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積極研究投資三十多年的退休教師 詹老師,在一次大賠後痛下苦功,領悟在低價時布局冷門股的「棺材店投資法」;他先後投資統一實、榮剛等標的,賺得八位數字的退休金。 撰 文‧周岐原 年過七十、頭髮花白的詹老師,仍維持每天研究財經資訊的習慣。見面的時候,他的身邊堆滿數十本雜誌,厚重的報紙也散布客廳各處。 詹老師笑說:「是有點亂,但隨手抽一本就能讀啦!」不難發現,詹老師對資訊有強烈的渴望。 「我最有興趣的就是資訊,每次和朋友出國觀光,大 家都買紀念品,只有我『採購』報紙。」而除了新聞資訊以外,詹老師也擅長從生活周遭所見挖掘投資機會,例如有一次,他赴中國觀光,飛機在重慶落地後,發現 機場使用的行李推車,上面的廣告全由正新輪胎包辦。光憑這一點,就能看出台商經營的品牌陸續進入收割階段,未來有機會取得更大的成果。 想賺 錢要「多算」,了解自己能耐和變數即使已經退休,詹老師目前每天仍要讀六份報紙、每周讀六本雜誌。而且在閱讀資料時,他還將全球的社會現象、經濟動態等, 列為輔助投資的觀察重點。高齡七十的老人,為何如此勤奮研究投資?詹老師回答得簡潔:「投資股票和臨陣用兵一樣,是『多算勝,少算不勝』。想賺錢只有『多 算』,先了解自己的能耐和資金規模,再算清楚可能的變數、威脅,然後把握退場時機。掌握這些因素,才能掌握勝利。」退休在家的詹老師,現年七十一歲,從他 投入股市至今,個人的投資史接近四十年。為了貫徹他口中的「多算」,詹老師不僅在家下苦功,也曾特地到投資達人朱威築(詳見︽今周刊︾六七六期報導)家中 請教,讓朱威築佩服不已。朱威築談到詹老師時忍不住說:「他做股票研究之深入,實在是我比不上的!」重要的是,無論投資結果成功或失敗,詹老師都會反覆檢 討,力求改進。 詹老師回憶,最初嘗試投資股票,只是為了多一條增加收入的途徑。不過當時,彰化鄰近鄉鎮連一家證券行也沒有,他只能坐車到台 中市開戶;在一九七○年代初期,上市公司只有數十家,散戶能接觸的資料更是缺乏,在這種「民智未開」的氣氛中摸索,詹老師曾經付出不少「學費」。 例 如剛開始,詹老師聽朋友講完「買股票應低買高賣」的道理,心中興奮不已,於是趁聯合耐隆(代號一四○四,後來併入華隆紡織)股價回檔,一路向下低接,打算 複製這個賺錢法則,不料因此大虧一筆。「它正在跌嘛!攤平就是不對」,詹老師說,「很久之後我才領悟,原來攤平不等於逢低買進,更不是心目中的價值投資, 而是一種極危險的舉動。」一路攤平大賠,痛下苦功鑽研股市資訊受到這一次經驗的刺激,詹老師開始痛下苦功,在日常教課的時間外,抽空不斷鑽研股市資訊;大 量地研究財經書報雜誌,就是此時開始的習慣。詹老師檢討自己在聯合耐隆的失敗,發現錯估股價趨勢,是這一次投資最致命的敗筆;然而股價並不能事先預測,所 以詹老師改變躁進態度,耐心等到絕對低價時再進場。 如何衡量股價的「絕對低價」?詹老師說:「就是股價淨值比在一倍上下的股票。」他分析, 每股淨值可視為公司實際的價值,當股價遠高於實際價值,投機風險就逐漸掩蓋投資的獲利空間。例如當年華夏塑膠創辦人趙廷箴,就是見到公司股價高出每股淨值 數倍,才決定將手上持股賣出。 相對地,當市面上多數股票股價淨值比都達到三、四倍時,固然代表行情交易非常熱絡,但也意味著資金買賣個股的 交易「價格」,其實已經遠高於企業實際的「價值」。詹老師提醒,這通常就是股市行情過熱的階段,投資人應該避免入市。而從股價離淨值不遠的股票中尋寶,則 是小散戶為自己架構投資「安全邊際」的最好方法。 徹底研究散戶的優劣勢後,詹老師終於找到自己的「棺材店選股法」,靠著這套邏輯,詹老師多 次投資股價接近淨值的個股,雖然不常出現飆漲,但靠著這套方法,他也安全躲過後來台股三次萬點崩盤,還將多年累積的資產翻了好幾番,達到數千萬元。 