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業的使命與責任

http://www.eeo.com.cn/2012/0116/219601.shtml

經濟觀察報 尹中卿/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基礎,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 基礎。要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人才和資金等要更多投向實體經濟,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於發展實體經濟,收入分配要更多向勞動傾斜,努力營造鼓 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同時,要發揮好金融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強金融業核心競爭力和服務能力,使金融更好服務於實 體經濟發展。這就對金融行業、金融機構、金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金融業獲得超乎尋常的進展,金融業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自我創新、自我膨脹等一系列值得重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金融中心城市和城市金融中心星羅棋佈。建國之後一個時期,我國嚴格控制城市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逐步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 海3個城市群,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也明顯加快。到2010年底,城市化率達到47.5%,比1978年提高近30個百分點。我國用3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 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鎮化歷程。然而,城市化建設也出現了一些亂象,目前全國有30多個城市正在爭相建設全國甚至全球「金融中心」,有上百個城市提出要建 設地區金融中心和城市金融中心。根據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佈的第三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報告,2007到2009年,上海、北京、深圳金融從業人數年均分別 增長 8.86%、11.81%、18.85%,瀋陽和長沙更是超過20%。

第二,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遍地開花。近些年來,各種各樣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建設熱潮從一線城市向地、縣級城市蔓延。有材料表明,全國各地已設立 300多家名目繁多的交易所,交易品種不僅包括金融資產、稀貴金屬、農副產品、醫藥產品、文物、藝術品,還包括企業國有產權、農村產權、林業產權、文化產 權、知識產權、技術產權、航運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一些交易所把各種衍生指數作為主營業務,一些交易所甚至把藝術品資產進行拆分,開展「藝術品份額交 易」。據說有的白酒企業也正在醞釀開展期貨交易。

第三,居民理財產品多如牛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以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居民收入、家庭財富和資產迅猛增加。從1978年到2010年,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近40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5倍,人均儲蓄存款由不到500元增加到近2萬元。在居民財富迅猛增長、公眾資產結構 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進入超常規發展階段。截至2010年底,保險投資資產4萬多億元,信託資產3萬億元,公募基金管理的淨資產規模為近 3萬億元,銀行面向個人的理財產品的賬面餘額1.7萬億元,加上對機構和私人銀行客戶發售的部分,估算達到2.5萬億元左右。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 和風險資金的規模更是沒人能說得清楚,普遍存在「臨門一腳、強制入股、包裝上市、撈了就走」的情況。

第四,民間借貸和影子銀行過分膨脹。隨著金融機構日益多元化,我國社會融資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官方利率價格信號失真的情況 下,很多社會資金流向了民間借貸體系、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商業銀行的表外資產。各類投資公司、民間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無銀行之名、為銀行之 實」,往往以銀信合作、委託貸款、信託理財等方式為企業提供超短期過橋貸款和其他貸款,監管套利。根據公開資料,截至今年10月,民間借貸餘額超過4萬億 元,影子銀行放款規模超過8萬億元,相當於同期銀行貸款總額的20%以上。

第五,國際熱錢進入境內投機套利。近年來,由於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加之美元、日元、歐元利率持續走低,部分境外投機套利資金假借貿易、企業和個人 結匯、外商投資等渠道,採取零星、分散、隱蔽的方式,多渠道滲透進入境內。從過去幾年情況看,國際熱錢規模大,期限短,要求回報高,往往熱衷於在樓市、股 市、債市、匯市、農產品和大宗商品領域進行炒作,還有部分境外熱錢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國內民間借貸市場。

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資本配置失衡,產業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出實體經濟,流入金融市場。近兩年來,金融業利潤一直遙遙領先。在前不久的論壇上,一家銀 行行長坦率地承認,目前「中國銀行業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除了傳統的銀行業務 外,各類投資公司、民間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機構並未嚴格遵守基準利率4倍的規定,而是以經營超短期過橋貸款、替企業解決短期頭寸的方式高利 率發放貸款。盈利豐厚的民間借貸,吸引了上市公司甚至全社會資金的參與。目前在一些地方和行業,許多企業家退出實業、放棄產業,進入金融行業、資產投資、 資源投機和大宗產品炒買炒賣領域,出現了產業資本轉身資本運營的趨勢性變化,甚至出現了實體經濟空洞化、空心化、虛擬化的苗頭。虛擬經濟虛胖,必然助推和 加速金融資本、資產、資源逐步泡沫化,同時也導致企業融資困難、產業資金流失、實體經濟失血缺氧、國民經濟虛弱萎縮。根據有關機構資料,2011年前三季 度,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的利潤同比增長10%,小型企業的利潤同比僅增7%,外貿企業利潤甚至下滑到3%以下。一些企業被迫向地下錢莊借貸,有的 利率高達70%到80%。因為無力還錢,一些中小企業主只好選擇「跑路」,出現所謂「跑路潮」和「倒閉潮」,實體經濟加速放緩。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即期 權益與預期收益都變相證券化、貨幣化、資本化,體外灰色經濟、地下影子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畸形發展,正在極大地衝擊著實體經濟,導致國民經濟過度投機化、超 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我們知道,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的基礎,也是金融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基礎。金融原本來自實體經濟,也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由於金融經營的是資本和貨幣, 金融業處於產業利益分配鏈高端。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受比較利益驅使,大量資本和人才必然會從產業和實業中游離出來,金融業成為最賺錢的行業和職業,無形 中就削弱了產業資本和產業人才的發展,也容易助長投機之風,侵蝕實業文化。在金融業超常規發展的時代,社會上推崇的不再是產業和實業大王,而是金融和資本 大亨,人們的實幹和創業精神日漸衰減。

