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入主九龍建業「澳門李嘉誠」大起底

2002-1-10  NM
 
 
 

由九巴四大家族持有的九龍建業, 月前曾惹來城中富豪鄭裕彤的垂涎,其後卻因價格不合而終止。上月中,九龍建業突然宣佈正式易手。擊敗鄭裕彤的,是在澳門從事地產投資,有「澳門李嘉誠」之 稱的保利達集團主席柯為湘,他以八億九千萬收購四大家族的五成一控制性股權。柯為湘收購九建的消息曝光後,中環金融界人士頗為訝異,因為這位鮮為人識,在 澳門發跡的神秘富豪,已是第二度出擊,收購香港上市公司。而更為有趣的是,連澳門人對他的發跡之路,亦摸不着頭腦,只知他因收地糾紛而經常見報。九九年, 柯為湘借出三千五百萬予從事服裝銷售的金盾集團大股東,區通志及區通德,而區氏兄弟把兩成六金盾股份按給柯。及至前年六月,區氏兄弟無錢還,柯為湘遂成為 金盾大股東,並於去年八月,再以三千四百萬增持金盾至五成二,但柯並沒有加入金盾董事局,只派跟了他多年的會計師楊國光及黎家輝,分別出任主席及非執行董 事。去年底,柯為湘再次出動,今次他看中的,是坐擁旺角始創中心,每年收租逾一億的九龍建業。由九巴四大家族,鄧肇堅、余道生、雷瑞德及伍時暢持有的九龍 建業,在去年中放盤,周大福與禹銘為首的財團,曾以每股四元收購,出價比柯為湘高一成,但鄭裕彤看過九建賬目後,覺得回報未如理想,想壓價,被九建大股東 殺訂,柯為湘因此有機可乘。「我一開始就逐個家族去傾,了解各家族心態,並且在第一日已承諾會全面收購,當初大家協商時,每股也曾要四元以上,後來發生 九‧一一事件,便因應市場而調整收購,我覺得現在個價都算抵!」柯為湘笑笑口地說。他與九建達成協議,以每股三元五角八仙,收購大股東手上的股份,然後向 其餘小股東提出全面收購,整項交易涉及十七億元。

在港少人識柯為湘收購九建後,曾接受傳媒訪問,但堅拒拍照,令外界覺得他異常神秘。「我不 想在傳媒曝光,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因為我在省、港、澳都有生意,愈少人認識愈安全。」柯為湘解釋說。事實上,香港人對柯為湘的認識不多,只有 部分地產業人士,記得他曾以亨達投資名義搞地產。「柯為湘喺呢十年八年才出嚟玩地產,最犀利一役係九二年,他以億幾元買入荃灣捷德布廠,成功把地皮的地積 比率,增加至近八倍,然後賣俾麗新發展,一塊地賺了四億。不過聽聞那塊地是他與朋友夾份買入,只是由佢出面而已。」一地產界人士說。除了荃灣地賣了給麗展 大有斬獲外,他亦炒賣過大埔鳳園地皮。而柯為湘過去十年,愛收購舊樓然後重建出售,例如長沙灣雅怡居。現時他手上仍有不少市區地皮,好像九龍城太子道西食 為先酒家舊址,以及北角明園西街地皮。另外,亨達投資在前年底也曾在賣地場上露面,與新地爭奪土瓜灣地皮,但最後輸給新地,空手而回。柯在香港搞地產,賺 了差不多五億,而手上物業組合也值三億七,身家至少有八億多,然而這位給報界稱為「澳門李嘉誠」的億萬富豪,發跡過程卻頗為神奇。

在澳行踪 神秘據柯為湘夫子自道,他五一年出生於廣東潮安,有六兄弟姐妹,三男三女,他排行第三,自小便從鄉下移居香港。二十歲那年,他於九龍塘又一村博雅英文書院 (現為陳樹渠紀念中學)中五畢業,畢業後便在爸爸柯岳峰於澳門開設的小型貿易公司幫手。柯爸爸的貿易公司,專做紡織品、工藝品生意,最初只出口歐洲,後來 打入美國市場。柯為湘加入後,七七年把貿易公司改名為保利達集團。至八○年代,他覺得中國改革開放,貿易生意不易為,便轉營紡織廠及漂染廠,並進軍澳門房 地產。「我的歷程一點也不傳奇,不浪漫,只是我很早出來工作,經過漫長的歲月,一步步積聚公司的實力。」他自稱於七十年代在澳門做貿易已發跡,但澳門人對 他的背景卻不大了了。「對澳門人來說,他是一個神秘人物,他怎樣起家,在澳門無人知;他第一桶金從哪裡來,無人知;他在澳門住在什麼地方,亦密密實實無人 知。」一位澳門資深傳媒工作者如是說。即使曾與柯為湘有地產生意來往的朋友,對柯的背景亦略知一二而已:「他好似留過學,七十年代到大陸發展,但唔成功, 才轉嚟澳門,他前期的事情我都不清楚。」澳門人雖然不知柯的底細背景,但對柯做生意的手法,卻甚為深刻。

收地條款起爭端柯為湘八○年開始在 澳門發展地產,第一個項目是在港澳碼頭附近的豪宅海富花園,該盤共有四百多個千六呎單位,呎價約四百元,賣樓為他帶來近二億元的收益。「佢牙擦擦,事事都 要威,都要人哋知道佢係第一,例如海富花園,質量要第一。」與柯為湘有地產生意來往的朋友說。八十年代中,柯為湘開始與澳葡政府合作發展經濟房屋(與香港 居屋相似),前後共五個項目,反映他與澳門政府關係密切。八九年,澳葡政府一口氣批出七十二幅土地,柯為湘取得其中一幅面積最大,位於氹仔的青洲坊發展 權,「他可以搞掂澳葡政府,拿到青洲坊,當然有一定的手腕,同政府的關係好好。」地產界人士說。青洲坊原為木屋區,面積約為四十四萬平方呎,原有一千多間 木屋。自八九年批地以來,保利達就因收地及補償問題,與居民各執一詞,拖了十多年還未發展。清楚青洲坊事件的澳門立法議員區錦新表示,八九年政府與保利達 達成協議,訂出「一戶換一屋」,規定發展商負責向每戶居民補償一個新建單位,另補貼搬遷。保利達後來發現一間木屋可能住有超過一戶人家,便立即「縮沙」, 並於九五年修改合約,定為由發展商興建經濟房屋交政府分配,而發展商只肯補償居民搬遷費。

澳葡政府多優待去年十一月底,保利達拆樓收地,便 引起居民對峙,其中有居民因不滿清拆賠償,反鎖屋內要脅要放石油氣自殺,最後要司警及立委調停,收地一事又被卡着。現仍居住於青洲坊的黃婆婆,一提起收地 便大吐苦水。「原本以為一屋換一屋,如今無屋俾我哋之餘,搬遷補貼也只得兩、三千元。我在這裡住了五十多年,唔會搬啦!」而柯為湘卻一口咬定,從來無應承 會賠償新樓給居民,「你想想有無可能,住間二、三百呎爛木屋,可以換一間六、七百呎新屋,全世界都無可能,特別是這些無業權的木屋。」取得青洲坊批地不 久,澳葡政府再批出百二萬呎黑沙環填海地皮,給柯為湘發展工業及住宅。據知情者透露,澳門政府早在黑沙環工廠未投產前,已批紡織品出口美國配額給柯,每年 最少幾萬打,以每打配額可賣百多美元計,單是配額,柯便有幾千萬港元收入。澳葡政府對柯的種種優惠,引起社會嘩然,並抨擊政府枱底交易。對此,柯顯得不耐 煩:「我沒有什麼感覺,政府按它的承諾去做,我按我的承諾去辦,中間肯定有人嘈,但我都不理。」柯為湘除了從事紡織製衣及地產外,九四年他由弟弟柯為雄, 與澳門傳媒人林昶合辦《華澳日報》。九九年《華澳日報》因勞資糾紛,被法院下令封產,停刊不久便重組為《新華澳報》。記者致電約晤林昶了解,他一聽見柯為 湘的大名,便很不耐煩說:「他(柯為湘)九九年已退出,無可奉告!」然後便掛了線。對於香港傳媒把柯稱為「澳門李嘉誠」及「澳門大地主」,一位澳門地產界 人士馬上嗤之以鼻,「未輪到佢!」而柯為湘亦說:「只是一個美麗的玩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2

徐州直擊梅鐸王國爭產家變國產老婆大起底

2005-8-11  NM




千億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今年三十三歲的長子兼熱門繼承人拉克倫(Lachlan),上月底突然辭去家族旗艦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的職位,揚言會與妻子返回澳洲生活;此舉為梅鐸旗下市值千四億的傳媒王國,揭開了一場爭產序幕。

克 拉倫突然離職,暴露了梅鐸現任華籍妻子鄧文迪(Wendi Deng)的野心;她有意把與梅鐸所生的兩名女兒,插入持有新聞集團的家族信託基金中,因而惹來梅鐸兩位前妻所生的四名子女不滿。與梅鐸結婚六年,鄧文迪 上位手法一流,但鮮有透露自己的身世。本刊追查至其成長地江蘇省徐州市,發現她原名叫鄧文革,父親及叔父皆為共產黨黨員;這位讀書時樣貌平凡,成績平庸的 女子,在廿年之間由一個月入三百元人民幣的大陸家庭,飛升為傳媒大亨的女人。今年只有三十七歲的她若要爭產,將對全球皆有業務的新聞集團帶來重大影響。

梅鐸控制的新聞集團,在上月底(二十九日)突然發出一則通告,表示梅鐸長子克拉倫,已辭去副營運總裁等行政職位,只保留董事一職。通告中克拉倫表示特別感謝父親在生意及生活上的教導,並將會離開美國返回澳洲,而梅鐸則表示對兒子離開感到傷感,但卻未見挽留。

克拉倫一直是梅鐸繼位的熱門人選,梅鐸家庭出現分歧,矛頭則直指梅鐸的現任妻子鄧文迪。

與梅鐸家人「單打獨鬥」的鄧文迪,與梅鐸結婚六年,這位來自大陸的女子鮮有透露自己的身世。記者到她的成長地徐州及廣州,把這個有機會繼承新聞集團的中國女子來個大起底。

父親為共產黨員

原 來出生於文革期間的鄧文迪,原名鄧文革,八五年改名鄧文迪。她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但祖籍廣州,並懂廣東話。父親鄧德輝是徐州工程機械廠廠長,母親劉雪芹 在徐州機械局工作,兩人皆是工程師,也是共產黨黨員。鄧文迪還有兩位姐姐鄧瑜及鄧準玲,都在徐州工作,連同在廣州當小汽車修造廠工作的叔叔鄧倫,八十年代 初一家人的總收入只有三百三十五元人民幣。

鄧文迪小時候就讀於徐州市少華街小學,其後在徐州市第一中學就讀,直至高中畢業。在老師和朋友的記憶中,鄧文迪是個排球女將。

鄧 文迪精於體育,是徐州少年排球隊的隊員,曾被評為省優秀排球員。現時的市體育學院副校長王重生,是鄧文迪當年的排球教練,他說鄧文迪的位置是副攻,是隊裡 的主力隊員,「當時每日放學後,都要到市體育學院訓練。那時訓練很刻苦,腿都摔破了,她(鄧文迪)也沒吭聲。」另一名體育老師蔣立模也憶述說:「她在隊裡 比較成熟、懂事,訓練前會幫老師準備器材,記得有次出去比賽,還主動把較好的床位讓給低年級同學。」

傳奇女子鄧文迪

68年*:江蘇省徐州市出生,祖籍廣東省廣州市。父親鄧德輝因工作派駐徐州,是徐州工程機械廠廠長,母親劉雪芹是徐州人,在徐州機械局工作,兩人皆為工程師。鄧文迪懂廣東話,有兩姊一弟,其姊鄧瑜曾任徐州通用機械廠技術員。另一姊鄧準玲是大學生。

74-79年:就讀徐州市少華街小學,是該市最好的小學之一,以乒乓球聞名學界。

79-85年:就讀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屬市內最好的中學,直到高中畢業。鄧文迪初中已開始打排球,是校隊隊員,曾被評為省優秀排球運動員。

