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觀眾笑點高了還是低了?喜劇容易了還是難了? 和宋丹丹、郭德綱、馮小剛討論喜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486

馮小剛(左)在《編輯部的故事》中客串。當年他寫諷刺喜劇,產量也不高。為“編輯部”寫一集《誰主沈浮》,靠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神來之筆。(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喜劇圈太小,人才太少。郭德綱在超過七檔喜劇類節目中擔任著主持人、導師。“你打開所有電視臺,你看,就這麽幾個人。”郭德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女喜劇演員更少,“你感覺很多年沒能再出一個大家都很喜歡的。”宋丹丹這麽說。

《笑傲江湖》里,宋丹丹、郭德綱和馮小剛是三位“喜劇觀察員”。“觀察員”手握重權,只有當兩人以上按下綠燈時,選手才能晉級。

宋丹丹“寬容”,常常不等主持人說完就按下綠燈。馮小剛要求嚴,亮紅燈最多。他喜歡選手周雲鵬,一度稱他為“三屆冠軍”,但到決賽,周雲鵬依然沿用說話不利索的表演方式,馮小剛感到失望。

2016年9月30日,《笑傲江湖》決賽錄制前,南方周末記者與三位“觀察員”談了談他們眼中的喜劇。

宋丹丹:中國觀眾和美國人差不多傻了,挺好

南方周末:三位觀察員總提到“高級喜劇”,什麽樣的喜劇是“高級”的?

宋丹丹:你得看到才知道。你從沒想過高級喜劇會是一個啞劇,但你看到一個好啞劇,就覺得這個真高級;你也從來沒想過一個高級喜劇是舞蹈,那你看到這個舞蹈,就會覺得它高級。都是用具體作品來衡量的。沒有一個絕對評價。

南方周末:你說你曾經一年都出不來一個自己滿意的作品。卡在哪?

宋丹丹:卡在創作不出來。倒不是因為限制,喜劇本身就是難弄。任何一個好演員,也不可能永遠都能迅速拿出一個好作品來。

我的每部小品都很難,但有時就是運氣好,可以找到一個好的點,找到一個下蛋公雞,它就逗;找到一個《實話實說》,(白雲和黑土)上這欄目,就會很逗。有時找不到有意思的點,沒有特別好的“拐棍”,就很難。

南方周末:你兒子巴圖是“90後”,你了解他們的笑點嗎?

宋丹丹:巴圖對喜劇、幽默的感覺,還是和我挺像的。我感覺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愛笑,特別容易被逗笑。這是令人欣慰的事。很多年前,我看電影《虎口脫險》,周圍有人樂,我就一直這樣(擺出一副嚴肅表情)。

我們那代人比較理性,別人在臺上犯傻,我們會坐那兒:哎喲,傻不傻呀?幹嗎呢?可笑嗎?不可笑吧?那會兒人活得辛苦,想得多想得累。

我第一次去美國,在環球影城看表演,就覺得美國人特容易被逗笑。一點都不逗的東西,只要感到你在逗他,他就笑。我當時覺得美國人好傻呀。現在中國觀眾和他們差不多了。

中國年輕觀眾,你簡單地給他,他迅速就發酵。他們沒有包袱,不想那麽多,這是個好事,很快樂的事。

這些年我也簡單、直接了。但凡有一點好玩,我就會笑。這個笑都不算是有意識地去鼓勵誰。其實對於別人想把你逗樂這件事,不用特別殘忍,也不用特別糾結,不用覺得自己趣味高,特高冷。放下身段,容易被逗笑,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

南方周末:很多《笑傲江湖》的選手是“喜二代”。你鼓勵巴圖做喜劇嗎?

宋丹丹:對他我最沒想法,他自己決定他的生活。

但我確實相信基因遺傳。讓我兒子當物理學家,這可能是個挺難的事,你讓他累死、天天不睡覺研究物理,他連物理系都考不上,更別提當物理學家了;但你讓一些孩天天用功研究喜劇、唱歌,也不可能像我兒子這麽順手拈來。不能跟DNA擰著來。

南方周末:你在北京人藝學表演時,就演老太太。喜劇天分是那時發現的?

宋丹丹:大家都在模仿別人,只是我演了個老太太。我到現在也不覺得有多喜劇。包括我演的小品,也沒那麽誇張,但大家就覺得它是喜劇。其實我沒把喜劇和正劇分那麽開。

南方周末:近幾年你沒再演情景喜劇和小品,為什麽?

宋丹丹:一個是情景喜劇,一個是小品,在我這輩子算是結束了。我真弄不動了。情景喜劇一天拍一集半,得這個速度它才算得過賬,非常辛苦。小品呢,太難弄了。我現在輕易啥也不接,更年期嚴重,害怕辛苦。

那時候覺得光演小品不行。人就是有了什麽,就想要另一個,一看我的小品挺火了,還想影視劇火,影視劇老沒人找,心里就急。人就是一件事成了,老想得到更多,這是本能。

郭德綱:45歲以上、屬鼠才能看,還演不演了?

南方周末:你覺得現在觀眾笑點更高還是更低了?

郭德綱:2005年之前,觀眾笑點還挺低的,就是我們把觀眾笑點又擡高了。擡高之後,勢必要求演員水平也高,那也很痛苦。原來一直吃粗糧,突然間吃了好的,回頭你再讓他吃野菜團子,他肯定受不了。

南方周末:你堅持師徒規矩,你覺得它是相聲從業者必須尊崇的嗎?

