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港奮鬥 人生轉捩
唐乃勤早年在內地 接受教育及生活,由於父親早逝,全靠母親艱苦地撫養他和姊姊弟弟,後來唐乃勤趁 79年毅然隻身偷渡來港碰運氣;由於在港舉目無親,所以投靠一位朋友。
「1979年是我 人生的轉捩點,從家鄉三水偷渡來港,希望謀求更好的生活,自75年中學畢業後,我 便出來工作,還記得那個年代在家鄉工作,每個月只得十多二十元,生活非常艱苦。」
當年來港短短一星 期,唐乃勤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了一間塑膠工廠工作,「我可算是幸運的一群,來港一 星期便有工開,暫時解決了當時生活的問題,那時白天工作,晚上睡在一張帆布床過著『朝拆夜鋪』的生活,由於煮食亦在工廠內,生活簡單刻苦,所以每個月九百 元薪金剩下五百元作儲蓄,以寄錢回鄉,幫助改善家人的生活。」
自強不息 小本創業
「大陸改革開放 後,我雖然人在香港,但仍與舊同學保持聯繫,他們有的已經在家鄉市政府當官,記得我 向當時的三水外貿局的處長求助,表示自己擁有塑膠加工技術,但缺乏資金,想找伙伴借貸創業起家。」唐乃勤道出自己的成功之道!「做人一定要有信心,我在香 港塑膠廠工作期間,已掌握了塑膠業的生產,碰巧有廣州市做外貿生意的朋友在內地開工廠,他終於提出合作開辦塑膠廠,由朋友出錢三十萬,他則負責技術及管 理。」
唐乃勤 深信每個人 勤奮工作是有回報的,回憶起早年奔波的日子,他娓娓道來:「我的第一桶金便是憑這 次機會賺取的,故此繼續利用賺回來的錢與朋友合資開廠,最高峰時我與拍檔在廣州及三水共有六間塑膠廠,業務範圍包括製衣、家庭電器、塑膠、鈕扣及皮具等; 由於在內地開廠,人工及廠房皆比香港便宜。」
當年一個月有二十 多天上內地廠房,其餘時間則在香港公司聯繫採購原料。
個性堅強、自信十 足的唐乃勤稱,當年已深信自己將來可成就一番事業,「這個處長被我的誠意打動借錢 給我,我承諾憑一台機塑膠機器在兩個月內為他賺回六十萬元,成功打響塑膠生意的門路;當時塑膠原料大旺,工廠的生意非常火紅,因此在這段時間已可年賺數百 萬元。」一年間他的身家已達三千萬元,那時只是1982年的事。
置業啟發 轉攻房產
1985年是另一 個令唐乃勤難以忘懷的年份,當年他人生第一次置業令他明白香港地少人多,對住屋的 需求量大,加上中國人傳統觀念有安居樂業的心態,均令他感到投資地產行業比投資其他行業的利潤更高。
嘗盡甜頭 全情投入
有見及此,唐乃勤 決意將事業轉攻投資香港房地產,那時他為了專心物業投資籌集資金,便將大陸的六間 塑膠廠賣掉,全力留意樓市,其後他又與另外的中資集團組成興達集團,那時唐乃勤在半山豪宅及港九甲級寫字樓的多項投資均獲利甚豐,在1995年後有段時 期,他每天工作就是睇樓。當時只要有單位放盤,漏夜也會驅車前往,更瘋狂的是有過億的豪宅唐乃勤未曾看過就決定購入,所以他靠投資樓市發達的故事,早年不 斷被媒體刊登。
眼 光獨到 獲利甚豐
九十年代樓市風光 無限,後來唐乃勤也將資金轉到房地產方面作投資,由於他眼光獨到,能令賺回來的資 金增長,使公司進帳了豐厚的利潤。令唐乃勤最引以為傲的買賣,是炒賣九龍行,當時他以五億元購入,連建築圖則都未看過就簽約,其後不足一年內以九億元售 出,利潤接近一倍。
其 後唐先生在1999年左右認購接近破產的德榮投資(91)的可換股債券,在 2000年,宣 佈和當航天科技工業系統投資2,000萬元合作投資科網業務。 這位 並 聲稱需要10億之資金,前已與「數名策略夥伴」就聯合投資及營運若干可能進行之項目進行磋商。
4月,德榮投資更取 得當 時陷入破產廣東信託投資背景的廣信企業(340,後易名創富生物科 技、中國礦業)32.2%股權,但半年後即購入 , 並逐步退出公司。
