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計程車王子逆襲 迎戰無人駕駛時代 日本交通第三代拚升級 拱手讓出經營權

2016-07-04  TWM

谷歌自動駕駛計程車隊的成立,正式宣告免費搭乘時代的到來。

日本交通計程車公司積極轉型,招募專業經理人、跨足IT,蓄勢待發。

二〇××年的東京,看不到傳統計程車了。街上行駛的,只有「豐田計程車」或「谷歌計程車」所經營的無人自駕計程車。

內建自駕技術的無人計程車,可以直接把你載到想去的地方。由於方便,尤其是在東京都心,地鐵與公車乘客比過去大幅減少,而且還是免費搭乘。不過,車內會播放廣告,只有想關掉廣告安靜搭乘的人,才必須付費。

至於過去那種計程車,只在少數需要真人擔任司機時才運用,像是接送重要人物、小孩,或是觀光客有需求時。

以上絕非科幻小說情節,最近的自駕車在技術上,早就具有可行性了。計程車業者龍頭「日本交通」的會長(董事長)川鍋一朗,毫不掩飾他的危機意識。

川鍋曾待過外資顧問公司麥肯鍚,三十四歲回到祖父創辦的日本交通,接下社長(日企負責人,相當於總裁)一職,人稱「計程車王子」。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公司因投資過度,留下一九〇〇億日圓負債,經他大力整頓與出售集團其他公司,終於順利還清,也寫下老字號企業重建的故事。

跨足科技自行開發App

一五年夏天,才四十四歲的川鍋就退居會長一職,交棒給專業經理人知識賢治,知識曾擔任佳麗寶化妝品與大型結婚會場業者T&G社長,他展現出重建手腕,有目共睹。

「我深切戚受到,我們若不轉型為科技公司,就會完蛋。」川鍋對外表明他之所以「過早引退」的原因。

川鍋除了退居會長,還同時到負責開發智慧型手機叫車App(應用程式)的子公司「日本計程車」擔任社長。該公司開發的「全國計程車」App,下載數已破二一〇萬,目前在全日本形成約三萬輛車的網路,普及率以輛數計的話約為一成,目標衝高至三成。

川鍋認為,「今起十年內,會是App的大戰。」目前,東京等都會圈,一般仍以路邊招車為主,若能讓民眾普遍用App叫車,就能慢慢累積乘車資訊,未來就可能預估消費者需求,預先派車。

未來也可望因應乘客類型提供不同的車內廣告,廣告收入可讓車資更便宜,「使用App搭車,遲早會比路邊攔車要來得便宜。」川鍋用意在於讓乘客從「路邊攔車」變成「直接選搭你的車」,App會是一大利器,因此不能委外開發,而是由公司自行開發。

川鍋也積極向其他產業覓才。目前擔任日本計程車行銷長的金高恩,曾活躍於日本雅虎,他表示,「我們的知名度還不夠,希望透過免費折價券的發放等手法,讓大家至少來搭一次看看。」

事業開發部長佐藤千紘,則是經由顧問公司從花王找來,「我想參與老字號企業面臨的巨大變化。」

川鍋積極求變,始於一〇年,當時公司債務已有還清的頭緒。在一場讀書會中,負責經營影音連鎖店TSUTAYA的文化便利俱樂部公司社長增田宗昭鼓勵川鍋,「現在到了該追求營收成長的時機了,攻勢何不大膽一些?」

「那時我有一種成功讓公司存活下來的感覺,卻不清楚接下來該做什麼。增田推了我一把。」川鍋說。隔年,他推出觀光計程車與小孩計程車等特定用途服務,也開發駕駛記錄器、付費系統等相關設備,並規畫對外販售成套設備。

今年關於日本交通最大的新聞是春天推出的「起跳費大幅調降」,東京二十三區的計程車起跳費原本是兩公里七三〇曰圓,他卻申請改為約一公里四一〇日圓,也就是瞄準有「短程需求」的顧客。

力拚自駕鎖定高端服務

面對豐田和Uber(優步)合資合作,美國蘋果也投資中國最大配車App滴滴出行,川鍋認定App是下一個主戰場。

自駕時代,不是只有計程車公司能經營無人計程車,競爭對手還有汽車廠商與科技公司,包括日本交通在內,各計程車公司的存在意義將受考驗。但川鍋相當樂觀,「我歡迎自駕的到來,更希望他們能在計程車業,甚或利用日本交通做實驗。

