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采矿权或归国企 稀土整顿大幕渐次开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3/2OMDAwMDE4MDQ2OA.html


6月起,国土资源部将开始为期半年的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记者了解到,稀土矿开采权有望只归属于国有企业这 一建议也在政策考虑中。

“的确有这个建议,也确实在考虑中。”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有消息称,这一政策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近 来,从规划中的《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到《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再到刚通过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直至此次对稀土矿的整顿整理,中国对 稀土行业的大范围治理正次第展开。

政策陆续出台的同时,各稀土企业的动作也在不断加大。五矿在进驻江西赣州稀土冶炼厂之后,又在上月与郴州 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宣布今后5年投资55亿元开发当地稀土等有色金属;同时,另一北方稀土巨头包钢稀土在进行了1年多的自行收储后,也有望将稀土收储提高 到国家层面。

稀土行业小、散、乱的局面正逐渐改善,与此相应,中国在稀土价格上丧失话语权的局面也有望终结。

定价权缺 失

作为稀土大国,中国却并没有掌握稀土的定价权。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全球第一,稀 土年产量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以上,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然而,由于中国稀土产量长期高于国际需求、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稀土往往只卖出了“土价 格”。中国稀土在世界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以最畅销的稀土金属镨钕为例,2008年初价格在15万元/吨左右,金融危机一来即跌至10万元/吨以下。

而 长期从中国进口稀土的美国,实际上是世界上稀土资源仅次于中国的国家。但美国却不自己开采以满足需求,而是转寻从中国进口低价稀土。“美国的稀土矿说了很 久要重启,但是一直没见重启,还是因为稀土价格太低,他们的成本高,重启没有利润。”一位稀土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官 员此前也表示:“价格并没有反映出稀土的真实价值,我们是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要掌握定价权,产业做大做强是关键。

整顿稀土行业,已经 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控制出口

超过我国稀土产量一半的出口成为整顿的第一步棋。

据 了解,早在10多年前,稀土出口并没多少限制,很多贸易公司都在做。随后开始实行出口配额管理,但拥有出口资质的企业也一度达到200多家。而每年稀土出 口配额总量均由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拟定,上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商务部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环保治理等方面核准各企业的出口配额数量。

不过, 进入2000年后,配额开始减少,出口资质的发放标准也开始提高。“整个收缩配额是从2004年开始的。2005年增加了一些,2006年又开始逐年减 少,这两年比较稳定。”一位江西稀土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稀土出口配额也逐渐朝大企业集中。“这是由于目前商务部对于稀土出口企业各方面的 门槛在逐渐抬高,如提高注册资本金、出口量的门槛等等。”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崔凡就表示,“控制出口,从中国角度来说,是 从长远利益和经济利益考虑的。我们对一些能够有一定价格影响力的资源进行出口限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全行业的整肃

限 制出口的同时,国内对稀土的整顿也开始了从冶炼到矿山的全产业链的治理。

有消息显示,国内稀土矿的开采权有望在今后只划归少数国有企业。 “其实现在除了无证盗采的,绝大部分稀土矿都已经在国有企业手里了。”

据介绍,北方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包头,已被包钢稀土悉数纳入囊中;南 方稀土矿相对分散,但也各有其主。“江西赣州的稀土矿都在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手里,湖南的稀土资源目前已有五矿介入,四川稀土是江铜拿下,广东主要是广 晟有色。”

这其中,包钢稀土和五矿无疑是稀土业分量最重的两家国企。“五矿当然是想把赣州的稀土资源拿到,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转让的打 算。”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对记者表示,转让涉及的因素很多,价格等因素都会对此很大影响。

正规军之外,稀土的盗采也不容忽 视。“广东目前偷采稀土矿大概和合规生产的稀土矿产量差不多大。”广东广晟有色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政策也显然不会熟视无睹。从6月起,国 土资源部开始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打击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行为,集中整治重点地区,彻底扭转部分地区的混乱局面,构建开发秩序监管长 效机制。

在整顿稀土矿之外,对下游稀土冶炼企业的规范也早已开始。

2009年2月初,内蒙古批复了《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资源战略储备方案》,同时包钢稀土发布公告将分5年对30万吨稀土矿产品及 适量稀土实施收储。

5月,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开始征集修改意见,准入条件涉及生产布局条件、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 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一次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

