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潘迪藍:意銀行陷救與不救的苦惱

1 : GS(14)@2016-07-11 23:34:32

【明報專訊】在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投資者擔憂,其漣漪效應會蔓延到正受銀行危機困擾的意大利。意大利銀行業正面對3600億歐元面值的不良貸款,相當於其貸款總額的18%。而且,這個資本狀况,還要靠對其貸款的抵押品進行非常寬鬆的估值。然而,自從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意大利銀行業板塊的指數已下跌了30%,突然成為投資者心目中歐洲的下一個變數。若要支持意大利疲弱的經濟復蘇,其銀行業將急需進行資產和結構重組,以及注資,才能重新取得足夠的流動信貸。

意大利總理倫齊面對的問題是,私營企業沒有興趣向該國的銀行業注資;若由國家向銀行業提供援助,又受到歐盟的新規則的嚴格限制。要解決這個危機,他看來只有以下三個選擇:

(一)按本子辦事 或影響10月公投

歐元區的新規定已在今年初全面生效,禁止其成員國向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援助,除非是以其現有債務中的至少8%作為抵押。對於意大利全國1400家銀行來說,這意味着不但只會令它們的現有股東吃虧,還會令很多存戶的利益受損。因為這些銀行存戶合共購買了1730億歐元的次級銀行債務。

去年,四家意大利小銀行的10萬個散戶的投資已被當作抵押,引發政治爭議。因此,意大利政府現時不會考慮這種做法。這種更大規模的抵押,只會加劇民眾的不滿,大大減低倫齊在10月間就憲政改革進行公投通過的機會。因為這個公投,現時已經有可能演變成意大利作為歐元區成員國的信任投票。

(二) 不守遊戲規則 政治代價高

倫齊極端的選擇,是完全不顧歐盟的規則,由該國單方面向意大利銀行體系推出紓困措施。

這未必是將陷於重災區的銀行國有化。但這可能會涉及到成立一家由公帑注資的「壞銀行」,由它來向商業銀行發行債券,以現時帳面價值的大約40%來購入它們的不良資產。「壞銀行」的債券將會由意大利政府擔保,以確保其低風險。這樣釋放出銀行的資本,令它們可以重新恢復貸款給企業。

但這種行動非常激進和極端,會徹底破壞歐元區的銀行聯盟,故真正實行的可能性很低。此外,倫齊在國內是否有足夠的政治分量,以確保這種計劃成功,也是值得懷疑的。

(三)中間落墨 可「特事特辦」

挑戰歐盟的法規,單方面向銀行業提供紓困措施,可能並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不過,它可以是倫齊手上的一張王牌,用來爭取歐盟撤銷一部分禁止國家向銀行業提供援助的限制。根據歐盟的銀行業規則的第32條,在特殊情况下,是容許向瀕臨倒閉的銀行提供「非一般的公共財政支持」的。

歐洲銀行管理局準備在7月29日公布意大利約10家最大的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如果評估是完全客觀的話,部分銀行極有可能在測試中不合格。這可以作為意大利政府引用作「特殊情况」的理由。

若意大利政府承諾對銀行業進行重組和大合併,歐盟當局可能會允許它向陷於困境的銀行注入「預防和臨時性質」的資本,避免出現零售債券持有者即時就有損失的危機。

救一兩家銀行 無法平息市場憂慮

這相信是倫齊這一刻的選擇。儘管直至目前為止,歐盟的政客仍然對這想法大潑冷水,但考慮到全無行動的風險更大,以及倫齊的其他選擇對於10月份的全民公投來說毫無吸引力,歐盟仍然有可能容許類似這種形式的這種解決方案。最大的問題只是允許意大利政府注資的程度。

如果只是向一兩間問題最嚴重的銀行注資,尤其是不良貸款比例高達35%的西雅那銀行集團(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可能會即時平息到市場的不安,但整體的巨額不良貸款不會自動解除,仍然會阻礙着意大利的銀行體系和經濟重新上路。實情是,即使是意大利實力最強的那一批銀行,其不良貸款比例亦高達16%或以上,兼且有大約400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令人頗難接受。

歐盟料稍寬放水限制 免脫歐勢力坐大

意大利10家最大的銀行佔了該國接近80%的不良貸款。任何資本和結構重組計劃若不能全數包括這10家銀行,都不太可能在10月份的公投之前成功減輕公眾的擔憂,或者令意大利國內的信貸重新流動,令該國的經濟恢復活力。

簡而言之,若未能以歐盟資助的紓困措施直截了當地解決意大利銀行業的危機,以「暫時」的資本在未來10年支持意大利的銀行體系,將歐元區分裂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就可能會坐大。與其去冒這麼大的風險,歐盟稍為放寬禁止成員國政府向銀行業注資的新規定,只是一個很小的代價而已。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81&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82

潘迪藍:日政府技窮 勢累全球資產價格

1 : GS(14)@2016-07-26 07:45:17

【明報專訊】過去三星期,環球風險資產價格居然反彈甚至大升,即使是那些相信英國脫歐對基本因素屬正面影響的投資者,也沒有預料會出現這情形。日經指數已經由英國公投後的低位回升了大約10%,標普500指數更創新高,而上證指數亦升破了3000點。更令人意外的是,幾乎任何地方的債券孳息率都創新低(債價上升),而金價也有不錯的升幅。唯一不賺錢的,就只有揸現金。但不幸的是,英國公投前後,大多數投資者都選擇了增持現金。

我們再次見證了「傳聞時賣出,作實時買入」(Sell on rumour, buy on fact)引發的升浪。由於大多數投資者都傾向採取防守,這次意外升市令他們顯得愚蠢。更令人擔憂的是,投資者正在準備政府作出新一輪的干預。我們對此感到憂慮的原因是,若真的如此,投資者不是對市况失望,就是對未來過分樂觀。事實上,我們環顧世界市場之後,發現了以下幾個現象:

美國:在現階段,並沒有甚麼需要推出新一輪的寬鬆貨幣或財政政策。畢竟,美國聯儲局是應該在今年內加息的,而不是注入新的流動性。更重要的是,從最近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看來,美國經濟仍然在穩步增長。因此,並沒有什麼理由去推出新一輪的寬鬆貨幣或財政政策。

