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盤點優勢》勤奮、效率、高CP值與科技應用力 台灣人比中國強的決勝點:香蕉策略

2015-05-09  TCW

亞洲新大陸,全球年輕人都能來闖,台灣人有什麼優勢?

我們走訪亞洲多國,採訪三百多位受訪者後,歸納的答案是:台灣人能夠採取獨特的「香蕉策略」!

台灣人的黃皮膚,讓我們外表看來較不突兀,能與亞洲各民族快速拉近距離;講中文,等同能槓桿華人世界的資源;傳統的教育,培養出勤奮、節儉的品格。但我們的內在,又不同於十三億中國人,工作思維、管理模式,深受西方文化影響,注重當責與效率;科技應用、行銷觀念,與歐美同步對接。

雖然政治與經濟實力,台灣比不過同為亞洲的中、日、韓,但「外黃內白」的特質,擁有四大優勢,放眼亞洲,卻只有台灣人獨有。

在印度,一位皮革加工廠的老闆告訴我,他曾經為了便宜,買了中國製機械設備,用不到一年就壞;後來託朋友從台灣進口二手貨,價格與中國新品差不多,用了整整五年,「到現在還沒壞」。

1.高CP值「MIT」品牌形象生意橫跨中東與北非六國,保護傘(Umbrella)集團執行長穆罕默德.賈拉(Mohammed Ferhang Jalal)直言:「雖然你們都講一樣的話,但文化涵養、做生意方式,還有對細節的堅持,台灣人遠超過中國人!」在他眼中,台灣製造品質遠勝中國,不輸日韓,但價格卻非常合理。「若有機會,我希望可以跟台灣人做生意,而不是中國。」採訪過程中,賈拉數度表達與台灣企業合作的強烈意願。

2.高效率、勤奮的工作態度台灣人的勤奮,遠超世界各國,例如年工作時數在全球排名第四,平均一天超過八小時。而中東、印度地區平均每天不到六小時。

不只刻苦耐勞,還能一人多工。曾花十年在東南亞、印度與中東各國做生意的Joto Leading總經理湛聿晃就說,在台灣一個7-Eleven店員所能完成的事,比其他國家十個人加起來還要多,而且效率更快、品質更好。

「隨便一個人到這裡(中東),(只要發揮在台灣的水準)能力絕對都是老闆級的,」湛聿晃說。

3.高科技工具與行銷能力中國的網路長城,讓他們只能用微信、微博交朋友。但出了中國,亞洲各國玩的是臉書與Line。在中東,當地人拿到我名片,第一句話就是問:「能在臉書上找到你嗎?」在印度,Line的註冊人口超過三千萬,受訪者換完名片,直接拿手機出來掃QR code。

台灣人熟悉這些網路工具,能與他們無縫接軌,還可應用到行銷面。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認為,台灣不須跟中、韓去拚大型基礎建設包案,而是找尋利基點切入,發展相關應用服務的商機。

他以印尼為例,該國由一萬多個島嶼組成,對於中小型船隻需求非常大,中國看不起這樣的生意,韓國沒有相關技術能力,而這正是台灣累積三十年的強項。

又如科技發展。在台灣被視為落後的半導體、面板、DRAM、LED等製程,在這些新興市場中,卻正好能滿足其中產階級對電子產品低價又好用的需求。

4.比中國更具親和力的國際形象在新德里的漢你中文教室課堂上,一群自營商與上班族談起中國,情緒頗為複雜。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衝突讓他們懷有戒心,但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卻又無法置身事外。

菲律賓、越南則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時有衝突,斯里蘭卡更在去年總統大選中推翻親中的政黨,改向印度與西方靠攏。

「中國太強勢,對台灣反而是好事,」龔明鑫說。對這些國家而言,台灣既無威脅,又能理解中國,正是最好的緩衝與橋樑。以印度為例,光簽證兩岸待遇就大不同。台灣通常當天申請,隔天就下,觀光簽效期長達六個月,中國僅一到三個月。商務簽,台灣可以一年內多次進出,但中國只限三個月內單次進出。

莫迪政府喊出的「印度製造」,招商首選不是中國,而是台灣半導體與硬體代工產業。即便華語,印度都只想跟台灣而不想跟中國學。

二〇一一年,台灣教育部長吳清基到訪,印度人力資源部長席保(Sibal)當場表達,希望台灣能派出一萬名華語教師到印度高中任教。但總計到今年,教育部也僅能派出十三個,等於還有大量的需求沒有被填補。

必須學當地語言文化,別只想賺快錢台人雖有優勢,但必須改變驕傲心態。

龔明鑫觀察,台灣人對於南亞、東南亞等國,素來有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極少主動去了解其文化,更不要說學其語言,融入其生活。他指出,這些地方就是未來的市場,人口數遠多於台灣;以長期發展來說,「應該是你去學他們,不是他們來學你。」再者,是必須要做好到當地駐紮深耕、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成功的通則,就是一定要到當地去,真正投入經營,而不是只想做貿易買賣,賺easy money(快錢),」外貿協會中東地區資深研究員華紹強觀察,台灣人的民族性較淺碟(無法深入扎根),做事欠缺耐心,急於在短期內看到回收,這樣很難發揮台灣優勢。

因為所謂「潛力」市場,代表要有人開發。以伊朗為例,一般人寧可選擇在開放便利的杜拜,不願意到當地。但是「絕對的開放等於絕對的競爭」,當全世界的產品都可以經由杜拜貿易到中東各國,台灣就會被淹沒其中。

但若直接進到德黑蘭,狀況就完全不同。華紹強說,中東人講究信任關係,當他看到你扎根在當地,知道隨時找得到你,「別人不敢去,你敢去,那就認定你了!」印度也是一樣的邏輯。漢你中文創辦人閔幼林開業前三年,生意相當慘澹,直到第四年口碑傳開,「印度人確定你是玩真的,他才會願意上門。」沒有走出去跟別人比較,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台灣人只要調整心態跨出去,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淘金地!

【延伸閱讀】給新政府的一封信當台灣哥倫布要啟程遠航,政府可以做什麼?

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台灣年輕人不是沒能力走出去,是對亞洲各國認識太少。

因此,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強化互動與交流。

商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朱浩建議,交流應從大學著手。若能多開放亞洲各國學生來台名額,提供獎學金,讓雙邊人脈從學生時期開始累積,就能種下日後往來合作的契機。

又如博士後研究。台灣一年平均生產出三千到四千個博士生,月薪從五萬五千元起跳,最高六萬五千元,光是這筆開銷就可達新台幣十億元。

龔明鑫認為,同樣的政府預算,若能讓研究相關領域的博士生,外派到當地考察研究,成果會更為具體。這批人還能成為種子部隊,做為國家對外經貿政策的重要智囊。

韓國正是採取類似的做法。

其政府、企業,通常會以實習、考察的名義,外派學生到欲發展經貿關係之國家,時間短則數月,多達一年至兩年。他們的田野調查報告就是第一手資料,日後的就業發展自然會與該國相關,形成一個產官學正向循環。

五二○新政府執政後,既然要發展「新南向政策」,就應從年輕學子身上開始扎根,畢竟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就是在他們身上。

撰文者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