4月20日,《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在环保部通过审 议。“设置的一些标准比国外还要严格。”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对记者称。

此外,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也即将颁布;同 时,酿4年之久的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即将推出,首批试点将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






高原采礦隱憂

2013-04-22  NCW
 
 

 

資源緊缺,中國在中高山、高原地區采礦無可厚非,但需要謹慎面對地質和環境風險◎ 本刊記者 劉虹橋 文2013年3月29日6時許,青藏高原甲瑪礦區內的普朗溝澤日山東坡發生山體滑坡災害,造成66人死亡、17人失蹤。災發時,83名礦區工作人員正處睡夢。

4月5日,國土資源部專家組認定,這是一起在地形陡峻、岩石破碎、冰雪凍融強烈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特大型“滑坡-碎屑流”地質災害。

災害之烈可想而知。據專家組公佈的結果,災害中,約30萬立方米碎石土體失穩形成滑坡,帶動下游溝道鬆散堆積物形成長約2公里的碎屑流。溝口段堆積體長約600米、寬70米 -180米、厚15米-25米,總塌方量約200萬立方米。

這不是發生在中高山、高原采礦區 內的第一起地質災難。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2002年至2006 年進行的全國礦山地質環境初步調查,位於藏東、川西、滇黔等地的中高山及青藏高原采礦區,是地質災害發生最頻繁、造成傷亡人數最多的數個地區。

1949年以來,上述地區共發生礦山地質災害1395起,共造成1907人死亡。

死亡人數占全國因礦山地質災害死亡人數的四成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礦山地質災害頻發地區恰位於中國地質活動最為活躍、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及橫斷山區。

多位地質學家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學界對中國中高山和高原地區的地質災害活動規律還沒有較充分認識,在這些地區采礦風險較高。高原、高山采礦存在技術條件、管理水平、災害監測水平不足的現實困境。

更有學者指出,采礦活動為這些地區帶來的地質災害和生態環境影響,也未得到應有重視。

誘惑與風險

盡管存在著比低山、平原區更高的地質風險,但不能否認,中高山、高原地區同時是各種礦藏的富集地。顯然,在資源短缺的當下,完全不利用這些礦藏,並不現實。

上述礦山地質災害多發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及橫斷山區,恰好位於全球主要的三大成礦帶上。

在藏東、川西、滇西北、滇西南和岡底斯- 雅江地區,分佈著許多有色金屬和多金屬礦。在藏北羌塘地區,還儲 存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在雲貴高原,已探明多種有色金屬資源,其中鉛、鋅探明儲量超過全國總儲量兩成,汞的探明儲量達到全國近八成。在橫斷山區亦勘探到較豐富的煤、鐵和有色金屬礦資源。

根據成礦規律,礦藏富集區往往處於斷裂帶上。顯然,在這些地區采礦,必然會面對較大的自然地質災害風險。

一個例證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沿龍門山地震帶分佈的多個磷礦,就遭到嚴重破壞。

四川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指出,青藏高原和藏南、藏東南、川西等地,原本就是國家自然地質災害頻率最高地區,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氣候特徵和地震活動等因素為地質災害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範曉指出,在這些地區進行采礦活動,尤其是爆破活動和邊坡開挖,會進一步破壞山體穩定,改變山體的受力狀況,極易誘發滑坡、塌方等礦山地質災害。采礦活動產生的大量廢土、廢渣也會形成不穩定的堆積體,在暴雨、冰雪消融作用下,極易引發滑坡和泥石流。

澳大利亞環境政策顧問加布里埃爾?

拉菲特(Gabriel Lafitte) ,早在35年前就開始研究中國西部地區的采礦業。他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的地形過渡帶進行礦業活動充滿危險。

拉菲特指出,青藏高原仍在不斷攀升,這一年輕的地質構造帶很不穩定。

這意味著,青藏高原上存在許多鬆散的、未板結的岩層,在板塊構造的壓力作用下,這些岩層仍在抬升,壓力往往會以地震形式突然釋放。與此同時,新的斷裂帶在不斷形成,成為地質災害風險和不穩定因素的來源。

