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亞迪新能源電池廠爭議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11-20/111428131.html

  以打新能源牌縱橫A股和H股的明星企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擬在深圳市龍崗區一宗標註為G02113-0032號地塊上興建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電池廠」。

  然而,因該宗地塊距離周邊居民小區僅100餘米;又靠近深圳市三個水源地:銅鑼徑、炳坑、三洲田水庫;且工廠群的興建規劃先實施再環評,環境影響報告書在不足七天內通過,使該項目引發了周邊居民的強烈質疑。

  迫於民意及輿論壓力,比亞迪於11月14日發佈公示,擬對項目進行重大修改,且重新編制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但鑑於前度不合常規的項目審批過程,新環評報告合理與否、新能源電池污染的界定爭議等問題,仍值得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商榷。

  電池廠突然而至

  2009年中旬,深圳市龍崗區南約社區最大的小區——振業巒山谷的一期業主們,喬遷新居後不久,喜悅心情很快被打消了。半夜,刺鼻的氣味將居民們嗆醒,那氣味像油漆,惡臭難聞,吸入後胸悶,並伴有頭暈、噁心、似乎要窒息的感覺。

  小區業主們很快查明,臭味來源於與小區間隔約1公里的比亞迪公司噴塗車間。

  業主們對此投訴抗議,在尚未得到圓滿答覆時,2010年8月,令他們更不滿的消息傳來:與小區僅隔100米的空地,編號為G02113-003 的地塊,被據此1公里之遙的比亞迪收入囊中,其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鋰電)將在此地塊興建一座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電池 廠」,且工程即將開工。

  比亞迪鋰電成立於1998年,公司董事長王傳福以電池生產起家,該公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生產鋰離子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

  擬建項目全稱為比亞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項目,被列入深圳市2011年重大項目。根據項目環評報告,項目並非新建,而是比亞迪鋰電一期工程的改擴建項目。

  此項目主要新建鐵動力鋰離子電池、電源系統生產線、太陽能電池組件、新能源及車用高端零部件等產品的生產線以及配套工程。落成後,主要建築物有生產工廠19座,變電站、污水處理廠、研發辦公樓等附屬建築物各一座,總佔地面積為50萬平方米。

  新廠群包括三個系統的電池工廠群:第一為鋰電池組裝廠;第二為鋰電池材料廠;第三為太陽能電池廠。其中鐵動力鋰電池廠在2013年、2014年分兩期投產。

  振業巒山谷的業主們認為,這個廠群所在地恰位於深圳市供水網絡系統的來源和上游處,距離深圳市銅鑼徑水庫860米、炳坑水庫460米、三洲田水庫2100米,三個水庫分別隸屬於東部供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為深圳、香港兩地水源地。

  但比亞迪鋰電否認新基地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根據深圳市生活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範圍,項目選址附近涉及的水源保護區主要有「炳坑水 庫水源保護區」和「銅鑼徑水庫水源保護區」。從項目選址和水源保護區的相對位置關係可以看出,項目的選址位於水源保護區集水範圍的山脊線外,不在水源保護 區範圍內。

  但接近水源地,已足夠讓周邊居民擔憂。振業巒山谷業主根據網上收集的材料信息,製作了一份《比亞迪公司擬建大型電池廠化學原料或污染物估計》, 推測:該項目建成後或將產生苯類甲醛有機溶劑、鹽酸、六氟磷酸鋰、電解液等21種有害污染物,造成有毒致癌、腐蝕並污染土壤、水源、空氣等影響。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國慶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指出,如果與鉛、汞電池相比,鋰電池可以說無污染。

  所謂污染,主要源於重金屬鉛、鉻、汞等,但鋰電池基本不含這些重金屬。

  另外,電池生產的廢水一般都要經過循環、處理,電池生產過程不應該有惡臭味產生。在比亞迪項目中也列有污水處理廠建設一項。

  但是,汕頭大學醫學院分析細胞學實驗室主任霍霞對《財經》記者分析,涉及化學物品的電池廠或多或少對人體及環境都有所危害,關鍵是看企業對污染物的投入及處理。

  中國科學院環境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工程環境專家張付申亦對《財經》記者表示,一般小企業,由於資金原因,管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問題,但大企業不太會存在較大問題。總體來說,環保部門對大企業的環評和監測相對嚴格,且鋰電池生產過程是可控的,不會有太大環境影響。

  評審四天完成

  一位振業巒山谷業主代表對《財經》記者指出,比亞迪項目的環評報告打造時間僅為七天,若除去端午節法定假日,實則為三天時間。就程序而言,比亞迪項目審批及環評報告出爐,有悖於常規審批手續。

  達爾問環境研究所創辦人馮永鋒向《財經》記者介紹,常規的環評審批過程,首先由申請人提出環保行政許可事項,在環保部門受理後,申請人可委託一家有資質的機構為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製作完成後,公示一週的時間。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並在承諾的期限內予以批覆。

  這其中,向公眾公示並徵求意見,是極其重要的環節。

  回看比亞迪項目環評過程:在環保部門受理申請後,2010年4月,其委託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制作環境影響報告書。此後,2011年6 月3日,深圳市人居環境網公告了開始環評的信息,當日下午即召開《比亞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下稱環境影響報告書)專家技術審查會。五天 後,按專家意見修改,經專家組長和市人居環境技術審查中心覆核、出具專家技術審核意見。6月10日,編號為深環批函2011045號的環評報告就審批通 過。

  從時間跨度上看,整個環評報告通過評審雖為七天,但由於恰逢端午假期,實為四天。「四天評審過關並不合規。」馮永鋒說。

  而哪些專家對此評估、出具報告,至今未有公開信息。經振業巒山谷業主多方要求,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一方僅提供報告書簡本,截至《財經》記者發稿時,索要該正本無果。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第十二條「建築單位或者其委託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徵求公眾意見的期限不得少於10日」。且相關信息應處於公開狀態。

  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祥斌對《財經》記者說,根據現有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保部門的環評規範,輕度污染和重污染工業需經過環 評審批,但是沒有具體的時間要求,可以說法律上存在空白,因此,具體到每個項目審批時間,存在長短不一的情況。但是,信息必須向公眾公佈。

  由於比亞迪項目的整個環評程序並不透明,情況不為外界掌握,因此很難評說其是否合理。

  建設方自制民意調查

  環境影響報告書公告時間為2011年5月26日至6月9日,報告簡本中,亦有135份調查問卷,其結論顯示:「收集135份調查問卷,根據調 查,83.7%的受訪者支持本項目的建設,16.3%的受訪者表達無所謂的態度,沒有受訪者反對項目的建設。調查的各個單位均支持本項目的建設。」

  針對以上說法,振業巒山谷業主委員會表示,業主均反對該項目,該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問卷調查存在弄虛作假。

  「據我們瞭解,除居住在小區內的比亞迪本廠員工存在可能外,其餘無一人被調查和收集過有關意見。」一位振業巒山谷業主代表說,「沒人願意自家門口裝顆炸彈。」

  眾多業主表示:沒有見過所謂的問卷調查,也不知這一調查結果從何而來,且多次向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申請看問卷原件,對方行政復議竟然以涉及相關機密拒絕。

  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回收的135份調查問卷是建設單位比亞迪收集整理後所得。這說明,作為環評報告專題組和撰寫者,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沒有直接參與調查問卷程序中。

  對此,一位中華聯合環保組織環保公益律師稱,讓建設方代為進行問卷調查,涉嫌違規操作,其公正性和法律效力亦由此受到質疑。

  界定用地難

  雙方爭議的焦點還在於,振業巒山谷業主們認為:涉及電池生產的企業都應是M3類工業用地,比亞迪此塊土地卻為M1類,因此懷疑其變更了土地用途。此前多數媒體報導也贊同此種說法。

  中國工業用地劃分為三類:一類工業用地(M1)是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電子工業、工藝品製造等用地;二類工業 用地(M2)是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幹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食品、醫藥等用地;三類工業用地(M3)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 地,如採掘、冶金、化學等用地。

  據深圳市國土資源局網站上顯示:G02113-003地塊使用明確為M1。

  通過競拍,比亞迪鋰電從深圳市龍崗區貿易工業局獲得G02113-0032地塊。在編號為深龍產發協2010 第 7號的《深圳市產業用地發展協議書》上顯示,其土地用途是新能源材料基地地塊,准入產業為電池製造。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於2010年9月25日「審批通過」上述項目用地用途。