川鍋的如意算盤,是在自駕車上路初期,先讓乘客體驗過自駕車,乘客才會在「免費的無人計程車」普及後,重新認識到「有人駕駛」的好,希望能攻占頂級服務那一塊。

川鍋在麥肯鍚的後輩並木裕太說,「多數經理人都以擴大公司規模為目標,川鍋重視的卻是打造能夠長久留存的東西,正因他也是企業主才做得到。」國際汽車、大和汽車交通、帝都汽車交通與日本交通並稱為東京四大計程車業者,其中,日本交通是目前唯一一家經營權與所有權合一的業者,年輕企業主與專業經理人的組合,會把八十八年的老牌公司帶往何處,令人期待。

譯者.江裕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95

滴滴副總裁:共享服務讓出租車空駛率下降30% 購車意願減少10%

提到數據時代,朱平豆腦海里跳出的第一個詞就是智能;關於生態文明,身為滴滴出行副總裁的他想到的是提高車輛使用效率並減少能耗。

7月10日,在由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和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舉辦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之“生態文明與新媒體責任”分論壇上,同時作為滴滴媒體研究院院長的朱平豆參加了現場的圓桌討論。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滴滴媒體研究院做的就是數據新聞,是基於平臺上的數據做分析,從而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共享信息。

那麽,以滴滴為代表的出行共享服務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具體發揮了哪些作用?

出租車空駛率下降到10%

朱平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滴滴的服務可以幫助社會節約交通能源,並提高整個城市的通行效率。具體從數據來看,出租車原先的空駛率高達40%,但使用了滴滴等共享軟件後,出租車的空駛率大幅下降,一般空駛率不會超過10%。

“隨著未來專車、快車和順風車的普及,我們能夠做到真正的‘就近叫到車’,極大地節約交通能源。”朱平豆認為,共享經濟就是提倡大家坐順風車和拼車,人們再也不是一個人一臺車,這會對節約能源起到明顯作用。另外,城市交通的一大問題就是高峰期的需求過大導致道路擁堵,行駛速度驟降。如果能真的做到拼車和順風車,就可以減少高峰期的車輛。“如果能減少30%的車輛,道路擁堵和行駛速度就會明顯改善,這也是節約能源的重要方面。”他稱。

除了節約能源外,出行共享服務還能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根據朱平豆的說法,中國的城市正在邁入城市化進程的快車道,由於人口巨大、城市集約化速度越來越快,城市道路的狀況可以說永遠無法滿足城市人口密度和需求的增長。

“從目前中國城市的擁堵現狀來看,已經是人滿為患、車滿為患了。如何解決中國交通的困境?最佳的方式就是通過大數據建立智能交通,對人和車的供求關系進行最佳的匹配。”在他看來,共享經濟的關鍵就是能否最有效地調配資源,這也是緩解城市交通矛盾的唯一辦法。

私家車購買意願減少10%

朱平豆表示,現在滴滴每天完成的訂單數約1500萬單,預計2~3年內可以實現每天3000萬單。但是這個數量在中國整體交通的占比仍然不高。其中,公交車和私家車還是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因此,滴滴希望做到的是讓私家車出行的數量大幅度下降。

最近,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了一份《尋找快車道: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新趨勢》的報告。該報告發現,移動出行將改變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售生態,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共享出行的方式讓他們購車的意願降低了。與此同時,私家車的出行數量也減少了20%。

2010年~2015年,中國新車銷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但到了2020年,麥肯錫預計新車銷量增長將放緩至每年5%。預計到2030年,出行共享的服務將讓新車的銷量減少10%,達到預計4000萬輛。這些下滑的私家車銷量,將被200萬新增的從事共享出行服務的汽車所抵消。

“除了老婆和孩子,其他都要共享,尤其是車子一定要共享。”朱平豆這樣總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84

好樣汪麗琴,超限擴張引發倒閉危機 「最美書店」創辦人 讓出所有權一堂課

2016-08-08  TCW

以「最美書店」封號奠定生活品牌地位,好樣去年卻瀕臨倒閉;創辦人汪麗琴引入新資金後,要學的,是為擅長的美學注入理性平衡。

這是美學教母用五千萬與所有權換來的一堂課。

好樣集團執行長汪麗琴,堪稱生活美學品牌的教母,「好樣(VVG)」可以橫跨八種業種,旗下書店好樣本事還被紐約文化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好樣外燴是包含LV、Chane等一線精品的最愛,但二〇一五年六月三十日,汪麗琴差點要宣布倒閉。