歐洲:可以說,這裏最應該推行寬鬆政策。但是,從過去幾年可以看到,在當地唯一能夠擔此大任的只有歐洲央行。事實上,如果沒有出現重大的危機,以歐盟典型的決策方式,它將不會推出大膽的行動。因此,如果歐洲有任何實質性的刺激措施,那必定是來自歐洲央行。

中國暫不會貿然刺激經濟

但問題是,進一步的負利率政策,會否影響銀行和保險公司?進一步的量化寬鬆政策,又是否會被歐洲央行自己設定的貨幣政策限制所約束?事實上,若歐洲央行繼續買債的話,可以按過往的條款規定,其中26%繼續購入德國國債嗎?畢竟,90%的未償還德國國債的孳息率現時已經是負數,歐洲央行再買債的空間其實非常有限。

中國大陸:刺激經濟已經是家常便飯。現時,服務業有大約10%的增長,建造業正在反彈,房地產價格更創出新高,消費仍有增長,而內地出口佔全球出口的比例仍在上升,很難想像,正在大談供給側改革和削減過剩產能的內地政府,將會貿然推出新一輪的龐大刺激措施。

日本:日本投資者似乎對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伯南克上星期訪問日本,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而感到興奮,也許這可以解釋到我們目前為何不安。如果市場反彈,純粹是因為假設了日本將會推出龐大的綜合刺激經濟方案(傳聞刺激措施和增加公共開支合計的規模可能超過20萬億日圓,取決於政府與執政聯盟達成的協定),那我們就要考慮以下幾點:過去25年,日本已曾多次先令外國投資者期望過高,繼而令他們失望。未來幾個月會否再一次出現這情形?必須說明,過去20年,我亦曾經多次因為誤以為日本決策者將會推行大膽的新政,而在日本市場損手。

現時,在我的辦公桌上,我有一塊牌匾刻上了一名老朋友教我的格言:

第一,若日本人願意一起承受痛苦,永遠不要低估他們承受痛苦的能力;

第二,永遠不要低估日本決策者制出這種痛苦方案的能力和意願。

「直升機撒錢」如打開潘朵拉盒子

若日本真要有所行動,日央行將有哪些具體選擇?目前,如果日本央行要達到將貨幣基礎擴大80萬億日圓的目標,在2016財政年度之內,它就必須購買120萬億日圓的日本政府債券。然而,預料日本政府在這個財政年度淨發行的債券,已有大約46萬億日圓。考慮到私營企業可能出售的日本國債,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估計,日本現時的量化寬鬆(QE)政策,到了明年中就會達到極限。(或許這可以解釋到,為何幾個月前,黑田東彥沒有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而令市場失望。)所以,日本現時的量化寬鬆政策的極限意味着,若日本央行要做一些實質性的東西,那就要在量化寬鬆之外另闢蹊徑。這就帶出了我們的最大疑問:日本是否會走上「直升機撒錢」的方式?「直升機撒錢」無疑是比QE公平(後者較有利有錢人),從這一點來看,它在提振經濟活動方面可能較有效。(但對資產價格卻可能沒好處。畢竟,若「直升機撒錢」引致債券孳息率上升,資產價格可能會面臨壓力。)但「直升機撒錢」的真正問題是,怎樣以及何時停止。若「直升機撒錢」成功的話,政客們爭相叫出更高的價碼,承諾派出更多。若「直升機撒錢」不成功,就好像其他的「凱恩斯」式(Keynesian)刺激經濟措施一樣,結論都是,這道藥方是對的,只是分量不夠。於是,「直升機撒錢」一旦開了頭,就好像打開了「潘朵拉盒子」一樣,帶來無窮後患。

料推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

雖然我們不能說了解日本央行或日本財政部職員的心理,但日本的經濟還不算很差,而安倍晉三領導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取得大勝還沒多久,在這時候,採取這麼激進的行動機會看來很低。這類措施在選舉之前推出的機會,遠高於在選舉之後推出的機會。

綜合來看,可能性較大的是,在未來幾星期,安倍晉三會宣布一個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方案,包括增加國防開支,以及為了東京奧運的建設項目等。若出現這情形,是否足以令環球債券、股票和貴金屬的價格大幅反彈?簡而言之,投資者在過去兩周流露的激情,就好像火雞在聖誕節之前因為飼料加碼而興奮一樣。

我們認為,後市有兩個可能。一是日本真的使出什麼招數,全球繼續追逐回報;又或是日本再一次令人失望,那麼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國債將可能會回軟,令其他估值過高的資產價格也回落。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05&issue=201607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28

潘迪生陪女兒購物

1 : GS(14)@2016-09-18 10:51:55

富商潘迪生前日與太太余桂珠及女兒現身太古廣場逛名店,有6名保鑣護駕。起初他們去了Hermès未有所獲,之後轉去名下投資的Harvey Nichols,有一名保鑣貼身跟隨,兩名保鑣守門口,一名走到上一層視察,一名在電梯守住,最後一名負責傳遞眾人的戰利品。潘迪生和女兒購物完,有講有笑行去電子用品店,殿後的老婆看櫥窗,才急急腳滙合夫女。三人最後由商場秘道離開。採訪、攝影:朱志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8/197737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96

潘迪藍:打壓內房 不利縮小地區差距

1 : GS(14)@2016-10-17 08:00:29

【明報專訊】儘管中國大陸的領導人現在持續談論「新常態」,但他們發現中國還是很難擺脫靠住房和投資帶動的「舊常態」經濟增長。

因為舊模式十分吸引,2003至2012年間由住房主導的投資熱潮,確實是減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強大引擎。它為內陸省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令地方當局和承諾讓全國均衡發展的中央領導人都相當高興。但現在房地產熱潮已經結束,地區差距又開始擴大。均衡發展的引擎失速,內地政府不是試圖尋找一個新引擎,而是反覆試圖啟動舊引擎。