他解釋了青藏高原上高海拔地區冰雪消融季節滑坡、崩塌災害頻發的原因。

裸露的岩石在自然的強大的侵蝕作用下不斷風化,形成破碎體。在全球氣候變化的作用下,冰蓋消失或快速融化,原本位於陡峭山坡上的岩層在暴風雪、強烈大風和極端天氣下,暴露在風化作用下。此外,顯著的季節變化更加劇了岩石的破碎。災難頻發應當說,中國官方對於中高山地區、高原采礦的態度是謹慎的。直到二三十年前,在山地勘探、采礦技術限制等諸多限制獲得突破後,中國才開始在雲貴高原、橫斷山區和青藏高原腹地等處,進行規模化、機械化的現代礦業活動。

在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青藏高原和西南三江並流多金屬成礦區的礦產勘探、采礦活動日益增多。

公開資料顯示,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念青唐古拉山地區,目前分佈有銅、鉛、鋅、銀多金屬礦床、礦點共40余處。

這些金屬礦產主要沿念青唐古拉山地區的主幹斷裂帶及其兩側分佈,其中超大型、大型礦山六個,其餘為中小型礦山。

該地區總探礦面積已超過700平方公里,實際采礦面積超過25平方公里。

亞貴拉、尤卡朗、扎雪、拉屋、龍瑪拉等主要大型礦山,近年均已得到開發。

類似的較大規模采礦情形,同樣出現在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

盡管高原采礦做了不少風險預防措施,但在最近數十年間,上述地區還是發生了為數不少的礦山地質災難。

在短暫的開發時間內,青藏高原地區有限的礦區已報告39起礦山地質災害,造成六人死亡。

其中,2005年9月20日,由於地下采空、地面及邊坡開挖影響山體斜坡穩定,馬查拉煤礦坑道發生崩塌,造成三人死亡。研究者在馬查拉煤礦還發現多條地裂縫,對草場造成嚴重破壞。

在羅布莎鉻鐵礦、朗縣鉻鐵礦、林周鐵礦等礦區,近年已多次出現因礦山開采形成的地面塌陷。這些地面塌陷多為冒落式塌陷,並伴隨塌陷地震。由於其突發性,難以避免造成較大的人員傷 亡和財產損失。

在藏東、川西、雲貴高原的采礦區,近年統計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分別達到403例、643例和775例,因礦山地質災害死亡人數總共達到1901人。

環境隱患

人為采礦活動還帶來不少環境問題和地質隱患。

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在2005年公佈的《西藏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披露,在西藏自治區範圍內,礦山企業佔用、改變破壞土地數總量接近1萬公頃。

根據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張旺生教授等人的實地勘查,念青唐古拉山地區各主要礦山的生態破壞率達到40%以上。

他撰寫的論文指出,念青唐古拉山地區由於采礦及礦山建設,人類不斷改造天然斜坡和地表土壤環境,形成諸多人工斜坡和地表環境破壞。采礦產生的廢石堆和礦工生活區用地,也對地表植被、水源等造成破壞。

緊鄰日喀則市的謝通門礦區,銅、金、銀多金屬礦恰好分佈在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地帶的狹長縫合帶上。活躍的板塊運動,使該礦區籠罩在地震風險之下。

研究者對於謝通門礦區開采的一個環境擔憂是,謝通門礦區靠近藏東南地區的多條主要河流,在河水自然重金屬負荷很高的情況下,謝通門地區的銅礦和金礦開采,將使包括雅魯藏布江在內的河流砷負荷變得更加糟糕。

研究者還擔憂,這些地處中國主要江河上游地帶的水汙染,未來還可能通過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向黃河擴散。一些報道還透露,在西藏某礦區,因開礦導致的泉水枯竭、飲用水汙染和動植物被破壞問題,已引起當地居民不滿。廢礦渣中高含量的鉛、鉬等重金屬,也對下游的吉曲河和拉薩河沿岸居民的用水安全造成威脅。

相比現有環境問題,學者們更擔心采礦活動造成的環境、地質隱患。

根據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李昆仲等人2007年對西藏采礦區的研究,絕大多數尾礦庫依溝谷地形築壩而建,或沿溝穀河道邊砌壩而成。這些尾礦庫往往超期服役、庫高超出設計庫容或壩體承受過大壓力。