縱觀世界歷史,金融還會週期性地製造泡沫,每一次泡沫破裂都會給實體經濟發展造成深深的傷害。由於金融業佔據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削弱了產業基礎,許 多顯赫一時的國家在金融近乎瘋狂發展之後而日漸衰落。公元16世紀,西班牙以航海起家。隨著拉美金銀大量流入,西班牙人不再願意從事艱苦的海運,很快就衰 落了。17世紀初,荷蘭人又依靠航海稱霸全球,財富增長使荷蘭社會投機之風日盛,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給荷蘭經濟致命一擊。進入18世紀,英國政府授權 南海公司壟斷貿易權,1720年引發了對南海股票的空前熱潮,由於沒有實體經濟支持,其股價猶如泡沫迅速膨脹又迅速破滅。進入20世紀80年代,日本房地 產市場、股票交易市場等領域因大幅投機炒作連續上漲四年,後因廣場協議引發泡沫崩盤,從房屋、土地到股市、銀行無一倖免,20多年迄今還在嚴重拖累著日本 經濟。更別說上個世紀30年代的全球大蕭條,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剛剛度過的國際金融危機。最近席捲全美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實際上就是美國草根階 層對金融過分創新、缺乏監管所形成的泡沫經濟的一次直覺式反思和批判。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很深刻的警示。國內國外實踐反覆證明,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炒作資產不僅會影響實體經濟發展、擴大 社會貧富差距,而且會增加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必須從更高的宏觀層面,充分認識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正確認識金融業與實體經濟 的關係。作為一個經濟大國,我國金融業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需要大力加強、大力發展。同時,我們也要對金融業發展進行規制,加強引導, 充分發揮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

第一,金融業必須面向實體經濟。金融來自實體經濟,金融業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面向實體經濟。如果金融虛擬過度膨脹,肯定會對實體經濟產 生負面影響。特別是那些與實體經濟沒有直接聯繫的金融衍生品的槓桿效應,必然會增加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加速泡沫經濟形成,甚至帶來金融動盪或經濟危 機。實際上,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房地產和金融投機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適度範圍中,對活躍實體經濟有利。只有當經 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以及 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使得泡沫經濟的發生更為頻繁,波及範圍更加廣泛,危害程度更加嚴重,處理對策更加複雜。對我國而言,不僅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 快金融創新,更要加強金融監管,提高金融監管水平,防止金融違規,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二,金融業必須服務實體經濟。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動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動狀況。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機 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發揮好金融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金融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要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吸引全社會的沉澱資本通過股票、債券、票據、金融 衍生品等虛擬資本,不斷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過程的資金需要,增強金融業核心競爭力和服務能力,實現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重組,提高實體經濟運作的質量和 效率。

第三,金融業必須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實踐一再證明,金融發展與產業發展相適應、配合良好時,將有力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當金融過度發展與 產業的關係漸行漸遠,甚至凌駕於產業之上時,就有才能危害實體經濟發展。近年來,商業銀行單純以貸款為主的經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銀行必須切實改進現金管 理、理財諮詢、風險評估等業務,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保險公司需要逐步探索房地 產、PE等新興領域投資,在資本市場波動中實現保險資金的科學有效管理。證券公司也要探索多元化業務模式,加快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信託業也需要轉變業務結 構、業務領域和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專業理財信託,不斷提高資產管理能力。金融業務、金融創新都要圍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環節,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 地、勤勞創業的社會氛圍,切實形成產業優先、實業致富的經濟制度。

(作者為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7

員工執行力差是誰的責任?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2656.html

和外企的CEO們交流,談論最多的是戰略和策略的問題;而和國內醫藥企業家論道,感慨最多的卻是執行力的問題。

有些企業家經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實現,具體表現在:新的營銷策略已經開會說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樣;即便確實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產生不 了預期的結果;財務部對促銷費用審核非常嚴格,但年終核算時發現費用增加了但銷量沒增加;大區經理都簽了目標責任書了,但還是完成不了任務;公司員工都在 忙,但就是不出成績;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個月還解決不了,並且沒有主動的反饋,要等到自己過問才知道……

此時大部分企業家都認為公司執行力差是員工能力和態度的問題,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執行力差是現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質。外企執行力強是現象,有提高員工執行力的機制才是本質。實際上可以這樣認為:

個別員工執行力差是能力的問題;公司整體執行力差就是管理的問題!

執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通過對大量國內企業的研究並與外企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執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1、員工不知道幹什麼

有的公司沒有明確的能夠落實的戰略規劃,沒有明確的營銷策略,甚至沒有年度營銷大綱,使員工得不到明確的指令;也有的公司營銷策略不符合市場需求, 員工只好自發的進行修改;還有一些公司政策經常變,策略反覆改,再加上信息溝通不暢,使員工們很茫然,只好靠慣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這就使員工的工作重點和公司脫節,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執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麼幹

外企的員工入職後一般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幾年前外企流行招聘非醫藥專業的大學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崗前都要把產品知識爛熟於胸,都要經過1-2周的銷售技巧培訓,以後每年都有規定時長(如40小時/每年)的培訓。

而國內企業則不然,要麼沒有培訓直接上崗,要麼培訓沒有針對性和實操性,如有的公司對員工做勵志培訓和拓展訓練,使員工熱血沸騰但工作怎麼幹還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給低層員工做一些行業趨勢、宏觀戰略的培訓,也還是沒有交給他們方法。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深層次原因,就是中高層領導業務能力差,自己不知道怎麼幹,就沒法對下面的人說清楚,總監說不清,經理也說不清,最後是真正執行的最底層不會幹,有苦說不出。

3、幹起來不順暢

如果士兵在前線打仗,後勤給養供應不上,通訊中段,請求支援但是指揮部沒有反應,負傷了得不到快速的救護,那士兵的鬥志顯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公司亦然,2000元的促銷費用要給經理批,經理批完總監批,總監批完副總批,副總批完財務批,財務批完老闆批。結果總監出差耽誤了15天,副總出 差耽誤了15天,財務不懂業務,搞不懂這筆錢該花不該花,也不想去求證,就把這事擱置了1個月,最後這筆錢終於批下來了,但是用了3個月,已經不需要做促 銷了。申請者一開始要不斷的解釋為什麼花這筆錢,然後又要不斷的解釋為什麼不花,或者是花了但效果不好又要編造一堆理由,熱情被消耗,慢慢的就變得不主動 做事了。

4、不知道幹好了有什麼好處

古代作戰時,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將軍一般會下一道命令:城破後3天內士兵可以隨意燒殺搶掠。結果士氣大振,一天城破。