其後因航宇數碼科技又陷入財困,故其以債務又成功取得控股權,並演出其後 。
據鱷 兄所稱,在2007年10月25日,已易名駿新能源曾經宣佈向唐先生簽訂一項有 條件框架協議,內容有關建議收購一個位於阿根廷的石油資源權益的Jade Honest,經多次延遲後但其後於11月11日 。
次日,即11月14日的公告中, 同一家Jade honest竟是新時代能源(166,前太平洋興業、新時代集團)收 購標的,其後也演 出官非。亦可見這位唐先生只是做交易賺錢,不是真做實業的。
(5)
至於其全部公司的註冊資料,可看到他是 先成立香港駿新能源,才後成立盈昇控股,可見這老闆也是原本可能是注入上市公司駿新集團,但因為發生那些事情,故其後改變計劃把概念轉至十友。
上市公司駿新集團:
今次控制的爺爺公司香港駿新能源:
盈昇控股有限公司:
稍後有一些東西補充。
(6)
在兩位股東方面,分別為鄭先生及北京實業開發總公司,介紹 如下:
1.鄭先生:
圖像如下,因時間關係,稍後補充。
至於其資料如下,還有些軼聞,是粉紅色的:
http://www.ly.gov.tw/ly/01_introduce/0103_leg/leg_main/leg_ver01_01.jsp?ItemNO=01030100&lgno=00196&stage=5
http://mypaper.pchome.com.tw/ybonbon/post/2450513
2. 北京實業開發總公司
至於其網頁如下:
http://www.bedc-china.com/bedc/chn/about_us.jsp
(6)
至於其真實價值是否值36-90.54億 呢, 我給你看公告的一些東西,按計算其成本只是1,600萬,平均成本是約0.61仙,較現時股價3.14元高509.26倍!
若以一般中國金融保險 股約2-4倍P/B計算,以其資產值1,600萬計算,僅值約3,200至6,400萬,況且其未獲得盈利,並呈虧損,資產更大部分為現金,作價還要打折。
(7)
總的來說,其實在買這件東西時 已給了評價:
對於公司來說,當然是好事啦,因為擺明是擴充太多計劃沒有 錢,所以做一些資本運作來製造賣點賺錢 嘛,但成敗當然難料。
在短期來說,只是對股價有助,並不是對股東有利的行為。在長期來說,更不見得這是好事,因為這些東西年年虧錢,未來仍需大量資金支撐,要印好多公仔紙,試 問股價如何會好?
對於大股東來說,隻股咁乾,做成至少30億的刁,唔炒上一兩倍點得?大股東趁機炒高減持,退出上市公司,並買回業務,唐先生又可把垃圾變成賺成幾十億,這 樣不好嗎。
對於小股東來說,這是破壞股東價值的行為,把空氣變成幾十億,完全是掠奪公司的行為,應該反對。
對於股價來說,因股票確實是乾,很易打上,你買了,確實會贏大錢。但這名唐先生是破壞股東價值的殺手,經常做一些肥自己,害股東的行為,我對他的所作所為 非常討厭。
對股價有利的事,並不是對股東有利,反而是未來失敗的催化劑。股價始終會反映表面的基本因素的。
希望你明白,這只是公認的好消息,並不是真的好消息,真的好消息是令股東所佔資產增值,不是破壞股東價值。
所以我認為,對上市公司來說,這是壞事。
故 我建議,反對這單交易。賣了就走,不要幫助這些人。
購入資產後,4月23日市值是87.763億,估計資產值是約1.86億,折每股7.16仙,是現時股價2.28%,即有機會跌97.72%,敬請留意風險。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14
人生在世,黃金機遇難得。唯非常人,遇非常機會,行非常手段,方立非常功業。
現時市況,悶中忽帶亂,靜極暴跌至。殺聲震天,兵慌馬亂 之際,是戰是逃,一念之間,組合回報天淵之別。如四月見頂、五月見底,六至八月回升大半,中途能否減低損失、及時轉身造好?又如每季最強板塊:首季的家 電、汽車股、次季的藥業股、今季的零售股,有無買?高位走唔走得切?市無常態,能否臨機應變,「因敵變化而取勝者」,區別雲龍井蛙。
