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麻煩大了】比特幣賭局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246

「夥計,這是個總和為零的遊戲,一些人贏,一些人輸,錢本身不會變多或變少,它只不過簡單地從一個人手裡轉到另一個人手裡。」1987年,在那部名為《華爾街》的電影中,戈登·蓋柯的這句話被保羅·巴德奉為圭臬。

蓋柯不可能總是判斷正確,在銀幕上他就被自己的經驗主義所反噬,而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化名中本聰的神秘人物則通過互聯網再次證明——老兄,你老了,在新世界裡,錢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無需驚動任一中央銀行,不必勞煩印鈔廠長。

在比特幣誕生五年後,上週,這種基於一套密碼、利用專用芯片的電腦裸機強大運算能力在虛擬空間生產出來的電子幣,迎來了最瘋狂的時刻。先是周初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商MT.GOX報出了盤中900美元的成交價,而在太平洋西岸,玩家無比興奮地看到了8000元人民幣的單價,中美兩地的周漲幅均超過百分之百。要知道當年1美元可以買到1309.03個比特幣,人家還只是當好玩呢。

特別是中國最大交易平台BTC中國2013年11月19日的單日成交量更突破了10萬比特幣大關,此前一月其日成交不過18474.2比特幣。一萬比特幣換一個比薩,現在換算可是8000萬元人民幣,星巴克算什麼,央視去哪兒了?1000美元抑或10000人民幣,2013年收關價的大概率暢想橫衝直撞。

或許應該感謝即將卸任的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正是因為他11月18日在回應美國參議院比特幣的聽證會的信中稱比特幣「可能擁有長期的前途」,有朝一日或許能「促進一個更快的、更安全的以及更有效率的支持系統形成」,外界由此認定此為美國政府金融主管和監管當局的認可和祝福。

說來頗具諷刺意味,有著「印刷報紙的本」綽號的伯南克一直是美元量化寬鬆政策的始作俑者,同時也一直堅持明確通脹目標預期,而比特幣驅離任何央行(主要是美聯儲)的去中心化,以及2140年前2100萬枚終止生產防止通脹的設計(主要針對大開水喉的美元),更像是反伯南克主義者的傑作。

當然,中國央行副行長兩天後的首次開腔更令人意外,儘管這位謹慎的官員仍堅持「不可能承認合法性」的一貫口徑,但其說法頗值得玩味——「很有特點」、「啟發性」、「個人保持長期關注」以及「普通民眾擁有參與的自由」。

如果全球前兩大經濟體金融主官都點了頭,哪怕是欲遮還羞,那麼一度被陰謀論者看作是「龐氏騙局」互聯網版的比特幣,前景頓時光明不少。

然而,即便是憑空多出的財富,也還是印證了自負的老蓋柯的部分觀點,一旦比特幣得以在流通環節物化,那麼得失之間依舊遵循總量守恆原則。歷史高點的出現直接觸發大量拋盤變現者,以火幣網為例,11月19日至21日三天,平台提現近7000萬元比特幣,猴性特徵表現無遺。

其實,這一幕早在2013年3、4月已然上演,一天上漲152%有之,一天跌去60%亦有之,4月10日還每比特幣266美元呢,4天後就只剩下105美元了。

無論設計者中本聰究竟是誰,比特幣誕生之初的種種設計,確實帶有強烈的社會實驗意味,甚至還暗合了此後中國央行行長所謂「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的全新國際儲備貨幣」的構思和建議。比特金的稱謂相較於當年與黃金掛鉤的美金,抱負確也不小。但是脫離極客圈在更廣泛領域被認可和使用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比特幣被監管部門認同——除非全球斷網斷電,現在已沒有人可以阻止它流通了,另一方面又使其在先佔先得多佔多得的逐利心態下不斷異化。

挖礦、礦工、礦工聯盟,使用最先進芯片卻以最原始粗暴方法在無邊虛擬空間尋找比特幣的行為和組織,果然與百餘年前美國西部的淘金熱異曲同工,以至於連名頭都無比神似。

都說當年真正輕鬆賺錢的是賣水者和牛仔褲的發明人,而現在,從6000元到50萬,專業礦機(掘取比特幣的電腦)讓一部分先覺者早早落袋為安,更與時俱進的是資本的介入形態,於是BTCChina交易平台得到了500萬美元風投,號稱中國比特幣第一人、擁有10萬比特幣的前新東方老師李笑來,也開始籌備自己的比特幣私募基金了。

可麻煩正在此處,在挖掘難度不斷加大、出幣速度不斷放緩的當下,特別2100萬枚比特幣不知何時才能啟動10的8次方分割前,任何交易平台和資本聯盟都不能保證自己擁有足夠數量的比特幣來滿足不斷上升的結算需求。一度被認為是革命性的「匿名」特徵,也很可能為賺一票就走者把玩得出神入化,事實上,2013年10月香港比特幣交易平台捲款2000萬跑路事件就已敲響警鐘。

由於害怕黑客攻擊或不良平台卷包,有重量級玩家已告誡同好,一旦有比特幣,第一時間存入電子錢包,且電腦決不能使用他人U盤,也不能安裝任何多餘軟件(更別說盜版軟件),強力加密後切記不使用時斷電斷網。像不像過往山西老財香爐之下夾牆之內藏元寶的把戲?

貪婪是好的,貪婪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是一切形式之所在。蓋柯曾這樣總結華爾街及其中每一個遊戲者,這一點上,他又說對了。

對了,對未來國際儲備貨幣的另一個期待「長期幣值穩定」,看來比特幣擔不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51

中石油的油砂賭局

2014-06-09  NCW
 
 

 

斥資39億加元的交易對價,中石油在加拿大買了兩個還沒進入商業開發的油砂區塊,未來數十年還要繼續花幾百億加元砂裡淘金◎ 財新記者 黃凱茜 文huangkaiqian.blog.caixin.com 歷時四年,中石油花了將近40 億加元(約228億元人民幣) ,最近終於完成了對加拿大兩個油砂項目的收購。未來十年,中石油還將至少投資300億加元(1710億元人民幣)才有望看到產出。

2009年8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00857.HK,下稱中石油)的全資子公司——中石油國際投資公司(PetroChina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td,下稱中油國投)與加拿大阿薩巴斯卡石油公司(ATH.TSX,下稱阿薩巴斯卡)簽署協議,購買阿薩巴斯卡位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阿薩巴斯卡地區的麥肯河(MacKay River)和道沃(Dover)兩個油砂項目。經中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批准後,雙方於2010年2月在卡爾加里正式簽署相關文件並完成項目交割。

為了 「規避資產價格變動和行政審批的風險」 ,中石油先以19億加元購買 了兩個項目60% 的權益;之後的2012年1月和2014年4月,又分別完成對兩個項目剩餘40% 的股權收購,交易總價為39 億加元。

這並非中石油第一次拿到加拿大的油砂項目。早在2007年1月,中石油集團下屬的中油國際加拿大分公司獲取了阿爾伯塔地區11個油砂區塊的採礦權,但這些區塊並沒有規模開發。中石油沒有公佈交易價格,但經財新記者查詢阿爾伯塔省政府的區塊租讓(land lease)記錄,中石油通過中介機構以大約2800 萬加元的租賃費,獲得了258平方公里的油砂區塊15年的開發權。有中石油勘探開發公司(CNODC)的人士稱,這些區塊比較小,產量也不高,可以說是中石油進入加拿大油砂領域的試驗田。

近十年來,中石油海外資產收購和擴張不斷加速,目標是建成 「海外大慶」 ,即在海外上游區塊的作業產量達到4000萬噸 -5000萬噸。加拿大憑藉著可觀的油砂儲量,目前已躍居世界原油儲量第二位,又因其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成了中石油海外收購的新目標。

不僅是中石油,中海油在2011年也以21億美元全資收購了加拿大 OPTI 公司,其主要資產是位於阿薩巴斯卡地區的 Long Lake 項目權益。2012年,中海油又通過收購加拿大排名第14位的尼克森石油公司,獲得了 Syncrude 地區的油砂資源。尼克森是一家典型的非常規油氣公司,油砂資產在尼克森的加拿大資產組合中約佔60%。另一家中國能源巨頭中石化,則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別收購了北極光(Northern Lights)油砂項目40% 的股權和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持有的 Syncrude 項 目9.03%股權。

但和中石油不同的是,中海油和中石化收購的項目均已具備穩定的規模產量。而在阿薩巴斯卡公司披露的項目細節中,截至2009年年底,其對麥肯河和道沃項目的資本支出總額為1.44億加元,分別打了132口和176口探井,但沒有探明儲量(proved reserves) 。在資產併購時,探明儲量是衡量資產價值的主要依據。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際能源業人士對中石油收購阿薩巴斯卡油砂項目的做法感到不解。一般來說,大的石油公司會選擇直接參與區塊的競標,如果是收購,要麼收購有產能的項目,要麼收購大一點的上市公司。 「從別人手中收購還沒有實現產能的區塊,是小公司的玩法。 」不過他也不排除中石油海外併購決策者 「銳意進取的可能性」 , 「做上游勘探的『玩家』 ,確實免不了會有天生的賭徒」 。

