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grz.html
转载
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小,因此集中投资不超过6只股票才是明智的选择,长线投资更适合。那么如何才能从千余只股票中找出值得长线投资的个股呢?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首先是十不选。凡上市公司有以下十种情况中任何一种,就一票否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排除95%以上的公司。
一、有信用污点的公司不选。包括: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隐瞒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幕交易,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等。
二、整体不景气行业的公司不选。行业整体不景气,上市公司的经营就会受影响。
三、母公司经营不善的公司不选。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常被称为集团公司,如果集团公司经营不善,那么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掏空上市公司的危险性也会上升。
四、主业不突出,搞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不选。
五、企业规模过小的公司不选。规模过小的上市公司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
六、绩差绩平公司不选。
七、5年内业绩大幅波动的公司不选。这一条同时排除了许多上市时间短的公司。公司业绩大幅波动说明公司经营不稳定,风险较高。要考察公司的稳定性,5年时间是必须的。
八、无稳定现金分配的公司不选。稳定的现金分配证明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业绩的真实性。造假的公司只能造出帐面利润而不能造出现金,只能通过送转股分配而不能通过现金分配。
九、被媒体质疑的公司不选。(博主注: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十、庄股、累计涨幅巨大的公司不选。(博主注: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在排除了上述上市公司后,可选择的公司已经不多。如果投资者觉得所有股票都被排除了,那索性就不要买股票。如果还有股票没被排除,那么就挑选符合下列四种条件的股票。
一、选有垄断性的公司。垄断包括地理位置垄断、资源垄断、行政许可垄断、技术垄断等。排位靠前的垄断方式可靠性较高,垄断是超额利润的来源。
二、选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公司。
三、选行业龙头公司。
四、选中高价公司。这与多数人的想法不符。但事实是:越是低价的股票其价值越容易被高估,因为其绝对价格看起来比较便宜;越是高价的股票其价值越容易被低估,因为很多人买不起。我在多年投资中,为我带来较好收益的几乎全部是中高价股票,低价股投资整体是亏损的。
当然,通过上述方法选择股票后,还要掌握好介入时机。
筆
者喜歡把創業比喻成一個痛並快樂著的殺人遊戲——無數先烈前仆後繼,同時也湧現眾多成功人士,激勵大家繼續嘗試。在問對網諮詢顧問管立文的工作經歷裡,接
觸過大量的創業者、企業家、投融資機構人士,總的來說,大家把創業看的太神秘,說的太玄乎。而其實,創業的成功離不開三點:
(問對網/圖)
一、行業特點分析:
有些行業已經成熟,或者是壟斷行業,創業成功的關鍵是資源。這些行業的盈利模式非常簡單清晰,基本沒有顛覆的可能性。這類行業,誰有資源、有關係基本就可以初步成功。
有些行業剛剛起步,影響成功的因素很多。以互聯網為例,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期,但盈利模式尚不明確,意味著燒錢現象嚴重。產業鏈較為複雜,特別是移動客戶端領域,市場競爭激烈,但存在不少未開墾的細分領域有待探索。
二、成功的關鍵:
例如行業整體格局、大公司的介入、盈利模式創新、產品技術、市場推廣等等。可以說,一件事情做不好,成功的幾率就會小很多。無線互聯網就是這樣的行 業,創業成功非常不容易。但是,成功是否有關鍵驅動力?什麼樣的創始人更容易成功? 大部分創業者都是低著頭苦幹,你們有沒有仔細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缺了點什麼?有沒有找到商道的根本?
而問友們的討論創業的路上,一般什麼會成為成功的關鍵呢?可以重點考慮以下三方面:
1、制定可行的方向:方向必須是受眾廣,成長性強的領域;
2、一流的執行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競爭中,執行力愈發重要;
3、試錯能力:能迅速發現問題和機會,調整方向。
三、風險防範:
創業的結果基本都是失敗,失敗不可怕,但無力承擔這樣的結果卻是很可怕。有點朋友說,非成功不可,說我一定能成功,有100%的把握。沒有100%的事情。既然在乎結果,多花點時間準備失敗。失敗以後不是沒有機會。
韓劇迷,就算一週播兩次,你還是追進度追得很痛苦吧?
美劇迷,每次季中停播等新劇回歸時,你應該很想飛到美國逼劇組人員立馬開工吧!
