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春節九天年假,台中裕國集團 總裁楊德根夫婦,前往杜拜旅行,但是這和年終出國犒賞自己辛勞的企業家不同,這趟遠行的起點,其實和一連串的恐懼有關。 故事,要從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說起。 六十一歲遭逢厄運十多棟建案被震毀,財產遭凍結 幾秒鐘的天搖地動,改變當時六十一歲,開始規畫退休的楊德根命運。如果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對十七歲就離鄉闖天下,從肉乾工廠小學徒開始,到橫跨證 券、建設、物流事業的企業大老闆,人生奮鬥大半輩子,終有所成的楊德根來說,從天而降的這份「祝福」,來的真是遲了些。 大地震隔日清晨,他旗下德昌建設在中部蓋的房子,十棟半倒、一棟後來被判全倒。一早,六點不到,他趕赴各地建案訪視受災住戶,由於位在台中市南區的「德昌 新世界」一樓下陷傾倒造成傷亡,楊德根旋即被限制出境,並遭凍結財產。 但,這只是引發楊德根面臨人生最大恐懼海嘯的第一道浪。 當年,這場台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強震,光是在台中市,半倒毀損的房屋就超過五千五百戶,也暴露建築結構安全的問題,但蓋樓的建商不是早已人去樓空,就是避不 見面,中部地區只有龍邦建設和德昌建設,極少數建商出面善後,與住戶面對面協商賠償事宜。 雖然一開始就選擇面對,但九二一浩劫對建築業帶來的衝擊前所未見,受災戶賠償處理過程,遠比想像中棘手。 他原本以為,大半輩子打拚的累積數十筆土地資產,足夠支付上千名受災屋主的賠償金,結果,實際狀況並非如此。 處理賠償又遇內亂員工信心動搖,連總經理也出走 雖出面與住戶談判協商,但其中一個社區大樓,三百四十一戶住戶當中,少數屋主不願接受建商協議的賠償條件,甚至聯合外部勢力施壓,主張四百萬購買的公寓, 應理賠上千萬元;經常,前一晚餐會上雙方承諾的條件,不到二十四小時就翻臉不認帳,「一樣是肉做的,人心的差別竟然這麼大,」他感嘆道。 歷經三十幾場協調會,進出法院十多趟,楊德根親自面對上千受災戶,承諾一定負責到底,但光是表達處理的誠意,無法化解住戶疑慮。不僅如此,他心頭上更大的 不安,是公司內部信心動搖,幹部接連出走。 一次,在前往住戶協調會的路上,對方放話要黑道鬧場,和他一同前往的幹部,心生恐懼怕被打,竟然中途就落跑;回到辦公室,連總經理也走人不幹。他說,抵達 協調會場,面對住戶時,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表達今天是來處理問題的,「存死去面對,兜抹驚!(有赴死決心,就不怕)」泛紅著眼眶,他重新回顧傷口。 然而,當恐懼海嘯迎面襲來,再堅強的意志力也難以抵擋。 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引爆,土地價格全面崩盤。從九二一以來這三、四年,楊德根在銀行的監管下,陸續賣地變現,籌措總計近五億 元的賠償金,他原本心想,只要資產淨值大於負債,守住銀行的信用,就有東山再起機會;但SARS讓資產縮水大半,手頭上一筆鄰近南區中山醫院的三千坪土 地,二十萬元買進的持有成本,十一萬元賤售成交,財富急速往負債的天平傾斜,眼看創業近半世紀的積累,不但要付諸流水了,扛在肩上的,還有兩百多名員工的 家庭生計。 多數人感到恐懼,是因為害怕失去曾擁有的一切,對出身農家的楊德根來說,感受更是深刻。 十七歲那年,他帶著十元從彰化溪湖搭客運到台中謀職,車資就花掉五元,「阮庄腳人,沒看過樓房,送貨的時候總心想,如果晚上能睡在樓仔厝下,抹知有多 好。」