非典型交易

為了完成這筆200多億元人民幣的買賣,中石油和阿薩巴斯卡的交易全過程耗時四年,附加了很多條件才最終完成。從整個過程看,阿薩巴斯卡沒有對其油砂項目進行商業開發的資金和實際操作,其主要貢獻是出面購得項目開發權,然後再賣給中石油,並在其中幫助中石油完成當地政府的審批。

阿薩巴斯卡公司2006年才在阿爾伯塔省成立,由若干投資公司和基金公司發起,而後在2006年 -2009年,從阿爾伯塔省政府掛牌的區塊中租賃了多個油砂區塊的開發權。

2009年,阿薩巴斯卡提交了麥肯河項目一期3.5萬桶 / 日的商業開發方案申請,不久便與中石油達成協議,將麥肯河和道沃兩個項目60% 的權益賣給中油國投在加拿大的子公司鳳凰能源(Phoenix Energy) ,交易額19億加元。阿薩巴斯卡和鳳凰能源以4:6的股比成立了麥肯河合資公司(MacKay Operating)和道沃合資公司(Dover Operating) ,分別運營兩個油砂項目。

雖然雙方都有意進行100% 的區塊權益交易,但剩餘40% 的收購是以賣出 / 買入選擇權(put/call option)的方式進行,即當兩個項目的商業開發方案分別獲得加拿大政府審批之後,阿薩巴斯卡可以選擇把項目的剩餘權益繼續賣 出,同時中石油也有繼續買入剩餘權益的選擇權。

與中石油簽訂協議兩個月之後,阿薩巴斯卡於2010年4月在多倫多交易所迅速上市。將項目分割交易的同時, 「缺錢」的阿薩巴斯卡還先把未來的現金落袋為安,其在2010年一季度與中石油簽訂了11億加元的貸款授信,共獲得4.74 億加元的貸款。2012年年初,阿薩巴斯卡又用中石油買下麥肯河項目剩餘40% 權益的6.8億加元償還了貸款。其時,距離麥肯河的商業開發項目2011年11月獲得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批准僅兩個月。

2013年5月,道沃合資公司改名為Brion 能源公司,負責運營由鳳凰控股全資持有的麥肯河項目。2014年3月,道沃項目的商業開發方案通過了各方審批後,再將道沃項目剩餘的40% 股權賣 給 Brion能源,交易價格為13.2億加元。

鄧 迪 資 本 市 場 研 究(Dundee Capital Markets Research)的分析師吉奧夫· 瑞迪(Geoff Ready)表示,時機以及項目能否通過各方審批對油砂價格影響很大,上述交易雙方在2009年簽訂 協議時已經確定價格框架,通過賣出 / 買入選擇權的交易條件,能夠使買方確認項目獲批後,再視市場和運營情況決定是否交易剩餘的資產,對於中石油來說,能夠分散項目不被批准的風險。

2012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和阿爾伯塔省能源局批准了道沃項目的商業開發方案,但一直遭到附近麥克默裡堡 (Fort McMurray)居民的反對。在加拿大,油氣開發商除了要有採礦權,還要向當地居民徵得地表土地的使用權用於建設井場、處理站和管道,居民還會針對當 地環境保護、社區發展、經濟帶動等方面的訴求跟油氣開發商談條件。

Brion 能源在開發方案中稱,道沃項目建設階段能給阿爾伯塔省帶來超過3萬個就業崗位、90億加元的經濟產值;待項目全部達產後(2023年 -2069年) ,每年將帶動53億加元的經濟產值,其中包括每年向聯邦政府、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繳納15億加元的稅和礦權使用。

但直到2014年2月與原住民達成和解協議,項目才分別在2014年3月和4月獲得阿爾伯塔省內閣和省環保局的批准,整個商業開發方案的審批流程此時才算最終完結。中石油完成了全部收購,阿薩巴斯卡則對這筆13.2億加元的現金等候多時。在等待各方審批的過程中,阿薩巴斯卡多次在公示信息中提及,若不能早日達成交易,用於支撐在手項目的現金流將會面臨極大挑戰。

事實上,阿薩巴斯卡在將油砂資產 賣給中石油的同時,就已轉向輕油資源開發,前任董事長比爾· 蓋勒克(Bill Gallacher)曾表示,出讓油砂資產所獲得的資金,將有助於平衡發展阿薩巴斯卡的資產組合,未來戰略目標是油砂和輕油產量各佔一半。這家公司2006年成立時叫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上市後已直接將油砂兩字抹去。

有知情人士稱,道沃項目在今年6月完成最終的交易程序之後,阿薩巴斯卡將完全從 Brion 能源中退出。Brion 能源的總裁李志明,曾在中石油勘探開發公司突尼斯項目和尼日利亞項目擔任經理,2010年6月開始擔任道沃合資公司的總裁,同時擔任中油國投加拿大分公司的總經理。

李志明在接受加拿大媒體採訪時 稱,Brion 能源視自己為一個加拿大公司,90%的員工由加拿大本土專家組成,他們具有豐富的油砂開發經驗。

開發成本沉重

保守估計,未來十年間,中石油要為這 兩個油砂項目花費超過300億加元的資本開支和操作費用。

油砂又稱 「重油砂」或「瀝青砂」 ,是黏土、水、石油和瀝青的混合物,需要蒸餾提煉才能得到流質的原油和瀝青混合物。世界上80% 以上的油砂分佈在阿爾伯塔省北部,其中阿薩巴斯卡河是省內最大的油砂聚集地。

目前新建的油砂項目多採用蒸汽輔助重力洩油技術(SAGD)開發。由兩條上下平行的水平井伸入油砂儲層,從上面的井注入高溫蒸汽,原油和瀝青受熱後從砂中分離,落入下面的油井再抽取出來。在此之前,主要是像開採煤礦一樣對埋藏較淺的油砂進行露天開採,對地表環境破壞較大。開發油砂比常規石油需要更高成本和投資,項目運行初期如果規模過大,很難控制風險。因此油砂作業者通常會在一個開發區域內先選取較小的優質區域進行開發,積累經驗和規律後再開展後續項目。

麥肯河項目分四期建設,總面積2.15萬公頃(約合215平方公里) ,已於2012年9月開鑽第一口 SAGD 井,預計 2015年完成3.5萬桶的日產量,到2022 年總計完成15萬桶 / 日的產量規模。項目開採壽命為45年,計劃開採17億桶。

麥肯河項目一期工程的資本開支計劃為12.2億加元。麥肯河項目的中央處理廠(CPF)包括蒸汽發生裝置、熱電聯產設備、瀝青處理裝置和水循環裝置,其他地面基礎設施包括集輸管道、井場、泵站、引水工程、汙水井、營地和一個85MW的發電站。公開資料顯示,一個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加拿大分公司(CPECC Canada) 和 Worley Parsons 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在2013年9月獲得了麥肯河項目一期的地面工程總承包合同,WorleyParsons 方面披露稱,其合同收入達到3.87億加元。

道沃項目總面積為3.77萬公頃(約合377平方公里) ,分五期建設,原計劃在今年內開工,到2018年實現5萬桶 / 日的產量,到項目全部達產之後的高峰產量為25萬桶/天,開採壽命為50年-65 年,總計開採41億桶。

Brion 能源2013年8月向阿爾伯塔省能源監管機構遞交的開發方案中陳述道,道沃項目一期的初始資本支出約為 25億加元,整個項目的資本支出約為80億加元(不含通脹) 。此外,還有額外180億加元的資本支出用於整個項目的運營維持。

此外,預計道沃項目一期在2016 年完成日產量5萬桶的建設,每年操作費用將達到2.62億加元;待整個項目於2025年完成日產量25萬桶的建設之後,每年的操作費用為8.9億加元。由此估算,道沃項目初期和後期的桶油操作費用將從15加元降至10加元。Brion 能源預計,按照70美元 /桶的油價水平估算,僅道沃一個項目就要向當地政府繳納礦 權費用總額約260億加元。

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的分析師帕翠西亞 · 莫雅(Patricia Mohr)在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加上9% 的稅後回報率,新建的 SAGD 油砂項目的桶油盈虧平衡點約為70美元,新建的露天開採項目的盈虧平衡點則為100 美元 / 桶。而研究機構 IHS CERA 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稱,算上勘探開發、產建投資以及10% 的回報率在內,加拿大地區使用 SAGD 技術開發油砂的新建項目盈虧平衡油價約為80美元 / 桶,比委內瑞拉重油、美國緻密油和墨西哥灣原油高出15美元/桶。

同在阿薩巴斯卡地區開發油砂的陽光油砂有限公司(02012.HK/SUO.

