揮了20%,還有80%的變化會在接下來發生。

再看中國和美國的實體經濟,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移動互聯網,很多人會認為,美國今天就是中國的未來。但是今天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後,中國有了超越的可能。

南方週末:這對支付寶來說意味著什麼?

胡曉明:互聯網對於今天的80後、90後影響是革命性的。我還是認為未來機會還是在中國,最大的機會是中國年輕人。

90後代表年輕人,你必須適應他的變化,而且他會影響上一輩人,你只有跟著年輕人的思維,跟著年輕人的需求去變化,才代表未來。不管是金融,各行各業都是這樣,永遠去看年輕人喜歡什麼。年輕人操作移動互聯,他們需要快速交易,他們嫌煩。他不喜歡被管理,不願意被控制和說教,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激發和點燃他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60

優酷土豆集團首席內容官朱向陽談「網台」、「獨播」、「阿里」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14
朱向陽觀點一覽:

談「網台」
電視台應該考慮,如果沒有互聯網的傳播,未來如何應對收視率的壓力。「不開放」的影響不是單向的,一定是雙向的;

談「阿里」
阿里巴巴進來後,會更加強調數據分析和用戶參與。優酷土豆在增加新的營銷方式,如衍生品視頻觀看後直接點擊購買的服務。既是廣而告之,同時又可以直接售賣。這是互聯網跨界整合之後新形成的收入模式;

談「曉說」
優酷土豆的自制都是在每種類型的自制節目中先做一個經典的成功案例,然後再規模化的複製。這種能力不因為某一個人或者節目「跳槽」而喪失;

談「獨播」
任何視頻網站都想打造品牌、差異化,但獨播劇無法完全覆蓋成本,所以必須分銷,購買版權獨銷變成了一個籌碼。優酷土豆可以用手裡的籌碼,換得其他的利益,這就變成了一場博弈的遊戲。


17部自制劇批量播出、《十月圍城》獨家購買、阿里巴巴入駐後帶來哪些變化、「說」時代開啟,優酷土豆進入大自制時代……聽優酷土豆集團首席內容官朱向陽聊聊自制、外購那些事兒。

以下是專訪朱向陽內容:

優土2014年花多少錢做自制?

朱向陽:2014年,優土用3個億去做自制,與往年相比有顯著提高。2013年的自制內容數量比重不到10%,而今年起碼佔到了30%。

首先,視頻網站發展到成熟的狀態,就需要通過自制的途徑優化內容。雖然外購內容很多,但有時這些內容不適合、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

其次,自制內容是自身品牌延伸和提高的需要,以此來突顯優土的文化特徵;

再次,對於外購劇,視頻網站要根據電視台製定排播時間,缺乏主動權。

目前優土的多屏文化娛樂平台月均覆蓋用戶超過5億,日均播放量超過7億次,其中移動端日播放量超過4億次;同時,優酷APP在使用時長方面位居全球第三,視頻類第一。

目前電視台努力扶持自己的網絡平台,一些優質獨家內容不再向第三方平台開放,對優土有影響嗎?

朱向陽:優土從不依賴於某一家衛視的內容。當然,這也更加堅定我們做自制的決心。

同時,電視台應該考慮,如果沒有互聯網的傳播,電視台未來如何應對收視率的壓力。這個影響不是單向的,一定是雙向的。

自制內容與合作公司以怎樣的模式合作?

朱向陽: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自制內容、聯合出品、PGC(合作夥伴生產內容),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像《小時代》自制大劇是由專業的影視製作機構製作,我們是網絡首播平台,在優土播出後再上電視台播。我們和片方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如果是PGC內容,比如《邏輯思維》、《騰飛五千年》、《凱子曰》等,這些節目都是由專業的合作夥伴生產製作的,優土主要是推廣平台。

阿里巴巴投資優土後,在資金、運營管理、營銷模式(電商)方面有哪些改變?

朱向陽:預算永遠都是動態的。市場變化中,如果在某塊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投入方面會隨時調整。我們和阿里巴巴是戰略性合作,優土保持獨立運營,在模式上不會有太大變化。

阿里巴巴進來後,會更加強調數據分析和用戶參與。優土也在增加新的營銷方式,如衍生品視頻觀看後直接點擊購買的服務。以前觀眾在看劇時,只能看到女主角在用某品牌手機,現在看到這手機就可以直接點擊購買。

比如,劇中全智賢用的手機,市場價2000元。但在自制內容上我們會推出全智賢簽名的手機,可以直接點擊購買,在價格上當然就要高出很多。既是廣而告之,同時又開始直接售賣。這部分是以後收入的增量部分、可擴展部分,互聯網跨界整合之後形成的收入模式。如果把這部分在劇集的創作過程中就能規劃,播出時就能得到廣告主和消費者的集體響應。目前,有一些劇在嘗試,還需要一些時間。

為何推出周播自制劇場模式?

朱向陽:主要是更加適用於年輕的網民群體,希望能夠產生讓觀眾周周追劇不停歇的效果,效仿歐美劇、韓劇等。在創作上,每一集都設立懸念。形成季播機制,通過穩定的播出來培養用戶收視習慣,優土會走進更多用戶的生活圈,用戶緊跟劇集更新腳步,逐漸對季播模式產生認可。

然後,從今年第二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一週七天,我們每天播放一部自制劇,七部自制劇接力播出。這樣下來,每部自制劇成了周播,用戶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自制劇集,每週追不同劇集會更有期待。

自制劇適合什麼題材?目標受眾是怎樣的?