85年:將名字由文革改為文迪。根據學校記錄,她本考取了廣州的暨南大學,不過後來到廣州後,卻轉到廣州醫學院。其間,鄧文迪曾擔任學生會體育部部長,讀了約三個學期便離校。

88年:Jake Cherry夫婦為鄧申請到美國讀書。到達美國後與Jake Cherry夫婦及女兒於洛杉磯同住。

89-90年:Joyce Cherry發現丈夫與鄧文迪的親密照片,揭發二人曖昧關係,要求鄧文迪遷出。不久Jake Cherry與Joyce離婚。

 

90年2月:Jake Cherry與鄧文迪結婚,成為鄧之首任丈夫。但婚後約五個月,即被發現與另一男子David Wolf交往。其間鄧曾在洛杉磯一家由國家前體操王子李寧開辦的健力寶公司任營運總監。

92年:鄧符合了兩年居留的規定,取得美國綠咭資格,並與Jake Cherry正式離婚。

96年:於耶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決定來香港工作。在飛機上認識當時衞視財務總監Bruce Churchill,並獲對方取錄進入衞視當初級行政人員。

97年:在無邀請下自行到山頂餐廳參加衞視香港的周年舞會,主動認識新聞集團主席梅鐸。

99年6月25日:梅鐸與第二任妻子Anna離婚後十七天,鄧就與梅鐸結婚。

01年11月19日:為七十高齡曾患前列腺癌的梅鐸,產下女兒Grace Helen Murdoch。

03年7月17日:為梅鐸再誕下一女Chloe Murdoch。

*按鄧文迪在徐州市第一中學的入學名冊顯示,她的出生年份為1968年12月,但據她的老師及同學告知,實際出生年份是1966年。

讀書成績平平

在高二下半學期時,鄧文迪的父母搬往廣州居住,只剩她一個人留在徐州繼續學業;當時和鄧文迪要好的排球隊隊友李紅,便搬到她的家居住。

「那時我們住體育學院,一星期才回家一次。她家有三房一廳,那時來說算是大房子。我見過她爸爸,個子不高,挺嚴肅的,經常在外出差。」由於父親是廠長,家庭環境較好,鄧文迪在花費上很慷慨,不時請隊友吃飯。

精 於運動的她,學業成績平平。根據當時記錄,老師評語普遍都只是「勤奮好學,樂於助人」一類,而當年鄧文迪的初中及高中同學,現時的《武漢晨報》副總編輯李 皖憶述說,鄧文迪在班裡是個很不起眼的人,若不是自己當了多年班長,要幫忙記錄同學成績,否則不會對她有印象。「鄧文迪成績很一般,談不上名次,可說是中 下水平那種,英文肯定不好,應該是沒有一科是考前十名的。鄧文迪個子雖高,但身形不是很女性化那種,所以男生也沒特別注意她。沒人覺得她漂亮啊。」李皖笑 說。

搭上美國佬出國

八五年高中畢業後,鄧文迪搬往廣州,與當時在廣州當人民機器廠廠長的父親會合,本來考到廣州暨南大學,後 改入讀廣州醫學院,主修臨床醫療學系。由於個性活躍,精於球類運動,所以班主任張珊莉老師對她甚有印象:「她很多才多藝呀,籃球、羽毛球、排球等都玩得 叻,成績就中上啦!」而她的同班同學,現時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學科主任楊偉文,對她亦很有印象,「她個子高,很注目的,那時她是學生會的體育部部 長,打排球挺厲害。」楊偉文說,鄧文迪比較男仔頭,打起球來英姿勃勃。鄧文迪在廣州醫學院讀了三個學期便輟學了,因為當年她遇到一生人之中的重要跳板—— 美國人Jake Cherry。

當時鄧文迪認為自己英文水平不夠好,於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在廣州機械廠工作的美籍廠長Jake Cherry及其妻子Joyce Cherry,幫忙補習英文。其後Joyce返回美國照顧子女,留下丈夫在廣州。不久,年已五十的Jake向妻子說,想申請當時只有二十歲的鄧文迪到美國 讀書,其妻出於好心答應。而鄧文迪亦寫信回徐州,希望中小學教師幫她弄一個學業證明,方便出國。

忍耐兩年攞綠咭

八八年,鄧文 迪來到美國,與Jake夫婦於洛杉磯居住,並就讀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in Northridge的經濟系。在Jake夫婦教導下,鄧文迪的英文突飛猛進。在該系教書十二年的教授Halcoussis,至今仍然記得鄧文迪,「她是 一個有禮、勤力及聰明的學生,她做得很好,我一早相信她會很成功,但未想到她會這樣出名!」

不久,Joyce發現丈夫與鄧文迪有不尋常關 係,並發現他收藏多張與鄧文迪在廣州酒店拍攝、風情萬種的照片,於是跟他離婚。鄧文迪被趕了出來,唯有自力更生。鄧文迪高三的班主任謝啟棟憶述說,當年鄧 文迪的父親來徐州辦事時,曾談過鄧文迪在美國的生活。「當時她父親說,鄧文迪自己租了間房子,還分租房間給其他同學。課餘時間,還兼做化妝品推銷,及幫人 當司機負責接送等,不容易啊!」

九○年,五十多歲的Jake便和當時二十二歲的鄧文迪結婚。不過,這段婚姻很短暫,事關鄧文迪在結婚後五個月,又搭上了另一個美國人David Wolf。鄧文迪讓這段婚姻維持了兩年多,好讓自己有條件拿取美國綠卡就離婚。

機上遇貴人

當 時同樣二十來歲的David Wolf,熱愛中國文化,亦懂普通話,而鄧文迪與他的關係也來得較長久,一直到鄧文迪九二年進入耶魯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碩士,兩人仍然在一起,而且還一同在 洛杉磯近郊的李寧體操學院工作,協助中國教練與美國學生溝通,當時鄧文迪還向人介紹,David Wolf是她的「丈夫」。

一九九五年,David Wolf來到北京工作並定居,兩人關係無疾而終。現時David Wolf已結婚,並長居北京,在當地的博雅公關公司當 高級科技顧問。記者本週二到北京找他談內地資訊科技發展,他即時應約並顯得興致勃勃,而他亦承認認識鄧文迪。他表示自己在偶然機會下,透過朋友在洛杉磯認 識鄧文迪,並且一見難忘,「她是一個好強、好堅忍、及好有個性的人,我以及她身邊的人,都被這性格深深吸引。而她亦不易喊,要做的事絕不會放棄。」不過他 否認自己是鄧文迪男友,表示只是「好好的朋友」,而雙方已沒有聯絡。

鄧文迪在九六年耶魯大學畢業後,決定來香港工作,傳聞當時她在飛機上認識了梅鐸旗下衛星電視的財務總監Bruce Churchill,在自我推銷下,成功取得衛視實習生一職。

乘虛而入

據 衛視的員工透露,鄧文迪非常積極主動,有任何意見都會即時衝入上司房間表達,結果在短短一年間連升多級。至九七年,梅鐸要來港出席高層宴會,雖然鄧文迪未 被邀請,但她幾經追查,終於知道宴會地點,並在會內主動認識梅鐸及自我介紹。就在這數分鐘,梅鐸對鄧文迪留下深刻印象。九八年鄧文迪隨衛視北京及香港的高 層到倫敦跟梅鐸開會,當時梅鐸與第二任妻子感情已淡並分開居住,這位寂寞老人見到鄧文迪便邀請她陪吃晚飯,並在倫敦多留幾天,自此兩人發展了一段忘年戀。

九九年,梅鐸就與第二任妻子Anna離婚,外界一度猜測他會索取梅鐸一半身家,但後來雙方達成財務協議,只要讓兩人所生的子女擁有持新聞集團的家族信託基金權益,Anna便不與梅鐸分身家。離婚後十七天,鄧文迪便嫁給梅鐸,獲得妻子名分後,鄧文迪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生兩女部署爭產

○○年梅鐸患有前列腺癌,須接受放射性治療,但○一年鄧文迪仍替他誕下長女Grace Helen,當時便有傳聞是以人工受孕,兩年後再誕下次女Chloe。鄧文迪嫁入豪門後,表面無任何職位,但背後主力協助梅鐸打入中國傳媒業。去年梅鐸宣布把公司基地由澳洲搬到紐約,二人更在紐約曼克頓,以三億四千多萬港元,購入一個有二十個房間的三層複式單位居住。

去 年尾梅鐸家庭成員的關係開始出現變化,梅鐸召開家庭會議,要求兩位前妻所生四名子女,與鄧文迪的兩名女兒,分享新聞集團的財富。現時梅鐸的三成新聞集團股 份,由AE Harris家族基金持有,並由梅鐸這四名子女持有超過九成權益。據知他們雖然同意此決定,但堅決不讓兩名分別只有四歲和兩歲的妹妹擁有投票權。事關在她 們成年前,股權可能會由鄧文迪託管,而最弊的是,若然鄧文迪愈生愈多,便可集中投票權反過來與梅鐸前妻所生的四名子女抗衡。

街外人虎視眈眈

爭產揭開序幕後,新聞集團第二大股東馬隆(John Malone)亦有舉動。他以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名義持有新聞集團一成八股份,一直是梅鐸的心腹大患,梅鐸遂在公司條 例中加入一個金剛箍(poison pill,即收購者持有一定比例股份,被收購一方可額外發行股票,以保持控制權),以限制馬隆與街外人買起新聞集團,所以馬隆一直有意將股份售予梅鐸。不 過梅鐸家族爭產一事曝光後,馬隆在上週五突然改變口風,表示會長期持有新聞集團股份,並暗寸梅鐸:「諗吓點樣回饋股東,好過不斷建立王國!」

在此關鍵時刻,若然梅鐸家族內鬨,馬隆就可聯同基金乘虛而入,梅鐸的上市王國控制權便再添變數。現時七十四歲的梅鐸,是美國上市的新聞集團主席,旗下有製作《星球大戰》、《鐵達尼號》的二十世紀霍氏電影公司、《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等共一百七十五份報紙,香港的衛星電視、鳳凰衛視等,計及其他的電視台,有線電視節目頻道、出版社等業務,總市值逾千億元。

現時梅鐸和兩位前妻育有的兩子兩女,大女普魯登絲及次女伊莉莎伯並不在父親的公司工作;而最近長子拉克倫又辭去新聞集團職位,最後只剩次子詹姆士,主理新聞集團旗下的英國衛星電視BSkyB。以他單人匹馬之力,似乎難與手段高明的鄧文迪匹敵。

梅鐸傳奇

1931年:出生於澳洲墨爾本,於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父親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澳洲政府顧問,後於墨爾本報社Herald and Weekly Times Ltd. 任行政人員。

1952年:父親離世,梅鐸返回澳洲繼承了父親留下的《Adelaide News》。幾年間,不斷擴張其傳媒王國,包括收購悉尼的《The Daily Mirror》。

1956年:與第一任妻子Patrica Booker結婚,育有一女Prudence Murdoch;後於1960年離婚。

1964年:創辦澳洲報章《The Australian》,成為澳洲第一份全國性報章。

1967年:娶了旗下公司記者Anna nee Torv為第二任妻子,育有一女二子,Elisabeth、Lachlan及James;後於1999年離婚。

1969年:開始於英國大展拳腳,先收購了《The Sun》、《News of the World》等並大搞小報,及進行報業減價戰以取得市場佔有率。及後於1981年向湯臣家族購入《泰晤士報》及《星期日泰晤士報》等大報,令他聲名大噪。

1972年:收購悉尼報章《Daily Telegraph》,使他進身成為澳洲三大報章經營者之一。

1985年:收購當時財困的20世紀霍氏電影公司,同年創立霍氏廣播公司

 

1986年:進軍香港購入《南華日報》股權,87年將《南早》私有化,90年又再把它重新上市

1989年:創辦天空衞視網絡《Sky》,於次年拼合英國衞星廣播公司成立BSkyB(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1990年:由於新聞集團因過度收購而陷入財困。梅鐸腰斬次要業務,如美國雜誌等,重組後才得以脫困。