神級操盤人,在特殊關頭,既要看見別人看不到外,仲要一身是膽,該出手時大注出手。據索羅斯前主將Stanley Druckenmiller憶述,成世人只係俾老細鬧過幾次,多數因為「莫薑」:一次揸德國馬克沽美金,段段領放,沾沾自喜。索羅斯問:「買咗幾大?」「十億美金」不問則已,一問火起:「個盤咁奀?(You call that a position?)」即令買大一倍,大勝而回。
另一次是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後,索羅斯麾下眾炒手,揸日圓怒賺800點子。正預備開香檳慶祝,大佬突破門而入,大喝:「要沽就沽俾我!」對於眾炒手,800點子已是大勝。炒神眼中,是大勢初轉,人生那得幾回捉正?寧殺頭不抽身,反要賭大幾倍。
此乃非常境界,能至者稀。交易營商非關生死,值搏唔搏唔駛死、搏錯影都無,避險持盈,人性使然。欲成大業,需在關鍵一刻,自處死地,而後求生。小說《商道》(作者:崔仁浩)一節,可堪細味:主角林尚沃是韓國商人,壟斷了人蔘出口權。由於中國要貨,只能向自己買,異常值搏,便押注全副家當,購入五千斤上等人蔘,運往北京。以往賣開廿五兩銀一斤,現時mark-up到四十兩。
華商也非善男信女。以往人蔘價賤,是本地薑睇死韓商本少,出國日費千金,相持日久,只能屈服,草草歸本,打道回府。這次華商舊調重彈:聯手抵制,一斤不買。人蔘一屋都係,搬返朝鮮?沒資金回籠,早晚要命;賤價求售?從此難以抬頭。
林尚沃的對策:談判都慳番,命人點火,將人蔘逐扎燒燬。華商先怒後怕:貨得一批,煙滅無蔘可賣。燒剩一半,屈人者反被屈,雙倍找數了事。先死而後生,化危機為商機,遂成巨賈。
自己營商多年,感悟成敗之際,不時只是大機遇前,有幸做對決定。之前推介的星島(1105),亦為一例。當年免費報紙興起,英雄地,或是英雄塚,鬼知咩? 星島當時決定,應非易事:最怕進攻不成,反自毀大營《星島日報》。管理層份屬打工,走去燒股東嘅人蔘,無壓力?呃人!
現時搏到,每日挾近百七萬讀者人次,與TVB(511)黃金時段匹敵,固然暢快。《頭條》模式已初証明,執筆時股價$1.91,估值、息率仍吸引。除非本地經濟急轉直下,當續持有,搏市場規模、公司市佔率再進一步。
(本人客戶持有星島(1105)、電視廣播(511))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773
巴黎:
幾天前開始看芒格的《窮查理宝典》,非常高興這不是一本投資工具書,因為"證券分析"已經令我忙過不堪。
第一眼就發覺非常奇妙,因為作者全書都在說兩個概念,多於一般的投資技巧,而巧合兩個都是自已多年一直希望增進的知識領域:
1.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系統,而非分割;
2. 我們的心理存著很多缺陷。
李路在中文版序說,芒格是首個在二十年前提出系統思考學說的人。巴黎不知道是否,但是我也是在多年前前看過一本影響自已很大的類似書,這本書叫"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是一本有關系統學說的書。
這本書引導巴黎分析事情會以一個綜錯交替的整體而非獨立分割直線方式進行,因為前者才是我們現處的真實的社會。
書中舉出很多因為獨立分割看事情產生的社會悲劇,作者非常推崇"道德經",也提到第六十四章節,我看完全書,也愛上了道德經這一章,之後就成為自已的人生目標,我的站內也常常提到這章的其中幾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慎終如此!
