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現實要照進理想,豆瓣的商業進化論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3/56339.html

【I黑馬導讀】從2005年以書評起步,豆瓣逐漸成長為包括圖書、電影、音樂、購物、美食、時尚、娛樂等包含生活方方面面的大眾線上社區。與此同時,也形成了中文互聯網領域最廣泛的用戶興趣圖譜。

一系列數據見證著豆瓣體量的不斷增大:至2013年9月,註冊用戶超過7500萬,1670萬圖書條目、3.2億電影評論、106萬音樂條目、2.7萬獨立音樂人以及38萬各類興趣小組被創建;日均PV為2.1億;今年二/三季度,月度獨立用戶數均達2億。

與豆瓣不斷增大的體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豆瓣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直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但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個目標群體只是提高了豆瓣商業化的門檻,那就是不能太赤裸裸,硬生生的搞廣告。是人,就有人性上的需求與傾訴點,就會產生各種的情緒,從這一點上來說接受豆瓣,另一個層面接受的是一種豆瓣式的風格和感覺。

豆瓣現在的盈利模式為品牌廣告、互動營銷,基於產品特色的商業化輸入以及基於電商渠道的分成。目前,豆瓣閱讀已有超過5000部作品在線售賣;豆瓣電影支持500多家影院在線選座,可查詢來自2791家影院的放映排期表;豆瓣音樂有90%的獨立音樂人入駐,他們可發佈新作品,與樂迷交流;豆瓣FM PRO也累積了不少付費用戶。

豆瓣憑藉覆蓋的一、二線城市的精英人群,基於興趣標籤和強大的算法推薦形成的精準投放,廣告方面已與包括IT、家電、旅遊、汽車、奢侈品等領域的200多個一線品牌合作,可以提供基於興趣圖譜和高質量UGC的互動營銷方案,這其實也是品牌商最希望的方式,「潤物細無聲」,不經意間,可以將良好的品牌形象印在人們的頭腦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630

芝麻信用 “摸石頭過河”

2015-02-16  NCW
 
 

 

芝麻信用採取和支付寶錢包合作的方式,用戶實現迅速攀升,也面臨芝麻分論證、隱私保護、第三方獨立性等諸多問題 ◎ 財新記者 李小曉 文lixiaoxiao.blog.caixin.com 2015年1月5日,央行發出《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 ,允許八家機構進行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準備期為六個月,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位列其中。

目前芝麻信用採取了與支付寶錢包合作的方式,公測用戶登錄支付寶錢包8.5版本後,打開“財富”欄便可看到芝麻信用分的選項。經授權開通,芝麻信用正式開啓。

截至2013年底,央行銀行個人徵信系統中收錄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約3.2 億,而目前僅支付寶的實名用戶就超過了3億。

“芝麻信用所覆蓋的網民群體,很多是傳統徵信機構未能覆蓋到的草根人群,如未有過借貸、未申請過信用卡的人以及學生群體、藍領工人、個體戶、自由職業者等。 ”芝麻信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讓徵信覆蓋到儘量多的人群,對已有的徵信系統進行補充。

數據來源單一是外界對芝麻信用的隱憂之一,甚至表示芝麻信用分數是否等同于“淘寶分”甚至“支付寶分” 。

對此,芝麻信用商務拓展負責人鄧一鳴對財新記者表示,芝麻信用分數來自淘寶、支付寶等“阿里系”的數據僅占30%-40%,其餘數據來自公共部門及合作商家,此外也有用戶自行提交的數據。

監管層對芝麻信用始終存有兩層顧慮,除了隱私問題,還擔心數據的第三方問題。但徵信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數據來源第三方,為第三方所用” 。

鄧一鳴解釋道,一方面芝麻信用僅有少部分數據來自“阿里系” ,另一方面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都是平台,本身不買賣貨物,基本沒有自營,因此產生的數據本就屬於第三方數據。 “對於這個解釋,監管層是認同的。 ”鄧一鳴說。

數據來源

形式上,芝麻信用採取了評分的形式,即“芝麻分” ,從350分到950分,分數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違約可能性越低。芝麻分是否經過足夠的論證,能夠為商戶降低違約率?