他第一份工作是在肉乾廠當學徒兼送貨員,第一桶金,是靠三年後和朋友合資開肉乾廠,夫婦倆做肉乾到午夜,凌晨三、四點出門送貨,騎腳踏車送貨到豐 原、南投,或搭夜車赴嘉義、屏東,胼手胝足累積下來的財富,創業一年之後,終於擁有第一棟房子。 「湖北街一百四十號」這間「起家厝」(事業起點擁有的房產)門牌號,他永遠不會忘記。「兩夫妻躺在床上看著屋頂,開心到睡不著覺,」儘管過了半世紀,每談 到這一段,他臉上浮現的笑容,比中樂透還開心。 但九二一加上SARS連續打擊,這回讓他睡不著覺的,是高額的受災戶賠償金,漫長的纏身官司,和白忙一場、退無可退的人生結局。 最悽慘時曾想出家怕被誤會要借錢,春節刻意遠行 幹部出走、銀行收傘,連向過去的事業夥伴開口週轉,還願意把資產過戶到對方名下,也不得回音。也是從這段時間開始,楊德根夫婦選擇在新春期間遠行,就是怕 大過年見到親友,人家以為他又是來借錢的。 午夜夢迴,怨懟和失意不斷襲上心頭,一度,他驅車前往埔里中台禪寺,問寺方如何才能落髮出家,前後去了兩趟,把出家眾的生活細節問個清楚。 回程的路上,楊德根暗自告訴自己,「最壞的情況就是租房子,人生重新開始。」而當決定正面接受恐懼海嘯的洗禮之後,也如證嚴法師所說:「認識死亡、認清生 命的責任,就不會恐懼。」他心裡不再有罣礙。 終於,SARS風暴暫歇之際,最後一樁和受災戶的官司也宣告落幕,見著漫長隧道出口的第一道光。 咬牙苦撐終露曙光好信用獲銀行奧援,再度揮軍房市 「下了決心,就會有方向,一直往前走,總會有路。」儘管在體力漸衰的六十歲之後,才重重跌了一跤,但靠驅走恐懼,楊德根仍承下苦難帶來的「祝福」。 因守住信用,他獲得彰銀、土銀等銀行奧援。六年前,他再度進軍房地產,從龍井、沙鹿三級市場起步,去年,建設事業推案量達四十億元,擠進中部排名前十大的 建商。 二○一一年十一月,台中市政府公開標售市政中心商業用地,楊德根領軍的裕國集團,斥資四億四千萬元出手搶標,首度卡位中部最熱門七期土地,集團員工人數也 從九二一之後的二百七十人,增加到三百六十多人,更增加了餐飲事業的新投資。 如同海嘯,巨大的恐懼陰影何時降臨,沒有人能夠預先知道,但楊德根卻讓人生時間軸上的每一刻,都充滿驅走恐懼的力量。如今,七十四歲的他,再度站穩腳步, 成為中部企業裡的再起「老秀」。 |
|
||||||
六年級生後段班張銘方開始創業的二○○四年,可謂「生不逢時」,因為,台灣中小企業當時已經由盛轉衰,年輕人的創業環境日益艱辛。 選擇在紅海市場——印刷界闖蕩的他,卻逆勢突圍,找到自己的綠洲。 撰文‧謝富旭 三十四歲的張銘方,與同一世代的台灣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畢業出社會後,面對的是一個新舊科技交替、產業外移、薪資成長鈍化、中產階級萎縮、創業環境益顯艱辛的台灣。 張銘方所處的時代,對年輕人創業愈來愈不友善不打緊,他還選擇了一個很沒創意,而且乍聽起來前景有限的生意作為創業基石──幫人家印名片。 誰也沒想到,七年前,一個印刷廠的小業務員靠著十萬元的資本,在網路上賣起名片;七年後,這家公司已擁有華碩、仁寶、今生金飾、三二行館、Guess、 Lee、Converse等知名客戶,年營收二千萬元。去年張銘方所創的「猴子軍團」標到名模林志玲慈善月曆與桌曆的訂單,更讓這家包括老闆在內的八人小 公司,在印刷界中一炮而紅。 初入社會的抉擇 高獎金、高挑戰的推銷員人生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畢業的張銘方,入伍後選擇志願役,多當了一年半的兵;退伍出社會後,他猛然發現,在校所學的技能在職場已派 不上用場。「學校只教手工繪圖,沒想到,才當完三年半的兵,一眨眼,廣告業已經從手工繪圖改成電腦繪圖了,我不懂這玩意兒,看到廣告公司徵才條件載明要會 電腦繪圖,我就打退堂鼓了!」