1993年:斥資$50億向李澤楷買入衞星電視,並於同年將《南華早報》放售予嘉里集團的郭鶴年。93-94年間,梅鐸出資贊助鄧小平幼女鄧榕出鄧小平自傳,又將衞視原有的BBC新聞台刪掉,方便自己擴展中國業務版圖。

1998年:於衞星電視周年晚會上與不請自來的初級行政人員鄧文迪邂逅。另同年彭定康論管治香港經驗的《東方與西方》,原由梅鐸旗下的Harper Collins出版社出版,後因怕得罪中共而命令屬下的出版社中止合約。

1999年:與鄧文迪結婚。

2000年:患前列腺癌,一度須接受放射性治療。

2001年:鄧文迪誕下女兒Grace Helen Murdoch。

2003年:鄧文迪再誕下女兒Chloe Murdoch。

2005年7月31日:喻為最有機會承繼梅鐸位置的長子Lachlan突宣布辭退新聞集團職務,揭發爭產風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4

炒㷫領匯怪傑起底


2005-12-05  NM




倫敦直擊

每逢踏入聖誕前夕,一眾基金經理都會歲晚收爐,出埠旅遊,令股市一片平靜;不過,今年卻反常地風起雲湧。

一個來自英國的神秘對沖基金,突然殺入香港股市,狂掃領匯、新世界及百仕達三隻股票。其中最大手筆,要算以四十億港元,掃入一成八領匯而成為大股東。領匯股價隨之狂升至逾十四元,持有領匯的股民就如痴如醉。

這 個神秘基金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TCI),今年四月才在香港成立辦事處,卻於閃電間重鎚出擊。其創辦人Christopher Hohn,○三年尾才成立TCI,但在今年初因令到德國交易所主席下台,而在歐洲基金界聲名大噪。Hohn今年四十歲不到,坐擁逾十億港元身家,在倫敦市 投資銀行家富豪榜中排名五十。過往他極少曝光,本刊直搗其倫敦大本營,揭開Christopher Hohn的神秘面紗。

「又升咗啦,嗰隻英國基金真係堅,買乜升乜,領匯又係咁,百仕達又係咁。真係好似食咗藥咁上!大家不如睇吓下次會係邊隻地產股被點中!」與一眾師奶阿叔小股民擠在長沙灣中銀分行的林伯肉緊地說。

本週一甫開市,被TCI點中入股的百仕達勁升了四成,眾人即時起哄。

一 眾小股民將他們口中的「嗰隻英國基金」TCI奉若神明,部分亦已陸續在附近的滙豐銀行,索取首日公開認購的越秀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招股表格,睇好近期大 熱的地產基金及地產股,當中包括家庭主婦鄭女士。鄭女士一向逢新股必炒,她在上月中,以五萬元認購領匯基金,但只抽得三手,「我無諗住長揸㗎!諗住升一、 兩蚊就放,賺到千幾蚊已好開心。」領匯上市翌日,她飛到澳洲旅行,放售一事便先放埋一邊。怎知一星期後她回來,女兒向她透露領匯最高曾升至十四元,鄭女士即時驚喜萬分,「無諗過升得咁勁,後來先知有基金入股刺激股價。」

賬面賺了七千元的她,再接再厲以二十萬元抽泓富基金、雅居樂地產及越秀房地產基金。由於大部分錢已放在定期,鄭女士唯有蝕沽手頭澳元,套現抽新股。「希望呢幾隻生性啦!最好俾TCI睇中,咁就發嘞!」鄭女士充滿期待道。

TCI帶挈過肥年

不 單小股東有賺,大股東亦因TCI入股而笑逐顏開。本週一新世界發展停牌,並以每股十一點五元,配售二點八億股新股,集資三十二億元。據知情人士說,在上週 五,新世界最高曾報十三點二元,這股價六年未試過,董事總經理鄭家純興奮異常,即時扑槌配股。配售的股份會分給不少於六名投資者,花旗環球金融亞洲區主席 梁伯韜向安排配售的大福證券攞貨,惟已慢一步,股份於週六、日全部搶購一空。

這次配股,不單將TCI的持股量,由百分之七點四五攤薄至六點九,減低被狙擊的威脅,而負責配售的證券行大福證券,亦穩袋過千萬佣金,簡直皆大歡喜。主席鄭裕彤最近還向身邊人「揼心口」表示:「早知升咁多,三蚊嘅時間就增持啦!」

TCI 以往從未在香港股市活躍,但就在聖誕前,大手出擊橫掃港股。它先在上月底,以四十億港元掃入一成八領匯基金股份,再在本月初增持新世界股份至百分之七點四 五,總成本估計逾二十億元。在上週五趁百仕達配股,TCI以近一點六億元購入百分之三股份。在迅雷不及掩耳間,TCI共動用了五十多億港元,而且所選股票 俱「點石成金」,頃刻間升三至四成,賬面已賺了十多二十億。

倫敦老家直擊

TCI在香港的分公司,在今年四月中才成立,而註冊地址中環衡怡大廈二十一樓,亦只是向另一家基金公司分租。負責人何志安(John Ho)正身在日本公幹,明年初才返港。還未在香港企穩陣腳已經出手,可見TCI的快、狠、準。

本刊飛到英國TCI基金的大本營,希望能與基金創辦人Christopher Hohn見面。他一家住在倫敦市的豪宅區St John's Wood區的內街Alma Square,這區租金一直數一數二的高。Hohn住的是一所樓高四層的排屋。

上 週日早上九時,記者到達他家,只見屋內有幾個小孩在玩耍。約十一時許,身形高大,穿着輕便運動裝束,似乎剛做完運動的Hohn,滿頭大汗地跑進屋內,並在 門口擁抱迎面跑來的小孩,記者隨即邀約訪問,但他一見有陌生人來訪,即警惕地抱走小孩,閃身進屋內。片刻,他的太太Jamie Cooper-Hohn,打開窗戶喝令記者離開,並警告會報警。

至翌日星期一,Hohn六時許起床與家人共用早餐後,約七時半便上班,這位管理幾百億資產的基金經理,身家有十億港元,卻沒有開着泊在路旁的豐田Previa七人車上班,反而快步往地鐵站方向走去,生活極為平民化。

市場作風勇猛

而TCI的寫字樓位於倫敦商業區Clifford Street的一棟建築物二樓,記者再次登門找Hohn,但其公司職員表示,沒有預約不能接見。

直至近午飯時間,Hohn步出寫字樓,他先是左顧右盼,戒心極強。當他看見有攝影師正舉機拍照,即錯愕地低頭奔逃,企圖擺脫,記者趕上前問他可否傾談兩句,他都沒有理會。

Hohn一向極少曝光,從未接受傳媒訪問,遇到記者表現得閃縮,與他在基金界「橫掃千鈞」的勇猛投資風格,截然不同。Hohn在歐洲基金界中,有「蝗蟲」及「大鐵球」之稱,全因他在今年一月,策動及成功推倒德國交易所主席及行政總裁,一舉成名。

事緣德交所去年十月,欲以每股七十四元二角港元,收購倫敦交易所,而此價相對倫交所收市價每股四十七元六角港元有五成溢價。

當時Hohn的TCI基金手頭持有德交所近百分之八股權,他認為收購價極不合理,於是決定聯合其他基金,反對收購,並要求最高管理層下台。Hohn一呼百應,得到其他基金經理支持,最終令德交所收回收購建議,而德交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還因此下台。

獲老牌基金垂青

事 件令整個歐洲基金界、金融界及政界嘩然。在英國擁有廿五年採訪經驗,負責編寫英國富豪榜的自由撰稿人Martin Tomkinson表示,Hohn此舉動在歐洲基金界,尤其是對沖基金,是極為罕見(very unusual),因為大部分基金經理都非常低調,絕少過問所投資公司的管理。經此一 役,Hohn立時聲名大噪,獲歐洲投資界非常有名的投資信託基金RIT Capital Partners PLC垂青。(其主席羅富齊勳爵(Lord Rothschild)是英國投資銀行鼻祖Rothschild & Sons的後人),今年七月Hohn被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令Hohn紅上加紅。

今年只有三十九歲的Hohn,畢業於英國修咸頓大學,主修會計及經濟,其後在哈佛商學院取得一級榮譽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畢業後在金融界工作,最初負責企業財務,後來才進入基金界。他成立TCI之前,在英資Perry Capital基金公司工作了七年,是公司老闆暨基金界鉅子Richard Perry的高足,在任內管理的歐元基金曾多次獲獎。

超高回報

在很多人心目中,「對沖基金」就等於九七年狙擊港元,打殘香港經濟的索羅斯量子基金,但其實對沖基金投資方法五花八門,較傳統基金靈活,並可採用沽空的投資策略,投資工具亦較多,包括期權、套戥或可換股債券等。

TCI在○三年才成立,管理約三十億歐元資產,但去年及今年的回報率已達到三成八及四成一,較標普對沖基金指數的回報率百分之三點九高一大截!

而根據英國的公司註 冊資料顯示,TCI去年的營業額有四百零一萬英鎊(約港幣五千六百多萬元),稅前盈利達二百八十六萬英鎊(約港幣四千萬元)。成立不足兩年的TCI,去年 獲得對沖基金雜誌EuroHedge選為表現最好對沖基金(Fund of the Year Award)。Lipper Hedge World基金研究報告顯示,TCI的投資策略是追求絕對回報,令公司的價值反映在股價上。

投 資成績好,Hohn亦夠膽收甚高管理費。TCI入場費最少為千五萬歐羅,每年管理費為資產的百分之一。而TCI主要營運的兩隻基金:TCI Master Fund及TCIF Blue Fund,規定投資禁售期為三或五年,並每年收取淨資產升幅的百分之十三點五及十六點五為「報酬」。這些條款在對沖基金中極「辣」,亦較為少見,可見 Hohn自視甚高。

雖然如此,TCI仍吸引大批投資者慕名而來,大多是大型的機構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及大學等。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今年富豪榜保守估計,Hohn身家約有七千五百萬英鎊(即約十億港元),在倫敦市投資銀行家富豪榜中,排名第五十,絕對算得上少年得志。

不過TCI的透明度極低,並無公布基金內的投資組合,只從報導得知它在亞洲的投資,其中一筆是持有南韓著名煙草公司KT&G百分之四點三股份。去年十二月,TCI向KT&G管理層施壓,要脅公司註銷所有回購之股份,而不是將部分派給員工,否則會聯合其他基金股東,要求撤換管理層。

擔當打手角色

TCI 之所以在最近一個月投資六十億元於香港三隻股票:領匯、新世界及百仕達,市場人士推測,主要因為這幾隻股的潛在價值被低估。領匯持有一百八十個商場及停車 場,過往由房委會管理,租值較市場低近三成;新世界則因為負債比率長期偏高及管理層經常四出收購闖禍,令股價與資產淨值長期有四至五成折讓,較一般地產股 的一至兩成為高。

至於百仕達這隻二、三線股,主要在內地經營百江燃氣及發展百仕達花園等三、四個地產項目,規模不大。不過,百仕達在本月初,和美國著名房地產發展公司洛克菲勒集團(Rockefeller Group)達成協議,共同發展上海外灘源項目,而百仕達和Rockefeller還會成立一個四至五億美元的房地產基金,目標回報率高達三十釐。

按其往績,TCI成為該三間公司大股東後,或會監察管理層管理好公司,提高股東回報,從而因股價上升而賺錢。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說:「TCI就好似『爛頭蟀』,佢入去唔一定要踢走管理層,但管理層做嘅嘢有損股東利益,佢就一定會出聲。而且TCI唔入董事局都出到聲,事關佢往績(指踢走德交所主席及行政總裁)令到公司管理層會自我監察,或主動與TCI接觸,了解對方睇法。」

事實上,領匯管理層已因TCI大幅入股而打醒十二分精神,領匯主席鄭明訓,上週便親自飛到英國,與Christopher Hohn面談,了解對方投資策略。

散戶勿高追

雖然領匯、新世界及百仕達因TCI入股而備受看好,但現時股價已反映其價值,散戶不宜高追。

就如領匯,在本週二報十四點五五元,是上市後新高,其明年預測的息率已下調至百分之四點五以下,與一般低風險的債券回報非常貼近。要提高回報還看能否加租。而曾阻撓領匯上市的班底亦組成「領匯監察」,經常抗議領匯的加租行動,所以一切還看大股東TCI,能否「逼」管理層加租以增加領匯回報率。

