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蟹農
防偽戒指的倒賣,塘蟹和外地蟹混作陽澄湖蟹賣,林林總總,就圖一個「利」字。
在陽澄湖鎮,大大小小的蟹業公司雨後春筍般地湧出,隨著陽澄湖大閘蟹的名聲遠颺,價格也水漲船高,市場售價以每年5%~10%的幅度攀升。
與這些喧鬧相比,蟹農始終是最沉寂的一方。就在大閘蟹價格飆升的這幾年中,普通蟹農的收益並沒有增長。大閘蟹的產業鏈中,他們是收入最微薄的一環。
養蟹16年,蟹價年年攀升,蟹苗降價10倍,由16年前10元一個蟹苗降到現在的1元一個蟹苗,儘管如此,養殖蟹的蟹農都說賺不到錢,與此同時,販蟹者卻能年入百萬。
9月4日,陽澄湖蟹農梁才寶的妻子周素珍講述養蟹經歷。夫婦養蟹十幾年,起早摸黑,今年他們總共買了8000個蟹苗,但是預期存活率基本上只能達到一半,到最後一年下來收入也只能有3萬~4萬元。
9月13日,許鳳珍在船上做家務。許鳳珍一家養了10多年蟹,連年虧本買不起房子,只能搬到一艘由漁船改造的房子裡生活,如今他們夫妻和女兒女婿外孫女五口人擠在10多平方米小船上。
陽澄湖鎮沺涇村,蟹農梁永青在家裡休息。他從事養蟹這行已經10多年,但基本不賺錢。他告訴記者說「養蟹人都是白發,販蟹人都是黑髮」。
陽澄湖鎮沺涇村,王佳蘭趴在父親的肩膀上休息。蟹農後代有的在工廠打工,有的做起生意,也有的回家賣蟹。不過他們都不願像父輩那樣養蟹,因為「太辛苦了」。
陽澄湖一年只有兩個季節,淡季和旺季。每年一月到九月中旬是淡季,此時,除了每兩天喂一次蟹,在多數日子裡,蟹農並沒有太多事可做。陽澄湖周邊漁村,白天像一座空城。
不過,寧靜很快將被打破。9月22日,大閘蟹開捕,陽澄湖將迎來旺季,蜂擁而至的食客將擠滿所有的農家樂餐館。一個小小的大閘蟹,帶來了一整條吃喝玩樂的大閘蟹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的源頭陽澄湖鎮的蟹農,卻說養蟹其實「賺不了錢」。
陽澄湖邊的1000多戶蟹農,祖祖輩輩靠在此捕魚為生。這個120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每年都帶來很多財富,但這些財富卻和蟹農無緣。
撈野蟹豐收年一去不返
姚阿三是陽澄湖鎮沺涇村的蟹農,今年50多歲,他已經養了16年螃蟹,是陽澄湖上第一批養螃蟹的人。
姚阿三說,1996年之前,陽澄湖的漁民還沒有養殖的概念,當時整個湖面上都是野生魚和漁政部門放的魚苗。姚阿三回憶,到了收穫的季節,全家出動捕魚撈蟹。他說,除了漁船和漁具,沒有其他的前期成本,就在那幾年,他家積累起了幾萬元資金。
1996年,湖裡的資源已經不多,漁政部門中斷無序捕撈,讓漁民從事養殖。姚阿三一家把前幾年掙的錢全投入到了湖面養殖中,一次交了4萬元的承包費。從那時開始,姚阿三真正開始養殖大閘蟹。
他清楚地記得1996年,自己第一次去買蟹苗時,蟹苗還是緊缺貨,一個嬰兒手掌大小的蟹苗要賣到10元錢,他買了5000多只蟹苗,建圍網又花了六七萬。那一年,姚阿三一家賺了四五萬,把投入的成本撈回了不少。他說,16年來養螃蟹只有兩次賺了錢,那年的豐收算一次。