初出社會無法發揮所學專長,張銘方自嘲說:「不在廣告公司上班也不是壞事,因為就算你會電腦繪圖,進廣告公司當美工的起薪不 過二萬元出頭,熬個六至七年,成為名號聽起來響亮的『創意總監』,月薪也不過六、七萬元!」雖然用這點來安慰自己無法進入本科的廣告業,但對於一個高職學 歷的年輕人,能夠擁有的職場選項相當有限。張銘方苦笑說:「找來找去,都是一些『高獎金』、『高挑戰』的銷售工作了!」於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推銷美 容中心的會員卡。那年張銘方二十一歲,也就是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一九九九年。 他說:「推銷員的宿命就是要經常歸零,一個新產品受到歡迎,業績就水漲船高;等到產品流行熱潮過了,二至三個月做不到一張訂單也是常有的事!」美容中心會員卡賣不動後,張銘方換到別家公司轉賣一台要價七、八萬元的家用SPA機。 SPA機流行了一年多後,張銘方的業績再次驟然歸零。他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一樣,又加入一家馬來西亞的直銷公司,賣起保養化妝用品。 不過,業務員生存的根本就是業績。直銷公司的業績雖一度輝煌,但畢竟還是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競爭浪潮中,逐漸敗下陣來。眼看台灣業績由盛而衰,這家大馬直銷業者決定淡出台灣,轉向中國發展。他的職場之路又告第三次「歸零」了。 「那一次我所受的刺激最大,離開直銷公司時,我都快二十六歲了,職場五年的生涯好像一場夢,夢醒後有點空虛!」張銘方感嘆說。 歸零三次的空虛 當印刷廠業務才找到職場定位離開直銷公司後,張銘方嘗試走創業這條路。他找上了在禮品界服務的復興商工同學一起創業,做起禮贈品生意,由同學負責設計,張 銘方負責開拓業務。這家禮贈品公司其實就是猴子軍團的前身,不過禮贈品業務沒有做起來,公司停擺了。張銘方經同學介紹去印刷工廠當業務,才真正找到了自己 的定位。 「印刷廠的業務角色,可比喻成工廠與客戶兩者之間的黏著劑,一方面你要掌握整個印刷流程,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扮演好這個角色,需要的是溝通、 協調、表達、平面設計以及掌握印刷廠技術的能力,這些能力正好是我在復興商工、推銷工作,以及印刷廠所學到的能力!」張銘方在印刷業務這個職位如魚得水, 儘管月薪也只有二萬五千元,但他說:「這份工作讓我覺得很踏實,可以學到很多,每天上班心情都滿興奮的!」印刷工廠上班一年多後,張銘方自起爐灶,開創自 己的事業。當時他手上的資本只有十萬元,他把在台北市承租的小套房當成自己的辦公室,藉由一部電腦,在拍賣網站上賣起名片、海報、傳單、宣傳摺頁印製等印 刷品的生意。 客源不斷的關鍵 跳脫傳統讓科技廠、林志玲也說讚前面三年就在自己臥室開始做生意,每當客戶來找他時,看到他的「公司」竟是一間臥房,旁邊擺著一張床,常令他有點尷尬,但他憑著品質穩定、交貨準時,逐步建立起口碑。 從為企業印名片當起點,張銘方逐漸把業務觸角伸至企業簡介宣傳品、年報、產品目錄等印刷品。這些印刷品的利潤微薄,「印刷品的價格大家都差不多,服務成為 決勝點!」有美工背景的他,主動為客戶提供版面設計意見,盡可能把客戶的期望百分百呈現在印刷品上。這種有別於傳統印刷廠的業務風格,是張銘方獲得包括華 碩、仁寶在內許多高科技廠青睞的關鍵。 接下來,他挑戰難度更高的服飾業產品型錄,自己引進美工數位設計人才,作為與廣告公司溝通的橋樑。透過這樣的機制,大幅降低服飾業型錄最常困擾的印刷品套色品質問題。 張銘方說,在競爭激烈的印刷產業要成功,只有三項要領:不要怕生意小、不要怕客戶煩,更不能怕訂單難。 他經常為了準時送達客戶的印刷品,即使是兩盒名片,光停車費一次五十元,就把那次訂單的利潤給吃光了。