  深圳市人居委是環評審批機構,其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地塊性質由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定奪,一直以來新能源電池項目就被放到M1中,若是普通電池可直接歸為M3,但新能源材料產業屬於新事物,目前尚無界定。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敬忠認為,鋰電池最多能歸到M2,肯定不能歸到M3,正常應歸到M1。其理由是,鋰電池屬於新能源電池的範疇, 新能源電池生產是完全可控的,基本沒有污染。與國外相比,中國國內的電池生產企業是按照食品級的企業進行規劃和管理,屬環境友好型。

  何謂比亞迪的新能源電池?相關媒體在採訪電池專家、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境專家董良傑時,其指出實際上即是磷酸鐵鋰電池。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中添 加了鈷,所以科學叫法應該是磷酸鐵鈷鋰電池。比亞迪生產的雖是新能源電池,但鋰電池自身含有、特別是生產過程中分解產生的重金屬污染依舊無法解決。

  王敬忠稱,電池生產添加這些物質是常有的事。添加之後主要是改變電池性能,但不會涉及污染問題。記者也瞭解到,由於鈷價格較貴,一般添加量少,且基本都被回收了。

  客觀地說,由於鋰電池技術剛剛起步,以後它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業界並不十分明確,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北京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回收中心主任王自新認為,如果比亞迪這種電池在生產過程中能夠按照技術標準、工藝等嚴格執行,且選址、環境評估符合規範, 應該說即便存在有害物質,也在可控狀態下,但是,不能排除隱瞞生產過程出現的問題。目前,國內企業偷排廢水、廢氣,或者瞞報數據的現象,比比皆是。

  由於鋰電池技術的環境影響還不明確,關於新能源電池用地的歸類在中國的相關條例中也就無法定論。

  因此,比亞迪電池廠群及水源地受污染程度如何,亦沒有研究數據支撐,且缺乏權威評估報告證明,目前僅為維權居民及相關律師可能性的推論。

  環保部污染控制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目前相關法規正在起草中。

  應選擇信息公開

  但在民意及輿論壓力下,2011年11月14日,比亞迪鋰電發佈了對新能源材料基地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示,稱由於公司發展規劃變更,比亞迪新能源基地建設有重大改變,需重新編制項目影響環境報告書,並將重新申報。

  不過,此次環評報告的製作方仍為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從公示內容中可知,此項目產品種類、生產規模均有所改變:鐵動力鋰電池生產過程去除了污染可能較多的原材料生產工段,僅保留部分配件的生產和組裝環節、去除了電源系統的生產、保留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和新能源及車用高端零部件的生產,均以組裝為主,環境影響較小。

  另外,對選址平面佈置進行了徹底調整,將員工宿舍建設在振業巒山谷小區一側,將廠房設置在遠離敏感點一側,以進一步降低污染。

  更具體的佈局方案及環境影響分析接下來將在第二次公示中發佈。

  公示中還提及,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要求,比亞迪將對環境影響相關情況進行信息公示,關注項目和周邊環境影響的居民對項目帶來影響、現有選址態度、環保措施等都可提出建議要求。

  相對科學數據曖昧不清的現狀,比亞迪若能堅持公開信息,尊重程序,也許是公眾可期的理想進展。

  王自新表示,對於電池類產業,公眾比較敏感,周邊居民不清楚具體情況,企業若以種種藉口隱瞞,反而會使事態惡化。企業對自己的生產項目公開說明、澄清,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7

電動車電池高階技術 獨家來台

2012-03-26  TCW



三月八日,我們來到雲林斗六擴大 工業區,走進日商台日古河銅箔(FCF Taiwan)大門。廠房右側,緩緩駛進一輛大貨車,上頭,台化的尼龍袋裡,裝著一袋袋廢電纜,一睹這些廢銅原料,經過系列製程,變身iPhone重要零 件的傳奇。

廠房大樓前,安置著一箱箱等待拆封、安裝進駐的機器,滿滿的待組裝設備,代表這間日本百年老字號工業大廠,正準備在台灣逐夢。

一九九六年來台設廠,台日古河這座供應iPhone等印刷電路板(PCB)用電解銅箔的生產基地,原料竟一○○%來自廢料回收、再製。二○一二年,母公司 古河電工(Furukawa Electric)再加碼五十九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一億二千四百萬元)擴建新產線。

不遠處,雲林科技工業區一隅的大工地,則是古河電工今年投資六十九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八千四百萬元),成立的海外第一座「鋰電池用電解銅箔」工 廠:古河銅箔(FECT)。

目標五年內,台灣追上日本技術

目前古河電工鋰電池用電解銅箔市占率上看四○%,居全球第一。台日古河總經理丸井俊治認為,台灣生產據點未來無疑是全球鋰電池銅箔重要供應地,也就是說, 在鋰電池這塊拼圖上,有一大塊將會是台灣拼出來的。此次古河電工鋰電池用銅箔首次走出日本,問到台日生產能耐的差異,古河銅箔董事長兼總經理川田健二表 示:「有一個目標,五年內追上日本!」對台灣的意義來說,這項投資等於成為台灣在新能源技術大躍進的開路先鋒。

「這是台灣鋰電池產業的里程碑,」工研院產經中心材料研究部分析師呂學隆指出,這將有助台灣建立鋰電池上游材料技術能耐。

電池有正負極,鋰電池電解銅箔運用在負極電芯,沒有銅箔,鋰電池就無法導電,是關鍵零組件之一。為更有利儲存電力,鋰電池銅箔厚度以六到十微米為主,是一 般銅箔的三分之二,可說是高階銅箔應用產品。

一八八四年成立的古河電工,去年年營收預估破九千億日圓,母集團古河三水會事業版圖還包括富士通(Fujitsu)、瑞穗銀行、橫濱輪胎等,屬日本產業界 重量級集團。旗下的銅箔事業,產品種類有銅箔基板、軟性銅箔基板(FCCL)、鋰電池用銅箔和磁波干擾(EMI)等不同應用,是全方位電解銅箔供應商。 「古河很多銅箔產品研發都領先超前全球至少三、四年,」台灣銅箔生產商、長春石化副總經理蘇士光說。

五國同時競爭,台灣評價最高勝出

此外,古河電工還擁有單結晶無氧銅(PCOCC)專利連續鑄造技術,能讓銅的結晶變得非常大,單一結晶直徑可達兩百公尺,至少是一般無氧銅的五十倍,切成 音響用線材時,線材中間不會有銅的結晶間隙,音樂訊號傳導更為順暢,一條高階音響用線要價上看五位數。

也就是,當資源與技術持續投入台灣古河銅箔的生產據點,未來的生產技術,有機會能和日本古河並駕齊驅。

「(來台投資前)想過五國,台灣(評價)最高,」川田健二透露,從未想過印度,至於中國則因電費高、不安定(斷電),早就被淘汰出局;最後一輪是由台灣、 韓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五個國家角逐,綜合判斷電力安定、電費相對便宜、人力素質、成本等性價比,以及過去十四年台日古河成功經驗,台灣,成了 最終勝出的候選代表。

他解釋,古河電工一九八二年開始生產銅箔產品,最早就近提供索尼(Sony)、住友等日本客戶,其後台灣、印尼等亞洲市場銅箔使用增加,直到一九九五年都 維持在日本生產,隔年決定以台灣為古河亞洲發展據點之一,轉移高階銅箔生產技術來台,並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正式量產。

「一九八五年後,各銅箔公司開始到海外,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都不如台灣快速和順利,」川田健二說,台日古河從設廠初期每月量產四百噸,現在到八百五十 噸,今年夏天又可再提升到一千三百噸,代表台灣據點一路來發展順利。

丸井俊治認為,儘管台灣、韓國、馬來西亞電費優勢大同小異,現在各界也認為決策不能只看過去成功經驗,但印刷電路板世界級客戶都在台灣,「這個是前提,」 且台灣歷經二○○○年科技泡沫,仍無礙銅箔生產據點發展,加上目前台日古河一百八十五位員工中,除四位日本人外,其他全數是台灣人,人力素質優異,也因此 加速集團判斷來台投資。