郭德綱:反正自從有相聲以來,一直是師徒關系把這個行業維持下來了。否則在它最輝煌時期,就應該把這個規矩拋棄。它和工廠車間王師傅、電工趙師傅是不一樣的。只有傳統藝術需要師徒規矩,其他行業只需要手藝傳承。

京劇是國粹吧,京劇師徒傳承你得承認吧。它絕不是說開個課堂,大家都來,就能把這行幹好,它就要手把手教,才能出人才。

南方周末:肢體喜劇相比相聲小品一直比較小眾,你覺得這種局面在更年輕的觀眾那里會不會改變?

郭德綱:它跟觀眾的歲數沒有任何關系。不管你說的唱的演的練的肢體語言的,只要好,觀眾就喜歡。不能說,我們這東西是演給85年到89年生的人看的,那是胡說。如果我這東西,只能45歲往上、屬鼠的才能看,那你還演不演了?

南方周末:有外國選手進了節目複賽,你覺得怎麽樣?喜劇有國界嗎?

郭德綱:波蘭人那個(指波蘭“公平競爭組合”劇團演出的肢體劇節目)不用說,人家太專業了。

喜劇當然有國界,就算挺好的肢體戲,它拋棄了語言特長,不也是個遺憾嗎?你沒必要說我的喜劇一定要全世界人愛,大可不必。

憨豆先生,那算是國際知名的笑星了吧,他是英國人,英國人有一半討厭他。那怎麽說?

南方周末:現在喜劇類綜藝節目太多,合格的喜劇演員太少,你同意嗎?

郭德綱:節目這東西,有多少算多,多少算少?存在即合理,好就會出來,不好就不做。人不多是真的。你打開所有的電視臺看,就這幾個人,給錢就去。

馮小剛:喜劇的神來之筆,可遇不可求

南方周末:在這一季節目里,你似乎特別喜歡強調諷刺喜劇,為什麽?

馮小剛:這是喜劇很強大的一個功能,就像過去報紙上都有一個“刺梅”(以諷刺為主的漫畫專欄名稱)。我是願意看諷刺喜劇的。

現在的喜劇作品很多都沒有諷刺。不管是諷刺喜劇,還是別的,要弄好都很難。一個人兩三年能寫出一個好作品來就不容易,你要求一個人一年寫五個,這太難了。

南方周末:你寫諷刺作品產量高嗎?

馮小剛:不高。喜劇講究神來之筆,不是坐那兒使勁想就能想得出來的。那時候弄《編輯部的故事》,我寫那集《誰主沈浮》,講的是編輯部主編要退休,繼任人選從內部產生,幾個人就開始拉幫結派,你擠我、我擠你,最後連葛玲和李東寶都沒想到會被卷進去。這麽個有意思的事,是突然想到的,可遇不可求。

南方周末:你參加了三季《笑傲江湖》,有特別喜歡的選手嗎?

馮小剛:周雲鵬就很有意思,但比賽到後面,(還用說話不利索)這個方式,就會有點勉強。黃景行的創作能力相對來說好一點。還有鐵嶺《歃血為盟》三結義那個,特別逗。當面稱兄道弟,實際上假仁假義,挺諷刺的。

南方周末:你覺得喜劇有國界嗎?

馮小剛:要看哪一類,啞劇就沒有,語言類的就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49

短視頻創業還有機會,但單打獨鬥越來越難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6/162412.shtml

短視頻創業還有機會,但單打獨鬥越來越難了
羅超頻道 羅超頻道

短視頻創業還有機會,但單打獨鬥越來越難了

許多創業領域已經被公認是紅海,但依然還是會“蹦出”新贏家。

本文由羅超頻道(微信ID:luochaotm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羅超

距離Papi醬爆紅並完成融資剛過去一年,盡管其通過Papitube複制萬千個自己的夢想未能實現,但短視頻創業卻是如火如荼,一年之間又出現不少新面孔,行業熱度只增不減。秒拍自去年6月以來已連續10個月發布短視頻榜單,這一榜單可以說是行業風向標,從2017年最新的3月榜單可以看到,短視頻行業依然還存在著許多機會,然而單打獨鬥已經很難。

短視頻大盤還在高速增長

最近幾年,4G網絡在中國的覆蓋速度超出所有人預期,正是這一潛在因素導致了短視頻行業的爆發。2016年是短視頻爆發元年,從秒拍2017年3月榜單來看,短視頻大盤今年還在增長之中。

11

3月原創榜單中,關愛八卦成長協會以月播放5.3億次奪得冠軍,TOP 19的月播放量均已超過1億次。在去年10月的榜單中,本份榜單冠軍“二更”視頻月播放量才2.39億,不及3月冠軍播放量的一半。TOP50的入場券也已從去年10月的2800萬升級到2017年3月的4664萬次,由此可見在播放量上短視頻大盤還在增長。值得註意的是,秒拍這份榜單是與業內口碑較好的新榜聯合發布的短視頻榜單,排名依據主要是播放量,因此可信度較高,且榜單上還特意標註了“本數據已排除刷量行為”。

來自一些第三方機構的報告可以說明為什麽短視頻大盤還在增長。易觀3月下旬發布的《中國移動短視頻市場專題分析2017》報告顯示,至2016年12月中國手機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9987萬人,手機網絡視頻用戶占手機網民比例達71.9%,手機網絡視頻用戶占網絡視頻用戶比例達91.8%。這三個數字在2015年還是40508萬人、65.4%和80.4%。更多用戶在習慣通過手機觀看網絡視頻,而由於迎合了用戶碎片化消費的需求特征,短視頻在移動端比在PC端更具優勢,同時在移動端短視頻也比長視頻增長更快。摩根斯坦利也認為,2018年微博MAU將達到4億,每年將會增長19%左右,增長源頭來自於短視頻和直播用戶。由此可見,短視頻用戶端的註意力大盤(具體指標是播放次數)有望增長到2018年。這是一個增量市場。