另 一本是Stanford University Philip G. Zimbardo教授的 Psychology and Life的 中譯本,由游恆山編譯,書名叫"心理學"。這本書令我認識人類、或所有有機體的天生的限制,或因求生本能引致的心理盲點,這種人性心理盲點給人類的災難的 例子都很活生生。
雖然這本書非常厚,接近三吋,但因為例子非常有趣,例如有一種蟲,是可以透過吃下另一條蟲,而得到它的知識,有這些例子,看這本書就不覺得很困難。
很多人說芒格的《窮查理宝典》很難看得明白。以往我遇到這種問題時也曾經懷疑自已是否有閱讀困難,後來我問問幾個愛閱讀的朋友的經驗,又看完那本"心理學",知道那是很正常才安心。
巴黎看書時非常渴望了解作者為何有他自已的結論,多於那個結論。所以很多時就不知不覺把書內引另一本書的引文的書也買下來,這才令我知道作者的思路。久而久之,自已就買到成屋書。
如果你沒有看過一些有關系統思考學的書籍,例如上述的"第五項修煉",或另一些有關於心理學的書本,你可能不知芒格有關這兩方面對投資的關連的思路,他的想法的基礎,與及結論是否有說服力,或者有關的限制,你便會失去很多看芒格的書時應有的樂趣了。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1/2027980.shtml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发自江苏常州
10月18日,江苏常州精棱铸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棱铸锻)在停工5天后,终于迎来了可以连续开工9天的日子。
这是常州市正在实行的多种限电手段中的一项,当地媒体称之为“开九停五”。根据常州市供电部门的预计,仅此一项“节能应急用电调控措施”,就预计可在9月至12月间限电9.7亿千瓦时。
在常州,可供企业自主选择的用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开两周停一周”的集中轮休方案。这项主要针对市区化工企业的限电措施,被供电部门预计将在9~12月间限电约2.2亿千瓦时。而用电大户中天、金凯、龙 祥、鑫瑞等钢铁冶金企业,则被比照过往用电量,实行“总量控制方案”,来确定用电计划,该方案被认为可限电3.5亿千瓦时。
“常州2万余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00余家,都要参与限电工作。”常州市经济贸易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但这只能是非常手段,而不应成为常态化管理。”精棱钢铁一管理层人士认为。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常州限电第一阶段至10月12日结束的消息,一度让不少当 地企业怀揣希望,可惜现实并非如此。“这恐怕是误解,不存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区分。”张志强说,“限电措施仍将持续,但我们将不断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 整。”
现实情况之下,“我们只能向客户解释,希望他们理解。”精棱铸锻装备部部长韩伟成说。好消息则是,据张志强透露,“十二五”期间,预计用电将放开。
限电令下的企业
介绍新近发掘的曹操墓之外,安阳来客自豪地宣称当地 “不限电”的说法,在室内引发一片“啧啧”声。
这是精棱铸锻在 “开九停五”后第一天复工。生产车间内,工人们重启封闭了5天的机器,熟悉的轰鸣声再度袭来。室内,来自河南安阳某企业的代表,正与精棱铸锻部分管理层会 商,试图对接双方产品。而在对精棱铸锻面临的限电措施表示理解之余,安阳来客亦颇为自豪地介绍,在江浙两省面临大范围限电之时,安阳当地并无这一现象。
这种再正常不过的“待遇”,此时却会让不少常州本地企业感到羡慕。沿市郊天安工业村一路出行,经圩塘工业园、春江镇、常州电子产业园至魏村一线,集中了不少当地工业企业,精棱铸锻亦位列该线路中。
“之前是迎峰度夏,要限电,我们理解。但现在这个时间点,仍旧要限电,这让企业非常难受。”10月15日,当地一民营塑料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时值 常州市政府划定的停工期,厂内各类大片材料堆积,无人问津。邻近的一家机械产品制造厂内,一片寂静,只有门卫留守。透过厂房玻璃向内望去,车间内机器空 置,并无生产迹象。“这两天停工了,找不到人。”门卫说。他指指不远处的一家国有企业,“人家还开工呢,你看那烟囱。”顺着门卫所指的方向望去,这家国有 企业的烟囱正往外冒着滚滚浓烟。