TSX)的經驗在為中石油敲響警鐘。陽光油砂2007年進入阿爾伯塔省之後,一直虧損。截至今年3月,陽光油砂已投資約10億加元用於礦區租賃、鑽探運營、工程建設和各項費用,目前仍要靠各種形式的融資來支付未來的項目勘探開發,在2013年還因現金流短缺放緩了項目的產建,至今仍無商業產出。2009年至2013年,陽光油砂每年的虧損在280 萬加元到6700萬加元不等。

加拿大馬可金融(Matco Financial)的分析師彼得 ·多伊格(Peter Doig)表示,陽光油砂的問題主要是油砂資產質 量沒有預期那麼好,而且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不能保證項目的持續性。對於油砂開發商來說,和找到好的資源同樣關鍵的是,要將費用和資本支出控制在計劃範圍之內。吉奧夫 · 瑞迪則認為,如果項目運行時不能滿足計劃的預期,作業者有可能會推遲項目的進展,等到有可能盈利再說。

油砂迷途

原油價格是制約油砂實現經濟開採的最大因素,但加拿大的油砂開發商很大程度上要看美國市場的 「臉色」 。

運輸油砂的跨境管道設施建設項目進展緩慢,不能有效地把新增產量輸送到美國市場,又因為加拿大過去一直對美國市場過分依賴,直接向亞太市場或歐洲市場出口的計劃還未提上日程。

這是導致加拿大油砂價格長期以來低於國際油價的主要原因,油砂生產商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加拿大油砂的定價主要掛靠加西重油(Western Canadian Select,WCS)作為該區域的基準價格(benchmark) ,而美國西德州輕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則是國際主流原油價格標竿之一。同樣地處北美,WCS 油價比 WTI 存在較大幅度的折讓,數據顯示,2009年到現在,WCS 和 WTI 的月均價差在10%-40% 之間浮動,去年年底,WCS 和WTI 的價差一度達到39美元 /桶。

阿爾伯塔省開採出來的油砂,就地處理成流質的原油之後,主要通過管道和火車運載油罐車的方式外輸,除了滿足加拿大國內需要外,大約85% 運往美國中部和西部的大型煉油廠。但是隨著油砂產量的增加,現有管道運力已經滿負荷,而新建管道項目的徵地、環保等審批阻礙頗多,近年來只能通過增加鐵路的運力來疏導堆積的油砂產量。

彼得· 多伊格認為,未來 WCS 和WTI 的價差將穩定在15%-20% 的水平。

雖然管道運力未來仍然不足,其負面影響已隨著鐵路運力的上升而減弱。相比五年前,鐵路運力從1000桶 / 日激增到了55萬桶 / 日,其中鐵路出口量從2012 年初的1.6萬桶 / 日增長到今年一季度的16萬桶/日。

可 以 期 待 的 兩 條 管 道 一 是 加拿 大 管 道 建 設 運 營 公 司 橫 加 公 司(TransCanada)2010年開始主導建設的 Keystone XL管道,設計運力為80萬桶 / 日。另一條是安橋公司(Enbridge)在2012年開始計劃建設的北方門戶管道,從阿爾伯塔省通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海岸Kitimat 港口,項目全長1172 公里,運輸量將達到52.5萬桶 / 日。前者將加拿大西部的油砂與美國中西部的煉油基地對接,並最終抵達美國東部墨西哥灣,與原油實現價格更高的美國中部原油和墨西哥重油進行競爭。後者則是打通亞洲市場的動脈管線。

今年3月開始擔任加拿大財政部長的前自然資源部部長喬 · 奧利弗一直主張能源出口多樣化。他在2012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目前加拿大幾乎所有能源出口都輸往美國,因此我們只有一個客戶,而單一客戶並非能源出口的最佳途徑。 」從長遠看,加拿大的油氣資源對美國市場和資本的依賴程度會逐步減弱。加拿大豐業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帕翠西亞· 莫雅認為,出口目的地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將使新增油砂項目與國際油價接軌。但奧巴馬政府已經在環保團體和政治團體的壓力下連續五次擱置了對Keystone XL管道項目的審批,反對者認為油砂管道會對沿線水資源產生威脅,且大規模的油砂提煉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安橋公司的北方門戶管道也遭到土著居民、環保人士和政府反對黨的反對。加拿大聯邦內閣將在今年7月宣佈有關審批決定。中石油在積極推動北方管道項目動議伊始,就提出以55億美元競標部分股權。

大石油公司一般選擇直

接參與區塊競標,或者

收購有產能的項目以及

大一點的上市公司。

中石油做法與眾不同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油砂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52

【小敗局】一個獨立App開發人的自白:做APP就是一場賭局,你要會押注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31/144568.html
據我所知,其他的獨立App設計開發人可不會公佈我這篇文章裡將要發表的數據。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抱怨什麼,事實上我覺得自己還有Unread這個App都很幸運,所以我要先感謝所有在博客、推特上支持我的人,所有給過我鼓勵的人,以及所有付錢下載我的App的人。

我寫這篇文章是想和同行們分享一下有關Unread這個App的故事,也希望這個故事中的諸多細節能對有志於從事獨立開發App的人有所幫助。也許你會覺得我的故事是個教訓,又或許你會從中得到如何做得更好的啟示,從而證明在獨立App開發市場中仍有機會成功。

首先,我有幾條基礎性論斷:

l 需付費下載的App的市場沒有看起來得那麼大;

l 就銷量而言,知名博主的分享比App商店的專題要有用得多;

l 付費下載的商業模式無法產生持續的利潤;

l 如果你想靠付費下載的App賺大錢,那你的App上線首週必須大賣;

l 剛上線的App不要折價賣,這樣銷量很可能永遠上不去。請合理定價;

l 可持續的收入既可能來自App內消耗品的購買,也可能來自持續的訂閱,但不會來自付費下載。

血汗和淚水

自13年7月,我開始開發Unread,用六週完成了App的整體設計,然後就一頭紮進Xcode裡編程,一直幹到了來年春天。我估算了下,自13年7月到14年2月iPhone版Unread 1.0上線,我每週工作60-80小時。過程中我遇到到許多挑戰:製作自定義用戶界面導航和控件、製作大型可共享書庫、製作同步構架、性能優化等等。

這是Github的打卡器(punchcard)記錄的Unread主庫點擊量隨時間變化示意圖:
 

\

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出,開發Unread的這段時間我每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差不多24小時——我的婚姻和身心健康都備受摧殘。儘管Unread 1.0的品質因為這些努力而得到了保證,這個過程還是太折磨人了,實在不是能長期維持下去的生活方式,也不值得推薦。不過,如果我朝九晚五每週休兩天,Unread可能要一年後才能開發出來,甚至就此胎死腹中。

首發周和營銷

由於許多獨立博主和推主——Federico Viticci、Shawn Blanc、Stephen Hackett等等——的慷慨支持,Unread的首發周表現不錯。如果那時你在RSS或推特上關注iOS圈,你有很大幾率看到Unread的相關消息。
 

\

銷售額在第一天的高峰之後,遵循了iPhone App銷量的一般規律大幅下降。發行首週,Unread出現在App商店的首頁推薦裡,但銷量並沒有在推薦後大漲,只是停止了進一步下滑。從這裡,我總結出,有影響力的博主和推主一篇正面的反饋或測評比App商店的首頁推薦要更有效果。

累積銷售額

這是發行至今iPhone版Unread累計銷售額的統計圖,橙色虛線代表平均趨勢:
 

\

這張統計圖有以下幾個重點:(注意這裡的數據已減去Apple 30%的分成,但並未扣除自營職業稅和醫保)

2月3日-Unread上線

2月4日-累積銷售額1萬美元

2月8日-累積銷售額1.6萬美元(已達到總額的一半)

2月17日-累積銷售額2萬美元

6月7日-累計銷售額3萬美元

7月28日-累計銷售額3.2萬美元(目前的銷售總額)

Unread一半的銷售額都來自上線的前五天,而完成另一半銷售額花了170天(24周)。Unread最初的定價是2.99美元,兩週後我將價格上調到4.99美元。回想起來,這一舉動讓我損失了不少錢,因為第一週的銷量是最高的,我應當更合理地定價。如果我一開始就定價4.99美元而下載量不變的話,銷售額可能會比現在高1.6萬美元。

iPhone版Unread 1.2

Unread中期最大的銷售額增長來自於1.2版本的更新。這次更新的內容很豐富,增加了兩個RSS服務,一個圖像瀏覽器,一個快速瀏覽文章的功能,以及其他。更新時間是4月21日,首次上線的9周之後。

很難統計1.2版本自己賺了多少錢。如果要估算的話,可以算1.2版本上線到銷售額回落到之前的平均水平這一段時間的累計銷售額。根據我的估計,銷售額回歸平均水平的時間是5月4日,大約是更新的兩週後。也就是說,1.2版本大概賺了4000美元,上下浮動1000美元。
 

\

1.2版本的開發花了兩個月,還要從銷售額中扣掉40%的自營職業稅和350美元的醫保,因此我做這個更新的淨月收入是850美元。

iPad版Unread的累計銷售額

簡潔起見,我不會再細說iPad版Unread。下面這張圖是截至目前iPad版的累計銷售額:
 

\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縮小版的iPhone版銷售額趨勢圖:

6月8日-iPad版Unread上線

6月10日-累計銷售額5000美元(已達到總額的一半)

7月18日-累計銷售額1萬美元

7月28日-累計銷售額1.2萬美元(截至目前)

敗局

iPhone版Unread在App商店的總銷售額是3.2萬美元,iPad版是1萬美元。去掉40%的自營職業稅和每月350美元的醫保(以12個月計),這兩個App的合計淨收入是:

