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濟改革:「這次會真的有變化」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464

中國的宏觀經濟的變化,牽動著整個市場。但對於增長前景,卻有著冰火兩重天的預判,樂觀者認為還能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悲觀派卻認為國內外環境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蘊含著極高風險甚至可能崩盤。

對於經濟前景和改革動向,中銀國際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了他的判斷。

30年來從沒見過這麼長時間的下滑

南方週末:對於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現在有樂觀和悲觀兩派,樂觀派估計中國還能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悲觀派認為國內外因素都有很大不確定性,土地財政、地方債、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內部哪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對經濟形成大的衝擊。你怎麼看?

曹遠征:從理論上講,經濟學處理經濟問題有三個角度,即經濟波動、經濟增長及收入分配。如果從經濟波動也就是週期角度觀察經濟,可以看到,從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開始下滑,至今已下滑了12個季度。我做了三十多年宏觀經濟研究,沒見過下滑的時間如此之長,超出預期。2013年全年經濟增長只有7.7%,為1999年以來最低。超出預期意味著經濟下行不僅僅是週期性的波動變化,它在週期性變化的背後一定有更深刻的趨勢性變化,即經濟增長的結構性變化。因此,從結構入手,在趨勢性變化的基礎上討論短期經濟波動變得十分重要。否則,樂觀和悲觀都無從談起。因為那只能說明一時,並不能說明趨勢。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回顧中國經濟增長20年的運行軌跡。可以看到,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走上了一條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道路,出口引領著國民經濟增長,突出表現在出口與投資的關係上,不是出口增長帶動民間投資,就是出口下降逼迫政府擴大投資。於是投資增長推動了經濟增長,投資的波動導致了經濟的波動,形成了經濟週期。但更為重要的是投資並非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獨立自變量,而是依附於外需的因變量。

當出口的好壞變成了判斷短期經濟走勢的最重要指標,這個過程中,長期增長反而不受重視,宏觀經濟政策被迫鎖定於出口波動上,以刺激或者控制投資作為應對波動的手段,而使用的工具主要依賴於國有部門的投資。這是中國經濟既定結構下的規律性短期宏觀經濟波動現象。

這個現象說明了兩點:第一,中國經濟結構中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事實上「十一五」規劃的22項指標中,有三項與服務業相關的指標沒有完成(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研發支出佔GDP比重);第二,中國的工業又是出口導向型的,進出口的規模曾一度達到GDP總額的70%。高度外向工業對世界經濟波動非常敏感。

如果中國經濟結構不發生深刻轉變,上述規律會一直發揮支配作用,就沒有長期增長的潛力。所以「十二五」規劃提出來調結構,重點發展服務業,擴大內需、擴大消費等。

南方週末:但調結構這句話是老生常談了,「九五」計劃就提出調結構,提「兩個轉變」,即經濟運行方式從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變成集約式。十多年過去了,似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這次會真的有變化嗎?

曹遠征:我認為會。原因不在於政府的號召,而在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在發生變化。

我認為有四大因素:第一,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意味著出口導向必須轉向擴大內需。我們現在看到的溫州中小企業倒閉現象,表面是融資難問題,核心問題是訂單沒有了,沒訂單借的錢就還不上,沒良心的就跑路了,有良心的跳樓了。這反映的是世界經濟可能長期低迷,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黃金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這個因素和過去30年有重大的不同。

第二,勞動力成本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不再充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工業部門轉移,從1993年起在中國大規模發生,形成了低端製造業的世界工廠地位。20年以後,45歲以下的農民工一半以上已經進入非農部門,過了這個臨界點,就意味著農村勞動力不再充沛,工資水平就會大幅上漲。過去幾年中國最低工資水平大幅上升,有意思的是西部上漲的比東部還要快。這意味著從勞動力成本來講,產業不大可能從東部轉移到西部。

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步挑戰,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不是大規模投入勞動力。這個挑戰是深刻的,衝擊將是全面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所有民企的難題,這跟過去30年是不一樣的。

第三,人口結構的變化。對人口變化我們始終估計不足,包括我自己,到現在我們還不能全然理解它的含義,但已經可見端倪。兩年前,我們一般估計總和生育率在1.8左右,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很細,根據那次數據,我推算的結果是1.4-1.5之間,還有人算得更低。這個數據有哪些含義呢,至少有三個:

其一,如果這個數據是1.8,那麼中國的人口高峰值將是16億左右,發生在2030年;如果是1.4-1.5,人口高峰只有14億,發生在2025-2027年左右;其二,如果是1.8,那麼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即64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的時間,將在2020年;如果是1.4-1.5,那麼中國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中國的退休人口將達到20%;其三,如果是1.4,就業壓力緩解。事實上這已經發生了,2012年新進入市場的勞動力第一次下降0.6%,345萬人。這是個革命性的變化。

第四,資源耗費型、環境污染型經濟增長已經玩不下去了。2012年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已達58%,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工業化城鎮化推進,石油消費還將快速增加,而全球能源供應日趨緊張。土地資源也緊張,2011年,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35畝,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環境問題形勢嚴峻,大城市頻現霧霾天氣。這些現實在迫使轉變經濟結構,代價會非常大。

中國經濟必然而且已經進入新階段了,新階段就是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告別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下到這個台階之後能否站住腳,並持續平穩地增長相當長的時間,這是個挑戰,有賴於結構的調整,結構調整必須依賴改革。

重新設計財稅體制極端重要

南方週末:在經濟改革方面,我們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將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改革作為了重點,你認為這個選擇是否正確?