第二年,姚阿三去買蟹苗的時候,蟹苗價格已經降到七八元錢一個,但隨後的一年養殖中,螃蟹沒收成多少,只能賺個生活費。到了第六年,蟹苗價格已經降到四五元錢,那年陽澄湖大閘蟹的聲名鵲起,是姚阿三養殖後除卻生活費兩次賺錢的另一次。
隨後,蟹苗繁殖技術進步,蟹苗一直降價,一直到去年,蟹苗已經低至1元錢左右一個。與此同時,這幾年大閘蟹的名聲和價格一路走高,市場售價以每年5%~10%的幅度增長。
但就在大閘蟹價格飆升的這幾年中,蟹農連嘆養蟹「賺不了錢」。蟹農每年的收入中,大部分年份養蟹只能是把圍網和飼料錢賺回來,一年的利潤主要看附帶養殖的魚蝦。
養蟹戶一般年入三四萬
姚阿三算了一筆賬,在陽澄湖裡,一個20畝的圍網配上外圍的蝦籠要4萬元左右,圍網建好可以用三四年,但喂蟹的費用卻是一筆沒底的數目。
他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末剛開始養蟹時,陽澄湖水質清澈可見底,養蟹大多只用玉米飼料。但隨著後期投養量增加,水質變差,現在幾乎沒有一家養殖戶能只靠 投喂玉米就養出好蟹。漁業村的蟹農65歲的梁才寶說,螃蟹除了喜歡玉米,還喜歡吃小魚和螺螄,喂養螃蟹,每兩天就得去一次,一船小魚和玉米就得300元左 右。
讓螃蟹吃好,還得讓螃蟹住好,螃蟹蛻殼期間更加需要大量水草,蟹農每隔一月半月的,就要給圍網投放水草,一船水草高達600元左右。「水草有時候一次放一兩船,有時候一次要放五六船。」姚阿三說。
即使這樣簡單算來,一年中僅投入的成本也已經達到4萬元左右,而一個20畝的圍網,放養一萬隻螃蟹一般能撈到三分之一,要是碰上旱澇、病荒等收成更是少得可憐。
梁才寶說,約三兩重的雌蟹、四兩重的公蟹,去年賣給熟客的出水價格約100元一對,這已經算收購價格比較高的了。「出水價不能太高,蟹農這麼多,大家都這 個價格,你不賣,別家自然會賣。」而距離村子僅三四公里外,當地蟹王批發市場中,這種同等規格的大閘蟹,會以120元一對出售給前來批貨的客商,到了市場 其零售價格就已經達到170~180元左右。從出水到市場,其中大部分利潤都為蟹商所得。
總的算下來,蟹農養殖20畝水面的螃蟹一般能賣個七八萬,刨去成本,一年能賺個三四萬。當然也有做得好的,清水村63歲的蟹農金先生說,他們村裡蟹農純靠養蟹,最多年收入七八萬,不過這個已經是封頂的了。
新一代都不願做蟹農
9月22日大閘蟹正式開捕的日子快到了,姚阿三的希望也增加了。太陽下山,姚阿三吃完晚飯,和大舅子梁永清坐在湖邊的老屋裡抽煙閒聊。
湖邊的兩間瓦房老屋伴隨了他們30多年。養殖螃蟹16年來,姚阿三沒能給老屋添置太多家具,屋中的桌椅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款,白色的牆面早已被油煙熏成了灰黑色。
這幾年養蟹收入與16年前剛養蟹時相比,只能算持平。姚阿三沒有太多選擇,想賺錢,擺在眼前的只有三條路:販蟹,開餐館或者繼續養蟹。
同是蟹農的梁永清嘆氣說,有時真羨慕那些能「倒蟹」的人。「我們村裡也有做得好的,又養又賣,一年二十七八萬。」 梁永清說,有人僅靠販賣螃蟹,一年能掙上百萬,「不過像我們沒有門路(銷售渠道),也做不來販蟹,就只能這樣繼續養螃蟹。」