除了經濟、地緣、政治穩定等硬實力投資條件,台灣和日本在生活、飲食習慣等文化親近與認同等軟實力,同樣是古河評估台灣投資條件的額外加分項目。

去年團隊約經手五十件日商來台直接投資中小企業個案,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副總經理橫井雅史就觀察,台灣人有「Japanese DNA」(日本基因),法規和經商常識幾乎九九%都一樣,文化差異等阻礙相對較低。

其實,早在川田健二來台當總經理前,他就曾到台灣出差過一百次,他對台灣的最大感受,便是台灣人的勤勉認真和最強烈的親日態度。

他並以iPhone用九微米銅箔為例說明,由於產品很薄,不到一根頭髮的三分之一,生產難度高,一旦員工不勤勉,不良率就會很高,「當然不容許有任何瑕 疵!」為了強調每天都要不斷檢討品質良率,川田健二甚至連續用中文講了五次「為什麼(會有瑕疵)?」

丸井俊治也補充說,台灣員工除了不隨便請假、缺席,由於工廠和7-Eleven一樣,二十四小時不休息,包括過年甚至遇到颱風,技術人員都風雨無阻,要確 認工廠沒事才回家。這些,都讓他印象深刻。

列ECFA早收,有利攻中國市場

日本資訊技術綜合研究所(IIT)預測,二○二○年,全球電動車動力鋰電池市場產值將超過八千億元,在全球節能減碳和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趨勢下,車用鋰電池 等電動車銅箔又是另一成長亮點。

「希望(古河銅箔)二○二○年全世界市占可達四成,」川田健二透露,集團看到近五年鋰電池需求量增加,決定跨海成立新公司。儘管古河評估三年,才決定在今 年來台投資首座鋰電池用銅箔生產基地,一旦擬定策略,便至少是未來十年的中長期布局。

現階段,古河以出口日本、韓國為主要市場的鋰電池銅箔事業,相關產品在納入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免稅優惠後,外銷中國約可節省一 二%關稅,同樣有助古河藉台灣據點發展中國電動車等新能源市場。

對照過去日商佳能(Canon)來台投資,在台中發展出數位相機光學產業聚落的成功模式,這次古河鋰電池銅箔首度跨出日本,靠著旗艦廠的核心技術帶動,同 樣有機會在台灣,長出另一個新能源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8

多晶硅電池遭歐美印圍堵 光伏出路何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9/2ONDE3XzUyNDk2OA.html

「我的觀點和上月底訪華時一樣,即政治上通過對話解決爭端。」9月1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一事再次作出表態。默克爾 稱,儘管歐盟委員會已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但是否出台臨時性的制裁措施「還需要好幾個月」,中歐雙方「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開展對話」。

這段表態對於惆悵中的中國光伏來說無疑具有鼓舞和撫慰作用,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些光伏企業的內部人士仍然開心不起來。「美歐已先後舉起了雙反大棒,現 在印度這些新興市場也蠢蠢欲動,開始加入這一陣營,中國光伏業已經被圍堵了。」昨日,一位江蘇光伏企業內部人士無奈地表示。

日前,印度反傾銷局表示,該局已收到印度業界申請,對原產於馬來西亞、中國、中國台北和美國或從上述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太陽能電池組裝板或部分組裝板進行反傾銷調查。這一消息對於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又是一大打擊,原本新興市場被中國光伏企業視為遭遇歐美圍堵後的出路。

「印度對於原料產地的限制比歐美更為嚴格,堵住了企業『繞行』的可能性。」另一家光伏企業的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新興市場岌岌可危

早在2011年上半年,印度市場就已經暴露了危機。當時,印度最大光伏電池製造商印度太陽能公司於當年6月停產併負債27.5億盧比(約合3.2億元人民幣),該公司把問題歸咎於中國企業的激烈競爭及歐洲政府減少對新能源補貼導致的需求減少。

去年12月19日,中國商務部網站上發出預警提示,印度商工部近期已收到國內太陽能電池板產業提交的對原產於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調查申請,預計一個月內可能發起反傾銷調查。

如今,在歐洲宣佈對中國光伏反傾銷調查立案之後,印度反傾銷局再次表態意義頗深。上述光伏企業內部人士表示,雖然企業對印度市場的出貨量很少,但印度的表態加重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對於目前的市場來說負面影響很大。

多家知名企業高管此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在遭遇歐美「雙反」之後,企業開始加大對日本、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戰略佈局。

光伏出路何在?

接連不斷的壞消息已經讓國內的一些企業吃不消了。繼天合光能被指裁員後,9月17日晚間,尚德電力宣佈,基於全球光伏行業形勢持續惡化,特別考慮到美國「雙反」和歐盟反傾銷調查對中國製造的影響,公司決定暫停在無錫地區部分電池工廠的生產。

那麼,現已遭受美歐印三方圍堵的中國光伏出路何在?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美國「雙反」和歐盟反傾銷政策均針對我國多晶硅產業,多晶硅產業將在一段時間內陷入寒冬,但中國光伏產業不會因此停滯,中國光伏業的當務之急是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完成從晶硅到薄膜的光伏技術轉型和升級,將成為我國光伏產業走出困境的突破口。」「薄膜太陽能之父」拉爾斯·斯托特表示。

據記者掌握的數據,當前薄膜電池主要有硅基薄膜電池(a-Si)、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三種主流的技術路線。

漢能控股一位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其近期正在加快對薄膜民用應用市場的佈局,9月9日,該公司就在宜家家居位於英國米爾頓凱恩斯的門店舉行 推介會。「這標誌著其正式開始通過宜家的零售渠道向英國家庭推出漢能的小型太陽能發電系統解決方案。」一位接近漢能控股的人士評價說,對整個行業來說,實 際上也是一種借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27

A123台裔創業家蔣業明的新能源夢碎 美國電池明星企業隕落 千億市值蒸發

2012-10-29  TWM
 
 

 

一家由麻省理工學院台裔教授蔣業明創辦的電動車電池公司,被視為美國新能源科技的明日之星,不但獲得歐巴馬的支持,美國科技巨人也爭相成為它的股東;為何三年後它會走上破產的不歸路,這家創新公司犯了什麼錯誤?

撰文‧乾隆來

美國最先進的電池製造商 A123(A123 Systems)在十月十六日宣布破產。這家由台裔、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蔣業明創辦的電動車電池公司,原本有可能將汽車業帶入全電池動能的新世紀;卻在搭載A123電池的超級跑車Fisker Karma 火燒車事件後,燒掉了一切未來!

由蔣業明教授與投資家在二○○一年創設的A123系統公司,一開始就以徹底改變汽車動能為目標;初始除了蔣業明突破性的電池技術之外,只有美國官方十萬美元的補助金、五名員工,以及從麻省理工學院拿出來的○.五公克材料。

新電池技術 各方吹捧

蔣業明原本是奈米科技與先進陶瓷材料的專家,他將奈米的技術用在磷酸鋰鐵材料,大幅提升了鋰電池的放電速率,將原本使用在筆記型電腦的鋰電池,升級成為汽車、機車搭載的動能心臟,一時之間成為各界吹捧的明日之星。

A123公司爆發性的噴出,可以從○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加州Pomona賽車場的一場飆速表演說起。當時,電動超級機車「殺人魔」(Killacycle)創下了驚人的世界紀錄,殺人魔的輪胎在高速摩擦後散出濃濃的白煙,車手將油門催到極致,這輛摩托車創下在不到一秒之內,加速到一百公里,然後在七.八二秒,達到時速一六八.四二英里(約時速二七○公里)的驚人紀錄。

更令人詫異的是,這輛全世界跑得最快的「殺人魔」機車,是一輛電動摩托車!負責組裝的首席工程師、也是老闆Bill Dube告訴在場的記者,創下世界最快紀錄的祕密,就在採用A123電池公司的動力設計。Dube說,「蔣業明教授發明的電池技術,將會成為電動車的主流,徹底改變車輛產業的未來!」蔣業明的新技術,是因為他發現在鋰電池的原料中,當鋰鐵磷酸鹽的顆粒「奈米化」後,加入微量的金屬,會使得原子在放電或充電時重新排列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種高性能的材料,比普通的鋰電池速度更快,壽命更長,電池的性能可以達到傳統鋰電池的十倍。