新引擎失速 政府只反覆啟動舊引擎

習近平上任後,比前任領導人更強調縮小地區差距的政治承諾。這令到內地政府很難放棄舊有的增長模式,即使它會帶來更高債務和更低生產力的代價。中國是一個幅員廣闊而多樣的國家,自從共產黨執政以來,維持各地區的團結和均衡就一直是個重要課題。

毛澤東傾向將資源優先分配給內陸省份,因為他認為這可以減低被外國武裝襲擊及被外國勢力影響的風險。但這種政策只改變了地區不平衡的模式,不是縮小地區差距。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地區差距只在擴大,不是減少。鄧小平上場後終止了毛澤東的政策,他容許沿海省份追求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他的其中一句格言是:「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

事實上,在鄧小平當權那十餘年間,地區差距問題的確減少。若以人口加權的每省人均GDP計算,由1978年到1989年,地區差距問題一直在縮小。即使用其他指標計算,亦有類似的趨勢。因為原先處於不利地位的沿海省份在1980年代爆發高速的經濟增長,令各省之間的差距縮小而不是擴大。

各省人均GDP差距拉闊

無可否認,內地在2001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乃隨後1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因,因為沿海省份的製造業藉此在全球市場取得了可觀的佔有率。然而,其間內地樓市火熱及經濟改革成果對增長的貢獻,亦至少與加入世貿組織的效應相若。這兩個因素也產生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因為內地企業藉出口取得的盈利增長,令內地人的存款大增,可以用來投資買樓。由2004年至2014年,各省人均GDP的差距每年都有所減少。但是,到2015年,差距卻略為回升,標誌着地區差距縮窄的第二波已結束。

內地的地區差距並不是遵循簡單的模式來變化,在經濟發展初期就擴大,在後期就縮窄。我比較傾向從具體的機制來思考這個問題。

當有具體的經濟發展進程協助縮小收入差距時,地區差距就會縮小。當欠缺這種具體機制時,地區差距就會穩定或甚至略為擴大。經濟規模效應、城鎮化以及產業的聚群效應,全部都意味着有強烈的動機,令經濟發展集中在較為發達的地區。這種看法的某些證據也可以在美國找到。例如,在二次大戰之後的經濟復甦期間,美國的地區差距就穩步縮小(那就像過去10年內地的城鎮化和住房建設熱潮)。但由1970年代初期開始,美國的地區差距卻只是穩定或甚至上升。

出口利沿海省份 樓市保全國增長

內地已經發現了兩種不同和強大的機制可以縮小地區差距,分別是融入世界的出口市場,以及讓內地樓市自由化。這些機制可以不同的方式令不同的省份受惠。出口當然對沿海省份有利。這不僅因為它們能夠直接將貨物海運出口,還因為它們透過海外華人網絡,與世界其他地區有較佳的社會聯繫。

樓市繁榮可以促進所有地區的經濟增長,但那些能夠供應所需建築材料的省份受惠更大。鋼鐵當然是其中一種主要建築材料,但煉鋼不止需要鐵礦石,還需要煤來讓高爐運轉以及為鋼廠提供電力。因此,最受惠於樓市繁榮的省份,其實是那些擁有合適礦產資源及工廠的省份。這通常是那些在最初幾十年由國家主導重工業發展的內陸省份。

這些省份與內地官方的地區劃分方式有些分別,所以我們使用了自己的劃分方式。我們將擁有最多礦產和金屬行業的10個省份歸類為重工業帶,這些省份位於北方,面積約佔整個中國大陸三分之一。10個不在重工業帶的東部省份,我們則歸類為沿海地帶。至於其餘11個內陸省份,我們則歸類為混合型地帶。

當地區差距在1980年代和2000年代縮窄時,這三個地帶其實有不同的發展軌迹﹕

在1980年代的第一波出口增長之中,沿海地帶最受惠,但對於重工業帶和內陸地帶來說,也有始料不及的好處。到了1990年代,這些融合效應全部都停頓了,但在2000年代,卻重新出現。

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第二波出口增長,引發了沿海地帶的另一波高速經濟增長,但樓市繁榮亦令重工業帶加速融合。這是中國地區融合的黃金年代,兩個有助地區均衡的引擎(出口和樓市)都處於全速運行階段。但隨着經濟增長在2012年放緩,地區融合效應開始減弱,到了2015年更完全陷於停頓。

刺激樓市 卻增債務負擔

由於全球貿易似乎出現結構放緩,以及內地的住房需求已經見頂,看來任何一個引擎都很難在短期內重新啟動。因此,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內地的地區差距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就像1990年代一樣。

現時的風險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和炒作,內地領導人可能真的相信,中國經濟的未來正轉移到內陸省份。這一整代的地方官員一直習慣地認為,由住房主導的內陸經濟繁榮乃是常態,而不是例外的事件。內地的最高領導層亦愈來愈強烈和公開承諾,要縮小地區差距。江澤民在2000年提出的「西部大開發」計劃奠定了這種模式。在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內地更大幅增加基建刺激,擴大了這種模式的規模。

渴望好像其前輩般人死留名的習近平,接受了前朝遺下的這項任務。他特別關注「鋼鐵地帶」,推出了一個新方案去振興東北地區,將其「供給側改革」計劃主要放在陷於困境的重工業;並且宣稱建設小康社會時,不會忽略任何地區或族群。習近平比較實質的舉措,是容許按揭貸款大幅增長來刺激樓市,以令處於困難的重工業省份今年出現一些經濟增長。

在政治上,控制不同地區的貧富差距有其重要性。這令到內地政府綁手綁腳,不得不反覆刺激樓市和投資,給國家經濟帶來了愈來愈大的債務負擔。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93&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32

潘迪藍:不容經濟波動 難落實改革

1 : GS(14)@2016-11-08 05:35:21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現時的核心事實是,它完全從屬於政治。由現在持續至明年下半年的「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需要,很多關鍵的人事任命都完全為了穩定而不惜任何代價,目的是要令習近平的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不會被壞消息籠罩。