“选择‘开九停五’这个方案的,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一些连续生产企业,可能更多地会选择集中轮休,也就是开工两个月,然后休息一个月之类的方案。”张志强说。
“还好铸锻产品的交付周期比较长,不像有些企业订单比较急,今天下了单,过几天可能就要交付。”韩伟成感到一丝幸运。
“限电措施对我们厂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同处常州的荣御电器有限公司经理马广宙就没那么幸运了,这家主要经营小型冷鲜柜、海鲜柜等产品的企业颇觉压 力,“一方面,由于受苏锡常一体限电措施的影响,上游供货没有以往那么及时。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压力也大,外贸单子不敢再接,生怕违约。目前只能和客户协 商。”马广宙说。即使如此,这家电器产品制造商,目前仍只能保证没有违约、赔款等情况出现,在开拓新客户、获取新订单方面颇觉无力。另外还有企业索性利用 限电时间段,对厂区环境及部分设备开始检修,“也算是改善工作环境”,企业工人说道。
地方政府的“两难”
常州的限电举措似乎来得有些突然。
8月16日,常州市政府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当时拿出的数据显示,常州市今年1~7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17.18%,为134.43亿千瓦时。当时政 府表示,在“特殊情况下”,供电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列入节能预调控的53家企业实施削减负荷措施,并启动《常州市2010年电力应急供应预 案》,对全市高耗能企业和机械铸造、纺织等一些行业的大工业客户实行早峰、中峰、晚峰3个时段供控。
让常州企业主们始料不及的是,突破上述“特殊情况”,囊括了常州几乎所有工业企业的限电措施,很快展开了。
张志强便曾在是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常州已向江苏省政府签订节能责任书,应下降4.2%单位GDP能耗。“常州之前节能减排工作做的不错,所以这次也多承担一点。”张志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此后的单位GDP能耗下降,却简单地体现为单位电力能耗下降。“限电的方式最显性,每天每时每刻都能观察得到。而一旦没有电,企业也不能生产,(限电)带来的效果最明显。如果限制使用煤等原料,企业进货渠道比较多,监控非常困难。”张志强解释道。
在张志强看来,此后更严厉措施的出台,与当时的极端天气密不可分。“当时温度高,形势非常严峻,全社会用电量都在猛增,不单单是工业企业。”
直至8月25日,常州市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一系列措施出台。其中对金坛、溧阳两个辖市按照其用电量所占份额,下达两市年内全社会总用电量限额计 划,对市区企业则从8月27日开始,采取3种形式控制电量。常州所有工业企业很快被分成14个组,开始执行轮休方案。常州供电公司在网站上推出了详细的停 电通知,常州市政府则派出专项督察组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突然来临的限电风暴让不少生产中的企业措手不及,网络中亦开始弥漫常州企业的抱怨声。“直到后来,市长王伟成进行了调研,改变了部分做法,情况才有所好转。”韩伟成回忆说。
韩伟成所说的“情况有所好转”,则来自于调研结束后王伟成的表态。王称,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形势的好转与节能降耗之前的矛盾较为突出,但刚性的用电指标仍必须要执行,“同时也要看到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企业的发展,就将成为无源之水”。
王伟成的上述表态几成地方政府在执行限电令时两难的缩影,“有的外贸企业,包括一些连续生产企业,在执行限电令时,确确实实会有问题。我们之后也对限电措施立即进行了调整。”张志强告诉记者。
企业的出路
