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魚香闖新局 丸文食品

2011-1-13  TNM




台中丸文食品傳承一甲子,用新鮮旗魚,慢火烘烤出米粒般大小的旗魚鬆,帶著軟Q咬勁,唇齒留香。

早期以魚丸、魚鬆在台中第一市場起家的丸文商號,原是梁文火創業的金雞母,他轉而投資房產,將攤子交給四弟梁火村,梁火村大手筆擴廠,改走冷凍魚丸批發,可惜時不我予,虧損2千萬元收手。

好在彈丸老攤有實底,梁火村咬牙再起,長子梁榮欽接掌負債家業,披荊斬棘,開出新路。

高溫蒸氣強力放送著熱能,水氣氤氳,滾滾熱水浮起一顆顆躍動的魚丸,梁榮欽翻攪著魚丸,準備起鍋。

製程費工原料鮮

這是丸文食品位在台中大里工業區的工廠,梁榮欽帶我們到冷凍庫看魚丸的「前身」─雪白色的黑鯊魚肉,他說:「頂級黑鯊含有很高的蛋白質,打成的魚漿很有彈性,台中肉員的魚丸湯、新天地餐廳自助餐用的烤海苔捲天婦羅,都是用我們的魚漿做的。」

「部分魚丸廠商用雷鯊、雜鯊做魚丸,因黏稠度不夠,必須添加亞硫酸鹽,增加脆度。我們還會將黑鯊魚肉帶著紅色血塊的魚肉切除,費工又成本高,這樣做出來的魚丸就是白色的,不用再加漂白劑。」

魚鬆的香味,撲鼻而來,工人將慢火烘烤三小時的魚鬆起鍋,挑出魚筋與魚塊,放涼之後裝袋。

像米粒顆粒般的旗魚鬆,咬起來鬆軟香酥,咬勁十足。丸文還有另外的產品旗魚酥,反而是我們印象中像肉鬆大小的魚鬆,雖然名稱與產品兜不起來,卻都讓我一口接一口吃。

堅守品質成本高

逛一趟丸文在台中新光三越超市內的專櫃,十多種魚丸、天婦羅,在冰箱陳列一目瞭然,還可以現買魚鬆便當、關東煮現吃。客人施小姐說:「丸文的魚丸沒有魚腥味,煮火鍋很好吃;魚鬆有嚼勁,是很好吃的零嘴,我還會拿來做魚香烘蛋或是拌炒飯吃。」

梁榮欽在一旁說:「我們用上等旗魚來做魚鬆,只加鹽、糖調味,不再加澱粉,直接慢火烘烤成魚鬆。到我接班,又將旗魚的腹肉與背肉分開處理,旗魚肚肉的油質多,製作成原味的旗魚鬆,口感最好;旗魚背肉纖維長,添加植物油炒製,做成低脂的旗魚鬆,較符合現代人健康的觀念。」

梁榮欽感嘆,二○○四年南亞大海嘯,改變了深海魚迴流的生態,加上大陸市場成長搶貨,台灣高級的魚貨上漲三成,丸文不敢大幅調漲,但半台斤二百五十元的魚鬆,在市場上,已經算中高價位,「但我接班堅持父親交代的話,顧品質,絕對不可以換魚。」 二伯習藝創商號

父親梁火村三年前因病去逝,梁榮欽從父親手中接班已十年。丸文商號最早是梁榮欽二伯梁火文經營,梁火文年少時在第一市場習藝,靠著父親賣的一頭牛,用五百元的資金,一九五○年在台中市第一市場開了丸文商號,販賣魚丸與魚鬆,四個弟妹都在店裡幫忙,領梁文火的薪水。

因當時的台中市長曾文坡準備辦理文心路重劃,梁文火轉投資房地產,決定將經營二十年的丸文商號交給老四梁火村經營,梁榮欽說:「二伯就帶著我父親到銀行去借了一百多萬元,親自擔任保證人,由我父親正式向二伯買斷丸文商號。」

一九七八年第一市場發生大火,梁火村將店面搬到自己的住家─綠川西街一七五巷內經營,當時丸文凌晨三點起來煮魚丸,供應早市買賣。 父圖轉型慘虧損

店內很多員工都出去自己當老闆,丸文凌晨一點即開賣,搶攻批發市場,但因綠川西街的店面不到十坪大,梁火村面臨徒弟與同行的低價競爭,他開始思考轉型。

由於魚貨供應來自高雄港,梁火村為減低運送成本,一九八三年,斥資二千萬元到台南永康工業區設工廠,想將生產的魚丸,冷凍批發到生鮮超市與超商販賣。

「我的父親走得太前面了。」梁榮欽說:「那時候市場還不太能接受冷凍的魚丸,加上保存期限的問題,退貨的壓力大幅壓縮獲利空間。一九八八年,忍痛收起工廠,等於虧了一個資本額。」

「那是我父親最失志的時候,在家不只常嘆氣,也喝酒,但因為還有本店的貨要供應,他另外又到台中縣豐原找了一處工廠生產魚丸。」

天無絕人之路,剛好台灣經濟起飛,送禮市場興起,除了傳統的肉鬆、香腸禮盒,丸文的魚鬆禮盒大受歡迎,一天甚至可以賣到一百多台斤的魚鬆。 投入家業從頭學

梁 榮欽退伍之後,跟著在豐原的工廠幫忙,他透露:「每一年,都會聽到父親煩心員工利用過年前威脅調薪。又有一年,五個員工聯合起來要求我們加薪,我那時年少 氣盛,不願意讓員工騎到我父親的頭上,在瞞著父親的情形下,把做魚丸的師父全都解雇了,只剩下炒魚鬆的師傅。等到那些老員工揚言要去二伯那裡打小報告,我 知道無法再瞞下去了,只好回頭告訴父親,硬著頭皮說我自己下去做。」

梁榮欽抿著嘴偷偷笑著說:「那時我還真的什麼都不會,但我父親從裝機 器、洗機器開始教我,炒魚鬆最難的地方,就是拿捏火候,炒得不夠,不夠香酥,但多個十分鐘就會有焦味,還好我鼻子天生靈敏,久而久之,技術純熟到靠著聞味 道就能判別魚鬆炒製的程度。」他頓了一下,補了一句:「當然我還不如我父親,他拿著一把飯匙,翻翻魚鬆就知道炒好了沒有!」

丸文因為汙水排放等問題,遭到鄰居抗議,梁火村鼓起勇氣,準備東山再起,一九八五年,他向銀行貸款六千萬元,到大里工業區開設工廠。 調整休假員工怒

二○○○年,梁火村的手常痠痛,決定交班,梁榮欽負責工廠,小八歲的弟弟梁榮顯負責綠川西街的老店。梁榮欽說:「父親很看得開,開始雲遊四海,一年出國旅遊十一次。」

剛接班,梁榮欽幾度與員工短兵相接,為了效率,沒有跟員工妥善溝通,就更改工作流程,修改員工休假的制度,「那時有員工指著我鼻子罵,跟了我父親這麼久,沒有看到事情應該這樣做。事後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員工對我這個小老闆就心服口服。」

老字號有著基本的客群,梁榮欽推出寶寶魚鬆、天婦羅系列等新產品,擴張老店版圖,太太曹儷馨經營網路團購,弟弟梁榮顯希望再往北打開市場。因為台中市商圈西移,丸文到向上路開設分店,往北、中、南在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設櫃。

對梁榮欽來說,當初父親力圖轉型翻不過的山頭,他要再翻一個山頭,將老招牌立穩魚鬆、魚丸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2

險路闢新局 新光保全總經理 林伯峰

2011-3-3  TNM




30年前,新光大公子吳東進想開保全公司,被譏「捉賊仔公司」,身為特助的林伯峰,是新光第一顆保全種子。

30年後,保全業陷入紅海削價,單靠捉賊活不下去。林伯峰說:「安全產業必須轉進安心產業」,才能生存。

台灣步入少子、老年的社會型態,林伯峰研發貼身保鏢機器人,想進入家庭當科技管家。只是這條路,日本走得辛苦,台灣也剛要起步,陪新光保全從零開始的林伯峰,正努力在艱辛路途上闢出新局。

小檔案

生日︰1953╱7╱23 

家庭︰已婚,有一女 

學歷︰台大法律系

經歷︰新光人壽辦事員、新光建設業務經理 、允晨文化副總經理、裕元建設總經理、新光保全總經理

最討厭︰受訪、致詞、唱歌 

最喜歡︰3C、讀史

經營哲學︰全力以赴 

座右銘︰勇於追求,當樂於付出

天氣這麼冷,躲在被窩看電視,電話響了又不想起身,你可以叫他幫你拿。」林伯峰口中的這個他,身高大約只有六十公分,有雙十吋大眼睛,主人在外用手機遙控,在家跟著老人家上廁所、盯小孩吃飯。

這個聽起來像電影中「完美管家」的劇情,問起何時量產?林伯峰突然回神,「希望每台價錢壓低到三萬元左右、月租費要在六百元(跟有線電視一樣)。功能不是問題,如何降低價格、讓消費者接受,才是關鍵。」

大餅遭分 轉型

看準少子化與老年化的商機,新光保全總經理林伯峰認為,可以進入住家的,除了電信、電視外,就是保全。搶食居家照護這塊大餅,機器人的貼身保鏢是他突圍的第一步。

「三 十年前,台灣只有中興保全與新光保全二家,現在做系統保全的有三十幾家。」以前,平均服務費每家每月七千元。現在一戶連三千元都很勉強。除了銀行、精品等 需要品牌保全服務的大客戶外,以往的檳榔攤、服飾店等小型商店,幾乎都被地方型保全取代,一個月六、七百元就可以搶市。

「科技設備的投資越來越高,利潤卻越來越低。」林伯峰嘆,保全業務仍占新保營收八五%,但在價格戰廝殺下,一定要轉型。

當對手中興保全開始切入幼兒體驗館、影音出租等業務,外界認為,新保空有寶刀卻不會耍,因新光集團旗下有人壽、銀行、大台北瓦斯、醫院等,資源比其他同業雄厚百倍。

西進中國 回收

在一場遠距醫療照護座談會上,旅遊、生技、醫美等業者,興致高昂地討論陸客來台醫療與兩岸遠距醫療上看八百億元商機。林伯峰上台說:「就因為本集團資源多,所以當大家都衝進游泳池時,我們一定會停下來,探探水溫、看看水深,再決定要不要跳。」

他繼續潑冷水說,遠距醫療除了商機,還有醫療風險與醫病關係等非商業考量。保全業者可以透過視訊幫病人量血壓,但若有異狀,醫生不可能視訊問診、開藥。大家一頭熱,但後援系統能否整合,才是關鍵。

對 於保全業轉型,他堅持「必須跟本業有交集」,「發展貼身保鏢的機器人與擴展中國業務,才是新保要延伸本業的藍海策略。」早在十年前,新光保全比中興保全更 早進入中國,目前已有上海、天津、廈門、深圳等據點。「今年開始,大陸每個據點都開始賺錢了,深圳EPS甚至有七.八元。(新光保全二○○九年EPS是 二.二七元)。

創業種子 赴日

雖然中國市場獲利是台灣的三、四倍。「但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是公安局,因為保安公司的背後都是公營的。上班是執行公權力的公安,下班是民間保安,我們只能從台商物業管理做起。」不過,林伯峰也認為,中國開放保全業仍是趨勢,日本與美國等保全公司早就進入卡位。

林伯峰對市場的敏銳度,跟雷達一樣,新光保全總部與壹傳媒相隔一個巷口,他收到記者名片就說:「你們辦公室越來越多棟,要不要叫老闆考慮一下,鄰居還可以打個折?」

他在演講時,講到客戶關係,「收年費時,有的客戶好氣又好笑地拿錢出來,埋怨一年到頭從沒被賊偷過,倒是每年被新光保全偷一次。」以此來顯示新保的品質。

「在我之前,新保的總經理有魔咒,沒有一個待超過二年。」林伯峰已經超過十一年,但他卻是二度回鍋,當年是吳東進派去日本學習保全的第一顆種子。

從零開始 奠基

在新保三十周年慶晚會中,新光集團董事長吳東進回憶,一九八○年代,父親吳火獅得知他要開保全公司,不解地唸:「大家都問我,我們新光企業這麼多,你兒子沒事去開家捉賊公司幹什麼?」

「我早年到日本早稻田念書時碰上學潮,看到進校園維持秩序的不是警察,而是警備員(民間保全)。」別人看到的是政治動盪,吳東進卻看出特殊商機。

那 時候,身為吳東進特別助理的林伯峰,被指派到日本「綜合警備保障株式會社」(ALSOK)公司取經。「我連新幹線的出口都搞不清楚。」他腦中一片空白,得 像海綿般吸收,從市場調查、器材設定,到人員訓練,逐一拼出台灣從未有的保全版圖。吳東進在三十周年慶時提到,創業前幾年,蠟燭兩頭燒,倍極艱辛。

一九八○年台灣綜合保全(新光保全前身)成立,是台灣第二家保全業(中興保全早三個月)。正值經濟起飛,企業大樓、銀行機構與集合式大樓出現,守衛、運鈔、物業管理等需求,逐一浮現。

同學挖角 減薪

從居家防盜,到企業e化建置,三十年下來,新光保全從一百萬元資本額,到今天的三十八億元,營收從零開始,到六十億元(合併報表),員工高達六千多人,台灣客戶高達八萬多家。

