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生投資周記:近期反彈終於似樣 王雅媛

2008-12-22  Oriental Daily
 
 

 

美股上周由金融股揭開第四季財報公布的序幕,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除了虧損擴大外,兩者的結果也是雙雙低於市場預期。但是從股價上來看,市場似乎不那麼悲觀了。在財報公布後,星期三這兩隻股票皆以上漲作收,股價超跌現象已經提前反映了第四季財報的利空。

在 美股的持穩下,港股近期非常強勢。最近有一個個板塊被炒起的現象。今天炒注資,明天炒救樓市。繼東航(00670 )、南航(01055 )分別獲得注資之後,上星期三市場又傳電力、鋼鐵行業有機會獲注資。星期四在「溫總再出三招救樓市」的消息下,一眾內房股做好。其實這個現象是個好事,起 碼市場現在不再那麼恐慌,投資者對被炒起的股票仍然有追捧意欲。不像前一段時間,好消息、壞消息一併被解釋為利空。

現在的恒指水平,已經反 映了○九年第一、二季的不景氣。在沒有確實能證明○九年下半年更加差的情況下,我覺得現在的恒指不會再跌回這一波低10,600 點的位置。但現在絕對不是人家說的甚麼牛市第一期,這一輪的反彈,純粹是因為之前過於拋售,太多股票出現不合理價格而造成的。沒有人知道這個反彈會彈到甚 麼水準,我也是抱着摸着石頭過河的心態去應付這次反彈。但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提醒自己,這只是一個比較像樣的反彈。因此當每個人都對大市又非常有信心時,自 己要懂得開始防守了。

合生勁升預料之外

之前寫過的「不倒閉便發達」基金中,選擇了一隻合生創展(00754 )。寫的時候是十一月中,當時股價在2.7 元附近。當時留意合生的原因是其股價最多時跌超過90% ,折讓的幅度過大。以合生創展這樣有着幾百億元資產的地產公司來說,雖然它負債是重,但是其折讓都不應該大過其他同樣負債重、但資產只有幾十億元的內房 股。昨天收市時,合生收報6.01 元,離開十一月中已經累積一倍多的升幅。我確實沒有想到它會升得如此快。當市場還是在擔心它財務出現問題時,它竟然以8 億多元於北京買了一幅地,以行動去告訴市場它們財政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結果是市場也認同其折讓過大的問題,於最近三天內升了50% 。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持有合生創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15

美银:近期无出售建行股份计划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90303/18055926007.shtml


  美国银行发言人称,如果未来需要,将存在出售一部分建行股份的可能性

  【《财经网》专稿/记者 曹祯】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发言人今日表示,近期没有出售股份的计划。

  此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银行打算出售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香港交易所代码:00939,下称建行)股权,不过会继续与其保持战略伙伴关系。

  3月3日,美国银行发言人Robert Stickler告诉《财经》记者,近期没有出售建行股份的计划,如果未来需要资金,将存在出售一部分建行股份的可能性。

  近来,随着美国股市持续下跌,多家金融巨头求援声声急,美国银行也传出出售资产的消息。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银行打算卖掉收购美林(Merrill Lynch)获得的私人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此前美林曾于2007年出价18亿美元收购该公司,以加强其财富管理业务,但美国银行已有自己的财富管理部门。报道称,潜在买家包括高盛、摩根 士丹利,这两家华尔街前投行去年9月变身银行控股公司后,一直希望扩大可以吸纳存款的业务部门。

  1月7日,美国银行向市场配售了56亿股建设银行H股股份,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

  这也是继去年12月31日瑞银集团(下称UBS)全数配售所持中国银行股份后,第二起大型中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大幅减持事件。据接近交易的有关人士透露,此前UBS就曾帮助美国银行寻找后者持有的约合30亿美元建行H股股份的买家,拟定以较当时二级市场价格15%的折扣价卖出,并且已经找到了其中约合24亿美元股份的接盘者。

  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于双方约定美国银行最终的持股比例维持在10%左右,且美国银行的首批股份已经于去年10月底解禁,所以外界一些分析指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将成为迟早之举。

  在1月美国银行减持建行2.4%的股份后,两家银行一再强调减持不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日前表示,建行和美国银行仍保持战略合作关系,今年建行将在电子银行、人力资源、IT、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方面与美国银行展开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7

近期大勢分析及最新投資策略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3/29-mar-2009.html


美國接連傳來的好消息,除了美股谷底急彈兩成外,全球股市亦從低位急升,當中以台灣及南韓股市最厲害,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只有香港股市才因中國因素受惠,反而要思考這中國因素是否有被誇大之嫌。

當全球經濟未有復甦跡象下,全球股市近期之大升,究竟是聰明資金預期經濟見底先買為敬,還是趁難得的好消息炒番轉?這個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現在跟買,搏的成數不小,中短線投資來說,升得越高,風險越大。

美國銀行及摩根大通剛轉口風,說三月業務未如理想;而對公私齊買有毒資產方案又疑惑漸生,小心投資者對先前數則好消息的過度反應忽然冷卻。

美 國聯儲局落場買美債,使美元急跌,商品價格乘勢而起,相關股份亦股價大升。但歐洲及日本剛公佈不佳數據,使美元又反彈不少,各國貨幣是否仍是累鬥累的局 面?美元暫且不死,商品價格有機獲利回肚,除非全球經濟好轉,或中國等有錢國家急於補充商品儲備,否則相關股份上升空間暫不大。

有說美元之跌勢確認,會於經濟復甦之時!美元近半年之強勢,因全球投資者仍視美元資產最安全。但當經濟復甦,全球投資者便會將資金班師回朝,那時美元會轉弱。大家身在香港,若美元真的貶值,持港元資產也要貶值!