「棺 材店要低調,新年不能放鞭炮,生意很難做。但老闆也不用灰心,因為每個人一輩子總會上門一次」。詹老師說,散戶的資金、訊息來源有限,完全不能與大戶抗 衡,這種弱勢很難改變。就好像開棺材店的老闆,各行各業的商機,都和棺材店無關,「散戶與棺材店老闆差不多,要放棄多數商機,在乏人問津的標的裡找機 會。」詹老師說,這種棺材店投資法,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僅得一再拒絕誘惑,還要沉得住氣,確實很難培養。不過自從採用這套邏輯,詹老師完全不理會高價 股和媒體報導的熱門股,一樣從股市賺進更多退休金。 低價買進富爸爸冷門股,獲利數倍出場詹老師提醒,雖然分析電子股的研究資源多,又是市場 的主流族群,但是電子股的營收、獲利,卻存在太多散戶難以掌握的變數。因此,他盡量避免投資電子股,專心研究其餘的傳產族群。 像是他曾研究 生產馬口鐵底片的統一實,發現它屬於統一集團旗下,既沒有倒閉疑慮,股價又一度跌到遠低於淨值的八元。做足功課,確認當時股價落底的詹老師,便在七元多時 大筆買進,然後在股價反彈至二十元時賣出。 這一次成功的翻身,讓詹老師意外發現,許多大型集團都擁有數家上市、櫃公司,當中經常有一檔較受 市場冷落的個股。由於這類企業透明度較高,又有「富爸爸」支持,不易發生倒閉風險,因此只要股價在低點,布局這種股票的獲利機會相對較大。 謹 記這條心法的詹老師,後來在二○○六年初,又相中長榮集團旗下的榮剛。當時市場傳出榮剛產品即將通過波音公司認證的消息,股價隨之上漲。 因 為榮剛專攻特殊鋼領域,和其他業者截然不同;加上榮剛的業績不同往年,開始出現明顯起色,這則消息讓詹老師十分注意。 為了解得到波音認證的 難度,詹老師四處找鋼鐵界人士打聽,終於確定這項認證的製程門檻,大約可讓榮剛領先同業三至五年。於是詹老師在二十多元大手筆布局,而且一路緊抱到六十多 元才全部賣出,這次出手,成為他歷來投資的傑出之作。 當台股來到八千多點,股價接近淨值的個股也越來越少。這種低價操作法是否還有發揮的空 間?「這種股票還是有幾百檔,機會仍在其中!」詹老師肯定地說,這些個股由於價位相對偏低,只要業績稍有起色,在台股持續翻揚時,還是有不小的表現空間。 投資人與其關心台股何時飛越萬點,不如認真從中尋找標的,將更有機會得到高報酬。 而在他目前的持股組合中,曾賺進大筆獲利的榮剛、業績持續 改善的和桐都是主要持股,這兩檔標的共同之處是業績上揚,穩定配股配息,這種正要出現轉機的公司,正是詹老師的首選。 詹老師 出 生:1939年 現職:退休人士 學歷:台中師範學院畢業 詹老師的投 資態度: 1. 大量閱讀財經報紙雜誌,並將全球的社會現象及經濟動態列為輔助投資的重點。 2. 只要長期耐心等待,散戶也能等到股市回檔、績優股重挫的絕佳買點。 3. 出手投資前必再三確認潛在風險,不是長期底部價位則不買。 詹 老師的投資心法 1. 挑集團冷門股: 集團股中常有一支最被冷落的股票,由於有集團支持不容易倒閉,可在接近淨 值時布局。 2. 挑絕對低價股: 當公司股價低於淨值,過去又能穩定配發股利,就是最佳的標的。 3. 不碰高價股: 百元股的股價常高於淨值數倍,無法以股價淨值比衡量價值,因此不碰。 |
| ||||||