國內企業也大都有對員工的激勵措施,尤其是對銷售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制定激勵政策時卻往往犯一個錯誤,就是把政策制定的太過複雜,使員工很難算出來下個月自己花多少精力達到什麼結果就能拿多少獎金。這樣就使激勵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銷售永遠都是只看眼前的,這是工作性質決定的,當眼前的好處看不到時自然就沒有太大的興致去做。

5、知道幹不好沒什麼壞處

如果只有「城破後3天內士兵可以隨意燒殺搶掠」的承諾而沒有「當逃兵立斬」的規定,肯定會有一部分士兵找機會開溜,從而動搖軍心。知道幹不好沒什麼壞處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沒有評估;二是考核指標不合理;三是處罰不重或沒有處罰。

很多部門的工作成果不適合用硬性的指標來考核,比如財務部、市場部和後勤部就很難設定直接的評價指標,這些部門的工作就需要懂業務的高管根據經驗評估,如果高管沒有能力做出公允的評估,內驅力不強的員工就可能懈怠工作。

考核指標不合理是國內企業最常犯的嚴重錯誤,突出表現在定性指標太多,諸如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忠誠度等等五花八門,這些指標的考核分帶有太多的人 為因素,而實際生活中又偏偏有一個共性的現象,就是「業務能力強的人往往不太聽話,不干活的人往往人緣比較好」,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不干活的人照樣能夠 獲得很高的綜合評分,個人利益不受影響。

處罰不重或沒有處罰也比較常見,有的是親緣、血緣、地緣關係,能放一馬就放一馬;有的是自己的人,當然不能處罰;有的雖然是民企但是保留著國企作風,你好我好大家好。當罰而不罰嚴重破壞了遊戲規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壞榜樣的危害也是無窮的」。

解決執行差難題的五大方法

清楚了執行力差的原因,解決的辦法也就變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標明確、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勵到位、考核有效」。

1、目標明確

對於銷售業務線來說,目標明確就是要落實指標。指標定的準確、能落實,是做預算、定政策、激勵考核的基礎,是銷售管理中最重要的事。大多數公司的年度銷售指標也都分解到大區、省區、辦事處和代表,但這還遠遠不夠,銷售指標要想既准確又能落實必須層層分解,直到不能再分。

使目標明確的另一個輔助手段是工作單制,工作單上明確描述工作內容、期望結果、完成時限、可用資源、負責人、主要協助人等,簽字生效。工作單在兩種 情況下會發揮明顯的作用:一是跨部門協作時。由於各部門都有自己的重點工作和業務側重,所以各個部門對工作的理解很難一致,並且協作的工作容易被本部門的 工作擠佔而造成拖延。比如,市場部和生產部就包裝改進問題的合作中就可用到,包裝如何改動,尺寸、色值、字體、字號等等很多細節,如果單純電話溝通會有很 多歧義,寫出工作單就很清楚,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中層管理者給執行者下達指令時,由於執行者的業務能力限制可能對該指令不能完全理解,也有可能中層管 理者自己都沒有想清楚,而執行者又不敢仔細問,造成執行不利。

所以,工作單的主要作用是要讓工作要求更加清楚,而不是為了簽字落實責任。

2、方法可行

岳飛靠發明鉤鐮槍,教給士兵鉤馬腿而大破金兀朮的枴子馬。如果沒有這個可行的方法,岳家軍再勇猛也未必能取勝。執行層的任務既然是執行,管理者就應該假設他們沒有思想,從而對其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

制定一個可行的方法需要決策、支持、反饋三個環節有效配合。

首先決策不能是根據領導的意願拍腦門決定,而是要結合市場情況充分論證;

支持可以是高級員工給下屬的業務指導,也可以是專業的內部或外部培訓,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執行層來說,傳授工具和方法遠比傳遞思想更重要,勵志培訓不會帶來多少業務增長,解決問題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熱情;

任何一個方法總有不足之處,執行中的反饋有助於使其進一步完善。

3、流程合理

在大多數企業裡,流程在形式上沒有問題,而是在執行中表現出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兩個:(1)外行管內行;(2)責權利不對等。

比如有些企業裡營銷老總不掌握業務代表的人事權,招聘和辭退都是人力資源說了算,這樣如何保證代表的工作能力,又如何處理不該留用的員工,又怎麼能保障執行力?這是外行管內行的典型表現。

責權利不對等則造成了工作互相推諉,人人都管,人人都管不了,最終所有小事都推到老闆那裡。

所以,要想使流程合理,首先要轉變管理思想,一是老闆要適度放權,二是部門之間要強化支持功能、淡化管理功能,尤其是不能讓外行管內行。比如說財務 部和銷售部的關係,財務部的管理功能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審核票據真實性和合理性,二是在做下一年度的預算時控制財務指標。但是有很多國內公司則不 然,市場和銷售部門的每一筆錢該花不該花掌握在財務部手裡,而財務部不懂具體的營銷業務,所以既不批也不拒,一直拖著,嚴重影響了銷售進行。這實際上就是 財務部的管理職能太強而支持功能太弱。營銷的費用應該營銷總監或副總說了算,只要沒有超出年度的預算即可。同樣的尷尬也經常發生在人力資源部和營銷部之 間,人力資源經理如何去評價一個市場總監或營銷總監是否合格呢?反之,人力資源認為合格的營銷人員一定能做好業務嗎?在很多國內醫藥企業,人力資源在員工 招聘和管理中發揮了過多的作用,導致員工多干活多犯錯,不干活不犯錯,只要態度好就行。這樣的公司很難做出好業績。人力資源部門還是多加強辦理員工保險福 利等支持功能為好。

4、激勵到位

所謂的激勵到位有三層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兌現到位。

激勵力度要做到市場上有競爭力、員工中有吸引力、公司裡有承受力。

激勵的描述要簡潔易懂,最好能夠形象化。所謂的簡潔易懂,比如說「100%完成任務後超出部分每盒激勵1塊」,就比「100%完成任務後超出部分按 流向的1%發放獎金」要有吸引力;所謂的形象化,比如說「你今年完成任務就能買一輛帕薩特」,要比說「你今年完成任務能拿回款3%的獎金」要有吸引力。