而百仕達股價本週二已回吐跌了一成一,但其股價與資產值仍出現溢價。而且其在上海外灘項目,仍然只聞樓梯響,第一期工程才剛開展,更遑論成立的房地產基金可能獲取高回報。

至於新世界發展,上週大股東配股亦為股價見頂響起警號,「以每股資產淨值十七元計,現股價已較資產折讓收窄至三成多,以新世界嘅公司質素來講已經好盡。呢間公司嘅股東,一見公司股價高就『身痕』配股,難保第時唔會再有配股行動。」一名中資分析員說。

其實在TCI之前,其他的對沖基金,早已看中香港,密謀插旗。據基金公司AsiaHedg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亞洲新成立的五十五隻對沖基金,集資額高達三十五億美元,是本年同期籌集資金的兩倍,其中有十三億美元流入香港,金額較日本及新加坡更高。目前還有五十隻在美國及亞洲成立的對沖基金,準備在亞太區設立基地。

亞太股市上落大

全球現時有對沖基金達八千多隻,管理的資產總值達到一萬億美元,本來活躍於歐美地區,但因為歐美股市波幅收窄,上落不足一千點而無啖好食,於是轉移目標至亞太區搵食。

基 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亞洲研究部主管鄭玲玲說:「對沖基金一向愛炒短線波幅,近年歐美市場喜歡投資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更興起中港概念。中 國股改、人民幣升值、CEPA等雖然都係長期政策,但短線波幅好大,都吸引到對沖基金來港。」她說現時不少香港的基金經理,特別以大中華區為主的,都出來 自立門戶搞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在港活躍,將會愈來愈多,但行蹤飄忽難捉摸。鄭玲玲說不宜盲目追捧:「對沖基金的策略好難捉摸,好多時用槓 桿、長短倉投資工具,入股金額又非常大,越多人追,佢個勢去得越快。而且,一般股民嘅資訊不會快得過基金經理。對沖基金就是投資方法夠靈活,透明度一定較 傳統基金低才能賺大錢。」

三股齊升

 

TCI大手掃貨

 

Christopher Hohn小傳

1989

修讀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獲High Distinction畢業後,隨即加入Coopers & Lybrand企業財務部任經理。

1994

轉投私人投資公司Apax Partners

1996

加入著名基金公司Perry Capital任基金經理7年,管理價值$10億美元資產。曾反對意大利電訊與德國電訊的合併計劃,成功迫令兩電訊商尋求更合乎股東權益方案。

2003

自 立門戶,創辦對沖基金TCI(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因Hohn將部分管理基金所得收費,捐予一個由其妻子Jamie管理的兒童慈善基金,TCI因而得名。TCI基金創立初時,規模 為$30億美元(約$233億港元)。

2004

TCI以持有4.3%第二大股東身份,迫令韓國煙草商KT&G將所有回購的股票注銷,而非保留部分給予員工,否則會要求撤換管理層,一時引來各界關注。

德交所提出以$13億英鎊收購倫敦交易所,但遭持有德交所8%的第二大股東TCI反對,認為出價太高,號召其他股東反對是項收購。最後收購告吹,Hohn更提出要德交所以$15億歐元回購股份,以提升股價;德交所主席及行政總裁亦因此事辭職。經此一役,TCI聲名大噪。

2005年1月

TCI以40%超高回報力壓群雄,獲對沖基金雜誌EuroHedge選為2004年度最佳歐洲對沖基金。

11-12月

TCI接二連三對準港股出擊,購入新股領匯17.95%後,再大手掃入新世界及百仕達,惹來市場眾多揣測。

TCI基金小檔案

2004年回報率 41.95%

2005年回報率* 38.42%

最低投資額 $1,500萬歐元(約$1.38億港元)

基金管理費 每年資產淨值的1%。另外每年收取獎勵性管理費用,為淨資產增長的13.5%或16.5%。

估計資產總值▲ $32.7億歐元(約$302億港元)

基金特色 ● 設三年、五年投資者禁售期,為少有長禁售期對沖基金。

● 將部分管理基金所得收費,捐予一個兒童慈善基金。

● 密切監察基金投資之機構,遇有不滿會聯合其他股東與管理層抗衡。

*截至05年11月▲截至05年6月

領匯大贏家煲呔曾

領匯原訂於去年十二月上市,但因立法會議員鄭經翰,支持公屋住戶盧少蘭入稟高等法院進行司法覆核,甚至自掏腰包付律師費,務求令領匯擱置上市,最終領匯亦是陣前失守,上市難產。

雖 然被散戶埋怨「阻人發達」,但就在領匯難產翌日,董建華及一眾治港班子,在澳門回歸五周年慶典,被國家主席胡錦濤當眾訓示,要「查找不足」。此役可算是董 建華最慘痛的教訓,並為中央最擺明「唔妥」董的舉動,不久即傳出中央要撤換董的消息,最終董建華提早於今年三月落台,並由曾蔭權接任。

領匯上市失利,引發董下台曾上位,真是多得鄭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7

周凱旋頭馬離巢王兟雲南大起底

2006-1-26  NM

 


TOM集團首席執行官王兟上週三宣布,入股三、四線股仔威利國際,成為第二大股東。仍在TOM打工的王兟,毫不避嫌地公開談論私人生意大計,明顯為日後飛起TOM鋪路。

今年四十一歲的王兟,是中國海歸派的典範;出生於雲南昆明的他,十八歲大學畢業後考入牛津,畢業後就殺入金融界搵真銀,十年之間由住不到五百呎的粉嶺中心搬上山頂花園,可說是TOM集團內的一個傳奇。

王 兟宣布入股威利翌日,便急不及待安排本地傳媒飛往其家鄉雲南,參觀其私人業務。王兟在雲南昆明等待記者,而他的私人助理,亦是TOM集團僱員洪亮則隨團打 點。對傳媒手腕極高的王兟,安排記者入住當地五星級酒店翠湖賓館,並在該酒店與記者見面,一邊斟茶灌水,一邊大談在雲南發展大計。

王兟被問 到是否自立門戶,仍在TOM集團打工的他,一點都不避嫌,還十分風騷地回答:「我係剛到咗一個最好嘅年紀,四十歲出頭,係發展事業嘅好時機,依家有呢種機 會,我唔可以放棄㗎嘛!」他又不忘大賣感性:「我係俾咗好多心血做TOM,但坦白講,十年後,仲需唔需要王兟呢?比我更年青、更平、更好嘅人打理,一啲都 唔出奇㗎。」

還在TOM集團打工的王兟,居然高調地與記者談論自己的私人投資,王兟搬出TOM大股東李嘉誠、周凱旋出來,說他們都很支持自己,「我所有私人投資已經匯報。」

今次王兟自立門戶,叫市場吃驚的並非他離開工作五年多的TOM集團,而是竟然入股三、四線股仔威利。威利前稱互聯控股,市場謔稱為「胡亂控股」,上市編號二七三,以業務及架構複雜見稱。

搭上股壇老手

過去九年,威利一直未賺過錢,累積虧損超過三十億,公司靠配股供股過日子。公司業務亦叫股東眼花繚亂,前年興賭業,互聯控股便買賭船,但不足一個月便出售套現。

互聯控股大股東是莊友堅、莊友衡兄弟,弟弟友衡出任公司主席,哥哥友堅則是中南證券揸弗人,活躍於三、四線股的買賣。前亞姐陳奕詩幾年前亦曾搭上莊友堅,陳奕詩在九九年坐互聯控股名下的積架及平治出入;而她爸爸陳詠湛,更於九九年十月,出任互聯控股非執行董事。

在美資大行出身,又有李嘉誠撐腰的王兟,看得上威利,難免叫人奇怪。王兟解釋,他與莊氏兄弟不熟,但知道雲南有好項目,雙方一拍即合,莊氏願意支持王兟,於是便埋班,準備另起爐灶。

王兟注資入股威利,並不涉及現金交易。他注入私人公司美投國際二成五股權,以換取威利百分之七點六二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是次交易總代價為六千六百二十五萬,即每股威利作價二角六仙五。

王兟為大股東的美投國際目前持有雲南曲靖大為焦化制供氣二成五股權,業務是生產及分銷焦煤及相關化學物。根據協議,美投若能在二月前,為曲靖大為及另外兩個項目籌得一億美元,便有權額外收購曲靖大為百分之二十九點八股權。

留後着骨水

威利成為美投股東之一,便要為這一億美元出力,不過威利截至去年六月底止,手頭現金只得一百二十多萬,支付零頭都不夠。「買得殼,梗係用來抽水,問題只是遲定早。」有資深投資銀行家分析。事實上,王兟入股消息一出,威利股價急升三成,為日後抽水製造有利條件。

王兟今次投資的曲靖大為,位於曲靖市沾益縣花山鎮,距離昆明約三個小時車程,有珠江源頭之城的稱號,天然資源豐富,一向以生產原煤、焦煤為主。

而曲靖大為是目前市內最大型的煤化工廠;計入曲靖大為大股東雲南雲維集團的其他化工廠房,全部佔地逾千畝。附近民工表示,這裡共有五座大小廠房,規模可達年產三百萬噸焦炭。

所謂「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過加工,將煤轉化成為氣體、液體或固體燃料,及生產出一連串副化學產品。曲靖大為的主要產品,有焦炭(即焦煤)、甲醇、煤焦油、粗苯等。其中最賺錢的產品是焦炭及甲醇。

焦炭是原煤煉出來的一種高品質燃料,主要用作煉特種鋼、鐵。國內焦炭價格約幾百元人民幣一噸,出口價可達三千元人民幣一噸。而甲醇則是焦炭煉出來的化學副產品,加工後可作為石油、汽油等替代品,價格約為千多二千元人民幣一噸。

賣能源概念

其 實,雲南省政府現正着手加大這兩種產品的投資力度,要成為全中國最大焦炭及甲醇生產地之一。現時估計,曲靖大為三期廠房全面投產後,焦炭年產量可達三百一 十五萬噸,甲醇三十萬噸。王兟吹噓,○九年曲靖大為淨利潤高達到十億人民幣。「呢個係一個好長遠、好大嘅project,要用十年觀點去睇。」他說。不過 去年中焦炭出口價被壓至千二元人民幣,令許多焦炭廠負債纍纍,並非如王兟說得那麼「筍」。

王兟回家鄉搞生意,亦是理所當然,除了因為本身是地頭蟲外,原來他大哥王競在當地甚有勢力。王兟有四位哥哥,他排行最小。大哥王競大他十六年,八十年代初已是昆明市五華區副書記、區長,其後又任雲南煙草集團興雲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等重要職務。九八年,他被任命為雲南省園藝博覽局副局長,籌備過九九年在昆明舉行的世博會議及展覽。

王競現任世博集團的黨委書記及董事長。記者打電話找到王競,向他查詢他弟弟投資曲靖大為項目一事,他表現得不置可否;問他有沒有參與投資,他匆匆答:「我在世博任職,又怎會有其他投資!」然後立即掛線。

學者世家

大哥是省內要員,其父母則是省內學者。王兟父親王運生今年八十一歲,從事文學教育工作將近四十年。他在昆明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任教至退休,至今仍為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曾出版書籍十多本,著作有《通鑑佳話》、《作文漫談》、《品詩錄》等,其母王麗玉則是中學化學老師。

找 王兟加入TOM的周凱旋曾表示,請王兟幫手是因他一句「窮家孩子要有志氣」而打動了她,這也是王兟幼年的寫照。祖籍雲南省通海縣,一九六四年在昆明出生的 王兟,父親在文革和三反五反期間,曾慘遭政治迫害,所以他幼年家境頗為貧困。根據他在雲南大學的入學資料顯示,他年青時曾住在母親任教的昆明廿三中的教師 宿舍內,環境並不太好,但與他就讀的中學昆一中距離很近,走路上學亦只需幾分鐘。

天資聰穎的王兟在全市最好的昆一中就讀,未滿十五歲便跳升著名的雲南大學化學系。曾經教過他的雲大化學系退休教授殷老師仍記得他:「他年紀很小就考上大學,整體表現很不錯,為人比較活潑、熱情,老師中也有談論他,所以對他很有印象。」