曹遠征:重新設計財稅體制是極端重要的。三中全會的重大舉措,是重新確定中央、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1994年我也參與了分稅制設計,當時我們知道事權劃分的重要性,但沒有辦法劃清楚,有幾方面原因:一是當時討論財政制度與國家組織形式相關,國家組織形式分為聯邦制和集中制兩種。聯邦制有一個前提條件——各州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一致。前蘇聯和南斯拉夫之所以崩潰,最大的原因也是各民族、各加盟共和國之間貧富不均。中國也存在這問題,聯邦是各掃門前雪,但我們的欠發達地區怎麼辦,只有中央政府才能抽肥補瘦。第二個原因是當時中央財政沒有錢,要向地方借錢,連軍隊都養不起。所以當時不能討論事權劃分問題,只能集中財力。

如果從這個目標來看,那次改革是極其成功的。但19年以後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政府太有錢了,中央政府太有錢了。這時候財稅改革怎麼改,按照事權和財權一致有兩種思路,要麼把事權跟財權匹配,要麼把財權跟事權匹配。我個人認為,前一種思路是對的。因為不改變地方事權而給予其相應財力,在中國做不到,一個核心的原因是我們的稅制是間接稅為主,增值稅是全國統一徵收的,改成直接稅的話,主要是所得稅,它的徵收成本極其高,徵稅方法非常複雜。而中國人交易不開發票,沒有銀行記錄,多是現金交易。我們現在也在徵個人所得稅,但基本是人頭稅,不是國外真正意義上的與贍養人口和家庭負擔相關的家庭所得稅。西方那套徵稅制度在亞洲社會很難複製,技術條件不成熟所以改不了直接稅,而增值稅是根本放不到地方去的。

除了技術上,邏輯上也應該是前一種方案。我們天天講公共服務均等化,怎麼均等化,只有中央才能均等起來。所以改革的方嚮應該是事權的上收,而不是財權的下放。

南方週末:對地方政府來說,這次財稅改革之後,財源和稅種是什麼?備受關注的地方債問題是否能得到化解?

曹遠征:全世界通行的地方政府的財源,一是財產稅,主要是房產稅,二是消費稅。這兩個稅的開徵不僅是對財政收入有意義,而且對社會公平有意義,有利於防止貧富差距的代際遺傳。消費稅也有必要,現在地方政府的行為是投資導向,因為稅種全部是生產性的,所以它壓低地價把企業吸引過來,把住宅價格弄得很高,改為消費稅後有個導向作用,地方政府的行為就轉移到改善生活消費環境,吸引更多人來消費。

地方債問題很重要,也很不重要。很重要是因為這是個財政體制問題;不重要是說這個問題在嚴肅財政紀律的前提下是可以解決的。解決地方債問題的辦法,一是嚴肅財政紀律,重新劃分事權;二是把負債與財政剝離,地方融資平台企業化,變成企業負債;三是真正的財政債展期,資產證券化,用長期債券市場發展來替代現有地方債。允許發地方債的好處是至少要經過市場檢驗能否賣得出去。

上海是個池子,前海是個管道

南方週末:你對上海自貿區評價很高且寄予厚望,為什麼?它對於深化改革和中國經濟的升級有何重大意義?

曹遠征:上海自貿區的全稱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請注意中國二字,這意味著這個自貿區是獨一無二的,上海是人民幣的本幣中心,是金融市場,其他自貿區不具有上海這樣的開放性。上海自貿區要做的是兩件事,一是負面清單,就是政府不禁止的即可從事;二是准入性國民待遇,即除國民待遇以外,不再設任何限制條件,沒有任何歧視。負面清單現在看起來還是很長,但它是管理模式和思路的重大變化,過去是正面清單、審批許可制,而且負面清單動態管理,將來會越變越短。准入性國民待遇是說准入前不能有任何障礙,過去辦事情有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各部門都有前置性許可權和自由裁量權,現在都沒有了。

它的意義有三點,第一,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現在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太多了,一是對價格的干預,不僅是價格管制,而且直接參與價格形成,比如利率和匯率;二是政府通過國有企業直接佔有資源;三是通過審批制干預市場。自貿區的革命性變化就在於,除了禁止的以外,其他就不用審批了,這是政府職能很重要的一個轉變。

第二,利於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的核心是金融業,金融開放、利率市場化,將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空間。1984年時,有人把深圳罵得一塌糊塗,說深圳除了一面五星紅旗其他都不是中國的,當時我們說深圳開放做了三件事: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管理經驗。我想特別強調管理經驗的重要性,我們通過開放來知道金融業應該怎麼做、怎麼發展,通過服務貿易開放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中國的服務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第三,更為重要的是,與國際接軌。我們正在進行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談判,它與WTO有什麼不同?WTO是個邊境之間的事,涉及的是關稅和各種非關稅貿易壁壘,而TPP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是深入到境內,與很多國內政策相關。比如競爭中立,政府不能袒護市場的一方,國有企業為什麼不分紅,不分紅就意味著對別的企業的歧視,這叫競爭不中立。又比如它有很高的勞工保護要求,核心是勞資談判,那麼要建立獨立工會制度。拋開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這是新標準。當年加入WTO時,我們與國際規則接軌廢除了2700個條例,如果中國「第二次入世」加入TPP和TTIP,那還得廢除多少規定?

南方週末:上海將建立第一個全自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你認為上海自貿區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場,為什麼?

曹遠征:人民幣從2009年實行跨境貿易結算之後,到現在大概佔了對華貿易的14%左右,是全球第二大貿易貨幣和第九大支付貨幣,形成了香港、新加坡和倫敦三個離岸中心。

由於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我們突然發現一個變化,就是人民幣全面可兌換的條件變了。按IMF的標準資本項下一共43個科目,中國只有三個資本行為主體科目還沒有可兌換:外商投資審批FDI;中國居民(包括企業)不得對外負債;中國資本市場尤其二級市場不對外資開放。這是最重要的三個科目,但這三個科目在發生變化,FDI依然還要審批,但外商投資如果用人民幣投資的話是鼓勵的;中國居民可以對外以人民幣負債,跨境人民幣貸款;中國債券市場對三類外資機構用人民幣投資是開放的,股票市場也有RQFII,這表明,資本項下最重要的三個管制科目人民幣是通的。資本項下本幣開放,只不過本幣和外幣目前還不可兌換。

過去本幣可兌換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傳統難題,因為本幣可兌換,外資可以自由進出,一旦外資大幅流出,就會造成金融和經濟困難。這就是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於是資本管製成為不得已的選擇。目前,人民幣的跨境使用,使國際資本可以以本幣流動,部分解決了經濟全球化中資本流動問題,與此同時,由於本幣和外幣還不可兌換,又能克服外資以外幣形式頻繁流動帶來的衝擊。這為上海自貿區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