朱向陽:透過數據來看,互聯網的觀眾年輕,我們的自制劇主要為19~30歲的觀眾量身訂做,包括30、40歲以上但心態年輕的觀眾。

現有電視劇主要還是圍繞電視受眾,真正為網絡觀眾做的劇很少。實際上,我們不需要在題材上投機取巧,只要在現有題材,包括喜劇、都市情感、推理等這些網絡觀眾喜歡的類型上做好,就有了自己的自制劇路。

我們希望能夠滿足用戶需求,針對不同群體推送不同類型的自制劇滿足觀眾的不同口味。推出的17部自制劇中,有青春喜劇、古裝玄幻和懸疑推理,基本涵蓋了現今主流的戲劇風格,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觀看。

同電視台相比,互聯網在製作人才方面積累不夠,做網絡自制劇如何發揮優勢?

朱向陽:首先,我們擁有播出平台,有歷史播出的數據,在做自制內容時會有非常好的數據分析。其次,在高度市場化的環境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優勢與更加專業的製作團隊資源合作。將整個環節分解、打散,可以把效果放大。項目策劃、商務談判、成本投入、產出,進行生產分工。同時,在體裁上不投機取巧,不在成本上縮水。

做自制劇時,會考慮到向電視台反向輸出嗎?

朱向陽:有兩種。第一,我們與電視台聯合做的定製劇,與普通電視劇無區別,我們在尋求交集受眾人群。第二,我認為,先別想做成兩邊都通吃的項目。不過我們要按照電視台的標準去做,當產生影響力後,倒逼電視來合作。

此時,突然想起高曉松「出走」時間,或美其名曰「轉會」。

對於「說系列」,將來會怎樣繼續?對於培養出來的一個很有品牌代表性的節目出走的現象,優土如何應對?

朱向陽:我們從09年就開始做自制,這方面不僅比同行有更多的經驗積累,甚至比國外的公司Netflix開始的都要早。人才和經驗的積累、平台的知名度都是我們在自制上的優勢。從大的策略上講,我們的自制都是在每種類型的自制節目中先做一個經典的成功案例,然後再規模化的複製。比如《曉說》發展到囊括袁騰飛、梁冬、宋鴻兵、羅振宇的「說系列」,網劇從《嘻哈》系列發展到《萬萬沒想到》、《乙方甲方》、《大俠盧小魚》等等,微電影從最早的《筷子兄弟》發展到「大師微電影」、「青年導演扶植計劃」裡湧現的各種青年導演的作品。我們是一個生產優質內容和培養影視能人的平台。這種能力不因為某一個人或者節目「跳槽」而喪失。

言歸正傳

《十月圍城》購買的是獨家版權,但為了降低成本,還會做分銷,這樣會導致同質化競爭嗎?

朱向陽:這確實是現在的一個困局。

當自己的生產能力還沒有那麼強大時,一定程度上只能依靠購買,必然會受到成本的影響。任何視頻網站都想打造品牌,差異化,但獨播無法完全覆蓋成本,所以必須分銷,購買版權獨銷變成了一個籌碼。優土可以用手裡的籌碼,換得其他的利益,這就變成了一場博弈的遊戲。這也是我們目前要主要走出的困局,主要通過自制內容的差異化走出困局。

目前,在外購選劇上有哪些衡量指標?

朱向陽:從傳統角度上,我們會考慮故事內容、主創陣容、製作公司之前的成功案例、計劃播出的電視平台。從數據分析上,會結合以往數據來判斷,有些演員是一線大咖,在電視中有效,但對於網絡受眾是不買賬的。

所謂的數據分析,是通過大數據嗎?

朱向陽:其實,所有數據在播出平台都是有記錄的,只是有沒有用心去分析這些數據。比如45分鐘的劇長,如果用戶用拖拽行為只播放了15分鐘,那另30分鐘就是水分。

您提到的建設新型生態圈是指什麼?

朱向陽:以前,用戶僅僅作為觀眾單純觀看劇目,周播自制劇場推出後,用戶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有了參與創作的機會,對於有興趣的內容和活動,可以付費購買。

製作夥伴則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和響應進行二次創作,與平台之間也突破了傳統的售賣模式,雙方在文化產品和品牌開發上共同經營。

廣告主在廣而告之的同時,還能產生直接銷售,創造收益。

而對於平台來說,多元化的收入模式,最終與各方利益共享,優土也從原來的買家賣家轉型為合夥人。

17部自制劇的推出,優土改變著傳統的製作模式,帶動著網絡觀眾新的消費習慣,隨之而來的是收入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優土正在做屬於自己的新型生態模式。

文章來源:傳媒內參
作者:劉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92

為節約成本 瑞銀開掉首席外匯分析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710

《華爾街日報》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稱,作為瑞銀精簡業務、降低成本活動的一部分,瑞銀首席外匯分析師Mansoor Mohi-uddin已經離職。 Mohi-uddin於1998年加入瑞士銀行集團,擔任新興市場策略師。離職前,他在新加坡辦公。 像許多其他銀行一樣,瑞銀在金融危機中遭到重創。信貸押註的失敗使得瑞銀損失了500億美元。此外,2011年,一名員工涉嫌違規交易使瑞銀損失23億美元。 2012年,瑞銀宣布將在2015年前裁員約10000人、退出5-15條業務線,並在投資銀行部將進行大幅度的裁員。自那時起,瑞銀逐漸退出固定收益交易業務,並將投資銀行部分為兩個部門——投資者客戶部門(Investor Client Services)以及企業客戶部門(Investor Client Services)。 Mohi-uddin尚未對此事發表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63