以往好樣都靠盈餘展店,但是二〇一二年起,汪麗琴開始向銀行借款展店,一年內就開了四間店。早期開店規模在十到三十坪,借錢後,心變大了,在松菸和華山展店,坪數都是以往的兩倍、四倍。

她檢討,「過去的成功讓我覺得能力滿強,(企業)好的時候誘惑多,忘了掂掂口袋。」

過度展店她所有理想都變經營惡夢

在連鎖餐廳大行其道之時,汪麗琴的獨特美學,讓好樣淨利率約在兩成,也成為誠品、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學學文創的招商目標。好樣行政總主廚黃淑萍記憶深刻,「每年都有五到六個提案要Grace (汪麗琴的英文名)去開店。」

開出大店面後,好樣也在摸索新營運方式。黃淑萍舉例,過往在敦化南路巷子時,好樣客人多半專程來好樣用餐聚會,但是開在商場的店多數是過路客;商場週間跟週末的人潮差異大;營運模式、餐點口味、價格都得重新摸索。以前在同一條巷子,人力可以互相支援,餐廳店員閒暇時可以到對面書店顧店,展店範圍變大,人力的調配不再有彈性。雪上加霜的是,占好樣四成獲利的外燴,隨著台灣精品活動越來越少而下滑。

「經營要不同的元素,有些可能讓你survive (存活),有些會造成你的危機。」當連鎖餐廳有一半以上人力都用工讀生時,汪麗琴堅持用正職,並給予旅遊休假,美學紅酒講座訓練,確保服務的品質,以及員工的品味水準,但是當營運開始下滑,這些都是成本。

一位熟悉汪麗琴的人指出,熱情加上衝勁,讓她可以為好樣打出知名度,但是她身邊缺乏把夢想變成制度的人才。

差七天倒閉

焦家救援,導入制度管理

擴張後,接下來的效應是員工月薪延遲發放,年終減少,汪麗琴說:「我恍如掉到地獄。」長達半年的時間,每晚睡一小時就會嚇醒,獨自面對漫漫長夜,盤算著好樣的命運,「賣掉?關掉?」她語氣中夾帶著當時的無奈。

「當做非你能力所及的事,會非常非常痛苦,我到了極限。」她說,二〇一五年六月中,她算著存款與現金,月底若沒錢進來,就得宣布倒閉。

見過十數位創投,最後一個潛在投資者是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當時汪麗琴已經不懷抱希望,搭車前往報告那天,天空下起傾盆大雨,車內,她也淚流不止,內心只想著:「再過沒幾天我就要說再見了。」這次,焦佑衡八天內決定投資,焦家成為占股七成的大股東。

焦佑衡非出於獲利的觀點投資此案。他認為,好樣能集結設計師、生活品味、策展能力,在大量生產的現代社會創造美學生活空間,這樣的品牌如果消失太可惜。

華新南京置產開發執行副總焦子頤指出,只會帶入制度,如人事、庫存管理系統,協助好樣成長,不會改變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並預計年底在南京開出第一家好樣海外店。

再次接受採訪,汪麗琴已經不是大股東,換了個職稱成為執行長。

創意生活產業協盟會長王村煌認為,想把生活風格品牌做好有兩個條件:一,有強烈的生活主張與夢想,二,能平衡夢想與實際營運,再大的熱情都抵不過面對現實生活的疲倦。引進專業的經營手法幫夢想服務,又不抹殺夢想,品牌才有機會成長。

「手寫標籤」沒了

她在數字與風格間學平衡

制度、流程、控制是汪麗琴過去不擅長的,過去一年她重新學起。從一個小小的標籤可以知道她心中理性與感性的掙扎。過往好樣的商品標籤都用手寫,讓商品帶有人的溫度,也讓員工藉由編號、寫條碼了解商品的價值,現在逐步用印刷標籤取代。條碼一打,省時間,卻缺少人的觸感。