但如果你們跟我一樣,看的是線上影片出租公司Netflix 推出的影集,只要24 小時不睡,就能看完一整季美劇了囉–因為他們自制的影集《紙牌屋》在推出之際,就史無前例地把一整季、13 集通通放在網絡上讓人收看了!
不用追進度、等回歸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為什麼執導《紙牌屋》的名導大衛芬奇願意配合他們的玩法,難道Netflix 有什麼秘密法寶,可以保證這出影集一定大賣,而且是一整季、13 集都狂賣?
他們早就知道人們一定會想看《紙牌屋》這種政治劇,也知道如果影集的導演是大衛芬奇,人們一定賞光;這一切都不是看報紙知道政治劇正夯或大衛芬奇很紅,全是Netflix 做了充足的Big Data 應用!
接下來讓我以「anyone、anytime、anywhere」三大點和大家介紹,Netflix這個從出租DVD到推出自制影集《House of Cards》(紙牌屋)的公司,在玩的是什麼新的商業策略與模式。
Netflix 一創立,就打破線上影片市場規則
Netflix原先是一家線上DVD郵寄出租服務的公司,於1977年成立於美國加州,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與資訊技術的演進,Netflix的付費用戶達到2,920萬,超過HBO的2,870萬;另外,根據Sandvine市調公司研究報告,其下載量佔全美網絡下載量的32.25 %,以絕對優勢佔據第一名的位置。
現在的Netflix 不只提供線上影片出租與影片推薦服務,更是一家能夠推出自制影集的全方位娛樂公司,其商業模式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快速又便宜的線上DVD 郵寄出租服務:
打破原先的單片出租模式,改成創新的月租式服務,沒有到期日也沒有延遲罰款,消費者再也不用擔心還片的問題。線上選完想看的影片,幾天後Netflix便會運用其配送網絡,在一天內寄出。(此商業模式還申請了專利,並拿來控告百視達)
2. 線上影片推薦系統:
利用數據分析,根據消費者過去的影片評價,預測使用者接下來會想看什麼樣的影片,因此Netflix 發展出Cinematch 影片推薦引擎(video recommendation engine),運用Big data 和Data mining,為消費者推薦影片。
Anyone:Netflix 掌握所有用戶的行為與喜好
根據Salon.com,Netflix掌握所有用戶的行為與喜好,每一次的點擊、播放、暫停、快轉、回播、觀賞的時間、次數與週期,都會成為一個事件(event)。此外,每個影片都會加上不同的標籤,例如導演、演員、編劇、製片、類型,情節等,將以上這些記錄存下來,並把每筆資料匯入後台進行數據分析。
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75% 的用戶大都接受Netflix 的影片推薦。於是Netflix 藉由這樣的數據分析,向使用者提問,是否喜愛看政治劇(political thrillers)?喜愛看政治劇的人是否也喜歡看大衛芬奇執導的影片?透過簡單的假設提問,找出使用者的喜好比例,為自制影集《紙牌屋》找到有很大機率會收看的目標客群。(《紙牌屋》是一部美國政治題材電視劇,改編自1991 年首播的BBC 同名劇集,由Netflix 投資1 億美元製作,即將播出第二季。)
Anytime:透過移動設備,人們隨時都在看Drama,不再苦守電視前
到底Netflix掌握了多少數據呢?根據Giga.com在2012年的報導, Netflix在全球擁有超過2,500萬的用戶,每日平均3,000萬次的點擊、播放、暫停、快轉、回播,400萬次的評價行為,300萬次的搜索動作。
在這些數據中,Netflix 發現使用者習慣正在改變,隨著網絡影音串流服務的流行,越來越多人在手機和平板上觀看影片,人們不再苦苦守在電視機前等待影集的播出,反而喜愛一次看完整季的影集。
上述的行為正是「煲劇族」(binge viewing)的表現,根據marketingcharts.com的報導, 78%的美國人對於影片觀賞有自己的行程規劃, 62%的人會一次觀看多集,而binge viewing的行為在青少年間特別明顯。
看準了「煲劇族」正流行,Netflix 挑戰傳統電視的營運模式與宣傳營銷方式,一口氣推出整季的《紙牌屋》,更推出「免費試看」的服務。
根據TechCruch的報導,在100萬名試看的使用者中,只有不到8,000人在收看後取消服務;另外,有10%的Netflix用戶觀看了《紙牌屋》,並平均觀看了六集,而這部影集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訂閱Netflix的服務。
Anywhere:只要有可以上網的裝置,在哪都可以Drama
除了打開電視使用Netflix 的服務外,你還可以在PS3、Xbox、Wii、個人電腦、筆電、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不同設備上觀看影片。
Netflix的創辦人兼CEO Reed Hastings指出,網絡電視和App將會取代傳統電視,有線頻道的訂閱用戶將會不斷減少,消費者傾向使用不同的裝置,隨時隨地都能觀看影片,這樣的趨勢需建立於高速網絡上,因此高速網絡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而Netflix也發覺到云端服務的重要,於三月時宣佈將斥資10萬美元舉辦「Netflix Cloud Prize」全球競賽,期望透過競賽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云端體驗。目前已向全球的開發者發出邀請,並於GitHub上舉行。
此外,Netflix近期宣佈將要停止發放API key,也不接受新的API申請,而這一切是為了將其重心放在用戶的觀賞體驗上,希望所有用戶都能在不同裝備上使用服務來觀看影片。
Netflix也將在今年推出《紙牌屋》第二季、《Arrested Development》等多部影集,並和DreamWorks合作推出動畫片《Turbo: FAST》。Netflix正朝著全方位娛樂公司的路線邁進,或許在明年便能看到他們的自制電影也不一定呢!