前奧巴馬政府首席經濟學家:美元別再做國際儲備貨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65

201409US VS China

過去幾十年,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一直不可動搖,它也是美國經濟政策的核心原則。但最近美國政府的智囊也發出去美元化的呼聲,一位前奧巴馬政府的高級經濟顧問呼籲美元放棄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認為現在這種角色對美國經濟弊大於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09-2011年任美國副總統拜登首席經濟學家及首席經濟顧問的Jared Bernstein博士日前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過去被視為特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如今成為負擔,它影響就業增長,使政府預算增加、貿易逆差擴大、金融泡沫膨脹,要讓國內經濟走上正軌,美國政府就不能再信守保持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承諾。

美國財政部的一位經濟學家Kenneth Austin也在8月的一期學術期刊《後凱恩斯經濟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中撰文提到美元影響美國外貿的問題。他的文章表明,因為維持美元的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美國自願參與了本國貿易逆差擴大的過程,並非被別國操控的貿易而犧牲。

具體而言,希望增加出口的國家會囤積國際儲備貨幣,壓制本國的消費、增加儲蓄。要維持全球平衡,美國這類發行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就必須減少儲蓄、讓國內消費需求超過自身生產水平,也就形成了貿易逆差。

這意味著,美國人自己無法決定儲蓄率和消費水平。只要美元還是儲備貨幣,即使美國並未直接參與,國內的貿易逆差形勢也會惡化。Austin還認為,美元的獨特地位導致美國就業市場也內需不足,評估工作崗位成本的正確指標應該是美元對國外買家的儲備價值。他估計,有600萬制造業工作崗位最有可能因出口變化受到威脅。

不過,Bernstein認為,摘掉美元的“王冠”比大家想象得容易。比如美國可以頒布法規避免別國囤積過多美元。

當然,如果美元的需求減少,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可能上升。但利率和貿易逆差之間並未體現任何清晰的負相關關系。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教授、美國經濟學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發現,長期來說,貿易順差的國家通常平均利率比經常項目逆差較大的國家要低,後者被增長放緩和債務增多困擾。

還有人擔心,美元失去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後,美國的進口價格上漲會推升國內通脹。

Bernstein說,如果考慮下維持低進口價格和巨大貿易逆差的代價:制造業疲弱、工資增長停滯、甚至低通脹、預算赤字、資產泡沫,和這些代價相比,進口價格高一些也不算什麽。

雖然實現貿易平衡可能必須允許價格回升,但沒有理由不斷刺激通脹上升。

Bernstein認為,通脹率從現在的1-2%升到正常的2-3%即可。而適當提高通脹會給美國帶來更高質量的工作機會、更穩定的複蘇和重獲生機的制造業。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已變成美國再也“戴”不起的“高帽”。

事實上,美元的霸主地位近些年已經面臨挑戰。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形成香港、倫敦、新加坡、多倫多、法蘭克福等多個人民幣離岸市場。

烏克蘭危機以來,面對西方的制裁,俄羅斯一直急於推進“去美元化”。今年3月下旬,普京提出,俄羅斯可以效法中日,建立自己的國家支付結算系統,設法減少對西方的經濟依賴。

因不滿美國對法國最大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天價罰單,法國央行行長和財長分別於今年6月和7月表示,支持貿易活動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

以下IMF圖表展示,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和美國輪流坐莊,他們各自的貨幣都只在一段時間內占據著主要儲備貨幣的寶座。

國際儲備貨幣,美元,英鎊,IM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14

中國經濟如何不再“打點滴” 訪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36

2014年9月10日,安徽省淮北市,秋艷服裝廠的女職工在生產車間內加工出口到歐盟地區的服裝產品。 (東方IC/圖)

編者按:2014年9月13日,周六,國家統計局公布了8月宏觀經濟數據,重要的工業增加值跌至近6年以來的最低點,發電量、信貸等其它指標也都在走低。

悲觀情緒開始彌漫,股市在9月16日走出了上證綜合指數半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不過,9月10日-12日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總理李克強反駁了近期數據異動造成的經濟失速擔憂,重申只要就業不出問題,經濟就處於合理區間。

“經濟增長目標是7.5%左右,所謂左右就是說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這句表態,顯示了中央政府對經濟波動的容忍度。換句話說,今年的後四個月,更可期待的是強改革,而不是微刺激。

不過,9月16日大跌當晚,多位市場人士證實央行對五大行實施了5000億元SLF操作(常備信貸便利)。這被理解為,央行在不降準不降息的前提下,變相做點事來托底。

當下,中國宏觀經濟再次走到了一個關鍵十字路口。如何解讀近期變差的宏觀經濟數據?改革和刺激的矛盾能否調和?從舊常態向新常態轉型過渡之間,7.5%的經濟增長目標能否完成,將來是否需要調整?

帶著以上疑問,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同時摘編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的最新報告——兩個月前他還十分樂觀,現在卻轉向謹慎。

中國經濟今年保持7.5%,明年7%,沒什麽問題,但今年的7.5%是“打著點滴的”,否則經濟一定會下行。

中國經濟正在從“舊常態”向“新常態”過渡。創造一個環境推進改革,加快結構調整,讓新常態的“嫩芽”快快長大,這樣才能摘掉“點滴”,擺脫經濟對宏觀調控的依賴,自主而持續的增長。

新舊過渡的代價

南方周末:8月份多項宏觀經濟數據不理想,你怎麽解讀?

