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數年前,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與 另一名經濟學家楊小凱,曾有一場著名論戰。論戰主題乃是中國經濟發展,究竟是「後發優勢」,還是「後發劣勢」? 林毅夫認為,中國具有「後發 優勢」,這是因為開發中國家,只要複製已開發國家技術,就可以帶來成長,不用再走過去已開發國家曾走過的錯路、彎路。 楊小凱卻認為中國是 「後發劣勢」:正因為開發中國家可以輕易透過模仿帶動成長,這些國家往往不思改革根本性的制度,反而喪失長久繁榮的機會,「後發」因此成了「劣勢」。 勞 力優勢漸失! 狂拚建設換榮景,造成國富民窮 林毅夫和楊小凱的論戰,都把像恐龍般龐大得無法用一句話說清楚的中國經濟,各自說對了一部分。 而基本的論調是,前面三十年,中國經濟嘗到了甜頭,但接下來的日子,苦果剛剛才要開始。 而中國現在處於全球關鍵性的角色,要如何避免走向硬 著陸,以及讓中國模式落入死路一條的困境? 自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大體上是林毅夫所說的「後發優勢」,也就是引進先 進的技術,使得中國能有效的運用廉價勞力,來創造每年經濟成長近九%的亮眼成績。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勞動力投入運用,這種勞力優勢逐漸遞 減,若一國沒有制度改革,以催生市場交易,吸引更多其他資源投入,經濟成長就將難以為繼,這就會落入楊小凱說的「後發劣勢」。 中國從林毅夫 所說的「後發優勢」,逐漸轉變為楊小凱口中的「後發劣勢」了嗎? 據高盛(Goldman Sachs)駐香港經濟學家喬虹的資料,過去十年中國製造業實質工資每年成長近一二%,有些外資企業開始醞釀移往東南亞。 今年六月《時 代》(Time)雜誌報導,一位在中國設廠已二十二年的美國商人哈布斯(Charles Hubbs)打算外移到柬埔寨,理由是「光過去兩年成本就上升五○% ,要找到和留住工人更難了,」《時代》因此稱「中國廉價勞力時代結束了。」 因 此,即使中國「後發優勢」尚未消失,也很難再像以往靠著廉價勞力來帶動成長,若要追尋中國下一個成長力道,「後發劣勢」就會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近 年來中國當局也意識到,勞力優勢已不再足恃,因此他們推出各式經濟計畫,各省、市大興土木,想透過政府花錢帶動經濟成長。 但此舉後果就是資 源越來越集中在政府手上,中國也就越來越「國富民窮」。 根據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家陳志武今年二月公布的數據,一九五○年代初期,中國民間消 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大約六九%,但近年來已下降到三五%;反觀政府消費占GDP比重,從一九五二年約一六%,成長到近年約三○%。 為 什麼中國政府要花這麼多錢?因為沒有制度改革,創造出更有利於市場自由交易的環境,也就是中國沒有累積陳志武所說的「制度資本」,因此民間資源無法透過市 場交易,用在能創造出最大價值的用途上。 不完善的市場交易制度,限制了民間運用資源,那就只能靠著政府把資源從人民手上拿過來用。然而,政 府運用資源有個先天限制,就是「花別人的錢不心疼」,因此,很容易把資源浪費在從市場看來十分低效率的項目上。 近年來中國各省市政府做了大 量的「獻禮工程」、「政績工程」,連官方媒體新華社在今年七月,都批評這些工程「置安全、生產、質量於不顧」,「成為名副其實的『形象工程』、『豆腐渣工 程』。」 又缺制度優勢! 改革產權制,才能活絡市場交易 累積「制度資本」,讓市場交易更深化,才能避免政府濫用民間資源,讓 民間把資源使用在最有效率的用途,這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產權」。 產權有保障,每個人才願意投入他們手上的資源在市場逐利,進而創造出 許多機會,經濟才會更繁榮。所以,「制度資本」最重要的就是保障產權。 例如,政府隨時可用一紙公文,把每個人的房子強制拆掉;或是強盜把一 個人的房子燒了,法律也不懲罰強盜,這樣誰還肯去買房子呢?房地產市場自然也無從談起了。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制度演變,是逐漸朝著有利於市 場交易的方向走的,不過,對於產權的保障與改革,還只是近幾年來的事,因此也出現了一些產權定義不明的現象。 