新玩家依然還有大量機會

短視頻不只是一門關於拿到註意力開展移動營銷的生意,其背後是一個日益重要的精神消費市場,這個觀點我認為在兩年內不會過時,短視頻行業的窗口一直都開著,半年前我也這樣說過,現在還是這樣認為,秒拍的最新榜單繼續支持了我的觀點。

3月,主榜中TOP 10還有許多新面孔,盡管關八、二更、王尼瑪等都耳熟能詳,但這次拿下TOP 3的小情書卻算新面孔。新入局的短視頻創作者不只是有機會進入尚未固化的頂部,還有更多垂直領域有待挖掘。垂直類榜單中,有將近一半是新上榜的,可見其中機會之多。秒拍在去年9月開始增加美食、時尚等垂直榜單。垂直類目只會越來越多,這也體現出短視頻垂直化的機會。一下科技高級副總裁劉新征在多個場合提及這一點,比如其曾透露:

“之前,非娛樂明星、非新聞現場、非純搞笑內容獲得流量比例不足20%;2016年,各垂直類內容的流量占比累計已經超過了60%。”

22

娛樂、新聞、搞笑以及已經被發掘的時尚、美食可能機會少一些,但科技、汽車、家居、養生等長尾類目依然還有待充分挖掘,成為頂級大V越來越難,但成為垂直V或者中V還有機會。換個角度來看,內容創業之所以如火如荼,一個關鍵是它徹底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方式,少數人(機構)為大眾生產內容的時代過去了,大量的人(機構)為小眾進行精準生產的時代正在來臨。傳統視頻時代都能容納上千家電視臺(2015年6月全國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共計1998家),短視頻時代能夠容納的內容創作玩家(專業個體或組織),恐怕將數十倍甚至百倍於此,事實上,秒拍、今日頭條、企鵝等內容平臺上的內容賬號均已在數十萬級別,成功淘金的不計其數。

33

每一次機會到來時,都會有人抓住、有人沒抓住。許多創業領域已經被公認是紅海,但依然還是會“蹦出”新贏家。機會永遠不會消失,就算所謂風口沒有了還有存量市場。況且短視頻眼下還是風口,還是增量市場,所以眼下正是入場的好時機。

從2017年的諸多跡象來看,短視頻淘金者依然還在不斷湧現,其中一個很大的來源是電視行業。網絡視頻對電視臺的註意力爭奪勢不可擋,廣告主正在向移動端傾斜,有消息稱國內知名地方電視臺今年廣告競標出現很多流標現象,行業走下坡路優秀媒體人出走意願日趨強烈,這些在視頻和傳播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堪稱正規軍,他們會讓短視頻創業更火爆的同時,競爭更激烈和專業,最終促進短視頻行業的更快速健康的發展。

然而單打獨鬥越來越難了?

Papi醬爆紅之前,基本是一個人操刀,從策劃到剪輯到上傳甚至再到運營都親力親為,頂多招聘個實習生做助理,到了一定階段再走公司化運作路線。這是大多數內容創業者的典型路徑,包括文字創業者咪蒙。不過從秒拍榜單來看,短視頻創業,機構的競爭力正在越來越強,單打獨鬥越來越難,MCN化將會是一個必然趨勢。

秒拍在今年2月增加了MCN榜單,即統計MCN機構旗下的所有賬號的播放次數之和。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Youtube提出來的概念,其通過簽約或自建的方式形成賬號矩陣——通俗地說就是短視頻版的聯盟。在單打獨鬥的賬號面前,MCN可以更專業地進行內容創作,可以更快速地覆蓋垂直品類,可以更好地滿足廣告商業需求,不同賬號之前可以形成聯動效應。2017年2月MCN榜單中排名第一的是魔力TV,3月排名第一還是魔力TV,整體播放量達到了18億次。

44

並且MCN旗下的賬號也體現出極其強悍的戰鬥力。魔力TV主賬號“魔力TV”拿下主榜TOP 3,魔力美食、理娛打挺疼、造物集、小情書進入TOP10,魔力時尚拿下時尚榜TOP 4,魔力美食拿下美食榜冠軍,堪稱大滿貫。看完榜單後,很多人可能都會懷疑魔力系列賬號是不是一下科技(秒拍母公司)投資的?然而事實卻並不是,其主體公司新片場與一下科技只是戰略合作夥伴。魔力TV已擁有超過40個賬號覆蓋不同垂直品類,針對秒拍用戶群年輕化特征打造和運營內容,並且已通過搭建原創電商平臺和定制內容廣告的方式商業化。這樣的MCN不只一家,一個大V哪怕公司化運作在MCN面前都缺乏競爭力,這是Papi醬、羅輯思維等短視頻大V到一定階段都想要MCN化的原因所在。

不過,目前國內的MCN模式相較國外YouTube而言,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從MCN簽約紅人數和播放量來看,流量相對較低,這個模式還沒有完全成型。當然,MCN對新晉創作者有一定的扶持能力,從資源到個人IP培養,都是長線的發展過程。