林 伯峰是新光老四吳東昇台大法律系的同學,「畢業後,我考上聲寶、月薪四千四百元,吳東昇要我來新光上班,給四千元。」林伯峰問怎麼挖角薪水卻更低?吳東昇 回他:「就是因為同學才敢給你四千元。」林伯峰到過吳東昇系統的允晨文化,出版了白先勇、殷海光等人書籍;也當過新光營建部門經理,去蓋西門町的獅子林, 最後被吳東進拉到身旁當特助。

一九八六年,新光創辦人吳火獅心臟病猝逝。隨之而起的第二代兄弟爭產,一邊是老闆,一邊是同學。一九九三年,林伯峰選擇離開待了十七年的新光集團,到裕隆集團旗下的裕元建設當總經理,幫裕元完成第一棟超高大樓。

落實回報 嚴控

一九九九年元旦,新光保全主管熊耀國,從金庫抱走總重二百二十三公斤黃金和美元等,是高達三億元的監守自盜案,此案至今未破。新保是大公子吳東進第一家創業的公司,讓他顏面盡失。因為在前一年,台中金庫也出同樣紕漏,暴露了內部管理疏失。

吳東進雷厲風行,找回林伯峰,要他大力整頓。問起臨危授命的心情,林伯峰只回答:「情義害死人。」除了跟吳家兄弟的交情之外,新保他是第一顆參與孕育的種子,得擔起重責。

「官 階不重要, 觀念才重要。就算是總經理要你開金庫,都必須按照通報順序來。」回鍋後的林伯峰,除了徹底要求員工落實每個流程、不准馬虎;但他也知道,人性終究需要制度 管理,逐年引進各種衛星定位器材。如今從固定錄影機到移動PS、將攝影機安裝於保全頭盔上,銀行運鈔過程,得配合WiMAX技術將補鈔畫面傳送給監控中 心,新保也是第一家使用「PND保全派遣導航系統」的業者,保全員上車十秒鐘就要啟動引擎,回報勤務中心。

居家照護 新招

「這些制度實施後,很多員工受不了辭職,值勤時買早餐摸魚,或是以塞車來當藉口等問題都曝光了。」「有時候科技是最好的人性管理。」話雖如此,林伯峰還是覺得員工情緒照顧很重要。每年除夕,他總是選擇到當年度績效最好的區域,發紅包給巡邏保全。

「很多基層保全看到總經理親自送紅包去,那種對公司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他說,新保有四成員工是高中畢業,早期很多是中南部小孩,才會擔任這種日夜顛倒的辛苦工作。

他自己出身板橋的公教家庭,爺爺曾是板橋清水國小校長,爸爸也是台大法律系畢業後當教師。林伯峰與太太是班對,一家都是台大法律系友,爸爸過世後,八十幾歲的媽媽跟他同住。

所以他常跟新保的研發同仁講:「台灣已進入老人化社會,居家照護系統快做好,我以後會用到。」林伯峰只有一個女兒,他說自己這一代要照顧父母,但小孩那一代只能照顧自己,年老後的生活要自己設想好。

自由基因 遺傳

不過,講到八十幾歲同住的媽媽,新保一有新的居家照顧系統,量血壓、防跌偵測等各種老人安全設備,他都想找老媽媽試用。

「但我媽根本就不適合當居家照顧實驗者。」「前陣子,她自己訂好火車票與旅館,一個人去北海道當背包客,連手機都沒帶。」八天之後,媽媽回來告訴他:「這樣『老人體檢』算過關了吧?」講完這段,他自己哈哈地笑,「若我退休,應該也是這種『自由基因』趴趴走吧。」

後記

新光集團董事長吳東進討厭在媒體曝光,每年一度的股東會講台都以花籃遮臉,眾所皆知。林伯峰報告接受《壹週刊》訪問,吳東進大驚。

林伯峰是這樣告訴老闆:「她一定要寫,你不跟她講,她寫的80%都是自己猜或別人講的;若接受採訪,至少有60%是我自己講的。」當我正要稱讚他懂得媒體眉角時,細看他回傳的個人小檔案,「最討厭」那欄竟出現「受訪」2字,不禁莞爾,果然裡子與面子,他都兼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9

SOGO復興館開館五年營收破百億「招商教母」吳素吟大膽開新局

2011-12-19  TWM




只花了短短五年,SOGO復興館就成為百億大店,超級店長吳素吟原是締造百貨公司化妝品秒殺的幕後推手,她如何用「大膽」挑戰自己,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經營 策略?

撰文‧方沛晶、林讓均

今年十二月底,開幕即將滿五年的SOGO復興館,營收破百億元,將成為台灣最快突破百億營收大關的百貨公司,比起同系統的冠軍店SOGO忠孝館速度還快上 二年。

半路出家 一路做出好成績一年拚出百億高業績的超級店長吳素吟,早在一九八七年、SOGO忠孝館籌備時她就已經加入,百貨資歷長達二十五年。堪稱業界「招商教母」的 她,擔任化妝品樓管期間,把忠孝SOGO打造為全台灣彩妝保養品牌最齊備的大店,讓老外來逛都豎起拇指稱讚,「這裡簡直就是彩妝保養品的7- ELEVEn!」長年在美妝業深耕,吳素吟自有一套辦法,在活動時引進最優惠的獨家商品,讓SOGO化妝品年年引爆周年慶秒殺的搶購熱潮,業績也年年成長 一○%以上。

與吳素吟共事超過十年的櫃姊魏致平說,「吳店」在公事上很嚴謹,許多品牌業務對她都敬畏三分,而且只要她雙手抱胸、面無表情,光靠眼神就會讓櫃姊嚇到臉色 發白。不過,天氣冷的時候,私底下她也會燉雞湯到賣場給櫃姊喝,甚至幫忙站在前台銷售。

業績高、管理好,讓吳素吟在百貨業界赫赫有名。不過,其實她是半路出家,三十歲以後才從玩具設計跨入百貨業。

留日的吳素吟,一直非常喜歡日本百貨公司的氛圍,結婚之後,原本辭掉工作在家帶小孩的她,看到SOGO百貨徵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寄出履歷。「我在面試時 還問主考官,你的百貨公司,可以做得跟日本的百貨一樣好嗎?可以的話我再來。」當時老公看準吳素吟只是做三個月、玩玩而已,沒想到,這一做就是二十五年。

吳素吟一路在寢具、女裝、內衣、化妝品等各業種中歷練,二○○五年底,她以太平洋SOGO百貨十九年來第一位女性店長之姿,接下大家眼中的「燙手山 芋」||兼任復興館店長,全力籌備一年後開幕的展店事宜。

「其實當時是沒有男生敢接,大家根本都不看好!而我就是想看看,沒有SOGO忠孝館的光環,我吳素吟還有什麼能耐?」當時復興館的處境是「內外夾殺」,內 部和集團「老大」、每年大約吸金(年營收)一五○億元的SOGO忠孝館僅一街之隔,大家都不認為客人會想連逛兩家百貨公司。

外部則有已做出成績、精品風格濃厚的「微風廣場」,和復興館一樓同樣設置精品專賣店雷同,加上信義商圈的新百貨公司正蓄勢待發,恐將對忠孝商圈產生衝擊。 原本在百貨界「喊水會結凍」的吳素吟,第一次知道什麼叫作「人情冷暖」,什麼是隔一條街、兩個世界。

以前苦苦哀求進忠孝館的廠商,聽說復興館要招商,避之唯恐不及,甚至避接吳素吟的電話,「反正大家不看好,我就放手一搏、大膽嘗試好了!」她乾脆把之前在 忠孝館不敢做或來不及做的,全在復興館一併發揮。

膽量大 顛覆百貨三大潛規則第一個是「大膽」把餐飲變主角。以前在百貨公司做餐飲,大多是為了「服務」消費者,因為不是主要的營收來源,也很難在百貨公司吃到真正 好吃的東西。

吳素吟顛覆業界潛規則,她認為美食也是一種品味,所以想辦法讓鼎泰豐、點水樓、法樂琪,以及亞都麗緻飯店旗下的百賽麗廳等,跨出原有通路進駐復興館,讓美 食和時尚成為吸引人潮的亮點。目前餐飲已和精品並列為復興館的成長雙引擎,營收比重各占二○%。

第二是「大膽」打破不可能。就拿復興館地下二樓來說,一般百貨公司都規畫為小吃街,吳素吟卻引進堪稱台灣美食代表的鼎泰豐,她回憶當初登門拜訪時,董事長 楊紀華端出所有菜色,每上一道就問一句,「這道菜適合嗎?」吳素吟一面解釋自己的想法,一面猛吃。「吃了差不多有十幾道菜,最後看到炒飯的時候,我都快瘋 了,好險楊董終於點頭、答應考慮,但之後有足足半年,我都不敢吃鼎泰豐。」不過,要招到世界第一的小籠包進駐,可沒這麼容易。楊紀華列了一張多達一百題的 問題清單,包括內場(廚房)怎麼調配、排氣管線怎麼拉,吳素吟親自帶著工務部門,花了半年時間一一解決,光是內場就將近六十坪,相當於一個香奈兒專賣店的 坪數大小。

現在復興館的鼎泰豐,一天可以賣出二千五百籠小籠包(相當於一萬顆),業績僅次於永康街本店。而進駐復興館,也讓鼎泰豐找出一個可以複製到全世界的展店模 式,開始在中國的百貨公司設點。

吳素吟第三項「大膽」就是犧牲坪效、放大賣場。復興館九樓的日式庭園占地四百多坪,可以做出兩億元的業績。但在規畫時,她就認為這是個有「Fu」的空間, 可以讓客人在百貨賣場裡找到舒適感。

「還有老闆(徐旭東)的朋友去告狀說,九樓空地這麼多,怎麼不拿來做生意?」吳素吟說,別看消費者只是來閒逛,其實無形中為復興館帶來許多客人,例如一位 坐輪椅的長者,平常是外傭帶著來,但假日時可以帶三、四個家人來吃飯、買東西。

除了放棄兩億業績做花園,就連復興館的走道也放大為三米(忠孝館為二米),一、二樓的天花板也拉高為六公尺,所以比忠孝館大五○%的經營面積,只有約四百 個品牌數,僅忠孝館的一半。

大膽嘗試與眾不同,吳素吟讓SOGO多了復興館這隻百億金雞母,而且和忠孝館客群完全分開,讓忠孝館仍保有營收成長,不僅「復興」了忠孝商圈,也創造了另 一個百貨奇蹟。

吳素吟

出生:1958年

現任:SOGO復興館店長經歷:SOGO忠孝館營業部主管(歷任家飾寢具、內衣與化妝品等部門)學歷:日本大阪設計師學院、銘傳商專商業設計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7

40歲 找對方法 開創財富新局

2013-02-11  TWM
 
 

 

財務負擔最重的四十歲,每天都覺得錢不夠用,想要擺脫財務困局,先學會盤點一生財富,投資方法這麼多,找出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最重要。

金融老鳥吳漢彬財富歸零

戒貪只想賺八% 反更富足

撰文‧方德琳

「當我設定賺三倍、四倍,財富一夕歸零。後來改設年報酬率八%,反而達到四十多歲就退休的目標。」四十四歲吳漢彬已退休兩年,現在過著看書、攝影、出國旅遊的生活,財富、心境都很自由。

吳漢彬從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畢業就進入金融界。從研究部、承銷部到基金經理人,最後擔任新光產險投資長。雖是「金融人」,但他低調樸實的模樣,與多半金融人漂亮愛炫耀的「孔雀」特質有極大反差。

吳漢彬開始談自己的投資心法時就先說:「我的操作方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他認為投資手法很多,每個人個性不同,投資路上最重要的是,不斷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初入股市嘗甜頭 忽略投資紀律財富歸零沒有人一出手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一定會付出學習代價,就看你從失敗中摸索到什麼。」吳漢彬在三十歲左右,付出一次財富歸零代價,讓他徹底反省。之後,他的投資手法有一八○度改變,從翻倍、躁進手法改成穩健保守,積小利為大利,為自己開創財富新局。

吳漢彬在一九九四年踏入職場,第一年年薪破百萬元,當時投資TDR(台灣存託憑證)福雷電子賺三、四倍出場。這位股市新手當下覺得「股票實在很好賺。」他體認用錢滾錢才是快速致富之道;但是吳漢彬並不盲目投資,他會看公司基本面佐以景氣循環選股,當時的他「很相信自己的選股能力。」從九四年到二○○○年,吳漢彬投資順手,三十歲就累積千萬財富。事後看,吳漢彬分析,那時台灣電子業正進入高成長,買什麼漲什麼,「我錯把運氣當作自己的能力。」他並沒有建立完整的投資邏輯,當然更想不到要執行投資紀律。

二○○○年,遇上網路科技泡沫,讓他重摔一跤,資產跌到零。「因為太相信自己的選股能力,所以一路往下攤平。」沒想到一波波攤下來後,工作六年累積的收入與報酬,總計上千萬元財富,都填進股市深淵。

這一跤跌得很重,讓吳漢彬整整兩年不敢碰股票。「一方面是沒錢,另一個更重要原因是,我完全失去方向,不知道該怎麼投資。」以前,他以為勤做研究深入了解公司,選對股票就可以等著收割,現在他隱隱約約覺得,投資還有更多功課要學習。

這一段沉潛期,吳漢彬開始大量閱讀。研究所的財務金融工程教科書、市面上與投資相關的書籍他都拿來看,其中對他啟發最多的是《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科斯托蘭尼教會他,投資須有長遠眼光與耐性。「耐性是最高準則,當你自己找到投資方法後,最重要就是耐心等,堅持下去。」他說。