兩大金控富邦、國泰,不只在兩岸金融合作布局上競爭,戰線還延伸到世界棒球經典賽。國泰金控贊助中華隊,讓每位中華隊球員的頭盔、臂章都貼上國泰金控的大樹標誌,黃底綠樹的貼紙,異常顯眼。隨著經典賽人氣扶搖直上,中華隊成了舉國最矚目的焦點,也讓國泰金面子十足。 向來講求務實的富邦金,則默默賺到了裡子。中華隊優異的表現,明顯帶動運動彩券的銷售,其中台日大戰的單場銷售突破八千九百二十萬元,創下運彩歷年來棒球單場最高銷售紀錄。 球迷透過運動彩券力挺中華隊,讓一度成為富邦金燙手山芋的運彩,業績頓時逆轉勝,且大部分球迷都壓寶中華隊獲勝,結果台韓和台日兩局敗仗,反讓坐莊的運彩公司大賺。 富邦金去年獲利創新高,四度蟬聯金控獲利王,目前仍穩居金融股股王寶座,國泰金也不甘示弱,在外資買盤力挺下,股價突破四十元大關,創一年半新高,直逼富邦金。 無論是運動行銷帶來的面子,或運動彩券賺進的裡子,富邦和國泰搭上目前最夯的運動熱潮,都成為大贏家。 |
| ||||||
勝華財務危機爆發以後,股價暴跌,小股東損失慘重。然而,卻有人意圖要趁利空謀利,不只內部人提前賣股,融券數量也大增,到底是誰在放空?
撰文‧賴筱凡、周品均 十月二十一日,勝華(二三八四)進入連續第六天跌停鎖死,股價從月初六.八元腰斬,只剩三.四元。面對天天開盤就鎖跌停的股價,多數勝華小股東想賣也賣不掉,有一群人卻意圖趁利空謀利,甚至在九月二十四日財務危機消息曝光之前提早大布空單,往前推兩個月,融券餘額數量增加近十萬張,創下勝華八十七年底掛牌以來歷史最高,內部經理人也提前申讓股票,相關動作啟人疑竇。 早在財務爆出危機前,勝華的監察人與副總接連賣股,像監察人李正福原持有勝華股票約一百二十一張,偏偏選在勝華財務危機爆發前八天(九月十六日)申讓股票,申讓張數多到足以讓他自動解任監察人職務。勝華發言人黃忠傑解釋,李正福可能因長年居住美國,考量稅務問題而申讓持股。 就連勝華副總經理黃俊銘,也從七月開始賣出他手上持股。根據證交所公告勝華七月內部人持股明細來看,當時他與太太手上持有勝華股票多達二百一十五張,是勝華高層裡持股僅次董事長黃顯雄的人,也是掌管研發的重要主管。 黃俊銘卻從七月以來陸續出清手上持股,九月底手上的持股只剩五張。黃忠傑則強調,相關持股異動皆有依規定申報。證交所表示,針對內部人事前賣股,未來若檢調介入,證明事先知情而賣股的話,就有內線交易的問題。 另一方面,早在媒體爆出勝華財務問題前,近兩個月來,勝華融券數量大增十萬張,市場人士私下耳語,「恐怕是有人早知消息,趁利空想大撈一筆。」市場甚至盛傳勝華內部主管可能也涉入其中,消息真偽如何,目前無從得知,尚待主管機關進行調查。
神祕外資竟一路逆勢買超 同樣引起注意的是,從勝華爆發財務危機後,外資一路大買,從九月二十四日至今,累計買超勝華達十五萬張。業內人士不諱言,「一般來說,對於這種財務出問題的公司,外資法人的買賣通常都有相關規定,會出現外資異常力挺警示股的狀況,恐怕這個外資自然人不是真的外資。」早在去年底,勝華就傳過財務危機,最後走上資產重整一途,對於信任公司的小股東已是打擊,如果勝華內部人還趁機謀利,無異打了小股東兩巴掌。主管機關要有所作為,才能維護多數投資人利益。 |
明知政府年金不可靠,多數國人卻不知如何為老後理財,其實簡單的Excel,就能算出你退休後有多少錢。 十年後的台灣,會是如何的樣貌?答案,可能相當令人遺憾。 台灣即將來到「超高齡化社會」(編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當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二○%以上,即可稱之),勞保、軍公教退撫基金在二○一八年前,收支將相繼失衡,並在二○二九年前年前陸續用罄。 不論是一般勞工或軍公教人員,只要你未來幾年還沒到退休年紀,就可能得承擔退休金不保的風險。這樣的擔憂,已從統計數據逐漸蔓延至實際生活中。 