螞蟻金服首席信用數據科學家俞吳傑表示,芝麻信用的評分模型類似于銀行的違約概率模型,以線性回歸和邏輯 回歸為主,其中也包括決策樹分類、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技術。

“芝麻信用模型所採用的數據維度多達幾萬個。 ”鄧一鳴表示,這些維度分為五個類型 :身份特質、履約能力、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

身份特質是指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的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從公安、學歷學籍、工商、法院等公共部門獲得的個人資料,未來甚至可能包括根據開車習慣、敲擊鍵盤速度等推測出的個人性格。

履約能力包括享用各類信用服務並確保及時履約,例如租車是否按時歸還,水電煤氣是否按時交費等。 “通過支付寶繳納的水電肯定能看到,目前我們也在與煤氣公司等部門爭取合作。 ”鄧一鳴表示。

信用歷史是指過往信用賬戶還款記錄及信用賬戶歷史。目前這一塊內容大多來自支付寶,因此財新記者發現,過去常用支付寶進行信用卡還款的人,信用歷史的分值明顯更高 ;而不使用該功能的人,信用歷史就成了“短板” 。對此,鄧一鳴表示正在“積極改進” 。

人脈關係是指好友的身份特徵以及跟好友互動的程度。根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理論,通過轉賬關係、校友關係等作為評判個人信用的依據之一。

其採用的人脈關係、性格特徵等新型變量能否客觀反映個人信用?

“如果周圍的人信用都很好,通常這個人違約率就很低。芝麻信用目前主要依據的是資金流動上的關係。 ”鄧一鳴還強調,人脈和社交是兩回事兒,芝麻信用並沒有將社交聊天內容、點贊等納入參考。

行為偏好是指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 “比如一個人每天打遊戲10小時,那麼就會被認為是無所事事 ;如果一個人經常買紙 尿褲,那這個人便被認為已為人父母,相對更有責任心。 ”芝麻信用技術負責 人李穎贇舉例道。

深究芝麻信用的數據來源,每一條似乎都有懈可擊。鄧一鳴也坦誠, “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還很不完善。 ”例如,用支付寶的信用卡還款歷史來評判一個人的信用無疑是片面的,因為並非所有人都用支付寶償還信用卡,另外支付寶無法判斷一個人欠銀行的總額。 “假如一個人欠10家銀行100萬元,支付寶卻因他償還了一張1萬元的信用卡而給其信用加分。 ”業內人士表示。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用水電繳納來 評測一個人的信用水平有失偏頗,因為“現在新樓盤都採用水電IC 卡,買多少用多少,並非過去那樣先消費後付款,因此已經失去了信用成分。 ”據財新記者瞭解,早在2006年,央行徵信中心曾試圖將水電費繳納納入徵信系統,但至今未能落實。2009年,國務院法制辦就《徵信業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 》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包括將電信用戶繳費信息、居民水電煤氣等繳費信息,逐步納入到徵信信息中。然而,徵求意見期間上述內容被社會輿論廣泛質疑,媒體紛紛提出“房客拖欠電費房東信用受損”等疑慮。在最終的《徵信業管理條例》中,上述內容被刪除。

“多年以來,電表無法和人一一對應,只知道哪個電表沒交錢,卻不知道是誰。由於水電單位都是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也沒有系統改造的動力。在人和表不對應的情況下,很難將水電繳費 情況和個人信用掛鈎。 ”專家表示。

因此,芝麻信用如何在“人和表不對應”的現狀下將水電繳費應用于個人徵信,也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關於芝麻分的更新頻率,俞吳傑表示,芝麻分通常是穩定的,但如果發生貸款逾期、借車不還等重大信用事件,就會即刻反映出來。

關於芝麻信用未來數據源的擴充,鄧一鳴表示,主要通過三個渠道 :第一是新增合作商家,加強信息共建 ;第二是打通更多公共部門,獲取更多公共數據;第三是鼓勵用戶自行上傳資料,包括結婚證、房產證、銀行賬單等。

生活化徵信

芝麻信用的應用場景和其名稱一樣“接地氣” ,目前芝麻信用已開通的應用場景大多在金融領域之外。例如百合網婚戀平台、神州租車等都是芝麻信用的首批合作伙伴。

“當你的芝麻分達到一定數值,租車、住酒店時可以不用再交押金,網購時可以先試後買,辦理簽証時不用再閃轉騰挪辦存款證明,貸款時可以更快得到批復、拿到比別人低的利率,甚至相親時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婚騙。 ”芝麻信用在新聞稿中如此描述。