兌現到位就是公司說的話一定要算數,因為公司原因造成的中途政策變化不能影響業務人員的年度獎金。

5、考核有效

考核有效要做到三點:一是考核要真正發揮導向作用;二是避免人為因素干擾;三是處罰措施要嚴格執行不能估息。

考核指標不合理的現象並非鮮見,如有的公司對銷售考核純銷但不考核回款,結果造成大量應收,公司回款指標不能完成。也有很多公司的考核面面俱到,指標過於分散,主要指標所佔的權重必然減少,同樣會削弱其導向作用。

避免人為因素干擾的最佳手段就是考核指標全部是定量的或半定量,並且去除難以評價對錯的指標。比如不設忠誠度、團隊意識、創新能力、主動性等指標。 有的公司設有代理商投訴一項,這項指標就很難評價對錯,因為並非代理商投訴的都是有理的,如果對招商經理考核這個指標,只會迫使他向代理商「投誠」從而犧 牲公司利益。

處罰措施必須嚴格執行,毫不含糊,否則就破壞了遊戲規則,寬容了一個,損害了一批。

近些年來靠抓住機遇快速發展起來的國內企業,練就了很強的抓機會、碰運氣、拉關係、盯政策的能力,卻沒有意識和精力來完善公司的管理,造成了公司管 理水平和企業規模嚴重的不匹配。當行業高速成長時,這種不匹配被高利潤掩蓋;行業發展到了平穩整合時期後,管理能力不足的弊端開始顯現,而執行力差就是最 典型的表現之一。

所以說,執行力差是老闆的問題,是管理的問題。要提高執行力,必須轉變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工具,最起碼要做好上述五個方面的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57

責任制存在的理由

2012-9-17  TCW



日前一份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上班族最喜歡的工作形態,是「上下班打卡制」,也就是可以準時上下班,而「責任制」則被視為無良老闆剝削勞工的工具,不少上班族對此深惡痛絕。

不過輿論只把「責任制」歸咎於老闆惡質,這種主張未免太簡單了。唯有拋開價值判斷,客觀的分析「責任制」為何存在,才能了解問題本質。經濟學告訴我們,雇主付給勞工的報酬,取決於勞工對產出的貢獻,但勞工對產出的貢獻要怎麼衡量呢?

如果是推銷員,雇主可按照他成功的賣出多少產品而給予報酬,因賣出多少產品很容易觀察,就像以前家庭手工業「按件計酬」,做出多少件東西就可以拿多少錢,其實是一樣的。

但如果員工對產出的貢獻很難量化,雇主就得改用其他指標來間接衡量員工貢獻,其中一種指標就是「工作時間」。

例如,一個秘書的工作要倒茶送水、收發公文、送往迎來,要精準的衡量她對產出貢獻太難了,所以企業主聘請秘書,就會用較簡單的方式,也就是按「工作時間」來支付報酬,這樣就省下了計算她到底倒多少水、收發多少公文的麻煩。現實裡秘書多半是領月薪的原因就是如此。

也就是說,用「工時」來衡量員工貢獻,是因為員工的工作性質,很難清楚的量化。通常這些工作只能指定一個大概範圍,例如秘書負責做什麼事情,多半只能有概 括性描述,不可能完全用合約一一列出。只要想像一下,雇主在和秘書簽約時,規定秘書該倒溫度幾度的茶水、臉上該掛多少笑容、送公文的步行速度須每小時幾公 里等,雇主和秘書議合約時要付的代價會有多大。

因此這類難以量化的工作,企業多半是用「這段時間我就付你這些錢,你大概就是做這些工作」這種籠統方式來處理。這有點像是企業每隔一段時間付一筆錢給員工,員工則負責「承包」許多難以在勞動合約上一一載明的工作。這就是「責任制」為何存在的原因。

反過來說,員工同樣也是以「我大概就是做這些工作,而這段時間你就付我這些錢」的方式,來接受聘用。這也像是員工將自己的體力、智力「打包」出售,這樣就省下了一一去和雇主討論,到底要做什麼樣的工作、用什麼方式、什麼速度來做這些工作的麻煩。

因此,只要存在著無法清楚量化的工作,就會有「責任制」。除非每個人的工作性質都像推銷員,可以清楚而簡單的量化,雇主與員工就不必用「統包」方式合作, 每個員工都按件計酬,但這是不可能的。「責任制」好不好,每個人都可自行評判,但了解它存在的原因,將有助於人們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46

負不該負的責任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93
 問:每一個人都有分內的工作,但做完分內的工作,並不代表你的績效會很好,因為有許多外部的事務會影響你的工作成果。怎麼辦呢?


  要收穫完美工作成果,就是要管你不該管的事,要負你不該負的責。


  約了一個心儀已久的企業家,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時間是上午9點,因為見面地點有點遠,我早早就出門。沒想到一路順暢,我8點剛過就到了。由於時間充 裕,我有空散散步,理一下思緒。一直到8點50分,我向樓下接待櫃檯表達來意,請她通知秘書,我已到達。為了慎重起見,我還強調,我的預約時間是9點。我 在大廳中散步,等候通知,沒想到接待櫃檯一直沒有響應,眼看9點就快到了,我開始著急起來,我實在不想早早到達,最後卻落得遲到的結果。我再度詢問接待櫃 檯,她回答我:「我已打電話通知了,但分機沒人接,你再等等吧!」不得已,我只好打手機聯繫,原來安排會議的人離開座位,所以沒接到電話,他也正在納悶, 一向守時的我,何以未見蹤影?經過一番折騰,我終於趕上9點的約會。這一句「我打過電話了」,一直徘徊在我心中,企業經營的多少問題,都是因為這一句話而 產生,每一個人都有清楚的工作職責,有許多你該做的事。櫃檯接待小姐的職責,當然就是要通知相關人員下來接待客人,她要立即打電話,絕不能拖延。但電話打 了,沒通知到人,那該怎麼辦?