美國能源部長亦曾親自加持殺人魔機車展現驚人性能,使A123的電池技術迅速獲得全世界的關注,歐巴馬政府將A123視為美國最值得扶持的新能源公司,大手筆撥出二.五億美元,超過八十億新台幣的巨額補助;密西根州政府為了爭取A123未來留在底特律地區,也提供了約四十二億新台幣的補助;還有為數龐大的建廠、勞工補貼,都大方送給了蔣業明,密西根州長還曾經期許,A123將以新的電池技術,在密西根創造五千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當然,美國汽車的龍頭公司也紛紛出資買單,通用汽車宣稱,將會把A123的電池設計到新的油電混合車VUE裡;同時,設計中下一代全電動雪弗蘭Volt新車,也將獨家採用A123的電池解決方案。

○九年是A123的大爆發年,當年九月二十四日,A123公司在那斯達克股票上市,代碼 AONE,上市之前已經獲得世界級績優公司的加持。董事會成員包括奇異、摩托羅拉、高通、寶鹼,還有來自矽谷的思科、谷歌所屬的紅杉創投等龍頭。

A123公司的股票上市儀式冠蓋雲集,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親自到場祝賀,說明A123是受到歐巴馬政府高度期待的旗艦明星企業,上市當天股票大漲五○%,總市值高達二十一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換算,將近七百億新台幣。上市之後不到半年,股價更超越一股二十七美元,是IPO(首次公開發行)價格的三倍,成為當年最熱門的黑馬股。此時,A123仍然是一家沒有什麼營收、持續虧損、仰賴新資金挹注的公司,但是公司總市值卻已達到一四○○億新台幣。

今年五十四歲的蔣業明,出生在台灣,年幼時就隨父母移民美國,去年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名人堂」榜單,他排名全球第六十六名,更是華人在材料科學界的翹楚。

可惜, A123的好日子就此結束。股票上市之後,公司在全世界參與了多項電動汽車的合作案,包括在日本做電動計程車,將福特卡車改裝為電動巴士、與賓士麥拉倫車隊發展F1跑車,與上海汽車合資發展 Roewe 750油電混合車,當然還有殺人魔機車的不斷升級方案;拿了美國政府巨額補助,A123在中國常州、韓國、密西根州設立電池製造廠,也在企業總部麻塞諸塞州維持總部與研發中心等三個據點,規模不斷擴張,但是獲利能力卻一直無法突破。

被視為公司最後的救星,是超級跑車Fisker Karma的量產計畫。Henrik Fisker是著名超級跑車BMW Z8、與奧斯頓馬汀 DB9的設計師,他創業成立以自己的名字為公司名稱的Fisker超跑公司,發願要做出最先進、最高科技的環保超級跑車,使用的就是A123提供的電池動力組。

Fisker Karma在A123上市的○九年底特律車展上首次露面,就立刻轟動汽車界,一○年在巴黎車展上則宣布量產計畫。今年,美國︽AutoMobile︾雜誌更發給「年度最佳設計獎」。好萊塢的名人如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在十八歲生日獲贈一輛Karma做生日禮物,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等明星,也都是Fisker Karma的車主。

但是,Fisker Karma的量產時程卻不斷延遲,雖然沒有說明原因,卻與生產流程不順有必然關聯。去年Fisker公司只賣出不到五百輛,今年宣稱要全面量產,卻也只交了二四○○輛,而且一半都還在經銷商手中。

火燒車事件 光環瞬間成灰更糟的是,車子才剛上市,就發生火燒車事件。先是去年十一月,剛剛生產的第一批二三九輛Fisker Karma就被召回,原因是A123電池系統發生冷媒外洩問題;今年五月,德州一棟豪宅失火,Karma與車庫裡的另外兩輛汽車都被燒毀,消防鑑定官判定Karma就是火災的起火點;致命的火燒車事件則發生在八月,一輛在停車場的Karma突然自燃焚毀,隨後鑑定是電池組的低溫冷卻風扇起火燃燒。

火燒車燒掉了A123的未來,原本公司已經持續虧損多年,前年營業額九七○○萬美元,虧損一.五億美元;去年營收一.六億美元,虧損二.五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虧損已經超過兩億美元。為了去年第一批Karma召回,公司已經花了五千多萬美元,今年再度發生兩次火燒車,而且責任都在A123出貨的電池動力組,終於將這家美國最先進的電池創新公司,推下了破產的懸崖。

當年風光上市,總市值一度高達一四○○億新台幣的A123,在十月十六日宣布進入破產程序前,股價剩下一股○.○五美元,總市值七百萬美元。公司在申請破產同時,也宣布與另一家美國電池大廠強生控制(Johnson Controls),簽署總額一.二五億美元的資產出售合約,將汽車電池事業,包括技術、生產與客戶全賣給強生。

但早在八月火燒車事件之後,中國的汽車零組件大廠萬向集團就表達有意接手A123,公司宣布破產後,萬向集團立刻向破產法院表達將參與資產競標。早已跌得一文不值的A123股價突然回光返照,敏感的美國媒體立刻將這個問題政治化,討論在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前夕,一家獲得政府巨額補助的美國尖端科技公司,到底會不會落入中國人的手中?而羅姆尼則火力全開,攻擊歐巴馬政府胡亂花錢在A123以及多家太陽能公司上,將納稅人數十億美元的血汗錢,燒在注定要失敗的公司身上。

A123的崛起與隕落,再次證明了尖端的科技與商業量產之間,存在難以想像的鴻溝。即使殺人魔機車轟隆轟隆的飆出零到一百公里加速不到一秒鐘的世界紀錄,即使政府、大企業、科技專家、華爾街都點頭認證,尖端科技還是有可能只是一場華麗的泡沫,說破就破。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A123系統公司

成立時間:2001年

創辦人:蔣業明等三人

負責人:David Vieau 目前市值:0.32億美元主要業務:製造汽車專用磷酸鋰鐵電池,及其他電網系統與商用電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95

【風向標】電池巨頭也演「三一、中聯」斗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639

"「龍頭企業不僅不攜手應對社會對行業的偏見,還發生如此惡劣的不正當競爭,這讓行業聲譽進一步受損。」"

宿怨難了,矛盾激化

老二說老大「不行了」,老大說老二誣陷。

謠言?暗算?2012年11月13日,這一幕出現在一個剛剛從環保風暴中走出來的脆弱行業——鉛酸蓄電池行業身上。

當日,一條短信在業內瘋傳,令資本市場和產業界震動。短信稱,「超威電池董事長周明明移民澳大利亞,並累計減持超威7380萬股套出現金,在股市融資借貸23.5億,面臨崩盤的可能性……」超威集團(00951.HK)為全球銷量第一的動力電池製造商。

超威隨即報案,1天後,當地警方宣佈破案。

造謠者來自天能集團(00819.HK),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的另一龍頭企業。11月14日,兩位「互不認識」的天能員工在公司辦公室被便衣警察帶走,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

兩家企業的口水仗隨即拉開。天能集團總裁助理吳飛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是員工的個人行為,天能存在對員工教育失職的問題。」而超威集團董事長助理陳中華則對媒體表示,「我們懷疑是得到了天能某個高管的授意。」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敬忠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行業龍頭之間的商戰並不鮮見,但鬧到警方「抓人」的地步卻是「歷史首例」,這讓他感嘆「連協會都不好協調,只能呼籲雙方保持冷靜」。

這一幕與剛剛披露的「三一、中聯」口水戰何其相似。同為湖南省的工程機械巨頭,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因為商業競爭,關係不斷惡化,相繼捲入「行賄門」、「裁員門」、「間諜門」等多起惡性競爭事件,最終三一重工甚至要「遷都」北京。

「業內都知道二者的宿怨,造謠事件讓雙方矛盾開始公開化。」一位要求匿名的全國鉛酸蓄電池行業標準技術委員會專家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過去10年,電動自行車在中國的崛起催生了鉛酸蓄電池製造企業的發達,天能、超威等發跡於浙江北部小城長興縣的小企業得以壯大,並成功在香港上市。2011年,天能集團銷售收入超54億元,超威集團銷售超49億元。

在這個野蠻生長的草根行業,一度存在三千多家鉛酸蓄電池企業。鉛蓄電池製造企業惡劣的環保狀況曾引發多起兒童血鉛超標事件,震驚全國。

「龍頭企業不僅不攜手應對社會對行業的偏見,還發生如此惡劣的不正當競爭,這讓行業聲譽進一步受損。」上述要求匿名的鉛酸蓄電池專家說。

據悉,為遏制事態進一步升級,超威集團、天能集團所在地的當地政府業已介入。

環保大整肅,產業難健康?

