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09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市 场的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让人不免联想起300多年前那株价格媲美一座豪宅的郁金香。2010年5月,当大蒜零售价冲上20元每公斤的历史高位时,生产 者、中间商、期货投资者,分别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透过山东“龙鼎盘事件”,或可一窥其中究竟。
在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蒜价疯狂上涨过程中,山东龙鼎电子商务公司,成为了那个不幸的受害者,因为它被迫选择了“做空”。龙鼎电子 商务公司参与的并非大蒜现货交易,而是运营着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一种类似期货的电子大蒜交易。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电子商务平台全国已有近300家, 业内多称之为“早期期货”。事实上,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上演的疯狂之举,同样类似于早期期货市场。由于准入门槛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及市 场监管乏力,电子商务平台“事故”频发,动辄造成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损失。“龙鼎盘事件”,便是其中具标志性的事例。2009 年下半年,大蒜价格疯长,导致全国参与交易商最多的电子商务平台“龙鼎盘”,在11月盘面出现异常。11月8日后,空方爆仓,多方无法交割出金,形同“崩 盘”,涉及资金超过5亿元。2010年3月9日,山东省日照市地方政府出面调停,龙鼎盘的控股股东山东一品集团董事长苏钦东当面向代表1万 余名交易商的80多位大户道歉,承诺将以个人及公司抵押资产赔付参与者。是为轰动一时的“龙鼎盘事件”。“龙鼎盘事件”及其他省市相关交易 市场发生的类似事件,促成国家商务部等六部委于今年2月联合下发《中远期交易市场整顿规范工作指导意见》,全面叫停新市场及新品种的开设,并对原有市场做 出诸多规范。但对电子交易平台的整顿,并非治本之策。龙鼎盘出事只是疯狂蒜价的终点,而其根源则在于此前的生产和流通环节。2010 年下半年,“疯狂的大蒜”是否会卷土重来?电子盘的风险“龙鼎盘”设立者为山东龙鼎电子商务股 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由山东一品集团控股60%,江苏黎明、莱芜本先、北京实力科技分别占股20%至5%不等,目前开设有花生、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中远期 合约。而在山东,开设有大蒜合约的电子盘,尚有寿光盘和金乡盘等。山东一品集团有山东“蒜老大”之称,据一品集团执行总裁曹梦辉介绍,一品 涉及大蒜从种苗培育到出口贸易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领域,为国内不多的几家同时向上下游延伸的农产品企业,年营收达1亿多元。谈到大蒜电子盘 与期货的区别,业内人士介绍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金比例不同。期货的保证金较少,5%即可,电子商务平台要求的保证金比例通常在20-40%,临近交 割期甚至要追缴到100%;二是合约设计时间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的合约最长为9个月,期货则可以到20个月;三是履约担保方式不同。电子商务平台要求的履 约担保方式为现货、农产品则是实际种植面积及其他必须能确保的履约方式,期货则可以以企业的信誉、未实现但连续的生产能力等方式将产品提前卖出。表 面看,电子商务平台似乎比期货少了很大的风险性,但由于在粗线条的规定下相应条款缺乏更严密细致的司法解释,具体操作中“便宜行事”的空间极大,为诱发事 故埋下了伏笔。龙鼎电子商务公司于2007年12月3日在山东日照开业。一品之所以将电子商务公司总部设立在日照,一方面与当地政府决心将 日照打造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龙鼎成功开设的花生盘有关,日照为区域性花生出口集散地,年深加工花生毛果超过100万吨。