“现在看起来,对企业生产用电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小的。”张志强认为。其拿出的数据显示,常州市9月份工业用电仍同比上升了3%。“比如说开九停五,只 要企业在14天中停5天,具体如何停,由企业自己决定,有的可以开4天半,停2天半,而有的企业原本就是每周放假2天,对这类企业只要提高效率,影响并不 是很大。”张志强说,“对于高耗能企业,我们会根据其今年1~7月份的用电量及去年的平均数,批给一个用电量,一般是调控30%的用电量。对于正常的生产 用电,我们仍将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予以保证。比如有的企业确实有生产需要,可以向我们打报告,提出生产要求。”
“不少企业的节能降耗空间仍然比较大。”张志强举例说,“有的企业仅控制办公用电,每个月就能节省10%~15%。一家德国企业,在限电要求出台后,办公室关掉了空调,外籍管理层在炎热的天气下,边摇扇子边办公。有的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每个月能节省几十万度电。”
对于有企业质疑的 “平时不调控”等说法,张志强反复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因为高温,完全不用这么急。”并称目前所实行的限电措施,并非常态管理手段,但这一措施仍将持续 至年底。“正确的做法是,控制高耗能企业的增长,淘汰落后产能设备。简单的限电做法,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精棱铸锻一管理层人士认为。
精棱铸锻就已开始转型升级工作,以图减少用电量。“投入149万元,将传统5t模锻锤改造为CTK全液压程控模锻锤;投入173万元,推行锻件余热淬火工艺等技术,这一项每年就节约249万度电。”韩伟成说。
“也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将部分工序外包,放到安徽等地。”张志强介绍说。
“对于企业来说,愿意拿出资金,投入转型升级,关键还是利益驱动,只有看到转型升级确实会为企业带来好处,才会有动力。”韩伟成认为,节能减排的关键还是要让企业看到,光靠价格竞争并不能长久,企业仍旧需要通过转型升级等手段,获取技术优势。
这一点颇让张志强赞许,但转型升级难点犹存,“企业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手段调整,但对政府来说,今后节能减排的空间将越来越小。比如对于用电大户中天钢铁,目前的能耗已经算是相对较低的了。而常州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政府也要考虑到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
常州市目前所积极执行的则是淘汰落后产能,该市将之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介绍目前“进展较为顺利”,且必要时,甚至将采取“壮士断腕”的非常之策,常州市的具体目标则包括淘汰炼铁生产能力140万吨、水泥45万吨等。
“今后数年,钢铁水泥等企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会逐年下降,‘十二五’期间,预计用电量将会放开。”张志强说。
|
||||||
出道以來始終站在浪頭上,劉德華是怎麼辦到的? 對他來說,努力與毅力,像是天生就會的基本功。 隨時做好準備迎接機會,即使付出200%,仍不覺得滿足。 這就是用非常態度走向成功的劉德華。 撰文.莊 芳 攝影.攝影組、台灣映藝媒體提供「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人。」坐在眼前的劉德華,歪著頭想了大約十秒鐘,擠出這樣一句話來形容自己。 劉 德華這個名字,對於全世界的華人來說,絕對不會陌生。在跨越五、六、七年級生的族群,他是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的偶像明星。看過劉德華版「神鵰俠侶」或是 「旺角卡門」(又名「熱血男兒」)的人,現在可能早已成家立業;聽過他說「喜歡飄逸長髮」的女性影迷,如今還捨不得剪掉一頭秀髮。他的存在,是象徵這個時 代的一種記號,也是一段青春回憶的代表。 三十年前出道 做足準備迎接機會要說劉德華的演藝歷史有多「悠久」,早期和他合作過的女星多到不勝枚舉,陳玉蓮、關之琳、鍾楚紅、張敏、王祖賢、吳倩蓮、張曼玉等;但隨 著時代更迭,這些曾經熟悉的名字,已經逐漸消失在台面上,依然活躍在舞台的,惟獨出道三十年來、不敗的天王劉德華。 為什麼說他不敗?他在出 道三十年的歲月裡,累計演出上百部電影、發過上百張專輯,舉辦超過四百場演唱會。幾乎每一年,他都會帶著新作品出現,似乎不停地告訴大家:「劉德華還 在。」一般人恐怕不會用「正常」這麼普通的兩個字來形容自己,顯然,劉德華很希望別人用「正常」的眼光看待他。 