2.1萬美元,或1750美元/月

考慮到我過去一年間在這兩個App上耗費的心血,這個數字實在令人沮喪。我簡直不願意想像自己如果在公司上班每月能賺多少工資。同時,這也切實地證明,App商店的付費下載無法創造持續的利潤。

結論

客觀來說,Unread還是一個質量不錯的App。——這個App本質上有點無聊,但許多用戶都給予了它正面的評價,並注意到了許多細節和令人愉快的功能。這意味著那些花錢下載了Unread的人很可能對這個App很滿意,並樂意向其他的人推薦。目前,Unread在App商店的評分是4.5星。

RSS依舊有市場。——Daring Fireball這個RSS讀者最常瀏覽的網站仍擁有20萬的訂閱。這意味著Unread的目標人群並不特別狹窄。

我並不出名。——儘管我在iOS圈並不是完全籍籍無名,但也絕對不是什麼著名的極客。Unread的開發者就是一個對潛在用戶毫無號召力的草根。

Unread的曝光度還可以。——Unread曾被數個著名博主推薦過,也上過App商店的首頁推薦。這意味著Unread不是那種完全無人關注,淹沒在App商店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應用。

儘管如此,Unread的總銷售額也只有4.2萬美元(扣除稅和醫保後2.1萬美元),未來也不大可能會有大的增長。通過以上這些,我的結論是:一名獨立的App設計開發者如果想靠App賺生活費,就必須開發有可持續盈利模式的App。我想這種模式包括像Candy Crush和部落戰爭(Clash of Clans)這樣的App內消耗品銷售,或者WhatsApp這樣的持續訂閱。此外,我覺得一個開發者很難獨自承擔開發、運營和維護的工作,ta可能必須和其他的獨立開發者合作。然而,主要競爭對手們的營銷預算讓我感覺即使是這樣的小規模合作也不一定能成功。

推廣營銷

自上一篇博客發表後,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沒有為Unread做推廣。實際上,我做了我能付得起的所有推廣。我沒有只是天真地把App往商店裡一扔就等著錢嘩嘩地來。下面是Unread(iPhone版和iPad版)的全部推廣活動,有些直接由我發起,有些則是運氣帶來的:

1.2版上線時的推特推廣:400美元;

iPad版上線時的推特推廣:200美元;

Shawn Blanc的博客上一週的RSS贊助(包括一條工具欄上的廣告):700美元;

幾次播客採訪;

許多著名博主慷慨地推薦了Unread,有幾位甚至推薦了好幾次;

我的個人站發表了一系列介紹iPad版Unread設計過程和幕後故事的文章;

兩個版本的Unread都上了App商店的首頁推薦,之後也都出現在了「新品」欄目中。

Apple的社交團隊也數次在ta們的臉書和推特上推薦過Unread;

推特上的口耳相傳。許多用戶每天都會在推特上發表正面的評價;

根據現有用戶最突出的需求來設計更新的內容;

發一些有趣又有內涵,能被別人轉發的筆記。

Unread的競爭對手多嗎?答案是非常多。但又有哪個類別的App競爭不激烈。我的營銷工作需要改進嗎?很可能。

但那些批評我14年來傻乎乎地做了一個RSS閱讀App的人並沒有抓住我的文章的重點。精心設計並開發任何一個種類的App都是一場博彩。增加營銷支出既可能增加收入也可能增加失敗的危險性。這更是一場賭博。

Unread這個案例中最大的教訓是,即使你的成本低,質量高,App商店1億張信用卡的規模不一定能讓你盈利。外人可能會認為獨立開發的優質App可能會產生持續的利潤,但事實是這種付費下載模式的收入不能維持一個人的生活。忠誠的用戶會在頭幾天花錢下載,之後就再沒有收入了。剩下的時間裡,這個App只能努力吸引一小部分用戶,最後走向消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92

一場註定失敗的賭局:日本央行的貨幣版“偷襲珍珠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30

Japan-Empire1942a

上周五日本央行意外擴大QQE規模宣告了日本進一步加強刺激政策的決心。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此舉和當年二戰偷襲珍珠港如出一轍。 “先發制人”所帶來的最終結果都會是自取滅亡。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長途奔襲美國珍珠港,成功擊沈了在港口內的大量美軍戰艦。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使美日矛盾迅速激化,迫使日本率先發難。但是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

事實上,計劃珍珠港的山本上將本人就曾預言即使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成功,它不會,也不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生產力實在太高了。全面對美宣戰的最終結果就是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和萊特灣海戰中的全面潰敗。

如今,日本央行祭出擴大寬松大旗的背景和當年並無二致。從1989年日本信貸泡沫破滅之後,日本政府和央行一直維持零利率並不斷推出量化寬松措施。然而事與願違,日本經濟在25年的時間內並沒有任何的增長。

日本目前真正所需要的是包括政治和金融領域在內的結構性改革,但是政治家和銀行家都未對改革做過討論,甚至想都沒有想過。因為那將意味著那些所謂的精英階層——既得利益者的權利將受到影響。

John Kenneth Galbraith曾經說過,“擁有特權的階層都具有賭徒特質。他們寧可冒風險被迫性失去所有利益,也不願意考慮主動性的放棄特權。”

政治改革所面的巨大阻力不言而喻,那些享受寬松政策的企業一方面在挫傷日本經濟,另一方面又在迫使央行維持現有的貨幣政策。對於此前已經經歷過“寬松無效”的安倍政府而言,如果貨幣政策的結局最終是失敗的話,采取“不破不立”的方式或許是唯一的選擇。

如今,日本央行的決定確認了其正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就是日本經濟的現狀。不幸的是,當“審判日”到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將成為精英階層的陪葬。身在其中人能做的也就是祈禱這種毀滅不會造成全球金融系統的崩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98

俄羅斯掀購金狂潮 普京開啟曠世黃金賭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11

普京,俄羅斯,制裁,黃金,金價

本世紀金融危機以來,俄羅斯一直在增加黃金儲備,目前儲量已超過中國,名列全球第五。從今年7月起,西方國家對俄施加迄今為止最嚴厲的經濟制裁,昨日還威脅要加大制裁力度,這麽看俄羅斯囤積黃金也許押對寶了。面對國際金價下跌,俄羅斯總統普京啟動的這場曠世黃金賭局有沒有滿盤皆輸的危險?

十年來俄羅斯黃金儲備翻三倍,增至約1150公噸,今年更是迅猛增長。昨日世界黃金協會(WGC)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俄羅斯購買黃金115公噸,其中第二和第三季度合計購買了109公噸,超過了此前兩年全年的購買量。第三季度的購買量占全球央行凈購買總量的59%。

俄羅斯,黃金,央行,外儲

黃金,央行,俄羅斯,中國,金價

俄羅斯的黃金儲備規模超過中國,全球排名僅次於美國等四個國家。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俄羅斯大量囤積黃金是在準備與西方進行曠日持久的經濟戰。以下圖表數據來自WGC截至今年8月的全球官方黃金持倉報告

黃金,俄羅斯,外儲,俄羅斯央行,制裁

以美元計價折算,截至本月1日,俄羅斯的黃金儲備占外儲總額的10.5%,去年同期占比為8.4%。這一比例上升既是因為俄羅斯央行為支持盧布犧牲部分外儲,也體現了西方制裁環境下俄羅斯的融資困境,俄政府不得不動用外儲支持本國機構融資。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據彭博統計,今年7-9月,盧布對美元重挫逾16%,為制止盧布貶值,今年俄羅斯投入外儲710億美元幹預匯市,外儲因此減少14%,降至約4390億美元,處於四年來最低水平。

知名俄裔記者Leonid Bershidsky在彭博觀點網站發表評論文章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和此後的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了美元與歐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公信力,與俄政府親厚的經濟學家一直向普京建言,美聯儲不斷印鈔,美元終將滅亡,俄羅斯要減少對西方金融系統的依賴。從數據來看,俄羅斯大量購入黃金也是在以多樣化投資分散風險。但數據也展示了俄羅斯囤積黃金的危險。

首要的風險就是金價下跌。今年3月俄羅斯並入原屬烏克蘭的自治區克里米亞後,普京的經濟顧問Sergei Glazyev提出了“金融主權”的問題,它成為國內安全領域精英普遍關註的熱點。今年5月,Glazyev接受采訪時表示,

當今三大自由兌換的貨幣——美元、歐元和日元都受美國控制。某種程度上說,俄羅斯貿易夥伴的貨幣可以作為替代資產,貴金屬也是。Galzyev預計,在軍事與政治沖突增加的環境下,金價會回漲。

而到目前為止,Galzyev上述金價預測顯然有誤。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緊張並未推升金價。今年3月14日漲至年內高位以後,現貨黃金價格總體下跌,跌幅達16%。

另一方面,今年4月-9月,俄羅斯黃金儲備增加109公噸,其美元價值卻僅增加了16億美元,截至10月1日,所有黃金儲備值合計42億美元。Bershidsky認為,金價下跌不能完全解釋這種差距,也就是說,俄羅斯官方的統計數據低估了國內黃金的價值。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由於西方制裁,國外銀行紛紛暫停購買俄羅斯出產的黃金。那些失去國外銷路的黃金多數只得賣給俄羅斯國內商業銀行。那些銀行隨後可能將黃金轉手賣給俄羅斯央行。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俄央行因此別無選擇,只好自己消化無法賣給國外銀行的國產黃金,購入大部分商業銀行手頭既有的黃金頭寸。