2008 年7月,龙鼎正式开设大蒜合约。但据曹梦辉介绍,截至2008年底,交易商仅有1000余人,账户保证金不过三四千万元。与盘面交易清淡相呼应的是,现货 市场大蒜价格不断探底。2008年9月,金乡6.0规格红蒜为每市斤0.51元,到当年年底,价格已腰斩过半。龙鼎人自嘲称,大蒜盘生不逢 时,要么就是暴跌,要么就是暴涨。做空者的悲剧蒜价暴涨,始于2009年下半年。而 随着大蒜现货价格不断攀升,交易商开始迅速增加。最鼎盛时,龙鼎盘交易商遍布10个省区,达1.2万人,龙鼎公司设在各地的办事处亦达200余家,号称全 国参与人数最多的电子盘。据介绍,龙鼎盘创下的这个全国之最,一方面与大蒜现货价格疯长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来自龙鼎公司设计的利润分配机 制。电子商务的合规利润来自交易商的手续费,按规定每一吨为一手,不管价格高低每一手收取1元手续费。龙鼎公司在各地设立办事处,允诺办事 处发展客户可提取此后交易商所有交易60%的手续费。但大批涌入的客户,几乎一边倒的是“买盘合约”。临近11月,龙鼎盘盘 面价格为每吨4700元,现货市场每吨7000元。合约到期时合约价格进一步下挫。交易商要求交割,龙鼎电子盘宣布,空头已无力履约,并将全部多空仓位强 制平仓,随后按照3800元盘面价赔付多头20%违约金。此后,随着新合约到期,龙鼎与交易商就平仓价格发生争议,双方陷入胶着状态。对于崩盘,龙鼎公司当时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一名大连交易 商“侯大为”在2009年6月以后入市布局做空,在其保证金爆仓后,龙鼎并没有按照规定对其强制平仓,而是借给他3000万元资金继续做空,由此导致龙鼎 公司“被做庄”。胶着之际,日照市政府及时介入,2010年3月8日在日照召开“龙鼎公司交易商恳谈会”,作为主要债权人的80余位交易商 参加。日照副市长万同在会上通报调查结果,因空头主力出逃,龙鼎盘在0911合约到期后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参与做空,与交易商“对赌”,造成龙鼎盘大蒜价 格与现货价格严重背离。作为出资方,一品集团董事长苏钦东现场道歉,并宣布从集团抽调4000万元现金,加上筹措的4000万元现金做第一 步赔付,其中1003合约的交易商保证金随时兑现,其余保证金一年内分期付清。
不同阶段的港股应该怎么选?个人风格和看风向决定。 tulip郁金香
http://xueqiu.com/8059043600/41950412
不少4月8之后介入的还亏损状态吧。因为我们介入的是不同于A股,但未来部分将A股化的市场,不要急。
先要认识港股处什么阶段,未来的风在哪,再根据自己风格和目标决定。
港股过去怎样?
港股一直是理智保守的市场,机构比韭菜多,外资大行控制话语权,神仙股老千股和大蓝筹共存,而红筹中资板块过去尴尬影响不太大。
港股牛市以往风格就是三板块走牛,1)神仙老千股跑最疯(神仙老千跌要跌死你,跌95%,抄底必死,涨起来没有来由几倍十几上百倍)2)科网股第二,3)证券金融房产涨幅第三主流。红筹国企一直非主流,两级分化。
现在什么阶段?未来风在哪?
现在就是,港股通要慢慢刮过去,解放军和大陆韭菜都要去占领红筹国企板块,建立红色根据地,把过去十几年被严重低估的红筹国企“A股化”,驱逐根据地里的外资大行,逐步掌控香港金融市场的前夕。
这个阶段很磨人,不慎追高买入就套,但是暂时的,未来风很清晰:不是现在涨疯的神仙老千大蓝筹,不是传统的金融地产。是红筹国企,包括单独上市的红筹H股和港A,这里面,大行资金不太多好夺权。以后韭菜的出没地。
风什么时候来?
快啦,三四月外围往港股流入了700亿资金,但这里并不是南下资金专美,还有更多敏感外资,属大陆游击队和外资对冲资金、正规军的天下,这里交战的,就是我之前发文的大行关于PB1、PE10的纠结和大陆资金的分歧,苦于韭菜不多,大陆资金未真正发力。
但未来2个月,预估会有1000-3000亿资金南下,别问我数字哪来,猜的。
700亿把港股翘了15%,以后3000亿南下,画面会很美。
选股?分享个人
$港股做多实盘(ZH292731)$ 原则做引,不劝买,说思维方式,不喜勿喷。
本人用港股通,因为快,不受个人外汇额度限制,4月2日追高入场较晚。
港股通不能买神仙老千,不能买很多港资券商板块,不能搞涡轮牛熊证,我不羡慕,本来就不想搞,不吃大茶饭,吃长波段就够。
选股原则:非红筹不搞,非港股通不搞,只选PB1、PE10以下(根据行情逐步抬高),不论行业,但要有想象空间。
4月8后追港A(就是A+H股)是散户思维,吃套正常且暂时,港A是解放军的玩物,现在还在路上呢,你急什么?