例如,中國有些企業雖然表面上 是「民營」,但當初出資者或母公司可能是公有的——像上海浦東加工出口區,很多都是政府直接經營;又如中國有的學校雖然號稱「民辦」,但其土地卻是當初從 政府那裡廉價得到的,校長也是上級調派而來的;又如有的「公立醫院」其設備及大樓都是政府操辦,但該醫院又可以按市價向病人收費賺取利潤。 因 此,這些機構的產權,到底是「公有公辦」、「公有民辦」、「民有公辦」、「民有民辦」,也就根本無法劃分清楚。 如中國經濟學家薛兆豐所說: 「中國產權改革的最大困難,是在從『純粹公有』向『部分民有』過渡的過程中,尚未有一條現成的道路。」因此像數年前經濟學家郎咸平批評的國有資產流失,問 題就出在這種「公私難分」的格局。 除了產權劃分不明之外,另一個問題則是中國對產權的落實不夠完整。學界認為「產權」包含了三個重要權利: 「使用權」、「收益支配權」與「轉讓權」。 「使用權」是決定資源的用途,「收益支配權」是有權支配使用資源的收益,「轉讓權」則是能把資源 轉賣給別人。 活路只有一條! 讓自由買賣有賺頭,避免搶短心態 若想透過市場交易,讓資源轉移到能創造最大價值的用途上,落實 這三個權利缺一不可。但是目前中國許多資源的實際掌控者,並沒有完整的擁有這三個權利。 例如,中國許多控制國有資產的負責人,包括國營企業 經營者、擁有土地的官方機構等,手上有「使用權」、「收益支配權」,他們可以決定如何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支配創造出來的收益,但是他們卻沒有「轉讓權」。 缺 乏「轉讓權」,就會讓使用資源的人,不關心這項資源的長遠價值,而會把資源的短期價值榨乾。 如果你有一片森林,你可以決定怎麼使用,也能支 配使用後帶來的收益,但是,你也可以把這片森林賣掉。這時你就會考慮到它的長遠價值,因為如果你現在就把這片森林的價值榨乾,別人就不會想買,所以你會好 好的照顧森林,才可能賣掉。 但是,若你不能把這片森林賣掉,那麼你就根本不會顧慮這片森林的長遠價值,對你來說,最有利的使用方式,就是現 在把它全部砍光賣錢。反正這片森林不能賣掉,那你何必費心照顧森林?這就是缺乏「轉讓權」的後果。 因此,中國的「豆腐渣工程」、「用人唯 親」、「貪汙浪費」、「環境污染」等,都是因為實際控制資源者,缺乏「轉讓權」,他們就不會在乎資源的長遠價值,而把資源帶到只能實現短期利益的用途上。 放 大到整個國家、企業、地方政府,大家都在做短期榨乾的事,而不去照顧長遠利益,當中國經濟出現減速或嚴重拐點,風險就會全部集中在國家這部機器上;國家強 了,大家都強,國家垮了,大家也跟著垮。 由歷史來看,據經濟學家張五常的研究,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其實只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讓已有私人 使用權的農地加上了「轉讓權」,原本附地而生的農民以及武士,大批離開家園湧到城市,農地以價高者得,合併使用,工商業的專業與合併帶給社會極大的利益, 經濟指數就立刻上升,為日本現代化及日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因此,開發中國家要擺脫「後發劣勢」,要從建立資源的「轉讓權」著手。但「轉讓 權」要能夠運作,關鍵在於訊息充分流通。例如,若傳媒只報導國營事業形勢一片大好,但虧損嚴重或官員舞弊,卻因政治考量而無法讓大眾知道,人們誤判而買了 這些企業的股票,後來發現上當。長此以往,誰還敢去買這些股票呢? 耶魯大學金融學家陳志武,曾比較一百多國的新聞自由程度和服務業發達程 度,結果發現新聞媒體最自由的國家,其服務業也最發達,而新聞媒體最不自由的國家,服務業也最落後。他的結論是「產權保障最好的國家,其第三產業(服務 業)也最發達,而產權保護不好的國家,其第三產業也最不發達。」 總結來說,只有累積這些「制度資本」,創造更有利於市場自由交易的環境,才 是逐漸失去勞力優勢的「中國模式」,接下來唯一行得通的路。 【延伸閱讀】 後發嘗甜頭!開發中國家可以引進技術,使經濟發展更 快,正因為「後發優勢」,我們才對中國未來有信心。 ~經濟學家 林毅夫 後發吃苦果!模仿新技術來代替制度改革,是中國的「後發劣勢」,表 面上頗有成效,實際上留下制度隱患。 ~經濟學家 楊小凱 |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1-10/12/c_122145279.htm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交股份”)是一家很大的公司,業務橫跨海陸,難免會有難堪的事情發生。 眼前有,甘肅豆腐渣式的高速公路問題被披露,先前有海域工程操作中的重污染事件發生。但這些事關企業品牌,信譽以及社會責任的事件不會影響其上市進程。9 月28日,中交股份過會,欲在低迷的股市再“抽血”200億元。投資者疑惑,震驚,別無他法。