因此,Bershidsky總結,俄羅斯黃金儲備劇增可以視為俄政府領導人對西方的疑慮以及俄羅斯自身的適應彈性。其他國家很少能像俄羅斯這樣,消化這麽多相對流動的外儲。

另外,我們還應註意到,本月底瑞士將舉行全民公投,表決本國黃金儲備占比是否可以提升到20%以上。如果瑞士國民投票贊成,瑞士央行將不得不大量購買黃金,助推俄羅斯黃金儲備的價值。瑞士可能間接幫助俄羅斯抵禦西方制裁,以及最近的國際油價大跌。

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及,石油與天然氣貢獻的稅收約相當於俄羅斯政府一半的預算收入,還相當於俄羅斯10%的GDP。要維持俄羅斯政府預算平衡,國際油價需要達到每桶90美元。就在昨日,12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價格暴跌3%,跌至每桶77.92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85

歐洲央行會不會加入“黃金賭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03

歐洲央行,QE,黃金,金價,歐元

本周一,盧森堡央行行長、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Yves Mersch重申,歐洲央行理論上有可能購買主權國家的國債、黃金、ETF和股票,暗示如認為有必要,歐洲央行還有大量購買資產的選擇。

世界黃金協會(WGC)上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凈購買黃金92.8公噸,創年內季度凈購買規模新低。其中俄羅斯央行當季購買量占全球央行凈購買總量的59%。在俄羅斯盧布貶值、外儲減少、資本外流時,黃金儲備成為俄羅斯政府儲值和維持基本進口的必要投資。

歐洲央行有沒有可能像俄羅斯央行那樣大量增持黃金?西方分析人士認為可能性很小,因為市場供應有限,而且不能達到刺激歐元區實體經濟的明顯效果。

宏觀經濟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Melanie Debono認為,如果歐洲央行的目的是要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增加歐元的貨幣供應量,那些擔心惡性通脹的人和害怕買政府債券影響財政管理的人更容易接受歐洲央行買黃金。但這種方式的實際效力不大,理由如下:

1、不夠買

歐洲央行買不到那麽多的黃金,沒法達到上述目的。除非歐洲央行想成為黃金市場的大買家,大幅增持黃金,否則就不得不改買其他資產。

2、買少了沒用

如果歐洲央行買少量黃金,也起不到效果。歐元區銀行業可用於投資的黃金為數很少。如果歐洲央行在公開市場購買黃金,並不會促使歐元區銀行增加貸款,而如果向其他央行購買,歐洲央行持有的高風險資產比例不會上升。

3、對經濟無用

歐洲央行購買黃金可能推升金價。和政府債券、股票等資產不同,金價上漲對經濟沒有任何實質幫助。

4、對貨幣寬松預期也無用

買黃金不能清晰傳遞歐洲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信號。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Izabella Kaminska的評論也提到,歐洲央行的目的是傳播流動性,而且傳播的方式既不能遭到徇私的指責,又要盡可能刺激經濟增長。假如把資金交給那些沒有主權約束力的黃金持有者,歐元的流動性可能流出歐元區的金融系統,也可能用於對沖貨幣貶值。總之最終導致歐元貶值,推升歐元計價的黃金價格。

而如果歐洲央行這種QE舉措只會推動資金流入一種讓人想囤積居奇的資產,不能產生帶動生產力的支出。這麽做對歐洲央行又有何意義?從這個角度看,歐洲央行應該沒什麽興趣推動歐元計價的金價上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80

【專欄】董明珠“發飆”真相:小米入股美的,雷軍十億賭局新籌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7/148435.html

i黑馬註:12月14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與小米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關於雷軍董明珠的十億賭局,董明珠說,我認為他跟我賭改成跟華為賭,跟世界上手機行業最頂級的賭,那是真正的賭。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董毅智律師


12月14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與小米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美的集團將以23.01元/股的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發行5,5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66億元。本次發行完成後,小米科技將持有本公司5,500萬股股份,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1.288%。小米可以提名一名其核心高層管理人員為美的董事,美的將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其相應審議決議程序。此次公告中同時披露,雷軍擁有小米科技77.8%的股份,是小米科技的第一大股東,其他自然人在小米持股22.2%。

“鐵娘子”董明珠為何“發飆”?

其實,小米與美的合作的消息此前早有傳聞。在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董明珠看到此消息後說到:“昨天我在網上看了一篇文章,聽說小米和美的合作了,董明珠有點急,我急什麽。美的偷格力的專利法院判你賠我兩百萬,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如果有一天你的專利比我多,你的質量比我好,我真的有點急了,我得改變自己,我要加油了。”

董明珠稱美的為騙子,是因為此前美的銷售的某幾款空調侵犯了格力的專利,因此被判賠償格力經濟損失200萬元。而說小米是騙子,則指的是小米手機在印度被禁售,因愛立信指控其“不公正”使用了一系列無線技術專利。

董明珠還說:當然我希望作為中國的企業,我希望雷軍的企業走出國門,但是很遺憾剛剛走出去就被封殺了,你偷了人家的專利,一個偷別人的東西人還稱為偉大企業?要是我的話我就不好意思說。

關於雷軍董明珠的十億賭局,董明珠說,我認為他跟我賭改成跟華為賭,跟世界上手機行業最頂級的賭,那是真正的賭。

號稱“鐵娘子”的董明珠,之所以因此發飆,並不是表面上針對其與“雷布斯”雷軍的十億賭局,其深層次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是格力與美的這兩個家電行業的巨頭從來就是死對頭,兩者歷年的積怨甚深,雙方更是多次對簿法庭:

1.jpg

雙方在歷次訴訟中互有勝負,格力憑借其研發實力確實在專業領域略勝一籌,這也許就是董明珠認為美的剽竊其專利技術是小偷的淵源。格力美的在傳統的家電行業瘋狂競爭,形成僵持,而今突然發生小米入股美的的事件,打破了現有的格局,使鐵娘子董明珠感受到了腹背受敵的壓力,其發飆也就可以理解,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小米。

小米近期投資消息不斷,其曾先後投資優酷土豆和愛奇藝;在雲計算領域,金山將在雲服務方面投入10億美元,金山、小米與淡馬錫聯手以2.95億美元入股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世紀互聯。小米布局智能家電,營造智能家居的野心昭然若是,面對這個迅速崛起的對手,格力感到無從下手。小米的企業理念、思維方式、營銷手段、資本運作與傳統家電行業迥異,讓格力這個曾經的老大,名門正派不知如何化解,這才是鐵娘子董明珠發飆的真正原因。

三是因為小米與格力之爭、“雷布斯”與“鐵娘子”之賭局,不僅僅是兩個公司之爭,兩個企業家之賭局,本質上是兩種經營理念、兩種思維方式、兩種發展模式、兩種營銷手段的PK,甚至是兩種體制的對決。小米和雷軍代表著新興的互聯網行業,其通過塑造品牌、粉絲文化、饑渴營銷等微創新來實現企業的迅速膨脹發展,雖然小米也叫囂著其對極致用戶體驗的追求,但產品質量的缺陷、專利技術的缺失,使其被很多人視為“超級模仿者”,雷軍的“風口飛豬理論”容易讓人產生投機者的感覺,他的迅速膨脹伴隨著毀譽參半,讓人質疑其只是通過概念不斷地炒高其估值,將IPO視為終極目標,甚至有人認為小米模式是對中國企業的一種傷害,但筆者認為小米正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的產物,是符合當前產業結構的模式,任何一個國際品牌、跨國公司,甚至所有發達國家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這只是開始,絕不是結局,相信“雷布斯”的眼光和境界一定會真的打造出蘋果般的巨頭,真的當上“雷幫主”。

而反觀格力,其在傳統制造業中艱難突圍,踏著無數失敗者的肩膀走到了今天,她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需要迫切的找到新思路、新出路,固步自封、循規蹈矩絕不是格力和“鐵娘子”董明珠的性格。一場豪賭更是激發了“鐵娘子”的鬥誌,相信格力也必將在“鐵娘子”的帶領下奮力迎擊小米。不過發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市場、用戶、資本才是檢驗其賭局的最終籌碼。

那麽此次小米為何選擇美的?