由於中共擁有相當大的資源調動能力,毫無疑問,它確實能夠在一段時間之內維持內地表面和實際穩定──內地的GDP增長連續三季維持在6.7%,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的而且確,有很多其他的經濟指標顯示,內地近期的經濟活動並不是那麼平穩。不過,新一輪的放鬆銀根、火熱的房地產市場,以及打擊私人資本外流,已經明顯消除了內地經濟管理不善、即將崩潰的擔憂。短期來說,這是好消息。即是說,由現在至2017年底,內地引發市場衝擊或宏觀經濟衝擊的風險接近零。

十九大前維穩 放任「癌細胞」滋長

但從長遠來說,這卻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因為困擾內地經濟增長前景的所有「癌細胞」──資本回報率下降、投資疲弱、槓桿率上升,將會被放任「繁殖」多一年,令它們的最終治療甚至更加痛苦。因此,明年底之後的經濟展望,取決於兩個問題的答案。

第一,黨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能夠成功鞏固他在中國大陸這部黨政不分的笨重機器中的權威。

第二,假設習近平成功鞏固了他的權力,他將會運用他的權力做什麼?不幸的是,任何人都沒有信心去回答這些問題。

早前結束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發放出來的信息相當混亂。一方面習近平被確認為「核心領導人」。這是鄧小平和江澤民才有的稱號,習近平上一任、相對弱勢的胡錦濤也沒有這個稱號。另一方面,該會議的官方公佈卻充斥着「集體領導」的字眼。這是鄧小平在1980年代建立的原則,以防止再次出現毛澤東式的獨裁暴政。

那麼,習近平究竟是否將會成為「中國的普京」,權力雷打不動,任期不受限制?抑或他只不過是中共同輩精英中權力最集中的一個,在被迫退休之前,只可以再連任5年?我們也不知道答案。對於這個問題,中國觀察家的意見亦很分歧。

樂觀主義者:習近平先政治後經濟

習近平明年鞏固權力之後,究竟會做些什麼,外間同樣看不透。他第一個任期內的優先事項,顯然是政治而不是經濟,例如,反貪腐;增強黨對政府、國有企業、學術界、媒體和民間團體等所有主要機構的控制;擴大他在黨內的個人權力;透過更加堅定自信的外交政策和「一帶一路」計劃,提高中國大陸在世界上的地位。北京的樂觀主義者辯稱,要在空前複雜和分化的中國大陸做任何事情,領導人必須首先建立他的個人權威。

只有這樣,他才能夠開始進推行艱難的改革,令內地重新走上可持續的增長道路。在明年的「十九大」之後,習近平將擁有他所需要的權威,他的任務亦會由加強政治控制轉移到經濟增長。

習近平決心強權管治

這個看法的支持者可以從日前的公報中獲得一些安慰,因為公報的字眼由過去四年的反貪腐口號,轉為強調黨的紀律。可能反貪腐行動除了嚴控政府官員斂財之外,亦同時壓抑了積極性和投資,他們寧願少做少錯,只做例行公事。這可能表明習近平在第二個任期內會更加注意經濟基本面。

我認為,這種樂觀看法是靠不住的。習近平的經濟政策的方向是有些混亂,但有兩個主題是一致的。第一,是要抵抗良好運作的市場本身偶然出現的衰退。第二,是繼續宣揚國家在經濟中的核心角色。

以我們所知,這些都是習近平自己的核心觀點,並不是因為他缺乏權力去推行改革,才採取這些戰術立場。習近平的立場似乎是,經濟改革是好的,但前提是它不會造成經濟波動以及削弱國家的控制。

缺乏朱鎔基的創造力和彈性

但問題是,如果中國要找到一個毋須倚靠槓桿率不斷上升的經濟增長模式,那麼它對於市場驅動的經濟波動就需要有較大的容忍度,以及願意放棄對某些經濟板塊實施國家控制。

以往的領導人鄧小平和朱鎔基都願意忍受一些經濟波動,以及放棄一些國家控制,來實現更大的繁榮。這些關鍵決定,促成了中國大陸以往兩波的經濟增長。

雖然兩人都堅持一套專制的政治制度,但他們仍然有足夠的創造力,找到一些實質改變的途徑。可是,從習近平的性格看來,他卻不像有這樣的創造力和彈性,除非他真的是深藏不露。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68&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28

潘迪藍:特朗普翻版 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1-21 04:55:29

【明報專訊】特朗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勝利,可說為歐洲的民粹主義打下強心針,並且令人不敢小覷類似的反建制候選人。未來10個月進行的幾次大選和公投,可能會重塑歐洲。其中最重要的或是意大利於12月4日就是否修憲舉行的公投。

近幾年,在歐盟成員國內,特朗普式的反建制政黨聲勢大漲。未來10個月以下事件將可以看到他們是否有能力奪取執政權:

1. 意大利下月4日就修憲進行的全民公投。若現任總理倫齊輸掉公投,該國可能會提早大選,是否繼續留在歐元區將成為大選的焦點。

2. 奧地利下月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

3. 荷蘭明年3月大選。

4. 法國明年5月的總統選舉,及明年6月國會選舉。

5. 德國明年秋季的大選。

歐盟核心國相繼大選 或引歐元危機

今年6月底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對歐洲一體化來說是相當大的打擊。但是,未來幾宗政治事件的影響可能會更加大。因為英國從來沒有加入歐元區,以上提及的大選和公投,卻全部是在歐盟核心成員國內舉行。而且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和奧地利,分別是歐元區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七大經濟體,佔歐元區經濟產值75%。在這5個國家,強硬路線的疑歐派政黨全部都取得進展,並且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得益。

歐盟委員會的官方民調機構Eurobarometer最新數據顯示,移民和恐怖主義是選民最關注的兩大問題,極右派政黨的定位正是投其所好。這些反建制政黨全部都主張退出歐元區,只要其中一個政黨在大選中勝出,就會舉行是否退出歐元區的全民公投,這可能會引發新的歐元危機。由於這種自殘是民主制度下的結果,而不是2011至2012年間那種市場恐慌,歐洲央行對此將無能為力,難以發揮抗衡作用。

德奧荷:疑歐派難覓政治盟友

在德國、奧地利和荷蘭三國,掌握政治實權和領導政府的都是總理,總統只是虛位元首,其職能大多是象徵式的。由於德國、奧地利、荷蘭都是透過比例代表制選出國會議員,所以最關鍵的是哪一個政黨取得最多的國會議席,從而可以組閣。