另一位低他一屆、現任雲大化學教師的王偉,仍記得王兟讀書時期已非常活躍:「大二、大三時他競選學生會主席,以前一般都是老師選的,但他主動到處拉票,又到班房演講,我還記得內容是蠻不錯的,結果他順利當選;後來又搞過一些籌務科研經費的活動,很活躍。」

粉嶺搬上山頂

八 二年王兟拿到雲大理學士學位,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當研究見習員,分析土壤。只做了兩年,便用了一千七百六十二元人民幣,買了張去倫敦的單程機票, 到牛津留學。當時他問工作單位借了一千二百元,還借了哥哥儲來結婚的五百元才可成行。在英國,他每天看七、八小時電視,四、五份報紙,苦練一口流利英語, 無怪乎往往在記者會或業績會上,聽他說英語比普通話還多。

在牛津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又用三年讀了個哲學、政治及經濟學士學位,及後到美國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工作,九一年與朋友合資創業,投資美國房地產生意,用便宜價錢買了兩幢政府物業,改建成五百多間老人住舍,結果全部出租,並為他賺得第一桶金,亦是他自詡的最得意之作。

九二年他受聘於香港滙豐銀行屬下獲多利直接投資管理公司,九五年時他還是報住在粉嶺中心,○一年報住地址是大埔居屋頌雅苑。之後越搬越富貴,○二年他搬到淺水灣新村,又住過紅山半島,現住山頂花園。

事實上,王兟在TOM打工五年多人工甚高,○○至○四年酬金加起來逾六千萬。另外他炒樓甚有眼光,前年出售紅山半島洋房,淨袋一千三百多萬,身家底子不薄。

助老闆創奇蹟

曾任高盛高科技投資銀行中國部主管的王兟,專長是做「刁」。他加入TOM以來,亦發揮所長。TOM上市以來,做超過三十個收購,涉及金額達四十三億元,不過大部分收購都是以TOM股份支付。較引起爭議的是前年初,TOM集團向大股東周凱旋,以八億八千六百萬收購註冊資本只有一百萬元的無線語音增值服務雷霆無極,令周氏獲五億二千萬現金及價值三億七千萬TOM股份落袋。

王兟對外界的評論,一直十分着緊。例如精電行政總裁蔡東豪在○二年以筆名原復生,於《信報》專欄,質疑TOM計算業績的方法,立即引來王兟撰文反擊。又如TOM在線上市便跌穿招股價,被指打爛李嘉誠股份上市必升的招牌,王兟立刻護主,表示對有人將公司股份與李嘉誠相提並論感到痛心。

王兟打理TOM五年多,總算順風順水,唯一一次老貓燒鬚,是去年四月被附屬公司Tennis Management一名小股東,指公司入賬方式有問題,入稟申請該公司清盤。最初王兟表示不會向屈服,但去年七月,以約七百萬美元, 向該名小股東收購四成Tennis Management,成為TOM的全資附屬公司

任內五年多,王兟擔當「收買佬」角色,為TOM集團的業務由虛擬變實質;現正是功成身退,精於做買賣的他留在TOM集團恐怕發揮空間亦有限。且看他日後在金融界怎樣大幹一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9

每股五毫入平保鄭裕彤運財童子大起底

2008-5-15  NM




平安保險四月初通過的A股千億融資大計,遭股民狂罵,甚至遷怒於其董事長馬明哲,有網民替他改花名——「馬桶」,最後在股民及監管當局的壓力下,平保的融資大計亦煞車叫停。

現在買入平保的股民當然無甚着數,但城中富豪鄭裕彤早在平保上市前,以每股低至五毫子人民幣入股;股價翻了過百倍,高峰期為他帶來逾千億巨利,而為彤叔穿針引線投資平保的「運財童子」,就是鄭建源;繼平保之作後,最近幾年他致力在內地搞另一保險公司 ——國民信託,就連滙豐亦夥拍齊齊拓展內地保險業;非出身大富大貴的鄭建源甚為低調,但他在國內的人脈關係殊不簡單,與國家總理溫家寶妻張培莉及兒子溫雲松亦甚有交情。

平 安保險近幾個月可謂頭頭碰着黑,本已通過的千億元融資大計在股民發難下於上週叫停,滙控進軍內地保險市場又棄與其合作,轉投規模只屬蚊型的國民信託,難怪 主席馬明哲在業績記者會上曾說:「對於有股東買了平保股票賺不到錢,我很抱歉!可是我不可以保證所有買了平保的都賺錢。」

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卻因買平保而發大達,早在九六年八月,即平保把股本由十五億擴至二十五億股時,他就以每股五亳人民幣(下同)入股,後來還分階段在不同價位購入平保股份。當時有不少國內企業透過發原始股集資,但集資後老闆挾帶私逃,人間蒸發,平保當時屬蚊型公司,甚無名氣,鄭裕彤仍肯冒險投入資金,估計持有平保逾一成股份,去年平保股價攀上百元一股,其手頭的股票市值逾一千億。

「平 保八八年在蛇口成立嗰時,得個十幾個人,馬明哲當年想發大嚟做又無錢,咪全靠向外邊,向員工賣原始股,籌集資金囉,嗰時都無乜人敢買呢啲民企原始股,怕民 企老闆會走佬嘛。而家揸住平保嘅原始股,即而家所講嘅非流通股,過咗禁售期咪個個發達囉。」一名曾在平保打工的李先生說。

沙膽彤無寶不落

而幕後為彤叔穿針引線的就是源信行投資及寶華集團的老闆鄭建源,而源信行現時亦為平保的第五大股東,而鄭建源早年的生意拍檔林友鋒也是中國平保的董事之一,他與平保主席馬明哲也稔熟。

但鄭裕彤購入平保的股份亦十分曲折,他是透過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持有。在二○○一至○二年期間,鄭建源為了籌組資金成立另一保險公司,把手頭的平保股份讓了給鄭裕彤,並由源信行接貨,據知鄭建源當時以每股四至五元售予鄭裕彤。

據內地傳媒報導,二○○三年初,平安保險原第二大股東招商局出讓百分之十四點三的股權,鄭建源控制的源信行和寶華集團動用一億元分別接盤。估計源信行持有的平保股份,部分屬鄭裕彤所有。

又在二○○三年年中,寶華集團再以一億一千萬元,收購了浙江省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較其淨資產價格折讓五成。鄭建源之所以能以超低價買入,與他在國內的人脈有關;購入後,浙江省信托投資改名為國民信託,同時安插新世界的舊員工於管理層。現時六名的公司董事中,有五位便曾在新世界系及周大福內任職,公司亦在○五年遷往北京。而滙豐銀行近日宣布與國民信託合作拓展國內保險業務,外間都嘖嘖稱奇,為何滙豐棄平保而選擇蚊型的國民信託;其實國民信託表面是鄭建源及鄭裕彤控制,估計背後還有政界猛人撐腰。

平安保險AH股股價圖

 

司機變身億萬富豪

中國平安保險前身是深圳平安保險,一九八八年於深圳蛇口成立,是中國第一間以股份制創立的保險公司。當時,註冊資金只是五千萬元人民幣,員工只有十三名,廿多年間,平安保險不但於上海及香港兩地上市,其總資產更達到六千五百多億元人民幣,業務由起初的保險業,涉獵至銀行、證券、信託、甚至鐵路項目。年薪近億人民幣的董事長馬明哲,只有初中學歷。他原是蛇口工業區總經理袁庚的司機,其後因受袁賞識,八八年被安排到平保工作,九四年正式擔任公司董事長,○一年再任平保首席執行官及成為全國政協。

平安保險主席馬明哲積極引入外資,平保上市時更帶挈一眾外資股東發大達。

學有所成回饋新世界

今 年三十七歲的鄭建源,英文名Vincent,祖籍廣東汕尾,幼年在汕尾陸河縣度過,及後移居香港,出身草根的他考獲鄭裕彤獎學金,獲彤叔資助到英國倫敦經 濟學院修讀金融經濟學,畢業後回港加入新世界集團中國部,後轉到德意志銀行亞洲證券部,任亞洲區董事,據曾與他共事的人說,「佢做嘢好勤力,成日都係最後 離開office嗰個。」

鄭建源成立寶華投資,專為城中富豪在中國大陸尋找項目投資,他的辦公室亦設於新世界大廈九樓,新世界董事梁志堅對於鄭建源亦略有所聞,「佢以前喺我哋公司中國部幫手,而家好似開咗間公司,間中都有幫彤叔睇吓大陸有無值得投資嘅項目。」為了保持低調,近一年鄭建源已退居幕後,寶華投資主力由其拍檔林友峰出面。記者上週致電其公司寶華控股,公司員工表示近一、兩年亦甚少見到鄭建源,「鄭生呢一兩年都無再喺公司出現,公司嘅一切大小事務,都係由林生處理。」

認識總理夫人

鄭 建源作風低調,除了因一眾客人為城中富豪及國內政界中人,據知他與中國總理溫家寶妻張培莉,及兒子溫雲松甚有交情。總理夫人張培莉是事業型女性,在國內商 界長袖善舞,曾擔任中國珠寶協會副主席、中國寶玉石鑑定委員會主任、國家珠寶檢驗中心主任等,在珠寶界相當有影響力。據知她以往對投資平安保險及現時的國 民信託亦深感興趣,消息人士稱:「佢同張培莉好熟o架,你睇佢叫張培莉做auntie就知佢同溫家交情非淺。」非大富之家出身的鄭建源,更加珍惜與政經界 名人的關係,甚少曝光。

平保發達之路

不過鄭建源身家隨着平保上市,股價狂升而不斷暴漲。平保○四年七月於香港上市後,原本住在太古城的鄭建源,○四年年尾即以九千二百八十萬港元購入渣甸山獨立屋軒德蓀道十二號,而去年二月,平保A股上市前一個月,他更花一億四千五百萬元買入旁邊十一號的獨立屋。

鄭建源除了豪買獨立屋,更愛買車,名下便有五架名車,包括過百萬元的法拉利,及四部共過二百萬元的平治,無獨有偶,車牌數字同是一八九八。不足四十歲的鄭建源,估計坐擁過十億身家,較他年長兩年的哥哥鄭建好,亦同樣是搏命搵錢的一族,鄭建好中六放暑假被搬運公司「月 入過萬」吸引,輟學加入搬運行業,廿三歲已成立城市搬運當老闆,廿一歲開始買樓投資,現時持有三個擎天半島單位;兩兄弟關係不錯,數年前鄭建好亦曾出入寶 華投資的辦公室,記者所見,鄭建源的渣甸山十一號獨立屋正在裝修,不時有其哥哥鄭建好的城市搬運貨車運送鐵、鋁、木板等建築材料。

鄭建源現時經常香港、北京兩邊走,為他的國民信託努力;泊上滙豐這個大碼頭,再打通國內政界經脈,國民信託有機會是未來的平安保險。

平保老員工富貴逼人來

現年五十六歲,已退休的前平保員工武定國表面看來與一般內地阿叔無異,原來是身懷數百萬的小富翁。他看着當年平均以一元六毫一人民幣(下同),總共花二十萬三千二百元認購的十二萬五千八百四十股的清單,不禁會心微笑,「嗰時買都係用來當保本儲蓄咋。」

這位一躍成為百萬富翁的內地股民,九三年才加入中國平安當辦公室文員,離職前月薪三千元。九三年起中國平安向公司員工發行內部股,於是武將自己的積蓄,於其後六年分段來認購公司股票,加上公司其後送給員工的一萬一千股,令總持股量逾十二萬股。

去年二月才上市的 中國平安A股,股價曾由三十三元八角攀上一百四十九元高位,現價已跌至近六十三元,武定國手上認購的股票市值,亦縮水至七百八十七萬元,但無損其心情,現 時有車、有樓的他,在加拿大讀書的女兒又快將畢業,他坦言無牽無掛,只望二○一○年手頭的中國平安股票禁售期滿,「到時賣一半同愛人(太太)環遊世界,另 一半咪養老,張股東卡我擺喺屋企,好好收藏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8

四隻疑似「爆煲」股董事大起底

高仁先生於2011年1月25日寫了一篇「四隻疑似「爆煲」股大起底」,其中提及這堆人如何玩弄注意財技,圖示如下:


另外,他提及四家上市公司,均有以下的特徵,列之如下:

「第一,這些公司的背景通常是民營企業;

第二,公司的華人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縱使是土生土長的內地人及香港人,在中文年報僅以英文列出名字,而不提供中文名字;

第三,年報對個人履歷披露少,方便「甩身」。而在四家公司之中,其中兩家的個人簡介部分,確實做到「恰如其分」,文字非常「簡潔」,全文不過50字,惜字如金;另外兩家對董事的描述則較為詳細,惟對工作經驗的概述,始終未能令人釋疑。」

他的結論及建議如下:

「據了解,「隱姓埋名」的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受到「隱形」大股東的「幕後」指使,主要是要規避上市規則中關連交易的相關規定,以達致成功「骨水」之目的。假若投資者倒楣,遇上類似的「蠱惑」上市公司,應當打醒十二分精神,「避凶」為妙。除此之外,筆者還建議本港監管當局,可參考內地上市規則的做法,規定公司的董事及高級管理層,要將法定身分證明文件所示的中文名字,同時在中文年報內載列,以堵塞現時的漏洞。」

但是這四位董事,是哪家公司及哪人? 又有甚麼方法可以找出? 