曹遠征:中國經濟的短期動力機制正在轉換,由政府主導的投資驅動型經濟轉向市場需求引導的經濟,這導致了目前短期宏觀經濟的表現。

過去幾十年的中國經濟都是投資驅動:加入WTO後,民間大規模投資出口產業。2008年後出口遇到困難,民間投資乏力,政府接棒大舉投資。

但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政府要退出經濟活動,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的投資活動受到限制。於是,今年以來投資增長下降很快,1-8月只有16.5%左右,往年都是20%以上的增長。

這已經是個新常態問題,新常態要與舊常態聯系起來看。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舊常態的增長因素已經發生變化。包括出口導向型經濟難以為繼、人口老齡化等。這些因素與過去35年相比都是增長條件的重大變化,表明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反映在經濟增長上就是潛在增長率下降。換言之,GDP增速告別兩位數,下了一個臺階。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中國經濟政策都在發生變化。首先,過去我們討論中國經濟,都是從供給角度討論,特別是入世以後,中國的產能是面向全世界的產能。但當全球經濟低速增長,中國的產能過剩就變成一個持續性的問題。

我們一度用投資來消化產能。這只能緩解,但無法解套,因為投資是個中間需求,投資完了還會產生新的產能,那是否還需要更大的投資來消化呢?換言之,要使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一味地增加供給是不行的。必須轉換為以消費為主導,政策的立足點應是提高居民收入,發展市場,擴大內需。

如果擴大內需並由內需主導,只有制造業不行,必須重點發展服務業。

改變正在發生。服務業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部門,中國經濟增長的短期表現現在基本要靠消費拉動,但與此同時,服務業目前僅略高於制造業,還不能成為支柱性部門;另一方面,盡管消費在增長,但還不足以彌補出口的下降。

這就是現狀,轉型已經開始,新的希望已經出現,但還不足以代替舊的部門。中國經濟的舊常態依然占了很大比重,新常態有萌芽,但還不夠。舊常態向新常態過渡,必須去產能、降消耗、去杠桿,這是必然選擇和必要代價,經濟降速下行壓力加大就是其表現。

就業壓力沒那麽大了

南方周末:新舊常態轉換的背景下,中國會否出現“硬著陸”風險,還是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現狀?

曹遠征:這種轉換區間中,經濟增長有下行的壓力,但同時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宏觀經濟政策的立足點也在變化。

過去宏觀經濟政策通常都是跟充分就業掛鉤的。五六年前,如果經濟增長達不到8%,2000萬農民工會回老家,所以要保增長,要靠投資來抵償出口的下降。

現在,就業的重要性下降了。首先是人口結構變化使新進入市場的勞動力減少,使就業壓力變小。其次服務業的發展相對增加了就業人數,因為其就業彈性大大高於制造業。

2013年7.7%的GDP增速,創造1310萬個就業機會,平均1個百分點可以創造180萬個就業,六年前只能創造120萬個。今年政府說要新增1000萬個就業機會,百分之六點幾的GDP增速就夠了。

但是GDP又不能下行,這與另一個問題相關。全球都關註中國經濟是否會硬著陸,硬著陸是指兩件事,一是失業率上升,二是債務不可持續。今年的政府工作目標中有很重要一句——“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這變成宏觀調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投資是很重要的現金流來源,不能讓那些項目變成爛尾工程,要繼續投下去,這是個債務問題。所以要穩住債務,就得穩投資,穩投資就意味著GDP保持一定增長。

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我們認為經濟增速一定會維持在7%以上。

GDP與就業逐步背離。 (曾子穎/圖)

破解債務難題要時間

南方周末:債務問題也是很多觀察人士所擔憂的,經濟增速的下滑到底會不會引發地方債危機,房地產價格下跌會不會引發類似美國次貸的信貸危機?

曹遠征:債務就三方面的問題:銀行不良貸款、影子銀行違約和地方債務可持續性。

從銀行不良貸款來講,確實在上升,目前達到了1.08%,而且今後還會上升。但這個問題不太重要,因為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準備的墊子很厚,中國最早采用《巴塞爾協議III》的監控標準,去年開始采用,很多發達國家現在還沒有采用。不排除個別銀行不良貸款率還會上升甚至會破產,但不會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房地產是否會導致銀行系統的壞賬風險,問題也不大。房地產的開發貸款問題不大,風險最大的是按揭斷供,這麽多年來中國一直執行最嚴格的房貸標準,一套房首付30%以上,二套房首付60%以上,而美國的次貸危機是零首付。那麽中國房地產價格要下跌30%,才會導致大面積斷供,這也是小概率事件。不排除個別地方個別城市個別樓盤會下跌超過30%,但只要不出現大面積斷供就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

影子銀行,就是看不見的不受監管的金融活動,那你讓它看得見就行了嘛。兩個辦法,一是表外業務回表,今年這方面改善力度很大,8月央行發布的社會融資規模中貸款占比第一次超過70%,就是因為很多表外業務開始回表。第二個方向更為重要,讓表外經營徹底出表,也就是轉向資產證券化,接受信息披露的監管。這樣影子銀行就納入監管了。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宏觀調控是為此爭取時間。