現在來看,此次巨頭商戰的爆發,或是2011年全國鉛蓄電池行業的環保大整肅過後,行業競爭格局進一步變化的標誌。

2011年5月18日,環保部下發了《關於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掀開了全國性的鉛酸電池行業的環保大整頓。5月31日,工信部聯合環保部發佈《鉛蓄電池行業准入條件》;2012年11月6日,環保部再發佈關於《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再生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去年以來鐵腕的行政整頓導致了產業格局的急劇變化。按照「500米安全生產距離。同一廠區年生產能力不應低於20萬千伏安時」等硬性條件,不合條件的企業被全部關停或整治。這些大限一度被行業比作「地球上不夠一米五的人全殺掉,不管你是不是健康」。

就此,中國鉛蓄電池企業數量從三千多家下降至一千多家,未來將進一步縮減至三百多家。全國鉛酸蓄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伊曉波說,浙江省從273家企業關停到只有現在的二三十家,關停了百分之七八十。

一年後,「對行業動大手術」的這一強制行政做法在提高了企業環保標準的同時,其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逐漸顯露。

大量小企業已經倒下,行業裡只剩下天能、超威兩家總計佔據50%以上市場份額的超大企業和為數眾多的中型企業。行業普遍認為,後者在前者的價格戰中將支持不了太久。

「原本我們認為政府的強硬幹預,在環保治理等方面會給行業帶來幫助,企業的關閉都是為了行業更好地發展,但沒有預料到強硬幹預會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伊曉波說。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般而言,淘汰三分之一企業是合理的,如今淘汰三分之二,行業的自癒能力將會受影響,「小企業未必不環保,大企業如果違規,傷害更大」。

「一下子關停了這麼多,有這麼多的利潤可圖,企業都不管了,貪婪,導致企業盲目擴張。」伊曉波說,原來其分析未來3-5年,行業將像大草原,羚羊斑馬全都沒有了,只剩下獅和豹了,獅和豹的殘殺會更加血淋淋,結果這樣的局面一年左右就迅速地出現。

顯然,僅剩兩個寡頭的結果則是,行業的健康程度和未來走向將很大程度繫於兩家巨頭身上。此時發生惡性競爭案件,正如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鉛酸蓄電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紅所說,很難預料行業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

「我們整治了半天,到底有沒有解決污染的問題?有沒有讓產業變得更健康?」蓄電池製造商風帆股份副總經理馬力強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是時隔一年之後需要反思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7

【每日一黑馬】「電池王子」許海林的創業不歸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517.html

題記

2013年2月,泰國,來自世界各地的150多名賽手參加泰國RC F1大賽。其中90%以上的電動賽車由廈門安燃動力電子公司驅動。沒錯,許海林是做電池的,電動車模、航模的動力供應商。歷經10年,他的公司佔有了95%以上車模電池、20%以上航模電池的國際市場份額,2012年銷售突破億元。最初5年的OEM生涯,他歷經波折,而後開始了安燃自己的品牌之路,許海林如何在製造業的紅海中殺出生路?他如何規劃下一個事業的春天?他的創業不歸路又是如何演繹?請看本文陳說。

雨豪評述

曾經和一位服裝製造業的企業家聊天,他同我講了這樣一段經歷。十幾年以前的一個深夜,警察突然找上門,聲稱其工廠女工有賣春行為,警察懷疑他有組織賣淫的嫌疑,需要帶回警局盤查,於是這位創業家就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在警局裡被拍了正面、側面的半身寫真,並被審問至清晨。他後來這樣回憶那個早晨,步出派出所時,雖然只有幾個小時,卻感覺無比漫長,有種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感覺,一瞬間,竟失去了繼續創業的勇氣。

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我把它叫做創業當中怎麼面對人性的惡?如在美國,你創業遇到這種事的概率有多大?許海林說他也有類似的經歷,在2007年下半年剛剛創辦工廠的時候,一個精神上出現問題的員工在宿舍裡手刃了另外一名員工,其後,警察的不盡調查,死者家屬睡在工廠裡面堅持索要賠償,讓他焦頭爛額,直至數月後方才平息下來。海林理解:這或許正是中國創業宿命中的一部分,所謂不可承受之重。創業在中國其實是件大不易的事,為什麼要創業?又怎樣能在野蠻環境中逢山鋪路、遇水搭橋?一個傳統行業的創業者如何去擁抱趨勢、步入創新科技領域?這些正是許海林的故事。

許海林自述

我是在香港讀的中學,1991年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攻讀市場經濟學士學位,隨後又獲取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MBA學位。2000年我回到香港,在TDK旗下公司擔任市場總監。兩年之後,受到一位法國客戶的邀請,踏上了創業之路。從2003年開始,法國人、另一位同事、我,三人在廈門創辦了公司。我們做電池製造的自動化設備,賣到德國、美國去。開始時很順利,賺了一些錢,法國合夥人就跟我們說,要不然我們自己也做電池,於是我們就決定把賣設備賺到的錢,大約有兩三千萬吧,拿去投資開一家做電池的工廠。法國人說有非常多的訂單,我們就全部投進去了。投進去之後就發生了問題,沒有訂單,一直在燒錢,燒了差不多有一年,然後法國人就帶上剩下的資金跑路了。

那個時候我一下子什麼都沒有了,但我並不甘心就這樣失敗,就舉債在深圳辦了一家貿易公司,含辛茹苦,一塊一塊地賺錢,一天一天地活過來。終於3年以後,我又攢夠了錢,殺回電池製造業,在東莞收購了一家加工廠,從頭再來一直到現在。

做這個新工廠的時候,我進入了一個新市場:航模、車模電池的細分市場,因為之前做的電子產品、數碼產品電池的毛利潤越來越低,從幾十個點降到幾個點,所以我們就聚焦在高倍率放電大電池。這種電池在技術上和數碼電池有很大區別,主要是放電倍率上的差別,這種電池需要有很大的功率放電。產品2007年投產,2008年我們收回投資,其後每年都有大概20%的增長率。現在在車模電池市場,我們已經做到第一名了,這個市場90%以上的客戶都是安燃的,但是在航模上面,我們只佔了20%的市場,因為航模的市場比車模大3倍,所以我們也正在大力拓展這方面的市場。

關於安燃的未來,我還想進軍手機的備用電池市場,現在國內還沒有一個大家認可的充電寶品牌。雖然很多人在做,淘寶上也可以看見有很多賣家,但是在品質上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我們打算怎麼去做呢?我們要做到差異化,譬如我們現在在研發一種可以快速充電的後備電源,也就是說可以用10分鐘、15分鐘就可以把你的手機充滿電。我們已經做出來這個東西了,現在在做一系列測試,大概在今年6月份左右就可以上市了。

再說得遠一點,未來兩三年,我們非常有可能進入大型的動力電池製造業。大家都知道美國特斯拉電動汽車,他們用的是A123的系統,松下的電池,以前是三洋的,後來松下收購了三洋電池。我不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公司應該走特斯拉的路線,做高端電動汽車,這不是一個當下的中國公司可以做到的事。鎖定中低端市場,解決好電源管理和配套的問題,中國電動車市場是巨大的。

我預見業界能真正解決智能手機、電動汽車電池續航的問題,最少還得8~10年的時間。例如,鋰電池的開發到普及,足足用了15年。開發新型電池要用新的材料,材料需要很長時間的研發並測試它的安全性能和實際壽命。另外,新材料的初始成本會非常昂貴,消費者是接受不了的,一定要有個量才能把成本降低。

最後,我想送給創業者這樣四句話:創業者應該持續思考用戶的新需求;讓少數人獲得百分百滿意,遠比讓大多數人獲得部分滿意更為重要;在創業的早期,可以在成本範圍內提供一些超值的服務,這也是探索用戶需求的必要;即使有千般洩氣,也千萬不要放棄。