Baltic Dry Index從谷底1,000彈升1倍以上至二千多點後,便回落至1,900點徘徊,暫未見實質商品運輸需求使指數再上,但可密切留意此指數之變化。

有 說美元狂印鈔票,會引發超級通脤(Hyper Inflation),剛看過一篇文章,提及通脤之形成,除了留意貨幣供應(Money Supply),還要看貨幣流速(Velocity)及產出缺口。若美元狂印鈔票注入金融體系,但金融機構還是惜借,貨幣流速(Velocity)低企會 減慢通脤之形成。另外,若產能像現在般過盛,仲有額外需求,亦只是啟動未用的產能,亦未致大幅拉高價格。所以美元狂印鈔票不代表即時推高通脤,此非常時 期,千萬不要一本過書睇到老。

所以,所有救市方案成功與否,端視信貸市場是否能重新有效運作,公私齊買有毒資產方案被視為有效一着,未解決的問題包括數額會否足夠買起所有有毒資產,拍賣出來的價錢要使金融機構作多少撇帳,有否足夠私人機構參與,會否引發另一波政治問題等。

除 了要密切留意公私齊買有毒資產方案的最新發展,亦要留意金融資產按市值入帳的會計制度會否作出更改,兩週內將有定奪。金融資產按市值入帳的會計制度作出修 訂,理應利好金融機構,但這預期會發生的事情理應已反映於金融機構的股價上,但又好像未作反映,到了開估時是好消息出貨還是再藉此好消息再衝一段,似乎要 到那時才能一清二楚。

既然仍有這麼多不明朗因素,這麼多問題仍未解決,投資策略又應如何制訂?

若大家對自己中短線投資信心滿溢,便繼續做自己認為棒的事,但應先回顧一下過往數年的投資於金融海嘯後,回報仍理想嗎?若答案是否定的話,請自省及更改一下投資方法及心態,不然歷史只會重演,只是時間問題。

筆者自問不善中短線投資,而不善中短線投資者去作中短線投資,只會在如1996至1997、1999至2000及2006至2007這些牛二牛三市况才賺到錢,但現時大家正在討論的是熊三還是牛一。

現在要投資,最理想還是Buy and Hold。但香港股市會否像日本一沉不起,越Hold得久,越蝕得多?匯豐(5)已令人怕怕,還有股票值得Buy and Hold?

若果大家真的非常擔心,便不好太貪心,放錢於銀行做定期算了。若一半擔心,便可嘗試投入一半資金;若全不擔心,便可嘗試投入全部資金。不過,經濟前景不明朗下,大家最好預留一筆錢足夠基本生活需要,剩餘的才作上述用來投資的「資金」。

以恒指作指標,筆者估計未來半年可能有以下發展境况(附上機會率)

(1) 升破18,000,上試26,000甚至30,000 (5%,投資市場,凡事皆有可能!)
(2) 升破15,000,向18,000進發(25%)
(3) 主力於12,000及15,500間徘徊(或會下試10,500)(55%)
(4) 跌破10,500,向8,000進發(10%)
(5) 跌破8,000,下試3,200,即從高位下跌90% (5%,投資市場,凡事皆有可能!)

所 以,筆者的策略會游走於(2)及(3)之間,於適當價位作為期3至5年的長線儲貨,若中短線升至理想高位,或作部分減持,待低位時再補貨。於中短線,筆者 不求跑贏大市,因要把握每個升跌浪高沽低買,着實困難。於為期3至5年的長線,筆者目標當然是跑贏大市,還要越多越好。筆者現在的投資組合,所持股票以 ETF為主,要跑贏大市,便要將ETF換入現時被大幅低估的優質股票,筆者正為此努力,而「紅猴股票估值表」亦正作大幅改動。

筆者的投資組合現值$1,223,000,自成立日起回報104%,每年複式回報24%。現金佔47%,股票佔53%。股票比買入時貶值23%,成本等同恒指18,300。筆者已制訂剩餘現金的用途如下

(1) 於恒指13,000至14,000間用$86,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7%買入股票
(2) 於恒指12,000至12,500間用$159,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13%買入股票
(3) 於恒指10,500至11,000間用$147,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12%買入股票
(4) 於恒指8,000或以下用$183,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15%買入股票

恒指現報14,119,若恒指不再跌至上述價位便上升,筆者便只能用現有股票等待獲利,這情况下當然未能賺盡,但於現時經濟金融環境仍未明朗下,筆者只能付出60%投資組合資金,即60%信心投入股票。

筆者此次訂下的投資策略,希望不用再作更改,剩餘的工作會集中找尋現價便宜的優質股票。不過,若恒指上破近半年的阻力15,500,筆者不排除改為高位入貨,暫時不考慮這點,當恒指升至15,000才作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6

富士康员工加薪30% 鸿海称因近期大陆物价上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wMMDAwMDE4MDMwMg.html


据台湾媒体报道,鸿海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团6月1日决定,即日起全面调升流水线员工薪资至少30%。鸿海发言人阿瑟·黄(Arthur Huang)于6月2日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该决议立刻生效。