地方債務問題,嚴重也不嚴重。說不嚴重是說地方政府的負債水平幾乎是全球最低的,全球公認的警戒線是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不超過60%,連德國都超過60%。目前中國政府的債務還不到40%,而且政府債務是投資產生的,有實物資產,不會血本無歸。

說嚴重是說期限錯配,接近五成發生在2008年之後,有還款高峰,而且集中在基層。解決辦法一是財稅改革,重新確定各級政府的支出責任。地方債問題是個財政問題,支出責任調整之後債務承擔責任也會調整。第二個解決辦法是融資平臺公司化,把平臺債務從政府財政中剝離出來,變成企業債務。第三個辦法是建立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以未來財政收入為質押發行地方債,發行地方債,彌補短期支出的需要。

這些事情都在做,但需要時間,宏觀調控要為它們創造空間和爭取時間。由上,以穩投資為核心的宏觀經濟的預調微調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

摘掉“點滴”

南方周末:如果就業和債務問題短期內都不會出大問題,要不要調整GDP目標?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近日呼籲從7.5%調至7%-7.5%,一個月前厲以寧教授也提出,用預測值來替代GDP增長目標。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是否有穩定增長的潛力?

曹遠征:厲以寧教授講得很對,這時候把GDP目標改為預測值,就是不以GDP為導向,GDP越高越好,最重要是固本強基。但同時要加強預測,順勢預調微調。為什麽要預調微調呢?因為雖然就業問題不太嚴峻,但債務可持續性非常重要,保持一定財政收入增速十分必要。

長期怎麽樣,還是看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的結構轉型,新的跡象是否出現,可以關註四組指標。其一,居民收入在增長,尤其是廣大的農村。房子賣不掉,但裝修和家具業卻很紅火,到農村去了。我服務的中國銀行原來是老三,現在被農業銀行超過了,為什麽?農民收入增長。

從目前來看,未來五年年均保持6.6%的GDP增長,就能實現GDP翻番,居民收入如果也同步,那13億人的大國居民收入十年內翻番,這意味著消費的強勁增長和市場的大規模擴展。中國這個發動機還在加速,今年農村的狀況預示了這樣一種走勢,只不過目前還比較微弱,我們稱之為“嫩芽”。

第二組指標,是服務業增加值。這里說的服務不是吃喝玩樂這種服務業,而是生產性的服務業、高端服務業,比如互聯網金融、物流、醫療、養老、教育,類似這樣的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是又一個“嫩芽”。

還有兩個指標,是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東中西部的平衡性在增強。

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收入翻番,需求一定會刺激很多新興產業的出現,這個轉型是值得捕捉的。“嫩芽”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這必須靠改革,改革才能為這些參天大樹固本強基。但在這些“嫩芽”長成參天大樹之前,是中國經濟轉型比較尷尬的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宏觀調控的預調微調。由於舊常態還占著經濟的主要成分,因此還要維持,同時還要為新常態提供適宜的溫度、環境、條件。

宏觀經濟預調微調的目標就是為這些“嫩芽”創造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如果它們長成參天大樹,中國經濟就可持續了。

所以結論是,中國經濟今年保持7.5%,明年7%,沒什麽問題,但今年的7.5%是“打著點滴的7.5%”,否則經濟一定會下行。控制下行是因為看到了新的曙光,創造一個環境推進改革,加快結構調整,讓“嫩芽”快快長大,這樣才能摘掉“點滴”,擺脫經濟對宏觀調控的依賴,自主而持續地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45

滬港通---------中國資本市場一場心照不宣的二人轉。 首席億哥

來源: http://xueqiu.com/5400686074/31844147

T+0研究了N年還難產的證監會,這次效率高得僅次於中紀委,半年時間就全面催熟了滬港通,仔細看完交易規則,本人不由感慨萬分,這空手套狼的活兒如今拿來套人了。為了表明並非惡意攻擊改革,先自問自答5個問題:
1,港資以前不能進入滬市嗎?郭主席當年親自招商引資的赤誠之心可表日月;
2,海外資金會瘋搶滬市標的股嗎?作為主人的我們,簡單換位就可回答;
3,內地股民以前買不到港股嗎?不一定。池子理論只是針對中國大陸而言,更精確的講,池子里圈住的只是中小投資者的資金,而且早已跑冒滴漏;
4,內地股民會瘋搶港股標的嗎?理論上會。在港人眼里稀松平常的股票,對我們都是質地優良的績優股,何況還有T+0、交易成本低的優勢。實際上不會,因為50萬的準入門檻,將內地最活躍最龐大的投資群體拒之門外,逼回池子里;
5,雙城計劃真能打通任督二脈?滬市130億的日投資額度,外帶一個3000億的交易總額限制,幾百支大象股,T+1,還要面對精通奇門遁甲的內地同行,火雲邪神也得掂量掂量。
本人對滬港通的粗淺判斷:
1,兩地市場的零和遊戲。A股市場的資金渠道實質上已經國際化,更別說香港股市。因此,兩地投資標的本身價值才是資金量度的重點,制度紅利已經無法吸引增量資金進場。
2,零和遊戲下的兩地博弈。所謂的主場原則,核心就是雙方都不想改變現有規則,又都想吸引對方資金進場,然後再在交易資格、投資標的、總額度和日額度上設置維穩防火墻。
3,滬港通的唯一目的是“刺激”內地股民消費。虛擬一個強勁的外資,強化藍籌價值低估輿論引導,在強烈的賺錢暗示效應下,吸引資金入場買入指標股,以此拉動股指上漲。轟轟烈烈的滬港通,以投資市場改革創新的面目揭幕,終將以掩護國企證券化套現而結束。
倆女孩相約第二天逛街,都知道明天會下雨,但都指望對方而自己沒帶傘,所以都濕身了。這就是博弈理論。但願我們不是囚徒。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33