軟肋:“豆腐渣”公路
9月26日,據媒體報道,投資87億多元建設的甘肅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通車不足半年竟出現坑槽、裂縫、沉降等重大“病變”,部分路段必須重鋪。
據了解,這項工程的施工方為西安萌興高等級公路工程公司(下稱“萌興公司”)。雖然在中交股份的招股書和官網中都沒能找到萌興公司的名字,但幾 番調查之後發現,原來萌興公司的原名為中交二公局萌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名字將其與中交股份全資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交二公 局”)聯係到了一起。自此,萌興公司與中交股份的爺孫關係浮出水面。
在中交二公局官網的子公司鏈接中,記者找到了這家萌興公司,但在中交二公局十多個子公司鏈接中,這家處于風口浪尖的公司的鏈接卻失效。
資料顯示,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全長202公裏,全線投資80億元,其中國家安排中央專項基金16.02億元,其余資金由甘肅省財政、省公路建設資金和國內銀行貸款籌集。工程建設總工期4年,全線竣工時間為2011年5月31日。
9月29日,甘肅省新聞辦發布消息稱,已經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欲對天定高速公路質量問題展開調查,主要目的是查明原因,界定責任。主管這條高 速公路的甘肅省交通廳工程處處長談應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天定高速路之所以出現質量問題,“主要是施工管理中各個環節沒有嚴格遵守施工工藝要求。”萌 興公司存在施工控制不嚴的問題。
作為項目施工方的萌興公司顯然不能置身其外,一旦責任界定,作為控制人的中交股份同樣不能豁免。面對如此大的不確定性,中交股份是否還能安然上市?
硬傷:海洋環境污染
如果說“豆腐渣”公路是過會後的問題,負面影響力有限,那麼,面對由來已久的環保質疑,中交股份是否還能繞道?
今年4月,坊間盛傳中交股份即將回歸A股,當時有媒體曝出,中交股份旗下公司中交煙臺環保疏浚有限公司(下稱“中交煙臺公司”)2010年在山東省乳山港工程施工中發生“特別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
據報道,2010年3月,中交煙臺公司採取吹填的形式對乳山港航道進行疏浚。施工後不久,乳山港附近海域發生重大污染。對這一環境污染事件,山 東海洋與漁業廳所屬的山東海洋與漁業司法鑒定中心作出的《司法鑒定報告書》顯示,是中交煙臺公司在乳山港航道疏浚吹填作業中產生的懸浮物,導致其周邊海域 內懸浮物含量超漁業水質標準,降低了原有的水質質量,改變了當地漁業水域環境狀況,影響了養殖貝類正常生命活動。
《司法鑒定報告書》鑒定結果認定,該污染事故造成養殖貝類經濟損失1176萬元,涉及乳山市鎮數十個企業和村莊,污染海域面積780萬平方米,約合11700畝。
而中交股份對乳山港事件的描述是,2010年2月4日,本公司二級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中交煙臺公司與乳山港航道建設工程業主方乳山市港航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乳山港航”)簽訂了《乳山港航道工程施工合同》成為該工程項目的施工方。
期間,乳山港附近灘涂的22戶灘涂養殖戶以疏浚施工造成其在乳山港周邊海灘養殖的海產品死亡為由,向乳山港航提出索賠要求。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 日,乳山市政府已經對其中的16戶賠償了合計841萬元,其余6戶灘涂養殖戶,因對賠償金額不滿,拒絕接受賠償款。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6名灘涂養殖 戶並未就民事侵權索賠事宜起訴乳山港航和中交煙臺公司。
中交股份的態度是,根據國家海洋局青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以及乳山港疏浚施工所在地海洋環境主管部門——乳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分別于2011年5 月10日和2011年5月26日出具的書面證明,中交煙臺公司在乳山港航道工程施工過程中,遵守國家海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沒有因疏浚施 工污染海洋情況的相關處罰。