雨豪評述

在今天,無數創業團隊一窩蜂湧向追求海量用戶的創業方向中,「實踐」邊走邊尋找商業模式的思路。許海林的創業故事似乎有些老套,他從一開始就是奔著賺錢去的,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厚積薄發,不斷體察市場、用戶的新需求,借用電池行業的一個名詞:爆發力。是的,在這10年,他凝聚了他的爆發力。如果讓我來描述中國此時的商業競爭,我會說:低層次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高層次的競爭是商業模式的競爭。所以,可以得出一條誅心的判斷:沒有商業模式的創業都是耍流氓,不能實現商業模式升級的創業是可悲的。

說到電池,乃至電動汽車,不能不提到時下美國風頭最健的創業榜樣:Elon Musk。他出生於南非,18歲時移民美國;1999年創立Paypal,他是最大的股東;2002年10月,eBay用15億的股票收購Paypal,Musk擁有其中11.7%的股份,約合3.28億美元;此前4個月,他創立私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及純電動汽車獨立製造商Telsa Motors;2008年又有第四家公司創建:SolarCity,一家專門發展家用光伏發電項目的公司,提供從系統設計、安裝,以及融資、施工監督等全面的太陽能服務。時至今日,四家公司市值全部超過10億美元。

Musk的創業旅程也不是一帆風順。2008年是Musk的最低谷,SpaceX的火箭前三次發射都失敗了,數千萬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後的大火球,因為研發成本過高,Tesla也瀕臨破產。那些等著看笑話的人差點就如願以償了,他每天十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地連續發瘋似地工作。那是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他站在Tesla的辦公室裡,環顧四周,對員工們說:要麼我自己投錢進去,要麼公司倒掉。於是他寫下了300萬美元的支票,他的最後300萬美元。他還勸說其他投資人,包括親兄弟將個人財富投入到公司中去。他每天的問題變成明天要和誰借錢,彼時所有的錢都得借,包括房租。

終於2010年6月,Tesla在納斯達克上市,在上市前幾天,《紐約時報》爆出Musk已經瀕臨破產。上市後,Musk在賬面上力挽狂瀾地賺了6.3億美元。2011年末的時候,他面對媒體,坦陳他的想法:將所有的未來堵在火箭和電動車上很冒險,但若我不這麼投入才是最大的冒險,因為成功的希望為零。做企業就像吃玻璃,以及凝視著死亡的深淵……如果這看起來很吸引人的話……這是他當時的心境。

一個初戰告捷的創業幸運兒,把本是可以招搖過市的日子過成了最艱難的時光。這或許正是創業者骨子中的偏執。曾無數人問:中國何時可以出Jobs(喬布斯)?我再進一步問:中國何時能出Musk?許海林會是這個電池領域的中國版Musk嗎?無限冀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84

肅鉛風暴尚未休止,電池巨頭意外落榜 被舉報的「優等生」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127

先上榜,後落榜,這一切發生在3個月間。究竟誰在舉報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老大?又因何事讓其從環保「優等生」的榜單上突然消失?

對於一個奢望從低谷中走出來的學生而言,這確實是件尷尬的事兒——被通知為優等生,結果上領獎台時又被人從榜單中剔除了。

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龍頭老大,在香港上市的天能國際(集團)就陷入了這樣一次「上榜、下榜」的煩惱。

2013年1月14日,環保部對外公佈了12家「符合環保法律法規要求」的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名單。環保部表示,公示期內接受公眾來電、來信、來訪,並對所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

三個月後的4月16日,正式出爐的名單中只有10家企業。消失的兩家企業正是1月份名單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和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二者所屬項目是天能集團在江蘇省沭陽縣的一期和二期項目。

3個月內究竟發生了什麼,行業老大的環保核查結果究竟如何,緣何突然從環保優等生榜單上消失了?

1%的企業自願申報率

毫無疑問,優等生榜單的公佈與近年鉛酸蓄電池「壞孩子」的形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用在新能源汽車、摩托車的啟動電池和電動自行車上的鉛酸蓄電池,因鉛污染難消等原因,一直飽受爭議。近年多地頻發「血鉛」超標事件給該行業蒙上了陰影。

從2011年開始,一場休克療法式的整頓席捲全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當年5月環保部發出通知,要求「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具體參見南方週末2011年6月2日《肅鉛風暴》)。

一年後,工信部和環保部公佈了《鉛蓄電池行業准入條件》,對企業年生產能力進行了限制,新建項目和已有項目不得小於50萬和20萬千伏安時,並要求企業在2013年12月31日前滿足准入條件。

兩年專項行動後,一度存在三千多家的鉛酸蓄電池企業數目銳減。為了讓「優等生」脫穎而出,2012年3月,環保部發佈了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和《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環保核查指南》。核查程序包括,企業自查、省級環保部門初審、專家資料審查、督查中心現場檢查。

這份綱領性的指南包含了十項驗收條件,包括建設項目(新、改、擴建項目)環評審批和環保設施竣工驗收、污染物排放達到總量控制、無重大環境安全隱患且核查時段內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等。

本著企業自願申報的原則,此次環保核查並未大肆宣傳,一直低調進行。據悉,對企業的衛生防護距離等硬性指標要求,環保核查組均具有一票否決權。

據相關專家透露,第一批參與申報的企業,總計有17家。而據環保部公佈的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企業名單,2012年全國共有1015家企業。

可以說,申報企業鳳毛麟角,申報率只是1%余。即便如此,17家企業提供的材料也各自不同,有的多達數本,有的只有幾十頁。

據天能集團提供企業申報材料的陳志剛經理回憶,名單公佈之前,環保部門確實來公司進行了核查。2013年1月14日,環保部公示了第一批「符合環保法律法規要求」的12家企業名單,天能在沭陽的兩家企業赫然在列。

禍起「產能不實」

真正讓天能落榜的原因是一封封舉報信。

在名單的公示期內,針對天能的舉報紛紛投向環保部。這些信件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天能產能有問題。

此間,環保部也曾收到針對公示名單其他企業的舉報,但核實後未發現問題。據有關專家透露,在收到針對天能的舉報之後,環保部委託江蘇省環保廳進行複查,和前期審批結果一樣,未能發現問題。

就在第一批名單即將塵埃落定時,2013年3月20日,環保部下屬的《中國環境報》刊登了一篇名為《「達標企業」為何仍是眾矢之的?》的報導,直指「天能電池沭陽基地存在著環保審批產能與實際產能存在嚴重不符」等問題。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此篇報導引起了主管環保核查的環保部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對中國環境報提供文中涉及的產能數據的計算方法及信息來源進行了深入調查。

現在回看《中國環境報》的報導:比如沭陽縣環保局允許天能「鉛排放總量為66.3千克/年」,比如報導中引用的是100微克/升是兒童血鉛的診斷標準,根據《職業性慢性鉛中毒診斷標準》,成人血鉛的診斷標準應為400微克/升以上。

不過,該報導卻讓環保部再次關注天能的產能問題,特別是一份從天能官方網站下載的報告。

這份2012年3月發佈的天能「2011年全年業績」的報告披露,2011年沭陽產區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的規劃產能為3350萬隻。

這個數目遠大於上報給環保部的產能。在2013年1月份的公告中,天能兩家公司申報的產能分別為150萬和100萬千伏安時。據陳志剛計算,這些產能換算成電池,最多只可生產2000多萬隻。目前各地統計鉛酸蓄電池產能的口徑不一樣,有的地方仍然用只數來統計產能,專家建議,今後應統一為萬千伏安時。

南方週末記者多方求證,產能數字差異正是天能從名單中剔除的最直接原因。

陳志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天能在沭陽的投資分為三期,三期項目全部滿負荷運行,可達3350萬隻的產量。但由於環保核查要求的是「正常生產的企業」,所以只申報了一期二期的兩個企業,「試生產」的三期並沒有申報,儘管第三期項目對應的環保設施也已經「到位了」。

南方週末記者拿到的環保部下發各企業的《鉛蓄電池企業環保核查自查表》顯示,各企業需要上報兩個數據:生產能力和實際產量。

「汽車最高時速260公里(每小時),我們開的時候只有120公里,」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持同樣觀點,「我負責任地告訴你,規劃產能達到3000萬隻以上,實際產量絕對沒有。」

對於天能的解釋,相關專家表示,環保部目前「正在開展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數據來源:南方週末記者汪韜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曾子穎/圖)

誰在舉報,為什麼舉報?