在弄馬布果錫礦、甲瑪銅多金屬礦和知不拉銅礦,尾礦壩普遍存在隱患。

一些熟悉西藏謝通門地區的研究者指出,謝通門礦區每開采100噸岩石,至少75噸被廢棄。

這些廢礦石堆砌在極其陡峭的山區地帶,它們和尾礦壩一旦發生泄露和坍塌,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馬東濤也表達了對高原礦山的廢石場和尾礦庫安全問題的擔憂。以甲瑪礦區為例,根據公開資料,該礦每日處理含礦岩石約6000噸,其中只有1% 富含礦藏的岩石最終進入粉碎、提煉環節,剩餘99% 的岩石都永久性地堆砌在廢石堆中。

“現在的采礦企業和政府都對礦山的安全生產環節很重視,但對廢石、廢渣礦的處理容易疏忽。攔截和排水工程是基本的安全規範,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岩屑崩塌或廢棄物崩塌。 ”馬東濤說。

在尼木縣銅礦區,泥石流災害一度侵襲礦區。

尼木縣銅礦區泥石流溝右岸已新開坑口和露天采場,隨著開采時間的推移和開采規模的擴大,廢石堆放量逐漸增大,為新的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質來源。學者指出,一旦遭遇暴雨及強降雨,將有可能爆發新的泥石流,對礦山、下游村莊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上述張旺生等學者的論文則顯示,在念青唐古拉山地區部分礦區中,一些地質隱患已成為現實:該地區的探礦和采礦區域內,近年已出現多起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縫、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亡羊補牢

多位地質學者認為,中高山和高原地區采礦帶來的地質災難和環境問題,為中國未來在這些地區采礦敲響警鐘。

為什麼會有這些災難和隱患?橫斷 山研究會會長楊勇告訴財新記者,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全摸清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區的地質災害活動規律,對礦山地質災害的認識也較為有限。

楊勇的結論並不武斷。一個可供參考的事實是,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高級工程師何芳等人在2012年發表的論文中透露,中國目前尚未進行全面詳細的礦山地質災害災情調查。

該論文指出,中國曾在2002年至2005年進行全國礦山地質環境摸底調查,但該調查存在“數據準確性不高” “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不清”等問題。此次調查主要依靠各礦區填表報告地質隱患點的方式獲取信息,而各礦區其實對隱患點並不清楚。

何芳等學者認為,依據現有地質災害摸查情況,難以對潛在災情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和預報。同時,礦山地質災害的研究尚未納入國家防災減災體系,研究資料有限,企業普遍存在“重利益,輕防範”現象。

楊勇認為,部分礦產企業在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區進行礦產開發時,延續傳 統的資源開發思維和觀念,也會導致地質和環境災難。

“傳統開礦方式在高原上有可能產生許多難以預料的後果。 ”楊勇認為,近年來,在橫斷山區進行的采礦、道路建設、水電開發等人類工程建設項目中,已有數個項目遭遇特大型泥石流災害。

在對藏東地區的某大型礦區進行地質災害研究後,有研究者不無悲觀地對財新記者指出,在如此複雜而活躍的地質構造區域進行削山式采礦活動,發生大規模礦山地質災難只是“時間問題” 。

範曉指出,雖然人類的礦山活動一定會對地質環境有影響,但具體會產生多大影響、會否引發大型地質災害,需要依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而規避大型礦山地質災害的基本原則,就是避開自然地質災害易發區、多發區。

馬東濤強調,在青藏高原等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礦業開采,必須依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進行全面、詳細的地質災害風險性評估,熟悉區域內地質條件,並針對地質災害隱患採取可靠的防護措施。

這些防護措施既包括廢石、尾礦壩 的攔截和排水工程,也包括在采礦區域內劃分安全區和危險區,生產、生活區必須分佈在安全區內。

此外,要對可能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實時監控,在冰雪消融和雨季做好危險邊坡監測。一旦出現邊坡裂縫,就要及時發佈預報,緊急撤離生產、生活區的工作人員。

多位學者強調,進行礦業開發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礦山地質災害,但高原采礦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急功近利。

科學開采,合理布局,至為重要。



礦泉水暗潮湧動 門檻“高”在采礦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548.html

礦泉水暗潮湧動 門檻“高”在采礦權

第一財經日報 彭甜甜 2015-02-16 08:05:00

“與其他類型的飲用水相比,礦泉水的開發成本較高,但其利潤也相對較好。”深圳景田飲料食品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敬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隨著市場的成熟,國內礦泉水市場增長明顯。