在荷蘭,自由黨(Partij voor de Vrijheid‧PVV)有相當大機會在明年的大選中取得最多選票。該黨現在的民意支持度大約是27%,與中間偏右派處於叮噹馬頭。奧地利亦必須在2018年之前舉行國會選舉。該國的自由黨(Freiheitliche Partei Osterreichs‧FPO)同樣有機會取得最多選票,在民意調查中其支持度正以34%領先。德國的反移民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ur Deutschland‧AfD)看來亦會贏得注意力。不像以往的極右活動,該黨這次看來很有機會在德國的眾議院中取得席位。不過暫時來說,另類選擇黨和執政黨仍有一大段距離,因為其支持度只有15%,落後於社會民主黨的22%,以及基督民主聯盟的32%。

強硬疑歐派政黨面對的問題是,根據制度,即使它們取得最多選票,它們仍然可能需要和其他政黨組成聯盟,才能夠組織聯合政府。從以往看來,主流政黨都會拒絕和這些極端政黨在選舉方面進行合作。因此,即使AFD、PVV或FPO在該國的大選中「勝出」,只要其取得的國會議席少於一半,該國的政府仍極有可能由第二大黨組成。

法國:極端政黨較難勝出

法國方面,其總統、國會和地方選舉是分成兩輪投票舉行,最後一輪是在民意支持度最高的兩個候選人之間舉行。由於偏左和偏右的選民都傾向選擇立場溫和的候選人,在棄保效應的情形下,像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等極端政黨要勝出相對較難。例如2002年,兩名候選人希拉克和國民陣線創始人勒龐(Jean-Marie Le Pen)的支持度分別是20%和17%。但進入第二輪後,極右派的勒龐的民意支持度便流向希拉克,令後者以82.2%的選票大勝。現在看來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形。

因此,即使勒龐的女兒Marine Le Pen致力改善國民陣線的形象,可能會成功晉級明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投票,她仍然可能重演他父親在2002年的敗仗。

特朗普以反建制和變革作招徠,成功吸引到密歇根州等較為倚重工業的州份的白人工人階級的支持。但在法國,很多選民對於政黨不是那麼絕對忠誠。尤其是國民陣線被視為一個種族主義政黨,法國選民對它一向較為敏感。可以肯定的是,Marine Le Pen會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得益,尤其是,如果她最後是和薩爾科齊對決的話。因為薩爾科齊就像希拉裡,被視為建制派的人物。

較大可能的情况是,在比較倚賴工業的法國北部,需要重新進行地方選舉。去年12月,Marine Le Pen曾在該區取得44%的選票。但當社會黨在第二輪投票取得中間偏右選民的支持後,該黨還是未能勝出。

意大利:風險最高國家

意大利無疑是風險最高的國家,因為該國經濟欠佳,而且其政治體制較容易出現「勝者全取」(winner-takes-all)的結果。意大利也是採用比例代表制,但今年夏季生效的選舉改革,對於取得40%或以上選票的政黨會給予額外的議席,令後者至少取得54%的國會議席。如果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取得40%或以上的選票,則會在得票最多的兩個政黨之間進行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勝出的政黨將獲得至少54%的國會議席。

意大利現任總理倫齊本來希望透過這種機制,來加強他在國會中所獲得的支持。但是隨着反歐元和反建制的政黨「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倫齊的人氣近期已下滑,這項改革可能弄巧反拙。

我們今年學會了,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可能發生。那麼,若假設至少有一個強硬疑歐派政黨在一個歐元區核心成員國中取得執政權,這會否意味着會引發退出歐元區的問題?Eurobarometer最新的數據表明,儘管多個國家的選民都傾向反精英,但平均仍然有68%的人支持單一貨幣。事實上,在法國、德國、荷蘭和奧地利,支持留在歐元區的選民,還超過這個平均水平。

只是意大利的風險較大,只有54%的選民支持留在歐元區,甚至比希臘還要低。因此,由意大利引發一場歐元危機2.0的可能性,必須有所預算。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20&issue=2016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35

潘迪藍:新興市場緣何風平浪靜?

1 : GS(14)@2016-11-28 08:04:06

【明報專訊】根據過往歷史,美元轉強對於新興市場來說,是一個噩夢。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一例。美國的長期利率上升,亦未必有什麼好處。想想2013年中,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放出風聲計劃減少每個月購買美國國債的規模之後,金融市場迅即爆發「QE縮減恐慌症」(the Taper Tantrum),全球債券市場的市值在6月14日至30日期間足足蒸發了1.5萬億美元。

上述兩者再加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升溫,現時的環球環境對於新興市場的資產來說,絕對是不利的。

然而,儘管有這麼多的不利因素,MSCI新興市場指數目前的拋售仍然是相當溫和的,特別是在墨西哥方面。自從美國總統選舉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累積只下跌了6%。與2013年「QE縮減恐慌症」期間,在幾個星期內下跌17%相比,這跌幅尚算比較小。

資金氾濫 抵消債息升影響

自從美國總統選舉以來,DXY美元指數(美元兌6種主要外幣的表現)已上漲了4%,美國的10年期國債孳息率亦上升了四分之一,威脅發動全球貿易戰的特朗普亦當選了美國總統,現在的疑問不是「新興市場為何被打壓?」,而是「新興市場為何好像之前般風平浪靜?」

美元升值以及美國孳息率上升,對於新興市場來說是不利的,因為這會增加它們償還美元債務的利息負擔。因此,這實際上會令新興市場出現貨幣緊縮現象。

一些同時擁有龐大「雙赤字」(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的經濟體,例如巴西和墨西哥等,會尤其痛苦,這等於強迫它們進一步勒緊褲頭帶。

為了防止貨幣大幅貶值(這會令通脹大升),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央銀行會被迫跟隨美國利率的走勢。這些就是新興市場國家表面上容許資本自由流動但又緊盯匯率走勢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印尼和墨西哥的中央銀行上周就作出了示範。