1)
$华润创业(00291)$ ,
华润集团包揽亏损资产愿以24.20综合价30亿注资包揽这个题材还不够吗?已60%获利清仓在外兜了一圈短线,未来几天依然会考虑部分回归。
2)
$上海实业控股(00363)$ ,
港股一贯低估综合控股类,这里金子很多大家多找找。上实控股如仅仅含烟草、收费公路、水务处理、房地产等长线、低估了近一倍的资产还不够吸引我,这在港股遍地都是。吸引我的是他控股的A股
$上实发展(SH600748)$ 正在增发停盘中,还有传闻水务要分拆上市不知来源等等,这才是我认可的投机性题材。一旦兑现就立即获利退出
3)
$中国通信服务(00552)$ ,
这是我最期待但又最不确定的中线票,可对标的是A股
$号百控股(SH600640)$ ,号百是中国电信唯一A股平台,B2C业务,中通服是中国电信绝对控股、三大运营商共同持股的港股绝版,运营商基础建设业务为主。虽然量级和价格死板(业绩不错,居然现价还低于07年发行价这就足够说明低估),但应该是未来解放军要攻占的标的之一。
如果我是铁塔公司,我会对这家公司控股权感兴趣,事实上现在虽然中联通和中移动都有小股,但中国电信一股独大局面要破,要破最好由铁塔公司出面,三个运营商一旦平衡,此票就是质变。
当然这是我猜的,电信愿意分出这块鸡肋但又潜质平台吗?反正就那部分资金任性一下呗,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4)
$波司登(03998)$不是我马后炮,当时一堆红筹价投持股,也懂得要有不同风格票配置丰富组合,就聚焦了一堆1.5元以下流通市值100亿以下的PE10PB1红筹,就选了他。对标A股一大堆的服饰票大都出现了转型题材,看到了长达几个月被刻意打压的波司登时,我感觉它一定会谋变,刚好华润创业获利,当即全数在1.06均价,自己判断的拉升后调整底买入。很幸运没几天就等到了昨日公告:日资15亿港币注资题材。不懂底细的可以百度下:伊藤忠是什么背景吧。正式宣告波司登也不落后于A股服饰有题材了。
5)
$中信资源(01205)$同样是挑选低价低市值PB1红筹时的选择,冷门,逢1元以下就有股东增持保底。我买它时间较晚,资金调配原因,但还是那句话,只是便宜不够吸引我,要有想象空间。中信集团这么多产业都在或已经谋求整合,这个小票是个变数,中信这么牛,国内像介入稀土啊,煤炭啊好多年,大的成果不太多。中信下这个小票较有趣,远的不说,看好后期油价上涨就够它涨30%以上了。如果中信集团一旦想到自己的资源业务也要想个办法时,此股还是大有机会的。只是现在成交太少,没放多少资金。赌未来的不确定小赌怡情,大赌磨人。
6)
$保利协鑫能源(03800)$昨天才买,这票不属我PB1PE10选股逻辑,但属热门短线红筹,判断昨是大行打压的调整底,题材较多不多说了。作为一个成熟的组合,没有短线标的不正常。
其实说完就发现原则比较清晰的,
红筹是前提;PB1PE10盘子300亿以下指导原则;价投标的、低价标、短线仓合理分配;估值低不是必然买入的必然,起码在解放军正规军大幅来之前不是,一定要有可预测的题材想象空间才去买,一旦兑现就一定退出不留恋。
现阶段的港股,处在大风来临的分歧期,大行有看好的,有按潜规则获利减持的,但要感谢大行的减持习惯,才有早到的韭菜和解放军,游击队,新进入敏感外资的空间,港股才有大机会。现在的港股,就是14年八九月时的第一阶段调整等风来的A股纠结期,韭菜们要做的,就是精选后捂股。不适合频繁大幅调仓。
风要来了后怎么选股?不用多说,红筹谁便宜谁放量搞哪个就是。
新三板还是港股红筹投资好? tulip郁金香
http://xueqiu.com/8059043600/42654689
昨天见到一新三板企业老板朋友。告诉我一些通俗易懂的概念和心得,有些可分享