開采礦泉水首先需要通過國土部門對所開采的礦進行評估,然後經過公開拍賣,企業只有在拍賣中得到這個礦產資源的采礦許可證後才能開采。

“與其他類型的飲用水相比,礦泉水的開發成本較高,但其利潤也相對較好。”深圳景田飲料食品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敬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隨著市場的成熟,國內礦泉水市場增長明顯。

據中商情報網分析師預計,2013年,我國高端礦泉水銷售規模將超過50億元,到2015年,高端礦泉水銷售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左右。

強大的市場機遇,眾多的進入者依舊難掩礦泉水行業進入門檻高、采礦權辦證難的現實。記者了解到,一張礦泉水證辦下來差不多要5年時間,光國家有關部門的章都要蓋60多個。

暗潮湧動

目前市場常見的高端礦泉水包括巴黎水、法國依雲、洛斯巴赫、斯柏克林和5100西藏冰川、昆侖山、景田百歲山等。

2014年最後一天,國家衛計委發布包裝飲用水新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新標準規定,從今以後,水的名目只有三種: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其他飲用水。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標準針對除礦泉水之外的所有飲用水進行了重新規範,“中國瓶裝水市場將面臨新的洗牌,礦泉水也將從此進入發展的黃金期。”

近些年,在巨大的市場吸引下,眾多資本紛紛湧入礦泉水市場。

2013年,恒大集團與吉林省白山市方面在長春簽訂合作協議,開發千萬噸中高端礦泉水項目,首批投產年產40萬噸與80萬噸的兩座水廠。接近恒大礦泉水集團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恒大冰泉在靖宇、安圖的水廠,產能已經超過了200萬噸。

2014年,華潤怡寶推出新升級包裝的礦泉水加林山;2015年2月初,農夫山泉高調推出其礦泉水產品,以每瓶35元~40元的價格,刷新國內高端礦泉水價格;而在早些年,雀巢收購雲南礦泉水第一品牌雲南大山70%的控股權,達能在惠州建礦泉水基地。

整個市場發展的行情看,瓶裝水整體增長明顯,相反碳酸飲料類產品增速放緩。

據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百歲山整體增長30%~40%,在某些地區市場甚至呈現大幅度的增長。而昆侖山等則保持穩定的發展狀態。

財報顯示,2014年上半年西藏5100(01115.HK)實現營收3.2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3%。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礦泉水的生產成本較高,但其利潤比其他水種相比也略高。

2014年上半年,西藏5100礦泉水的平均售價由上年同期的9280元/噸提升至10658元/噸。西藏5100將這一變化歸結為對客戶群結構和產品組合的不斷優化。

市場開始細分

“未來一處水源一瓶礦泉水打天下的局面將被改寫。”有業內人士認為,農夫山泉進入後,給礦泉水市場帶來的最大變化為:礦泉水行業開始向細分市場發展。

2015年2月初,農夫山泉推出三款新的瓶裝水產品。據農夫山泉方面介紹,目前其玻璃瓶裝的礦泉水分為750ml和350ml兩種規格,其中750ml規格的玻璃瓶裝礦泉水零售價格定在35元~45元之間,針對青少年設計的運動蓋裝礦泉水包裝規格為535ml,暫定零售價格為每瓶4元,而1L裝的嬰幼兒水零售價格為10元。

據了解,從水源層面看,這三款產品均為礦泉水,其水源地為長白山的莫涯泉。

早在幾年前,百歲山已經開始籌備這方面的工作。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景田在羅浮山的第三期工程中開發出適合嬰幼兒飲用的淡礦泉(礦泉水中的元素含量基本是針對成年人標準來設計的,其含量和比例對嬰兒攝人來說偏高,因此嬰幼兒礦泉水的標準更嚴格),百歲山方面已經開始籌劃嬰幼兒礦泉水的開發和推廣。

百歲山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未來不排除做細分市場。

此外,據內部人士透露,百歲山已經籌劃玻璃瓶裝含氣礦泉水,即蘇打水,“目前正在做設備方面的開發”。

礦泉水行業內對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高調殺入高端礦泉水市場的產品打法給予了肯定。

“我原本料定他不敢做礦泉水的。”某國際知名礦泉水品牌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鐘睒睒是個很聰明的人,農夫的主業是天然水,如果推出價格較為“親民”的瓶裝礦泉水,無形之中會打擊其天然水的銷售,而推出高價的礦泉水,有利於趨利避害。