除了大量閱讀外,因為職務之便,吳漢彬常常遇到有錢人。他觀察有錢人的投資不躁進,反而連銀行的微薄利息也不放過;他了解到有錢人都先管控風險,然後才想該如何投資。

吳漢彬說,在金融業裡,大家都覺得要賺三倍、四倍才叫賺,誰看得起這一點點的利息錢?但之前資產歸零的教訓已經告訴他,再強的選股能力也無法駕馭市場,「如果不能把錢守住,之前賺再多倍都是虛的。」他開始認同從極小風險中,穩健累積財富的方法。

沉潛充電再出發 用時間複利累積財富科斯托蘭尼讓他知道投資紀律的重要,觀察有錢人讓他決定從穩健中累積財富,而最後讓他得到投資方法的,則是研究所的財務金融教科書。他苦心鑽研,研發可轉債與融券放空之間的套利模型,在○三年用全新投資方法再度進場。

吳漢彬設定每年報酬率八%。如果每年穩定投入一百萬元,八%複利,十年,總計投入的一千萬元會成長到一七九四萬元;如果再多兩年就會增加到二三一六萬元,速度越來越快。「這就是時間的複利。」「我用八%報酬率,推算退休年紀。」他設定退休那天的條件是:房貸結清,而且累積的資產規模,可以讓他退休之後用每年五%的投資收益,支應一年的生活開銷。

一算之下,吳漢彬認為他四十歲應該就可以退休。

讓吳漢彬想像不到的是,事情發展得相當順利,從○三年後,上市櫃公司發行可轉債數量大幅增加,且由於觀念新穎,套利空間相當大。「原本打算賺八%,沒想到換算年報酬都有二○%至三○%,」但由於台股裡融券有強制回補條件(股東會和除權息),因此大約只有半年可操作,其他時間則在等機會進場。

然而,吳漢彬是新光產險投資長,屬於高薪族群,加上他沒有小孩,難道一般上班族也能用這套方法嗎?他笑笑說,他十年可以退休,如果退休後的條件設定一樣,少他一半收入的人,並不需要花到二十年時間,也許只花十五年就可以,這也是時間複利的力量。

買高殖利率股票 四原則篩選標的目前,可轉債因為愈來愈多人玩,套利空間已經壓縮,而且流動性不若過往。○八年以後,吳漢彬改投資高殖利率股票,仍然採取穩健獲利的投資方式。他選擇高殖利率的標的原則是:一、不買科技股。因為科技產業變動太快,連公司老闆都無法預估公司前景;反而傳產金融因為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產業,進入障礙高,龍頭型公司的穩定性高。

二、選擇殖利率高於七%標的。

三、過去四、五年,都有穩定配股表現的公司。

四、扣掉負債比率高的公司,但金融股除外。

在操作上,當股價低、殖利率高於八%就買進,而股價高到讓殖利率低於四%時,就先處分一半,如果股價又往上漲再陸續賣出。目前,吳漢彬手上的標的是國票、華票和產險類股票。雖然他只設定退休後五%報酬率,但這四年平均下來,每年績效至少都有兩成。

選擇高殖利率股票的投資方法看似簡單,但最難的是克服貪心和考驗耐性。「我的朋友很多人都想學,但成功的不多。」吳漢彬觀察,他們多數敗在資訊太多,想東想西,沒辦法「不動」,最後都換股去操作。

投資成功的關鍵就是找對適合個性的方法,這套方法不適合沒有耐性的人。試想一下,當股市走多頭,一根漲停板就七%,要堅持這套年報酬率僅五%到八%的投資方式,確實很需要定力。

吳漢彬身處金融界,又碰過股市多頭期,但他沒有背離這套○三年建立的低風險投資原則,最後如願在四十二歲退休,雖然比預期的四十歲晚兩年(因為他多買一棟房子),但他自己還算滿意。他的兩棟房子,分別在台北市內湖與中山區,加上數千萬元資產,讓他現在每年至少可以出國四次。

吳漢彬喜歡深度旅遊的方式,「也許我把愛冒險的性格轉到旅遊上。」對於他這麼喜愛出國到處旅遊的人,投資方法也不能太複雜。「我持股都在三檔以下,精挑細選,時候到了就勇敢下手。」以前想賺三、四倍時,有時會在周末驚醒,以為當天要開盤;現在,報酬率設得低,因為沒有壓力,他卻會在平時開市時候誤以為休市。「心情越安定的時候,投資反而越順。」說起來,這也是很玄妙的事,吳漢彬說:「以前覺得賺倍數才叫賺,卻累積不了財富;但是,等到我只想著賺八%時,卻反而賺到一輩子財富。」

可轉債套利交易

可轉換公司債簡稱「可轉債」(CB,Convertible Bond),持有人可根據轉換價格,將債券轉換成若干股票;所以只要股票的市價高於轉換價格,投資人就可以進行套利交易。其過程只有三個步驟:首先,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可轉債;其次,放空股票鎖定中間的價差;最後,等條件允許後申請可轉債轉換為股票,並在取得股票後辦理現券償還,回補融券部位。

吳漢彬

出生:1970年

經歷:新光產險投資長

學歷: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

做對3 件事

吳漢彬開創財富新局

靠薪水與投資累積千萬財富遇上科技股泡沫,千萬財富歸零失敗反省:錯把運氣當能力。以為選股能力強就大膽投資心態調整:改掉賺翻倍才叫賺的觀念,追求風險極低的穩健投資法行動執行:以年報酬率8%推算退休年齡,目標很具體,堅持投資手法

富足退休

42歲後,追求每年5%報酬率生活,但平均都有2成績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6

30歲就定位 40歲會理財 50歲懂生活 開創你的 人生新局

2013-02-11  TWM
 
 

 

送走滯悶的2012年,大家寄希望於今年開拓新局,《今周刊》調查,高達9成8的人希望人生有轉機。

然而,新局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裡,端看我們如何重新想像自己。

想越深,越安定,即使只是啟動一件小事,也能有人生大改變。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方德琳、何珮郁 研究員‧孫蓉萍照片中(下頁),這位面容黝黑,身材精瘦的男孩,名字叫甘伯駒,認識他的人叫他「阿甘」。他是優人神鼓經典曲目「沖岩」第二男主角,與音樂總監黃誌祥交替演出,是團內年紀最輕可以演出這艱難角色的人。如果要向不認識的人介紹他,大家會說:「這是表演藝術家甘伯駒」。

但約莫在三年前,阿甘的身分是「彰化監獄受刑人」。按照一般人生腳本,這樣的人出獄後多半會重回街頭,混入黑幫,在社會另一個角落生活。但是,他卻改變命運之輪,重新開啟自己的人生。

開創新局很難嗎?

決心改變 受刑人成優人神鼓男主角阿甘出生在屏東,是排灣族原住民,成長於隔代教養的家庭。國、高中時期,渴望在朋友中找關愛與溫暖的他,漸漸變成幫派一員,成為中輟生,也沾上毒品。一次,在朋友叫唆打群架時,他失手將一位完全不認識的朱同學打成重傷,對方差點失去性命。

重傷害刑事判決後,阿甘確定入監服刑。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在入監前一天,還打電話給好友說:「哈!我明天就要進去嘍。」說得像要去旅遊一樣。直到,監獄大門在他身後關起,「匡噹!」一聲巨響,那一刻他才回到現實,原來坐牢是這麼一回事。

隨著一道道關上的大門,他越走越裡面,最後進到一個狹小角落,是他之後三年多生活的地方。他的人生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說起來不可思議,居然是從一杯珍珠奶茶開始。

○九年,彰化監獄與優人神鼓合作,來教受刑人打鼓,阿甘被獄方挑中成為團員。一開始,他並沒有太多興趣,只是消極被動地配合。直到有一天,打得比較好的團員出去表演回來後說:「今天,在休息室裡居然可以喝到珍珠奶茶。」阿甘聽了好羨慕,為了喝到奶茶,他開始認真學打鼓,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出去表演。

優人曲目的譜很難記住,阿甘坐著的時候就拍打大腿,在牢房裡就把書堆一堆,當起鼓面來敲打,每天練習十小時。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每隔一陣子到彰監,就發現這個瘦小男孩進步神速,對他印象深刻。

劉若瑀說:「他爆發力強,耳朵也好,記得住,一下子就打到重要位置。」他如願以償出外表演,而出獄後,在劉若瑀說服下進入優人,成為正式團員。

刑事案件雖然已經結束,可是阿甘還有民事賠償沒和解。官司讓他無法隨團出國巡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阿甘必須和受害者朱同學達到雙方都滿意的賠償金,解決這場官司。

阿甘先寫兩封信給朱同學都石沉大海。一位法律服務律師願意幫忙,他親自登門拜訪受害者,央求他見阿甘一面。這位朱同學很不解,他問律師說:「你認為,這個人真的值得你花時間救他嗎?」律師肯定地點點頭。朱同學才答應見面。

阿甘回憶,一見面,他立刻深深一鞠躬向對方說:「對不起!」朱同學被他的大動作嚇一跳,以為又要挨打了。為了打破僵局,阿甘向對方報告自己在優人神鼓的狀況,還有他的改變……。朱同學沉默良久。

命運之神安排很巧妙,阿甘不敢相信接下來聽到的話:「他對我說,他讀研究所,正在研究表演藝術。就在一個禮拜前,他的論文老師丟給他優人神鼓的影片,告訴他可以研究這個團體。」這個不可思議的巧合將他們連結在一起,阿甘成了朱同學論文研究對象。如果,你現在去看阿甘表演,在台下還能找到朱同學的身影。

兩人和解,賠償金額從六百萬元降到六十萬元,約定每個月還五千元。以前,優人神鼓為了保護阿甘,他演出時會戴上面具,現在已經把面具拿下來,無所畏懼迎向這個世界。目前,他已經跟著優人出國五趟,到過沙烏地阿拉伯、德國等。

人生從狹小滯悶的牢房飛到國際表演舞台,這一切的改變只花了三年多時間。他的改變始於一個接觸優人的機會,始於渴望一杯奶茶的動力;這些看起來都很微小,但是,啟動一件小事,卻帶來人生的大改變。

劉若瑀說:「當阿甘想把鼓打好,就得安靜下來,去聆聽,才能跟上別人的鼓點。」懂得聆聽別人時,我們的心就向外界敞開,啟動改變的新局就開始。

雖然我們沒有像阿甘的遭遇,但多數的我們有看不到的心牢大門,「匡噹!」鎖住自己的想像。希望在二○一三年裡,我們也能像阿甘一樣找到自己的鼓聲,開創新局。

大家都想改變。根據《今周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中心合作的「二○一三年國人新希望調查」,只有一.六%的人感覺比往年生活過得好,而且高達九成八的人希望今年可突破困局。

開創新局怎麼做?

別期待環境改變 先問自己可以做什麼去年,大環境都是壞消息,讓人感到很煩憂。多數人最希望有什麼改變?調查結果顯示,想要在「財富」上有新局的最多,占四二.一%,其次是「工作」和「健康」。若進一步與年齡交叉分析,每個年齡層渴望的新局也有些微差異。

曾擔任過跨國公司人力資源主管,現為天力亞太顧問台灣區經理李海霞分析,對外在環境壓力最敏感的年齡層落在三十五歲到五十歲,也就是所謂「三明治」族群。這群人夾在奉養長輩與照顧小孩之間,現實生活負擔最重,財務壓力最大。

這份調查發現,中年人渴望開創財富新局的比率高於其他年齡層,而且他們最希望靠投資來賺第二份薪水,不像其他年齡層還希望可以省錢儲蓄。

相對之下,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希望在工作開拓新局比率遠高於其他年齡層。有近三成年輕人在工作上感到最大困擾是:「不知道自己喜歡與適合做什麼?」這也反映年輕人對心靈成長需求遠高於其他年齡層,他們渴望做自己,希望在工作上能達到最好的定位。

至於五十歲以上熟年人口希望健康有進展,而他們達到健康的手段不只是培養運動習慣,更希望擁有飲食與生活中的正確養生態度。

隨著年齡增長,每一階段都有需要突破的關卡。年輕人找工作定位,中年人累積財富,熟年人需要圓滿的人生。不管前一階段成功或失敗,大家都一樣要規畫下一階段,接受挑戰。

生命教練兼心理諮商師的陳茂雄目前固定與二十幾位企業人士會談,在生命教練之前,他曾是IBM事業部總經理。他建議:「環境並非操之在我,我們不能期待外在改變,唯一能問自己的是,在這樣環境下,我們可以做什麼?我要什麼?」大環境不好,更需要想清楚,才能在暗湧的環境中找到坐標,開創新局。

三十歲.工作就定位

撞球天才對自己許諾 走出低谷再奪冠三十歲的蔡佩真是國內女子撞球國手,十九歲第一次在職業場上亮相,無師自通的她自創技法,一戰成名,撞球壇對她的評語是:「有天分的怪才。」但即使擁有得天獨厚的天分,也未能保證她的球涯一帆風順。

她說:「突如其來的名氣,整個人慌了。」原本抱著好玩的態度突然面臨極大壓力,球再也打不好。有段時間她乾脆逃避,深深懷疑自己根本就不會打球。

陳茂雄說,最好的工作就是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但能找到這樣工作的人極少。即使像蔡佩真對撞球有天分也有興趣,一樣會陷入困局。遇到工作困局時,生命教練陳朝益建議要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現在在哪裡?我要去哪裡?」以蔡佩真來說,她經過五年多低潮期,終於想通兩件事:第一,她喜歡撞球。第二,撞球比較有機會為她帶來較好收入。她在心中對自己許下承諾,確定繼續在職業球壇打拚。