据外电引述台湾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刚入职的员工底薪将从从原先的人民币 900元,提升到1200元,调幅达33%;原薪金多于900元的员工,将在现有薪资标准基础上提高30%;而基层干部、组长,则加薪30%以上;主管的 加薪部分将另行公告。

鸿海上周曾表示,计划为富士康员工加薪20%。这意味着,此次加薪幅度大于预期,而且调薪范围遍及大陆所有厂区。

据 报道,鸿海表示,富士康在大陆各地厂区的流水线基层员工,今年已陆续调薪,若今年调薪幅度未达到30%,也将从昨天起全面调升至30%,包含流水在线的作 业员、线长、组长。

今年以来,富士康已发生12起员工跳楼意外,共造成10人死亡,2人受伤。外界猜测调升薪酬主要是为了缓解员工不安情 绪。但是鸿海强调,此次加薪是基于中国大陆物价、生活费用上涨、集团整体经营状况及秉持体恤员工生活,加薪将让员工在减少加点下也能增加收入,并拥有足够 的休闲时间。

据悉,鸿海当前在内地共有82万名员工,其中台湾干部共3700余名;对于流水线全面调薪后增加的人力工本,鸿海并未提供,仅 表示仍须详细计算。

花旗环球证券曾评估,以员工加薪两成计算,可能造成鸿海每季获利减少10%到12%。对此,鸿海表示,加薪后将吸引优秀 劳工,并减少人员流动的训练工本,外界以员工数乘以加薪幅度的算法不尽真实。

6月2人,富士康国际小幅上扬,早盘开报5.93港元,截止 11:03分,报5.88港元,上涨0.51%,成交453万股,成交额2696万港元,盘中最高 6.05港元,最低5.88港元,振幅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87

中交建“吞下”中房集团有望近期获批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1/1161468.s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一直“雾里看花”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房集团)被合并重组一事,日前有了新的进展。据媒体报道,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建)将完全吸收合并中房集团的全部房地产资产,目前正等待相关的批复,有可能在近期或一至两个月内拿到批文。
如果上述合并成功,中交建将拿到央企地产的“从业资格证”。
昨日(7月20日),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中交建合并中房集团确实在流程之中,这不是什么秘密了。”但他未透露此次合并的具体进展与成功可能性有多大。
双方讳莫如深
媒体报道称,中交建旗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交通建设)董事会秘书刘文生表示,中交建将完全吸收合并中房集团的全部房地产资产,目前等待相关批复,可能在近期或一至两个月内拿到批文。
混沌数月之久的中房集团被合并重组一事有了新的进展。受此利好影响,中房集团旗下控股上市公司ST中房 (600890,SH)昨日大涨4.36%,近于涨停。
4月13日,中国交通建设董事长周纪昌在香港表示,中交建正与国资委,以及一家央企进行洽商,期望通过全资收购方式收购这家央企,从而使其以中交建子公司的身份从事地产业务。
虽然未透露收购方的具体名字,但周纪昌表示,这家央企是16家允许从事地产的央企之一。市场将关注焦点放到在中房集团身上。
不过,从公开资料来看,近几个月以来,二者的关系都处“流言”阶段,两家集团也未曾就此事公开确认。而刘文生此次表述被称为是公司对外的首度确认。
对此,记者试图联系双方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负责投资者关系的有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刘文生不是在香港接受采访的,仅是电话采访。当记者提出欲采访刘文生时,被告知要走相关程序。随后,该公司有关部门要求记者传 真了一份采访提纲。之后记者被告知,公司高层当前不方便就此事接受采访。
同时,记者试图联系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被其秘书告知,对此事孟晓苏不便接受采访。
“合并有利央企做好”
“这其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昨日一位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数月之前,两者合并一事已在央企中流传了。
中交建合并吸收中房集团的动力被分析人士认为是对地产业务的“垂涎”,虽然未获央企主营房地产主业的牌照,但中交建一直关注房地产的投资机会。
资深地产人士傅硕认为,中房集团对于央企整合来说一直是个历史包袱,因此围绕该公司的重组传闻一直不断。中交建有钱,又有资源,通过修路的方式能获得合适的土地储备,因此合并中房集团利于盘活资产。
“两者的业务有一定相关性,从整体上讲,合并有利于央企做好。”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室主任刘戒骄认为,地产行业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以及中房集团的地产品牌效应,也应该是中交建合并的动力。
周纪昌也曾表示,国资委对合并一事抱支持态度,主要是由于中交建的专业团队及技术水平符合房地产发展,投入物业市场有助国家遏抑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实现。
刘戒骄称,央企合并本身比较容易。不过,合并后内部整合、人员处理、机构设置、业务划分需要有时间来解决。
中房集团的“散沙”状况业内有所耳闻。一位中房集团的离职前高管曾表示,公司在全国有340家下属企业,但多数不听调度,这些企业盘根错节,“或负债、或股权、或人事”。中房在管理上难以将其整合为一家公司。甚至连中房集团到底有多少资产,公开资料也难以寻见。
市场传言中房集团资产值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拥有340家下属企业及年均开发面积1300万平方米。但据媒体报道,刘文生认为上述数据不准确,因中房集团并非上市公司,故仍需时点算。
种种迹象显示,中交建对此次合并持相当积极的态度。4月中旬周纪昌曾表示,一家从事地产业务的央企会被划拨至中交建名下,未来集团旗下地产业务计划形成 每年20亿元以上的利润。在媒体报道中,刘文生表示中交建集团未来或将优质房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此为长远目标,不会短期内成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5