秒拍早已開始有意扶持MCN,這可以解釋為什麽魔力會在3月“屠榜”,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已經和2000多家MCN及視頻機構深度合作,通過控制這些機構,可以成功地控制整個生態的內容質量、運營規則和商業變現——控制2000多家機構比控制數十萬生產者顯然前者更有效率。擁抱MCN的戰略讓秒拍正在成為事實上的短視頻行業規則制定者,也開創了不少新玩法,比如短視頻變現就充分考慮了MCN,比如在前貼片廣告上,就支持行業定投、賬號定投和通投等多種方式。

今年短視頻行業可謂頻傳利好:騰訊芒種計劃2.0拿出10億補貼向短視頻傾斜又投資快手、阿里則讓定位一直模糊的土豆來承載短視頻重任,已經靠直播賺得缽滿盆滿的陌陌也在刻意去直播化強調短視頻,一下科技近日則繼上海視頻基地之後宣布在成都又建立第二個移動視頻創作基地推進全國布局。從秒拍3月榜單來看,短視頻創業眼下正當時,但是如何入場,已經入場的玩家如何壯大,已經壯大的玩家如何形成壁壘,也值得深思。

短視頻 創業 秒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68

為什麽創業和投資越來越難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1/163382.shtml

為什麽創業和投資越來越難了?
獵賢商業智能 獵賢商業智能

為什麽創業和投資越來越難了?

雖然小風口不斷,但大機會越來越少,關於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論調甚囂塵土,那麽外界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新的機會將出現在哪里?

來源 | 獵賢商業智能(ID:pevcnews)

文  |  騰訊創業

從去年以來,創業圈和投資圈就有一種聲音認為創業越來越難了,雖然「小風口」不斷,但「大機會」越來越少,關於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論調甚囂塵土,那麽外界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新的機會將出現在哪里呢?

商業變遷

無論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商業模式從本質上講可以分成兩大類,渠道模式和品牌模式,對應於互聯網行業就是平臺和IP。渠道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擁有能夠touch到用戶的四通八達的網絡通路,品牌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擁有能夠占據用戶心智的強大IP並且可以全平臺運營,這里的用戶既可以是B端也可以是C端。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初期,幾乎所有的生意、所有的流量都在線下,這時候互聯網橫空出世,在線上這部分新建了一條touch到用戶的渠道。這條通路曾經是蠻荒之地,而且具備很強的網絡效應,邊際成本遞減,於是很容易形成指數型增長、達到壟斷,這就是VC為什麽喜歡投資互聯網行業的原因。而互聯網的價值鏈和傳統行業的產業鏈是相互區隔的,傳統行業很難轉型成功,於是就有了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之說。

41.webp

而當下發生的變化是什麽呢?很多人說「線上流量紅利消失了」,就是因為線上這條渠道通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到現在又形成了新的壟斷,這個時候產生的新應用就要從那些已經形成的平臺里面「搶」流量了。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為什麽這個時候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迷你KTV興起了?因為人們發現爭搶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時候,開始將目光轉向線下一些碎片化的場景,那里面還存在很多待發掘的流量變現的「藍海」機會,而且這些流量的獲取成本並不比線上高 (當然現在已經快速變成紅海了)。微信在這個時點上推出小程序其實就是本著這樣一個邏輯,連接線下的碎片化流量。

時下之困

按照經濟學的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所以每一波大的浪潮的發展,一定是先由底層技術的成熟開始,然後帶來新的基礎硬件平臺的誕生,最後也是最大的機會來自於基於其上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創新層面會先產生平臺級應用,類似微信這樣的大連接器,然後是核心應用,類似滴滴、美團這類解決基本衣食住行問題的剛需高頻應用,再之後出現各種垂直應用。垂直應用的機會會不斷出現,只是像以前那樣出現超級獨角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擁有很大流量的映客「賣身」了,這個時點想形成新的獨立流量平臺不容易,這是渠道的碎片化。

42.webp

隨著90後、95後消費群體的崛起,價值取向和興趣取向越來越小眾化、個性化,這時很難再出現以前那種大眾明星和大眾品牌了,消費者的註意力被不同的網紅或者有調性的小品牌吸引了,這是品牌和IP的碎片化。

過去互聯網的投資邏輯在於兩點,一是指數型增長,二是形成壟斷。如果去尋找線下流量機會,無論是共享單車、充電寶還是迷你KTV,都取決於線下資產鋪設的數量和資產的周轉率,這兩項都是有上限的,增長速度很難達到指數級水平。這和滴滴、Uber、Airbnb的模式不同,它們是通過網絡連接閑置資源,供給是原本已經存在的,而這種模式需要自己不斷鋪新的資產以提高供給。

最重要的是鋪的過程中需要給渠道支付很高的入駐場地費,而滴滴模式是沒有這部分成本的,從本質上說是因為能直接觸及用戶的線下渠道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要想利用別人的通路和流量就得支付「通道費」。共享單車之所以普及速度很快,就是因為暫時不需要支付停放費,如果以後需要向政府支付「路權」相關的費用或限定停放區域的話,還是會有這部分成本的。互聯網最終形成壟斷是通過兩條途徑,一是自己融到很多錢,燒錢把別人耗死,二是用錢把別人買斷,收購合並。因為上文所分析的原因,在目前的情況下想達到壟斷變得更難了,反而更有可能的是形成區域性壟斷。

結合以上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大平臺、大IP的機會變少了,另一方面形成壟斷的過程變難了,這就是時下創業和投資變得越來越難的原因。