上海是一個人民幣市場,一個在區內註冊的企業的人民幣額度可以流到內地,你突然發現過去是外匯管制並且是按用途管制的,現在儘管有外匯管制,但本幣可以流動,並且不管制用途,只有額度管制。

本幣流動帶來的經濟效果是匯率自由化,匯率自由化一定會傳導到利率上,推動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和利率市場化的結果是形成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體系。因此上海是個本幣中心,上海和前海不同在於上海是個池子,前海是個管道。上海具有定價能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涵義就是成為人民幣定價中心。

隨著上海人民幣定價中心能力的逐漸提高,就逐漸奠定了本外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條件。事實上,資本項目可兌換就是將上述提到的關於資本行為主體的三個科目中外幣的使用條件向現行人民幣使用條件靠攏的並軌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銀行關於支持自貿區的三十條恰恰是開啟了這一過程。現在人民幣只是雙邊貿易的結算貨幣,最重要的國際貨幣不僅是多邊貿易結算工具,而且是多邊的投融資工具和儲備工具,將來其他國家之間不僅貿易結算用人民幣,而且國際金融市場上以人民幣進行投融資活動,並且人民幣開始廣泛地進入非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成為非居民的儲備工具,人民幣才算真正的國際化。

這樣一來,上海會成為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我認為上海將是中國的紐約,是人民幣定價中心;香港是中國的倫敦,多幣種交易中心。上海和香港都是對世界經濟有重要貢獻的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77

YY和100.com這次為什麽一定不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7/59306.html

YY做教育了,李學淩宣布:3年,10億人民幣投入,0元永久免費課程,100.com。一時間,大家都在驚呼屠宰開始了,而且矛頭直指新東方,驚呼YY是新東方掘墓人,但是這里有創業者的不同聲音,作者不看好的原因是:第一,YY本身沒流量他需要采購流量,玩流量不是一時之功;第二,教育產品不像賣貨,賣貨是可以終生持續多次購買的,而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再購買極難;第三,除了要PK新東方的流量變現效率之外,自己運營還需要PK新東方的運營效率和學術效率,這個聽起來就更絕望了。對不起,教育領地平臺上不會那麽風生水起平臺商在上一輪互聯網對零售業革命中攻城掠地。無論是C2C模式,如淘寶;還是B2C模式,如京東;或者是B2B2C模式,如天貓;都大出風頭。大刀掄起人頭落下,入千里之國如無人之地。不僅小商家一片屍橫遍野,大玩家,如蘇寧國美,也幾乎無招架之力,好不風光。 但對不起,在教育領地平臺商不會這麽風生水起。平臺商其實是一個挺兩難的商業模式,賣家要入駐平臺本質上是因為這個平臺有更低的流量成本和更高的轉換效率,而買家要來這個平臺買貨本質上是因為這個平臺上貨源充足,交易便捷且價格便宜。在B2C模式下,保證貨品便宜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平臺商自己進貨,虧本甩賣。在平臺商早期,因勢力弱小且會破壞品牌商的傳統經銷渠道,一般都不能從品牌商拿到直接貨源,只能通過品牌商的代理商拿貨。然後花錢買流量使交易實現。交易完成之後消費者形成路徑依賴再次購買的流量成本為零,漸漸得以成勢。然後跳開經銷商直接拿貨,再然後提高運營效率並同時想盡辦法提高客戶的終身價值,才能慢慢盈利。所以一個B2C平臺的盈利都是慢的,你看京東和亞馬遜用了多久才盈利。但這套模式之所以能走通,是因為有一幫早期叛亂變節的經銷商,對於這些經銷商,品牌商是恨的咬牙切齒但又管不住。雖然最終B2C平臺商一定會甩開經銷商而直接擁抱品牌商,但那時大局已成天下初定,縱留下些哀怨後悔的經銷商屍體也不足為外人道也。在C2C和B2B2C模式下,平臺商不用過的這麽苦。因為平臺商不用自己拿貨甩賣承擔虧損,只要把平臺打開倒入一點流量,自會有賣家入駐。早期入駐賣家也都是各種品牌的經銷商,但因為在線下他們只能做區域生意而在線上他們能做全國生意,所以流量成本變低而轉換效率變高,同時在一個信息更對稱的系統里他們會傾向於大打價格戰,這樣平臺商的第一步已經完成,鋪貨且便宜。你還記得當年淘寶對易趣賣家信誓旦旦的說終生免費的時候嗎?是的,這個時候平臺商會努力討好這些小經銷商賣家,雖然他們馬上會翻臉無情。然後平臺商開始倒更多流量,更多流量進而吸引更多賣家入駐,如此幾輪,消費者習慣養成,收費,犧牲小賣家挑逗大賣家,上市。在平臺商模式下整個故事能講通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經銷商。他們是早期被利誘後期被犧牲的悲情人物。但必須有他們,因為他們完成了一個重要使命,保證平臺商的平臺前期有貨且便宜,這樣消費者才能真正留下來。那為什麽品牌商前期不會加入一個剛剛興建的平臺呢?很簡單,早期平臺商微薄的流量不足以讓品牌商攤低流量成本和提高轉換效率,品牌商會發現自己是給平臺商倒流量的,那這樣虧本的生意得多傻才會去做,雖然一定有傻人,但一個商業模式是不能建立在大多數人是傻子的前提之下的。  說到這里我們會發現賣貨和賣課最大的區別是,賣貨模式下充斥著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經銷商,而賣課,也就是教育,是沒有經銷商的。大的品牌商都是直營,即跨過經銷商自己向消費者販賣產品。所以早期YY設想讓教育品牌商入駐,但剛剛進場後新東方華圖中公就發現這個事不合適轉身而去,我只是好奇這事為啥還需要進場後才發現,但無論如何這個模式不行,於是B2B2C模式破產。做好內容做好體驗做到極致,才是王道這時YY想到C2C模式,讓老師革機構的命。但這個事情想想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首先,教育企業的核心能力並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招生、教學、運營3個能力,老師一個人搞不定。其次,YY沒流量,而且即使花錢買流量這些老師也接不住。因為老師只是老師,而不是校長,於是C2C模式也破產。最後YY把自己逼到自己也不想做的B2C模式,自己采購老師自己做運營自己像早期京東一樣虧錢賠本賺吆喝自己賣課給用戶。希望能用托福雅思的強化班免費來吸引用戶,然後用別的課程變現。這事呢,聽起來也不太靠譜。第一,YY本身沒流量他需要采購流量,而采購流量並轉換流量效率要高於新東方等老玩家,不是一時之功;第二,教育產品不像賣貨,賣貨是可以終生持續多次購買的,而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再購買極難;第三,除了要PK新東方的流量變現效率之外,自己運營還需要PK新東方的運營效率和學術效率,這個聽起來就更絕望了。所以我賭最終這個模式還會不了了之。在100.com發布之後我聽到一群雅思托福老師在抱怨YY卸磨殺驢,其實我想說,卸磨殺驢就是平臺商的商業模式。你們別去做那個驢就好了。今天事實上應該慶幸,因為你們也沒推那個磨多久。既然平臺商在教育行業如此沒戲,那真正的解題之道是什麽呢?做好一個CP(內容提供商),做好內容做好體驗做到極致,才是王道。很多事情,往往就這麽簡單。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匿名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42

