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嫌雨點小 蔡東豪

2012-4-12  NM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明報》經濟B2版標題是「粵停加最低工資,港商舒口氣」,我看後立即搵人事部查問詳情;人事部不知情,我也覺得奇怪,這麼大 的政策轉變,事先沒有明顯跡象,當時我心情複雜,不知怎分析這單新聞對公司的影響。後來證實政府無意改變逐步提升工人工資的政策,這單新聞可能是政府發放 的試探氣球。今年廣東省最低工資平均上升百分之十五。


或者廣東省政府去年底真的考慮過暫停提升最低工資,為廠商紓 困,但衡量所有因素之後,決定不改變既定政策。歐美經濟低迷,廠商生意大減,加上成本急升,經營困難,這都是事實,但在政府眼中,廠商的痛屬於可以承受的 痛。 今時今日,廠商大吵大鬧報公安,稱客戶走佬,欠下幾百萬元貨款,公安態度多會是愛理不理,讓廠商填份表格。可是只要有三五個工人在工廠門外吵鬧,聲稱受無 良僱主拖欠工資,不消一會,政府立即派員處理。在內地,三五個吵鬧工人可吸引到十個八個途人圍觀,萬一有人拍下短片,得到傳媒關注,隨時成為新聞,標題是 社會不穩,負責的村長鎮長隨時要問責。相反,拖欠幾百萬元貨款是商業糾紛,跟和諧無關。內地各階層政府的頭號任務是維穩,安定民心需要和諧環境。 廠商不快樂或者也算不夠和諧,但廠商數目小,不團結,政府態度是廠商多年來牟取暴利,現在賺少一點也是報應。在工人快樂和廠商快樂之間,政府取向堅定。去 年12月《明報》的新聞應該是政府偶然出現的軟弱,很快清醒過後,大喝一聲,繼續加薪。 美國商會上海分會進行會員調查,貪污和侵犯知識產權等問題已變得不大重要,九成會員認為成本是最大挑戰。二○○一年至二○○九年,工人工資平均每年上升 12%,以複式每年上升12%計算,十年翻了三番,一元變三元。工資條數很簡單,假如工資佔營業額兩成,工資上升15%,等於純利下降3%。廠商純利(如 果仍有純利的話)大都在5%水平,下降3%是一件大事。 過去一段時間,不少廠商把工廠搬去內陸偏遠地區,甚至遷移到越南、柬埔寨等國家,效果大都差強人意,因為低工資是表面,其實牽涉許多隱藏經營成本,把實際 成本提升至廣東省水平,甚至更高。我的觀察是,應該搬的廠商已搬了,未搬的廠商計過數認為不應該搬,即是說,廠商無地方可搬,要留在廣東省想辦法。


工 資成本十年翻三番(有廠商可能認為升幅不止),其他生意早已吃不消,甚至蝕本關門,但仍有廠商在運作,其中不少仍賺錢,廠商抵銷工資成本上漲的主要武器是 生產力。在成本不停上漲的環境中,仍錄得可觀盈利的廠商,我可肯定他們是生產力專家。提升生產力方法有許多,包括調整工序、機器自動化、簡化設計等,很多 時幾招一齊使用。除了生產力,廠商另一項武器是加價。對於廠商,加價這兩個字陌生,說出來也不自然,因為以前未聽過。長遠而言,我斷言沒勇氣或沒能力提升 售價的廠商只有死路一條。 文章首段我提過為那單報導不懂即時分析的問題,現在我想通了。提升工人工資是國策,國家定政策時衡量各持份者得失,明顯地廠商是不被重視一群,不受國策保 護,這趨勢在可見的將來不會改變,廠商不必妄想。今時今日,工資是大是大非問題,連富士康這些巨型工廠也沒太多空間鑽空子,即是工資是所有工廠都要面對的 問題。跟對手比較,我們不比他們好,也不比他們差,戰場在其他地方。已習慣了以生產力來抵銷成本上漲,及有能力提升售價的工廠,將會是倖存者。 我想通了,在這環境下,加最低工資不一定是壞事。行山比賽時,上高山所有人都感辛苦,沒其他路走,一定要走過這高山,高手嫌山不夠高,因為在逆境中再遇逆 境很容易分出高低。行到想死時,高手希望下一段路不是平路,是更難行的路,因為高手留意到隔籬對手已在喘大氣。痛的時候,我不怕更痛,這不是阿Q精神,而 是逆境搏擊之道。

蔡東豪 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4

【食勻全球】紐約大熱「雨點蛋糕」 零卡路里幾秒即溶

1 : GS(14)@2016-04-12 18:17:31

甜點就是邪惡的,為了吃美味甜點餵飽相機和少女心,又要節食又要運動,女人真的唔易做。紐約人跟香港人一樣咁怕悶,出名多千奇百趣的食物,美食潮流一浪接一浪,最近美籍華人廚師Darren Wong就從日本引進了這個以天然礦泉水和瓊脂(海藻精華)製成的「雨點蛋糕」。靈感來自日本的「信玄水麻糬」(Mizu Shingen Mochi),近年類似的甜點在日本各地興起,於是Darren便決定將它帶到紐約,更把這個入口即溶的蛋糕形容為「Snapchat甜品」,因為你不馬上吃掉它真的會幾秒即溶。嚐過的顧客表示它似果凍,配上黑糖漿和黃豆粉清甜可口,Darren表示,抨擊雨點蛋糕太簡單乏味的人不懂,這是比刨冰更清新的輕食,整個體驗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而且它是零卡路里呢。不過Darren帶着雨點上節目時,卻遭US Today的主播一句KO,說蛋糕好似「隆胸水袋」。記者:馬朗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412/195670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33

90後財經KOL睇首置:雷聲大、雨點小

1 : GS(14)@2017-10-15 18:21:23

明年中公佈與發展商合作發展「港人首置上車盤」,選址觀塘安達臣道地皮,可提供約1,000個單位,「首置盤」出售對象是居港滿七年的香港居民,從來沒有在香港置業,月入上限為單身人士34,000元,二人或以上家庭則為68,000元。「首置盤」售價和面積參考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轉讓限制較居屋嚴緊,轉讓補價安排須進一步研究。90後專欄作家渾水聞言後即以「雷聲大、雨點小」來回應。在此入息限制下,他直言自己已經「爆額」,雖然認為先導計劃位置可接受,不過他認為身邊符合條件的朋友寧選「白居二」的置業階梯,加上現階段未有其他轉售細節,反而更擔心會是95年推出的夾屋翻版。他補充,一旦遇上樓市跌市,小業主難免會擔憂轉售問題。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認為入息「有上限、冇下限」的設定,提供誘因予公屋戶走來購買首置盤,變相令沒有資格申請公屋、居屋,而又未置業的人士多了競爭;另外首期是現時置業最大的困難,麥萃才認為允許承造高成數按揭或已可解決問題。不過首置盤要求發展商興建私人住宅時作混合發展時,需耍考慮因素眾多,例如整體規劃、定價以及居民素質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2/201799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