詩和遠方

當我們去分析商業的動因時,我們會發現創業的機會無非存在於兩點:save time和kill time。當我們把大量的線下數據在線化以後,我們利用各種智能化的應用幫助人們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是save time,而當人們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後,就需要各種有趣的文化創意內容來滿足精神需求,這是kill time。

很多人問目前在BAT這三座大山的「壓迫」下還有沒有創業機會了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且看看今日頭條是怎麽崛起的。自微信中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內容呈爆炸式地產生以後,用戶割裂地分散於對各個公眾號的關註中,今日頭條把這部分內容抓取出來了,這些騰訊生態體系中的內容是百度所沒有的,這是從內容上分析。從形式上分析,百度過去提供的信息獲取方式是「人找信息」的搜索形態,而今日頭條采用的「信息找人」的feed流形態,其背後的強大支撐是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算法,最終信息流廣告成了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廣告形態。從價值上分析,PC時代互聯網上最大的流量入口是搜索引擎,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入口被智能手機上的一個個獨立的app瓜分了,每個app背後代表著用戶的一類特定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和騰訊都有自己的賬戶體系(阿里的淘寶ID,騰訊有微信ID),頭條也有,而百度卻沒有,於是百度的入口價值和數據價值都明顯地下降了。隨便提一句,今天百度的市值是阿里和騰訊的六分之一左右。所以說巨頭的壟斷也並非牢不可破,關鍵是找到那個撬動杠桿的支點。

我們再來看看人工智能會帶來哪些價值呢?它為什麽會令人們如此興奮呢?它除了能帶來知識工作自動化之外,還能帶來新的流量入口價值和商業模式。當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技術逐漸成熟以後,巨頭們紛紛布局語音助手,蘋果的Siri、谷歌的Assistant、微軟的Cortana、亞馬遜的Alexa,國內的BAT和科大訊飛也都在投入這方面的研發,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

究其原因就在於語音是人機交互的下一代入口,語言是人類交流中最常用的表達形式,一旦機器可以理解人類的語言,在未來的智能終端上就能順暢地執行命令或調用其他服務滿足人類的需求,於是語音就成了最大的流量入口,或者說是主應用,其他所有應用都是附屬於它的次級應用,這個入口的價值空間是巨大的。對於電商的流量入口,開始大家直接在淘寶、天貓上購物,後來美麗說、蘑菇街等導購平臺受到90後群體的青睞,成為嵌入電商決策鏈的一個導流環節,再往後發展電商的入口會更加多元化,當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人們看到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時都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語音搜索直達購買鏈接,方便快捷且觸手可得。

43.webp

再來說說未來社交的形態,當用戶畫像達到精準和多維程度以後,人工智能會為我們匹配最適合的社交對象,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也可以讓我們快速找到能夠幫到我們的人。

當然,我們目前還不能馬上看到這些應用的落地,歷史上每一波的技術變革都是從to B開始的,這是目前AI的發展階段,然後才能到to C,to C階段所創造的企業價值要遠遠超越to B。那麽到這里就結束了嗎?其實這些還遠遠不足以描述真正的未來。

過去幾十年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最大價值是連接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未來社會最大價值在於產業資源流的連接和合理化配置。目前超七成的產業資源還沒有實現線上化,只有當它們被數據化以後,人工智能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將供需進行智能化匹配,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我們可以腦洞大開地去暢想一下,未來各行各業,包括金融、醫療、教育、安防、交通等等,都有一個這樣的智能平臺,那麽這個產業資源配置平臺的價值一定遠遠超越今天的BAT。比如交通產業,未來無人駕駛實現以後,整個國家的交通需要一個這樣的平臺來智能調配、按需供給,那麽這個平臺會是誰呢?會是滴滴嗎?事實上從今年滴滴發布的戰略意圖上來看是有這樣的野心的,如果真是滴滴,那它今天的價值仍然是被低估了的。

當然這條路實現起來必定是艱難無比。剛才上文已經分析過,科技創業經歷了純線上的大繁榮、大發展以後,開始向線下滲透,供應鏈、渠道成了咽喉要塞,未來還要向產業縱深發展,試想有多少產業數據、產業資源是願意開放的呢?這是在動別人的奶酪,在別人的城池上動土啊!所以說創業進入了「深水區」。

當下是艱難的,未來是美好的,中間的路徑是模糊的。但正是因為有那樣的詩和遠方,未來才值得我們期待。

創業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15

為什麽創業和投資越來越難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1/163382.shtml

為什麽創業和投資越來越難了?
獵賢商業智能 獵賢商業智能

為什麽創業和投資越來越難了?

雖然小風口不斷,但大機會越來越少,關於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論調甚囂塵土,那麽外界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新的機會將出現在哪里?

來源 | 獵賢商業智能(ID:pevcnews)

文  |  騰訊創業

從去年以來,創業圈和投資圈就有一種聲音認為創業越來越難了,雖然「小風口」不斷,但「大機會」越來越少,關於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論調甚囂塵土,那麽外界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新的機會將出現在哪里呢?