客戶十萬火急地要求印刷品趕緊出貨,他也曾三更半夜 買了兩大袋飲料及消夜,拜託印刷廠的師傅趕工。「雖然整個印刷廠可能只有一至二台機器在趕我的訂單,但其他機台師傅的飲料與消夜我也不會遺漏,因為將來一 定會有請他幫忙的時候。」「不怕訂單難」,更是猴子軍團能從草創時期一年數十萬元營收,做到如今一年二千萬元、擁有七名員工的關鍵。去年的名模林志玲慈善 桌、月曆的訂單,設計師開出印刷廠最不想接,而且不良率很容易飆高的雷射紙雕規格,「競標廠商沒幾家,我硬著頭皮把這份訂單吃下來,最後成品連志玲姊姊都 很滿意,也打響了猴子軍團的名號。」張銘方笑著說:「雖然我賣的東西從一張十幾萬元的會員卡、一台八萬元的SPA機、一組二萬多元的保養品,到現在一盒一 百元的名片,一本數十元的型錄,我的心裡卻愈來愈踏實、愈來愈有成就感!」年輕人,不要怕失敗,在奮鬥的過程中,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職場或創業定位,即使 是紅海市場,也能像張銘方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藍天。 張銘方 出生:1978年 現職:猴子軍團設計開發公司負責人學歷: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張銘方給30歲世代的創業心法找到自己能發揮優勢的定位,即使紅海市場都有成功可能。 當價格戰已經到最緊繃時,決勝點只剩下服務。 做生意,就是做人。 |
| ||||||
一個黑手起家、亞東工專畢業的傳產小頭家,如何搶先一群科技大老,打入LED高階商業照明市場,成為國際大廠歐司朗(Osram)、飛利浦(Philips)指定代工廠商,點亮北京故宮、歐洲Hugo Boss、耐吉(Nike)、索尼(Sony)等一線品牌? 他是湯士權,一九九二年成立湯石照明,從燈具零件做起,十年前投入LED照明,現在,全球前六大照明廠有四家都由他代工,近年更轉做品牌「Tons」,研發自有燈具,銷往歐洲、中國、日本,陸續獲得台灣精品獎、德國iF與紅點設計獎(Red dot)肯定。 究竟,在台灣大廠搶做LED燈泡、燈管,靠低價拚市占率,難以轉虧為盈之際,湯石為何能夠連續三年EPS都在兩元以上,去年營業毛利率達二九.六%,比老大哥億光還高,成為LED慘業當中的新亮點?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ED Inside指出,二○一二年全球LED照明產值達二十六億六千萬美元,今年將提升到三十億美元,比起需求趨緩的電視、筆電背光照明,LED商業照明近年更受注目。 但是,過去台廠主打大量規格化產品門檻低,市場供過於求下,價格滑落速度快,壓縮獲利空間,「利潤可能不到一○%,甚至更低,」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組長林志勳說。 走藝術不走技術一個轉念,成領先大廠關鍵 問題,就出在對於「燈光的看法」。 科技業出身的LED業者,從電視、筆電背光起家,想進商業照明市場,想的是跟製造業同樣的事:提升效率、優化成本。但是,一般規格化產品利潤低,要改做毛利較高的建築外觀、商場照明,考驗的不只是技術,而是空間應用。 「過去科技業習慣大量投入,短時間換高報酬,但高階照明要長期經營,才能把產品線拉長,可能做了三年,營收還是沒明顯成長,」林志勳分析。 燈光設計師姚仁恭表示,「很多業者都覺得光只要亮、有效率,根本不知道好的燈光是不會讓人察覺,它讓你去appreciate(欣賞)這個空間。」 從燈光的藝術切入,而不是燈光的技術,是從燈具製造出發的湯石,能夠在LED照明市場,搶先科技大廠、找到LED產業新出口的關鍵。 