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悶股也有出頭天, 中巴終於飛升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8.html

"瘦田無人耕, 耕開有人爭"又一例證, 筆者於1月7日推介的悶股26中華汽車, 又稱中巴, 由當日至到9月25日中巴公佈2014年度業績, 共有178個交易日, 期間中巴收市價最高為65元, 最低為60.2元, 高低波幅只有4.8元, 連8%都無. 當中, 有111個交易日或62%收市價是在62元或以下, 而收市價是在64元或以下更高達167日或94%. 表示, 對中巴有興趣的投資者在今年內有長達167日的時間, 每日都有機會以64元或以下買入中巴. 中巴被稱為悶股, 除了股價波幅小之外, 成交量也少. 178個交易日當中, 成交股數在10,000股或以下的日子有134日或75%, 成交股數在20,000股或以下的日子更高達158日或89%. 不過, 自從傳出有對沖基金對中巴有興趣之後, 可以看到管理層有明顯積極的回應. 首先將全年派息增加21.7%至每股2.8元, 此外, 更於市場回購股份. 根據集團的披露報表, 由9月26日至到10月23日期間, 集團共回購204,200股中巴, 當中有100,000股已經註銷.

筆者發覺股市有個普遍現象, 無論一支股票的價值如何為低估, 但只要股價不上升, 大多數投資者就無興趣買. 以中巴為例, 2014年度財務報告表顯示資產淨值每股高達160.9元, 扣除所有負債後的每股淨現金有41.74元, 以筆者的持股成本62元計算, 市帳率只有0.385倍, 資產折讓高達61.5%, 淨現金佔股價高達67.3%, 也表示筆者變相以每股20.26元擁有其餘每股值119.16元的資產, 無論如何計算, 中巴的估值都是被嚴重低估, 但股價就是不升, 股價既然不升, 投資者便沒有興趣買, 惡性循環之下, 中巴便加入悶股行列. 不過, 悶股的價值一旦被釋放就有爆發力. 中巴自9月26日開始受到市場的關註, 無視期間發生佔中, 環球經濟憂慮引致歐美股市下跌等事件, 中巴股價都持續上升, 以上星期收市價82.9元計算, 較9月25日收市價63.8元上升30%, 同期盈富基金下跌了1.8%.

不過, 筆者認為不要將信心建基在股價上升之上, 也不要憂慮持股股價下跌. 巴菲特說, 如果未來十年你都需要買漢堡包, 那麼你應該盼望漢堡包的價錢越來越便宜. 筆者便深深體會到這個道理. 本來筆者打算今年都是中巴的淨買入者, 因此, 筆者期望中巴股價越低越好. 不過, 筆者發覺好多時想換馬的時候, 想買的股票股價上升, 想賣的股票股價卻下跌. 原因就是, 自己不想要的, 別人也不想要, 自己喜歡的, 別人也喜歡. 學到教訓就是, 不要買一些自己不願意持有, 只是希望明天有人會出更高價同你買的股票. 無論如何, 悶股的優點在於悶, 當悶股不再悶, 便是時候奔向下一支悶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52