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彭蕾:我們如何實現馬雲吹的那些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30/146233.html

i黑馬註:馬雲一直在著手打造自己的“接班人”隊伍,如今已經初見成效。以下為《中企》與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彭蕾的對話,可以窺見這個阿里合夥人正宗的“阿里味”。
\有人說,如果馬雲離開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響大概在30%,如果馬化騰離開了騰訊,公司所受影響是50%-60%,如果李彥宏離開了百度,公司所受的影響可能是70%。馬雲至少認同這個對自己的評價,他認為,今天阿里的“味道”已經在這里,阿里也有比較完整的接班人體系與合夥人體系。

彭蕾,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兼小微金融服務集團CEO,她在阿里系中的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小微金服集團的巨大能量,至今不過剛剛展現冰山一角。彭蕾的“阿里味”就特別明顯,同樣的問題,我曾問過馬雲,而她第一次聽到,給出的答案卻都差不多。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內容來自阿里上市當天晚宴上的交流,並非以采訪形式獲得。

關於人:不會特意尋找高級人才

CE:剛才馬雲在上市後的講話里談到他將來要做的很多事情,特別是國際化這方面,你們是真的決心要做嗎?是否會去全球層面尋找一些高級人才?

彭蕾:其實國際化有很多實現路徑,也未見得到美國來就是國際化,特別是我們的業務,也許東南亞更適合,也許非洲、南美都合適,我們有一個做出口的平臺叫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現在已經是俄羅斯最大的電商網站。

人才方面也不會特意為之,我們在這個階段需要什麽樣的人才,或者需要什麽樣的資源,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做一些事。

CE:如果有的人能力跟不上了,怎麽去調整?

彭蕾:今天對我來講,集團HR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批總裁的格局和能力怎樣才能進一步發展,他們下面的接班人怎麽培養,這個是我這次回去以後要做的。給他們任務,也給他們方法,但是如果說不合適,也必須要跟他們講。在集團,HR其實是很重要的,它提供數據,在阿里的業務體系當中無處不在,所有的重大項目,所有的業務HR都會跟著走,其實並不是說在某一個特別的時候才會出現。

CE:今天最多的文章都在分析阿里的員工產生了多少千萬富翁,多少億萬富翁,這是否會對員工心理產生影響?雖然馬雲說他對財富不迷戀,但很多員工可能會有很現實的想法。

彭蕾:這會是一個事情,但是我不擔心。我覺得第一公司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很重要。你不能覺得今天這幫人拿了股票就要走人了,我的看法是,有選擇就是幸福,今天無論他是選擇出去還是留在這,無論做什麽選擇都是幸福的。

第二像有些人如果他在公司時間已經很久了,他也很累了,能力也到一定瓶頸了,他現在也有那麽多錢了,決定離開,我覺得應該為他們高興,公司和他互相都有了個交代。另外,還有一些人是有能力,有潛力的,這些人我們要想方設法留住,怎麽留呢?除了利益,我覺得還是要用事業留人,他不能覺得阿里巴巴已經到一個巔峰了,他也沒什麽事可幹了,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很多事情,今天阿里巴巴的藍圖也是剛展開。

第三,對於任何困難與挑戰,如果有心理預期的話都沒什麽關系。有時間你可以看看阿里巴巴拍的一系列微電影,非常有意思。包括有些人富了,有些人後來進來沒有股票或者股票很少,這種巨大的心里落差的反應,都是我們自己員工去演,非常有意思,像這樣一種片子對大家也會有很多影響。另外,我們還會有員工的獎勵,不是說好像今天股票發了,我就沒有機會了,不是這樣的,也要讓大家看到希望。

關於上市:小微金融與集團的所有交易都有協議

CE:現在阿里巴巴集團上市了,會不會其實未來投資者更看好小微金融的業務?

彭蕾:我可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阿里的空間還很大,還有好多事可以做,從小微發展的階段來講,我們可能相當於幾年前的淘寶,成長性更大。但是我覺得阿里今天的體量還會變得更大。今天阿里已發展到了一個關鍵階段,但我覺得解決特殊的問題,還是在人和團隊上。

路演的時候,投資者很關心阿里與小微金融的關系,他們怎麽看你的角色,因為你在領導小微,同時你又是集團的合夥人。

彭蕾:沒有人問這個問題。

CE:你覺得這個問題該問嗎?

彭蕾:我覺得可以問,但我會告訴大家,我一點都沒有覺得有任何的沖突,在小微這邊做任何業務上的決定,與集團所有的交易其實都是有協議的,我們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阿里集團最大的服務提供商,就這樣簡單,當然在文化和人才上面全部都是血脈相通的。

CE:一個萬億市值的公司現在交到你們手上了,你會有一點恐懼嗎?