儘管經濟和信貸增長緩慢,印尼央行上周仍然維持利率在4.75厘不變,而不是減息,以免令印尼盾進一步轉弱。

至於墨西哥,繼日前加息50點子之後,很可能仍然要繼續加息。這是因為,它不能承受利率走勢偏離美國太多的代價。

利率不能相差太遠 墨西哥料續加息

直至目前為止,事態的發展都好像以往般。但是,現在已不是2013年。現在的新興市場與「QE縮減恐慌症」期間的新興市場,已經有相當大的分別。

第一,經過謹慎的重建之後,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外部資產負債表,已經比2013年時健康得多。而且,沒有迹象顯示,它們有美元嚴重短缺的現象。

第二,2013年時,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匯率普遍都是偏高的。但現在,它們的匯率都屬於正常,或甚至偏低。

第三,如果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走勢與美國大致上同步,那麼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亦可以承受到美國緊縮貨幣政策的衝擊。尤其是,美國的加息只是由很低的水平開始。

美國適度緊縮 有利新興市場強國

根據以往的歷史,在這段時期,收入增長和通脹預期都會上升。我相信,現在的環境亦是如此。因此,由美元轉強和美國國債孳息率上升而引發新興市場出現的少許經濟緊縮現象,應該有助遏抑亞洲區某些過熱的經濟環節。這反而可以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宏觀經濟背景,讓市場進行重估。

因此,美國若進一步大幅收緊貨幣政策以及發動全球貿易戰,可能會對新興市場構成通縮風險,但今天的情况與2013年的情况已經顯著不同。

以目前的環境來說,若美國經濟只是適度緊縮,對於新興市場當中經濟較強的國家,反而有些好處,可能會令它們的股市跑贏其他國家。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28&issue=20161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81

潘迪藍:內地明年主調維穩

1 : GS(14)@2016-12-19 06:29:44

【明報專訊】由現在直至明年底召開「十九大」(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內地預料仍能保持6%或以上的GDP增長。儘管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中美貿易戰的危機升溫,但特朗普亦可能給中國帶來一些長期的戰略利益。

今年西方國家出現了多宗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例如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總統選舉結果都出人意表,導致政策變數大。相比之下,中國除了年初曾面對人民幣和股市的衝擊之外,全年都大致平靜。事實上,在房地產市場表現強勁之下,商品價格受到刺激,內地今年甚至結束了已歷時4年的生產者價格通縮,令人意外。

展望2017年,情况應該和今年大致相似。在發達國家,政治將仍然是一個關鍵主題,因為歐洲幾個大國都會舉行重要的選舉,而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正式就職。中國則有自己的政治周期,明年10月或11月舉行「十九大」之後,中共高層將進行部分重組。

我們認為,中國內地的宏觀經濟政策現時是服從於政治需要,在舉行「十九大」之前,內地都需要維持一個平靜的環境,意味明年經濟很可能維持穩定。這是基本情况,但仍然需要考慮有什麼因素可能會擾亂局面。

管控風險為重 信貸增長料放緩

信貸寬鬆、房地產市場火熱及商品價格上漲,令內地今年頭三季的經濟增長達到6.7%,略高於內地政府定下的6.5%最低目標。不過,以上三項因素未必可以延續至明年。由於按揭貸款和地方政府發債史無前例地增長,內地今年的債務增長比去年高得多。今年10月,內地的總信貸(包括政府債券)就按年增長15.5%,大約是名義GDP增長的兩倍。

內地的領導人當然沒有打算推行大幅緊縮經濟的政策,所以槓桿比率將持續上升。但由於內地政策的重心已經由支持經濟增長轉向控制風險,信貸增長已經由今年較早時超過16%的高峰回落。明年地方政府發債和家庭按揭貸款的增長都有可能放緩。

房地產市場今年對寬鬆貨幣政策的反應很好,按揭貸款按年增長超過30%,而物業銷售總額亦增長20%,令住房庫存量大幅減少,至少在一線城市是如此。房地產新投資和建造活動也有溫和增長。房地產行業表現強勁,有助內地的GDP增長超過目標,但問題是住房市場的泡沫已非常明顯。北京和上海的樓價按年上漲了25%,這兩個城市的兩房單位的平均售價已高達100萬美元。

着力防範內房泡沫爆破

內地政府現時正試圖緩和房地產泡沫,避免爆破。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要求內地的銀行密切關注其按揭貸款。在最近一期的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人民銀行表示,它將會轉向支持經濟增長和管理泡沫風險並重。在10月中,人民銀行對短期同業拆借利率進行了輕微調整,它減少了對短期流動性的注資,但增加了對中期流動性的注資,令同業短期回購利率上升了20至30個點子。在未來幾個月,最可能的情况是,內地的信貸增長逐漸減速。這可能意味除非明年出新一輪的貨幣寬鬆,否則,房地產銷售明年將會從高基數顯著放緩。好消息是,建造業活動將會比物業銷售情况好一些,因為地產開發商將需要建造新的住房,以應對一些城市的庫存減少。

PPI料可保持回暖勢頭

而一個可能持續的正面因素,則是工業價格重新上升。由於商品價格強勁反彈,內地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今年結束了連續四年半的下跌周期。因為價格停止下跌,深受困擾的重工業板塊終於出現盈利回升。由於基數低,至少明年上半年,生產者價格指數都可以保持增長,令工業界的收入和盈利保持到像樣的增長。這又會反過來繼續支持工資增長和消費。因此,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保持GDP按年增長6.5%,應該是可以實現得到的。

但外部環境會帶來一些真正的風險,主要來自美國。最迫切的憂慮是,當特朗普下月就職後,是否會履行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承諾,對來自內地的貨品全面實施高達45%的關稅。任何此類行動肯定會遭到北京的強烈報復,不但對美國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還會對在內地經營的美國企業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特朗普或以反傾銷替代重稅

當然,出現這種結果的機會不高。特朗普古怪的反華言論,極可能只是一種選舉策略。若真的實施,將會是自打嘴巴,因為這等於向他聲稱最想幫助的美國工人階級消費者開徵重稅,還會傷害到很多美國公司。比較可能的情况是,特朗普對內地某些特定行業採取少量高調但象徵式的反傾銷行動,就像奧巴馬在第一個任期初期時那樣,以安撫保護主義支持者。