一個燈具三個專利自主設計,利潤自己會起來 十六歲起就在大同電器半工半讀,擔任品管維修員的湯士權,小至螺絲釘,大到整間工廠生產流程,他都必須馬上找出病根,進行改良,因此練就研究能力,為創業奠定基礎。 二○○○年到中國廣東建立生產基地時,湯石已有近十年做燈具的經驗,雖然像多數台商一樣從代工起家,在同業都還靠廉價人力,以簡單機械操作時,湯士權就砸了數千萬買二十部自動精密加工設備,幾瓦的燈該搭配多大、多重的散熱器,裡頭又要有幾條線導電,全都用數據分析、檢驗,制定標準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品質。 「像這種角度,我們一定會做到最小,雖然小角度不好做,但只要克服了,你的東西看起來就是比別人好,」湯士權拿起外形神似「宋代官帽」、剛獲iF產品設計獎的LED嵌入式燈說。 在這個才手掌大的燈具裡,就藏了三個專利,分別針對拉力、截光罩、散熱做改進,為了讓燈具更耐用,每個螺絲扭力都得精密計算,湯士權以比傳統設備貴十倍的價格,買了一批專鎖筆電螺絲的儀器,「該鎖五公斤就是五公斤,那裡三公斤就是三公斤,」只有用數字去算,良率才能提升。經由反覆實驗,針對每個零件制定SOP(標準作業流程),讓燈具熱度低、壽命長,將這個百年產業,導入高科技思維。 目前,湯石有上千種燈具產品,組合後更可到上萬種,對重視客製化、差異化的商照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大優勢,「做久了和設計師都有默契,不用打價格戰,利潤自然好。」LED產業人士表示。 人脈傳播奏效北京故宮照明,也找他做 從照明實務切入,讓湯石對燈光的了解,與一般LED科技大廠有著不同的見解。 為了培養員工對光的敏感度,十多年前到中國設廠時,湯士權就要求「廠內用的每盞燈都要自己設計」,打造方便應用、貼近市場的照明設備。 再者,不像賣燈泡打進一般通路,用低價擄獲消費者,高階商業照明和設計師、工程商合作,一旦長期耕耘,容易掌握人脈。為此,湯士權從設計師辦公室裝修做起,用實際體驗累積口碑,連北京故宮工程合約,都是這樣拿來的。 湯士權認為,好的照明像女人化妝,得依照不同場合、時間做搭配,透過顏色、明暗強調視覺重點,以五星級飯店為例,截光角最好做到三十度,讓人抬頭也感受不到光線刺激,整體氣氛比較柔和。但是,若是百貨公司特賣會,在挑高十米的空間裡,要照清楚每個商品,截光角就必須小,光強度也要大,「這種特殊應用就是我們專長,到最後反而要跳脫燈具、光源,回到環境去看,這才是尊重。」 從黑手做起,湯士權用藝術結合傳統燈具與LED,不打價格戰的紅海戰,走出高毛利的LED商業照明廠地位。 |
| ||||||
來南投玩,你會想到日月潭、埔里酒廠……,但,沒有百貨公司、連鎖KTV的南投市,反而經常被遺忘。 十五年前的九二一地震,重創地方經濟,之前,南投市僅有五家戲院,都陸續倒閉,唯有它起死回生,擺脫地震後慘賠兩千萬元的命運,成為僅存的電影院。去年營收逾八百萬元(平均每月逾六十萬元,但大小月落差很大),比台灣許多老戲院一個月營收不到二、三十萬元,表現亮眼。 它是南投大戲院,民國二十六年成立,根據台灣在地老文化調查書籍《消失與重生》記載,是全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老歸老,卻不像多數同業靠播二輪片求生,堅持只放首輪片,更在前年斥資千萬元重新整修,成為南投人最新潮的娛樂據點。 但,它也曾一度連虧十年,被迫關門,直到三年前,第三代小老闆接手,才浮現一線生機。 「如果我回家,看到從小生養我的地方不見了,變成燦坤,那真的會哭吧!」蔡杰峰,二十八歲,想起國小捧著碗公一邊看電影、一邊吃飯,感慨的說。於是,三年前,當父親決定將爺爺傳下來的戲院歇業,租給燦坤經營時,平時寡言的他,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拋下台北光鮮工作,返鄉協助家族事業。 