商業變遷

無論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商業模式從本質上講可以分成兩大類,渠道模式和品牌模式,對應於互聯網行業就是平臺和IP。渠道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擁有能夠touch到用戶的四通八達的網絡通路,品牌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擁有能夠占據用戶心智的強大IP並且可以全平臺運營,這里的用戶既可以是B端也可以是C端。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初期,幾乎所有的生意、所有的流量都在線下,這時候互聯網橫空出世,在線上這部分新建了一條touch到用戶的渠道。這條通路曾經是蠻荒之地,而且具備很強的網絡效應,邊際成本遞減,於是很容易形成指數型增長、達到壟斷,這就是VC為什麽喜歡投資互聯網行業的原因。而互聯網的價值鏈和傳統行業的產業鏈是相互區隔的,傳統行業很難轉型成功,於是就有了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之說。

41.webp

而當下發生的變化是什麽呢?很多人說「線上流量紅利消失了」,就是因為線上這條渠道通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到現在又形成了新的壟斷,這個時候產生的新應用就要從那些已經形成的平臺里面「搶」流量了。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為什麽這個時候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迷你KTV興起了?因為人們發現爭搶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時候,開始將目光轉向線下一些碎片化的場景,那里面還存在很多待發掘的流量變現的「藍海」機會,而且這些流量的獲取成本並不比線上高 (當然現在已經快速變成紅海了)。微信在這個時點上推出小程序其實就是本著這樣一個邏輯,連接線下的碎片化流量。

時下之困

按照經濟學的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所以每一波大的浪潮的發展,一定是先由底層技術的成熟開始,然後帶來新的基礎硬件平臺的誕生,最後也是最大的機會來自於基於其上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創新層面會先產生平臺級應用,類似微信這樣的大連接器,然後是核心應用,類似滴滴、美團這類解決基本衣食住行問題的剛需高頻應用,再之後出現各種垂直應用。垂直應用的機會會不斷出現,只是像以前那樣出現超級獨角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擁有很大流量的映客「賣身」了,這個時點想形成新的獨立流量平臺不容易,這是渠道的碎片化。

42.webp

隨著90後、95後消費群體的崛起,價值取向和興趣取向越來越小眾化、個性化,這時很難再出現以前那種大眾明星和大眾品牌了,消費者的註意力被不同的網紅或者有調性的小品牌吸引了,這是品牌和IP的碎片化。

過去互聯網的投資邏輯在於兩點,一是指數型增長,二是形成壟斷。如果去尋找線下流量機會,無論是共享單車、充電寶還是迷你KTV,都取決於線下資產鋪設的數量和資產的周轉率,這兩項都是有上限的,增長速度很難達到指數級水平。這和滴滴、Uber、Airbnb的模式不同,它們是通過網絡連接閑置資源,供給是原本已經存在的,而這種模式需要自己不斷鋪新的資產以提高供給。

最重要的是鋪的過程中需要給渠道支付很高的入駐場地費,而滴滴模式是沒有這部分成本的,從本質上說是因為能直接觸及用戶的線下渠道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要想利用別人的通路和流量就得支付「通道費」。共享單車之所以普及速度很快,就是因為暫時不需要支付停放費,如果以後需要向政府支付「路權」相關的費用或限定停放區域的話,還是會有這部分成本的。互聯網最終形成壟斷是通過兩條途徑,一是自己融到很多錢,燒錢把別人耗死,二是用錢把別人買斷,收購合並。因為上文所分析的原因,在目前的情況下想達到壟斷變得更難了,反而更有可能的是形成區域性壟斷。

結合以上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大平臺、大IP的機會變少了,另一方面形成壟斷的過程變難了,這就是時下創業和投資變得越來越難的原因。

詩和遠方

當我們去分析商業的動因時,我們會發現創業的機會無非存在於兩點:save time和kill time。當我們把大量的線下數據在線化以後,我們利用各種智能化的應用幫助人們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是save time,而當人們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後,就需要各種有趣的文化創意內容來滿足精神需求,這是kill time。

很多人問目前在BAT這三座大山的「壓迫」下還有沒有創業機會了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且看看今日頭條是怎麽崛起的。自微信中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內容呈爆炸式地產生以後,用戶割裂地分散於對各個公眾號的關註中,今日頭條把這部分內容抓取出來了,這些騰訊生態體系中的內容是百度所沒有的,這是從內容上分析。從形式上分析,百度過去提供的信息獲取方式是「人找信息」的搜索形態,而今日頭條采用的「信息找人」的feed流形態,其背後的強大支撐是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算法,最終信息流廣告成了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廣告形態。從價值上分析,PC時代互聯網上最大的流量入口是搜索引擎,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入口被智能手機上的一個個獨立的app瓜分了,每個app背後代表著用戶的一類特定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和騰訊都有自己的賬戶體系(阿里的淘寶ID,騰訊有微信ID),頭條也有,而百度卻沒有,於是百度的入口價值和數據價值都明顯地下降了。隨便提一句,今天百度的市值是阿里和騰訊的六分之一左右。所以說巨頭的壟斷也並非牢不可破,關鍵是找到那個撬動杠桿的支點。

我們再來看看人工智能會帶來哪些價值呢?它為什麽會令人們如此興奮呢?它除了能帶來知識工作自動化之外,還能帶來新的流量入口價值和商業模式。當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技術逐漸成熟以後,巨頭們紛紛布局語音助手,蘋果的Siri、谷歌的Assistant、微軟的Cortana、亞馬遜的Alexa,國內的BAT和科大訊飛也都在投入這方面的研發,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

究其原因就在於語音是人機交互的下一代入口,語言是人類交流中最常用的表達形式,一旦機器可以理解人類的語言,在未來的智能終端上就能順暢地執行命令或調用其他服務滿足人類的需求,於是語音就成了最大的流量入口,或者說是主應用,其他所有應用都是附屬於它的次級應用,這個入口的價值空間是巨大的。對於電商的流量入口,開始大家直接在淘寶、天貓上購物,後來美麗說、蘑菇街等導購平臺受到90後群體的青睞,成為嵌入電商決策鏈的一個導流環節,再往後發展電商的入口會更加多元化,當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人們看到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時都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語音搜索直達購買鏈接,方便快捷且觸手可得。