在和這些生活服務商戶合作中,芝麻分主要被用于“設門檻” 。例如,根據神州租車的設定,芝麻分在600分以上的用戶,無須交押金或者刷預授權,就可在全國神州租車直營門店預定押金在5000元以下的短租自駕產品。根據神州租車的數據,1月30日該功能上線後三天,利用這一服務的用戶便超過6萬。

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經理張越認為,商戶對一定芝麻分值以上客戶免押金,並不能說明商戶就是依據芝麻分判斷風險的,可能初期只是為了借勢推廣產品。 “是否600分以上的客戶逃單風險真的小,這還需要長期的論證。 ”“芝麻分的初衷是好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各種商業場景可以用它增值。也許有一天,隨著芝麻信用從各類商戶積累了足夠的數據,真正形成閉環,芝麻信用就具備了判斷違約概率的能力。但目前言之尚早。 ”張越表示。

P2P 作為和個人徵信息息相關的新興行業,其徵信問題一直為業內熱議。此前,P2P一直沒有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也就無法在央行徵信中心貢獻和使用數據。在2014年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徵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表示, “ 《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都應該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但問題是,現在還沒有明確認定P2P 是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 ”目前,部分 P2P 已接入了央行控股的上海資信有限公司。該公司搭建了全國性的P2P 徵信平台,採用了和央行徵信系統相同的接口規範,未來能否整體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取決于對P2P 行業性質的認定。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上海資信共接入了370家 P2P 公司。相較之下,芝麻信用的胃口要大得多。鄧一鳴表示,目前全國共有上千家 P2P 公司,未來希望全部接入芝麻信用。

目前與芝麻信用合作的P2P 公司包括手機貸和有利網。其中,手機貸的申貸用戶如果芝麻分在600分以上,手機貸會為其開闢綠色通道,獲得更快速更優質的信審服務,同時還有額度上的提升和還款上的優惠服務。

據瞭解,目前芝麻信用也在和一些銀行機構談合作。但一位銀行人士表示,銀行目前都有自己的違約概率模型,數據來源是央行徵信中心或銀行自身,數據類型都是和信貸違約息息相關的“硬數據” 。目前中國銀行業風控效果良好,2014年9月公佈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16%,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未必有動力和芝麻信用合作。

此外,銀行人士表示,螞蟻金服旗下有螞蟻微貸做小貸業務,未來還會有網商銀行,這對銀行而言都屬於競爭者,因此不可能將核心數據提供給競爭者。

“如果我們把數據提供給螞蟻金服,不等於將客戶數據拱手讓給同行嗎?”對此,鄧一鳴表示,芝麻信用是單獨的公司,和其他“阿里系”公司之間有防火牆,數據回流也並非強制。 “其實支付寶已有3億實名用戶了,你是誰的銀行客戶我們早就一清二楚了。所以和銀行搶客戶這個顧慮是不存在的。 ”鄧一鳴說。

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何大勇認為,傳統銀行有龐大的客戶群,這是任何新興機構無法企及的。 “面對互聯網金融,人們往往會低估傳統銀行的實力。舉個例子,是工行信用卡中心的數據多,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數據多?試想,你每個月用幾次信用卡,用幾次支付寶?大行沉澱的數據無論從數量、新鮮度、活躍度,都不會亞于第三方支付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芝麻信用都是免費和商家合作。在採訪過程中,芝麻信用幾位負責人均表示“不差錢” ,目前完全不考慮利潤問題。

放眼未來,鄧一鳴表示,芝麻信用未來可能會收費,預計將按照查詢量收費,對不同商戶的價格也會有區別, “可能用得越多價格就越便宜,這樣有利於數據共建” 。

誰來捍衛隱私

隨著個人徵信市場放開, “我的隱私是否會成為他人的財富”成了大家心中共同的疑問。據財新記者瞭解,2014年9月,央行徵信局領導曾赴螞蟻金服考察。

後來央行沒有直接下發牌照,而是選擇 給予六個月準備期,可能出于兩條顧慮:其一是數據的第三方問題,其二便是如何保護隱私。

中國《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徵信機構不得採集個人收入、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產信息等,但明確告知主體提供該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並取得其書面同意的除外。

法律人士認為,芝麻信用是在用戶授權下才能開通,但在此之前已經將用戶信息採集完畢,這屬於沒得到授權就先採集,然後補授權。 “補授權如何界定比較模糊,有違規之嫌。 ”關於互聯網企業採集和留存個人信息是否侵犯隱私,在國際上也飽受爭議。

