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認購基金慎防被愚弄(2014/4/17) 林本利

2014-04-23  NM
 
 

 

今年4月1日愚人節,對筆者來說可算另有一番滋味。一直自以為理財審慎,想不到竟然被一間財富管理公司愚弄,實在感到十分氣憤;故此撰寫此文,特別提醒認購基金的讀者小心謹慎,不要被人愚弄。

事緣在2006年3月,筆者當時仍在理大任教,一位在理大修畢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畢業生,跟她另一位男同事來探訪我。這位同學是位財務策劃師,向我推介基金產品。我抱著學習心態,向他們二人求教關於基金產品的銷售策略和佣金制度。

當時我清楚表明自己不相信基金經理,但覺得既然花了他們這麼多時間解釋,他們又很坦白地告訴我如何賺取豐厚佣金,故此也認購了一個供款年期8年(已是最短)的保險連基金投資產品,生效日期是2006年4月1日,直至2014年4月1 日屆滿。

過了兩年,該名女學生轉往銀行工作,我的保單變了「孤兒單」,再沒有人跟進。該間財富管理公司後來賣盤,公司名稱一改再改,不時把旗下基金轉名或合併。我每年4月中才一次過收到公司發出的客戶賬戶結算表,告知戶口價值,內容完全沒有提及以什麼價格購入基金,購入數量,也沒有提及從中抽了多少佣金和費用。基金的表現一直跑輸大市和同類的指數基金,虧損程度愈來愈嚴重。但由於退保也要付足未到期前的佣金和費用,供滿後可獲5%紅利,故此唯有被迫繼續供款。希望到今年4月1日便「脫苦海」。

今年3月初,收到財富管理公司來信,告知我已經完成供款,4月1日起不用再供款;又提醒我保單的保障即將期滿,如有任何疑問或垂詢可致電客戶服務熱線。我於是致電給客戶服務部,表明要在4月1日取回戶口價值和紅利。負責接聽的職員說不能透過電話辦理客戶申請,必須填寫一份表格和簽名才可以退保。最快約在4月10日可取回金錢。我很快便收到對方寄來的表格,等待至3月中填妥表格寄回給該財富管理公司。我特意留下電話號碼,方便公司聯絡我。寄出表格後不到10天,便收到該公司寄來的支票,說已按照我的要求以3月19日的價格出售基金,完成退保。我於是致電給公司同一位職員,查問為何這麼快收到支票,款項是否已包括5%的紅利。她過了多天后才給我回覆,說公司收到客戶的退保通知表格後,便會儘快出售基金,不會等待至4月1日。由於我在4月1日前退保,差12天才完成合約,故此即使完成供款,也不能享有5%的紅利。

我聽了後自然十分憤怒,因為忍耐了8年完成供款,亦按照指示填表,電話錄音亦清楚顯示我是打算在4月1日退保和出售基金,現在竟然說我沒有完成合約而喪失紅利。我8年合共供款28萬元,最後只能取回17萬元,損失近四成,公司竟然還設下陷阱,省回應付的5%紅利。我向該公司發出投訴信後兩天,他們決定補回5%紅利給我。我相信這不是個別事件,故此仍決定向有關方面投訴,並撰寫此文,提醒讀者不要誤墮陷阱。倘若過去遇過類似情況,亦應向有關方面(例如保險索償投訴局、保監和消委會)投訴,希望能懲處缺德的公司。據瞭解,金管局已禁止銀行出售類似的保險連基金投資產品,因過去接獲大量投訴,指出產品「食水深」,收費及買賣缺乏透明度,投資表現差。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監管機構若繼續容許缺德的財富管理公司愚弄投資者,把問題交給金融調解員,令人對市場失去信心,對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也沒有益處。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93

施慧雅: 慎防被市場噪音影響

1 : GS(14)@2011-12-15 21:58:1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130/News/ek2_ek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27

老樓周記:唱好言論慎防被

1 : GS(14)@2012-05-05 14:44: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308990
香港人向來見慣風浪,對於樓市大起大落絕不恐懼,正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只要不過度借貸借到盡的話,絕對無問題;若然到頂都唔知,不只小市民,即使經驗豐富的發展商也警覺性極低。
早前發表的數據表面似乎很好,首季落成量僅得 600伙,施工量亦不過 1.5萬伙,美國聯儲局維持低息至 2014年底,以及本地樓價指數就快破 97年高峯位等等。
縱使有官員不斷發出對樓市泡沫的警號,亦有行內人士反駁官方,收緊按揭對置業者不利的言論。正由於利好利淡消息齊來,站在利益集團者而言,永遠不會唱淡樓市。
老樓年前主持一個講座時,與會一名大型發展商很坦白對台下聽眾表白:「作為賣樓者,唔會叫買家唔好買樓,只會叫大家喺調整時候傾價。」表態清晰,反映了無論在甚麼時候只會向公眾傳達對樓市唱好言論,並不全面和客觀。

買家易受氣氛感染

事實上,不知情者很容易受到賣樓氣氛所感染,一面倒的單向現象令買家陷入迷局,忘記了自己能不能負擔得來、或是被人潮影響判斷。老樓曾聽過以下個別個案。「首先由代理商帶入展覽館後,足足花了一個小時才完成整個參觀程序,到最後地產代理一方面游說快做買樓決定,二來把有利樓盤和樓市的報紙影印本作為指標,原本只有意買一間自住,但因先做大手客買樓次序押至最後,現場完全不知道銷情而焗住買。」
上述情況正出於一個已售出九成單位的新盤身上,這點正因為為了賣到好成績的銷售手段,老樓亦有類似的親身經歷,莫非親往地盤視察鎖定單位和座數,好易墮入圈套,要買的單位一早被預留,未賣的單位只口頭出價而已。

劉兆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66

防被質問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

1 : GS(14)@2016-03-18 23:43:01

【拆局】今次李慧琼辭任行會一職,有建制派中人指是去年的決定,只是中間「發生一啲事」,令決定推遲到近日才落實,但有泛民及政界中人不信此說法,直言就算是早有安排,但明顯民建聯是想趕於9月立法會選舉前有個了斷,「相信李慧琼同民建聯想選立法會嘅人,睇到周浩鼎係選舉論壇,係咁俾人質問支唔支持梁振英連任,都想佢(李慧琼)快啲辭職」。



去年決定 今才落實

有建制中人指,李慧琼辭任行會一職是去年的決定,因民建聯有不成文規定,黨主席不出任行會成員,主要考慮行會成員須遵守集體負責制,為免一旦兩個身份出現衝突會影響黨務發展,如2008年曾鈺成擔任立法會主席要辭去行會成員時,當時譚耀宗任民建聯主席,就由時任副主席的劉江華加入行會,到2012年劉江華敗選,就改由另一副主席李慧琼頂上。至於李慧琼為何到現在才辭職,另一建制中人形容中間「發生一啲事」,但不肯具體說明。有政界人士相信因政改甩轆,之後泛民又在議會全面拉布等事有關,「令北京唔想郁住」,但他相信李選擇在現時辭職,一定不是沒有政治及時間考慮,他認為是民建聯9月立法會選舉部署一環,「李慧琼始終係主席,我諗好多民建聯立會候選人唔想俾泛民喺選舉論壇質問,你哋主席喺行會,係咪代表民建聯支持梁振英連任?」■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8/195347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