  這是組織管理上的大問題,大多數的工作者都是照章辦事,這件事我做了;那件事,我告訴過你了;我曾經要打電話通知你,但你不在……這樣的事,在組織中 每天都在發生,每個人都做了他該做的事,但事情沒有真正完成,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但這「我又能怎樣呢」,所以這不干我的事。接待小姐,她沒錯,她只是個一 般的工作者,只能做到這樣,這也是80%的工作者正常的水平,可如果是一個傑出的工作者,就不只是這樣,他會把事情真正做完,徹底解決。該他負責的,他一 定會負責完成。就算不該他負責,只要工作和他有關,他也會想盡方法協助完成。

 

何飛鵬
台灣《商業週刊》創辦人,現任台灣最大出版集團—城邦出版集團副董事長。他的新書《聰明糊塗心》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16

領份工資回去是第一個責任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h5m.html
小朋友W原是一家制線廠的技術兼管理骨幹,2011年底辭職,同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開了一家貿易公司,從事工業用線的生意(本博以前提到過,參見小文《做生意要避免錯覺》)。今年元旦剛過,他來我這,談到他公司2012年開辦一年來的經營情況。

   他介紹說:「剛起步,全年銷售額很低,只有59萬元,但沒虧損,差不多盈虧持平吧。」

   我一聽,覺得不對!遂問:「銷售毛利率大約多少?」

   「大概15%至20%吧。」小W回答。

   「這怎麼可說是盈虧持平呢?大虧啦!」我說。隨後給他粗算了一下:

   毛利率取中間值,為17.5%,於是毛利就是59X17.5%=10萬元多點。三個合夥人,每人工資就算定為5000/月吧,一年就是0.5X3X12=18萬元。

   「看,只算一項工資成本,你就虧掉18-10=8萬元了吶!」我說,如果再加上一年的小車費用、其他經營開支,等等,虧損就更大了啊!」

   「我們沒做工資這項列支,因為目前就我們三個合夥人,而沒有其他員工的呀。」小W解釋說。

   「哎呀!我說小兄弟哎,你創業為了什麼?」我說,「總有個責任吧?你剛結婚,第一責任就是領一份工資回去,養活你自己和你老婆呀!以後小孩出生,再須撫養小孩。這可是最最起碼的吧?至於以後條件好起來,還應更多地瞻養老人,支助兄弟姐妹,照顧親朋好友,幫助困難人員,做點社會善事……這些暫且就不去說了。」

   「做事業的社會責任首先就是家庭責任呀!你老婆雖然自己也有工作,但你絕不可想當然地讓她把辛辛苦苦掙來的工資也搭進來用在你身上呀!」我繼續提醒道,「永遠別忘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吶!我滴小兄弟哎!」

   「啊!」小W張嘴結舌,但用力點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96

不負責任的派息- 奧園地產(38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57

前三星祕書室高級顧問金勇澈:韓國政治司法腐敗 三星要負很大責任

2013-03-25  TWM
 
 

 

在韓國,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的權力已經凌駕總統。

然而,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敗,為了鞏固權力與利益,三星黑手伸進政治與司法,造成社會許多後遺症。

撰文‧謝富旭

三月的韓國南部城市光州,已經透出些許暖意。樹木上的嫩葉紛紛冒出頭來,較之北方大都會首爾,提早預告著春天即將來臨。

李健熙在自家豪宅內做決策光州市政府教育廳樸實無華的辦公室裡,一位五十五歲的中年大叔在狹窄的空間正埋首辦公,疲態的眼神加上大嗓門呼喝下屬的模樣,乍看與韓國一般的中年上班族無異。如果沒有特別介紹的話,鮮少人會知道他就是曾經起訴韓國前總統全斗煥,而且揭發三星集團諸多不法情事,讓董事長李健熙坐立難安的《三星內幕》一書作者金勇澈。

金勇澈的人生,宛如一齣劇情峰迴路轉的連續劇。一九九五年,他因起訴前總統全斗煥,成為家喻戶曉的司法英雄。九七年辭去檢察官公職後,金勇澈被延攬進三星集團任職,成為一位年收入高達十億韓元(約新台幣二千六百萬元)的企業精英。○七年他挺身而出,揭發三星集團賄賂司法人員以及非法政治獻金醜聞,被三星跟監,導致他四處躲藏,一度以汽車旅館為家,淪落成在麵包店打工的落魄中年人。

因為他寫︽三星內幕︾一書,引起社會震撼,在輿論的壓力下,韓國司法當局也被迫組成特別小組,開始調查三星種種不法情事。金勇澈首度接受《今周刊》專訪,淡然地說:「現在的我只是光州市政府教育廳一個監察人(類似台灣的政風職位),專門調查校長與老師有無不法行為!」「以前的種種都過去了,離開三星後,之前所賺的錢因為亂花,所剩無多,婚姻也觸礁了,現在一個人住,下班後最大的嗜好就是聽古典樂。」「打好關係」 蓄意經營收買賄賂網絡金勇澈所任職的三星部門,是素有三星集團董事長(會長)李健熙「錦衣衛」之稱的會長祕書室︵現改名為未來戰略室︶,歷任法務及財務兩個最核心單位的高級顧問職務。他說:「在三星工作七年多,從未在總公司看過李健熙,李在鎔(李健熙長子,第三代接班人)辦公室倒是去過幾次。」「據我了解,李健熙不在首爾江南區的總公司上班,大部分的決策與會議,都是在他自己的豪宅舉行。」任職三星集團七年多的時間內,金勇澈主要的工作是與韓國司法部門「打好關係」。他說:「高爾夫球場幾乎成我的辦公室了,三星高層想要約那位法官或檢察官,我就透過以前任職檢察官的人脈,或在大學法律系學長、學弟的關係,找他們出來打球以及吃喝玩樂!」「不管是約出來吃飯、幫他們付球場費或度假費用,全部用公司信用卡刷卡支付,這就是我在祕書室法務組的工作!」金勇澈接著說:「別看這種『工作』都在玩樂,可是忙碌得很。每天早上七點一進辦公室後就開始預約高爾夫、一場一場的飯局或酒攤,經常要到深夜結束才能回家休息。」「過度交際應酬的我,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功能異常、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都有,即使已經離開三星快八年了,我仍每天吃藥控制病情。」三星集團管理以富有遠見以及嚴謹著稱,即使是在灰色地帶如政治、稅務、司法、媒體等關鍵人脈的「公關」上,也透著「一絲不茍」的強烈風格!金勇澈指出,由於列入「管理」的人脈人數太過龐大,三星還會進行先後順序的「管理」。以他最熟悉的司法界而言,退休或離職的法官或檢察官,三星會針對是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擔任部長、國會議員或大法官的可能性來排序,進行有計畫的「打關係」。