華麗轉身 股價飛升 林智遠Nelson Lam

2015-05-21 NM到了高峰的,要聽到意見,又接受批評,再華麗轉身,談何容易。歌手是為民眾提供娛樂,娛樂變成「煩音」,不理民意,又轉不了身,是否要學懂放下。企業是為股東拼盈利、拼增長,盈利增長放緩,也要找尋出路,華麗轉身的結果未可料,但股價或已飛升。與港交所不遑多讓長和(1)重組後,港股地產公司中,市值最高是約3,800億港元的新鴻基(16),次席就是內房股萬達(3699)。萬達是其控股股東大連萬達集團旗下,唯一的商業物業投資、物業銷售及酒店業務平台,在2014年12月以48港元上市,上市日跌破招股價,收46.75港元。直至今年3月底,萬達股價都在50港元以下浮沉。4月開始,萬達股價就如部分港股一樣向上突破,4月底升至63.65港元。上週,萬達公告控股股東與萬科(2202)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洽談落實合作內容;巧合地,恒生國企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都公布,把萬達納入指數成分股內,一時間萬達似被熱捧。上週五,萬達股價更升至69.6港元,是上市後最高收市價,市值如以所有股份計算超過3,100億港元。個半月來,萬達股價升了45%,與市值相近及也升了52%的港交所(388)不遑多讓,同期恒指僅升12%。溢利增長放緩翻看萬達3月底公布的2014年業績,雖與招股書預測接近,但可發現幾點隱憂。首先,萬達的收入增長在放緩,增幅在2013年有47%,2014年僅24%。其次,萬達近兩年43%的毛利率,也不及2012年的51%。更嚴重的,是萬達的收入升24%,溢利卻只微升1%,原因是投資物業重估盈利下跌13%,而銷售及分銷開支和行政開支也同時升約40%。就算把投資物業重估盈利剔除,萬達調整後的除稅前溢利也僅升9%,溢利增幅放緩及溢利率持續下跌的情況令人關注。萬達的總資產維持約30%增長,總負債持續增加,總負債對總權益維持約280%,雖與其他內房股比肩,但可幸上市後稍減至260%。可是,萬達的酒店營運近兩年業績仍處虧損,而每年仍要投入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支出,2014年更達145億元人民幣,佔整體資本支出約25%,成為萬達的一個負擔。轉身輕資產模式在溢利增長放緩及資金壓力等不利信號下,萬達上市後至4月初的股價是否才反映基本因素?無論如何,萬達確須想想出路。或基於此,3月底,萬達就透露會推進輕重並重的發展策略,積極探討的「輕資產」模式包括資產化、引入外來投資者及發展互聯網金融等。萬達認為與萬科的合作,是轉型為輕資產服務型、高科技企業的一步,當中包括與萬科在國內外聯合投地開發,商業部分由萬達投資,住宅部分由萬科開發。市場普遍形容,萬達與萬科的合作是兩強相遇,適合逢低吸納萬達。然而,想深一層,內地房地產深受宏觀因素影響,兩強合作雖可減少競爭,促進效率,但未必可提價,「輕資產」及高科技也未知從何做到。而且,物業銷售是萬達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整體收入超過8成,相關業績也佔整體業績約6成,招股書中顯示住宅物業銷售,就約佔物業銷售收入的3至4成。放棄住宅物業銷售,換來減少競爭,促進效率,成效仍未可料。華麗轉身的結果未可料,萬達股價已飛升了,算是對股東的一個交代,但可長久嗎?轉也不轉,不理民意的,不談也罷!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94

周航的“腥風血雨”與賈躍亭的“飛升之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1/162733.shtml

周航的“腥風血雨”與賈躍亭的“飛升之劫”
周路平 周路平

周航的“腥風血雨”與賈躍亭的“飛升之劫”

昨晚,易到三位聯合創始人正式宣布辭職。從牽手到決裂,周航與賈躍亭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賈躍亭坐不住了。

周航突如其來的“叛變”讓陷入困境的樂視雪上加霜。周航對樂視與賈躍亭的公開喊話,成了易到提現危機之後的又一重磅炸彈。

1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包括周航在內的易到三位聯合創始人昨晚宣布辭職,而曾操盤“易到14億貸款案”的樂視控股CFO吳輝也被報道早已離職。

賈躍亭昨晚開始對股民喊話,他把樂視當前的危機形容為非上市體系正在歷經“飛升之劫” ——一個玄幻小說里才能看到的詞匯。但不得不說,賈躍亭的話術簡直滴水不漏,他有意識地將公司主體進行了區分,避免易到等陷入困境的業務對樂視網的沖擊。

一、

除了樂視外,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周航很早之前就離開了易到。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對於樂視和周航,這是穩定情緒的權宜之計,互有所求,心照不宣。

易到三位聯合創始人周航、楊蕓、湯鵬在昨日辭職聲明中提到,去年6月之後,三人均陸續淡出易到管理層,為避免引發外界過度猜測,影響融資,就以名留實走的方式(創業家註:對外保留職務,保留人事關系並領取象征性薪酬)淡出,而易到由樂視派駐的以彭鋼為首的團隊管理。外界猜測多時的傳聞總算有了蓋棺定論。

0689ed70bed8437909eb19905022a9b8

不過,自從易到賣給樂視之後,直到今天雙方決裂,易到也沒有再宣布獲得新的融資。而與此同時,一直到周航加盟順為資本,樂視和周航也都還在堅守著這個“秘密”。

2

當時有太多的細節表明,周航早已經離開了易到。包括周航頻繁來往國外,匿去“易到用車”簽名,朋友圈不再發易到推廣,甚至易到的法人代表也進行了更換。即便如此種種,在周航和樂視的口中,人們依然不會聽到周航離開易到的字眼。