不過,歷經盜版、網路衝擊,加上連鎖影城進駐台中,南投人寧願花不到一小時車程,跨區看電影。種種不利因素,連蔡杰峰的父親、戲院第二代老闆蔡定宏都嘆氣,「要拯救這個黃昏事業,比什麼都難!」七年級中段班的他,如何讓年近八十的「阿公級」戲院,起死回生? 曝光。快速吸睛車庫改建懷舊咖啡廳,老照片引人群 賣話題,不只賣電影,正是他成功心法。 大學念餐飲,畢業後到知名公關公司工作,兩年來,他幫客戶設計活動,不管各種議題,都得爭取曝光度。也因為這段歷練,讓他更懂得「媒體要什麼」,他知道若想救老戲院,就得設法快速吸睛。 於是,第一步,他把腦筋動到戲院旁、閒置超過十年的車庫身上。他籌了兩百萬,將車庫改建,開了名叫「老戲院咖啡騎士團」的咖啡廳,在店內展示戲院老照片、舊式放映機,主打現在正夯的懷舊風。果然,少年頭家搭配老故事,加上返鄉創業話題,一開幕就有不少地方媒體報導。 接下來,他開始思考,該如何把大家的目光,轉回戲院身上?此時,年逾七十、在戲院擔任近一甲子播音員的奶奶浮現眼前。 行銷。創造話題營造童年記憶,神隱阿嬤風靡臉書 「以前廣播車到處跑,播的都是奶奶配的電影廣告,每週只要有新的電影上映她都要錄,已經變成她的天職了。」略帶台灣國語的配音,對南投人來說,是童年記憶,但,對離鄉求學、工作的人來說,卻十分新奇。 早在咖啡廳籌備期間,他就幫戲院成立臉書粉絲頁,幫奶奶取名「神隱阿嬤」,設計Q版肖像,迎合年輕人喜好,還放上奶奶的背影照,製造神秘感,「粉絲數如果破多少,她就會慢慢從背面轉向正面,我會想要丟什麼餌,才能讓大家傳播。」同時在上頭分享奶奶錄的電影廣告,引起討論。如今,雖然奶奶已於去年十二月底過世,但仍有觀光客慕名而來,「前幾天還有人來看電影,一直問我,臉書上的那個人是不是你阿嬤?」 最後,他謹記在公關業學到的道理,「不要一次把子彈打完,火力才能延續。」當戲院改建、重新開幕,以及《賽德克.巴萊》等國片熱賣,他都會先想好「梗」,通知地方記者來報導,「話題帶起來了,人也回來了。」「他很有行銷概念,幫戲院找到新方向,也變成地方的文藝中心。」南投縣文化局局長游守中說。 如果說,搭上懷舊風,讓人重新看到這戲院,在地化的排片策略,才是它能留住觀眾,逐步轉虧為盈的關鍵。 一般多以為,只有好萊塢大片才能大賣,他卻打破常規,靠主打國片,只要是有鄉土味的喜劇片,或能吸引地方政府單位、學校包場的《看見台灣》等,都會加開場次、拉長檔期播放。「不是都要跟著台北走,一直好萊塢、好萊塢,台北《玩命關頭》第六集上映三天票房就破億,我們上映一個月還不到十萬。」 反其道而行,不只能和片商爭取較高拆帳比例,打中地方口味,也讓戲院成為南投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像連鎖戲院,過路客很多,對地理位置不好的老戲院來說,培養忠誠客戶就很重要。」in89豪華數位影城執行長蔡政宏也強調。 「說實話,本來想說如果做一年有成功,我就要回台北!」自認仍會懷念都市「花花世界」的蔡杰峰,即使笑容靦腆,還是一邊拿起紙筆、嚴肅解說,「我想把這裡變成一個景點,一旦(戲院)外面那層牆拿掉,就可以還原以前的樣子……。」 講著講著,此時的他,似乎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個還有奶奶親自播音的老戲院。 |
4樓提及你有所不知,十几文的二手比十文新街貨啲料靓好多噶。
米玩啦十文買二手胸圍?係街檔買新既都唔使十文。
2樓提及
嫁老公最忌嫁賭仔...琴晚套大太監情節又係一個經典例子...
4樓提及
http://mytv.tvb.com/drama/theconfidant/136914
第1集
http://mytv.tvb.com/drama/theconfidant/136916
第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