首先,港交所其實在披露易是有董事名單下載及搜尋的,大家可以善用Excel內的功能試試找找看。我已經找到這四位董事,這些董事的名稱,均在這貼,而最後那兩家公司均是China字頭,所以高仁先生忽略之,並採用第二個英文字的字頭作為該公司的代號呢。以下我給一些提示。

第一間估計是一家前身叫叫辛康海聯,向下炒完,又曾劃間尺炒上,之後爆破,又被傳和另外幾家上市公司有關,其中一間買了中福控股(922)後來收購告吹的一個墓園

第二間估計公司的主席,至少擔任兩家公司的主席,包括第一上海。

第三間估計是孫粗洪沾手的股票,前身是保利地產的旗下上市公司,後來賣給他本人。

第四家估計是曾經幾個醫生創辦的一家上市企業購入的上市公司,注入健康檢查業務,後來又引入幾個玩具大王的人,又不久退出,轉營太陽能及水電業務,這家公司被小弟指出和剛給李嘉誠前陣子購入的一家太陽能公司有關。

至於董事,你自己回覆那貼就會看到我猜的是誰。

其實他說的只是一部分,還有許多未揭露的,大家可以用那Excel找找還有甚麼公司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8

金屬礦開發起底:TCL澄而不清 「開發充滿了不確定性」;新疆液晶電視項目或為交換條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6/4NMDAwMDIzNDg4NQ.html

雖然TCL集團(000100.SZ)4月24日的澄清公告表明並沒有參與開發位於新疆拜城縣的全球第一大稀有金屬礦的計劃,但是資本市場對於20天多天的熱情卻並未因此散去。

4月25日,在短短五天內第二次復牌後,TCL集團的股價一度漲停,東方證券分析師張小嘎甚至表示,「TCL集團的這則公告是典型的澄而不清。」

回應傳聞的固有格式

新疆TCL能源有限公司尚未取得勘查許可證和採礦許可證

TCL 集團的公告中指出,公司不存在籌劃該「新疆南部拜城縣特大型稀有金屬鈮鉭礦」事項的情況,也沒有與任何第三方就該事項進行接觸或簽署任何協議,並且承諾至 少3個月內不會籌劃該事項,公司及公司控股股東亦不會進行其他重大資產重組、增發等對公司股票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

然而外界都清楚這是上市公司對於市場傳聞回應的固定格式,然而TCL集團的公告中也透露了關於「新疆TCL能源有限公司」的來歷。

按照其說法,該公司2010年7月26日註冊成立,2011年4月1日正式揭牌,註冊資本2000萬元,其中TCL集團全資控股的TCL創投有限公司控股65%(1300萬元),新疆興宇華安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5%。

按照TCL集團的說法,新疆TCL能源有限公司尚未取得勘查許可證和採礦許可證,目前該公司各項工作尚在前期籌備階段,但這並未排除其未來投資礦業的可能性。

而一些資料證明新疆TCL能源公司去年已經開始了探礦工作,今年1月18日新疆布爾津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提到重大引資項目,指出該縣礦業勘探開發加快推進,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勘查院、TCL新疆能源公司等企業落戶開展地質找礦工作。

消 息人士則告訴本報記者,其實TCL集團2009年就確定了能源領域尋求投資機會的戰略,而TCL創投則是具體的落實者,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去年9月也 曾表示,在目前多媒體、通訊、家電和泰科立電子四大產業集團和物流與服務、房地產與投資業務群的基礎上,TCL也將尋求在環保科技、醫療電子,以及一些能 源投資領域的突破,為此TCL集團將拿出每年流動資金的2%-5%。

之前TCL也曾經通過TCL實業全資子公司Peak Winner(即TCL峰勝投資有限公司)2007年

投資1.1億港元持有了HR38%的股權,而HR持有間接參與於阿根廷門多薩省總共面積約210平方公里的石油礦之投資、開採、運營權以及51%石油產出的收益權,而2009年9月公司完成了業務出售並獲利7000多萬元。

正是這次投資讓TCL吃到了能源投資的甜頭,而恰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進行了大量的招商工作,這讓TCL看到了投資新疆豐富能源的機會,而TCL為了規避風險還是將前期重心放在了找礦工作上,而且找到了新疆當地的合作夥伴。

新疆液晶電視生產計劃

「要想完全依靠TCL不太可能,而且開發充滿了不確定」

TCL集團有關人士透露,其實李東生過去幾個月曾經到新疆拜訪過三次,其中談到了一攬子合作計劃,其中就包括這次公告的新疆液晶電視生產線計劃。

根據TCL集團4月24日的公告,TCL集團有限公司於2011年4月1日與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擬在開發區(頭屯河區)投資建設,以液晶彩色電視機生產為起點,首期建設3條LCD/LED液晶彩色電視機生產線,年產100萬台產品。

然而這僅僅是TCL投資新疆項目的開始,也是其投資新疆礦業的條件,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為了讓新疆能源公司獲得開礦和探礦的許可證,TCL集團在新疆投資液晶電視生產線的計劃,因為西北地區並非TCL電視的主銷區域,而且TCL之前在內蒙已經有了電視基地。」

不 過TCL也留了一手,TCL表示,合作框架有效期為半年,自簽字之日起起算,但目前還不構成雙方對於投資項目正式法律約束力的約定,有待雙方進一步商定項 目的準確投資規模、項目用地選址、建設進度及與項目有關的政策後,再簽訂項目正式的《投資協議書》,約定具體的投資政策事項,顯然如果無法獲得開礦許可, 這一項目是否投資也是未知數。

之前有市場傳聞,TCL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已與新疆政府達成初步協議,將於近期擇機簽訂投資開發新疆南部拜城縣 特大型稀有金屬鈮鉭礦,預測鈮礦資源儲量超過10萬噸,鉭礦資源儲量超過1萬噸,該特大型鈮鉭礦儲量已經超出了中國已探明的鈮礦總儲量,預測開發後的總價 值將超過1300億元。

不過上述消息人士表示,「要想完全依靠TCL開發這一項目是不太可能的,而且該項目的開發充滿了不確定,不過不排除TCL與一些有色金屬國有控股公司聯合開發的可能性,不過這些投資都不會改變TCL的主營業務架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4

慈善牛根生起底:老牛基金会及其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5/0MMDAwMDI0NDU0Mw.html

“您好,欢迎致电XX抗旱绿化有限公司……”手机铃声响起不久,田磊就接通了记者的电话。此时,田磊的身份是老牛基金会新闻发言人,而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前述这家公司的员工。

身兼两职的田磊表示,自己其实只能算老牛基金会的义工,帮忙做点事,基金会一共仅10来名专职人员,自己所在的和信园,也是一家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企业。不过,这样一家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基金会,却因为牛根生在几天前辞任董事会主席,而会在未来凸显其重要性。

蒙牛方面对牛根生辞任的解释是,他“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事业,实现数年来夙愿”。而田磊则明确告诉记者,老牛基金会正是牛根生目前从事慈善事业的唯一平台。

其 实,从2004年成立至今的7年时间里,外界对老牛基金会并不陌生。但关注的背后,所谓“高调”的老牛基金会在外界眼里依然神秘:过去几年,来自牛根生的 个人捐赠究竟有多少?基金会资产究竟有多大?针对公益慈善的捐赠是否如约进行中?牛在过去和未来又会在基金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40亿资产起底:绕不开的蒙牛

“目前,老牛基金会持有的现金和股权,总资金应该有近40亿元人民币。”田磊同时称,老牛基金会与蒙牛并无任何关系。这一点,记者也从蒙牛方面得到同样的说法。

但从资金来源上说,老牛基金会从成立伊始,便与蒙牛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据 老牛基金会网站介绍,2005年1月,牛根生携家人捐赠了蒙牛乳业全部股份,并约定:在他有生之年,该等股份红利所得的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个人 支配,而实际执行比例为,红利的67%归老牛基金会,33%归个人支配;待他天年之后,该等股份的红利100%归老牛基金会,家人只领取相当于北京、上 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

而“受其慈善行为之感召,蒙牛乳业创业团队的十四位高管共同决定将来自外资股东奖励股份50%的售股收入亦 捐赠于老牛基金会,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至2010年3月10日,老牛基金会累计接收捐赠之现金(包括2009年7月股份变现所得)已达人民币11 亿余元。至此,牛先生及家人所捐股份的主要部分尚未变现,仍以股份形式存在。”

因此,田磊认为,基金会的现金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牛根生未变现股份的红利,二是2009年股份套现所得资金,三则是管理层的捐款,即在与外资股东“对赌”中获利的股票变现的一半现金。

他告诉记者,这三部分中,第二部分的资金最多,达9亿多元。其次为管理层捐款,而这其中的管理层也包括了牛根生本人,他的捐款在14位管理层中占近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部分的变现资金,曾因为引发蒙牛的“抵押门”事件一度引起外界很大关注。

2008年10月,牛根生的“万言书”的主要背景,正是老牛基金会将牛根生所捐献的其中一部分蒙牛股权——此部分股权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4.5%——抵押在摩根士丹利。据牛根生此后称,抵押股权源于老牛基金会出现了资金困难。

据他介绍,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想做慈善事业,每年花几千万,钱不够用了,老牛专项基金才将股权质押给了外国投行。

田磊也表示,当时基金会有扩大业务、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仅依靠每年红利,没有大规模的变现交易是不行的。

而且,这部分股权和红利,也并不是在2005年一步到位。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每年转让股份数量不得超过25%,所以牛根生的捐赠是逐年办理法律手续。

在这样的情况下,2009年7月,中粮入主蒙牛,除了新股增发,一部分还来自于牛根生旗下的老牛基金会以及管理层的套现,总计金额达11.58亿港币,其中老牛基金会全部股权出清,收回现金9.55亿港币。

田磊坦言,在此次变现后,老牛基金会资金量很充裕了。

根 据老牛基金会网站信息,2010年7月1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批复,牛根生名下最后持有的内蒙古蒙牛2.63%的股份也与老牛基金会办理完捐赠法律 手续,这是第三笔转让。至此,牛根生名下持有的内蒙古蒙牛股份已全部履行完法律手续,归于老牛基金会,老牛基金会成为内蒙古蒙牛的第三大股东。截至当时, 唯有牛根生名下持有的上市公司中国蒙牛3.96%的股份,尚待履行法律手续。

去年12月28日,蒙牛乳业在香港宣布,牛根生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至此,牛根生所有股权,捐赠完毕。

据田磊估算,包括前述11亿元现金捐赠,以及未变现的内蒙古蒙牛股权和上市公司股权,老牛基金的资产总额近40亿人民币。

正在学习的环保慈善

根 据老牛基金会的介绍,老牛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12月28日,是一家非公募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登记机关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为内蒙古自治 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以“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业务活动主要方向是面向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救灾帮困等其他公益慈善事 业。