以前員工打破杯盤,可以不用賠,未來可能就會訂立賠償金額;過去,會計做完工作會下樓支援外燴,捏餅皮、做甜點,現在則強調專門化。黃淑萍說,過往的好樣就像是個雜貨店,科技與制度慢慢改變企業文化,所有人都在適應。

對汪麗琴而言也必須調適,「我的想法比較浪漫,這是強項也是弱項。」去年好樣秘境餐廳開幕,原本她預估花費六百萬元裝潢,最後以一百五十萬元完成,她說,「以前想到就去做,現在則會看看數字,再想其他的路走。」

在風格與標準化間,她也有所堅持。至今,好樣不引進任何SOP,汪麗琴說,我願意付出得罪客人的成本來教育員工。她認為如果給了SOP,員工只會按表操課,失去學習跟成長的機會;讓員工被客人罵才會覺得痛,進而改過。焦佑衡尊重這個想法,「他們有獨特的堅持,重點是要把他們當藝術家而不是企業家」,焦家也在跟好樣的團隊磨合。

歷經倒閉危機,她說,「挫折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有了新資金當後盾,八月底,好樣預計在台中歌劇院開出一千坪的大店,重新出發。

訴求生活風格的質感,已經是台灣服務業提高定價、「加值」商品的方式。好樣的挫折訴說著,生活風格產業的永恆的難題:在夢想與現實,理想與商業管理間的平衡,這是想用美學加值的服務業者未來必須回答的問題。

好樣集團

成立:1999年

執行長:汪麗琴(圖)

主要業務:經營餐廳、外燴、書店、民宿、雜貨

成績單:2015年度營收1.3億元、淨利2,600萬元

文.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1

時隔7年,中國造船業再度反超韓國成全球第一!韓媒哀嘆:拱手讓出冠軍寶座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0/1169848.html

說到韓國的支柱產業,因為三星電子、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等知名企業的存在,電子和汽車制造業是最為人熟知的。但是,大多數人日常接觸不到的造船業,也是韓國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在韓國,有三大造船企業:大宇造船、三星重工和現代重工。而且,這三家造船企業長期排在全球前三的位置。

可是,由於油價持續走低、新造船需求疲軟,三大船企虧損不斷增加,盈利能力也將繼續惡化。而就在2017年即將結束之時,韓國媒體發出哀嘆:

韓國將造船業冠軍寶座拱手讓與了中國。

時隔7年,中國造船業超越韓國

海外網12月8日援引韓媒報道,截至2017年11月,中國造船業全年新接訂單量超越了韓國,成為全球第一。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英國造船海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造船新接訂單量排名首位的是中國(713萬修正總噸),韓國和日本分別以574萬修正總噸和182萬修正總噸的數據分列第2、3位。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36.3%,比韓國(29.4%)高出近7個百分點。

而單看11月,當月全球造船新接訂單量為140萬修正總噸,中國以91萬修正總噸的新接訂單量排名首位,意大利(31萬)、韓國(8萬)和日本排名其後。

面對這樣的數據,韓媒感嘆道,雖然距離年底還剩下一些時間,但從目前形勢來看,今年韓國有可能自2011年後,時隔7年再次將全年造船訂單量冠軍寶座拱手讓與中國。

超級大單敗給中國 韓國造船業感切膚之痛

中國造船業的高歌猛進讓韓國承受著切膚之痛。今年8月,法國達飛海運集團與中國兩家造船公司簽署了建造意向書,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艘造價最高可達1.6億美元(人民幣約10億元),總訂單額達到了約96億元人民幣。

本次的訂單大戰圍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裝箱船訂單展開,因此備受關註。韓國造船業原本對拿下這份訂單勝券在握,沒想到訂單被中國輕而易舉地奪走。

韓國現代重工業公司、三星重工業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韓國三大造船公司集體參與了這場訂單競爭,韓國業界也曾一度預測現代重工業公司有望拿下訂單。

韓國現代重工業公司船舶營業本部的余容華常務甚至在8月1日舉行的業績介紹會上自信地表示,“公司以往(2015年)曾單獨與法國海運公司談判,拿下大型集裝箱船訂單,雙方之間保持著良好關系,相信這次一定可以拿到訂單”。