美國伯克利大學信息學院發佈的一份報告稱,穀歌能追蹤用戶在互聯網所有領域88% 的行為。為此,已有愛爾蘭、韓國等多個國家起訴穀歌公司,要求刪除其採集的個人信息。穀歌公司也為此致歉,並表示將刪除其無意中採集到的個人信息。

“在大數據技術廣泛使用下,如果放任信息收集和共享,將使我們處於‘全裸’狀態。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政法研究所所長李朝暉表示。

俞吳傑對財新記者表示,芝麻信用非常注重隱私保護,並從信息的採集和使用兩個層面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第一,從採集過程中保護信息安全。

“整個數據開發團隊有很好的防護牆,只有核心成員知道內核是什麼。應用方面,我們也按照法規要求,種族、血型、宗教、信仰等不碰。對於一些比較敏感但可以預測違約狀況的,例如轉賬記錄,一定會經過用戶授權才可以採集。 ”第二,在信息使用中保護信息安全。

“在使用中,我們不會把所有和信用相關的信息都往上放,我們會參考國際通行的做法,考慮哪些信息會涉及歧視。 ”據財新記者瞭解,芝麻信用很快還將推出個人信用報告。那麼芝麻信用是否會將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轉賬和繳費歷史、社交關係都呈現在報告當中?

鄧一鳴表示,芝麻信用的報告內容將經過“脫敏處理” ,不會直接公佈用戶的賬單,而是按照排名、區間、百分比等較為模糊的方式來公佈。

業內質疑

阿里巴巴多年前就對外宣稱,自己的未來並非電子商務公司,而是一個大數據公司。不難想象,擁有數億消費者的淘寶加上擁有3億實名用戶的支付寶,這無疑是一個數據的海洋。

然而,業內人士表示,淘寶屬於三方交易,阿里巴巴作為平台方,也是交易的參與者,因此其中產生的數據不能被認為是第三方數據。

芝麻信用打分的依據到底是什麼?

“在中國,許多機構在沒有做足基礎工作和研究分析的情況下,就開始推所謂的徵信產品了。美國信用評分是有嚴格依據的,即‘6C’ 。而且‘6C’用哪些數據支持,也是有明確界定的。 ”業內人士表示,信用“6C 分析法”是美國商業銀行傳統的信用風險度量方法。

“6C”是指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 、能力(Capacity) 、資本(Capital) 、抵押品 (Collateral) 、 經營環境 (Condition)和事業的連續性(Continuity)等六個因素。

張越表示,一個人和朋友吃飯從不付錢,這和信用是否相關?在不同的界定下,不同的機構興許有不同的答案。

這也說明,目前中國對信用的界定還很模糊。

其實信用分數在中國的商業銀行已使用多年。中國商業銀行內部會通過違 約概率模型對客戶打分,分值不公開,而且模型對“違約”都有非常客觀的定義,通常是指逾期90天,不同的產品也會有不同的違約概率分值。

而芝麻信用號稱是對一個人整體信用打分,這個概念十分模糊。 “什麼叫整體信用?是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嗎?那麼,憑什麼一家公司有權給別人的道德水平打分?”業內人士質疑道。

此外,對於現在芝麻信用已經開始開展業務,法律人士認為,目前監管層只是准許八家機構開始籌備,還沒有正式下發牌照,此時便開始如火如荼地從事徵信業務,為時過早。

業內人士認為,包括芝麻信用在內的民營徵信機構的確將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豐富徵信產品在社會中的應用,對提高中國民衆的信用意識也有積極作用。然而,個人徵信是十分敏感的領域,必將經過荊棘叢生的探索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41

石墨烯產業化:摸著石頭過河

走進嘉興中易碳素7000平方米的工廠,整齊排列著幾十臺燒結高導熱石墨膜的高溫爐和低溫爐。這些爐子生產的是用於制作手機等電子產品散熱膜的原材料。

石墨烯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單原子的二維碳膜材料。只有一層原子,電子的運動被限制在一個平面上,為它帶來了全新的電學屬性。它的導電性強、可彎折、機械強度好,看起來頗有未來神奇材料的風範。

2012年,因石墨烯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和他的同事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討論石墨烯的未來。他認為作為一種材料,石墨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雖然將來它也許能發揮重大作用,但是在克服幾個重大困難之前,這一場景還不會到來。

更重要的是,考慮到產業更新的巨大成本,石墨烯的好處可能不足以讓它簡單地取代現有的設備——它的真正前景,或許在於為它的獨到特性量身定做的全新應用場合。

導熱性:手機上的應用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材料?