對於他們來說,賣蟹的活兒做不了,「沒那麼多路子」,電腦操作也太複雜了。開餐館更不是條容易的路,本錢、門路、頭腦、精力樣樣都要有。梁才寶的弟弟一直琢磨想花20萬「搞一條船」開個農家樂,但是村裡的審批已經越來越嚴。
梁才寶說,現在村裡的蟹農幾乎沒有40歲以下的年輕人。前幾年,村裡的年輕人寧可去附近電子廠打工,也不願養蟹。這幾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名氣越來越響,不少蟹農子女大學畢業後沒有留在城市,而是回家賣蟹。
不過,對姚阿三這些老蟹農來說,多年前,就已經失去了在陽澄湖發財的機會,現在守著陽澄湖20畝的蟹塘,只是一家餬口生活的保障而已。
這些依湖而生的蟹農,離開了陽澄湖,已經難以維持生計。
金秋十月蟹正肥。螃蟹越來越多地成為聚會餐桌上的佳肴。其中,陽澄湖大閘蟹格外受到青睞。然而令消費者感到困惑的是,在今年官方開捕日期9月23日之前,市面上已經充斥著各種“陽澄湖大閘蟹”了,再加上流傳廣泛的“真一假十”等說法,真真假假一時難以分辨。
那麽,正規陽澄湖大閘蟹銷售的現狀和流程如何?當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進行監管保護?消費者在選購時如何進行甄別?
彼蟹冒充此蟹 價格上漲數倍
據人民日報報道,日前,在南京市郊的一個農貿市場水產區,記者詢問是否有陽澄湖大閘蟹銷售,好幾戶攤販表示有。但當被問到是否為正宗的,一位攤販坦言:“這是固城湖(在南京,距離陽澄湖幾十公里)螃蟹,至於陽澄湖的螃蟹,大多數都賣到北京天津和國外去了。如果你要送禮,我可以包裝成和真的一樣,防偽蟹扣和盒子都可以從網上買到。”
“在接到投訴的多地水產批發市場上,我們發現有幾種售假情況:有假蟹戴假防偽蟹扣,還有假蟹戴真扣,但比較少見。”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秘書長嚴金虎告訴記者,他曾看到有周邊地區的商家連夜開車從固城湖等地運送螃蟹到陽澄湖銷售,一夜之間價格上漲了數倍;也有一些經銷商拿出已經過期的專營牌,甚至盜用前幾年防偽蟹扣的圖案,真假混合銷售以迷惑消費者。
嚴金虎說,目前共有557家商家允許授權使用“陽澄湖大閘蟹”的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標誌,但僅在湖區經營銷售的商家就有1000多家,全國範圍內更是數不勝數。
通過在某電商平臺對“陽澄湖大閘蟹”的查詢,不乏打著其招牌銷售的店鋪。從用戶評價來看,部分銷量領先的店鋪不僅從開捕之前就已經銷售,甚至價格有的僅為十多元一只。
此外,網絡上還有一些陽澄湖大閘蟹的防偽蟹扣銷售,價格多數在0.1元到1元之間,“量大從優”,而這些蟹扣看起來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大多數都寫著“微信掃碼”。
對此,上述幾個水產經營戶承認,在網上銷售的防偽蟹扣都是假的,“但是有幾個人會邊吃邊打電話查真偽”?