金勇澈進一步指出,地位宛如帝王般的李健熙,對公關與遊說活動非常地重視,因為他認為公關與遊說是﹁花小錢賺大錢﹂的最佳投資之一。在李的指示下,三星還進行所謂的「感動式公關」,把想遊說的對象,如結婚紀念日、小孩生日等打聽得一清二楚,日子一到,鮮花及名貴紅酒送到家,令對方「感動莫名」。

金勇澈說,與起訴前總統全斗煥(一度被法官判死刑,九七年被特赦)相較,要把李健熙的不法行為定罪可能更加困難。他解釋:「三星集團為了鞏固既得利益,並持續獲取更多利益,蓄意經營龐大收買賄賂網絡,以及為了賄賂所隱藏起來的祕密資金規模,絕對是亞洲企業第一名!」「韓國政治與司法沉淪墮落,三星要負起最大的責任!」事實上,三星李健熙家族的司法爭議層出不窮。最轟動的案件是○八年李健熙被檢方控瀆職、逃稅、背信等而被法官定罪,僅隔一年,前總統李明博卻以須藉李健熙之力協助舉辦冬季奧運為由給予特赦。一二年,李健熙兄姊控告李侵占父親李秉拃遺產,也獲法院判李健熙勝訴。

「三星第一」光環下 有許多失敗的投資案金勇澈還說:「韓國社會過度把李健熙經營事蹟神格化,對三星集團的未來未必是好事。」金勇澈指出,李健熙本人不僅愛用名牌,也渴望擁有名牌企業,因此鼓勵集團積極蒐購名牌企業,但很多因過於衝動,加上下屬刻意逢迎拍馬,因欠缺縝密的規畫而以失敗收場。

金勇澈在結構調整本部任職時就處理過祿來︵Rollie︶的轉售事件。他指出,李健熙喜歡蒐集名錶,九五年指示三星科技︵Samsung Techwin︶以一千億韓元蒐購德國光學廠祿來,冀望以祿來的光學技術進軍鐘錶業。然而,祿來的發音與瑞士鐘錶巨擘勞力士︵Rolex︶過於接近,引起後者提告並獲得勝訴。後來祿來生產的錶只能在韓國販售,很多國家均禁售。加上,蒐購祿來後許多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最後落得以一百萬韓元廉價轉讓的下場。還有李健熙因為個人嗜好一意孤行想進軍高級音響業,於九七年推出「帝王音響」︵Emperor︶,但由於一組售價數千萬韓元,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的韓國,根本乏人問津。

事實上,在「三星第一」的光環下,李健熙有許多失敗收場的投資案,只是較少人提起而已。對韓國社會衝擊最大的,當屬三星汽車以及三星商用車的破產。

李健熙一九八七年出任三星集團董事長第一年就決定進軍汽車業,當時遭到許多老臣以韓國汽車產能過剩為由反對。但在其一意孤行積極謀畫下,三星汽車於九五年正式成軍,但不過四年的時間即宣告破產。金勇澈批評,三星汽車最後無力支付高達二十一億美元的債務,而債權人大多是韓國金融機構,這形同是韓國納稅人為李健熙經營不當所付出的慘痛代價買單。

至於李健熙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七.四制」改革(早上七點上班,下午四點下班),親身經歷過的金勇澈指出,早上七點上班,無法與公家機關或其他多數公司行號的時間配合,導致公司內部怨聲載道,員工要在下午四點下班根本不可能,結果實施了十年就廢止了。他批評「七.四制」是李健熙沒有考慮到現實狀況下,最失敗的改革之一。

財閥壯大 小百姓苦哈哈三星的成功,以及在海外市場揚眉吐氣,讓韓國人民深感驕傲。然而,以三星為首的韓國大財閥成功背後,到底對社會帶來多少實質益處以及副作用?首爾大學社會系教授張慶燮提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

張慶燮指出,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雖給韓國經濟帶來嚴重危機,但同時也是大財閥脫胎換骨的轉捩點。韓國政府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金援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實施開放外資的改革。

九七年前,單一外資最多僅能持有韓國企業股權七%,所有外資的持股上限則是二六%,IMF金援後,外資投資韓國企業上限取消,而當時韓國股價極為便宜,外資大舉進入韓國股市,外資持股比率快速躥升。

張慶燮以三星電子為例,如果加上不能投票的特別股,外資對三星電子持股比重達六○%,但事實上,持有三星電子的韓國國內法人(投信及壽險公司),外資參股也相當高,若把這部分加上去,外資直接與間接對三星電子持股比重,將逼近八○%。張慶燮說:「從股權角度,三星電子基本上已是外國公司,過去十幾年來,三星的壯大成長,也反映在市值迅猛地增加上。顯然,這個好處主要是外國投資人享受到了!」張慶燮進一步分析,近幾年來,在三星與現代等出口導向的大財閥壓力下,韓元巨幅貶值,是導致韓國物價節節升高的最大元凶(在首爾市的星巴克喝一杯大杯拿鐵,約需新台幣一八○元,是台北市的一.七倍)。

張慶燮說:「能在三星或現代上班,固然可享高薪,但別忘了,韓國中小企業仍雇用了近八○%的勞動力,在大企業上班相對是少數,但大企業的擴張如八爪章魚伸進各領域。相對之下,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日益艱困!」「韓國所得呈兩極化,大企業員工吃香喝辣,受雇於中小企業的則苦哈哈!」金勇澈說:「人民對三星這種大財閥不滿聲浪日益升高,但財閥與政治勾結太深了,完全無法對政府抱什麼改革期望。」「只有寄望民眾能認清事實,不能再放任大財閥恣意地把觸角伸進更多領域, 否則大多數人民的日子將愈來愈難過。」