中國樓市大調整:這次和以往都不一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274

中國房地產, 救市, 土地財政, 房價, 農民工

今年三季度已過半,本周房產市場的數據還是不好看:7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大中城市增至64個,為2011年1月以來最多,且一線城市房價全線下挫。對中國樓市七年來第三次調整,有分析人士認為,其嚴重程度超出此前。雖然樓市不會崩盤,但存在未來大幅下行的風險。(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不過,中國股市顯然並未很受上述樓市降溫消息的影響。上證指數截至本周周線六連陽,創2012年3月以來最長連漲期。專註中國市場的股票研究機構JL Warren Capital在新近報告中解釋,中國政府的刺激措施、放松房貸、多地限購松綁都讓股市再次相信,房產市場的問題已經結束。

中國房地產, 救市, A股,房價

澳新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本月的研報中指出,A股的這種信心可能源於中國政府此前就以政策救市實現股市的大逆轉。如下圖所示,中國樓市此前經歷了兩次周期,一次是2007年到2009年年中,另一次是2009年年中到2012年年中。劉利剛認為,只要中國繼續推行城鎮化,並出臺適宜的政策,樓市下行應該只是周期現象。

中國房地產, 救市, 房價

但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偉(David Cui)認為,這次樓市的調整可能不同以往。他在報告中提到了以下幾個數據:

假如以過去12個月的平均成交量計算,到今年7月,消化中國樓市的存量房為期需約4個月。2008年12月,消化庫存需2.3個月,2012年3月需2.5個月。

中國房地產, 救市, 土地財政,住房空置

可目前的銷售速度還不及過去12個月的平均水平。如果以6個月平均水平看,差距還更大。

中國房地產, 救市, 樓市,存量房

異常高的存量會不會導致這次下行調整比前兩次後果嚴重?這要看中國消費者為何不願入市買房。是因為限購政策,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需求?

崔偉認為,法規政策的確是制約因素。2009年和2012年,政府放寬限購和放松房貸吸引了賣家,結束了樓市下調。而且,如果大城市取消對外來人員購房的限制,也將激發中國城鎮的購房需求,因為更多的農村居民會長期定居城市。

然而,假如限購是問題的要害,為什麽在近幾個月放松限購的一些城市房價依然下跌?

JL Warren Capital認為,這是因為開發商修建了太多的豪宅,並未向中產階級提供足夠的房源,更別提收入相對更低的外來工了。

截至本月16日,全國46個限購城市中,只剩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三亞等9個城市尚未松綁,已經解除限購令的城市占比八成以上。限購松綁能不能救樓市?

《人民日報》昨日文章以“限購放開難救樓市 房貸政策才是關鍵”為標題,引用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的觀點,即:

目前樓市轉冷是由於部分城市前期供應量過大、房價過快上漲等市場本身風險因素積累,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因此,僅靠限購松綁難以拉動市場成交。

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提到,據財政部公布數據計算,去年地方政府近一半的收入與土地相關,顯示地方政府仍嚴重依賴土地財政。如果房地產繼續深入調整,地方財政完成全年計劃也面臨嚴峻考驗。

因依賴土地財政而被樓市“綁架”的地方政府更急於“救市”。

《南方都市報》近日報道提到,據2013年底審計署的最新摸底數據,縣鄉兩級基層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占比分別為78.49%和84.18%,是省級同一數字的兩倍不止。這兩級政府並沒有省市政府的穩定稅源和償債資源,最常用的手段除了賣地就是向企業家甚至農民“化緣”。

中國房地產, 救市, 土地財政,地方政府

這輪樓市調整形勢嚴峻,不少人擔心房產市場崩盤,因為當前中國三分之二的GDP幾乎都來自房地產。JL Warren Capital預計,崩盤不會發生,中央政府會引導開發商修建經濟適用房。但考慮到存量太大,樓市將不可避免地更大幅度下行。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昨日也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仍是調整,不會崩盤或暴跌。波動是今後房地產業的新常態之一。

秦虹認為,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影響最大的是人口因素,目前高儲蓄人口所占的比例仍然處於歷史高位,同時,我國對住房的剛性需求總量大,占比高。房地產市場發展有真實需求支撐。

對於目前房地產各項指標的回落,秦虹認為,是由於中國遇到階段性的商品房供給增速超過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99

為何歐盟這次敢對俄羅斯下狠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75

普京,默克爾,制裁,俄羅斯

俄羅斯與烏克蘭上周就烏東部停火達成一致,可歐盟還是決定本周公布將三大俄羅斯能源巨頭納入黑名單的更嚴厲經濟制裁。為什麽歐盟這次態度強硬,繼續加大制裁力度?(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最近公布的下圖可以給出一個解釋:紅色區域代表的歐盟28個成員國天然氣儲存量升至最高水平,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已達到創紀錄的高峰,所以對俄羅斯出口天然氣依賴度降低。

歐盟,俄羅斯,制裁,天然氣,普京

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曾提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謀略:他會繼續對烏克蘭的“影子戰爭”,在需要取暖的寒冬到來時,用天然氣迫使烏克蘭政府就範,讓烏東部兩個州的主要俄語區擁有決定烏全國關鍵決策的權力,如加入北約的否決權。