一只蟹對應一蟹扣 銷售企業嚴格準入
天剛亮,家住蘇州相城區陽澄湖鎮的養殖戶俞三男,來到該區陽澄湖大閘蟹交易監管所等著開門。他剛接到一家農業公司收購1.5萬只螃蟹的訂單。根據測算,今年陽澄湖17.6萬畝的水面將產出2000噸左右的大閘蟹,考慮到規格和品質,平均每畝水面大約300只大閘蟹在交易後可以分配到防偽蟹扣。
工作人員將俞三男的身份證放在驗證機器上,電腦上立即顯示出他作為養殖戶的個人信息,顯示已經交易的數量為2萬只,剩余可交易數量為3.2萬只。隨著這1.5萬只交易的“劃撥”,他名下的大閘蟹還剩下1.7萬只。
不久後,這家農業公司的銷售人員也來到了現場,出示了一張公司收購卡,這1.5萬只大閘蟹即刻“轉移”到了這張卡上。然後,他便能領取到印有公司品牌名稱的1.5萬個防偽蟹扣。
一只螃蟹對應著一個蟹扣。俞三男表示,曾有不法商家想收購真扣,但被他拒絕了。“有時候畝產高一點,自己的螃蟹都不夠用,哪里會給別人?”俞三男說,自己同時也經營著一家銷售企業,但即便是自己養殖的螃蟹拿到自己的公司,也需要嚴格按照這套流程來。
“通過這個系統,大閘蟹交易數量保持動態平衡,並可實施監督和追溯。”陽澄湖漁政支隊支隊長鐘衛東告訴記者,近年來,陽澄湖實行了兩輪保清水行動,大面積壓縮了網圍養殖範圍,以便保證螃蟹品質和可持續的生態環境。與此相配套,一方面養殖戶“只出不進”,另一方面對銷售企業嚴格準入。
然而,對於涉及蘇州以外的售假行為,當地相關部門由於無管理權限,只能協助外地管理部門進行處理。蘇州市質監局稽查支隊副支隊長吳剛告訴記者,根據《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法》,發現制假售假等行為首先是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情況下視情節輕重給予3萬元以下行政處罰。與造假帶來的暴利相比,這很難對其形成震懾。
微信掃碼必屬假冒 網購先查店鋪資質
蘇州市質監局編碼所所長楊小明告訴記者,2005年起,大閘蟹的防偽使用了蟹扣,有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在外觀上基本保持不變,以便於消費者的認知。消費者要認準官方查詢通道:電話95105581、微信公眾號qbsszfw、手機網址m.qbssz.com、電腦網址www.qbssz.com。其他的查詢號碼及網址,都是假冒的。
防偽蟹扣的具體查詢方法為:打開防偽專用標識背面,顯示12位數碼;通過電話、微信、網絡等查詢方式查驗真偽;市民可撥打電話95105581專號、發送微信至qbsszfw微信公眾號、手機登陸m.qbssz.com網站、電腦登陸www.qbssz.com網站進行查詢,根據提示驗證真偽,若回複“您所查驗的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則證明該蟹為正品。
此外,消費者可以查看防偽蟹扣的正面,應該是3D彩印的專用標誌;打開防偽蟹扣的背面查看數碼,應該是綠、藍、紅3色;數碼的上、下端共排列一次性印刷的14種不同顏色。記者看到,防偽蟹扣都以“只進不退”的倒刺結構設計,取下來就必須要破拆,也就是說不管是否查詢,一個扣都只能使用一次。
“市場上流傳的一些謠言不僅誤導消費者,而且對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造成了傷害。”楊小明介紹,所有用微信掃一掃進行防偽的都是假冒,因為二維碼本身並不防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且消費者難以知曉掃碼後鏈接到了哪個查詢系統平臺,該局從未用二維碼驗證進行防偽。
此外,一些商家宣稱“花30萬元購買了證書”“螃蟹戴蟹扣容易死掉,所以沒有蟹扣”等,均為誤導。陽澄湖大閘蟹除了向有資質的企業免費發放專營標誌牌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證書”,且專營標誌牌明確寫明在蘇州的商家名稱、統一編號等信息,方便消費者查證當地銷售商;發往外地專營店的螃蟹不得“蟹扣分離”,否則認定為假冒。
今年有一半左右的陽澄湖大閘蟹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網上購買怎樣判別真假呢?嚴金虎介紹,陽澄湖大閘蟹的收購價格,加上人工等成本,一般售價都在80元以上。同時,行業協會已和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簽約並進行共同監管,在選擇店鋪時,消費者可先在協會官網查詢其是否為會員單位,其次在質監部門官網查詢其是否具有地理標誌使用權,兩者同時滿足則基本可以放心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