李健熙重大司法爭議簿

1996 因行賄總統盧泰愚遭起訴,判緩刑兩年,但隔年即遭豁免。

2000 愛寶樂園以僅市價的九%價格,發行可轉債供李健熙兒女認購。遭四十三名法學學者集體控訴李逃稅及不當繼承。但李與子女皆無罪,愛寶樂園兩位專業經理人被判刑。

2008 涉逃稅一一○○億韓元,以及瀆職與背信被檢察官起訴。

2009 獲前總統李明博特赦,特赦理由是需要藉李健熙之力舉辦二○一八年冬季奧運。

2012 兄姊控告李健熙侵占父親李秉拃留給其他子女的遺產,法院判李健熙勝訴。

企業大不大,韓國大學畢業新鮮人起薪差很多大企業 員工1000人以上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76800元中企業 員工300 1000人之間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65800元小企業 員工300人以下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59000元

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Korea Employers-Federation 2012年調查,薪資含紅利與獎金韓國上班族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到韓國採訪時,在首爾市政府附近剛好遇到有人在示威抗議。趨前了解,原來是韓國雙龍汽車於二○○九年時將一條汽車生產線移往中國上海,裁員國內三千名員工所引起的。

三十九歲的高東岷也在抗議之列,他原本是雙龍汽車生產線組裝員。雙龍裁員時,他與許多同事不願接受資遣條件,選擇走上抗議之路。高東岷說,○九年迄今,被裁的三千名員工已有十一人自殺身亡,三十幾人得重度憂鬱症。至於他則是已經投遞了數百封履歷仍無法找到工作。「這三年多來,老本花完了,只有靠著賣房子的錢來過生活,抗議時,民眾也會捐錢,作為員工生活基金。」首爾大學社會系教授張慶燮說,許多韓國人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如果丟了工作,叫他們去屈就職位更低或更低薪的工作很困難,叫他們去創業或擺路邊攤更難上加難。韓國失業率為三.八%,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屬偏低水準,也比台灣低,但「如果把放棄找工作的人算進去的話,狀況可能就很不一樣了!」張慶燮說。

首爾市的晚上十一點多了,許多辦公大廈仍燈火通明,據向當地民眾詢問,幾乎都是加班族還在挑燈夜戰,韓國上班族的拚勁的確值得台灣效法。不過,在生命的韌性與生活的幸福感上,台灣應該遠遠超過韓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6

那些年,我眼中的房地產 不負責任的門客

http://xueqiu.com/4518797653/23546101
本文純從實際生活出發,說說身邊房地產那些事情。
     早些年已經有了一套小型福利分房的表哥,決定在97年利用公積金買房,成為了單位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辦理手續時,所有人都無法理解這個行為,因為當時來說,任何超過5萬的一次性購物開銷,都是家裡的大事情了。為此,姑媽一直有微詞,直到2年後,借錢給表哥一次性把貸款給徹底還了才算心安。這套房子是可以辦理藍印戶口的。

     印象中,03年上海世博會申請成功的消息,大大的刺激了房價上漲。和家裡討論買房,父母擔心更多的是成本,覺得等工作2年期滿,可以動用公積金貸款比較划算。過年時,親戚在一起算,貸款買套小二手房,出租的租金就抵得上每月還款了,十年後房子還歸自己,多好的事情。於是,後來就買了一套。現在看來,這應該算是槓桿很小的價值投資。

    年中,政府取消了購房退稅的優惠政策,但保留藍印戶口。非典過後,有位同事貸款買房,恰逢政策再次提高公積金貸款利率,結果同事算了下,開始每天帶飯以節省開支。當時的笑話,如今看來,這位同事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

    非典之前股市有了一波行情,有位同學賣了一套小型二手房,買了股票。這十年來,他最為後悔的就是這件事情。

    04年,有個大學同學在父母幫忙首付後買了房子,把已經談了7年女朋友名字直接寫在了房產證上,卻沒寫父母名字,為此媽媽生氣好一陣。倒不是吃錯,主要怕兒子今後吃虧。好在他們這一對本就是大學同學,感情不錯,後來也沒出啥問題。

   這個時間段內,剛工作的年輕人似乎不怎麼急著買房,畢竟主流的想法是談朋友雙方敲定婚事後,一起貸款買房。買房時,主要都會考慮和一方父母同住。父母幫忙墊個首付,房地也就搞定了,還貸期限15年也差不多了。

    隨著房價還在不停的上漲,房事開始漸漸變為年輕人婚事的絆腳石。首付款變得更高,貸款期限變得更長。似乎丈母娘們和女朋友們也開始完全拒絕和婚後和父母同住一套房,於是網上開始不停的出現房事糾紛貼,主要集中在把原來已經購買的大房子要拆成兩套,小夫妻倆可以和父母分開住,但是,這個時候拆開兩套的增量付款已經變得昂貴。北京一二三環,上海內中環概念逐漸形成,大家開始把市中心的房子換到外面一點,把面積換的大些。這個時候,結婚基本要新房,二手房是不考慮的。

   06年,單位兩個同事在一個樓盤銷售現場巧遇,當場買下的同事,比晚買一週的同事少付了10萬元。而時隔大半年後,另一個同事只是買了套二手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受婚房是二手房的選擇,因為新房開始超出普通工薪的範圍。


  瘋漲的房子在08年次貸危機後,遇到了拐點。財經電視《頭腦風暴》第一時間邀請了所有角進行討論,王石拿起一塊事先準備好的板,給出了一個拐點明確的曲線,於是,房事拐點論成為了大家的新希望。可惜,這個拐點被4萬億給攪黃了。在蟄伏一段時間後,超寬鬆的信貸終於激起了房價的亢奮。09年,房子成為了會飛的大象。也是在這一年,人們徹底了放棄了對調控的期盼,直到所有人覺得中國房價都不會再下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27

IDG合夥人眼中的好創業者:底線、賺錢、責任和健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42.html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投資人眼裡的好公司」。我這裡補充一下,被VC投資的企業不一定就是好企業,而沒有被VC投資的企業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企業。