有業內人士認為,農夫高調切入礦泉水市場,除了豐富自身產品的需要,另一個目的是搶奪水源地宣傳的主導權。

上述人士認為,此前,恒大冰泉以“長白山黃金水源”為宣傳點,而在長白山建水廠多年的農夫有將自己打造成長白山水源代表的嫌疑。

不管怎麽說,農夫的加入使整個礦泉水市場的產品結構分得更加細致。而熟悉農夫業務的知情人士透露,未來農夫礦泉水的發展仍然是以細分市場為發力點。

產品細分則帶來渠道細分的變革。目前,國內飲料行業的主流渠道主要分為四種:商超渠道、流通渠道、餐飲渠道和特通渠道。

“其實,街頭夫妻店這樣的大眾渠道才是瓶裝水的主要銷量渠道。”國內某知名水企業區域經理表示,商超渠道費用貴而利潤薄,街頭批發零售店雖然渠道多而雜,卻是快消品重要的利潤來源。因此,在未來幾年,商超渠道、流通渠道仍然是礦泉水產生銷售額的主流渠道。

采礦權難辦掣肘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走訪各大超市、便利店中發現,以水源地命名的礦泉水成為貨架上礦泉水類別中的主力軍,比如景田百歲山、昆侖山、加林山等。“水源地”一直是礦泉水的立足之本。

“國內做水的企業,都時刻懷揣著一顆尋找好水源的心。”國內某知名瓶裝水品牌負責人表示,拿下一個好水源對水企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礦泉水開采需要持有國家頒發的礦產資源開采證。開采礦泉水首先需要通過國土部門對所開采的礦進行評估,然後經過公開拍賣,企業只有在拍賣中得到這個礦產資源的采礦許可證後才能開采。

“如果從頭辦一個礦泉水證基本上需要5年時間。”周敬良表示,獲得一個礦泉水證件付出代價很大,光國家蓋章都要60多個。據了解,百歲山在廈門的一個水源,辦了5年多還沒辦下來。

開采礦泉水不僅申請費用昂貴,難度較大,除了水費,仍需要向國家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和礦產資源開采稅。

“我們是批量建立備用水源,今年開始準備4年之後的水源。”周敬良表示,礦泉水企業想要突然大規模擴充產能有些不現實。

與其他水種相比,礦泉水的開發難度更大。據了解,一套較先進的德國克朗斯礦泉水生產線設備造價約8000萬元。冗長複雜的辦證和高額的前期投入,對企業的前期投資實力和後期運營能力均是極大的考驗。

一瓶同等規格的水,由於水源地的不同,價格相差比較大。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瓶規格為330ml的依雲礦泉水零售價格為9.5元,一瓶規格為350ml的昆侖山天然雪山礦泉水零售價格為4元,而一瓶348ml的景田百歲山礦泉水零售價格為2元。

“功能性差別沒那麽大,只是每個水源地的口感有差別。”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國家對認定的礦泉水指標做了嚴格的限定,而根據礦物質含量的多少,有些是高礦化度的礦泉水,有些是低礦化度的礦泉水,其口感不同。

資料顯示,國家標準中規定的九項界限指標包括鋰、鍶、鋅、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矽酸、遊離二氧化碳和溶解性總固體,礦泉水中必須有一項或一項以上達到界限指標的要求,其要求含量分別為(單位:mg/L):鋰、鍶,鋅、碘化物均≥0.2,硒≥0.01,溴化物≥1.0,偏矽酸≥25,遊離二氧化碳≥250和溶解性總固體≥1000。

此外,每個水源地根據其地質結構的不同,類型各異,比如花崗巖礦泉水、沙層礦泉水等。

“為了統一口感和產品品質,礦泉水企業會尋找礦化度指標相似的水源地開發。”周敬良表示,百歲山目前開發的幾個水源地,均為低鈉高偏矽酸鹽的低礦化度淡礦泉水。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經專家評審鑒定合格的礦泉水水源雖然多達4000多處,允許開采資源量約18億立方米/年,開發利用的礦泉水資源量約5000萬立方米/年,僅占允許開采量的3%左右。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礦泉水水源蠻豐富的,有待開發,國家應該鼓勵和降低審批的門檻,讓更多的人喝上好水。

編輯:一財小編

俄羅斯采礦汙染嚴重 一條河流變血紅色!