如圖所示,今年8月,藍線代表的俄羅斯向歐盟輸送天然氣的最大入口平均每日送氣量降至最低點。但彭博報道稱,今年的烏克蘭危機還未影響俄羅斯向歐盟輸送天然氣。天然氣基礎設施企業的協會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GIE)數據顯示,截至本月4日,斯洛文尼亞的天然氣倉庫已經裝滿92%的存儲空間。

俄羅斯資本市場的研究與投資機構Sberbank Investment Research的分析師Valery Nesterov稱:

“由於歐盟從今年5月起天然氣采購量就加快增長,過去幾個月,俄羅斯最大天然氣生產商Gazprom的天然氣出口量不斷減少,7月和8月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沒有多少需求。”

這樣看來,有了足夠的天然氣支持,歐盟可以放心地切斷俄羅斯企業的融資來源,導致俄羅斯的經濟深陷衰退,迫使俄羅斯政府放棄現有對烏政策。

但這樣的計劃存在三大問題:

1、如果今年冬天出奇的冷,天然氣需求大增,歐盟要怎麽辦?

英國的天氣預報網站GavsWeatherVids預測認為,這次正在成形的厄爾尼諾以中央地帶為核心,它可能比以東部為核心的 厄爾尼諾給歐洲帶來更寒冷的冬天。2014-15年冬季,歐洲的氣溫可能比正常時期低2-3度,中歐與北歐可能面臨嚴冬,英國與愛爾蘭的冬天也會更冷。

2、俄羅斯政府支援被西方制裁的國內公司,中國間接支持也不會讓人意外。

昨日華爾街見聞提到,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總理梅德韋傑夫稱,可能向因制裁而融資受限的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提供1.5萬億盧布,約合400億美元。

上月普京在與中國副總理張高麗會晤時提到,Rosneft有意讓中國持股旗下最大的一塊油田Vankor。如中方成功入股Vankor,這將是中國首次參股俄羅斯石油業上遊的重大行動,也是繼Gazprom與中石油5月簽下4000億美元合同後又一筆重要交易。

俄羅斯媒體國際文傳電訊社還從知情者處獲悉,歐洲的銀行可能對Gazprom提供新一輪貸款。該司考慮本月23日得到這筆貸款。

3、明年春季歐盟會怎樣?屆時德國企業會不會需要能源?

英國《金融時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歐洲統計局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制作了以下圖表。它展示了部分歐盟國家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度。

歐盟,俄羅斯,制裁,天然氣,普京

從這種形勢看,如果普京再耐心一點,等到冬季結束,明年春季再利用能源施壓,歐盟的立場也許難說。歐盟對俄羅斯短期的強硬打擊計劃可能產生影響更大的後果。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華爾街日報》得到的文件顯示,歐盟希望制裁打擊俄羅斯石油企業,但那些出產與出口天然氣的企業卻毫發無傷。而後者對許多歐洲國家能源供應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21

又一個開飯店的 這次是大摩美女交易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0

5382478_orig

Judy Joo很想念Playboy。

沒錯,就是那個人們熟知的花花公子(Playboy)!不過,Judy Joo在花花公子忙著做的事可不是拍些誘人的照片,而是做美食。

彭博新聞社文章稱,這位摩根士丹利的美女剛剛完成從交易員到飯店老板的職業轉身,她要尋找過去三年自己經歷的那些快樂時光。在那些日子里,她為美國歌手Justin Bieber和世界名模Kate Moss這樣的大明星做過料理。

Judy Joo說:

我要談談這個品牌帶給我的很多樂趣,以及我在那里的故事。在美國洛杉磯的花花公子莊園(Playboy Mansion)打發時間,為成打的歌手和足球明星提供料理,這太不可思議了。

要說她擁有多彩多樣的職業生涯一點兒也不為過。現年39歲的Judy Joo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工程技術專業,之後在高盛實習。然後又在摩根士丹利紐約和舊金山公司度過了四年。隨後,她開始在紐約的美國法式烹飪學院(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學習烹飪。

如願學到廚藝之後,Judy Joo前往倫敦,成為位於切爾西區的Restaurant Gordon Ramsay餐廳的一名糕點師。

華爾街見聞認為有必要提一下這家餐廳。首先,它的地理位置極佳,英國皇室家族居住的肯辛頓宮就位於這個區。而Gordon Ramsay餐廳擁有7顆米其林星。這家餐廳的預訂時間可能長達幾周。其創始人Gordon Ramsay因火爆的脾氣和毒舌被封為英國“地獄廚神”。他主持的一檔美國美食節目就被取名為“Hell’s Kitchen”。

RamsaysBestRestaurant

Judy Joo還曾出現在美國真人秀節目“鐵人料理(Iron Chef)”中。2011年,花花公子俱樂部(Playboy Club)重返倫敦,她被任命為行政總廚。

Judy-Joo

如今,這位韓國和美國的混血美女打算在倫敦夜生活中心Soho區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地點在Kingly Street。她連餐廳名字都想好了——Jinjuu,這個詞在韓語中的意思是“珍珠”。她還從花花公子俱樂部挖來了主廚Andrew Hales,以及首席糕點師Jaime Garbutt。不過,她並不想讓自家餐廳里的女服務員們穿成兔女郎。

關於未來的餐廳料理風格,Judy Joo說,她想提供性感的韓國食物,並將其打造成國際品牌。

概念就是要現代、性感、時尚的韓國食物,而且這種料理從來沒有人做過。

提到價格,Judy Joo認為客人們為午餐花費15英鎊是合適的,晚餐最好不超過40英鎊。她還將聘請一位DJ。

當然,Judy Joo有投資人,他們是體育界商人Kia Joorabchian,他贊助了阿根廷籍足球運動員、曼徹斯特城前鋒卡洛斯.特維斯(Carlos Tevez);另一位投資人是Ali Jassim,她說此人是阿聯酋國王哈利法的弟弟——曼蘇爾(Sheikh Mansour bin Zayed Al Nahyan)的顧問。曼蘇爾是英國曼城足球俱樂部老板。(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15