劉德華說,別人都覺得他不正常,三十年來,好像從未停歇,「其實,我並沒有刻意計畫,只知道隨時做好準備,迎接每個機會。」但無論是早期演繹的白面書生、叛逆青年或是武林高手,可都不是天外飛來的工作機會,而是他「刻意」準備得來。 無 線電視台(TVB)藝員訓練班剛畢業,才十九歲的劉德華,還沒接到太多工作,就為電視台舉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擔任引導人員,負責帶領得獎人上 台。那年,正好遇到知名藝人泰迪羅賓獲得「最佳男歌手獎」,見到劉德華外形出眾,泰迪羅賓立刻請他為一部新片「彩雲曲」試鏡。 年紀輕輕的劉 德華滿心期待,以為可以獲得男主角的演出機會,想不到,「電影公司嫌我太胖,只安排我演個稱作『肥仔』的角色。」雖然遺憾未能當上主角,但卻踏上了他電影 之路的第一步。從那時起他就知道,「身材太胖絕對不可能成為主角。」從此以後克制食欲,努力維持良好的身形。 就連香港歌壇天后、劉德華的好 友鄭秀文,也對他的毅力大感佩服。她接受訪問時表示,「人人都想品嘗美食,但華仔為了保持最佳狀態,每天不停鍛鍊、嚴格控制飲食,才能一直維持接近完美的 體態。」已拍片無數 卻不計辛苦配合演出鄭秀文對於二○○一年和劉德華一起拍攝電影「瘦身男女」印象很深。兩人扮演胖子,需要長時間化妝,並且要穿著很重的特製衣服。「那時我 直接問他:『華仔,你已經到了現在的地位,應該不需要與我一樣,接演這麼辛苦的角色吧?要全程投入裝胖,還會傷害皮膚、承受肉體上的痛苦……』」劉德華給 她的答覆是,「別想那麼多,盡力演好每個角色就是了。」在近期新片「新少林寺」中,劉德華有一場下定決心剃頭出家的戲,「到了那一刻,他毫不猶豫地拿起剪 刀為自己削髮。」導演陳木勝表示,那一幕順利拍完後,工作人員趕緊上前關心,近看才發現,他的頭皮有不小心弄傷的痕跡。由此可見對於工作,劉德華確有不同 於「正常人」的忍耐功力。 「我想,沒有多少藝人可以花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不停地為自己的工作付出,大概就只有劉德華做得到!」鄭秀文說, 多年後回想起與劉德華的合作,她都記得:「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管在多高的地位,都要好好把握。」就算保持演員該有的基本配備「外在條件」,還得加上對 工作的熱忱,才能接近成功。為了得到金庸著名小說《神鵰俠侶》改編電視劇中的楊過一角,從未拍過武俠片的他,在試鏡前跑去YMCA青年會上課,從早到晚練 習翻筋斗。還特地在訓練時,模仿斷臂的楊過,把一隻手臂綁起來,學著在身體不平衡的情況下前翻、後翻,完全練會才肯罷休。 遭公司冷凍 努力不懈充實自己當時沒人想到劉德華會演古裝,他指著招牌鷹鉤鼻說,「尤其我長得像個外國人,鼻子又這麼大。」試鏡時,劉德華主動在評審前表演單手翻筋 斗,令人意外的表現,當場打敗所有競爭者。「別人都沒準備,角色就讓給我嘍。」談到這段往事,劉德華露出一絲得意的表情。 這齣戲的確令他初嘗走紅滋味,只是好景不常。訓練班畢業後,他和電視台簽了三年合約,在即將續約之時,劉德華提出除了拍攝電視劇以外,每年還想多接拍一部電影的要求,但遭拒絕。之後,整整被冷凍九個月。 這 段時間,完全沒有機會接演主角,只在「鹿鼎記」中軋上一個配角飾演康熙皇帝。「演配角也無所謂,以前從沒人記得誰演過皇帝,這次,我就要大家記住『劉德華 演皇帝』。」就算只是小菜,同樣也要做到色香味美。劉德華和編劇找遍明、清歷史資料,讓自己在戲中,成為絕對不可或缺的「配菜」。 「每件事 情只要充滿信心、做足準備,回報一定不會低!」九個月的冷凍長假裡,練武打、學騎馬、讀英文,劉德華樣樣都來。多年後到台灣拍攝電影「異域」,精湛的騎馬 技術終於派上用場。周遭的人問他,「你為什麼騎得這麼好?」他還調侃自己,「不就是那九個月嘛!」「我不覺得難過,」劉德華看來一派自在地說,拍了幾年 戲,一部接著一部沒停過,「這段空下來的時間,正好讓我靜一靜,去思考未來的路。」他也越來越能理解,「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安排的。」「其實, 我很小就明白這一點。」劉德華出生在農村,曾祖父早年帶著不少財富來到香港,買下一座山租給農民種田,幼時過著頗為富裕的生活。據他表示,家裡不只有一九 五○年代尚未普及的錄音機、電視機,還養了一隻孔雀。 直到父親當了駐守機場的消防員,決定帶著全家大小搬到城市居住,這才改變了劉德華的生活。「爺爺無法諒解爸爸的決定,一氣之下,切斷了對我們家的經濟支援。」一家大小在劉德華七歲左右,搬到當年較為貧窮的鑽石山居住,做起了雜貨店和冰室生意。 劉 德華在一九九○年開設電影公司,自己當老闆投資拍戲。