以下為周鴻禕口述:
今天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正在受到互聯網的衝擊,眾多企業面臨著互聯網的挑戰,希望更好地理解互聯網。於是,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不脛而走,也越來越熱, 但我很擔心互聯網思維最後變成了「包治百病」的萬能藥。其實,面對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都還是在它的海邊玩耍的小孩子,即使有互聯網思維,那也是海邊幾個小浪花。
但作為在互聯網裡從業近二十年的創業者,我認為傳統企業必須要理解互聯網經濟的特徵,與傳統經濟不一樣的地方,這樣才能更 好地迎接挑戰。如果以傳統經濟思維進入到互聯網裡去競爭,那無異於鯊魚爬到陸地上去跟豹子搏鬥,肯定是要輸的。因此,準備向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必須理 解以下幾個互聯網經濟的特點。
第一,用戶至上。
傳統經濟的企業強調「客戶(顧 客)是上帝。」這是一種二維經濟關係,即商家只為付費的人提供服務。然而,在互聯網經濟中,只要用你的產品或服務,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聯網經濟崇尚的信 條,是「用戶是上帝。」在互聯網上,很多東西不僅不要錢,還把質量做得特別好,甚至倒貼錢歡迎人們去用。最近,有兩個叫車軟件打得不亦樂乎,乘客用軟件成 功下單,你敢給乘客5塊,我就敢給10塊。
很多傳統企業都看不懂這種遊戲規則,認為這倒貼錢的行為簡直就是瘋子。但互聯網經濟就是這樣,如果不能匯聚海量用戶,那就很難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所以,在搶奪用戶上,互聯網公司是絞盡腦汁,使出十八般武藝,發展到極致就是像叫車軟件這樣看誰敢砸錢,看誰砸錢多。
傳統積極的思維到了互聯網領域就會失效,遭遇挫折。例如,2002年前出現過電子郵箱大戰,當時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263郵箱全面轉向收費,其實這 就是 傳統的「客戶就是上帝」的思維。結果是,用戶紛紛放棄263郵箱,轉向免費的網易郵箱。最後,263郵箱的用戶數量大幅下降,現在市場上已經很難聽到它的 聲音。
第二,體驗為王。
大家要知道,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消滅信息不對稱的時代,是 一個信息透明的時代。在互聯網時代,顧客的消費行為發生了變化。在沒有互聯網的傳統時期,商家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以信息不對稱為基礎。通俗地講,買的 沒有賣的精。但是,有了互聯網之後,遊戲規則變了。他們鼠標一點就可以比價,而且相互之間可以方便在網上討論,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有主動權,越來越有話語 權。傳統的基於信息不對稱的營銷,其效果會越來越小,而在互聯網經濟裡,產品的用戶體驗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今天,所有的產品高度同質化,但最後,你發現能勝出的決定性要素,其實是用戶體驗。
什麼叫用戶體驗?舉個例子,我打開一瓶礦泉水,喝完之後,它確實是礦泉水,這叫體驗嗎?這不叫體驗。只有把一個東西做到極致,超出預期才叫體驗。比 如有 人遞過一個礦泉水瓶子,我一喝原來是50度的茅台。這就超出我的體驗。假設它真的發生了,我還要寫一個微博,絕對轉發500次以上。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你的產品或者服務做得好,好得超出他們的預期,即使你一分錢廣告都不投放,消費者也會願意在網上去分享,免費為你創造口碑,免費為你做廣告,甚至你都變成了一個社會話題。