據英國媒體報道,近日俄羅斯諾里爾斯克市一條名為Daldykan的河流突然變紅,政府已經下令徹查。 有人懷疑上遊冶煉廠管道破裂、金屬廢料泄露導致河流受到汙染,但該公司一直否認這一說法。

俄羅斯諾里爾斯克市一條名為Daldykan的河流突然變紅

相關人員表示,目前還沒有證實是工業廢棄物的排放是影響河流生態變化的主因。但是,當局已經動用直升機來監測河流周圍的環境狀況。

位於河流上遊的冶煉廠

據悉,位於河流上遊的冶煉廠從事鎳金屬的濃縮冶煉工作,之前已經被發現排放汙染物質而正在接受整改。為了防止環境汙染加劇,這家企業的生產設備將會大量減少。當地政府稱,這條河流沒有與公共生活用水相連接,不會對居民生活產生直接影響。

這家公司為當地的新聞媒體提供的照片

報道稱,這家公司為當地的新聞媒體提供了一張照片,上面顯示了河流的正常顏色,但是現在還不清楚兩張圖片顯示的是不是同一條河流。該公司一位消息人士稱:“據我們所知,河水的顏色和以往並沒有什麽不同。”

俄羅斯政府表示正在調查河流變色的原因,評估各種可能引發的環境危害。

諾里爾斯克市是地球極地最北端的城市,位於北極圈以北402千米,是北極圈內最大的采礦小鎮。這里的銅、鎳礦藏十分豐富,是俄羅斯主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之一,大型工廠隨處可見。一直以來,小鎮的汙染都非常嚴重,還一度被稱為俄羅斯汙染最嚴重的城市。

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一條河流因汙染變成了紅色(來源:國際在線)

而這並不是俄羅斯第一次出現紅色的河流。據俄羅斯生活新聞網2015年9月24日報道,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一條名為伊塔卡的河流曾因汙染變成了紅色。政府檢查了河邊的金礦開采地並發現了明顯的汙染行為,必要的處理和凈化設備的缺少導致廢水直接排入河中。


遙感發現保護區內竟然采礦 吉林湖北貴州甘肅被點名

原本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或僅限科研觀測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不僅發現了人類活動,竟然還有采石、工礦、養殖等行為。

環境保護部近日通過遙感監測發現,全國所有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類活動。其中,吉林白山原麝、湖北九宮山、貴州威寧草海和甘肅張掖黑河濕地等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問題較為突出。

12月6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存在上述問題的吉林、湖北、貴州、甘肅4省份被點名批評。環保部已責成當地環保廳會同當地有關部門,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活動,公開督辦。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應當劃為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核心區外圍可以劃定一定面積的緩沖區,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

緩沖區外圍劃為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據環保部介紹,2016年上半年,環保部對全國所有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織開展了人類活動遙感監測。

結果顯示,全國所有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類活動。人類活動總數156061處,總面積約28546平方公里,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2.95%。人類活動以居民點和農業用地為主,分別占人類活動總數的47%和31%,占總面積的7.7%和81.3%。其他人類活動包括能源設施、工礦用地、采石場、旅遊設施、交通設施、養殖場、道路和其它人工設施等,總面積為3157平方公里。

遙感監測發現,2013-2015年期間,共有29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人類活動3780處,面積2339平方公里。其中有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采石場104處、工礦用地318處、能源設施335處、交通設施39處、旅遊設施86處、養殖場114處、其他人工設施1433處。特別是核心區和緩沖區新增活動1466處,其中采石場、工礦用地、能源設施、旅遊設施和養殖場等320處。

在對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的核查中發現,一些自然保護區內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環保部介紹,其中先期核查的8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查實存在違法違規活動580余處。

據介紹,遙感監測和核查結果已被應用於第一批對8省(區)的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60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已被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地方反饋,明確整改要求,或進行公開通報並作為生態環境損害問題移交地方處理問責,部分省(區)已經對相關違法違規問題進行嚴肅查處,一批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受到處理。遙感監測和核查結果將應用在正在開展的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中。

本報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今後遙感監測將成為常態性工作。環保部將每年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兩次,對省級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一次。適時對遙感監測實地核查結果和違法違規問題查處情況進行抽查,對不認真組織核查、不按時上報核查結果、核查中弄虛作假、查處不嚴的地區和相關人員,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

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位保護人員正在巡視。攝影/章軻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