1)新三板企业现在估值一点不低,通俗的说。他自己那家就PE100+,PB12+了。远比同类的港股创业板高(港股可比的还在PB1-2左右,PE30-40),有数据显示现在新三板整体PE50左右,当然不及神创的100+。但阿三板后续还会有基金可以当做市商,交易方式进阶到”集合竞价“等利好。
评:港股和阿三板,都是聪明钱在里面玩缺韭菜,港股说不定以后韭菜还多些。
2)几乎所有阿三板上市企业的热门票,都是做市商做出来的,基本就是70多家做市商(即券商)入场前跟业主商定好,故事怎么讲?什么时候将?业主多少钱肯让X%,券商6折收,再往上做。
评:其实任何市场一开始都是做市商做的也属正常,“引导消费”“价值发现”嘛。但其实炒股后流通在外的筹码很少,造成暴涨暴跌堪比港股和美股。
当我问他你们涨的时候有做市商跟你们商定吗?他说很奇怪,他们这只没有,可能是刚好处在风口的原因,我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在炒我们。说明:风来可以打破一切规则!但风去的时候估计非常恐怖和猛烈。
3)阿三板这么热,好多年度盈利千万的都被A股公司扫过一遍了,现在几十几百万盈利的就被阿三做市商们去扫,大家抢着上。好热闹。但最终估计60%上市是没人关注的,资金会集中在20%的标的去炒。
评:从投资命中率来说,个人投资者命中率会远比港股低,仅比港创业板高一点。所以个人投资除非熟悉里面门路,最好还是通过新三板基金入市,最好的跟庄方式了。否则不如玩港股。
4)其实很多人认为阿三板融资难,中肯地看,在好的时间比如最近和风口的行业,对比原先股本,阿三板企业增资一点不难,千万级常有,对十万百万级盈利的企业已经够了。中小确实可以考虑阿三上市。
对于我,阿三板基金也要百万级以上认购,不如多集中在开始熟悉的港股,估值比阿三板好得多的遍地都是。以后韭菜还多些呢。我对阿三感兴趣的话,就是我进去其中一两家直接做合伙人的时候,做不了就算了。
港股和a股除了估值体系重大差别外,对困境反转机会个股态度完全不一。 tulip郁金香
http://xueqiu.com/8059043600/52215929
港股和a股除了估值体系重大差别外,对困境反转机会个股态度完全不一。
之前我形容过a股就是垃圾回收站,高估的全是亏损重组壳股。这方面港股绝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有传闻都不反应,极度低估值,但港股这类保守作风应该会在国企改革中有所改观。
最典型案例应该是两个月前的$华润创业(00291)$,这应该给港股一个启示,a股的立足之本,在一定条件下在港股能复制。
股市的魅力除了成熟体系下的长线蓝筹,行业变革下的科网,第三个魅力就在困境反转。
最近重新介入$波司登(03998)$,占总持仓3成的第二重仓,虽然没有国企背景,但能想到的利空都已释放,虽然不明白面对伊藤忠的相对中等价增发被港人否决的原因,但之后的更低绝对让反对的人更后悔。
沦落到今天,我相信伊藤忠虽介入波司登的心依然有,但用之前被否决条件再合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有的话是股东福气可以解套啦:而更低价格又是对独立小股东的二度污辱,绝无通过可能。如此僵局如何破?也不难。
大股东悄然低价大量回购,或由第三方增持,然后类似条件,降低量级,在不增加股本基础上转让给伊藤忠,一样不用通过股东大会投票就能达成。这是题材机会。
市场看,波司登转型已经到必然阶段,利润继续大跌可能性极小。
顺便说说,最近一篇危言耸听的某前国家经济研究员评论波司登要死的文章,大言不惭说自己是研究欧元美元第一人,什么服装业专家,又是传媒等几个领域专家,我一看妈呀这专业跨度太大了吧,我穷尽20年才敢称自己是传媒专家,哪里来的大师写几篇文章就敢称自己通才的?