石墨烯在可見光下透明,但不透氣,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適合作為保護層和透明電子產品的原料。如果再加上超級電容、信息存儲器件、高性能複合材料,到催化劑載體、藥物輸送等,那簡直就是可以改變世界的發明。

在生產車間里,15條人工合成石墨生產線月產能可達6萬平方米。這些燒結完畢的原材料進行壓延、背膠、覆膜、模切成型加工後,最終被制成一塊塊手機蓋大小的薄膜,用來貼在手機屏幕、屏蔽罩、中框、後蓋、電池上,實現散熱功能。

在2011年創立這家致力於特種功能材料研發的企業之前,中易碳素創始人CEO李平在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工作。在高導熱石墨膜的應用領域,中易碳素從大尺寸石墨膜、連續卷材、多層複合石墨膜等方面進行研究創新。

針對最新的石墨烯概念,李平表示,中易碳素一直在持續跟蹤和投入研發,行業首創的石墨烯量產化產品石墨烯散熱膜即將作為高導熱石墨膜的升級換代產品正式推向市場,記者在現場看到,石墨烯散熱膜最薄厚度可以做到5微米,遠遠突破了高導熱石墨膜25微米的常規厚度,同時,石墨烯散熱膜具有更加強大的導熱性能。目前,石墨烯散熱膜已經實現了原材料制備、表面化學修飾、分散、成膜、後道模切加工等全生產流程的打通。

不過隨著智能手機行業的飽和,整個行業都面臨訂單的下滑。李平表示:“今年上半年情況特別糟糕,很多客戶訂單都削減了80%。但是下半年開始好轉,有望與去年持平。明年有了新產品就好多了。在這個行業,只有不斷保持創新,研發出新品,才能夠不讓自己被市場淘汰。”

生物相容:檢測試劑與植入骨骼

李平對記者表示,公司也在和中科院、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希望開拓石墨烯未來更多的應用領域。“生物醫療是我們非常關註的領域,尤其是石墨烯在生物傳感及檢測領域的應用,石墨烯具有非常強的熒光猝滅效應,可以使傳統的生物檢測方法靈敏度提高2到3個數量級。目前最主要的挑戰是安全性評估,尤其是石墨烯這種納米材料輸入人體後,可能會與蛋白質等發生反應,影響新陳代謝,或者導致細胞雕亡,這些都還需要大量的工作。”

李平所說的產品,是用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來生產檢測試劑。他說:“化學修飾是關鍵。由於氧化石墨烯富含羥基、羧基、環氧各種活性含氧基團,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通過量子點表面特異性化學修飾,通過納米自組裝技術設計特別的DNA或核酸探針,針對某些蛋白質產生電化學反應或者熒光能量共振,從而快速診斷。就像抗體和抗原、生物素和親和素、DNA的堿基配對,都是特異性很強的。”

這一想法,和此前萊斯大學(RiceUniversity)物理學家Ching-HwaKiang的想法相一致。Kiang和他的朋友JamesTour通過將碳納米管解壓的方式制成石墨烯納米帶(GNRs)。GNRs是一種長度超過寬度幾千倍的條狀材料。這種材料的形狀,造成了其類似於蛋白質和DNA的性質。這就意味著,可以通過這種材料觀察蛋白質的折疊狀態。研究人員發現,GNRs像DNA和蛋白質一樣,在溶液中可以自發形成皺紋和循環,也可以形成螺旋體、皺紋或環繞。

這種材料未來很可能會被官能化修飾,用來和DNA、蛋白質,甚至是細胞結合使用。有了這樣的材料,未來生物分子檢測和分子醫學都將成為可能。同時也可能以用於DNA測序。這種材料可能會多方面地改變生物醫學的其他領域。

近期,萊斯大學的科學家又在嘗試焊接納米薄片以形成堅韌的多孔材料。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聚焦的離子束顯微鏡圖像顯示出一塊焊接在一起的3D石墨烯層。該材料符合骨植入標準所必需的生物相容性和材料性能。