更重要的問題其實是,特朗普上任之後,美元的走勢是否有變。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美元的貿易加權幣值都在一個相當窄的交易區間之內上落,這讓人民銀行可以執行它令人民幣的貿易加權幣值靜悄悄貶值的策略,而又不致於令人民幣兌美元顯著貶值,以免觸發資本外流。

人幣疲弱引發走資更堪憂

然而,自從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元兌每種主要貨幣都顯著升值。市場好像認為,在特朗普的任期內,美國將會出現較大的財政赤字,較高的通貨膨脹和較高的利率,這會令人民銀行相當難做。因為若要保持人民幣的貿易加權幣值不變,就要令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貶值。

直至目前為止,人民銀行對美元升值都處理得相當不錯。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人民幣對兌美元下跌,有別於去年底至今年初那一波對其他資產價格產生衝擊,亦沒有觸發內地和國際股市恐慌。因此,基本上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下跌,是不太可能再引發資產市場混亂。較大的憂慮其實是人民幣走弱,可能會引致資本外流增加。內地政府亦正在採取進一步措施來收緊資本管制。

在較長的時間內,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對於中國尋求建立地區影響力,可能會帶來一些戰略利益。他承諾推行孤立主義的立場,以及他對美國在亞洲區內的長期關係擺出一副好像交易的態度,可能會減低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至低限度,奧巴馬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現在已經名存實亡。這可能會令中國透過基建投資與其他亞洲國家建立經濟關係的能力轉強。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38&issue=20161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28

潘迪藍:補貼飄忽 電動車市搖搖欲墜

1 : GS(14)@2017-01-04 00:33:02

近年中國投放大量資源發展電動車市場,但行業要過渡到自立營運仍遇上重重難關。正如1990年代傳統汽車政策的失敗,過多的政府干預可能是問題。

「人們買這輛車只為了一個原因。」上海一名比亞迪(1211)的代理商說。我們正坐在一架全新的「比亞迪.秦」內,它是一輛可使用比亞迪電池或傳統汽油的車,去年是內地銷量最佳的電動車,但人們買它並非因為它是電動車,或因為它時尚的設計,「他們購買是為了汽車牌照。」該代理商說。

買車為規避制度 政策主導需求

為解決交通擠迫的問題,上海政府限制新車數量和收取高額費用,新車主需花費至少相當於1.2萬美元的費用參加拍賣,並要經歷最多兩年時間的招標去競投車牌。但電動車的車主不受此限制,可免費獲得車牌。這正是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問題︰市場由政府政策和補貼主導。中央和地方政府層面的政策變化,容易導致市場隨時暴升或急跌,若果完全取消補貼,銷量甚至有機會跌至零。而未來的補貼肯定會減少,儘管政府在數年內仍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電動車銷售。

中國於2015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國內汽車製造商銷售33.1萬輛,較2014年多近4倍。為了達到內地2025年每年300萬輛的銷售目標,政府補貼電動車價格的60%,而電動車比正常車輛昂貴,故中國消費者很少在沒有政府幫助下購買電動車。

朝令夕改 車商要猜度未來變化

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的改變。政府透過引入高的科技標準,大量淘汰行業參與者。另一方面希望藉政策推動中國的電池研發走出世界頂端。現時國際上最常見的電動車均是混能車,利用汽油引擎為電池充電,所以不需要路邊充電站,但中國不提供混能車的補貼,只有從外部電源充電的「電池驅動汽車」,及擁有汽油引擎和外部充電電池的「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符合資格申請補貼。政府希望藉此推動強力電池的研發,減少對汽油引擎的依賴。

自2012年年底推出了電動車補貼,電動車銷量一直急速增長,利潤更遠高於汽油動力汽車,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補貼政策搖擺不定,汽車製造商和消費者需要猜測未來的政策變化。例如,中央在2014年決定暫緩削減電池驅動汽車的補貼,以維持2020年5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但未來補貼會否減少?還是會實施新的補貼計劃?市場沒有確切答案。

市政府的補貼計劃更加飄忽,資助大多數傾向地方的大型汽車公司,例如,北京起家的北京汽車專門製造純電動車,所以北京市政府只提供高額補貼予純電動車;上海政府擁有上汽集團專門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故上海政府亦提供高額補貼予該款車輛。

沒充電配套 混能車多使用汽油

監管的不確定性對比亞迪帶來重大影響,2014後比亞迪電動車的銷量急速增長,現時公司約兩成半收入源自電動車相關項目。未來比亞迪將著力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上海市場將是業務關鍵。受惠於上海的大量電動車補貼,2015年比亞迪生產的電動車「秦」於上海的銷量已佔「秦」3萬輛的總銷售額約半成。值得留意是,駕駛「秦」的車主多數因充電不便,所以只靠汽油引擎開動車輛,但因技術限制,混合動力車汽油引擎較一般汽油引擎能源效能低,最終不但未能減少污染,且比普通汽車排放更多。政府為阻塞漏洞,現在要求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新車主證明他們會使用充電站,才有資格獲得補貼或車牌。

上海的情况並非不尋常,過去中國西部的電動車的補貼計劃被指濫用成風,消費者甚至市政府利用虛假車輛騙取津貼。國務院進行調查後,處以罰款及頒布更嚴格的規則。政府同時表示未來將逐步減少電動車的回扣資助,理由是隨著汽車製造商生產及銷售規模越大,車廠有能力降低生產成本。

補貼減少 恐引發泡沫爆破

中國汽車工業現况正好突顯出政府規劃市場的局限,自90年代中以來,中國希望複製美國汽車發展模式,重點培育上汽集團、東風汽車和第一汽車,同時迫使大眾和豐田等外國汽車製造商與這些國有汽車公司合資,引入外國技術和知識,最終希望內地車廠可以完全取代外國車廠。不過,汽車工業並有依循計劃發展,雖然與外國車廠合資的國有企業盈利能力高,股息增長迅速,但仍要依賴外國科技和知識,故難以開發出任何領先市場的產品。相反,比亞迪、吉利汽車(0175)和長城汽車(2333)等私人企業靠銷售低階汽車成功搶佔市場,例如比亞迪和吉利製造了廉價的房車、長城則擅長生產廉價多用途車。