1.雷軍正在打造以小米手機為核心的智能家居體系。雷軍曾表示,小米專註把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三個產品做好,其他的智能硬件領域開放給其他公司,例如制作小米電源的紫米,生產小米手環的華米以及剛剛發布小米空氣凈化器的智米公司。小米的智能家居體系已經涵蓋了電視、手環、路由器、血壓計、空氣凈化器、電視盒子等產品。此次入股美的,雙方將可能在更多智能家居產品上展開合作。

2.美的強大的市場保有量對於小米的智能家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補充。

3.美的於今年3月發布智慧家居戰略,實現所有家電產品的互聯互通,與小米的智能家庭戰略頗有相似之處,這讓雙方一拍即合。

4.美的集團表示,與小米科技的合作,是順應行業智能化、銷售渠道多元化發展趨勢,深化戰略布局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公司在智能家居生態鏈、移動互聯網及其相關產業方面的發展。小米此次入股美的,也將極大豐富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線,同時還可以借助美的的物流、銷售渠道以及上下遊產業鏈,提升小米其他產品的競爭力。

雷董之賭,勝負猶未可知

但是小米的胸懷和格局更勝一籌。小米入股美的可以看出雷軍的境界,也說明其發現了自身的短板,雷軍用行動驗證了毛澤東思想——“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和強者做朋友,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絕不做“小明”。這是雷軍為“十億賭局”又加上一個重重的籌碼。

無論是小米還是格力,無論是雷軍還是董明珠,誰都是從那“野蠻生長”的時代走過來的,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不必譏笑,不必煩惱,每個企業都需要走出自己的模式,模仿不可恥,但是永遠模仿是可恥的,我們要理解模仿,但是我們絕不是一味的支持和縱容,我們應該從中國制造,中國營銷,升級為中國創造,中國體驗,讓我們實行真正的中國夢。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董毅智律師

澳第四礦商擴產賭局失策 旗下礦山將陸續停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5006.html

澳第四礦商擴產賭局失策 旗下礦山將陸續停產

第一財經日報 張國棟 2015-04-12 20:24:00

宣布停產是他們對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而做出的艱難決定。阿特拉斯認為鐵礦石的價格最終會反轉上漲,但市場現階段並不明朗。

最近,阿特拉斯(Atlas)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由於鐵礦價格的快速下降,這家貴為澳大利亞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的礦山企業將陸續停產。

根據一份官方公告,阿特拉斯在4月份會陸續停止生產,其對外出口也將停止,具體是下周停止MtWebber項目,14天後將停止Abydos項目,Wodgina礦區的項目將在4月末停止。所有Altas鐵礦項目將進入維護階段,何時複產取決於鐵礦石的走向。

兩年前可不是這樣的情景。相反,在鐵礦石供過於求尚未明顯到來之前,這家公司在2012年就選擇逆市擴產,希望通過盡可能提升產能,從中國市場上搶奪到盡可能多的市場份額。

在澳大利亞,阿特拉斯排在兩拓(力拓和必和必拓)和FMG之後,是中國鋼廠的重要的鐵礦石原料供應方,2011年年初,這家礦山收購了當地一家鐵礦石生產企業Giralia,此後又拿下了鐵礦石生產企業FerrAus。兩次並購也為阿特拉斯帶來了巨額的直運鐵礦石資源。

阿特拉斯還有一個更大的“賭局”。根據當時董事會制訂的投資計劃——2013年將鐵礦石年產量提升至1200萬噸,到2015年提至1500萬噸,隨著Hedlang港阿特拉斯新的泊位於2015年建成,2017年公司計劃產量提升至4600萬噸。

當時,盡管中國市場的需求已經開始下滑,特別是鋼材價格已經連續數月下滑,但阿特拉斯並未表現出太多擔憂。2012年7月,該公司董事總經理KenBrinsden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等媒體采訪時判斷,“中國需求是非常好的,不用太過擔心,而且公司的礦成本很低,現金流又非常好,所以競爭力很強。”

到去年2月份,阿特拉斯對鐵礦石價格依然很有信心。這個時候的阿特拉斯除了擴大海外其他市場,已經將把重心放在中國,逐漸取代中國國內成本較高的礦山。

實際上,三大礦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的鐵礦石品位相對較高,但價格也在相對高位,為減少長期高礦價帶來的成本壓力,中國一直有意減少對國際三大礦商的依賴,而以阿特拉斯為代表的獨立礦山實施產,也是中國鋼廠們希望看到的。

但現在,鐵礦石價格的快速下跌,似乎超出了阿特拉斯的底線。在他們取代中國高成本礦之前,很有可能先被那些實力雄厚且更低成本的礦山取代。

目前,鐵礦石價格風向標——普氏鐵礦石指數已經跌破了50美元(噸價),截至4月9日,普氏指數報48美元/噸,預計短期進口礦價仍將弱勢調整。華爾街著名投行Jefferies分析師甚至在最近的報告中稱,未來幾年,鐵礦石價格不太可能從當前的急劇下挫中明顯回升,甚至有可能會進一步走低。Jefferies預計,2015年和2016年鐵礦石平均價格分別為56美元/噸和52美元/噸。

事實上,由於礦價下跌的影響,那些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外鐵礦山均陷入虧損,停產或者出局成了一些礦山的選擇。本報記者獲悉,阿特拉斯在2014財年上半年凈利潤曾達到7357萬美元,將該公司所有的成本計算在內,其鐵礦石平衡收支成本為75美元/噸。此後,隨著礦價進一步下跌,這家礦山雖未停產,但已是虧損運營。

KenBrinsden表示,宣布停產是他們對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而做出的艱難決定。阿特拉斯認為鐵礦石的價格最終會反轉上漲,但市場現階段並不明朗。

阿特拉斯還在公告中表示,他們也在同自己的債權方一直保持溝通,以保證一旦時機成熟,複產不會產生問題。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80

網路創業家,德國贏得賭局的新王牌 一個平台、36道菜 扭轉29個苦難人生


2015-11-09  TCW

現代難民跟你想的不一樣!解方也遠超過政府想像範圍,本刊深入現場,帶你看高中生、大學教授,怎麼群起為難民找未來。

就在德國陷入「到底能不能容納百萬難民?」的爭論中,解方,正從近五百八十個組織中發芽,順著網路一路連進百萬難民的智慧型手機裡。

在對立、仇恨、不安之外,許多德國人發揮其務實性格,與難民聯手掀起一波「創新創業潮」。

「難民專用」App什麼都有就連德國電信、軟體龍頭都搶合作從九月開始,「難民駭客松」(即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開發科技、軟體幫助難民的創新活動)每週末 在各城市舉行,難民、高中生、矽谷工程師等聚集分組,開發出難民專用的交通、生活、社交App:漢堡出現了即時物資需求通報平台、德勒斯登出現第一支難民 用的生活指南App、波茨坦民眾打造了讓產官民共用開源平台,協助難民。

在創業熱點柏林,新創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難民共同工作空間」,開放給所有為難民創業創新的團隊使用;難民創業大賽要輔導十間新創公司、歐美工程師齊力建立難民程式學院(Refugees on Rails)、創投世界電子音樂之都的柏林,已有超過八十家夜店輪流舉辦難民募款派對。

「如果你看到什麼活動是跟難民沒關係的,你會覺得很奇怪。」已將難民帶入五家企業內訓課程的bC-able創辦人德尚(IsabelleDechamps)形容。

難民駭客松本來只是幾個朋友的聚會,最後成為三百人、為期三天,十幾種語言的駭客松,連德國電信、歐洲最大軟體公司SAP、地方政府都主動尋求合作。

這些草根性的創新,從食、衣、住、行、育、樂提供了不同的數位工具(見一百一十六頁圖),讓人手一機的難民能加入社群、加快融入在地生活,並聰明分配資源、減少政府負擔。德國史上第三次面對難民潮的考驗,也因此看見不同的可能。

搞定基本住所》RefugeesWelcome 有空房就能租,四千個家庭當房東「迫些房間我收過一些難民家庭,你們不會介意吧?」我們在柏林的Airbnb房東第一句話就說。行李都還沒放下,我們就遇 見第一個難民創新:RefugeesWelcome (簡稱RW)。

很難想像,在德國,已有一百三十個家庭打開家門讓難民當室友,還有四千個新註冊的空房在排隊。才成立一年,RW 的網路平台已走入十國,在奧地利,也有一百二十個會員家中住著難民。

「我其實不太懂那些『德國沒有空間』的說法,我的老家、整個小鎮空屋超多的!」RW創辦人卡庫西(Jonas Kakosche)說。Airbnb在各大觀光都市鼓勵在地人短期出租空屋的模式,平台上在去年只花十個月就新增七十萬問空房,同樣模式,房客換成同樣收 得到房租的難民,行得通嗎?