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 岁寒知松柏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8268810543/

过去2个月,我大约看了近300只股票的财务数据,分成三个贴子,其中第一个贴子《3分钟判 断上市公司财务的好坏》里的60只票,大多只看了3分钟,连看带写不到10分钟;第二个贴子《15分钟判断财务报表-27号出报表》里的120只股,平均 耗时15分钟以上;第三个贴子《9月港股财报分析》平均耗时半小时以上,有些票甚至花了几天时间,这个贴子没有更新完,我的草稿本上有40只票没有输入电 脑,以后再补上去。

这3个贴子,耗费的精力和分析的水平,我认为都呈上升趋势,所以贴子的质量和判断的结果应该 也呈上升趋势。刚才回看了第一个贴子7月27号的《3分钟分析财务报表》序号5-24,这20只股是一位新浪股友在论坛晒的自选股,说一年要涨100%, 我觉得他太狂妄,自己也跟着狂妄,一个小时就把20只股分析完了。当时自己的心态不正,分析判断得很不好,词语也比较轻佻,后来我在贴子里向他道歉了,近 期我们经常交流,其中有部分股我重新看过,发现自己以前判断有错误,这位朋友的选股眼光不错。

那个贴子,是我系统分析财报的第一个贴子,当时花的时间太少,3分钟的时间不够,看得过于浅 显,判断很草率,所以错误很多,主要是受金融风暴短期打击的股,可能被我错杀。现在我再分析股票,都会花15分钟以上,如果有兴趣,会再花几个小时看中报 年报等。当然,我自己决定买入的股,花的时间会多很多。

我判断草率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网上不认识的人发问,因为自己不了解对方的水平,经常自己花 时间看了,最终发现是个垃圾股,很多人选的股不怎么样,我觉得自己又没有义务帮人看,所以次数多了就很烦。有的人水平很高,选的股表面上看是有问题的,仔 细研究会发现问题比较特殊,这种票如果不认真看,就会被错杀。财报明显好的股,一般大家都知道,所以股价也不会经常明显的低估。

近期分析财务数据,正好赶上中报年报高峰期,我总结了一条经验,港股不应该赌财报。我觉得港 股的财报并不难预测,但是,很多好票出财报后并没有立即启动,所以财报就没有多大必要去预测,完全可以出了报表,情况确定后从容买入,比如我月初买入的 1225隆成集团。这与A股完全不同,A股出报表前早就消息满天飞了。相反,如果判断错误或不达预期,或者出了意外,则完全有可能暴跌,2368鹰美和 904中国绿色食品就是典型。好像904,如果不是报表前买入,而是报表后买入,那结果就不是亏40%,而是赚50%,区别太大了!所以,港股不应该也没 必要赌财报,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而这一点,恰恰使得价值投资有了用武之地。

       这里我再做一个简单的概率分析:假设我财报分析水平很高,预测正确率80%,根据港股市场财报后的价格表现来看,判断正确的80%,基本上有一半是开盘就 大涨的,但也有一半开盘是不会涨的;而判断错误的20%,几乎是开盘必跌。假设很短的时间内,上涨和下跌都是20%,那么财报前买入的短期收益 为:40%*20%+40%*20%-20%*20%=12%;而财报后买入的话,判断错误的20%我肯定不会再买;判断正确的80%,其中的一半40% 已经大涨了,我也不会再买,我只需要买没有涨的40%,那么我买入的短期收益就是20%。如果我财报分析预测的水平不高,那就更不能赌财报了。

我不明白,香港的机构,是没有花功夫去调研分析,然后事先埋伏呢,还是香港习惯报表后再建仓。有朋友告诉我,香港的机构大行一般只看着自己股票池的那几十个公司,其他的根本无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我来说,简直太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问题,香港机会真的很多,当然诱惑也很大。像前不久的449志高控股,这个票我 有分析过,还同格力美的做过对比,列为观察名单(暂时没有上传分析),我当时的初步判断就是,志高品牌影响和营销能力、资产规模都要远差过格力美的,但志 高估值要比它们便宜2/3,而它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4。志高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钱,去年上市,才融到可怜的1.5亿元,连格力美的增发的一个零头都不到。9 月10号,志高公布2供1方案,供股价仅为1元每股,折价82%,这在A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当天股价大跌13%。

我没有港股经验,头一次碰到这种事情。我想了想,其实不论是2供1每股1元,还是10供1每 股5元,都是筹2.5亿。虽然一个是折价,一个是平价,但因为是全体股东都增发,所以对股东最后的权益比例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赚和亏的问题。区别在 于,前者除权后,股价变化很大,如果股东放弃认购新股,市值就会损失;后者除权没有价格影响,所以股东不认购行权也不会有损失。所以结果就是,前者相当于 强制增发认购,这个方案看起来有恶意圈钱的意思,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志高公司的老板,明知道志高其它都不错,就只是缺钱,而现方案正好解决缺钱的问 题,我们会认为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在同几个股友简单讨论后,联想到904的惨痛经历,又提到战略投资者郑裕彤上半年提前盈利出局,我对自己碰到的这个新问题很惶恐,最终放弃了操底,而结局就是志高几天上涨了2成多,价格回归。