做空美股小盤股 對沖基金這次押對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20

90268796

小而美,在美股市場上沒能奏效。

周二,代表小盤股的Russell 2000指數再次大跌,跌幅1.5%。盡管近來美股波動較大,三季度道指上漲了1.3%,標普500上漲了0.6%。

這一次,做空小盤股的對沖基金終於在證券市場做了正確的決定。

由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追蹤的大型機構投機者已經將代表小盤股的羅素2000指數的做空交易量推至三年新高。該指數創下了自2011年以來最差的季度回報。做空該指數的交易量自今年三月開始增加,該指數成分公司的市值中位數僅占標普500指數的4%。

自2009年牛市以來,成功追蹤標普500指數收益的案例一直都很罕見。對沖基金正在押註小盤股的損失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目前小盤股的估值水平高出市場60%,且由於較高的杠桿水平而對利率水平較為敏感。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駐倫敦的全球權益經濟分析師Peter Dixon在一次電話訪談中評論道:“考慮到市場已經將所有利好消息反應到了價格上,因而如果市場估值是個問題的話,沒有人會願意在風險最大的時候進入市場。”他說:“實際上這種情況正趨於結束。 我們將會更多關註於股票的潛在基本面情況,而非僅僅由於沒有其他的替代投資品而購買。”

由於投資者預期美聯儲會因經濟數據改善而提早加息,羅素2000指數上周下滑2.4%至1119.33點,連續四周下跌,至今較三月高點已累計下跌7.4%。

20%的做空比例

由彭博社和研究公司Markit提供的數據顯示,位於馬薩諸塞州的槍械制造商Springfield在外流通的股票中約有20%的比例被借來做空,預期該股未來股價會下跌。而位於印第安納州的盈利性院校運營商IT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c.流通股中做空比例更是高達38%。

由於標普500指數在五年內上漲了193%,做空股票一直是賠錢的交易,而對沖基金堅持不懈的充當空頭也損害了其收益。HFRX全球對沖基金指數顯示自牛市開始該指數累計的收益率僅有21%。

年內或進一步下跌

羅素2000指數在2014年一直落後於標普500指數11個百分點,基金經理們開始看到其做空美國小公司的效果。由彭博社提供的數據顯示,職業投資者們押註78億美元,認為年內羅素2000指數會進一步下跌。

在五年來累計實現252%的收益之後,由於投資者對於美聯儲逐漸退出刺激政策的擔憂,小盤股自三月的高點開始下跌。與此同時,小盤股的估值水平卻遠高於其他市場。

由彭博社提供的數據顯示,與標普500指數平均16.6倍的動態市盈率相比,羅素2000指數中的股票平均動態市盈率高達26.5倍。相對於歷史上具有較高盈利增長的小盤股,現在投資者更加喜歡估值便宜的股票。

倫敦巴克萊的首席權益策略師Scott評論道:“隨著利率開始回升,市場會更加傾向於以價值為導向的股票,目前來看即大盤股。上漲的利率會削減市值較小,高增長的股票的吸引力。”

空頭押註

與羅素20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平均市值7.02億美元相比,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平均市值為175億美元。

位於紐約的SkyBridge Capital的合夥人Troy Gayeski評論道:“投機者預期在美聯儲退出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後小盤股會持續表現低迷6到12個月,同時大盤股並不會過多受此影響。”他的公司將114億美元的客戶資金投資於外部基金。

在一次電話訪談中Gayeski表示,聰明的投資者應該看到在低增長高利率的環境下,大盤股會有更好的表現。小盤股通常較為昂貴,更具有投機性且易受經濟環境產生的細微改變的影響,同時杠桿水平更高。

利率上升

由彭博社提供的數據顯示,歷史上六次美聯儲開始加息提高融資成本的情況下,有四次羅素2000指數的表現不及標普500指數。在過去兩年央行加息提高融資成本後,小盤股表現平均落後於大盤股9.5個百分點。

Willianmson投資集團的Robert Royle of Smith在倫敦接受電話采訪時評論道:“悲觀情緒使股票價值被低估。小盤股被整體廉價出售能夠創造出很多投資機會。目前小盤股表現得低迷程度過大,其中多數企業是針對美國市場,較強勢的美元會令大型跨國企業處於弱勢。”他的公司管理著240億美元的資產。

來自彭博新聞社的一項調查顯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明年會有3%的經濟增長,自2005年以來增長最為快速的一年。

美元創2010年高點

追蹤匯率的彭博美元現匯指數自六月底以來已累計上漲6.4%,也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季度性收益。上周以四年來的最高點收盤。

根據彭博社提供的數據,分析師預測,羅素2000指數成分公司今年利潤會增長70%,銷售收入會增長3.3%。而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則會有12%的利潤增長和5.9%的銷售收入增長。

盡管大盤股已經在過去五年中清理了資產負債表,小盤股的債務水平卻出現激增。羅素2000指數成分公司的債務利潤比已經從2009年的3倍上漲至現在的3.9倍,而同期標普500指數中的企業該指標卻從2009年的2.7倍下滑至現在的1.6倍。

投資者和交易員已經開始從投資小盤股的基金中撤資。根據EPFR Global和美國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超過180億美元的資金被從小盤股共同基金中撤出,大約22億美元的資金撤離iShares Russel 2000 ETF, 是彭博社自2001年提供該數據以來最多的一次。

總部位於紐約的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的首席多重資產策略師Paul Zemsky評論道:“像對沖基金這樣的快錢正在做空小盤股並不奇怪。考慮到美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你可能會認為小盤股表現會更好。但這只是考慮的一部分。和其它因素相比,估值水平更為重要,大盤股仍然較為便宜。”

(實習生 丁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92

請珍惜未來十年可能的最後這次牛市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010225

作者 Yifan(張一帆)

以下的這些現在看起來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但是請5年後翻出來再看,10年後,15年後,這些結論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本來國慶期間想寫註冊制對於股市的積極影響的,可是利用國慶期間,又看了一遍21世紀資本論,和幾十本人口相關的研究,覺得這事重要的多,所以寫這個吧。只寫結論,背後的數據和邏輯不多說了,省時間,但都是有足夠數據支撐的。