一旦做出承諾,就比較容易用正面態度解決挫折。以前比賽輸了,蔡佩真會想:「我不適合打球。」後來,即使表現不好,蔡佩真會想:「我今天哪裡出問題,情緒起伏太大?還是下錯桿?」她積極修補不足,她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方法克服情緒。」經過兩年的調整,她在○九年拿下暌違已久的世界級比賽的冠軍。

而若想要創造財富新局,擁有CFP證照(認證理財規畫顧問)的賴霓甄建議,可從兩方面下手:一是積極開源,二是節流,並找到一個符合自己個性的投資工具。

葉淑珠原是報社裡畫股市漫畫的美術人員,卻因一次意外而人生大轉彎,變成房仲業務員,積極為自己開源。

八年前,四十二歲的葉淑珠買進她認為的績優股聯發科,沒想到卻輸光畢生積蓄。原本打算隔一年就能從職場退休,財富歸零完全打亂她原來的規畫。

當時葉淑珠急需一份快速賺錢的工作,有一天,走在路上,看到街角一家房仲貼著「徵百萬業務」的啟事,她二話不說便走進去應徵。不到一個月,葉淑珠就從一個封閉的漫畫工作環境,轉向充滿挑戰的房仲業。

初期,葉淑珠一邊兼顧漫畫工作,一邊展開房仲工作,只要一交完稿,她就立刻去掃街貼廣告單。她發現廣告單容易被清除掉,腦筋動得快的她,一口氣買了二十輛舊腳踏車,把物件資訊做成立牌,放在腳踏車上,停在路邊當廣告;為了說服賣方簽下獨賣專任約,她自願幫客戶粉刷、打掃房子,以誠意打動不少客戶。

四十歲.理財有方法

賠光積蓄戒瞎投資 上班族變包租婆「入行第三年,我做房仲的月薪,已經超過我當美術人員的年薪。」葉淑珠說。積極開源後,她也深切檢討投資方式,才省悟到,「我的心性不適合投資股票,太容易隨著消息和股價上下,忍不住就會追高殺低。」於是,為了克服本身弱點,葉淑珠把賺來的財富改放在「不動產」上,陸續為家人買了房子;也當起包租婆,手上已擁有逾十棟房子,房貸也還完半數,再次為自己創造財富,更守住財富。

學習投資理財,並從經驗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有助於創造自己的財富新局,葉淑珠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五十歲,人生處在高速轉到低檔的過渡期,需要更多事物來平衡。有人需要健康,有人需要生活樂趣,這個階段要為退休後生活做準備;懂得在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與快樂,甚至重新探索人生。

五十三歲的林金保是荒野保護協會祕書長,常與大自然為伍,工作令人羨慕。在這份工作前,他是一位跨國科技公司的業務主管,出國差旅根本是家常便飯。

五十歲.生活再探索

工作狂主管提前退休 從當志工學寬容一九九七年移民加拿大的林金保,九九年起負責美國采鴻(Rainbow)科技公司亞太地區業務,經常飛到台灣、韓國、東南亞等地。為了節省經費,一趟亞洲的出差,五天內要跑完香港、中國、韓國和台北四個地方,往往在旅館睡一覺醒來,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當時視訊電話還不普及,一個月見不到家人很正常。

接近五十歲時,他慢慢發現身體不對勁。起先是睡眠問題,往往躺下去睡著兩小時就醒來,之後再也無法入睡。加上記憶力衰退,血糖、血壓和膽固醇都有問題,他決定要提前退休。

人生上半場,他是一位成功的業務主管,訂數字目標,規畫業務策略,所有事情都在自己掌握中;他的生活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沒有其他興趣。接下來該如何安排生活?當時林金保也沒有答案。

林金保回到台灣,先去當志工,博物館的、荒野協會的……,讓自己嘗試不同機會。最後,林金保的科技長才被荒野協會看中,延攬他擔任祕書長,協助組織的運作。

成功的業務主管進入非營利性組織,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以前訂數字、追業績,你是老闆大家都要聽你的,這套不可能用來對志工。」林金保說。他要從只管事不管人的角色,變成既管事又要管人,挑戰也不小。

林金保調整心性,與人耐心溝通,透過這樣的磨練,他變得更寬容。以前,生活只有工作,現在多了人與自然,生命更圓融。

人生不必聽天由命

改變操之在己 各階段都能創新局陳茂雄說,很多事業成功的人在中年之後,會因為健康或失去工作熱情,而重新進入人生探索;這是很好的機會,可以讓生命更加厚實圓滿。如果你也是處在五十歲上下的人,躊躇於未來,不如趁機重新省思、探索自己,誰說五十歲之後,不能再開創新局。

送走滯悶的一二年,大家寄希望於今年,期待有新的改變。

不管你處於哪個階段,改變的鑰匙就掌握在自己手裡。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在學期的最後一堂課,總會和學生談人生。他說:「人生這麼重大的事,不可能聽天由命。必須自己仔細思索,然後選擇與因應。」阿甘選擇遠離幫派,進入優人神鼓,創造自己的人生新局;蔡佩真選擇留在球壇,重新調整對失敗的態度,又為自己奪回冠軍;葉淑珠選擇進入陌生的房仲領域,開創新的財富;林金保進入自然山林,走入人群,重新學習新知。而在這新的一年,你的選擇又是什麼呢?

苦悶了一年,98%的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2013年,台灣人希望開創什麼人生新局呢?《今周刊》和波仕特線上市調中心合作,調查國人的新年新希望,發現大家最希望在財富有突破。而結交新人脈、設定財富目標與旅遊,則是國人覺得最能開創人生新局的事情。

2013年,台灣人最期待……

升官加薪是多數人

最想要的工作新局

升官加薪31.4%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7.2%接受更多挑戰,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19.6%創業,自己當老闆10.4%

不需要開創新局7.4%

當soho族 4%

投資賺錢是多數人

最想要的財富新局

投資正報酬,幫自己賺第二份薪水 46.7%

增加存款 26.4%

跳槽或升官後薪水增加 16.2%戒除浪費的習慣 7.9%不需要開創新局 2.8%

身體健康是多數人

最想要的生活新局

讓身體更健康40%

找到新的生活寄託28.7%有更多時間陪家人15.2%

有新戀情11.1%

不需要開創新局5%

最多人想在財富上有所突破!

去年,不到2成的人過得比以前好,6成沒改變

沒什麼改變 59.9%

更差,生活越來越困難23.9%更好,生活更接近自己的理想16.2%最希望在2013年開拓財富新局

財富42.1%

工作 25.7%

健康12.8%

家庭 10.7%

心靈成長7.1%

對現況滿意,不需要開創新局1.6%

年輕人在意工作

中年人關注財富 熟齡人重視健康單位︰%選項21~35歲36~50歲51歲以上工作31.522.615.0 家庭9.212.69.7 健康7.114.329.2 財富41.144.437.2 心靈成長10.04.74.5 對現況滿意,不需要開創新局1.11.44.4 註:此調查為《今周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中心合作。調查時間為:2013/1/7~2013/1/14;樣本數為1007份。

勇於改變!開創人生新局的3 把鑰匙

30歲 就定位

最好的工作就是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但是需要時間才可能找到。在30歲前要勇敢探索,嘗試任何機會,從機會中認識自己,找到定位。

多數人認為多結交新朋友、拓展人脈,最能開拓工作新局結交新朋友,拓展人脈46.2%學新技能,可以轉業轉職43.5%進修,充實自己33.8%善用新科技,跟上時代變化29.2%

學好外語26.5%

40歲 會理財

夾在奉養長輩與照顧小孩之間的「三明治」族群,財務壓力最大。開源節流雙管齊下累積投資資本,學會理財,開始聚富。

多數人認為設定財富目標最能開拓財富新局

設定財富目標53%

節省開銷52%

及早開始投資36.8%

養成記帳習慣30.6%

列出新一年度的預算15.5%

50歲 懂生活

人生處在高速轉到低檔的過渡期,需要更多事物來平衡身心。維護健康、培養生活樂趣,開始為退休後生活做準備。

多數人認為旅遊最能開拓生活新局

旅遊36.6%

持續運動,鍛鍊身體33.1%

勇敢實現夢想28%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27.2%

重視養生20.3%

註:調查為《今周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中心合作。

調查時間為:2013/1/7~2013/1/14;樣本數為1007份。

調查為複選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7

啟示一》新局 ── 現代與傳統的攜手並進丹麥豬 締造北歐綠色奇蹟 台灣應該學習的五堂課

2013-05-27  TWM
 
 

 

一個以現代工業設計著稱的國家,為何養豬業也能稱霸世界?

這個數度被評選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如何面對高汙染的畜牧業? 人民又如何在養豬中,體驗牧歌般的幸福與自傲?

《今周刊》飛越萬哩,來到這個北歐國度,為你揭開「丹麥能,為何台灣不能」的答案。

撰文‧劉俞青

這一天,我們來到距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約莫一小時車程的養豬場,接待我們的三十多歲年輕人,俏皮地脫帽一鞠躬,活脫就是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牧場工人,一手還插在牛仔褲的口袋裡,臉上帶著微笑,雙頰露出陽光的顏色。

「哈囉!你們好,我是包爾森養豬場(Poulsen Pig Farm)第十四代傳人!」一開口就讓我們印象深刻,因為很難想像,會有養豬業者用「傳人」來形容自己。「第十四代傳人」意味著土生土長,也代表根深柢固;另外,還有一種更深的涵義,就是「以此為榮」。

從接待處往外看,則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這裡,別說豬,連人都心曠神怡,難怪能養出全世界最好的豬。包爾森養豬場擁有一千二百頭生育用母豬、五萬頭肉豬與小豬,規模和台灣的超大型養豬場接近。但在台灣,這樣的養豬場最大不會超過五甲地,也就是約一萬五千坪;而包爾森養豬場足足占地二百六十公頃,也就是近七十八萬坪,接近台灣養豬場的五十二倍,約莫等於一百三十座台北小巨蛋體育館的大小。

第一堂課:「人豬比」居冠豬隻存活率高 相當一人可養五頭豬眼前這位以家業為榮的年輕人,除了介紹自己是第十四代傳人之外,還開始暢談他如何將農場經營成一個愉悅、有趣的工作環境。聽到台灣養豬場都是二十四小時有人輪班管理,拉牧司.包爾森(Rasmus Poulsen)笑著說,「這世界上有很多事用數字算不出來,農場的經營是科學,但也是藝術。雖然夜間有人駐守,可以因應母豬生產等緊急事件,但我相信讓每位員工正常上下班,充分享有家庭生活,可以讓整個農場導入正向的工作氛圍。」但可別以為快樂至上的經營理念就影響了績效,根據包爾森對自己養豬場的統計,這裡比起丹麥全國平均的養豬成績還要略勝一籌。每年該農場一頭生育用母豬可以生產的小豬高達三十二.四頭,比丹麥全國平均三十一.四頭還要高,比起台灣的二十頭,更是超前許多。

這個數字命名為「離乳頭數」,也就是一頭生育用的母豬生產之後,可以真正離乳、存活下來的小豬頭數;越高者就代表這家養豬場的養殖技術越好,是代表一家養豬場養殖能力好壞的「魔術數字」。

在包爾森養豬場,母豬每胎的離乳頭數為十四.一頭,平均每頭母豬一年可以生產二.三胎,換算下來每年的離乳頭數就是三十二.四頭。這個數字,看在台灣豬農眼裡,簡直是天文數字。據了解,農委會的紀錄雖是二十頭左右,但許多豬農私下說,農委會的官方資料不夠精準,真正的數字可能還要更低。

其實,丹麥養豬業的成就,並不只是「離乳頭數」居世界之冠而已,事實上,丹麥正是全世界最會養豬的國家。

丹麥人口只有五五○萬人,是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每年養了二千九百萬頭豬,平均一個人養豬超過五頭,是台灣的四.五倍,「人豬比」居全世界之冠。

第二堂課:豬農懂財報

沒拿到畢業證書 就不能經營養豬場此外,丹麥的豬幾乎賣至全世界,一一年,丹麥向全世界超過一三○個國家出口活豬,豬肉貿易額占全球三成。其中,丹麥還擁有一項祕密武器,就是傾國家資源挹注的丹育(Danbred)種豬公司。

丹育公司所培育出來的種豬品質,幾乎是全世界公認最佳的種豬,每頭種豬的單價至少一萬美元起跳,好的品種甚至一頭超過三萬美元。台灣過去許多豬農都曾向丹育進口種豬飼養,而丹麥也藉由丹育種豬的外銷,成功樹立在全世界的領導地位。

此外,丹麥領土有六二%都是農地,這些農地多半種玉米、大麥等豬的主要飼料,因此飼料成本便宜許多;加上養殖過程多採用自動化,人工人數少,因此和台灣相較,每頭一百公斤的豬,養殖成本至少比台灣便宜二到三成,這也是遠在北歐小國──丹麥的豬,競爭力竟能獨步全球的原因之一。

儘管丹麥養豬業靠著近四千六百家像包爾森這樣的養豬戶努力撐起,但背後丹麥政府扮演推手的角色,才是真正成功的關鍵。

例如,為了讓養豬場有好的經營管理,財務健全,才能永續經營,丹麥政府要求要成為養豬場主人(經營者)前,必須接受四年半的專職學校教育。在這四年半的養成教育,除了要學習養豬的實務經驗,和養殖技術的專業外,其中有一半的時間更是實地在養豬場裡實習;另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學習財務管理、經營管理等課程。包爾森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學來的。」事實上,包爾森四年前才在政府貸款二%低利貸款的支持下,共花了三千多萬克朗(相當於新台幣二億元),和爸爸、叔叔一起蓋了這座設備新穎的養豬場。