我进A股5年,港股2年,第1年因为全部心思扑在轮子上,所以真正关注香港股票才1年,虽然 我有努力过,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股票上面,想以勤补绌,但经验的欠缺,总让我有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希望一年后,我能把大部分港股过一遍,把香港的规则基本 了解,到那时,自己应该能对港股投资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1

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之二(12月3日) 岁寒知松柏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113111245701/

我简单对比了一下财华网全年财报披露时间表,发现一年中,12月和1月披露的公司数量最少, 而8月是最多的一个月,3、4、11月也有很多,2、5、6、7、9、10月相对少一些。香港不像大陆,会计年度统一为1月1号到12月31号,香港有很 多是截止到3月30号的,还有小部分是其它月份的,所以港股的财报披露时间比大陆要平均得多。我每天会看看美股数据,发现美国的会计年度(会计分期假设) 比香港还要灵活,有些公司的截止日甚至都不是月底。


去年我的港股遭到灭顶之灾,11月中我破产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过得简直是暗无天日, 痛不欲生。我港股12000点入场,却在23000点亏光破产,这与金融危机大盘从3万多点跌到1万多点而破产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惨痛的失败真的让我深切 感受到什么是绝望。很长一段日子,我每天都会独自发呆,我能挺过那段日子真的很庆幸。我很感激很多前辈对我的无私帮忙和教导,感激朋友们对我的鼓励,感激 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有的爱,会让我铭记于心;有些痛,会让我深刻骨髓;而飘荡在脑海中的,是片片回忆。


港股我反思了大半年,期间看了一些书,并同数以百计的前辈交流,向他们学习取经,大约在今年 7月,我觉得自己的投资思路基本已形成体系,于是我在8月出了一些A股,重新汇了一点资金去香港。8、9两个月我大概看了300个公司的财报,然后在9月 份底我写了《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天会把A股和港股所有公告全部看一遍(之前我只是看每天的A股公告和美股信息),基本都 要晚上十二点后才能看完,有时甚至一二点,我每天都6:20起床,在报表很多的8月和最近的11月,真的是累得够呛,没办法,只有坚持,我相信天道酬勤, 我天赋不高,只能以勤补绌。


我之所以要每天把全部公告看完,一是因为我对港股不似A股那么清楚,经验太少,总有盲人摸象的感觉,加上去年惨败让我内心很畏惧这个市场;二是因为我觉得港股比A股有更多的机会。


8、9两个月,我其实是没有盈利的,当时初看财报,可供选择的自选股不多,所以只买了255 龙记和1863思嘉,在8月26号,有朋友让我帮他看看904中国绿色食品,我以为他要买。我把904过去三年的公告和财报,以及公司网站和网上报道全部 看了一遍,觉得这个公司虽然有瑕疵,但远好过682超大现代,我简单看了一下K线,发现几年都没有涨,所以一冲动就买了一些,当时的想法是26号晚出财 报,27就算不涨,也不可能跌多少,因为它本来就很久没有涨了,而且我预计利润同比会增长2成左右。结果26号晚10点公司公告说年报要推迟一天公布,这 个看视毫不重要的公告,27号却让904大跌40%以上,我简直气晕了,几年一遇的事,我一天就碰到,而且我仓位很重,那一天让我市值缩水了2成,几天后 我亏损20%止损出局。重回港股不到一个月,开局就让我损失了一成本金,简直是当头棒喝。后来国庆节,我到福建厦门和泉州,特意去多家超市调查了解904 的产品,还路过了904惠安的基地,本来想下车去实地了解,但因为不方便而放弃了。904给我的教训是,尽量不要去博报表,非常有把握的才能博,并且要控 制仓位,有瑕疵的千万别碰,惊弓之鸟这个词,那真不是虚的。


1225隆成集团我是中报后才决定买入的,买入后就一直上涨,这次运气好,先后碰上同行博士蛙和好孩子上市,到11月初,我获利60%以上止盈出局了。1225让我把904的亏损全部弥补了回来,看来运气总是一时的,老天对人很公平。


3355上海先进半导体,我也是在公布三季度财报后才追入的,我之所以买这个不起眼的小股, 一是因为我看了它过去三年的财报和公告后,发现它极有可能是逆境反转了,二是我觉得季报后,成交量太大了,大量资金进去,股价肯定还会有大涨,本来 3355当时的PE就不到6倍,如果2011年业绩能维持的话,PE会降到4倍以下。3355很快上涨了50%,我获利近4成出局。