43.webp

再來說說未來社交的形態,當用戶畫像達到精準和多維程度以後,人工智能會為我們匹配最適合的社交對象,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也可以讓我們快速找到能夠幫到我們的人。

當然,我們目前還不能馬上看到這些應用的落地,歷史上每一波的技術變革都是從to B開始的,這是目前AI的發展階段,然後才能到to C,to C階段所創造的企業價值要遠遠超越to B。那麽到這里就結束了嗎?其實這些還遠遠不足以描述真正的未來。

過去幾十年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最大價值是連接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未來社會最大價值在於產業資源流的連接和合理化配置。目前超七成的產業資源還沒有實現線上化,只有當它們被數據化以後,人工智能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將供需進行智能化匹配,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我們可以腦洞大開地去暢想一下,未來各行各業,包括金融、醫療、教育、安防、交通等等,都有一個這樣的智能平臺,那麽這個產業資源配置平臺的價值一定遠遠超越今天的BAT。比如交通產業,未來無人駕駛實現以後,整個國家的交通需要一個這樣的平臺來智能調配、按需供給,那麽這個平臺會是誰呢?會是滴滴嗎?事實上從今年滴滴發布的戰略意圖上來看是有這樣的野心的,如果真是滴滴,那它今天的價值仍然是被低估了的。

當然這條路實現起來必定是艱難無比。剛才上文已經分析過,科技創業經歷了純線上的大繁榮、大發展以後,開始向線下滲透,供應鏈、渠道成了咽喉要塞,未來還要向產業縱深發展,試想有多少產業數據、產業資源是願意開放的呢?這是在動別人的奶酪,在別人的城池上動土啊!所以說創業進入了「深水區」。

當下是艱難的,未來是美好的,中間的路徑是模糊的。但正是因為有那樣的詩和遠方,未來才值得我們期待。

創業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16

“一跌先停牌”難了!A股停複牌監管悄然生變

近兩個月來,股指震蕩下行。與以往異常波動時不同的是,上市公司“一跌先停牌”的場面未再上演。即便是面臨質押平倉等風險的個股,也較少出現緊急停牌來避險的操作。

不僅“任性停牌”減少,因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的現象也發生較大變化。就在上月,A股上市公司普遍出現不停牌而直接披露重組方案。同時,進入今年以來,重組停牌的周期明顯縮短。越來越多公司在明確了重大重組事項後,會及時披露並複牌,繼續推進重組事項並分階段披露。

這些變化的背後,A股停複牌規則在悄然劇變。“當前就是鼓勵少停牌,沒事盡量不停牌。”多方人士在采訪中確認,交易所已經開始對現行停複牌的執行逐步調整,在申請審核、信息披露等方面監管極為審慎,明確鼓勵不停牌披露重組預案、分階段披露重組進展。目前,部分新的規則已經以口頭指導形式進行大面積推廣。這一調整,打擊了A股濫用停牌規則的慣用招數;但值得註意的是,如何在重組期間做好內幕信息管理並防止股價異動,也成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的新挑戰。

停牌避險術不靈了

種種統計和跡象都表明,想要利用停牌來避險或力保股價,在當前監管環境下正變得越來越難。

近兩個月來,A股震蕩下行,上證綜指在6月和7月期間累計下跌7%,但以往大面積停牌的現象並未重現。根據Wind統計,截至2018年7月末,A股處於停牌狀態的公司有141家。停牌後及時複牌已成常態,141家停牌公司中7月新增的停牌公司只有4家,於6月起開始停牌的公司有43家。

截至7月底停牌的141家公司中,正在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的有71家,占比50%;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有23家,占比16%;因重大事項相關原因停牌的有23家,占比16%。重要事項未公告的停牌公司只有5家。

而把時間撥回到2015年7月時,A股的停複牌狀況卻大相徑庭。2015年6月至7月期間,上證綜指下跌21%。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2015年7月底,A股處於停牌狀態的公司有498家,僅在當月下跌中申請停牌的就有200家。期間更出現過前所未有的“千股停牌”場景。

停牌制度設立的初衷,是為解決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強內幕信息管理等。但最近幾年,A股上市公司隨意停牌、長期停牌、停牌期間信息披露等問題日漸凸顯,“停牌釘子戶”等惡性操作也屢見不鮮。此前數次股市急跌中表現得極為明顯。大跌中先停牌,就是當時最常見的避險招數。比如,在2015年7月末近500家停牌公司中,因重大事項、預計發生重大事項、擬披露重大事項等原因的有242家,占比近50%。此外,還有47家公司停牌重要事項未公告。

“不知因何而停,不知停到何時”,這不僅幹擾了投資者的正常交易,也影響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破壞市場秩序和環境。甚至,一度還影響到A股開放進程。在A股沖擊MSCI的過程中,MSCI公司方面就明確提出過A股停牌問題的嚴重性,並作出個股停牌超過50天剔除出MSCI指數的規定。

為治理亂停牌,近兩年來,監管措施接連出臺。在2016年5月,滬深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籌劃重大事項停複牌業務指引》,7月再發布業務操作指引和加強停複牌管理的通知。

新規對各類停牌的期限作出明確規定。比如,籌劃控制權變更、重大合同以及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購買或出售資產、對外投資等其他事項的,不超過10個交易日;籌劃非公開發行的不超過1個月。一般情況下,深交所規定籌劃各類事項累計停牌時間不超過6個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連續籌劃重組停牌不得超過5個月。