1 一個常見誤區,下一代一定強於上一代是錯誤的。60-80後的這代人,是最幸福的,和歐日二戰後一樣,文革前的人在文革中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和教育。而這代人從高考,到福利分房,到地產商業化都趕上了。而高企的房價,基本決定了90/00後要麽依靠繼承,要麽啃老,否則財富來自工資一定不如來自地產和股權的繼承。這輩子也買不起,就像發生在歐美日的一樣。

2 地產還沒有完,但是未來城市的選擇很重要。俄羅斯人口負增長20年,都架不住莫斯科聖彼得堡房價瘋漲。將來擁有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就業機會,以及環境的城市房價還會繼續漲。而人口老化,流出的就別碰了(東三省幾乎每個城市都在走下坡路)。 最看好深圳,北京,上海,三亞,廈門。 另外,由於高鐵,每個城市圈最大的城市會對周邊城市有擠壓效應。所以能買上海就別買杭州,能買深圳就別買廣州,能買北京就別買天津。考慮到我們資產證券化程度,還有首付比例,以及未來利率走勢,認為地產要崩潰的,對比下海外其他國家再說吧。

3 別研究90/00後了,看看他們喜歡什麽高科技就好,未來他們的消費能力其實沒有想的那麽強,遠不如60-80後這一代。代際的財富差異,和同一代中有無房產股權來源的財富差異都會很大。考慮到人口結構和繼承,下一代會更大。想改變命運,越來越難。靠投胎,靠嫁娶,靠讀名校金融,靠創業。

4 人口拐點比想象的來的還快,還陡峭,超出預期。目前大家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心里準備和研究。計生委真心不靠譜,看著5普/2005 1%抽樣/6普的數據,還敢把總和生育率調到1.6以上。對比下韓國日本,就懂了。我們的經濟發展落後日本40年,韓國20年,可是人口老化速度落後日本30年,韓國10年而已。未來是極度陡峭斷崖的變化。

5 未來50年的主題都是老齡化,是的,50年。我們和日本一樣,甚至比日本更悲催,搞不好會有失去的30年。能夠依靠的只有未來15年的工程師紅利,以及期待7普之後類似韓國的生育政策180度大轉彎。

6 未來8-10年可能還有一次牛市,但恐怕下一次大規模牛市要很久之後了。在那之前,資產應該考慮按時間順序先後配置到越南,然後印尼,然後孟加拉,然後印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82

打車軟件又打起來了 這次是為了爭入口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5/146751.html

i黑馬: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補貼大戰上的你追我趕跡象又重現了。

\過去兩天,他們各自相繼宣布了兩起合作,將合作的觸角伸向了運營商和房地產網站。10月13日,滴滴宣布和中國電信(微博)結盟,雙方將在手機流量、個性化套餐、手機終端等多個層面合作,快的則選了中國聯通(微博)。在房地產領域,滴滴選擇了新浪樂居,用戶可在樂居上使用滴滴約車,快的則選擇了另一家房地產網站搜狐焦點。

幾乎在同一時間點,兩個宣布都與同一類的企業達成合作,滴滴和快的的兩番舉動不會是巧合。更符合邏輯的是,他們在補貼大戰結束之後,又掀起了合作夥伴的入口布局競賽。

結盟運營商

運營商的流量優惠是滴滴、快的首先看中的。在此前的補貼大戰中,滴滴和快的都曾經為鼓勵司機使用軟件而根據在線時長提供流量的現金補貼。

在滴滴與中國電信合作後,中國電信可為滴滴用戶優惠的流量池或流量包服務,以及優惠的手機終端和個性化套餐產品。滴滴表示,會開放自身渠道,建立專用數據接口與中國電信平臺實現對接。

另一個對用戶很重要的一點是叫車響應速度的優化。在滴滴與中國電信合作後,滴滴可通過中國電信網絡及移動互聯網數據技術優化算法,更好地優化滴滴信息平臺,提升向乘客和司機推送出行服務信息的用戶體驗。

快的打車與中國聯通的戰略合作內容稍有不同。除了流量服務,雙方主要是基於通信和社交網絡,探索用戶共享及積分體系的互通與互換。在這之前,快的與上海聯通已圍繞積分商城模式進試水。聯通上海用戶可以使用聯通積分兌換快的打車代金券。

切入房地產O2O

除了運營商,滴滴和快的不約而同的瞄向了房地產網站。10月14日,他們宣布了分別與樂居和搜狐焦點的合作消息,並重點強調O2O的閉環。

樂居的4萬個微信售樓處添加了“滴滴看房”專項服務,用戶可通過微信售樓處一鍵實現滴滴叫車服務。快的將接入搜狐焦點Web及APP端,為搜狐焦點用戶提供打車服務。

這意味著,一個行的通的閉環已經形成:用戶通過樂居、搜狐焦點等房地產網站尋找到心儀房源,之後用滴滴和快的預約看房出租車。在看房後,可以再使用滴滴和快的叫車回家,在這個過程中,購房人可以會享受打車費用的減免,節省時間,也可提升看房體驗。

樂居與滴滴合作還包括“紅包”應用的延伸,正在開發中的項目包括樂居冠名現金紅包派發,以及“你看房我報銷”等形式的福利分享活動,為用戶線下看房提供更多便利。

O2O入口戰

滴滴和快的在建設O2O閉環上已有豐富經驗。從打車到下車使用線上支付車費,已經形成了司機和乘客之間的O2O閉環。

在補貼大戰結束,滴滴和快的都做了商務租車業務後,兩家企業開始圍繞“行”做文章,串起原本各自獨立的O2O領域,在合作夥伴上也展開了激烈競爭。

如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所說,打車軟件是一個天然的移動本地生活服務入口。?快的打車聯合創始人、COO趙冬也表示,未來還將繼續整合更多資源,在業務層面形成互補和閉環,加速O2O領域的共同發展。

另一個可預期的是,打車軟件不會局限出租車或商務車領域,滴滴表示,除了出租車、滴滴專車,還要拓展公交、地鐵、商務專線等出行工具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70

這次真的不同:美聯儲王牌出盡,投機者“小鬼當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80

fredgraph2

最近兩周全球股市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跌,大家還能保持過去4年里“一跌就買”的思路嗎?