一看就是要吸引波司登老总关注要去请他做顾问的调子,说什么除了他就没人能救波司登之类。
看后一笑,我用实际行动表示我赌完华润创业的困境反转后,再赌赌波司登的。
ICO,是郁金香,還是黃金?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5/164290.shtml
ICO,是郁金香,還是黃金?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麽
來源 | 金沙江創投(ID:GSR-Ventures)
作者 | 張予彤
900億美金的市值
1637年,荷蘭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在鮮花交易市場上,郁金香一度引發了異乎尋常的瘋狂追捧,從而導致郁金香的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2017年,加密數字貨幣(Crypto Currency)成了當前全球投資最熱門的話題,增長速度令人咋舌。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一年增長了420%;以太幣的價格則在同期飆升了1600%。
以比特幣和以太幣為首的加密數字貨幣已經突破了900億美金的市值。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個國家的流通貨幣,按廣義貨幣總量排名的話已經位居全球第56名。不久前,日本的監管機構還決定將比特幣作為合法支付手段,這也是全球首個發達國家正式對加密數字貨幣采取了積極的政策態度。

以太幣行情似過山車
比特幣於2009年由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開發者發布,成為首個被廣泛采用、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加密數字貨幣。受比特幣啟發,21歲的俄裔加拿大人維塔立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系輟學後,創造了以太坊(Ethereum)。以太幣(Ether)的價格這一年來像是坐了過山車一般,暴漲暴跌,起伏不定。6月21號,美國公司Coinbase經營的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GDAX中,以太幣的價格一度由319美元閃崩至10美分的低位。

以太坊的最大創新點是支持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一種被分布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代碼。它跟交易信息一樣,一旦被寫入區塊鏈就難以修改,並會按照預先約定的規則自動執行。正是這種確定性使它成為管理、分配數字資產的有效工具。幾乎每一種金融合約都可以被寫成代碼形式的智能合約,從而被大家信任。比如用以太幣做眾籌,你可以在智能合約里面設定一個眾籌目標和截止日期。如果到達日期後並沒有完成眾籌目標,就把已經籌到的款項都自動退回給投資者。智能合約能實現的功能遠不止此。不少開發者借助強大的智能合約還發行了自己的代幣(Token),一種在區塊鏈上創造新的價值存儲的單位,進而演化出一個新的融資模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代幣發行。
ICO到底是什麽
ICO與證券市場的IPO對比有很大的不同。證券背後是用公司的資產為抵押,而ICO的投資人並不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ICO更像是一種眾籌。投資人相信創始團隊能開發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產品或者服務,期待用新的代幣在這個產品或者服務中催生出新的交易。如果開發團隊的產品被廣泛應用,參與交易的人變多,代幣的價值也會隨之提升甚至供不應求,從而產生投資回報。
ICO只是籌集資金的新方法,但是現在由於這個過程缺乏規範,里面就充滿著盲目追捧的意味。首先發行新的代幣,並不需要有新的實體企業,只要創始人在一起撰寫白皮書。一切白皮書的信息披露都不會經過專業的審核。即使有不符事實或者信息不充分的地方,創始人也無需負責。白皮書里的技術細節,系統設計的安全隱患,普通的代幣投資人是很難判斷的。白皮書寫好了,開發團隊就會在社交媒體上宣傳這個並不存在的產品。一直到募集資金後,代幣持有者的權益也不能期望任何形式的保護,從募集資金的分配使用到最終產品的交付,都只能聽之任之。
屬於ICO的財富神話
但就是在這樣的原始階段,ICO市場出現了井噴式的爆發,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創業團隊往往都是今年才成立,產品開發也處於概念的階段,就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融到上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等值數字貨幣。2017年,ICO總體融資額已經超過10億美金,是2016年的10倍。

4月24日,Gnosis,一個基於以太坊的預測市場,在短短15分鐘吸引到了1250萬美元。預測市場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先前一直受政府法規的制約無法拓廣應用。Gnosis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屬性重燃了人們對預測市場的期望,創造出一個ICO奇跡。不過至今為止,項目組尚未發布出任何可用的產品。概念類似的先驅項目Augur也在ICO後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
6月1日,BAT(Basic Attention Token)項目創下了半分鐘3500萬美元的ICO成績。背後的團隊試圖通過開發Brave瀏覽器挑戰Google, Facebook等廣告中間商巨頭的地位。雖然團隊中有JavaScript的發明人、Mozilla和Firefox的共同創始人,多個投資機構的背書,但是通過一個新的瀏覽器和新的代幣就真的能顛覆今天互聯網的廣告格局嗎?如何讓大眾用戶遷移到新的瀏覽器,如何為廣告主提供精準的用戶畫像,從而提高廣告投放的ROI?