但中交股份一直未對山東海洋與漁業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鑒定報告書》,以及這份司法鑒定可能帶來的影響做出解釋。
“證監會對申請上市企業有連續36個月的環保核查要求,內容涉及是否存在受過環保行政處罰,是否存在環境糾紛以及其他環保違法違規行為等。乳山 港的問題雖然有司法鑒定,但環保主管部門卻沒有開出罰單,因此,中交股份並不算‘觸線’,但這個事件至今還沒有完結,不排除事態有超出控制的可能,這無疑 是中交股份上市進程中的隱患。”江蘇一家合資券商投行部項目經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針對近日有香港媒體報道稱“深圳新建地下排水管道三分之二是豆腐渣工程”,深圳市水務局技術處處長梁毅4日表示,媒體對此存在誤解。深圳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則表示,“絕不放任何問題工程過關”。
據梁毅介紹,為確保汙水管網的建設質量,2014年深圳市水務局要求全市各排水管網建設單位,在標準驗收規程的基礎上,附加新增內窺檢測項目,並要求各建設單位必須把通過內窺檢測作為驗收的前置條件。深圳市治水提質指揮部還決定從2016年起由深圳市水務局統一、獨立開展內窺檢測工作。
深圳水務局近期對2015年底以前新建成的汙水管網,按20%的比例進行了內窺檢測成果抽查。抽查項目共29個,檢測總長度122公里,抽查發現:1/3的項目未發現問題,可正常移交;2/3的項目因檢測出問題或不具備檢測條件,需要整改才能移交。經統計,檢測含有較大問題的管段總長度為4.9公里,占樣本總長度的4.0%;其中,有結構性缺陷管段1.7公里,占樣本總長度的1.4%,有功能性缺陷管段3.2公里,占樣本總長度的2.6%,正在整改中,經整改合格可通過驗收,對城市公共安全不構成嚴重影響。
梁毅還介紹說,據深圳市三防辦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圳降雨量為1348毫米,較近五年同期平均偏多五成,累計錄得202處內澇積水,較去年同期減少19%,較前年同期減少59%,其中今年最大的“5·20”暴雨(最大降雨462毫米)錄得內澇積水80余處,對比2014年“5·11”暴雨的300余處(最大降雨430毫米)、2015年“5·11”的120余處(最大降雨148毫米),呈逐年改善態勢。本次“妮妲”臺風期間,最大降雨197毫米,全市錄得44處內澇積水。他說,深圳多年平均降雨天數為186天,近十年來平均每年有接到災情報告、錄得內澇積水的天數為13天,占降雨天數的6.9%。以上數據標明深圳地下管網建設、運行狀況總體良好。
相關閱讀:港媒稱深圳新建地下排水管道2/3是“豆腐渣”工程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8月2日報道,調查深圳城市公共安全及專題協商會日前召開,深圳市水務部門發現全長121公里的排水管網工程中,僅有約1/3工程項目未發現重大問題,但仍要經簡單修複才能驗收;約2/3的工程因檢測出來的問題嚴重而且數量極多,或因施工單位無法修複等原因而無法驗收。
地下管道工程存在質量的問題包括:管道出現錯口、脫節、接口材料脫落等銜接問題;管道滲漏、支管暗接、異物穿入等破損問題;管道起伏、變形問題;管道充斥沈積、障礙物等問題;另外工程管材選購、施工監管也存在嚴重問題。
與會的深圳市政協委員李毅稱,被視為“城市的良心”的地下管道,有一大半是豆腐渣工程;深圳政府投入大量經費建設的下水道工程,現淪為破壞城市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動,因多層分包,最終承建方的建設費已大打折扣,導致偷工減料成常態。
8月24日意大利中部地區發生6.1級地震,造成至少290人死亡。當地檢方稱,傷亡如此慘重或許不僅僅因為這場不可避免的天災,承包商用廉價材料加固建築物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若調查結果屬實,承包商將面臨刑事訴訟。
據美媒報道,意大利檢察官朱塞佩·薩耶瓦稱,此次地震造成如此嚴重的傷亡,不能單純歸類為“天災”,那些在承包工程中偷工減料的房地產商也必須為在地震中不幸罹難的人負責。
據新華網消息,意大利檢方將重點調查災區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建設。意大利國家反黑手黨檢察官佛朗哥·羅貝蒂向媒體表示,意大利還將嚴防有組織犯罪團夥滲透到災區重建的公共工程項目中。