截止到2010年9月30日,基金会的捐款总额为1.83亿元。

记者查阅基金会从2005年至

2009 年的业务活动一览表看到,在2005年时,其资助项目还主要为支持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年会及乳品设备、技术展示会,中国乳都雕塑资助费、支持宣传中国乳都市 委书记的电影和电视剧拍摄等等;到2006年,基金会才开始了扶贫资助等公益慈善项目。此后几年,也多为救灾帮困、文化医疗等,其首当其冲的环保主题则甚 少。

一个解释是,老牛基金会前身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最初的章程规定,基金主要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员工个人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可向基金会申请资助。

老牛基金会在一份文件中专门提到,最初设立为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主要原因:一是对相关法规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分清基金会与社团组织的职能定位;二是对单独设立公益组织缺乏经验,又无可参照的实例。

在慈善面向社会后,基金会应运而生。两个机构资金来源、业务内容完全一致。基金会方面表示,促进会将在全部业务终了时,适时注销,其所有资产、业务、人员等均全部转移到基金会。

而田磊则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做(促进会业务终止的)相关工作手续。

他同时表示,环保项目目前涉猎很少,主要原因是这是近两年才做出的调整,之前基金会并没有相关提法。而且,环保项目事关重大,也比较复杂,基金会还需要时间和各方面支持来进行相关探索尝试。

目前,基金会从事的一个环保项目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就内蒙古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进行合作。按照双方在2009年的协议,未来三年里基金会捐赠资金约3000万元人民币,大自然保护协会配套资金约3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用于内蒙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

据称,该项目在去年才完成全部洽谈,今年正式启动。

那 么,另一个问题是,基金会如何选择项目决定投向呢?田磊告诉记者,在基金会下设有项目部、法规部以及财务审核部等部门。项目来源有二,一是“有人主动找到 我们”,二是在行业接触过程中发现项目。有了对象后,先经过项目和法律部门的分析评估,再由财务部门做资金评估和审核。几方确认后,项目提交秘书长讨论。

一般50万以下项目基金会秘书长有拍板决定的权力;50万元以上则需提交更上一层的理事会讨论决定。

目前,老牛基金会秘书长为雷永胜,他曾担任蒙牛首席执行官一职。

田 磊还表示,因为基金会人力、技术力量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局限,一般都选择与大型的、特别是政府性的公益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慈善活动,其中包括中国红十字总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儿童听力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李嘉诚基金会、李连杰壹基金会等。同时,多数慈善活动都集中在内蒙古 当地。原因是,对于干旱、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的内蒙古来说,生态治理和环保正是其目前的重点,与基金会的环保主题相一致。

基金会与Hengxin信托

2009年,中粮入主蒙牛时,中粮董事长宁高宁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老朋友牛根生:“我去了蒙牛,他没有带我看任何工厂,带我去了两个地方,很远的地方,一个是他治理的河,第二个是河两边种的菜和树苗,种的西瓜,这就是他现在干的事。”

如此猜测,基金会目前的环保方向是否也是由牛根生制定的呢?

“牛总在基金会中没有决策权,不参与项目的具体定夺和操作。”按照田磊的说法,此前牛根生在基金会中实则为两个身份,一是主要捐赠人。而捐赠一旦完成,“双方的法律义务就固定下来了”。二是基金会的名誉会长。

他 表示,牛根生通过四种方式对基金会“施加影响”。首先,牛根生会为基金会的发展规划、构想提供建议。其次,牛作为社会名人,拥有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关系,能 提供一些行业信息。比如,与李连杰壹基金的合作,就由他牵线而成。其三,牛根生会出席一些慈善活动,做公益宣传。例如,亲自参加地震灾区的援助项目。

此外,牛根生还会参加基金会的年会,听取秘书处的工作报告,交流意见。

但如今的问题是,在牛根生宣布辞职致力于慈善事业后,在老牛基金会的角色是否会发生转变?

“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调整。牛总在此之前已经投入很大的精力在慈善之上,这是一贯的。今后,应该是会更频繁地做这些事情吧。”田磊揣测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提到的Hengxin信托。据此前蒙牛方面的介绍,Hengxin信托为一个不可撤销的信托,该信托的受益方包括老牛基金会及与其合作过的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慈善总会等公益慈善组织。

也就是说,这最后一部分的股权,并没有完全给予老牛基金会。尽管田磊表示目前老牛基金会是牛唯一的慈善平台。但田磊对记者解释称,老牛基金会应该算是该信托最主要的受益方,而且,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目前也是信托三个保护人之一。

当时即有相关律师人士分析表示,这个信托是牛根生授权瑞士银行设立的,信托未来发展的方向肯定与牛根生的意愿有很大的关联。

而一位非盈利组织的研究人士告诉记者,自己也对于牛为何将这部分股权交付境外信托感到不解。“按理说,完全可以在国内直接给老牛基金会,如果说是通过境外信托避税,也说不过去,因为国内现在也有很多免税措施。”

对此种种疑问,田磊仅表示一切以当时公告为主。

除了这个信托,外界对牛根生未来的猜测还在于老牛基金会旗下老牛投资所投的现代牧业。后者被看做是老牛基金会资金的另一个重要去向,也是牛根生未来致力上游的证据。

对此,田磊告诉记者,此前有关老牛基金会与老牛投资关系的种种猜测并不属实。“没有太大关系。”他说,“这只是出于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设立的。”

据他称,老牛投资在现代牧业上的金额和股权比例很少,“不具重要性”。

只是,老牛投资并不是老牛基金会“保值增值”的唯一平台。此前,有消息称,一家名为尚心(北京)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也为老牛基金会下属公司,具体管理老牛慈善基金对外投资事项。

田磊对记者承认了这家公司的存在,但他表示,尚心投资目前只是负责基金会部分资产的管理工作。

据悉,Hengxin信托也有相关“保值增值”的投资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8

為王光亞接風香港「共青團」起底

2011-6-16  NM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上任後首次訪 港,連六十位立法會議員也不見,反跟百位年輕人對談,做騷討好反政府聲音日益壯大的八十後。以為廣開言路,但與會的年輕人全經精挑細選,儼如香港「共青 團」,一小時對談中,空談愛國,未聞六四、七一。背後悉心部署是廠佬出身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這位廠佬,八十後叫他「青年沙皇」,因他在青年事務 上一言堂;他的親中作風不單勁冧北京,特首大熱唐英年亦極力巴結。陳振彬公職

2000至今觀塘區議會委任議員2004獲銅紫荊星章2004至今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2004至今觀塘區議會主席2007至2009財務匯報局成員 2007至今個人資料(私隱)諮詢委員會成員2009銀紫荊星章2009至今青年廣場管理諮詢委員會委員2009至今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2010至今關愛 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及民政小組委員會主席

縱使民政局多番向在場記者表明百位出席週一對談會的代表,是來自十八區高中生、大學生及在職青年,全無特別遴選,唯一共通點是平日關心社區事務。不過記者 在場細問參加者,發現他們幾乎背後清一色是親中或建制團體,包括由中聯辦副主任王志民擔任榮譽贊助人、全國政協委員方方擔任主席的華菁會;由民建聯成員陳 恒鑌任主席的新界青年聯會屬下三個分會,還未計來自左派學校香島中學的學生及由各區民政署主導的青年事務委員會。這做法與過往由社聯、青協轄下社福機構邀 請不同界別年輕人出席論壇的做法,大相逕庭。「我上個月獲得學校推薦,成為十八區代表之一,參加青年事務委員會舉辦嘅北京河北城鄉考察之旅,我已經去拜訪 過王主任(王光亞)喇,有機會當面問佢問題添。參加過呢類活動之後,真係提升咗我嘅國民質素。」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就讀的黃同學便是其一:「民政 局職員前排又打俾我,叫我出席今次座談會。」

沙皇選河蟹

精挑這批青年河蟹出席週一對談會的人,正是箭步搶在民政局常秘楊立門前,同王光亞握手的灰髮男子陳振彬,他雖年屆五十三,仍被政府委任為青年事務委員會主 席。陳振彬於八○年代先在土瓜灣開了製衣廠,之後他成立「寶的集團」,八二年購入觀塘一所工業大廈擴充生意,專製運動服裝,生意遍及日本、澳洲和美洲,在 泰國及內地均有廠房。去年他售出觀塘駿業街三個地段,淨賺三億四千多萬。商界之外,陳亦進軍政界。經常穿中山裝的陳振彬,在左派陣營很吃得開。回歸前,前 立法局成員、現全國政協委員方黃吉雯創立「健康快車」,用流動火車卡為內地貧困白內障患者做手術,陳振彬因捐錢多,成為香港基金理事長,多次隨團北上結識 內地官員,及後成為「健康快車」名譽主席。九九年,他被委任為觀塘區議會議員,○四年當上觀塘區議會主席,並開始向青年事務埋手。

陳於○七年創立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九年,進身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統領全港青少年發展事務。「陳振彬接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後,委員會即轉向,大 量資助內地考察團或國情教育團,民政局又全力配合。咁梗係啦,民政局曾德成局長同政治助理徐英偉,都係左派人。」青年聯社召集人江貴生說。青年事務委員會 在○八至○九年度得政府撥款一千萬元,陳於○八年上台後,一○至一一年度撥款即倍增至二千萬。而陳創辦的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更左,該會成立後五天便舉辦北 京交流團,得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接見。○八年,政府在無諮詢、無招標的情況下,以一元租金租了鰂魚涌培志男童院舊址給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打造成德育培訓 中心。該中心得駐港解放軍部隊協助,舉辦不少國情認識活動。

拉橫額詐型

「陳振彬接替青年事務委員會,只會搞國情教育,每年撥款資助的項目,幾乎全部係返內地考察。」一名青少年社工慨嘆:「陳振彬搞嘅青年高峰會,不過係想向長 官獻媚;上年邀請唐英年出席,結果有人在場拉橫額,有人又掟鞋。件事令到陳振彬好嬲,佢打電話去社聯(搞手之一)詐型,一直嘈一直嘈,最終搞到有職員為咗 呢件事辭職,件事先至平息。今次王光亞訪港,佢直頭飛起社聯;自己同民政局包辦晒一切籌備工作,佢想監控晒啲青少年活動,最好全部都係愛國運動。」陳統領 下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一言堂親中,不少八十後都笑他是青年沙皇。手握青少年牌的陳振彬,除獲中方人士青睞,特首大熱唐英年也想巴結。唐、陳兩家均是開製衣 廠,在業界早有交情,去年陳請唐出席青年高峰會,爭取八十後曝光,今年唐英年辦關愛基金,投桃報李,力推陳作基金民政小組委員會主席。唐英年雖是下屆特首 熱門,但他在關愛基金籌款籌不夠數、呼籲「年輕人做李嘉誠」一番言論又劣評如潮,加上傳媒本月又踢爆唐委託iProA提早進行競選工程,以王光亞為首的港 澳辦,也開始質疑前主任廖暉欽點唐英年的決定,甚至懷疑唐的行政手腕和民望,王今次訪港其一任務,正是收風打聽各界對唐的評價,好讓七月初港澳辦開會時有 底稿。唐深明中央極擔心香港八十後的威力,未來他會更拉攏陳振彬,展現比起梁振英及范徐麗泰更能掌管青年事務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79

地方政府債務起底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4932&time=2011-07-01&cl=115&page=all


10.7萬億元並不是官方所說「最大限度考慮了政府或有債務」的數字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霍侃 凌華薇 王長勇

 

  牽動著國內外投資者神經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終於浮出水面。6月27日,審計署公佈了「債務賬單」: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萬億元,涉及37.4萬個項目、187.3萬筆債務。

未來兩年半,地方政府債務將進入償債高峰。如果沒有採取實際行動重組債務,未來幾年銀行將面臨債務違約的實際風險。Eugene Hoshiko/人民圖片


  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公佈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

  今年3月至5月,審計署18個特派辦和37家地方審計機關,對三級政府性債務進行了追溯至債務發生起始年的全面摸底。

  「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才能考慮清理存量債務、防範風險,並試點正規發債。」一直跟蹤研究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認為。

  10.7萬億元的債務有多大風險?審計署副審計長侯凱認為,風險尚未超出償還能力。因為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佔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 債務率為52%,即使把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全部轉化為政府償債責任計算,債務率70%,也低於100%的國際警戒線。