周航與賈躍亭終究不是一路人,雙方在易到的交易達成之前只吃過一次飯,周航公開承認與賈躍亭存在分歧,他也沒法理解樂視的生態化反和跨界顛覆。

周航與易到是貌合神離,他言談之間傳遞著自己要離開的信息。”在這次風波發生幾個月前,一位曾與周航多次接觸過的知情人士曾向創業家透露,“如果他鐵了心留下來,你問什麽,他一定會說易到這好、那好,但交流時,他就說不喜歡樂視的做法。”

4月19日傍晚,周航的一封公開聲明,宣告了他與樂視和賈躍亭走向決裂。周航“提醒”樂視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甚至直言樂視挪用了易到13億元。友誼的小船算是徹底沈入海底。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雙方最終撕破臉面的直接原因是股權談判的破裂,周航獲得了投資人的支持試圖重掌易到,但樂視覺得給出的價格低得離譜,甚至荒唐。

據說,看到周航的公開信後,賈躍亭大怒,當晚便聚集了十余人,包括樂視控股和易到高管,以及兩三名法務和律師,緊急商討應對之策。其中一條是,樂視把周航的“叛變”比喻為現代版的“農夫與蛇”。

根源要回溯至2015年10月,滴滴已經和快的合並,與uber激戰正酣,而出行領域的先驅易到沒扛住,把70%的股權賣給了當時風頭正盛的樂視,為今日的爭端埋下禍根。

二、

在馬雲的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周航被請上了臺。對於這個號稱只講失敗的創始人課堂,周航是難得的案例。

界面曾描述了周航在湖畔大學遭遇的尷尬一幕。周航在臺上講的“失敗教訓”遭到了底下學員的嗆聲,認為周航“講得不夠痛”,有所保留。臺下的人對“航叔”只把失敗歸結到“互相不喜歡”感到不滿,甚至一位學員站起來直呼:“我不贊同你的觀點。”

“航叔”原本是一個行業開創者。在滴滴和快的都不見蹤跡的時候,江湖上流傳的是易到的傳說:國內首個共享出行的平臺,加上優良的乘車體驗,易到成功俘獲了一眾城市白領。

而周航更是被外界描述為情懷滿滿的知識分子。喜歡文學和哲學,喜歡哈耶克和《通往奴役之路》,沒事寫寫文章。

在創業上周航有點另類,他不屑於價格戰,強調原創,專註產品,把“共享汽車社會”的理想作為易到用車的終極願景。

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周航把易到做失敗了。

固執和保守是周航複盤出來的教訓。易到並非沒有跑出來的機會,但周航認為他對用戶的需求把握得最準,不應該去挑戰出租車政府管制的體系,所以易到從始至終都沒有進入出租車市場。當然,他也不願意靠資本活著。

“雖然他有合夥人,但我覺得能夠與他一起相互支持、激發的搭檔並沒有。”周航好友、航班管家創始人王江曾對創業家說,“他一個人在戰鬥,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就會比我們大,所謂的出錯概率也會比較大,一個人戰鬥就是這樣。”

但周航低估了形勢的發展。當易到還守著自己的地盤緩慢開墾時,滴滴和快的都拿著風投的海量資金進場。他所處行業的競爭實在過於激烈和殘酷:這是一個拿幾十億美金燒錢的行業,回看十年都絕無僅有。這個行業的選手們也都彪悍十足:無論程維,還是卡蘭尼克,無一不驍勇善戰。只有周航看起來,像個性情溫和的文人。

“我其實融錢一直都不困難,像2014年C輪的時候,我們有機會拿很多錢,當時應該說有機會拿到非上市融資里面最大的錢。但是我們沒要。為什麽沒要?一方面考慮股權會稀釋很多,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對競爭形勢的估計。我們沒有想到如此的慘烈。”周航2015年10月在接受創業家采訪時如是說。

很多人事後回顧,如果不是2015年資本瘋狂湧入,也不至於造成如此慘烈的補貼大戰。而易到或許能因此緩過來,避免當下的悲劇。但這種假設已經沒有多少意義,而周航則用“腥風血雨”來形容創業本身。

“我覺得年輕的創業者也沒什麽好抱怨的,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雖然你覺得可能太過於叢林社會了,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速度很快,也很殘酷,但是我覺得創業本身就不是過甜蜜的小日子,本身就是一場腥風血雨,急風驟雨。本來就是一個波浪起伏的人生,你怎麽還能指望著一個甜蜜的小日子呢?”