6月13日,以色列區塊鏈創業公司Bancor在3小時內成功眾籌了$1.53億美金。Bancor協議通過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為新發行的小眾代幣自動定價,支持新發行的代幣與Bancor貨幣的流通,從而提供小眾代幣間連續的市場流動性。
目前ICO數字貨幣中獲得融資最高的當屬Tezos平臺,成功募集了$2.3億美金。其中的支持者不乏矽谷的投資人Tim Draper。而2016年美國上市公司在公開法幣市場IPO的平均額度僅為$2.19億美金。
ICO的背後充滿了混亂
令人瞠目的數字背後必定充滿了混亂和醜聞,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The DAO(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The DAO是一個匯聚在以太坊上的投資者自治組織,或者說參加眾籌的投資者自己主導的新式風險投資基金。每個往The DAO眾籌項目投錢的人,都相當於這個“數字化組織”的“股東”角色,都擁有跟其所投份額對應的直接投票權,共同決定The DAO所籌集資金的去向——投到什麽樣的區塊鏈項目上,並獲得什麽樣的回報。2016年5月,The DAO創下了當時的眾籌紀錄,融到價值$1.52億美元的以太幣。
然而好景不長,The DAO的智能合約中其實存在著多處安全漏洞。黑客利用它們竊取了總投資額中約三分之一的以太幣,相當於近5千萬美元。這次事件不僅導致The DAO退還其余投資款項,幾個月後退出市場交易,還引發了以太坊的第一次區塊鏈分裂。分裂的根源在於社區內一部分人認為黑客的行為雖然不道德,但是完全符合智能合約的條款,所以交易必須得到承認,不該撤銷。而另一派別的觀點是此次失竊金額巨大,且剛巧局限在一個幾周後才能轉賬取現的帳號中,為了以太坊的長期發展應該趁早創建區塊鏈的硬分叉,消除黑客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兩派無法取得共識,於是出現了經典以太坊(Ethereum Classic)和我們通常所說的以太坊(Ethereum)兩條獨立的區塊鏈,從根本上動搖了投資者對區塊鏈交易不可更改這一核心理念的信心。
現在ICO的井噴背後有各種各樣的推動力,有新籌資渠道里的瘋狂,有錯過比特幣,以太幣的遺憾,有區塊鏈開發項目的暴增。現在的問題除了缺乏監管,主要還是沒有找到實質性的業務場景和價值創造。創業項目往往處於技術孵化階段,既沒有任何的活躍用戶也沒有經過軟件測試或者商業模式的驗證,項目的成功率不會高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環顧四周,問問身邊的程序員朋友,可能有些人已經擁有數字貨幣,但是真正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確是少之又少。
在參與ICO之前,請你一定想一想,這個代幣到底會不會有人去用,創業團隊到底需要多少錢可以驗證產品,眾籌之後是否會真的實現發展規劃中所描述的目標。在不成熟的階段就融過多的錢往往不是好事。以太幣在開發伊始只籌集了1800萬美元的數字貨幣,但今天在比特幣之後確創造了最多的可能性。在這兩年眾多的ICO里,有蓄意的欺騙,也有非計劃的事故,但無論是哪一種,最後承擔後果的都是因為盲目輕信而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人。
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麽
當然我相信現在的ICO不會純粹是郁金香般的經濟泡沫,也不會像黃金一樣只是由於有限供給和獨立於政府而存在的存儲價值。如果我們能夠從長遠的角度專註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分布式系統里持續地產生實際效用,那創新的未來之路必定是令人興奮的。
經歷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後,我們學會的是對待顛覆性技術的寬容。因為人的思維總是緩慢於技術的變革,偉大的公司往往都是在人的思維追上技術的轉變之後孕育的。就像2004年誕生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和2012年創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滴滴出行,有時候要等時間過去幾年,再去看,才能看清。
[本文系金沙江創投(ID:GSR-Ventures)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張予彤,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微信公眾號(ID:iheima)]
以太幣
ICO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