這裡除了從員工管理,到豬隻養殖都符合人道精神之外,不久前包爾森才剛剛啟用了最新的沼氣轉換熱能機,用豬糞便所產生的熱能,轉換後去溫暖豬舍,讓小豬可以在不多花成本的前提下,快樂度過哥本哈根寒冷的冬天。

而這套熱能轉換的設備,除了政府一樣提供低利貸款外,還有三成補助;因此,當我們問起養豬場的投資報酬率時,包爾森楞了一下,又笑開了,他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其實丹麥的養豬場都不太擔心這個,因為我們每年都賺錢,不用太擔心。」丹麥政府的用意,是希望所有的養豬場主人都是「知識型農民」,學生畢業之後會取得「綠色畢業證書」,拿著這張證書,才具備正式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在丹麥,政府非常重視農業養成計畫,這樣的農業技職學校大約有三十多所;並且根據丹麥的法令規定,養豬場的經營不能繼承,必須要具備這些執照的人才能繼續經營,因此包爾森一再強調,這個養豬場是由他和他的父親、叔叔共同經營,三個人是「合夥關係(partner)」,也就是代表三個人都具備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第三堂課:上下游配套

屠宰也須受專業訓練 連日本也去取經豬肉的生產鏈中,上游是飼料商、豬農,下游則是拍賣市場、屠宰場;丹麥政府對畜牧專業人才的養成,不僅僅是上游的農場負責人而已,還包含下游的屠宰場與拍賣、肉體分拆工廠。這些在台灣肉品產業中,往往被當作沒有太多技術與社經地位的工作,在丹麥,不僅同樣也成立專責學校培訓人才,而且畢業之後還很搶手。

這家學校的名字叫作「丹麥肉品交易學校(The Danish Meat Trade College)」,丹麥全國只有兩座屠宰場,學生只要經過這所學校的屠宰訓練,採用符合人道精神的二氧化碳屠宰法,讓豬在沒有恐懼、沒有哀嚎聲中,平靜死去,以及無菌的分拆設備訓練,學生畢業後進入屠宰場工作,每月起薪約新台幣十二.五萬元到十五萬元,比丹麥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水準還要好。

「日本沒有這樣的學校訓練。」一位遠從日本來這所學校做短期學習的學生告訴我們。這位伊藤目洋同學來不及與我們多談,因為下一堂的「肉品肌理」課已經開始了,他眼神發亮地和我們道別,我相信在這裡,他一定收穫良多。

丹麥的農業養成人才獨步全球,不僅造就畜牧大國的美譽,也吸引各地區的人前來觀摩,當然,也包括我們。

丹麥政府雖然對養豬場的經營資格嚴格規範,卻也給予「愛的教育」,對於養豬場的進步設備,給予適度的補助。當我們驅車來到另一座安德森養豬場(Peder Andersen Pig Firm)時,這個養豬場養了四千五百頭生育用母豬,不僅如此,安德森養豬場還自行完備地蓋了沼氣發電廠(沼氣發電廠是比汙水處理更為高階的環保處理方式),處理豬糞等高汙染的廢棄物。

豬糞便的高汙染問題,一直是台灣養豬產業最為人詬病的地方,但光是蓋一座汙水處理廠,動輒上千萬元,還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不斷修改的環保標準。這個龐大的投資金額,一般中小型豬農根本無力負擔,結局就是,豬農不斷被地方環保局開罰單,豬糞便還是繼續排放到河流裡汙染,倒楣的是全體國民,而問題仍是無法解決。

第四堂課:豬場很乾淨

政府補助沼氣發電設備 沒臭味又能賺錢但在丹麥,政府用高額的補助,協助豬農建立最先進的沼氣發電廠。以安德森養豬場為例,安德森一開始投資相當於新台幣五千多萬元的初期設備,建立沼氣發電相關設施,其中政府就補助將近四分之一的經費。

所以當我們一腳踏進這座養豬場時,幾乎聞不到一絲豬糞便的氣味,這在目前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多養豬場附近的居民,甚至捏著鼻子大老遠就繞道而行。

安德森這筆投資,足以完善處理四千五百頭母豬生產的糞便,根據法令,再把發電量轉賣給當地的電力公司。每度的電價經過補助後,換算相當於新台幣五元的收購價,也比目前台灣經濟部能源局訂定的《沼氣發電系統推廣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沼氣發電每度電僅以二.八元收購,高出甚多。

換句話說,丹麥政府不介入養豬場的經營,也不採直接經營補助;卻以有形無形的方法,從人才的養成,到技術的轉換,協助這個產業「進步」,與刺激「產業升級」。

也難怪,這裡的養豬場主人可以快樂地養豬,我們親眼看到,一頭頭可愛的豬寶寶在偌大的空間裡散步。養豬場裡乾淨、光線明亮,反映豬隻白裡透粉紅的皮膚,和台灣養豬場裡潮溼陰暗的空間,有如天壤之別。

相較之下,豬在丹麥,彷彿都比台灣的豬要快樂。而丹麥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第五堂課:根除口蹄疫

僅用半年就脫離疫區 搶回流失訂單其實,一九八三年丹麥爆發口蹄疫時,日本宣布禁止丹麥豬肉進口,台灣還從丹麥手中奪下日本市場,並從此造就台灣養豬產業十餘年的黃金歲月。鼎盛時期,台灣豬肉還曾占日本進口豬肉五成以上,每年養豬產業賺的外匯近五百億元,顯示台灣養豬業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但成敗皆是口蹄疫,台灣曾因丹麥的口蹄疫而大舉進軍日本;十四年後,卻也因口蹄疫而兵敗日本,從此再難爬起。但反觀丹麥,口蹄疫期間,政府採「標靶撲殺」方式,只要有農場發現口蹄疫,方圓三公里內豬隻全面撲殺;一旦又發現,再撲殺,沒多久就除去「疫區」標籤。○九年日本也採相同模式,同樣半年不到,也順利除疫。只有台灣在民粹壓力下,採溫吞的「注射疫苗」方式,反而讓豬隻體內長期存有抗體,也達不到政策目的。從此之後,丹麥養豬業一路領先,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頭。

三十年前,台灣豬農可以從爆發口蹄疫的丹麥手中,風光搶走日本這個大客戶;三十年後,台灣只能淪為到丹麥取經的「後進」,是誰造成這個結果?是不爭氣的豬農,還是台灣的中央主管機關缺乏高度與長期永續的政策?

無論答案是什麼,犧牲的,是全體台灣國民的健康與幸福。根據衛生署統計,豬肉是國人目前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經濟食物,但三十年來,台灣養豬技術沒有太多進步,甚至自從一九九七年爆發口蹄疫疫情以來,至今無法脫離疫區。日前台灣農委會甚至取消豬隻施打口蹄疫疫苗補助,政府長期的養豬政策在哪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似乎欠全體國民一個清楚的說明。

如今面對美豬的強力叩關,台灣豬肉的競爭力在哪裡?我們越是領會丹麥政府的積極態度,與引領豬農的明確方向,心中的嘆息聲也越來越擴大。

台灣該如何做?

重振往日風光 從口蹄疫除疫做起事實上,台灣不是完全沒有努力,仍有不斷追求進步的豬農,長期下來,養殖技術直逼丹麥的水準。例如位在雲林縣林內鄉的三源畜牧場,畜牧場主人陳永雄是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獸醫博士,二十多年前的雲林鄉下,「博士養豬」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例子,但陳永雄用讀博士的精神投入養豬,如今三源的離乳頭數可以高達二十三、四頭,幾乎是全台灣之冠。

陳永雄、林淑玲夫婦多年來不斷嘗試新養殖方法,例如向台紐乳品進口高級奶粉,自行製作優格,自己吃也餵豬;堅持豬隻不打瘦肉精,甚至還想辦法,將豬隻糞便發展沼氣轉成熱能。為了充分運用熱能,陳永雄將熱能用來養魚,幾年前開始養殖筍殼魚,筍殼魚的養殖技術有高度進入門檻,因此經濟價值很高。如果順利,不久之後陳永雄可能成為國內最大的筍殼魚養殖業者。

陳永雄養出來的豬肉在台中拍賣市場頗具名聲,只要是陳永雄的豬,就有固定的大飯店業者指名收購,每公斤要價硬是比拍賣市場價格多出二到四元。但陳永雄仍不禁嘆道,非常羨慕丹麥的環境,台灣的豬農產業實在需要政府更多關愛的眼神,扶持產業升級與進步。

我們走在哥本哈根的街上,許多餐廳門口都懸掛著「乾淨食物」的標章,強調所有食物都是來自乾淨、不受汙染的牧場,與政府認證的生產製造過程。在這裡,彷彿就像天賦人權一般,如此理所當然,在政府政策領導下,每個人都有享受乾淨食物的權利。

此刻,丹麥、台灣的養豬環境,不斷在我們的腦中交替,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七年,丹麥、台灣豬農產業兩度因為口蹄疫而黃金交叉,造就兩國今日的懸殊落差,台灣能不能重振往日風光?或許,就該從口蹄疫的除疫做起。

這一天,我們來到距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約莫一小時車程的養豬場,接待我們的三十多歲年輕人,俏皮地脫帽一鞠躬,活脫就是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牧場工人,一手還插在牛仔褲的口袋裡,臉上帶著微笑,雙頰露出陽光的顏色。

「哈囉!你們好,我是包爾森養豬場(Poulsen Pig Farm)第十四代傳人!」一開口就讓我們印象深刻,因為很難想像,會有養豬業者用「傳人」來形容自己。「第十四代傳人」意味著土生土長,也代表根深柢固;另外,還有一種更深的涵義,就是「以此為榮」。

從接待處往外看,則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這裡,別說豬,連人都心曠神怡,難怪能養出全世界最好的豬。包爾森養豬場擁有一千二百頭生育用母豬、五萬頭肉豬與小豬,規模和台灣的超大型養豬場接近。但在台灣,這樣的養豬場最大不會超過五甲地,也就是約一萬五千坪;而包爾森養豬場足足占地二百六十公頃,也就是近七十八萬坪,接近台灣養豬場的五十二倍,約莫等於一百三十座台北小巨蛋體育館的大小。

第一堂課:「人豬比」居冠豬隻存活率高 相當一人可養五頭豬眼前這位以家業為榮的年輕人,除了介紹自己是第十四代傳人之外,還開始暢談他如何將農場經營成一個愉悅、有趣的工作環境。聽到台灣養豬場都是二十四小時有人輪班管理,拉牧司.包爾森(Rasmus Poulsen)笑著說,「這世界上有很多事用數字算不出來,農場的經營是科學,但也是藝術。雖然夜間有人駐守,可以因應母豬生產等緊急事件,但我相信讓每位員工正常上下班,充分享有家庭生活,可以讓整個農場導入正向的工作氛圍。」但可別以為快樂至上的經營理念就影響了績效,根據包爾森對自己養豬場的統計,這裡比起丹麥全國平均的養豬成績還要略勝一籌。每年該農場一頭生育用母豬可以生產的小豬高達三十二.四頭,比丹麥全國平均三十一.四頭還要高,比起台灣的二十頭,更是超前許多。

這個數字命名為「離乳頭數」,也就是一頭生育用的母豬生產之後,可以真正離乳、存活下來的小豬頭數;越高者就代表這家養豬場的養殖技術越好,是代表一家養豬場養殖能力好壞的「魔術數字」。

在包爾森養豬場,母豬每胎的離乳頭數為十四.一頭,平均每頭母豬一年可以生產二.三胎,換算下來每年的離乳頭數就是三十二.四頭。這個數字,看在台灣豬農眼裡,簡直是天文數字。據了解,農委會的紀錄雖是二十頭左右,但許多豬農私下說,農委會的官方資料不夠精準,真正的數字可能還要更低。

其實,丹麥養豬業的成就,並不只是「離乳頭數」居世界之冠而已,事實上,丹麥正是全世界最會養豬的國家。

丹麥人口只有五五○萬人,是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每年養了二千九百萬頭豬,平均一個人養豬超過五頭,是台灣的四.五倍,「人豬比」居全世界之冠。

第二堂課:豬農懂財報

沒拿到畢業證書 就不能經營養豬場此外,丹麥的豬幾乎賣至全世界,一一年,丹麥向全世界超過一三○個國家出口活豬,豬肉貿易額占全球三成。其中,丹麥還擁有一項祕密武器,就是傾國家資源挹注的丹育(Danbred)種豬公司。

丹育公司所培育出來的種豬品質,幾乎是全世界公認最佳的種豬,每頭種豬的單價至少一萬美元起跳,好的品種甚至一頭超過三萬美元。台灣過去許多豬農都曾向丹育進口種豬飼養,而丹麥也藉由丹育種豬的外銷,成功樹立在全世界的領導地位。

此外,丹麥領土有六二%都是農地,這些農地多半種玉米、大麥等豬的主要飼料,因此飼料成本便宜許多;加上養殖過程多採用自動化,人工人數少,因此和台灣相較,每頭一百公斤的豬,養殖成本至少比台灣便宜二到三成,這也是遠在北歐小國──丹麥的豬,競爭力竟能獨步全球的原因之一。