三、

對於賈躍亭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更加猛烈的腥風血雨。去年11月,賈躍亭發布了五千多字的“罪己詔”。這是外界首次看到樂視高層坦承戰略失誤。

樂視蒙眼狂奔多時,各路問題引發連鎖反應,從業務到錢,再到人,樂視陷入泥潭已近一年之久。

錢是這家企業最急缺的東西。賈躍亭為這家企業構畫了一個宏偉的藍圖,從最早買版權到後來做手機,從做電視到開始造汽車。人們贊賞樂視網早年大量購買版權的眼光,但另一方面,人們卻在為樂視造車感到憂心忡忡。

這個耗資巨大的工程耗費了樂視上百億的現金流,其命運也是一波三折,從工廠停建風波,到後來裁員風波。而今年初,融創火線馳援樂視150億元時,孫宏斌明確表示這筆錢不涉及樂視汽車,因為他也“看不懂”。

微信圖片_20170421165806

被看作是整個樂視生態地盤的上市公司樂視網,也遭遇困境。作為當年A股市場的首家視頻網站,樂視享受到了超高的市盈率。當資本環境向好時,堅挺的股市源源不斷地為樂視其它業務輸送養分。而如今,賈躍亭卻不得不想方設法穩定上市公司的業務。

在缺錢的日子里,人也在散去。今年春節後,包括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樂視體育總裁張誌勇、樂視體育COO於航、樂視全球投融資業務主管鄭孝明等多名高管離職。

樂視的持續動蕩引發了連鎖反應。2016年5月,樂視網曾打算收購樂視影業100%,確定的初步價格為98億元。近一年後,融創中國150億火線馳援樂視網,樂視影業融資後的估值為70億元左右,估值在縮水。亞足聯也在最近停止了與樂視的合作。

壞消息在一個接著一個。

樂視把周航的“叛變”形容為現代版的農夫與蛇。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賈躍亭此時的心境和真實想法。但我們可以看到樂視在發生的一些顯性變化,過去一年時間,樂視的發布會次數銳減,但樂視網的停牌次數卻陡增。根據創業家的不完全統計,樂視在最近半年時間,停牌次數已經達到了四次。在2016年,樂視網在交易日的停牌天數達到125天。而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樂視和賈躍亭幾乎沒有再提七大子生態的概念。

但這並不妨礙賈躍亭訴說著樂視的光榮與夢想,他極力地為自己辯解:現實並非大家所看到的那樣,樂視的未來一片形勢大好。賈說,創業如登山,離山頂越近,前路越發陡峭,腳步也越發沈重。

不過,堵在門口要賬的供應商和專車司機似乎並沒有這麽樂觀。在他們眼中,多麽宏大的生態都不如把幾千元的余額取出來重要。

而賈躍亭又能否度過這次“飛升之劫”,登上山頂? 時間會給出答案。

賈躍亭 周航 樂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50

賺錢之神賺 390億史上最強 黃金飛升帶挈去年豐收

1 : GS(14)@2011-01-29 16:49:29

2011年01月29日

【本報綜合報道】有「沽神」及「賺錢之神」之稱的約翰保爾森,繼 07年沽空次按證券勁賺後,再創佳績,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去年他大手押注金價上揚,令個人勁賺逾 50億美元(約 390億港元),不僅打破 07年近 40億美元的紀錄,更可能是投資史上之最。

據知情人士稱,保爾森去年個人勁賺逾 50億美元,其中 10億美元是來自基金向投資者收取的 20%表現費,另外 40億美元則來自他個人在基金中的投資。
以黃金計價基金回報達 45%