專家:便宜水泥橫梁砸毀墻壁 造成建築坍塌
地震發生後,薩耶瓦前往重災區阿馬特里切(Amatrice)視察災情。在查視一棟坍塌別墅的墻壁殘片時,薩耶瓦發現里頭的建築材料是沙多過洋灰,他懷疑該房屋建造成本低廉。“如果這些建築依照日本的標準來建,它們一定不會倒塌,”薩耶瓦說。
調查人員也對一系列建築物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阿馬特里切的一所小學。該校受損非常嚴重,所幸地震發生時校內空無一人因而未造成人員傷亡。
2012年,政府曾出資78.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23.9萬元)用於該校的抗震整修。根據相關條款,重建後的校園理應符合抗震安全標準。然而在24日的地震中,學校建築再次化作一堆碎石瓦礫。
意大利阿布魯佐大學教授、地質學家安東尼奧·莫雷蒂走訪這所小學時也發現,該校建築在抗震方面沒有明顯的改變。他說:“他們應該在柱子里鑄上鐵,在墻里布滿鋼絲網,然而我在廢墟里沒有看到這些。”
坍塌的廢墟墻體(圖片來源:中新網)
《愛爾蘭時報》稱,小學校園的倒塌,恰恰折射出當地建築行業的亂象。該報認為,阿馬特里切鎮多數現代建築均為“違建”,建築商雖然向客戶承諾“防震”措施、並索取這部分的建築款項,但實際施工當中卻往往“以次充好”。
此外,阿庫莫利有一座鐘樓也在地震中倒塌,導致了住在鐘樓附近的一家四口不幸殞命,其中還包括一個8個月的嬰兒和一名7歲的男孩。據悉,2009年意大利發生地震後,政府給予特殊撥款剛剛修複過這個鐘樓,但它同樣未能抗住這次地震。
對此,一些工程師及建築專家也指出,震中周圍城鎮之所以會有那麽多建築物被震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房屋在擴建及翻新時使用了較便宜的水泥橫梁。沈重的水泥橫梁一旦被震塌,就會砸毀底下的墻壁,造成整棟建築坍塌等致命的後果。
據悉,薩耶瓦說:“如果真有人偷工減料,我們必定對他們追責,他們要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並非第一次被指豆腐渣工程
據了解,意大利在過去的40年間共發生過8次大規模地震。即便如此,該國目前仍有70%的建築不符合抗震標準。
此次地震再次引起人們對意大利建築物的防震能力、以及整修工程是否涉及偷工減料的關註,尤其重災區阿馬特里切距離2009年發生嚴重地震、造成300多人死亡的中部拉奎拉市(L'Aquila)只有約50公里。
2009年4月6日淩晨意大利中部發生里氏5.8級地震
據悉,當年拉奎拉發生6.3級地震時,許多樓房倒塌,當中就有不少建築被指偷工減料。意大利民事保護局事後曾撥出將近10億歐元,作為提升地震風險區建築物安全及抗震能力的補助金。
不過,並沒有很多人申請有關補助金,輿論批評官僚制度導致民眾卻步,也有人指人們只想用最少的錢裝修房屋,卻不管當中是否有任何安全風險。
據了解,意大利有四成人口(即2400萬人)居住在地震高風險區,因此,如何降低此風險對民眾的傷害,一直是該國關註的課題。
不過,專家指出,如果將所有的古老及歷史文化建築都按照現代新建築的抗震標準翻新,那就無法完好保護及保留意大利無與倫比的古建築藝術遺產。
意大利有不少舊建築在整修時,並沒有遵守抗震標準。初步調查顯示,至少有239棟歷史建築物在這次地震中遭破壞,其中50棟毀壞嚴重或完全倒塌。
然而,如果真要全面提升所有建築的抗震能力,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意大利基礎設施及運輸部長德爾里奧曾指出,要讓該國每一棟建築物都符合最新的防震標準,估計需要3600億歐元。
災區重建需提防黑手黨勢力
據英國《衛報》28日報道,意大利國家反黑手黨委員會的佛朗哥·羅貝蒂(Franco Roberti)警告說,意大利的管理部門必須對黑手黨嚴加防範,防止他們插手意大利中部地震災區的震後重建工作。
羅貝蒂稱,黑手黨擾亂震後重建工作早有先例。1980年,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附近發生7.2級地震,造成將近2500人喪生。震後,黑手黨再插手重建工程,從中牟利。那場地震傷亡如此慘重,也與黑手黨在當地控制建造的“豆腐渣工程”相關。而“8·24”地震後,相關部門必須采取行動,防止黑手黨故伎重演。
羅貝蒂表示:“存在這種風險,我們沒有必要隱瞞。對這些有組織犯罪集團來說,震後重建工作就是一塊美味的肥肉。”
羅貝蒂發出這一警告的同時,意大利地方檢察部門已對一些建築企業展開調查,以查明這些企業建造公共建築時是否存在抗震未達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