萊斯大學材料實驗室的科學家PulickelAjayan和同事在美國得克薩斯、巴西和印度等地使用放電等離子體燒結焊接石墨烯氧化物的薄片,其機械性能與生物相容性能和鈦相媲美,成為一個標準的骨替代材料的多孔固體。

這項發現發表在《先進材料》論文里。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的技術將能夠創造出高度複雜的石墨形狀,而且只需要幾分鐘,他們認為這種工藝會比​​特種金屬加工更容易創造出特殊材料。

“我們開始思考骨植入,因為石墨烯是最有趣的材料之一,它能創造出許多可能性,因為它具有一般的生物相容性。”萊斯大學博士後研究助理ChandraSekharTiwary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Tiwary也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另一名第一作者DibyenduChakravarty來自印度海得拉巴粉末冶金新材料研究中心。Tiwary說:“四件事情很重要:機械性能、密度、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

新型的3D打印材料

研究人員通過改變納米級的焊縫上的電壓來控制材料的密度。雖然實驗在室溫下進行,研究人員還把燒結溫度提高到200至400攝氏度以制成各種密度的石墨烯的固體。Tiwary表示:“實驗證明在300℃局部溫度能夠得到最好的樣品。”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高科技納米制造公司海思創(Hysitron)同事的幫助下,研究人員通過與一個掃描電子顯微鏡連接反複測試二至五層接合石墨烯的承載能力,並發現它們在70微牛(micronewtons)的壓力下仍然很穩定。此外,他們還在得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研究人員的幫助下,成功地在該石墨烯材料上培養出細胞,顯示了其生物相容性。令人驚喜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燒結過程具有去氧化功能,能夠使得氧化石墨烯薄片變成純雙層石墨,這使得它們比單層石墨或石墨烯氧化物具有更加穩定的能力。

Ajayan表示,這個實驗證明了如何使用常規的技術來制成非常規的材料。但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是,二維材料能夠量產制成密度和強度都合適的3D材料。“二維材料的好處是它能夠在很大的表面積上實現連接,你只要去克服一個小小的活化能,增加焊接強度。”Ajayan說,“納米積木之間的工程結構和強大的接口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最大的挑戰,但在這種情況下,放電等離子燒結似乎是有效的加入石墨烯片並制作成3D石墨材料的方法。”

Tiwary還表示,放電等離子燒結在工業上一般與陶瓷一起被用來制造複雜的零件。“該技術采用高脈沖電流把焊片瞬間連接起來。你只需要高電壓,不需要高壓或者高溫。”他說,他們制作的材料近50%是多孔的,密度只有普通石墨的一半,只有金屬鈦的四分之一。但它有足夠的抗壓強度——40兆帕,這樣能符合骨植入​的要求——骨骼中的扭力可以使得它在水中也不會溶解。

此前有傳聞稱諾基亞未來新手機將會使用石墨烯感光元件,傳感器將由臺灣富士康生產。新手機將會是諾基亞和富士康聯手的第一款產品。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石墨烯感光元件制成的攝像頭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比普通的CMOS要強1000倍,但同時價格也要高5倍以上。”不過該研究人員同時表示,諾基亞著眼於提高感光元件在強光和弱光的成像品質,選用全新的感光元件。如果成功,將會給業內造成巨大的沖擊。

不過隨著技術的成熟,新材料的成本也將大幅降低,石墨烯3D打印材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就在上個月,知名石墨烯企業、倫敦上市公司HaydaleGrapheneIndustries(HGI)全資子公司HaydaleCompositeSolutions(HCS)宣布將與熱塑性3D打印線材生產商Filamentprint公司及Fullerex公司共同合作,推廣和銷售石墨烯增強聚乳酸(PLA)線材應用於3D打印。據了解,這款全新的3D打印線材將會在本月舉辦的TCT增材制造展會上正式露面。

目前這種3D打印材料已經在幾家大型3D打印公司進行了使用並取得了良好的反響。HCS公司董事總經理GerryBoyce發表聲明稱:“我們非常興奮能夠為3D打印應用開發出石墨烯增強的熱塑性材料。這些新材料擁有諸多優點,包括能夠使零部件更硬、更強、更快!一直以來,打印速度就是阻礙3D打印技術得以大規模應用的障礙。一想到未來能夠直接根據CAD制造出結構性部件的前景就讓我們無比激動。”