  但從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近千億元貸款的「違約」風波(參見本刊上期封面報導「違約開始了?」),到上海市政府否認融資平台變相拖欠債務,地方政府償債的每一次風吹草動,都引起軒然大波。

  在宏觀政策整體趨緊的大背景下,部分薄弱環節的短期資金周轉風險不容忽視。摸清底數後,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在解決存量債務、建立規範的舉債機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財政部財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認為,目前的債務規模還算可控,真正難控的是地方政府不斷負債融資的衝動。

10.7萬億由來

  10.7萬億元的全口徑地方政府債務,略低於此前市場人士和研究者的測算規模。因為銀監會內部統計顯示,僅融資平台貸款就超過9萬億元。

  本次審計顯示,融資平台公司的確是地方政府債務的第一大舉債主體,2010年末包括貸款、企業債等在內的全部債務餘額為4.97萬億元,分佈在6576個融資平台公司。

  可見,審計署、銀監會等相關部門在統計口徑方面的差異並未消弭。

  審計署是按照償還責任,逐筆認定是否屬於政府性債務。一位審計署官員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要看借款協議規定的還款來源、實際用 途,是否是政府承擔責任。即使不是註冊為融資平台公司,如果規定是靠土地出讓金償債,也算做政府性債務,因為土地出讓金是納入財政列收列支的。」

  按照政府承擔責任的不同,審計署將債務分為三類,其中,62.6%屬於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需要以財政資金償還,共計6.7萬億 元;21.8%屬於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另外15.6%則是政府不負有任何法律償還責任、但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相關債務。

  根據今年2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方案》,融資平台公司、公用事業單位等舉借,確定以債務單位事業收入(含學費收入)、經營收入(含車輛通行費收入)等非財政資金償還的,被視為政府擔保債務。

  「10.7萬億元,包括了政府從社會穩定的角度,可能需要救助的債務,最大限度考慮了政府的或有債務。」上述審計署官員說。

  從審計結果看,10.7萬億元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是因應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而生。兩輪積極財政政策實施,都帶來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速飆升。1998年和2009年,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8.20%和61.92%。

  「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幾乎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翻番。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中,僅有51.15%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舉借和用於續建2008年以前開工項目的,其餘49.85%均產生於2009年和2010年。

2萬億缺口?

  央行6月1日發佈的《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稱,截至2010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一萬餘家,貸款餘額超過10萬億元。央行的數據高於銀監會,是因將交通、教育等也納入平台口徑。而鐵道部的貸款規模就超過萬億元。

  一位東部省份財政局官員告訴財新《新世紀》,此番審計署審計的是融資平台的政府性債務,而去年下半年財政部、發改委、央行、銀監會四部委清理的是融資平台債務,包括政府性債務和商業經營性債務,兩次統計有一部分交叉。

  也就是說,融資平台債務中,償還責任被認為不屬於政府的部分,未納入審計署的統計。

  令人感興趣的是這塊有多大?

  上述審計署官員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審計結果是與被審計單位取得一致意見,徵求了地方政府意見並得到認可,且有證據支撐的政府性債務。4.97萬億元融資平台債務,「是財政部、央行、銀監會和發改委四方認定的數」。

  對於融資平台貸款,銀監會要求銀行根據平台公司自身經營性現金流覆蓋情況,分為全覆蓋(100%及以上)、基本覆蓋(70%-100%)、半覆蓋(30%-70%)、無覆蓋(30%以下)四類。

  這一分類是對銀監會2010年中期清查結果的進一步細化。當時銀監會將平台貸款分成三類,第一類能夠依靠項目現金流償還本息,也即全覆蓋的融資 平台貸款規模佔全部貸款餘額的24%;第二類是第一還款來源不足,必須依靠第二還款來源覆蓋本息的貸款,也即前述基本覆蓋和半覆蓋的部分有4萬億元左右, 佔比約50%;第三類貸款項目借款主體不合規,財政擔保不合規,或本期償還有嚴重風險,例如貸款挪用和貸款做資本金,佔比約26%。

  去年下半年來融資平台貸款平穩增長,也沒有其他因素導致資產狀況突然變差或轉好,因此,可按上述比例來推算。按照銀監會的規定,全覆蓋的貸款可以直接轉成一般性公司貸款,挪出融資平台貸款的範疇。

  根據截至2010年6月的數據,當時銀監會統計的7.6萬億貸款中,有約24%的部分是這類情況。如果按到2010年底的平台貸款數據推算,此類貸款的總額約在2.2萬億元。基本覆蓋和半覆蓋佔到一半,總額在4.6萬億元左右。無覆蓋的貸款約2.4萬億元。

  再對比審計署認定的4.97萬億元融資平台債務口徑,其中有多少屬於基本覆蓋和半覆蓋,又有多少屬於無覆蓋且有可能政府認為自己並不承擔責任的 呢?審計署未公佈相關數據,但很明顯,這個缺口最大可以達到2.4萬億元左右。若考慮4.97萬億中還包括融資平台發行的企業債,缺口約2萬億元。

風險在哪裡

  上述審計署官員認為,兩個指標顯示,目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相對安全。

  從債務率看,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佔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重為52%。從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看,負有償還責任的6.7萬億元,再加上2010年末6.75萬億元的中央財政國債餘額,合計佔GDP的比重為33.8%,而歐盟成員國該指標的安全警戒線是60%。

  若考慮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債務率為70.45%,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為39.7%,兩項指標也均處於安全範圍內。

  而且,上述審計署官員認為,擔保失敗、真正需要政府承擔責任的可能性較小。因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用途,不是用於彌補一般預算缺口,而是用於專門的項目,對應會形成資產,很多屬於優良資產,「有資產作為後盾,償債能力就明顯提高」。

  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徐林認同這種觀點,認為很多融資平台公司有經營性資產,收入不錯,如果真有償債問題,變現也可以產生收入。

  截至2010年末,9.6萬億元債務資金已被支出,投向市政建設的最多,佔比36.72%;其次為交通運輸,佔24.89%;土地收儲居第三,佔10.62%。

  在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看來,投資鐵路、橋樑和買地,意味著地方政府手上的資產和債務是同時增長的,負債水平上升並不一定意味著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惡化。

  「實際上,無經營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和現金流覆蓋不足的項目,才是需要地方政府財政資金償還的硬缺口。」財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

  從2010年末的情況看,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相關債務逾期債務率,分別為2.23%和1.28%,尚且可控。

  不過,高華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寧提醒,儘管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系統性風險在可控範圍內,但需注意短期內的流動性風險,和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的「最薄弱環節」。

  未來兩年半,地方政府債務將進入償債高峰。審計結果顯示,2011年至2013年到期應償債務分別佔24.49%、17.17%和11.37%,合計5.7萬億元。2011年到期的2.62萬億元中,有71%是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1.87萬億元。

  屈宏斌擔心,這些債務的到期日,和項目長期投資回報期不匹配,如果沒有採取實際行動重組債務,未來幾年銀行將面臨債務違約的實際風險。

  「償債壓力取決於兩點,一是財政能否擠出償債所需的資金流量,二是在多大信譽範圍內可以借新還舊。」趙全厚接受採訪時說。

  借新還舊、拆東牆補西牆的戲碼一直在上演。截至2010年底,有22個市級政府和20個縣級政府的借新還舊率超過20%。358家融資平台公司通過借新還舊方式償還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其他相關債務,借新還舊率平均為55.20%。

  在宏觀政策趨緊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多重受壓,一方面是賣地收入難以維持高增長,甚至銳減;一方面是銀根收緊,借新還舊的鏈條可能斷裂。

  風險可能在最薄弱環節先暴露。「也許會出現在西部欠發達地區,以及/或縣級政府債務。」高華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寧預計。

  2010年末的10.7萬億元債務中,東部省市佔比高達49.65%,中、西部省份分別佔23.06%和27.29%。

  籠統看,東部省市普遍財力雄厚,償債能力應該較強。但魏加寧認為,東部也不是一刀切的,有些省恐怕也有問題。

  趙全厚也對東部不完全樂觀,因為東部債務總量大,而且人口密集、城市化率高,土地賣得差不多了,進一步提高償債能力的潛力不大。

  而中西部隨著產業轉移和基礎設施改善,工業化和城鎮化會加速,在土地升值方面有後發優勢。「關鍵是短期內債務資金能否融通,如果能通過展期或者其他創新跨過資金償還期,考慮西部的土地、礦產、能源,風險並不見得比東部更大。」趙全厚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能否跨過短期的資金償還期,則有諸多變數。今年4月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違約」風波,就是短期資金周轉難以為繼的例證。

  特別是一些市縣政府債務負擔重,更容易出現償債困難。2010年底,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高於100%,分別佔兩級政府總數的19.9%和3.56%。部分地區還出現逾期債務,4個市級政府和23個縣級政府逾期債務率超過10%。

  屈宏斌認為,中國政府需要立即採取行動重組債務,以避免違約風險,「允許政府發行債券,是近期最可行的辦法。」

叩響發債之門

  債務底數摸清之後,建立地方政府規範的舉債機制有可能提上日程。

  目前,預算法並未賦予地方政府舉債權,2009年至2011年,省級地方政府只是在「國務院特別規定」的條款下,每年由中央政府代發2000億元債券。

  正門僅留一線縫,偏門則洞開。2008年底以來,地方融資平台數量和債務迅速膨脹,事實上就是在為地方政府舉債。

  去年6月,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不得再通過融資平台公司變相舉借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並堅決制止為融資平台公司等單位舉借債務違規提供擔保和承諾。

  但在資金籌措壓力下,依然有地方政府冒險突進。審計發現,有7個省級、40個市級和107個縣級政府及所屬部門,在《通知》下發後,以出具承諾函、寬慰函等形式,或以財政收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等,違規為融資平台公司等單位舉借債務提供擔保464.75億元。

  對於未來的融資機制,審計署報告建議,可研究賦予省級政府適度舉債權,逐步探索向具備條件的市級政府推開,前提是舉債計劃需經國務院審批,且編制地方債務預算、納入地方預算管理,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准。

  魏加寧贊同從省級政府開始試點正規發債,「找財政規範、信息披露好的地方」,這樣容易形成正向激勵。

  不過,徐林則認為,也可以考慮「讓市縣一級自己發」,因為市縣一級政府直接承擔基礎設施、市政建設的事權,讓省級政府發債,再往下分配,是挺複雜的過程。

  賦予地方政府舉債權,無疑是長期的發展方向。但趙全厚提醒,要考慮條件是否成熟,如是否有發債系統,地方政府直接發債是否比融資平台信用更高?「從平台公司負債到政府負債,如果制度性措施跟不上,有可能更容易出問題。」

  在地方政府舉債制度配套方面,有很多事需要做。最根本是修改預算法,賦予地方政府公債權。此外,各級政府得編制資產負債表,「這樣才能做評級,不然怎麼判斷風險。」徐林說。

  若讓地方政府正規發債,償債準備金也非做不可,「否則,投資者不敢買。」魏加寧認為。審計署發現,截至2010年末,在36個省級政府中,14個未建立政府性債務還貸準備金制度。

  上述東部省份財政局官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現在沒有既定的法律法規明確要求建立償債準備金,但財政部相關文件提出過這方面的要求,對於準備金的債務覆蓋率,沒有統一的要求,各地根據各自的政府債務餘額情況和還款需求,靈活處理。

  部分地方政府提出,償債準備金應逐步達到年初本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的5%。

  「償債準備金需要的資金規模並不高。」趙全厚說,準備金一是應付有可能通過項目經營現金流覆蓋的項目,一旦現金流償還失敗時所需,二是應對出現償債高峰、超過財政能力時所需,「問題關鍵在於,地方政府有了錢去幹新項目的積極性更高。」

  諸多地方政府舉債相關制度建設非一時能完成。當然,地方政府直接發債只是市政債的一種模式,還可以讓承擔項目的公司發債。目前政府融資平台發行的企業債,與第二種市政債類似,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市政債。

  徐林說,真正的市政債體現政府信用,融資成本會比較低,對投資人來說,還可以免利息所得稅,「建議下一步改革,可以把已有的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債,通過一些制度過渡安排,做成嚴格意義上的市政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