八成三台灣人,最怕退休前存不夠錢 根據保誠人壽九月份剛出爐的調查顯示,「退休前無法存到足夠財富」已經成為八三%民眾的最煩惱的事,另外「財富增值太慢╱不懂如何投資理財」、「自己未來可能需要醫療費╱照顧費」,這兩項與成功退休相關的議題,也分別名列煩惱排行榜第二、三名。 其實,最近這幾年,在各界的呼籲下,越來越多民眾已經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但失敗的例子,不在少數。 知名部落客財子學堂副總經理林成蔭分析,在他接觸的個案中,不少人空有計畫,但實際執行起來,總是功敗垂成。其中關鍵,除了觀念有誤外,缺少工具的提醒及配合,是更重要的原因。 一般來說,退休理財跟投資《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時間長、變動多。一旦時間拉長,意外狀況也相對增多,因為每個人的財務規畫,會隨著人生階段不同而異,比 方說升遷或加薪後的可支配所得增加了,買房或置產後的房貸支出或租金收益改變了,結婚、生子的必要開銷加重了:若再加上複利的變化,人腦有限,很難用傳統 的簡單記帳本應付,這時,找到合適的退休理財工具,就成為關鍵。 CFP國際認證理財規畫師呂佳縝就建議,外在市場環境多變化,加上你的支出或收入,可能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變化,為了更精確掌握資產的變動,酌以調整,適度借助電腦科技工具,有其必要。 現年四十三歲的黃柏仁,兩年前即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提早退休,最重要的武器,其實就是一張Execel表格而已。 黃柏仁在工作期間,就以「支出占可支配資產(不含不動產)的五%」為目標,關注收支變化,決定要存到夠高的本金後,才開始投資,並透過Execl逐月記錄每月收支,觀察自己離目標有多遠。 四條線,算出幾歲開始財務自由黃柏仁利用「圖表精靈」的功能,晝出收入、支出、資產淨值、財務自由等四條線,一旦「財務自由線」的位置高於「支出線」,就是他不必工作也能安心退休的時刻了。 對他來說,Execel最大的幫助之一是,維持收支的穩定和平衡。「我不會巨細靡遺,花亙兀、十元也記下來,但如果某些月份開銷意外暴增,我就提醒自己, 下個月要省下來,也會想想應該怎麼省。」舉例來說,二OO五年五月、O六年二月,黃柏仁的收入因為工作獎金豐厚而大幅上升,當時為了犒賞自己,花錢出國、 添購家具,支出也激增,但透過折線圖的紀錄,他控制自己的收入扣掉支出後的資金水位,維持投資部位的平穩,所以他的財務自由線並未因為收支同時增加而產生 波動,仍可持盈保泰。 二來,Excel幫助我了解自己的資產變化,看看我到底離財務自由線還有多遠:二來,對我的心理層面來說,就像是個Score Card(計分卡),激勵我自己。」黃柏仁說。 四年前,他發現自己的財務自由線,已超過支出,提早退休也無虞了,但顧慮到孩子甫出生不久,又工作了兩年。直到後來老闆要調整他的職務內容,他擔心無暇多陪伴孩子,便毅然辭職,正式成為自由身,比他預計退休的時間還早了二十年。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發現一件事:退休理財,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這麼難,就算大環境不佳、國家保障不足,只要活用資訊工具,還是可以比預期中還早退休,甚至退休俊仍能「精益求精」,資產持續爆發性成長,再也不用擔心「活太長沒錢用」的風險了! 撰文者 張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