雖然拍出一、二部口碑不錯的電影,最後卻因財務管控不佳,虧了近四千萬港元收場。「我那時連片酬都沒 拿,積蓄全沒了,還負債二三○○多萬港元。」九五年公司結束後,劉德華只好拚命接戲賺錢,甚至和一家電影公司簽下為期二年、只領「月薪」的合約。 創 業失利負債 記取教訓從頭開始「在當時,我必須支領月薪,每個月有穩定收入,才能讓債主安心。」那時劉德華才知道,「會演戲,不見得會掌控一部電影。」過去當老闆意氣 風發時,購買價值數百萬港元的十三輛古董車及跑車,也在九五年一口氣賣掉,「賣到只剩兩輛日本車代步,我和爸爸一人一輛。」那年,劉德華三十四歲,他稱自 己好像回到十年前剛離開無線電視台的時候,一切又從頭來過。 花費三年時間,劉德華好不容易終於把巨額債務還清,但到了二○○○年仍不放棄經營公司,以和朋友合資方式再次捲土重來。這次,找了懂得掌控財務的人參與,卻又因理念不合拆夥,對方一狀告上法庭,最終只得花錢,將所有股份買回了事。 「好 在那時還年輕,努力地賺,有天一定賺得回來。」劉德華這麼對自己說。「假使是現在的年紀才遇上投資失敗,那可就糟了。」現年五十歲的劉德華表示,隨著年紀 越大,能承受的風險越低,投資必須更小心。所以他的投資部位,在多年前就轉往房地產,即使投入拍片也不再與人合作,完全一人獨資。 與劉德華 合作超過十年的舞蹈總監黃國榮說,「別人付出了百分之百覺得就很足夠,劉德華卻付出了百分之二百,還怕自己不夠好。」有一次幫劉德華排練拉丁舞,跳到專業 舞伴都累了,他還不累,堅持繼續練習下去。」黃國榮佩服地說,劉德華在工作期間,體力、精神好像無窮無盡,「從沒見過他疲累。」「不管什麼事,要嘛就不 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像是跳舞這件事,「郭富城原本就有八十分,他只須花上三、五天練習,就能表現很好;但我,只有二十分而已。」劉德華坦言,才剛結束 的二十場「Unforgettable忘不了的」香港演唱會,是他花在排練舞蹈最長的一次。 他告知宣傳人員,要空下一二○小時練舞、三十五 小時練歌。但對方說,現在沒人會花這麼多時間練習,大概五十小時練舞、二十四小時練歌就差不多了。「可是我非常堅持,假使沒有給我這些時間,就達不到最好 的水準。」結果,劉德華除了花一二○小時練舞,額外再請專人為他排練近六十小時的舞蹈動作。每場演唱會之前,還要將當天所有舞步重跳一遍。對於沒把握的事 情,劉德華非要練得爛熟、絲毫不差,才會放心。 出道三十年 仍如常人般謙遜內斂從一九八五年轉戰歌手後,劉德華在四大天王中,雖然成名最早,還是曾被人批評舞藝不如郭富城,唱歌不如張學友。為他譜寫暢銷金曲︿我和我追逐的夢﹀的製作人周治平說,劉德華歌聲很有特色,但他從不認為自己唱得好。 九 一年周治平與他合作之時,劉德華早已是超級巨星,不時還得為他阻擋錄音室外熱情的粉絲。「但他一點也沒有明星架子,總是將每首歌,一句一句地反覆練習。」 假使錄音效果不如預期,劉德華二話不說立即重唱;即使事業如日中天,每天睡覺時間只有三、四小時,他仍為自己的專輯親自作詞。看他如此用心,「要不成功也 很難!」「用功對我來說是天生的,很自然就會做的事。」劉德華說,有些人就算說白了,「你只要用功,就一定會成功」,他們仍不見得願意去試。「所以我才 說,我只是個非常正常的人。」劉德華又說了一次,但終於可以體會其中道理了,他帶著超乎常人的耐力與毅力,循著一條「最正常」的成功之路前進。所以無論環 境潮流怎麼變,劉德華永遠都能站在浪頭上。 劉天王的金錢觀念 不需要為錢擔心,就是富足人可以有夢想,但不可以顛倒夢想。也就是說,只要不去設定超越自己能力範圍、不切實際的夢想,你就比較容易獲得滿足。 對我來說,「不需要為錢擔心」就是富足。其實我這個人平時花不到什麼錢,現在和負債累累時期相比,開銷差不了多少。我所奢侈的地方,反而多是投資在拍戲方面,看到有才華的導演就想給他們機會。這如果當作生意的話,肯定不是好投資。 我是那種對賺錢沒什麼感覺,但一虧錢就很心痛的人。賺了幾百萬元,我的生活不會因此過得特別好;但少了5萬元,想到這是我連著3天熬夜拍戲,拚了命賺來的錢,心裡就會很懊惱。所以我不賭錢,只賺很「正常」的錢。 從 1997年以後,賺來的錢除了少部分自用,都是投資房地產和大型績優股。我一直都跟人說,只要你的投資部位不影響生計,且有能力長期持有的話,房地產是很 好的標的。不管在哪個國家,拿現在房價和過去比較,很少看過有跌價的吧!像英國地產現已下跌很多,但比起我在1995年買的房價,還是漲了3倍之多。正因 賺的都是辛苦錢,所以選擇投資方式還是越安穩越好! 劉德華 出生:1961年 現職:映藝集團負責人、 知名演員、歌手 學歷: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香港可立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