除了推出其第一款商用石墨烯增強PLA線材之外,該公司也正在研究包括ABS、尼龍和PP(聚丙烯)材料在內的石墨烯增強3D打印線材。此外,這兩家公司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出定制的石墨烯增強熱塑性線材,以滿足特定的產品要求。

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曾在今年的MWC移動通信大會的石墨烯專場上指出:“石墨烯和其他的二維材料擁有獨特的性能,它們可以為可彎曲和透明的電子設備提供基本的形態。最早的應用之一是在印刷型電子產品中的二維材料應用,接下來將在移動的印刷型電子設備中有所應用。”

不過,石墨烯的應用在整個行業都還沒有一個清晰的途徑。“我們接觸過很多高等院校的教授,他們也寫過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論文,但問題是他們不了解產業和市場,從研究到產品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石墨烯一定要變成一種電子元器件才有它的實際應用價值。在實驗室里成功的案例,未必拿到生產線上就可行。”李平對記者表示,“我們還是要依靠自己的研究人員進行研發,結合整個產業的發展和需求,但是剛開始產品成本是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02

一個過河拆橋的故事 盧志威

1 : GS(14)@2014-04-02 01:01:29

https://hk.finance.yahoo.com/blo ... A%8B-035626264.html

朋友V是典型香港成功故事,十年前在名牌大學畢業後,投身金融業,踫上大牛市,年年升職加人工,早幾年國內金融機構,紛紛來港開設分支機構,人工不錯,V亦被挖角升職某個部門主管。

答應由外資轉中資,除了因為人工不錯,亦是國企高層,答應提供機會,以內地的資本和人脈,配合V在金融業的才能,將可大展牶腳。在中國做投資銀行,人脈網絡極度重要,因為老闆給你一單刁,其實由任何一間四大行負責,出來的結果,可能相去不遠。

要取得生意,團隊中必定要有官二代、富二代幫忙,除了親戚關係,如果跟老闆是生死兄弟,如文革時下放某村落,至少起碼都要是同鄉,方算拉到半點關係,身為香港人,肯定沒有以上的關係網,與國內人做生意,肯定輸蝕。

如果中資一方,願意提供關係網,朋友V只需提供知織和技術,將會有番作為,事實上在頭一兩年,雙方確實經歷了蜜月期,生意增長迅速,在香港金融界漸漸有名氣,不過接著開始有不尋常的事發生。

朋友V發現,公司聘請回來的同事和下屬,愈來愈多是內地阿總的親戚、官員和客戶的子女等等有關係人仕,與工作能力無關,V亦叫不動這班大帝工作,甚至反過來對生意指手劃腳,內地高層的態度亦轉為曖昧,對這些事情不置可否。

你不搞政治,不代表政治與你無關。朋友V是香港仔,完全沒意識到短短兩年間,為公司建立基本架構後,因為關係不及,就會被人一腳踢開,事已至此,在公司已逐漸被架空,職位有實無名,有次與V及一班朋友在蘭桂芳Happy Hour,席間V向大家諮詢意見,吾閉口不語,及後Whatsapp送上八字:「禍必將至,勸君速逃。」V亦識做,趁還未翻面,主動請辭,以免留在公司,最後被人褲都除埋。

這種模式,除了在金融界出現,亦有聽過在工業生產、廣告設計界,為國內企業打開市場後,因不是親信,或知識和技術被學後,受各種過河拆橋的對待,尤其是做生產的朋友,花費數千萬研發新產品後,不到兩年就被對手抄襲,就算以法律途徑,控告對方,既費時間,內地條文也不清晰,只好打價格戰,最後產品無利可圖,對手沒有研發費用,抄襲隨時賺得更多。

最近台灣反服貿運動沸沸揚揚,想想V的故事,亦是香港、台灣,甚至新疆、西藏問題的縮影,你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48

【馮仁昭四圍超】王貽興學忍者過河

1 : GS(14)@2017-04-05 23:57:01

王貽興同劉翁(右)以忍者造型主持ViuTV節目《晚吹—書到用時》第9集,佢哋揀咗一本介紹忍者嘅書,書中講到忍者經常利用身邊常見嘅物件製作「水器」渡過護城河,於是二人以人字拖加浮板製成現代版「水器」,用手捉住繩索跨過泥濘池,模仿忍者過河。貽興想用最快速度過池,點知跣腳雙手先落地,即時露出痛苦表情,不過佢仲識告誡觀眾切勿模仿。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5/19980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