究竟誰舉報了天能,南方週末記者尚無法查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針對天能的報導大同小異,均指向產能和重金屬排放超標的問題。

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並沒有過多談及此次他們被舉報的相關事宜,他說自己擔憂的不只是企業下榜,而是整個行業「處於發展最低谷、競爭最激烈的時候」。

在2012年5月底舉行的電池工業協會年會上,環保部工作人員曾堅持向行業協會詢問:為什麼頻頻整頓後,2012年前兩個月我國鉛蓄電池產量同比還是增加了7.2%?

南方週末記者此前即發現,在河北保定、廣東東莞,一直有無牌無證的游擊隊式的非法鉛酸蓄電池企業偷偷摸摸生產(具體參見南方週末2011年8月18日《數月「排雷」,「鉛毒」難消》)。

整治後的整個鉛酸蓄電池市場,產能還在無限擴張,大家「都以為有很大的空間」,這也釀成了行業的野蠻競爭。

去年發生在天能與超威這兩大鉛酸蓄電池龍頭企業上的商戰歷歷在目,雙方不惜最終鬧到警方介入(具體參見南方週末2012年12月6日《電池巨頭也演「三一、中聯」斗》)。

更滑稽的是,張天任回憶,在天能的一家安徽分公司門口,不時有人拉天能員工去體檢,還給報酬。公安介入後發現,此人接受了一家公司的5萬塊錢,如果拿到血鉛超標的體檢單,總共可以拿到15萬元。

現在很難說,天能落榜是否含冤,不過天能的血鉛污染卻是不可迴避的事實。

環保部最終名單出來前後,針對天能血鉛污染的報導出現在各家媒體上。這些報導鮮明地指出沭陽當地兒童血鉛超標以及水、土壤鉛污染的問題。南方週末記者檢索相關資料發現,其實早在2012年就有針對天能在沭陽當地血鉛污染的報導。

據《中國環境報》披露,2012年6月,江蘇省曾對全省13個省轄市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和化工園區專項執法檢查。在此次檢查中,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被勒令停產,其停產整改內容是搬遷衛生防護距離範圍內的職工公寓。

針對旗下兩家公司落榜及此次媒體披露的血鉛污染相關情況,天能尚未在各大網站上做相關聲明。

事實上,就在環保部公佈鉛酸蓄電池行業「優等生」榜單之前,2013年3月,工信部、環保部等五個部委聯合出台了《關於促進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範發展的意見》,計劃於2015年底前淘汰未通過環境保護核查、不符合准入條件的落後生產能力,並嚴格鉛酸蓄電池生產許可管理。

這就意味著,登上環保部的環保榜單不是因為你是優等生,而僅僅是及格生。並且,這個榜單會持續更新,企業不能一勞永逸。

而對當下最為關心的鉛污染問題,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相關專家表示,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從源頭管理——控制企業的用鉛量,這樣就可折算出企業的排鉛量,而且有利於企業改進工藝,「省著」用鉛。這種對鉛的生命週期的管理,甚至可以延伸到上游的礦源和冶煉環節。

「我們是靜下心來,俯下身子,配合環保部門一項項地核查。不管查到什麼問題,該整改的整改。現在不要去應答、辯論。」張天任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77

特斯拉汽車被撞著火 電池隱憂加劇 股價一度大跌9%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33

2013年10月03日 11:58  原文【特斯拉汽車著火 股價一度大跌9%】更新特斯拉發言人消息


當地時間10月2日,本年度至今股價高漲約445%的特斯拉(Tesla)收跌6.24%,報每股180.95美元。


這次股價大跌源於媒體報導特斯拉的S型汽車在167號華盛頓州州道上發生事故著火。消息傳出半小時內,特斯拉股價跌幅一度高達近9%。點擊查看特斯拉汽車著火視頻。


特斯拉公司事後聲明

昨天,一輛S型汽車在路中央與一大型金屬物體相撞,該汽車遭到嚴重破壞。

該車的警報系統發出了問題信號,指導司機安全開到路邊。此次事故無人受傷。

因撞擊中破壞嚴重,該車前端起火。

火勢得到控制歸功於該車型和電池組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所有指標顯示,大火始終未燒及該車車廂內部。消防部門當場將火撲滅。

特斯拉發言人 Liz Jarvis-Shean表示

10月1日特斯拉S型汽車起火源於大型金屬物體直接撞擊該車電池組的一個電池模塊,起火僅限於前車的小部分區域,無人受傷。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遞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今年一季度財報談到了使用鋰電池存在的擔憂:

我們的汽車採用鋰離子電池,目前已發生著火或冒煙及噴火事故,這些事故讓人更加擔憂這類電池用於汽車,未來(如發生)事故可能導致擔憂加重。

2日當天稍早,證券公司Robert W. Baird分析師Ben Kallo基於估值將特斯拉股價評級由「跑贏大盤」降至「中性」。

特斯拉通過穩健的行動、技術驗證和打造品牌明顯跑贏大盤。

我們依然看漲特斯拉的長期前景,股票上漲體現著企業的技術領導地位和多種可能控制執行風險的里程碑事件。

我們會更有建設性地對待電池技術退步或長足進步相關的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49

前進越南奠勝績 廣隆光電年營業額上看六十億元﹁不老騎士﹂李耀銘的電池藍海學

2013-11-11  TWM
 
 

 

占有越南蓄電池三分之一市場的廣隆光電,也是越南第一大的鉛酸電池廠,今年隨著安全環保GEL膠體電池外銷歐美試單順暢、越南加入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簽訂而受惠,就將要賺回一個股本。

「大廟不見得適合我拜,不如務實評估市場,開闢自己的桃花源。」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海外設廠時,選擇前進越南,證明避開一窩蜂的產品和市場廝殺,不但能拓展活路,還能愈走愈暢通。

這位電池產業界的天王,二十三年來帶領廣隆披荊斬棘,遠征越南,每股稅後純益︵EPS︶從二○○八年的僅僅○.五元,去年衝高到七.五八元,表現相當突出,他笑著說:「我這位不老騎士,明年股東常會上該要交棒給兒子、總經理李瑞勳了,所以要拚一場風光交接。」所謂風光交接,還有另一層涵義。廣隆越南隆安省濱瀝、德和兩座廠,每兩年就得再加倍擴廠,現有的三十多甲地、三千多名員工,因應越南加入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的經濟效應,以及中國受限於環保法規而轉向廣隆採購的訂單,帶動產能滿檔,將興建第八棟廠房甚至再看地找廠,擴充生產線。

一窩蜂西進中

投資越南攻下國內市場

回憶起九六年前進越南的關鍵時刻,跌破許多股東眼鏡,許多股東質疑「怎麼不是去中國?」李耀銘說,中國幅員遼闊,許多省市都派高幹爭取廣隆前往設廠。有了太多的選擇等於沒選擇,一時無從決定,加上中國大力發展鉛酸蓄電池產業,這一行勢必很快地進入紅海戰爭,他擔心占得的優勢終究會被稀釋。再考量到中國的人治色彩,採取穩健經營的他,決定到距離台灣也不遠的越南,另闢蹊徑。

跟著三陽機車越南廠的熟人上街考察,李耀銘發現,光是胡志明市就有兩百萬輛機車,至少占了全國的四分之一,要是這些車都換成廣隆電池,廣隆絕對可以﹁吃得飽還吃得好﹂。

而在越南做一顆鉛酸電池的成本約是二.五元,與台灣的四.五元、日本的四.八元相比,簡直是做一顆、賺一顆。所以他說服股東接受他「安心經營三十年」的市場評估結論,投資進越南,並且把英國留學回來的李瑞勳長期派駐當地,親自管理。

要敢於洞悉現實與未來趨勢,與眾不同,才有路走。李耀銘指出,找地點時,越南官方以為他會選擇都市,他卻把眼光投向郊區,雖然乍看很偏遠,在地工人卻很珍惜就業機會,流動率自然就低,事實也印證了他的考量確有過人之處。

反觀中國,果然一步步躍居為全球最大鉛酸蓄電池生產國。而由於鉛酸蓄電池在製程中容易造成汙染及中毒問題,中國自○六年起取消了鉛酸蓄電池出口退稅一三%的優惠,低價競銷你死我活。一一年浙江發生血鉛事件,導致八成廠商停產歇業,李耀銘兩手一攤:「幸好我沒去中國設廠,不然光是取消退稅,沒利潤的廣隆將進退兩難。」做出越南設廠的抉擇,李耀銘解釋,日籍大廠湯淺、神戶、統力三分台灣鉛酸電池天下,要正面較勁,可說毫無勝算。為了不陷在紅海廝殺裡,才轉移陣地,搖身一變成為在越南的外資廠,同時又是內銷越南國內的龍頭廠。