“從2015年以後,交易所對於停牌的管理就越來越緊。尤其是停複牌新規出臺後,現在申請停牌的流程和披露要求都非常嚴格,就是鼓勵盡量不停牌。”上海某上市公司董秘向第一財經介紹,停牌申請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交易所事前審核事項之一,公司一般要在當天收盤後規定時間內提交相關材料,在交易所業務系統內提出申請。如果遇緊急事項,可以在次日開盤前和午間收盤時的規定時間內,提交臨時停牌申請,但現在申請臨停越來越難。

進入今年以來,對於停複牌的管理還在繼續升級。某大型券商投行部總監就透露,今年以來針對整治亂停牌的力度很大,在現行新規要求的基礎上,各類停牌都有更高要求的管理和限制。形式上,交易所主要是以口頭指導下達至上市公司,目前已經大面積開始推廣,“原則很明確,一般情況下不給停牌,保障投資者的交易權。”

停複牌改革的進度還在繼續推進。據證券日報報道,在近日舉行的“2018年第5期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研修班”上,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鄧舸介紹了上市部年內的四項重點工作。其中就包括,加強信息披露和風險監測,並將繼續完善上市公司停複牌制度,配合證券法、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等制度的修訂工作。

鼓勵不停牌重組

除了任性停牌受到遏制,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也出現很大變化。區別於以往通過停牌來鎖定發行價等操作,當前,不停牌公告重組方案、分階段披露等新的監管措施已在落地執行。

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在今年7月,滬深兩市只新增有23家上市公司申請過停牌。其中,因重大資產重組而申請過停牌的只有6家,分別是*ST地礦、東方新星、四通新材、天業通聯、科大國創、同有科技。目前,只有天業通聯和同有科技仍在停牌,其他個股均已複牌。

按照現行的停複牌規定,一般情況下,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時間不超過3個月。以往,上市公司多會選擇先以重大事項停牌,10個交易日轉為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在期限內披露重組方案。如遇涉密或國有資產等情況,重組周期會有一定延長。

但從上月重組停牌的公司來看,停牌時間遠遠低於規定期限,並且多數都是直接披露重組方案。重組停牌,正從事前停牌籌劃、交易所審核後複牌,逐漸轉為不停牌披露重組方案、停牌等待交易所事後審核。

比如,*ST地礦在6月28日直接發布重大資產出售方案,7月2日起才進入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等待深交所的事後審核。經交易所審核和公司回複後,*ST地礦在7月13日就進行了複牌。同有科技在7月30日晚直接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沒有申請停牌。7月31日,公司才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推進重組並等待交易所事後審核。

“當前鼓勵不停牌直接披露,最直接影響是縮短了整個重組的周期,目前公司基本上不會用盡重組停牌期限。另外一個契機是,重組對股價的刺激效應在減弱。之前停牌籌劃重組,主要是擔心股價異動,同時希望能提前鎖定價格。現在,長期停牌不允許,短期股價波動不大,那麽對‘鎖價’的需求會回落,不停牌重組的推行也就更順利。”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道。

就在上周,深交所在披露並購重組停牌情況時也指出,此前部分上市公司往往擔心因引起內幕交易或股價異動導致交易無法順利達成,仍希望申請長期停牌以防範這些“風險”。但這一現象在當前出現了很大改觀。

深交所方面稱,深市公司在籌劃非公開發行、控制權轉讓、對外投資等事項時,已逐漸接受不停牌推進的做法。今年以來,深市有17家公司籌劃重組時未申請停牌,直接披露重組方案或披露提示性公告。此外,分階段披露原則也逐漸被上市公司采用。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短期停牌,在明確籌劃事項的性質和影響後,及時申請股票複牌繼續推進。截至7月底,深市就有49家上市公司停牌後及時複牌,繼續推進重組事項。

解決各種不規範停牌的同時,不停牌重組也對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

“不停牌的情況下要防止內幕信息交易,還要防止股價異動,這要求很高,挺棘手的。”上述投行人士感慨。而前述上市公司董秘還進一步表示,如果全面啟動不停牌披露重組,還需要等待交易所更明確的規則指引。“比如,公司如果正在籌劃重組而出現股價異動,停牌核查時是否要披露重組事項,後續披露如何推進,這些可能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企業與投行的這種擔憂,部分上市公司已經親身經歷:在異動發生後停牌核查,公布重組事項,並在隨後及時披露重組方案。

由於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3%,藏格控股在今年6月29日起停牌,進行股價異動核查。7月5日晚,公布核查進展時稱,獲悉公司控股股東正在籌劃可能涉及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該事項處於籌劃階段且可能涉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核查尚未最終完成,公司申請繼續停牌。7月15日晚,公司再發布核查進展,披露了經董事會審議通過的重組預案。在回複交易所問詢並對方案進行調整後,藏格控股已於8月3日起複牌。

針對停複牌改革的下一步方向,深交所方面表示,將強化一線監管職能,引導上市公司審慎申請停牌。具體來看,將嚴格停牌申請程序,加強信息披露監管,要求公司在停牌公告中詳細披露停牌原因和具體事項,嚴控停牌期間信息披露前後不一致的情形,遏制“任意停”。縮短停牌期限,督促公司加快評估審計工作及履行審批程序,避免“長期停”。同時還將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內幕信息管理工作,增強各方的保密意識。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天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