彭蕾:恐懼這個問題對我們實際是不太成立的,我一直都在和別人說,不管今天阿里有多大,或者外界怎麽看他,但其實在我們這些人心里,就覺得他永遠都是當年那個小小的孩子。就像今天一個老頭80歲了,只要他媽媽還在,他也還是孩子。今天阿里巴巴不管別人把他看得多牛多了不起,在我們心里他就是當年那個跌跌撞撞這麽一路走過來的孩子。他身上有哪些毛病,有什麽樣的DNA,有什麽樣的特點,我們都還用平常心去看他,不會覺得他大了心里就……

關於公司的未來:對未來的不確定要保持敬畏

CE:現在按照生態的概念去理解阿里的話,應該怎樣描述這種關系?

彭蕾:我覺得其實說生態的話,上面的業務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生態的次序與內在規律其實特別重要。說到底,就是我們的生態圈里面和外面這些主體互相之間的關系是什麽,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例如賣家與消費者之間,服務商與賣家之間,平臺之間,怎樣互動。這麽多年,我們更習慣,或者說更擅長的是把一件業務,一個產品,一個功能做到極致,但是隨著系統越來越複雜,以後需要從哲學層面和社會層面去對很多東西加以梳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像淘寶的評價體系,這個拯救了淘寶,甚至拯救了支付寶,但是再往下走的話,這一套評價體系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它的影響會是什麽?有時一個簡單的規則,我們先定下來就好了,但有時候它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我覺得,對於這種規則、規律的理解和把握,對整體生態來講是一件需要去提高的事情。

CE:2014年初,馬雲發了好幾封內部信,公司內部是否有明顯的焦灼感?

彭蕾: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後,隨著微信的出現,我們發現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所以那一下是比較著急。但是我後來開玩笑,其實這件事就像鬧鐘,把你喚醒了,告訴你今天有人已經開學了,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更重要的是,醒來以後,我們要看看在這個時代我們要做什麽,然後我們迅速調整,感覺一定在移動電商、移動支付、移動金融方面,絕對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這個也是我們在PC互聯網時代的優勢。

CE:你們現在去年那種焦慮感已經打消了嗎?

彭蕾:其實我們這個團隊的危機感,不會因為這樣一件事情來了就特別強,也不會因為這樣一個事情沒解決就沒有了自信。危機感主要來自未來,總是擔心自己會錯過一些什麽東西。比如說現在又在擔心90後起來,他們無論是加入公司作為員工,還是他已經成為我們的客戶,我們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們的這種節奏。我覺得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需要我們保持敬畏與足夠多的註意力。

CE:從外面看,阿里對組織形態有比較前瞻性的研究,公司架構調整也蠻快的。

彭蕾:阿里就是有點……怎麽說呢,我們內部有些時候會進入一些哲學層面的討論。有些時候,有的人沒意識到自己問的是一個比較哲學層面的問題,但很快就會被別人識破,說你這個問題別在哲學層面糾結了。就是說,總是在務虛和務實,未來和現實中間不斷來回跑。

我們這兩年在做一個反思,阿里巴巴有一條價值觀叫擁抱變化,但我們這兩年覺得,在業務上,在面對未來的時候我們要學習“準備”擁抱變化。

關於馬雲:員工做錯事我會直接削他,馬雲心太軟

CE:你們有沒有人對馬雲提意見?

彭蕾:有呀,我最近就告訴他,我說他是一個非常不能去批評下屬的人,心太軟。這個我跟他很不一樣,我看到哪個下屬身上有辦事不對,或者這件事情不對,我都直接說,我就會削他,但是他總是會鼓勵為主,也會用比較委婉的方式批評,但有些人不一定會明白他的苦心,所以我跟他說你要直接一點。

CE:這種性格的差異是否恰恰是合夥人之間多年來在一起創業形成的一種互補呢?

彭蕾:你講的很對,互補是很珍貴的。老陸啊,我啊,我們做具體的執行與運營,需要更直接去面對問題。但也不完全是這個原因,每個人個性不同,放在工作的場景當中,就會體現為他做事的一種風格、一種方法和一種切入點。像我現在也在集團負責HR,就感到很多時候是借事修人,其實不能單獨談業務,每一個業務背後其實都和這個人做事的一種套路有關系,要在這個層面上去跟他交流。

CE:他有沒有評價你?

彭蕾:哈哈,就是因為他沒有正經給我做過評價,所以我就覺得不爽,才給他提意見。

CE:馬雲從去年宣布自己退休了到現在有變化嗎?

彭蕾:他的變化是會跳出來,更多的將精力用於布局,為未來做準備,而我們則是紮得更深,去完成這個未來的局。

CE:你怎麽看他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彭蕾:習慣了。第一,馬雲講的東西確實讓大家會很興奮,第二,當你一路走來,把很多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以後,就會對他提出的目標質疑越來越少。原來他提的很多東西,我們當時覺得好像是不太可能,但是努努力也就做出來了。他後來再說什麽都不會笑,不會震驚,就是琢磨一下,說不定這樣也能做。他反而會激發團隊不走尋常路的思維,有些事按照常規的方法,理性的分析是不能做出來,一定要找到獨特的地方才能做出來,現在大家慢慢都有這樣一種思維。

CE:我不明白當時馬雲怎麽忽悠的你,讓你們拿著很少一點錢和他紮在一個很小的房間里拼命,當時你信他嗎?