保爾森旗下基金去年大賺主要是拜押注金價上揚所賜,他預期美元及其他主要貨幣貶值,利好黃金,除成立一隻專門投資黃金的基金外,又為旗下多隻基金推出以黃金計價的版本。結果,金價去年持續攀升,這些以黃金計價的基金最多錄得 45%回報。不過,相比 2007年憑藉沽空次按證券為旗下基金帶來最多 590%的回報相比,仍相形見絀。
保爾森淨袋逾 50億美元,可能是投資史上之最。《福布斯》估計,著名對冲基金 SAC Capital經理科恩( Steven Cohen),去年身家亦僅 64億美元,保爾森一年所賺的,便相當於科恩的身家近 8成。
據投資者透露, 09年最賺錢對冲基金經理、 Appaloosa Management的泰珀,大型對冲基金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西蒙斯及 Bridgewater Associates經理戴利奧,去年個人亦大賺 20億至 30億美元。
泰珀去年準確預測聯儲局加碼放水刺激經濟,並先於所有同業押注美股上揚,估計其基金去年錄得 30%回報。戴利奧則押注美債、商品、新興市場貨幣等,去年基金回報率逾 30%。
業界平均賺 11%跑輸標指

由於業界表現回勇,全球對冲基金管理資產單在第 4季便大增 1500億美元,為歷來最大季度增幅,至逼近破紀錄的 1.92萬億美元。保爾森旗下基金管理資產達 360億美元, Bridgewater管理的資產更高達 860億美元。
惟整體而言,對冲基金業去年回報率僅 10.5%,跑輸標普 500指數同期 15%的回報率。即使是保爾森旗下最大型基金 Advantage Plus去年回報率亦僅 17%。
星級對冲基金經理簡介

約翰保爾森( John Paulson)
• 94年成立 Paulson& Co,管理資產 360億美元
• 07年沽空次按證券,旗下基金勁賺 150億美元,回報率 590%去年持有花旗股份勁賺 10億美元
•去年重注投資黃金,個人勁賺 50億美元,或成史上最勁

泰珀( David Tepper)
• 93年成立 Appaloosa Management,管理資產 160億美元
• 09年投資高風險債券及銀行股,為基金勁賺 70億美元,個人則勁賺逾 40億美元,膺該年最賺錢對冲基金經理

戴利奧( Ray Dalio)
• 1975年成立 Bridgewater Associates,資產規模達 860億美元
•旗下最大基金於過去 19年,年度回報率約 13%

西蒙斯( James Simons)
• 82年成立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去年已辭任基金行政總裁, Renaissance現管理資產 160億美元
•旗艦基金 Medallion自 88年成立以來,保持平均每年 45%回報
• 05年個人淨袋 15億美元,膺該年最賺錢對冲基金經理
2 : RY(2041)@2011-01-29 18:35:51

其實呢啲人做啲嘢同香港班財人做既嘢無分別, 只係我哋成日覺得外國嘢香啲je,同埋外國人做戲多人信啲je, haha
3 : GS(14)@2011-01-29 18:45:46

所以外國人管中國人是好有效,中國人管中國人的結果,大家見到

美國見到錢咪又是照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75

施慧雅: 港人財富 源自物業飛升

1 : GS(14)@2011-12-15 21:48: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028/News/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9

中資來港搶地造就地價飛升

1 : GS(14)@2017-01-19 08:05:40

【拆局】特首梁振英在宣讀施政報告時指,樓價高和租金貴並不是由於建築費高,而是由於地價貴。不過,近年地價飛升,近因是有中資出價搶地,令地價一而再脫離市場估算。梁振英認為增加土地供應,可降低地價、樓價和租金。但事實上,政府恢復主動推地以來,地價屢創新高。根據統計,去年全年政府共賣出23幅住宅地,中資及內房公司共投到7幅地皮,佔整體三成。


海航出價最驚人

中資主要瞄準本港市區靚地皮,不惜出高價擊退本地發展商。當中以海航集團出手最驚人,去年底合共斥資142.5億元連奪兩幅啟德地,地價飆升至每方呎1.35萬至1.36萬元,盡破啟德紀錄,較以往同區地價高出最多近1.8倍。五礦地產亦以逾40億元奪得油塘地皮,每呎地價7,068元,比預期上限貴逾四成。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指,政府現時不敢主導地價回落,目前發展商手上持有不少農地,政府官員驚被批評「官商勾結」,因而在磋商補地價時,呈爭持拉鋸狀態,僅以「市價」作參考指標,只要「政府鬆手啲,批幾塊出嚟」,決心增加土地供應,有政策配合,地價自然調整。市區增加土地供應困難,但可透過增加地積比率而令供應增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9/199015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