儘管丹麥養豬業靠著近四千六百家像包爾森這樣的養豬戶努力撐起,但背後丹麥政府扮演推手的角色,才是真正成功的關鍵。

例如,為了讓養豬場有好的經營管理,財務健全,才能永續經營,丹麥政府要求要成為養豬場主人(經營者)前,必須接受四年半的專職學校教育。在這四年半的養成教育,除了要學習養豬的實務經驗,和養殖技術的專業外,其中有一半的時間更是實地在養豬場裡實習;另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學習財務管理、經營管理等課程。包爾森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學來的。」事實上,包爾森四年前才在政府貸款二%低利貸款的支持下,共花了三千多萬克朗(相當於新台幣二億元),和爸爸、叔叔一起蓋了這座設備新穎的養豬場。

這裡除了從員工管理,到豬隻養殖都符合人道精神之外,不久前包爾森才剛剛啟用了最新的沼氣轉換熱能機,用豬糞便所產生的熱能,轉換後去溫暖豬舍,讓小豬可以在不多花成本的前提下,快樂度過哥本哈根寒冷的冬天。

而這套熱能轉換的設備,除了政府一樣提供低利貸款外,還有三成補助;因此,當我們問起養豬場的投資報酬率時,包爾森楞了一下,又笑開了,他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其實丹麥的養豬場都不太擔心這個,因為我們每年都賺錢,不用太擔心。」丹麥政府的用意,是希望所有的養豬場主人都是「知識型農民」,學生畢業之後會取得「綠色畢業證書」,拿著這張證書,才具備正式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在丹麥,政府非常重視農業養成計畫,這樣的農業技職學校大約有三十多所;並且根據丹麥的法令規定,養豬場的經營不能繼承,必須要具備這些執照的人才能繼續經營,因此包爾森一再強調,這個養豬場是由他和他的父親、叔叔共同經營,三個人是「合夥關係(partner)」,也就是代表三個人都具備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第三堂課:上下游配套

屠宰也須受專業訓練 連日本也去取經豬肉的生產鏈中,上游是飼料商、豬農,下游則是拍賣市場、屠宰場;丹麥政府對畜牧專業人才的養成,不僅僅是上游的農場負責人而已,還包含下游的屠宰場與拍賣、肉體分拆工廠。這些在台灣肉品產業中,往往被當作沒有太多技術與社經地位的工作,在丹麥,不僅同樣也成立專責學校培訓人才,而且畢業之後還很搶手。

這家學校的名字叫作「丹麥肉品交易學校(The Danish Meat Trade College)」,丹麥全國只有兩座屠宰場,學生只要經過這所學校的屠宰訓練,採用符合人道精神的二氧化碳屠宰法,讓豬在沒有恐懼、沒有哀嚎聲中,平靜死去,以及無菌的分拆設備訓練,學生畢業後進入屠宰場工作,每月起薪約新台幣十二.五萬元到十五萬元,比丹麥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水準還要好。

「日本沒有這樣的學校訓練。」一位遠從日本來這所學校做短期學習的學生告訴我們。這位伊藤目洋同學來不及與我們多談,因為下一堂的「肉品肌理」課已經開始了,他眼神發亮地和我們道別,我相信在這裡,他一定收穫良多。

丹麥的農業養成人才獨步全球,不僅造就畜牧大國的美譽,也吸引各地區的人前來觀摩,當然,也包括我們。

丹麥政府雖然對養豬場的經營資格嚴格規範,卻也給予「愛的教育」,對於養豬場的進步設備,給予適度的補助。當我們驅車來到另一座安德森養豬場(Peder Andersen Pig Firm)時,這個養豬場養了四千五百頭生育用母豬,不僅如此,安德森養豬場還自行完備地蓋了沼氣發電廠(沼氣發電廠是比汙水處理更為高階的環保處理方式),處理豬糞等高汙染的廢棄物。

豬糞便的高汙染問題,一直是台灣養豬產業最為人詬病的地方,但光是蓋一座汙水處理廠,動輒上千萬元,還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不斷修改的環保標準。這個龐大的投資金額,一般中小型豬農根本無力負擔,結局就是,豬農不斷被地方環保局開罰單,豬糞便還是繼續排放到河流裡汙染,倒楣的是全體國民,而問題仍是無法解決。

第四堂課:豬場很乾淨

政府補助沼氣發電設備 沒臭味又能賺錢但在丹麥,政府用高額的補助,協助豬農建立最先進的沼氣發電廠。以安德森養豬場為例,安德森一開始投資相當於新台幣五千多萬元的初期設備,建立沼氣發電相關設施,其中政府就補助將近四分之一的經費。

所以當我們一腳踏進這座養豬場時,幾乎聞不到一絲豬糞便的氣味,這在目前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多養豬場附近的居民,甚至捏著鼻子大老遠就繞道而行。

安德森這筆投資,足以完善處理四千五百頭母豬生產的糞便,根據法令,再把發電量轉賣給當地的電力公司。每度的電價經過補助後,換算相當於新台幣五元的收購價,也比目前台灣經濟部能源局訂定的《沼氣發電系統推廣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沼氣發電每度電僅以二.八元收購,高出甚多。

換句話說,丹麥政府不介入養豬場的經營,也不採直接經營補助;卻以有形無形的方法,從人才的養成,到技術的轉換,協助這個產業「進步」,與刺激「產業升級」。

也難怪,這裡的養豬場主人可以快樂地養豬,我們親眼看到,一頭頭可愛的豬寶寶在偌大的空間裡散步。養豬場裡乾淨、光線明亮,反映豬隻白裡透粉紅的皮膚,和台灣養豬場裡潮溼陰暗的空間,有如天壤之別。

相較之下,豬在丹麥,彷彿都比台灣的豬要快樂。而丹麥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第五堂課:根除口蹄疫

僅用半年就脫離疫區 搶回流失訂單其實,一九八三年丹麥爆發口蹄疫時,日本宣布禁止丹麥豬肉進口,台灣還從丹麥手中奪下日本市場,並從此造就台灣養豬產業十餘年的黃金歲月。鼎盛時期,台灣豬肉還曾占日本進口豬肉五成以上,每年養豬產業賺的外匯近五百億元,顯示台灣養豬業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但成敗皆是口蹄疫,台灣曾因丹麥的口蹄疫而大舉進軍日本;十四年後,卻也因口蹄疫而兵敗日本,從此再難爬起。但反觀丹麥,口蹄疫期間,政府採「標靶撲殺」方式,只要有農場發現口蹄疫,方圓三公里內豬隻全面撲殺;一旦又發現,再撲殺,沒多久就除去「疫區」標籤。○九年日本也採相同模式,同樣半年不到,也順利除疫。只有台灣在民粹壓力下,採溫吞的「注射疫苗」方式,反而讓豬隻體內長期存有抗體,也達不到政策目的。從此之後,丹麥養豬業一路領先,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頭。

三十年前,台灣豬農可以從爆發口蹄疫的丹麥手中,風光搶走日本這個大客戶;三十年後,台灣只能淪為到丹麥取經的「後進」,是誰造成這個結果?是不爭氣的豬農,還是台灣的中央主管機關缺乏高度與長期永續的政策?

無論答案是什麼,犧牲的,是全體台灣國民的健康與幸福。根據衛生署統計,豬肉是國人目前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經濟食物,但三十年來,台灣養豬技術沒有太多進步,甚至自從一九九七年爆發口蹄疫疫情以來,至今無法脫離疫區。日前台灣農委會甚至取消豬隻施打口蹄疫疫苗補助,政府長期的養豬政策在哪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似乎欠全體國民一個清楚的說明。

如今面對美豬的強力叩關,台灣豬肉的競爭力在哪裡?我們越是領會丹麥政府的積極態度,與引領豬農的明確方向,心中的嘆息聲也越來越擴大。

台灣該如何做?

重振往日風光 從口蹄疫除疫做起事實上,台灣不是完全沒有努力,仍有不斷追求進步的豬農,長期下來,養殖技術直逼丹麥的水準。例如位在雲林縣林內鄉的三源畜牧場,畜牧場主人陳永雄是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獸醫博士,二十多年前的雲林鄉下,「博士養豬」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例子,但陳永雄用讀博士的精神投入養豬,如今三源的離乳頭數可以高達二十三、四頭,幾乎是全台灣之冠。

陳永雄、林淑玲夫婦多年來不斷嘗試新養殖方法,例如向台紐乳品進口高級奶粉,自行製作優格,自己吃也餵豬;堅持豬隻不打瘦肉精,甚至還想辦法,將豬隻糞便發展沼氣轉成熱能。為了充分運用熱能,陳永雄將熱能用來養魚,幾年前開始養殖筍殼魚,筍殼魚的養殖技術有高度進入門檻,因此經濟價值很高。如果順利,不久之後陳永雄可能成為國內最大的筍殼魚養殖業者。

陳永雄養出來的豬肉在台中拍賣市場頗具名聲,只要是陳永雄的豬,就有固定的大飯店業者指名收購,每公斤要價硬是比拍賣市場價格多出二到四元。但陳永雄仍不禁嘆道,非常羨慕丹麥的環境,台灣的豬農產業實在需要政府更多關愛的眼神,扶持產業升級與進步。

我們走在哥本哈根的街上,許多餐廳門口都懸掛著「乾淨食物」的標章,強調所有食物都是來自乾淨、不受汙染的牧場,與政府認證的生產製造過程。在這裡,彷彿就像天賦人權一般,如此理所當然,在政府政策領導下,每個人都有享受乾淨食物的權利。

此刻,丹麥、台灣的養豬環境,不斷在我們的腦中交替,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七年,丹麥、台灣豬農產業兩度因為口蹄疫而黃金交叉,造就兩國今日的懸殊落差,台灣能不能重振往日風光?或許,就該從口蹄疫的除疫做起。

丹麥養豬業獨步全球關鍵

政策效率高

6個月從口蹄疫疫區除疫

1983年2月丹麥曾爆發口蹄疫,但政府採「標靶撲殺」方式奏效,只要發現口蹄疫,方圓3公里內豬隻全面撲殺,不到半年就除去「疫區」標籤;09年日本也採相同模式,同樣半年不到也順利除疫。只有台灣17年來,在政策無效下,始終難以脫離疫區。

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豬這樣養丹麥設計活動式柵欄,藉由放慢母豬躺下的速度,來降低小豬被壓死的機率,以提高育成率。

丹麥的種豬品質獨步全球,施作人工授精時,現場還放音樂讓豬放鬆。

台灣養豬場常見蒼蠅滿天飛,這裡一隻都沒有;丹麥除了維持環境衛生外,善用食物鏈原理,養殖一種專吃蒼蠅的小蟲,消滅害蟲。

和台灣養豬場擠得水洩不通相比,丹麥的小豬還有偌大的空間可以散步。

產業技術領先

一頭母豬年產小豬32.4 頭養豬產業最關鍵的數字之一,就是一頭專責生育的母豬,一年可以生產多少頭小豬。這個數字在丹麥是32.4,遙遙領先台灣的20頭。

專業教育培養

4.5年的專職學校教育

丹麥為培育專業畜牧人才,規定養豬場主人必須接受4年半的專職學校訓練,才能取得經營資格。在台灣,大多數的養豬場都是土法煉鋼,累積經驗緩慢。

社會看重產業發展

起薪每月 12.5萬元

為全面發展畜牧產業,丹麥教育部成立「丹麥肉品學校」,該校畢業生幾乎人人都有一個以上的工作機會,平均月薪12.5萬至15萬元,比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10萬元還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5

蔡宏圖的頭痛問題一次搞定 一份董監名單 一舉開啟國泰金新局

2013-06-24 TWM  
 

 

新出爐的國泰金控董事名單,讓外界耳目一新,知情人士直言,未來幾年國泰金的改變,就藏在這份名單裡!不僅煩惱多時的增資問題能迎刃而解,同時也打開中國市場的僵局。股東會結束了!屬於蔡宏圖父子的「新國泰金」才正要開始。

撰文‧劉俞青

去年底才剛剛過完五十周年慶的國泰金控老店,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已經出現質變。

今年六月十四日,國泰金控的股東會進行董監改選,名單一出爐,許多「未來的變化」隱藏其中。知情人士直言:「國泰金的改變,才正要開始。」事實上,這次的董監改選之所以受到外界矚目,首當其衝是通過兩項「新局」的改變。

引進外部新董事

準備打入中國市場

其一當然是全新的董監事臉孔最吸睛!國泰金創辦五十年來,首度引進兩位外部董事──Alliance Wealth公司董事郭炎及前招商銀行信用卡部總經理仲躋偉,前者是前中國政協,身分敏感,引人遐想;而後者是中國銀行業著名的「信用卡教父」,兩位與對岸金融業深厚的關係,很難不讓人與國泰金未來的中國布局做出聯想。

除了外部董事一展新貌外,這次國泰金股東會其實還通過另一項攸關國泰金未來發展的重要事項──就是通過四百億元的現金增資案。若以目前股價約四十元計算,等於未來國泰金可能以發行普通股或海外存託憑證(GDR)的方式,增資一百億元的股本。而參與增資的對象會是誰?恐怕將影響國泰金未來的營運方向。

其中,這次新選出來的外部董事郭炎,三年前差一點就要以二一○億元、換算持股約九%的部位,入股中信金控。當時的郭炎就已流露對台灣金融業濃濃的青睞之意,但上一次因故未竟,這一次將捲土重來,據可靠消息來源指出,無論是金管會日前剛通過國泰金一百億元增資案,或是這次股東會通過的另外一筆同樣約一百億元股本的兩筆增資案,都可能見到郭炎出手的身影。

事實上,國泰金之所以接連通過兩筆百億元的增資案,根據熟悉蔡宏圖布局的人士表示,與IFRS4(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四號「保險合約」)實施在即,國泰金面臨龐大的增資壓力有很大關係。