正如中央無法完全控制傳統汽車市場,同樣地也不能控制電動車市場。新的補貼計劃將繼續刺激電動車市場急升,萬一補貼突然減少,市場有機會出現泡沫爆破,而且市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將阻礙市場出現中國品牌的龍頭汽車製造商。內地政府決心在2020年達成5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電動車充電站將大增,政府部門增加使用電動車,就像變戲法一樣,政府變出來的電動車市場將是不穩定的,只有在國家補貼的支撐下才會穩固。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22&issue=20170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30

潘迪藍:人民幣今年料可企穩

1 : GS(14)@2017-01-09 08:06:15

【明報專訊】2017年一開始,中國大陸的匯率決策者似乎顯示出堅決的態度。在今年頭三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上升了超過1%。這是由於美元對主要貨幣回軟,以及香港市場出現流動緊張,引致離岸人民幣貸款利率顯著上升,蓋過了沽空者的影響。

但是,人民幣在開年時上漲,並不意味着內地對人民幣匯率的政策改弦更張。內地以一籃子貨幣的貿易權重來管理人民幣匯率的政策在2017年不會改變。事實上,最近監管方法的微調,只是加強了人民銀行繼續執行這項政策的能力。因此,美元和人民幣的相對匯率的中期軌迹,將取決於美元的總體走勢,以及人民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程度。

人行信守籃子貨幣穩定政策

去年,人民銀行遵循機會主義式的貨幣策略。在去年上半年,利用美元疲弱來壓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指數(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並沒有多少變化。在去年下半年,當美元轉強時,人民銀行容許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下跌,但只是在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穩定的情况下。人民銀行不惜耗用外匯儲備,來控制人民幣兌美元的跌幅。

去年12月29日,人民銀行公布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計算方法的變化,將籃子內的貨幣從13種增加到24種。美元、歐元、日圓等主要貨幣的權重都有所下降,韓圜則成為權重第四高的貨幣。然而,美元的實際權重只是略為減少。若將與美元掛鈎的貨幣(香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的貨幣)計算在內,美元的實際權重只是由32.95%,稍為下降至30.56%。因此,修訂後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兌美元的波動會略為增加,但差異卻幾乎觀察不到。若以過去兩年來說,新籃子和舊籃子計算出來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差別,其實只有1%。

因此,該籃子的改變,只是表明了人民銀行對其現時貨幣策略的承諾,而不是政策上有什麼變化。

上星期,這個承諾更加突顯了。當人民幣的在岸價(CNY)只是小幅走高,反映了美元轉弱時,人民幣的離岸價(CNH)卻因為隔夜貸款成本上升超過80%,兌美元上升超過2%,阻嚇了潛在的沽空者。類似事件在去年其實已發生了好幾次,表明當人民銀行要管理人民幣的匯率預期時,完全願意停止提供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

管理匯率預期 抽緊離岸流動性

不過,直至目前為止,若說因為特朗普因素,就令美元由強勢變成弱勢,還是為時尚早。因為DXY美元匯率指數(美元相對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加權指數)與其14年高位的差距,仍然保持在2%之內。只要美元強勢的環境仍然存在,人民銀行又繼續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穩定為目標,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的走勢將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是美元將會從現時的水平上漲多少。第二,是當美元正在轉強時,人民銀行是否可以成功地維持人民幣相對那一籃子貨幣的穩定性。

新措施未引發恐慌購買外匯

第一個因素取決於一系列變數,包括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歐元區的貨幣政策,以及環球政治風險。但是,第二個因素卻只取決於一個變數,那就是人民銀行可以動用多少外匯儲備來干預市場。去年11月份,內地的外匯儲備仍然有3.05萬億美元,仍算是高水平。以去年全年計,內地的外匯儲備只是減少了大約3000億美元,跌幅只是2015年的一半,比很多觀察家一年前預期的要少。但即使如此,內地的外匯儲備仍在繼續下跌,而且有迹象表明,在過去幾個月,內地的淨資本外流正在加速。按照這個外流速度,內地的外匯儲備很快就會下跌至不到3萬億美元。

為了確保人民銀行在美元維持強勢的情形下仍然有足夠的彈藥實施其政策,內地的監管機構已經收緊了對企業和個人資本外流的審查。內地政府還表示,將會更加密切地審查大宗對外併購,而個人購買外匯現在亦必須提交更多的資料。現時,中國大陸國民為了出境旅遊等個人理由,每年最多可以購買5萬美元的外匯。但新法例要求他們閱讀監管聲明,並匯報更多有關如何使用外幣的詳細信息,例如在什麼時間和地方使用那些外幣等等。

為了進行測試,我曾經使用網上銀行服務來購買美元,發覺需要用多大約2分鐘來完成額外的步驟。新的管制措施可能會阻嚇到小量購買外匯的行為,但它們不算是主要的管制。更重要的是,實現這些新的管制措施,並未有引發恐慌的購買外匯行為。

很多人仍然對內地政府控制資本外流的能力抱懷疑態度。但在現實中,資本外流的問題並不像外間描述得那麼嚴重。淨資本外流最近增加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資本流出量激增(其實資本流出量基本上已經穩定),只是因為資本流入減少而已。

逼國企換匯 淨資本外流將減

外幣流入和流出,主要是來自從事對外貿易的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間,內地的出口商一般將其出口收入的大約70%轉換成人民幣。但是,在2016年,內地的出口商每月只向內地銀行賣出大約相當於900億美元的外幣,大約只相當於內地每月出口貨值的一半。

據媒體報道,內地政府正在迫使擁有外匯收入的公司將更多收入帶回內地,以及轉換成人民幣。根據彭博資訊的報道,內地政府甚至可能要求國有企業將其外國收入的某個固定比例轉換成人民幣。若這項措施有效,內地的淨資本外流將會減少,人民銀行將會保持到足夠的彈藥,來加強實施其現時的匯率策略。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12&issue=2017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