在越南境內,上市公司PINACO專賣汽車電池,日本GS專賣機車電池和外銷,廣隆必須看向還未被開發的新興市場空間,發展出機車和電動腳踏車電池內銷加UPS(不斷電系統)的導向,才能做出區隔。

朝著這個通路走,廣隆做到了唯一生產密閉式電池且進攻售後維修服務AM(after market)市場的電池大廠,人棄我取,把向來被忽略的修補汰換型AM市場變成優勢地盤,李耀銘看到的市占是從零邁向五成,打著台灣精品獎旗幟,訴求物美價廉有保固,逐年取得了鉛酸電池市場占比達三分之一的事業版圖,這就是他與眾不同的藍海策略。

李耀銘拿出○.五安培體積的電池,驕傲地說:「打著自有品牌﹃LONG﹄,廣隆這個與眾不同的迷你兵器雖然小,卻可以蓄電至一千安培,是獲利高的好產品。小電池目前外銷美國,擁有認證,可用作醫療院所、居家看護老人求救用的呼救器以及防盜器,可量身定做。廣隆的產品線廣度完整,電池達四百多種,擁有因應差異化建構的彈性製造技術,小單也能接,替全球多家知名電池供應商OEM代工,正是廣隆勝出對手的強勢競爭力。」

新利器歐美開賣

轉進環保、安全新能源路線隨著越南加入TPP,經濟繁榮面看漲,越南國內市場對於鉛酸電池電力的需求直線上升,「鉛酸電池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我看好廣隆的業績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好景至少有十年、二十年。」李耀銘說。

尤其,廣隆結合先進電腦輔助設計及生產技術製造的高效能GEL膠體電池,免保養、加水,可自行充飽電力循環使用,環保、安全,今年已出單歐美兩萬多顆,後續也獲得追加的訂單,踏出成功的步伐,將是市場未來成長的主動力。

「當然,鉛酸電池、鋰電池在市場裡的占比和成長指數算是旗鼓相當的,但鉛酸電池能讓廣隆賺到錢,才是王道。我慶幸在手機、電動車興起,帶動鋰電池行情很夯的浪潮之下,保持冷靜,沒有貿然投入,否則競爭者眾,要不就是虧錢,要不就是勉強地撐著。我依然是這句話:﹃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跟別人一樣去搶單,勢必沒利潤。」之前向廣隆訂了一批貨的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深表贊同,未來太陽能、風力發電在台灣的技術應用成熟化,廣隆環保電池符合能源再生發展,願景值得期待。

成就年營業額直逼六十億元的新高,李耀銘說創業心法是:不強與別人爭鋒。「明年股東常會上兒子將接董事長,我希望傳承給他的是挑戰自己的膽識、與眾不同的前瞻觀點。」

李耀銘

出生:1938年

現職:廣隆光電董事長

經歷:廣興針織總經理

學歷:彰化高工

廣隆光電

成立時間:1990年創立

資本額:8.15億元

主要客戶:

必翔電能高科技、美國MK Battery、APC等;在越南以LONG品牌行銷機車電池

近三年獲利:

2010年EPS6.82元2011年EPS3.9元2012年EPS7.5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23

電池廠龍頭在美、日投資興建發電廠 林坤禧:生存者 更有本錢 新日光要做太陽能界台積電

2014-01-27  TWM
 
 

 

邁向創業第九年之際,由老台積電人林坤禧掌舵的太陽能電池大廠新日光,除了產能已成為國內第一,同時積極布局下游電廠事業,投資在美國、日本興建太陽能發電廠,轉型動作廣泛。

撰文‧周岐原

太陽能產業走過漫長調整期,當市場自二○一三年下半年露出曙光,產能名列前茅的新日光,也開始感到暖意。財報數據顯示,太陽能電池大廠新日光,自一三年第二季轉虧為盈以來,前三季累計已開始獲利,跑在景氣之先的股價,一三年因此大漲一三○%。展望未來,董事長林坤禧對太陽能產業有正面期待。

「八年前,進入業界的一張門票,是產能要達到MW(千瓩);現在,一張門票是GW(百萬瓩)。」林坤禧說。資金與技術門檻連年提升,是太陽能業者無法迴避的淘汰賽,經過一輪洗牌,留下來的生存者,才有本錢角逐更大市場。

邁向創業第九年之際,新日光除了整合旗下產能,還投資在各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廠,積極展開一輪轉型步伐。然而,不論是前些年的烏雲罩頂,或是近年來的曙光乍現,林坤禧片刻都沒有或忘,他當年投入太陽能產業的初衷。

引進台積電管理文化 度過產業黑暗期○五年,林坤禧自台積電資訊長任內退休,轉任新日光執行長。當得知他準備投身太陽能產業時,身旁不少好友還告誡他:「太陽能產業快要泡沫化了!」然而,林坤禧直截了當地宣示他的企圖心:要把新日光打造成太陽能界的台積電。

為了引進台積電重視執行力、精密的管理風格,林坤禧特別重視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例如有一次,在經理人會議上,林坤禧就表演了一齣行動劇。他先走出會議室,再回到室內時,林坤禧問員工,自己有什麼不同。大家都察覺,董事長臉上多了一粒米;林坤禧的用意,就是要求所有人,都得將管理落實到細節,「把自己臉上的米移除」。

「我帶來很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師承台積電正派的文化;我們認為,股價長期一定反映公司的基本面。」林坤禧強調:「我們也很重視人才,每天都在找人才,大家都有好的設備,但要有好的人才,才能把東西轉換成價值。」回顧景氣高峰,新日光連兩年交出每股稅後純益(EPS)五元上下的成績;但在一一年與一二年,也因為產業供過於求,連兩年每股稅後虧損逾七元。但林坤禧樂觀地分析,一三年全球太陽能安裝量,年成長率約二○%;到了一四年,安裝量預期仍增加二七%,成長力道頗為強勁。

林坤禧之所以對市場的發展感到樂觀,主要基於三點理由:「第一,日本、中國、美國,市場都正在成長;第二,太陽城(SolarCity)標榜的免費安裝模式,對提高用戶接受度有相當突破;第三,中國官方與業者,對於擴充產能目前還是很保守。」林坤禧分析,在中國,不少太陽能業者過去以高資金槓桿來支持營運,然而經過不景氣洗禮,負債太高的業者,如今多半倒閉或停工。加上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介入,積極管控過剩的太陽能產能;因此,中國業者對擴產態度目前較為保守,不容易像往年一樣,成為價格的破壞者。

市場升溫 新日光積極布局電廠論規模,新日光的年產能已達二.一GW,這個規模,不僅略高於核三廠裝置容量,也已經超越中國的京奧太陽能、台灣大廠茂迪。然而,新日光除了衝刺產能,另一條經營路線也清楚定位,就是跨足太陽能電廠。

林坤禧指出,目前新日光透過子公司,在美國、日本與台灣分別投資興建太陽能電廠。以美國為例,在印地安納州首府機場的發電設備,規模是北美洲機場發電案的第一大;去年第四季,該電廠第一期已完工並投入運轉。同時,在日本九州、和歌山等地,也都有工程正在興建。

「太陽能系統對我們有很重要的意義,第一,它是我們cell(太陽能電池)語模組的出海口;第二,促進系統安裝量的增加。」林坤禧如此解釋公司的策略布局,「更重要的意義是,透過興建太陽能電廠,我們才能體會客戶心裡在想什麼,這對我們制定產品規格時很有幫助。」由於新日光近年陸續投資電廠工程,穩定挹注收益的效應,大約在一五年開始就會陸續有顯著的貢獻。在產能的規模效益與獲利預期下,有券商法人認為,新日光相對於同產業個股,可望有領先表現。

新日光

創立:2005年

董事長:林坤禧

資本額:76億元

林坤禧

出生:1949年

現職:新日光董事長

經歷:台積電資深副總

學歷:美國肯塔基大學企管博士、交大企管碩士、交大電子工程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