以過去國泰金的「模範生」形象,勢必乖乖遵守增資的規定,但處於眼前市況不佳下,如何增資得巧妙,既不造成股價重大波動、又不損及股東權益的前提下,做到順利增資,是蔡宏圖最近最頭痛的問題。如今,如果能夠借重郭炎的中國政商人脈,協助蔡宏圖一舉將增資對象與未來的中國布局做出巧妙結合,不失為一石二鳥之計。

當然,一旦郭炎參與增資,這筆「以郭炎為首」的資金,雖然可能協助國泰金打進中國市場,但也肯定會是市場焦點所在;對此,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完全沒有談到(參與增資),但未來我不敢講。」

蔡宏圖改擔自然人

為股權移轉埋下伏筆

除了外部董事的創新外,其實攤開這次新任的董監事名單,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即是董事長蔡宏圖的角色,悄悄起了變化。

過去幾十年來都以法人代表身分出任董事長的蔡宏圖,卻在此次董監改選中,改成以自然人的身分擔任,雖然無損其董事長的職位,但這一記無聲的改變,恐怕已經對國泰金未來的股權結構調整,埋下伏筆。

一位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分析,以自然人的身分出任董事,在法律上的權責認定會更清楚,不會在「法人董事」與「法人代表」之間難以界定;這原本在公司治理上是件好事,但過去蔡宏圖單純以個人最大持股的投資公司擔任法人代表,在法律上,本來就沒有難以界定的疑慮。

但這次蔡宏圖選在公司大幅增資、又同時引進外部董事可能入股的敏感時刻出現,難免引人遐想。因為這些原本擔任「法人董事」的個人投資公司名下,都直接、間接持股國泰金不少股權,一旦改用自然人擔任董事,以後這些家族公司之間進行國泰金的股權移轉,都可以不用申報,也可以躲掉外界窺探的眼光。

此外,這次的董監改選,既然有「新人入榜」,當然也有人「功成身退」。除了年屆八十歲的台灣金融業老將、前國泰金副董事長汪國華光榮退休之外,另一位退出國泰金董事會的成員,是國泰金資深副總孫至德。

孫至德的另外一個身分,是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的女婿。錢復一家人與國泰金的淵源極深,除了女婿在國泰任職之外,錢復自己在三年前蔡宏圖、蔡鎮宇兄弟分家時,也扮演居中協調的角色,而他的兒子、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錢國維,更是長年包辦所有國泰金的投資銀行業務。不過,錢復家族有淡出國泰金的跡象,未來該家族與國泰金之間的角色,也值得外界觀察。

股東會結束了,但屬於國泰金的改變恐怕才要開始。當父親的蔡宏圖做穩後盾,由長子蔡宗翰擔前鋒衝業績,這對父子將合力打開國泰金的新局。

有「新人入榜」,也有「功成身退」── 國泰金控新舊任董事名單

舊任董事新任董事

百星投資:蔡宏圖蔡宏圖百星投資:汪國華良廷實業:蔡政達萬達投資:蔡政達震昇實業:蔡鎮球震昇實業:蔡鎮球國泰建設:陳祖培萬達投資:陳祖培國泰建設:李長庚萬達投資:黃調貴國壽職工:熊明河國壽職工:李長庚國壽職工:黃調貴萬達投資:熊明河國泰醫院:張 錫百星投資:張發得佳誼實業:郭 炎百星投資:孫至德佳誼實業:仲躋偉獨立董事:洪敏弘獨立董事:洪敏弘獨立董事:黃清苑獨立董事:黃清苑獨立董事:郭明鑑獨立董事:郭明鑑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2

養老金新局破冰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861

南方週末採訪多位參與政策制定的學者得知,儘管阻力重重,但養老金並軌已箭在弦上。此次並軌很可能不會將機關(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分列或分步實施,但具體的並軌方案高層還在研究,預計今年內出台。

人社部官員稱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今年將出方案。 (CFP/圖)

醞釀多年的養老金並軌終於破冰。2014年5月15日,國務院發佈《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自7月1日起,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但事業單位具體如何參加社保,其養老保險如何與企業職工並軌,條例並未給出具體辦法。至於公務員的養老保險要如何走,文件更未涉及。

中國現行的職工養老保險二元結構,始於1993年實行統賬相結合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制度時,機關事業單位並未參與改革,而是繼續沿用傳統的國家-單位保障制。運行20年來,雙軌制形成了巨大的不公,企業與企業職工要承擔職工工資28%的養老保險費率(其中企業20%,個人8%),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不用繳費,但退休之後,財政發放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的替代率(即退休金與工資的比例)卻高達80%以上,而企業職工僅為不到50%。在有些地區,兩者之間退休金差距達到3倍以上。

多年來,輿論對關於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不絕於耳,但始終難以落實。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個人賬戶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堅持精算平衡原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此後,包括養老金並軌在內的一系列頂層設計工作開始加速。

並軌之難

在試行改革的一些地區,事業單位職工甚至集體提前退休,避免繳納養老保險,也避免退休金降低。每年的政協大會上,對養老金並軌投反對票的代表,多是來自學校和醫院的校長、院長們。

「中國社保30人」成員、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是最早呼籲養老金並軌的官員,他曾任國家體改委分配和社會保障司司長。早在1996年,他就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事後他收到大量來信反映養老金不公平的問題。

2004年,溫家寶總理聽取專家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時,時任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的宋曉梧在會上提出,養老金雙軌制不合理、不公平。會後國務院有關領導曾找到他表示,「曉梧你這個建議提得很好。」

但此後雖然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水平連續10年提高,並軌一事卻沒有下文,宋曉梧稱之為「揚湯止沸而不釜底抽薪」。

2011年,退休之後的宋曉梧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再次提交關於養老金並軌的提案,引發媒體熱議。

「到現在這個事還沒解決,我覺得實在說不過去。」宋曉梧對南方週末記者感嘆,「國際上又不是沒先例,美國、日本等國都能並軌成功,我們怎麼就這麼難啊?」

養老金並軌之難,主要難在利益格局的固化。

2008年2月,國務院出台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和重慶五省份先期試點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的初衷是循序漸進,因此不涉及公務員。但6年來,這些試點地區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舊的養老金制度,改革無疾而終的原因是事業單位職工的抵制。

有媒體報導,在試行改革的一些地區,事業單位職工甚至集體提前退休,避免繳納養老保險,也避免退休金降低。浙江人社廳人士近日對媒體表示,並軌改革「很多利益問題不好協調,地方上很難真正推進」。

宋曉梧認為,將事業單位和機關(政府部門)分隔是那次改革失敗的主因,「我當時就說一定搞不成功,事業單位和機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事業單位好多人都是機關過去的,還都有行政級別,怎麼可能分割開?」

並軌的另一難題在於,錢從何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前期並未繳納8%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並軌意味著需要按工齡補齊這筆錢。

據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計算,760萬公務員平均每人補20年,每年補2萬(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各1萬),就是3.04萬億元。而中國還有3150萬事業單位職工,這意味著機關和事業單位總共需要補15萬億元。

如果採用「財政支出+單位自籌」的模式,意味著醫院和學校等事業單位要承擔部分上述成本,且並軌之後,機關和事業單位還要負擔與企業同水平的統籌賬戶繳費,這又引發了對並軌後學校和醫院向學生和患者轉嫁成本的擔憂。

因此,每年的政協大會上,對養老金並軌投反對票的代表,多是來自學校和醫院的校長、院長們。

國際經驗中,智利曾經通過出售國有銅礦做實了其個人賬戶。中國也很早就有學者提出變現部分國有資產補充養老金缺口,還上轉制欠下的舊賬,但這個方案並沒有落實。

全國統籌的突破口

不會將機關和事業單位分列或分步實施。目前中國養老金處於「多龍治水、信息孤島」狀態。

南方週末採訪多位曾參與政策制定的學者得知,儘管阻力重重,但養老金並軌已經箭在弦上,較為確定的是此次並軌不會將機關(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分列或分步實施,但具體的並軌方案高層還在研究,預計今年內出台。

2014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召集有關專家召開了一次關於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的專門會議。一位與會專家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會上養老金並軌問題是重點議題,「對於並軌,大家並無異議,但究竟怎麼並,是按現行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還是完全個人賬戶來並;個人賬戶縮小還是擴大;是做實個人賬戶還是以名義賬戶來並,看法不一樣。」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養老金並軌不能急,「福利是剛性的,不管哪個群體的養老金都不能減,只能財務緩衝。」她主張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逐步淡出,比如退休金每年降一個百分點,個人賬戶或職業年金每年增一個點,經過10-20年後,其退休金在養老金中的佔比較小,實現與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並軌。

據多位專家介紹,目前的主流並軌方案,是通過費改稅「一石二鳥」地既實現基礎養老金並軌,又實現三中全會決定中的另一目標——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按國際經驗,養老金制度須遵循公平、可持續、可流動三原則,結束雙軌制是為公平計;三中全會提出的「精算平衡原則」,是為了養老金的可持續;而「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則旨在解決公平和流動性問題,如日本的國民年金和美國的聯邦養老保險都是全國統籌。

由於分灶吃飯的財政制度,中國養老金的全國統籌阻力重重,中央曾多次強調要提高統籌層級,但到目前為止,養老金連省級統籌都未實現。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主張將現行企業職工的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離,機關事業單位也加入統籌賬戶實現並軌,並降低統籌費率,且將統籌賬戶直接改成所有人都繳納的社會保障稅,稅率由目前的20%費率降至10%-15%之間,將來實現約30%-40%的替代率,成為體現社會公平的養老金「第一支柱」。

楊燕綏也認為,要實現全國統籌,應該將基礎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繳費改為養老金稅,因為後者更便於測算、徵收和全國調劑。據她的課題組測算,按2010年數據,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的基礎養老金佔GDP的1.57%,相當於企業工資總額的9%,因此改為稅之後,企業繳費率會大幅降低。

關於如何實現全國統籌,有三種方式:一是信息系統統籌,基層數據向上集中,中央統一確定待遇、費率等標準,由各省收發基礎養老金;二是基金統籌,即資金流先收到中央,再由中央下發;三是養老金管理經辦機構統一到中央。

楊燕綏認為,理想的方案是統籌信息系統,因為這樣不僅解決了流動性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數據的準確,「養老金的政策設計是三分政策、七分執行,數據向上集中,每隔幾個月就報告一次多少人退休或去世,多少人轉進或轉出養老金,中央才能做好頂層設計。」

目前中國養老金是「多龍治水、信息孤島」狀態。據一位專家介紹,2013年世界銀行、世界社保協會、國際勞工組織曾派出精算師來幫助中國做養老金改革的頂層設計,人社部養老司當時召集社科院、國研中心等幾家學術單位提交方案,但由於幾家所使用的統計數字、口徑全不一樣,國際專家表示無能為力,「只提了一點意見就走了」。

如何完善個人賬戶

事實上,關於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誰大誰小的結構問題,學界一直有爭議。前者體現公平和共濟性原則,後者則體現其效率和激勵性原則。

關於養老金改革,三中全會決定的另一提法是「完善個人賬戶」,其涵義是目前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並不完善。

個人賬戶的一大問題是空賬運營。中國選擇統籌賬戶加個人賬戶的制度時,並沒有按照國際慣例將兩者實行分賬管理。到1998年國企改革時,兩千多萬職工提前退休,其二十多年的工齡視同繳費,但沒有預算,於是各地方政府就挪用了職工個人賬戶裡的錢去解決當時下崗職工的繳費工齡問題。

混賬管理的結果是個人賬戶形成空賬,進而引發財政可持續性問題。社科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766.5億元,個人賬戶記賬金額約為2.5萬億元,但實際上賬戶裡做實的僅有2703億元。到2012年,即使把所有基金積累全部用於填補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仍然會有空賬。

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引發了人們的「棄保」行為。據《新聞聯播》報導,2013年累計有3800萬人中斷繳納城鎮職工養老金,其中一部分人擔心30年後人口老齡化加劇,到時結存的金額不夠支付自己的養老金。

個人賬戶的另一問題,在於定位不清。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究竟是稅、是費還是養老儲蓄,無人能說清楚。雖然遭挪用,但法律規定個人賬戶是職工個人財產,可轉移攜帶,因此它並不屬於稅或費,但它又兼有社會保險基金性質,並非完全的個人儲蓄。

此次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個人賬戶,題中之義是會對個人賬戶進行改革和完善。楊燕綏的理解是,個人賬戶將會得到強化。

事實上,關於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誰大誰小的結構問題,學界一直有爭議。統籌賬戶體現社會保險的公平和共濟性原則,個人賬戶則體現其效率和激勵性原則。做大前者強調公平,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將來,財政壓力將越來越大;如果做大個人賬戶強調激勵,又有擔心它進入資本市場後風險太大。

楊燕綏認為,從長遠來看,老齡化壓力大的中國還是應該選擇小統籌賬戶、大個人賬戶,因為這一安排會使得人們自動延遲退出勞動力市場,以領取更多的養老金。據她研究,凡是採用二元結構且個人賬戶搞得好的國家,人們退休的時間都比法定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要晚。

她提出的關於個人賬戶的改革方案是,將現行8%的個人賬戶分解,其中3%劃入社會統籌作為基礎養老金以彌補缺口,剩餘5%留給個人,企業再拿出4%進個人賬戶。加上企業和個人再各繳納2%的企業年金,職工個人賬戶可以高達工資的13%。而企業繳費率則從20%降到13%(9%的養老金稅+4%的個人賬戶)。