11月24日,得朋友指点,我看了444先施表行的数据,翻查了它过去几年的财报和公告,比 对了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也参照了同行亨得利和东方表行的业绩,我觉得444业绩反转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股价又基本没有动过,风险极小,可能的收益 极大。于是我重新开始博财报,当天晚上444公告业绩,比我预期的区间上限还要好。第二天上午我出差,中午一看,444涨了50%,虽然头天晚上我与朋友 分析到凌晨一点半,认为444值2元,可以番倍,但看到一天涨50%,我还是兴奋的把它全抛了,12点29分成交的。下午444最高涨到80%,第二天涨 了135%,我还是经验不足,不够沉着冷静,我想以后自己多挖掘几次,操作就会好一些的。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位前辈,网名八戒。他在新浪有博客,1225、3355、444我都是 得到他的指点而买的,他虽然是前辈,但年纪仅25岁。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先入者为师。八戒我是网上网下所识之人中,目前我认为操作水平最高的人。与 他同年的王雅媛和汤财,理论水平非常好,并且都非常勤奋,但我觉得实际操作水平应该远不如八戒(王美女是我的Q友,如果看到,希望您不要生气,呵呵)。过 去二年,无论是收益率还是绝对收益额,八戒都远超过其他人(特别注明:他不借钱,基本不做衍生品,不用杠杆,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他港股有8年经验了,过 去8年每天会把全部公告都看一遍,虽然他有名师指点,但我认为主要还是他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收获,他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应得的。有人可 能会质疑复利收益的问题,第一:八戒起步资金只有1万元,是大学时期的奖学金,他在金融危机前获得了700万的收益,但危机让他遭受了巨大损失,不过去年 他很快就创出了新高。第二:我认为1亿以下,获得很高的收益是完全可能的,盈利模式我觉得是多样化的,适合自己就好,当资金达到10亿规模以上时,收益率 会急剧下降,那个时候基本只能选择像老巴那样的方式。所以我估计八戒未来的收益率,会急剧下降。补充一下,八戒的人品是很不错的,勤奋、热情、稳重,可能 有些朋友,觉得他有时讲话不够低调,其实据我与他面谈及平常网上交流来看,八戒是非常谦虚好学的。这个人真的非常不错,真正的有为青年!


我另外还在报表前买入过三个股:57震雄、1170信星集团、684亚伦国际。其中57震雄 我本人去过这个公司,曾经有两位朋友先后任职公司财务经理,买57之前,我同样看过它过去三年的财报和公告,也对比过同行1882海天国际和558力劲科 技,我还提前一个月在网上找了两个57的Q群潜伏了进去,也看过百度贴吧的评论。我觉得1882是好公司,558是问题公司,57是烟蒂股,我博57的财 报,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对它的中报预计比较有把握,我估计短期上涨一二成的概率非常大。1170信星集团我提前2个月买了,在财报前两天它上涨了一二十个 点,但财报后,虽然业绩在我的预期之内,股价却大跌了,我觉得这个票被错杀了,所以目前仍留着它。684亚伦,其实这个公司还是不错的,但业绩没有超预 期,我亏损了几个点出来了。


所以博财报风险还是相当大的,我感觉自己还算是做了些研究分析工作的,但胜算都不是太高,所 以应该尽量不去博财报。要博的话,一要选公司基本面非常好,没有历史问题,没有瑕疵的;二要选报表前没有怎么上涨的,那样的话就算不超预期,也不至于下 跌;三我觉得最好不要选最后几天出财报的公司,行情到了尾声一般都不好;四要控制仓位,不要重仓去博;五要多研究公司的历史资料,特别是上一个半年度的环 比对比;六要在报表前,有每月关注行业产销数据的习惯,并留意对比已出公告的同行数据。七我觉得可以适当参考技术分析,主要是报表后的技术分析,有利有提 高你的短期收益,当然,如果股价走势与基本面完全相反,我是绝对相信基本面的。


8月至今,港股我大概看过900份左右的财报,其中一半以上的垃圾股,我一扫而过。特别提一 下,香港的创业板,完全是垃圾堆,近二百只股里找不到10只好一点的,要不就是常年亏损,要不就是收入利润几百几十万,甚至没有收入。因为上传财报分析, 得编辑文字,比对数据,我太懒了,所以基本上好一点的股,分析我都写在草稿本上,累积多了就更不想码字了。这4个月,港股大约有4成多的收益了,虽然不是 非常理想,教训很多,但开局能这样,我基本满意了。12月是报表淡季,我想以防守为主,拿几个基本面好一点的持股不动,然后再好好挖掘一下报表,为明年4 月的年报潮做准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5

水泥行業近期行情簡要分析 靜夜如歌 2011.08.02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ti3.html

 

上週水泥板塊資金淨流出23億,顯示受投資拉動需求的行業遭到市場的短期沽空。水泥股的近期下挫即受政策宏觀面控制基礎投資規模的影響同時也與上半年水泥股連續強勁上漲行情的技術修復以及水泥行業進入3季度相對淡季有關。

上週,全國水泥價格環比前一週再降0.53%,呈現連續五週下跌態勢。高標號水泥價格環比下降0.68,低標號水泥環比下降0.35雖然全國水泥價格環比略有回調,但仍保持高位,截至7月中旬,全國高標水泥平均價格達到436元,同比去年仍提高了80/噸。

 

7-8月是水泥傳統淡季,高溫多雨天氣影響建築活動,工程項目施工進度緩慢,導致需求出現季節性下降,但這種下降不是趨勢性的,整體幅度有限,雨季過後即會恢復至正常水平。

 

東北地區:水泥價格穩定,吉林、黑龍江地區小幅上漲。以長春為例, 7月中旬該地P.O42.5袋裝(下同)水泥價格從480-485/噸上漲至505-510/噸。黑龍江地區則從四月初開始價格陸續上漲,漲勢一直保持至今,上週價格上漲30-40/噸不等,雙鴨山目前P.O42.5袋裝約為528/噸,而哈爾濱則保持在500/噸左右,齊齊哈爾地區儘管目前價格尚無波動,但多家企業表示漲價在即。遼寧地區依舊保持穩定,均價為417/噸。7月,東北地區以天晴少雨天氣為主,開工熱潮持續,水泥需求量也繼續維持之前的高位。該地區在六月份價格大幅上漲之後,漲幅逐漸趨緩。另外,面對全國大範圍的限電,東北電監局發言人表示,根據今年上半年電力供需形勢,預計東北電網全年電力盈餘將在800萬千瓦以上,不會出現電荒局面。因此,水泥供應量應該能得到保證,預計東北地區近期水泥價格將逐漸趨穩。