回首始於2007年8月的全球股市崩盤,當時投資者們突然意識到次級貸款問題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範圍,盡管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早在6個月前就警告過這一點。其證據是次貸巨頭——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發出意外的聲明,稱要大量減記其2000億美元規模的資產負債表。

當時,市場認為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正在采取緊縮的財務政策,大部分來自於房地美、房利美的資產仍然是安全的,該機構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和從政府支持企業那賺來的大量利潤足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是實實在在的“紙牌屋”,風暴剛來臨便轟然倒塌,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還要為銷售該公司有缺陷的債務付出超過500億美元的代價。

其實,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金融市場的本質註定了牛市之中資產會出現泡沫,市場會出現“選擇性失明”無視潛在的風險。

就在2007年8月的崩盤之前,國家金融服務公司還有150億美元的市值,同時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AIG、通用集團這幾家在金融危機中已經倒閉或瀕臨倒閉的公司市值合計超2500億美元。

不過短暫的危機過後投資者們發現“金發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已經來臨,此時相對不錯的經濟增長伴隨著極低的通脹,股市、房市波瀾不驚的持續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相信美聯儲正用“先進的”管理方式牢牢控制著宏觀經濟,多虧了美聯儲的激進的“救市”,恐慌情緒便很快煙消雲散,投資者們甚至還未來得及好好反省上次危機中的錯誤。

伯南克自己管這一時期叫做“大緩和(Great Moderation)”。從2009到今年中期,股市幾乎從不大幅度回調,在此期間,“一跌就買”成為華爾街最佳策略,這也導致市場的回調越來越少,波動性越來越低。此前,在90年代末互聯網大泡沫時期也出現過相同的狀況。

上周以來市場再次大跌,還適用於“一跌就買”的策略嗎?

首先,美聯儲已經向金融市場里註入了大量的籌碼,遠超2003~2007年的水平。市場預期明年標普500每股盈利為125美元,對應15倍的市盈率,有人認為在經歷了這兩周的下跌後,股市有望更健康的向這個目標邁進......

真的嗎?

fredgraph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因為這次真的不一樣。當上次金融危機中市場開啟第一輪大跌時,聯邦基金利率是5.25%,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只有8500億美元,兩者都還有調整的空間。

但是隨後,美聯儲通過零利率政策及QE,數次向市場註入天量“籌碼”,支撐著美股長達69個月的大牛市。但隨著而來的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火箭般躥升5倍,已經接近史無前例的4.5萬億美元,這些錢換成100美元的鈔票壘加起來有4500公里高,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地球直徑。

現在市場再次出現慌亂時,美聯儲恐怕已更多“彈藥”來托底。

美聯儲今年8月時已經承諾將縮減創紀錄的資產負債規模,MSCI預計美聯儲未來三年將縮減5470億美元的資產。但是美聯儲的拋售勢必會引起債券價格劇烈下跌,MSCI預計美聯儲的市場價損失將達2160億美元。

這樣的虧損在美聯儲百年歷史中無疑也是史無前例的,國會肯定不會放過這一點將猛烈攻擊美聯儲的政策;但是美聯儲如果繼續增持美債那麽未來面對通脹升高而慌忙拋售債券控制以調節利率或控制虧損的時候勢必更加痛苦 。

美聯儲手中的王牌已經悉數出盡,再也不能像伯南克當年那樣強力的打壓利率。所以當這次市場恐慌的大背景已經改變,最後托底人美聯儲已經走遠,投機者們這次恐怕是要像電影《小鬼當家》的主角一樣,獨自迎接“大壞蛋”們的光臨了。到時他們的表情可能是這樣的:

home-alon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70

人類永遠都被「這次不同」愚弄

來源: http://www.jiujik.com/resources/article/%E4%BA%BA%E9%A1%9E%E6%B0%B8%E9%81%A0%E9%83%BD%E8%A2%AB%E3%80%8C%E9%80%99%E6%AC%A1%E4%B8%8D%E5%90%8C%E3%80%8D%E6%84%9A%E5%BC%84

 
最貴的四個英文字是「這次不同」( this time it's different ) ── 約翰.坦伯頓爵士。
 
二十世紀備受推崇的著名投資者約翰•坦伯頓爵士( Sir John Templeton )可謂無人不識,他的投資哲學更是出類拔萃。在他的姪孫女洛蘭.坦伯頓 ( Lauren Templeton ) 的著作《坦伯頓投資法則》記載,其中一個章節描述人們吃了多次「這次不同」的大苦頭,但也不能在從失敗中變得精明。
 
以身試險是人之本性,通常都是傾向盲目兼樂觀地預期未來的成長。不過,在風險升溫之時,他們卻告誡自己這次不一樣,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一輸到底。最可慘的是,就連財經專家都走出來喊著「這次不同」。
 
美國在1910年代,人們想也不想,就把投資於汽車業視為金礦,因為所有人都必須體會快速運輸的時代,故很難想像人類對汽車的需求會減弱。汽車的進步,把我們帶進「新時代」,這和千禧網絡掀起「新經濟」一樣。2000年網絡泡沫在未被刺破之前,專家們都不認為網絡的估值高得瘋狂,幾乎所有預測都是估計網絡流量的增長於未來5年可達一千倍,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對吧?當金融市場接受了這些新玩意時,泡沫便愈吹愈大,結果我們兩次被「新經濟」的新憧憬殺個片甲不留,但我們仍不能從中學精。
 
現在,金融市場對新能源及網購的憧憬又開始喊著「這次不同」,並開始譏諷投資於舊經濟的投資者是食古不化。新經濟的支持者並叮囑,投資是向前看,過去就是過去,未來才是大道理。不能否認,以上說法大致正確,惟他們卻無視風險。前景多麼美好又如何,付出過高溢價買入一家前景美好的公司,絕不等於是一個美好的投資機會,這個道理太淺易,但不懂的竟然大有人在。看來,「這次不同」將要再次出動,好好再一次教訓他們才安樂。
 
文:張偉傑(太陽國際証券分析師,擁有多年股票分析及投資實戰的經驗,持有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及商業系統碩士學位,專長以多元思維模型尋找投資機會。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5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