而宋曉梧則認為基本養老保險應更多考慮公平和共濟,主張擴大社會統籌的比例,他反對將基礎養老金全部變成個人賬戶,「現在一次分配收入差距這麼大,二次分配再擴大差距,不合理。將來第二支柱的職業年金可以更多強調激勵原則。」

國際上,職業年金是養老金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胡繼曄告訴南方週末記者,OECD國家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產佔GDP的平均比例高達72.4%,其中美國2013年職業年金達18.9萬億美元,是其GDP的113%,而比例最高的荷蘭則達到149%,比利時120%,英國98%,澳大利亞88%。

與之相應,陷入歐債危機的「歐豬四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中,希臘人均職業年金只有6美元,佔GDP的比例幾乎是零,而其他三國均低於8%。

「這說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職業年金資產做後盾,很有可能陷入金融危機,美國是次貸金融危機的肇事者,它資本市場反彈的如此之快就是因為有強大的養老金資產做支撐。」胡繼曄說。

而中國目前職業年金尚未起步,企業年金只有2000萬人參與,到2013年底才有6000億元的資產。據OECD同口徑數據,第二支柱僅佔中國GDP的0.7%。胡繼曄主張,中國應大力發展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應該達到8%-12%,並將資產拿到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運營。

楊燕綏也認為,將來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應該依靠法人受託,按國際通用的「三分法」投資資本市場、特種國債和大額儲蓄,「養老金不進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沒規模長不大,沒有長期短期配置,也不可能治理得好,養老金進去誰敢拿幾億人的養老錢亂搞?」

中國已於2000年進入老年人佔總人口7%的老齡社會,並將於2025年之前進入老年人佔總人口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但時至今日,中國還未建立起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的全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養老金制度。

「我們已經沒時間了,頂層設計刻不容緩。」楊燕綏說。

名詞解釋

養老金三支柱:世界銀行提出的養老金三支柱分別為社會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和自願養老保險,目前美國、英國、荷蘭等發達國家採用養老金三支柱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49

丁渝洲:牽動兩岸新局 及早慎選APEC代表 系列報導二〉給下一任總統的建言

2016-01-04  TWM

及早準備APEC代表人選、讓國防與情治真正中立、做好兩岸關係風險管理,這是國安會前祕書長丁渝洲給新總統的三項建言。身為國安與戰略領域大老,他也建議現任總統,選後第二天就把國安情報同時送給新總統。他的理由為何?

總統有人事任免權、政策主導權、資源分配權及三軍統帥權;其所做成的重要決定,大則改變歷史進程,小則影響施政成敗。所謂「兵隨將轉,一將難求」,在在說明領導者的重要性。

總統該有的願景力

讓官員感到「忙得有價值」我認為傑出領袖應具備下列五項條件:首先,是令人尊敬、信賴的人格特質。領導者要具備誠信、正直、勇氣、熱情與堅強的意志力,「誠信」尤其重要。

遺憾的是,台灣正面臨嚴重誠信危機,人民不信任政府、司法,兩大政黨全無互信,在生活中都缺乏安全感,人民怕吃到黑心食物、怕買到仿冒品、怕接到詐騙電話,這些都是對台灣無形的潛在傷害。

新任總統應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自己的人格風範與意志,建立「言必行、行必果」的廉能政府,才能重新贏回人民信任。

其次,要提出短期目標、長期願景。總統必須讓人民知道,政府要為大家做什麼、帶領大家往何處去。如此,領導才有方向,奮鬥才有動力,施政才有重點,官員才會忙得有價值,才會忙出施政成果。

總統該有的執行力

要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第三,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用人是施政成敗的關鍵,也是一門高度的藝術;用對人是政府最珍貴的資產,用錯人是對人民最大的傷害。因此,要避免任用意識形態強烈、品德不良之人;更應以開闊無私的胸襟,不分黨派族群,為人民尋求有真才實學、有責任心,能協同合作的賢能之士。

讓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並懂得授權,讓官員能夠受到尊重與信任,如此才能使人人都發揮所長。

第四,要有決策力。總統決定國家大政方針,決策是總統必須承擔的責任,更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高智慧的課題。

決策時,要以理性客觀的態度,以目標為核心、情報為基礎,透過嚴謹邏輯,經系統性評估,尤其要集思廣益,才能提高決策品質;否則,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

最後,要有執行力。執行力的最高境界,是把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化為可能。好的執行力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處理危機的智慧,以及與不同意見者溝通的胸襟。

總統該有的責任感

不盡責就無權力正當性

更重要的是,為確保國家利益、爭取大眾福利時,要有能夠承受各方壓力,並不計毀譽的勇氣,堅定去做對的事,才能完成政府訂定的目標。若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總統是榮譽也是責任,更是人民的希望。任何領導者只有在善盡責任時,才有使用權力的正當性。大家都知道權力能讓人腐化,權力也是對人性最嚴峻的考驗,領導者要懂得自我反省與克制,才不會迷失自我、濫用權力。

總統領導時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本著服務與利他的精神,造福廣大人民。惟有具備真誠的奉獻精神,才能成為傑出的國家領導人。

總統面對的兩岸考題

維護主權 又不踩到紅線

兩岸最大分歧點是主權,而不是治權;換言之,就是統獨之爭。統獨所牽涉的主客觀因素,既廣泛又複雜,用最簡單的話歸納如下:能否「統」,關鍵在人心,惟有爭取到人心的「統」,才是真正的「統」;能否「獨」,依賴的是武力,一旦使用武力,沒有贏家,只有傷害的大小。因此兩岸領導人及周邊國家的有識之士,都希望能和平處理兩岸紛爭,這是各方最大的共識,也是解決問題最恰當的途徑。

兩岸國力、軍力及國際影響力,差距益增,「反台獨」更是中共長期以來最大的共識。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地位穩固,其領導風格充滿膽識,果斷與強烈使命感,其對台工作有明確戰略目標,全盤戰略構想,也有周密的計畫,全面推動和平統一。

反觀台灣,內部陷於統獨之爭、族群分裂;在敵強我弱的不利處境下,尤其長期以來我國對兩岸工作,沒有戰略規畫,只有被動回應,以拖待變,絕非長久之計。

新任總統如何確保中華民國主權,同時又避免挑戰中共的一中原則,在這歷史的重要轉折上,是危是安,考驗領導人的智慧。

二○一六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代表人選是觀察指標。○一年我擔任國安會祕書長時,時任總統陳水扁希望突破以往由財經背景官員為代表,特別請前副總統李元簇出席上海APEC;由於我們獲得的情報錯誤,誤認中共會同意,最後卻功敗垂成。

若民進黨再次執政,指派何人代表總統出席,對新的兩岸關係將是一項重要指標。新政府應及早準備,做出最好的安排。

我國應比照美、日等先進國家,建立定期向國會提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制度。不僅可提高政府官員與人民的安全警覺,同時可用以指導各情治單位工作方向與重點。台灣幅員有限、人口密集、內部分裂,社會安全幾乎不設防,政府內部安全機制形同虛設,國家危機指數偏高;目前卻沒有單位專責研訂國安戰略。

從來沒有僥倖、廉價的國家安全,國安不怕問題多、威脅大;反而是政府忽視安全,低估威脅,錯估形勢,更令人憂心。

總統要做的國安布局

偏向任一黨 都是國家不幸領導者要有危機意識、風險觀念,更要在安定中進行各項改革,在安全中推動兩岸關係,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

我有一次到某先進國家訪問,在一次小型宴會上,參與的該國情治首長竟一度打起瞌睡;原來當時他同時為兩位總理服務,一位是新當選者、一位是現任,每每忙到午夜。雖然政權轉移,但不論新舊政權,對情治人員充分信任,這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

反之,中南美洲某國家總統,一上任就託我派人協助訓練其新任情治官員,因為他將前朝情治首長全數撤換;但新上任的全都不了解情況,也缺乏專業能力。這種改朝換代就全盤汰換情治官員的作法,是對國家安全最大的傷害。

我也要在此建議政府當局,在一六年一月十六日投票產生新總統後,比照先進國家作法,從第二天開始,即將相關國安情報同時送給新領導人,使總統當選人能隨時了解、掌握國家維安狀況,避免在長達四個月交接期,發生不必要的意外事件。以上所談的事項,希望能建立制度,維護國家安定與安全。

新當選的總統,對國防情治單位首長的任用,必須格外謹慎,一旦國情單位偏向任何一政黨,都是國家的不幸。

我期盼往後無論哪一政黨執政,總統都能恪遵《憲法》、嚴守分際、尊重制度、信任專業,讓國防與情治兩大維護國家安全的支柱,能保持真正中立,如此我們才能稱得上是民主、現代化國家。

撰文 / 整理•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92

最年輕的立法院 新勢力全面啟動改革 國會新局》民進黨穩定過半 主導年金、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2016-01-25  TWM

未來四年,民進黨政府對重大政策將有高度主導權;而王金平不續任立法院長後,朝野黨團如何互動協調,也值得關注。

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自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以來,台灣一共舉行了八次立委選舉,二○一六年,泛國民黨勢力首度無法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這也是民進黨創黨二十九年來,第一次同時贏得政權與國會多數,實現「完全執政」的目標。

磨合!

龍頭換人 四黨團共同協商早在半年前,台灣走向第三次政黨輪替的趨勢就已十分明朗,蔡英文在選戰後期,花了相當大心力拉抬同黨立委候選人,並號召支持者集中政黨票,目的就是希望在國會取得穩定多數,以免再次落入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朝小野大」的困境。

選舉結果,民進黨在一一三名立委組成的國會當中斬獲六十八席,比率超過六成;面臨重大挫敗的國民黨,只保住三十五席;新創立的時代力量與親民黨,則分別贏得五席與三席,得以各自組成黨團運作。未來四年雖然朝野角色易位,立法院仍將維持由「兩大兩小」四個黨團共同協商的現狀。

新局!

素人激增 實現理念是關鍵儘管立院仍維持四個黨團的權力結構,但因為王金平無法繼續連任立法院長,再加上時代力量候選人一直以「打破密室協商」為重要選戰訴求,未來國會議事運作,可能面臨一段磨合調整。

「大換血」是每一屆新國會必然的現象。一六年二月一日,將有四十六名非現任立委進軍國會,其中不乏回鍋老將,也有更多新面孔;由於許多國民黨資深立委競選連任失利,本屆立委當選人平均年齡僅四十九.九四歲,是○八年國會減半以來最年輕。

除了平均年齡下降之外,「非專業政治人物」大量攻占經常由基層民代或卸任地方首長競爭的區域立委席次,是這次選舉的另一特色。

例如時代力量的黃國昌、林昶佐、洪慈庸;民進黨的呂孫綾、蘇巧慧;國民黨的蔣萬安等人,過去也許曾經參與公共事務,卻沒有議會實際政治經驗。這些「素人立委」與列名各政黨不分區立委的專家學者一樣,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立委職權與國會各項議事規則。

療傷!

藍營慘敗 透過在野盡監督之責一六年,台灣民眾除了選出首位女性總統,本屆立法院也將有四十三位女性立委,較上屆多出五席,三八.○五%的女立委比率更創新高,代表台灣女性參政的意願與機會逐漸提高。

民進黨在國會單獨過半,意味著立法院一六年將首次出現非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代表民進黨角逐二月一日立法院正、副院長的人選,近期就可望底定。目前黨內最資深、同時長期擔任黨團總召的柯建銘,有機會以區域立委身分挑戰國會議長;早在九二年就曾當選立委、深受蔡英文信任的蘇嘉全,則是另一位有力人選。

首度淪為國會少數的國民黨,進入療傷止痛階段,名列國民黨不分區第一名的王金平,可能因輔選立委成績不佳,主動辭去立委資格負責;由於黨團欠缺有力領導者,待國民黨臨時中常會,由代理黨主席黃敏惠指定新任黨鞭人選後,才能進一步整合黨團戰力。

立委賴士葆指出,國民黨不是沒擔任過在野黨,角色調整不是問題,儘管未來四年席次居於劣勢,但他研判,國民黨不會以霸占主席台的方式牽制政府,但會透過協商與議事程序,對法案與預算嚴格把關。

在立法院擁有主動權的民進黨,則開始沙盤推演立法院開議後的政治議程,並針對不同議題,尋求與其他政黨合作可能。民進黨人士指出,攸關追討國民黨不當黨產的《政黨法》與《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等草案,社會已經有高度共識,極可能是優先推動的法案。

至於《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攸關電業自由化的《電業法》草案,以及牽涉廣泛的年金改革法案,則將等新內閣上任後再合作研議。

「國會怎麼改革,將會是立法院長人選底定後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指出,根據過去民調資料顯示,民眾對於立委表現並不滿意,其中黨團協商一直被質疑是黑箱作業,新國會如何提出可行的制度改革,將會是社會關注焦點。

改革!

列出清單 不同觀點可公開辯論柯建銘也同意戴立安的觀點,他主張立法院開議後,朝野各政黨就立即針對國會改革事項列出清單,將有共識的部分優先處理,「如果對國會改革有不同觀點,那就公開辯論吧,什麼事都可以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雖然仍是國會第二大黨,但僅剩的三十五席立委,如果不與其他在野黨合作,將不足以同時在立法院八個委員會中各取得一席召委。

也就是說,若各政黨席次不變,未來四年部分委員會的每周議程,將由兩位民進黨立委輪流安排,執政的民進黨在法案與預算審查上,主導權將遠勝於過去四年的國民黨。

若未來國會改革的重點是限縮朝野協商範圍,讓審查法案及預算的權力回歸院會與委員會,對於民進黨政府推動政務,將更為有利。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