 

華東地區:限 電保價,減輕企業庫存壓力。近期,江蘇、浙江、湖北、安徽、山東、江西等不同地區主導企業因政府限電、自主停產或者停窯檢修,減輕企業庫存壓力。其中江西 限電嚴重,據江西亞東透露,目前用電約減少一半。然而,隨著酷暑來臨,華東地區高溫天氣將導致不少工程項目施工進展緩慢,水泥需求也將相應減少,導致江西 多數水泥企業庫存增加,企業開始降價跑量。據瞭解,江西廬山海螺率先降價,九江地區部分水泥企業也於 720起相繼降價20-30/噸,而九江蘭豐水泥表示,雖然目前依舊保持原價,但不排除降價的可能。此外,蘇南地區主要水泥企業於715上午在鎮江召開研討會,商討統一停窯時間,預計在七月下旬及八月初聯合停窯10天,以保持當前整體市場價格穩定。  限電和停窯也許能在下一階段一定程度上穩定區域價格,而未來華東地區水泥價格是否能一直維穩,還要依市場供需而定,不過預計水泥價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比較小。

 

華北地區:上週多數地區價格保持穩定,鮮有變動。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價格均保持前期價格,僅天津某些水泥企業價格小幅下調。

 

西南地區:四川小幅下降,其他地區保持平穩。上週四川地區的降價主要集中在一些小水泥廠和粉磨站,有20-30/噸的降幅。而重慶多家水泥企業在七月上旬價格下調20-30/噸後,上週保持穩定。其中金九水泥目前價格為325/噸,富豐水泥則為330/噸,多家水泥企業表示,這已是很低的價格了。另外,重慶、四川上週持續降雨,對工程施工造成影響,水泥需求也隨之減少。云南、貴州上週均價分別為436/噸,362/噸,並保持穩定。  

 

今年西南地區需求面尚可,如重慶的城鄉一體化、兩江新區、成渝經濟區建設,貴州的黔中經濟區建設等,西南地區產能過剩現象較其它地區嚴重,水泥價格、利潤始終維持較低稅票。作為典型的需求增長與產能過剩博弈地區,未來如果通過產業重組、整合,需求端與淘汰落後給力,則有望促使西南水泥價格的回升,改善西南地區水泥行業的盈利狀況。

 

西北地區:新疆低標號水泥需求下滑,各地上週P.C32.5價格走低,平均每噸降幅達80-100多元,高標號水泥小有變化,但降幅不大。具體表現為位於烏魯木齊地區的屯河水泥P.C32.5袋裝水泥價格從500/噸下滑至430/噸,石河子水泥則從480/噸下滑至420/噸。上週陝西水泥價格變化不大,依舊保持較低水平,P.O42.5袋裝水泥均價約為317/噸。

 

從長遠來看新疆地區到2015年水泥產能在6300-8000萬噸,2015年的需求是6000萬噸,產能和需求基本持平。2012-2013年國家投資3.6萬億,還有19個省市對口援疆(集中按各省市0.3-0.5%財政收入投資)項目投入主要集中在民生建設。這就表明新疆在未來的3~5年內水泥是供不應求的。隨著2011年三季度旺季的到來,新疆水泥市場的行情將有所回升。

 

另前文提到江西亞東(九江地區)受限電影響嚴重,但從我目前所在的企業江西水泥(上饒地區及贛州地區)生產並未受到限電影響,但7月份受高溫及江西地區正處農忙季節影響水泥庫存加大近滿庫狀態,以萬年生產基地為例7月份水泥原計劃銷售水泥孰料45萬噸,實際完成率為88.6%6月份為100以上)。從整個7月份日銷售數據看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狀態,月初日銷售在1.31.6萬噸之間,中旬在0.8萬噸至1.2萬噸之間,月末回升至1.3萬噸左右。顯示進入8月份銷售略有回升,萬年銷售價格仍維持在56月份水平未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8

大眾點評張濤:近期不考慮IPO 只有媒體最著急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0611/

「第三輪融資前,我去Google(谷歌)上海辦公室找人簽字,才發現Google的人竟然把我們都忘了。」回憶起這段窘事,大眾點評網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張濤哈哈大笑,「投資人不急,公司管理層不急,員工不急,似乎只有媒體最著急(上市問題)。」

作為B輪投資方,谷歌在2007年間,向大眾點評網投資400萬美元,至今已有5年。此前的2005年,大眾點評網的首輪投資來自紅杉資本,融得100萬美元。

8月1日,國內最大本地生活消費平台之一的大眾點評網在上海舉行媒體溝通會,宣佈其來自移動客戶端的瀏覽量已首次超過PC(個人計算機),移動應用增長跨越臨界點。張濤稱,該公司今年將加大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擴張,近期不會考慮IPO。

「移動瀏覽量佔60%」

根據大眾點評網昨日提供的數據,其移動客戶端的獨立用戶數即將突破4000萬,去年同期的這一數字為1000萬;大眾點評網移動端的瀏覽量「已佔到 總體流量的60%」,今年6月至今,移動端的瀏覽量連續超過其在PC端的瀏覽量。同時,大眾點評的移動優惠券佔據了80%的總體使用量。