但結果卻打破了韓國公司的預期。

對此,韓國媒體稱,稱造船與海運行業的景氣好不容易有所恢複,面對難得一見的超大型船只建造訂單,卻被中國搶走了生意,韓國造船行業普遍感到了“切膚之痛”。

中國已經成為海運大國

目前,中國的高鐵、火箭、衛星逐漸替代襪子、玩具、代工手機等,成為中國制造的新標誌。而中國也在悄悄地成為海上大國,這體現在中國的集裝箱運輸量、造船產能、港口數量及吞吐量等多個方面。

據英國《金融時報》今年1月報道,航運咨詢公司德魯里(Drewry)的數據顯示,中國航運公司的集裝箱運輸量已經超過任何國家。2015年,中國前五大航運公司共計控制了全球前20大航運公司經手的集裝箱運輸的18%,第二名是丹麥,後者擁有世界最大集裝箱航運集團馬士基航運(Maersk Line)。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經濟參考報》今年3月報道,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市場份額總體保持世界領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5.6%、65.2%和43.9%,其中完工量居第二位,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均位居第一。

從集裝箱港口的數量來看,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截至2015年,在全球前50大集裝箱港口中,近三分之二都或多或少有中國的投資,而2010年時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根據海事與貿易數據專門機構勞氏情報(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數據,這些港口經手的集裝箱數量占全球的比例已從2010年的42%上升至67%。如果只計算由中國港口運營商直接經手的集裝箱數量,中國的優勢水平會有所降低,但仍很顯著。

德魯里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前十大港口運營商中,中國企業經手的集裝箱數量占總量的39%,幾乎是第二名國家港口運營商的兩倍。

▲2016世界集裝箱港口前10名(數據來源:勞氏新聞)

繁榮背後的煩惱

從港口、船塢到遼闊的大洋,中國企業的身影隨處可見。但在一片繁榮的背後,我們也有諸多的煩惱需要正視。

2016年以來,全球造船業冷酷異常。韓國造船業遭遇“斷崖式下跌”,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日本造船業複興之路也漫漫無期。大環境不佳,中國也必然受到影響。

去年全年,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無一獨善其身,均出現大幅下滑。行業低迷,一些知名造船企業,如熔盛重工、明德重工的造船業務均深陷泥潭。

造船業本應是“去產能”的重要陣地,但如今“僵屍”船企“僵而不死”,與化解過剩產能的矛盾越發突出。我國此前通過淘汰、消化、整合、轉移過剩產能,已將2012年的8000萬載重噸的產能削減至2015年底的6500萬載重噸,然而仍然存在無效產能。業內估計,我國至少還需要去除近2000萬載重噸的造船產能。

航運企業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根據興業證券的統計,國內航運上市公司在2016年的整體凈利潤虧損54億元,其中中遠海控一家就虧損了99億元。盡管這一狀況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好轉(盈利16億元),但相比規模龐大的營收,效率還遠遠不夠,靠天吃飯的尷尬局面仍未完全打破。

每經編輯 王嘉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94

接濟者讓出僅有床位

1 : GS(14)@2016-12-03 04:36:24

【本報訊】斯諾登2013年藏身香港期間,全靠3名滯港難民義無反顧借出容身之所,最終順利匿藏兩星期後飛往俄羅斯尋求庇護。當年他先後藏身在荔枝角、深水埗及堅尼地城的劏房,與難民一同生活在僅百多呎的空間。


轉換劏房避警追捕

他先居住在斯里蘭卡來港難民Supun於荔枝角一個僅150劏房。當時Supun一家四口擠在劏房內唯一的床,一家人甚至將僅有的一張床予斯諾登。Supun更會幫斯諾登買報紙,及照顧其日常起居生活。但幾天後,Supun家中附近有警員開始巡邏,又聽到警笛聲,斯諾登就被轉移至菲律賓難民Vanessa位於深水埗一個只有約100呎的劏房中。Vanessa初時並不知道斯諾登是「通緝犯」,只稱斯諾登看來很害怕和擔憂,經常電腦不離手。匿藏期間,斯諾登沒任何隨身物品,她就為斯諾登購買日用品,又笑言他最喜歡吃麥樂雞及甜點。斯諾登之後再被安排到另一斯里蘭卡難民Ajith在堅尼地城僅90呎劏房暫避,Ajith把僅有的房間讓出,自己則到走廊睡覺。斯諾登其後曾給各協助他的難民每人約7,800港元,以表謝意。■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3/198535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