「人」

投資一個公司,第一看的是人,第二看的是人,第三看的還是看人,第四看的還是看人。

第一個人是指你得是一個有商業底線的人。在商業領域,你很難講好人壞人。從一般世俗的角度來看,投資人都是壞人,你想賺錢,想不勞而獲,是壞人,創業者都是好人。我們投資人對人的判斷是這樣的:不管他是什麼人,但是他要遵守一個底線,就是所謂的商業底線,你得是一個有契約精神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什麼叫做商業底線,我們同行有些大的基金在投資前,他會調查你這個人,他怎麼查呢?他會從你小學或者中學開始查,看你這個人有沒有誠信問題。比如你小學的時候,拿了旁邊一個人的橡皮,這就算了;如果中學的時候,你再拿別人的橡皮,就不能投了,因為到中學就很難再改變了。這是真事,他會僱傭專門的公司來查,當然這是相對大的投資。如果是美國的一個上市公司,說自己今年利潤兩億元,你就必須得是兩億元,在中國,你真實有個1.83個億也就拉倒了。

第二個人是指你是不是一個想做大公司和成天想賺錢的人。在中國,有兩家這樣的公司和兩個這樣的人,他們的商業模式是中國特有的,他們分別是江南春和馬云。江南春整天琢磨什麼時候能賺大錢,從滬寧線上的小天鵝廣告開始,他一直想賭一把遊戲,後來是因為賭輸沒賺到錢,最後有一天,他意識到自己要持之以恆的幹出一件事情,他最後成功了。這個例子說明,他有一個信心,這種信心不是所有人有的,如果沒有心理承受能力,他是做不成大公司的。你一定要有整天賺錢的和整天要做成大公司的心態,當然我們不能每個人都像陳天驕和馬云,但你只要這樣一種想法,你至少可以在自己的領域開創一片天地。

第三個人是「負責任的人」。第一點你必須對客戶負責任,因為客戶是你的衣食父母;第二點,你必須對股東負責任,股東是最早給你成功可能性的人;第三點,你必須對員工負責任。假如你做到了這三條,你就自動了做到第四點——對這個社會負責任。我很贊同王石2008年汶川地震時「內部員工捐款不能超過10元」的做法,你只要做到了前三條,就做到了第四條。

第四個人是指你必須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只要你進入商業領域,就逃不出競爭的壓力,你沒有一個好身體不行,除了身體以外,你還要心理健康。我們投的公司裡面,有兩個創業者是死在任務上的,一個是胰腺癌,另外一個是腸癌。另外我還遇見過一個創業者,他有飛機的空間幽閉症,後來坐火車也不行。現在競爭壓力所引起植物神經的變化和焦慮越來越多,身心的健康也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人大致講的話就這四點,這些都是基礎。

「戰略」

我1994年和1995年在萬通的工作時候有一個調查,5%到7%民營企業有戰略,現在可能有30%營企業有自己的戰略。為什麼戰略比較重要,我舉一個例子,我們今天收到一個可行性報告,報導是這樣寫的:我這個產品很好,哪怕只要每個人賺一塊錢,只要有14億人中的1%的人用我的產品,那就有140萬元。這種理論貌似有道理,那反過來講為什麼有99%的人不用你的產品,因為你的產品不好。你可以這樣說,我滿足了1%高需求的人,那至少賺一千元錢。

「組織」

當你公司變大的時候,你怎麼始終保持率,怎麼使更適合的人進來,這些都要靠組織來解決。我這裡講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攜程,攜程贏不是贏在它的商業模式,它的商業模式傻子都知道,以前至少200家企業在做類似的業務,攜程只不過是把訂房訂票做成了產業而已,攜程現在是1.4萬個人重複著昨天的工作。如果讓人整天坐在呼叫中心上面,啥事都不干,三年以後肯定要發瘋的,所以攜程做了所謂的平衡積分法管理,這是我見過的做的最好的。攜程的成功是管理的成功,不是商業模式的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2

價值評估:公司價值的衡量與管理-讀書筆記2 --AH差價的解讀 不負責任的門客

http://xueqiu.com/4518797653/24265870
書中對兩地上市公司的股價差異進行了專門的解讀,或許可以作為AH股差價的解讀,特別是當前困擾大家的民生銀行。

先請看原文:
另一個經典的價格背離案例是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和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之間的股價背離。它們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和倫敦股票市場獨立交易。這一 對孿生股票按照60 : 40的固定比例獲得皇家荷蘭/殼牌集團整體派發的股息。因 此,人們很可能會預期皇家荷蘭和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的股價比會是60 : 40。

然而長時期內,情況並不是這樣。事實上,幾個與此類似的孿生股結構(如 Unilever and Reed-Elsevier)都存在長期的價格偏離期(見圖4.16)。這種現象的 發生,是因為出於某些原因,投資者更加偏好於孿生股其中的一支股票,因此願 意為其支付溢價。理性投資者並沒有因此利用做空被高估的股票和做多被低估的 股票的套利機會獲利。這種價格差異不僅具有持續性,且有時甚至擴大到30%。 一種解釋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對兩地上市股的套利行為實際上是個有風 險的策略,因為套利投資者無法確定價格是否會在短期內趨向一致——價格偏離 甚至還存在擴大的可能性。

這種現象是否足以否定市場的估價能力呢?我們不這樣認為。最近幾年,皇 家荷蘭以及與其他類型的擁有英/荷雙重公司結構的股票價格偏離都顯現出縮小 趨勢。

圖形:
查看原圖

推斷結論:
從上圖看到,兩地上市公司的股價,隨著時間的推移,溢價或者倒掛現象都會出現。這和AH股這些年的實際情況差不多。

但是,從兩家不同行業公司的整體變現看,相對比價指數實際和時間序列呈現相似性。所以,我認為,這也會體現在AH股今後的走勢中。但是,這種比價何時扭轉是完全不可預知的。圖4.16中,1973,1983兩個時間點來看,兩地市場的差價整個反了過來。雖然不知道確切原因,但是我的個人常識判斷中,差價的存在是配合兩地市場的整體性表現的,應該是各自的經濟增長率強相關。

套利:
AH股存在差價,價值投資者關心的是套利,同股同權的情況下,低股價明顯有利可圖嘛。
雖然沒有明顯的證據,但是圖4.16顯示,套利的可能性存在於相對比價的30%偏離點上。

當然,最大的風險在於,香港經濟今後由於長期依賴於大陸,導致H股市場整體性長期折價於A股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