張濤稱,大眾點評網將繼續加大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擴展,「2012、2013、2014是關鍵三年。」

大眾點評網成立於2003年,最早採用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等提供本地生活消費的信息、優惠,及發佈消費評價的互動平台。一直以來,大眾點評 網都試圖搭建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線上信息與線下商戶融通的生活服務平台。按張濤的表述,早在2005年,大眾點評就開始了對移動互聯網的探索與思考,不 過受制於移動終端的發展狀況,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點評始終裹足不前。

隨著2009年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大眾點評網的移動應用誕生。據透露,2010年年初以來,大眾點評移動客戶端的瀏覽量增幅已超過100倍,移動端獨立用戶數增幅則超過110倍。

「喬布斯幫我圓夢」

「感謝喬布斯。」張濤昨天拿著話筒從台左踱步到台右,表情嚴肅,「真的感謝喬布斯!我們一直在等移動互聯網,等了很多年。」

直到蘋果係列產品的誕生及谷歌Android的興起,張濤的「夢」才有成真的可能,他說,他常常在問自己,移動互聯網究竟和PC上有什麼不同,能讓用戶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情。

「答案是:屏幕小、隨身、位置、圖片、觸摸、聲音、多終端、付費習慣。」張濤總結道,這些移動互聯網的特點也伴隨著一些矛盾,「比如,『隨身』如何解決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網速慢、屏幕小、信息過多的情況下,用戶如何用手機進行決策。」

根據張濤的觀點,移動互聯網更適合本地生活消費平台即O2O的模式,未來有三個方向最具有發展機會:幫助用戶快速決策、輕便交互,以及商戶和用戶的快捷互動。

在大眾點評近日發佈的最新5.0移動客戶端上,張濤提出的以上三點思考,已初見實踐雛形。首頁界面中的功能「搖一搖」就是基於用戶的地理位置,通過輕微搖晃手機,系統自動推薦一條身邊的美食信息。

「我強調簡單。一次只推薦一條,由於手機屏幕小的關係,必須把信息量減到最小。用戶不滿意可以再嘗試,信息減少是為了讓決策更簡單。」張濤說。

張濤還非常得意地提起了「簽到」功能。大眾點評網手機客戶端上的簽到十分簡單,無非是留名以及對服務評星級,至多再通過接口分享給好友。就是這樣一 個簡單的功能,卻被張濤認為是,如向後進一步開掘將可能是大眾點評網未來的業務重點,「我把『簽到』理解為微點評的概念。用戶接受服務、回到家後不一定再 有興趣點評了,所以在當時那個時間點記錄下感受就非常重要,『到此一遊』的需求是如此強烈。」

「這個功能對我們來說機會很大,利用好可以提高用戶粘度。」張濤說。

對於移動簽到是否會削弱PC版上的點評數量及質量這一「左右手互博」問題,他回答:「我們在移動互聯網上更看重的是量,甚至星級評分就夠了,量達到 一定程度也是一種態度,並且,『簽到』也相當於挖了一個點,以後就可以在這個點上深挖。有人喜歡輕量互動,有人喜歡重量點評。」

在完成了簽到、輕互動之後,移動支付、快速預訂以及電子會員卡等,才會是大眾點評網之後的突破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26

王品集團旗下「石二鍋」近期登陸大陸 未來計劃開千家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3/230672.html

王品集團副董事長陳正輝表示,在近期內將王品集團旗下的「石二鍋」品牌引進大陸,主攻小火鍋市場,估計石二鍋未來在大陸將開出上千家店,將成為王品集團旗下店數最多的品牌。

王品集團在2003年進駐上海開出第1家店後,目前共計有王品台塑牛排及西堤牛排兩個品牌,並在中國大陸20多個城市開出46家店,預計今年底總店數將達到60家店,隨著王品股票掛牌上市,王品有更多的銀彈進行擴點,並選定「石二鍋」做為王品進軍大陸的第3個品牌。

陳正輝說,王品旗下共有11個品牌,為何選定「石二鍋」到大陸發展?因為王品要的是能在大陸開出數千家店的品牌,「石二鍋」是平價小火鍋,小火鍋的 訴求就是平價及方便性,未來「石二鍋」就像便利商店一樣,會開在大街小巷、商場及社區內,讓消費者想要吃火鍋就直接到「石二鍋」。

陳正輝強調,「石二鍋」的第1家店將開在上海,初期將以長參角為主,暫時不到北京等競爭激烈的市場,目前正在積極尋找據點及合作夥伴,王品台塑牛排 及西堤牛排的餐點都是廚師現做,沒有中央廚房,但「石二鍋」的業態不同,未來將首次為「石二鍋」在大陸設立中央廚房方便配送食材。

陳正輝分析,中國的餐飲市場是「兩頭大、中間小」的市場,亦即人民幣200元(約新台幣940元)以上的高價位及50元(約新台幣235元)以下的 低價位餐飲可以享有高毛利,例如9年前王品一客牛排定價人民幣188元(約新台幣883元),現在已經賣到人民幣350元(約新台幣1,645元),價格 比台灣還貴,但年年漲價的結果,來客數卻沒有下滑,顯示高端客人的消費力強,對價格的敏感度低。

陳正輝說,除了引進平價的「石二鍋」之外,王品也將在大陸自創高價位的日本料理品牌「Hana」,將進駐各大商場,店面規劃及菜單已經初步規劃完成,正在尋找適合的店面,預計年底前就會在上海開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