在過去,廠商把產品銷售給顧客,拿到了錢,廠商就希望這個用戶最好不要再來找自己。然而,在這個用戶體驗的時代,廠商的產品遞送到用戶手裡,產品的 體驗之旅才剛剛開始。在今天,比廣告等各種營銷更重要的,是顧客在使用你的產品時產生的感覺。蘋果公司很少做廣告,但蘋果手機每次出新品,都會有大量顧客 重複購買。如果你的產品在體驗方面做得好,用戶每天在使用它的時候都感知到你的存在,這意味著你的產品每天都在產生價值。
第三,免費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上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無非三種。電子商務、廣告和增值服務。但這三種商業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必須要擁有一個巨大的、免費的用戶群。在互聯網上,只有擁有一個巨大的用戶群作為基礎,百分之幾的付費率才能產生足夠的收入,才有可能產生利潤。
因此,互聯網經濟強調的,首先不是如何獲取收入,而是如何獲取用戶。這正是傳統廠商容易誤讀互聯網的地方。很多廠商進入互聯網的時候,一上來就想著怎麼 賺錢,簡單地認為只要有了互聯網的技術,有了互聯網作為分銷、推廣平台,成功就會水到渠成。這樣的認識一定會導致失敗。
硬件也正在步入 免費的時代。但硬件免費不是指的白送人,而是指硬件以成本價出售,零利潤,然後依靠增值服務去賺錢。為什麼互聯網硬件可以不賺錢?那是因為硬件不再是一個 價值鏈裡的唯一一環,而是變成了第一環。電視、盒子、手錶等互聯網硬件雖然不掙錢,但是變成了互聯網廠商與用戶之間溝通的窗口,只要這個窗口存在,互聯網 廠商就能創造出新的價值鏈,就能通過廣告、電子商務、增值服務等方式來掙錢。
最後的結果,是只會生產硬件、賣硬件的廠商,如果學不會互聯網的思維,它的價值鏈被互聯網免費掉了以後,可能只能變成代工,賺取微薄的利潤,而高附加值的價值鏈則被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廠商拿走。
這不是危言聳聽,它不會立馬發生,但在下一個五年會看到這個趨勢。
第四,顛覆式創新。
在互聯網上,顛覆式創新非常多,也發生得非常快。不一定要去發明一個可口可樂秘方,也不一定要去弄一個偉大的專利。現在顛覆式創新越來越多地以兩種 形式 出現。一種是用戶體驗的創新,一種是商業模式的顛覆。商業模式顛覆,用大俗話說,就是你把原來很貴的東西,能想辦法把成本降得特別低,甚至能把原來收費的 東西變得免費。我講了淘寶、微信、360,這種例子太多了,免費的商業模式,包括互聯網手機、互聯網硬件,顛覆的威力非常強大。什麼叫用戶體驗的創新呢? 也特別簡單。就是你把一個過去很複雜的事變得很簡單。
對於消費者來說,你要想做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如果能夠降低門檻,剛才說了一個是錢的門檻,一個是使用障礙的門檻。它能產生奇蹟的力量。
你要評價蘋果的成功,我們就做一個特別簡單的實驗。如果各位有一個3歲的孩子或者有一個70歲的父母,你給他一個蘋果設備,再給他一個傳統電腦。3 分 鐘,哪一個最容易上手使用?我研究了很多例子,最後為什麼蘋果能顛覆?因為人性一個最基本的東西:喜歡簡單,我們都是最懶的。人性中還有另外一個最基本的 東西:喜歡便宜。你要把東西做得便宜,甚至免費;把東西做得特簡單,就能打動人心,就能贏得用戶超出預期的體驗上的呼應,就能贏得用戶。你贏得用戶了,就 為你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很多時候,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從你的身邊出發,觀察你的用戶,觀察你的供應鏈,觀察你的上下游,你會發現還有很多很複雜的問題沒有被簡化,很貴的東西沒有更便宜,甚至免費。這裡面就一定蘊含著顛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