彭蕾:我其實不是信他,我就覺得他特別有趣,你跟他在一起幹活永遠不會無趣,你永遠會覺得很好玩,很刺激,他跟團隊在一起的時候,給大家那種精神上的刺激是非常吸引人的。


羅毅超級經典:投資銀行求職與入門攻略 羅毅首席分析師

來源: http://xueqiu.com/8780946767/31942123

報告作者:羅毅

立誌篇:立誌是進入投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這里並沒有想炫耀自己成功的意思,說句老實話,我還遠不夠成功,離自己的夢想距離依然十分巨大。寫一些建議是由於自己在這近十年的從業經驗中經常接觸年輕人,面試年輕人,積累了不少想法,總感覺應該對在校的學生說點什麽,不務虛,要務實,我說的比較實在,而且把自己的具體經驗分享下。首先強調從廣義上來說,國內的證券公司就是海外的投資銀行,未來有機會面試時,千萬別犯低級錯誤哦~

先搞明白什麽是金融?很多同學只知道搞金融賺錢,就想著暴富,這種想法本身沒有不妥,但是金融行業的競爭未來肯定會加劇,如果連幹什麽都不了解,怎麽積累相應的技能呢?

什麽是金融?我的定義就是配置貨幣的行業。在我眼里,貨幣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而金融就是配置貨幣的行業。說到底金融行業的核心價值就是要把貨幣給到高效率的企業手中,而不給低效率的企業,這樣就推動企業的創造性毀滅過程,擴大企業的生產,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這樣經濟就能更好的增長,社會更加進步。至於金融其他相關子行業,例如衍生品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照顧各種貨幣需求。

金融的核心貨幣配置的手段分為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主要就是指的銀行貸款,為什麽叫間接融資?因為存款和貸款方並不直接接觸,而直接融資模式則往往指資本市場,股票和債券的融資方式,因為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是直接把錢給企業的,融資與投資是直接對應的。

金融的機會那麽未來金融的發展空間如何?現在已經很賺錢了,未來是不是金融行業的就業機會就沒有了?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在監管層態度很明確,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那麽意味著金融行業躺著把錢賺了時代應該是過去了,但是作為內需的核心,第三產業的關鍵,金融行業如果轉變思路,身體力行的轉型,多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其實空間十分巨大,這里面需要大量專業金融人才。

資本市場的機會先說資本市場的機會,之後再說證券公司內部所需技能,學校里應積累的知識

我寫的熱血分析師系列希望能讀一下(《我為什麽對中國充滿信心-一名熱血分析師的自白》,《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名熱血分析師的自白第二卷》,《中國如何實現平穩崛起-用數字與改革說話!一位熱血分析師的自白第三卷》,《為什麽中國絕不會有金融危機?一位熱血分析師的自白第四卷》),里面對證券行業的機會說的比較多,這里再強調下核心觀點。(如果求職緊張,可以直接跳到後面證券公司各部門分析與技能儲備)

為什麽資本市場是金融體系改革的重點?因為資本市場的融資效率就是比銀行等間接融資方式要高。目前實業的創新風險,投資風險,包括政府債務,大部分以銀行的債務為主,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銀行過度的承擔了實體經濟的風險,如果真有風險,銀行自身損失慘重,這樣變相的降低了銀行的融資效率,因為銀行只敢把錢往相對安全的政府項目或者有土地擔保的項目放貸,反而促使資金進一步往固有利益手中集中,也讓銀行體系承擔了過度的風險, 例如地方政府違約,責任都要銀行擔著,很容易造成金融危機爆發,如果政府擔保,那又有道德風險的問題。而資本市場則要明顯不同,參與主體眾多,風險分散,不容易引起金融危機。同時由於每日盯市,還有眾多的直接參與者,強大的研究實力,快速的融資效率,這都比銀行的間接融資效率高不少,直接融資由於沒有銀行這層強大中介,尋租成本也明顯降低。

所以領導才會說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如果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制化方向進一步明確,改革步伐堅定,可以看到的就是十分高效的債券融資,股市融資,中產也不用只有房子可以保值,同時也讓真正的實業充分受益,讓經濟轉型提速,因為很多創新型企業可以迅速的融資,並購,擴張,推動創造性毀滅的進程,提升生產效率,也改善資本效率,未來也讓我們這麽高的 M2可以喘口氣,逐步的把存量貨幣效率提升。

目前最需要的政策,新三板大幅擴容,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再融資制度改革。必須盡快改變機構投資者的投機導向,引導真正的投資。建立機構投資者的長效考核機制。激活證券公司效率,加強監管的同時,大幅松綁證券公司的業務約束,資本約束,同時建立證券公司的長效股權激勵機制。同時,希望能大力發展公司債,在之前暴露的債券黑幕中,很明顯存在著多頭監管,市場化程度不夠的問題,而公司債的優勢恰恰能彌補這樣的問題,公司債主要有證監會和交易所監管,同時采取集合競價的方式,效率應該是很高的。

同時希望能大幅放松衍生品的限制,我認為可以設置高門檻,讓機構多參與,但是業務的種類應該需要大幅擴充,例如國債期貨,備兌權證,資產證券化,利率期貨,多種指數期貨

上面說的改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越來越專業,指望像以前一樣,把資本市場就理解為炒股票和圈錢,那就是很膚淺的看法,因為未來融資的效率提升,可以帶來很多好投資標的的選擇,越要長期的基本面支持,而投資也越來越像真正的價值投資方向轉變。

因此,我們需要有理想,能拼搏,敢擔當的年輕人,最好在學校里面積累好相應的技能,鍛煉好身體,而且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的方向,這樣在遴選中就容易脫穎而出,下面重點說說投資銀行各個部門需要的人才是什麽樣的?

 正在加載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