卡庫西用自己公寓的空房做實驗。他跟共同創辦人吉爾林(MareikeGeiling)一直友公開小額募款,沒想到兩個星期就募到了半年的房租,接著透過非政府組織介紹有需求的難民。

「那不只是一個房間,而是他們可以開始第二人生的機會,」吉爾林表示,在經歷了流離失所的逃難之後,大部分的難民心理、生理以及社會關係都有許多挑戰,一個能夠安定的居所、在地室友,即使只是一個月,也能解決難民融入的第一關。

確定效益後,他們立刻架起網站號召網路社群支持,第一個星期就有超過八十人申請,願意把房間出租,「我們本來以為只會有年輕人,沒想到有很多退休夫婦,」吉爾林表示,甚至在九月收到右翼人士申請,說希望透過短期出租,進一步了解難民。

德國政府預估,難民潮之下德國至少需要新增三十萬戶住宅,但最高峰每天一萬個難民抵達,收容所的設置成為德國面臨的最大難關,曾經出現一個小鎮必須在三十個小時內布建千人收容所的狀況。

若是難民在週末到來,恐因為註冊處沒人上班而可能流落街頭。更嚴重的是,一旦政府宣布收容所或是集合住宅地點後,常常成為極右派攻擊目標,縱火、暴力等防不勝防。

RW的模式,讓閒置產能得到利用,減少大規模集中式管理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讓難民二十四小時的生活真正融入在地。

提供認證教育》凱隆大學

線上開課、募學費,哈佛、耶魯都加入要降低難民潮對德國的衝擊,最關鍵的解方,在於他們多快找到工作,教育便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

「來的人都那麼年輕,在那種年紀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只是看你給他什麼,」凱隆(Kiron)大學創辦人克雷斯勒(MarkusKessler)說。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字指出,三分之一的難民是兒童、青少年,其中年紀在二十五歲以下的也占了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但要將他們送進教育體系,並非簡單的事,從學歷證明不清、身分文件缺漏到收容所搬遷等,都不利於他們快速開始上學。從過去的案例來看,光是要得到政府提供的德文課,最久要等一到兩年。

「這是為什麼我們的課程組有兩個難民,(因)要確保符合需求。」克雷斯勒說,成立還不到一年的凱隆大學是全世界第一所為難民打造的大學,團隊設計出為期三年的線上課程。

第一、第二年,學生遠距上課,課程包括德文、英文或商業、工程、建築、資科、跨文化研究等。第三年,再到凱隆大學合作的大學接受認證,並修讀一年的實體課程或者兩年遠距教學,便能拿到學位。

在凱隆大學,每個學生念完大學,學費只需要花費一萬二千歐元,不到一般大學學費三萬歐元的一半,主要是他們透過跟不同學校合作,將包括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等既有的線上課程,與相關的在地大學進行課程串接,重新創造成符合難民就業需求的學程。

克雷斯勒以世界知名的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為例,通常一學年的(實體)課程下學期之後就有四成到五成學生被當,空出來的位置與資源,包括圖書館:心理諮商、德文課等,在那學 期便可讓難民運用,目前全歐洲四十所大學已經確定成為實體夥伴。

不只是學界的響應,德國聯邦政府外交、教育、社福、勞工部門都在洽談合作,歐盟明年計畫採凱隆大學的模式,協助全球五千萬的難民。

才剛上線,凱隆大學已收到一千五百個學生申請,透過群眾募資得到了一千個學生的學費,目前還有美國科技公司準備全額贊助,長期而言,透過畢業生前五年年薪的五%成立大學基金,持續支持更多的難民。

透過一千份問卷的調查,克雷斯勒看見難民競有一半以上想要創業,沒有退路的他們需要的只是彈性的教育機會,「我們的目標就是幫助他們如願成為工程師、醫師、創業家,未來兩、三年,德國人會越來越害怕,而他們(受教育難民)的正面形象,就會是我們心理恐懼的根本解方。」

用吃消弭偏見》難民廚房

開課教煮菜,連德總統夫人都來學

星期三晚上,柏林一處民宅人聲鼎沸,D的音樂配著牆上德國地圖的投影,一位金髮女生端著一杯杯的德國傳統熱水果酒(gluhwein)發給上百位民眾,她因為忘了來自敘利亞的他們因宗教不能喝酒而臉紅。

這是新創公司難 民廚房(德文ubrden Tellerrand kochen)所舉辦的德國之夜,繼敘利亞、埃及之後,今天是為新來的各國朋友,介縉德國食物:酸黃瓜、血腸、耶誕水果麵包。司儀以英文、德文、阿拉伯文 輪番解釋,「我必須警告你們,你們敘利亞菜不要吃太多,等下德國菜沒人吃,我們的廚師會生氣!」

「食物水遠是最簡單的方式,誰都能說上什麼,」難民廚房共同創辦入庫爾奈(Gerrit Kurschner)說。他與創業夥伴透過烹飪課、擺攤的方式,讓難民變成廚師,一邊煮家鄉菜,混著香氣、醬汁,一邊說著他們的故事,從家庭、國家政治、逃亡過程等娓娓道來。

庫爾奈之所以創業,動機正是害怕。

兩年前的柏林,難民營就蓋在市區的廣場上,媒體報導聚焦在環境衛生、難民非法性、在地居民抗議,除了這些,庫爾奈自認對難民一無所知。大學修讀傳播溝通的他索性拿起相機,準備走進難民營,自己找真相。「我承認,每走一步我就後悔一次,」他回憶內心莫名的恐懼。

沒想到第一次拜訪,在長達數小時的家庭聚餐中結束。媒體上的暴力衝突沒有發生,取而代之的是被邀進帳棚共進晚餐。

不想再讓成見作祟,兩年來他們幫二十九個難民對外開課,並且把三十六道家鄉料理配上每個難民的故事編成食譜書,透過群眾募資賣出一萬二千本,連德國總統夫人都聞名而來,學巴基斯坦菜。

現在的難民廚房,透過活動已發展出足球、瑜伽、舞蹈、跑步以及德文課的不同網路社群。面對今年開始的難民潮高峰,他直言「害怕難民的人就跟我當時一樣,其實根本沒接觸過難民。」跨越那道門檻其實不難,「只要張開嘴巴就好。」

他認為,支持難民「不是誰幫誰,就是朋友之間在生活上的互相關懷,」唯有以朋友相待,才能回到一個有尊嚴的正常生活。難民廚房今年九月成立烹飪教室,並協 助兩個敘利亞廚師每天在市場賣家鄉料理,「從早上八點忙到太陽下山,你沒辦法想像不再領失業救助金的他們,有多開心!」

歐洲軟體龍頭人資總管:第一個難民實習生已上工!

不只新創公司,連跨國大企業也加入迎接難民的行列。

歐洲最大軟體公司SAP將難民視為機會,在此波難民潮中,該公司開 設了一百個實習職缺,提供三到十二個月的訓練。「第一個實習生已經上工了!」負責多元包容發展的SAP全球人力資源資深副總裁薇登堡(Anka Wittenberg)說,為迎接難民身分的員工,SAP從心理輔導、行政手續、甚至實習計畫內容都跟著改變,在「移動的時代,這是我們該做好的準備,才 有機會從中獲益。」

她認為,大移動的趨勢是長期、自然的,不論人才來的理由跟方式是什麼,企業的挑戰是如何善用不同背景的員工,其結果將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

再者,「我們已經沒那麼多拿德國護照的人了!」少子化加上老年化,SAP盡可能善用國際人才,在全球一百三十個國家設立辦公室,並且為所有人打造開放的環境跟文化。

如何做到?「必須強調不同背景所代表的不同優勢,而不是劣勢,」她強調,「溝通、溝通、溝通,誠實的對話、看見眼前這個人背後的故事,別被刻板印象蒙蔽!」這不只是跨國企業人力布局的關鍵,也是大移動時代國家吸引人才的要件之一。 (文·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67

鴻夏苦戀3千億賭局主客易位 郭台銘強勢查帳夏普

2016-03-03  TNM

如同愛情劇一般峰迴路轉,上週傳出修成正果的「鴻夏戀」,虧損累累的日本百年電子大廠夏普,在答應台灣兆元代工皇帝鴻海下聘併購後,竟突然提出自己還有一筆3,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038億元)的潛在負債,之前並未告知。這讓苦追4年、急於迎娶的鴻海總裁郭台銘十分氣憤,臨時決定婚事喊卡。

本刊調查,由於夏普希望趕在3月7日簽約,給了郭台銘拉高姿態的空間。過去主將親征的郭台銘現在冷處理,派出查帳部隊並由副總裁戴正吳等親信與夏普談判,修正原本下聘的多項條件,甚至重新議價。這場愛情長跑如何能抵終點,郭台銘是否會成為收購日本大商社的台灣第一人,備受關注。

上週五(二月二十六日)中午十二點,位於深圳的鴻海龍華廠,十多位西裝筆挺的日本人站在大廳焦急等待,「請問何時可以與郭董(郭台銘)見面?」出面接待的秘書向帶頭的日本主管說:「很抱歉,郭董有重要會議,請各位稍待。」半小時後,鴻海副總裁戴正吳才代表郭台銘出面招呼,邀請他們前往會議室。

這群日本人可不是普通客人,領頭那個戴著眼鏡、兩鬢花白的中年人,正是轟動業界的「鴻夏戀」主角,日本夏普社長高橋興三。

潛在負債 郭董怒

這場唱了四年的愛情追逐戲碼,在修成正果的最後一刻變調。就在夏普舉行臨時董事會,決定下嫁鴻海的前一天(二十四日)早上,一封表列高達一百項約三五○○億日圓的或有負債(潛在負債)的電子郵件,徹底惹火了郭台銘。這讓高橋興三在龍華廠內,坐了八小時的冷板凳,直到晚上八點,郭台銘才步出他的辦公室,見了高橋一面,接受夏普方面的道歉。

「雖然郭董第一時間沒見高橋,但以戴正吳為首的鴻海團隊,從中午就跟夏普主管們一路開會到晚上,釐清負債內容,雙方敲定由鴻海派出查核團隊,再度前往夏普總部進行徹底的查帳,最後郭董才答應見他。」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

高橋興三才見過郭台銘,夏普又透過日本媒體放話,指稱雙方敲定延至三月七日簽約。未料,過去一向「主動急娶」的鴻海,卻主動發聲明否認,直接打臉「趕著嫁」的夏普。

因為,雙方態勢已主客易位,鴻海掌握發球權,更何況郭台銘擔心夏普是不是還有更大的洞。「夏普最後才丟出來的東西(或有負債),讓郭董很擔心是否有隱藏的未爆彈,更擔心會有像東芝(Toshiba)、奧林巴斯(Olympus)一樣的假帳醜聞,要求重要主管都得去深入查核。」知情人士說。

寶地查核 再議約

二十七日中午,夏普團隊離開龍華廠,同時,郭台銘也派出富智康總裁池育陽等集團高階主管,與律師陳玲玉、財務顧問JPMorgan等數十位查帳團隊前往夏普總部,進行深度的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簡稱D D)。

「儘管夏普期望簽約日期定在三月七日前,但鴻海堅持,需待釐清相關債務疑點後,才會敲定後續的簽約時程。」鴻海主管說。

時間回到上周四(二十五日)中午,夏普董事會無異議通過答應下嫁鴻海,外界原以為唱了四年的鴻夏戀終於可以修正成果,沒想到,還沒見到敲鑼打鼓的花轎迎娶大禮,當天下午鴻海就主動宣布暫緩簽約,新郎拂袖落跑的情節,令人錯愕。

原來,前一天(二十四日)上午,夏普傳了一封電子郵件到郭台鉻辦公室,告知公司仍有高達三五00億日圓的或有負債(潛在負債)。在現場的鴻海主管們看到,電郵裡列出高達一百項的或有負債清單,無不臉色鐵青,紛紛大罵:「夏普真的是欺人太甚。」

一向作風霸氣的郭台銘,更是憤怒。原本一樁興高彩烈的喜事,這下變成潛在高負債,讓追了夏普四年的郭台銘大失面子。脹紅了臉,餘怒未消的他,轉頭就吩咐祕書:「明天飛日本的行程全部取消。」同時指派戴正吳聯繫律師與會計師,擬好暫緩簽約聲明,準備與夏普進行下一波談判。原本上周四計畫現身日本的郭台銘,反而出席中國的一場活動。

再續前緣要技術

郭台銘是在二0一二年規畫以每股五五0元日圓、合計六七0億日圓(新台幣一九七億元)取得夏普九.九%股權,不久夏普股價大跌,郭台銘欲重新訂價遭拒。去年八月,夏普因持續虧損,陷財務危機,釋放願意接受過半股權給鴻海,讓一度分手的鴻夏戀,有再續前緣的機會。

去年股東會上,郭台銘回應小股東「為何一直不放棄夏普」的提問,他說,台廠與日本互補大於競爭,與韓國則是purecompetition(純粹是競爭),而且是血淋淋的競爭。「有了夏普,我們在面板技術上,可與韓國的差距縮短。」

為了迎娶夏普,郭台銘不惜斥資七千億日圓(二0七六億元),今年初,日本官民基金革新產業機構(INCJ)還殺出半途搶親,從金援夏普三千億日圓一路加碼到一兆日圓,打算合併夏普與另一家面板廠日本顯示器公司(JDI),這讓一路苦追的郭台銘碰上半途殺出的小王。

農曆年前的二月五日,原本以為鴻夏戀會有結果的郭台鉻飛往日本,他脖子上披著鮮豔的黃色關公圍巾,信心滿滿的走進夏普總部,歷經六小時會談,他步出會場宣布二月底會與夏普簽署收購協議。沒想到,夏普無情打臉,強調只是將鴻海提案延長到二月二十九日,鴻海與INCJ仍處同一基礎上,一副「郎有情、妹無意」的高姿態。

小王殺出 抬高價

但本刊調查,INCJ從頭到尾都不打算真的要出資,只是協助夏普抬高身價。一位外資圈人士就向本刊透露:「INCJ的介入,讓郭董因此要多出二0%的溢價才能買下夏普。」

然郭台銘也清楚此事,一位他的親信透露:「INCJ喊出一兆日圓的金援案,大部分都是別人的錢,沒有一毛是自己出;反觀郭董不但先收購夏普債權銀行的二千億日圓的特別股,還提出尊重夏普經營自主權、維持營運一致性與員工就業、沿用夏普品牌及不讓技術外流等五個不變承諾,遠比INCJ有誠意。」

郭台銘寧願多出二成的溢價,還承諾五個不變,關鍵在於,四年前,郭台銘原訂在大阪夏普堺工廠舉行記者會宣布鴻夏戀結果,孰料雙方價格談不攏,郭台銘當天就飛回台北,留下台日上百名媒體在現場瞪眼的尷尬場面。

「上次破局,夏普一直對外放話,暗指鴻海買貴不認帳,讓郭董相當火大。這次談判過程,夏普仍不斷用誠信來指控鴻海,還加了INCJ攪局,感覺很不舒服,但郭董仍展現對夏普的最大誠意,就是要向日本人宣示,鴻海是個有誠信的公司,扭轉日本人對郭台銘的印象。」知情人士說。

未達業績 沒獎勵

天涯何處無芳草,對掌管去年營收破新台幣四兆元鴻海帝國的郭台銘而言,為何執意非娶營運績效不佳、多年來虧損累累的夏普不可?「郭台銘的鴻海就算做到全球代工龍頭、他被稱為代工皇帝,但依舊只是替人作嫁,更何況未來鴻海的成長動力,已經陷入瓶頸。」一位同業不諱言的說。

據調查,農曆年前,鴻海每年固定舉行動員大會上,照例親自聽各部門成果發表的郭台銘,聽完所有業務簡報後,竟然大發雷霆,因為有高達六成以上的部門營收或獲利未達標,這是自二00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慘的一次。

「郭董氣到當場發飆,怒斥你們交出這種成績單,還想要我發股票來獎勵你們,門都沒有。今年的股票都不要抽了!雖然,達標的部門最後還是有股票抽,但這也是郭董第一次說不抽股票。」一位參與的鴻海主管私下透露。

其實,鴻海帝國過去每年二、三成的高成長早已不復見,尤其鴻海的大客戶蘋果,這幾年來,也積極分散手中產品的訂單給更多供應商,除了原來就有的代工廠和碩(iPhone、Pad)、廣達(NB)以及英業達(iPad),現在又增加仁寶(iPad)以及緯創(iPhone)爭食大餅。「如何提供大客戶蘋果一條龍式服務,或者吃下更多零組件訂單,就成了郭董的當務之急,夏普手中擁有的尖端面板技術,不但與鴻海互補,也是蘋果十分需要的戰略物資。」一位資深產業分析師說。

可撓面板 吃蘋果

蘋果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iPhone7),傳言將用AM-OLED(可撓式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號稱更輕薄、省電,並具有可撓式的尖端面板技術,目前全世界有能力供應的廠商,僅有三星、LGD以及日本的JDI,但各家的生產良率都很差。

去年下半年,蘋果曾找上同樣擁有技術的友達,業界一度傳出,蘋果打算拿出三百億元給友達蓋OLED生產線,但遭婉拒,這讓郭台銘更篤定要搶下夏普的決心。

更何況,夏普本身擁有的高階面板產能,剛好與鴻海旗下的群創互補,除了提供大客戶蘋果之外,也能滿足目前已占全球近五成市占率的中國手機品牌,如小米、聯想與中興等業者對高階面板產能的需求。「有了蘋果、中國這兩大靠山,郭董才敢豪賭夏普這一局。」一位同業財務長分析。

除了面板外,郭台銘看重夏普的另一項就是品牌。夏普是舉世聞名的全球品牌,從白色家電、電視到手機都十分出名,在日本更是前三大品牌之一。「從十年前的主機板,到這兩年的手機到大電視,郭董個人投資品牌早就不是新鮮事,這次能吃下夏普,更可以大張旗鼓的,以夏普品牌征戰全世界,讓鴻海帝國從製造跨入品牌,對郭董的意義更為重大。」資深業者觀察。

福禍未定 大豪賭

拿下夏普對郭台銘有不得不的壓力,但合併後隨之而來的是能否「白頭到老」的台日企業融合問題。「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現在瞬間變成他門百年企業的老闆,老一輩的日籍員工能否接受,是郭董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新加坡管理大學應用管理系客座教授康榮寶說。

至於雙方眼前要解決的或有負債問題,康榮寶表示,或有負債往往是併購中成本最高的部分,當初明基併購西門子就是併購完才發現這個問題,最後虧了三百多億收場。日本人願意先告訴你三千五百億日圓的或有負債已經不錯了,問題是鴻海有沒有去好好查?而且雙方已經談了四年,哪有開完會才知道夏普有三千五百億的或有負債?「只要學過會計的都會覺得很離譜!」

不過,由於「現在夏普董事會已經通過接受鴻海提案,在沒有退路的情形下,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只好主動與鴻海溝通,雙方各退一步、也許各分攤一半就可以解決或有負債的問題。」

只是,鴻海手上現金六千億元,若以七千億日圓併購金額,加上三五00億日圓潛在負債,這樁高達三千億元的賭局,對鴻海集團是福是禍,是否步入李焜耀二00六年買西門子,最後損失三五0億元失敗收場,仍有待觀察。

撰文:曹以斌、陳仲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